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诗歌

诗歌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9-06 14:43: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诗歌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诗歌

第1篇

关键词:诗歌 标题 诗类 增删调换 建模

在阅读诗词的过程中,不少学生不重视诗歌的标题,对标题一扫而过,或者干脆就不读标题,径直读诗。其实诗歌的标题传达了不少的信息,重视标题,认真阅读标题,能帮助我们明了诗歌体裁,初步把握诗歌内容。

一.读题明体裁

很多诗的标题就明确告诉了我们诗歌的体裁,是古体还是近体。例如“琵琶行”、“长恨歌”、“走马川行送封大夫西征”、“轮台歌”、“李凭箜篌引”等,标题中的行、歌、吟、引等字,揭示了诗的体裁为古体诗。这就意味着这些诗在平仄、押韵、字数、句数上比较自由,长短不限。诗歌的形式的自由能够为诗人表达自己的感情、志向、思想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读诗知内容

“咏柳”、“咏梅”从标题我们就知道,这些诗是咏物诗,咏物诗借咏叹之物来表达作者的志向、情感,托物言志是这类诗常用的手法。

“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些标题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这些诗是送别诗,一般会表达朋友间的惜别之情。

从标题中我们大体可知诗的类别,所写的大体内容。从而为我们读懂诗词奠定了基础。

三.增删调换显本色

1.删 对标题进行删减压缩,化长为短,显类别,将标题的重要信息显示出来。

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删减为:白雪歌,即描写雪景的古体诗。或变为:送武判官归京,可知为送别诗。综合起来,可知写雪景表达送别之意。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删减,可变为:梦游天姥吟。可知诗写梦游天姥山,目的是留赠朋友。

例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删减,可变为登楼。可知此诗为即景抒情诗。

2.增 对标题进行扩展,化简为繁,显背景,把标题中省略的信息补充出来。

例如春望,可增加信息,变为:被困长安春日眺望,或时逢国难春日眺望。这样将诗人写作的背景恢复出来,理解诗歌就更容易了。

3.换 对标题中的要素进行替换,打通诗与诗之间的壁垒,彰显一类诗歌的实质。

例如送武判官归京,换去武判官为杜少府,标题就变成,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再换去杜少府为孟浩然,标题就变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别诗的要素就这样显示了出来。

再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替换掉柳州城楼,就可以变为,登岳阳楼。登楼即景抒怀诗类就显示出来了。

4.调 对标题进行变序调整,显示出诗歌内容的要素。

例如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变序调整,可变为,饯别校书叔云于宣州谢眺楼,饯别的地点就被凸显了出来。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诗句中的“中间小谢又清发”“蓬莱文章建安骨”,这些都是由饯别之地引发的。

通过对标题进行增删调换的变形,标题的特点,诗歌的要素,那些不明显的地方就被显现出来了。这就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要素。

四.诗题依类建模

1.咏物言志诗建模 咏柳、咏鹅、咏松、、题竹石、在狱咏蝉,基本形式可构建成:咏(题)、(赞)、(赋)、(吟)+物。

2.即景抒怀诗建模 望庐山瀑布、望岳、终南望馀雪、登岳阳楼、登幽州台歌、登金陵凤凰台、登乐游原、登鹳雀楼、黄鹤楼等,基本形式可构建成:登(望)+某地。

3.送别赠别诗建模 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芙蓉楼送辛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赋得古原草送别、别董大、金陵酒肆留别等,基本形式可构建为:某地+送(别)+人+事。

4.思乡怀人诗建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梦李白、月夜忆李白、天末怀李白、望月怀远、月夜忆舍弟、除夜有怀等,基本形式可构建成:(时间)+忆(怀)+人。

5.咏史怀古诗建模 赤壁、隋宫、马嵬坡、贾生、蜀先主庙、蜀相、西塞山怀古、楚江怀古、苏武庙、乌衣巷、越中览古等,基本形式可构建为:地(人)+(怀古)。

6.闺怨宫怨诗建模 春怨、闺怨、春宫怨、玉阶怨等,基本形式可构建成:闺(宫)+怨。

诗题依类建模的意义就在于通过一般情形帮助我们把握诗类,迅速把握诗歌所写的大体内容和表达的常见情感。同时,也可以进行差异比较,从内容上,表现技巧上,语言上,比较同类诗的不同之处,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第2篇

于庄子小学一年级 李悦

眨着眼的星星对我笑

弯弯的月亮似香蕉

大树下

蛐蛐在唱歌

花坛里

姐妹们把舞跳

妈妈说,宝贝

快来妈妈怀里睡觉

第3篇

作者:徐东风

--

你曾经在枝头,张扬的

炫耀你美丽的容颜

你的嫣丽倾倒众多的看客

但是,季节的风雨

不允许你逞强好胜

/

于是,你缤纷的落下

带着对母亲的眷和对季节的恋

带着对大地依依的牵绊

落下,潇潇洒洒

/

你的飘然落下

却让蜜蜂零落天涯

再也看不到诗意的蝶恋花

和艳阳下的嫣红紫姹

/

但,你虽然落下,依然

那样飘洒,尽管风雨斑驳了

你的容颜,你的气质

还是那样令人刮目相看

/

淡定是你不屈的精神

面对流水的无情

你从容的表现还是那样

淡定自然,即使

你化作了花泥,你依然大气凛然

/

你淡然的落下

让绿叶更显浓醼,

但她单调的色彩

怎能和你比妍

/

文人的诗赋,丹青的墨染

都在诉说着你

爱的缠绵,但我认为

你谦虚的品格,让世代称赞

/

是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是历史延续的经典

第4篇

英文名称:Poetry Monthly

主管单位: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安徽省合肥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9-8216

国内刊号:34-1223/I

邮发代号:26-176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第5篇

在诗歌已经被解构、被不断戏谑化的时代,看到这样的新闻无疑有些令人错愕,甚至会让人产生“穿越”的错觉。回想起来,我们自己也曾经经历过类似“禁止写诗”的时代。当然,在那个时代里,被禁止和某一类诗歌接触的,不仅仅是妇女,而是所有的中国人。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火红岁月里,诗歌也和广大知青一样,穿着千人一面的制式服装,重复着刻板呆滞的词句。当一些和别人“不太一样”的年轻人希望摆脱这种桎梏,表达他们自己的心声时,禁令与惩戒便开始横行了,创作者被迫秘密行事。由此就产生了我们所熟知的“地下文学”和“地下诗歌”。

为什么诗歌在过去的中国、前苏联、今天的阿富汗妇女群体中会转变为一种“地下文学”?尽管这些地区具体的情况各异,但其共同的诱因只有一个:自由的表达。阿富汗女诗人贾米娜在她的诗歌中直接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而这种表述在台面上是不被允许的―阿富汗女人不配拥有爱情。正如上世纪70年代以“手抄本”形式而为文学青年熟知的中国诗人那样,他们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在那个年代也是不被允许的,其潜台词是,人们不配拥有自由。于是,自由与爱情只好乔装成了“”,其信仰者必须为之付出极高的代价,例如生命。

问题在于,当有人为之付出高代价时,诗歌所承载的意义就开始发生改变。例如贾米娜所在的阿富汗,那里绝大多数女性在16岁结婚,其中四分之三是被强迫的。据联合国估计,90%的阿富汗妇女曾遭受过家庭暴力的摧残,有的妇女甚至在被后还被要求嫁给者。在这样一个男权至上的野蛮国度,诗歌对妇女来说已经不再是生活的点缀物,而是进一步成为了她们表达与抗争的渠道。喀布尔最大的诗社,米尔曼巴赫尔妇女文学会俨然就是一个社会抗争团体,她们的会员不仅仅是写写诗就算,而是要“知行合一”―不戴面纱,穿高跟鞋,她们与不堪忍受的传统决裂,以一种西方社会女性生活的方式表达抗争。

第6篇

语言是理解诗歌意境和情感的基础。而鉴赏诗歌的语言,其中的炼字显得尤其重要。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遣词用字时进行锤炼推敲和创造性搭配,使所用的字词收到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解题金钥匙

初中阶段考查诗歌的“炼字”,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归纳诗歌主旨

题型:1.这个字能否换成另外的字,为什么?2.这个字对揭示诗歌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解读:解答此类试题时,要从诗歌的写作背景、诗题、内容等多方面考虑,先了解诗歌的种类,再去回答这个字本身有何表达效果,对揭示主题起到什么作用。例如:唐代诗人齐己写过一首《早梅》,通过题目可知这是一首咏物诗。其中“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两句,传说是诗人郑谷建议将原来的“数”字改成“一”字的。齐已听后连连叫绝,故拜郑谷为“一字师”。那么这个“一”字为什么比“数”字好呢?因为这个“一”字呼应了题目当中的“早”字,更能体现出早梅那不畏严寒的特点,从而表达了诗人对早梅的敬佩、赞美之情。这个“一”字所表达出的新奇夺目的气氛感比“数”字要浓得多,又有引发读者想象的韵味,所以比“数”字的表达效果好。

答题要点:不能换。因为这个字有……表达效果,表达了……主题,换成另外的字,无此表达效果。

二、概括景物特征

题型:1.这个字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征?2.这个字将什么景物写得极具感染力,试简析其原因。

解读:解答此类试题时,可以将这个字分解为多层意思,往往分解的意思越多,这个字的感染力就越强。例如:唐代诗人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以“直”状烟,看似无理,实则是安静无风的表现,而且“直”字能使烟具有挺拔、刚劲、坚毅的阳刚之美,与塞北的“大漠”“孤烟”这种阔大、雄浑和苍凉的境界形成一种和谐之美。“直”还与下句中的“圆”相对称,烟是“直”的,日是“圆”的。一个“圆”字,既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特点,又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从而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雄奇瑰丽。

答题要点:这个字含有……(几层)意思,写出了景物的……特征。

三、探究写法之妙

题型:这个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你自选角度来赏析这个字。

解读:解答此类试题时,一般从修辞手法或者表现手法的角度来赏析,先找准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然后就其表达效果稍作分析便可以。例如:宋代诗人宋祁的名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中,一个“闹”字以动写静,简直妙不可言。“春意”本来是只可感知,不可听闻的,但是“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诗人用一个“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虫鸟和鸣的景象,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春天生机盎然、生气蓬勃的特征。

答题要点:这个字运用了……修辞(表现)手法,不仅写出了……,而且表现了……。

模拟训练题

春 望

[唐]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写诗人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颓垣残壁的惨状,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2.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

3.说到“望”字,宋代诗人李觏有一首《乡思》,诗人这样写道:“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有人说诗人的思乡之情尽在一个“望”字中,请谈谈你的理解。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第7篇

唐大中至咸通、乾符以来,诗人们在宗法前人的基础上,努力探索着自己的创作道路。大中前期,以许浑、刘沧为代表的格律诗人致力于山水、怀古诗的创作,逐渐使七律艺术达致熟练之境;杜牧、李商隐、温庭筠兼容诸家,取精用宏,在发展完善律诗、绝句的表现手法,丰富咏史、咏物诗之境界等方面创获颇丰,其中对于心灵世界和绮艳题材的开拓,尤具诗史意义。大中后期,随着两大诗人群体在“夕阳无限好”的凄丽余晖中退出诗坛,晚唐诗歌也随着大唐帝国一起走向了暮霭沉沉的黄昏。

“咸通时代物情奢,欢杀金张许史家。破产竞留天上乐,铸山争买洞中花。”(韦庄《咸通》)随着世风的急剧腐化,咸、乾士风更加隳坏,士人们生活态度上放荡无忌,尽决藩篱,创作趣尚上“下笔不在洞房蛾眉、神仙诡怪之间,则掷之不顾”(吴融《禅月集序》)。元人辛文房感慨系之道摘要:“观唐至此间弊亦极矣。独奈何国运将弛,士气日丧,文不能不如之。嘲云戏月,刻翠粘红,不见补于采风,无少裨于化育;徒务巧于一联,或伐善于只字,悦心快口,何异秋蝉乱鸣也。”在蝉噪蛙吟声中,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曹邺、刘驾、罗隐、杜荀鹤、李山甫等寒士“返棹下流,更唱喑俗,置声禄于度外,患大雅之凌迟,使耳厌郑卫,而忽洗云和;心醉醇醴,而乍爽玄酒”。他们以复古求新,有意和时风相左的自觉意识,将诗歌创作和衰微时代紧密相联系,努力从汉乐府民歌和元白新乐府诗歌中汲取营养,将浅俗表现范式运用于乐府古风及格律诗创作中,在浮艳绮靡时风中,独树尚俗写实之帜,势若微阳战阴,冲密云而吐丹气,使现实主义诗歌创作在晚唐诗坛放射出最后光线。由于时代和才力所限,寒士们未能越出前人樊篱而卓然成家,他们在艺术上所做的不懈探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汉乐府民歌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精神,表现现实人生,抒发真情实感,其语言朴素精炼,风格清新流畅,胡应麟赞之为摘要:“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天下至文,靡以过之。”又说摘要:“矢口成言,绝无文饰,故浑朴真至,独擅今古。”汉乐府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旨在总结人生经验,说明生活道理,对于生死、贫富、盛衰等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新问题抒发感慨,其形式或为谣谚,或为寓言,带有教训告诫意味。元白的新乐府继续了汉、魏乐府“美刺比兴”的优良传统,向民间歌谣学习,不事雕饰,直写性情,以流易之体,极富赡之思,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寒士们学习汉乐府民歌和新乐府的精神和语言,他们不仅在乐府古风的创作中自觉地继续了元白的浅俗范式,还将其运用至格律诗的创作中,为律诗的通俗化做出了可贵的探索。

乐府诗本可人乐,诉诸听觉而非完全由视觉接受,其独特的表现方法,和雅言系统的文人作品大异其趣,它非凡的朴、拙、自然等趣味,正为志在复古的尚俗寒士们所喜爱,他们醉心学习和模拟,以致在他们仿作的乐府,甚至近体诗中,都带有民歌清浅自然的风味。他们极少用典,善用白描,直抒胸臆,毫不掩饰。皮日休的《三羞诗》、《正乐府十篇》,远承汉魏乐府谣谚,近师白居易《新乐府》、《秦中吟》,语言通俗、朴质平易是其长,然排比见迹、显露无余是其短。皮日休在格律诗中用清浅之语言,流利之音节,跳踯之句法,破前人惯用之音节词汇,自制音响,实已开宋诗先河。如《西塞上泊渔家》摘要:

白纶巾下发如丝,静倚风根坐钓矾。

中妇桑村挑叶去,小儿沙市买蓑归。

雨来莼菜流船滑,春后鲈鱼坠钓肥。

西塞上前终日客,隔波相羡尽依依。

此诗前六句细写渔家境趣,如数家珍。首联“静倚”二字绘出渔父悠然自适的神情。中间两联描写渔家日常生活摘要:中妇采桑以供蚕事,小儿买蓑以备风雨,见渔家各尽其事、勤于治生;雨过有莼菜之滑,春后有鲈鱼之肥,是渔家衣食丰足、风物情佳。结言自己“隔波相羡”之意,表露对田园隐逸生活的依依向往之情。全诗刻画真切,语言秀雅,风格淡逸,颇具宋诗之概。又如《送从弟归复州》摘要:

羡尔优游正少年,竟陵烟月似吴天。

车螯近岸无妨取,舴艋随风不费牵。

处处路傍千顷稻,家家门外一渠莲。

殷勤莫笑襄阳住,为爱南溪缩项鳊。

此诗夸竟陵美景,羡弟得以归家。首联叙相别之意,点出故乡景物和吴天不异。中二联总写“似吴天”摘要:上联,车螯近岸而可取,舴艋随风而易行,写归途之风物;下联,处处稻熟,家家莲开,写归家时景候。尾联设想其弟到家之事,竟陵南塘之鳊,风味正不减吴地鲈鱼之美,归正其时,可以享用。全诗以亲切的话语,平易晓畅的民歌格调,叙写吴地至家乡竟陵一带的美丽风光,洋溢着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

陆龟蒙曾在《甫里先生传》中曾这样自述自己的诗歌创作历程摘要:“少攻歌诗,欲和造物者争柄,遇事辄变化,不一其体裁。始则凌轹波涛,穿穴险固,囚锁怪异,破碎阵敌,卒造平淡而已。”陆龟蒙咸通年间和皮日休唱和吴中,学韩愈诗风,逞才炫博,驰骛新奇,“另开僻涩一体”,胡震亨评其诗“墨彩反复黯钝者,当由多学为累,苦欲以赋料人诗耳”。其后退隐江湖,回归自然,吸取江南民歌《吴声歌》的营养,仿乐府古题而作《古意》、《杂兴》、《古态》、《洞房怨》、《南塘曲》、《风人诗四首》、《乐府杂咏六首》、《子夜四时歌》、《子夜警歌二首》、《子夜变歌三首》、《江南曲五首》、《陌上桑》等,深婉缠绵,情韵悠扬,保持了民歌清新流畅的风味和情调。

陆龟蒙隐居松江期间创作的山水田园诗,以清新明丽、流畅如歌的语言,描画家乡吴中秀美的山川风光,表达自己山林恬适之趣,其《自遣诗三十首》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品。如其一摘要:

五年重到旧山村,树有交柯犊有孙。

更喜卞峰颜色好,晓云才散便当门。

诗写远客乍归,满目新奇,流露出对家乡田园山水的无限依恋心情。又如其二十五摘要:

一派溪随箬下流,春来无处不汀洲。

漪澜未碧蒲犹短,不见鸳鸯正自由。

描写南国水乡春色,可谓诗中有画。《怀宛陵旧游》也是清隽秀逸、情景融会的佳篇摘要:

陵阳佳地昔年游,谢胱青山李白楼。

唯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

通首以“佳地”二字贯下,次句写宛陵名胜,文士风流,

三、四句用俊逸之语绘出一幅绝妙景致摘要:斜辉映溪,风动酒旗,影照春流,巧妙传达出诗人对旧游佳地的魂牵梦萦之情。《和袭美春夕酒醒》以潇洒自然、情趣盎然之笔,勾画出自己浪迹江湖、悠然自得的闲散之情摘要:

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

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

月色、花影、醉人浑然一体,化合成春意、美景、诗情、高士的翩翩韵致。

曹邺诗中有大量的乐府旧题,如《徒相逢》、《筑城曲》、《战城南》、《长相思》、《东武吟》、《蓟北门行》、《代罗敷诮使君》、《怨歌行》、《不可见》、《薄命妾》、《放歌行》、《代班姬》等,此外还有仿效元白新乐府而自创的新题乐府,如《望不来》、《古相送》、《去不返》、《思不见》、《乐府体》、《南征怨》、《古词》、《古莫买妾行》等,古辞古韵,诸体略备而意深语健。但由于过分追求质直简切,有些诗歌语言枯燥干涩,缺少灵动之气,这也是其他乐府古风诗人的通病。

曹邺中岁归隐田园后,“扫叶煎茶摘叶书,心闲无梦夜窗虚”(《题山居》),秀色可餐的阳朔山水,安置了诗人飘泊的心灵。他的七言绝句以农村为题材,用不刻画、不雕琢的白描手法叙事写景,直寻兴会,其清淡冲旷的风格,深得乐府遗意和陶诗韵致。如《田家效陶》摘要:

黑黍舂来酿酒饮,青禾刈了驱牛载。

大姑小叔常在眼,却笑长安在天外。

全诗用简淡之笔,以农家的淳朴淡泊,映现出功名富贵的虚妄。从农家媳妇的口吻中,真切地表达了处于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农民自给自足、自得其乐、和世无争的心理状态。又如《早秋宿田舍》摘要:

涧草疏疏萤火光,山月朗朗枫树长。

南村犊子夜声急,应是栏边新有霜。

诗人夜宿农家,亲涉农事,和农村的种种物事皆能亲切交流,他熟悉这里的一切,成了农家的一员,能够从秋夜牛犊的鸣叫声中,推想出栏边早霜的微寒。又如《老圃堂》摘要:

召平瓜地接吾庐,谷雨乾时偶自锄。

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

《史记·萧相国世家》摘要:“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诗用召平瓜事,写自己摆脱名利,耕读田园,甘心淡泊的闲适生活和愉悦心境。语言浅俗,感情深沉。

三、四句用拟人之法,以“欺”点睛,妙传早春之神,春风那如孩儿调皮捣蛋而又天真可爱的神态如可触摸。

尚俗寒士中的乐府古风诗人多承继着汉乐府和元白新乐府的浅俗传统,为求诗歌内容的明晰,不论在古体诗或近体诗中,他们多采用语法结构较为松散的散文语法,力求使诗歌意象清新,易于浮现。他们的诗歌语言合乎日常语言习惯,易于知解;诗中极少使用散漫式的语言,或省略过多的叙述方式。总之,他们以听者的感官能在瞬间接收、连贯成完整的形象或意象为首要的考虑。如刘驾的《桑妇》摘要:

墙下桑叶尽,春蚕半未老。

城南路迢迢,今日起更早。

四邻无去伴,醉卧青楼晓。

妾颜不如谁,所贵守妇道。

一春常在树,自觉身如鸟。

归来见小姑,新妆弄百草。

诗歌的语言未经任何复杂的改造,矢口而出,明白如话,声调婉畅,内容浅近,保存了民歌的天然韵味。

为了易于知解,尚俗寒士们在诗歌意象的传达和语法的运用上,也遵循着乐府民歌的传统手法,诸如镶嵌、重叠、排比、递进、顶真之类,通过形式上的拙趣,产生声音反复、回环的韵律效果;或者采用较为直接的感叹、设问、呼告等表意方法,表达激烈、直露的情绪。乐府诗中一贯使用的基于音、义和形的拙趣,他们也加以巧妙的承袭,即使是在近体诗中,他们也没有因近体诗的习惯而遽加改变,有时反倒更加强调民歌手法以增添趣味。如刘驾在七言绝句的尾联,有意连用三个叠字,从而形成一种非凡独创的句法,在晚唐绝句中别具一格摘要:

一别杜陵归未期,只凭魂梦接亲知。近来欲睡兼难睡,夜夜夜深闻子规。(《春夜》)

几岁干戈阻路岐,忆山心切和心违。时难何处披衷抱,日日日斜空醉归。(《秋怀》)

清秋新霁和君同,江上高楼倚碧空。酒尽露零宾客散,更更更漏月明中。(《望月》)

顷年曾住此中来,今日重游事可哀。忆得几家欢宴处,家家家业尽成灰。(《郭中感怀》)

未栉凭栏眺锦城,烟笼万井二江明。香风满阁花满树,树树树梢啼晓莺。(《晓登成都迎春阁》)

叠字的使用,正是听觉效果的一种设计,它固然强化了意象上细腻刻画的奇巧,但更多的还是出于诗家追求诗歌声音的动听、生动的艺术效果,从而也加重了诗中情感表现的力度。这正是民歌纯朴表现技巧的灵活运用。

尚俗寒士中的罗隐、杜荀鹤和李山甫三人,则将浅俗之风引入律诗创作,走出了一条七律平易通畅的道路。尽管前人对此褒贬不一,但他们在律诗体式上的创格之功则是有目共睹,不可忽视。明人许学夷云摘要:“开成许浑七言律,再流而为唐末李山甫、罗隐诸子。罗、李才力益小,风气日衰,而造诣愈卑。故于鄙俗村陋之中,间有一二可采。然声尽轻浮,语尽纤巧,而气韵衰飒殊甚。唐人律诗至此乃尽敝矣。”又云摘要:“初唐七言律,质胜于文,盛唐文质兼备,大历而后,文胜质衰,至李山甫、罗隐诸子,则文浮而质灭矣。”吴乔《答万季野诗问》云摘要:“七律至沈、宋以至温、李,皆在起承转合规矩之中。唯少陵一气直下,如古风然,乃是别调。白傅得其直遂,而失其气。昭谏益甚。”又云摘要:“乐天之后,又有罗昭谏,安得不成宋人诗。”朱克生《唐诗品汇删·七言律》云摘要:“杜苟鹤、李山甫则委巷说矣。”又《幕府燕闲录》云摘要:“杜苟鹤诗鄙俚近俗”。而洪亮吉则云摘要:“七律至唐末造,惟罗昭谏最感慨苍凉,沉郁顿挫,实可以远绍浣花,近俪玉溪,盖由其人品之高,见地之卓,迥非他人所及。”曹毓德《唐七言律诗钞》云摘要:“罗昭谏之笔健气雄,分道扬镳,并属全唐后劲。”顾云也在《唐风集序》中极力推崇杜荀鹤之诗摘要:

咏其雅丽清苦激越之句,能使贪吏廉,邪臣正,父慈子孝,兄良弟顺,人伦纲纪备矣。其壮语大言,则决起逸发,可以左揽工部袂,右拍翰林肩,吞贾喻八九于胸中,曾不萎介。或情发乎中,则极思冥搜,游泳希夷,形兀枯木,五声劳于呼吸,万象悉于抉剔,信诗家之雄杰者也。

平心而论,罗隐等人将声律对偶和浅近通俗结合起来,将七律由主观抒情引向客观纪实,叙事抒情委婉流畅,如话家常,议论明快尖锐,饶有风趣。其中一些诗句类乎格言成语,为人们广为传诵。王楙《野客丛书》卷六《杜荀鹤罗隐诗》云摘要:

唐人诗句中用俗语者,惟杜荀鹤、罗隐为多。社荀鹤诗,如曰摘要:“只恐为僧僧不了,为僧得了尽输僧。”(《赠僧》)曰摘要:“乍可百年无称意,难叫一日不吟诗。”(《秋日闲居寄先达》)曰摘要:“啼得血流无用处,不如缄口过残春。”(《闻子规》)曰摘要:“拳世尽从愁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休。”(《秋宿临江驿》)曰摘要:“世间多少能言客,谁是无愁行睡人。”(《秋夕》)曰摘要:“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赠质上人》)曰摘要:“莫道无金空有寿,有金无寿欲如何。”(《戏题王处士书斋》)罗隐诗,如曰摘要:“西施若解亡人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西施》)曰摘要:“今宵有酒令宵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自遣》)曰摘要:“能消造化凡多力,不受阳和一点恩。”(《登高咏菊尽》)曰摘要:“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来。”(《水边偶题》)曰摘要:“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筹笔驿》)曰摘要:“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劳为谁甜?”(《蜂》)曰摘要:“明年更有新条在,搅乱春风卒未休。”(《柳》)今人多引此语,往往不知谁作。

《石园诗话》卷二论李山甫云摘要:

第8篇

“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当世界造好之后,神安息――我想,至今他一直在安息――而语言归于了人类,语言在人类这儿发挥的功用再也没有那么神奇了。它不再创造万物,而是映照和描摹万物。

只有在一种人那儿稍有例外,那就是,诗人。诗人(当然必须是真正的诗人),会运用从神那儿继承的微灵和语言,像孩子模仿父母,在游戏中继续神放下的工作。他们努力在宇宙的前沿折腾,幻想着创造一些这个世界上从未有过的东西。但诗人运用的语言,已与神最初运用的语言大异其趣。如您所见,这个星球上,诗人运用的语言被时空分割,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诗篇,各自生长于那些民族的心田。

在地球村时代,有必要存在那么多语言吗?大家都用一种语言,想必是最方便、最合理的事。然而,不同语言之间翻译的可能性,一方面可以让不同语言的并存苟延残喘,另一方面,不正是语言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或兼并的证明吗?

宇宙中,每时每刻,定有各式各样的语言如大大小小的星星不停地生灭。

有一种传说认为,是神搅乱了人类原本统一的语言,我觉得很可疑;更可能的是,未来神或外星人的出现将迫使人类的联系更紧密(无论通过主动或被动的途径),人类语言所有的溪流可能汇合成一体的海洋。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是,某个神重新把人类分居到不同的星球,重新使人类的语言开枝散叶。

在外星人和神到来之前,这个星球上许多语言的奇花异果已经枯萎,而且,灭绝的进程看似无可阻挡,无可奈何。

好在人类还有诗歌。每一个民族、每一种语言,还有它的诗人。

诗歌,是无法翻译也不应翻译的,其他各种文本在不同语言之间基本都能顺利转化,在翻译中滤掉的残渣都有限,但诗歌(真正的诗歌)不同。

真正的诗歌是难以分解重组的晶体,每一首诗歌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大分子结构,翻译不过是一种模仿的重写,得到的必然是另外一个东西。

我相信,在翻译的尽头,某一种语言的诗歌是这一语言存在的独特性的最后证明,它是濒危语言最后的栖息地。

你能相信中文的诗歌、诗句,翻译成其他语言之后,其他语言的读者,真的能感觉到原诗的全部诗意吗?

要想见证某一种语言的独特心灵,就必须阅读用这种语言写成的诗歌,必须到它最好的诗歌中寻找。而且,不能通过翻译,必须先学习它原本的语言,必须读懂原版。

“日历被文字填满,未来难测/ …… / 生活之中,那死亡偶然选中/ 测量的人,那拜访会被遗忘/ 生活在继续,而衣服/ 从容地裁制而成”(《黑色明信片》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著,北岛译)这是瑞典语诗人的诗句。仅从其中文翻译,我们难以完全想象其中如何蕴含了可以拯救欲自杀者的力量。一个夜晚,正是这首诗在屋顶上阻止了准备结束年轻生命的瑞典人马库斯。“湖泊是一扇对着大地的窗户。”“每个人都是半开启的门,/ 通往一间公共的房屋,/ 无限的大地在我们脚下,/ 水在森林里闪烁。”这样的句子看上去不错,但只有瑞典人自己真正明白,为什么他们的桂冠诗人特朗斯特罗姆这些看似简单的句子能让他们流泪,能治好他们的抑郁症。就像只有中国人才能真正懂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全部况味。在地球村时代乃至未来的外星时代,除了诗歌,还有什么能为语言多样性提供辩护?还有什么能更好地承载语言的少数民族继续生存的依据呢?

当一个民族再也没有人用它自己的语言写诗,它自己的语言便快要消亡了。

当一种语言永远失落了自己独特的心灵,不死去,也已成行尸走肉。

人类现有的语言如此有限,在精神世界最前沿探索真理的人,最终都会发现这一点。从毛特纳到维特根斯坦,从释迦牟尼到慧能,从玻尔到爱因斯坦,他们都在寻求能够表达新思维的新语言。他们也是期望提升人类语言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