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创新工作室工作方案

创新工作室工作方案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1-20 19:58:0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创新工作室工作方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创新工作室工作方案

第1篇

为切实做好省级食品安全放心区创建工作,我局成立区创建食品(水产品类)安全放心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水产品食品安全,现就组成人员通知如下:

二、指导思想

以十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五个”建设为标准,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省、市关于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县区创建工作的意见》(陕政发[2011]17号)要求,以实施“食品安全九大基础工程”为载体,食品安全“三网”建设为重点,专项整治为手段,文件的精神,专项整治行动督察督办,要坚持依法督办、确保重点、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统筹协调、注重实效的原则,有效推进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

三、时间安排

创建工作包括动员部署、组织实施和总结验收三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3年4月15日---4月30日)。成立区级创建省级食品安全放心区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召开创建省级食品安全放心区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创建工作,统一思想认识。印发宣传资料、制作宣传横幅和标语,积极宣传食品安全和渔业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开展食品安全达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各生产和经营单位、全体市民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大力营造全民参与水产品安全整治达标的浓厚氛围。一是抓好渔政执法培训。通过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打造思想作风过硬、业务素质一流的专业骨干队伍。二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水产品从业人员开展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思想认识,形成积极、主动参与水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达标工作的良好氛围,为实现水产品质量安全达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5月1日---7月31日)。

组织渔政执法人员对重要养殖场、主要农贸市场、以水产品类为主要经营项目农家乐和大中型超市进行拉网式检查,并进行详细登记造册。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逐一提出整改意见,明确整改期限。及时全面掌握监管范围内水产品从业单位达到国家卫生标准的情况,并根据摸底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本辖区水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达标方案。全面推进,努力提高行业整体质量安全水平。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3年8月1日---8月31日)。

针对辖区内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和薄弱环节,以及创建省级食品安全放心区工作的相关要求,制定整改方案,有的放矢的改进和提高,确保辖区所有水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全部达标,不断提高我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四、工作安排

1、加大对法律法规和水产品质量鉴别、安全消费的宣传力度,指导安全生产,引导水产品消费安全。

2、对重要养殖场、主要农贸市场、拉网式检查,并进行详细登记造册,根据摸底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辖区水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清查收缴养殖环节违法使用的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增加监测频次。

3、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第一时间启动应急程序,严格控制事态发展。水产品市场、超市发现销售有害水产品的,立即进行控制,并按程序予以没收封存,妥善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探索财政金融统筹协调支持“三农”发展机制为着力点,促进金融机构对“三农”可持续的有效资金投入,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填补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空白,努力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三农”金融服务需求,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大力支持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㈠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的原则。以市场化为导向,以财政扶持为支撑,健全和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各类农村金融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㈡坚持优化服务和风险可控原则。通过扩大贫困社区互助资金运作规模的有效手段,不断延伸农村信用社服务领域,延长金融服务链条,深化服务内涵,同时又要合理分散金融风险,切实做到风险可控。

㈢坚持可复制、易推广原则。建立财政金融配合互动机制,成功探索金融支持“三农”机制创新案例,试点模式力争可复制、易推广,为争取到国家层面更多的财政性支持政策奠定基础。

三、试点内容

旺苍县信用联社选择旺苍县一个贫困社区互助社作为开展财政扶贫资金担保、扩大互助资金运作规模的试点单位。在不改变贫困社区互助社运作方式的前()提下,互助社以财政扶贫资金10万元作担保,按放大一倍比例向扶贫资金互助社提供贷款授信。

㈠试点的贫困社区互助社由县扶贫开发办公室通过比选确定。被确定的试点贫困社区互助社应具备以下条件:

1、互助社为正式注册的非营利性组织;

2、互助社在所在乡镇信用社开设了资金专户;

3、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相应的管理人员;

4、有严格的组织章程和操作办法;

5、互助社自有资金不能满足本村村民借款需求。

㈡贷款用途

贫困社区互助社社员生产创收项目的扶持。

㈢贷款额度

按贫困社区互助社在农村信用社存储的财政扶贫资金额度一倍的比例,由贫困社区互助社所在地农村信用社发放担保贷款。

㈣贷款期限

贫困社区互助社在所在地农村信用社贷款期限原则上为一年。

㈤贷款利率

按照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上浮三个百分点执行。

㈥操作流程

1、贫困社区互助社财政扶贫担保资金专户存储。

2、贫困社区互助社向所在地农村信用社提出借款申请,并提供申请借款的相关资料。

nn40.com 3、农村信用社对所在地贫困社区互助社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贷款调查、审查和审批,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贷款一次授信,分笔发放,余额控制,周转使用,且每笔申请额度不低于5万元。 4、贫困社区互助社可根据需要,在授信额度内分批使用。

㈦会计核算

1、存款计息

自贫困社区互助社财政扶贫担保资金存入之日起,农村信用社按照单位活期存款利率计息。

2、贷款计息

农村信用社按贫困社区互助社实际使用资金、以按季结息方式结息。

3、贷款贴息

试点结束后,试点农村信用社按要求向省联社上报贫困社区互助社贷款日均余额,省联社按互助社贷款日均余额的3%向省财政厅申请贴息。贴息资金到位后,农村信用社应及时向贫困社区互助社返还贴息资金。

㈧贷后管理

信用社贷后管理除按《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贷后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执行外,还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1、检查贫困社区互助社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

2、督促贫困社区互助社建立社员贷款明细台账;

3、配合贫困社区互助社对社员借款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抽查;

4、加强对贫困社区互助社的工作辅导和业务指导。

四、工作步骤

㈠制定方案(20xx年1月)。由人民银行旺苍县支行()牵头组织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会同县扶贫开发办和县财政局及有关部门

深入开展调查,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㈡组织实施(20xx年2月-20xx年12月)。按照试点方案开展试点工作。

㈢总结推广(20xx年1月)。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向省政府专题报告,适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

五、保障措施

㈠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本次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县上成立以常务副县长伏玉琼为组长,副县长殷扶炯、罗军为副组长,县财政局局长李剑、县扶贫办主任杨勇、县人民银行行长王思钦、县信用联社理事长姚光耀为成员的“农村金融创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人民银行,由县人民银行副行长袁秀勤兼任办公室主任。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加强对农村金融创新试点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

㈡落实部门职责。各试点单位要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试点工作任务。县人民银行要搞好调查研究,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推动工作;县财政局要做好对资金互助社的财政扶贫资金按时、足额拨付,为试点工作按时启动创造条件;县扶贫办要加强对资金互助社的工作指导,促进其规范、有序发展;县农村信用社要做好贷后管理,监督检查资金用途,确保金融资金用于支持“三农”。

第3篇

【关键词】 油田;社区;治安保卫;创新;时效性

一、油田社区治安工作面临的问题

胜利油田成立了10家油田社区,这10家社区属胜利石油管理局二级单位,原来隶属于各生产经营单位的学校、卫生院、房建等工作均划给社区统一管理,居民小区中,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电、气、暖及小区物业也由社区统一管理。油田社区的治安保卫工作主要是围绕居民小区展开,主要的工作包括门卫值班、巡逻执勤等工种,部分加装视频监控的小区还有视频监控人员。近年来,多家社区还把“保安”列在物业服务“保安、保洁、保修、保绿”这“四保”工作的首位,社区的治保保卫工作越来越得到了重视。但是,辖区面的综治工作要求日益显现,为社区综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一方向性的转变,将很多难题摆在了社区综治工作者的面前。

二、创新社区治安保卫工作的必要性

作为一个新型的工作领域,遇到的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可以借鉴的经验很少,为此,不断创新,成为做好油田社区治保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做好治保工作的创新,油田社区系统治保工作者的大量实践给了我们很大启发。立足岗位创新。有这样一个例子:基地附近一个社区的门卫,将小区车辆按照车牌的首位数字,从1到9的顺序进行排列,建立了快速查车登记簿,极大地缩短查车时间,发明了被誉为快速查车法的方法,是立足岗位创新的典型事例。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水平,因此,创新的核心目的应该是服务于工作需要。也就是围绕着工作的需要展开创新。立足岗位创新需要人们首先爱热工作,明确职责,认真履行职责,立足岗位创新,也是创新的真正意义所在,

因此,创新的提前是岗位责任制的很好落实。克服难点创新。小区出租房屋的清查工作是油田社区治保工作者的一项常规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清查工作的推进,总是难以按照要求完成,普遍存在着,工作拖延、数据不准等问题,社区物业站发动全站职工进行清查,形成了一对一出租房屋清查承包制,很好了破解了出租房屋清查这一难题。工作中,总难免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回避这些问题,工作难以得到提升,积重难返时,小问题将变成大问题。每个难点的克服,就是每个高效工作方式诞生的起点学习培训创新。在社区广受欢迎的创新工作法“全员防范”,通过相互的交流与学习,好的方法在相互传递,新的举措在不断推出,创新的力度不断提升。以往,人们总认为学习培训,把别人的东西拿来,自己用上,算不得创新。古人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积极借鉴别人的好做法,丰富和提升自身工作,也是创新自身工作的一条重要的渠道,因为,别人的经验做法,也许在人家那里不是新的,但是,到了我们这里就是。方法适合,我拿来变成我工作中新的举措,本身就是创新。转变一个观念,从学习与培训入手,创新将向我们展开一扇广阔的大门。发动群众创新。油田社区的家委会积极吸纳小区内的积极分子,组建了由有多名离退休老同志组成的“治安志愿者协会”。协会成立后,志愿者们协助社区治安保卫部门、公安机关、社区警务室等部门组织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多种志愿者行动影响和带动全体居民积极参与到创建平安小区和和谐家园中来,为维护小区治安秩序做出了重要贡献。治保工作的创新也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从内部而言,创新需要得到广大治保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提升工作水平;从外部来讲,我们需要知道居民需要什么,小区的治安形势的真实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方案,因此,做好创新必须得到群众的支持。只有动员群众,群策群力,才能增强创新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广泛性,把最适合我们的好方法和好措施最大程度的发掘出来。发动群众创新,需要坚持经常性地深入基层、深入小区,了解一线的实际情况,需要通过走访座谈、发宣传资料、召开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加强交流,及时发现、提炼基层单位的亮点,将其上升为创新。

三、创新社区治安管理工作的对策

1、 健全机制,建立职责明晰的责任体系

一是健全管理机制。创新是一项工作,需要制定相关的配套制度,需要明确了上到管理机构,下到基层队,上至领导,下到普通工作人员的各层次在创新中的职责,将创新工作的目标、要求分解落实到每个人,为创新的产生,建立了职责明晰的责任体系。二是健全运行体系。如何总结提炼创新的方法,如何推广创新的方法,如何让创新的方法在日常工作中落地开花,良好的运行体系必不可少。每年通过对安全工作提出总体目标任务,在月度治安例会上会及时各单位工作亮点,由治安办组织专门的工作组对这些工作亮点进行整理、提炼,将其规范成创新成果,每半年一次创新成果并给以奖励,对已经形成的创新成果,还通过企管、思政等业务部门大力推荐参加局级评选,形成了上下齐动、科学调度的创新治保工作运行体系。

2、 选树典型,激发全体人员工作激情

以典型引路,用身边人、身边事的典型经验引导大家的创新,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对社区治安保卫工作创新中涌现出的成功经验和典型人物事迹进行总结提炼,广泛宣传,提升治安保卫工作的美誉度,增强大家的创新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发创新的热情。另一方面,让大家看到创新得到的奖励,从而,增加参与创新的积极性。典型的选树,是一个标杆与榜样的确立,是检验自身工作的一个标尺,典型美誉度和影响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将激发全体人员的工作激情,激励大家向同一个目标挺进。

3、创新惩防机制,强化专门机构的职能作用

创新的成功一旦产生、形成,接下来的推广和实施就是关键,除了及时对创新成果给予奖励之外,还要将创新成果的落实推广列入日常的工作考核之中,严格监督推广落实,方能使创新发挥应有的作用。社区每年都将本单位的创新成果结集成册,下发到基层,同时,将这些创新做法及时补充到日常治安防范的考核中,与社区绩效考核挂钩,有效提升了创新的落实力,提升了工作水平,严格对基层单位创新方法使用的检查、督导,形成了有目标、有标准、有检查、有评价的完备的考核体系。以控制类、管理类、否决类“三项指标”为依据,首先,围绕“防”字求创新。要充分强化专门机构的职能作用。建立“四同”制度。把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基层建设范畴,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要建立联防体系。其次,围绕“严”字求实效。与油气区公安机关签订案件查处协议书,利用经济杠杆促进双向协作、高度互动,坚持严打不放松。

4、创新重点部位保卫机制,做到有的放矢

第4篇

目前,工作室现有成员11人,其中,高级技师3人,技师2人、高级工3人、正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1人。11名成员是公司车、钳、铣、镗、焊、钣金等主要工种的技术带头人组成,构成了在专业技术、操作技能、科研等方面有一定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专家+工匠的复合型团队。工作室还制定实施了《劳模创新工作室项目奖励办法》、《劳模创新工作室公开揭题制度》,充分调动了职工积极性。

2016年,以耿家盛为核心的工作室成员参与昆重公司零排放移动式生态环保厕所研发,获得奖金5000元;在云南省总工会的支持下,向全总申报职工创新资金项目,获经费20万元,是获奖项目中获奖资金最高之一。工作室先后接待冶金集团各单位以及集团外全省40余家公司或单位500余人到劳模工作室参观学习,积极发挥了昆重品牌效应,树立了昆重新形象。

一、做好硬件管理

集团公司工会主要从抓好硬件管理入手,制定六个方面的标准,一是有工作场所。工作室必须有办公场所,并配置电脑、书柜、投影仪和桌椅等办公机具。二是有制度保障。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工作室章程、管理办法、经费使用办法、工作流程等一系列制度文件。三是有项目支撑。通过项目揭题榜制度,进行立项攻关,每年按照公司生产主产品、签订合同以及新产品等进行立项,工作室成员广泛参与,力争做到成员人人有项目。四是工作室每季度进行一次技术传承活动。工作室成员至少每年不少于一次在生产车间现场或者工作室内开展培训,发挥工作室人才孵化器的作用。五是有资金支持。工作室日常工作有资金支持,创新项目完成之后,根工作室项目奖励办法给予不同奖励。六是有考核评价。每月工作室必须对每个成员工作落实、技术传承、学习培训等情况进行动态考评。

二、狠抓动态管理

集团公司工会把技术传承和项目揭题作为工作室的两大任务。立足两大任务抓好动态管理是工作室健康发展的关键。一是工作室按照成员技术传承、先进操作法推广、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现场培训等进行动态管理。二是例会制度。工作室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例会,对上一季度工作进行总结报告,对下一季度工作进行安排,各成员报告工作。三是激励约束。按照工作室制定的激励约束机制每月进行考核兑现。

三、确保发展方向

第5篇

一、主要做法

1、机构健全,形成行政主导、工会牵头、部门协调、企业积极参与的竞赛新格局。公司成立了“云铜集团职业技能竞赛组织委员会”,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任竞赛委员会主任,分管生产的副总和分管劳动竞赛的工会主席任副主任,集团机关生产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科技部、安全环保部等相关部室领导为相关成员,负责全集团竞赛活动的总体策划、整体推进与项目审批。组委会下设竞赛办公室(设在集团工会),负责公司竞赛活动方案起草、具体实施和竞赛工作的日常协调、事务处理;各二级企业也相继建立了竞赛组织机构、制定了操作程序,从宣传发动、选手报名、场地准备、赛务安排、人员组织等各个环节,都致力于流程的常态化、机制化和规范化,保障了赛事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2、三级赛制,确保了集团职工技能竞赛开展的普遍性和广泛性。云铜集团职工技能竞赛组织主要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由集团竞赛组委会直接组织的国家级、省部级一类竞赛,例如中铝杯全国技能大赛,云南省省级技能大赛。二是由集团各二级企业根据行业特点在本系统内组织的集团级二类竞赛。三是各二级或三级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开展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三类竞赛。云铜集团每年开展省部级一类竞赛1—3项,各企业开展二类、三类竞赛工种在50个以上,每年参加各工种比赛培训的人数超过了一万人,形成了群众性的学习竞赛热潮。

3、以赛代训,全面促进职工队伍技能素质整体提升。集团每年根据不同的大赛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确保每年职工参与面、培训面、培训方式实现新突破,2006年以来,集团每年职工培训数量在4000人次以上,职工队伍专业技能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4、有效激励,助推技能大赛全面深入开展。一是逐渐把技能大赛打造成为职工破格选才、快速出才、竞赛成才的大通道。大赛能够授予各级技术状元、技术能手,能参与五一劳动奖章评选,能够获得职业资格的晋升等等,激发了广大职工参与大赛的热情。二是为进一步提高竞赛的质量和水平,通过设立大赛组织奖、先进集体和个人等多种奖项,对二级单位开展技能大赛给予适当资金支持等等,促进了各单位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三是开展创新工作室、技师工作站创建活动,进一步延伸广大技术状元、技术能手的工作手臂。

二、取得的成效

8年来,共承办了16个工种的省级职工技能大赛,产生了16个省级技术状元、144名省级技术能手,在云南省属企业中名列前茅。2012年9月,集团成功承办了“中国铝业杯”第六届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污酸处理工实际操作考核竞赛,云铜集团六名参赛选手包揽前6名,并取得了优秀组织奖、团体优胜奖、优秀教练员奖,产生了两名全国技术能手。从2006年至今,已连续8年开展省部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参加与职业资格等级证相关的竞赛人数已超过了2万,其中1万余人获得相应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三、两点体会

第6篇

关键词:宣传工作 油田企业 和谐发展

油田企业的和谐发展工作的关键在于文化建设,而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对内部员工的企业文化教育。如何高效有力地宣传工作,提高员工的企业文化思想,是本文研究的核心主题。本文通过对油田企业和谐发展工作的研究,总结出积极有效的宣传工作方案。

一、营造良好的油田企业发展环境

油田企业的和谐发展,可有效的促进国有企业又快又好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衡量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元素有舆论、导向、风气,三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企业坚持不懈抓舆论、抓导向、抓风气,有利于文化建设的发展。

1.坚持不懈抓舆论

良好的舆论环境是加快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保证工作有序稳定发展的推动力量。

1.1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学习贯彻系列讲话和十精神结合起来,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主要采取自学报告原文、集体研讨、体会交流、电视讲座、轮流授课、成果分享、办读书班等形式进行。抓好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的学习,采取座谈讨论、组织网上答题等方式,向广大职工群众讲形势送政策、讲任务送措施、讲目标送信心,激励干部职工为实现油田梦贡献力量。

1.2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集团公司、油田公司、厂级2014年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原油生产的目标,扎实搞好形势、目标、任务、责任主题教育。通过印发主题教育手册、开展大讨论、组织宣讲、知识竞赛、主题实践等有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的方式方法,使广大员工认清油田及厂级面临的形势,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清楚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把思想统一到厂级的整体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本厂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为完成全年工作目标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1.3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切实加强宣传舆论引导,加大原油生产类新闻的宣传力度,做好重要会议、重要工作、重点工程和大型活动“三重一大”宣传到位,坚持超前策划,精心组织,形成良好的宣传效应。对内宣传方面,充分发挥好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功能,突出油田及厂级发展经验、成果的宣传,打响油气勘探开发、科技攻关、管理创新、企业文化和发展成果惠及员工等宣传战役。对外宣传方面,努力树立本厂的良好形象,配合油田公司组织好各项主题活动。

2.开展两项工作,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2.1大力开展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宣传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条例》,大力弘扬集团公司“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坚持“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积极践行“诚信、创新、安全、卓越”的企业价值观。坚持“六统一”原则,结合油田实际,深入一线跟踪技术创新、劳模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将企业文化价值理念体现在人和事迹上。强化油田文化体系的宣贯引导,通过多种形式,促进文化理念入脑入心入言行,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柴达木石油精神成为广大员工共同的思想基础和价值观念。

2.2大力开展特色鲜明的基层文化宣传工作

提炼和挖掘基层文化亮点,坚持行之有效的做法,培育和宣传一批有创新性、有示范意义的基层文化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基层文化建设整体再上新水平。将油田公司挂牌命名的“职工创新工作室”作为榜样,通过组织观摩、会议交流、新闻采访等方式,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带动基层建设整体上水平,为油气上产鼓劲加油。

3.强化三项教育,引导员工队伍积极向上

3.1强化先进典型教育

对先进典型尤其是标兵和标杆单位进行集中的、立体式宣传,使他们的突出成绩、可贵精神、优良品格广为人知;要坚持对在艰苦岗位和完成重点工作、重大项目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的日常宣传。各基层单位要结合推动生产经营及红旗基层队站、命名班组长、十佳班组长等,利用各种条件、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各方面的先进典型。协调一致,弘扬正气,在全厂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氛围。

3.2强化精神文明教育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良好的文明素养服务油田发展。继续配合油田公司开展以“我眼中的不文明行为”为主题的曝光行动,倡议大家利用文字、照片、视频曝光矿区的各类不文明顽症,形成自觉纠正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的良好风气。及时宣传和表彰在厂级涌现出的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倡导油田的正风正气,形成创建文明、平安矿区的正能量。同时,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有针对性地抓好重点课题研究,下力气抓好操作性强的优秀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充分体现思想政治研究的价值。

3.3强化全员学习教育

持续开展“双十”全员读书活动,原则上员工用三年左右时间把十册《员工知识读本》阅览一遍,帮助员工建立人生基本知识体系和职业生涯基本专业知识体系,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各单位要整体安排,分步实施,制订落实阅读计划,做好督促检查工作,采取心得交流、知识竞赛等措施积极推进,营造浓厚的“学理论、学知识、学技能”氛围。

二、宣传工作开展的意义

宣传工作人员把笔头、镜头朝向一线职工生产生活,以 “面向基层、面向职工、面向生产”为原则,在厂内时事栏目中,精心组织修改各单位宣传稿件,在文字上精雕细刻、标题上反复推敲、数据上准确核实,真实、不打折扣地反映所要报道的内容,将厂时事新闻的工作、经验、实践、成果展现出来。用好新闻宣传阵地为着力点。立足新闻宣传的时效性,准确掌握原油生产动态、跟踪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效果、关注产能建设项目进展等情况。按照“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报道野外一线职工生产生活,为企业和谐发展积聚正能量。

四、结语

油田企业的文化建设重要工作形式是宣传,如何做好宣传工作是油田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坚持不懈的对职员进行企业文化教育,使职员发自内心的以维护企业形象为己任,使企业和谐快速的发展,给职工带来更多的利益,具体的工作形式从工会文体活动入手,快速有效的宣传工作,进一步推动了油田企业和谐发展的脚步。

参考文献

[1]邹荣.浅谈油田企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方略[J].科技致富向导,2013(9).

[2]庞华.探讨新形势下油田企业工会的宣传工作[J].企业导报,2013(2).

[3]孔德玉.试论如何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油田企业基层党建工作[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1).

第7篇

关键词:专业建设;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人才培养

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

1.明确建设目标、理清发展思路

根据专业实际,我校确定本专业建设目标为:“适应南京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接雨花软件产业,依托本土资源和现有专业平台,以平面设计和包装设计为主要方向,对接区域经济,及时进行专业转型升级,拓展动漫游戏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等新的专业方向,为社会培养高素质‘艺术+技术’的美术设计复合型专门人才。”

2.组建专家团队、开展广泛调研

为了使专业设置能有效对接区域内软件特色产业,我们聘请了多家相关公司的负责人和高校的专业人士,组成了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还建立了工作团队。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和相关论证活动,对相应职业岗位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为专业建设提供必不可少的市场参照。

3.加强校企合作、打造实训基地

加强校企合作,首先致力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近年来,我校投资80多万元建成了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苹果机房。又与丹麦艾司科公司新加坡分公司合作,投入120多万元购置了包装设计软件和KONGSBERG盒样机,该套软件和设备在包装设计领域属于国际领先水平。新建了多个电脑机房和一个数码设计制作室,针对市场需求,添置了3D打印设备。建立了动漫游戏专家工作室,配备了符合企业标准的动漫设计与制作的先进设备,构建对接职业岗位的校园文化,将企业专家和企业技术引进教学,真正形成了“校企双主体”,教、学、做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基地。为了充分发挥艺术设计作品的展览、交流、学习、赏析的辐射功能,近年又投资新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雅艺轩”艺术展厅,将“雅艺轩”展厅办成了独具特色的凸显学生岗位技艺成果展示的佳苑圣地。

其次,我们还着力开拓校外实训基地,坚持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把实训教学延伸到企业的现代化生产中去,先后与南京恒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南京雅润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南京波波魔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南京苏旗广告发展有限公司、南京艺德源数字媒体有限公司、南京原力数字媒体公司、南京唯晶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完美动力公司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为本专业学生的见习实习提供了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

4.对接区域经济,专业转型升级

充分利用雨花软件谷的区域经济优势,结合未来十年中国(南京)软件谷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在专业名称保有的基础上,新增游戏动漫专业方向。在学生学历教育时段,与雷镀职业教育、江苏万和、达内IT、北大青鸟、艺德源动漫合作开发课程,开设“软件名企定制班”、“艺德源数字游戏美术定制班”,为企业订单培养游戏软件专业人才,实现对该专业的转型升级,直接服务雨花软件企业。

5.强化师资培训,打造一流队伍

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保障,为了打造师德高、业务精、能力强、技术专的教师队伍,学校认真制定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大了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主要做法有:

(1)人才引进与双师型教师培养相结合。

近年来,我校引进了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3名,大大充实了专业教师队伍。这3名教师均在专业建设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我校还鼓励在职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学历(硕士学位)提高进修和国内外各种形式的专业技能培训,大力推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前,我校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专任教师7人,研究生学历4人,占57%;在职攻读研究生2人,占29%,本科2人,占29%。专任专业教师中高级教师2人,高级讲师1人,讲师1人。2010年至今,专任专业教师全部参加过省市级骨干教师和本专业技能培训,其中2人参加过新加坡和加拿大专业技术培训,2人参加国家级培训,1人正在参加南京市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培训。所有专任专业教师均取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其中获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比例为100%,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的比例为86%,“双师型”专任专业教师比例为71%。

(2)校企合作与技能锻造相结合。

一方面大力引进学者、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才到校指导课程设置,教学,开设讲座,为专业建设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引进源头活水;一方面坚持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制度,每年安排专业教师参加不少于2个月的企业顶岗实践,让老师们不断将企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应用到教学当中,为培养适应社会的优秀人才做好铺垫,保证技能教学的高质量运行。

(3)团队建设与“1234”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相结合。

团队建设是新形势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形式,该专业从“建立长效机制、加强过程管理、注重效果反馈、强化评价标准”等四个方面大力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并把教学团队建设和学校“1234”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相结合。通过加入1个组织,即“青年教师学习会”;制定2项规划,即“学校培养规划”和“个人发展规划”;实施“三大工程”,即有效实施的“青蓝工程”、大力推进的“双师工程”、梯度培养的“名师工程”。以此为抓手,带动与促进青年教师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的整体提高,充分彰显了“全视野、零距离、现代化、高关联、特色化”的新形势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新的命题和发展高度。

6.注重课题引领、产学研相结合

“十一五”期间,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师就以全国现代教育技术专项课题《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应用能力的研究》和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的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为引领,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进行课程改革与实施,并大胆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水平也显著提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成果正在进行运用和推广。十二五期间,区域经济的发展对该专业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与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仍然是制约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该专业又在“十一五”课题研究的成果上,申报立项了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立项课题《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和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旨在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围绕“工作岗位”打破学科界限,建构基于“工作过程”的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为区域经济培养艺术优秀设计人才再谱写新的篇章。

7.立足工作岗位,开发校本课程

根据“突出主干课程,强化技能训练,注重实践应用”的课程改革方针,我们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不断强化课程意识,建立职业教育课程不断创新的有效机制,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8.抓实实践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突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加强校企深度,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综合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基础教学和项目课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做法如下:

(1)将教学由课堂走向课外,开放教学内容。

从2011年起,该专业开设了艺术实践活动特色课程,分别于2011年6月和2012年10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美术写景圣地---婺源和松阳,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寻艺婺源”、“寻艺松阳”写生实践活动,将课堂搬到了美丽的山水之间。让学生完成对生活的感悟、体验、观察、认识、表现……有效提升写生水平。这种开放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顶岗见习,熟悉岗位技能。

每年,该专业都会安排学生定岗见习活动。同学们在见习期间,大多经历了初期的忐忑、中期的适应、后期的乏味、最终的感悟四个心理过程。了解了企业文化、行业发展动态和最新工艺,为今后走上社会与用人单位实行无缝对接打下良好基础。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熟悉岗位技能,提升职业能力。

(3)强化毕业设计,检验教学效能。

毕业设计是指学生综合运用专业技能和技术,有一定创建地做出解决实际问题设计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从教学形式上看,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相似,但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规定的业务要求,进行全面的、系统的、严格的、综合的能力训练。它更强调结合生产,具有实用性。它是对学习成绩的总的检查,对改进教学工作起反馈、调控作用。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将课堂所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设计出了或素朴典雅或庄重大气或清新自然或时尚前卫的作品。学校聘请行业专家参加学生毕业设计展并印刷设计画册,设计展和画册体现出学生们创新的理念,纯熟的技法,体现出时代性和创新性,是对专业建设成效的最好检验。

9.抓实“五课”教研、竞赛与常规并行

教师以“五课教研两课评比”为抓手,制定切实而具有可操作性的“五课”教研工作方案,开展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五课教研活动,并定期举行活力课堂和振兴课堂教学大赛,将校本培训常规化、制度化。在此基础上,有效对接校、市、省三级“两课”评比活动,扎实抓好信息化教学大赛,并将两课评比常规化常态化。以此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为了将技能大赛真正惠及到每一位学生,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该专业成立了艺术综合班,实现了技能竞赛与专业技能提升有机结合。另外,该专业还将技能大赛、创新大赛、文明风采大赛、书画比赛、平面设计大赛等常规化常态化,以此激发学生技能学习热情,发挥以竞赛促进常规学习的功能。

专业建设的主要成效

1.专业建设凸显特色

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两次被确定为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目前该专业又挂牌成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教育示范基地”。近年来对接雨花软件产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我校对该专业适时进行了专业的转型升级。在原有的专业方向上又新拓展了“动漫游戏”方向,已完成与江苏万和、达内IT、北大青鸟、艺德源动漫等公司的订单式培养方案,陆续进行一期的培训,实现本校学生和软件社会培训相结合的目标。力争5年内培养、培训5000人次,实际落地就业达3000-4000人的规模,并逐步丰富、完善软件培训项目,充实培训资源,打造软件培训品牌。2012年暑期我校以软件与区域经济结合在全市职教系统进行了交流发言。

2.课程改革硕果累累

注重校企合作,基于学生核心竞争力,从实际应用出发,以“任务”为引领,开发的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做到了“人无我有”、“人优我特”,成为打造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载体。开发的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凸显岗位需求,实用、适用、示范,为职业教育五个对接寻找了较为恰切的课程载体。

(1)《素描技法》:针对原有课程“素描”与岗位技能和专业特点相脱节的事实,对原有课程进行大胆整合而开发出校本课程。教材2010年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是国家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

(2)《动态网页开发(基础篇)》、《动态网页开发(提高篇)》:将省级技能大赛内容融入教学,以任务为引领,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教材2010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已成为全国课程改革试验教材。

(3)《雅图ArtiosCAD》:为了充分发挥国际一流盒样机设备的作用,开发了 “雅图ArtiosCAD”校本课程,并编写了校本教材,填补了“ArtiosCAD”课程教材的空白。

(4)《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图案设计技法》:针对专业的实际需求,在原有课程“素描”、“色彩”、“图案”的基础上,增加“设计”元素开发出来的,充分体现专业特色。

(5)《动漫艺术设计》,与艺德源动漫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正在开发之中),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合作专用教材,用于教学和企业培训。

(6)该专业示范性课程建设荣获南京市教育局首届教学成果评比三等奖,该专业教师参与的“反思性教学实践研究”荣获南京市教育局首届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

3.团队建设成效斐然

该专业教学团队2012年8月被批准立项为“南京市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

该专业专任专业教师中,市学科带头人1名、省教科研中心组成员1名、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2名、区教学功臣2名。2人主持省级课题的研究、2人主持市级课题的研究。有6人在省级及以上正式刊物中发表文章,数十篇论文获市级及以上奖励。1人获江苏省技能课程两课评比“研究课”奖。1人获南京市技能课程“两课”评比一等奖,3人获南京市技能课程“两课”评比二等奖。

4.省级技能大赛成绩优异

近3年来,该专业师生在参加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成绩优异。2010年,该专业凌晓老师参加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银牌;学生王学琴获省技能大赛平面设计项目铜牌。2011年,凌晓老师参加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金奖。2012年种颖老师参加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环艺教师组铜奖,学生臧俊杰获环艺学生组银牌。2013年参加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平面设计、环艺设计大赛,获得金牌一枚、银牌四枚,其中教师一人获金牌,一人获银牌,学生组两人获银牌。

5.学生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第8篇

[关键词]大运行;地县一体化;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两级三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059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2-0-02

0 引 言

D5000智能网调度控制系统(以下简称D5000系统)作为地区电网地县调控一体化自动化系统是应“大运行”战略部署、“调控一体化”要求和智能电网技术发展而产生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同时其也对地县两级自动化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D5000系统的建成投运已经打破了原有地县自动化专业人员维护各自自动化系统的传统局面。其通过完善系统运维管理的规定,梳理标准运维的流程,保证地县一体化调度控制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进而提升自动化基础数据的准确率和自动化运维人员的技术水平。真正实现地县两级一体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促进地县之间专业化协同的目标。

1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两级三化”管理的建设背景

D5000系统满足“大运行”体系建设和“地县一体化”的建设要求,具备告警直传、远程浏览、实时监控、变电站集中监控、二次设备在线监测、自动电压控制、综合智能分析与告警、网络分析、调度员模拟培训、智能分析与辅助决策、调度计划与负荷预测等功能,目前该系统已成为地县电网调控人员实施电网监控、事故处理、运行统计的有效工具和重要技术支撑的手段。

1.1 深入推进“大运行”体系的必由之路

国家电网体改《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全面建设“三集五大”体系的工作意见(〔2013〕1325号文)》(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地县调业务要实现统一专业的管理,集约核心业务。目前地县调自动化运维业务一体化运作、同质化管理水平远未达到《意见》的要求,需进一步梳理完善。

1.2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核心环节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2014年在《科技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智能电网与第三次工业革命》,引起了强烈反响。文章中提出,新能源技术、智能技术、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不断突破,并与智能电网全面融合,正在承载并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智能电网承载并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构建以安全、高效、清洁发展为目标的现代能源保障体系,离不开对电网实时监控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作为智能电网的核心指挥环节,需紧密结合当前的新形势,以创新精神和科学务实的态度,提出新思路、新举措,更好地为指挥调度电网服务,通过建立完善的系统运行管理体系,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建设智能电网承载工业革命的需要。

1.3 建立服务导向型电力调度的客观需求

发电企业、用电客户、电网公司通过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调度员通过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监控发电企业实时的发电量和用电客户实时的用电负荷,实现发供电的动态平衡,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三公”调度“十项措施”》,利用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提供的数据作为支撑,做好电力电量平衡分析,是践行国家电网公司“四个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通过构建地县两级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管理体系,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及自动化基础数据的准确,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以服务为导向的电力调度,更好地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

2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两级三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构建管理保障体系

要构建管理保障体系,就要以“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建设为抓手,通过落实“三集五大”体系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的方案,优化整合相关部门的职责,实施市县一体化管理,规范工作职责和岗位责任,完善制度标准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初步建立与“五位一体”相适应的组织体系、岗位责任体系和标准流程体系。

2.1.1 加强组织领导,责任界面清晰

构建完善地县一体化自动化运维管理保障体系,实施由市公司统筹安排,市县公司分级维护的管理模式。加强市公司自动化专业的调度与协调作用,建立由市县公司自动化运维班的班长担任自动化系统运维专责人的工作体系,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由地调调控中心的主任担任组长,各县调调控中心的主任及地调自动化室的主管作为领导小组的成员,主要负责地县一体化自动化运维工作总体协调的督导,负责工作组及各有关实施单位确定各相关配合单位及实施单位绩效考核的意见。工作小组组长由市县公司自动化运维班的班长担任,市县自动化运维人员作为小组成员,主要负责落实执行相关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负责具体工作方案的制定、实施及综合协调,负责实施推进地县调自动化运维业务一体化的运作、同质化管理,不断提升地区自动化运维人员的技术水平,负责组织实施业务的培训。

2.1.2 完善检查评价,实现闭环管理

采用调研、巡视、督导、检查等多种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工作质量持续地提升。通过公司内部对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量化考核标准,细化各项考核制度,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利用考核评价手段确保责任体系落实到位。通过闭环管理持续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确保“两级三化”促进专业协同管理切实取得的成效。

2.2 实施“大运行”体系下地县两级一体化管理

2.2.1 组织地县一体的自动化应急演练

为持续提升地县自动化人员应急处理能力,地调自动化班要定期组织开展自动化系统应急演练,提升自动化人员对应急事件的处理水平。

通过定期组织地县联合应急演练,要求所有参演人员要明确事故发生过程中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避免出现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的现象。经过地县一体的应急演练,市县公司自动化专业人员进一步适应了在“大运行”体系下自动化专业全新的工作模式和系统应急处理的措施。为“大运行”体系的巩固和提升奠定了基础。

2.2.2 采用行动学习法强化业务培训

在地调层面进一步细化明确“AB角”制度,确保每位成员都熟识各自承担的工作指标与任务,工作任务的派发要充分结合员工自身的特点,争取工作效益最大化;在县调层面要求各县公司按照市公司自动化班的人员分工方式确定地县一体化、AVC、调度数据网、二次安全防护等专业专责人。以地调专责人为小组负责人,组织协调县调专责人开展专业工作,并逐步建立小组内部考评及班组对小组负责人的考评体系。利用自动化班组的工作特点,采用行动学习法,对上配合省调工作,对下进行专业管理,本身从事具体工作,利用这些优势,将小组负责人培养成既有专业知识,又具备管理能力的全面人才,将自动化运维班打造成公司人才培养基地。

2.2.3 建立定期沟通交流机制

利用地县一体调度视频会议系统,召集个县公司自动化人员组织召开季度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分析会,从典型案例入手,分析并学习,提出优化建议;组织市县公司自动化专业人员宣贯并学习省公司下发的、在电网调度自动化方面的管理规定,梳理公司当前地县一体化运维方面的管理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定期开展视频班组大讲堂活动,学习最新的自动化技术标准、规章制度和典型运维经验,并对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在学习和交流中不断提升地县自动化运维人员的技术水平。

2.3 健全流程体系实现标准化建设

2.3.1 编制统一的标准化的作业指导书

编制统一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规范地县调自动化运维人员的作业行为,确保自动化人员在地县调控一体化自动化系统中的维护质量。并由地调自动化班安排专人对每次的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对公司工作质量进行监督评价。

2.3.2 编制D5000系统作业控制流程

编制D5000系统作业控制流程,流程规定前期的准备阶段地调或县调在作业前准备作业资料,应包括设备命名编号通知、一次接线图、一次设备参数和审核后的监控信息表等。按照不同的作业内容编制相应的作业控制卡。地调专责人负责审核作业控制卡是否合格。合格后地调或县调自动化运维人员根据作业控制卡执行作业任务,并指定专责人对作业结果进行检查。工作结束后将作业控制卡分别存档。

2.3.3 编制地县协同自动化应急预案

编制地县协同自动化应急处置预案及处置流程。在发现或接收到自动化应急事件的报告后,按照系统应急处置预案启动自动化应急处理流程,由地县自动化专业骨干共同对事件原因进行分析和研判,迅速查明原因,并组织开展应急处理。在事件结束后,由地调自动化管理人员组织开展事后分析,编写分析报告并归档备案。地县协同自动化应急处理流程能有效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缩短应急处理的时间,提高地县自动化运维人员对系统的应急处理水平。

2.3.4 编制地区自动化系统检修管理规定

依据省调下发的《山东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检修管理规定》,要求自动化设备检修工作需提前3个工作日从OMS系统中提报检修申请,由自动化人员进行作业指导书的编制。编制地区自动化系统检修管理规定,可以规范自动化系统设备检修工作,提高设备检修管理水平,实现电网自动化设备检修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步骤,确保工作无遗漏。

3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两级三化”管理的效果

通过实施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两级三化”的管理模式,实现了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的全过程闭环管控,在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更好的服务于电力客户、发电企业,展示了企业的良好形象。

3.1 显著地提高了地县调控一体化系统运行水平

在地县调控一体化自动化系统新型运维模式下,随着自动化专业管理半径的延伸,通过积极拓展专业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制定多项切合实际工作的统一的工作标准和流程体系,通过多方位培训有效地提升自动化维护人员,特别是县级自动化专业人员的技能水平,使系统在运维过程中始终可控、在控,显著提高了地县调控一体化系统的运行水平,有效地保障了地县调控一体化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3.2 自动化运维效率全面提升,管理规范化运转

通过对日常工作中各规范流程的梳理,使日常运维更流畅,系统标准化管理水平和自动化人员的运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职责不清晰和推诿扯皮的现象得到有效的根治。系统各层面操作逐步实现标准化,尤其是作业指导书、系统应急处置预案和流程的编制与,有效地规范了自动化专业人员日常运维的工作过程,提升了地县自动化运维人员对系统的应急处理水平;信息表管理流程、画面规范、信息规范等相关流程或规范的修订,充分保证了信息表的长期有效管理,统一了整个地区的应用画面,使信息更加规范。

3.3 自动化基础数据准确率得到提升

通过地县自动化运维工作规范化的管理,地区遥测状态估计合格率明显得到提升,遥测状态估计合格率的提升,为调度员潮流、静态安全分析等高级应用提供了更加可靠度实时潮流数据,提高了高级应用的计算精度和收敛率,为调度员提供了更加可靠可信的辅助决策。

3.4 自动化运维人员技术技能水平不断

利用工作小组培训模式及自动化创新工作室的培训作用,有效推动了自动化专业培训工作的落实,促进了自动化运维人员的知识更新;开展多方位的互帮互学式的培训,实现了专业知识的有效传递,推动了整个地区专业人T的进步。全面提升地县两级自动化人员专业综合素质,为“大运行”体系建设提供充足的技术人员保障,有利于地县一体化自动化运维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4 结 语

本文通过探索新形势下地县一体化系统维护的模式,在“大运行”体系建设逐步深入的大背景下,提出“两级三化”的自动化运维管理体系。该体系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实施效果,可以在各地调自动化专业推广应用。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宁,徐春雷,庄卫金,等.地县一体化调度自动化系统分布式数据采集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24).

[2]胡海霞,卓兰霞,刘丽.IT运维自动化在电力系统的应用[J].中国电子商务,2013(4).

[3]刘振亚.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支撑又好又快发展[J].电网与清洁能源,2009(9).

[4]胡蓉,沈键,许凌.调控一体化模式下的华东电网自动电压及自动发电控制应用[J].华东电力,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