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总结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5-30 21:18: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必要性

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从教师队伍的入口关抓起、从新教师抓起,因此,岗前培训制度顺应而生。1997年,原国家教委为确保新补充到高等学校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履行教师岗位职责,根据《教师资格条例》和《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的规定,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使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作为新教师走上岗位的前期培训和青年教师整个职业培训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岗前培训是新教师能否成长为合格的人民教师的前提和基础,对促进新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了解高等教育原理,熟悉高等教育教学规律,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教师岗前培训的必要性

1.1高校教师职业活动特点的需要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高校教师主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自身的思想品德和言谈举止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他们应当既是学术方面的专家,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专家。新教师作为高教战线的新鲜血液,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虽然受过良好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专业素质训练,学历层次高,学缘结构好,科研创新能力强,但却普遍缺乏学与教的理论、技能和技巧,无疑会降低教育的效能。岗前培训能帮助青年教师掌握有效的学与教的科学知识,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书育人观念,加深对党和国家有关教育政策、法规的认识,有利于提高科学知识的传授技能和技巧,通过认真系统地学习与反复实践,不断积累,总结经验,加速新教师的成长,使他们成为既是所教学科的专家学者,又是培养造就人才的行家里手。

1.2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同在、发展与竞争并存的世纪,社会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占据了优势,谁就居于主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生力军的新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这一发展需要。高校教师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主要有专业素质、基础素质、心理素质和教育素质,前两种素质大部分新教师都已基本具备,后两种素质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学习训练,水平较低,要迅速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岗前培训。通过培训,新教师掌握了学与教的规律和技能,善于分析和调控教育过程,一方面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有助于青年教师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1.3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内涵式发展,首先应当是教师队伍的内涵式发展。随着学科的发展变化,层出不穷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需要高素质的师资力量来支撑;以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改革,迫切要求高校教师的素质适应这一趋势,高等教育若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其影响远比能源危机、生态危机、金融危机大得多而且深远得多。教育的周期性特点,决定了教育观念、教育意识的超前性,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避免危机产生,关键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改革的切入点,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是改革的重点,也是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要提高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岗前培训是捷径。

1.4新教师从“理工科”变为“师范类”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批理工科、非师范类的高校毕业生到高校任教,而这些人在进高校任教之前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师范类院校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缺乏作为一个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缺乏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教育理论、教育技能和教育方法。而只有进行岗前培训才能使这些新教师从“理工科”转化为“师范类”,才能促进大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学好”到“好学”的转变,才能使自己尽快做到“会教”,进而实现从“生手”到“新秀”再到“专家”教师的转变。

二、岗前培训的功能

2.1把关功能

岗前培训是新教师走上讲台前所接受的专门针对怎样做一名合格教师问题的教育,20天左右的培训过程,也可以把它作为是对新教师的考察、了解、认识的过程。因为在引进过程中由于很多学校只是通过查阅档案、短暂的交谈、试讲才决定是否录用的,存在对录用对象认识不深、了解不够等弊端,如果能充分发挥岗前培训的功能,在录用教师时只是签订意向性协议。协议中明确规定,必须通过岗前培训且合格后才能签订正式协议,否则解除意向合同,那么就有可能弥补上述进人过程中的不足,提高引进人才的质量和成功率。岗前培训须由人事师资部门的同志担任班主任,通过与任课教师密切配合,来深入了解、认识新教师,并通过培训考试、教学实践来淘汰某些不合格的教师,为师资队伍把好入口关。

2.2熏陶功能

即通过带新教师参观校园、实验室、图书馆等,请校领导介绍学校历史沿革、现实状况及未来发展,让新教师了解学校奋斗历史和教学业绩及办学特点和学科优势,知晓学校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办学理念,知校爱校。通过请德高望众、业务精湛、治学严谨的老教授讲自己的成长历程,让新教师感悟老一代的治学风范和为人师表的艰辛与伟大,从而立志献身教育事业,开创伟业。

2.3培训功能

通过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及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课程的培训,使新教师懂得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要求,了解其权利、义务和行为准则,掌握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熟悉教育教学技能和方法,为新教师走上教学岗位提供必备的基本知识。

2.4交流功能

新教师来自不同的学校,彼此互不相知,他们带有各自学校的文化精神、学术风格和各自的价值观念,利用岗前培训机会相互接触、彼此交换,各种观点、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往往能产生交流融合之功效,既有利于日后的合作,又可能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

三、搞好岗前培训的几点建议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功能,岗位培训工作必须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3.1淡化岗前培训的高度计划性,增强指导性

岗前培训作为提高新教师素质的必备环节,要取得预期效果,达到预定目标,就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的原则,力戒形式主义,强求统一。为此,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带有指导性质的教学计划,各高校在具体执行中,可结合各自学校的特点及新教师的状况,调整教学计划,有的放矢地对新教师进行培训。

3.2修订岗前培训教学计划,增强针对性

教师岗前培训是国家规定的一项师资培训制度,其培训内容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现有的岗前培训内容是1997年确定的,为了适应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岗前培训内容除了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4门课程外,还应增加文化素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法等知识讲座,使新教师在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科学和人文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3.3加强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实效性

岗前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培训使新教师了解教育教学规律,适应教育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更好地全面履行教师职责。因此,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岗前培训的重中之重,必须使新教师在岗前培训中亲身体会教学各环节。应针对新教师的实际状况,根据各能力要素的要求,既聘请校内优秀教师对新教师进行授课、观摩和训练,又让新教师走上讲台,身体力行,还要让新教师参观实验基地、工厂和优秀企业或公司,以提高他们对高校实践教学过程的认识,加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能力。

3.4改变培训效果检验方式,增强科学性

现在检验岗前培训效果的唯一手段是闭卷考试,但由于岗前培训内容实践性强,几张试卷难以检验出培训的效果,也不利于新教师对所学理论的融会贯通,因此必须改变这种应试教育的检验方式,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检验方式,将闭卷考试、撰写论文、谈心得体会及教学实践等几种方式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全方位检验新教师的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郑永廷.现代思想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谢维和.论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四个基本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2(10)

第2篇

Abstract: Strengthens the university teacher teaching faculty raise the method and the measure is mainly: The macroscopic stratification plane, sets up the raise idea, raises the principle defined, and is coordinated the teaching an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unbalanced reality is contradictory; The intermediate perspective stratification plane, before the initiative position admittance, the hillock, training and does three things at once in the hillock raise; The microscopic stratification plane, through enhances the university teacher occupational ethics training and the development effective teaching resonsideration carries on the teaching faculty the self-construction and the consummation.

关键词:高校教师 教学能力 教学反思

key words: University teacherTeaching faculty The teaching reconsiders

作者简介:王鹏飞,男,1965年6月生,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高,硕士。研究方向:理论经济学。

一、宏观层面-观念树立、原则明晰与矛盾协调

1.树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观念

近年来,英美等发达国家都在加强高校教师培养培训机构的建设,旨在通过这一途径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与发展。然而,在我国传统的高校师资培训中还普遍存在着重学术培训、轻教学培训的倾向;在教学培训中,又多以知识传授为基本形式,其核心是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却忽视了对教学能力的培养。树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观念应首当其冲。

2.明晰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原则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必须坚持长期性原则。因此,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学能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速成,也并非一朝一夕的易事。教学能力的培养是贯穿高校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一项重要任务。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也应该坚持发展性原则。从整体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教学能力的发展没有“顶点”,但有一定的方向性,即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坚持发展性原则,有利于保持教学能力培养前进的步伐,从容地面对培养过程中出现的曲折。

在长期性和发展性原则的基础上,也应明晰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分层分阶段原则。对照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五阶段划分理论,高校教师也相应地经历了由新手教师、高级新手教师、胜任教师、熟练教师到专家教师的五大层次的发展。

3.协调教学与科研失衡的现实矛盾

树立观念和明晰原则,从理论的整体高度把握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方向。与此同时,也应正视我国高等教育的现实情况。在以职称评定为主要方式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催化下,我国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出现了严重的失衡。针对这一教育现状,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站在全局的高度,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制度,积极协调教学和科研失衡的现实矛盾,切实引导教师“安于教学、乐于教学、潜心教学”。对新教师开课和开新课要从严把关,新上岗教师要进行岗前培训,保证教学质量。在选拔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带头人、安排教学任务等方面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对教师教学业绩的考核,把教师教学工作的业绩作为聘任教师职务、确定津贴的必要条件。收入分配应向一线教师、特别是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倾斜。

二、中观层面-职位准入、岗前培训和在岗培养三管齐下

1.严格高校教师准入制度

从高校准教师的来源看,他们普遍缺乏师范教育的素养,严格高校教师准入制度尤显重要。因此,必须依靠政府的宏观政策,并借助法律法规的手段,落实高校教师资格的认证工作。严格大学教师的准入,溯本清源,有利于从大量的候选人当中选拔出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如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认知能力等的合格人才,为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把好严实的准入关。

2.实施岗前培训

分析高校青年教师的成分,他们主要来源于应往届国内外博士(硕士)研究生。他们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基本上掌握了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在专业的某一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但是在教学工作上,却缺乏应有的实践和经验,表现出明显的教师职前阶段的特性。因此,在他们攻读博士(硕士)学位阶段,有效地提供教学实践的机会,将为他们成为合格的高校教师奠定基础。

校内培训宜采用学校整体培训与院部具体培养双管齐下的方法。学校对教师进行普遍的现代教育思想理念和高等教育教学理论培训,使青年教师掌握从事教学必备的条件性知识;对青年教师进行具体的教育政策和法规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尽早适应教学岗位;对青年教师进行基本的教学技能培训,增强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校内培训以青年教师对提高教学能力的现实需要为出发点,在培训过程中,参培教师既是培训活动的对象,也是教师培训活动的主体。他们是培训活动的直接受益者,也是促进培训成效向教学实践转换的责任人。培训过程中应倾听他们的心声,采纳他们的中肯意见和良好建议,从参培教师的角度组织和设计培训活动。只有在充分尊重参培教师的“以人为本”的和谐氛围下,教师才会由被动的“要我学”向主动的“我要学”培训观念转变,参加培训的意识才会增强,并积极参与培训的改进和革新,努力促成教学培训向教学实践的转化。

此外,教师培训形式应更为灵活,以适应教师的多样化和多层次需要。同时,应加强校际间的合作,扬长避短,发挥本校的资源优势,并借助兄弟院校的外在力量,实现教师培训的资源共享。

3.在岗培养-推进研究性教学

在推行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高校教师的指导教学的能力、教学设计的创新能力、教学预见能力、合作性教学能力、教学综合管理的能力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研究性教学是对教师进行在岗培养的新途径。在研究性教学中,教师是按照学生的实际要求,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对某些己有结论进行质疑,探究不同的结论,大胆创新。这就要求教师为对促进学生积极探究知识而进行有效的帮助。在这一操作过程中,教师自身指导教学的能力必然会逐渐得到增强。

三、微观层面-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自我建构与自我完善

1.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本来就是一种教育因素、教育力量和教育手段,会对教育对象产生巨大影响。因此,高校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和较强的能力,而且还应当具备崇高的师德。“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本身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学生耳濡目染,对学生潜移默化,使学生受益终生。

2.开展有效的教学反思

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反思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尤其是高水平的教学,同样需要这类反思的。教师通过积极反思,可以重新认识和定位自己的角色,充分发挥教学者和研究者的作用,使工作获得尊严和生命力;教学反思也可以使教师能够对自己教学实践活动和行为表现进行考察、自我监控和调适,从而改正不良行为,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在反思性教学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大力提倡和增加教师自身的教学反思活动,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同时,不断主动对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评判、修正和调整。反思性教学在教师培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总之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培养的方法与措施主要是:宏观层面,要树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观念,明晰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原则,主要包括长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以及分层分阶段原则。还应注意协调教学与科研失衡的矛盾;中观层面,倡导职位准入、岗前培训和在岗培养三管齐下的培养方式;微观层面,通过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开展有效的教学反思来进行教学能力的自我建构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吕纪增,张予英.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分析.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3):100一103

[2]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1):64一71

[3]朱欣欣.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构成的研究.教育评论,2004,(5):61一62

[4]陈振豪,沈慧君.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的改革建议.上海教育,2005,(2):32一33

[5]]郭永峰,张祥沛.论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1):12一15

第3篇

从1999年开始,基于解决扩大社会上存在的内需问题,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我国高校开始走上扩大招生规模之路。随着生源的持续增长,各大学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引进来自不同地区、毕业于不同院校的高层次高学历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不足所引发的一系列矛盾,顺应了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大部分教师基本上都没有受过专业的师范训练,在师范技能欠缺的条件下匆忙走上高校的教学岗位,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由此引发的后果令人堪忧。教师对教学设计不娴熟,教学能力薄弱,学生觉得无法适应新进教师的课程教学,不满的情绪充盈高校课堂,而新进教师也充满挫败感,这些都不利于高校的发展。基于此,结合对部分地方综合性院校青年教师的访谈和观察,从新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分析着手,试图分析目前新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求得解决策略,推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二新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

国内外学者对新进教师有不同的定义,一般认为新进教师主要是指刚刚进入教育领域的工作年限不超过2年的教师。在这个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一般的教学原理、教学方法,掌握初步的教学模式等,并熟练课堂教学步骤和各类教学场景,初步获得教学经验。对于新进教师来说,主要的任务在于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工作经验,而不是急于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新进教师更多的是以“受教育者”的身份存在,而不是承担“教育者”的角色。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方面。现代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认知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者的特点、某门学科的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事先对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等重要的教学因素进行周密详细的计划和安排的能力;教学操作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在上述四种教学能力中,教学认知能力是基础,它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准备的水平,影响到教学方案设计的质量。教学设计、教学操作能力是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能力,也是最能体现教学艺术性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学能力诸成分中最高级的成分,它不仅是教学活动的控制执行者,而且是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在机制。这四种能力互为关联。这几种能力的核心是教师把握学科本质的能力和调研学生的能力。[1]笔者认为在这四种能力的基础上还应加上教学研究与反思能力,相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这种能力对高校教师而言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高校教师以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在教学研究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方式,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获得更为深刻的教学理论,并为他人的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三地方综合性高校新进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岗前培训信息量过大,忽略教学能力培养内容

目前每个高校都会对新进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但是时间上各异,有的学校安排在开学前一周到两周,有的安排在期初,有的安排在期中,有的甚者安排在上岗半年到一年后。培训的时长也不一样,但总的说来岗前培训时间集中在1~3周之间。由于地方高校教学任务比较繁重,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就是安排在开学前一周进行为期1~2周的岗前培训,这种培训对于新进教师来说是很有益处的,不仅可以帮助新进教师初步了解学校的办学层次、办学定位,学校的学科专业情况,学校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还可以让教师之间尽快熟悉起来,对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科专业建设很有帮助。但是目前的岗前培训无论是新进教师个人还是学校都还不是非常重视,甚至有部分老师会找各种借口不参加。而参加的部分老师觉得迟早会熟悉工作,对岗前培训采取来听听的态度。部分新进教师错误地认为,岗前培训只是个形式,走个过场。造成这个问题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培训的信息量过大,学校发展历史、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教学科研工作要求、人事要求、工资制度改革、地方特色等等囊括了学校所有的一切,在1~2周之内要求一个新进教师完全接受,那是非常难以做到的。特别是对于刚走出校门从来没有工作经验的教师来说,所听的内容还未与自身所经历的实际工作情景结合。因此,经常会发生类似的情况,明明在岗前培训上讲过的问题,但等到进入实际工作中时,这些新进教师又会询问老教师。对于培训者来说,似乎每个问题都很重要,但这对于新手教师来说,就是不知道哪个应该先掌握,哪个问题可以放一放。在岗前培训的过程中也会涉及教学工作的培训,但是主要集中于教学制度、教师教学考核、教学常规过程等方面,忽略了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内容讲授,这对于新进教师的教学能力没有实质上的指导作用。而对于地方高校来说,本可以结合地方特色来进行相关的教学能力的培训,但这个方面几乎很少涉及。

2培养过程中重考核科研业绩,轻教学能力培养

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是目前高校教师的两大任务,也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对于地方高校来说,虽然很多高校的立足点是教学型大学,培养的是应用型、实践性人才,但是在关系教师晋级职称评比、关系教师评优等活动的教师考核中,却非常重视教师的科研工作考核。一般而言,只要新进教师的科研工作考核合格,那么最后的考核结果就是合格。应该说,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是并不矛盾的,教师可以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形成教学理论,推动科研工作的开展,而科研工作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问题来源和解决方案。但是,当下高校将新进教师评价考核指标单方面的指向科研工作,这就导致高校教师致力于科研,忙于课题申报、科研论文及著作的写作,而对于教学工作,只能在科研过程中抽出一小部分时间来进行备课等活动,而对于教研教改活动总找各种借口逃脱,不用谈教学反思,也不用谈深入实践基地加强自己的教学知识和经验,这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是不利的。在地方教学型高校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如同科研能力培养一样,是一个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两翼,甚至教学能力还直接影响到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重视科研考核,忽视教学能力的培养和考核,从长远来看,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3旨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教研教改活动流于形式

应该说教研教改活动是提升新进教师教学水平,进行教师间教学交流的最好途径。通过教研教改活动不仅可以帮助新进教师本人更全面的进行教学反思,也可以加强教师合作,这也是在教学工作方面做出成绩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目前的教研教改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青蓝工程”里的集体听课活动,集体备课活动、教学研讨活动、教学改革探讨、教改课题组开展的教研教改课题研究及实践活动等形式。从形式上看,这几种活动的意义明显,但实际上是由于高校重科研的整体氛围,教研教改活动需要付出长时间的跟踪研究,教研教改效益不容易在短时间内衡量。因此,新进教师对教研教改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参与教研教改的精力投入不足,教研教改研究及应用甚至容易出现中断的现象,造成了新进教师对教学能力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能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裹足不前,学生对新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高等问题。

四新进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1分期进行专题形式的新进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岗前培训虽然有优点,但是缺乏目标性,一味的追求大而全的信息量,使得岗前培训失去最初的目标和意义。因而,地方高校因致力于创新新进教师培训模式,培训可以形成几个专题,有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人事工作、学生指导与服务工作等专题培训形式,新进教师可以在其中任选至少3个专题进行学习。而教学工作培训的侧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上。与此同时,培训还可以分期进行,不同学年的期初、期中等不同时段进行,专题内容也因此不同,新进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参加不同时期不同专题的培训,尤其是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密切相关的教学能力培训原则上应要求新进教师必须参加。

2加大教学能力水平考核在教师评价中的权重

公正客观的教师评价关系到教师的长远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评价的风向标就代表了教师努力的方向。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地方综合性高校应该改变过分偏重学术研究评价的做法,毕竟人才培养是地方教学型高校发展的中心工作。因而在教师评价体系中,可以适当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权重,而不仅仅是教学课时工作量的要求,而更应该关注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的评价。例如,新进教师参加的教学实践活动、发表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类成果,进行教学研究讲座,参加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都可以作为教师评价的指标之一。

3通过教研教改活动,提高教学能力

地方综合型高校的教研教改活动不仅要定期进行,还需要主持人和参与者做好相关准备工作,而不只是形式上的参加讨论,参与者也应多元化,不仅有讲授该课程的教师的参与,还可以邀请实践教学基地的专业人才提供意见。其中一些教学能力培养活动还可以邀请学生参与,毕竟教学中的另一个主体就是学生,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反馈是很重要的参考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和建设教学能力提升团队,切实提高新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第4篇

在高校教师综合素质的考核中,信息化素养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那么,高校在迎接信息化时代来临的过程中,就要不断的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从而保障教育信息化的顺利实现和发展,增强高校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

新时代背景下信息化、网络化迅速推进,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对全球经济和社会正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引导世界进人信息时代。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积极响应信息化的新时代要求,即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高校也因此将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1 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含义及构成

1.1 含义

教师始终是高校教学中的核心元素和骨干力量,其信息化素养将直接对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高校教师的信息化素质体现为其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主要涵盖了以下几点:首先,要具备汲取信息的欲望,以及更加敏锐的洞察所需信息的意识;其次,准确的把握信息需求,最快的搜集到最多的有效信息;再次,具有甄别所获取信息的能力,对其进行批判性的评价并切实应用;最后,要具有维护信息安全的意识,在遵守信息道德的基础上合法使用信息。[1]

1.2 构成

这里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第一,基本信息素养,这点是最基本的要求,主要指的是教师要具备的信息方面的一般意识、观念、技能与知识;第二,学科信息素养,这点主要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具备的专业信息知识和能力;第三,科研信息素养,这一点主要是针对教师在科研活动中信息知识的积累和运用;第四,特殊信息素养,指的是一些特殊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信息知识和能力,如信息管理人员、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者等。[2]对于某些高校教师来说,前三者在也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

2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培养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必要性

2.1 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水平是衡量高校教师综合素质的标准之一

随着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素质的教师要精通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交流工具,并借此对资源进行高效的收集、组织以及应用,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借助网络渠道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这需要高校教师不断地进行学习和自我完善。高校只有培养一批具有信息化素养的高素质教师,才能适应新时代条件下的发展要求。

2.2 教师信息化素养水平在教学质量改善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育信息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我们力求走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模式,而若想做到教育信息化,教师信息化是其基础,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越是熟练,就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识记专业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同时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又推动了教师信息技术手段的掌握以及学科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提升。[3]只有掌握了信息技术,教师才能活跃于高校教师群体中,才能与学生更快更好地进行沟通,实现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和教师自身的人生价值,从而提高教师生命活动的质量。

2.3 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教育信息化实际上就是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依托,广泛而深入的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和协作,其特点可以总结为:多媒体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四点。[4]教育信息化的成熟将会给高校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等带来巨大冲击,由此看来,教师信息化的推广和发展将为高校教育信息化铺平道路。在教师熟练掌握并运用信息技术,具备较高的信息化素养之后,才能积极推进高校信息化,实现教育信息化。

3 如何提高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

3.1 逐步转变高校教师的教育理念

高校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决定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只有意识并确立教育信息化观念,才能从根本上将信息技术应用大教学工作中。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是新手事物,教师要想适应随之而产生的新的教育方法、教学环境,必须要转变更新教育理念。只有如此,教师才能由单一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和学生成才的设计者,培养出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

3.2 着力培养高校教师日常工作中的信息化素养

3.2.1将现代信息技术纳入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是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因此将信息化技术纳入教师岗前培训是势在必行的。

3.2.2鼓励教师参加学位进修。主要是指教师为获得相应学位的,内容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的进修。鼓励教师参加学位进修可以使高校获得更多专业的信息人才,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工作中。

3.2.3实行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一种快速高效的培训方法,可利用教师的工作之余组织其参加信息技术讲座,计算机教学的观摩等等。

3.2.4鼓励教师自主学习。主要做到以下几点:积极加入到网络论坛的交流与讨论当中,勇于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大量阅览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报刊等;积极参与各种研讨会、发表教学成果等。

3.3 改善高校信息化教育环境

首先,高校领导要积极创造教育信息化的技术环境,鼓励和支持教师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从行动上支持教育信息化的进展,如划拨经费支持新教学手段的事实和应用,亲自参与教师培训方案的制定当中。其次,高校还应该完善考评标准,建立健全各项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积极性,加强对教师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

总之,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对高校信息化、教育现代化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信息化素养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国家、教育部门、高校、教师等多方面的努力。高校必须转变观念,将新时代的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到教学工作中,切实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以备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庄丽娜,孟凡一.对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3期:464

[2]龚宇辉.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J],民营科技,2011年,12期:92

第5篇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加快建设高水平的高校师资队伍,现就2009年高校教师培训工作通知如下:

一、出国培训

今年计划安排高校教师出国培训250人,具体包括: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教师200人,其中数控35人、机电43人、电子39人、软件(动漫)40人、商贸(财经)43人;管理干部50人,其中高职高专院校院(校)长30人、高校人事处处长20人。

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教师培训对象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事业心强,工作踏实;(2)创新意识较强,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效果良好,具有较强的科研和实际动手能力;(3)年龄不超过45周岁,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一般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熟练的外语听说能力。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优秀青年教师,应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管理干部培训对象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事业心强,工作踏实;(2)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工作能力强,工作成绩突出;(3)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和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有关高校出国培训名额以及各培训团组派往国家和派出时间见附件1。为确保出国培训的顺利进行,培训学员所在学校应与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签订培训协议,培训学员按协议要求参加培训。因今年出国培训全部要求办理因公护照,请各校务必于4月15日前将《2009年高校教师出国培训学员推荐表》、《2009年高校教师出国培训推荐人选汇总表》和《*省高校教师和管理者国际合作培训项目协议书》报我厅师资处,联系电话:025-83335527,电子邮箱:fuzhy@。

其他未尽事宜按《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010年教师国际合作培训工作的通知》(苏教师〔20*〕3号)执行。

二、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训

1.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组建由院士领衔、著名专家学者参与的培训团队,举办6个左右学科前沿和专业知识研修班,计划培训400人。培训对象以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为主,培训内容侧重拓宽专业领域知识,和专家面对面研讨。

2.青年教师培训。通过进修班、单科培训等形式,计划培训500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培训内容侧重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兼顾学术研究。继续做好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和访问学者工作,组织并资助部分教师参加国家精品课程培训。

3.“双师型”教师培训。选择一批具备条件的高校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计划培训200人。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实施高职高专院校访问工程师项目的通知》(苏教师〔20*〕15号)要求,继续开展访问工程师培训,组织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深入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合作研发。

以上项目由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具体组织实施。

三、五年制高师教师和管理者培训

1.骨干教师研修。在高等师范学校中遴选一批学科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骨干教师,采取高校访学、专家指导和课题研究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培训。

2.管理者研修。培训对象为高等师范学校校级领导和部分中层干部,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研修、实践考察、课题研究和成果交流等。

以上项目由*教育学院分院管理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

四、培训工作要求

1.各校要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认真落实省级培训任务,用足我厅下达的培训指标,并根据本校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师培训年度计划,加大经费投入,积极开展以提高教师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为重点的继续教育,着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第6篇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得1

  作为教师,师德是必备的。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教师,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更要具有优秀的心理品质与道德意识。

  一、用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心理学基础指引自己的工作

  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在培训中,从事教育多年、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当好教师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上,几位老师都强调了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终身学习的做法;在谈到面对困难如何克服的问题上,各位老师还提出了如何加强教师之间团结合作的方法;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通过“听课、评课”的指导,让我更加明确上好一堂专业课的标准,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

  通过专家们的指导,让我从方法上得到了一些深化,尤其是对待学生与管理班级。一些具体的事例,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做好育人工作,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感悟能力。一些生动的班会课,让我们掌声不断,让我的心为之感动,也让我反思自己,学习到了一种育人的新视角。在这次培训中,老师所讲述的一些方法,实际上就为我们新老师起到了“导航”的作用,我觉得包括我在内的所有新老师必须好好地吸收和采纳。

  二、正确的职业规划

  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这次培训中,教师心理调适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平衡,并获得了更多的方法,这对自己是一种鼓励。鼓励新教师适应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要在教师这一行业获得成就,自己首先要热爱这个职业,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在教学中,不能墨守陈规,要不断地发展,不断去思索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式,这样,最终自身的价值才能够得以体现。

  三、我的行动指南

  通过培训,我进一步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并且有了日后工作的指南针。

  1.终身学习,我们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更多方面,如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改革理念等等。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做事与人际交往。教师从事的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于观察、研究、思考,处理好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关系,那么相对来说,工作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

  2.提升个人魅力,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喜欢听你的课,进而喜欢听你的指导。这就要求个人魅力不断提升,在积累经验中获得一种平和优雅的心境,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获得学生的信赖。书是最好的老师,多读书,提升自己,在实践中反思自我,做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

  3.热爱学生,不管学生做了什么,你都要真心实意,关心爱护学生,体贴与理解学生。让学生觉得你始终是爱他们的。真诚可以是一面镜子,也可以是一种无敌的武器,对待学生,对待花样年龄的青少年,除了真诚还能用什么方式来打动他们,获得他们的信任呢?在教师生涯中,我将本着对学生对职业的热爱,坚决地走下去。

  4.不断反思,要想从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少了这个环节;不断的反思、改进。教师职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不断的反思与积累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与方法,并且能将这种方法深化为一种理论,这便是做一名教师的最高境界了。

  用实际行动来为教育做贡献,同时实现自身价值。学校是一个大家庭,教师是家庭的一分子。我们要在树立和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基础上,要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事业。通过这次培训中各位领导的讲话,我被彻底的震撼了,只有当你把所从事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才能真正投入其中,并乐在其中。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真心实意为他们着想。看到他们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发现不足要耐心的说服教育。学生就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教师就是音乐家,只有用心血去认真的谱写,才能把他们演奏成欢快的乐章,用自己的全部的爱和热情去感染学生,而这必须是发自心底的,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朋友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有爱心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能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除此之外,教师的责任心、进取心、奉献精神、团队精神至关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要把他当作一种服务性行业来对待,比例高老师说的向空姐学习,人家那空姐是多么服务态度好,多么服务周到。

  新的生活、新的责任、新的角色多少有些陌生,领导们的讲话充满对新教师的鼓励。鼓励我们要赶快适应特教中心的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是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鼓励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也许,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只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才能取得好的开端,而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

  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将不断开拓进取,脚踏实地,以一名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深入调查研究总结规律,把握特点,形成新的工作思路,用自己的热情,良好的师德,进取的心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得2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

  新教师岗前培训已经进行两周了,两周的校史及教学技能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静下心来思考,主要有以下几点心得:

  第一,要有专业的技术知识和教学技能。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教师的必然要求,而良好的教学技能又可以提高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民办高校的学生相对于公办高校的学生来说,学习自主性差、学习能力较低,这就要求民办高校教师针对民办高校学生这一特点,使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增加互动性以及灵活的教学手段,尽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知识对学生的渗透力。

  第二,要有良好的思想品质。教书育人,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学校遵循的基本原则,教师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还要在思想道德上把学生培养成有责任心、有使命感的社会合格人才。

  第三,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在民办高校,教师不仅承担着教师的责任,还被赋予了各种使命,面对如此,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抗压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不管是与学生,还是同事和上级领导,都要积极沟通,有问题就解决问题,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培训过后,我们即将真正进入教师的岗位,在实践中学习和进步,让自己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得3

  新教师岗前培训逐渐进入尾声,因为心怀对教育的理想,我们走在一起,因为各位名师的经验传授,我们一路感化,一路成长。

  这次新教师岗前培训的内容全面而细致,深刻而生动。包括教师在校园安全事故中的责任、名师成长足迹---心会跟爱一起走、关于依法治校的几点思考、新教师职场生涯第一课、教师语言的运用技巧、心理健康教育对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以及针对我们数学教师设置的“合格的数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数学教学设计与激趣艺术”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这次培训,为我们踏入职场带来了第一缕阳光,使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首先你需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品质,精深的数学文化素质,以及全面的能力素质。我们必须心存爱心,做每一位学生的护花使者,善待每一位学生,成为对学生具有正面影响的“重要他人”,只因为“爱是教育最美的语言”。

第7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培养模式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就高等教育而言,传统的“精英教育”已悄然走向“大众教育”。“大众化”导致高校在校学生和青年教师队伍急剧增加,青年教师队伍的迅速扩张导致如教学质量、科研水平、政治思想等一系列问题出现。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人数已超过86万,占全国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63.3%,大批“70后”、“80后”的大学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的青年教师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生力军和主要力量。实际上,四川有的高校以及新办专业其青年教师远远高于这个比例,有的甚至高达90%以上[1]。研究、提升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是提高四川省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现状及问题

(一)科班出身少,缺乏规范性的教学活动培训。当前许多高校青年教师都是非师范专业出身,没有接受专门的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育学理论等职业知识的学习与培训,这在全国范围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青年教师要实现角色的转换,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这些基本理论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新进教师都要接受岗前培训,但岗前培训时间短、无法系统科学地进行相关职业教育,甚至有些岗前培训流于形式,培训效果可想而知。

(二)普遍缺乏实践经验,重理论轻实践。许多青年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本科生到博士生,他们可能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践经验,未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缺乏实践经验导致青年教师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理解不够,教学方法单一、讲解不够简单明了,培养的学生也仅是理论丰富,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脱节。调查结果显示,84%的青年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他们最多的实践仅限于在校的实验课程,所以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显得力不从心。

(三)学科知识单一,缺乏融会贯通能力。我国学科划分一直较细,职业性强,青年教师也正是在这种体制下培养出来的。而当今社会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也在不断增强。此外一些高校在招聘时要求本、硕、博专业一致,这更导致一些青年教师知识结构单一,有一定深度但广度不够,导致课堂上不能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实践指导无法应对实际情况,这都不符合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

(四)创新素质和科研能力有待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是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核心[2]。青年教师要有创新意识,积极投身教学和科研的创新实践中。调查分析表明,青年教师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不足,除青年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知识结构体系尚未构成、对本学科及关联学科最新动态了解不够、实践经验缺乏外,另外部的培养制度、激励机制、项目申报要求等不完善和条件约束,导致青年教师创新和科研能力受限。调查显示,除较少部分青年教师科研主动性不强外,大部分青年教师对创新和科研还是有兴趣和希望的,但青年教师不熟悉做科研的要求、项目申报职称要求、资金配套等问题是主要影响因素。(五)青年教师队伍稳定性较弱。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价值观都在发生变化,由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当前高校人才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和不完善,青年教师出国留学不归、下海经商、跳槽到待遇更好单位等,尤其是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的流失,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减弱。

二、提升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模式

(一)加强入职培训,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爱岗敬业精神。教师首先要传道,即思想教育,这是基础教育。青年教师刚踏上教学岗位,没有经过思想政治素质和爱岗敬业精神的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较好将思想教育与“三观”相结合,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调查结果表明,四川省高校教师与全国高校教师一样,思想政治状况都比较稳定,也比较喜爱自己的岗位。但青年教师刚入职,经济负担较重,部分青年教师过分关注自己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却急功近利,情绪浮躁,缺乏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二)提供进修和培训机会,加强青年教师基本教学活动能力。据调查,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中硕士学历所占比重较大,尤其在高职院校和独立学院中比例高达83%以上。提供进修机会,对青年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职称评定都有极大帮助,有助于形成良性循环。对青年教师的培训要破除传统的仅依赖岗前培训,青年教师要成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教师,需要3~5年时间的培养。青年教师入职后,要注重其职后教育,采取岗前培训、顶岗培训、国内外高校进修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基本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丰富青年教师社会实践能力,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青年教师适应教学活动的能力。

(三)教研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应用能力。调查显示,部分二本院校、独立学院和高职院校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比较重视,但对科研活动重视不够,未能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教学与科研是高等院校的两项最基本任务,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3]。教学活动是师生、自己与自己互动过程,通过教学活动,老师可以更好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结构、重点及联系,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总结、反馈和自己的反思,教学相长,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科研可以促进教学的深入,提高教学水平,创新和拓宽理论研究,同时也有助于实践,提高研究的应用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促进社会的发展。

(四)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满足教师心理需求,稳定教师队伍。调查结果表明,在公办高等院校中,大约76%的青年教师比较认可学校的管理体制,但在民办独立院校中,大约42%的青年教师认可学校管理体制,个别独立院校甚至更低。良好的管理体制有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和教师队伍的稳定。高校要积极改变在进修培训、业绩考核、职称晋升、奖惩激励等方面的论资排辈、先官后民现象,建立灵活且有原则、严格但人性化的管理体制,从职业发展、工作生活、心理需求等方面切实关心青年教师,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五)以老带新、督评结合。由于青年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等方面的不足,为了使其能更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教师,有必要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扎实、工作责任心强、师德良好的老教师进行指导,包括课前的备课技巧、课堂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课后的总结。同时建立督评机制,督评的目的应是引导、提升教师能力。督导组成员要深入课堂,加强与老师交流沟通、观摩评价教师教学状况,及时发现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其分析、解决,引导青年教师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娅,张林,张云齐,徐华峰.四川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现状分析与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4:1~5

[2]李宝富,周昕.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综合素质主要构成与分析[J].中国职工教育,2009,10:32~34

第8篇

关键词: 安顺学院 新任教师 教学能力

安顺学院是一所地方高校,位于黄果树瀑布以东40公里处,风景优美、环境宜人的安顺市。我校办学历史悠久,迄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

自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以后,地方高校得到跨越式发展[1]。安顺学院于2006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组建、国家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综合性大学。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2006年以来大量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目前学校青年教师的比例占教师总数的49.7%,接近一半。在我国,部分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的比例已经超过在职教师总数的50%[2]。由于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增专业等使得学校师资力量欠缺,因此大批新任教师成为教学的主要力量,尽管新引进的青年教师文凭很高,但是一部分教师的教学理论知识欠缺、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如何培养并提升新任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是学校发展的前提条件。本文拟从安顺学院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出发,论述提升新任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策略,为其他地方高校师提供参考。

一、提高我校新任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

1.重视岗前培训。岗前培训是新任教师任教以来进行的首次培训。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了解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及要求,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打基础。

2.建立听课制度,加强新任教师入职后培养。虽然岗前培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新任教师的教学能力,但是教学技能的灵活掌握和运用仍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现在我校有这样一批宝贵的中老年教师,他们教龄较长、资历较深、教学理论水平较高、教学实践经验较丰富,教学技能较熟练。为了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学校及相关部门领导建立了听课制度,规定新任教师每学期甚至是每月必须听课多少节。以帮助他们更快地提升教学能力,传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让刚踏上讲台的青年教师更快地成长起来,很好地承担教学任务。

对于新任教师的入职后培训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除了参加更多更好的各种外出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外,学校内部每年都要举办一次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培训内容非常丰富,有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教师文明礼仪、怎样用好学校现用资源如多媒体及怎样使用好多媒体制作课件等。他们娴熟的教学技能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让青年教师受益匪浅,可谓胜过读十年书。

3.建立完善的教学检查制度,丰富教师业余生活。近几年来,教师们越来越感觉到学校教学管理的严格化、规范化,每承担一门课程都经常被检查教学资料、催促着交各种资料,如教学计划书、教学进度表等,对于新任教师来说,很多课程都是第一次接触,加上缺乏教学经验,要上好一门课程很吃力,会感到很迷茫,但当我们对整个课程有计划之后,便会豁然开朗,满怀信心地走进课堂。

这里的丰富教师业余生活指的是开展一些有助于提高教学能力的比赛。我校定期举办如“说课比赛”、“微课比赛”等活动,青年教师在这些活动中能够提高教学能力,以赛促教,在丰富教师业余时间的同时引导青年教师把精力投入教学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让其他新任教师借鉴他们好的教学方法。多反思自身不足,多学习别人的长处。组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竞争氛围,而且可以让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锻炼,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我校新任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论知识薄弱,教学资料准备不完善。近年来,尤其是从2006年以来,我校主要引进的都是硕士以上的高学历人才,这些教师无论在他们的本科阶段还是硕士期间多数毕业于非师范院校,专业理论知识较扎实,但在教师职业基础和教学理论知识方面相对薄弱,没有经过专门学习和锻炼。虽然都参加过教师岗前培训,但是能力提升不明显。一是因为培训时间较短,效果不理想。二是培训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监督。另外,教学资料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计划、教案、讲稿、课后小结等。新任教师教学准备不完善主要是对大纲理解不透,没有把握好课程重点、难点和学时分配,教案和讲稿区分不清。

2.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某些新任教师信念淡薄,敬业奉献精神不够,对教师的责任感认识不到位。一是极个别老师对课堂上的不良现象视而不见,随意发挥,想到什么讲什么,甚至发泄各种不满,不仅在课堂上如此,而且借助网络随意发泄,对学生形成一些负面影响。讲课“敷衍”,考前“点题”。二是因为学校的特殊性,新任教师大多数兼有行政工作,过多的工作压力使得教师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三是职称评审指标侧重于科研成绩,导致新任教师甚至一些教龄稍长的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教学精力投入较少。四是工作时间短,收入低,住房难,生活压力大,一定程度上挫伤工作的积极性。

3.教学手段单一。一是很多新任教师上课以讲授为主,不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未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二是未能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很多老师只是简单地将教学内容复制粘贴,忽略多媒体信息量大、直观形象等优势。使用多媒体教学时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一般是教师讲自己的,学生做自己的,失去了教学的意义。就此,学校提出相关要求,不管是哪种授课方式均不得坐着授课。对于多媒体教学必要时还得结合板书进行教学,因此学校要求站着上课是为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和沟通,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感化学生。

总之,对于像我校这样的地方高校来说,地方政府支持不够,办学条件艰辛,要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首先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技能和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满足地方高校的办学需求,以服务地方为己任,走内涵发展和开放办学之路。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多学科协调发展、师资力量雄厚、学习氛围好的教学型大学,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波.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存在的问题与改进举措[J].中国高教研究,2007,(4):91-92.

[2]陈克忠.高校初任教师教育素养提升策略[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6,14(4):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