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化学高三总结

化学高三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1-09 16:58:2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化学高三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化学高三总结

第1篇

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1 .开学初我们首先商量统一制定了教学计划,统一了教学内容和进度。并将进度表统一下发到各备课组成员手中,使教师人人了解教学要求和进度。

2 .按时参加备课组集体备课。备课组每周三,集体商讨论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在汇集大家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发挥群体优势,弥补个体不足,制定出符合教学的教案和教学课件。每次集体活动都设有中心发言人,由发言人陈述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的安排,然后大家共同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拟订出一个单元每课时的授课方案。每位教师再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这样一来,每位教师都能在集体备课时吸收、借鉴一些其他教师的好点子,充实在自己的课堂中,使年级的每位同学都能享受到备课组教师集体的智慧。在集体备课中老教师发挥经验作用,青年教师提出不同设想让我们耳目一新。

3 .课余时间小组内同事相互帮助,巩固课件制作技能,实现知识点的复习课课有课件,能用课件上的课尽可能用课件上课,从而加快了上课进程,提高上课的效率。

4 .认真完成每一堂课教学任务,认真辅导学生,指导学生预习、复习和完成作业。及时批改和讲评作业。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备课组加强作业的批改力度,平均每周批改作业次数均在3节以上,加大了对学生复习督促的力度。经过几次月考,备课组进一步达成共识,作业题尤其是客观题一定要批改到位,强化学生化学用语的表达,减少在高考中因表达方式不正确而造成的错误。

5 .建立组内选题制度。对现在教学的每一章节除在集体备课上筛选习题之外,我们要补充书本及练习册中没有的习题,还要尽可能地做出基础知识点的总结。工作任务量很大,大家积极主动参与,认真完成分配的任务。选修部分复习时,教师手中没有现成的资料,因此在选修部分复习时,提前两周将出题,做学案的任务布置下去,老师们认真筛选习题,查找资料,按时交稿,保证复习正常进行。在按进度正常复习过程中,我们也选出一定习题做回头看的小测验,或出易错题锦强化训练,以免学生遗忘过多,不利于后续复习。

6 .积极参加学校教研组教研活动及校外教研活动。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们备课组成员将认真学习教学新方法,以及教育局下发的文件,以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加深教学研究,备课组老师经常在一起讨论问题,就一道题或一个知识点、一节课探讨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讨论中我们谦虚谨慎,虚心好学,一切为了教学做准备。

第2篇

一、高三化学复习的难点

对于高三化学复习的难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主观的,一个是客观的。主观方面,化学被认为是副课,为了应对高考,学校的领导也不是很重视化学,在课程的安排上往往给予三主课的时间较多,用他们的话说,这叫做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于化学课程的安排就比较紧张,不利于化学教学课程的进行。另外,学生为了在高考中考出好的成绩,也是认为好钢应该用在刀刃上,所以,课外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学习语数英,甚至在化学的教学课堂上还在学习语数英课程的内容,给高三复习阶段化学的复习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客观方面,化学的知识比较琐碎、复杂、抽象、不好理解,而且非常的枯燥,比如,化学反应等都是看不到的东西,思想上没有具体的印象,不利于学生的掌握。另外,联系较广,在生活中四处都有化学的存在,形式灵活多变,不利于规律的掌握和理解。

二、高三化学复习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正确看待高三化学复习课程

要想使高三化学复习工作能够很好的展开,必须要转变师生观念。俗话说,观念不变原地打转,说的就是人的能动性对人的学习工作态度的影响。也就是说,为了加强高三化学的复习,广大的师生一定要切实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不能单单为了应付高考而学习,而要为了学习而学习,化学学习是学生一辈子的事情,不能因为考试就在不同功课之间厚此薄彼,待遇不均。要深刻认识到,我国现在推行的是素质教育政策,不再过去培养考试机器的应试教育,在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上,要树立人本观念,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考虑,化学和其它功课一样重要。

(二)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虽说是素质教育,但是由于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是上级学府选拔学生的标尺,一定要切实把握好重点课程和非重点课程的时间分配工作。也就是说,在化学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化学的课堂学习工作,尽量在课堂上把能够掌握的化学知识都掌握住,也就不用再在课外占用其它的用于复习语数英的时间了。这就要求教师在安排化学复习课程的时候,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易于同学们记忆和理解。这样既能提高高三化学的复习效果,也节省了一定的复习时间,有利于学生整体知识的学习和把握,为高考做好充足的准备。

(三)主次分明,有重点的从事化学复习工作

也就是说高三化学教师在安排化学复习功课的时候,一定要理清自己的思路,对当前总的复习形式有个准确的把握,切记胡子眉毛一把抓。要了解在学习过程中,那些知识是重点,那些是非重点,对于重点的部分要重点讲解,非重点的部分或者比较容易理解和记忆的部分一笔带过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浪费那些宝贵的复习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安排课程的时候,分清主次,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高三化学的复习效率。通过复习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

(四)完成整个化学的知识建构工作

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对于学生来说“用”就是能够利用所学是知识正确的解答化学试题。然而要想真正做到化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必须要对化学知识的整体轮廓能够很好的把握,只有这样在解决试题的时候才能高瞻远瞩,认清试题所要考察的知识内容,针对性的解答。对化学知识整体轮廓的把握就是学生对化学知识建构的过程,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使化学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有个清晰的概念,然后通过应用的反馈,形成学生知识的认知,完成意义建构。可按照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实验、计算六大块设置专题,同时还要针对高考重点、热点,以及学生在复习中的薄弱环节设置专题练习,这是查漏补缺、深化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这是有道理的,名师不仅在于自己知识渊博,有充分的知识可以传授给学生,还在于名师的教学方法优秀,名师懂得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特点,针对性的安排教学或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所以,一方面学校要积极的培养化学教师,从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及化学知识的丰富上对其进行培养。另一方,培养化学教师的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意识,提高自己的从事高三化学授课的技能,为高三学生化学复习效率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高三化学复习对于一些学校、教师、学生来说都是很纠结的一项工作。在广大师生拥有一个正确对待高三化学课的态度前提下,通过其共同努力,困扰高三化学复习的那些瓶颈不难解决。关键是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把握好《考试大纲》的考试要求,有重点的进行教学工作,那样高三化学学习效率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董自江,浅谈高三化学复习策略[J]

第3篇

一注重夯实“双基”

高三复习的目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复习都有所长进。特别是在新课学习中,由于某种原因成绩中等的学生,能够提供补偿学习的机会、增加迎头赶上的动力。重视基础,就是要让学生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弄通,把基本方法练熟,这在高三复习的起始阶段尤为必要。因此在例题的选编时不能贪大求全,一味求难(即偏爱大型的综合性的难题)。而应是反映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体系中的基础知识,反映基本问题的基本解答方法。当然,重视基础,并不是对先前学习人为简单的重复,而应当让旧知识以新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为此,应善于对知识进行重新的组织,使之系统化,网络化。例如:在复习“阿伏伽德罗定律”这一重要概念时,不但要讲清概念含义,而且还要讲清“阿伏伽德罗定律”引入的过程、推论以及这一定律、推论的运用。

例1.某温度时,一定量的A的氢化物AH3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可完全分解成两种气体单质。此时该容器的压强增加了75%,则A单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个A原子,AH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本题涉及阿伏伽德罗定律及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根据题目中给定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进行如下推断及解答。

(1)先写出一个不完整的化学方程式:AH3H2+Am

(2)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气体的压强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75,即为4∶7。

(3)将系数代入方程式:4AH3H2 + Am

(4)根据H守恒可确定H2系数为6,所以推出Am的系数为4,则m = 1。其化学方程式为:4AH3 ? 6H2+4Am

在习题的选择上按从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编排,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使学生熟练掌握求解各种问题的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即定向、定序、定法。

二、注重习题精选

在习题选择中,切忌胡乱用各种各样的练习资料作为习题课的内容,学生在各式各样的题海中无针对性、无代表作,既浪费了时间,又收效甚微,学生的学习盲目而无方向。如果教师精选典型解法,这样可以增强学生解题的发散思维及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充分理解,就可解决这一类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2.(2005年北京理综卷29)CO、CH4均为常见的可燃性气体。

(1)等体积的CO和CH4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之比是―――― 。

(2)已知在101kPa时,CO的燃烧热为283kJ/mol。相同条件下,若2mol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1molCO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6.30倍,则CH4完全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解析:本题是一道以“物质的量”为核心,涉及多种相关量的计算,针对性较强,难度不大。因此,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熟悉氧化还原、热化学方程式、阿伏伽德罗定律等相关知识,并以“物质的量”为核心进行计算。

(1)在相同条件下,依据COCO2、CH4CO2,则等物质的量的CO和CH4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e-(CO)∶e-(CH4)=1∶4

(3)根据题意知,2molCH4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283kJ×6.30=1782.9kJ,则1molCH4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1782.9kJ,所以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CH4(g) +2O2(g) ? CO2(g) + 2H2O(g)ΔH=-891.45kJ/mol

这样的习题,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有深度,且针对性强,学生觉得颇有兴趣,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三总复习中,习题课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怎样使学生综合水平得到提高,优化习题课是关键。作为高三化学教师,要在这一重要部分下足工夫,做到“学生出题海,教师入题海”。让学生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学得轻松自如,把概念、基础知识用活,强化学生素质,摆脱题海束缚,向课堂要质量。

第4篇

【摘 要】省教育厅“五严”规定出台后,学生在校时间明显减少。面对这样的教育形势,作为一名高三化学教师,本人从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几点“简约高效”的复习方法,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故加以整理,与各位同仁分享。

关键词 高三化学;作业前置;巧妙设计;生动高效

引 言:

自从省教育厅“五严”规定出台后,全省各地的中学校园里安静了许多。加之江苏省新的高考方案(08方案)的实施,“小学科”的课时逐年减少,但是我们的教学任务不减。如何不打折扣地完成高三复习任务,是我们抱怨之后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历经近几届高三复习,本人对新的高考模式下的高三化学复习有所感悟,现加以整理,以期抛砖引玉。

一、复习课的模式发生根本性改变

若干年的高中教学,听了很多高三复习课,常常是一个模式:(1)统一印制的学案,全都是空格,没有重点地让学生逐一填写;(2)课堂上老师再逐一地程序化地帮学生校对;(3)讲几道并不典型的“典型例题”;(4)课后练习;(5)练习批改;(6)练习评讲。除此以外,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大多无精打采,因为这样的“平铺直叙”式的课堂实在是“索然寡味”。而且因为学生的时间已经完全被教师控制,学生对于自己作业中的错误已经不会主动去订正,如果老师不作评讲,他们的错误将永远保留在试卷上……“五严规定”之前的高三总是八月初就开学了,而现在都是9月1日;以前的高三化学是每周(含周六和晚自习)将近8课时,而现在只有3课时;以前的高三……而现在……既然很多条件都在发生着变化,那么为什么我们的课堂不能作些改变?虽然学生在校的时间少了,但一天二十四小时没有少,既然学生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多了,那么就应该把原本课内老师带着他们完成的任务交给他们自己去完成。所以近几年高三复习中,我对自己的复习课模式作了大胆尝试,来了个180度大转弯:(1)学生自我复习基本知识;(2)学生在自我复习的基础上完成对应练习(即作业前置);(3)教师认真批改前置作业;(4)学生讨论订正作业中的错误;(5)教师对本单元内容作重点提炼,列举典型题,评讲作业中学生无法自我解决的错题。新旧复习课模式对比,有以下几点不同:(1)学生行动在先,教师行动在后;(2)学生由被动变成了主动,学习中自己思考的比重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增加;(3)学生要做的事多了,教师做的事少了;(4)教师的教学突出了重点,课堂有了亮点和;(5)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学生更爱学习化学,教师对高三的课堂由“怕”变成了“盼”。

二、成立学科小组,挖掘学生内部资源

1.学科小组成立的目的。学生中有很多优秀资源可以利用。以前学生的作业错了不去订正,因为学生的大多数时间均在学校、均由教师支配,学生已经没有时间去思考,进而渐渐失去了“思维”这一与生俱来的本能。而成立化学学科小组,以“互相讨论”以及“一对一”的形式来学习,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形式,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在有限的教学时数里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2.具体做法:(1)学科小组由化学学科较为优秀的同学组成,平均分配在N个自然小组里,每天所有同学将作业交到课代表处,课代表只将小组成员的作业(占班级的一半人数)送给老师以最快的速度批改。(2)小组成员互相讨论错题,然后分别批改自己的学习伙伴的作业,并负责“一对一”讲解。(3)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后仍无法解决的问题,由课代表反馈给老师,课堂上重点讲解。这样就可以大大节约课堂教学时间。(4)各小组成员对自己的学习伙伴负责,既帮助了同学又巩固、提高了自己,实为“双赢”之举。

近几届高三,我都采用这样的方式组织复习,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明显。在目前的高考体制下,只有开动脑筋,努力提高学习效率,改以前的“教师承包制”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可以收获甚至超过过去“拼时间、耗体力”所收到的教学效果,实为“简约、智慧、高效”之举。

三、巧用比方,便于记忆,活跃气氛,学而不累

除了以上教学模式上的改变以外,在平时的课堂上还要多花一些心思,将知识巧妙归纳,让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既便于记忆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学而不累。

在讲解粗铜的电解精炼时,当铜完全失去电子进入溶液之后,金、银等贵重金属沉入底部,形成阳极泥,此时我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给学生以形象的记忆。在分析同体积、同pH的盐酸和醋酸的有关问题时,我这样讲解:“pH同,表示两者‘展示’出来的氢离子浓度相同,但醋酸‘很吝啬’,它家的‘仓库里’还藏着很多尚未电离的醋酸分子……”这样一讲,形象生动,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四、新授课时“小题大做”,复习课时“游刃有余”

这两届高三实践下来,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现在的复习课上得有趣、不乏味。虽然现在每周只有三节课,但是,我感觉到现在的复习进度不比以前慢,课堂气氛以及复习效果甚至比以前更好。对此我有很深的感触,那就是在新课教学时,一定不能盲目地赶进度,而应该遵循教学规律,一步一个脚印地组织教学,给学生以深刻的第一印象。新授课时“有记忆”,高三复习时才能“找回记忆”。通过几轮教学实践,我更加坚信新课教学的重要性。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小题大做”,才能做到复习课时的“游刃有余”。

以上是本人在近几届的高三教学中的一些实践“新”得,在“减时不减量”“减负不减效”的高考形势下,整理出来与各位同仁分享,相信只要我们用心经营,新形势下的高三化学课堂将更加高效、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卢家楣.《以情优教》.上海人民出版社

[2]刘宏武.《新课程的教学艺术指导》.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3]刘宏武.《新课程的教学方法选择》.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第5篇

一、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纵观历年高考,都超不过《考试大纲》范围,所以我们要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备考,在复习过程中不能降低要求,也不要随意发挥拔高,更不作扩张性的解释和补充,以免加重学生负担,事倍功半。教师应认真学习和研究《考试大纲》,把握知识的范围及对《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把握各章节内容对学生能力要求的层次,从而更好把握教材的重难,正确剖析教材,精讲精练,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分析近几年《考试大纲》的变化也是理解考纲的重要环节,清楚的理解考纲的变化,做到目标到位。教师亲自做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体会考纲上的内容如何体现在试题上,有充分的依据把握复习的深难度和广度。

二、调整复习方法,适应新一轮课改的要求。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成为过去,新一轮课改强调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要求学生的学习不仅局限于化学学科本身,应开阔视野,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认识化学教学的重要意义。高三化学总复习应改变以前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立足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首先让学生明确目标、要求。教师把对考纲和教材的理解向学生提出有层次的要求。其次学生根据要求、目标理解概念、原理,将自己的理解归纳为知识网络。第三,在学习归纳的基础上讲重点、难点,讲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讲知识的纵横联系,让学生清楚理解概念、原理、方法的内涵和外延;学生及时修正自我总结的知识网,使之成为较完善的知识体系。第四,精选试题,适度练习。有助于学生把理论转化成实践,有助于学生形成较为系统、符合自己实际的思维模式,有助于知识的升华,有助于能力的提高。第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多到实验室,多到厂矿企业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探索一些规律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完善自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六,及时检测,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完善知识体系。下面介绍电离平衡的复习方法。

1、明确要求:

1)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离子反应及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学生看教材,结合复习资料归纳总结。

3、教师答疑解惑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比较。a.相同点:化合物 b.不同点:电解质:本身电离出。非解质:都不导电。

2)强弱电解质比较:"完全"、"不完全",归纳如下:

判断醋酸是弱电解质的方法是

①配制0.1mo1/L醋酸溶液测其PH=2;

②取PH=3的醋酸溶液lml加水稀释为100ml,测其PH

③取PH=3的醋酸溶液,向其中加入醋酸铵晶体,测其PH>3;

④配制一定浓度的醋酸钠溶液,测其 PH>7;

⑤取0.1mol/L醋酸与0.1mol/L盐酸做导电性实验,盐酸导电能力强;

⑥0.1mol/L氨水与0.1mol/L的醋酸导电能力差不多,但两者混合后导电能力增强;

⑦取PH值相等的醋酸和盐酸分别与足量镁反应,一段时间后醋酸反应速率快;

⑧PH值相等的醋酸与盐酸分别用相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滴是至中性醋酸消耗的NaOH多。

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能设计成实验的有

(2)在所设计的实验中最差是,最好的实验是,该操作是。

(3)还有没有其它方法?若有,是什么?

三、教会学生复习方法。

方法是因个体差异而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理解、领会、运用。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认真阅读教材、理解教材,明确{考试大纲》要求,让学生明确知识阶段性和理解的层次性。人的大脑遗忘是先快后慢,及时复习、及时巩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以每周复习一遍为宜。认真做好笔记,对理解的写标题,对未理解的写分析过程,多找教师对自己的笔记进行批阅。错题集是查漏补缺的一种手段,它把各类型的错误归纳起来,发现思维缺陷,以利于改进。规范化的定时训练是复习方法的关键,它既是知识掌握的测试,又是综合素质的测试,它将把你由知识的一个顶峰带到另一个顶峰,实现质的升华。

四、培养学生健康的复习心理。

第6篇

1、引入竞争,激励全体,开展表现教育。

有机会表现,才能有机会获得成功人性最本质的东西是渴望被欣赏,因此我尽可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为其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如在高三复习中,我在每节课前要设计一个题目,选题原则是对已经复习过的知识的综合或延伸,以增强重要知识点的重现率让学生独立思考在短时间内回答,这与课堂提问不同,它是在没有任何知识环境暗示的前提下去解决问题。因此它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应变能力和驾驭题目的能力,如在复习函数一章时有这样一个题目,已知f(x)=且f[f(x)]=x 求 = ?有的同学很快得出结论利用f[f(x)]=x 推出 = f(x) 所以a=1,而有的同学却茫然不知所措,(此题按一般方法做很麻烦,但如果挖掘题目条件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则很简单),当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时,使产生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就会产生一种推动力使学生信心百倍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并且也使其他同学受到激励,渴望尝试这种挑战与被肯定,这对他们心理品质的优化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2、精心设计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兴趣

我们应该重视备课的艺术性,其实每一个教师在授课时都要有意无意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注意力,激活学生思维,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您所传授的知识及其方法更具有魅力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内容的安排非常重要,总是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缺乏新鲜感,改变他们的结构,提问方向式,转换一下条件,引申一下结论,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如我在高三总复习第一章函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题目:

例:函数y=

问:(1)若函数的定义域为R,求a的取值范围。

(2)若函数的值域为R,求a的取值范围。

(3)若函数在(-∞,2)上递减,求a的取值范围。

(4)若函数的递减区间为(-∞,2),求a的取值范围。

(5)若函数的递减区间为 a又怎样?

(6)如果使 在(-∞,2)上递减的a值存在,求k值的取值范围。

本题涉及了二次函数、对数函数、定义域、单调性及含参数问题,从多层次、多角度网罗知识共拟于一题之中,当此题展示在学生面前时,学生感到疑惑,知道但还说不清楚,把这些问题放到一起进行比较,使学生处在"心求迫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从而激发起对问题的探究和解决的愿望,也使本题产生了一种"催人期待"的数学魅力,当问题得到解决后学生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遗留的末被发现的知识疑点一下子全明白了,这种体验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你会让他们感觉到这一节课很有收获,感觉到你给他们的题目很美,从而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魅力,他们迫切希望再一次体验,从而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总结归纳使知识网络化

高三总复习的基础是学生已对高中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如果我们能够适时地组织题组,把相关的各个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复杂的数学内容用一条线或几条线串联起来,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总体印象,并由此使学生产生广泛的联想,领悟到课本之外的更丰富,更广阔的知识内涵,增强了知识的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深刻性,强化和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达到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如解析几何第一章直线,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题目:

(1)求与过一定点的直线和两坐标轴都相切的圆的个数?

(2)求过一定点在两点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的条数;截距的绝对值相等的条数。

(3)求过一定点的直线和两坐标轴的正半轴围成面积的最小值。

(4)求过一定点的直线和两点坐标轴围成面积为S时直线的条数。

(5)过定点引直线 与两坐标轴正半轴交于A、B两点求|PA|•|PB|的最小值。

(6)过定点P(1,2)引直线 求 在坐标轴上截距为整数的直线条数。

上述各题简明精炼是知识点的高度凝集,受到学生的欢迎,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学知识和方法,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很强,知识的前后联系非常紧密,在教学中我重视知识的归纳和总结,也要求学生自己做学结。指导学生从两个方面:

(1)整理纵的知识结构,把每章每单元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系统的串联起来,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2)总结横的知识结构,把分散在各个单元的但又解决同一类问题的各种知识和方法系统地串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横的知识方法系统,比如学生在高一学习函数以后,函数求最值有多种题型和方法,在高二学习不等式后,用均值不等式也有一类题目,并且还可以和立体几何联系起来,我布置给学生组织一个专题"函数最值"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然后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专题讲座,这对学生来讲是初步尝试科研的过程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独立的个性,我觉得应该鼓励学生写论文,水平不一定很高,但是一种锻炼。

5、实施整体教学,让优者更优。

我们在高三复习都有这样的感触,在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时,基础好的学生基本都会,差生也觉得眼熟引不起重视,且好学生有一种浪费时间的感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改变以往的复习方法,比如高一立体第一章可以这样复习,首先用较少的时间对第一章的四个公理及定理的内容用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文字描述进行整体复习,目标有三个(1)熟悉掌握定理内容;(2)学会如何使用;(3)掌握立体几何证明题的基本方法,从而给学生以整体的印象。学生目标明确,然后层层深入,对定理所辐射的题型,基本解题方法进行专题练习,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有目的地去学,使他们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好学生可以更深入的学习,学得更精更透,基础不好的也可以达到基本要求为好学生节约了时间,在平时教学中,我比较注意层次问题,从数学竞赛和高考成绩看效果很好。

6、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重视数学直觉。

我们总是教导学生拿到题目要多看看多想想再着手解题这实际上是要学生尽量发挥直觉力的功能。高斯在证明一条定于理时折磨了两年之久,后来突然一个想法使他获得成功他回顾说"像闪电一样谜一下解开了,我也说不清楚是什么导成把我原先知识和使我成功的东西连接了起来"。显然高斯所讲的导成就是直觉,直觉思维不同于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以一次前进一步为其特征步骤是明显的且能向别人解释而直觉是不可解释的,只能心领神会而难于言表。例如设P、Q为线段BC上两定点,且BP=CQ,A为BC外一动点,当A运动到使∠BAP=∠CAQ时ABC是什么三角形?试证明你的结论(1986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这是根据已知条件"BP=CQ,∠BAP=∠CAQ"无法用三段论推知结论,必须用直觉来体会。凭直觉可猜得AB=AC(证略)显然这里的推理过程不同于纯逻辑推理,它是逻辑程序的高度简缩,正如巴甫洛夫所说,直觉思维忽略了逻辑推理过程的细节过程,越过了许多中间环节,但把握了个别的重要环节及最终结论。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直觉思维。进行合理的猜想、判断。让抽象的数学增添一点情趣,再如解选择题,选择题的主要特点是有利于培养考查学生的直觉力。如果把一个计算题不恰当地改成选择题,让学生按部就班地算出结果再"对号"选择,就失去了选择题的真正含义,对于"正宗的"选择题来说,单靠逻辑推理无法达到快速解决的目的,必须凭直觉快速做出选择。告诉学生永远不要弃而不用自己的判断力。

第7篇

一、关于基础知识与知识整合

福建省根据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要求,把高中地理必修I、II、III和一本选修确定为地理高考内容。由于综合性和地域性是地理学两个显著特点,因此初中的地图知识、气候知识是分析地理问题必备的基础知识,为了更好地研究区域特征,还必须调用必要的初中区域地理基础知识。目前我省绝大部分中学在高二进行文理分科,怎样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运筹帷幄高考必备的知识?优化地理教学、处理好基础知识与知识整合突显重要。因此不论在高二的教学,还是在高三复习过程中,都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规律,对课标要求的同类知识、相关联知识、并列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分配课时;充分发挥“先行组织者”作用;注意对各类知识的整合、归纳。这样既符合认知规律、避免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呈现颠三倒四的混乱状态,又节省教学和复习时间,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由于客观原因许多学生初中地理知识几乎为零,因而对高二文科班的学生应先进行初中的地图和气候等基础知识的复习教学,使它们在高二必修三和选修教材的教学中发挥良好的“先行组织者”作用。在教学中应避免按部就班地把初中相关知识讲一遍,需处理好知识的筛选与拓展,如对于地图部分的经纬网、方向、等高线就应拓展讲;关于时间计算内容可与高中地球运动归为一类复习;又如对于具体的地名、物产、工业部门、交通线分布等纯记忆性知识可以少讲或不讲,重点放在如何进行区域特征概括的方法上。再如必修三在高二第一轮教学中,着重解决教材中基本的知识点,但在高三的复习中在简要对知识点梳理后,应重点注意知识点的拓展与迁移。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一课,高三应注意对森林的环境效益的地区性整合、森林破坏与全球变暖等关系的分析;对于热带雨林破坏的原因,高三应将其与其它生态破坏(湿地减少、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原因进行对比,并提出我国主要的生态问题和分布、原因、危害、对策等。

二、关于接受教学与主动学习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之一。在高中阶段,地理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则应当成为学生增强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重要基础。如何既能在较短和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与反思认为:应处理、运用好接受教学与主动学习的关系,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因为对于知识积累有限的学生,经过接受教学的引导,能较快、较系统地掌握地理知识和如何从材料中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后期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提供了良好的“先行组织者”素材,而主动学习能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去发现新的知识,从而掌握发现问题和探究学习的方法,有助于保持记忆并形成迁移能力,还能使学生体验到发现问题的乐趣。由于主动学习比接受学习思维量大,在惰性本能的支配下,部分学生可能更乐于接受“接受教学”,因此我们要弱化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强化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合理搭配接受教学与主动学习的比例,对新知识、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以接受教学为主,对能迁移的知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能解决的内容以主动学习为主。

例如对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教学中,可通过读图、归纳等方式对荒漠分布、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等进行接受教学为主教学,对荒漠化地区自然特征、形成原因及治理等就应在接受教学作为引子的前提下,采取发现学习,并让学生将荒漠化的成因、治理等知识迁移到水土流失问题上。

三、关于考点过关与复习安排

文科学生需参加文科综合高考,高考属能力考试,与初中、高一面向会考的属水平考试性质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有较大区别,因此需针对高考大纲的考点要求进行教学规划。若操之过急地将高三后期的内容移到高二进行,不但基础知识不扎实,也因此时学生已有知识与教学内容不平衡,加大教学难度,对知识的理解又形成“夹生饭”状态;也不能在高三复习中将高一的教学内容重复一遍,由于无新信息的刺激,学生学习无兴奋点,还造成思维疲劳。

高二教学应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要求进行教学,还应参考福建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即基础为主,能力为辅,高一、高二教学强调要对基础知识的夯实,学生不但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而且还能节省高三总复习时间,更重要的是清晰的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是运用能力提升的基础;高三教学应以能力为主、基础为辅,主要根据福建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进行教学。高三教学中教师不能以练代讲,让学生大量做题,当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试题中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只会模仿答题或套题,或因基础不扎实造成错题倍出,进而思维混乱和产生畏惧感;也不能以讲代练,或划出所谓的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学生只能死背理论和教师总结的要点,没有通过练习这一实践的检验,造成理论与试题脱节,也无法悟出解题的要领。因此高考第一轮复习在高一、高二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水平,以必修三本教材为重点对考点进行剖析、解读,构建各要素框架,以达到“纲举目张”成效,在进一步夯实知识的基础上,对主干知识进行拓展,使学生较好地把握主干知识的内涵与外延;第二轮复习可以专题形式进行,结合试题训练和评讲,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

四、关于答题模式与运用能力

在考试的过程中,如何做到既能快速下笔、又高质量地完成答题,是学生梦寐以求的,也是对落实“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这一地理新课程目标的检验。因此在高三复习过程中,结合知识的整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进行“建模”,是让学生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之一。自然地理部分主要属于集中思维,更多关注的是为什么,带有规律性的因果的推导,应注意解题思路的分析;人文地理部分主要是发散式思维,更多关注的是有什么、怎么发展,要注重的是答题模式的建构。如确定某日太阳直射点位置,弄清了有关直射点纬度、晨昏圈、极昼(夜)范围、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物影的朝向等之间关系的解题思路,问题基本可以迎刃而解;又如对某地农业生产特点的概括,可从以下方面思考:

农业生产特点生产方式:地域类型、部门、耕作方式、经营方式、区域化等。生产水平: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专业化水平等。农作物:种类、产量、耕作熟制等。市场条件:交通、需求量、商品率与自给率等。耕地特征:面积大小、性质等。特色:立体、绿洲、河谷、生态农业等。结构调整:比重变化等。

在评卷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答题模式背的很熟,但得分很低,主要是这些学生只会“建模”,不会“用模”。如2009年高考福建卷37(4)“分析甲国吸引中国投资工业的有利条件”,有的学生套用影响工业区位因素模式,有的学生套用影响产业转移因素的模式,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失分。掌握解题思路与答题模式,主要是让学生“切题”快,而会“用模”才是学生能力的反映。“用模”不是“套模”,是针对有用的图文信息和试题的设问,结合解题思路或答题模式,对试题信息、设问甄别后作出较准确的解答。因此在平常的复习中,不但要关注解题思路与答题模式的教学,更要注重“用模”这一运用能力的培养。当然,运用能力与善于理清知识间逻辑脉络和创新思维培养是分不开的。

五、关于巩固提高与试题选用

考试与讲评是巩固提高方法之一。通过考查了解学生对某阶段知识掌握的程度,检查教师在该阶段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日后学有方向。教师通过评卷的反思,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积极思考,提高解题能力,讲评课不能停留在答案的正误上,一方面应让学生明白自己答题错误的症结、试题与考点关系,以及考点层次知识点的因果联系,另一方面结合讲评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此外,对于发散性的试题,还可让学生继续探讨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

在平常命题的过程中,要明确考点,考虑到学生不同阶段的知识水平、思维接受能力对学习信心的影响,知识点的综合层次,切不可信手捡几题给学生。打基础阶段的试题,尽量注意每章节重要知识点的覆盖面;高三下学期的试题,应抓重点、综合、知识迁移和学生的薄弱点;错误率较高的试题的知识点,应在下次考试中通过改变设问方式给予体现,如学生对某河流特征归纳欠佳,下次考题可以经纬度、等高线等信息形式出题,让学生对考点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第8篇

【关键词】 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 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教学领域。多媒体教学正以其丰富的教学内容、鲜明的教学特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逐步打破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促进了教育技术的信息化。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优势和应用范围

1、优化演示实验。应用多媒体技术对一些装置和操作较复杂、有毒且不易控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易造成伤害、易出错误的实验,如氯气的实验室制备、稀释浓硫酸等,让学生在进行真实实验操作之前观察模拟演示,熟习实验操作步骤和规范后,再进行真正的实验。能有效提升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化学实验中如果操作不当,不仅会导致实验失败,造成仪器损坏,还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发生意外事故,引发学生对实验的恐惧心理。这些错误操作,如果只靠教师讲解错误的原因以及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难免空洞和没有实感。用计算机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将错误分解,放慢动作,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使学生直接目睹错误操作以及产生的严重后果,学生看后印象深刻,更能深刻理解实验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从而减少学生实验时错误操作的发生。

2、模拟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化学教学中,抽象的理论原理、微粒的构造和运动,复杂的分子结构,化学键的断裂和建立的过程、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的概念等,比较抽象,无法观察,语言也难以完善描述,学生难以领会,是化学教学中的难题。若使用多媒体图形图像模拟技术,可使微观粒子运动宏观化,使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生动,加深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3、优化复习课。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验单项复习和高三总复习均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加大复习容量,提高复习效果。

化学实验是复习课的中一个重要内容,若利用电脑模拟,可快速再现实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动画、图片、录像演示等多种方式,重温实验内容及过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规则,掌握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同时,特别有利于学生进行实验比较、类型归纳,加深理解记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虽然给中学化学的教学带来了很多优势,但其缺点也是很明显的。

1、上课节奏加快,信息量过大。由于教师可以在课前事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教师就可以不用写板书,这直接导致课堂上教师单纯说课的时间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每节课所带来的信息容量,加快课程进度。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短时间内让他们接受大量的信息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2、师生之间的互动减少。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教师的手会一直按在鼠标上,一直在进行着下一步的操作。教师这种思维的连贯性导致其很容易忽略对学生情绪、认知以及思维的观察和了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减少。

3、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直接影响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决策实施和评价。多媒体教学效果不佳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在重视教育技术的同时忽略了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没有把多媒体技术和化学学科特点结合起来。

三、解决多媒体化学教学问题的对策

1、合理地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每次都抽出一定的时间对课堂习题进行讲解,这样一方面能让学生加强对课堂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同时也适当地减慢了课程的进度。由于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是建立在各种公式和定理上的一门课程,通过对课堂习题的讲解也可以深化学生的记忆。此外,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应当加强对前面课程的复习与总结,使学生更好的建立起课程的前后联系。

2、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教学的过程是一种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而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取代教师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起主导作用,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帮助教师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却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因为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辅导。教师也不能仅仅是一台计算机的操作者,因为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任何一台机器不能够代替的。可以在课件中设计一些与学生互动的部分,通过互动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畅通地交流师生之间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