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03 20:47:0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冠心病的护理措施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冠心病药疗饮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150
用药护理
加强药物知识的学习:①加强药物知识的学习:在执行医嘱前,要了解该药的作用与不良反应,判断所用药物与病人所需是否相符。要熟悉药品,特别是剧毒药品的剂量,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注意给予药物的剂量和浓度要在合适范围内;②加强药物通用名的学习:许多护士对于药品的商品名较为熟悉,但对通用名则较为陌生。对于心血管护士而言,不了解心血管药物的通用名是很危险的。
根据药品的本身特点合理给药:①硝酸甘油:舌下含化1片(0.6mg),一般可在1~5分钟内止痛,维持作用约半小时。首次含化后需躺平10分钟,以防头晕;②硝酸甘油贴膜:贴敷于左前胸皮肤,每次1张(2.5mg),临用前,揭去保护层,也能起到止痛作用;③硝酸异山梨酯气雾剂(异舒吉):先将气雾剂摇匀,病人深呼气后,用气雾剂对准口腔,吸气初,按揿一下,吸气持续直至最大限度,拿出喷雾剂,然后屏气10秒,一般3分钟起效;④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舌下含化1片(5mg),止痛起效很快;⑤对含钾盐的药物不宜静脉推注,以免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及心脏骤停。
掌握正确的给药时间和途径,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①洋地黄药物治疗心衰时,应补钾禁钙,以降低心肌对洋地黄的敏感性;②对口服地高辛的病人,嘱少食粗纤维食物,以免影响地高辛在肠道的吸收;③一些病人误以为空腹给药会引起胃肠不适,其实对大多数药物来讲,饭前服药吸收好且发挥作用快,所以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定时、定量督促病人按时、按量服药。
疗效观察
随时巡视,严格控制用药的速度,由于个体的差异,对药物的反应不同。输液中要随时巡视病房,严防输液中因为各种原因使输液速度发生变化。
密切观察心率、心律和血压的变化。①应用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治疗时,要观察输液速度及胸闷心痛缓解情况;②应用利多卡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时,要注意输液速度,少数病人可出现意识障碍、烦躁等精神症状,停药后精神症状很快消失;③溶栓治疗的病人可能出现寒战、发热及出血等变态反应。溶栓成功血管再通时,病人用药2小时内可出现胸闷突然缓解,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落50%以上,短暂的一过性心律失常(即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血清心肌酶升高的峰值前移;④对服用强心苷药物的病人,护理观察中发现病人心率
饮食措施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病人由于胃肠缺通、缺氧,可使消化道功能减退。当进食时,随着胃肠道血流量增加,会加重心脏负担。因此,必须调节饮食。而且合理的膳食对治疗血脂紊乱及动脉硬化症是非常重要的。①做好健康教育;②提供科学的膳食谱:饮食清淡,维生素有促进脂质代谢的功能,而谷胺醇有抑制小肠吸收胆固醇的作用,严禁暴饮暴食;③膳食完善;④限制钠盐,适量饮茶。血脂过高及动脉硬化的病人,喝茶应适量。
【关键词】护理;心理;白血病;化疗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系统功能障碍的恶性疾病,在恶性肿瘤所致的死亡率中居第6位(男)和第8位(女),但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居第1位,还有不断增长的趋势。目前化疗在白血病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治疗还需漫长的过程,因此白血病患者需要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经历漫长的病程往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这时患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更加重要。现结合笔者临床实践对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心理护理谈以下5种对策。
一、交谈、宣教法
白血病系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人们对此病十分恐惧,对治疗和预后甚为忧虑。但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化疗方法的改进,大剂量强化治疗,以及干细胞移植术的开展,其生存时间及长期无病生存率已大提高。对焦虑恐惧、悲观失望、怀疑和自我封闭者,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家长尽快熟悉就医环境,并对主管医生和护士进行介绍,护士可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病区设施,满足其心理需求医学|教育网搜集,取得患者的信任;可以通过有针对性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信心;可以向患者说明目前的治疗方案是针对病情需要制定的,使患者对医疗方案放心,并利用典型病例的成功之路启发、引导,以消除顾虑,克服患者角色形为缺如或强化现象,减轻恐癌心理负担;还要强调现在所用治疗方案的必要性,使患者有信心坚持治疗。
二、争取社会系统支持
癌症患者的情绪异常对预后影响很大。不良的情绪往往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有些患者,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人格特征也往往发生变化,患者开始都产生一种自卑孤独心理和愤懑情绪。他们一旦进入患者角色,立即在心理上和行为上都与周围的人们划了一条鸿沟,自我价值感突然落失,感到自己成了人们望而却步的人,成了惹人讨厌人的,因而感到自卑。那种兴高采烈、生机勃勃的形象不见了,代之以情感脆弱、被动依赖、敏感多疑,自我中心等表现。对这些患者,应掌握其产生的根源及表现形式,及时争取家属、亲友、同事等社会系统的默契配合,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心理护理应当与生理护理结合进行,做到身心积极效应互相促进。同时此类患者大都空闲时间多,就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可循序渐进诱导,开展适当形式的娱乐活动,如欣赏音乐、绘画、看电视、听广播等,活跃病房生活,使之注意力情感转移,以杜绝其寻求不良的寄托心理。
三、缓解外因刺激法
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活动比一般患者复杂,而且会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发生心理演变。有些患者还可产生悲观厌世之感,对有自杀倾向的患者,深入了解引起自杀倾向的外部原因,争取家属和社会系统的配合,医生护士应当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情绪变化,并给予理解和同情。向患者讲清白血病并不可怕,以便使他们安下心来积极配合治疗,并耐心指导他们如何适应化疗过程。对于因病情反复和病程长而失去治疗信心的患者,更要多安慰、多鼓励;对危重患者更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动作轻柔,医学|教育网搜集加强基础护理,使之生理上舒服,心理上也减轻对疾病的恐惧。根据患者的性格特征从不同角度说服教育患者以提高对挫折的应激能力,同时密切观察其情绪变化,加强防范措施,杜绝意外发生。
四、排解和优化情绪法
患者对化疗的态度是影响生存质量最大的因素,因此,唤起患者的信心是关键。白血病化疗患者往往因病情不能迅速好转而烦躁,恨不得一把抓来灵丹妙药把病治好,他们格外关注自己身体的生理变化,十分重视各项化验检查,再者患者的自卑心理与社会交往减少,因而护理此类患者时,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密切医患关系更为重要,使他们感到医务人员是精神上的依靠。因此,医护人员的言行要使患者感到真诚、温暖、可信、可亲、可敬、医患之间形成深厚的情谊,让患者能够重新振作精神,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针对不同文化层次对疾病认识的不同,在化疗前详细解释化疗的必要性和可能发生的副反应、化疗进展情况,让患者有心理准备。对于因化疗副反应严重而拒绝治疗者,除诱导疏通外,还需要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避免不良刺激,使之舒适、顺利的渡过强化治疗期。幽雅的环境、舒适的治疗条件,也具有心理护理的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病患者呈上升趋势,且病情变化异常,抢救频率高,护理人员随时都应做好抢救的应急准备,以确保患者在抢救过程中的成功和安全,防止护理过程中事故的发生。为此,笔者针对抢救心脑血管病中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如下:
1 原因分析
1.1 护士因素所致的隐患
1.1.1 规章制度落实不严:如查对制度不严格、医嘱执行不及时、抢救制度落实不到位、急救物品完好率不达标、危重病人交接不清楚、抢救记录不按规范书写、药品管理制度不符合要求等引起安全隐患。
1.1.2 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大意:如抢救过程中把用过的安瓿顺手放在床上、躁动患者没有加上床栏、吸氧鼻导管脱出鼻孔外未及时发现、静脉穿刺后没有及时松止血带、输液时不严格按医嘱执行滴数、护士不用心观察病情、对患者主诉不重视等导致抢救力度不够,引发安全隐患。
1.1.3 业务素质低,法制观念不强:少数低学历、高龄及新招聘护士,对各种技术操作及高新仪器的使用不熟练、经验不足或协作技术技能不高而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1]。这部分人在工作中对新技术、新知识、法规法律相关知识学习不重视、不积极,意识淡漠,缺乏危机和风险意识,特别是在抢救中使用的高新仪器操作时未试机造成临时故障,给患者增加技术风险,影响抢救工作引发安全隐患。
1.1.4 技术性操作由家属代劳:在护理中有些护士往往把技术性操作交给家属代劳,结果家属草率行事,造成各种隐患,如:给患者保暖时,家属使用热水袋而引发烫伤的隐患。
1.1.5 护理人员不足和排班不当:由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病情在任何时间都有突发加重的危险,特别是在特殊时间的班次,在班护理人员较少,造成人员安排及管理不当而引发安全隐患。
1.2 患者家属的负面影响所致的隐患:患者抢救成功与否是家属关注的焦点,有些家属对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期望值过高,对抢救中患者病情异常变化难以理解或接受,这给护理人员在抢救中增加了心理压力而造成隐患。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提高全体护士在抢救中的安全防范意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促使护理工作者学好法、用好法,做到知法不违法。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患权益与保护》、《临床案例论理分析》等有关内容,以本院纠纷案例和《医疗纠纷典型案例剖析》为内容,讨论分析,要求护理人员掌握与自己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明确患者和医务人员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认清自己抢救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和严重后果,以及自己在医疗护理纠纷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吸取经验教训,杜绝抢救中的违规行为。
2.2 加强岗前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病区管理者利用早会和小课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三基”知识,专业操作规程及高新技术规范化培训和达标考核,使每个护理人员都掌握抢救技能及应急情况下的抢救程序,对典型的抢救病例及时组织回顾性分析并讨论,使护理人员从点滴中感悟工作的责任和义务,自觉加强护理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
2.3 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为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必须认真落实查对、抢救、执行医嘱、急救物品管理等制度,以及常见病的抢救预案及程序,并打印成册下发给每位护理人员,要求认真学习和掌握,纠正抢救中不规范的行为,防患于未然,在抢救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需要进行的手术均列于手术同意书上,术前由医师与家属交流,将必要性、意义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风险等告知家属,待知情同意签字后再实施操作,避免发生并发症后,因告知不详而引发纠纷。
2.4 合理配备人力资源,实施全程特级护理:管理者得知有抢救信息后,要立即做好特级护理人员的安排,若遇到重大的抢救,向护理部请示并做好人员的调配,实行抢救一对一的全程护理,负责所有的抢救工作,书写抢救护理记录、健康教育等,给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服务,为满足患者需要提供人性化抢救护理。
2.5 加强护理人员抢救工作的质量监控:管理者直接参与并指导抢救工作,了解护理人员对抢救工作的实施情况,征求患者家属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对抢救中患者家属不满意的护理人员,经调查核实按医院管理条例给予处理,并利用晨会对抢救的安全隐患进行回顾,发现抢救中的薄弱环节商讨相应对策,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2.6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护患沟通:加强交流与沟通,融洽家属之间关系,可以促进护士与患者家属的相互理解,抢救治疗也容易得到家属的配合,从而减少家属对医疗护理行为的误解[2]。护士长是护理单元的管理者,具有一定的权威性[3]。患者家属比较信任护士长,护士长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患者家属心理。对自我控制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容易发怒和多变的家属,要教育护士给予充分理解,并及时安慰患者家属,对提出特殊要求的家属,护士长要给予妥善处理。此外护理人员要学会倾听,取得家属的合作。当遇到有悖于患者家属意见抢救时,应避免强行或勉强进行,要注意询问原因,了解他们需要,采取对方容易接受的沟通方式,营造一个和谐的病房环境。
3 小结
在抢救全过程中,抢救工作的每个环节均可出现安全隐患,若抢救安全意识低,会增加投诉和纠纷,从而影响医院声誉。因此护理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消除安全隐患,从而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 姜秋红等.护理职业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12(22):12~52.
[2] 朱耀明.浅谈医疗活动中的医患沟通与交流.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0):635.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护理新观念的推广,社区护理正成为护理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社区护理中,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又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的一个组成部分[1]。冠心病是社区常见的五种慢性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而且患者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社区人群的健康。要想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必须积极开展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工作。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是指为了降低人群中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必须控制或减少那些对发病率起决定作用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即提高人群中冠心病的检出率,加强治疗,减少疾病的恶化和发展,以促进患者的康复[2]。而做到这些,离不开社区人群健康意识的强化、健康观念的更新和科学生活方式的形成。为此,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实施好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健康教育值得研究、探讨。
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大多数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所致,少数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改变(冠脉痉挛)引起。流行病学调查认为,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其他如肥胖、体力活动少、遗传、酗酒、饮食也与其有一定关系。通过社区调查表明,社区居民对冠心病的知识了解不够全面,预防措施不到位,家庭及社会的支持不够。为此,冠心病的复发率较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很差。面对我国人口趋于老龄化和冠心病患者不断增多的局面,开展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实施护理干预措施,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树立生活信心,重返工作岗位,是社区护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提高社区人群健康水平的有效方法。现将我站对社区冠心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社区入户调查发现的患者。
1.2 分组原则:随机抽样。
1.3 一般资料: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护理健康教育干预组52例,男38例,女14例,年龄35~72岁。心绞痛30例,心梗后22例。对照组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36~74岁。其中心绞痛35例,心梗后13例。
1.4 观察指标:以3个月不出现心绞痛症状、心肌缺血症状为不复发。
1.5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χ2检验,P<0.01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 护理健康教育方法
2.1 评估阶段:对社区需要的评估;对社区居民学习需要的评估。对沧州二百间社区进行评估的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严重,5种慢性病发病率较高。其中,冠心病患病人数占有一定比例。造成这一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是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家庭社会对冠心病患者的支持程度、经济收入水平、医疗药报销等问题。对社区居民评估表明,居民对冠心病知识缺乏,认识不够全面,甚至走入误区,对生活失去信心,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2.2 诊断阶段:根据社区存在的健康问题及社区居民的需要做出诊断。诊断的结果:(1)知识缺乏:患者对如何防治发作无所适从或因心绞痛缓解后无其他不适不予重视,仍从事体力活动或不克制情感,易致病情复发。与不了解疾病过程有关。(2)焦虑:因心绞痛发作时的濒死感而紧张,不知所措。与突然发生的剧烈胸痛并惧怕再次发作有关。
2.3 计划阶段:在制订计划时,与社区居民、居委会共同制订学习计划,使学习计划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的。我站的计划是:(1)首先和居委会达成协议,取得居委会的支持;与医保机构协调好关系,取得医保机构的支持,使社区居民就医有保障。(2)采取多种形式向冠心病患者教授健康知识。教授的内容为:①冠心病的危险因素;②冠心病患者的行为特点;③冠心病患者的服药原则及定期复查;④冠心病患者的饮食;⑤冠心病患者的运动种类;⑥心理指导;⑦冠心病患者的睡眠指导;⑧冠心病患者的自我脉搏的监测;⑨冠心病患者的性生活指导;⑩冠心病患者的大便指导;冠心病患者的职业前训练。
2.4 实施阶段:采取多种方式向冠心病患者教授知识,分期教授,个别指导,并通过问卷式检查掌握情况。形式为集体授课、板报、幻灯片。每月的1~10日培训1次,由社区护师主讲。(1)在10日内要掌握好冠心病的基本知识。冠心病的人的高危因素为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生活压力。(2)冠心病患者的行为特点为争强好胜,时间紧迫感强。(3)冠心病患者要长期服药,一定要遵守医嘱,在全科医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擅自加药。(4)冠心病患者要采取低脂低热量饮食,并根据血脂、血流化验结果指导饮食。(5)冠心病患者要选择适宜的运动,不要长期静卧不动或害怕运动。(6)冠心病患者的睡眠指导。冠心病患者要有充足的睡眠,睡眠不好可引起再发。(7)冠心病患者要佩戴护心卡,卡上要注明姓名、住址、联系电话,教会冠心病患者学会数脉搏及自救方法。要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以备急用。要经常检查药品是否过期,以免急救时耽误抢救。
2.5 评估阶段:根据健康意识是否得到增强、健康观念是否得到更新、健康知识贫乏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以决定是否结束健康教育。
3 结果
通过以上健康教育措施的实施,经统计学分析,χ2=26.97>6.63,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干预组再发率明显降低。当然这样的队列对照研究方法受到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的影响,但是对社区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健康教育干预,无疑对降低疾病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有效的。
4 讨论
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增强冠心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能改变并提高其遵医行为,使其在面临促进健康和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健康问题时,有能力做出抉择,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树立健康意识,通过健康教育改变患者的不良方式,如高脂高热量饮食、酗酒、长期静卧不动,充分认识到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本研究表明,健康教育组患者冠心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教育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它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保健意识,从而长期有效地控制诱发因素,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玉环,许冰,刘凡.社区健康教育带教初探.护理学杂志,1999,14(3):48-49.
[2] 金宏义.重点人群保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4.
关键词: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优质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常合并冠心病,对其身心均造成极大伤害。本文将对我院自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84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给予临床研究,从而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优质护理干预应用效果,为提高患者疗效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4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35例,年龄43~86岁,平均年龄(60.28±3.41)岁。按照抽签方式将84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例数等)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对照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内容包括病情观察与生命体征监测、给药护理、并发症预防等;研究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干预内容。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舒张压、收缩压)、心绞痛(持续时间、发生频率)变化情况及满意度(利用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掌握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满分100分,内容为护理措施、护理态度、护理结果等,分数与满意度呈正相关),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2.2优质护理干预 ①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温度(25℃~26℃)及湿度(50%~60%)适宜,利于患者充足休息;②带领患者熟悉医院环境,介绍需接触的医护人员及讲解住院治疗规章制度,消除其由于陌生环境所致焦虑、恐惧心理;③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如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并发症预防等,消除其由于不了解病情所致紧张、抑郁情绪;④指导家属积极配合患者治疗,例举临床成功治疗病例,提高患者治疗疾病积极性及自信心;⑤讲解良好生活习惯对疾病治疗的积极意义,及时纠正其以往不良生活习惯;⑥讲解未遵医嘱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提高其治疗依从性;⑦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饮食原则应低纳、低脂、高营养等,如肥胖患者应积极控制体重,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适当进食膳食纤维预防便秘;⑧鼓励患者适当运动,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运动方式及运动量,提高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运动时间宜选择午后,运动项目主要为慢跑、游泳、散步等有氧运动,若天气寒冷应尽量减少室外运动;⑨主动询问患者是否出现身体不适,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⑩告知患者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注意劳逸结合利于获得满意疗效及预后。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由 (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给予不同护理措施后,舒张压、收缩压、心绞痛持续时间及发生频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研究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且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高血压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仅可通过药物控制疾病,患者需终身服药治疗,且该病将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造成严重损害,继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心病,而冠心病的出现则将使血管腔狭窄进一步加重,提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几率显著上升[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结构、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因素改变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等多因素共同作用,高血压及冠心病发病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人数也随之增加,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有研究显示[2],正确诊断并积极治疗是降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致残率及致死率的关键因素,而在治疗过程中给予针对性的护理配合可显著提高其疗效及预后。本文中对照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措施,其血压、心绞痛等情况虽较护理前有所改善,但改善效果并不理想,且护理满意度较低;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其血压、心绞痛情况均较护理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且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护理效果较为满意,与郭秀红[3]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于辉.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198-199.
【关键词】社区护理干预;冠心病
冠心病是一种由多危险因子共同作用而导致出现的慢性疾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血脂水平对病情所产生的影响最明显.社区综合干预可以使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使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总死亡率和致残率降低[1].本次研究过程中我们对应用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干预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帮助社区医疗机构对冠心病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更加系统的了解,以便社区医疗部门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社区护理服务,使该类患者的遵医嘱率明显提高疗效得到充分保证.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分组研究方法,在过去一段时间内(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抽取我社区88例患有冠心病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划分在A组的研究对象中有25例男性和19例女性;该组研究对象中年龄最大者76岁,年龄最小者54岁,平均年龄61.4岁;其中病程最长者11年,病程最短者1年,平均病程3.5年;划分在B组的研究对象中有23例男性和21例女性;该组研究对象中年龄最大者78岁,年龄最小者56岁,平均年龄62.2岁;其中病程最长者19年,病程最短者1年,平均病程3.9年.所抽取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可以在研究过程中予以分析比较.在接受治疗前,所有患者都经过了相关的临床检查之后予以确诊.
1.2 方法
将88例研究对象资料进一步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临床常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A组患者不进行社区护理干预;B组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遵医嘱服药情况、病情发展变化情况、再次住院接受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3 数据处理
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得到相关数据,均采用常用的S P S S14.0数据处理系统予以处理,当P
2 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B组患者的遵医嘱情况明显优于A组患者,且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有多种因素所导致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不能靠长期住院治疗来解决问题,对于该类患者的家属也会是一种负担,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应该遵循"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基本原则[2].目前采用社区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冠心病进行预防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其中对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血脂水平的控制对预防该病出现或再次发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3].
对该类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如下[4]:①健康教育:采取多种方式将有关冠心病的一些基本知识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介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使患者的恐惧心理在最大程度上得以消除,避免其情绪出现较大波动,使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增强,以更加平静的心态对待工作和生活.②饮食指导:保证低脂低热量饮食,不要吃过于肥腻食品和动物的内脏,油炸食物要少食,不喝汽水,尽量多吃水果进和蔬菜.③运动指导:适宜的运动对冠心病的治疗具有非常好的辅助作用.但活动不可太过激烈,应主要以步行、慢跑、登山、游泳、太极拳等一些常规有氧运动为主.④戒烟和戒酒: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应该尽可能的戒烟戒酒,保持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⑤复诊和服药:该病容易反复发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是导致复发的主要因素.应指导患者严格遵照医嘱坚持服药.并叮嘱患者定时进行复诊.
总而言之,应用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干预后,可以使患者的遵医嘱率得到显著提升,使患者的病情保持相对平稳的时间进一步延长,更好的防止病情复发和再次住院接受治疗.
参考文献
[1] 吴立红,许萍.对冠心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22(17):786-787.
[2] 傅江爱,李薇,陈哲,等.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两种方法的对比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0(12):256-257.
[关键词] 社区护理;冠心病;遵医行为;血脂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c)-093-02
The efficacy of 46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community nursing
YANG Hong, LONG Fei
(Guanlan People's Hospital, Bao'an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Shenzhen51811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46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community nursing. Methods: 92 cases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46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46 cas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lemented community nursing,control group didn't. Compared two sets of patients' compliance with doctor's advice and blood lipid. Results: The compliance with doctor's advic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in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Community nursing;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pliance with doctor's advice; Blood lipid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社会心理、精神因素的增加,加上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冠心病(CHD)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的首要死因,在我国近年也跃居为主要死因之一[1]。冠心病是多危险因子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的慢性疾病,尤以遵医行为和血脂水平对其影响最为明显。目前大多数认为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减少冠心病患者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总死亡率及致残率。本文于2006年3月~2009年6月对本社区内的4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与未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的4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为2006年3月~2009年6月本社区内的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共92例。其中,男50例,女42例,平均年龄为(60.0±7.2)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1年,平均(3.4±1.2)年。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其中男27例,女19例;对照组46例,其中男23例,女2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2]。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分组与方法
出院前将患者的一般资料做好登记,按出院顺序先后编号,每个病例只入选一次,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出院前两组患者进行服药指导。出院后观察组实施冠心病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不实施社区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入选时和社区护理干预半年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测定前避免高脂饮食和饮酒,禁食8~12 h。以调查表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对合理饮食、运动锻炼、戒烟和戒酒、定期复诊和按时服药几个方面的遵医情况进行统计对比。
1.4 社区护理内容
对于观察组患者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每次30~60 min。根据家访结果对药物与管理方法进行调整。具体内容:①健康教育:采取多种方式向冠心病患者教授冠心病的基本知识。对其进行心理指导,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避免情绪波动,增强治病的信心,以平静的心态对待生活。②饮食指导:采取低脂低热量饮食,不吃肥腻食品和动物内脏,少吃油炸食物,不喝汽水,多吃水果与蔬菜。③运动指导:科学证明适宜的运动对治疗冠心病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但不可太过激烈,以步行、慢跑、登山、游泳、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为宜。④戒烟和戒酒:嘱患者尽可能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⑤定期复诊和按时服药:冠心病反复发病,其中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差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指导患者严格按医嘱坚持服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叮嘱患者定时复诊,未定时复诊时必须联系患者了解情况,提醒患者复诊。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血脂比较
两组患者在入选时血脂无显著性差异(P>0.05),社区护理干预半年后,两组患者TC、TG和LDL-C与社区护理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2.2 遵医情况比较
观察组在合理饮食、运动锻炼、戒烟和戒酒、定期复诊和按时服药等几个方面的遵医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频率的加快以及饮食等多方面的因素,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冠心病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疾病,不能靠长期的住院来解决,对于患者家属也是一种负担,应该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目前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于冠心病的预防作用已经得到认可[3],其中遵医行为和血脂水平的控制对冠心病的防治尤为重要。Hopkins等[4]研究显示高脂血症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血脂的控制不单单只靠降血脂药物治疗,更要坚持合理的饮食习惯,坚持适量的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所以血脂水平也与患者的遵医行为密切相关。许多患者与家属对冠心病知之甚少,缺乏较深层知识,虽然出院前进行指导,但对于自我护理及保健没有足够的重视,还是停留在有病才医的观念上,致使出院后不仅不能顺利康复,有时病情反而继续恶化。开展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访视可使护患关系更加密切,增加患者及家属参与到患者的防治计划中的积极作用[5],对患者反复进行相关卫生知识教育,使大多数患者懂得了该病的危害性和防治措施的作用,按照医务人员的指导科学膳食、规范治疗、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了患者的遵医率,减低患者血脂,进而提高对疾病的疗效。从本组结果可以看出社区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冠心病患者的遵医行为、降低血脂水平,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立红,许萍.对冠心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22(7):786-787.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3]马延丽.冠心病患者茬区护理干预的随访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9):145-146.
[4]Hopkins P N,Heiss G,Ellison R C,et al.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Risk in Familial Combined Hyperlipidemia and Familial Hypertriglyceridemia[J].Circulation,2003,108:519-523.
[5]陈洁清,黎观梅,杨齐.社区护理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6,13(10):57-58.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内科护理;疗效
心血管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主要包括血管(微血管、静脉、动脉)、心脏,又可细分为慢性与急性,发病通常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心血管疾病之间都有着相似的病人、病发过程,治疗方式也较为相似。冠心病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解释,但大多数人都认为它与体内的脂质代谢紊乱有关。现将我院收治的2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诱因分析以及内科护理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200例,女性80例,男性120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61岁。其中30例伴有糖尿病,60例有过心肌梗塞病史,95例有过心绞痛病史,200例患者都没有家族遗传疾病史。
1.2 方法
事先对200例冠心病患者实行问卷调查,了解冠心病的诱发原因;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如合理用药知识、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疾病知识、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等;对冠心病患者实行系统的内科护理以及心理护理。
2 结果
通过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患者的各种健康常识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对诱发冠心病的原因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而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给予的相应预防及治疗措施,以及实行的系统科学的心理护理及内科护理干预,较好的控制了患者冠心病的复发率,也最大限度上的降低了冠心病的死亡率。
3 讨论
3.1 心血管疾病的诱因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其临床主要表现是:疲劳、眩晕、心悸、晕厥、呼吸困难、紫绀等。很多人都认为,高血压或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近年来的很多研究都表明,中国的中小学生中,高血压以及冠心病等的发病率已经达到8%以上。因而,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现及诊断不容忽视[1]。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心血管疾病的诱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大量的临床数据显示,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胆固醇升高所致,饱和脂肪酸的增多会加速血小板的活性与血栓的形成,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最终诱发心血管疾病。第二,情绪的大波动或者是突然增加的运动量有可能会诱发心血管疾病。问卷调查中,有42%(84/200)的患者在发病之前都曾有过较为激烈的情绪波动,而35%(70/200)的患者在发病之前都曾有过较为急速的运动。第三,气候的变化也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因素之一。在天气发生较大的变化,如天气回暖时,很多老年人的户外活动会有所增加,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关系,运动量应循序渐进的增加,万不可突然增加运动量,打破由静到动的平衡点。问卷调查显示,有18%(36/200)的老年患者是由于在天气回暖的春季突然增加的运动量而诱发心血管疾病[2]。
3.2 针对心血管疾病诱因的预防性措施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第一,对于胆固醇较高的患者,应尽可能减少他们胆固醇的摄入量,尽量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第二,经由对于老年人户外活动的介绍,尽量使老年人患者尽量将运动控制在自己身体可承受的范围内,活动量的增加也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运动量力而行有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第三,对于具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要把他们的日常活动量控制在他们的身体可承受范围之内,最大程度上避免有大量的运动或者突然增加运动量,同时也要避免突然产生激烈的情绪,以免加速疾病进程。
3.3 内科护理
3.3.1 护理人员要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大小便情况,详细记录患者每日的排尿量,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要依照规律的周期进行观察与统计患者的心律、心率变化,为医生诊断病情及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3.3.2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用最亲切温柔的态度与最关切贴心的语言去关心患者、鼓励患者,消除患者的心里疑虑,让患者自觉自愿的、以最积极主动的态度配合治疗,树立起对抗病魔的自信心,增加或者的康复率。
3.3.3 要密切关注患者钠盐的摄入量,尽可能给他们选择低钠、无盐或者是少盐的饮食,防止增加高血压等病的发病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增加患者的健康常识,帮助患者改善原本不良的饮食习惯,适量控制他们的活动量,增加他们的休息时间,纠正他们作息规律,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药物帮助他们增加睡眠。
3.3.4 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要保持患者病房的干燥与空气流通,时常给患者换洗床单等床上物品,确保病房空气清新,使患者能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心情与心态去接受康复治疗[3]。
3.3.5 通过给患者讲解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知识,增加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了解,熟知心血管疾病的现状、诱发病因、并发症以及相关的自我护理方式等,使患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进行自我护理甚至自我救治,降低患者的并发率与死亡率,最大限度上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率[4-5]。
3.4 结语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给予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实行相应的内科护理及心理护理,同时进行健康知识等方面的教育,以及给予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较好的控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发病率,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同时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梅仙.浅析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0(19):21-22.
[2] 肖艳,苏懿.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和节气规律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08):89.
[3] 曹渺平.提升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路径[J].科技创新导报,2009(1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