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临床药学研究生论文

临床药学研究生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3-13 04:24:5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临床药学研究生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临床药学研究生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医学 研究生教育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252-02

研究生教育是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也是一个国家教育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快速增长,其规模已跃居世界前列[1]。正是这种规模的迅速扩大直接引发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危机”,并促使人们深刻反省现有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关注中国研究生教育何去何从的问题[2]。教育质量和培养模式密切相关,而课程是构成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系统和人才培养模式最重要的基本要素之一,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各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点、重点和难点,也是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本文对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回顾与思考,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1 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发展特点

1.1 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与特点

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各环节的总和,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为保证质量,对培养对象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组织与管理、科学研究、社会实践、论文撰写及答辩等诸环节采用的特定的培养方式的总和[3]。课程是教育改革的实质和关键环节,是沟通宏观与微观教育改革的桥梁,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先后掀起了大规模的课程改革,其发展趋势和特点表现为[4]:课程研究的领域日益扩大;课程涉及的学科内容日益更新;课程的教学技术手段日益现代化;课程目标的定位日益拓宽;课程理念日益全球化。课程改革的具体操作特点则表现为:一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关注课程编制、实施、评价的一体化;三是关注课程结构的整合性和均衡性;四是关注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现实性;五是关注教学和学习方法的转变;六是关注道德、情感、态度、人性关怀、价值观教育;七是关注课程管理的民主化、规范化和全球化。总之,课程改革日益朝着课程的人性化、生活化、乐趣化、整体化、弹性化和个别化发展[5]。

1.2 我国课程改革的做法与特色

在世界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我国课程改革在课程管理模式的革新、课程结构的调整和课程目标内容的创新上均取得了长足进步。教育部在高等教育“十五”发展纲要中提出了建立精品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方向,引导了中国教育改革向纵深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下特色[6]:一是拓展了课程改革的国际视野,更新了课程教学理念,注意与国际接轨;二是探索新的课程结构体系和新的国家课程标准;三是调整了课程类型,延伸了综合课程,开发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加强了选修课程,注重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交流,适当革新了课程结构中的相关比重,强化了课程结构的多样化和均衡性特征;四是课程内容融合了更多的道德和人文教育;五是教材开发上打破“一纲一本”的划一局面,实行了“一纲多体”制;六是教学方法上突出了师生角色与地位的转变,重视了教师的“专业化”培养;七是探索了新的课程和教学评估体系。

2 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现状与特点

2.1 国外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点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医学管理、教学、科研及临床人才的主要渠道,西方医学研究生教育起步早,专业特色明显、培养目标明确、课程设置系统、师资力量雄厚,已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归纳起来,具有以下特点:(1)课程设置的专业化:以角色为基础的专业化课程设置是国外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最突出的特点。根据不同专业角色的要求来设置课程,以培养不同类型的医学专科人才。(2)课程设置的个性化:国外各大学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有着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医学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常常考虑到研究生招收对象的特点,根据社会需要、人才需求来设计和安排课程并组织教学。(3)课程设置的人文化:多数医学院的课程设置拓宽了医学的教学范围,注重人文科学的内容,开设多元文化相关课程、伦理相关课程以及与医生职业发展相关的课程等极富特色的课程设置;同时,强调跨学科课程的学习,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选课,以培养宽厚的人文基础。(4)课程设置的特色化:这些具有特色内容的课程也使得其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极富特色性。

2.2 我国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点

我国的医学研究生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其课程设置具有以下特点:(1)重视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加强研究生德育教育、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素质,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引导和帮助研究生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辨证思维从事护理研究,满足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需求。(2)重视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不少国内医学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在学分比例上占总学分的四分之一,可见其极为重视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当然,由于其课程设置比例过重,也削弱了其他核心课程的学习。(3)强调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除了4~5门学位课程以及专业理论课、必修课外,基础理论课程授课时数大约为总课程时数的25%,这与我国硕士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较为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有关。(4)突出课程体系的创新性:针对研究生的特点,近年来很多医学院校组织各学位点重新修订培养方案,对现有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除按一级学科设置学位基础课外,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以突出其课程设置对学生创新性的培养。同时加强课程配套教材建设,选编结合,积极引导采用外文原版教材进行教学,以及时跟踪学科前沿, 开拓研究生视野,建立起以学科的核心课程为主体,公共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讲座为配套的课程体系,作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7]。

3 对我国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思考与建议

3.1 重视课程设置在体系上的相对完整性

国内外医学研究生教育成功的经验显示,研究生课程基本采用模块式设置,以体现系统知识教育的完整性。如我国现行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就分为四大模块――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每一模块都有其承载和必须传达的课程内容。一些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提供了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为提高医学人才高级实践能力进行了系统的知识储备,同时也为其进一步解释、发展和建构新的医学理论和实践方法提出了学术性的指导方向;跨学科和非专业的支持性课程,是扩展研究生视野、提高其综合科研和实践水平所必须的内容,现代医学发展已呈现出高度的专业化和高度的综合化相结合的态势,一方面专业分科越来越细化,纵向研究越来越深入,另一方面各专业、学科之间的渗透、融合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一些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这就要求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必须关注交叉性、边缘性学科的发展及跨学科综合课程的设置;此外,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高级研究离不开先进工具和方法的支持,因此,外语、计算机及文献检索等内容也必不可少。上述几大板块构成课程设置的体系框架,但它并非要求所有专业的研究生课程都如此,这种完整性是相对的,它允许各院校、各专业根据自身资源和特色进行调整和补充[8]。

3.2 突出课程设置在内容上的前沿性

新的课程体系要能够及时反映医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保持课程的先进性,重视和加强教材建设,引进国外优秀教材和编写国内高级教材相结合。课程内容要以本学科各专业领域的热点、难点、重点以及尚存争议性的问题为导向,凸显课程设置的研究性和探索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具备高级实践和科研能力。在构建体系化课程模式时,要多设立一些跨学科课程,以供研究生选择,使其开阔视野,激发灵感,从而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同时,医学研究生公共必修课程改革的步伐要快一些、比重要大一些,尤其是公共政治课的教育内容要融入学生的道德自律教育和职业精神教育。

3.3 体现课程设置在知识覆盖面上的丰富性

课程设置的丰富性是课程设置的标准之一,所谓丰富性指“课程的深度、课程意义的层次和课程的多种可能解释”。医学研究生课程在纵向上与本科课程存在紧密联系,但这种联系不是意味着重复或加强,而是将其向深度拓展,研究生教育更关注课程在高深层次上的逐步深化和专门化,以使研究生的研究意识、思维角度和研究能力得以提升[9]。同样,虽然在研究生课程在横向上与本科课程也有衔接,但这种衔接要体现课程向广度扩展,具有丰富的理论发展,激励学生挑战既往知识结构和内容,敢于对存在问题进行质疑和探索。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上,硕士和博士课程也应体现纵向和横向的层次性,与培养目标要求一致。尤其是时展到今天,医学基础学科的大厦已经建立,而相邻学科的结合大多是空白的,许多重大的科技成果往往来自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为此要求研究生必须掌握现代医学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因而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学科课程是研究生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10]。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把握学科发展趋势,合理架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制定具体的课程体系,增加选修课,在课程安排方面,除保证学位课程课时之外,优先考虑前沿课程,交叉学科课程的设置,活跃研究生思维。

参考文献

[1] 王大中.关注博士生培养中的“过度教育现象”.文汇报,2005年4月6日:第5版.

[2] 刘鸿.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论文.2003:10-15.

[3] 杨树勋.现代高等教育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289-290.

[4] 瞿海东.基于创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1:50-58.

[5] 王永盛.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0,3:30-37.

[6] 阎光亮,刘莉,刘悦.课程改革简明读本[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9.

[7] 罗琳,王国良.对临床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5:28-29.

[8] 袁长蓉.中美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博士研究生论文[D].2006:95.

第2篇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补肾活血方;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R24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c)-076-02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膝骨关节炎的确切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临床上尚无针对其病因的特效治疗措施。单纯西医治疗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目前研究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膝骨关节炎临床治疗上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延缓关节软骨退变。因此,笔者2005年1月~2009年8月对40例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补肾活血中药内服加西药治疗,并与仅采用西药治疗的40例患者作对照,进行系统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组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将结果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中医骨伤科门诊2005年1月~2009年8月收治的80例骨关节炎患者中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以及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严重性程度进行配对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40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者48岁,最大者70岁,平均(58.7±6.8)岁;病程2个月~6年,29例患者为单膝病变,11例患者为双膝病变。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50~70岁,平均(57.9±6.3)岁;病程3个月~6年,31例患者为单膝病变,9例患者为双膝病变。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膝构成比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骨及骨关节疾病诊断学》中骨关节炎诊断标准[2]。具体诊断标准如下,①患者有患侧关节肿胀、疼痛、关节屈伸不利、关节处压痛、粗糙的磨擦音等临床表现,具有晨起较重、疲劳和负重后加重、适度活动后症状好转等特点;②X线片表现:关节边缘尖锐、关节间隙变窄,伴有不同程度的骨刺形成,软骨下关节面有硬化或囊性变等改变;③类风湿因子、血清抗O以及血沉等实验室检测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1.3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西乐葆胶囊(celecoxib capsules,塞来昔布胶囊);具体用法:每次100 mg,2次/d,4周为1个疗程。

1.3.2 研究组的治疗 研究组采用西乐葆胶囊加补肾活血方,药方:杜仲12 g、熟地黄12 g、延胡索12 g、鸡血藤12 g、牛膝12 g、三棱10 g、莪术12 g、附子3 g、蝎毒 3 g、仙茅10 g、巴戟天15 g、丹参12 g、红花6 g。具体用法:1剂/d,水煎服,连服6 d,休息1 d,4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患者均避免负重,尽量休息。

1.4 临床评价标准

治疗2个疗程后平均临床疗效。参考参考文献[3],标准如下,①优:患者正常行走1h以上而膝无关节疼痛感,屈膝达40°以上,伸膝175°以上,膝关节周围无压痛;②良:患者可正常行走30min以上,劳累后有膝关节疼痛感,膝关节周围仅轻度压痛;③可:患者的疼痛感无明显减轻,行走时仍有疼痛,膝关节周围仍有压痛;④无效:患者经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数据采用SPSS 16.0 统计学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均取α=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ames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

经2个疗程治疗后,研究组的优良率为80.00%(32/40),对照组的优良率为57.50%(23/4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研究组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的胃肠不适、腹胀,停药后均消失;对照组3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便秘,停药后自行缓解。

3讨论

膝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坏死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膝骨性关节炎临床上以中老年发病最常见,又称为增生性膝关节炎、老年性膝关节炎等。最新的研究认为,膝骨性关节炎是力学因素与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细胞外基质、软骨细胞以及软骨下骨质等三者合成与降解失衡的结果。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女性多于男性,其病理特点主要为局灶性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边缘性骨软骨骨赘形成和关节畸形等[4]。

膝骨性关节炎在中医学上归为“骨痹”的范畴,其发生与长期劳损、年老体衰、外感风寒湿邪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5]。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多以肝肾不足、精血亏损为本;以感受风、寒、湿热,气滞血瘀等为标。因为骨性关节炎是一种退变性疾病,到目前为止尚无治愈的方法。临床上的各种治疗方法均不是以治愈骨性关节炎为最终目的,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或减轻疼痛等症状,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等。

膝骨性关节炎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保守疗法)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理疗、药物、注射疗法以及中医中药治疗等,尤其适用于早期及病变轻微的患者。目前最为广泛的膝骨性关节炎治疗手段是促软骨修复药物的应用[6],硫酸软骨素类、透明质酸类和葡糖胺聚合糖类(glycosaminoglycan)、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等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几种药物[7]。西乐葆胶囊(塞来昔布胶囊)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其是全球第一个突破性COX-2抑制剂(环氧酶-2),临床上主要用于缓解成人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和体征,以及家族性腺瘤息肉病(FAP)的辅助治疗。大量研究表明,西乐葆是治疗中、重度关节炎疼痛和炎症的首选药物,因为其具有良好的心血管安全性。膝骨性关节炎的病变成因复杂,因此不同的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异很大;因此,药物治疗的主要缺陷是由于个体差异显著性而致。

中药治疗重在调理,不良反应较少。中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主要以补肾壮骨、通络止痛、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等为主;总之,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应该从整体观念出发,合理用药。补肾活血方用:杜仲、熟地黄、延胡索、鸡血藤、怀牛膝、三棱、莪术、附子、蝎毒、仙茅、巴戟天、丹参以及红花等药材。方用熟地黄、骨碎补、怀牛膝、补骨脂等可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方用鸡血藤、水蛭活血破瘀;方用熟地,可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增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抗血液凝固,降低过氧化脂质,能有效改善阴虚的症状;方用附子,具有抗炎,中枢性及外周镇痛,刺激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增强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方用丹参,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方用延胡索,具有镇痛及镇静催眠的作用;方用仙茅,具有抗炎,促进巨噬细胞的增生及吞噬能力等作用;方用巴戟天,具有抗炎,增强抗疲劳能力等作用;方用全蝎,其性平味辛,具驱风通络之功效。诸药合用有滋补肾阳、补益肝肾、活血逐瘀、温煦肢节、气化水湿等功效。

本研究临床结果表明,补肾活血方剂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与恢复有促进的作用[8]。补肾活血方剂能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研究组的优良率与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De Filippis L,Gulli S,Caliri A,et al.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in osteoarthritis: literature review data from "OASIS" study [J]. Reumatismo,2004,56(3):169-184.

[2]Resnick.骨及骨关节疾病诊断学(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

[3]Shahariarre H. Textbook arthroscopic surgery [M]. Philadelphia:JB Lippincot,1984:266-272.

[4]Savkai S,Mikhnevicho E,Dmitrier VS.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issues of text remities in military personnel wit h overload disease[J]. Lik Sprava,2004,9(8):43-46.

[5]阚卫兵,姜玉祥.自拟补肾活血方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06,29(5):18-19.

[6]姚共和,刘向前,卢敏,等. 膝关节骨关节炎中医病证诊疗方案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5,23(12):2125-2127.

[7]刘向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规范化研究[D]. 湖南中医学院博士研究生论文,2004:44.

[8]黄海振,陈希,张志海.补肾活血方治疗膝骨关节炎35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8,24(5):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