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企业内控制度

企业内控制度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3-24 18:49:3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企业内控制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企业内控制度

第1篇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文化功效 途径

在企业提升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要切实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高度重视企业文化效用,通过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的方式、采取的步骤、不同的方案要进行科学的评价和执行,激发员工工作热情,调动企业整体积极性和内驱力,减少决策失误率,保障内部控制各项规章制度等在执行过程中不打折扣的全面落实。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企业“软实力”,在增强企业内部控制、提升企业管理效益方面发挥的重要功效已经日益显现,要积极挖掘企业文化要素、发挥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有利因素,以更好的调动广大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将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汇聚成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不断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一、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理论概述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含义

企业内部控制及其目标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高效率的开展、保护企业各类投资的安全性、完整性制定和实施的企业内部管理的政策与程序;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阶段

通常情况下,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包含了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分别为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范围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和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阶段。在以上五个阶段中,其中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已经正式将控制环境纳入到内部控制的范围以内,在第四阶段将企业视为一个统一整体,在内部控制实施方法方面更趋向于科学化、规范化。

(三)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构成

我们可以将企业内部控制的构成分为五个方面,分别为:

第一,要推动企业积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促进企业合法、合规经营;

第二,促进企业在生产、经营与管理中实现资产的稳定、安全、有序运行,通过有效的资金管理为企业长远发展和竞争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促进企业重视信息管理工作,加强信息报告管理,通过在信息报告中提升管理质量为企业信誉与形象的维护奠定基础;

第四,促进企业不断的提高经营效果,提升企业持续盈利能力;

第五,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帮助制定符合战略要求的各种决策。

二、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关系

(一)企业内部控制是在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企业通过构建特定的文化理念作为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指导思想,其内部控制制度无论是制定还是执行,都是在一定的企业文化基础之上的,并根据企业已经形成的价值理念、行为准则等具体的企业文化表现形式不断的推进、调整、升华。

(二)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对于企业来讲,其内部控制作为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整体,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管理活动的全部;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软约束力”,是为更好落实、执行企业内部控制来服务的;例如,通过企业文化效用可以通过企业文化对企业流程进行再造,将再造后的企业流程作为企业组织和经营管理必须遵守的规范和标准;可以将一些企业管理者优秀的管理思想体现和渗透到内部控制中的高效管理,将内部控制中的要求加以全面考虑来形成企业内部组织所遵循的共同标准等等。

(三)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环节和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在发挥企业文化重要功效前提下,实现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操作流程和运作方式方面的巨大变化,与单纯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效果产生明显的不同。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会对内部控制的环节和方式产生巨大影响:企业文化建设得力、执行有力,将会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效果的事半功倍;如果企业文化建设、执行不力,再完善、再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也失去了赖以存在和执行的环境,其效果必将事倍功半、大打折扣。

(四)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

企业内部控制强调的是制度性、规范性、刚硬性、执行性,以一种公开、透明、冰冷的条条框框的形式出现,;而企业文化强调的是内在性、软约束, 注重的是营造积极、有序和民主的环境挖掘员工的潜力和内在创造力,让员工为企业发展所作的贡献成为一种内在主动的驱动力。内控制度在企业中更多的是一种刚性的监督与管理,是企业文化的底线;企业文化更多的是对价值观、理想信念的认同,强调员工的自律与自觉。企业发展只靠死板的内部控制制度难以实现理想效果,而单凭企业文化也难以做到企业员工自身行为与企业目标步调一致。从这一点上讲,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存在一定的制约性。

三、发挥企业文化功效、增强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途径

要想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文化功效的最大功能,就必须要了解企业内控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功效二者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

通过在第二部分对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分析可以看到,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彼此共生的密切关系。在实践中,要想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文化功效的最大功能,重点要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企业来讲,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一种较为公开、民主和透明的刚性手段,重点在于通过强制性的约束力对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行之有效的规范;而企业文化不同,它的核心和本质在于强调通过一种“软约束”力量营造积极、轻松、人文化的氛围,提供一个更加和谐、有序、民主的环境,让员工在轻松的环境下发挥自己的潜力和积极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企业员工而言,员工价值取向能否与企业战略相一致,关键在于企业文化对其产生的潜移默化影响与渗透。试想,对于企业而言,只是通过一些死板、僵硬的内部控制制度去约束员工,那么员工内在的能动性和自我潜力发挥就会受到限制和约束。企业生存发展离不开内部控制制度,而这种刚性的监督与管理则恰恰是企业文化的底线、是确保企业文化来与产生和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企业文化通过对员工价值观、理想信息与企业战略相趋同,更多的是强调员工的自律性性自觉性。对于有形的企业制度来讲,无形的文化需要它作为重要载体更好的发挥作用;对于无形的企业文化来讲,有形的制度需要它提供更好遵守与执行的条件和氛围,并通过有形的制度更好的激励企业员工生产积极性,形成更积极的企业文化。

要在发挥企业文化最大功效前提下确定新的内部控制目标。企业在实施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前提下,会使企业整体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可以具体体现在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规划环境、企业生存环境、企业采用的竞争战略手段以及企业日常管理模式等等。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发展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已毋庸置疑,要想在发挥企业文化最大功效,必须要在其前提下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内部控制目标,并根据企业文化实践中环境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整。

企业要不断依托企业文化功效增强适应新环境意识、转变内控管理观念。在实践层面,企业文化功效的发挥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实现企业管理质的的飞跃。在发挥企业文化功效的前提下,必须要重视企业不断增强适应新环境意识、转变内控管理观念,尤其要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中将企业文化深入到具体的业务流程成产管理、组织架构、人员管理和企业战略发展等各个环节,并对以上环节进行不断的改革和调整,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全体员工和管理层的积极性,对如何通过企业文化发挥增强企业内部控制效果进行专门培训。增强适应新环境意识、转变内控管理观念,还需要企业对企业文化功效发挥前提下的系统结构以及制度执行运作进行全面掌握,重点建立起以风险控制为导向、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新的内部控制模式,综合利用各种风险评估手段,重点做好对生产经营过程中主要环节和业务流程以及关键点进行重点梳理与监管,在发挥企业文化前提下提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效果。

四、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重要关联。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文化功效进行研究探讨,必须要对二者之间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关系进行有效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相互交融的作用,发挥企业文化最大功效前提下确定新的内部控制目标、不断依托企业文化功效增强新环境意识和转变内控管理观念。

参考文献:

[1]许金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及其建设思路――来自企业治理理论的解析[N].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4

第2篇

经济的快速发展凸显了石油在能源中的重要地位,新时期国家这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加上现今市场环境的开放性和信息化,还有燃油费改革等因素对石油企业的内部审计和管理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许多石油企业已经建立了基本完整的内控制度,但是欠科学完善,导致了成本增多、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资金严重流失和违规投资等现象的发生,如何进一步完善石油企业内控制度,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和管理控制成为了企业管理的关键。本文探讨了石油企业内控制度的作用和必要性,分析目前内控制度建设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和监督体系、优化组织结构和建立权责分派体系等对策来加强和完善石油企业内控制度建设。

一、石油企业内控制度概述

(一)石油企业内控制度的作用和必要性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大,石油承担着在维持目前的生产模式的基础上增大石油产量的重任。这往往迫使石油企业增大投资的金额和规模,如果企业内控制度不完善就会导致产量不稳定。油田不同于普通企业,它投资开发的周期长,资金技术密集,建立和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建立企业内控制度,可以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活动资金进行体系化的预算管理,这样既能对资金的运作流程进行规范的管理,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又能够保证石油产量的稳定增长。内控制度在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位置相当于一个安全程序,能够和企业的管理形成良性循环。所以加强和完善石油企业自控制度是石油企业加强管理的必然要求。

(二)石油企业内控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石油企业的发展带动了企业管理体制的转型,目前,我国石油企业的内控制度的建设基本完成,初步建立了包括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环境控制、活动控制和监督等在内的内部控制体系。它本身就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再加上石油企业的管理层不够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薄弱和监督不严格等原因,很多问题在运行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

第一,与企业内控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尚不成熟,使得内控制度无法有效地同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约了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反过来也会导致相关法律和制度得不到贯彻和执行。第二,内控力度不够,成本高,加大了石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采购环节的职责分工不明、账务审查不严、存货发出手续不完善、对账不及时等都是内控不严的表现,这会造成库存货物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第三,对内控制度的认识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企业不重视,认为内部控制不必要,要么对内部控制的程度不能很好的把握,亦或是把控制当成内部控制的目的。这给内控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最后就是员工对新兴的内控制度不够理解导致在建设内控制度的过程中走弯路走错路。

二、完善石油企业内控制度的对策

(一)提高对内控制度的全面认识,增加认同感

石油企业中的大部分领导者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对经济效益的过分重视导致了对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性的忽视。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 需要企业各级管理者从精神上认同和重视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只有在理念上认同内控制度,才能将它真正落实到行为和活动当中去,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二)注重石油企业文化的建设,为内控制度的完善创造良好的环境

企业文化是企业凝聚力的重要表现,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就必须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首先,领导者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领导者是企业的风向标和掌舵人,决定了企业文化发展的内容和方向。其次要培养企业人员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创造良好和谐的氛围环境,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实施。

(三)建立健全石油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

要完善石油企业自控制度的建设,就要建立健全其内部审计制度,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对企业内部资金的流向进行预警和控制,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必须规范资金预算管理和反馈制度。此外还要加强对内控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注重内部审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内控的漏洞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提高内控水平。

(四)建立权责分派体系,优化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和权责分派体系是石油企业内部控制的载体,优化组织结构要求完善规划、执行、控制和监督的流程框架,保证一项业务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合作完成,但是要明确规定各部门的权力和职责,避免出现重叠、分工不明、权力真空等情况。此外,石油企业的内部控制不仅仅是加强对企业内部事物的控制,还包括对人的控制。每一项制度的落实都需要人来完成,所以提高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必然要求。

结束语

加强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关键,尤其是石油企业。我国大多数石油企业属于大型国企,地位超然,所以加强和完善石油企业内控制度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的管理层应当对内控制度对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性有全面清醒的认识。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大力建设石油企业文化,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审计和监督管理制度等方式来完善内控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弥补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内控制度和实际联系起来,在实际建立和运行的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方招平.浅谈如何完善石油企业内控制度[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0,23(2).

[2]史新军.有关构建石油企业内控制度措施研究[J].现代商业,2013,(12).

[3]张文平.构建石油企业内控制度的措施探究[J].才智,2012,(21).

第3篇

【关键词】企业内控建立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在日常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内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企业内控是企业为保证经营管理活动正常有序、合法的运行,采取对财务、人、资产、工作流程实行有效监管的系列活动。企业内控要求保证企业资产、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有效性、及时性;保证对企业员工、工作流程、物流的有效的管控;建立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的监督机制。

一、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中的要素有价值观、组织结构、控制目标、员工能力、激励与诱导机构、管理哲学与经营网络、规章制度和人事政策等等。要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途径:首先,在实施内控的过程中,应明确内控的主体和目标。在内控实施的过程中,内控主体不仅是整个内控实施的根本保证,同时还是控制制定、实施的有利操控者,因而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明确的内控目标,能为企业的内控指明方向,使其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其次,在企业实施内控的过程中,还应具备科学的管理方法及高素质的内控管理人才。在企业内控实施的过程中,科学的管理方法是其实施的重要保障,而管理人才则是整个管理活动的策划及控制者,因而在管理实施的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与此同时,只有科学的管理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经验理念、凝聚企业文化以及培养企业全体员工的职业观。

二、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出现在整个企业内的各个阶层与各种职能部门,涉及的控制对象包括人、财、物、产、供、销等各个方面,而控制措施是针对各关键控制点制的,因此,企业在制定控制活动时关键就是要抓住关键控制点。以财务部为例,对可能影响到财务工作目标实现的人员这个关键控制点实施控制。

(一)职责分离

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应按照相应的职责进行工作,尤其是在职务实行时,应严格按照职务的工作性质进行职责分离。例如:工作人员在负责现金收入与支出的工作时,就不能在干涉到银行财产的调节。而财务部门通过职责分离,不仅能有效的降低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同时还能使各个岗位间形成相互监督、相关制约的管理形式,从而提高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而在实施职责分离的过程中,就需要管理人员能够按照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特点,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方法,以便工作人员能更好的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

(二)工作流程

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按照相应的工作流程进行工作,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日常运行及今后的发展。与此同时,完善的工作流程,还能使财务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起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效果。而在完善工作流程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财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应根据财会人员的自身特点,为其设置出科学的工作流程表,使其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其次,财务人员在按照工作流程表工作时,遇到问题应及时的与上级进行沟通,以便从根本上达到自己的工作目标。

(三)票据与记录控制

票据是证明交易发生和交易的价格,性质及条件的证据。而在票据保管的过程中,实行票据保卫管、收款与会计记录人员的岗位分离;对所有票据进行预先连续编号,与此同时,所有作废的票据都要妥善保存,对已经使用的票据能够有会计人员进行定期销号,并及时与票据保管人员进行核对,以防止交易漏记或重复记录现象,保证全部收入,结算款项等能够及时准确入账。

(四)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

顾名思义,资产接触记录是指为从根本上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从而限制接近资产及接近企业的重要记录。而企业在日常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资产管理,不仅涉及到企业的日常发展,同时还涉及到企业今后的生产目标制定以及今后的市场竞争。而企业资产的相关信息一旦泄露,将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五)绩效考评

财务部门的负责人通过某段时间内对财务工作人员的绩效评定,针对工作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从而达到激励的作用。如此,不仅能从根本上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能更有利于财务部门的管理。

三、加强内控的监督与评审

在企业内控实施的过程中,加强内控的监督与评审,不仅是内控实施的有效保证,同时还是对企业内控实施的肯定。而在其加强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加强企业内控监督的过程中,能够及时的发现内控实施时存在的缺陷并及时的采取措施,从而有效的减少了企业的损失。其次,通过加强内控评审,能够充分的反映出内控实施的整体效果,以便企业管理者制定下一步的实施计划。最后,加强内控的监督与评审,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的整体管理,从而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内控制定的建立,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有利于企业的整体管理,因而在企业日常管理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就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从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出发,制定出科学完善的内控制度,同时加强管理,以便企业内控能顺利的实施,同时也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奠定结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真.企业内控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10,(21).

[2]王素燕.浅谈企业内控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1).

[3]魏玉娟.关于保障企业内控制度运行有效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0,(08).

第4篇

【关键词】内控制度 管理者素质 管理目标 经营成本

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选择了一条由区域非均衡发展到有重点的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在这一转型时期,伴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西部内陆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而造成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东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上的差异。由于国家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倾斜政策效应以及其它历史的原因,东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与西部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造成东西部乡镇企业发展中的巨大差距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部乡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观念淡化,内控制度薄弱进一步加大了发展成本,阻碍了其健康发展。

西部乡镇中小企业内控制度现状

内部控制最初称为内部牵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牵制的内容不断丰富、扩展,从而使内部控制已从单纯的内部牵制发展为内部控制结构,目的在取得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当的法规等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通过相关调查显示,有80%左右的乡镇企业都建立了内部控制,但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总体上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西部乡镇中小企业相当一部分尚未认识到内部控制的意义,所以未能制订完善的、成文的内控制度,即使已经制订出相应内控制度的企业大多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企业雇佣人员一般未经过严格的考核,对职工未形成一套关于训练、待遇、业绩考评及晋升的制度,人事政策不完善,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企业内控制度的制订未能针对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顾此失彼现象较严重。控制制度不健全,控制环境极差。这类企业往往不重视财务管理,财会人员变换频繁,素质较低。费用报销手续不完备,成本核算混乱,做账不规范,有的是家族式管理,内部控制更是无从谈起。

西部乡镇中小企业内控制度欠缺的成因分析

企业内部因素。第一,企业管理者素质缺乏全面化。西部乡镇中小企业大多是由政府借助于当地能人的力量而创办的,在其创立和发展过程中,依靠这些能人使乡镇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这些经营管理者常依靠经验实施管理,新的观念和信息较少。管理者容易形成家长制管理,个人独断、自负,企业缺乏民主,社会上更优秀人才难以加盟。当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个人综合素质不全面时,由于企业的权力过于集中,缺乏集体的决策机制,特别是缺乏约束经验者行为的有效监督,决策失败的可能性增大。管理者综合素质不足,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导致企业内控环境越来越差。

第二,企业人才机制缺乏社会化。企业成员大多具有血缘、亲缘、地缘关系,企业负责人传统伦理观念浓厚,往往对企业成员缺乏严格要求,企业“内部人”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企业的价值观念的规范要求难以自觉遵守,内控制度经常被“内部人”违背。人才机制的社会化就是使人才能够在开放与竞争、激励与约束完备的环境中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中去。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聘用管理人员其目的是最终形成以非血缘、亲缘、地缘关系成员为主的内控体系。

第三,企业管理目标短期化。追求短期利益,急功近利是西部乡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大部分企业过于注重业务的扩张,而忽视了企业的控制。在这些企业里,最具权威的部门往往是市场营销部门,而本应监督和控制该部门的财务和内部审计部门却不得不为之服务。虽然从短期来看,重扩张轻控制的确能给企业带来收益,但时间一长,就会影响企业的形象,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西部一些乡镇中小企业在“小富即安”思想的支配下,缺乏长远规划和发展战略。“小富即安”思想阻碍了二次创业,导致企业缺乏有效的内控机制和创新机制。

第四,企业治理结构缺乏科学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及有效运行,有赖于企业内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从目前情况看,西部大多数乡镇企业积极推行改制后,虽然形式上也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大多往往产权不明晰,出资人缺位,未能形成有效的内部权力制衡机制,从而使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运行。西部乡镇中小企业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家长式管理,很少由董事会集体决议。这样虽能减少成本、节约交易费用,但是却非常不利于决策的制定和风险的防范。

第五,企业管理理念缺乏现代化。我国西部许多乡镇中小企业由于管理理念落后,管理过程中不重视内部监督,在其创业阶段为减少人员费用开支,根本没有设置内部审计部门。随着企业的规模扩大也未能相应适时设置,即使设置的企业,其内部审计没有独立性,形同虚设,不能有效地监督其他组织的活动。同时由于管理理念落后,管理过程中缺乏内部信息沟通。

企业外部发展环境。第一,乡镇企业的管理体制不顺、多头管理。目前在社会上对乡镇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有模糊认识,乡镇企业的管理体制不顺、多头管理却又缺乏协调的问题比较严重。乡镇企业管理体制不顺、机构散、职能虚、队伍弱、手段少的问题越来越重,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乡镇企业发展的困难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弱化。有些地方的乡镇企业划归经贸委,有些地方的乡镇企业划归发改委,还有一些地方的乡镇企业划入中小企业局,有的省只是在经贸委的中小企业处设一人专管乡镇企业工作。在市、县层面,乡镇企业管理部门更是五花八门。

第二,乡镇企业发展成本升高。西部乡镇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一方面存在着产业层次较低、科技能力薄弱、经济发展方式落后等问题,另一方面对乡镇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基本消失,政策地位边缘化。再则,西部地区乡镇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缺乏平等性。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企业发展政策上的“一刀切”,加剧了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环境的不平等性。同时,近年出台的某些涉及企业发展的政策,过度强调城乡企业接轨,与发展乡镇企业的现实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实际需要脱轨,加剧了欠发达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环境上的被歧视问题,由此导致乡镇企业与城市中小企业相比,在获得抵押贷款方面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西部乡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欠缺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降低了经营效率,提高了经营成本。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使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能使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等各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的作用,提高经营效率;而且更能防范和发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欺诈行为,促进整个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目前西部有相当一部分乡镇中小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以致管理失控、资产流失、经营失败,从而导致经营成本升高。

导致经营风险增大。有些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风险意识薄弱,不能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其根本原因在于内部控制欠缺,企业难以有效防范经营风险,降低了经营管理效率,难以实现管理层的经营目标。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中枢环节,是防范经营风险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它通过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不断加强对企业经营薄弱环节的控制,把企业的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

信用度降低,会计信息失真,导致融资难。由于西部乡镇中小企业规模小,财务信息不透明,效益不稳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其贷款的风险较大。同时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真正比较正规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核算混乱,不能及时给银行提供各种需要的财务信息。加之我国社会信用的普遍欠缺以及担保体系的不完善,使得银行难以了解到企业的全面信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凸现,金融机构的贷款意愿也普遍下降。而企业的长期发展前景及企业面临的风险是资金方更为重视的内容,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就无法清晰地将企业的产权关系、资产权属关系、关联企业间的关系、企业及公司业务等展示在投资者面前让投资者放心。

第5篇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得到了很快的发展,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在我国的经济地位中也越来越重要,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进一步确立了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并将注入新的活力。但民营企业虽然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规模,但由于本身的局限性还普遍存在一些内部控制方面的缺陷,以下拟做简单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主要缺陷分析

(一)内部控制制度方面欠缺,制定制度简单、随意不完整。下面从企业各个流程简单分析主要缺陷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1、 采购环节

A未制定采购计划管理制度。该项内控设计的缺失,可能导致:

1) 采购责任部门预算编制依据不完善;

公司采购工作安排与销售计划不符,无法满足销售需求。

B未制定关于新供应商(如:地接社)准入标准及流程的管理制度,该项内控设计缺失,可能导致:

1) 所选新供应商资质、接待能力等方面不能满足公司需求,从而引发公司遭受客户投诉等不良后果;

新供应商准入未按适当的程序进行调查、审批等工作。

C未制定供应商评价管理制度,对供应商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工作做出规定。

该项内控设计的缺失,致使无法及时归纳

总结掌握供应商合同履行情况、是否能够满足公司业务需求等方面;同时,为供应商选择过程缺少参考依据。

D未制定相关制度对供应商信息收集及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更新工作进行规定。

该内控设计缺陷,可能产生以下影响:

1) 公司无法及时掌握供应商资质变动、运作不良等情况;

无法为供应商选择工作提供完善、准确的参考依据。

E合同管理机制不健全,无相关管理制度、无归口管理部门。

该内控设计缺陷可能导致公司合同原件或附件保存不完善,不利于合同的存档备查。

2、 实物资产管理环节

A帐实不符

B未建立定期盘点实物的制度

C业务部门实物流转票据严重滞后,导致财务数据失真。

3、 销售环节

A未制定销售计划管理制度。该项内控设计的缺失,可能产生以下影响:

1) 销售计划编制依据不完善,致使销售计划编制不合理;

销售计划未经有效审批,无法保证销售计划的有效性。

B关于客户开发与信用管理,公司未作出明确规定,导致公司出现以下情况:

1) 销售部门未对客户(如:商)资料进行收集、归档及更新;

2) 公司未对客户信用情况进行评价分析。

以上两种情况,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客户(如:商)的经营状况,同时无法为客户信用情况评价分析工作提供参考依据,致使销售款项不能收回或遭受欺诈,从而影响公司的资金流转和正常经营。

C未建立合同管理机制,导致实际工作中出现以下情况:

1) 未对合同谈判过程进行记录;

2) 合同审核过程未留痕;

3) 销售人员岗位说明书中未明确规定其合同签订权限,同时,法定代表人未与销售合同签订人员进行书面授权;

4) 合同变更未经适当审批;

5) 公司未对合同档案进行保管。

以上情况可能导致销售价格、收款期限等违背公司销售政策等,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无法确定对外订立销售合同的有效性。

D财务部发票开具工作未严格按照《发票管理制度》执行,存在开票金额大于实际交易金额、发票开具未经适当审批等情况。

该内控执行缺陷,可能导致公司触犯国家相关法律条文,遭受政府机关处罚。

E客户服务管理机制不健全,未及时分析客户反馈意见。

该内控设计缺陷,可能导致公司客户服务水平降低,影响公司品牌形象,造成客户流失。

F未制定网络营销管理制度,致使出现以下情况:网络营销价格未经有效审批,销售订单及销售收入的确认未经有效审批。

以上情况,可能导致网络销售价格不合理,出现账账不符的现象发生。

(二)财务部门记录与公司业务经营状况脱节,财务报表不能及时反映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及经营情况。

1、有些单位的负责人,有时为了本身的利益需要,不仅不支持财务人员认真履行会计法规,甚至授意或要求财务会计人员为其不当要求提供服务,以达到掩饰不当目的、隐瞒不当利益等目的。由于民营企业在产权方面的特殊性,民营企业中没有国家的财产,财政部门对其监督比国有单位相对宽松,同时又无上级主管部门,民营企业负责人在企业内部拥有绝对的权力,缺少相应的约束。民营企业的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时要受到多方面的约束和牵制。民营企业的会计人员属于民营企业所有者的雇员,这就使会计人员并不具备监督者应有的独立地位,其切身利益受到民营企业所有者的制约,因此,很难有效地行使对所在企业的会计监督,使会计人员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会计监督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会计监督职责与其所处地位不相适应,实际业务中难于行使会计监督职权,这也成为会计资料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

2、业务部门实物资产对应票据不能及时传递到财务,票据不规范不合法,报账时间严重滞后,致使财务报表不能及时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帐实严重脱节,可能给决策者造成误导,可能影响企业的战略发展。

(三)人员岗位职责分工不清,不相容职务没分人管理

1、 会计人员及管理者本身的责任不明确

民营企业的会计人员属于民营企业所有者的雇员,这就使会计人员并不具备监督者应有的独立地位,其切身利益受到民营企业所有者的制约,因此,无法自主地行使对所在企业的会计监督,使会计人员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会计监督的作用难以发挥。

2、 民营企业有时为节约人工成本,对很多岗位职责的分工不明确。往往一个会计人员身兼数职,一人身兼数职,而这些职位之间可能是互斥的。这就增加了财务风险。即使是大型企业的会计职责分工明确,没有严格的内部控制和核算程序,也无法形成严格管理。

二、 针对民营企业内控制度主要缺陷的改进建议

(一) 增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权利及保护,增加对违法人员的处罚力度,净化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二)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置及执行

1、 采购环节,制订《采购管理制度》,明确采购计划编制、审核审批程序及采购计划分析与调整程序,并严格执行。制定《供应商管理制度》,对新供应商准入标准及流程做出明确规定,并严格执行。定期开展供应商评价工作。由公司法定代表人对采购人员签发书面授权书;或者在岗位职责说明中明确规定采购人员由对外签订合同的权限;建议公司制定合相关制度,规范合同签订流程。规范合同存档管理工作,制定相关制度对合同存档工作做明确规定。

2、 销售环节,制定《销售管理制度》,明确销售计划管理相关内容,并严格按照此制度执行。建立《销售管理制度》,明确客户档案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相关内容,并严格按照此制度执行。建立《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谈判、合同审核、合同签署、合同变更以及合同保管等相关内容,并严格按照此制度执行。严格按照《发票管理制度》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建立《销售管理制度》,明确客户服务投诉反馈与分析相关内容,并严格按照此制度执行。

3、 实物管理环节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监督实物资产的有效管理,保证实物资产日常管理工作规范、高效。该机构应至少能接触、了解实物管理购进、保管、领用或报废等各个环节的总体情况,来监督、评价制度的执行情况。

2)、加强定期帐实核对、账账核对的工作,制度明确其他部门如财务部门、实物资产监督部门参加定期盘点工作以起监督作用,对发现的帐实不符、账账不符的情况及时查出原因,不留欠账。

第6篇

摘 要 现代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较为有效的一种措施是内部控制,而作为我国最重要能源基础产业之一的煤炭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管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煤炭量供应充足、能源市场平等竞争的重要保证。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具有内控制度不健全,即使部分企业健全也不与现代经济环境相适应等缺点,这对煤炭企业现代化发展较为不利。本文对煤炭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与改进的意义与现状进行阐述,对加强煤炭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与改进的措施包括加强内部财务收支审批控制、加强内部成本的控制等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煤炭企业 内控制度 建设 改进

在我国煤炭企业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是占据其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内控制度的概念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引入中国以来,得到不断的阐述与完善。内控制度是一个完整且严密的体系,是企业一系列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的总称,是对企业内部资源与运行管理进行规范的系统化制度,已经形成具有控制职能的措施、流程以及方法。煤炭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与改进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亦是其进行规避管理风险与资源整合重要的部分,对企业稳步、健康且快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一、煤炭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与改进的意义

煤炭企业是一种资源型的企业,丰富的煤炭资源赋存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丰富的煤炭资源赋存不等于有好的效益与发展。对新的管理与内部控制机制进行探索,提升企业价值不仅是煤炭资源濒临枯竭、生产条件相对较差的煤炭企业的选择,而且是所有煤炭企业必须面临与研究的课题。当前煤炭形势处于较好时期,煤炭市场供不应求,但是这恰恰将许多深层次矛盾与制约发展问题掩盖[1]。因此,在这种对煤炭企业发展有利的外部环境下,企业还应该大力建设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具有较好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使其发展壮大,而不求创新、落后的机制亦可使其垮掉。

煤炭企业属于资源型的企业,煤炭资源丰富、稳定、长期的供应是其赖以生存与长足发展的重要保证。而有煤炭资源充足的供给,还要整合控制各类资源,建立较为强劲的内部管理机制,方可提升企业的价值与效益。煤炭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不仅可以使煤炭企业汇总整合所有资源,依据企业发展目标与市场变化制定短期与长期的管理计划,而且确保企业资产的完整与会计信息公正合法,使企业的经济活动在法律允许下进行。

二、煤炭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与改进现状

当前,煤炭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与改进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内控观念较为薄弱、审计人员风险意识薄弱、负债经营导致财务风险高等不好的现状[2]。许多煤炭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与改进的意识较为薄弱,没有建立较为健全的内控制度,或者虽然建立内控制度但却不健令,延续传统经营管理的模式,注重对供应、生产以及销售环节进行控制,却忽视对内部结构进行整体的控制,导致企业的发展与其治理机制不协调。此外,一些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停留于较为原始阶段,将内部监督看为内部控制,把内部控制看作一堆堆手册、各种制度与文件,甚至将其视为内部资产安全控制。

煤炭企业的一些审计人员没有较为强烈的风险意识,也缺少风险处理的能力。还有一些虽然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但是没有建立较为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以及缺少高素质专业人员,导致内部审计作用得不到发挥。此外,部分煤炭企业未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导致账务管理较为混乱,经常出现会计账务造假以及无证上岗现象,为企业带来众多不可预见经济风险。事实上只要审计人员具有较高专业素质,有深刻法制与道德观,严格遵守规定与程序就可以避免审计风险。

三、加强煤炭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与改进的措施

1.加强内部财务收支审批控制

对健全的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进行建立较为简单,其难点在于贯彻执行。企业内部的各项费用支出要进行集约化的管理,高度集中审批权限,避免产生审批漏洞。首先,对于财务收支审批范围与权限,承担的相应责任与执行的程序要明确。其次,要执行问责制,对违反规定的一些财务收支,其审批人、经办人等涉及人员对于经济责任都要共同承担。再次,要加强内部审计的控制,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内部审计是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企业内控制度强化的基本措施,是企业安全运营的重要保障。

2.加强内部成本的控制

加强煤炭企业内部成本的控制,首先要对目标成本进行控制,对目标成本进行细分,再层层的落实于个人身上。其次,进一步细分落实在每个环节中的控制目标,并且落实于行动上。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对实际成本进行严格计算与反复审查要依据目标成本,并且及时发现浪费现象与节约方法,利用有用因素,消除不良的影响,不断开发成本降低的潜力。其次,要以国家相关规定为依据进行内部成本的控制。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对成本进行正确的计算,对各项费用支出要严格的控制。

对于煤炭企业而言,要加强其固定资产的控制。固定资产管理是技术性较强的一项工作,其管理如果失控,造成的损失将超过一般商品存货。虚列修理支出、虚增(减)折旧、固定资产闲置不处理、固定资产盘盈不入账、资本性支出挤占生产成本、盲目构建是固定资产管理较为常见的漏洞。因此,要加强固定资产相关业务的控制。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管理,首先要编号建立固定资产的卡片,对固定资产日常维修以及大修理计划要严格执行,定期保养固定资产,消除安全的隐患[3]。其次,加大技改的投入,促进固定资产的技术升级,淘汰落后的设备,保持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固定资产技术的先进性。再次,加强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对于损毁及盘亏的物资要对责任人的过失进行追究,使其依据损失赔偿。

3.加强职位控制

企业牵制性的职务控制的加强,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内部存在关联的一些工作流程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对企业内部相互制约的职务控制范围要明确。要彻底分离相容的职务,比如物资清查与物资保管要分离;项目记录与执行要分离;审核稽查与执行要分离;经济项目的项目执行应该同授权批注相分离。这样可以使经济活动的所有环节之间相互牵制,有效避免一个部门管理多数职位的现象,将经济活动整个过程置于大众监督的氛围之内,有效降低舞弊与渎职现象的发生率。

4.加强内部会计信息控制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及外部信息的完整与真实,煤炭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内部会计信息记录的体系,确保会计信息准确、及时、完整、真实。具体的控制措施为,首先,会计出具的所有原始凭证都应该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核,所有记账凭证应该附有内容一致的相应的原始凭证。其次,凭证应该确保连续编号,不可篡序使用。再次,要定期复核凭证的填制、记账与编制报表等工作。最后,对账目进行设立要有细分与总分,对细分账与总分帐进行核对,相关业务的经办人处理完业务后要签名盖章,明确责任。还应该定期分析检查会计信息,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

总之,煤炭企业是资源型的企业,而丰富、稳定、长期的煤炭资源供应是其长足发展与赖以生存的重要保证。有充足煤炭资源的供应,还需要整合控制各类资源,建立强劲的内部管理机制,方可提升企业的价值与效益。而明确工作范围、内容以及责任是加强煤炭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有效途径,尤其对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进行管理,是煤炭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其经济效益以及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因此,煤炭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以及实现要充分重视,并且要不断的地进行改革与完善,最终确立与企业实际相符合,适用于现代经济形势且行之有效的一套内控制度。

参考文献:

[1]郭忠刚.浅谈国有煤炭企业内控制度建设.中国外资.2011.34(23):214-215.

第7篇

(一)内控制度概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引入“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之后对此概念做了不断的完善和阐述。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进行的一系列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的总成,它是一个完整的严密的体系,用于规范企业内部资源和运行管理的系统化制度,已经形成了具有控制职能的流程、方法和措施。其中,成本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企业内部控制是进行企业资源整合和规避管理风险的重要部分,也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有利于企业稳步健康快速发展,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二)煤炭企业内控制度的意义

煤炭企业属于资源型企业,长期、稳定、丰富的煤炭资源供应是企业赖以生存和长足发展的首要保证,有了资源充足的供给,还需要对各类资源进行整合控制,需要有强劲的内部管理机制,才可以不断提升企业价值,提高企业效益。

健全煤炭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可以使煤炭企业对所有资源进行汇总整合,并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目标制定短期和长期的管理计划;还可以保证企业资产完整,保证会计信息合法公允,监督经济活动在法律允许下进行。总的来讲,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二、国有煤炭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煤炭企业对内部控制意识淡薄,缺乏核心

目前,我国部分国有煤炭企业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没有形成内部控制制度的理念和相关工作流程,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不健全,满足于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重视生产的供、产、销环节,而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缺少把控,无法使企业的内部管理协同起来。

也有很多国有煤炭企业从建立初期至今,经过了很多年的努力,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各项制度随着制度和市场有所变化、完善和发展,规章制度也比较健全,但是没有把握内部控制的核心,即降低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减少成本支出,提高产品生产效率,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国有煤炭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没有进行全面和完善的把控,不仅危害很多个人的利益,也会影响企业本身的生存。

(二)在人员方面,职工培训的支出成本和收益并不成正比

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目的就是全面提升职工的全方面素质,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充实和发展,在实践中也必须有创新和成果;不仅忠于工作,还要在思想意识上有所提升。总之,员工培训需要达到多方面的效益,最重要的是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高的产出。

但是,从当前现状来看,国有煤炭企业员工培训并没有收到很大成效,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也非专业对口,仅重视文凭,忽视了技术上的提升。

(三)审计人员风险意识薄弱,企业内控面临危险

在国有煤炭企业中,许多审计人员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对风险也缺乏预测,虽然企业内部设立了审计部门,但是审计制度不完善,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无法将国有煤炭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而且,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受管理者个人意志影响,或是出于个人利益考虑,导致工作缺少独立性和科学性。

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国有煤炭企业财务管理混乱,给企业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风险。

(四)内部信息流通不畅,内部控制不合理

企业经营需要信息的流畅,从上级到下级的信息传达,从下级到上级的信息反馈、集中和汇总,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科学决策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但是,在国有煤炭企业中,存在部门之间信息沟通补偿和信息阻滞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利于企业发展。

(五)负债经营导致财务管理高风险

在企业中,负债经营是财务运营的策略之一,但是,错误的投资和高负债经营都会使企业财务管理面临很高风险,是企业增多亏损,严重甚至威胁企业的生存。

三、国有煤炭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一)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建设,明确内控工作的核心重点

首先,国有煤炭企业要高度重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将内部控制作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综合效益最有力的手段,必须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发挥企业内控管理的重大作用。

另一方面,国有煤炭企业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需要不断明确内部控制的核心和重点,就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经营管理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要将成本控制作为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发挥成本控制在成本管理和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二)有重点、有针对地进行职工培训,制定可行的绩效考核方案

国有煤炭企业在职工培训方面浪费了较多精力和资金,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对此,企业在招聘时,就要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招人,职工入职后,就进行有目的、有重点的培训计划。对技术人员要进行实践方面的培训,提升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发挥生产技术应有的作用,避免使培训成为公差旅游。

另外,对培训职工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方案,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对生产水平和专业技能各方面进行检验,计量职工培训的效益。

(三)强化内部审计人员工作,提高工作的独立性和科学性

对于国有煤炭企业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领导者也应高度重视,审计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效益的核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国有煤炭企业的业务也发生了变化,资产重组和改制等现象发生,内部审计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增强。因此,要从法制上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将审计人员的工作纳入到企业的控制政策和监督程序中,明确审计人员的权利和相应的法律责任,一方面,保证审计部门和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为企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和建设性的建议。

(四)建立内部信息系统,保证信息沟通顺畅

国有煤炭企业利用信息发展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时进行信息的汇总集中,保证信息的流通,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必要是依据,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五)加强企业财务控制,严格审批流程

为避免企业长期负债经营,国有煤炭企业需要对企业的财务进行严格控制,对每项支出费用进行审批。一是要限制财务审批的范围和权限,实行责任到人,减少资金投入和支出的漏洞。二是要进行问责,对违反相关规定和政策制度的人员进行惩罚。通过这两点,加强企业财务把控,保证资金安全运营。

第8篇

(一)小企业的界定

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对“小企业”的界定采取定性定义,即根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四十五条的规定,明确小企业为“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

(二)小企业的特点

一是企业规模、组织结构较小并且分布广泛。

二是集权多于分权,家族式家长制特点显著。

三是小企业内部分工不明确,员工普遍专业素质较低。

四是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

二、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在灵活性、随意性较强的前提下,往往存在诸多弊端,很难保证诚信经营和企业的正常发展。主要表现为:

(一)内部机构设置不够合理

小企业管理者过于集权,家长制作风严重,在经营风格和经营理念上的缺陷反映为对企业组织和管理机构设置松散,授权和分配方法不科学,没有将不相容的岗位分离,在监督、评价与纠正方面也无法兼顾。设置的会计人员一般较少并且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有的甚至没有从业资格就聘用,任人唯亲,排斥异己,会计人员的品德操守得不到保证。

(二)风险评估体系不够健全

小企业时时面临着来自组织内外的风险,企业不能通过自身对外筹集资金,只能单一的从银行贷款;小企业组织结构简单且集权多于分权,管理者管理水平较低且缺乏有效的管理规范。以上两个典型的特点制约着小企业对风险的正确评估。

(三)信息系统不够通畅

小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集权多于分权,授权管理上的不合理直接导致职责划分上的混乱,同时业务流程及操作规程也存在无序,规章制度得不到很好的执行而且控制标准也不统一,信息系统没有得到建立和有效使用。

(四)监督评价与纠正得不到保证

小企业由于简单的组织结构和有限的成本等先天不足,往往忽视企业本身的监督问题。我国的小企业受成本效益原则的制约和其规模以及资金的限制,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往往精打细算,当成本大于收益时,管理者就会取消或者暂缓执行这个决策。基于这个特点,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在成本与效益之间寻求平衡,一旦无法寻求这个平衡时,小企业的管理经营者往往会放弃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的监督没有保证。

(五)内部控制机构不够完善

小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特别是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不全面,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导致监督乏力,难于控制和管理。没有专职的内部审计人员,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没有很好的进行监控,小企业容易在经营中出现违规违法现象,导致企业各种系统及制度出现问题时无法及时进行修订。

三、加强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和对策

(一)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选用适当的人员

首先需要在关键岗位上配备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诚信品格和专业素质的员工,忠于职守,遵纪守法。其次是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和综合素质也要得到相应的提高,在组织和管理上进行更加有效的指导和管理。第三是会计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趋于合理。为提高工作效率,会计人员可身兼数职,可承担文秘、宣传工作等,但不可兼任出纳工作。

(二)形成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

在经营风险控制方面注重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时刻保持创新的意识,这就需要对企业内部的研发风险进行内部评估,同时还需要对新产品和新技术能否被市场接受而进行外部风险评估。

在财务风险方面,根据小企业无法对外筹资的现实情况,对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和资金管理风险给予充分的考虑,比如通过信用标准、现金折扣和信用期限的方式尽量减少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的数额。

对于未能预见到的危机,企业也要有相关的处理办法,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的限度,合理的运用银行贷款和个人筹措的资金,顺利渡过风险期,为以后的发展做好相应的准备。

对于不同范围的风险预测、评估和防范(如技术更新、人员变动、行业竞争、财务风险、合同风险、管理风险等),小企业要从组织上成立专门机构和配备专职和兼职的相关人员作好前馈工作;要制定规划,聘请专家,专题研究;要有资金保障、责任明确、奖罚分明;防范风险于未然。

(三)规范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活动

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对企业内部的权利和职责有效合理的划分,应科学制订职位划分表,明确岗位职责;根据自身特点,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要从会计印章的保管使用;会计原始单据的审核权限、手续;收付款业务的处理方法;发票、单据的购买、使用、作废、保管职责;财产物资的领用、验收、清查制度;往来款项的管理;资产减值确认、计量;会计档案的管理等最基础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入手,制定货币资金、存货、购销、工程、费用、担保、筹资等各项具体内控制度。并及时对运行业绩进行评价,且与有关责任人奖惩挂钩。

(四)完善和健全执行程序并形成制衡

企业各项工作都要严格按照内部牵制的原则将不相容的职务和岗位分离,形成职务和岗位之间的牵制和制衡,以减少发生舞弊行为的可能性,压缩违法犯罪行为的空间,还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在此基础上,明确各业务环节的职责权限,通过制定流程图的方式,保证各项业务按内控制度循环周转。

(五)建立健全监督评价体系

一要监督检查制度化,对单位的财务状况要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二是监督检查要重实质,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在企业的日常业务中,由领导授权,组织分工,实施监督,报告检查和纠正错误五个环节规定会计监督的程序和方法。如果发现造假和舞弊行为,应及时报告上级处理。根据责权利相结合原则,限定时间和职责权限。属于重要事项和重大错误,应及时写出书面报告,由会计机构负责人审阅后交有关部门处理。

(六)构建小企业的内控制度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