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学英语实训总结

大学英语实训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13 11:17: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英语实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大学英语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通识教育 大学英语 课程构建

[作者简介]陈萍(1963- ),女,湖北武汉人,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湖北 武汉 4300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137-02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化的语言,它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因此,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应该从宏观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方法中汲取丰富的养分,将通识教育理念引入语言教学领域,即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引入通识教育。通识教育视域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绝不仅仅是一个使用工具,而应该发挥出帮助学生获取语言文化和通识性知识以及培养中外交流综合性能力的教育作用,于是构建和完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成为众之所盼。

一、 通识教育的内涵界定

通识教育的理念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最早是由美国的帕卡德教授提出的。他指出大学应该提供一种“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一种尽可能综合的教育”。

我国学者李曼丽博士在其著作《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一书中,综合中外近50种对通识教育内涵的不同表述,指出:通识教育就性质而言,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通识教育是“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的同义词,就其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非专业性、非职业性的教育;是对所有大学生的教育;通识教育是一种大学理念,即整个大学的办学思想。

当今,高等教育要与国际接轨,通识教育是大势所趋,有专家提出:外语通识化教育与课程设置改革思路势必成为外语教学的一个新思路,很可能会成为中国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二、目前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目标单一。随着社会与国际化接轨和用人单位对英语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学生已经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但是与重视英语程度相比,学生对大学英语的满意度和实际应用能力较低,也不喜欢上英语课,这种种的矛盾与高职英语课程设置不合理密不可分。

大多数院校在英语课程设置上还是一门普通公共英语基础课程,基本上是围绕基础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展开的,侧重以知识传授和课文讲解为中心的知识教学,课程目标比较单一,设置了与听说读写等常规相关的课程,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文化素养的提高。

虽然一些学校开设了部分选修课,由于选修课的内容少,缺少跨学科的、多元化的选修课程,不具备综合性。而且许多学校应试倾向严重,主要为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如CET-3、CET-4服务,学生学习的目的也只是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欠缺。

通识教育最重要的两个特征是综合性和多元性,只有通过设置多元化和综合化的通识教育课程,才能打造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全方面发展的人才。不合理的课程设置难以激起学生英语学习热情,造成英语学习效果普遍很差,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满意度也很低。

2.英语课时安排不合理,师生比失衡。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把工作重心放在专业建设与教学上,公共英语的开设只是课程设置和考证考级的需要,公共英语课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最近深圳大学一名大学英语教师章健反映,在公共英语课中教师常态化“一学期教近400个学生”,存在师生比严重失衡现象。受困于教师编制、课室有限等客观原因,这一现象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目前,师生比畸形问题随着扩招越来越严重,势必影响教育质量。

最近几年各学校的大学英语都进入了一个压缩学分时期,不仅范围越来越大,而且势头越来越猛。有些学校一周只有2节课,很多学生认为大学英语课就如同蜻蜓点水并没有让他们学到什么。

3.缺乏应用英语的环境。目前对高职公共英语这门实践为主的学科,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缺少语言实践环境,实训几乎是空白。课堂教学的学时有限,而且大多都是用来进行输入,至于同等重要的输出部分却无暇顾及,虽然理论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也会涉及听说读写译的综合技能训练,但是因为缺乏实践的真实语境,仅仅是基于教科书的“纸上谈兵”,以至于学生学了这么长时间仍然是“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

三、在通识教育视域下构建高职英语课程的可行性

在通识教育视域下构建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下面从两个方面论述其必要性: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明确要求。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中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学生通过语言学习,了解了一种新的文化,培养了一种新的文化意识,通过不同背景文化的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及其内涵,更好地培养真正的多元文化观念。

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的学习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是为了有效的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

《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习语言中不断地以动态的方式、调整、发展和创新更优化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自主性。这种学习的技能不仅能用于语言学习本身,还能融会贯通于所有课程的学习中,为日后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通过语言学习到学习策略的创新,通过表层的语言掌握到深层的英语修养、文学修养、美学修养、国际意识,进而培养全面的文化观、世界观,正是通识教育的主旨所在。

《要求》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和目标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强调了大学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用通识教育的理念构建大学英语课程体现了《要求》的理念。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涉及领域广泛,用通识教育的理念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是完全可行的。

2.高职英语教育整体培养功能充分体现了通识教育理念。通识课程着重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和全面素质,使其获得较为均衡的知识结构;特别是为学生了解历史、理解社会、洞察世界提供多种的思维方式和教育内容。通识教育的实施,必须通过多门课程共同作用来完成。那么高职英语这一门课程究竟怎样才能承担如此重任?

首先,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内容与文化内涵决定了它是一门非常适合融入通识教育思想的课程。通识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如音乐、军事、传记、文化、科学、时尚、历史、饮食、体育、地理等知识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几乎都能体现。学生以语言为切入点,接触到不同的学科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对于其他学科的入门与兴趣。高职英语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其与通识教育的相通之处。

其次,高职英语作为公共必修课,几乎涉及所有的学生,开课时间至少一年,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通识教育是一件受益面很广且事半功倍的举措,也是切实可行的。

最后,高职英语教学面对的是不同专业的学生,所以在内容的选取上不能过于专、深和精,教材范围不仅涵盖了人文学科知识,也包含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而且还包括这些知识背后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文化思想和探索精神。这些都与通识教育的目标相吻合。

吴鼎民教授提出了把英语语言、中外文化和多学科知识系统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的“三套车”的构想,为构建通识教育理念视域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英国语言学家W.Rivet认为,外语教学具有两大功能:工具功能和整体培养功能。外语教学的工具性是众人皆知的,因其具有现实的使用价值而多年来成为语言教学的热点,外语教学的整体培养功能是指外语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增加学生观察和思考世界的方式,发展和具备一种新的文化意识,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这种整体培养功能能真正促使大学英语教育和通识教育的育人目标相通。

在这里,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一门拓宽多学科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有能力而且也应当承担起贯彻通识教育内容的重任。以文化为核心的高职公共英语教育整体培养功能反映通识教育理念。

四、通识教育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的构建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和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两重性――职业性和高等性。这要求课程设置要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因此,课程的设置必须紧密围绕“职业能力培养”这一主线来进行。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主要由核心课程(课内)和拓展课程(课外)和实训课程(校内、校外)三大模块组成。

1.核心课程模块。该模块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也是一门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它包括应用英语和交际英语两大模块,计划约128学时,2个学期完成。应用英语主要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人文素养,侧重培养学生读、写、译三方面能力。如学完College Life这一单元后,学生能够阅读各类关于校园生活的文章,学习并掌握一些词汇、表达法及句型,在写作方面能够写留言条、请假条和便条。交际英语主要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上的技能技巧,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能够用英语表述如何选课,如何介绍自己的专业、如何表述大学生活感受和交流学习情况,用英语描绘校园、教师、同学及校园活动等。

尽管这两大模块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二者都包含有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两大知识体系,都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并强调英语工具性和职业性并重、语言基础知识和人文培养并重、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并重。通过该模块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在英语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方面能够达到《要求》中所规定的内容。核心课程模块主要包括以下两种课型:a.读写课型。第一学期: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状况调查及策略的分析调查,重点进行语音面貌的改进,教学重点是句内层次教学,包括语音、词汇、句型以及句上段下教学,包括在句中正确使用词汇和短语搭配、句子或段落英汉互译、带有主题句的段落写作。第二学期:对影响学生阅读水平的诸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教学重点是篇章教学,包括对篇章背景的介绍、内容分析总结、讲解文章结构、文体、写作方法及阅读技巧。第二学期后半段,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能力。b.听说课型。第一学期:侧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各类话题的听说训练。第二学期:侧重于综合应用能力的听说训练。到第二学期末学生能听懂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中使用的结构简、发音清楚的英语对话和不太复杂的陈述,理解所听材料的背景或说话人之间的关系。能用英语进行一般的课堂交际,并能在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人际和人机交流,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2.拓展课程模块。该模块包括选修和第二课堂两大模块。它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 学生摄取更多知识营养的地方。从第一学期到第四学期可以开设一系列拓展课程。

选修模块:a.选修模块一。ESP英语:ESP是一种英语与专业结合的教学方式,符合高职英语“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要围绕职业教育开设英语课程,例如学前教育英语、酒店英语、金融英语、文秘英语、计算机英语、汽车英语、动漫英语等。ESP的巨大魅力在于教学内容与学习者所学专业及与学习者将来职业环境下的英语交际有密切的联系,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职业能力,是高职英语教育的精华所在。b.选修模块二。英语过级辅导“英语三级过级培训”“英语四级过级培训”“英语A级考证培训”“留学考试类英语辅导课程”等。c.选修模块三。人文素养的培养,如“英语电影欣赏”“英美文学选读”“英美概况”“英美文化概论”等课程。

第二课堂模块:该模块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文素养和技能性知识的综合培养。技能性知识的培养体现在开展英语角活动及举行各类以传统手段提供的学习平台和形式多样的各类英语竞赛(词汇、写作、朗读、书法、情景剧表演、演讲等)英语比赛。第二课堂中人文素养的培养体现在各类讲座(外教讲座、考前辅导班、经验交流讲座、职业规划讲座等) 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搭建的平台和学习形式,包括校园局域网、国际互联网、多媒体教室、英语广播电台和有线电视等。通过学习在这些现代科技手段搭建的平台上运行的各类软件和各种文字和声像资源,学生们能够开阔学术视野、打破专业局限、培养文化通感和增强科学精神。

3.实训课程模块(校内、校外)。实训课程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大模块,即教学见习、教学实训、通用技能实训、专项技能实训、综合素质要求实训、岗位素质达标实训和生产实训等。由于各专业对英语技能要求不尽相同,故实训内容也不一样。以酒店服务专业为例,通过岗位能力分析,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知识技能结构要求,可制定“前台接待口语”“客房服务口语”“交际礼仪”等方面的实训内容。

五、结语

通识外语教育课程设置改革势在必行,新的改革给广大外语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难题,这些问题既是挑战,又是机遇。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以此为契机,贯穿通识教育的理念,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的路子。

[参考文献]

[1]李曼丽,汪永铨.关于“通识教育”内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1).

[2]马彦.大学英语应该成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J].现代大学教育,2009(4).

[3]吴鼎民.大学英语教学的“三套车”构想与高素质人才培养[J].江苏高教,2005(4).

第2篇

一、基于职场工作的大学英语考试设计的思考

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成效关系到学生英语能力的真正提高和与职业工作相关的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就业深造和发展潜力。基于职场工作的英语考试设计理念是:以英语语言应用为主线,以综合素质教育为龙头、以工作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的基本架构。具体地讲,基于职场工作的英语考试设计应注重帮助学生以一技之长立足岗位,即拥有立身之本;引导学生以优良品格立足社会,即拥有建身之德;激发学生以科学创新立足发展,即拥有强身之功。具体涉及到大学英语考试的设计,我们要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用英语完成职场工作任务或真题真做项目的考试过程中感到有需要(用英语做事)、感到愉悦和自信,愿意积极思考,发挥创新能力,并产生一定的成就感(不是考试分数,而是考试成果)。

二、基于职场工作的大学英语考试设计的样例

基于职场工作的大学英语考试设计的目的,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改变为了考试而考试的心态及考前突击的习惯;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改变会做题、会考试,但不会工作的状态及死记硬背的习惯。学生自身的参与与职业工作领域的体验与反思对于提高其学习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一)基于职场工作的多模态话语式英语考试设计样例(校内考试)

1.传播专业英文文本素材选取与整理(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2.传播专业英文文本素材朗读,含音视频录制(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3.传播专业英文文本英汉编译,含音视频英汉字幕编辑(英汉互译编译及英语陈述能力)

基本要求:英文讲解(朗读)配英文字幕;

创新要求:中文摘要讲解(朗读)配英文字幕,英文讲解(朗读)配中文摘要字幕

4.传播专业英语考试成果播放展示与答辩(英语听说能力)

5.传播专业英语考试项目总结报告(英文写作能力)美国学者Gary Philips认为,知识在大脑中的保留与在学习中受到刺激的感官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指出,我们能够记住10%我们听到的,15%我们看到的,20%我们看到和听到的。然而,我们保留了60%我们做过的,80%带有反思性的、主动完成的,90%是我们教别人的。不言而喻,恰当的多模态一体化转换可以增强英语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内化程度。

(二)基于职场工作的协作合作模式英语考试设计样例(校外考试:真题真做)

考试成品:英语个性化绘本制作(注:客户为某早教公司在华外籍人士)

1.考试项目组成立(跨专业),含学前专业、美术专业、管理专业学生等

2.了解客户需求(英语),含搜集、整理相关信息等

3.设计绘本制作方案(英语),含实施时限、成本预算、资源分析等

4.考试成果展示与答辩(英语),含成品质量分析、客户反馈分析等

5.考试项目总结报告(英文),含工作体会、重点难点问题等协作模式侧重异质性互助(不同领域、不同水平等),任务整合,集体性评价;合作模式侧重同质性互助(相同领域、相同水平等),任务分割,个体性评价。协作与合作结合的考试模式更有利于复合型英语人才综合能力和职场工作能力的交互培养。

三、基于职场工作的大学英语考试的评价策略

基于职场工作的大学英语考试在考试结果评估与管理策略中应采用多元性评价策略。在立足于传统的统一评价策略和终结性评价策略的基础上,增设了实际操作、竞赛表演、作品制作等评价手段。与此同时,应不断细化多元化评价策略的内涵,从学生个人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长处适当设计不同层次的考试工作任务或职场考试项目,开展差异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有利于逐步增强学生自尊、自信和进取心。从创造机会的角度出发,搭建多次多角度测试平台,完善即时性评价策略和学生自我评价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调节的能力。

基于职场工作的大学英语考试也应在引入社会机构测试认证(英语水平、英语单项技能、英语类职业资格证书)之外,开展服务社会和企业成效(规模与等级、质量与效果)为主的多元化评价策略。在考试结果评估与管理策略中应还采用多视角多维度的评价策略,参加考试评价不仅仅是教育内部的主要参与者,如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教育行政管理者、教育理论工作者等,还包括了教育外部多方面的社会群体,如行业人士、企业人士,等等。

简言之,基于职场工作的大学英语考试设计的实效性更多地体现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学生“学校学习”与“职场工作”之间的不适应(On-the job Shock),为学生搭建宽基的就业与深造平台,提高学生创新思维与发展潜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老青.英语实践实训教学设计.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

[2]老青.提高英语课程质量的实践策略与探究[J].职教论坛,2010,(8).

[3]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

[4]李雁冰.课程评价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第3篇

关键词:三多;教学模式背景;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12-01"三多"教学模式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是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用问题作为知识学习的引线是其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学形式多变,问题变化多端,解决办法也是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教学的目标是全方位培养学生"思、凝、释、拓、创"的学习思维,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大学英语教学管理当中,会因为多方面的原因无法达到新课改的标准。本文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学的目耍将大学英语教学的管理从传统形式转化为更为简单、高效的教学模式。

1."三多"教学模式在教学管理当中的优势

采用"三多"教学模式进行大学英语教学,需要结合大学英语教材、多媒体设备、丰富的网络资源、在线教学互动平台的教学资源和手段,经过糅合重组,整理成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管理当中也随之更新。以下具体阐述:

1.1创建效率化的大学英语学习机制。采用"三多"模式进行英语教学管理的首要就是要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型和重心重构,这是主要的内容。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转换,让教师从传统的课堂主体――知识灌输转变为课堂的辅助者和教学活动的设置控制者,学生学习从被动状态转向自主学习,能够在不断的自主学习当中寻求适合的方式,能够自主构构建、协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在教学管理当中,教师要做的就是熟练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利用最先进的在线教学平台,从而制定出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其综合素质的学习机制,创建学生网络学习指导模块,可以让每位教师实时了解自己的学生学习情况(科研教学、课堂需要掌握的知识情况、以及对作业完成的情况及正确率)。教学管理者要结合学生学习的情况和教学形式及自身的素质,科学合理地设置。授课教师可在网络上进行答疑模块设定,通过计算机网络上的资源和交流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自主学习、学科进度、单元知识的掌握、成绩查询(师生都可以查询)和学习效果的测定反馈等。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需求,做到师生、学生之间、人和学习机器之间的互动,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2制定新的测定评估体系。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成绩的测定评估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完善对学生的评估体系。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更注重最终的测试评定,甚至学生的学分都主要是依靠最终的考试成绩而定,这让师生之间缺乏联动。而创新的测评机制则是增强两者的互动性,测评时需要根据课程单元的教学目标、主题学习任务、板块的技能学习、单元的知识还有语言的学习目标,构建学生学习进步和最终的结构评估性体系,这样能够帮助教师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形成较为公平、公正的测定评估系统。评估体系还能自动跟踪评价学生的学分测试、单元测试、每个期中阶段测试、课堂互动和课后实践等方面,建立量化的评定体系(学分修筑,如课堂出勤率,课堂表现、单元测试、研究结果、语言竞赛活动及期末成绩等方面)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自评、互评、档案建立和结果查询等。

1.3仿真化训练。在日常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为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需要培养学生交际能力。除了在课堂上教学外,还需要在课下强化学生语言学习的能力,此环节普遍采用仿真实训――即创设情境进行环境教学,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语言交流的环境,锻炼其语感。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在线自主学习,和口语练习,这些都是大学英语课堂学习的延伸,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管理人员需要制定英语教学的教学形式、工具、情景口语训练、自主学习等方面。教师在此环节要做好活动的内容和活动方式等设计,比如语言辩论赛,让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分工,充分调动学生、社团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确保活动赛事中的各项设备能正常工作,确认活动平台等。

2."三多"对英语教学管理的辅助功能

在"三多"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中,教师是作为教学的辅助客体,起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同时也是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和方向的协助方。

2.1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手段。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教学管理是教学人员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在重构的教学管理制度下可以帮助学校选用更多优秀的教师,丰富大学英语教学的资源和教师力量,并对教学的文件、课程的监听及学习效果进行检查,为学期的教学和学习效果评估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能帮助教师迅速转换角色。在新课改的实施下,课堂的主体不再是教师,课堂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还是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所以"三多"教学模式能够将教师转向课堂的组织、协作、引导者。教学管理人员除了为教师提供辅助服务外,还能对教师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并检验其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网络学习,完善教学的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2.2鼓励英语科研活动。教学管理除了课堂教学活动外,还鼓励教师进行学术研究。教学管理人员需要根据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方向制定科研数据库,能够根据教师的课题研究活动进行数据的更新,从而获取丰富的资源并进行分析,及时地反馈给各教师,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帮助,配合教师开展科研活动,提高教师学术修养。

2.3创设双向的教师业务培训和学术性的研究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管理人员应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所以在此过程中,教师管理人员结合国外同等高水平高校的的经验和培训成果等,帮助教师整体性地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帮助学校与国外大学建立沟通交流的桥梁,协助教师去国外进行留学培训,传递国外先进的教学新理念和方式,丰富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为大学英语教学储备师资力量。

3.结束语

由此可知,在"三多"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管理当中,教学管理人员主要需引导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欧阳志群.微课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高教学刊,2015,15:85-86+88.

第4篇

1 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内涵

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Krashen认为,只要有了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就能习得语言,输出是输入的自然结果。1985年,加拿大的语言学家Merrill Swain对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表示质疑,提出了“输出假设”理论,认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可理解性输出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成功地掌握一门语言,学习者不仅要有大量的语言输入,还要进行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出。后来,Swain将输出的几个功能总结为:1)增加语言的流利度和自动化程度;2)提高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注意程度,揭示所想与所能之间的差距;3)帮助学习者检验语言假设;促进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反思能力[1]。

2007年,文秋芳教授就英语专业技能课程的改革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该假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从心理语言学角度,认为输出比输入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更大[1]。学习过程中没有输出驱动,即使输入质量再高,输入内容再多,其习得效率也是很难令人满意的。第二,从职场英语需要方面考虑,与培养学生的听、读接受性技能相比,培养说、写、译表达性技能社会功能更强,特别是口译、笔译技能。第三,从外语教学方面来说,单项技能训练法明显不如以输出为导向的综合教学法效果显著,后者更符合就业市场对学生的需求。此后,陆续有各类课程的教师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

2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依然遵循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的传统教学理念,重视语言输入,轻视语言输出。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对英语听说产生排斥心理,听说能力成为大学生普遍的薄弱环节。

为了让学生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部分高校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偏重语言知识和应试技能教学。学生消极地去听大量听力材料,对多项选择、词汇填空给出正确答案,听力教学枯燥无味、没有活力。而且,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笔试成绩为500分以上(含500),或六级成绩为425分以上(含425分)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口语考试,普通高校符合这个要求的学生不太多,所以,和“说”相比,多数院校注重学生听力技能的培养,忽视口语表达能力。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参加各种补习班,经过了10多年的英语学习,大多数学生还是无法用英语和外国人进行简单的口头交流,缺乏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再者,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数量庞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听说课堂教学只能采用大班型授课的方式,教师无法满足每个个体的需要和及时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只能集体讲授他认为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输入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机会不多,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输出机会比较少,教师也无法进行充分的反馈。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3 输出驱动假设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

输出驱动假设下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教学程序有了明显的改变,先输出后输入。新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倡导“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体”教学理念[2]。

3.1 师生各自承担的任务

教师的任务是:1)设计真实的输出任务,并且任务难易度要与学生英语水平相符。真实性是指学生所要完成的任务是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的。同时,完成任务需要的英语单词、短语和句型要与学生实际水平一致;2)提供合适的输入材料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输出任务。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语言知识输入的效率,材料和输出任务的吻合度越高越好;3)对学生的输出提供形式多样的帮助;4)对学生的输出结果给与有针对性的反馈[3]。学生的任务是:1)尝试完成输出任务;2)领会和搜寻新材料;3)准备完成输出任务;4)学生展示输出成果,与同学们的成果进行比较、对比,取长补短,然后教师点评。

3.2 新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

以《新标准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册为例,讲第二单元Conversation 1时,教师先给学生提供一个虚拟场景:你正在写论文,你的同学刚接完家里的电话,非常想家,情绪低落,你分享自己的经历,想法设法去安慰、鼓励她。两人一组展开对话。学生在准备输出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表达上的障碍,例如,如何询问对方出什么事了,如何表达负面情绪,如何安慰对方,让其振作起来。下一步,教师播放Janet和同学Kate之间的视频对话,了解了自己的知识盲点后,学生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输入材料,认真听课,消化领会对话内容,圆满解决之前遭遇到的语言障碍。接下来,学生修正自己语言体系的不足之处,再次完成输出任务,展示输出成果,教师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除了情景对话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其它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进来,比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访谈、短剧表演、看视频复述事件、英语演讲等。

3.3 课外自主学习中心的建立

第5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第一次课;职业素养

0 引言

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除了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之外,还具有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任务。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人文素质培养更侧重职业素养,而职业素养正是目前职业人人需要重点提高的素养。职业素养是职业人在从事职业是所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包括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习惯几个方面。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进入职场后由于职业意识淡薄,职业发展目标模糊,职业情感薄弱,职业技能不强,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可见,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具备合格的职业素养非常必要。

由于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学校所受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动力不足,缺乏一种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从而对所学的专业及相关职业知之较少。因此,职业素养的培养应渗透在各个专业的教学中,而且应从入学之后的第一次课开始。大学英语课程承担着同样的责任,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从教材本身的语言知识拓展到人文知识,进而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相联系,培养学生具备合格的职业素养。

1 第一次课职业素养培养实践

本文以《职场综合英语教程》第一单元第一次课为例,论述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职业素养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1.1 备课

备课时,教师除了备课程之外,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来源、入学时的语言水平、授课班级的专业方向、毕业去向、行业特点,发掘行业典型人物、典型故事。

1.2 导入

第一单元的题目为Success Story,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单元题目契合了学生们追求职业成功的心理,也为教师提供了最佳的素材。在课程导入时,选取在本专业做出成绩的本校优秀毕业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功欲望,也实现了培养学生职业理想的目的,继而导入本单元的成功故事主角――乔布斯。

1.3 授课

授课过程中,通过共同学习,总结出本次课的关键词是success,passion,在关键词的学习过程中,请学生思考讨论passion在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讨论和总结,学生们找到文章的主题句“He’s

passionate about his customers and their ability to change the world when using his products”认为在乔布斯的成功故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他对工作所持有的热情以及对他的产品和顾客使用产品时产生的改变所持有的热情。这种教学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培养学生职业情感的目标。

通过以年份为时间轴梳理出乔布斯的职业发展轨迹也就是文章的大意,学生们发现乔布斯的职业生涯中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跌宕起伏。教师藉此鼓励学生对英语学习抱有热情,努力克服畏难心理,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工作中的挫折和波动。

在文章的难点“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处理方面,教师采用paraphrase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上下文从而正确理解该句的意思为Chase after knowledge. Be modest. 再进而一遍一遍的修改该句的翻译,最终在形式和内容上选定较好的译文为:“求知若饥,虚心若愚”。通过难点的处理培养学生谦虚的品质、求知的欲望、克难的坚毅、不懈的探索,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职业习惯的目标。

1.4 总结与反思

最后总结时回归本课的关键词passion,那么同学们的passion如果体现呢?教师通过与学生探讨发现passion其实也是一种attitude,是对待学习和工作的态度,是学生认真学习的学习态度以及认真工作的职业素养。严谨的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培养最重要的人文目标。

反思本次课的教与学,除了知识目标之外,师生还共同完成了既定的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在强化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之外,兼顾了英语课堂的人文性。在英语课堂上,学生们从一开始便被分成多个小组,始终以小组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这第一次课,不同英语水平的同学均不同程度地体会到了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又体会到了团队合作学习的愉悦。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这也是未来职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职业素养。

1.5 练习与作业

最后,完成本次课的练习题“名人名言英译汉”时,学生们学习到歌德的名言The important thing in life is to have a great aim, and the determination to attain it. 也学习到丘吉尔的人生哲理It is no use doing what you like; you have got to like what you do. 通过学习和翻译名人名言,学生们认识到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然后有坚定的决心和实际的行动去实现目标;如果不能做自己所爱的工作,那么一定要热爱自己正在做的工作。翻译名人名言其实是与名人进行了一次对话,也是跳出课堂聆听第三者的话语,学生们进一步明确了职业理想,培养了职业习惯,强化了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情感。

这第一次课,通过以本校毕业的行业内优秀职业人导入,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并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情感;以乔布斯成功故事为背景,以关键词passion为切入点,以乔布斯职业轨迹为主线,通过拆解重点和难点,学生们在小组内和小组间交流合作,既学习了英语语言知识,又认识了成功所需要的软实力即职业习惯,从而培养了未来职业生涯所需要的职业素养。

2 英语课程与职业素养培养结合的深度思考

基于大学英语第一次课的职业素养培养实践与探索,证明了职业素质培养与英语教学相结合的可行性,同时也引发了深度思考。

2.1 就业培训既要面向学生,也要面向教师

高职院校的招生就业部门一般都会面向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培训,然而目前这样的培训没有面向教师,造成了教师对就业市场、就业形势、就业需求缺乏了解。许多教师只是从毕业院校直接转到就业院校,中间没有职业人的经历,这就造成了教师虽然拥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严于律己、爱岗敬业的专业素养但是在职业素养方面却成为客观短板。如果教师能够接受到相关职业培训,了解职场,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那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必然能够影响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2.2 创设职业环境,开展职业活动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大环境下,为教师和学生创设真实的教育环境已不再是难事。同时,许多高职院校都具有实训室和实训基地,这也为师生创设了职业氛围。充分利用自身所有的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开展相应的职业活动,以职场和企业的要求培养师生的职业素养。利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有利条件,通过体验企业真实环境、感受企业文化培养师生的职业素养。

2.3 英语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职业素质培养

传统的英语教学,重点是语言的工具性同时兼顾目的语的文化特征。通过上述第一次课的实践与探索,明确了英语课程与职业素养培养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因此,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可以有意识地融入职业素质培养,并可形成相应的体系和培养方案,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在教学中重点讲授职场所需、学后可用的职场英语,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习惯等职业素养。

总之,大学英语课程与职业素养培养相结合符合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符合企业要求与高职教育的功能,是一项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第6篇

摘要:大学英语选修课不同于英语必修课,有其自身的必要性和特点。大学英语选修课的设置需满足学生,课程和教师等多方面的需求。上好英语选修课对学生的心理和个性需求有提升,对完善英语选修课程设计有帮助,对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有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选修;开展方式;学生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098-02

大学英语选修课的设置,需求,特点,问题,考核等方面已经成为众多高校学者集中讨论的话题。当前,大学开设的英语选修课课程种类多,课时多,教材杂。学生上英语选修课的目的和需求各不相同。英语选修课的上课效果和考核标准也各不相同。本篇论文主要研究高校英语类选修课的设置应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对英语选修课有什么期望和需求,要上好英语选修课英语教师应如何不断进修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等问题。

一、大学英语选修课开设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课分为英语必修课和应用选修课。英语必修课是针对大一和大二低年级学生开设的,不分专业,主要是为学生扎实英语基础,构建英语知识框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而开设的。而大学英语选修课是大学英语课的一个重要部分。英语选修课是针对中高年级学生开设的,可以拓宽学生的英语知识面,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开发学生更大的英语运用潜能。英语选修课已经成为国内各个高校的学者非常感兴趣研究的项目。如何上好英语选修课,如何设置英语选修课形式和内容,怎样评估英语选修课,如何改进英语选修课的考试,已经成为研究学者们热衷讨论的关键问题。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和众多研究学者在英语选修课领域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内容包括英语选修课的现状与实践,存在问题分析,英语选修课课堂管理,考试评估和发展改革方向等。

二、英语选修课开展方式

大学英语选修课应该传授什么,如何引领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学习,学生学习程度和效果是需要引起教师和学生重视的方面。现阶段,各大高校开设的英语选修课主要集中在英语语言类选修课,英语鉴赏类选修课,英语文化类选修课和与专业对口的英语选修课。目前,高校英语选修课的开展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英语选修课的开课类别相似,课程设置不系统,上课的实际效果低于预期,学生对英语选修课不够重视,上课出勤率低,考试模式单一等问题。英语选修课为全校选修课,由于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英语基础不一样,对于英语的兴趣和需求也各不相同。英语选修课不应以应试教育为初衷,而该以素质教育为主,从学生需求出发,了解学生主体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在鉴赏和交流等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调查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大一高分子专业,土木专业,金材专业和测控专业的数百名学生,掌握了来自学生第一手的对于英语选修课需求的资料。按照学生需求由高到低排序,学生对英语选修课的兴趣主要集中在:第一类是英语欣赏课,包括经典电影赏析,美剧欣赏,美国大片赏析,纪录片赏析,英文话剧欣赏,音乐大讲堂等。第二类是英语交际类选修课,包括国外文化,实用交际英语,口语交流,英美文化与生活习俗等。第三类是英语语言类课,包括四级英语,考研英语,英语翻译解评,英语听力,阅读,英语写作训练,英语词汇学等。第四类是与英语专业相关的英语选修课,包括外国名著导读,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经管英语,心理学英语等。第五类是个性化英语选修课,包括英文中的幽默,趣味英语,英国历史,圣经故事,英语发展史等。英语选修课的课程难度不同,会导致学生选课人数差异大,课堂监控难度大,学生基础和能力要求不同,授课实际效果受各异,考试通过率受影响。例如:如果开设进出口贸易类英语选修课,学生如果对自己未来的职场生涯有相关规划,或者对贸易类英语感兴趣的学生才会选修,课程中大量的专业词语和技术用语是学习的难点,一些学生会感到吃力,考试的难度也大,学生的通过率就会受影响,教师备课花费的精力也大。但是,如果开设美剧欣赏类的英语选修课,学生欣赏美剧感觉非常轻松,教师备课也容易,上课的课堂气氛轻松,考试评估容易,选修的学生不需要多扎实的专业基础,选修的学生人数会非常多。但是相比而言,前者的选修课对未来的工作和学习的帮助比起后者的选修课帮助和意义更大。所以,学生在选择英语选修课之前,应当首先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需求,较难的英语选修课的学分应当高于一般的选修课,课堂上对学生的管理以及考试评估应做到松进严出,考试模式应相应调整,综合平时成绩,课题表现和作业等方面。英语选修课需要围绕着人才培养模式而设置。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定位是什么,课程设计就应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正处于改革转型发展过程中,学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出了具有理工学院特色的“四四制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有些学生有考研,考雅思(IELTS),出国留学深造的需求。针对这群面向国际化人才的学生开设的英语选修课可以侧重于考试中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有些学生未来的就业领域或者业需要英语,因此他们的专业课需要开设相应的专业对口英语。针对这类应用型人才的学生开设的英语选修课需要与专业相关,帮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英语和专业知识轻松自如。但是这类英语选修课对教师的要求极高,增加了教师在备课和课堂传授中的压力和工作量,需要教师有较强的专业水平和英语运用能力。

三、英语教师队伍建设

英语教师怎样才能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怎样安排英语老师去进修,去哪儿进修,进修什么方向,进修多长时间也是此次研究的内容。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每年都会与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和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安排学生互换。通过与国内合作院校交流,交换生不仅增强了适应能力,而且丰富了人生阅历,锻炼了综合能力。在学生交换的同时,可以安排合适的英语教师一同前去合作院校一个学期聆听所需课程,研修某一门课程,与合作院校的教师一同备课,积极参与教研活动。除了与合作院校互换教师外,还可以加强教师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于2015年9月与唯乐屋(北京)软件有限公司建立研发实践基地。学院于2015年12月与石家庄达内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实习实训基地。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完成相应的学分,并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学院可以安排教师一同去企业实习,了解企业内部运行机制,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四、总结

英语选修课的教学和管理已经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英语教师精心设计课程,认真备课上课。学生对英语选修课的需求各有特色,体现了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面对学生不同的英语学习目的和学院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英语选修课的授课要体现出与英语必修课的不同特色。坚持派遣教师和合作院校,企业之间的进修,使教师的知识储备与实践技能跟得上时展,与时俱进。上好英语选修课需要从学生,教师和学院等方面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周山.论高校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发展模式[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02).

[2]蔡蔚,张文霞.以人为本:英语提高阶段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清华大学英语选修课课程设置学生问卷调查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2004,(12).

[3]马玲玲.需求分析理论下大学英语选修课模块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医学;英语;视听说;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245-02

我校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是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资源的日益丰富,多媒体技术的日臻完善,并为了顺应《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而逐步建立和发展的。我校根据医学类高职高专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全面改革,并在大量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在我校自主形成的“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通用英语教学)+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课程模式指导下,针对各专业学生开设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实现了英语精读到英语视听说课的平稳过渡和有效衔接。

英语视听说课程以功能意念训练贯穿始终,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实现视、听、说教学一体化,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直观画面和情节内容为基础让学生接触各种日常生活及旅游场景,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强化职业场景模拟训练,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口语训练,运用复述、总结、对话、口头概述、即席演讲等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交际能力。我校开设的英语视听说课程具有直观性、生动性、情景性、职业性、形象性、深刻性等特点。视听说课程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进行视听说课程的教学,便于将听力和口语能力的培养得到完美的结合。

一、医学类高职高专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定位

英语视听说课程是医学类高职高专的一门核心公共基础课程,是基础技能训练课,是必修课。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比重,是实现英语培养目标的最基本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英语听说基本技能和基本的综合运用英语的交际技能,为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视听说课程是一门集知识性、操作性、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课程。

二、医学类高职高专英语视听说课程培养目标

英语视听说课程在公共英语教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视听说课程利用英语听力教材、英语音像资料和教师课堂教学、课外实训相结合的途径,向学生传递各种听力技巧,介绍口语表达方式方法,交际策略和应用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水平。经过听说训练,使学生逐步达到英语口语表达的准确性与流利性,最终达到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目的。我校英语视听说课程依托医学类院校的能力要求,依托高职高专的职业岗位目标,确定了医学类高职高专英语视听说课程培养目标为: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基础,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形成优秀职业能力。即“一个基础为核心,培养两个技能,提高两个素养,形成职业能力。”

三、医学类高职高专英语视听说课程优化设置

英语视听说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英语听说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英语的交际技能,为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素养;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综合文化和职业素养。基于我校医学类高职高专的学情特色,我校视听说课程不仅融“视”、“听”、“说”三位于一体,提高学生听说技能,还向不同专业的学生传授相关的英语知识,以职场为交际环境,强化专业知识输入,培养学生掌握医学相关专业术语及医用英语的英文表达,了解医院主要诊治情景、诊治流程和规范;利用生动活泼的视听说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毕业后能用英语在医学工作岗位上顺利进行涉外交流与沟通,打下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促进职业能力形成。充分体现本课程教学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把培养学生一定的交际能力作为重要任务,据此,我校视听说课程教学团队明显加强了真实职业听说交际能力训练。每单元听力、口语教学时间相当,充分体现了听说、并重的原则。教学内容从课本内容为主转移至课堂讨论和课堂活动为主,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真正实现了从Presentation到Production的转变。将单一的课上教学为主转变为“一条主线,三个分支。”

一条主线即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线,三个分支:(1)自主学习系统:学生通过自主网络学习系统练习各种情景下的听说交际技能,增加信息输入输出量。(2)专业英语听说: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职业发展入手,对护理专业学生增加医护英语听说能力训练;对口腔专业增加医患之间对话基本句式训练;对药学专业注重药品名称,食品安全等方面视听说训练。(3)实训示教基地,在听说教学过程中,结合学校、医院和社会的优质资源,利用实训基地,开展真实情景下听说教学。培养学生从事医护职业必的听说语言技能和英语交际能力。

四、医学类高职高专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理念

我校英语课程从传统单一的基础类课程向立体化课程体系过度,形成了具有高职高专院校特色的“EGP+ESP”课程模式。视听说课程在“EGP+ESP”课程模式下形成了“课堂面授网络自主学习校内模拟职业体验馆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的课程模式。

我校通用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理念坚持“一个办学方针,一个基本依据,一个培养目标,一个课程模式,一个培养模式”的原则。

第8篇

关键词:操作技能实训;任务驱动;教学改革

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到了关键时期。无论生源背景如何不同,无论教学环境怎样,如果不抓住学生这条主线,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需求和兴趣,点燃并利用学习热情,是很难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科学发展观的。同时,现在的高职英语教学既要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ETC),又要进行教学改革以突出语言工具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和职业特色,英语教学处于两难尴尬境地现象尤为明显。

那么如何彰显高职特色,服从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除了培养方向要与专业需求紧密结合(如引入行业英语内容,使英语教学融入职业培养之中),还要加强课堂内外的实训环节,提升学生未来就业竞争力。

1课堂外的活动形式点燃学习者的学习驱动力

富有成效的语言学习是“浸入式”。仅靠课堂内的有限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多层次、多渠道的第二课堂活动尤为必要。英语角、英语朗诵、演讲比赛、英语征文比赛、唱英语歌、演英语剧、外教讲座、英文电影等等,都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其作用在于营造语言学习的氛围、点燃学习热情、培养兴趣、享受快乐、体验成功。第二课堂活动可以用选修课的形式,让社团活动的形式固定下来,因为它直接影响课堂学习的成效。可是,如果不重视这一点,而把高职英语教育局限在仅有的180学时之内,无异于“缘木求鱼”、“本末倒置”。

2课堂内的组织方式造就学习者的职场竞争力

2.1职场素养比职业能力更重要

来自职场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告诉我们,一手漂亮的英文硬笔书法、快捷熟练的英文键盘输入、规范得体的商务信函表达、准确流畅的口语、轻松自信的体态语、抑扬顿挫的音量、礼貌雅致的开场白、公开场合表达的勇气等等,尽管涉及内容不深、范围不广,但是足以赢得潜在雇主的青睐,所谓“够用为度、实用为主”正是这个道理。更重要的是,通过“规范的英语硬笔书法”、“正确的键盘输入法训练”、“高效的速记策略”等训练手段,可以强化学习动机、端正态度、增强兴趣、提高做事品质,还能对语言的继续深造起正迁移的作用。而且任何一项技能训练到极致,都可以成为谋生手段或者赢得就业竞争优势的砝码。所以,笔者认为,以“职场素养”为方向的技能实训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要任务。

2.2操作技能实训成就职场技能

成功的语言学习者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会问问题、肯尝试错误、愿意听、愿意利用一切机会体验英语、有较好的学习策略。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但更有价值”。因此,英语教师在语言课堂上应当按照成功学习者的标准不断地创设语境、鼓励学习者以不同的互动形式来增强外语学习的动机,通过策略训练来间接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各种“做中学”的课堂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动机、智力、经验、情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潜力,提高用英语“解决问题”(problemssolving)的能力。

英语课堂应该设置大量需要解决的问题,每项问题与文本的学习任务相联系。教师可以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职场急需的学习素材,设置问题和设计教学任务。众所周知,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充盈燃料的火把。点燃火把的是基于文本的学习任务,目标指向特定的操作技能实训。通过技能实训来解决问题,比如,把“听力速记”作为一节课的实训目标,那么听力速记策略输入,涉及某一主题的听力素材速记演练就是活动任务;再如,以“Advertisement”(广告)为主题,则可以把设计相关的“Sologan”(广告词)、“logo”(徽标)、阅读“AdvertisingCampain”(促销活动)文稿作为活动任务,把“促销信函写作”作为该课堂的教学实训项目。

以“主题任务为驱动(途径),操作技能实训项目为导向(目标),基于听、说、读、写、译综合训练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近年来看好的高职英语课堂组织形式。不仅因为它能够体现职业化的特点,越来越成为高职课堂培养“英语应用能力”的主阵地,而且它对传统教学观进行了根本的挑战。一名应聘者,如果进行了必要的公开演讲举止规范的实训,可以从他的体态语、说话的音量大小、目光方向定位、开启英文话题的方法,体察到他的自信程度、公开场合表达的勇气和演讲的有效性;一名工作人员,如果进行了有效的会面技巧实训,他就具备了在英语背景下如何开启会话,怎么说得体、怎么做才符合目的语言文化习俗;一名同学,如果被告之在一张白纸上怎么布局谋篇、怎么设计眉边,他就不会顶格顶边书写作业;一名毕业生,如果被告之标准规范的调查报告写法,被告之商务便条、备忘录、会议纪要、电话记录、总结以及报告等在行文用词方面的要求,他们就不会随意盲目;一名面试者,如果正确使用口语小品词、适当表达“ideas”(内容观点),那么就不至于在职场门口失足。所以,英语课堂的组织方式改变了以往“人才质量观”,直接造就学生未来职场竞争力,这一点毫不夸张。

2.3操作技能实训的核心环节是“做中学”

正确领会操作技能实训的实质,关键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用英语中学会英语”,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不乏规范性地操作说明和指导),以达到“输入(input)——处理(proces)——输出(output)”的自然效果。教师应该始终牢记“Teachstudentstousethelanguageinsteadofteachingtheusageofthelanguage”,还要牢记操作技能实训活动要达到“四个真实性”,即语言材料的真实性、语言自身的真实性、语言环境的真实性和学生情感的真实性,使学生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去真实地体验、感受和运用语言。

3操作技能实训的课堂组织理念引发英语教育观的变革

3.1教学观的变革

以“主题任务驱动、操作技能实训项目为导向”的组织形式,要求传统的“词汇讲解、语法分析、篇章翻译”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必须改变为“技能项目定位、主题任务定位、教材内容选择”的“导向型”教学模式。从实践环节上挑战以往“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交际”、“重教学轻学习”、“重结果轻过程”、“重语言轻文化”和“重书本轻实战”教育教学质量观,教师要坚持“一个中心能力、两个基本原则点”,即以“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中心;以“体现优先发展听说能力的教学原则”和“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

3.2教材观的变革

“填鸭式”向“导向型”模式的转变,自然要求教师“用

教材去教,而非教教材”。在“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观点下,教师对教材的依赖度决定着他的敬业度,进而决定影响教学效度。“一纲多本”的教材观要求我们加强操作技能实训,解决长期困扰高职学生英语基本操作技能不足的问题。

3.3人才观的变革

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正确的态度动机”、“持久的兴趣热情”是点燃语言学习,提升应用能力的“引擎”。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还要从兴趣与动机、情感与态度角度入手,衡量学生行为的品质和做事能力,以此来反观教学实践和实施教学评价。

3.4评价观的变革

操作技能实训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的态度、情感投入、交际策略、自我评估等“表现性评价”指标,重视“发展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因为职场素养和英语技能是无法用终结性的评价得分来衡量的。

目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英语教研室编写的《高职高专英语操作技能实训手册》操作说明书,落实了鲜明的实训主题,已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以实训项目为先导、以主题任务的目标内容为出发点,对一项技能的实训,配有评估指标和具体要求,相关的演示要领、关键步骤的对比分析,可以帮助学生识别良莠、自我检测,是操作技能考核的依据,对解决语言的“素养不足问题”意义重大。实训的主题内容很灵活,可以就地取材于学生所使用的教科书,也可来源于实训的项目,如:英文硬笔书法实训、键盘打字实训、英文听力速记实训、演讲规范实训、朗读规范实训、有效会面实训、信函格式写作、调查报告实训、口语沟通实训、口译表达实训。每一单元都有4个模块:导入说明Instruction)、图例分析(Illustration)、评估标准(Evaluation)、实战演练(Production)。应该说,这一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对于促进英语教改,提升就业竞争力意义重大。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用)[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詹小丽.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思考高职英语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5)

3刘邦祥.试论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教学.职教论坛,2006.1:4~8

4普通高等专科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孙元旭.大学英语教改探索[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1):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