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人才工作自评报告

人才工作自评报告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3-11 06:03:2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人才工作自评报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人才工作自评报告

第1篇

前言

叙述自评报告的结构、撰写经过、执笔人

第一章本单位试点的基本情况

叙述本单位试点的基本情况,包括试点开始的年月、历年来的专业设置、分专业的招生录取人数、在校生人数、毕业人数数据;本单位设点的主要教学设施(固定资产)、本单位的主要的特色等情况简单介绍。

第二章自评工作简介

主要介绍总结性评估动员会以来,开展自评的几个阶段、自评的组织机构及组织工作、实现各个阶段目标所做的主要工作。

第三章试点工作的主要进展

主要介绍中期评估结束之后试点薄弱环节整改和试点深入开展的过程和取得的进展。

要按照总结性评估指标体系39个观测点的顺序,先对照合格标准,然后对照优秀标准,逐条叙述达到标准的工作及其评价、存在的问题。内涵要求须参照2004年9月24日“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总结性评估网上培训会”中央电大于云秀书记、孙绿怡副校长和教育部课题组副组长任为民教授讲话的要点。网上培训会会议记录可浏览浙江电大网站“总结性评估”网页。

要求所叙述的内容必须有根据、有针对性、有基于事实的分析而且分析要恰当,每个标准叙述之后有一句话或一段话作结论。用于佐证的讲话、发言、论文、数据等材料要有时间、场合、实物,不能夸大成绩、缩小或掩盖问题,结论不能闪烁其辞、似是而非。

第四章自评结论

按照评估指标体系I级指标、II级指标、39个观测点以及评估标准的顺序,列表评分。

根据总结性评估指标体系的计算本单位的所有39个观测点积分的总和,对照总结性评估指标体系最后的“说明”,得出本单位的结论(省级以下电大评估结论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省电大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第五章推进试点工作的整改措施

第2篇

关键词:生产性;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岗位职业能力

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构架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必须紧跟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对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充分的研究与学习、吸收,在教学实践验证中不断提升环境设计专业的“高层次、多维度、宽口径、多平台”的人才培养质量。而且环境设计专业的建设发展应以学科科研建设为根本性引领,以“学科科研驱动专业构建”“教师研究促进专业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工程实践”这三大专业建设思路为主旨,强调本专业与其交叉专业的融通式共同建构,从而凸显其专业建设雄厚而宽广的学科知识系统。

一、岗位职业能力与课程系统精准对接

环境设计专业的整体构建应体现开放融通的学科特点,强调创新能力培养、对接职业技能标准的环境设计课程知识体系,深化以“理性教学、夯实基础、鼓励创新、整体设计”为主题的1~4年级的精细化本科教学改革方案。整合课程、精炼主干、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即形成以“现代室内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小型建筑设计”三大设计课程群为主干核心,技术类和人文类课程为两翼的“一核梢怼绷⑻迨健⒀芯啃汀⑹导化的知识框架体系。其次,须积极探索分阶段和多层次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设计实践教学的主导地位,启发学生掌握“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设计理论链接设计案例操作”的专业认识规律,籍此形成由认知实践、工程实践到真实项目设计、毕业设计的完整实践学习过程。另外,还须积极建设制度化的国际联合教学平台并开展校内跨专业的课程设计、校企合作交流设计,综合塑造“景观设计、室内设计、施工设计”三大职业岗位群,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内生性培养。通过设计课程教学、设计工作坊课程、企业赞助课程、竞赛课题导入课程、校际联合毕业设计课程等多种形式,加强实践性教学的力度和厚度。在环境设计专业建设过程中,亦可延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职业界人士为环境设计专业师生提供最前沿、最实用、最经典的学术讲座,以建构浓厚的“学术型、研讨型、实战型”设计教学氛围与人才培养机制。

在制定专业课程系统、综合素质培养与多方面能力训练方案的过程中,可在参考国家重点院校相关课程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多轮式深化研讨,充分论证与修订完善环境设计专业吻合社会人才需求要点的动态式培养计划,以更好地体现“应用型、高素质、重复合、促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促进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综合提升,推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质量与三大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的精准对接(见表1)。具体的建设措施包括推进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全面转向具有互动特征的、师生开放探讨的研究型教学,加强实验性、主题性课程的建设,深化毕业设计及设计报告的质量管理以及学生设计工作室建设等措施,积极推行“实验设计工作坊”“设计创新孵化器”等创新拔尖人才的培育机制,开辟第二课堂,培养专业拔尖的学生,且进一步通过教学设施的重构、实践基地及企业导师的拓展,为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营造综合的工作模拟氛围,帮助其自主创业。

二、支撑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条件

(一)构建一支富有“创造力、研究力、实践力”多元化结构的教师团队

环境设计专业师资应具有多元化、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高素质特色,“自强不息、努力拼搏、追求卓越”应是教学团队成员所共同推举的大学精神和教学文化,即不仅追求设计理论研究的品性,更加注重设计实践底蕴的同步操作。而且必须形成一支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专业梯队,专业教师亦应具有较高的教学及学术研究水平、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系统的研究成果,能以高度的责任心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认真实施,为培养优质的应用型环境设计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应持续不断地培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积极鼓励他们参与社会项目的设计,或采取与企业合作等方式,将其设计实践的经验、体会融入课堂,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积极摸索出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平台国际化、师资队伍多元化、优秀生卓越培养持续化等一系列教改措施,探索建构出一个科学、合理、系统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群。

(二)搭设一个富有成效的“三位一体”式专业发展支持架构与系统平台

1.教学改革支持

(1)学校层面可通过招生就业渠道、实习渠道调研用人单位和实习单位意见,并召开相关工作研讨会,反馈至环境设计专业的职前培养;学校须鼓励环境设计专业进行深度的行业和社会调研;应适时组织召开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组织商讨人才培养的修订,邀请学科专家、行业专家参与相关讨论,聘请相关专家审定修订后的人才培养动态方案等等。

(2)积极改革教学内容,加强高水平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MOOC课程、微视频课程等教学资源建设为龙头,鼓励环境设计专业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加强课程资源数据库建设,比如展开校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积极鼓励其申报国家、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并予以资助。

2.装备条件支持

(1)基础性设施建设。在实验中心建设方面,结合设计教育类的特殊性,学校应整合校内资源,创建集教学实训、教学模拟、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开发等多个功能于一体的设计基础实验中心,该中心由学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为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实践能力训练服务。

(2)结合环境设计专业特质的特色性设施建设。根据环境设计专业的特点,学校统一规划、统一预算,对于重点专业方向(如室内设计方向、建筑设计方向等)特色发展的专业实验室予以支持并采取优先建设的原则,持续加强环境艺术设计实验室、建筑材料与结构设计实验室为主导的设施建设。

3.经费重点支持

对于环境设计专业建设所需的实践条件、图书资料、师资引进等费用,学校根据规划,统一预算,进行资助,对重点专业方向执行优先预算、优先资助的原则。

三、全方位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和措施

通过加强招生宣传,提高环境设计专业在考生中的知名度,通过奖、助学金,国内外合作交流等激励措施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通过与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及环境设计企业、建筑设计企业、工程施工企业、创意文化企业、产品设计企业等合作单位采取委托订单式培养等方式持续吸引与保障优质生源,同时也可为其解决高层次设计与管理人才的紧缺问题。

(一)制度

1.激励机制回馈优秀学生

建立与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相适应的环境设计专业招生工作制度,如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对高分考生的奖励力度,凡达到省一本线被正常录取并报到入学的考生,即可获一学年学费奖励;亦积极回应考生的关切,发挥新媒体在招生宣传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优质师资吸引高质学生

建立开放、多元、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从国内外重点引进具有教授职称和博士学位的学科带头人;扶持并创造条件使相关教师晋升职称;实施学院“特聘教授岗位制度”。保证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师源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德才兼备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为吸引全国及本省的高质量优质生源提供师资保障。

3.多元渠道培育有志学生

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学术交流的渠道,了解学科前沿的研究信息,拓宽知识视野,建立长期与国内外著名院校、同类院校、专家学者的信息联系和学术交流机制,建立与行业企业紧密的合作交流机制,为学生的个性成长与共性发展提供广阔舞台。

4.师生互动关爱就业学生

通过进一步完善合理的学生成长制度机制,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加快改革与发展步伐,鼓励教师加入各类专业协会和行业协会,并兼职或担任专家评委,不仅能够提升本专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更能为学生的就业铺设通畅的管道路径。

(二)措施

1.以实践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在切实保证基本教学要求的同时,结合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大力推进设计实践教学改革,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增加提高型和创新研究型的实验性设计教学项目;在管理运行方面应建立时间、空间、内容“三维”开放的公共运行管理机制,以满足不同个性、不同水平、不同时间安排的学生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完善“1+2+1”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教学计划的修订,优化课程组合,形成独立完整的专题设计,进行从课堂汇报、设计报告到实践成果的综合评定,由此完善环境设计实践课程的系统性,提高实验性设计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2.以课程建设为依托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加大实验性与主题性教学的力度,增设实验性艺术综合设计、时尚设计等教学专题,并逐渐向研究型课程过渡。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从高等教育学学理的层面进行课程的全面整合,确立课程标准,重组课程结构,扩充教学资源,改革课程设置,凝炼课程内容,注重原创性的课题设计与作业编排。扩大现有任选课的门类,增设讲座、报告和交流课程。加强各类设计社团的体系性建设,如景观设计社团、室内设计社团等,强化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

3.以产教融合作为支点开发设计实践教育

构建实验、观摩、校内实训、考察、实习、研习相结合,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探索定岗实习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为主线,以艺术设计实验、创新和操作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完善、拓展、建设等方式,建立实验型、创新型和操作型的校内实验室,以弥补一般课堂教学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同时,鼓励师生带着专业研究问题和项目深入企业,详细了解企业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和运行规律,掌握企业各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将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岗位实际需求相结合,鼓励师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相关调研报告,收集形成相关教学案例,取得相关专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行业资格证书。

四、环境设计专业培养实效的评估机制

评估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能否达成,关键在于“三个强化”,即强化环境设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强化专业建设的合理定位,并强调“两个突出”,即突出专业的内涵建设和突出专业特色发展。同时,构建环境设计专业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以推进本专业设计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设计教育质量;建立与与企业界的联系机制,依据培养目标以及产学研结合标准、人才培养对设计产业发展的适应性等对本专业办学状况进行“评价与诊断”。

本专业评估流程中的自评报告是自评工作的文字表现形式,应对照指标要求,通过举证的方式,详细说明为了达成人才培养目标所开展的各类各级评价评估方式与效果,以及教育教学实践与取得的成效,以阐释本专业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以及目标达成的程度。现场考查的主要目的是核实本专业《自评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了解《自评报告》未能反映的相关问题,对本专业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程度做出判断,并明确指出本专业存在的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通过《自评报告》与《现场考察报告》,进而输入得出本专业的《认证报告》,以全面评价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即说明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以及定期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的制度、机制是否已形成,同时,必须详细阐明培养目标的制定过程、持续修改过程中行业和企业的介入情况(见图2)。

第3篇

当前,网络信息安全形势严峻,国内有关评估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云南电信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云南电信2013年成立信息安全评估专家项目组,项目组经过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集团总部相关文件,一致认为要在集团规范指导下抓细节、治痛点,不能流于形式,应通过创新,完善评估流程和方法,真正使信息安全评估为新技术新业务的运营保驾护航,所做工作要对800多万云南电信用户负责,要能有效地防范用户隐私泄露和恶意扣费的风险。

2云南电信的创新实践

云南电信公司新技术新业务信息安全评估的创新性实践,主要从机制、管理和技术手段方面进行执行细化,具体创新点如下。

2.1基于二加一多层次的信息安全评估模式创新

项目依据新技术信息安全评估的总体原则,从解决业务运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技术风险和安全管理风险出发,采用机制设计、管理控制和技术监测建立一套新型多维度的信息安全评估模式。该模式包含两个内部评估机制,即输出新业务项目组自评估报告和信息安全专家评估报告;一个外部技术测评,即输出第三方安全测评系列报告,故称为二加一评估模式。新业务项目组自评估报告重点要求开发方承诺在产品中没有无关后门程序存在,同时要求电信业务管理部门、维护支撑部门及开发方组成的项目组对产品按模板条款进行全面梳理,保证产品上线和运营营销后,其信息安全从技术、管理措施方面按模板要求合法合规,且项目组所有成员应达成共识,签字确认。由业务管理和建设维护、IT支撑部门组成的专家组对新技术新业务的自评估报告、新业务的安全管理措施和第三方安全测评报告共同进行审查,各方面达标则出具信息安全评估报告,不达标则对项目组提出整改要求。此外,本评估模式还包括年度业务评估计划统计、已评估档案管理和评估数据积累机制,以确保评估工作的严谨和权威性。

2.2基于新业务平台测评手段的评估技术集成创新

通过具有安全服务能力评定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新技术新业务进行平台安全脆弱性扫描,出具第三方安全测评系列报告,报告新业务的平台漏洞状态、账户弱口令状态、主机安全危险状态等信息。如果新产品有移动APP客户端,则通过国家信息产业通信软件测评中心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测试服务平台和手机应用安全测试仪,对业务加测移动恶意代码程序和手机病毒进行扫描,出具相应的测评报告。有安全隐患的发回整改,复查达标才算报告完结。同时,业务上线运营后还将定期对业务进行跟踪复测,出现安全漏洞或病毒的出具复测通知书,限期整改。项目在技术手段方面的集成创新,充分保障了新技术新业务运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电信运营商业务的长期应用和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3推广效果

本项目实施从2013年第四季度正式启动,选定了涵盖前后端的专家组成员,初步确定了评估流程和方式,开始进行评估实践。2014年3月,根据实践,在评估工作中细分出项目组自评估报告和专家评估报告,重点要求产品开发方签字承诺在产品中没有无关后门和恶意程序存在,并要求所有省级新技术新业务必须进行信息安全评估,通过评估后方能上线运营。2014年7月,随着手机恶意吸费、用户隐私泄露等移动互联网安全事件的增多,为了更加严谨评估移动类新业务的安全状况,引入了技术量化测评,云南电信开始针对新业务移动APP客户端,委托具有安全评定资质的第三方单位进行移动恶意程序和手机病毒的扫描测评,不达标的要求整改复测。从2015年1月开始,云南电信开始委托具有安全资质的第三方单位进行新业务平台安全扫描测评,同样,不达标的要求整改加固,完成后再次复测,达标后专家组才签字通过。至此,完善而成体系化的云南电信评估流程基本建成,新技术新业务信息安全评估的创新实践对云南电信新技术新业务运营管理起到了质的提升作用。自2014年以来,信息安全评估工作已覆盖云南电信所有部门和单位的新技术新业务,业务类型包括信息服务类、视频监控类、娱乐类、移动即时通信类,产品形式包括Web、WAP、APP、iTV等类型。在评估过程中通过安全测评确实发现多起安全漏洞,甚至是高危漏洞,有些业务管理账号存在弱口令设置,有些信息功能审查缺失等。通过严格评估后,上线运营的新技术新业务目前均工作稳定正常,未出现过任何信息安全事故,这无形中为企业和用户挽回了潜在的经济损失。因此,云南电信的评估工作也得到了集团总部和政府管理部门的肯定。今后本项目提供的评估流程将继续严格实施,并有望在中国电信全国体系中推广。

4信息安全评估创造性工作的思考

在信息安全评估创造性工作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思考。第一,今后的评估工作应分级分类,根据不同的等级和风险程度,执行不同的评估措施。如对于涉及视频监控、位置服务和用户自媒体发送功能的技术业务,应提升测评审查等级。第二,应加大对评估测评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黑客的技术手段在不断翻新发展,因此,安全评估测评的技术和方式也应与时俱进。同时,信息安全评估过程并不代表一劳永逸,定期业务抽查复测也非常必要。第三,应加大对安全评估和安全技术人员的培养。人才是信息时代的第一要素,不仅要培养通信和互联网人才,还要重视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信息安全人员的稳定性也不容忽视。第四,对信息安全评估的建立档案管理和评估数据积累机制也至关重要,这既是为新技术新业务安全建档,也是信息安全工作管理和经验的积累过程。第五,信息安全评估是对业务运营的事前进行安全防范,与此同时,事中安全监控和技术拦截、事后的应急处置能力也是电信运营商必须同等重视的环节。

5结束语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开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星级企业创建活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加强基础工作,结合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制度的落实,全面开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星级企业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实现全乡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稳定好转。

二、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20**年12月21日-12月31日)

召开全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星级企业创建活动动员大会,对星级企业创建活动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制定星级企业创建活动方案,开展培训。

2、试点阶段(20**年1月1日-2月30日)

全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星级企业创建活动是一项创新工作,要采取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的方式进行,首先选取试点企业,试点企业要在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的企业中选择,在试点的基础上进行完善,而后全面铺开。试点企业要严格按照《衡水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星级企业创建活动考评标准》要求,开展自查自评和星级创建活动,建立星级企业创建活动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并按照星级企业创建评定程序,进行自查、自评、自纠,通过相关部门初评和验收评导。试点工作要在20**年2月底前完成。

3、推广实施巩固提高阶段(3月1日-11月30日)

创建范围内的企业要按照《衡水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星级企业创建活动考评标准》逐项对照,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自查自评,所有创建范围内的企业都必须成立自评小组负责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星级企业创建和自评工作。自评小组应由分管安全生产的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原则上不少于3人,在自评中,要坚持边自评边整改,对未达到《衡水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星级企业创建活动考评标准》要求的,要按标准要求进行规范和完善,企业完成自查自评工作后,要对创建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写出自评报告,及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本乡镇和主管部门申请考评。在收到企业的自评报告后,安委办负责组织考评人员对企业的自评进行评审验收和星级评定工作。星级企业评定后,各生产经营单位要进一步夯实基础管理,巩固创建成果,激发争先创优的活动,力争达到更高的标准。

4、建立资料库(12月1日-12月20日)

星级企业创建活动中形成的资料要注意保存、整理,随时归档,建立起规范的创建活动档案。星级企业评定工作结束后,安委办要对企业的星级评定情况,分类建立资料库,并根据企业的评星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日常监管。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全县的安排部署和要求,把开展安全生产星级企业创建活动纳入重点工作来抓,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采取有效措施,把星级企业创建活动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广泛宣传,积极发动。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创建活动的宣传,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星级企业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政策要求,提高企业对安全生产星级企业创建活动的认识,扩大社会影响,促使企业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安全生产星级企业创建活动中去。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结合本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活动工作方案,明确分工,明确责任,狠抓落实;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宣传发动到位,活动开展到位;要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指导企业开展好自评工作,协助各部门做好星级评定验收工作。

第5篇

一是绩效意识淡薄,绩效理念尚未树立。无论是预算单位还是财政部门业务科室对于“绩效”一词的认识不够,理解不足,他们认为财政资金的使用只要做到合法、合规、合程序,不挪用、不挤占就无可厚非,而对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往往不加关注,这使得预算单位在填报绩效目标时应付差事,业务科室审核绩效目标也得过且过,在我们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尤其是整体评价时或多或少遭到相关部门的不配合与不理解。

二是整体评价难度较大,今年晋城市选择十个预算支出进度缓慢的单位开展部门整体评价,由于这项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首先是预算单位的不配合无法深入展开;其次对于整体评价所涵盖的内容理解不透彻以致于出现“走偏路”现象,在评价中只重点关注单位财务状况而没能从全局着手进而发现部门存在的实质性问题;最后整体评价报告的撰写,没有模板可循,没有格式可依,全靠自己摸索,很难形成系统性。

三是第三方力量薄弱,晋城市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并没有充分利用第三方的力量,绩效目标与自评报告的审核完全有财政部门去完成,而重点项目评价和整体评价虽然实行第三方评价的方式但并不是完全的独立评价,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一方面晋城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起步晚,还处于发展阶段,完全依靠第三方进行不具备现实条件;另一方面晋城市属于小型城市,受经济发展水平所限,人才资源匮乏,有专业素质和水平的学者专家寥寥无几,因此对推进晋城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推进晋城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快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晋城市预算绩效管理已初步成形,所有工作都已覆盖预算绩效管理的全过程,考虑到人力、物力、财力的节约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运用一套覆盖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并与预算和国库对接的软件系统已势在必行。这样不仅有助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同时还可以使晋城市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更加系统、规范、高效。还可以将县市两级工作联合起来,便于市级财政部门对县级财政部门进行工作指导,也便于两级相互借鉴,共同促进晋城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是实现预算绩效管理流程再造,积极借鉴和吸收一些先进省市的经验,首先建立项目备选库,实行项目申报全年无时限,项目申报不再受预算编制时间限制,只要项目申报时进行绩效目标填写并审核通过即可进入项目备选库,只有进入项目备选库的项目才可纳入预算,这样绩效目标的填报和审核将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避免在此环节草草了事;其次积极探索事前评估,对每年预算单位申报的项目在预算编制前进行评审,对于不合理的项目进行取缔或者核减项目资金。最后,探索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的多样化,新修改的预算法提出编制预算要参考“有关支出绩效评价结果”。预算绩效管理的所有工作都是以“评价结果有应用”为落脚点的,结果得不到应用,那么无论绩效目标还是绩效监控以及绩效评价都没有任何意义。我们不仅要把绩效结果与预算编制紧密结合,还应实行绩效问责和绩效奖励。

第6篇

推进“三大培训”,备足人才“源动力”

定义“三大培训”

自主培训:指基层单位为完成生产岗位技能人员胜任能力考评而开展的培训工作。基层单位是自主培训的责任主体,培训中心是管理平台、督导主体,直接管理培训分中心,督导工作站,负责实施全过程监督和管控。

统一培训:指由培训中心组织实施的管理及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工作。公司专业部门是专业培训的责任主体,培训中心是工作平台,是实施主体,负责开发培训项目,深化培训内容,加强日常管理,开展专业技术及管理岗位内部认证。

委托培养:指公司委托专业支撑实施单位实施的专业核心骨干培养工作。专业支撑实施单位是责任主体,培训中心是运行平台,是组织主体,组织各专业制定培训计划,参与实施跟班培训、实岗工作,协调后勤保障工作。

重点工作及实施方式

1.实化自主培训,提升生产技能人员岗位胜任能力

工作任务:以基层单位为主体,采用普考、培训、复测、年检的方式,开展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的生产技能人员实用化培训,实现“技能达标、人岗适应”目标。一是按照三年内对主业一线生产技能人员测评全覆盖的原则,开展生产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考评工作,2013年重点考评变电运维、配网运维、配网检修专业;2014年重点考评输电运维、输电检修、电能计量专业;2015年重点考评变电检修、用电检查、抄核收专业。变电二次、调度监控运行专业按公司调控中心要求实现分年度目标。二是有序开展专业融合双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分年度实现调度与集中监控、继保与自动化站端运维、变电运行与维护人员技能融合目标。三是对集体企业回归人员和跨区流动人员开展转岗适应能力培训,以技能培训为重点,培训合格后补充一线用工需求。

实施方式:基层单位按照“三年全覆盖”原则,确定本单位2013-2015三个年度的测评专业,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生产岗位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实化岗位技能规范。36家单位每年3月底前,制定岗位胜任能力考评方案;3-7月,各单位进行应知应会摸底普考,自主开展实用化技能培训,进行岗位胜任能力测评;8-9月,对不合格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并复测,复测结束,提交自评报告,向公司申报年检;10-11月,公司专业部门根据各单位制定的考评方案,组织抽检,综合评价效果。

2.强化统一培训,提升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岗位履职能力

工作任务:由公司运检、调控、营销、财务等专业部门主导,培训中心和基层单位配合,组织专业技术提升统一培训和岗位考试。一是开展技术监督、输电、变电运维等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培训,进行专业岗位资格认证考试。二是组织调控运行、方式计划、继电保护、自动化专业技术培训,进行专业岗位资格认证考试。三是开展抄收、核算、用电检查(含反窃电)、业扩报装、营业前台、计量、采集运维、市场及智能用电、95598客户服务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资格认定工作,对不合格人员进行培训。四是组织有财会基础知识、且有意向从事财务工作的非财会人员,参加会计核算基础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培训,进行财务岗位内部资格认证考试,考试合格补充到缺员岗位。五是继续组织会计核算、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产权、财务稽核等财务在岗人员的专业提升培训和岗位技能考试。

实施方式:公司运检、调控、营销、财务等专业部门,制定本专业培训及考试方案,人资部分年度安排实施。各专业部门实施的专业岗位资格认证考试,将根据考试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三档颁发内部岗位资格证书,先作为员工上岗的优先条件试点,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资格认证机制,将其作为员工岗位竞聘的必备条件。

3.创新委托培养,提升专业骨干人员核心技术能力

工作任务:委托电科院、检修分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等专业支撑实施单位采用跟班培训、实岗工作方式开展现场培训,培养专业骨干,打造高精尖技术支撑团队。一是委托电科院培养电气试验、二次、计量及采集(技术)专业骨干。二是委托检修分公司培养变电运维、变电检修、直流专业骨干。三是委托客户服务中心培养营销稽查信息技术、电费核算、业扩报装、服务品质管理、负荷控制、用电检查、计量及采集(应用)专业骨干。四是委托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等单位,培养继电保护、运行方式、自动化技术骨干和专业培训师资。

实施方式:公司运检、调控、营销等专业部门,确定2013-2015年各年度专业骨干培养计划,人资部每年安排运检、调控、营销共14个专业,约200名专业人员赴电科院、检修分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等单位跟班培训、实岗工作、学习培训1-6个月,培养专业技术骨干。

凝心聚力抓落实,全面推动培训工作

1.生产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考评

每年2月底前,公司拟定工作方案;3月底前,基层单位制定完成生产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考评方案,指定理论和实作考试范围,报送公司人资部备案。

每年3-7月,各单位进行应知应会摸底普考,自主开展实用化技能培训,进行岗位胜任能力测评;8-9月,各单位对不合格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并复测。

每年9月底提交自评报告,向公司申报年检。

每年10-12月,由运检、调控、营销等部门组成专业组,公司根据各单位考评方案,进行年度抽检。

2.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岗位履职提升培训

每年2月底前公司拟定工作方案,运检、调控、营销、财务等专业部门,制定培训计划和岗位资格认证考试方案。

每年3-11月,培训中心在主办部门指导下,明确培训内容,确定培训和考试方式,聘请培训师资开展各项培训。课程结束,严格考试,由公司进行内部资格认证,颁发内部岗位资格证书。

每年11月底,培训中心提交自评报告,向公司申报年检。

每年12月,公司通过参培人员调查、基层单位反馈、组织抽检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3.专业骨干人员核心能力提升强化培训

每年2月底前公司拟定工作方案,运检、调控、营销专业部开发完成专业骨干培养计划。

每年3月,支撑实施单位细化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进度;委托单位与电科院、检修分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等单位签订委托培养合同;每年4-11月,支撑实施单位开展现场培训。

第7篇

领导和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是高职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将其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一切的高职教育工作都要围绕实现技能型、技术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也不例外,党、政班子要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领导,成立领导工作小组,由主管领导担任组长,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责任明确,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确保社会实践活动落到实处。为了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采取“校企合作,共同管理,专人负责”的多层次管理办法。在每个社会实践基地,建立由校企领导、部门负责人、带队教师和企业一线岗位工作人员组成的三级管理小组,统筹安排、统一管理。部门负责人和领队教师共同负责安排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任务和技能训练等管理、协调和监控工作;领队教师和企业一线岗位工作人员一起担任对学生的技术指导和质量跟踪工作。

2、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的学制一般为三年,暑假社会实践只有大一、大二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有三个不同的年级,要制定与不同年级学生、专业特点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教学计划、标准和编写教材,明确社会实践的教学目的、要求、内容和形式,规定课时数和学分数,配备专业指导教师,使社会实践活动成为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使社会实践成为高职学生的第三课堂,并与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和评先评优等挂钩。在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教育环节,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社会实践的作用和地位,认识到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社会适应性,完善专业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提高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自身认识到位,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取得社会实践的成效。

3、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为主线,推进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也进一步推进,与专业实训实习教学对接的、项目化的社会实践新模式呼之而出。社会实践项目应实行立项制,建立项目资源库。发动广大教师进行项目申报,系部推荐,项目负责人汇报,社会实践领导小组会同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评审,对优质的社会实践项目进行立项。为了立项的项目认真组织实施,予以经费支持,各项目负责人针对本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汇报,再经专家评议、投票、验收等过程。项目资源库保证了社会实践项目的来源。项目的实施以教学方式进行组织,学生必须人人参与,从而保证了全体学生培养机会和提高能力的均等性,也保证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广泛性,改变了过去那种“只由部分学生干部参与”或“只有部分学生组成”的状况。

4、社会实践项目与毕业综合实践课题挂钩,实行双向选择

大二学生的暑假社会实践和大三学生的寒假社会实践的项目与毕业综合实践课题挂钩,既可以达到假期社会实践的目的,又可以利用社会实践活动中收集有关资料,确定毕业综合实践课题的具体方案,为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或论文)任务打下基础。社会实践项目与毕业综合实践课题挂钩后,学生与指导教师实行双向选择。指导教师的社会实践项目申报立项后,学生可根据专业特点而进行选择,每位学生可选三个项目,分别对应为三个志愿。学生选择项目结束后,由指导老师确认每个项目的学生。每个项目可由10名左右学生选择,指导老师从三个志愿中任意选定,但优先考虑第一志愿。学生和指导教师双向选择后,由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进行确认,并公布双选的结果。若有些学生所选择的三个项目均未被选中,在双向选择结束后,由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在剩余的项目中统一分配。

5、专业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更具有专业的针对性

社会实践与专业实训实习相结合后,为了使社会实践活动更具有专业的针对性,也为了确保社会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必须要有专业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在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共同指导下,学生完成社会实践项目后所带回的成果大多数是与专业对口的比较丰富的内容和具体的数据,能反映实习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或某一具体的技术问题。比如:金融专业学生在某银行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在专业教师和银行技术人员的共同指导下,针对银行的具体岗位进行了实践活动,学生能学到与专业对口的真实有用的金融知识,能了解某一岗位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步骤。实践证明,凡是根据实践项目的类型和内容来选择有专业特长和项目对口的指导教师进行指导的,其效果均较理想。同时,专业教师通过指导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直接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也加强专业教师对本行业、本专业的了解,倒逼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比如:工科类的教师直接参与产品设计、开发及加工工艺文件的编写等,可以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经管类老师参与专业调研、过程分析、及调查报告的撰写、企业经营状况及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可以了解某个行业的经济运行状况,学习与评估企业的管理方法。

6、教学实践基地由社会实践共享,确保长效运行机制

实践基地是巩固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没有稳定的实践基地是无法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运行。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利用教学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既保证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训实习教学对接,又确保了长效运行机制。该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学实践基地比较完善,实施以“教学工厂+专业工作室+企业”三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其中“教学工厂”(如模拟工厂、模拟银行等)为第一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重点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掌握的阶段;“专业工作室”为第二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企业”为第三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在企业顶岗实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缩短甚至完全消除就业上岗的“磨合期”。不同年级的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共享于不同层次教学实践基地。

7、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

要使社会实践成为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评估体系,从而保证社会实践的质量。评估体系主要由考评内容、考评办法和成绩等级组成。

7.1考评内容。

为了使考评具有合理、公平和科学性,应包括三个方面:“工作态度、实践作品形式及实践作品质量”。其中工作态度主要为平时表现,如组织纪律、工作热情、协作精神等;实践作品形式根据学生专业和实践项目性质不同可分社会实践报告、调研报告、实物制作及图纸设计等;实践作品质量应与难易程度一并考虑。

7.2考评办法。

不同的考评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考评办法。工作态度的成绩由目标考评(如上下班打卡或签到)、自评、互评和指导教师考评组成。其中自评结果一般不计入成绩,但自评的作用很重要,可以了解自评的学生的真实想法,为沟通作准备;实践作品的形式不同,其难易程度也不同,所以可以设置不同的最高分;实践作品质量的评分,除作品自身的成绩以外,还要进行公开答辩,答辩委员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担任,这样的评分既能作品的真实性,又反映作品的质量与水平。

7.3社会实践成绩。

第8篇

【关键词】护理大组长负责制;护理;层级管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20.032

骨科疾病属于运动系统方面的疾病,有脊柱骨折、四肢骨折、骨盆骨折、化脓性骨髓炎、关节脱位、化脓性关节炎、骨与关节结核、骨肿瘤、颈椎病等等,骨科疾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比较严重的影响。而对这些病的护理,中医护理主要是复位、康复、固定治疗[1]。随着护理专业水平和社会发展的不断提高,护理越来越以个性化服务和人性化护理为中心, “以人为本”了解人们的各种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思想和理念[2]。本院骨科从2010年6月开始设立护理大组长全面负责制,实行层级管理使用护士,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骨科共有护士31名,均为女护士,年龄20~46岁,其中40岁者5名;学历:中专5名,大专25名,本科1名;工作年限:护龄0.5~22年,其中20年者6名;职称:护士18名,护师7名,主管护师6名;全科设立护理责任大组,每组设1名大组长(高级责任护士),2名小组长(责任护士),4名组员护士,2名护工。

1.2层级护理模式根据具体情况构建护士长-护理大组长-护理组长-护理组员-护工的层级护理模式。责任护士每人负责10~15张病床患者的护理计划,负责患者的健康知识宣教,完成各种护理措施。责任护士对自己管理的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后,为患者提供整体的、连续的、系统的护理。护理大组长协助护士长参与护理质量控制:护理文件书写,护理操作技术病区管理、特一级护理质量,基础护理等。解决患者问题,满足患者的需要,指导下级护士完成危重患者的专科护理问题。在交班前汇总所有分管患者的治疗护理措施,协调与指导各组员完成本班工接班时负责接收患者的信息,进行交接班的质量监控。制定本专科护理流程,培训护士,协调各医疗组、护理组间的工作,提高团队效率。助理护士未取得护士资格证者,不单独值班,不做侵入性护理操作,只做基础护理工作。增加了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方便于加强护患关系;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导致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工作的进一步落实[3-4]。

1.3观察指标通过质控分析,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基础护理、病区管理、护理文件的书写、护理措施的落实、差错率、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的变化。

1.4评价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前后ICU护士心理状况。以及评价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护士工作满意度。

1.5心理测定方法通过统一指导语言对评定的护理人员作必要的解释,然后让其填表,问卷当场收回,回收率10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可分为7个因子,每个因子个项目得分的算术和即为因子分,对于17项版本,总分大于24分,可能为严重抑郁;大于17分,可能是轻或中等度的抑郁;如果小于7分,患者无抑郁症状。心理状况评分采用SAS、SDS:测定实施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共20个条目的4级评分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AS)了解是否存在焦虑情绪,含20个项目的4级评分自评量表[5]。

1.6护理质量监控和满意度比较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质控标准对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包括基础护理、病区管理、护理文件的书写、护理措施的落实、差错率、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采用明尼苏达工作满意度问卷(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MSQ)。问卷共20个条目,包括内在满意度、外在满意度和一般满意度三个维度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采用Likert五点量表计分:A-5分(非常满意),B-4分(基本满意),C-3分(不确定),D-2分(不满意),E-1分(非常不满意)[6]。

1.7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结果

2.1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的比较与实施前护理质量(基础护理、病区管理、护理文件的书写、护理措施的落实、差错率、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实施层级后,差错率、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基础护理、病区管理、护理文件的书写、护理措施的落实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人员心理状态比较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后,中医骨科护士的心理状态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护理人员心理状态比较(x±s)分

时间 SAS SDS

实施前(n=31) 49.2±12.6 54.2±17.6

实施后(n=31) 35.9±13.8 37.8±16.5

t值 5.46 5.85

P值 0.000 0.000

2.3护士工作满意度和患者的满意度的比较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后,护士工作满意度和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3护士工作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的比较例(%)

时间 护士工作满意度 患者的满意度

实施前(n=31) 21(67.7) 23(74.2)

实施后(n=31) 28(90.3) 29(93.5)

字2值 4.77 4.29

P值 0.029 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