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6-04 13:55: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英语教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中英语教案

第1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导学案;应用方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通过运用任务型教学原则优化教学过程,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促进他们知识技能的有效内化生成。活动导学案的运用则是基于上述理论运用过程中而形成的教学思维模式,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运用能力。这种活动导学能够通过创造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活动导学案概述

活动导学案就是在任务教学过程中,通过活动的引导创造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教学,深化学生的理解感悟和综合运用。

该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主要具有如下特点:(1)整体性,活动导学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优化升级,具有全面整体性;(2)互动性,活动导学是师生等教学力量的互动交流,能够形成互动生成的有效情境;(3)发展性,通过活动导学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鼓励学生综合表达运用。

2.活动导学案运用方法

2.1明确活动任务,优化导学氛围。

在课程教学中,应该明确一定的活动学习任务,通过任务引导优化导学的环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变得更为活跃,有效增强学习运用能力。

根据活动学习任务的需要,以学生学习发展需要为根本,优化活动学习任务,就是要在尊重学生学习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的文化背景,建议学生运用互联网络资源、英语报纸杂志等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在此基础上,建议学生根据任务学习探究目标、过程,以及表达的发展需要优化导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通过明确这样的学习任务激活学生的学习认知思维,增强学习体验。像在《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模块七Unit 1“Living with technology”的Reading B TV and audio devices:areview教学中,根据活动任务要求,可建议学生通过展示自己拍摄的DV画面激发学习兴趣。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What do you get from TV and audio devices?并结合“Reading A”中的习题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本的整体理解。

2.2注重活动过程,增强学习体验。

活动导学案的运用重点在于活动探究的过程,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践活动增强学习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增强学习体验。通过这样的形式优化教学,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认知思维能力。

在活动导学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参与课程教学,更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更好优化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予以必要的引导。可通过同伴合作加深理解,增强认知体验;通过小组合作加深理解,增强学习效果。同时,针对学生的学习认知实际情况,注重综合语言的表达运用,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学习探究,增强自身的理解感悟能力。

以这样的形式进行探究,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运用能力。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的Reading:Fog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Reading A”中的习题,就“What’s the character about the people in the novel?”进行思考探究,让学生形成有效的自主学习和综合运用思维的能力。以这样的形式进行教学,更是课程教学中值得探究的话题。通过这样的理解感悟,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运用能力。

2.3关注导学反思,深化综合运用。

活动导学案在不断的反思中成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教学要求,对课程的教学过程及具体目标任务进行有效的反思。这种反思不仅是对新课程英语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总结和归纳,更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需要。

在反思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实际情况,尤其是学生在活动导学过程中的表现实际优化教学过程,丰富学习体验。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从语言知识优化和学习思维方法等方面进行反思,以形成良好的语言学习认知思维。这些学习反思更是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言学习策略的重要体现,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能力。学生通过这样的反思,更能够深化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这样的教学反思能够让学生的语言学习策略和思维得到充分激活,有效增强课程教学效果,加深理解感悟。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思考反思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予以呈现,以此培养他们正确英语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的能力,增强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导学案的需要,做到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英语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

3.活动导学案运用的反思

3.1活动导学案运用应该体现学生的学习地位,围绕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注重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3.2活动导学案运用应该突出互动学习生成,鼓励学生在互相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语言知识技能。

3.3活动导学案运用应该注重启发引导。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注重引导式教学,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体验。

综上所言,活动导学案的运用能够在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的基础上,有效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内化生成。学生在活动探究的过程中,更能够加深理解,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第1版).

[2]刘雪琦.中学英语“问题预设启发式教学法”探究[J].魅力中国,2010,(01).

[3]袁征.采用“高效互动”教学策略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1,(07).

第2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生积极性;调动

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为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呢?下面,就这一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一、精心设计英语教案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型结构,应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以突出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目标。同时还要兼顾中专生的兴趣倾向、个性特点、英语水平、发展速度、内在潜能等多个因素,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或话题讨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兴趣。另外,还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确保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满足求知的欲望,收获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得到最优发展。

二、创设有效语言情境

语言的表达需要情境的激发,只有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才能拥有更深刻的感悟。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创设逼真的语言环境,可以满足学生好奇的天性,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深入开展。例如,英语教材多是以国外环境为背景的,这对于长期生活在国内的学生而言在理解的时候会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可以创设语言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故事场景,通过全英语演绎,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强化学生在特殊环境中语言运用技巧的掌握。

三、实施情感教育策略

情感与态度和语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尤其是英语学习。概括地说,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会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与内在潜能,使其想尽办法克服困难,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及效果。新课改下的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注重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富含情感体验的实践活动,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英语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这一资源,充分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如,以教学“Earthquakes”一课为例,我先为学生播放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以及雅安大地震的一些视频与画面,给学生以深深的震撼,以此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强烈情感,带着这种情感进入课文学习,学生会更用心。

当然,以上仅是对高中英语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几点浅显的探索,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第3篇

一、“学案导学”主要含义是学生“依案自学”老师精讲解惑,学习内容当堂训练,当堂掌握。这样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学生从压抑状态中解放出来,积极动脑、动手,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全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学案导学”是教学中心转变的进一步深入。有人把课堂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比作演员和观众,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就得像演员一样通过表演吸引学生,但是这种单向的尽悄表演无疑就是“满堂灌”了,较少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独立意识、自学能力和学习主动性得不到培养和发展。随着中学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方法正由传统的“教”为中心向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方向转变,“学案导学”正是适应这一改革的—个具体体现。

在“学案导学”这一教学方法中,教师要扮演好三大角色。课堂活动前,教师为策划者,课堂活动开始前,教师应确定教学内容,对教学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充分备好学生,了解教学对象、所教学生知识水平,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自学方法。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知识水平的不同而给学生设计难度不同的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从中受益。因此,精心编写学案是实施导学的关键。学案的编写既要揭示内容的内在联系,又要反映内容结构要素的逻辑联系。既要突出重点、难点的深化理解,又要体现整体结构。注意习题设汁不要太直接,注重新颖性、启发性、实用性,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兴趣。

二、“学案导学法”的特点是注重学案的引导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教师通过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创造充足的条件,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主动地构建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逐渐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采用“学案导学法”,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1 可以创设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兴趣盎然,热情参与,能够较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问题,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1 . 2 可以使教学结构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学生自学在前,教师讲课在后,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基本掌握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教师无须在课堂上再讲述,节省了课内时间,教师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 . 3 促进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教师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开发了学生潜能,变注重“教师的教”为更注重“学生的学”;变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师生、生生多维互动”。

2、“学案导学法”的教学模式。

2.1 学案设计:学案作为学生课前预习的主要凭借,其基本框架包括学习目标、预习方法、预习内容、问题讨论、预习检测等几个方面。

2.2 学生分组:根据各班的实际人数、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差异等,以六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每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主持本小组的活动。

学案制定好以后,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做好组织者的工作。告诉学生如何自学,明确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参加到语言活动中来。在组织者角色之外,教师还应同时是课堂活动的参加者,教师要下讲台,在学生中间,成为其中一员,解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消除心理障碍,营造轻松自然的活动氛围。让学生在无意识、无压力、无忧虑的环境中,使所学知识潜移默化地进入潜意识中。

三、“学案导学”的具体操作在不同

课型中都体现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大纲》指出:英语学习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结构的能力,其具体教学内容包括: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结构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选择词汇的能力和创造性地运用词汇组合成浯句和语篇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所处的语言环境运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要实现培养学生以上语言能力和运用能力的㈠的,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语言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组织者的作用,总体操作程序是这样开展的。

1.引入新课。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导人或设置悬念,启发渲染或以旧代新等各种不同形式;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激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做好自学新内容的心理准备。例如,在阅读课前,结合课文内容播放有关背景知识的录音或录像,采用灵活多样、新颖有启发性的导入,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愿望。

2. 教给学生方法是关键。一是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模式,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效率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有机地渗透学法。比如学习词汇时,可以让学生先运用音标进行识读,注意单词音节的划分,然后再听录音进行自我正音,要反复地听音、模仿、练习,逐步培养学生按语音规则拼读单词的习惯。三是帮助学生调控学习策略,教师要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善于创造和把握学习的机会,不断总结、归纳学习中的得与失,经常与教师或同学交流学习体会或经验。

第4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B-

0018-02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尝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主动探究的习惯,不仅体现学生的课程学习主体价值意义,更是有效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习惯。英语教师要发挥导学案的作用,以自主学习为前提,探究积累为根本,引导学生在提前预习和综合理解的过程中不断质疑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

一、导学案的基本特征及运用价值分析

导学案(Guided learning plan)集学习目标、任务要求、知识训练为一体,凸显先学后教和整体训练的特点。导学案主要具有如下特点:(1)引导性,归纳课程知识要点,帮助学生在预习中提前熟悉知识。(2)任务性,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相应的训练任务。(3)拓展性,根据学生自主预习和学习的情况,进行文化知识延伸,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运用导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主要表现在:能激活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自觉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能为探究学习提供必要的载体帮助,使得任务型教学得以顺利开展;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感知语言,形成正确的语言学习思维。

二、设计导学案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主体需要原则,即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思维特点,采用层次化和类型式方法设计相应的预习思考题目,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2)过程探究原则,即围绕课程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感悟的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3)拓展延伸原则,即围绕英语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注重文化知识视野的拓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有效运用导学案的策略

1.以学生学情为基础,设计差异性导学案

运用导学案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知识,以学生的知识获取和语言技能运用为根本,引导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根据学生的差异化发展设计不同的导学案,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差异性导学案,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需要和学习认知规律。

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围绕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相应的导学案,更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水平。首先,导学案应该体现基础性,让全体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结构要素和达到基本技能运用要求。其次,应精心设置与教学目标匹配的学习探究任务,鼓励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再次,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反馈帮助教师及时调整导学案设计策略。以差异性导学案来引导课堂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对语言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更为深入。

例如,教学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模块一Unit 3 Looking good, feeling good (Reading),教师可针对生词识记、短语运用、思维表达等,围绕识记基础知识、运用语句等,设计相应的学习案例。同时,可设计词汇预习训练、文本语篇大意表达、写作训练等多种学习案例。还可设计分段式的学习案例,围绕“How to understand the article?”来设计选词填空、回答问题、选择答案等形式的学习案例,以帮助学生在初步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2.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突出探究式导学

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是高中英语课程教学的关键。教师设计导学案不妨以丰富学习感悟为切入点,进行相应的学习案例引导,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语言学习思维和敏锐的语言感知能力。

教师要以任务驱动为引导,围绕探究来灵活运用导学案,可围绕课程难点知识设计讨论交流、探索发现等思考性较强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在运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利用预习拓宽的学生的知识视野,可运用合作探究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规则,可运用书面表达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学生在多元化的导学中,不仅能提高英语学习兴趣,还能够形成学习的自觉性。

例如,设计《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 3 Looking good,feeling good(Reading)的导学案,在学生阅读最后一封电子邮件的基础上,可设计“Answer the questions and fill in the blanks”环节。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深入研究文章题目及主旨,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以反思生成为动力,提高语用性技能

运用导学案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设计导学案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语言技能的内化生成,可为学生预留一定的“空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总结和反思。首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帮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规律。其次,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方式对导学案的运用提出自己的见解,促进语言知识的转化运用。再次,鼓励学生根据导学案设计更为丰富的学习案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学生进行反思生成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能够消化、吸收语言知识。同时,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运用英语的水平,并据此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例如,设计《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 3 Looking good,feeling good(Reading)的导学案,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可设计“Translate the following passage using the phrases we have learned today.”的导学案,要求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完成导学案任务。

导学案的有效运用,应以优化知识结构体系为前提,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学习和探究的方案,更要帮助学生形成整体学习思维;应以体现课程知识要点为载体,围绕课程的难点知识和重点知识来设计;应以注重对学生英语学习策略指导为目标,关注学生的英语学习差异性。

第5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导学案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学生阅读技能提出了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概括整理语篇内容,提高学生综合语言阅读、学习、理解、感悟、运用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导学案运用于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预习作用,使得学生认知理解具有全面性和深刻性,还能够起到丰富英语阅读理解思维,提高理解感知准确性作用,满足学习认知发展需要。

一、突出阅读重点,设计阅读思考题目

教师可根据教材文本阅读学习的重点,概括语篇学习内容及其表达主旨。在阅读教学中,多从语篇整体理解来设计相应的导学方案,尤其是注意预习思考题目的探究,更能打开学生阅读的学习思路。围绕阅读重点来设计相应的自主预习题目,使得阅读教学更具有目标性。

教师可要求学生从阅读文章的题目以及对应的思考题来划定阅读理解的重点,尤其从表达意图以及写作特色等方面来予以通盘考虑。在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的阅读教学前,都有“Reading A”,其实就是对阅读内容的一种预习提示。教师在充分把握阅读内容教学要求及其主旨意图的基础上,可针对阅读学习内容的表达意图进行综合思考。在设计预习思考题目中,应该紧扣语篇,突出表达意图和内涵意义,让学生在预习题目的引导中熟悉阅读学习重点,形成明确的认知感悟方向,为深入理解语篇内容奠定基础。

二、结合阅读难点,设计阅读理解学习案例

案例的运用除了围绕重点,更应凸显阅读学习难点,能够让学生在了解阅读学习素材、表达主要内容基础上,有重点地予以解决,丰富学习思维。这些方法运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深化阅读学习方法,形成严密的阅读学习思维,深化理解感知。

根据文本阅读学习难点,可选用与阅读学习素材相似的文化背景内容,或者相反的学习案例,建议学生在通过相似的阅读背景知识激活下能够深入感悟,并能够从中概括出阅读理解的思维和方法。在案例搭配的过程中,可从文化背景知识、表达内涵、资源优化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为学生设计有效的阅读认知方案及其学习探究的方法策略。针对阅读学习难点,设计一些拓宽延伸性的案例,让学生能够在思考中尝试更多的方法理解感知。

导学案中体现阅读难点,更能够丰富学生的理解思维和拓宽学生文化背景知识。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Unit 3 Back to the past的“Reading Lost civilizations”阅读教学中,可通过案例展示楼兰的历史,尤其是消失的原因,帮助学生强化认知。针对学生对楼兰不熟悉的实际,设计一定反映楼兰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的案例,让学生来全面了解文本表达内容。

三、注重阅读升华,优化阅读感悟发展素材

从阅读导学案中升华理解感悟,不仅是学生学习积累的需要,更是学生知识情感丰富的重要前提。教学实践证明,关注学生的阅读学习积累,以导学案的形式来引导,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总结阅读学习过程,更利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反思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积累高度来优化案例设计素材。可通过导学案的丰富延伸来拓展学生的阅读学习思维,能够在积累语言文化知识中灵活运用,更好地形成有效学习策略。教师则应该对学生在导学案学习运用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点评,让学生能够在总结中学习反思,同时关注学生的阅读学习创新之处。在案例设计时,可针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整体认知感悟状况,从阅读的综合感悟和独特发现来设计相应的综合运用表达练习案例。

教师在设计案例中,可结合学生的阅读兴趣点和课程教学要求设计相关或者相似的学习素材,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在引导运用过程中,可建议学生运用读后感、改写等形式来提升阅读理解的深度,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正如前所述,英语阅读导学案运用,能够在发挥阅读引导促进作用基础上,让学生能够有效阅读学习。案例运用应以培养学生多元化理解思维为重点,帮助学生拓宽知识储备量,提高语言表达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导学案运用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鼓励学生活学活用,不断丰富学习认知感悟思维。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教师课堂话语 个案分析

一、前言

在本族语为汉语的中小学校,学生习得第二语言基本在课堂上完成。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课堂话语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组织教学语言,它包括课堂用语、指示用语、师生交流用语和教师反馈用语;另一类指传授信息语言,教师话语被看作向学习者提供可理解语言输入的一种“简单代码”,如教师向学习者的提问、对课文的讲解、对学习者问题的回答和对课堂操练所做出的提示和反馈等。

湖南省衡阳市的高一学生今年开始使用牛津版的新教材。这套牛津版的新教材由译文出版社出版。与以往英语教材对比,其明显的特色在于Welcome to the unit,Task,Project和Self-assessment这四个部分,突出了任务型教学的要求,强调学生在课堂内外使用英语的能力。那么对于普通中学的学生来说,教材的改变能否给他们带来英语学习上质的飞跃呢?教师在处理新的教学任务时,课堂话语跟传统课堂相比会有什么不同呢?本文拟通过对一堂具体的英语课进行话语分析,探讨教师话语的特点。这堂课以任务单元为主要教学内容,学生通过结对、小组合作的方式,亲历语言实践,实现其任务目标。

二、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本文将着重分析课堂话语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教师和学生的话语量。(2)教师的提问类型。(3)教师的反馈方式。(4)教师的L1-L2转换。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然调查法。研究者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对自然发生与发展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本研究在真实课堂中进行,采用了现场录音的方式。任课老师所授的课是正常课堂授课计划的一部分。教师先让学生进行当日的主题汇报,之后就学校活动安排这一话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四组展开讨论,讨论过后进行全班汇报,并评出最优秀的小组。最后是一个写通知的写作训练。录音后,研究者将录音转写成书面文字,并就其中的课堂话语进行系统的分析。整个语料收集过程持续45分钟,共获得45分钟的课堂录音。转写的文字材料中省略了重复的对话。

3.受试

参与本研究的受试为湖南省衡阳市一普通中学的高一学生。他们刚刚初中毕业,年龄在14―16岁之间。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部分男生的口语水平低。受试的教师为担任此班英语教学的老师,教龄11年,是一个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师生都是第一次接触牛津版的新教材。

4.结果与结论

(1)话语量

本堂英语课总时间为45分钟,师生总话语量为34分钟,占75.5%,其中学生话语量为23分钟,占67.6%,教师话语量为11分钟,占33.4%。教师的话语分布主要集中在前4分钟的主题汇报和后十分钟对通知的讲解上。这表明,以学生讨论为中心的课堂上,教师话语所占的比重不多,大部分时间由学生支配,这改变了传统课堂由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Ellis(1990)指出,学习者只有通过使用第二语言的尝试才能达到促进第二语言习得的目的。学生在课堂上有大量时间使用所学的第二语言,这是符合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

(2)提问类型

教师课堂提问涉及的问题一般分为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展示性问题指提问者已经知道答案,并且答案是唯一的问题,被问者可以在资料中直接找到答案,且只需表层理解、短时记忆便可回答。而参考性问题指提问者并不知道答案的问题。Duckworth(1981)指出这类问题也叫开放性问题或元认知问题。Mystrand(1997)把此类问题叫做真正的问题。在本次课堂中,教师共提问23次,其中展示性问题15个,占68.18%,参考性问题8个,占31.82%。在课堂的开头,教师主要使用参考性问题,诱发学生积极思维,刺激语言输出,促进师生的真正交流。在后来的讲解通知环节中,教师多用展示性问题,让学生回答课文中的内容。以上结果表明,教师在提问类型上还是以展示性问题为主,没能走出传统课堂的提问模式。教师虽然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讨论,但是教师没能真正发挥促进者的作用。这是值得注意的。

(3)反馈方式

Tustall和Gipps指出,教师反馈有两种类型:评价型反馈和描述型反馈。评价型反馈指教师在反馈时指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这种反馈在现实交往中出现不多,且只关注语言形式。它分为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积极反馈比起消极反馈,更有助于学习者的行为。描述型反馈则与学生的真实能力有关。此堂课中,教师运用了11个相同的积极反馈来评价学生的讨论情况,很少纠正学生的错误。尽管反馈形式有些单一,但对提高学生开口说英语的信心,还是很有帮助的。

另外,学生在回答知识型问题时,教师用重复学生的回答的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确认和记忆。描述型反馈的使用让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深入,也摆脱了教师作为权威者的角色定位,有利于学生英语的习得。

(4)教师L1-L2转换

会话是一个双方商议“权力与义务”关系的过程。在外语教学中,尽管“全语言教学”在目前备受推崇,但是,交际双方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增强双方的吸引力和理解程度,教师进行L1-L2的转换,是有必要的。此课堂中,教师总实现5次L1-L2的转换过程。分别用来解释、布置讨论任务;解释生词“inform”的用法,讲述通知的模式和布置写作任务。实现从L1到L2的转换,一方面是用学生的母语表达有助于学习者减轻认知负担(Cook,2001),缓解焦虑情绪和心理压力(Stibbard,1998),从而提高可理解性输入的质和量。另一方面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表达(Cook,2001),避免学习者理解错误带来的交际障碍(Swain&Lapkin,2000),稳定师生关系(Pennington&Balla,1998),从整体上促进二语习得。

三、结语

通过对课堂话语的微观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这堂以学生讨论为主的英语课中,学生有较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充当了管理者和示范者的角色,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师控制整个教学的局面,符合新教材给教师提出的要求。

2.教师在课堂上尽量使用积极反馈和描述性反馈,促进了学生讨论的顺利进行,扩大了学生二语的输出量,有利于学生二语的习得。

3.教师话语中的使用的句型多为祈使句,这表明教师仍然没有摆脱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权威的形象。

本个案只是小范围的研究,难以反映普遍的状况。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阅读档案袋 高中英语教学 评价方式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在语言技能运用目标中提高了对阅读的要求。从历年的高考成绩反馈可以发现,阅读理解能力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英语成绩的差异,因此增强阅读教学效果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关键。针对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借鉴档案袋评价机制,探索性地将此方法应用到高中英语阅读的教学中,旨在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并创造性地参与到英语阅读学习活动中,以期激励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一、阅读档案袋

新课程标准指出:“档案袋评价是以一个文件夹收藏每一个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作业、作品)和反思报告,它可以督促学生经常检查他们已完成的作业,在自主选出比较满意的作品的过程中,反思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采用档案袋的评价方式,可以记录学生阅读理解的全过程,是评价其发展水平、自我反省和进步的理想方式。将档案袋评价方式应用于英语教学中,一方面能够让学生自主体验阅读过程,反映学生自主、自控的学习技能,提高学生自我反省和元认知能力。另一方面能够为教师、家长、学生等提供丰富的有关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信息,使评价者直观全面地评价个体阅读能力的真实发展。

二、英语课外阅读中“阅读档案袋”的应用

1.“阅读档案袋”的基本设置流程

(1)学生实际操作环节流程:确定可行的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选定阅读材料将学习成果装订到阅读档案袋中定期自我评价整理并展示成果。

(2)教师实际操作环节流程:提供多层次的学习目标定期督查学生学习成果纠查、指导欣赏成果并给予评价。

2.“阅读档案袋”的内容

(1)封面:主要展示学生的个人信息,包括包括姓名、年龄、年级、所在班级、就读学校、任课教师、兴趣爱好、特长、家庭住址、档案袋编号(教师把全班学生按姓名的字母顺序排列,编成号)等信息,最好附一张本人近期彩照。封面设计鼓励学生突出个性,充分展现自我风格。

(2)阅读计划:选择一学期为一个跟踪测试阶段。教师积极发挥指导作用,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分层次给出阅读建议,从而帮助学生在阅读水平测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并自行规划每天或每周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制订计划可以通过学生和教师签订学习合同的方式进行,以增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决心。

(3)主要收集内容:①阅读记录:阅读记录可以直观地跟踪反映学生的课外阅读进程,是阅读档案袋的主要内容之一。一般选择一星期为一个记录周期,便于学生记载并及时总结,随时发现问题并调整阅读计划。②档案袋内容:课外阅读学习行为的记录。学生可以借助档案袋这个媒介,有计划、有目的地把自己接触的英语资料(纸质资料、录音带或光盘等)按一定类别放入档案袋。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是积累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向他人学习的过程。

3.阅读档案袋的评价方式

(1)阶段性自我评价与反思。档案袋评价最主要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定期就自己的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做出判断和诊断。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可以更详实地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进程,学生也能清晰地认识自我,这有利于下一阶段阅读任务的开展。

(2)同学之间互评。教师可以每月组织小组互评。通过交流,看到他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为自己进一步的努力确定目标。

(3)教师评价。教师要定期检查、反馈并给予适度评价。教师应采用描述性的语言对学生阶段性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进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达到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动机的目的。

三、结语

阅读档案袋评价是高中英语课外阅读中非常有效的一种过程性评价方式。通过建立阅读档案袋,学生学会了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培养了合作精神、学习兴趣,同时还发展了阅读能力。阅读档案袋重视的是阅读的过程,强调知识的探索历程远远重于获取的结果,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开发学生的自我潜能。教师的评语、学生的自评和互相反馈,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方向,获取学习经验,从而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才是阅读档案袋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Valencia,S.M.(January 1990).A Portfolio Approach to Classroom Reading Assessment: The whys,whats,and hows[J]. The Reading Teacher, 43, 338-340.

第8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高中地理教学 应用 实践

地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能较好地体现地理事物规律和地理特征,案例内容可以从多种多样的地理情境中获得。地理案例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体现了教学的互补性和师生的互动性的原则,达到了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案例中提供的地理背景材料,容易让学生对问题情境进行思考,从而实现思维与情境的碰撞,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还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通过案例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对案例中的问题情境有目的地安排一些空白或者令人奇怪的地方,留给学生去发现:空白可能是某一事件的原因或是从所给资料中得出的某些结论部分,或者是用来解释所给资料的假设等。例如:在教学《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我就引入在二次大战中,为什么英国及其盟军要封锁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咽喉――直布罗陀海峡,但是英国舰艇在此却屡屡遭受德军潜艇的袭击,让英军损失惨重。那么德军潜艇是怎样在地中海地区神出鬼入的呢?这个案例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于是积极地寻找答案。

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地理案例来源于现实生活,需要我们综合运用地理知识来剖析案例,因为通过对案例的正确评价,才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大气环境保护问题》时,我以《京都议定书》的案例来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在“大气中的保温气体会使全球变暖”这个问题上,地理学界存在的看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肯定大气保温效应的观点,另一种是否定大气保温效应增强的观点。这个全球气候变暖案例,是反映大气环境遭破坏的例子,此时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探索大气污染的问题,并能提出治理的方案。这样对案例进行拓展,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3.论证地理学中的规律。

在有关地理原理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具体地理案例的层层剖析,并归纳出具有普遍规律的原理,也可以通过地理案例教学,为地理原理提供一般的例证,便于学生加深对抽象地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论证意大利的新工业区时,就可以选择我国浙江省温州市的乡镇企业来论证这个问题。这一案例不仅能生动论证新工业区规律,而且能激发学生建设家乡的热情。

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选择地理案例时最好选择有现实意义和时代特征的例子,平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了解地理学科知识的社会功能,充分认识地理知识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例如:在教学《地理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时,对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这一理论,通过结合日常生活,特别是我们在旅行中的见闻进行分析。比如从潍坊到北京与北京到乌鲁木齐,在沿途中所见到的地理现象有什么不同?如果是登山,那么从山脚到山顶和从山顶到山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就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实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

1.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有些带有童趣或幽默的故事等案例能深深地吸引学生,课堂中轻松、活跃的氛围也能促使学生对热点地理问题产生极大的兴趣。如在2004年12月发生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的强烈地震,它引发的海啸波及斯里兰卡、泰国、马来西亚、孟加拉国、缅甸、马尔代夫等很多国家,有16万人丧身,是极为惨痛的海啸大劫难。于是我就根据地理课本中的《地质灾害及其防御》,设计了一个案例――《地震・海啸和高中地理学习》,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在课堂上讨论得非常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学生普遍关心这个问题,想获得有关的背景知识。于是,我就结合高中地理课本中的“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途径”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这两方面的内容,设计出《世界环境日的由来和历届主题》作为案例来研讨,还发动学生参与以“人人参与,公建绿色家园”为主题的自编手抄报活动,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2.案例教学重视学生实践。

现实生活和地理教学联系密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往往能真切了解到生活实际对地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实现地理教育在德、智、美、劳等方面的教育价值。社会调查访问和野外考察是学生实践的重要形式,如果学生能围绕一个地理案例搜集整理资料来案例中的问题,就一定能消除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端。例如:针对当前河流污染严重并有继续恶化趋势的问题,结合课本中的“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这一节内容,我设计了《家乡河流变化的原因及其对策》这一案例,在教学前就围绕案例设计四个问题给学生思考:①调查家乡河流的污染情况?污染物有哪些?②采访年长的人,了解二十年、十年前河流环保情况。③分析引起河流环境恶化的原因。④面对当前河流污染状况,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要求学生进行观察、调查、走访,搜集各种信息资料,认真思考分析。在相互交流补充后,再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学生对河流污染的原因分析得非常透彻。除了课本中介绍的乡镇工业、农业、农民生活污水外,他们在调查访问中还发现了农村有了自来水后,由于不注意保护环境,河流被生活用水污染了;大量的养殖业和洗浴业和医院、诊所等场所也是当今河流污染的新“杀手”。

参考文献:

[1]刘涌,高爱.浅谈高中地理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应用[J].科学教育,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