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0-19 08:31: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好爸爸胜过好老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第1篇

翻开《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养育》,首先就被纪伯伦那句“爱——是孩子的飞翔/也是你最强健沉稳的姿态”拨动心弦。细细品读后发现,这本由台湾著名教育家、实验心理学博士洪兰教授所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担任主编的家教著作,正是为孩子插上翅膀的指南。

“三分天注定”,强调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差异性,正是这种差异为后天发挥教育的功用提供了平台和基础,每个孩子的天性必须得到尊重;“七分在教育”,说明教育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教育可以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家长把握好这七分,教育就大有作为。

“好孩子不是成绩好,是品性好、品德好。优秀的孩子不只会念书,还要会做事。”

我们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是《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教育》,那么在两位老师看来,“好孩子”的定义是什么?

洪兰:我们认为好孩子不是成绩好,是品性好、品德好。优秀的孩子不只会念书,还要会做事。在美国,如果一个孩子很好带,不生病,很活泼,他的爸爸妈妈就会认为这是好孩子。他们绝对不会把一个“坐在家里,妈妈叫你动一下你就动一下”的宝宝视为好孩子。我们认为孩子小时候应该尽可能地去游戏,因为游戏的时候,孩子学习了很多人际关系,而且充分发挥了想象力。

现在各类电子产品层出不穷,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被电视、电脑和手机包围,很多妈妈都为此苦恼。书中专门用了一节的内容讲网游,您认为怎样才能让网游成为天使,而非魔鬼?

洪兰:首先,网游并不是完全不好,因为已经有很多实验证实,玩网游能增强孩子的视觉搜索能力,即在一个很复杂的图片中迅速找到重点的能力。网游玩得好的人,通常能比较快地在一大堆资讯中找出所需的内容。家长与其把网游看成洪水猛兽,不如训练孩子经营他自己的时间。方法是: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培养他延迟满足的能力。我们看到美国的孩子在餐馆中一般都不怎么闹人,这是因为第一,父母会带玩具给他;第二,他如果吃完了,就会下桌,找个地方自己坐下来就玩或者干什么。这个是从小训练的,因为美国人一致认为父母亲不是孩子的奴隶,自己不能被孩子拖着团团转。所以就看你怎么去训练,比如孩子要某个东西,你不是马上给他,而是告诉他“我在做事,你等我做完了我才给你”,孩子要尊重父母亲现在在做的事情。所以很多事情你不是马上满足孩子的需求,而是你去让他学会天下事情没有尽如人意,你要等。慢慢地,让孩子学会自律并考虑到他人。

“所谓顺其自然,水到渠成。按照孩子发展的规律,时间到了,他自己就会,不会的时候,你逼他,反而会让他对学习产生恐惧。”

洪老师在书中告诉我们,育儿真经就4个字——顺其自然。请问洪老师,对这4个字该怎么理解?顺其自然和立好规矩是否矛盾?

洪兰:今天,父母最大的问题就是很焦虑,每天问孩子你学到什么,你很焦虑,孩子就会很焦虑。然后你觉得他学到的不是你要的,或者他学得不够,你就会谴责他,孩子就会觉得学习是个恐惧的事情。所谓顺其自然,水到渠成。按照孩子发展的规律,时间到了,他自己就会,不会的时候,你逼他,反而会让他对学习产生恐惧。作为父母,我们真的不应该也没有必要不停地把一些树挖起来看有没有长根,有没有长好,这样做的话,树是一定会死的。

顺其自然与立好规矩完全不矛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顺其自然不是放任自流。很多父母误以为我让孩子自由,放任他,是对他好。错!孩子心中非常需要被别人指导,他非常希望知道父母在乎自己,并乐意接受引导。

“你读一些好的教育类的书,等于结交了很多特别优秀的老师。这是最好的捷径,你找不到比它更好的捷径了。”

第2篇

最近,我遇到了一个难题,我意外地又怀孕了。我的大女儿已经5岁半了,小家伙的到来打乱了我们一家人的生活计划,我们原来就准备再要一个孩子的,只是没想这么早。我的工作非常忙,还有晚班,这个星期每天回去大女儿就睡了,作业都是在第二天早上做,我非常自责,觉得没照顾好她,就连相处的时间都没有,而孩子她爸爸常年在外地。我们想过:虽然大女儿可以让奶奶帮忙带,但无法替代我。我很矛盾,如果不上班,家里的收入会骤减,而可以想象的,随着二宝的到来,开销会大很多……可是如果我继续工作,可能两边都照顾不到。

希望尹老师能帮我指点,我到底该怎么办才是家庭工作都能照顾到的?还是狠狠心放弃一边?

谢谢您。

孩子妈:

既然二宝已经来了,首先就要心态放松,多品味这份喜悦,少去想面临的困难。胎教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如果这个时候你内心焦虑,恐怕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好。

我从你的信中看到的困难主要是两个:大宝的教育问题,家庭收入问题。

先说大宝的教育问题。它和你什么时间要二宝,其实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如果说只有大宝的学业问题解决了,才有精力要二宝,那么你至少需要等到她上大学。因为你的孩子现在才5岁半,应该在幼儿园大班。如果这时就有作业,就要辛苦到天天早上写,以后孩子上小学、中学后,学业的事越来越难,问题只能更尖锐,那么你是不是就更没时间要二宝了?

依我的感觉,根本原因是你目前对大宝的学习管理及心态不对,不对的方法当然不轻松,不对的方法当然达不到好结果,所以你焦虑紧张。你以为自己天天陪着大宝写作业,或不上班做全职妈妈,就有更多的时间管理孩子的学习,事实不是这样的。最好的办法是学习如何管理孩子的学业,管对了,家长和孩子都轻松;管错了,家长孩子都紧张―― 这是很大一个话题,是家长们当下面临的重要功课―― 这个功课学好了,大宝的学习管理和何时要二宝就没有一点儿冲突了。

再说家庭收入问题。你如果是为了大宝的学习而辞职,这没必要。家庭教育不需要全职,全职妈妈不一定能比职场妈妈做得更好。很多全职妈妈因为时间充裕,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用力过度,对孩子管得太多,孩子可能更不自由,在学业、心理方面出问题的概率反而更大。所以我不赞成为了孩子而辞职。哪怕为了你自己的未来,也没必要辞职。

第3篇

一、守护童年的童真:孩子就是孩子

女儿4岁时的某天。她突然跑来对我说:“妈妈,我好喜欢你啊!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和你结婚。”我微笑着摇头说:“我也好喜欢你呢!但是我不能和你结婚。”她问为什么,我说:“因为我们都是女的。”她立刻回应:“那我长大以后要和爸爸结婚。”产生结婚的念头,也许是因为她和我们一起参加亲友婚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是因为受到电视节目的影响。总之,这并不值得惊奇。记得她曾经看着我们的巨幅结婚照,充满羡慕地问:“妈妈爸爸,你们是在哪里拍的啊?真好啊!你们到哪里找到这么大的照相机的?”引来我们的哄堂大笑。

过了一段时间,女儿意识到了自己之前的想法不合情理。就主动来找我们:“妈妈、爸爸,我想到了,我以后也不能和爸爸结婚。”我们惊喜地问:“为什么这么说呢?”她说:“因为等我长大了。爸爸已经太老了,都成爷爷了。爸爸。那时候我是叫你爸爸还是爷爷呢?”还没等我们答话,她就接着说:“所以呢,我要和跟自己差不多大的人结婚。我决定长大以后和弟弟结婚。”

关于女儿的提议,我除了欣然附和,并没有对她天真的念头给予批判或鼓励。女儿说结婚,表示她认识到婚礼是两个相互喜欢的人举行的一种仪式。她这么提议,只是表达她对你满心的爱意。当我在幼儿园工作的时候,也听到有个小男孩说很喜欢某个小女孩,甚至说长大了要和她结婚。可那个小女孩后来因为搬家转园了,小男孩很快就忘记了这回事。更“严重”的是,他连那个小女孩的名字也忘记了。对于这件事情,做老师的我依然是莞尔一笑,把它当作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件趣事罢了。

尊重儿童,最重要的是尊重儿童的情感和需要。儿童借用某个成人词汇来表达他们内心稚嫩但又热烈的情感和喜好,并不代表他们真的需要某个成人仪式。如果假戏真做,那就不是孩子的天真,而是成人的娱乐了。

今天的教师能否真正把儿童看作儿童,守护孩子的童真呢?

二、捍卫童年的权利:即便是孩子

所有的成人都曾经是儿童,可惜只有为数极少的成人记得这一点。在当前的成人社会与教育实践中处处能看到不理解或低估儿童的现象。比如,有的成人轻视儿童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儿童的经验视作低级或错误的概念。又如,有的成人用自己的需要代替儿童当下的需要,认为这才是合理的。

泰戈尔回忆起他的中学生活时说:“这学校虽然没有什么害处,它到底是一所学校。教室是冷酷而沉闷的,四面的墙壁警察似的看守着我们。房子像鸽子笼而不像人的居处。没有装饰,没有图画,没有一点颜色,没有一点吸引孩子心灵的企图。”也许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会在这一点上感到“自豪”:我们幼儿园的墙壁很美丽,走廊有很多精美的饰品和不断更换的摆设,即便是泰戈尔来看,也会为中国幼儿园里美丽的风景感到惊诧。可惜,风景再美也不能证明儿童的基本权利(如探究的权利、平等对话的权利、游戏的权利等)已经真正得到了保证。来看几幅幼儿园里的场景吧。

“六一”节来临,为了迎接这个盛大的儿童节日,不少幼儿园又开始了新的装饰工程。教师们辛苦加班,制作墙饰、准备区角材料,幼儿园还花费了额外的金钱与资源。一位教师费了半天时间,用剪刀剪出了精美的拉花。小心地装饰到活动室的墙上。热心的幼儿说:“老师,我来帮你好吗?”教师倒是很“体贴”:“谢谢你,不用了。你们手一拉就断了,还是老师自己来吧!”拉花装饰好了,全班孩子一起惊叹道:“哇——老师,好漂亮啊!”一个顽皮的孩子站到椅子上,踮起脚尖去摸那拉花。教师连忙喊:“别动,快下来,不许摸!你怎么这么调皮啊,这是用来摸的吗?这是用来玩的吗?”再看隔壁班的活动室里,几个孩子在玩娃娃家。虽然面前堆满了精美的仿真水果,可幼儿不一会儿就对这些硬梆梆的塑料制品失去了兴趣。

试问,更加精美的墙饰和玩具就一定能让童年更加快乐吗?张雪门先生有一个观点:教师为幼儿提供材料时,应多用“原料”(即原材料),少用“熟料”(即成品)。这番话虽然差不多是一百年前提出的,其要旨却没有过时。

二十年前。我在某幼儿园实习,记得那是一个炎炎夏日的中午,我们实习生和主班教师围坐在小木桌前,忙着为孩子们准备角色游戏的材料。我们将白布剪成一个个圆片,包上海绵,缝成“包子”“饺子”等各式点心,还用彩纸和蜡笔把废旧纸箱装饰成“电话机”“收银机”等。借用张雪门先生的话来说,我们正忙着为幼儿的游戏制作“熟料”。一批“熟料”制好了,老师们吁了一口气。

二十年过去了,幼儿园的硬件设施越来越好,“熟料”的档次也越来越高。以上海某所一级园为例,1980年该园用于添置玩教具的费用不到100元,2002年度这项费用的支出为1.8万元,到了2012年度,这项费用已逼近7位数。前不久,我还看到另一所幼儿园花费了20万元为各班添置了新的游戏材料:一套套漆得五颜六色的小木屋,挂着“娃娃家”“银行”“邮局”等招牌。配上小巧的桌椅,被安置在走廊上,非常惹眼;精美的仿真果蔬把“菜场”的筐子塞得满满的;“小吃店”的托盘里摆着用树脂合成材料制成的“点心”,造型生动、外观逼真,看得入垂涎欲滴……

我们都知道,教师对游戏干涉得越多,留给幼儿的空间就越小。当一个孩子在“小吃店”里扮演着厨师。“制作”着那些明明已经做好了的“点心”时,这个游戏还没有开始。不就已经结束了吗?游戏区域里的“熟料”剥夺了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乐趣,幼儿不再享有劳动带来的满足感与愉悦感。那既然如此,幼儿园为什么还不惜重金购买“熟料”呢?这是有原因的。

原因之一是评价标准的错误导向。一方面,一堆精美的玩具与一堆废旧材料的视觉效果截然不同:前者使幼儿园看起来仿佛是一个儿童的乐园(“仿佛是”和“的确是”有很大的差别);而后者则让人感觉凌乱无序,像个杂货铺子或储藏间。主管部门如果把环境整洁、美观作为幼儿园考评的一条重要标准,那就会导致幼儿园及教师的两难。另一方面,牺牲休息时间为幼儿添置、制作玩教具的教师似乎更容易受到表扬,因为他们看起来更“敬业”,也更“热爱孩子”。

原因之二是儿童观与教学观的脱节。我们虽然日益重视儿童的游戏权利。但在实践中仍然轻游戏、重教学。看待儿童的游戏时不注重实质,更注重环境的美观与否:不看重材料的开放性和适宜性,更看重东西的外观和数量。其实。为儿童的游戏提供“熟料”的根源还是成人中心主义,侵犯的依然是儿童的权利。当我们幼时踢着一颗石子玩耍,或是拾一段葱翠的树枝当马骑时。我们是如此快乐。而今天当我们把孩子拾到的树叶、石子或其他杂物扔得远远的,以为自己为孩子做的一切都是为他们好时。我们已经远离了自己的童年,也不再精心守望孩子的童年。

第4篇

虽然我们都同样深爱着孩子,可“爱”的方式不同,得到的结果自然也不同。时刻苛责自己尽力做到“完美”,可是太“完美”的妈妈反而永远教不出满分的娃!

任劳任怨保姆型妈妈

想起之前我在中学教书时,有次去学生小安家做家访。她妈妈一看就是不善言辞的老实人,在短短的半个小时时间里,小安多次不耐烦地打断妈妈的话或者指使妈妈。后来听熟悉她家情况的同事说,小安的妈妈就好比家里的保姆一般,家务活从来都是她一个人一肩挑,日子久了不但老公爱使唤她,连女儿小安也常常对她呼来喝去的。

任劳任怨本没有错,也算得上是好妈妈的一大优点。可如果任劳任怨到失去妈妈的尊严,那就真的是“吃力不讨好”了。保姆型妈妈教出的孩子很难学会感恩,他理所当然地接受着妈妈为自己付出的一切,甚至老公也视她的辛劳为家常便饭,哪天她累了病了偶尔倦怠一下,兴许全家人还觉得是她变懒惰了。

所以,永远别把自己当老黄牛,更不要让孩子认为妈妈是一台永远不知疲倦的机器。当妈妈真的累了的时候不妨直接说出来,病了的时候也别硬扛着,请告诉老公和孩子:此刻我需要你们。妈妈习惯付出的同时也一定要学会索取与接受。

包办代替的妈妈

这类妈妈算得上是中国妈妈里面比较典型的一种了,从小到大不是怕孩子摔着就是怕孩子累着,巴不得将孩子所有“不好”的事情都包揽了。我有个同学,刚上大学那会儿连被子都不会叠,衣柜里的衣服永远是乱糟糟的。她说在家的时候妈妈怕她起床后收拾房间会耽误上学时间,每次即使她主动要求叠被子都会被妈妈给骂走,家务活从来不让她碰一下,每次出门妈妈都会准备好所有需要带的东西。记得那时候她是我们寝室最爱丢三落四的人,也是最爱哭鼻子的那一个。

无数的中国家长,把孩子的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精心替孩子安排着所有事情。“你什么都不用管,只管好好学习就行了”,这是妈妈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可是,学习书本知识并不是孩子成长中的全部内容。除了学习,他还需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学着独自面对所有困难与抉择、学会生存的本领。

妈妈不可能守着孩子一辈子,他终有一天要长大,与其让他长大后在外面的世界拼到遍体鳞伤,甚至一败涂地,不如趁早告诉他:孩子,自己的事情请自己做。

时刻紧盯孩子的妈妈

“陪伴孩子,是你给他最好的爱”,是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可有些妈妈却把这一句话的含义理解过头了,陪伴变成了“看管”,时刻紧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成了不少妈妈们的习惯。

孩子做作业,妈妈一刻不离地陪在旁边,每天守着孩子做完作业竟成了一天中最重要的“亲子时光”;孩子玩会儿电脑,妈妈一直探头想看个究竟;孩子和同学打个电话,妈妈立马追问是谁,他找你干什么……

时刻紧盯着孩子,累的不仅仅是妈妈,更累孩子。孩子的世界即使再小,也必须有一块属于他自己的自由空间。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他能够自由呼吸,更不需任何掩饰。所以请尊重他、相信他,要知道,除了是父母的孩子,他更是他自己。

爱立规矩的高知妈妈

如今的高知妈妈是越来越多了,她们立志“科学育儿”,誓要把孩子培养成知书达理、多才多艺的全能型人才。她们的案头永远摞着各种育儿书籍,一套一套的育儿理论也是信手拈来。

在高知妈妈们的眼里,“规则”二字分量极重,容不得孩子轻易违反和破坏。我曾经亲眼目睹一位朋友因为3岁多的儿子不肯吃饭,而将孩子推到阳自反省,任凭孩子嗓子都哭哑了,妈妈也丝毫没有心软,没有提前让孩子进屋来。我也看到过一位网友倾诉“我妈妈太强势,从小对我严格得不得了,凡事都是说一不二的,如果我没做到,她就暴跳如雷……所以,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活得很被动,好像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让妈妈满意……”

从小“立规矩”对于孩子而言实属重要,可究竟坚持到什么程度才刚刚好呢?这个“度”值得每一位妈妈深思。

念诵“一切为了孩子”的妈妈

似乎我们的上一辈们很爱说这样一句话:爸爸妈妈一切都是为了你……是啊,父母总是甘愿为孩子付出一切,可如果这句话时刻挂在嘴边说给孩子们听,会是怎样一种效果呢?

电视剧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贫穷的山区,有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他的妈妈一直希望他能够勤奋学习将来好走出山窝窝。心愿是美好的,可妈妈为了激励孩子念书,整日一遍一遍念叨着“妈妈做什么都是为了你,只要你考上了,妈妈再苦再累都值得”。他最终却故意在高考时考砸了,原因只有一个:我不想让妈妈这么辛苦,她不应该为了我一个人活着。

这个小情节同样有着很强烈的现实意义,时刻念诵“一切为了孩子”的妈妈哪里会知道:自己的这些话无形中给了孩子巨大的压力和负疚感,甚至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爸爸妈妈的负担和累赘。

第5篇

2014年3月19日 二年级六班

尊敬的邓老师,各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大家中午好!

真诚的友谊来自不断的自我介绍,我叫杜**,是咱们班**同学的妈妈。刚才邓老师说,**在咱班孩子们中有很好的阅读习惯,喜欢读书热爱表达,看图写话及日记都写得很好,所以现在让我发言介绍教育**爱上读书的经验,其实真的谈不上什么经验,只是在指导**读书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一点点心得体会,今天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不瞒大家说,指导**读书我从胎教的时候就开始了,怀**的10个月里,我觉得我们娘俩儿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放一曲优美的音乐,读几首诗、几则故事,亦或几篇散文……**出生后,我还是坚持读书给她听,白天,特别是**刚睡醒最有精神的半个小时里,我会张大嘴,用夸张的表情,声情并茂地读有趣故事**听;晚上,我会放着轻缓的音乐,读些睡前故事给**听着入眠;到**上幼儿园时,我读书的时候会把**叫到跟前,让她看着,我一边用食手挨个字的指一边读;等**上到幼儿园大班,我让**用食手挨个字的指我读;等**上一年级的时候,识字量达到能读书看报时,我用食手挨个字的指**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她停顿,我帮她读两遍,然后她重复两遍然后她再接着读……后来,**可以自己用食手挨个字的指自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句子,逐个做好标记,最后我集中教她识不会读的字,帮她讲解字、词、句子的含义……就这样,在读书的过程中,**8个月会说话,12个月能与大人进行有效的语言沟通,比如告诉你:妈妈我饿了;妈妈我渴了;妈妈抱抱等等。一岁半**能背诗唱儿歌,2岁能自己独自翻阅小人书,3岁能上台讲故事表演节目,4岁可以背诵绕口令,5岁开始大量识字,6岁开始玩词语 成语接龙,7岁可以独立整篇阅读,然后可以与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分享读书心得……随着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喜欢读的书也越来越多,特别是二年级以后,逛书店-买书-读书,成了她做完作业学完特长课以后最喜欢做的事情。

在指导孩子读书的过程中,我觉得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 识字很重要

是的,对于阅读来说,识字很重要,像我们不认识英语单词去读英语书一样,满眼的字,不知道怎么念,也不知道什么意思,愁得心焦。孩子也一样,如果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老是遇到不认识的字,老是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孩子也会读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以,很容易把书一扔不想读了。久而久之,不仅会失去读书的兴趣,而且还会发展成惧怕读书的不好习惯。所以,要想让孩子喜欢读书,一定要教孩子多认识字,多理解词,多分析句子和文章的含义。孩子认识的字多了,词语和句子的意义理解得多了,他才会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喜欢。

二、 读书环境和氛围问题

给孩子一个安静、温馨的读书环境还不够,还要给孩子一个读书的感染氛围。也就是说,当孩子读书的时候,大人最好不要看电视、看电脑,更不要玩手机,我们也要拿起一本书认真的阅读品味儿……等孩子读完时,要及时地和孩子一起讨论 分享各自所读书里的情节和心得体会。这样,会让孩子形成读书分享的习惯。我觉得,“分享”是孩子读书的动力及意义延伸。

三、 读书时间问题

读书最好不要占用孩子玩耍的时间,如果孩子玩得正开心,你呵斥他去读书,那么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里,他会认为读书是个耽误他玩耍的很烦人的事情,这样几次下来,他会讨厌读书。()还有就是绝对不能让他玩电脑、玩游戏、玩手机…因为这些娱乐会把孩子所有的读书时间都占去……甚至,会让孩子形成一旦有时间就立马想玩游戏,而不是去读书的习惯。

四、 让孩子读自己喜欢读的书

这项的意思就是让孩子读他喜欢读的书,不要强迫他读不喜欢的书。带**去买书,我只需去之前问(指导)她买什么内容的书,然后就是在收银那里等着付钱。我从不说你必须买什么书,或不能买什么书,只要孩子买与学习有关的书和与学习无关的书相结合,具体买什么,全凭她自己翻阅以后确定喜爱就好。

五、 贵在坚持

一样的,在指导孩子读书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特别是孩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时,你要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地读给他听,有时候前一句你刚教完,后面一句又遇到他又不认识,你还要再一次耐心地教几遍……但再困难都要坚持。一直坚持到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你就轻松了。现在想想,在阅读方面,我在**身上最费心就4年时间:幼儿园3年及一年级1年。从上二年级开始,**从选书到读书到与爸爸妈妈 老师同学一起分享,全部都不用心,由她自己自由选择和安排时间。

对于指导孩子读书方面我就分享这些,作为咱班家委会主任,我在校级家委会读书小组的带动下,也是在我们班一部分家长的提议下也想成立一个家长读书小组。具体事项如下:

1. 二年级六班家长读书小组流程:自己阅读--分享体会--总结经验--实践运用

2. 报名方式:有参加意向的家长请把孩子姓名,自己姓名,手机号码用孩子的纸和铅笔写下来,统一交到邓老师处,我最后到邓老师那里去统计。

3. 推荐书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要求买到书,而且要切实认真阅读。

4. 时间:1个月通知大家过来召开一次读书交流分享会。

5. 地点:已申请到学校的家长委员会工作室。

第6篇

好感人啊。请问,我能骂你吗?

我们重视家族、重视血缘、重视宗亲,但很多时候,又在潜意识里崇尚为了出人头地而六亲不认。不带小孩、不理亲情,不仅不受批判,反而成了成功人士炫耀自己受了多大委屈和牺牲的资本。看看西方,哪怕你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时不时会秀秀天伦之乐,奥巴马谈起自己的女儿,至少显得是真情流露。

我是一个非常狭隘的人,在我看来,所谓成功,就是你身边的人,因为有你而感到快乐。倘若你赢得了天下而输了家人,那你的成功不过是一场泡沫。纳尔逊・曼德拉是圣人吧,是英雄吧?但他的传记《曼德拉的礼物》里说,曼德拉所有温暖笑容,只会给陌生人,对家人、对子女,他板着脸孔、漠不关心。曼德拉直接说,亲切是可以装出来的。如果不能说圣人的坏话,我就什么也不说了。

我认识一位外企女强人,非常上进,读MBA、EMBA,在职场中节节高升,风头无二,而她的小孩,长期寄存在内地,由爷爷奶奶照看,多年来保持母子二人一年见一次的频率,她以为自己是圣诞老人么?

我采访过不少名人,牛逼艺术家、牛逼摄影师、牛逼艺人,问及什么时候陪小孩呢,其中一些人给出的答案是:没空陪小孩,孩子还小,懂什么,我现在努力打拼,多赚点钱,给孩子打基础,也是为了孩子的将来好。但是,他们知道孩子们怎么说吗,我们做过几次调查,孩子们的心声是:爸爸妈妈,我希望你们不那么成功,我不要昂贵玩具和高价培训班,我只要你们陪我。

我还认识一对夫妇,双双博士毕业、现在都是副教授,花了3年时间用尽各种心思和手段才得以怀孕,为保胎,妻子在床上躺了整整8个月,我还挺感动,不容易啊。结果月子刚坐完,他们就把孩子跟快递一样送回内地老家,什么时候去接呢?至少三五年之后吧。原因?“本来我们都不喜欢小孩,生小孩只是为了堵住长辈骂我们断了香火的嘴,老人喜欢带让他们带去呗。”请问他们读那么多书的目的就是让自己不说人话吗?

畅销了好几年的育儿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有句话我深刻认同:不亲自带自己的孩子就是渎职。

在中国,不负责的父母舆论环境真是太宽松了,以工作忙为由,把孩子堂而皇之推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请个保姆替代自己来带,相关调查显示,文化程度越高的父母自己带孩子的比例越低;经济状况越好的父母自己带孩子的比例越低。而隔代带小孩,成功率不高于30%,因为祖父母辈带小孩,用的大多是传统方式,以撒谎敷衍小孩;用“小心点”、“不要去”等口头禅妨碍小孩的创造力和冒险精神;贪小便宜;当着孩子的面讲孩子父母的坏话等……

中国文化里,过多强调生育是一种权利,甚至是一种义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忘了最最重要的一点,生育是一种责任。在你不能确定可以给孩子足够的时间陪伴时,请不要草率地生下孩子。《穷爸爸、富爸爸》里就有一句,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

当然,不是说夫妻一方必须辞职全职带小孩,这在中国也不现实,但当父母的,有没有竭尽自己所能,给孩子最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呢?双方都要上班的情况下,有没有把下班后的时间、整个周末拿来陪小孩,关注他想做的事,带他一起去认识世界、享受人生呢?

我总以为,衡量你是否在意一个人,最显要的参数,不是金钱,而是时间。对一个人而言,时间比金钱可有限多了,你口口声声说爱孩子,愿意为孩子去死,但是你连每天几小时的亲密相处都保证不了,你爱个屁啊。

我一个朋友,成天跟我抱怨,孩子跟他不亲,就爱自己外公外婆,每次都能准确收获我的谩骂―我说你纯粹是咎由自取,你自己陪孩子的时间不够,和老婆到处去旅游不带孩子去,在家也是打电玩不理孩子,你不付出光想要结果,想得美!早教专家说了,孩子才是研究大人的专家,谁对他有诚意,人家一目了然。

很多人又说了,我忙啊,我没空啊,有好多会要开、好多应酬推不掉。忙是不在意一个人、一件事的借口,像早教专家小巫说的,没有任何一份工作能把人24个小时都赔进去,只有重视与不重视。如果你把孩子当成最重要的会议,再忙都能抽出时间。

家庭教育和心理专家都指出,孩子0到12岁,尤其0到6岁之间是成长的关键时期,父母不应与孩子分离,不要以任何借口和孩子两地分居,或者放在身边也置之不理。能否跟父母尤其是母亲建立亲密的依恋关系,关乎孩子一生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建立。教育专家公认的一点是,孩子0到6岁跟父母相处一分钟,顶得上之后跟父母一年。所以,请别说那种“孩子还小,谁陪都一样”的蠢话了好么?

我的宝宝罗唯唐2岁半时,因为外婆特别想见他,我把他送回四川老家待了3周。开始还好,他还基本适应,到了第三周,在电话里,我们母子两人完全琼瑶附体,电话里双双痛哭。他说:“妈妈,我想你。”我说:“儿子我也想你,妈妈马上来接你。”我发现,短短21天的分别,罗唯唐的眼神里,居然多了些卑微和胆怯,语言表达也大大退步―并不是外婆对他不好,而是这种陌生的环境让孩子没有安全感。从此之后,我再也不敢跟宝宝分开这么久了。

我曾在海边租了间房子,打算每周花两三天去那里看书和写作,因为平常在家,我所有的工作都得等宝宝睡着了才能做,每天都从晚上10点钟开始看书写稿,每天熬夜。结果,我租了房子之后一个月也去不了一两天,因为只要我连续两三天没有陪唯唐,就会被巨大的犯罪感包围。

第7篇

大家好!

老师安排我在这里发言,与大家交流一下教育孩子的心得。当老师交给我这个任务的时候,我心里的甜蜜的,因为xx自身的乖巧,让她成为老师同学眼中的好学生好同学,我们当家长的,心里自然是欣慰的。但事实上我也惭愧,跟好多家长比,我觉得自己为孩子做的并不算多,我也不能全面总结教育方法的对与错,所以今天,我在这里主要也是讲一点零碎的心得,希望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消除家庭教育中的几种误区

很多时候,在跟老师朋友们聊起教育孩子的话题时,相信也会有很多家长会说,不要给孩子设定太多的目标,不要设想靠孩子的成材给我们带来荣耀,培养孩子一个健康的体魄和一个健全的人格,让孩子健康自然、快乐普通地成长。但在事实上,我们许多家长包括我自己,总会自觉不自觉的要求孩子学习成绩拿第一,幻想孩子以后出类拔萃,因此,也常常能看见以下的一些教育误区:比如对孩子满怀期望,舍得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但却无视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需要,拔苗助长、压抑孩子个性健康成长的现象;比如关注子女的知识、智力与成绩,但对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学习态度习惯重视不够的现象;比如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与指导不足等等。

对此,我觉得适当的看一些育儿书籍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从我自己的阅读经验来看,得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书:第一类是关于儿童心理学的,我觉得这方面的知识是我们做为家长必需了解的,掌握孩子的心理,学习关于小学生言语的发展、注意的特点和培养、认知情感意志的发展等等对孩子正常人格的培育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去年在孩子上学前一段时间在书店淘了本《小学生心理学》,有空时翻翻看看,了解了解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学习成为小学生的主导活动”等等相关知识,比如书中告诉我们小学生思维发展一二年级为一个阶段,三四年级为一个阶段,到五年级时另一阶段,四五年级之间有一个思维发展的加速期,我们据此可以结合孩子的心智发育给予相应的教育;第二类是关于教育理念的,比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育儿书籍,有很多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这类书我觉得只能仅仅是当作教育的一种参考,不能跟风,小时候我们父母辈给我们的是棍棒教育,而现在到处都在说“孩子你真棒!”其实,任何事情都要掌握一个度,教育尤是,对孩子不能一味的指责但也不可一味的夸赞,我们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征掌握好表扬和批评的度,因此,诸如此类的书仅能当作自己对孩子教育的一个参考,绝不可盲目模仿;第三类是关于心灵沟通的,比如可以在网上搜看一些自己喜欢的教育博客,又或者一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温馨文字,比如《傅雷家书》,比如杨绛的《我们仨》,又比如前段时间刚看的一本《我想遇见你的人生》,这是一个做为父亲给女儿爱的书写,里面有关于音乐、生活、阅读、旅游里的大小事,诉说着热情、包容、自尊、梦想的宽阔景致,点滴絮语,情怀足迹,教育无处不在,至所以看些这样的书籍,是因为觉得这些都是可以能从这些柔韧至情的文字中,细细咀嚼伴随孩子成长的处世信念与美好价值。

二、以自身的良好习惯引导孩子的习惯养成

一是培养良好的作息时间。上一个学期,我和xx爸爸最值得自夸的是我们陪着xx一起执行着良好的生活作息。因为我和xx爸爸都是公务员,基本上能做到生活比较有规律,遇到工作上的一些应酬和加班,我们两人也总是能有一人保证陪伴xx生活作息。早上我们亲自早起给孩子做好早餐,送孩子上学,下午下班回家,xx已经在外婆的陪伴下把作业完成,我和他爸爸,不管回家早晚,每天都要仔细翻翻看看她的书包书本的,看看她当天学习的内容,检查检查她当天的作业情况,吃完晚饭后,孩子一般都跟外婆去小公园玩,在那里她自己跟小朋友们跑跑跳跳,爬爬单杠,做做游戏,到七点半左右准时回家,给孩子泡杯牛奶,再陪孩子洗漱泡脚半小时,八时左右准时上床,在床上各自看书,或者一起读书,八时半左右准时睡觉。按照这样的作息时间,要求家长也放弃很多自己的娱乐聚会,但是形成习惯后,享受在家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会带给你很多的快乐。当然,偶尔在双休日或节假日破例一下,甚至也带孩子去k歌电影也是有益无害的。除了良好的作息时间,还要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自己穿衣服,学会生活自理,从小承担一部分家务,比如倒垃圾、扫地等。孩子对生活有了责任感后自然就会对学习有责任感,并且懂得照顾人,会受到同学的欢迎。

二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特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注意力集中、完成作业后要认真检查一遍、每天对学习进行预复习等等,但今天我特别想谈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这是我很想跟各位家长一起沟通的一个话题,那是因为虽然去百度里搜索一下“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有300多万个答案,但我也还没能让xx现在就显现出爱阅读品性特征,我自己对xx理想的教育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孩子广泛的阅读兴趣和带孩子在旅行中开阔视野丰富情操,对xx理想气质的想像是个娴静端庄能在阅读中寻找快乐的知性才女,呵呵,别笑话啊,但如前面所说的,xx能自由安排的也就是晚饭后的那一个半小时,而这段时间她基本是去小操场跑跳玩乐为主,思量再三,我觉得还是没必要剥夺孩子这点快乐的玩乐时间,而xx的品性气质也不一定就要按着我的理想去发展,还是要让她自然成长。至于要求孩子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急也不必急,我现在只是在家中尽量自己多阅读,尽量营造阅读的气氛,在睡前的那半个小时,尽量以自己的阅读习惯来培养孩子的阅读养成。

三是培养良好品德习惯。道德情操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我不仅从口头上教育孩子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学会感恩,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以身作则,当孩子的榜样。比如一家人一起围着吃饭,身为家长,我们自己主动地给爷爷奶奶等长辈夹菜成盛饭,说些温暖的话,平时的这些小细节一定能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举止。家庭教育靠的不是言教,而是靠身教,让孩子做到的,做家长的首先自己要做到,想要把孩子培养成懂礼貌,有爱心的好孩子,作为父母就应该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好的示范,让孩子从小生活在爱与被爱的世界里。另外我们也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性格特征,善用孩子的视角和心理,去理解孩子引导孩子,比如我们xx是个特别乖巧懂事的女孩,但同样因为乖巧反而就容易听不得批评受不得挫折,也因为乖巧使她的规则性较强而创造力可能就会较弱,因此,我就要想办法尽量发掘她自信心和表现力的培养,适当的给予挫折教育。而对于那些我们说“很疲很闹”的孩子,我们也要相信他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一定很丰富,适当的给予鼓励,耐心的给予自制力的教育,切不可苦口婆心、费尽心机的说教,有的时候,或许你会急得咬牙切齿:“你怎么就是不肯听我的呢,我是为了你好啊!”我们认为道理说得很透了,孩子却不一定会领情或买帐,那是因为孩子认知世界的标准和方法跟我们大人是完全不同的,跟孩子沟通是一门大学问呢。

三、正确鼓励孩子,相信孩子

对孩子要鼓励,但不要过度的表扬,学习中的挫折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经历。作为父母并不是给孩子创造很好的条件,让孩子生活在安乐窝中,而是要做孩子背后的一只推手,给孩子以安全感,信任感,相信孩子自己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四、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计划

孩子在我们身边的时间并不多,仔细算算也就是到小学毕业这么几年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小学阶段尽好自己对子女成长的教育责任,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计划。

要配合学校,就要先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何老师非常认真负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何老师每天都会用校讯通给我们家长发短信,还经常给我们寄写给家长的信,我觉得我们一定要把老师传达给我们的信息认真接收,并用自己的方法给予积极配合。比如老师布置孩子每天背一首名家儿歌,如何让孩子觉得背诵是种乐趣而不是个苦恼的任务呢,我和xx的爸爸总是会用非常夸张的表情故意和xx打赌,赌谁背得快谁学得好,刚开始时,用游戏的方式和xx约定我们来比赛,三个人都背一次,按下秒表看背诵的时间,爸爸会故意背不出来,让xx赢,满足孩子的好胜心,再接着有时也想办法让xx输,培养孩子的求胜心,慢慢的,我们一下班回家,xx就主动的拉住我们,要跟我们比赛背诵,她老早就偷偷的趁我们还没下班的时候把儿歌给背熟了,等着赢我们呢,呵呵,这样也培养了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再比如老师在给家中的信中要求孩子熟练的掌握20内的加减法运算,我们也积极配合时时处处用游戏的方法给孩子训练加减运算,比如一起去超市时,我给 xx10元零钱,让她自己挑选东西计算价格,这对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再比如老师在放寒假给家长的信中有要求带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也认真的带xx去参加了一次春节前东阳义工组织去三单乡送温暖的社会活动;要求培养孩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我先是去书店给xx买了本《小p妞日记》,故意扔在家里引起xx自己去看,看了后引导她有自己想写日记的愿望,接着陪xx去挑了本漂亮的本子,告诉她可以把自己觉得有趣的事记在这个漂亮的本子上,这个寒假 xx也写了一些所谓的日记,虽然每篇都写得很稚嫩,但我觉得这是个好的开端。

第8篇

大家下午好!

我是五年级李某某的家长。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共同交流探讨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我感到十分荣幸。借此机会,我衷心感谢各位老师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东翟小学老师们的辛苦和敬业精神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平时老师们高尚的品行、文明的举止、朴实的生活作风、严谨的治学精神,时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孩子,使他既学会了如何读书,又学会了怎样做人。在此,我代表与会的家长们对各位老师的辛勤培育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同时感谢东翟小学为孩子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我是一名献县一中的英语教师,在十五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学生。遇到过一些孩子,他们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并在工作后仍能保持努力上进、不怕困难的精神;一些孩子则发展不好,在高中学习困难,性格怪异,给学校和家长带来不少的麻烦。

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课堂,家长是老师教育孩子的得力帮手,虽然作为教育工作者,但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上也犯过很多错误,走过一些弯路,耐心不够,没有实现教师和家长的角色转化,与在座大多数家长耐心细致的教育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今天站在这里发言有些忐忑。今天,在这里,我谈一点自己的观点和体会,不一定正确,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听到更多家长的真知灼见。

第一,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责任,要负起自己的责任。

我们爱孩子,我们的共同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人、成材!可是我们不是把孩子送到了最好的学校交给了最好的老师就是尽了自己的责任,我们也要学习,要理解孩子的需要。孩子成长的时间极其短暂和宝贵。特别是在幼儿和少年期,孩子无论从心理上、生理上,还是学习上都需要父母关爱和督促。父母不要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否则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毁掉你的事业。不要为了自己的休息娱乐而忽视与孩子的交流,否则孩子长大后你将无快乐可言,你将拥有更多的愁苦、恼怒和无奈。当我们说忙没时间管孩子的教育时,我们问问自己,我们在忙什么?我们作父母的,忙来忙去,最后的落脚点不都是希望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吗?当我们在忙着为孩子的未来打拼时,如果孩子的早期需要我们指导引领时没有养成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即使你以后有了大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来做这些事情,可是孩子已经长大了。孩子的成长是不能重复的呀。你今天没有顾上做这些事情,或许今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打个比喻吧,孩子的一生就好像一个水桶一样,如果水桶的上边缘有了漏洞,那么洒出的水不会太多。但如果是水桶的底部有漏洞的话,即使你向里面装入再多的水,这一整桶水最后还是会全部洒光。所以一个人童年缺失的东西是长大后怎么也补不回来的。在我们仍能够给予孩子更多关爱时,在孩子仍需要我们更多的呵护时,愿我们少给自己留一点遗憾。无论多忙,无论多么喜欢玩儿,都一定要把孩子放到第一位,正如一首歌里所表达的孩子的心声:爱我你就抱抱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多多多多的陪陪我。以往,在这方面我做的不够,非常后悔。在此我提出这一点与各位家长共勉。

第二, 教育不需要父母有多高的学历,重要的是用心。留心处处皆学问!

龙岗公园建成后,我和同事带孩子去玩。在文化亭玩了一会后,我问孩子们:"有没有发现东西南北各有一种动物?"孩子们绕着亭子跑了一圈。"唉?是呀。""而且,在西边的动物是老虎对不对。"后来孩子们又发现了北边是龟身蛇首的动物,他们感觉新鲜,兴奋,回家后又从网络上搜索了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为汉族神话中的四方神灵等小知识。这样儿子和几个伙伴跑了好几圈,既锻炼了身体又了解了古代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孩子对古代文化和考古有了浓厚的兴趣,连续好几天看凤凰网上的经典传奇。后来,在学习课文《圆明园》时,在课堂上他认出了老师所展示的一些国宝的照片,就特兴奋,自然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

新中天开业后,我和同事带着孩子去超市。我同事就说:每人20元由你们自己支配,可以随意买除饮料外自己喜欢的东西,前提条件是读出包装上的字。几个孩子推着购物车就跑了,看看这个算算太贵,走开;看看那个不合算。买了柠檬片9.9再想要个玩具15,算算不够只好选择其中一个。注意,小数点的算法可就出来了。这不就练习数学了吗。而且如果家长拿钱,他可能不考虑东西的贵贱要这个还想那个,这不怪孩子,是我们没有给他树立这种意识。高中一个月放一次假,有的学生家长给500元生活费,孩子不到两周就花完了。这都是由于家长没有从小教给孩子理财的缘故。

对于父母来说,文化程度不高不是借口。比如,可以让孩子给你讲题。你可以拿出孩子的课本指着某个学过的东西,问这是怎么回事给爹讲讲,耐心听他讲完之后,你可以说:"啊哦,这么回事,我闺女真棒!我儿子真厉害!长大了,比老爸强了。或老爸向你这么大的时候可不知道这些。他就越来越有成就感和自信心。自信是一个人的胆,有了这个胆,他就会所向披靡!如果不会,让他到学校问问老师或同学回来再给你讲,不要跟他着急: "学过了怎么不会?"----啪啪啪啪数落一顿,本来有的学习兴趣也被打击的没了。语文上,拿出一份报纸,哪怕是笑话集,来!给咱读一段!或咱们一人讲个故事,有不认识的字,有字典呀。对于英语,我觉得现在最重要的是不失去兴趣,可以让他看迪斯尼英语电影,培养语感。无论哪一科都不要逼他太紧,自然而然,欲速则不达。厚积薄发。比如还是在龙岗公园有纪晓岚的诗词,我们叫过几个孩子来,看谁能读出来,孩子们一看,读了一行,跑了。而且文化亭的每个柱子上都有文字。有《诗经》、《尚书》、《周礼》等。可是孩子不感兴趣。如果你摁着他读完,既起不到效果,又破坏他的兴致。

小学阶段孩子的天性是玩。我认为拼插玩具可以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和空间想象力。这对将来学几何应该有帮助,复杂的还得学会看图纸。有时间孩子的爸爸也带着他打球下棋等。当然最重要的是户外运动。 一有机会我就把孩子轰出去让他去院里找小伙伴玩,他们踢球、爬树,踩水坑,玩土,玩的过程中大自然就是一个美妙的课堂。而且锻炼了身体。身体健康非常重要。没有健康,一切是零。我的一个学生,在尖子生班,黄骅的。胃不好,经常请假,有一次连续2个多月没来学校,回来参加月考,考了630多分,绝对的重点大学的料,可惜高考时,又生病了,没能参加当年的高考。

第三, 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感恩意识,懂得分享,关爱他人,热爱劳动,学会宽容。

不要觉得是孩子吃亏了。其实教会了他这些是教会了他幸福的秘诀。因为,这些都有助于他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融洽的学习氛围。大家愿意与他相处,他自然心情舒畅,学习效率也高。因为绝大多数的孩子出现学习障碍时,并不是智力问题,而是情绪问题。科学研究发现98%的人的智商是差不多的。当一个孩子有了心结打不开时,他的精力能量就用在了内耗,也就自然影响了学习。一个人,有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了处理自己情绪的能力抗挫折能力,再有了必备的生活技能。才是成人成才的根基。所以,我和丈夫教育孩子喜欢班上的每一个同学。

另外,我们教育他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孩子说学校要开运动会,孩子的爸爸说这是为班级争光的机会,当初爸爸上学时4乘100接力第一呢。并身体力行,陪着孩子跑步两个月。

在教育孩子关爱他人、孝顺老人方面,平常有好吃的请爷爷奶奶先吃第一口,即使东西少,想让他多吃,大人也可以说这个我不爱吃,你帮帮忙吧。当然这个办法不能常用。还有劳动方面,有一次,我让他给爸爸洗袜子,他一会捏着鼻子出来了,妈,咱家有口罩吗?话虽这样说,他还是把袜子洗完了。

第四,给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孩子将受益终生。

在课外书的选择上,先考虑有趣,孩子喜欢,再考虑有用。千万不要强迫。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在家里,爸爸拿着一本书,妈妈拿着一本书,每个人都看的津津有味,(可以假装),边看可以边自言自语:这个题有意思,这个题真有味道。或这篇文章不错。去吸引他,激发他的好奇。不能简单粗暴的说:"看书去,写作业去,"一边打着麻将一边回头喊,:"就他妈知道玩。"

我在这里给家长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杨文教子》,一本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推荐给父亲看,您种个花养条鱼养个猫狗都有时候翻翻书,更何况养个孩子呢。孩子从幼儿园全部是女老师,小学也基本是,初中高中也是女老师多,所以对于培养孩子的勇敢、冒险、开拓、创新等等精神,父亲的责任重大。

五、积极配合老师和学校

老师是学生最尊敬、最崇拜的人。亲其师,信其道。老师的形象在他们心中是最完美的,他们听老师的话,模仿老师的言行,这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关键时期。这时学生的情感不稳定,如果破坏了老师的形象,降低了老师的威信,学生不听老师的话,还能再听谁的话,还能崇拜谁呢?正确的做法是:不随便在孩子面前议论老师,即使家长认为老师或学校的某些做法欠妥,也不要直接当着孩子的面谈论,而应该积极引导,从老师的出发点,善意地引导孩子正确评价老师,要让孩子看到老师的优点,把老师的优点放大再放大,缺点缩小再缩小。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老师的缺点还要指出来,要讲究方法,这就是最好的配合,不给老师树立威信,再好的配合也无从谈起。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要先想想自己哪一点做的不到位,不要把责任都一股脑的推向老师,应该与老师一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应该与老师做个换位思考,应该想到班上还有其他的孩子,要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更何况,老师面对您的孩子只有几年,而您的孩子一旦教育失败,您将面对孩子一生。

第六,正确对待孩子的缺点

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不断改正缺点和错误的过程。拥有一个健康的孩子对父母而言即是一种幸运。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他所犯的错误本身不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伤害,但大人对事情的态度会给孩子很大的影响。少打骂,多交流。为什么对弱者能表现出一种同情,对自己的孩子却那么凶巴巴的。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父亲在洗车,儿子拿起小石头在车门上划起来。父亲见此大怒,拿起扳手就打了下去,后来儿子被送到医院,证实手指骨折。面对父亲,儿子轻声说道:"爸爸,手指会好的,不要担心了。" 父亲内心无比自责。他看见儿子划的痕迹:爸爸,我爱你。后悔吧?切记:孩子是弱者。冲动是魔鬼。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于别人的优点,要善于发现优点。天生我才必有用。别光盯着成绩。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小学淘气,大器晚成的例子太多了。

下面我引用一位教育者的话作为结束语

"无论成绩好坏,请想想: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

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的看着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

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谢谢大家!

后记:整理电脑上的文件时,我发现了自己的这篇发言稿。当时写它时可是费了老鼻子劲了,憋得难受啊!好几天废寝忘食呢。如今非常感激王老师的这个委托,让我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回忆。孩子上初中后,又受张老师抬爱,也很荣幸做了发言人,准备稿时,付出的努力绝对不亚于这篇,我记得下午开会,中午老伴儿炖的排骨,我都没顾上吃,是他端过碗来,硬往我口里塞了几块肉。可是还是没有准备好。下午开着会,快轮到我时,我还在改稿子,原本打印出来的两页纸已经被改的面目全非了。应该是我的思想和知识储备还没有迈入一个更高的台阶,而且,有许多方面自己做的确实糟糕,实在不好意思提。今天重读自己在前人的基础上修改的发言稿,是对自己的一个提醒。努力做个好妈妈!

刚刚在整理文件时,我问儿子:"我这个妈妈当的怎么样?合格吗?"

儿子说:"满分100的话,我给你82分。"

顿了一下,又说:"剩下的以666的形式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