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1-26 23:55:1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1篇

关键词:职高历史 教学 策略

经过对历史引言的研究和其他学科引言的参考,认为历史引言是对该章内容的集中概括,是该章内容的框架,而且引言中还含有后面各节中未出现的重要知识点。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引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绝对不能忽略的。并且,对引言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也会取得不同的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下面将就历史引言的作用及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取得的效果作一阐述.因此,我们对每章前面的小引言不能因其小而忽略不提,视而不见,也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其中的知识点会在各节课中完全出现,相反,应该重视起来,把引言放在整章内容的前面讲解。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对整章内容有所了解,对各节次之间的联系也可一目了然,从而确定正确的学习方向,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把引言分割开来,用引言中相应的话来引入和介绍某节内容,这种上法,能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概括的了解,从而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把引言放在整章内容之后讲解,即讲完所有节次之后再讲引言,这种讲法能够达到对本章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的效果,起到提纲挈领和画龙点睛的作用,用高度概括的语言使学生对本章内容来一个再认识和升华,从而对本章内容认识和掌握,把它作为讲解本章内容的一把钥匙,用它启发和引导学生来学习。

一、解心中之结,突出历史的重要性

1、在中学开设历史课,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学历史,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就不会完整,很难说你是高素质的人才了。在中学基础教育阶段不开设历史课,要提高中华民族的国民整体素质就无从谈起。

2、在中学开设历史课,是各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是激发民族的自豪感和提高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全党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对中国历史的学习,特别是要在青少年中普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以使他们学习掌握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励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奉献力量。”

3、“我们也要学习和借鉴外国历史。历史知识丰富了,眼界和胸襟就可以大为开阔,精神境界就可以大为提高。我提倡领导干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而讲政治、讲正气,也要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作基础的。”我们要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必须借鉴古今中外各国历史发展中有益的经验教训,更好地指导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认识过去是理解现在和未来的钥匙,它是一部社会教科书,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以史为鉴,可以通古今之变,知社会兴替之道。

二、了解历史分期、历史教材的结构和编辑特点

在历史引言课中帮助学生了解本书的一些基本情况,如:历史分期、教材的编写体例、结构、各部分的关系、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等,对帮助学生学好历史科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历史内容的编写体例是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叙述的,世界历史的内容有点不同,先按照时间顺序然后按地区、按国别分别叙述。

历史教科书是由目录、课文、插图、注释、作业、及大事年表等部分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目录是课本的纲目,掌握它就等于掌握了历史发展过程的轮廓,心中有个整体观,便于理解记忆;目录与课文是骨与肉的关系;插图是对课文内容的必要补充;注释能增加史料,帮助理解;大事年表是对课文中重要的历史事件的提示;作业是促进对重大事件的理解和巩固。把这些关系对学生讲清楚,将有助于学生对高中历史教材的认识、理解和整体把握。

三、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历史学习方面的基本常识

1、学习历史知识要注意四要素的理解和掌握

历史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要素。要学好历史科,必须让学生了解这四要素内涵和外延,掌握它们、运用它们。

(1)时间:包括时间表示法、时间纪年法、时间记忆法。

(2)地点:要长久地记住地名,第一,一定要结合地图以及地图的方位来认记,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事件来记。第二,如果是外国的地名,由于是音译,字数可能会较长,如俄罗斯的“阿尔汉格尔斯克”、“车尔尼雪夫斯克”等。要做到记住外国地名,首先要读得出来,才能谈得上记忆,要做到读得顺口,可以把较长的地名分段来读来记,如“阿尔/汉格尔/斯克”。

(3)人物:学习世界历史涉及到许多外国的人名,外国的人名与地名一样是由音译而来,字数往往会很长,要记住外国人名,一要了解他们姓名的书写习惯,二要按要求记住们的姓就可以,三同样要把音译的姓分段读记。四要结合历史事件来识记。

(4)事件:掌握事件的方法是“八字法”,即“原因、性质、经过和影响”,原因要注意区分根本原因、主要原因和一般原因以及直接原因(即导火线);经过要交代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影响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2、初步了解和掌握哲学原理。历史书里面的内容隐含着的哲学原理,同时教材也是按照的哲学原理来编写的。因此,学习历史前对基本的哲学原理进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2篇

    新学期学生一拿到新书,要先了解目录,它以编课为目标题的形式,为全书构成了一个知识框架,犹如一张城市平面图,使人一目了然,尽知全塬布局和轮廓。其次,要让学一学会通读目录,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再次,读世界历史不能按一般课目顺序来读,还需要跨越课目来读,以便进行知识归类、掌握国家史和世界重大史运运史。

    阅读导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导言把本单元的内容作了提纲挈领的介绍和总结,可视为一单元的纲,在本单元开始之前和结束之后都要进行认真阅读。第一次阅读要把握本单元的轮廓,第二次阅读要体味导方的内容,并用史实来证实和总结。

    正文这是一课的主题部分,属于应具体了解的基本内容,因而是阅读指导中最主要的一环。具全办法是:要求联系目录和导言揭示的基本观点、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务必作到根据课题提炼要求,依据子目、分段划层,推敲词语,圈点批划,分析史实得出结论。而读正文的落脚点就在最后一句上,分析史实得出结论。论从史出,即运用辩证叭物主义与历史叭物主义观点,分析史实,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且在此基础上认识每一课在整个单元里的运用。课本在正文内还插排有用楷体字写的小字。是现行课本的一大特点,该内容虽然不作要求,却是对大字的补充,多姿多彩、生动活泼,既能激发阅读兴趣,又易于理解。

    现行历史课本图文并茂。地图有利于形成历史空间观,图画有利于培育历史感。历史感是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直观性、形象怀的感受。关于读地衅,应要把课文中读到的每个地名或路线落实到地图上,这叫据史读图。有的内容可以要求学生看作地图复述有关历史过程,这叫看图学历史。学历史时将图文结合,养成“左图右书”的阅读习导。课本中的图画包括历史人物、器物、场面、漫画等,大多是课本重点所在,要重点观看,知道如何根据正文和小字内容去评价历史人物。

    历史课本的文献资料在于说明历史的真实性,强化思想教育,增加趣味怀,为提高学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提供素材。第一,是要读懂与理解。在读懂文献的基础上理解文献的大意和旨意,不要放过每一个生辟难懂的字词,以清除文字障碍,还要抓住关键词语,以突破难点,体会文献的涵义。第二要能用文献提供的原始材料来印证有关史实,以说明其实性。

    第三要结合文献和课文相关的内容,来分析论证和评论一个观点、一个思想、一项政策,以回答附于文献资料的思考题。

    注释是对正文的解释和补充,从内容看它本身就包含着较丰富的知识点,有的还介绍不同的学术观点,是加深理解课文,开拓视野不可获缺的辅助手段。

    课文后的习题大都带有探索的意思,在读完正文后做这些题目,有助于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这些题目看似简单,但答之不易。在做这些题目的过程中要求意运用所学知识,不可照抄教师用书的答案,并注意不断复习,反复做。

第3篇

我们先看历史课的特点,高中历史知识包括古今中外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发展状况,涉及的时间很久远,从人类活动开始,时空跨越度非常大。与别的课程不同,它内容丰富,空间感特别强。因而高中历史知识需要阅读、理解、记忆,其中记忆最重要,然而众多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多个要素,光靠阅读、讲解、死记硬背是不行的,那会让学生感觉历史课索然无味,因而历史课教学要想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就得采用形象的、鲜活的历史故事教学法。

二、历史故事教学法作用

1.中国历史的历史故事教学法分析历史故事教学法可以让历史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例如,关于三国演义大家都看过电视和小说,因而历史课可以通过三国的历史故事,形象地描绘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发展、变化状况。然而通过三国众多的历史人物的活动、历史事件,使学生明白东汉末年政权的腐朽,民不聊生,军阀混战,群雄割据,政权的解体,国家的分裂的社会状况,最后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三个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发展、变化状况,以及他们的发展趋势,使学生理解中国统一是古往今来的历史趋势。

2.世界历史的历史故事教学法分析历史是全世界人民的财富,国外也有很多经典历史故事。通过历史人物恺撒的故事,就能形象地描绘出罗马帝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发展、变化状况,使学生理解罗马帝国在欧洲的再扩张、罗马军团入侵埃及、罗马军团对希腊文化的破坏、罗马帝国内部权力争夺发生等等历史事件。

三、历史故事教学法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历史故事教学方法的作用,达到对历史知识整合、贯通的目的,就要求高中历史的历史故事教学方法要具有系统性、连贯性、点面结合的特点,通过一定的内在线索连贯古今中外历史脉络,如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社会矛盾的发展线索等。例如,我们从初中历史课本上就见到过我国的历史大事年表,朝代更替歌等。事实上历史本来就是按照时间来推进的,以时间为坐标轴,关注这个坐标轴的其他因素,可以将历史时间有机结合起来。每个历史时期,古今中外都一样,其发展和进步都是由“导火索”来推进的,把这些矛盾焦点抓住了,社会的主要矛盾点也就有了结果,因为历史故事往往就是对社会矛盾激化的生动描述。教师将这些故事讲述给学生,学生会更易接受,印象也会更深。历史故事作为教学的指路标,能给教师以更清晰的教学思路。对于教师来讲,教学思路与教学方式是相辅相成的,如何以最优方式运用这些历史事件需要下功夫。对此,可以将历史故事作为教学素材,并将这些素材的关键点与教学方法结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些历史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高中历史课的历史故事教学法最好采用点面交叉法,将历史故事与历史时期、地理地域空间、当时社会环境等结合。学生的各种知识都需要积累,历史知识面的拓宽不仅仅在历史课上,平时读书习惯的培养,文学书籍的积累,这些都能让学生的知识面变宽。有了丰富的历史知识积累还要对历史课的内容进行提炼,着重讲解重点教学内容,达到对知识的深度发掘。对此教师上课时,可以抓住典型历史故事反映这些历史知识点。关于横向联系的交叉点的历史故事例子,比如讲西方世界史资本主义社会大革命时期可以联系中国清朝封建社会时期,不同的是前者是资本主义社会,后者是个封建制社会,二者的交汇点就是第一次。讲到现在的“中东和谈”,可以拓展讲述犹太人的苦难历史故事、阿拉伯国家故事、现代的几次中东战争知识。这种点面交叉的历史故事教学法,大大丰富课堂历史教学的知识量。

四、总结

第4篇

一、突出形象性与情感性特点

初中教师面对的是12~16岁的青少年。历史课堂上,他们愿意听、乐于记形象性强的人物事迹和故事。教师授课时就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讲历史事件,要力求渲染气氛,要讲得有声有色,要把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场面;讲历史人物,则应突出人物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鲜明突出。如:讲“”一节,可这样叙述:“侵略者焚烧圆明园的大火,延续了3天。黑色的云团长达 50多公里,久久不散,飘荡在整个北京上空。大大小小的灰星落满了大街小巷,到处是一片天昏地暗,就像发生了日食一样……圆明园,这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艺术杰作,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这群野蛮的侵略者烧毁了。”这里,有对具体情景的描述,有对精美无比的圆明园被烧毁的惋惜,更有对侵略强盗野蛮行径的控诉。像这样有声有色的叙述,学生怎能不受到强烈的感染呢?

二、注重关联,讲清发展,突出结构,理清条理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清块状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纵向(或横向)的联系,突出关联,讲出“发展”来。所谓关联,应该有三个方面:

1.两堂历史课之间的关联。

2.一堂课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

3.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前两点教参上多有说明,而后一种并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如目前国内外重大新闻、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知识等,都可作为联系课文的好材料。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章, 课文中提到的首次用于战争的简陋的飞机、笨拙的坦克、远程大炮等武器,教学时可联系现在先进的水陆两用坦克、隐形飞机、海湾战争中的“飞毛腿”和“爱国者”导弹。教师略加讲解,学生即可饶有兴趣地了解到武器发展的粗略历史,明白现代技术的巨大进步给未来战争带来的残酷性。再如讲“明治维新”,可从日本向西方学习获得巨大社会进步的事实,联系日本在奴隶社会末向中国隋唐学习、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历史,使学生了解: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除了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之外,还需要有开放的胸怀,学习外国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先进东西,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当前改革开放的认识。这样联系,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听来饶有兴趣,易于接受,思想觉悟、认识能力相应也随之而得到了提高。

第5篇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浓厚兴趣

历史学科在初中时属于“边缘学科”,农村的家长不够重视,学生也不够重视。面对这种状况,初中历史教师该怎么办呢?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并充分发挥主动性,最终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

指导学生就课堂获取的信息,再通过各种手段和媒体获取其他的历史信息,组织学生进行对史实的辨别分析得出更深刻的结论。如探究“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通过课堂交流、小组讨论、展示图片、展示课件、教师总结几个步骤,让学生学会获取历史信息,深刻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最后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基本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闪光点,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表扬。实践证明,表扬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点的牢固掌握,对于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也大有好处。

二、充分发挥教师驾驭课堂的主导作用

有人说: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去点燃、发动和激扬学生的潜能和动力,一旦把动力激发出来,把积极性调动起来,潜力就会无穷无尽,学习这就会乐在其中,乐而忘返。

首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课前要注意学会归纳和整合每个阶段历史。把每个历史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楚以后,让学生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对某一个历史阶段要形成系统知识结构,如封建社会的每一个历史阶段可以根据要求指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归纳,最后形成对封建社会的主题的横向、纵向认识和理解。归纳过程要注意指导学生从时间、背景(政治、经济等角度)、影响等方面记忆。

其次,授以学生如何阅读教材。注重指导学生阅读书本。良好的阅读书本的能力对学生解题能力会起到辅助作用。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带着问题阅读,提出本节课需解决的几个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教师题设的问题看书,找答案,然后组织讨论引导学生一起评判、小结,得出正确结论。

三、抓住历史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

每一节历史课都要有它的重点所在。重点的突破环节,也就是这节课的核心和关键环节,教师的精讲,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为了这节课的画龙点睛之笔。精讲就是教师在讲授时,用精炼的语言,将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从课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我们常提“以学生为主体”,但如果整节课都是围绕学生展开,接二连三的提问,纷繁复杂的活动……这些很容易导致课堂教学的形式化、片面化和绝对化,这也背离了新课程的初衷。初中课程的探究要适可而止,否则,一些问题,学生会越探究越糊涂,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在历史新课程的教学中,仍要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讲解的机会很少,失去了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这样的探究学习只是做了无用功,是名副其实的“无效探究”。

四、巩固练习,关注表述

教师在选择习题的时候,必须精选精练,以《考试说明》要求为准,精选一些思维性较强的材料问答题,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达到离开教材模式完成重新组合知识,创设一种新的历史情景的能力。

学生吃透教材,这是解答题目的前提。但还要加强对学生面对问题时做出完整准确表述的能力的培养。

首先,指导学生读懂材料,读懂材料和教材知识相吻合的部分。尽管材料题的一切皆“新”,但所提供的内容总是教材的“影子”,必然与教材的某些知识发生联系。材料题目这种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弄清了命题的意图就等于明白了答题的方向和知识范围。

其次,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答好考题的关键。解题中的文字表达包括语言内容的组织、语言内容的表述特点和使用历史语言。历史问答题的文字表达理应运用历史语言陈述,语文的一些解题方法,如归纳段意法、总结中心法,也可用在历史解题中,此外,历史问答题答案并不是课文原话,但又源于对教材内容的归纳、概括和分析,指导学生在知识结构形成的过程中养成归纳、概括、分析能力,对每个知识点尽量用最简明的语言予以表述。

第6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课堂教学;内容拓展

课堂教学拓展旨在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在深度和广度上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方法,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初中历史教材限于篇幅,信息量有限,因无法年年更新而显得滞后。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拓展、充实相关材料,实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显得很有必要。如何把握好尺度,怎样让课堂张弛有度,这是每一位历史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此谈几点注意:

一、围绕课标要求,把握学生实际

课堂的拓展,一定要以课标要求为基础,注意课堂的时间分配,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程提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是教师一定要发挥 “主导”作用,切忌为了迎合学生一时的所谓“兴趣”而忽视了我们的教育目的、教学目标。比如,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这一课,讲到“”和“化”这两个栏目时,我给学生投影一部分资料、图片,作为我们这个年龄段的教师都知道,这个时期发生的事情是多么的荒唐可笑!如果不做限制的话,学生们会在一堂课中哄笑过去。基于此,本人在提供相应的历史图片资料后,要求学生分组探究:“”和“化运动”给我们的教训分别是什么?学生在兴奋之余大声展开讨论,很容易达到教学效果。总之,课堂的拓展要适度,要围绕教学目标,我们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要放弃了“主导”作用。历史课堂的拓展是为了服务教师的教和学生更好地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更要注意到不同的学情,考虑到学生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不能太肤浅更不能太深奥,分层次进行拓展,也许对于学困生来说,掌握基本的目标就是“拓展”。

二、注重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

所谓传承,简单地说,就是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的合理成分和成功的教学方法。例如: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传输;帮助学生建立合理、完整的知识结构、整体框架、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和脉络;注重对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比较;组织有针对性的习题进行训练,加强对知识的落实和检测等。而创新主要是指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

新课程改变了历史知识的内涵,学生学习的历史知识不再单纯是过去的人与事,历史不再孤立,而是与现实的统一。历史教师的使命就应将历史拉到学生的身边,让学生走进历史,再成功地返回现实,让历史发挥其应有的不可替代的“史鉴”作用。的胜利一课,为了达成最后正确对待和处理中日关系、维护国家的情感升华,引入一段关于问题的视频文件用于拓展,该视频是网络人士用了我们都很熟悉的几个电影片段重新配音录制而成,开始诙谐的语言、熟悉的电影明星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慷慨激昂的对白加配乐激发了学生心中的爱国情结,明确了坚决维护国家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反对和谴责日本的各种否认侵华事实的言论和行为。同时,让学生掌握正确对待和处理中日关系的方法,以史为鉴,展望未来。当然,中日关系问题较为敏感,为此历史教师在课堂中涉及此问题时要注意引导。

另外,历史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不要过于迷信课本上的结论,而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为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做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中的精髓,体味教材中的意境,将情感教学融入课堂,与学生产生共鸣;其次,要经常关注史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新闻热点问题,在课堂上做适度的补充,如在讲“”时,可以补充“国家公祭日”,让学生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三、梳理联系点,提升“应试”能力

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是学了新知识忘了旧知识。当然,有学生记忆力不强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他们总把学过的历史事件看成是孤立的、零碎的,没有意识到这些事件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因此,在历史教学课堂拓展中,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梳理课本体系中前后存在密切关系的联系点,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中,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从而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有关于建国后农村政策的变化与农业的发展这部分知识点是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也是测试中经常考查的知识点,在课堂讲解中,必须要分阶段归类总结,并结合有关背景知识,深入理解几次政策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变化产生的影响。再如九年级下册关于工业革命这个知识点,讲解时必须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联系起来,通过列表的形式分析说明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深刻影响、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这样的讲解、拓展,让学生加深了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中外联系,从而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拓展是要求我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们在用好教材的同时,要对教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注重开发课程资源,适当拓展利于学生的学和理解。拓展的内容、途径是多方面,对于教师来说仅有教材、教参是远远不够的,平时要多阅读一些名人传记、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等,拓展自己的视野,多向其他教师学习教学方法,提升理论水平,从而打造属于自己的精品课堂!

【参考文献】

[1]程欣荣.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拓展策略初探《考试(教研)》.2011年07期

第7篇

一、抓住教学细节,做好课堂行为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个人的教学思想需要,更是教学活动的再生产,要做到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

如在讲世界历史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相关的内容时,注意引导学生仔细看插图《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从地理位置上来分析总结其优势和劣势,如同盟国的优势是德意奥三国位置相邻,可形成整体;其优势也成其劣势,可能会使其受到英法俄的东西夹击。协约国,英法临海,好控制海上局势,与俄国一起,可造成对同盟国的夹击之势。而这优势也恰好是弱点所在,它们相距甚远,难以单独对付或抵挡同盟国的进攻。如此,将地理知识渗透其中,会使学生感觉处处皆学问,没有无用的知识。再如,,学生的印象就是祖国的宝岛,物产丰富,学到后签定的《》,日本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日本用意何在呢?此时,要让学生会反思会解释,会用其他途径来解决问题。出示地图,可明显看出,台湾岛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临太平洋,北临东海,南临南海,位居国际海洋运输线上,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很多,是亚洲有名的天然植物园;地下,近海海洋资源丰富,西部海岸是海盐主要产区,素有“祖国东方盐仓”的美称;重要的作物有水稻、甘蔗等。如此种种,可以看出,日本对台湾的侵占,控制了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交通要道,为以后进军南亚及南太平洋,称霸世界取得了地理优势。此时,学生做恍然大悟状。这些课堂的细节,是教育智慧,更是教育资源,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总结思考,写好课后记或教学日记。

二、联系知识点,比较中提高课堂效益

教学中教师时常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的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提高课堂效益。如是当今的热点问题,能否从政治方面,用政治的角度来分析呢?首先,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与周围事物相互联系。的结果必然受到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影响。同样,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众所周知,有清政府的失败和其自身政治腐败的原因,但也有英、法等西方列强纵容日本的外在原因。但需要注意的是,历史事件和时政热点相结合,应该做到用辨证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再如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山东为何争夺的如此激烈,日本甚至以不签字退出巴黎和会做要挟?如果把日本制造的“九一八”为何在东北”这两个问题比较思考,很快就能发现,当初日本侵略势力在中国东北、山东半岛的渗入,为以后日俄战争中击败俄国,取得东北霸权制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三十年代初日本大举入侵东北,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知识点的比较,提高了学生的思辩性,让课堂变得更加灵动智慧。

三、强化学科联系,做到知识融会贯通

第8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历史是什么?按照历史学的观点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概括:历史是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过程;广义指一切事物以往的运动发展过程;狭义指人类史,即人类以往全部活动及其历程。在这个简单的概括中我们可以发现,历史是一门涵盖范围极其广的一门课程,但是否就真的很难去学习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掌握正确的方法去学习历史,你将会沉浸于历史的美妙中。初中阶段学习历史是比较基础的,学习主要是以记忆理解为主,拓展应用为辅。以下是本人归纳的一些学习初中历史的方法:

一、熟读教材 掌握教材重难点

在初中阶段对历史学科的学习集中点就是考察在教材上的熟练度。对于初中历史的考察属于比较简单的阶段,但是想要学好也是一件不简单的事。就现阶段来说,初中历史教材课本的知识容量并不算大,并且主要是按照通史的角度加以讲述。因此,在教材上同学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课本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最简单的了解就是查看目录,教材的目录是整本书内容的一个缩写,从目录中可以了解到该本教材的主要内容以及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按照一般教材的编写来说,在每一课通常也会分为几部分的内容,大字部分是该课的主要内容,因此同学们应该对大字部分进行精读,掌握该课的主要知识点。小字部分一般来说是对一些历史时间的描写或者对相关人物的介绍,主要是为了便于学生对大字部分的以及增大同学们的知识面,因此对于小字部分的内容可以采取略读的模式。对于教材的熟练是初中阶段获得历史高分的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向上面说的那样,毕竟初中对历史的考察点主要还是集中在对课本的考察。

二、加强记忆 掌握背诵巧方法

很多同学都认为学习历史最吃力的就是背诵了,也有很多同学在最初学习历史的时候兴趣满满,但由于各种需要背诵的条条框框使得同学们心力交瘁,也渐渐失去了对历史的兴趣。其实对于历史条条框框的记忆并不难,掌握一些背诵巧方法总能使记忆教材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个人关于记忆历史知识点的一些方法:

1.晨读记忆法:早上是背诵的黄金时间,是背诵历史这类文科性知识最适合不过了。如果所在学校是已经安排了早自习,那么可以在课前就给自己定下一些背诵目标,根据老师总结归纳好的一些知识点进行。一般来说,学生可以拿好老师归纳的笔记进行背诵,背诵完毕后,可以盖上笔记或者课本,闭眼重新回忆所背知识点,若有不熟悉的可以重新加深记忆。

2.关键词记忆法: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点,很多同学表示记忆起来格外吃力。每一个点有长长的一句话,每一个问题需要背诵很多知识点,这无疑给同学们背诵加大了难度。因此,背诵时往往可以选择抓住关键词,先记住关键词,然后不断拓展。比如在记忆为什么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时就可以先抓住文学、,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目标、,私人讲学这些关键词,再不断加以扩充,记忆起来也就更加简单了。

3.提纲记忆法:初中历史对于事件时间的考察可以说占有较大的比例。在同一时间,中国和世界其他各国可能同时发生着一些大变革大事件,在笔者看来,建立时间轴是个不错的选择,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综合起来记忆比较,也是一个强化记忆,加深理解的好法子。毕竟在考试中,出题者往往利用学生事件时间发生情况记忆模糊而设下陷阱,但如果同学们对于这些知识点记忆深刻,也就可以减少丢分了。

三、巩固知识 掌握答题小技巧

很多同学都会出现记过的知识点再次忘记的现象,这便是巩固不到位的结果。那么,应该要如何巩固知识呢?课后的练习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没有练习容易造成对所学所背知识理解不深入的情况,理解不深入则答题无法达到要点,得分也必然会不尽如人意。历史这门课程,答题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客观题给出的史料材料等,在问题的设定上也必然存在联系。比如,很多设问往往会说材料体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得到什么启示和教训等等之类。像这样的问题,若材料中提到了买什么,花了钱等等就是涉及济方面;若是材料中提到了制度的革新等方面则是政治方面;传教士之类的方面则是涉及文化方面;关于军队等则是军事方面诸如此类。但有些材料表达得较为隐晦,可能无法找此类关键词之类的,那么,笔者的建议是按照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写几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分点作答,并且尽量使得所写答案与所学教材有所关联,尽量使用术语,避免使用日常用语,还要注意的是,答题尽量使得卷面整洁。掌握一定的考试作答技巧会产生意想不到效果,往往可以使自己在同类答题中得到更多分,成为佼佼者。

以上是工作中总结而来的一些小经验,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同学重新树立对历史的兴趣以及在历史学科中得到自己满意的成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