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25 17:31:3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档案信息化工作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企业档案;资源研究;优化工作环境
1 提高对静态档案资源的研究力度
1.1 解决思维创新
跳出传统思维的局限,用全新的视角,全新的理念,由传统的“保管员”跳跃到“研究员”的台阶上。这种认识上的创新,需要档案工作者自身的认识飞跃,也需要主管机关、各级领导的认识到位。否则,很容易用旧观念扼杀新理念。当今信息社会,必须以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和快捷的信息交流来作为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事业发达的战略举措。随着企业OA(办公自动化)、MIS(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档案管理系统作为整个系统的子模块,其管理现代化跨上了一个新台阶,数字化向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和理论提出了挑战,档案的信息服务作用日益突出。作为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档案事业,也应该紧跟时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加强和完善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理念。信息化建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建设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内容有两个不同层次:一是档案目录信息的数字化,二是档案全文信息的数字化。(2)档案网站建设档案网站是档案机构在公共信息服务网站上建立的站点,它一般是以主页方式提供相关档案服务和开展档案宣传。(3)数字档案馆建设数字档案馆是利用电子网络远程获取档案文件信息的一种方式,它强调的是在数字化档案馆环境下用户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便利。
1.2 解决机构到位和课题到位问题
只要认识到位,事情便迎刃而解。没有人去研究,当然“研究”不起来。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对档案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已不限于“管好”档案,更多地要求是“用好”档案。档案管理部门必须提高其自身的管理水平、管理手段,必须从手工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步伐。“提升档案管理档次,将档案交给计算机系统管理”正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存储等各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科学保管和开发利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内部网络基础设施不断改进完善,也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将完全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以高度集成的网络信息为基础,实现档案管理的标准化、数字化、规范化,为企业内部及外部提供快捷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是对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当前和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提出的艰巨的系统工程。
目前,随着企业OA(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各级机关单位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日常的收文、办文和发文,公文的处理是机关处理公务和行政管理的重要工具。因此,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紧跟企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档案部门信息化建设要纳入企业现代化建设体系。抓住企业现代化建设给档案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使档案信息化建设尽快适应企业现代化建设和运行的需要。如何管理和保存企业经营管理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如何应用电子化的信息为领导决策和机关服务,已成为档案管理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1.3 解决研究成果的社会认定
研究与成果认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成果的完成、成果的评价、成果的社会效应、成果的阵地、成果的发表与交流等等。从企业档案的特点来讲,档案研究成果是企业全体员工从事生产经营实践活动的劳动结晶和智慧积累,凝聚着一代甚至几代领导者和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与辛劳汗水,无论它承载于何种形式的载体上,它自身特点具备企业无形财产的属性,是企业用金钱难以买到的无价之宝。企业档案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实事求是地做好企业档案工作,使档案信息资源真正服务于企业,促进企业发展,以档案工作的“有为”树起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有位”。
2 规划、设计档案工作发展战略
2.1 优化档案工作环境
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建立吸纳人才的环境机制。比如,较为优越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发展环境等。面对庞大繁杂的企业档案信息,要想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减轻档案人员重复进行的体力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将企业档案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促进企业档案工作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充分发挥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可以给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带来显而易见的效果和收益。
2.1.1 档案管理不再费时费力。档案管理人员手工收集、整编、管理、提供单位利用,工作量大,效率很低,费时费力。实行信息化后,档案管理达到自动化、实时化、网络化。数据只需一次录入可以多次利用,即可在档案管理内部进行数据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数据录入后,可以方便地打印出相关的收发文单据、汇总表,打印出档案的背脊、封面、案卷目录、文件目录、备考表等。档案库中的信息需要统计,并形成报表,由计算机处理,可以极大地提高管理人员的效率。
2.1.2 检索查询方便。传统的检索方式,档案管理人员从一本一本的目录中找出所需的档案来,然后根据记录到库房中查找,费时、费力。档案管理信息化后,可以实现即时查询,管理人员从模糊查询、组合查询、分类查询中选取最佳的查询方式,在档案库中检索出需要的档案信息。极大的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2.2 创新观念
靠工作的影响力树立档案工作的社会形象,让档案工作从不被人注意的角落跳出来,找准自身在企业发展中的定位,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影响力。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档案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其发展方向必须与企业发展主流相一致。因此,要求档案工作需要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团结一致、真抓实干、争创一流业绩。目前,档案的知识管理与档案的实体管理、信息管理是并存的,但建立以用户满意为中心的档案知识服务体系是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作为企业档案工作者,我们必须从传统的服务型模式中跳出来,建立“一切为用户考虑、一切让用户满意”的服务意识,并积极探索以知识型人才为主的档案知识服务。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服务工作;问题分析;影响;实施策略
经过多年来对科学技术的不断研究与开发,很多高新技术在功能与作用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普及到很多领域中,信息技术就是其中一项具有权威、代表性的实践成果。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实现信息化管理模式,使得档案工作在管理与服务等方面从意识到实践上都有很大的改变。档案信息化完美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到档案服务质量的提升,而要想取得真正的进步,则需要更好的完善信息化建设,解决档案服务工作问题。
1档案服务工作问题分析
真正的做到档案管理工作,实际上就是指利用某种有效的方法与手段,使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更上一层楼。就当前档案管理来看,采用信息技术是非常有效的决策。经济快速发展,档案信息量逐渐加大,传统的档案信息收集、处理以及保存等方式均以人工操作为主,占用的空间、时间、精力非常大,并且档案的准确性、真实性以及安全性也无法得到有效保证,而利用信息化处理方法,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方式,可以有效的弥补传统文当收集、处理、归纳等工作方面存在不足,所以说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发展的一种必行取向。同时,档案管理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服务性,是对企业有价值服务的一项工作,而要想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服务价值,首先要建立档案管理服务意识,并从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做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确立工作方向,全身心投入;还要不断加强企业自身的软件与硬件配置水平,为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做好准备,促进档案管理顺利发展。
2档案信息化对档案服务工作的影响
2.1档案管理模式落后
档案信息化建设对档案服务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关系,例如软硬件配置、队伍建设以及工作理念、服务意识等。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普及到各大小领域中,对社会和谐发展、生产质量提升、经营方式转变等等层面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档案管理也一样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与改进,而目前很多档案建设过程中,对信息技术并不注重,也没有真正意识到信息技术可为档案管理带来的有利之处。仅就现阶段的发展而言,我国的档案基础设备还很落后,档案管理条件不足,特别是在档案服务中应用先进基础设备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很多工作还需要依靠传统的人工操作模式,这些都是影响档案工作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所在。
2.2档案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以及科技能力低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下,档案信息资源实现了大开发,人们发现档案信息资源其实具有很强的服务性,这就需要档案工作人员以正确的服务理念来对待工作,积极地转变工作观念,变被动为主动服务,使自身工作能够更上一层楼。就现阶段的发展来看,许多档案工作人员逐渐在工作中显现出专业素质不高、科技能力不强的问题,所以档案工作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地学习关于档案的新知识。
2.3资金支持力度不足
现阶段很多的档案部门还使用的是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它与信息化的时展不相适应,有的档案部门虽然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力度,积极的引进了较为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但却没有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作为支撑,无法为社会提供最先进的档案管理工作,不利于档案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这就需要我们从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出发,辅助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不断提升档案的利用和服务水平,从源头上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3档案信息化建设背景下档案服务工作开展的实施策略
3.1转变思想意识
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档案工作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让档案工作的服务性深入到具体的工作中,而不是流于表面。应展开多种形式的服务工作,使档案信息化下的档案信息资源的海量性和多重作用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扩大信息服务的辐射范围,以社会实践的形式,来深入社会,对社会各个方面的需要做到心中有数,转变传统的单一化服务模式,使服务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3.2增强服务意识
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档案信息资源的服务对象和用户使用特点有了一定的改变,为了适应这样的发展,档案工作应在服务内容、方式等方面积极地做一些调整。档案服务工作要不断加强和社会的交流和沟通,使信息资源能够更快更好地提供给社会。另外,档案信息服务应突破已有信息资源的束缚,以社会的需要为风向标,积极扩大自身的业务范围。档案馆的业务范围并不只是档案信息的处理和保管,还可以进行档案管理和查阅,现如今很多城市的档案馆已经做了有关地尝试,不仅扩大了服务范围,而且还拥有了独特的服务项目,这些都要归功于档案信息资源的海量性。档案服务工作的信息化已经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了,但是无论朝着何种方向发展,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都是应始终被关注的重点和关键。
3.3专业人才培养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档案服务工作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除了是一名优秀的导航员外,还应是中介者和组织管理人员,所以各级档案部门要努力培养建立拥有专业能力强,并且职业道德优良的档案工作人员队伍,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德才兼备”。这样的队伍其自身具有一定的档案信息处理能力,并且掌握一定的外语知识和计算机技术,使信息化时代下档案服务工作的质量能够在此基础上得到更加稳固的支撑。
3.4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队伍
从资源共享的角度,我们发现,若想提高档案服务工作的整体质量,需要加强各级档案部门的横向交流,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信息系统。首先,要完全破除档案、图书、文献等各自独立的情况,实行统一管理,并发挥集群优势,将整个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从而建立庞大的联合信息系统,最终实现资源共享,并帮助更多的用户获得海量的档案信息,这也是档案服务工作的最终目标。现在已经有许多城市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档案查询工作,所收到的效果都是比较良好的。
4结论
通过文章的分析使我们不难发现档案信息化已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了,所以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由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也要求档案工作不断地进行提高,特别是在设备、人才队伍上,应将传统的档案工作进行彻底地转变。这也就是说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要不断地进行深化,需要档案工作人员转变工作作风,以一种服务意识去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将档案信息化工作建设得更好,以便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李娟 单位:鸡东县律师事务所
参考文献
一、文书档案管理的特点
档案的管理是由文书工作产生的, 文书工作包括文件的收集、运转、承转、催办以及文件的整理、立卷、归档等等。文书工作是档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文书工作的全过程也是档案工作的形成。而档案工作是一个单位各级党政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单位工作业绩与管理水平的历史记载与再现,是一项严密复杂的基础性工作。
二、传统文书档案管理的存在的弊端
许多传统的文书档案都是纸质载体为主,很多档案存放的年代久远,在查阅管理中容易破损,使得它们不能很好地保存下来。于是许多的档案资料都选用了电子档案来规整保存。
文书档案的管理过程都比较纷繁复杂,文书档案一般都包括了一个单位里面所有保密性跟有价值的各种资料,在收集、归档、编目、上架的过程中,会涉及各个部门的相关人员,这些工作比较零散复杂,有时工作量会比较大,而且人员操作容易出差错。
另外,由于一个单位里面的文书档案工作比较繁多复杂,使得许多的任务都交由大量的工作人员进行完成,这些人工操作使得单位的文书出现管理流程不畅,运行机制不完善等等,特别是对先进的管理设备和管理技术应用不够,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素质可以确保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三、文书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一)提高档案的查阅速度
随着近几年的互联网信息化数字时代的到来,在各个单位里面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也被升级到一个新的高度,许多的文书资料都运用电子版的形式佐以存在,然后在需要有人进行档案与资料的查阅时,只需要在局域网内进行检索关键词就好,既节省了时间,又安排好了各种档案的存放与网上即时查阅。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程度,在方便阅读的同时又提高了文书档案的阅读量。
(二)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文书档案管理工作针对一个单位里面的各方面的真实记载与反映,它从人事管理、行政管理以及财政管理等方面都是一种体现。它将各方面的管理工作中所产生的各类文档、资料、音频、影像等进行有效整合与归纳,然后再进行贴标签,把它们重新收集、整合、归档、立卷等,使得文档的管理不再那样复杂,并且同时提高其准确性。将整个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都得到提高。
四、加强文书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一)深化对文书档案管理的认识,创新信息化管理理念
思想意识对于人的行动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说实行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是非常具有时代意义的,在一些单位中开展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是科学管理资料文档的有效手段,它将各类重要档案进行电子化管理,运用网络的迅捷与先进的方式优化各种信息资源,深化对文书档案管理的认识,充分认识到现代文书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坚持创新信息化管理理念,转变传统的文书档案管理思想,利用新型创新信息化管理文书档案的科学手段进行优化各种资源,实现合理简化各种文书、档案资源的分类与整理,逐步将文书与档案管理推进数字化与信息化的轨道上面。
(二)搭建科学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文书档案管理资源共享
努力搭建科学的信息管理平台,以实现文书与档案管理的资源共享。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成各种资源信息的共享与有效利用。针对原始资源与信息进行合理的简化与收集,然后运用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科学的使用与阅览。把各类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在整合在一起,运用多元媒体来收藏与呈现出来,在“收、存、管、用”等方面进行科学管理,通过文件管理、预归档管理、档案管理(涵盖了档案业务中的建立文档库、数据录入、信息采集、移交归档、实物借阅、在线借阅与库房管理等基本档案管理技能)为大家的及时阅取都提供了大大的便利。
(三)建设高素质的管理团队,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在文书档案管理的工作中,单位与企业需要建设一批高素质的管理团队,用来提高企业内的档案管理水平,实现管理的工作效率的提升。从而确保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准确性与高效开发,要求一批文书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有互联网的运营思维去维护与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切实把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到日常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去,让它们成为单位与企业里面的档案管理技术的软实力,体现出企业的精神价值与物质基础所在。
关键词:基层;广播电视台;音像档案;信息化管理;现状;对策
1 基层广播电视台音像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现状
我国各地(市)广播电视台在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一些一线城市广播电视台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起步早,进程快,效果好。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档案信息化工作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开展。而地(市)广播电视台在2000年国家全面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战略部署后才开始启动,这几年基层广播台和电视台合并改革之际,导致这些二线、三线地(市)基层台在音像档案管理信息化方面普遍受到合并改革、网络、数据库、数据存储等因素的制约,从而影响了该地(市)广播电视宣传事业的发展。
基层广播电视台音像发展信息化工作进程中,首先要解决两大问题:
一是解决存储数字化进程问题。与传统存储介质相比,数字化存储具有存储量大、安全性高、格式统一、便于查询等优势。实现音像档案的数字化存储,有利于用户迅速检索并下载需要的任何镜头或片断,适应了当前广播电视机构数字化生产的需要,提高了业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并大大增加了节目资料的价值。
二是解决传输网络化发展问题。对于基层广播电视台来说,音像档案的信息化功能不能仅局限于资料的存储,更重要的是为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服务。广播电视媒体档案管理系统必须是一个能与节目制作网相关联、全面的网络管理体系。目前,基层广播电视台也已经开始积极探索新路径与新模式。
2 推动基层广播电视台音像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对策
2.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是音像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是音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广播电视媒体作为新闻宣传部门,承担着各地市的对内、对外宣传任务,积累了独具特色的新闻宣传、重大事件声像档案,是各地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珍贵的历史记录。把音像档案硬件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配齐档案现代化管理设备,对音像档案工作需要的电子设备随时更新,为音像档案等专业档案配置相应的档案管理软件。基层台主管领导要积极支持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各地台办公用房紧张的情况下,保证音像档案库房使用,配齐所需软硬件设备,保证音像档案工作快速发展所需的各项经费,为音像档案信息化积极创造良好条件。
2.2 规范标准体系建设。广播电视台音像档案的标准体系建设是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之一,是科学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前提。加强广播电视台档案员对音像档案管理电子软件的应用培训,使音像档案员达到规范操作。加强电子文件形成管理学习,归档前必须符合录入标准格式,为归档录入严格把关。建立机读目录,达到文件级检索。实现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加强对音像电子文件收集整理、鉴定、著录、归档等工作,需归档纸质文件,通过扫描转化为规范标准的电子文件,保证电子文件的齐全完整。基层广播电视台每年移交进馆的音像电子档案质量,要符合进馆标准。每年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同步归档管理,要全部达到规范标准。
2.3 开发信息资源建设。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是衡量档案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基层广播电视台也应从实际出发,开发音像档案管理系统。一是加快建立健全音像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完善音像档案管理体制。按照音像档案管理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办法。二是完善音像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借阅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定抓好落实,确保音像档案的完整收集、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避免造成资源流失,使具有广播电视专业特色的音像档案管理进一步制度化,促进档案规范化管理程度不断提升,档案信息资源合理有序开发,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效益。
2.4 完善信息安全建设。音像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是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档案事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特e是地震、水灾、泥石流等恶劣灾害发生,严重破坏和威胁音像档案载体和档案信息的安全,给档案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基层广播电视台要认真贯彻国家关于信息安全的规定,深刻认识档案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时刻牢记确保档案信息安全的责任重于泰山,自觉从思想上、行动上把确保音像档案信息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一是备份管理。基层广播电视台要建立音像档案数据异质备份、异地备份和灾难恢复机制,确保档案信息数据安全。二是技术管理。可采用计算机输出缩微品技术、以光盘存储为核心的脱机备份技术、以磁带磁盘存储为核心的大容量存储技术以及指纹识别、红外报警、磁条防盗、条码管理、数字水印等信息安全技术。
一、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
档案材料如果不经过严密的管理,可能会导致档案信息持有者趁虚而入,随意篡改他人信息,威胁员工,很有可能导致内部管理混乱。如果档案由各个部门保管或者掌握在个人的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一旦员工跳槽,就会把单位重要的信息资源带走,轻则会使管理层断裂,重则导致机关重要的机密和知识产权流失。档案是对过去发生的行为、信息进行记录和保存的一项活动,具有一定的保存和参考价值。企业的档案更为重要,记录着机密和未公开的专利技术。一旦流失,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对单位档案进行统一的管理,尤其是加强信息化的建设,设立防火墙,这样档案的信息就不会轻易地泄露出去,可以有效的避免因信息流失而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二、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档案信息化?J识不足。目前人们受传统因素的影响,已经习惯了人工处理档案。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对企业档案信息化的认识不足。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个行业和部门积极利用这一便利基础,顺应时展要求,对于效率等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企业档案的信息化也是如此,不仅可以提高企业档案的个人工作效率、提高企业部门的整体职能效率,还有利于对企业档案信息化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完善,为我国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整体发展奠定基础。随着信息化这个大环境的形成,一味坚持传统思想观念是不可取的,企业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档案工作者信息化知识的宣传,并传递相关积极信息,鼓励下属各企业积极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提高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二)企业档案工作信息化人才较少。企业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信息人才的支撑,唯有人才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部门的应尽职责。同时,随着我国各项改革措施的提出和实施,企业档案工作也将面临更大挑战,只有拥有大量有实力的人才,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档案专业人才还需要既懂档案工作又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信息化人才。虽然我国信息技术一直在不断飞速发展,各种高端人才数量连年增长,但这些人才基本上分布在电信、研究开发等领域,企业档案工作受其工作特点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信息化人才相对较少,不利于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三)信息化设备利用率低。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部分企业档案部门也积极引入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以便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响应国家信息化战略。但实际上,目前我国企业档案信息化设备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利用率偏低,只有简单的编辑、传输文件等功能被利用。各档案部门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将已有设备利用起来或引入新的信息化设备是下一步促进企业档案信息化的重要工作点。
三、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对策
(一)转变传统观念,提高信息化意识。企业领导者和员工要坚定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决心,实现企业档案信息化的逐渐过渡。充分认识企业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到信息化对于整合资源、促进共享的重要性,各部门要将企业档案信息化作为发展战略,并提到实际日程上。这符合企业档案事业改革创新的发展方向。企业档案工作者也要积极接受信息化工作方式、认清企业档案发展的大方向,提高工作责任感、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
(二)加大人才培训和招聘力度。企业档案部门要加大对现有员工的信息化培训,聘请信息化专业人员不定期对档案工作者进行基础知识传授和实践演练,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运用。同时利用校园招聘、社会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加大专业人才的招收,吸收实施企业档案工作的新鲜血液,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带动其他工作者的进步,形成良好的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环境。
(三)建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组。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件比较浩大的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保证每个环节的正确对接和顺利实施,需要建立档案信息化工作组。档案信息化工作组主要对企业档案工作进行总体布局,并制定详细发展和工作计划,同时推进和监督信息化工作的进展,直至完成。档案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基础性、服务性很强的工作,但也是我国企业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所以只有组织者和实施者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完成。
移交档案是一项法定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十一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向档案馆移交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属于中央级和省级、设区的市级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立档单位应当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20年即向有关的国家档案馆移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档案移交工作。2000年8月16日,原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专门就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局因机构变动,档案如何处置,以及中央、国家机关已到进馆时间的档案如何接收的问题做出重要批示,建议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制定进馆计划安排,按计划进馆。为落实王刚同志重要批示,2001年4月19日,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召开了以移交档案工作为主题的中央、国家机关档案工作座谈会,王刚同志亲自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关于移交工作,王刚同志从讲政治、顾大局、遵法纪、负责任四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保证档案进馆质量,规范移交档案工作,2003年国家档案局印发了《关于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开展移交档案质量检查活动的通知》,制定了《关于移交进馆档案质量检查办法》及《移交档案质量检查内容和评分标准》,对按时或提前保质保量完成移交任务的单位颁发档案质量合格证。2004年11月,国家档案局召开了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移交工作会议,总结移交经验,表彰移交先进单位,进一步增强了中央、国家机关移交档案工作的紧迫感,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移交档案的关键是确保档案的实体整理质量与数字化加工质量。各有关中央和国家机关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工作,在确保两个质量的基础上,使档案移交工作稳步有序进行。
档案实体整理方面的主要做法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工作计划。各有关单位普遍建立了移交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由机关分管领导、办公室和档案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同时还成立了移交档案鉴定小组,为组织开展移交工作提供了重要组织保证。各单位按照《中央、国家机关向中央档案馆移交档案时间安排》,从实际出发,制定了详细的整理工作计划,对各项移交工作数量和质量进行了全面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认真研讨力量摆布、人员投入和时间安排,准确测算工作进程和预见可能发生的情况,制定并逐步修改完善了本单位的移交档案工作计划,确保档案整理按期开展和档案整理质量。
二是紧扣质量标准,严控档案质量。各单位认真学习《关于移交进馆档案质量检查办法》及《移交档案质量检查内容和评分标准》,真正做到吃透标准,领会精神实质。对各项标准条目要求真正明了哪些实多、哪些虚少,哪些难做、哪些易行,哪些需量化、哪些要细化,哪些有普遍性、哪些有特殊性,哪些是过去规定、哪些是当前要求,哪些可以变通灵活、哪些要严格一律,以保证移交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优质量。在具体整理过程中,做到多重质保,层层把关。从各项工作要求到细化具体做法,从一般检查到重点把关,都把“以质量第一、对历史负责”的要求贯穿始终。发现一般问题随时改,发现普遍问题统一改,切实把层层检查、全程监控贯穿到移交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三是争取有力指导,提高工作效率。各单位普遍建立和加强了与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档案业务部门的联系,主动与有关业务指导人员共商档案整理事宜,对一些单位因特殊历史原因出现的特殊情况,双方认真研究,共同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使档案的整理质量既符合进馆要求,又遵循了各单位的实际情况,避免了大规模整理后的返工现象,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档案整理质量。比如,在各机关整理会议记录、会议纪要的文件材料时,以前的文件标题就是第几次会议记录、第几期会议纪要,这类题名的档案进馆后,查询起来非常困难。各单位根据档案馆业务人员的指导,对所有的会议记录、纪要都按文件内容拟写题名,虽然难度大、耗时长,但能确保档案检索的准确性,为档案利用提供方便。
移交电子加工数据存在的问题
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已移交档案的70个单位中,有54个单位将数字加工数据与纸质档案一并移交,其中20个单位的电子加工数据可读、可用,属于可整理数据范畴;其他34个单位的电子加工数据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属于无法整理数据的范畴,具体问题表现在:电子加工数据存在于独立检索盘,数据无法导出上载中央档案馆系统使用;电子加工数据只有图像,没有目录;簿册式打印目录文本文件为非数据库格式,无法使用;数据库格式不统一,需转换成统一格式;目录数据库字段项不规范;图像数据库格式不统一;图像数据文件夹及文件名不规范;图像与目录对应关系不准确。这些具体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一是档案数字化缺乏标准化的规范体系;二是片面追求原文数字化而忽视了档案目录库共享;三是有些档案数据扫描不够完整而影响到对档案信息的全面管理与开发;四是对档案数字化加工的关键技术问题、数字加工中的档案信息安全和保密技术问题、数字化档案信息如何应用于本单位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等问题研究不够,管理错位。
为做好档案数字化工作,2008年11月3日,国家档案局在中国科学院召开了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整理与数字化现场会,通过现场学习、现场参观、现场咨询、现场答疑,全面了解中科院将档案整理与数字化项目引入项目管理的理念。中科院将档案整理与数字化项目引入项目管理,遵守数字化工作流程,严格把关各道工作程序,使移交进馆的档案不仅实体整理符合标准,而且档案数字化电子数据也符合可读、可用的要求。
对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数字化的要求
现将卫生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下发的《卫生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卫办发〔〕24号,以下简称“《规定》”)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实施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加强对卫生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卫生档案管理是卫生管理和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单位的重要职责和法定义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卫生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卫生档案管理工作纳入行业和本单位整体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明确分管领导,并保证必要的档案工作经费、存放场地、设备设施等;档案管理部门或档案工作人员负责统一管理本单位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并对档案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应纳入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办医主体要加强对卫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检查。
二、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确保卫生档案完整、准确、安全,便于利用。要依据卫生档案管理制度、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文书、基建、会计、科技、医疗卫生专业档案的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以及各类档案整理规则和质量标准。完善医疗、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等档案管理规范,加强卫生专业档案管理。
三、加强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建设项目、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的档案管理
重大医学科学研究、重大建设项目、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归档工作应与项目管理工作同步进行。档案管理部门或档案工作人员要参与归档文件材料的检查验收。未经档案验收或档案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进行鉴定或验收。
要加强重大活动、重要会议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相关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成立临时工作小组或下设临时机构的,要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文件材料,并按有关规定向档案部门移交。
四、积极推进卫生档案信息化建设
卫生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要与单位信息化建设同步,要积极开发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努力提高卫生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要加强对电子文件的收集、管理,建立健全电子文件归档制度。已实行办公自动化和文档一体化管理的单位要开展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实施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双轨制”管理,并逐步完成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工作。
五、重视卫生档案队伍建设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共同组织档案专、兼职人员的培训,并采取多种形式为各医疗卫生单位档案人员交流经验、信息,开展业务研究搭建平台;要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关心档案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健康防护等政策的落实,对在卫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要给予表彰或奖励。
《规定》是规范卫生系统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要高度重视,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规定》,深刻领会并准确把握《规定》的精神实质。要通过《规定》的贯彻实施,使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及其全体人员自觉依法做好卫生档案管理工作,将《规定》的相关要求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卫生档案管理水平。
附件:卫生部、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卫生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市卫生局
[关键词]电力科研企业;移动信息化;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TM7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307-01
前言
电力科研企业在当前这个移动信息平台发展迅速的时代中,为了让企业的科研活动更加顺利的开展和运行,必须要与时俱进,将科研工作通过移动终端信息平台进行汇总信息,探讨科研,并且完成科学监督的工作。下面我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关于电力科研企业移动信息化模式的研究。
一、移动信息化模式简介
移动信息化工作模式主要是指通过移动信息终端做出的信息交流、汇总、报告以及公众监督等综合工作模式。由于当前移动信息终端与移动信息平台发展迅速,所以以往传统的信息交流模式已经不能承担高速发展的工作需求。因此,在这样的前提下,就需要针对企业的自身情况,开发一套信息交流平台以改善传统工作交流模式的弊端。
移动信息化工作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建立在移动终端之上的一种信息交流模式。首先就要建立一个针对企业自身情况的移动终端信息交流平台,无论是笔记本电脑还是平板电脑或是手机终端,都需要根据不同的工作需求和不同工作设备进行开发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信息共通,即时交流,以及信息共享的问题。第二是要在平台信息进行分类归档,所有信息都需要根据不同的性质进行归档,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让所做工作有据可查,最终起到监督的作用。第三需要注意信息安全的问题,在信息平台搭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除了信息平台的所有应用功能可以达到标准以外,信息平台自身的安全系统也是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一旦信息安全问题出现纰漏,那么信息外泄,更多的科研成果付之东流甚至被人盗用以威胁企业自身甚至国家安全,后果将是无法估量的。
二、电力科研企业的移动信息化模式
电力科研企业的移动信息化模式开发和定制是根据电力科研企业的自身情况来进行特殊定制的。
首先电力科研企业建立移动信息化工作模式的目的是为了更加便捷,更加科学的进行工作管理。工作及时交流科研成果,及时汇报工作计划,及时存档相应文件,这些工作都是需要一个信息交流平台来进行完成的。而最重要的就是对工作的监督与推进。当电力科研企业的移动信息化工作模式目的确立以后,就可以按照这样的目标进行开发信息交流平台了。
在这个平台上主要需要实现的有以下几项功能:
第一,建立信息存储功能。在信息交流平台中,需要存储大量的科研文件以及科研信息。这样就可以共享平台中所有的信息,让工作在可开放范围内变得透明化,公开化。
第二,是需要确定该系统需要应用在哪些终端之上。目前可以用来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主要有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而该信息交流系统需要针对这三种电子设备的不同配置去尽心开发不同的系统终端,并且在最终形成信息交流共享。
第三,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为任务的承接,与执行过程中的信息交流打造完善的系统交流平台,让所有人随时随地掌控信息的更新与任务进行状况。另外还可以在信息交流平台上进行技术交流与工作汇报。如此可以使任务得到合理的推进。
第四,建立完整的任务体系。在该系统平台上要建立完善的科研任务委任和接受。首先是任务下达功能,由企业下达任务,各个团队皆可看到任务的明细,如此即可公平的让各个团队进行争取任务的开发与研究。当任务下达后,所有团队皆可申报任务方案,公平竞争。再由企业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评定体系,认命任务承接团队。在承接任务以后,对各个项目的推进与监督亦是由该平台进行完成,该平台中的信息信息存储功能就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存档管理。最后当任务完成后,根据任务的完成效果,完成时间以及项目收益等情况对任务的执行团队做出综合评定。而这些评定的内容都要在平台上进行,因此有异议者尽可及时提出意见与见解。
第五,建立完整的安全体系,做好平台的安全系统搭建。尤其是对于电力科研企业来说,科研信息的安全问题可以说是整个电力科研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旦发生信息泄露的情况,不仅仅会威胁到电力科研企业自身的发展,还有可能会威胁到国家安全。因此对于该系统的安全体系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三、电力科研企业建立移动信息化工作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电力科研企业中建立移动信息化工作模式是必要的,由于当前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而对于企业最重要的就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么建立移动信息化工作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第一,需要注意信息共享。在这个移动信息化模式工作的状态下,信息共享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有了信息共享制度,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一旦有信息共享到平台中,那么就会有人进行跟进,如此就可以保证工作的正确性和即时性。
第二,注意建立完整的档案。对于任何一个科研企业来说,对于项目或是工作建立档案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完整的项目档案可以帮助企业归纳教训,总结经验,让后来人更加轻松的完成工作,亦可优化工作效率。
第三,要注意移动信息化工作模式的安全问题。信息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企业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之一。只有保证信息安全的情况下,企业才能健康顺利的发展下去。
结束语
电力科研企业建立移动信息化模式工作既可以优化工作效率,亦可以让企业随时知晓实时信息,如此企业竞争力得到提升,才能在行业中做到引领潮流。
参考文献
[1] 刘春华. 电力企业移动信息化模式探讨[J]. 电力信息化. 2006(08) :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