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14 20:11:3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论文摘要:现代各种专业的学习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作为基础课的基础化学教学中也应该引入与化学有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我们选择了与基础化学关系比较密切的化学绘图软件ChemDraw、ISIS/Draw和化学数据处理软件Origin。另外我们还简单介绍了,如何在Internet上检索化学化工信息。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学生们很快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化学专业的学习方法。
基础化学是高职高专化学化工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将原先的四大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整合为一门课程。这门课程知识点多而杂,为了能很好的达到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组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但在专业课程的设计中我们发现有关化学化工领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没有很好的系统介绍。而计算机在化学化工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化工生产中我们已经离不开计算机。因此有关化学化工领域的基础化学软件的使用,成为高职高专学生必备的技能。现根据本人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谈几点改革体会。
1.精心选择常用化学软件
现今的化学化工软件有很多,主要包括化学绘图软件、化学数据处理软件、化学图谱分析软件。由于基础化学课是一门化工类的基础课,与本门课程有关的化工类的软件主要是化学绘图软件和化学数据处理软件。在讲有机化学的内容时,我们讲解化学绘图软件,例如:ChemDraw、ISIS/Draw。它可以满足化学化工专业工作者绘制各种化学化工图形的需要,比如在文档中插入一些化学图形,如分子结构式、化学反应式、化学实验装置图、化工工艺流程图等。在讲解分析化学时,我们讲解化学数据处理软件,例如:Excel、Origin。它可以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线性和非线性拟合等数学处理,得到二维或三维图形,从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我们讲授这部分知识时,以项目化教学的方式,通过具体的例子,先实践再讨论。
1.1 常用化学绘图软件ChemDraw、ISIS/Draw
学习有机化学就要画分子式,写反应方程式,而Word中没有这样的功能,这就要学习化学绘图软件。目前最常用的化学绘图软件主要是ChemWindow 、ChemDraw、ChemSketch、ISIS/Draw。这四个常用化学绘图软件都能完成化学结构式、化学分子式、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轨道以及化学反应装置图等的绘制。它们在功能和特点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又各有特点。由于课时少的原因,我们选择ChemDraw和ISIS/Draw来讲解。
ChemDraw是美国Cambridge soft公司出品的重要产品ChemOffice的一个组件。它能够绘制和编辑高质量的化学结构图。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先给同学们软件及简单的操作说明,要求他们先画几个简单的分子式,然后课堂上分组让同学们演示自己是如何画出这些分子式的,逼着同学们课前预习,通过纠正错误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我们进一步讲解软件的各种重要的功能,课后通过作业,让同学们真正掌握这个软件。在学习ChemDraw后再简单介绍ISIS/Draw,这个软件无注册费无使用期限,具有丰富的模板及画图工具,通过几个例子来演示,使同学们了解这个软件。
1.2 常用数据处理软件Origin
在讲解分析化学实验时,化学实验因为条件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为了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反映出影响因素,我们让学生学习Origin软件。这个软件能绘制出多条曲线的实验结果图,从而快速的找到我们需要的实验结果。我们选择吸收光谱、酸度或pH值试验来讲解这部分的内容。仍然是课前先给同学们软件和常用的操作说明,让他们试着将一组给出的光谱吸收数据绘出吸收光谱图。课上分组让同学们演示,并讨论绘图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再进一步讲解将多条曲线绘在同一图上的方法和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课后由学生自己运用Origin处理实验数据,加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
2.Internet上化学化工信息检索
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通过因特网检索各类化学资源已经成为化学工作者获取化学信息的重要手段。同学们学习中要查找一些标准、物性数据(分子量, 颜色,溶点,沸点等),这些东西通过网络一般都能找到,所以我们选择一些常见的网站教同学们去使用,例如:中国标准化信息网、中国化工网、Chemnet、化工市场七日讯、中国试剂网、ACROS等。
3.结论
在基础化学教学中引入与化学有关的计算机知识,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同学们学以致用。由于课时的限制,我们讲授的内容比较简单,都是围绕具体的基础化学内容来讲解。学生学完这部分内容都感到计算机很重要,希望增加课时多教些东西,我们也感到基础化学教学中应该引入与化学有关的计算机知识。
参考文献:
[1] 刘淑琼. Internet上的化学化工信息资源[J].胶体与聚合物2003,21(1)
【关键词】计算机 基础知识 分层教学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已经逐渐开始应用计算机,帮助学生获得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能力,积极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这也成为中职院校的重要教学目标。由于我国辽源广阔,经济发展缺乏平衡性,普及计算机程度也各异,这一情况促使学生计算机水平也产生了很大的不同。程度良好的学生觉得教师授课内容简单,而程度较差的学生则认为教师讲课速度较快,造成教师与学生产生矛盾。学生参差不齐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问题显著增加了教学工作的难度。另外,伴随着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大范围普及,会使用计算机的学生也随之增多,假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势必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二、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课程使用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一)学生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之前水平各异
很多学生在中小学时期就已经与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了接触。在这些同学中,由于各个地区经济教育发展水平缺乏平衡性,其设备师资水平与教学内容的选择,设置课程与安排的不同,因此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其计算机水平也具有较大差别。
(二)缺乏层次的综合教学阻碍了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与数学、化学等课程的区别在于他们可以保持几年甚至十几年不改变教学内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存在着显著的时间性,对新技术潮流的追踪是这一课程的重要特征。更新换代计算机软件的时间是目前世界任何一个新技术都没有办法相比的。当前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都包括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软件系统、数据库语言等,由于模块的不同其更新时间也不同,这样就产生了需要频繁更改教学大纲,无法同步更新教学内容的现象。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
计算机技术发展极快,现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老化迅速,仅仅一本教材与几堂课程是没有办法包括全部信息的,因此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目标绝不仅仅是传授某一计算机语言或者是软件,而是应当着重培养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学习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重要目的就是不断提升计算机素养,分层教学凸显了学生独立学习,更好地将学生作为中心,把教师视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课程分层教学的改革对策
(一)学生进行分层
应当在一定范围内划分级别,为了方便进行管理,应当在一个专业内实施分层。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可以选择自愿与分层考核的原则,将学期作为重要单位,一级可以是一个学期。在新生入校时就能够实行分层教学,新生入校之后就能够参与学校统一组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力的测试,这一测试选择在指定机房上完成。其系统能够自行评分,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可以联系学生的测试成绩,综合被测试学生的申请情况,科学划分教学班级,可以产生1班与2班。1班教学层次较高,根据高要求起点安排教学,2班根据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纲领安排教学。
(二)安排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授课时间
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课程分层教学应用了单独的划分班级制度,这样实际安排课程授课就显得至关重要。为了避免与学生原来班级课程安排产生冲突,同时又可以确保教学实际效果,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可以选择实际固定设置,可以在每星期安排课程中拿出某一天某一节课程作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避免与授课时间相矛盾。
(三)设计教学分层目标
教学中目标发挥了向导功能。对目前的计算机教学系统积极改革,精心安排教学材料,设置课程逻辑框架,强化实际培训是教学的主要任务。分层教学的目标就是联系学生具有的差异性,综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真实掌握用人单位对计算机水平提出的具体要求,编制可行性的、各种层次要求的教学目标。例如:1班可以根据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要求编制教学目标;2班能够联系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要求编制教学目标。
(四)分层教学中科学配备教师
根据教学过程中班级存在着的差异性,安排任课教师需要与之配合。每一位教师仅能在一个层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进行教学,防止产生两个层次班级兼任同一个教师的情况。在这个前提下,还需要在各个学期安排相应的教师,通过不同层次实行教学可以有效培训师资团队,不断完善课程构建。
(五)分层教学中教学课程的落实
分层中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的组织对应分层,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班级教学的不同层次根据各自的教学内容实行教学。1层次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操作作为重点。同时,教师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搜集学生所反馈的信息,在教学中对教学方法及时进行改革。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分层教学的改革计划可以灵活控制,例如2班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整体操作水平可以达到1班的水平,这时教师可以对教学设定及时调整,逐渐把课程授课重点转向1班。
结束语
综上分析,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课程分层次教学的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爱好兴趣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的矛盾有效地进行了克服,很好地解决学生两级分化知识掌握的问题。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符合了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更加有利于教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课程教学的速度,最终提升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当代社会人才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高校扩招政策执行之后,中职院校的生源在逐渐减少,学生整体素质水平欲发下降。在这个时期去改革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改革教学思想,构建高效的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堂,还需要正视当前教学活动中的不足,努力优化。
一、新时期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不足之处分析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还是十分明显的,具体问题如下:
(1)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较为陈旧
在发展过程中,中职教育从培养高级技术人员转变成为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员。这一转变,主要受到生源与中职院校的教育水平影响。在二十一世纪初,进入中职院校的学生都是优秀初中毕业生,而现在进入中职院校的大多为中考失利学生。学生自身素质的转变,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在教学中,很多教师没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求。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利用灌输法实施教学,很难让创新的教学思想与方法得到应用。
(2)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不同步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信息化社会悄然来临。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中职学生所学习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并没有得以更新。中职学校的教师会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实施教学,固定不变的教学大纲以及教学方案、教学活动,影响了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时代性。教学内容更新过慢,让学生接触的计算机技术知识远远落后于计算机技术实际发展速度,这对于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
(3)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编排不尽合理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编排,对于教学实际效果有直接影响。一般来讲,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师会先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发展的背景,再对计算机的构成、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接下来就是学习计算机的各项操作。整个中职院校的学生所学习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是相同的,没有专业针对性。这样的课程设置,使计算机基础课程成为平淡无奇的知识灌输课,学生无法通过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提高个人专业能力,学习兴趣会越来越低。
(4)中职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与高等学校相比,中职学校的生源结构较为复杂。学生来自于各个区域,部分学生为应届生,部分学生非应届生。有些学生为在中考中失利,一些学生因其它原因成为中职学生。学生不同的个人经历,使其具有完全不同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的差异,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统一的教学,有的学生听不懂,有的学生懒得听。
二、新时期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具体策略
要跟上中职学校教育发展的步伐,弥补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中职院校应当去探究新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思路,研究新的方法,让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得以改革。
(1)更新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转变个人计算机应用观念,教师要关注计算机操作教学,培养学生用计算机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应当由笔试与机试两部分组成,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认真去掌握操作技能,让学生从只为考试的计算机基础学习桎梏中走出来。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应当具有多样性与灵活性,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开设与之相关的选修课程。
要实现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创新,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师应当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各个专业的学习内容、学习需求结合在一起。不同专业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有不同的期待,让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堂中找到提升个人专业能力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计算机基础学习兴趣的提高。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教师可以在计算机基础课堂中给学生针对性引导,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学习高效地学习专业知识。针对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教师应当将剪辑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整合音频的知识作为教学重点,给幼儿教育专业学生提供更多教学技术支持,让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
(2)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层次性
中职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参差不齐,为了提高学生整体计算机水平,教师要利用分层教学法实施教学,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中职学生入学时,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计算机理论与技能测试,了解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并根据学生的测试成果进行分班,利用层次化的班级实施计算机教学。
对于零基础的学生,教师要从计算机的开机、关机等最基本的知识讲起,知识呈现由浅入深,重视知识与技巧的共同讲解。对于计算机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省去不必要的基础理论讲解,将教学重点放在上机操作上。引导学生利用课本进行自学,教师则在课堂中发挥个人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规范计算机使用行为。比如,一些学生在制作幻灯片时,不会使用母版,为了让各个幻灯片的背景相同,一个一个复制粘贴。这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用分层教学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计算机基础课堂中有所提高,能够提高其计算机基础学习积极性。积极去落实分层教学法,是对学生的尊重,更是对教育事业的尊重。
(3)优化中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环境
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目的就是应用计算机操作技能去解决问题,为了突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中职学校应当积极去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将实践视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方向。传统课堂中,学生只顾着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上机操作的机会不多。当代中职院校应当加大计算机基础教学投资,采购充足的计算机,建立计算机机房,用健全的硬件设施推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践化。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给教师实施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机会,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积极开展计算机基础相关实践活动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作用,绝不止步于满足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好奇心。让学生认识到个人计算机技能的重要性,需要将计算机知识与技术置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建立起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迫切心理。结合学生的专业需求以及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育目标设计、实施实践活动,才能让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方式越发灵活。
比如,对于冶金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会利用计算机去操作相关软件最为重要。计算机教师可以组织该专业的学生开展一次专业计算机技术大赛,评选出最佳操作手。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程序设计比拼给学生创造展示自身能力的机会。多多参加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了解自身不足,快速成长起来。
论文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对高职高专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研究,提出教学中注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并提出有效的开展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专业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在高等学校的各项改革中,教学改革是核心,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培养人才的全面素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作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等院校更应当把加强教学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重视教育、重视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做为当代大学生,能否掌握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是衡量其基本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已成为高等学校各个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学生从事各项实际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让计算机基础知识能更好的为其他专业课程服务。本文通过探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寻求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创新型、技能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有效开展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让其更好的为计算机基础教学服务,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对于高职高专医学类学生来说,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学科,首先在认识程度上,学校和学生往往没有专业课程那样重视。作为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有限的课时里,培养学生熟练操作计算机,掌握计算机技能,就这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1 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
在教学中先预设任务,提出问题,让学生明确在完成这一任务过程中所要掌握的操作,再逐一介绍,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每一节课上,先展示提前做好的样品,然后再逐个分析操作,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从具体到抽象,从实际到理论,从个别到一般,使学生很容易地接受了知识,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在引领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探索,加深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1.2 采用无纸化考试系统教学
无纸化考试系统,是信息时代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应用。无纸化考试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考试的灵活性、公正性、可信度和工作效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分布式计算能力的提高,无纸化考试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教育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我们对全校各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已经全面采用无纸化考试,该系统重视考核学生的技能,并兼顾基础理论,使学生不仅理解计算机的理论知识,也能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上网查阅信息等有关技能,大量的各章节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克服纸上谈兵的弊病。
1.3 采用分层次教学
高职高专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很大。学生的起点不同。在新生入校后,对学生进行成绩测试。按成绩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教学分级。并为各级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就能较好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2 寻求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技能型、应用型的社会人才
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更重要的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其在课上所学的知识,能学会所用,为其将来的就业提供一定的保障。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和其他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能更好的为其他专业课程服务。为此,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前,认真地进行了市场调研,了解了当前市场对学生技能的实际需求。
3 有效开展计算机等级考试,积极促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随着变业压力的增大,对高校大学生来说,多一张资格证书,在择业的时侯就多了一些机会。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计算机的应用更加快速的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许多用人单位已经把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能作为干部录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上岗资格的重要依据之一。计算机等级考试也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热门考试之一。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极大的促进了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的提高。
3.1 增强了学校领导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视
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达标的一项指标中,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必须达到70%,这明确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也使各高校领导更加重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不仅在硬件中增加了投入,促进实验室的硬件环境改善,满足正常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和考试的需求,还保障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时,规范了计算机基础教学。
3.2 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
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过级率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校的教学质量,反映了学校在基础教学方面的效果,考查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因此,任课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我,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教学环境中进行探索和改革,从而在整体上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水平。
3.3 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学习的重要性,虽然等级考试不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毕业,却标志着学生掌握这门现代化工具的能力。
3.4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
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普及性和适用性,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及应用技术的积极性。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他们不断汲取计算机科学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理解和自学能力,计算机基础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计算机等级考试促进了计算机基础教学,但不能过分依赖等级考试。只有两者找到契合点,才能积极发挥等级考试的引导作用,使教师的多样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各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新丽.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计算机教学的导向[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2):21,66~69.
[2] 侯相茹.计算机基础教学与计算机等级考试[J].学问,2009(1):43.
【摘 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基础教学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对于将要直接面对社会的职高学生。本文分析了职业高中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考核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真正实现学有所用,也改进我国现有的职高计算机教育机制,凸显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 职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方法
科技时代计算机成了我们的生活必备品,计算机在我国得到迅速普及并成为人们重要的日常工具。计算机知识也成为我们学校的必修课。职高是培养技术工人的学校,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可以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使学生在完成学业后能很好的投入到工作、社会中,也能让他们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因此,认清职高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探讨找到解决方式对当今社会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一、职高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的现状
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已经将计算机作为必修课程,但是老师和学生仍然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计算机课上纪律松散、不认真听课;计算机知识要求学生的知识基础较高,而职高的学生一般学习基础较低,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生缺少兴趣;教师教学过程中往往重理论轻实践,没能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白白浪费学习时间;计算机是一门新兴的重要学科,教学中存在无重点,知识点不突出;计算机与其他学科一样被量化考核,考核方式单一且与社会脱离等,这些现象一直存在于职高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中。
二、职高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中的问题
高中的计算机课程中知识点多而散、重点不突出问题严重,且知识点较难记忆需要学生较多的时间记忆复习,并及时实践加深记忆,如计算机动作图像的制作过程,程序复杂步骤较多,本周的课程模糊掌握,课后没有条件实践,下周上课已经不会操作了。这与职高的管理方式有一定的冲突,也会受到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以至计算机理论与就业需要脱节。很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内容过于简单笼统,对操作细节交代不详细,有些课程的开设不合乎实际,许多专业性强、实用性强的课程和应用软件没有学到。
2.教学方式中的问题
职高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高中计算机教育,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他们升入职高前一般学习成绩不高,理解问题的能力有些许限制,而且家里有电脑或平时接触电脑时间较多的学生,基本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内容,他们想要学习新奇、实用的操作知识,有些学生上职高以前很少接触信息技术的专业教育,计算机知识较少,需要从基础学起,平常的教学方式会使两种学生都受到限制。再有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课本知识,较多课时进行理论教育,上机实践的课时较少,多是教师进行操作演示而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操作的机会较少,学生与老师的沟通少。
3.教学考核中的问题
职高计算机基础教育一般采用期末统考方式,这样学生大多会突击复习而忽略平时的积累沉淀。计算机操作考核时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安排考生座位容易出现不合理情况,考生有了作弊的可乘之机。考核不合格的考生惩罚力度不够,不合格或作弊成本太低。
三、职高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措施
1.对课堂内容进行整编使课堂内容与专业学习应用结合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它不仅仅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辅帮助,更是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当前的信息社会中,因此计算机的教学可以根据不同性质的学生分别进行课程编制整理。如:机电专业和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针对他们的专业课程可以学习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财会专业的学生,学习了会计的专业课程后,开设会计电算化的计算机课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现代企业财务处理程序。这样的课程内容与实际相结合,能够学为所用,可以培养实用型人才,让职高毕业生在工作中展现自己的才华,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同时提高本校的就业率,体现职高的办学宗旨。
2.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尝试
计算机基础教学方式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更新设备和重视实践,实践的时间应该多于理论。上课时合理安排座位,让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差的学生交叉座位,让学生自己互相帮助,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注意分层教学,对基础差的学生多加鼓励。教学过程中,巧妙安排每次课程引入任务的设计,争取做到课程开拓学生的思路,是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自己思考完成于课程相关的任务。如:在Word中制作表格的课程中,不是单纯的讲解操作程序,而是在上课前先展示一张制作良好的一周值日表,学生看到后会疑问:“平时随处可见的值日表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这样激发了他们自己制作的兴趣,从而集中注意力听课,实践使积极完成任务,也就能更容易掌握和记忆。
3.教学考核制度应灵活
期末统一考核对知识点多且杂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来说,可能不能在考核中做到面面俱到,而且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不能正确的了解。综合这种情况,在学习期间,应该进行几次理论测试和上机模拟考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得到肯定和承认,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使考核成绩更真实和公平。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先在班上开展打字、Word排版、Excel数据统计、Powerpoint制作等单项比赛,每次比赛都发给奖品并张榜公布获奖名单。然后选派选手参加每学期学校举行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比赛,成绩优秀者还要组织参加每年的市、省技能竞赛,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对于违反规定和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加大处罚力度。
四、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基础教学课程,要提高教学效果,不能只靠单纯的理论教学,要充分发挥现代教学的优势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和教学中不断探索磨合,找到更好地学习方式方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更好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南岳.计算机应用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课程读本,2009.(01):21-23
[2]诸泉清.浅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改进的研究与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09):169-170
[3]刘明敏.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读本,2010,(08):52-53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8-0111-02
1引言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是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增强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高职学生有较强社会实践活动能力,但计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较差;有自己的主见,但学习的自信心差;对未来的就业与现在的学习目标有感性的看法,但缺少理性的认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差。传统精英式的“先说后做、光说不做”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合高职学生,高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现状
目前,很多学生尚未很好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相关软件的熟练使用,如很多学生还不能按学校的要求对毕业论文 (设计) 进行排版,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教材建设滞后。高职教材多是本科教材的“翻版”,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和完备性,缺乏可操作性、实用性和应用性。
2)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原创性的教学课件,理论讲授过多,多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和应试教育方法。
3) 实验实践教学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多简单按照教材设计实验,有些题目缺乏实用性和综合性,教师对学生实验操作内容的控制性差;学生上机任务不够明确,没有探索空间,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实验目的性不强。
4) 师资力量薄弱。大多数教师只有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
3教学改革与实验创新
要解决这些问题,高职教育必须开展以实验为先导的教学改革。
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实验项目选择、实验步骤设计和实验文档组织等诸方面的考虑和安排,我们尝试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编写了主要用于实验也可用于课堂教学的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教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教程》通过一系列来自于实际工作中的实验练习,把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概念、理论知识与技术融入到实验实践当中,从而加深对该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全部实验练习包含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各个方面 (见表1) ,包括可供选择的14个实验和1个实验总结。每个实验中都包含背景知识介绍、所需的工具及准备工作和实验步骤指导等,每个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根据个人感受完成实验总结,加深对课程教材中所介绍概念的理解,并掌握相关主流软件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等。教师通过实验总结,了解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实验1: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软硬件环境、信息表示与计算机病毒等实验。通过实验,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内的信息表示方法;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其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方法及常用软件的功能;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并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技术;通过资料阅读,了解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计算机发展趋势以及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
实验2:Windows XP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及文件系统、Windows XP的控制面板与附件等实验。通过实验,理解Windows XP的基本概念,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文件及文件系统,掌握文件管理方法;掌握Windows XP控制面板的作用以及附件的功能;通过实例,掌握桌面的设置方法以及打印机驱动程序的安装;通过资料阅读,了解新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
实验3:计算机网络基础。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Internet基础知识等实验。通过实验,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类及其特点;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组成;掌握IP地址和域名系统;通过实例,掌握文件夹共享的设置方法,掌握IE浏览器、Outlook Express电子邮件、Google搜索引擎以及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通过资料阅读,了解无线局域网技术、万兆局域网技术以及Google公司的发展情况。
实验4:字处理软件Word 2003。包括Word 2003的基本操作、表格和图文混排等实验。通过实验,熟悉Word 2003窗口的基本组成;掌握视图概念;掌握表格处理;掌握艺术字的处理;通过实例,掌握Word 2003文档的基本编辑方法和排版技术,掌握绘制图形和图文混排,通过资料阅读,了解Word之父西蒙尼及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7 中的新功能。
实验5: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3。包括Excel 2003的基本操作、图表和数据管理等实验。通过实验,熟悉Excel 2003窗口的基本组成;掌握工作表的编辑和管理;掌握数据格式化;通过实例,掌握Excel 2003中公式和常用函数的使用,掌握数据图表化;掌握用数据清单管理数据;通过资料阅读,了解XML和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的特点。
实验6: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2003。包括PowerPoint 2003的基本操作、演示文稿的设计及演示等实验。通过实验,熟悉PowerPoint 2003窗口的基本组成;掌握建立演示文稿的基本方法;通过实例,掌握演示文稿的格式化;掌握动画、超级链接和动作按钮等的设置方法;掌握幻灯片切换效果及放映方式的设置方法;通过资料阅读,了解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7的新界面。
实验7: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 2003。包括用FrontPage 2003制作网页、网站的等实验。通过实验,熟悉FrontPage 2003窗口的基本组成;掌握网页制作的基本方法;了解站点的流程;通过实例,掌握制作个人网页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通过IIS服务器站点的方法;通过资料阅读,了解影响世界的15个网站。
实验8: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总结。全部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回顾所有实验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概括、评价和总结,以巩固通过实验所了解和掌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相关知识和技术。
各个实验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在实验中遇到困难可以搜索更早的实验来帮助解决。每个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根据个人感受完成实验总结;师生通过“实验总结”和“教师评价”部分,交流对学科知识、实验内容的理解与体会。
4结束语
高职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中产生的学习困难,首先来自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而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先做后说、边做边说”的方法,把根据学科理论知识精心设计的实验实践环节与学科理论教学相融合,抓实验实践教学促进学科理论知识学习,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较好地解决了他们的认知困难,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苏,王文. 大学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首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 (西安,2005) 论文集[C].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94-198.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学;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2-0000-02
Multi-teaching Applications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s for Vocational
Wu Jingfeng
(Zhejiang Province Yiwu City Shangxi High school,Yiwu322006,China)
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information society,computer basic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has become a required course for the majority of non-computer science students.In the current situation,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Basic Education has entered a stage of reform,the existing teaching model also has limitations.In this regard,China's education sector to put forward a hybrid teaching mode,as well as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del in the teaching of basic computer use,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learning basic computer course.I will Vocational Basic Computer Courses in hybrid teaching elaborate.
Keywords:Computer basis;Hybrid teaching;Practical application
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的应用与其他各学科的联系日益紧密,能否更好的应用计算机已经成为了用人单位对当代大学生能力考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在校期间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熟练技术,利用计算机来分析、记录问题,并能借助这一工具解决问题,为将真正成为终身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做出准备,这也是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者的最终目标。但是,我国高校以前的那种单一式计算机教学模式,已经远远落后于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显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局限性。所以,积极推进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成为了势在必行的工作,这也就有了混合式教学的实践应用。
一、计算机基础教育混合式教学的相关概念
(一)计算机混合式教学的兴起。我国高校混合式教学的兴起,是近年来国际教育技术界逐渐被提出,并开始重视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教育模式。最早是由何克抗教授在2003年12月召开的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首次提出的。他认为,混合式教育是未来世界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在之后的实际验证中被广泛应用。
(二)计算机混合式教学的定义。所谓的混合式教学,就是在学校教育中,把传统教育方式的优势和社会网络化教育的优势相结合。换句话说就是,在课堂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作用,还要充分的体现学生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与之相靠拢。目前,国际上众多教育技术机构都主张,采用将这二者相结合起来,使二者的优势相互补充,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高校计算机基础的混合式教育,是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网络化教育模式多年实践经验的研究和改进。
二、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混合式教学的形式要求
(一)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学习教育过程中的引导人,在混合式教学的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在传输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在这过程中,教师并不能完全依靠网络来进行教学,还要结合传统的教师讲解来启发学生。对此,就需要发挥传统课堂的优势,由教师对学生讲授计算机的基础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对学生理解基础知识点起到辅助作用。此外,教师还要详细的观察了解每一个学生,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教育。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作电子课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料。在面对良莠不齐的同班学生时,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均衡施教,不仅要注重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同学,还要为基础较强的同学提供相关的便利条件,以满足他们不断地学习欲望。教师在讲解计算机基础课程时,要做到点到为止,留出足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把学到的知识消化为自身的能力。教师应该把教学生方法摆在首要位置。同时,在基础知识的教授过程中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和同学们一起探索,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提供帮助,注意只是给予相应的提示即可,并应该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渠道,来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充分考虑到并发挥好混合式教学的特点。主动从学生中了解情况,提升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质量。与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相比,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传统课堂的缺失因素,为课堂上不爱发言的学生提供自主表达的机会。例如,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达了解学生知识理解的程度,并根据情况进行重点问题重点讲解,特殊人员重点提问。教师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网络留言,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建议,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集到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多的信息,使对学生的教学指导更加准确,有利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对学生的教学要求。学生是混合式教学中的主体。学生不仅需要理解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还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基础知识点,和教师互动及时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扩展,给自己留下探究的空间,充分地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教师的资源共享,下载教案等学习资源。通过这些下载的内容来增加自己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际操作能力很强的课程,对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的掌握是这门课程的重要任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呆板的临摹教师的讲课模式。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要学会自我解决,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还要充分发掘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主动地和老师及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活动。利用网络来表达自己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体会,彼此分享学习收获,从中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所谓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将教师和学生、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完善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丰富教学内容,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当前计算机基础教育过程中,结合了最近几年来的积极探索,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被广泛的应用到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起到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一)分层次混合教育。在计算机的初级学习进行前,学校本着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水平,通过初步考核,有意识的把学生进行分层。第一类是已经熟练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甚至还会一两种编程语言的学生;另一类是对计算机基本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会一些基本的操作;再一类就是基础比较差,可能基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合理的把学生进行分层,能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有利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展开,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知识水平,实施不同的教育手段,力争使每个同学都能够掌握基础知识。
(二)多媒体混合教育。校园中现代化的多媒体网络机房,为教师开展多媒体网络教学提供了可能。利用多媒体式教学、管理,使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减少。如通过教师在多媒体上进行图文和声音的操作和讲解演示,使学生能够更深刻的记忆知识的结构。教师还可以把演示过的多媒体课件随时录下来,放在计算机服务器上共享,使不是很明白的学生能够反复调用。尤其是在教授Word软件中“段落”、“字体”,Excel软件中的“公式”等,这些都是比较繁杂的工具。
(三)用案例混合教育。对计算机教学的选择,从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来看,绝大部分都是应用类型的,而对此最为有效的是案例教学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精心指导下,把学习内容巧妙地融合在案例中,通过案例中的知识点与学习主题的结合,来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化。如,在做“蓝色的地球”为主题的文档时,在网上搜索到优秀案例,教学生如何使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在案例文章里,学习标题的颜色和字体设置、首字的下沉、段落的格式化和分栏、查找与替换等。通过自己的研究模仿,学生就会清楚Word软件的功能,并能熟练地运用到之后的制作中。
(四)网络平台及资源。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不同,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网络等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计算机基础课操作性强且知识涉及广泛。所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丰富的资源,引入网络教学模式是一重要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利用丰富而有特色的网络资源,把教学的知识点于其相结合,使学生有的放矢;利用计算机基础课的测试题库,学生可以从网络资源中进行自我测试,增强知识的储备量。另一方面,建立优秀的学生作品集,并不断补充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资源。让这些丰富的资源,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开放教学,优化计算机基础教学。随着学生对计算机认识的加强,计算机房也高负荷运转,我们还是争取机房全天候开放,以方便学生有机会多上机。上课前,教师把开放的机房号和开放时间放在网上,由专职的机房教师负责,计算机协会的学生协助。在开放的机房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媒体控制软件和服务器,发放本周的作业,断开其它网站访问,让学生只能自主访问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的专题网站。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基础差的同学弥补基础知识的不足,及时跟上教学的进度,从侧面优化了计算机教学质量。
四、结语
实践证明,在计算机基础课中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实现了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当然,混合式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坚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新而实用的教学内容才能将其逐步完善,使在教学中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卫平,宋强.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18
[2]]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
[3]祝智庭.远程教育中的混合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3,19
[4]许灵霞.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基础实训》课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35
[5]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微课;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建构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136
[中图分类号]G712;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2-0-02
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络快速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列入了中小学的课程中,一部分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一些学生因为升学的压力等在计算机基础操作方面能力不足,这就造成了学生的需求,以及掌握的基础知识等方面层次上存在差异。基于这种情况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层次性教学,促进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形成在教学模式方面的积极构建。
面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很难寻求到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就需要在满足学生需求情况下,从微课的应用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个性化的学习要求。通过微课的制作和传播,可以提高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使用能力,促进教师之间形成全面的交流,以及推动教学水平可以形成全面的提升过程。
1 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1.1 过于注重评估
高职计算机基础性教学的目标是在对信息技术形成概念性理解的基础上,基本上掌握电子计算的硬件、软件和操作能力等,可以熟练的运用办公软件,并且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等具有基本的了解,并且可以解决在实际中的问题。但是在目前的高职生教学中没有能够达到这一预期目标。计算机基础教学依然停留在面对面的教学中,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通过讲授等方面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检验方式是进行考试,从分数的高度来鉴别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教师授课,以及课下作业等方面需要进行分别性辅导,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依然是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在学习中有吃不饱的情况。
1.2 缺乏思维引领
在高职基础计算机教学改革中,需要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且形成在教学过程中的坚定执行,能够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适合性的教学模式是比较少的。在进行先进的教学模式理念建构过程不足,依然停留在“填鸭式”的教学中,在进行全新的教学模式建构方面缺乏。并且在整体性教学中独立学习,协作学习,创新思维等方面存在明显缺乏,造成在教学不均衡的情况愈发突出。因为高职学生多数习惯了填鸭式教学,造成了进行独立思考不足,条条框框太多, 学生不能灵活的运用知识,造成了在关注点方面不集中,一些成绩差的学生越来越跟不上。
1.3 n堂秩序混乱
目前教学中存在课堂秩序混乱,在教学效果方面欠佳,总之学生在原来的计算机教学基础性因素方面偏差,不能形成自律性学习。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不能积极集中精力,抓住在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且形成教学中的突破过程。微课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基本上没有引入,或者说虽然引入了,但是并没有形成在学生兴趣性方面的激发,以及推动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过程等。
2 微课概述
2.1 微课概念
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最初是作为60秒课程,或者是一分钟的演讲等,真正意义上的微课提出是在2008年,微课教学被划分为5个教学的部分。在录制视频,引导学生自学等课程内容和上传微课后形成了对微课的全面分析和研究。微课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授课形式,可以促进教师从新方向,以及教学的手段等方面入手,并且可以与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结合,形成自我选择性的教学过程。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等方面可以形成互动,在精简的视频形式等方面可以给学生进行教学手段的建构等全过程。
2.2 微课制作
在微课的制作中也是随着在国内的各种微课大赛所兴起的,教师已经在逐步的使用课堂教学录像,并且给学生的自主学习等形成了引导。在微课的制作中主要是运用清晰的手机,录像机,以及运用屏幕录制等软件,形成视频后的编辑等。在微课制作中主要是选择所需要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短片的制作。教师通过沟通和交流等形成合理的配录时间分配。从计算机基础建构的角度来说需要结合操作示范,形成对教学演示的录制等,为了表达出良好的效果,需要进行多次的编辑整合,形成在微课整体性,以及流程性方面的构建,最终形成在动画、字幕和背景音乐方面的设计。
3 微课教学模式的建构
3.1 导读模式设计
通过微课教学可以形成在课堂方面的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进行指引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进行课程内容的方面可以进行知识的细分,围绕这些知识可以形成微课设计。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堂的微课设计中导读模式是在微课教学中形成对教学的延伸,在微课的教学视频中从开头知识的教学形成在导读设计方面的结合,形成结合学生层次,以及个性的设计,完成多层次导读和教学任务的结合,在灵活多变的进行教学目标组织中,形成对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全面激发,促进在教学设计中形成层次性的延伸。教师进行导读微课的设计中可以提炼知识点,并且形成微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促进学生可以在导读微课中形成对知识点的了解,进而可以按照安排等进行学习。在进行导读中可以设计PPT式样微课,作为演示性质的文稿,通过文字、音乐、图片和旁白等形成组件,设置文稿的自动播放,也可以转为视频的形式,学生可以利用导读等模式形成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快速掌握等。
3.2 内容综合设计
基础计算机教学中在相关资源等方面进行网络平台上传,形成在课前和课后等自主学习。学生不仅仅是依赖在课堂的学习,能够在空闲时间等进行自主学习和进行自主思考等。在教学平台可以从微课的角度提供多元学习资源,目标是满足不同的学习任务需求,不同的需求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因为学习内容的多元化,对多数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情况进行合理的排版学习过程,形成在自主学习热情方面的提升。对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甚至是超纲的任务等需要形成标注,让学生自由选择,避免学生因为学习的难度等问题,造成学习激情降低的情况。在课程内容综合性设计中,可以利用讲解式的微课,教师根据教学设计,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授课拍摄,经过后期进行整理和剪辑等形成微课视频,对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反复的播放等,形成视频的讲解等模式构建等。
3.3 互助学习模式
在进行授课内容的知识点录制后,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中根据示范情况完成操作学习内容,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自学过程中快速进行操作。在教学和学习的评估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操作情况和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分享学习等进行积极思考,并且进行创造性的创新,形成在操作等学习过程中互相启发和帮助,尽快完成在学习过程中的逐步完善。微课互助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可以逐步的实现层次和水平方面的均衡化。在微课的设计中可以形成情景剧模式,一般开发需要团队合作,首先是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进行设计策划,并进行脚本写作,然后经过导演和演员等进行拍摄,进行视频的剪辑组织,形成微课视频等。
3.4 成绩评估设计
在教学评估上可以提供计算机基础的测试题,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等进行练习和评估,在进行成绩评估汇总后实现小组任务完成,并且促成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讨论,通过交流和沟通过程可以加深记忆,促进自主性的学习和思考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形成学习积极性,以及小组互评的综合性表现,促进在最终考核中成绩可以提升等。在进行课程设计中从微课设计的角度,确定微课课件的评估基本原t,并且形成讨论为中心活动,学生进行作品演示,集体讨论下形成评估。
4 结 语
微课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在和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融合下,可以形成良好的补充和延伸过程,可以促进学生自助学习和思考。为了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精准地构建网络,教师微课教学内容方面需要进行设计和视频制作等,完成相关学习资源等方面的共享和交流,教师在努力下,学生积极的参与性提高。目前在进行微课制作,以及积极的进行教学探索和解决问题等方面依然有一些问题需要研究。在未来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微课教学中,需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进行不断的更新,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可以形成有效的教学推进等。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杰,张立荣.微课教学效果研究――以高职《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为例[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5(2).
[2]邢雅娟.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训课程开发[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6).
[3]张莲珠.“微课程”在远程开放教育应用中的前景探析[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
[4]江焕华.“实验探究型”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以初中物理“校园托利拆利实验”微课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