发布时间:2022-10-29 03:25:3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治安管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档案法》第六条有明确规定,通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行为实施,通过作用指导的对象产生预期的效果得以实现。它具有下列特征:
1.指导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法定职责,是法律意志的体现,必须行使不得放弃,否则构成失职。
2.指导是一种行政行为,通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为表现出来。这种行政行为与法制监督行为虽然同属于行政行为,但比后者缺乏程序性、要素性和约束力,作用的对象具有宽泛性的特征;不以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其实施,不遵守指导行为一般情况下不会承担法律责任,通常通过示范和引导的功能实现行政行为的所追求的效果。
3.指导以业务规则和技术规范为主要内容,通常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主管部门的非法律的规范性文件、行业标准和通行的档案学理论为主要依据。
4.在管理成本上指导以不加重作用对象负担为原则。指导作为一种行政的行为是公权服务的体现,不得加重作用对象的经济负担,否则丧失其服务功能,背离立法原意。
二、明确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指导的对象具有紧迫性
当前,不少基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认为我国档案实行的是集中统一,分级管理原则,毫无疑问,凡属本行政区的档案事务,都在本行政区档案行政机关业务指导范围之内。这个职责是非常明确的。这个观点存在具有法律基础和现实基础,但这个观点是不正确不符合实践的,必须抛弃!
1.《档案法》第六条是高度抽象的概括,立法以来有关部门没有进一步进行解释和说明。具体理解与执行的时候,由于地域不同、实际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理解起来存在不同,执行起来各异。从实践来看,把本行政区域内的档事纳入指导范围是做不到的。硬性去做,指导就会流于形式,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就违背了立法的原意,这样的指导有选择的抛弃是最好的选择。
2.从指导的性质来看,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指导按照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属于不可诉的非行政强制行为,是没有强制执行力的。被指导对象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指导,可以执行指导意见也可以不执行指导意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制约措施有限。如果一味强求本行政区域内的档事纳入指导这个面,那么指导的质量就下降,与立法的原意提升整个社会的档案事业的水平的立法原意是相违背的。3.从行政机关行使职权追求效率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来看,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单纯的指导行为对被指导对象并不能形成有效的约束,但是进行指导的时候仍然有其他的有力的因素影响的指导行为的执行。这些有力因素的发生以被指导对象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同级政府存在行政隶属关系或主管关系为前提。如果不存在这个前提,影响力大打折扣甚至为零。例如现在的非公经济,当地政府都不进行行政上的指导而是进行法律意义上的监管,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凭着法律的规定去指导经营活动中一个小的档案部分,这种影响力是极其有限的。为此将本行政区域内的档事纳入指导的范围违背了行政机关行使职权追求效率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4.从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存在的社会环境来看,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只要没有违背法律的规定就可以自由存在和发展,它们的档案是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存在的副产品,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它们可以自行处置和销毁,它们的档案工作如何开展只要不违背法律是他们自主的事情。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指导本质上是一种干扰市场经济的行为!
5.站在历史的角度以发展的眼光看,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档案法》颁布实施的时候是1988年1月1日,距今已经有26年,那个时候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占绝对的主导地位。《档案法》这样的规定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而现在非公经济已经占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而事业单位正在进行改革,有些纳入国家机关的序列,有些要改制为企业,客观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档案事务的手段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死扣法律条文不变,将被时代所抛弃。
三、档案行政管理指导的对象
档案行政管理指导是行政机关(指依照法律的规定行使行政权力的单位,包括政府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的组织)行政的一种,行政机关行政以存在行政隶属关系或业务主管关系为原则,以法律明确规定为例外。例如档案执法行为以地域管辖为主,并不需要存在行政隶属关系或业务主管关系。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代表当地政府行使档案事业领域的行政管理权,行政的对象即管理的对象,管理对象应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管理对象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隶属的政府存在行政隶属关系或业务主管关系;
2.管理对象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隶属的政府存在行政隶属关系或业务主管关系的部门存在在行政隶属关系或业务主管关系。比如省档案局对市国土局进行业务指导。省档案局与市国土局没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也不存业务主管关系,但是省政府与市政府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市国土局与市政府存在行政隶属关系,此时市国土局就成为省档案局的管理对象。
1.1学校的重视力度不够我国档案管理的起步较晚而且发展的速度较慢,导致学校的高层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力度不太够,经费和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材料不齐全或者无法完整的采集材料等现象发生。相关的部门未能及时上交资料,导致许多重要的资料流失;同事,由于经费的不足,导致管理设施较为落后且不齐全,无法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1.2管理设施和制度不完善学校档案中大多是纸质的文件,因此对于管理的设施要求非常苛刻,通风、防潮、防霉和防火等条件都必须达到标准,一旦出现事故,将导致档案的全部流失和损坏;同时,我国职业院校教育,没有建立统一和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导致,导致档案管理水平较为落后,无法为学校管理水平的发展提供帮助。
1.3管理人员数量和质量不达标职业院校的人才数量和质量不达标,严重地制约了档案管理水平的发展。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由其他部门人员兼职,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导致档案管理的水平较低,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对档案的管理和分类等各不相同,难以满足现代化档案管理的水平标准。同时,由于学校拨给的经费不足,档案管理人员的数量始终无法满足标准,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2加强职业院校教育档案管理的措施
2.1加强学校对档案管理的重视档案是学校的宝贵资源,是维持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对档案管理的重视水平,主要方法包括:
①学校高层管理人员应当将档案管理纳入学校的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的员工;
②学校应当安排专门的人员对档案室进行管理和打扫,所有的人员应当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工作流程和职责;
③将学校档案管理水平作为相关部门的考核和评判内容;
④学校应当定期组织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
2.2制定科学和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和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是保障档案管理有条不紊发展的前提,主要方法包括:
①设立独立的档案管理室,严格按照防火、通风、防潮和防霉的条件进行打扫和布置,配齐管理设施和设备,确保管理水平达标;
②建立系统的管理规章制度,规范每位管理人员的职责,以却把责任到人,出现突发事件时,可以第一时间进行预后的管理。
2.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主要方法包括:
①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和培训,加强管理人员学习的能力,规范档案管理的水平;
②对于出现重大管理事故的员工,进行停岗培训,直到操作水平达标后方可上岗工作等。
2.4使用现代化的管理系统学校应当配有现代化的管理系统,为档案管理的长期发展提供基础,主要措施包括:
①使用信息化的管理操作系统,全面和科学地对档案进行保存和分类,能够快速地查询档案信息;
②配有完善的打印机、计算机等各项信息化设备,保障档案的快速录入和管理等。
3结论
关键词:智能小区Lonworks网络组态王LNS技术
一、智能小区的现状与发展前途
1.智能小区的概念
智能建筑是计算机、通讯、建筑艺术以及图象信息等多种技术集成后经先进设计和严格施工而得到的具有安全、高级、舒适、健康、温馨等特征的建筑。它涵盖智能自动化、信息化、生态化等多方面的内容。
把智能建筑技术扩展到一个区域的几座智能建筑进行综合管理,再分层次地连接起来进行统一管理,这样的区域被称为智能小区。即采取集中控制、模块化结构的设计方式,所有子系统的管理都集中在综合控制中心。综合控制中心的管理人员可以查询和确认小区内住户家庭中的安全状况及三表状况等。智能小区是继智能建筑之后的又一个热点趋势。
2.智能小区的现状
当前智能住宅小区应用系统的基本配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通讯系统:提供用户话音通信,视频广播,宽带信息服务。
安全防范系统:
a)小区周界报警,设置红外、微波等装置,中心能够显示各报警路段和报警时间。
b)摄像监视,小区重点部位设置相应的探测器或摄像机,监视有关信息和传输图象并进行记录和存储。可视对讲。
c)小区居民室内具有燃气泄露报警、门磁、红外、玻璃破碎、漏水检测、紧急求助等功能。
d)小区室外公共场所设置有线广播系统。
e)通过智能卡或其他形式对进出车辆进行管理和计费。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a)通过给排水监控系统的监视,显示有关的运行状态。
b)电梯工作状态的故障状态及所在楼层位置受到监视。
c)照明设备的监控。
物业管理系统:
a)配置实用的计算机物业管理软件,实现小区物业管理计算机化,建立小区管理信息系统。
b)实现远程抄表功能。
c)各系统实现信息连通,统一管理。
当然,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还可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其他功能的添配。
但是,目前智能小区建设中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一般小区为了实现集中监控的目的,在中央控制室设置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中央站,分站则以微处理机为核心,形成集散型的分布式计算机系统。而其分站的微处理机有以单片机为主的486、586等,有进口的DCS模块。要么产品先进性不强,要么成本较高。使得智能小区管理系统的稳定可靠性和先进性不高。同时由于智能小区工程建设是分期进行的,这也使得系统增容的可扩充性也不强。
也有一些智能小区控制系统按功能划分,各子系统之间垂直分割,不能共享信息,设备重复投资。
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考虑:
考虑到设备和技术的先进性,智能小区系统采用LonWorks总线技术,使整个小区的网络达到先进性。
LonWorks控制网络包括由一个或多个通信通道连接起来的智能模块即智能节点,节点间通过LonTalk协议进行通信。智能模块可以编程实现信息的发送和对外来指令的响应。因为智能模块具有成本低,兼容性好的特点,考虑到智能小区工程建设分期进行的实际情况,非常有利于系统增容的可扩充性。
目前推出的LNS构架的智能小区控制系统,完全是因为LNS多客户多服务器技术可以给网络使用者带来很多好处:大大减少开发时间和费用;简单的系统集成;访问数据不受限制等等。这也是本文所述演示系统采用LNS构架的原因。
3.智能小区的发展前途
智能小区在未来的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小区建设在未来将逐渐深入到建设智能化家庭的建设。比如使小区居民可以在家实现“电子货币”交易或网上购物、网上医疗诊断、参观虚拟博物馆和图书馆、点播VOD家庭影院;甚至在外的小区居民或者智能小区管理控制中心都可以对小区居民家里的空调设备和家庭电器进行遥控,能够随时随地查询和确认家庭中的安全状况等。总之,未来智能小区的设计将坚持人性化的系统设计思想,最大限度地向居民提供温馨舒适、方便周到和经济的服务,处处为居民着想。
其次,“节能”的思想。环保是21世纪的重要主题,所以未来的小区建设将更多的考虑到环保问题。主要体现在小区住宅能源的供应上,要本着节能的原则,让小区设施在成为服务环节中的一员的同时,使小区居民、小区设施、小区环境高度统一、和谐,融为一体。二、LNS技术
LNS(LonWorksNetworkService)是Echelon公司最新开发出来的LON总线的开发工具,它提供用户一个强大的客户/服务器网络构架,是未来LON总线的可互操作性基础。使用LNS提供的网络服务,可以保证从不同网络服务器上提供的网络管理工具可以一起执行网络安装、网络维护、网络监测;而众多的客户则可以同时申请这些服务器所提供的网络功能。
LNS提供压缩的、面向对象的编程模式,大大减少了用户开发时间和对系统的要求。它将网络变成一个层次化的对象,通过对象的属性、事件和方法对网络进行访问。且访问数据不受限制,允许用户同时使用多台人机接口(HMI)、SCADA站、数据站,同时访问网络上的数据。且为使用户的系统设计简单,LNS尽可能的提供了自动化的功能。
LNS构架和主机是无关的,它支持任何平台的用户,这些平台可以是嵌入式的微处理器,也可以是WindowsPC机、UNIX工作站。主机是通过LNS的API(ApplicationProgrammIterface)来操作LNS的。LNS主机API是一个代码层,对不同的开发平台提供各种不同的编程工具,从而大大简化了系统集成。
LNS构架主要包括四个主要的组件:网络服务服务器(NSS)、网络服务器接口(NSI)、LCA对象服务器和LCA数据服务器。
三、LNS构架的智能小区安防及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LNS构架的智能小区演示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如三表的远程抄表、安防技术、联动控制、家电控制等,现就远程抄表和安防技术对其管理进行较详细说明。
1.下位机硬件结构
下位机硬件主要包括智能节点、路由器、时钟模块和接口卡。
现场信号有三表读数、各报警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状态等,将这些信号与神经元芯片相连,加上一个收发器即可构成一个现场智能节点。由于神经元芯片有11个I/O口和2K的RAM,加少量调理电路即可直接与三表信号量相连,而报警信号则可直接与神经元芯片相连。最后将所有的节点都挂接在LON总线上,网络拓扑可为总线型或星型或自由拓扑型。节点间可通过LonTalk协议相互通讯。
由于智能小区建筑的分散性和各栋楼施工要求可能不同,使用路由器将大大突破传统总线的局限——不受通信距离、通信介质和通信速率的限制。使得在一个小区内可兼顾技术与经济的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通信介质,在不同的段内兼容不同的通信速率。
2.上位机监控与管理
上位机可以采用多种技术和LON总线进行通讯,LonmanagerDDE、LNSDDE和LNSAPI,已自主完成了多种驱动软件的开发。实现了与FIX、INTOUCH、KingView等多种工业组态软件与LON网络的连接,方便了用户界面的迅速开发。同时也支持Delphi、VB、VC、EXCEL等语言的开发。
基于智能小区控制对大量的控制设备和过程监控装置之间的通讯的需要,上位机一般采用具有“监控和数据采集”功能的组态软件,如FIX、INTOUCH、组态王(KingView)等,以便能以高性能和高可靠性对众多的控制器和其他现场部件进行控制和监视,且能随时对各种事件作出反应,并且不丢失任何重要数据和报警信息。
我们在演示系统的上位机采用组态王(KingView)来监控和采集数据。
组态王有着易于使用的图形界面,方便智能小区管理员的操作。组态王的网络功能使小区监控现场与各个部门建立起联系,在任何需要的时候把现场的信息实时的传送到控制室,保证信息的畅通。
组态王能连接PLC、智能仪表、板卡、远程数据采集装置(RTU)等数百种外部设备,组态王通过驱动程序和这些工控设备相通讯。组态王软件系统与最终用户使用的具体的PLC或现场部件无关。对于不同的硬件设施,只需为组态王配置相应的通信驱动程序即可。
组态王同时保留了DDE(动态数据交换)通讯方式。组态王通过DDE(动态数据交换)和其他的应用程序之间交换数据。通过DDE,开发者可利用PC机丰富的软件资源来扩充“组态王”的功能,比如用Excel从“组态王”的数据库中读取数据,对生产作业进行优化计算,然后组态王再从Excel中读出结果来控制各个生产参数;可以利用VISUALBASIC开发服务程序,完成数据采集、报表打印、多媒体声光报警等功能,从而很容易的组成一个完备的上位机管理系统;还可以和数据库程序、人工智能程序、专家系统等进行通讯。
在智能小区的控制中,驱动软件我们选用LNSDDEServer。
LNSDDEServer能完成LonWorks智能模块和Windows应用程序间的数据交换,使得Windows应用程序可以作为一个DDE客户程序来监控LonWorks网络,即采集Lonworks网络数据并发送一定的指令来改变LonWorks网络的某些操作。在智能小区的控制中,下位机设备就是由基于LonWorks网络的智能模块构成,因此在上位机组态王就可以通过LNSDDEServer与下位机智能节点和其他Windows应用程序进行通讯。其具体配置步骤如下:
先在组态王的设备库中选择DDE,然后按“设备配置向导”的提示一步步完成即可。第一步选择“DDE”;第二,“给安装的DDE设备指定连接对象名”对话框中,输入连接设备的逻辑名;第三步,“服务程序名”则是与“组态王50”交换数据的程序名,一般是I/O服务程序,或者是Windows应用程序:“话题名”则是指本程序和服务程序进行DDE连接的话题名(Topic)。“数据交换方式”一般选择“标准的Windows数据交换”;最后单击“完成”即可。组态王50将自动完成驱动程序的启动和通信,不再需要用户人工进行。
然后,在定义I/O变量时,在变量属性的“连接设备”项中选择使用上面定义的逻辑连接设备名,在“项目名”中输入DDE会话的项目名即可。注意,只有I/O类型的变量才有这两项。
这样,定义好的变量就可以自动启动LNSDDE与下位机的智能节点进行通讯。
上位机还可以利用VISUALBASIC开发服务程序,完成数据采集、报表打印、多媒体声光报警等功能。在VISUALBASIC可视化编程工具中,DDE连接是通过控件的属性和方法来实现的。对于作为“顾客”的文本框、标签或图片框,要设置LinkTopic、LinkItem、LinkMode三个属性。如果组态王作为“顾客”想VB请求数据,需要定义变量时说明服务器程序的三个标识名,即:应用程序名设为VB可执行程序的名字,把话题名设为VB中窗体的LinkTopic属性值,项目名设为VB控件的名字。
总之,两种方式的数据采集都是通过驱动程序和下位机交换数据的。从而很容易的组成一个完备的上位机管理系统。
3.网络功能
组态王5.0可运行在基于EtherNET网络结构和TCP/IP网络协议的网上,使用户能够实现上、下位机以及更高层次的厂级连网。
TCP/IP网络协议提供了在不同硬件体系结构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组成的网络上进行通信的能力。一台PC机通过TCP/IP网络协议可以和多个远程计算机(即远程节点)进行通讯。在“组态王”的网络结构中,直接参与现场控制的PC机作为网络服务器,其他站点作为网络客户机共享服务器中的数据。
用户要实现“组态王”的网络功能,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将“组态王”50安装在网络版Windows3x、Windows95或WindowsNT上,并启动TCP/IP网络协议,即利用“组态王”网络功能的PC机必须首先是某个局域网上的站点并启动该网。(2)客户机和服务器必须安装并同时运行“组态王”。
四、总结
利用LNS构架的智能小区演示系统,在上位机通过组态软件如组态王以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与监控,便于智能小区的集中管理,且界面友好简单,控制快捷可靠。下位机采用LON控制网络,成本低,可扩充性。整个系统开发时间和费用小,集成简单,且安全可靠,是智能小区控制可选的最佳控制方案之一。
参考文献
1.阳宪惠主编的《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由于电力设施具有高危险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要做好电力安全管理工作。而强化电力安全管理的执行力更是其中重要的一步。强化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能够保障电力企业安全管理设施布置到位,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到细节,不仅能保障电力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还能保障用电人员的人身安全。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某月份因电力安全问题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达到6起,死亡人数达到9人,其中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达5起,死亡人数达8人。因此,强化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不仅是对电力工人生命的负责,也是对用电人员生命的负责。尤其是一些电力系统的大型电力工程项目,一旦发生电力安全事故,将可能造成巨大的社会灾难。此外,强化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还能减少电力设备故障,降低电力安全问题造成的损失。例如某月份我国因为电力安全问题引发电力设备事故,造成直接损失高达100万元。因此,提高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也降低了企业的损失。
二影响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因素
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有效实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1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员安全意识,另一方面是人员安全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强调电力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对电力安全管理的意识程度。据相关研究表明,大多数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用电人员和电力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例如某厂两名电力运行监护员工在对电动机绝缘电阻进行测量时,由于工作人员违规进行电力检测行为,造成两人受伤。人员操作主要是电力人员操作技术不娴熟或违规操作造成电力安全事故,例如某市一项工程中由于项目负责人使用未获得相关工作许可证的人员,造成工作中引发电火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2制度因素
制度因素主要包括电力安全管理相关的条文规定。制度是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保证的前提。合理明确的制度才能保证电力安全管理实施的执行力。如果制度制定不合理,员工不采纳,那么安全管理执行力就会降低。目前很多电力安全管理部门的执行制度只是一个摆设,并没有真正地按照执行制度条文进行实施。另外,有些安全管理执行制度还是很多年前规定的,对现今的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并不适用,造成管理执行力的障碍。
3结构因素
结构因素能够影响电力安全管理执行的具体实施流程,能影响执行力开展的过程、对象和结果。制定明细的电力安全管理执行结构,能够使电力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人员清楚自己在整个结构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使人员明确自己的目标。另外,清晰的电力安全管理执行结构还能使执行命令能够快速地下达到下属机构,进行有效的针对性管理,从而达到提高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目的。
4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是强调部门文化的作用。优秀的电力安全管理执行文化能够扩大安全管理的执行力作用范围,取得比预期更好的结果。电力安全管理执行文化会使员工自主形成安全管理意识,将电力安全管理执行作为工作的一部分。同时优秀的电力安全管理文化还会使员工自主地执行安全管理工作,从精神层面提高了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
5监督因素
监督因素是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最后防范环节。优秀的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能够在监督环节对电力安全管理执行进行保障,保证电力安全管理的高效。监督包括检查和反馈,检查是对电力安全管理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反馈是对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执行结果进行反馈。监督能够强化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工作的开展,强化人员安全执行意识。
三提高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措施
1强化人员意识
员工电力安全管理执行的意识是实现电力安全的关键,因此在企业内部要塑造一个良好的执行力理念,包括对员工进行多样化的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培训,管理人员深入到电力安全管理工作基层与工作人员进行执行交流。定期开展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工作教育大会,对电力安全事故进行分析探讨,让员工深刻认识到电力安全管理工作执行的重要性。此外还要塑造电力安全管理执行良好的榜样形象,使员工产生信服感,带动员工电力安全管理执行意识心态的形成和深化,从而提高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同时,还可以将员工薪资与安全管理执行情况进行挂钩,促进人员电力安全管理执行意识的提高。
2提高人员操作水平
操作人员水平的提高对于强化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有着重要作用。高水平才能确保相关电力安全管理措施能够执行到位。如果操作人员技术不合格,即使电力安全管理措施安排到位,但员工无法保证执行效果,也就无法保障电力安全管理的执行力。企业要采用获得相关技术资格的员工,还要对员工能力进行深化培养,使员工技术能力能够与时代接轨,避免新设备、新技术引入时技术人员上出现空缺。
3强化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制度
制定好的制度才能保障电力安全管理措施有效执行。首先,要制定明确合理的制度条款,使每个员工能够明确自己的安全管理执行定位,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如果员工职位出现交集,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引发安全管理执行中的矛盾,造成执行力的下降。其次,制度的规定要切实可行,不能只是夸夸其谈。制度要根据企业电力安全管理执行标准进行合理设定。
4塑造电力安全管理
执行文化除了制度规定外,还要配合电力安全管理执行文化的塑造。塑造良好的电力安全管理执行文化有利于员工安全管理执行意识的形成,同时也在员工原有的安全管理执行意识中进行深化。当员工具备了深刻的安全管理文化意识后,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电力安全管理执行问题,能够做到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执行,提高执行效果。
5加强电力安全管理
执行监督工作电力安全管理执行监督工作是电力安全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监督工作在电力安全管理执行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电力安全管理执行监督工作的开展,一方面要对执行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检查各项电力安全工作是否到位,是否满足行业标准要求,是否存在重大失误等;另一方面还要对电力安全管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包括是否执行了电力安全管理工作,执行过程是否态度端正,执行过程是否存在重大遗漏。对于未按照规定进行安全管理执行的员工,要询问具体情况。此外还可以结合相关软件的应用来完善监督工作,提高企业执行力,例如电力系统安全性评价软件的应用。
四结语
1.1井下挖掘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
1.1.1一线工人的安全操作。在煤矿企业井下挖掘作业前,应该根据前期科学的测定和相关经验方法,编制合理的挖掘作业流程,确定挖掘方式方法,并根据挖掘面积及挖掘手段,制定适宜的安全技术措施。在正式挖掘前,应该就挖掘方法与一线工人、领班、技术骨干等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让所有下井挖掘的人都了解挖掘面积、挖掘流程。虽然挖掘流程是事先制定好的,但在实际的井下作业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井下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调整挖掘进度和挖掘方法。在井下作业时,一旦发现有工人违规操作,要及时停止作业,做好整顿教育工作。
1.1.2做好测绘测量工作。在煤矿生产前,应该做好科学的测绘测量工作,督促测绘测量人员严格执行测量测绘方法,深入井下,仔细排查,科学测量,为挖掘工人提供准确的技术参数和地质资料。
1.1.3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在煤矿企业下井挖掘作业时,要严格落实安全员的安全管理职责。安全员应该明确挖掘流程、挖掘技术方法等,在一线工人挖掘作业时,如果安全员发现有工人存在违规操作或者不按照挖掘流程作业时,应予以制止。同时在遇到比较困难的挖掘作业时,安全员还应该协助一线工人,共同处理。
1.1.4做好瓦斯检查工作。在井下作业的过程中,瓦斯检测员的工作非常重要。瓦斯检测员要做好作业面瓦斯监测和检测工作,确保井下环境的安全。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出现瓦斯超标或者存在其他危险气体,要及时通知工人撤离,同时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瓦斯检测员还应该做好通风口的管理工作,定期定时为作业面通风。
1.2严格落实煤矿生产的机电运输管理工作
1.2.1加强机电设备的安全检查工作。为了确保煤矿生产的机电运行安全,有必要加强对井下作业面及井上等所有机电设备的安全检修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安全巡检,一旦发现机电设备出现故障,要及时解决,避免机电设备损毁。同时做好机电设备的安全保养工作,对于有可能影响煤矿生产效率的机电设备要及时进行淘汰。
1.2.2加强煤矿的运输管理工作。保证煤矿运输环节的安全是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加强对煤矿运输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定期检查煤矿传输带、运输车辆等运输设备是否处在良性运转的状态下,防止掉轨、翻车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斜井提升则要做到钢丝绳、矿车碰头、三环链、绞车、钩头等提升设备的检查工作。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运输设备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排查及时检修,并将容易出现问题的运输设备登记在案,在后期的跟踪检查中,重点做好安全检修工作。
2合理划分安全责任区域和签署安全责任书
2.1划分安全责任区域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级别、不同领域、不同作业面,要合理划分安全责任区域,在该区域内由指定负责人做好区域安全管理工作,同时由煤矿企业的安全总负责人做好区域安全的统筹管理工作。这样可以将安全责任明确到个人头上,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更有利于安全制度和安全技术等的落实和推进。
2.2签署安全责任书
为了将区域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在区域安全管理过程中,有必要由区域安全负责人签署各自的安全责任书。在责任书上要明确区域安全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并明确出现安全事故后的处罚条例,通过安全责任书,能够提升区域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3做好灾害预警管理工作
3.1做好火灾防范措施
火灾对于煤矿井下作业面来说,其危害是致命性的。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要做好火灾防范措施。禁止明火进入作业面,严禁煤矿职工在作业面及出矿口等附近抽烟、在井下使用明火需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在井下作业面要做好消防器具的设置和摆放,以便在发生火灾后能第一时间进行消防扑救。
3.2做好水灾的预防
档案记载了大量的信息和知识,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和智力资源,具有信息和知识双重属性。当档案馆形态发展到数字档案馆这一高级阶段,数字档案馆不再是单纯拥有或存取档案信息的场所,而是组织档案信息交流的中心,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知识信息中心和重要的知识宝库。那么数字档案馆的知识管理,就是为了适应这种发展,通过把对数字档案资源的单一的信息管理,转变为对包含在数字档案馆里的信息、知识等各种要素进行综合管理,尤其注重对数字档案知识和人力资源的管理,最终实现档案知识信息功能与效益的最大化。简单来说,数字档案馆的知识管理就是更加注重隐性知识的开发、人力资源的发掘和数字档案利用服务的深化,为实现知识的共享和转化提供新的途径。
二、数字档案馆知识管理的意义
首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档案管理必须与时俱进,扩大知识的传播与共享成为数字档案馆的最新职能。面对机遇与挑战,档案馆只有实施知识管理才能促进其新的发展。数字档案馆的知识管理,是在开放式的网络环境下,借助于网络和高科技设备等手段,档案馆开展知识资源的获取、整合和开发利用等服务。它将一改传统的档案工作结构,突破简单的信息管理和信息利用模式,转向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其次,数字档案馆实质上是一种开放环境下面向用户的网络化数字资源体系,在这个体系里面既有整合的知识,又有参与知识整合的管理者,还有参与整个运作的知识管理模式,它一改简单通过资源管理向用户提供零散、浅层次的一次信息,转向为用户提供有序的、深层次的系统知识服务,这就构成了一种新的知识型实体,而知识管理就是根源于这种体系并被创造出来促进其本身发展的一种最佳模式,这早已在其它多种知识型组织中实践过。再次,传统的数字档案馆建设已初显成效、循序渐进,但是又很难达到另一个新的高度,服务要深化、资源要共享的设想还是遥不可及。因此,在数字档案馆建设中,迫切需要添加一种新的理念、新的元素,而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与模式,它的注入,将突破原先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固有的思维,给数字档案馆建设以重要启示,带动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上到一个新的水平,实现其生存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三、数字档案馆知识管理的策略
1.加强对数字档案馆知识管理的认知
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强烈要求档案馆服务层次的提升,真正发挥数字档案馆知识信息中心和知识宝库的强大作用。面对这种机遇与挑战,如何才能使知识更为有效地发挥作用,以满足人们对知识更迫切、更复杂的需要成为档案部门的首要任务,而数字档案馆只有积极实施知识管理的运作模式,通过对包括档案信息在内的所有知识资源进行整合并提供利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档案部门在其必要性和紧迫性上必须统一思想、加强认知、达成共识。
2.创新数字档案馆知识管理的工作机制
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不仅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完善,而且是对现有档案管理体制、服务体系的全面优化和深层次改革,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机制才能有效实施数字档案馆的知识管理。数字档案馆的知识管理应强调知识资源管理、知识服务中人文因素的研究和运用,而不是仅仅强调技术。围绕知识管理目标确定工作机制:一是确保档案管理人员能管理好档案知识;二是通过对知识的整合利用,增强对用户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三是开发新的知识产品,以满足更深层次的知识服务,真正实现更大范围的知识共享。
3.获取和转化数字档案馆的隐性知识
知识经济时代,隐性知识是最关键、最具有竞争力的资源,是数字档案馆能否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前提条件之一,数字档案馆应更加注重对隐性知识的收集、加工、提炼与服务。隐性知识主要是指档案人员头脑中所包含的直觉、知识、阅历、情感等(如一些重要的传统工艺、技术诀窍、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等),因此知识管理强调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实际是注重对数字档案馆中人的有效管理,鼓励其头脑中隐性知识的转化与创新。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要求档案人员能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突破传统束缚,更新陈旧观念,探索新的信息规律,以新的视角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使其隐性知识得到更好地发挥、交流和增值并转化。所以数字档案馆承担着及时将隐性知识获取出来并共享,转化为社会记忆,缩短隐性知识显性化周期的任务。
4.深化数字档案馆的知识服务
档案馆历来把“为利用者服务”作为最高宗旨,但落实到行动上往往只是满足于提供表面的“你查我找”等浅层次服务。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是远远不够的,数字档案馆的发展需要更加强劲的动力支持和更为有力的保障,尤其在数字档案馆中引入并推行知识管理后,只有把知识服务当作数字档案馆的首要目标和最高标准来追求,才能满足用户日益多样化的知识需求。数字档案馆的知识服务是一种面向知识创新、知识传播与知识应用的服务方式,是传统的“档案利用服务”的高级形式,服务的高知识含量是其优于传统档案馆的主要特征,因为知识服务“是在运用馆藏档案信息的同时,大量吸收并运用馆外各种非档案信息和档案人员头脑中的隐性知识”。从一定意义上看,数字档案馆的知识管理是通过整合馆藏档案信息等显性知识,综合档案人员的隐性知识,依靠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互动,发挥数字档案馆强大的知识库作用,为利用者提供更为有效、更广泛的深层次的知识服务,从而充分实现数字档案信息资源价值。同时,数字档案馆在综合利用显性档案信息与隐性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以用户的知识需求为导向,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深层组织,揭示并挖掘档案信息资源的潜在价值,形成知识产品,提供知识与价值服务。
5.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字档案馆文化
1.1影响质量的因素具备多样性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影响其电力工程的质量因素有很多。比如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设计阶段,其设计文件的详细性与正确性直接会影响电力工程的质量。在电力工程的施工阶段,施工设备的运作、使用材料的质量、施工操作方法、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时天气条件等,这些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工程的质量产生影响。因此,为了确保电力工程的质量与安全,需要对其施工全部环节实施严格质量控制。
1.2电力工程质量具备波动性电力工程项目与工业产品相比,因为不具备固定的生产工艺、生产线以及稳定的生产环境,而且其生产设备也不具备成套性,所以无法像工业产品那样具备稳定的生产质量。另外,电力工程因为具备不同的施工类型,所以具体的施工环节要求标准是不相同的,这些因素都造成了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具有波动性。
1.3质量检查不具备拆卸性电力工程项目在完工后对其检查时,不能像其他产品与设备那样进行解体检查,电力工程项目的整体性决定了电力工程必须在施工过程加强质量的控制,以防止工程完工后质量检查的难度。
2电力工程存在的安全管理缺陷
通过相关数据显示,电力工程随着发展速度与规模的增加,相应地出现了许多的安全事故问题,究其本质就是项目的安全和质量不符合标准。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开展电力工程工作,往往因为过度追求施工的经济效益与速度,导致对施工项目的安全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对电力工程项目的安全不能实施有效的控制,不具备健全的施工项目安全责任管理制度。对于大多数的电力施工项目来说,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其管理工作缺乏责任性与实效性,没有将管理工作落实到施工现场的具体工作中去,导致现场安全管理流于形式。大多数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没有严格掌握与控制施工中出现的违规行为,给施工过程留下安全隐患。有些施工企业只重视其眼前利益,看不到安全管理会带来的长远效益,这种片面性与短视性管理观点,使得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存在缺陷,导致电力工程的质量出现问题。
3关于改善电力工程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策略
3.1关于改善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水平的措施为了确保电力工程能够在安全管理下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来提高电力工程的安全与质量。
3.1.1实施科学与合理的工程安全预防措施。电力工程通过加强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工程安全事故。因此,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应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在具体施工环节,应该使电力施工工作人员的操作标准规范化与严格化,使其操作符合技术标准与安全标准,避免出现操作上的失误与违规而造成的安全问题。施工单位应该使其安全生产实现管理上的完善,通过采取科学与合理的奖惩制度来确保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此外,应该确保施工方案设计的科学性与安全性,通过标准化的作业指导流程来规范施工技术人员的操作。施工单位必须实现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统一性、规范性以及实效性,建立电力工程标准化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管理的效率。实现有效的安全预防措施,还必须让安全管理人员能够参与现场施工的监督与管理工作,通过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与了解,掌控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对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手段来解决,通过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来有效预防安全隐患或事故。
3.1.2确保安全责任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为了提高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必须建立相应的责任体制,以确保施工工程的安全性。通过明确每个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与权限,将其落实到他们的工作中去,以确保生产人员能够建立起“安全第一”的生产意识。施工单位应该按照国家有关施工安全规章制度,对施工人员的操作提出相应的要求,规范其安全操作标准。此外,施工单位应该充分分析项目施工特点,制定出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规章制度,并将其落实到具体施工工作中去,以引起施工人员对安全重要性的注意。
3.2有关改善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策略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涉及到工程项目施工的全部环节,为了提高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必须控制工程施工相关环节的质量,以保障电力工程的安全与质量。
3.2.1严格管理施工设计环节质量。在设计电力工程项目时,应该对电力市场基本需求情况进行了解,通过分析项目地点以及施工的可行性,以确定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以及效益。此外,应该使项目计划的施工任务书完善,使其能够满足投资环境以及国家规划的要求,而且设计出来的施工方案,必须对其具体的施工技术、工艺以及程序实施严格的审核,通过严格与规范的质检来确保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3.2.2严格管理施工环节质量。严格管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首先需要分析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有效地对其进行质量的控制,确保工程的质量。在电力工程具体施工过程中,影响其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施工材料、施工人员的操作等。所以,首先,必须有效地控制施工环节中的施工材料质量,通过设立专门的施工材料采购部门以确保材料的质量。其次,提高施工环节的质量水平还必须规范施工人员,使其操作符合相应的操作标准与操作流程,对施工人员出现的偷工减料等违纪行为实施严厉的处罚,确保电力工程每项施工程序的质量。
3.2.3严格管理竣工环节质量。当电力工程竣工后,应该做好最后验收环节的质量管理,检测电力工程的质量并对电力工程相关环节的施工资料、图纸实施有效的保管。项目质量控制人员,应该对每一项施工项目中的质量进行检查与研究,发现问题及时的处理,确保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符合标准,通过掌控施工实际情况,为日后电力工程的整修与维护提供基础条件。
4结语
铁路施工企业人员的工作本身是一种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职工心理上的紧张和疲劳,长此以往,就会造成铁路施工企业人员的心理压力过大。一旦职工的心理压力没有一个合适的途径去释放和调整,那么就会引发其情绪上的不安和烦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铁路施工企业人员的工作任务也越来越繁重,这种形势给职工的心理造成了巨大影响,甚至会引起一部分职工的心理崩溃,管理部门应该对此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铁路企业对于职工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各异性以及长期性。虽然心理健康的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但针对不同的铁路施工人员还是会表现出各异性。由于每个职工在不同的时期以及不同的工作环境的影响下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倾向,而不同年龄段、接受教育水平不同的职工也会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此,心理健康的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法需要因人而异,针对每一部门铁路施工人员的性格特征或者是其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的不同,产生的心理压力大小、原因都不同,应该分别制定不同的心理健康管理制度。心理健康的管理工作不能是临时的、短期的,它需要长期坚持并且不断调整管理工作的方向。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每个时期职工们表现出的精神状态与工作热情,定期地、长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目标地对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修正职工的工作态度。
2铁路施工人员的心理健康
对于铁路安全管理的重要影响实际上,有许多基层的领导还是忽视了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尽管这些领导都意识到了铁路安全的重要性,却没有理清职工的心理健康对于铁路安全管理的内在影响。从根本上来说,铁路安全的管理还是由铁路施工企业人员来完成的,因此,加强职工的心理健康管理实际上就是在提升整个铁路系统的安全方面的管理质量。对于铁路施工企业人员来说,一旦其心理过度紧张或者过于疲劳,直接就会导致其注意力的不集中,事故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这就对铁路安全造成了威胁。铁路施工人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保证其在工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一些要求较高的岗位来说更是需要职工在工作时保持专注和稳定性。同时,铁路施工企业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铁路安全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人的心理健康处于一个良好的情况下,那在工作的过程中就会表现出一个注意力相对集中的状态,对于工作相关事宜的发展判断也会较为准确。而对于铁路施工建设来说,要求铁路施工企业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认真谨慎、一丝不苟,同时,也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和标准来完成。因此,加强铁路职工的心理健康管理对于铁路的安全性管理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3铁路施工人员心理健康管理的主要途径
铁路施工企业人员的心理健康管理既能够解决职工的心理问题,同时也能够为企业营造一个和谐的、良好的工作氛围。而对于铁路工作来说,除了要推动自身不断发展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和创造经济效益,最基本的是保障铁路安全。因此,加强职工的心理健康管理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3.1把握职工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方向铁路施工企业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整体,因此,企业的管理工作也包括了多个方面,职工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作为铁路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心理健康工作不能是盲目的,也不能是一概而论的。由于心理健康工作本身具有各异性的特点,在进行这项工作时要有针对性,这种针对性并不是指针对某个职工,而是针对某一种不良现象或是一种普遍的不良心理倾向。因此,要求负责心理健康工作的领导自身必须正面、积极,能够与时俱进。这样的领导才能够准确地把握员工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方向,更好地在工作岗位发挥其作用。另外,在工作方法上也要与时俱进。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人们心中是十分刻板的,并且,铁路企业施工人员长期处于高压、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紧张的氛围可能反而使铁路施工人员心理上出现抵触情绪。新时代下,对铁路施工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也要进行改革、创新,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趣味性的、生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法,让这种心理辅导成为铁路施工人员繁重的工作之余一种休闲、放松的渠道,从而乐于接受这种心理健康教育。
3.2掌握大多数职工的心理健康情况心理健康工作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性要求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在铁路施工企业中的进行必须遵照大多数职工的意愿,了解大多数职工的心理健康情况,掌握并把握大多数人的心理倾向。只有掌握了大多数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其“心理亚健康”形成的原因,了解基层铁路施工人员的心理问题所在,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去处理问题,修正其错误的心理倾向,以保障铁路事业的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