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20 18:31:0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数学教学反思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提高课堂备课质量是关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即是预。众所周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是备课。我们要转变教师备课的传统方法,吸取他人的经验,以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教师一味地去灌输教学。要想解决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问题,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是重中之重。
1.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要求一定要适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不能盲目地追求教学效率。教学目标应该完整、明确,紧密依据教材,同时要有教师独特的教学特点,要有自己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自始至终在知识、能力、思想感情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能够全面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要求。
2.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一个老师一个教学方法,在我看来,没有学得不好,只有教学的方法不佳。数学离不开生活,教师可以通过生活的例子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知识的影子,如此学生必然兴致盎然。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要最大化地选择教学方法,竭尽全力使之科学、合理,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其间须注意体现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挖掘,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3.加大对学困生的关注
有的学生进入高中,基础不牢固,成为学困生。怎么办?学困生的出现让我头疼不已,经过反思,我认识到不是学习的内容有多难,也不是学习环境不良,更非学生的素质过差。孟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出现了学困生,我们要在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们这样反思,不断加强自我反思,从而让学困生的数量降到最低乃至消失。
二、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王国维曾经总结道: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用以表现“悬思―苦索―顿悟”的治学三重境界,它蕴含的哲理意趣值得教师借鉴。其深刻的内涵常令我反反复复的揣摩。我认识到:教学价值是教育教学的更高境界,也就是类似这首词的第三句。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 教师 反思
《高中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对内容的呈现要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特别提倡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关注是否给学生创设了一种情境,使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要达到这一目的,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可以进行如下反思。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学生可以从教师那里感受到一种受到信赖、鼓舞和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勤奋学习。因此,教师要重视情感投资,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提高数学教学水平的促进因素之一。
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以境育情,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故事情境、生活情境或问题情境,为顺利展开教学做好铺垫。例如,在讲《数学归纳法》时可讲游戏:玩“多米诺”骨牌,问骨牌为什么依次全部倒下。谁能合理解释这一现象?如何才能保证所有骨牌全部倒下.通过讨论得出玩此游戏的原则主要有两条:(1)排此骨牌的规则:前一块牌倒下,保证后一块牌一定倒下;(2)打倒第一块。讲完这两条规则后问学生:“经过这两个步骤后,结果怎样?”学生很快回答:“所有的骨牌都倒下了。”由此游戏引出数学归纳法的定义。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注重数学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在好奇中培养创新意识。其次,设计再创造过程,让学生在体验发现中培养创新意识。最后,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
教材中有些内容具有基础性和可迁移的特点,教师不妨指导学生独立研究学习,向学生提供研究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得出结论。
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高中数学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把那种依赖或过分依赖教师的学习方法转变为自主学习、自我创新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全程参与的过程,缺少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数学教学就迷失了方向。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通过适当的形式来诱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总之,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性,挖掘学生潜在的能量,开启学生关闭的心智,唤醒学生沉滞的情愫,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真正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
新课程提倡利用信息技术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应用多媒体能很好地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于数学教学中,就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结束语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要完成教学任务,老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方法不容忽视。教学时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并匹配最合适学生学习的多媒体技术,优化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徐斌艳 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奠宙 李士镐 李俊 中小学概率的教与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田晓娜 教师的专业能力素质.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4。
[4]济南市教学研究室 高中新课程教学启示录.数学教学案例分析.2005。
[5]王光明 重视数学教学效率,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数学教学效率论”课题简介.数学教.
[6]陈建权 高中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关键词】数学教学 课堂 效率 方法 思路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具有不竭的生命力,才能不被社会淘汰。作为高中数学教师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反思,不断提高。
怎样高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怎样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5分钟的学习效率,这对于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来说,都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几年在教学中有过遗憾,有过不足,之后也有一些反思和总结,具体归纳如下。
一、教学方法方面
每一堂课在上课之前,教师都会精心备课,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并能随着教学内容和对象的变化,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数学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对于新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演示法,制作几何模型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体,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铁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一堂课,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因教材定教法,一节课不可能十几种教法都用上,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认真琢磨那些教法是合适的,哪些方法效果更好。
例如在讲北师大版选修2-3中,统计案例章节中的独立性检验时,学生对于2×2列联表的得到过程,公式:
的应用和理解不深刻,2.3节“独立性检验的应用”中的三个例题,许多教师照本宣科一个例题一个例题的讲解,用些很传统的教学方法把书上的例题讲完,就进入到下一章的学习中去啦。学生当时似有所悟,时间一长,学生就把学到的东西又送给老师,考试中遇到独立性检验方面的问题公式给出来还是不知道怎么去应用,另外对于现实生活中这样类似与吸烟何患肺癌的影响的问题我们也会经常遇到。可以尝试一下这样去做,在处理完2.1独立性检验和2.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两节内容之后,我没有照本宣科的去讲2.3独立性检验的应用,而是先安排几个问题:
①吸烟是否与患肺癌有关系?②怎样检验两者之间的关系?③公式:
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带着三个问题去阅读课本,搞懂这些问题的医生之后,紧跟着提出:高中数学考试成绩和吃不吃早饭又没有关系呢?让学生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让班委组织学生不记名投票得到一个关于数学成绩和吃早饭之间的2×2列联表,由学生自己完成对x的计算和两者独立性的检验,这样让学生既熟悉了公式又能够学以致用,最后还可以提醒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注意锻炼身体,起到寓教于乐,快乐学习的目的。
二、数学的概念方面
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了解世界,发现世界和改变世界。数学没有学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定义概念的模糊,基本知识掌握不够熟练。而对于数学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去挖掘数学,他不仅要能“做”、“会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教会学生去“做”、去“理解”,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辨证的等方面去展开。
下面以函数为例:
1.从逻辑的角度看,函数概念主要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三要素,以及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和一些具体的特殊函数,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函数的全部。
2.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函数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函数与其他中学数学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数列其实就是自变量取正整数是的特殊函数;方程的根可以作为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也就是所谓的零点问题;不等式大于零的解就是函数的图象在x轴上方的那一部分所对应的横坐标的集合;同样的几何内容也与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3.教师在教学生是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三、解题作答方面
数学成绩的好坏,主要就是通过考试和做题来反应的,不过不少学生在解题方面存在问题。应该怎样去做题目呢?
首先,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每个数学问题都是由若干条件与目标组成的。解题者在阅读题目的基础上,需要找一找从条件到目标缺少些什么?或从条件顺推,或从目标分析,或画出关联的草图并把条件与目标标在图上,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以顺利实现解题的目标。
其次,确定解题思路。一个题目的条件与目标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必然的联系,这些联系是由条件通向目标的桥梁。用哪些联系解题,需要根据这些联系所遵循的数学原理确定。解题的实质就是分析这些联系与哪个数学原理相匹配。有些题目,这种联系十分隐蔽,必须经过认真分析才能加以揭示;有些题目的匹配关系有多种,而这正是一个问题有多种解法的原因。
第三,语言叙述规范。语言(包括数学语言)叙述是表达解题程式的过程,是数学解题的重要环节。因此,语言叙述必须规范。规范的语言叙述应步骤清楚、正确、完整、详略得当,言必有据。数学本身有一套规范的语言系统,切不可随意杜撰数学符号和数学术语,让人不知所云。
第四,答案规范。答案规范是指答案准确、简洁、全面,既注意结果的验证、取舍,又要注意答案的完整。要做到答案规范,就必须审清题目的目标,按目标作答。要是有时间在检查一下就更好了。
最后,考试结束之后,或者平时训练之后,要不断地反思:解题过程是否浪费了重要信息,能否开辟新的解题通道?解题过程多走了哪些思维思路,思维、运算能否变得简捷?是否拘泥于思维定势,照搬了熟悉的解法?通过这样不断地质疑、不断改进,让解题过程更具有合理性、科学性、简捷性,不断提升解题思路的发散性。
至于其他方面,比如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兴趣的培养,关注三基的培养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叙述。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要培养更多优秀的社会接班人,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适时反思,及时总结,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上好每一节课,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红. 浅谈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6.
一、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很多人都认为学数学的目的就是做题、考试或者做研究,仅仅是为了将来要考大学做准备的,他们只看到了数学的理论性而没有看到数学的实际应用性.他们忽略了数学来自于生活,而最终也要应用于生活之中.不仅如此,除了在实际生活用到的数学以外,学习数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充满跳跃性.只有思维在不断跳跃创新的学生,才不会永远地安于现状,他们会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前行,为自己和社会创造美好的未来,因此数学教育对于高中学生的影响是积极的.
1.教师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很少研究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单一,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这就导致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不高,没有任何学习兴趣.
曾经听过一位教师上课,讲的内容是二面角.一般来讲,“二面角”是立体几何的教学难点之一,教师应该详细讲解,加深学生对这一内容的理解,但是这位教师却避难就轻,仅仅是按自己的讲解方式向学生讲了一道例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自己去做,这样做太不负责任了.
2.学生积极性不够,导致课堂效率低
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较重,以传统的教法为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够,缺少让学生必要的思考、探究、感悟的过程.学生主体参与不够,影响了学生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提高.素质教育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将学生、教师和教材之间的关系明确地指出是很有必要的.部分学生对数学没兴趣,感觉数学是一堆枯燥的数字和烦琐的公式,与生活联系不大.
例如,在讲“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时,有的教师为了引出抛物线的定义,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初中我们已学过的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就是抛物线,而现在定义的抛物线与初中已学的抛物线从字面上看不一致,但它们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吗?教师在以一种最好的方式给学生上课,但是学生却不好好听,有睡觉的,有不在状态的,不但影响教师讲课的心情,重要的是最后自己没有掌握好知识.
二、改变教学现状的措施
1.强调教法、学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媒介的有机整合
教学设计的难点在于教师把学术形态的知识转化为适合学生探究的认知形态的知识.学生的认知结构具有个性化特点,教学内容具有普遍性要求.如何在一节课中把两者较好地结合起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通过现状调查,发现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缺乏有目的地、有意识地,具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质疑与解决问题、认识问题后的反思.学生的质疑反思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教师要有目地设计、训练.要培养质疑反思能力必须做到:(1)明确教学目标.要使学生由“学会” 转化为“学会—会学—创新”.(2)在教学过程中要形成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自觉建构的教学过程.(3)要改善教学环境.(4)优化教学方法.
2.创设问题情境,创造学生参与的机会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获得协调发展,这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果,在一定的时段内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样学的,学完以后对数学的态度是更热爱,还是变得更讨厌了呢?
【关键词】 教学反思,重要性,常用方法,提升内涵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273-02
反思性教学实践被认为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途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认识,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所以我们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1 什么是教学反思
我说的反思不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我理解的反思是:
1.1 反思自己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同时它也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可使教师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研究型教学。新教材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转变教师观念,改变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单一教学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改进教学方法,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1.2 反思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内容、方法都要为学生服务。 新教材要求教师善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同时使他们具有顽强的学习毅力,充分的学习信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创造的精神。数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重、自尊、自信,使他们充满希望和成功,而不是自卑、焦虑、失望,数学教育要让学生真正获得成功,通过数学学习,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1.3 反思教材
教材设计目的是什么?它想要培养什么样学生? 新教材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时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要注意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激发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且能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
1.4 反思教学策略和手段
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同时它也是取得实际教学效果并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对有争议的“优秀的教学观”进行深入地思考并依次做出选择,是对教育观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一切教学策略和手段其最终目的为学生服务。
2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2.1 时展的要求
我国正处在四个现代化建设时期,必将需要高素质人才,参与到现代化建设中去。那么我们就要培养出知识渊博,能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教师应该经常反问自己,他的教学试图使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教学的每一部分是否与学生已有知识、技能和需要相适应;每一项教学活动是否与要达到的目标有明确的联系;是否灵活而有效地利用了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旧有教学理念以及不适当的教学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是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也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2.2 学生自身成长的要求
循序渐进,防止急躁。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2.3 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
实践证明,凡善于教学反思,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步伐也会加快。教学反思还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不断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进步辉煌的过程。因此,开展教学反思,加强教师自我评估和自律学习对教师主体的发展特别重要,教师只有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会努力的去发展自我,建构自我,对自己的发展形成整体性的看法,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学会教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一旦熟悉教材,特别容易陷入机械重复的教学实践中,处在经验性思维定势、书本定势、权威定势和惰性教学之中。而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3 反思的常用方法
教学反思本身具有情境性和不确定性,反思只能针对具体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而在可能的条件下展开,因此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不可能存在一个标准的模式。一般教学反思按反思类型来分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现在我把反思方法作简要介绍。
3.1 纵向反思法
把教学实践放在自己的教学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3.2 横向反思法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教学技巧、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3.3 个体反思法
根据时间长短的有多种形式,“课后思”,“周后思”,“单元思”,“月后思”;“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和学生家长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为对象进行宏观的教学反思。
3.4 集体反思法
集体反思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广泛途径。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集体反思,每个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
4 提升反思的内涵
现代教育家们研究表明:“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首先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正确的理念导致正确的教学行为,错误的理念导致错误的教学行为。如果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方法落后的话,那么,他的工作精神越投入,对学生的伤害往往越大。为此,教师首先需要反思的就应该是自己的教育理念。理念不转变,只是对教学行为加以矫正,当然这对行为也起修正作用,但是,往往原有习惯化的不合理教学行为还会经常出现。”所以我们不仅要反思教学,而且同时也要提高教学反思的内涵。
可从三方面着手:
1、正面反思,即寻找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的教学行为,通过
反思将其提升到理性高度,充分展示它的闪光点,可以思考:成功的教学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发生的?背后支撑它的教学理念是什么?提供的教学策略是什么?成功的教学行为给我的启示是什么?
2、负面反思,即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或缺失,并把它提升到理性高度作归因分析。教师可以这样思考:教学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原因是什么?如果再教一次,我如何解决这类问题?这个问题给我的启示是什么?
3、对比反思,大部分教师都同时教授几个班,因此根据前后几次教学效果的不同,抓住教学前后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变化进行对比反思,从中受到很多启示。教师通过不同方面的反思,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能力,加快自己专业化成长的步伐。
5 总结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及时反思,经常反思。教学反思是一种优化教学过程与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没有反思,就不能对暴露的问题即时改正;没有反思,就不能将成功经验得以升华.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教学也就停滞不前。只有不断反思,你才能与时俱进,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培养更多更好的“创造型”人才提供一个全新的舞台。我们的民族才能繁荣强盛。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也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进而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教学反思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多进行教学反思,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编《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
[2] 《批判反思型教师ABC》 作者:张伟,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2002.1.1.
关键词:高中数学 解题反思 教学探究
三、反思解题方法,提升解题技巧的适用性
当然,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清楚解题技巧的重要性,并要注意总结和归纳。通过调研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解题技巧的思路过于固化、针对的题目过于单一,这恰恰背离了解题技巧的初衷。之所以归纳解题方法,其目的是利用方法的普适性,实现举一反三。同时,部分教师过于依赖经典例题的示范作用,反复推敲过程,这也阻碍了学生的野,使得解题技巧的运用较为局限。
对于解题方法而言,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拓宽分析视角,拓展解题思路,学会解题技巧的转嫁。例如y+1与z成正比例,比例系数为2;z与x-1也成正比例;当x=-1时,y=7,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这类题型主要考查了正比例函数的概念,所以要反思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与表达。结合正比例函数数学表达及题意,可设z=k(x-1),又因为y+1=2z,则y+1=2k(x-1);结合x与y的赋值,可求比例系数k,则y与x关系可求得y=-4x+3。
可见,对于解题思路的反思,首要任务就是针对题目,理清解题思路,明确解题的突破口;然后再扩展思路,探求题目考查的本源,罗列解题的思路与方法,思考题目可能的变式;最后归纳解题思路,尽可能地扩展思路,让学生讨论反思,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力。
四、反思解题结论,掌握题目结论的科学规律
反思教学在目前的教学中已成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不同解题过程的反思模式是极为丰富的,但在调研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忽视了对学生题目结论反思的引导,这使得学生错过了不少有用的数学规律。我们应清楚,每一道数学题目都是编者经过精心设计和科学研究而得出的,其结论对于学生会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例如,对于“正比例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问题,很多学生备受困扰。其实,我们可以结合简单的题目结论来分析得出相应的数学规律,为今后应对类似的题型做好准备。如已知函数y=kx的函数值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则函数图象经过坐标轴的哪几个象限?结论是第一、第三象限。对结论进行反思可以总结出:对于正比例函数而言,y随着x的值增大而增大,那么图象在一、三象限,反之亦然。这样的结论对于判断y=kx;y=kx+b等函数图象具有重大参考意义。
可见,反思结论其实是在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探究题目变化的根本。利用解题结论的普适规律可以帮助学生在解题时少走弯路。同时,解题结论的反思可以成为验证解题准确与否的关键,利用反思结论来验证其他题目结论,实现知识的互通。
五、反思错误之处,揣测出题者陷阱的设计思路
错误反思,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对于教师而言,都是提升数学思维的有效方式。其实,错误反思除了对错题之处进行深度的剖析和有针对的纠错练习外,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揣测出题者对题目陷阱的设计思路。揣测出题者的出题思路是解题反思的高阶部分,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对于解题错误的出处进行分析,掌握对知识点设计的方向,从而在解题中有效规避错误。
同样,对于正比例函数y=(2-m)xm -3而言,在求解m时,错误主要集中于对限制条件考虑不全上,部分学生仅仅注意到了m2-3=1和2-m≠0中的一个条件。可见,题目在考查正比例函数数学表达性质的同时,也将题目陷阱设计在系数与指数问题中。通过反思,学生可以掌握出题的特点,在应对类似题型时定会倍加细心。
可见,错题反思是数学能力升华的重要体现,错题反思不仅可以挖掘出错误产生的原因,还能归纳出应对错误的方法,而且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在反思中揣测出题者的出题陷阱。这对于学生而言,可起到“未雨绸缪”的警惕性作用,在源头就将错误规避。
综上所述,解题反思教学已不是我们过去所理解的进行解题过程反思和方法归纳的过程,已延伸到知识点的提升、题目内容的分析、解题方法的创新、解题结论的扩展以及出题陷阱的挖掘等过程中。通过在教学中积极有效地实施教学反思,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解题方法的优化、数学能力的提升。而且反思过程可作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侧面引导的教学实践,有效提升学生的主体作用,为素质教育的创新实践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2.对学数学的反思 :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4.从自我经历方面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 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5.从学生角度方面的教学反思 :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 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老师富士在讲课时就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并再现自己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实思维过程是怎样的。人的能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经常去问问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借助学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学的必要手段。
6.从与同事交流方面的教学反思 : 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由于所处的教学环境相似、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知识和能力水平相近,因此容易找到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展开对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 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共同设计教学活动、相互听课、做课后分析等等。交流的话题包括: 我觉得这堂课成功的地方是……,我觉得这堂课糟糕的地方是……; 这个地方的处理不知道怎么样?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 我本想在这里“放一放”学生,但怕收不回来,你觉得该怎么做? 我最怕遇到这种“意外”情况,但今天感觉处理得还可以,你觉得怎样? 合作解决问题——共同从事教学设计,从设计的依据、出发点,到教学重心、基本教学过程,甚至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设计要为其后的教学反思留下空间。
一、认识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表明,反思在我国由来已久。不过在教育、教学领域内对反思的研究和认识,比较晚,数学活动中的反思是元认知在数学思维中发挥作用的基本形式,数学反思能力通俗的讲就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自己学习数学的方法,解题的思路等的反省与思考。数学反思能力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将其贯穿于高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它需要学生在学习中,认真思考,不断实践,在解题的过程中充分加以利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经历预习,听课,思考,训练等环节,在些环节中,师生可通过互相配合,将数学反思能力应用其中。首先学生在预习时,要有针对性的运用反思思维,如在预习课本中关于正余弦定理的内容时,学生可先看相关的概念、例题,看了一定数量的例题后,可试着去做题,做完题目后,查看题目答案及解题步骤,正确则反思正确的原因,不正确则反思错误的原因,认真研究正确的解题方法。其次,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要关注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所示范的有关反思的各类题目,及老师在讲一个题目时,若使用了几种不同的解法,此时,学生便要反思,为何自己在预习时只想到其中一种,是什么原因,导致思维的不够开阔。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一定要对做错的题目进行深刻的反思,从反思中思索对的方法并将之牢记。
数学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学习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数学学习的内容,数学学习的路径及数学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对数学学习思维过程反思包括:(1)思考的过程;(2)理解的过程;(3)推理的过程;(3)运算的过程;(4)想象的过程。对数学学习思维结果反思包括:(1)对解题思路的反思;(2)语言表述的反思;(3)对结果进行反思。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对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展开反思训练三个步骤来完成。
(一)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就是要让学生看到数学学习中问题的存在,从心理上产生一种困惑感,形成一种极为想要知道答案的好奇心理,借助这种好奇逐步引导学生认清存在的问题,进入反思的状态。为了使学生有满足好奇心的不歇动力,教师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对解决数学问题的各类方法的好奇,并坚定学好数学解决数学难题的决心,使他们能够克服学习数学的各种困难,由好奇开始探索,由探索进行反思。在探索与反思的过程中,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重要性为保持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不断进行反思学习,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的上课方法,吸引学生在数学的知识海洋里任意遨游,不断前进。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实践了多种上课方法,如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上课模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方式向主动的学习方式转变。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授课方式,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如,讨论课、辅导课、自我探究课、研究课等。
(二)充分发挥示范的作用
当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后,他们便开始探索进行反思,此时为他们进行反思性学习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心理基础,那么他们该如何反思呢?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示范,以使学生很好地学习反思,培养反思能力。教师示范反思性学习方法的重要阵地毫无疑问是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反思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参与程度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参与程度;反思课堂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计划;解题后反思,示范反思;开展专门的反思示范课等这些都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教师的示范虽很重要,也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同样学生间的相互示范,同样很重要,并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如通过课堂学生讲演,口语报告反思的过程;开展讨论会,让学生交流反思的经验,示范反思的方法;进行反思笔记展览,相互交流反思的技能等。
(三)让学生展开反思训练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反思,展开反思训练,学生可通过解答相应的数学问题对自己的反思能力进行训练,如学生在解题是可反思一题是不是可以多解,多角度的思考题目的解决方法,在找到一种方法后,反思方法的好坏,再从另一角度寻找新的解题方法。
例:设x,y∈R且3x2+4y2=6x,求x2+y2的范围。
解法1 设k=x2+y2,代入消去y,转化为关于x的方程有实数解时求参数k范围的问题。
解:由6x-3x2=4y2≥0,得0≤x≤2。
设k=x2+y2,则y2=k-x2,代入已知等式,得-x2+4k-6x=0,即k=1/4(x+3)2-9/4。
又 0≤x≤2,k∈[0,4],即x2+y2的范围是0≤x2+y2≤4。
注: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x的范围。
思路2 数形结合法。
解:由3x2+4y2=6x,得(x-1)2+y2÷3÷4=1,即表示一个椭圆,其中椭圆在x轴上的顶点分别为(0,0), (2,0)而x2+y2的几何意义就是椭圆上的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的平方。结合图形不难得出:d2min=(0-0)2+(0-0)2=0,d2max=(2-0)2+(0-0)2=4。
即x2+y2的范围是0≤x2+y2≤4。
反思一题多变,重视一题多变训练,可以提高知识整合,综合运用能力,使知识系统化,从而完善解题过程,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和批判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春雷著.教育心理[[M].浙江:浙江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