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级职称考试

中级职称考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7-26 16:38: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级职称考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级职称考试

第1篇

1、会计师需通过全国职称考试取得,属于中级职称。只要有事业单位聘任,就能享受中级职称待遇。

2、只要考生从业资格证每年都参加继续教育,那职称也就是终生有效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是由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

3、会计职称还是很实用的。首先找工作会更容易,其次对于在职人员来说,可以享受相应的待遇,比如在事业单位,中级职称的人可以享受正科级待遇等等。对于目前的财务人员来说,中级属于平均水平,最好拿到。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第一章总论

本章一般所占分值较小,通常在2分左右,主要以单选、多选、判断题等客观题出现。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了解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和会计计量;理解财务报告。

重要考点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

1.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既包括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可比性的纵向可比;也包括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可比性的横向可比。考生要注意现在我们讲的可比性与会计准则的可比性不同。

2.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例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虽然没有所有权,但也应确认为企业固定资产;售后回购虽然开具了销售发票但也不确认收入;母子公司构成的集团公司虽然不一定是一个法律主体,但属于经济意义的会计主体,也应编制合并报表等。

3.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来判断其重要性。

4.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不确定)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考生要注意新会计准则中要求的谨慎性应表现为适度谨慎,不应该过度谨慎,因此,应特别注意在此观念的改变下,有许多原确认资本公积的内容改为确认收益。

重要考点2: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经营成果(收入、费用、利润)的会计要素。

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例1:下列各项中,符合资产会计要素定义的是()。(单选)

A.已签订合同约定在一年后购买某商品

B.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

C.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D.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存货

【答案】C

【解析】A不属于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B 和D都不属于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考生要注意与预计负债联系在一起学习。

3.所有者权益按其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考生应特别注意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与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区分。

4.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除所有者投入资本之外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考生要注意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要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区分。

例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收入的有

()。(多选)

A.出租固定资产取得的收益

B.处置固定资产产生的净收益

C.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投资者的出资额大于其在被投资单位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金额

D.债务重组的收益

【答案】BCD

【解析】选项A属于其他业务收入;选项B属于非日常经济业务产生的营业外收入,不属于收入;选项C应调整资本公积;选项D应计入营业外收入。这种考题一般均与后面其他章节内容联系,考生通常应掌握全书内容时方可作答。

5.费用与收入内容学习方法相同。

6.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重要考点3: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是不同会计计量属性,虽然企业日常核算中常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但其不是惟一的。考生要注意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其他计量属性的使用,尤其是现值、公允价值的应用问题与其他章节联系学习。

第二章存货

本章内容较为简单,一般所占分值也较小,主要以单选、多选、判断题等客观题出现,但也可以作为基础知识在计算题、综合题中出现。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理解存货发出的计价;重点掌握存货的期末计量。

重要考点1:存货的初始计量。不同渠道取得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有所不同,考生要注意商品流通企业购入存货采购费用的处理;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时,应区分企业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用于连续生产的情况下,消费税应计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的借方,企业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直接用于销售的情况下,消费税应计入“委托加工物资”科目的借方。

2007年考试判断题: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应当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再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

【答案】√

【解析】商品流通企业购货费用不再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007年考试单项选择题:甲企业发出实际成本为140万元的原材料,委托乙企业加工成半成品,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甲企业和乙企业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甲企业根据乙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向其支付加工费4万元和增值税0.68万元,另支付消费税16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甲企业收回该批半成品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144

B.144.68

C.160

D.160.68

【答案】A

【解析】由于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用于继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所以消费税不计入收回的委托加工物资成本。收回该批半成品的入账价值应是140+4=144(万元)。

重要考点2: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其中,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考生要注意不同情况下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尤其是为生产产品而持有的原材料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1.持有产成品、商品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其中估计售价的确定如有合同规定,售价为合同价;没有合同,售价为市场价;如果一部分签订合同,一部分没有签订合同,签订合同的,售价为合同价;没有签订合同的,售价为市场价。

2.持有用于出售的材料可变现净值=市场价格-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3.为生产产品而持有的原材料。为生产产品而持有的材料是否计提准备,应该与产品的可变现净值结合起来。即由于价格下跌,材料的成本比售价高,是否需要计提减值准备,还要看用材料生产出的产品。如果生产出的产品的成本高于产品的可变现净值,期末材料计价时就不能用材料的成本,而要用材料的可变现净值。材料的可变现净值=该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进一步加工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重要考点3: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

1.存货跌价准备通常应当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当其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2006年考试单项选择题:甲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期末存货,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5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自制半成品成本为35万元,预计加工完成该产品尚需发生加工费用11万元,预计产成品不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为50万元,销售费用为6万元。假定该库存自制半成品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不考虑其他因素。2005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库存自制半成品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万元。

A.2B.4 C.9D.15

【答案】A

【解析】由于以自制半成品为原料的产品成本已高于其可变现净值,因此可以断定自制半成品已减值。自制半成品的可变现净值=50-11-6=33(万元),自制半成品的成本为35万元,所以自制半成品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万元(35-33)。

2. 当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存货可变现净值回升时,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但应以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为限转回。会计分录为: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3.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

企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如果其中有部分存货已经销售,则企业在结转销售成本时,应同时结转对其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结转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主营业务成本

第三章固定资产

本章内容较为基础,内容变化不是很大,但仍属于比较重要的一章。其往往容易与其他章节内容联系,作为计算题甚至于综合题的基础部分,但单独出现主观题的可能性较小。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尤其是超过正常信用期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区分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应予以资本化还是予以费用化;固定资产处置考生应注意为长期股权投资、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奠定基础。

重要考点1: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1.超过正常信用期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应以分期付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长期应付款以分期付款额进行计量,两者之差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其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长期应付款

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摊销金额除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外,均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2.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毁损,应该按下列原则处理:

3.工程试运行中所获得的收入、支出并不确认收入、成本,而是在建工程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因进行负荷联合试车而形成的、能够对外销售的产品,其发生的成本,计入在建工程成本,销售或转为库存商品时,按其实际销售收入或预计售价冲减在建工程成本。

4.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初始计量与超过信用期分期购入固定资产的处理思路相同。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与租赁开始日的公允价值的较低者作为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确定长期应付款,两者之间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按一定摊销率进行摊销,摊销率按下列顺序依次选择:租赁方内含利率、合同约定利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未确认融资费用按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财务费用。

5.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存在弃置费用的,应当按照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相关固定资产成本。

重要考点2: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1.考生应熟练快速采用加速折旧方法,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为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以及所得税问题奠定基础。

2.考生应理解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何时予以资本化,何时予以费用化。特别注意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支出只是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工作状况,通常不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应在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而不再采用待摊或预提处理。

3.自有固定资产装修费用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装修费用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在两次装修间隔期间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如果在下次装修时,与该项固定资产相关的“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仍有账面价值,应将该账面价值一次全部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装修费用比照自有处理,但要注意折旧年限还应考虑剩余租赁期。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不再确认固定资产成本,而是应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并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

重要考点3:固定资产处置(固定资产清理)

1.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或毁损的会计处理。固定资产的处置一般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来核算。需要将与固定资产相关的科目,转入固定资产清理账户核算。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

应交税费

2.固定资产清理账户的贷方反映清理的收入(包括残料价值、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

借:银行存款

相关资产账户

应付账款

长期股权投资

贷:固定资产清理

借贷比较后,得出清理净损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第四章无形资产

由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内容变化较大,因此考试中相对来说比较重要。其往往容易与其他章节内容联系,作为计算题甚至于综合题的基础部分,但单独出现主观题的可能性很小。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商誉不再确认为无形资产;应重点掌握自行研发无形资产是否予以资本化问题;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应比较学习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摊销问题;重点注意使用寿命不确定无形资产不再摊销,而于期末进行减值测试,确定是否计提减值准备。

重要考点1:研究与开发支出的资本化与费用化问题

1.由于研究阶段并不是很可能带来经济利益流入,因此研究阶段支出全部予以费用化,即在发生时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计入管理费用。具体而言在研究阶段发生的有关支出,计入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期末转入当期管理费用;

2.在研究成果后进入开发阶段,仍然存在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的问题,开发阶段满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具体而言同时满足技术上具有可行性,有使用或出售的意图,能够证明无形资产具有有用性,有足够的技术、财务和其他资源支持,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等5个条件,即应予以资本化。具体而言在开发阶段需要费用化的支出,计入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期末转入当期管理费用;但开发阶段予以资本化的支出,先计入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开发成功后,将其发生的实际成本转入无形资产。

重要考点2:按无形资产使用寿命是否可以估计划分

第3篇

【导语】

2018年河北沧州中考成绩查询开始于2018年7月1日,网上志愿填报时间开始于2018年7月1日中午12:00截止于7月4日中午12:00。志愿填报时间内可以随时更改填报信息,不再打印纸质志愿确认表,请考生按时认真填报每一批次志愿,没有志愿不能录取,填报结束后,志愿数据不再允许考生申请变动。

成绩查询及志愿报考入口:

第4篇

曾几何时,在“知识立意”的背景下,不少教师以及考生往往重知识而轻能力;现在由过去的“知识立意”转化为“能力立意”以后,不少人又走向另一个极端:片面强调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对基础知识系统的把握。在中考复习备考阶段有的教师不讲书中知识或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把时间用在强化写作、狠抓仿写、恶补综合实践、猛攻名著阅读上面,以求通过强化能力训练把成绩提升到最高。众所周知,知识、能力、心理历来是制约考生应试成绩高低的三大主要因素,而知识无疑又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例如在复习时加强了作文训练,可总觉得学生写作水平不但没有提高,甚至还词不达意错别字连篇,原因除了缺乏写作技巧之外,我认为与学生的词汇积累不够有密切关系。因为如果词汇积累不够丰富、学科基础不扎实,能力再强、心理素质再过硬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在复习时绝不能舍本求末,必须在培养能力以及提高应试心理素质的同时,花大气力夯实学科基础知识,这是中考语文复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是中考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各地的中考复习一般来说都按轮次进行,有的地方分两轮,有的分三轮或四轮,而绝大部分地方都是按三轮进行复习的。具体说来,一般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复习整理好考纲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并尽量地形成知识的网络体系;第二轮复习以热点题型为训练重点,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进行分析理解;第三轮复习主要是“回头看”,进行查漏补缺。显然,各个轮次的复习都各有侧重,但我认为在每一轮次的复习中都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复习,都要把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整理、巩固、运用作为重中之重,要花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力气。那么,2008年的中考备考中究竟如何突出书本知识在整个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呢?

进行了新课改后,近几年中考语文考试题发生了新的变化:试题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发端于课内,延伸到课外,注重考查考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试题大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模拟生活场景,创造交际环境,体现人文关怀;既检测学生平时的学习基础,又考查了考生在考场上主动发挥,随机应变,运用语文知识答疑解难的能力,即知识、能力、心理的三结合。明确了中考新特点,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以上面提到的“三轮复习法”为例,第一轮复习阶段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整理无疑是重中之重,复习时一定要用足教材,以“课本”为本,夯实基础知识。这个过程是对课本进行再学习、再研究、再挖掘的过程,如六册书中的生字词的形、音、义,语法知识(包括词的词性、词语的感彩、短语、句子等),句子修辞,文体知识,文学常识,古诗文,写作常识等一定要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须知,这是提高能力的基础,离开这些一味谈能力,无疑是空中楼阁。但也不能简单地认为一轮复习就是啃书本、炒冷饭。这一轮复习的过程应该是把书本知识提炼升华的过程,是把基础知识网络化体系化的过程,对一些热点题型的分析也应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渗透。总的说来,第一轮复习应该是以课本知识的复习带动考生自身能力的提升。第二轮复习是关注焦点,聚焦热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可以理解为是进行热点专题复习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不少教师和考生出现了一些认识上和行动上的误区,主要是一味地陷入了众多的热点题型训练之中,而忽略基础知识,如在复习仿写专题时就大量做题,而忽略了对优美语句的理解、生动词语的积累,以仿写促写作的延伸。热点复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基础知识,帮助提高自身综合运用的能力。因此,第二轮复习还应该定位于基础知识上,通过热点专题复习的形式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实现对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提高考生自身的能力和心理素质。第三轮复习时的“回头看”究竟看什么?应该是全面地看,既要看自己的答题能力方面和应试心理方面还存在那些漏洞,也要看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方面还有哪些被忽略了。如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在方言区往往会出现背诵时滚瓜烂熟,默写时错字连篇的问题,这样不但要篇篇背诵,还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此外还要回过头来再看看考试大纲规定的考点,要求做到不放过考试大纲所规定的书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实践证明,这样要求对提高成绩是大有裨益的,因为中考在对许多考点的考查上往往是比较随意的,而且题型多样,因此不能认为哪个考点一定考,哪个考点一定不考。每年都有部分考生甚至教师在第三轮复习中对一些基础的考点忽视了,结果中考时造成了严重的失分,我们必须汲取这样的教训。由此观之,三轮复习过程中必须既要做到全面又要做到有重点,全面就是对考生对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应试心理都不能有所忽视,重点就是三个阶段都必须把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作为重点。

需要再进一步指出的是,在这里强调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考试大纲所规定的书本基础知识的复习,并非是让我们对答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应试心理素质的锤炼有所忽视,事实上,作为制约考生应试成绩的三大因素,知识、能力、心理三者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夯实知识基础是取得优异应试成绩的前提,没有知识储备,答题能力再强、应试心理素质再好也无济于事。希望我们广大教师在指导考生进行复习的过程中,在特别强调与重视对考试大纲所规定的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力求知识、能力、心理三个方面的统筹兼顾、共同提高,以不断提高考生的语文成绩。

第5篇

填报流程

考生登录渭南市招生考试信息网(wnksgl.com)填报志愿。

1.输入12位准考证号或报名序号、设定的密码进入渭南市中考管理系统;

2.阅读填报志愿说明;

3.按照页面上的内容及要求,填写志愿信息;

4.填写完毕,点“提交”保存。若发现填写有误,还可以再次修改;

5.确认已填写的志愿信息(须输入中考报名时填写的身份证号),使其生效,填报志愿完成。确认后任何人将不能再修改考生志愿信息。

时间安排

考生填报志愿:7月24日14:00至7月30日18:00,逾期不得补报。

统一录取:8月2日至8月10日

政策及规定

1.提前单独批次志愿

(1)考生根据个人意愿,在渭南高级中学、临渭区瑞泉中学和经开区渭南中学三所学校中选择1—3所学校填报志愿,按照平行志愿原则进行录取。

(2)特长生为参加各县市区组织的具有特长生招生资格的普通高长生专业测试并被初录的学生,其他考生选报无效;

(3)渭南高级中学50%定向招生计划指标到县校。瑞泉中学、渭南中学20%的定向招生计划指标到城三区以外的县市区学校,30%的定向招生计划指标到城三区学校。考生只能选报三所学校中的一所,定向志愿为具有该校定向资格的初中毕业学校的考生选报,其他考生选报无效。

2.县市区高中批次志愿

(1)城三区(临渭区、高新区、经开区)考生根据个人意愿,在城三区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及全市民办普通高中学校中,选择1—5所学校填报志愿,按照平行志愿原则进行录取。

(2)其他县市区的考生选报公办高中学校只能选报考生所在县市区公办高中,选报民办高中则不受考生生源地限制;考生可以选报一所至五所学校计划,按照平行志愿原则进行录取。

(3)定向志愿录取学校为本县市区具有定向资格的高中学校,具有定向条件的初中学校的考生可以选报,且只能选报一所。

(4)民办普通高中学校跨县市区录取时,不得低于考生所在地区县的最低控制线。

3.职业中学及其他批次志愿。考生选报中等职业学校、五年制高职、三年制中专,在全市范围内不受地域限制,可任意选报最多二至三所学校。

4.有关政策说明:

(1)定向生的录取。具有定向招生资格的高中学校定向定向生的录取,在该校录取分数线下延50分,由高分到低分排队录取。

第6篇

关键词:转户农民;城市融入;社区服务;研究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6-0051-02

户籍制度的改革,让转户农民失去了生活和土地而成为城市居民,意味着转户农民不可能再回到农村,改革户籍制度不是取消“户口”制度,而是剥离户口之外的额外功能,取消依附在户口上的各种利益差别,让国人真正享有平等的国民待遇。融入城市不光有户籍的限制,更有前期的制度困境,户籍改革现今的思路多是将农民变市民,虽然政府对转户农民在教育、医疗、社保、就业、住房等方面优惠政策,但城市于他们而言,同样陌生。

1 融入城市的概念

“融入城市”指的是,农民通过转户后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教育、医疗、社保、就业、住房等方面与城市居民一样,城市是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城市以宽容的姿态接纳他们,让他们在城市生活得康安幸福。

2 转户农民融入城市的现状

通过调研,绝大部分转户农民表示,从总体结果来看,户籍制度改革对自身的影响是积极的,转户后收入有所增加而且比较满意现在生活。在全部转户农民中,约有20%的人经济收入比较丰厚,失地后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这部分人多半居住在县城附近,市场观念较强,有一定经营之道,部分人员还当上了小老板,这些转户农民是城市扩张的受益者。此外,50%左右的转户农民收入比较稳定,没有因转户影响基本生活,他们有的成为企业职工,有的做一些小本生意,靠一技之长开办小作坊、小门店等。但是,还有30%左右的转户农民没有稳定收入,失去土地后生活比较困难。他们大多年龄在50岁左右,既没有一定的创收技能,其子女生活也不宽裕,有些人还失去了劳动能力,生活水平较转户前有所下降。城市高昂的生活,自身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换、融入城市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失去了稳定的生活来源,生活成本相对提高。据调研,转户前,农民种田收益虽不太高(每亩地年纯收入约650元左右),但这部分收入比较稳定,为农民提供了最低生活保障。转户后,农民失去了最稳定的经济来源,对其生活带来较大冲击,尤其是对那些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民冲击更大,他们年龄偏大,没有一技之长,失去土地后成了转户农民中的弱势人群。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失地后就意味着生活城市化了,以往自己种自己吃,而现在生活用品都要到市场去买,从而增加了生活成本。虽然转户后农民得到了足额的赔偿,但不能解决失地以后的生活来源问题。17.5%的受访者认为新市民难以融入城市的障碍来自就业难,导致部分转户农民生活变得比较困难。

(2)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与城市居民存在差异。农村与城市在劳动生活方式、物质生活资料的消费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等巨大差异让进城人员一时难以适应。城市生活的快捷便利、城市中人们的交往往往以交换为前提,城市的人际关系淡漠等等,这些让进城的农民十分不习惯。城市的种种带给了他们许多的困惑。城市居民的难以亲近也带给了他们很深的印象。他们很难走出自己的观念。城市的理念只能以一种缓慢的方式进入他们的大脑。他们的人是在城市中生活,但是他们的心理依然保留在农村时的状态。但是较长时间的不改变成为进城人员难以融入城市社区生活的障碍。

(3)社区精神文明堪忧,不良风气开始滋生。转户后,一些农民突然间不再用担心农田的事物,不必在考虑农时、恶劣天气等对农作物的影响,生活一下子清闲了,摆脱了农闲、农忙的限制,空闲时间自然而然就增多了,如何消遣空闲的时光一下子提上日程。而同时,社区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数量不足以应付庞大的居民数。于是,便有一些人聚在一起打牌、打麻将,由开始的消遣到后来衍生成习惯性的、日常性的活动,由娱乐演变成赌钱,不良的风气由小群体到一定规模,这也是不得不让人担忧的。

(4)转户农民的创业意识有待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的补偿标准不断提高,转户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也拥有了一笔不小的财富。41%的受访者认为障碍来自新市民心理观念转变角色难。在失去土地后,由传统的按照时令、节气从事有规律的农耕生活突然转变到朝九晚五或是无所事事的城市生活,部分居民在这种突然间的转换键可能养成不好的习惯。不愿主动学习、培训,去寻找新的工作,对创业有畏难情绪。

3 转户农民融入城市的对策措施

(1)完善转户补偿机制,由“补血”升级到“造血”。在转户农民领取转户补偿后并没有稳定的职业和长远的生计保障,政府采取的仅仅是“补血”措施,达不到“造血”的功效。为此,政府在转户及补偿后应继续为更多的农民创造就业的机会。一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力,充分利用经济发展来吸附闲置的劳动力,一方面继续完善征地补偿的具体措施,更多的考虑农民需求和利益。政府应该加大招商引资或投资,充分发挥企业、工厂对劳动力巨大的需求优势,增加就业岗位,解决农民的重新就业的问题。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准,为他们立足和立业城市创造条件。

(2)发展乡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因为研究表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适应度占78.40%,高中、初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适应度则分别占73.19%、66.96%和60.77%。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越高,适应性就会越强。同时,当今社会大学教育已经由早期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令人担忧,因为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让农民提前了解现代社会,有准备的适应现代社会,进而减少对于城市社会的文化排斥和错误理解。帮助农民工正确树立城市生活的价值观,以便于他们更早的进入市民生活模式,顺利完成户籍制度改革的进程。

(3)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推进精神文明的建设。社区是众多小孩子成长的大环境,昔者孟母三迁,为孩子寻找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今天着同样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不断地完善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社区的精神文明发展奠定坚实的硬件设备,不但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可以为儿童成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完善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转户农民创造较好的物质基础不但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完成由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化,还可以有效避免社区不良习气的滋生于恶化,从而推进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7篇

 

我院成立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总院始终致力于员工的职业发展,十分重视职称评定,明确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一环节“短腿”单位都无法获得长期持久发展。职称工作是一种管理行为,更是一种评价服务,服务就得讲质量,没有质量的服务就没有生命力。

上个周末我的同事宋萌炜刚刚参加了北京市的中级职称评定考试,通过他这一阶段的备考和参考,对我这名即将在明年达到评定中级经济师资格的我来说感触颇深,而我也想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由职称考试浅析职业规划的重要之处。

职称考试对于我们这些职工来说并不陌生,虽然自己还有一年才能达到参加中级职称评定的资格,但是对于职称考试的了解早在刚刚步入工作岗位时,便开始一步一步地有了认识。职称在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是处于十分重要地位的。职称评定和聘用制度是企业管理的激励机制,对于企业培养人才、激励进步、提高科技创新和加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职称考试对于一名员工来说是其职业规划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也对其职业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对于一名员工,尤其是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员工来说职业规划是十分重要的。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通过对个人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个性、语言能力、动手能力、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综合因素的详细了解后,以具体的文案对个人 所适合的职业类别、工作环境和单位类别进行确定的一种职业指导方式。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优势及缺陷,使自己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是就业、 再就业和许多成功企业和个人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我们为什么要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帮助自己确定职业发展目标。通过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智慧以及性格;找出自己的特点,明确自己的优势,正确设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行动计划,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以实现职业发展目标,而我们已经通过或者即将要面临的职称考试就是这行动计划中的其中一项。

第二,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鞭策自己努力工作。对许多人来说,制定和实现规划就像一场比赛,随着时间推移,你一步一步地实现规划,这时你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又会渐渐改变。有一点很重要,你的规划必须是具体的,可以实现的,有些人常常把规划做得十分完美,看上去动力十足,充满希望,但是往往效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原因就在于这些看上去完美的规划往往已经脱离自己的实际,计划变成了虚无缥缈不可触及,这样下来生涯规划就变得毫无意义。

第三,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自己抓住重点。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最大的好处是有助于我们安排日常工作的轻重缓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能使我们紧紧抓住工作的重点,增加我们成功的可能性。人们常说一个人的生活或工作要有侧重点,这就是我想表达的,重点永远都会被你记在心中,规划好自己职业生涯的重点并且抓住它,自己离成功便更近了一步。

第四,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引导个人发挥潜能。职业生涯规划能助你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于自己有优势并且会有高回报的方面,这样有助于你发挥尽可能大的潜力,最终实现成功的目标。

第8篇

(一)近三年考试分值表 如表1所示:

(二)考试分值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财务管理》考题中近三年总题量保持在51题,且题型保持相对的稳定;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分值比例为55%和45%,主观题的题量虽只有6道题,但分数比重较大;而且对考生的计算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

二、2010年《财务管理》教材变化情况与基本结构

(一)教材变化情况2010年教材与2009年相比较,内容变化很大。由原来十二章的内容改为八章的内容:删除了原教材的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将原教材的第七章、第八章合并成新教材的第三章(筹资管理),将原第九章、第十一章的部分内容合并成新教材的第六章(收益与分配管理);新增了一章税务管理,为新教材的第七章;原教材的第一章(财务管理总论)、第十章(财务预算)、第四章(项目投资)、第六章(营运资金)、第十二章(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改为新教材的第一章(总论)、第二章(预算管理)、第四章(投资管理)、第五章(营运资金管理)、第八章(财务分析与评价)。

从图1可以看出,《财务管理》教材共八章,分为三大部分。其知识体系的脉络是非常清楚的,具体的命题要点分析如下:

一是基础知识,本部分为第一章总论,主要出客观题。第一章,主要介绍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环节、财务管理体制以及财务管理环境,为以后章节的内容奠定基础。本章一般会出四、五道客观题,要求考生根据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阅读教材、熟悉基本内容。第一节重点掌握四种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缺点;第二节重点注意各环节之间的关系;第三节重点注意分权与集权的选择;第四节重点注意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

二是财务管理的主体内容。本部分包括筹资管理(第三章)、投资管理(第四章)、营运资金管理(第五章)、收益与分配管理(第六章)、税务管理(第七章)共五部分内容,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本部分除了出客观题,也是主观题的主要出题点。第三章,第一节注意资本金制度;第二节注意股权筹资中有关普通股筹资和留存收益筹资的优缺点,掌握股权筹资的特点;第三节注意融资租赁的租金构成和租金的计算,掌握各种长期负债筹资的特点;第四节掌握可转换债券筹资和认股权证筹资的优缺点;第五节注意掌握销售百分比法及高低点法;第六节注意掌握个别成本及平均资本成本计算,掌握三个杠杆的计算与分析,掌握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第四章,第一节注意投资决策及其影响因素、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第二节注意净现金流量的内容和估算,掌握净现金流量的计算;第三节着重掌握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的计算;第四节掌握独立方案财务可行性评价,多个互斥方案的决策(尤其是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年等额净回收额法和计算期统一法的应用)以及特殊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第五章,第一节注意营运资金管理战略;第二节注意目标现金余额的确定以及现金管理模式;第三节着重掌握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和收账政策的决策问题;第四节注意掌握存货经济批量模型及再订货点的确定;第五节掌握与银行借款有关的信用条件的规定,放弃现金折扣成本的计算及其运用,短期融资券的优缺点和应收账款保理。第六章,第一节注意收益与分配管理的内容;第二节注意掌握指数平滑法以及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第三节注意掌握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方法,掌握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考核指标的计算;第四节注意股利理论,掌握确定收益分配政策时应考虑的因素,掌握剩余股利政策和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的运用(与其他章结合出计算题或综合题),掌握股票股利、股票分割、股票回购的特点;第七章,第一节注意税务管理的各内容构成;第二节注意掌握债务筹资、股权筹资的税收筹划;第三节注意掌握研发税收筹划及直接投资税收筹划;第四节注意掌握采购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的税收筹划;第五节注意掌握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及亏损弥补的税务管理;第六节注意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

三是财务管理的主要环节。本部分包括第二章、第八章共两章内容,为全书次重点。本部分除了出客观题,也是主观题的主要出题点。第二章,第二节掌握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的优缺点;第三节注意目标利润的测算方法,销售预算的编制,直接材料采购预算的编制以及现金预算的编制。第八章,第一节掌握因素分析法的应用;第二节注意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第三节着重掌握杜邦分析法,注意绩效评价的评价指标。

三、近三年《财务管理》命题规律

(一)严格命题范围:考试大纲与指定考试用书考试大纲是考核时的纲领性资料,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全面性,包括了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框架;指定用书是大纲的具体化和细化,是考生最应该认真掌握的内容。考试大纲和指定用书既是考生复习的范围,也是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从这些年考试的试题来看,基本上没有超过考试大纲和考试用书范围的试题。因此,考生应当以书为本,吃透教材,全面掌握考试用书的基本内容。

(二)考试命题重实务性,兼顾理论性且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财务管理》考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实务为重、结合理论。因为会计资格考试的对象主要是从事实务工作的会计从业人员,考核目标是检验考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基本理论水平。因此,考试的重点在于对实务方法的掌握,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尤其是理论在实务中的运用。不过近几年考试中,涉及到理论方面的试题多围绕基本理论,难题、偏题、怪题较少。因此,考生在准备理论部分时,关键是要真正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如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等客观性试题中多会出现理论性问题,其目的是考查考生是否真正理解这些概念与原理。而实务操作技能主要集中在计算题和综合题,这类题目综合性强,侧重于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考生要在有效理解的基础上,积极思考,特别是结合平时实务经验,仔细体会、理解基本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最好尝试用基本理论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思路。思考不仅仅有利于通过考试,也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需要强调的是《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和《经济法》课程有一个重大区别,就是绝大部分内容不存在准则、法律规定,许多决策和分析都要依靠决策者自己的职业判断,因此,对于综合性强的试题,教材上往往没有标准答案,只有积极的思考,有意培养思路,才可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三)考试涉及面广,题量大、综合性强,重点难点突出总体看来,各年的题量都在50道左右,题量较大。仔细看来,各年试题考点覆盖面很广,考题的综合性强。特别在多选题、计算题和综合题中,涉及到多个考点,因此,考生不仅要熟悉教材,而且要对教材各章内容融会贯通,并且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近几年命题中,虽然各章的内容或多或少均有涉及,但重点比较明确,难点也较突出,如第三章资金需求量预测的销售百分比法与其他章节的结合,

息税前利润的计算与第四章净现金流量、净现值以及内部收益率的结合,每股收益分析法与第七章权益筹资、债务筹资的税务管理的结合,杠杆的计算与第六章投资中心的评价指标的计算以及第八章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结合等。

四、2010年《财务管理》命题趋势预测

(一)题型、题量预测题型、题量将保持稳定,题型仍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题及综合题五种。题量将在51题左右。客观题和主观题分别占55%和45%左右,其中,计算题应在4题左右,综合题在2题左右。

(二)试题难度预测由于教材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难度大大下降,所以,估计20IO年的试题难度比2009年还要有所下降。但是必须注意2010年的试题可能更偏重与实际结合。

(三)考点预测财务管理的五大核心内容(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与分配管理、税务管理)和财务分析与评价仍是20lO年考核的重点。尤其是第3、4、5、7四章,考生要重点关注其中的计算和综合分析题。

五、《财务管理》学习方法

(一)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制定一个详细周密而又切实可行的计划,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考生也可以根据辅导课程的进度,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笔者建议采用“有所侧重”的原则来分配宝贵的学习时间,“有所侧重”有两层含义:前期侧重理解性章节,如第3章、第4章,后期侧重记忆章节,如第1章、第8章等;侧重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因为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一般要考到,如第7章。

(二)细读教材三遍第一遍粗读,不求甚解,只要求了解《财务管理》一书的大概知识体系,对主要的内容快速浏览,做适当的标记;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教材各章节,适当选择习题加以练习和巩固主要知识点;第三遍,融会贯通,这一阶段,要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应快速看书,寻找自己还未记牢的知识点,对其进行重点理解;只有深刻理解知识点,反复演练习题,熟练掌握其原理和计算方法,才能真正掌握。具体时间可按排如下:第一轮(12、1月份):教材看完第一遍,要求看完就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不做题目;第二轮(2、3月份):开始做题,同时教材看第二遍。要求做如经科版《精选题库》,每门课程一本,此外看根据做题进度精读教材;第三轮(4月份):融会贯通,教材第三遍。要求开始做综合专题,精做研做,彻底搞懂,举一反三;第四轮(5月一考试前):补缺拾差,教材第四。要求做模拟题,回顾自己的专题总结,回顾历年真题,完成全部教材学习。

(三)选择典型的例题练习做练习既可检验看书的效果,又可增强看书的效果,对于应试非常既必要又重要。在看教材第二遍的同时,可就各章的内容做一些典型习题,力求掌握该章的重要知识点;在看教材第三遍的同时,要选择一些跨章节综合题(历年考题)演练,力求前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考前应做5-6套左右质量较高的模拟试题,两天一套,最好安排和《财务管理》的考试时间保持一致(即上午做),一直持续到考前,做完试题后,可针对做题的情况,再将教材浏览一遍,做最后一次补缺。这既可以检验自己综合应试能力,也可以检验自己是否已进入考试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放弃书本,一味做题。只有弄懂教材,掌握了主要知识点,系统地掌握全书的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四)提高一次性计算准确的能力《财务管理》考试题量大、难度深,考的是知识点掌握的熟练程度和临场应变能力。考生在平时做题时只给自己一次计算的机会,不要养成检查的习惯,克服粗心的毛病,提高计算精确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考生可以在平时注意培养对数字的敏感性,多动手计算。

六、《财务管理》应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