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动物学论文

动物学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9-24 09:00:4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动物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动物学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新课程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活动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赋予了我们新的教学理念与新的要求。科学探究被引入到物理课堂教学中,教材中设置了不少的探究实验。不仅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获取知识,而且更重视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有的甚至只是要求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改变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科学探究在学习中的作用,使科学探究成为一个新的教学要求和新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器材、场地等条件的限制,科学探究活动受教师的主导作用影响较大,基本体现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师需准时下课并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虽然有参与,但自主式探究活动被削弱。为此,我们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了物理科学探究活动课(每周1节)。内容主要选取课本中相应的实验或制作作为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学生以小组活动形式为主。

一、开展“物理科学探究活动”课的目的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兴趣。学生都是好动的,好奇心强,他们正处于探究心理的发展期;活动课刚好能迎合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3、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运用。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应用课堂中学到的物理知识,巩固知识。

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1、科学探究的意义:“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与精神。”(摘录自《课程标准》)

2、科学探究的要素:科学探究包括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合作与交流。这只是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并不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必须经过的7个顺序环节。所以我们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中,根据学生的探究水平,只注重对某几个要素的过程经历与能力培养,并不强求每个科学探究活动都必须经过这七个环节。

3、科学探究的选题:“科学探究的问题可以是学生提出的,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可以是《标准》所要求的科学内容,也可以是与《标准》科学内容有关的交叉学科的内容。科学探究的形式有课堂内的探究性活动和课堂外的家庭实验、社会调查及其他学习活动。”(摘录自《课程标准》)

三、开展“物理科学探究活动”的实际操作

我们老师都知道,开展活动课“花时费力”;但,最困难的还是两个问题:开展什么活动?“怎样开展活动?。我们主要有以下的一些操作体会:

1、打好课堂教学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毕竟是教学的主战场,课外活动只是作为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有益补充。所以,在课堂中,我们注重物理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程序和科学方法。如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归纳法等。为学生参加“物理科学探究活动”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否则,学生在活动中也难有作为。

2、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模式为:以物理实验(制作)为载体,形成探究的情景,发现并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在活动中,我们紧贴课本,选取课本中的一些实验或小制作作为载体,精心设计和详尽准备;活动中,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案例一:“空气温度计”(图1)的制作与科学探究活动。

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制作(在制作时,截取打点滴用较长的塑料管代替玻璃管,用木版固定,效果较好)。学生制作“空气温度计”后,自然会提出几个问题:“没刻度怎样用,怎样为它画刻度?它是怎样反映温度的变化的(原理是什么)?”在和学生探讨它的工作原理后,我就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探究怎样为“空气温度计”定刻度:原理是什么?步骤怎么样?(类比液体温度计的刻度确定)然后再去做。做好之后,大家都把作品都放在教室,在以后的几天里,与寒暑表对照,让他们看看谁的“空气温度计”准确些。当然,空气温度计的液柱高低不但与气温的高低有关还与空气的湿度等有关;在观察中同学们都发现了其中的问题,我又引导他们分析,查找有关资料,指出“空气温度计”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其他的用途(如用“空气温度计”测量了教学楼的高度)。和“空气温度计”一样,其实很多的物理小制作都蕴涵着不少的知识,只要我们跨出第一步,前面就有极为广阔的空间。

案例二:“盐水电池”实验与科学探究活动。

“盐水电池”是第六章第一节《电压》练习中的一个实验,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是,实践起来内涵非常丰富。我们准备了实验器材①三块金属片(5cm×20cm):铜片、铝片、锌片(镀锌铁片);②电压表1个;③导线2根;④烧杯、水、食盐等。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实验不久,就有一位“好胜”学生有叫嚷:“老师你好‘偏心’!怎么他的(实验)电压是0.7V,而我的只有0.5V?都怪你给我的器材不好。怎样才能使电压升高啊?我要比他的(实验电压)高。”──探究的问题自然就出来了。于是我就顺势在黑板上写出探究的问题:如何提高盐水电池的电压?盐水电池的电压与哪些因素有关?接着让学生们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表格,提醒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各组之间进行交流。并开展了比赛:看谁的盐水电池电压最高。有的同学也想出了“怪招”──将盐水电池串联起来。

这样做又有一个新的问题:几个盐水电池串联起来电压达到了3V多;有个同学提议:接上一个小灯泡试试。结果灯泡并没有发光,学生们又疑惑了。接着又研究讨论一番。这样,大大刺激了学生们的探索积极性和思维。

接着下来的几周的活动课,我们继续进行了各种水果电池、蔬菜电池的探究,由学生带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实验。以及用这个电池作为电子表、音乐贺卡等小功率用电器的电源的探究实验,更加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与成功感。

3、在选题方面,教师选题与学生选题相结合。在科学探究活动的选题范围上,我们原则上是紧靠课本与学习进度,但有时也选择学生提出的课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

案例三:学生的好奇心是很强的。

在学习电学时,不少的同学不顾教师的阻止、批评,硬是把干电池的“外衣”剥去,看看里面的“真身”;甚至把“皮”也剥开,对“内脏”也研究一番。不少的同学对电流表、电压表的构造很好奇,提出问题和要求:“电流表、电压表是怎样测量电流、电压的?能否拆开来看看!”好的电表拆了可惜;但是,学校里每年都有一些损坏的电表,积累下来数量也不少。虽然该课题有点超出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但为了不破坏同学们的好奇心,我还是把这些废表拿出来,让他们探究“电流表、电压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把电流表、电压表拆开,指导他们观察表的元件、结构与电路,分析、记录表里的电路连接情况,比较两者的异同。

在这个科学探究活动中也有一个很大的意外发现和收获:原来这部分“废表”中一部分的“表心”(灵敏电流计)还是好的。于是,我就组织学生把着部分电表多余的部分去掉,只留下“表心”和两个接线柱,就改装成“灵敏电流表”。一共改装了二十多个,足够用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探究实验。有同学也提出,电压表里面的电路是串联,将电压表改装为“灵敏电流表”也很简单,在表里多接一根线出来就行了。不少同学用着自己动手制成的器材做实验,感到很自豪与成功,十分投入,科学探究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部分学生的“好拆心”还是很强的,当学到“电能表”时又要求“拆开来看看”,我也满足他们的要求了。)

4、在组织形式上课堂探究与课外探究相结合。为了使一部分的科学探究活动更具开放性,我们把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安排课外,利用周日、节日进行。

案例四: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进行课外开放型的探究,让学生独立或小组进行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证据、分析与论证,最后写出探究实验报告。其中不少同学设计的实验不同于书本的内容,有一部分参照课外书,也有一部分是他们的“原创作品”。

四、开展“物理科学探究活动”初见成效

经过几年的实践,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效果。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以实验(或制作)活动为主,适合中学生好动、好奇心重的心理特点,容易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同学们早已把物理实验看作是“游戏”;而制作的作品,也是他们的心爱“玩具”。每次活动,基本都是延长时间的(科学探究活动课基本安排在最后一节,不会影响其他课)。一些平时上课不专心的同学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开始是觉得好玩,慢慢就有了兴趣;在老师的鼓励下,上课开始专心听,做好笔记,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潜而默化,互相促进,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其实,老师在活动中也是感到其乐无穷的。)

2、促进课堂教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由于科学探究活动的课题紧靠课本与学习进度,所以大大促进课堂教学。

案例五:上面提到的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由于“灵敏电流表”是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的,学生们都熟悉的使用,学习过程自然很顺利。

案例六:探究“浮沉子”的浮沉。在学习浮力时,我们安排了制作“浮沉子”(图2)。学生们拿着瓶子,用力一按,里面的小瓶就下沉了;一松手,小瓶子就上浮;用力恰当,小瓶子就悬浮;同学们都被它吸引住了。我就要求他们仔细观察、思考,互相交流,找出“浮沉子”上浮、下沉的原理。当学生弄通这个问题后,自然就掌握了“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的应用》一节的学习就显得轻松了。

案例七:近年来,考试中“用电能表测量电功率”的题目很常见(也很有实用价值)。我们过去也经常进行相关的习题练习,但练来练去,效果就是不好。学生基本是靠死记解题步骤去解题的,题型一变就无从入手。究其原因,就是没有理解好它的原理。适逢当时南区供电局在当地更换电能表,我们就发动学生把家里换下的电能表拿回学校,安装实验电路板(实验电路见图3)。安装由学生在活动课上按照老师制定的电路图进行安装;安装完毕,由老师检查无错误(注意用电安全)后才给以通电实验。让学生设计实验步骤,真实地进行“用电能表测量电功率”。使学生体会其中的真实情景,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公式P=W/t的理解。并通过比较两种测量方法,掌握实验技能和知识的实际应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通过实验或制作的科学探究活动促进了学生对物理现象、规律、原理与对应的实际事物联系,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促进实验技能、方法的掌握。

3、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得到较大提高。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体现了学生们较强的创新能力。

案例八:在制作“空气温度计”时,有的同学发现自己“空气温度计”“失灵”了:用手握住瓶子,液柱也不上升。后来分析、查找原因,大家估计是瓶子的密封不好,漏气了;怎样确定瓶子是否漏气呢?大家都想办法。后来一位同学提出一个很有创意的办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她把瓶子倒过来放,把一根软管弯向上(图4)。如果瓶子是漏的,就不是漏气,而是漏水出来(转换法),就容易发现。体现该同学不迷信书本,大胆创新的精神。

科学探究,作为一个新的教学要求与学习方式,还有待不断地深入探索、研究。从初步的实践与研究表明,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好习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够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资料:

[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2篇

1.多媒体课件质量偏低

许多动物生物化学专业课教师只是懂得计算机的基础操作,不熟悉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原理及其制作过程,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这种教学手段给教学变革带来的重要性,因此,专业课教师很难制作出动画、音频等多种视听效果集中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相当一部分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也仅仅停留在用电脑屏幕替代黑板进行文字板书的初级阶段,也是当前高校存在的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的普遍现象。对已经具备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动物科学专业或动物医学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这种低质量的动物生物化学课件已经不能满他们的基本需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此外,还有一些多媒体课件忽视了视觉障碍对教学的影响,如选择的字号过小,文字排列的间距较密,界面色彩搭配不当等,以致距离讲台较远的学生很难看清屏幕所展示的内容,从而影响教学效果。部分青年教师错误地认为将多媒体课件制作越复杂,效果就会越好,而忽视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和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使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多媒体技术的各种展示技巧上,而忽视了真正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内容。

2.教师个性化教学水平的发挥受到影响

利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时,尽管教师的教学水平存在着高低差别,每位教师授课时的语言表达方式、肢体动作、声调的高低以及与学生相互交流时的眼神等都有其自身特点。而多媒体课件通常是同一教研室内多位教师共同参与制作的,凝聚多位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每位教师都使用相似的课件,在课堂上只注重了内容的复述,忽视个人特点的发挥,失去了自身的教学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3.师生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交流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是任何多媒体课件都不可能替代的。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一味追求信息量大,把主导地位让给了“大屏幕”,教学课件成了教师的电子替代物,教师变成了计算机操作员,造成了“教师围着电脑转,学生瞪着眼睛看”的现象。极个别教师课前不充分备课,课上将多媒体当成“电子黑板”,完全“照屏”宣科,自己充当“播音员”角色,学生则几乎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整个课堂氛围显得陈闷乏味,无法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师搞不清学生在通过学习后有何反应,师生不再互动,这种呆板的机械式的教学模式,使教师原来的主动式教学变成了由电脑控制的被动式教学,形成了实际上的教、学分离。与其他课程相比,动物生物化学课程内容更加抽象难懂,教师与学生间相互交流的时间减少,这使得学生更难以理解和掌握,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厌烦和排斥心理,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提高多媒体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1.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到许多与动物生物化学相关的图片、动画以及视频等资料,结合动物医学专业和动物科学专业的差异及教师教学实践经验,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为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提供丰富的素材库。此外,教师还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所需的软件,目前最常用的是powerpoint软件,具有易学易用且视听效果较好的特点。在积累了大量的多媒体资料并掌握了课件制作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依据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来制作课件。

2.加强师生间的课堂互动交流

在授课时教师应该尽可能走到学生中间去,边讲边用激光笔遥控屏幕显示内容,随时观察学生的听课反应,根据其理解状况适当调整课堂教学节奏与进度。这样既可近距离接触到学生,同时也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强,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组织教学。如讲解糖酵解途径时,可以先提出“体育课中l000米体能测试后为什么浑身肌肉感到酸痛”的问题,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就会明白肌肉酸痛是由于产生乳酸而引起的,进而掌握了糖酵解途径知识。在学习糖异生途径和三羧酸循环时,可以先提出“肌肉酸痛的感觉为什么经过几天后消失”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因而学习的积极性就提高了,最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但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根据课程进行的阶段和内容不失时机地展开课堂讨论,提出一些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性问题,让学生用学过的相应知识点全面剖析。如讲授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时,结合前面讲过的糖、脂、蛋白质及核酸代谢等内容。通过让学生先开展课堂讨论,然后逐步诱导学生得出结论,教师逐步呈现课件内容,这种组织教学方式不仅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联系实际应用的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同时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加强师生间的课堂交流与互动,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3.结合学生的综合能力,实施因材施教

目前动物生物化学教学一般都是合班上课,人数较多,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间接受知识能力的差异,每个学生与教师交流时间明显缩短,所以尽管教师认真授课,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根据不同专业和层次及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接受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实施因材施教。对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如笔者所在院校招收的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以传统教学为主,有意识将讲课速度与节奏放缓慢,让学生重点掌握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主要内容;而对学习和接受能力较强以及有意向考研究生的学生,则应该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在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基础上,加强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及其相互间的联系,注重扩充知识,开启思维。

三、总结

第3篇

1.1课程设计思想

笔者经走访一些企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的毕业生,涉及饲养技术员、农户支持技术员、化验室检测员、业务员等岗位,学生均表示动物生物化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工作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如化验室检测员需要掌握相关的生化指标检测技术,以进行疾病的诊断;饲养技术员、客服专员和业务员等岗位则更需要坚实的动物生物化学理论知识,以解答农户的技术咨询和新疫情的分析与判断。

1.2重组教学内容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知识的构成方式与实际运用的方式相似程度、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成正比。为了开展行动导向教学,结合学院动物生物化学课程开课40学时,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将理论知识体系按照由易到难来编成(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与能量代谢、机能生物化学)3个项目,其中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项目设3个子项目(核酸、蛋白质、酶等);物质与能量代谢项目设5个子项目(生物氧化、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和核苷酸代谢等);机能生物化学项目设2个子项目(水与无机盐代谢、酸碱平衡)。对各项目中理论性太强且实践应用不多的内容进行删减,以便于教师教、学生学。

1.3配套案例

为顺利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共设计了34个与动物疾病防治、时事案件、人类健康相关的生物化学教学的案例。如根据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项目的特点设计了农药中毒与急救、人体8种必需的氨基酸及功能介绍、镰刀型贫血病、疯牛病、克雅病、蚕豆病———G6PD酶缺乏等12个教学案例;针对高考设计了物质与能量代谢项目吊瓶班、减肥药的危害、低血糖与休克、牛羊营养代谢病、糖尿病-糖代谢紊乱等19个教学案例;机能生物化学项目设计了产后瘫痪急性缺钙、血红蛋白尿症缺磷等3个教学案例。这些教学案例将物质在动物体内微观的代谢过程变得宏观可见,且与身边的案例相联系,既加深了学生对生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4实训内容

根据学院现有的实训条件及各班开展动物养殖的情况,将本课程的实训内容分为基础验证性实验项目、综合分析性实验项目和探究创新性实验项目(3个模块)。1)基础验证性实验项目以掌握基础技能为目的,包括“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和“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2个任务)。2)综合分析性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提高专业技能为目的,包括肝脏中酮体的生成与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无蛋白血滤液的制备、动物血糖测定等(4个任务),基础验证性实验项目和综合分析性实验项目均为课堂教学任务,在课堂完成。3)探究创新性实验项目为学生能力拓展项目,开设牛乳中蛋白质的提取与鉴定、不同饲养条件对动物血糖的影响(2个任务),由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项或自选题目进行科学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相关资料,自行设计试验方案,最后撰写科研论文,为今后的毕业论文研究和撰写打下基础,提高学生探究兴趣和创新能力。

1.5考核方法改革

为更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本课程的考核分为纪律成绩、平时成绩、实训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四个方面。纪律成绩考核上课出勤率、平时成绩(课堂提问和作业成绩)、实训成绩(实训操作、实验报告成绩)、期末考试为笔试。课程综合成绩评定的比重分配为:学习纪律成绩占10%,平时成绩占15%,实训成绩占30%,期考成绩占45%。

2动物生物化学基于行动导向法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开发

行动导向法教学模式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支持才能顺利地开展,为此学院开发了基于行动导向法的动物生物化学网络教学资源库,既方便教师开展教学又利于学生自主地进行个性化学习。

2.1“教”资源开发

资源库将教学内容重组为3个教学项目和10个子项目并结合各自子项目开发多媒体教学素材,内容包括教学详案、教学课件、图片助学、上课录像、案例分析、项目测试等内容,教学课件和案例分析均图、文、动画并茂,将教学的重点难点采用生动的Flas模拟,再配以真实场景的教学录像和相关的图片素材,表达生动、丰富的知识,创设形象、仿真的教学情景,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知识视野,为教师在课堂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提供了直观、有效地帮助。

2.2“学”资源开发

为方便学习者按学习需求灵活地查询知识,资源库将图片资源、名词解释、虚拟空间、录像资源、测试中心等重点教学资源单独设置模块。配套的教学录像为学生提供了跨越时空的现场教学资源,其他分专题的录像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可直接观摩学习的教学资源。此外,资源库设置自主学习、实训基地、拓展资源等模块为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补充资源,如执业兽医资格证的复习考试资料等,为扩大学习者的知识面和今后的专业提升与发展提供切实地帮助。

2.3自我评价资源开发

为了能让学习者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资源库为每个教学项目设计了题型多样的项目测试,方便于学生按项目测试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单独设计的测试中心为学习者提供了模拟试题和综合在线测试题目,以检验对整门课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课件还为自主学习者设计了巩固习题和答案,方便学生检查自学效果。

2.4辅助管理平台开发

第4篇

保险学课程主要介绍保险基本概念、保险合同保险基本原则以及各险种实务和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等内容,虽然保险学实务性较强,且与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但对于尚未跨入社会的学生,课程的专业术语和概念较为抽象,如果在授课过程中仅凭教师课堂上进行理论讲解,学生往往不能充分理解,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社会生活的难度更大。所以,任务驱动法与保险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具有契合性,在讲解保险学基本原理或内容时,以任务作为驱动,在教授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分析和解决任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保险学基础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保险学任务驱动法的过程

2.1任务前准备

首先是小组分组准备。根据学生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如2012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一共53人,按照3人一组(尽量避免“搭便车”学生的存在)自由搭配,共分成18个组(有2人一组),同时由小组成员推选组长负责本组任务的完成情况。然后由各组组长以抽签形式确定该组的任务序号。其次为BlackBoard网络平台准备。教师将每组对应的任务公布到学生都可以信息共享的BlackBoard网络平台,鼓励各组间可进行信息交流与讨论,要求各小组在任务准备和完成期间将相关搜集到的资料公布于网络平台,与全班同学共享。该平台可用于学生与教师间有关任务完成或任何课程问题的讨论与交流。而且,期末各组的任务完成报告要共享到该平台,从而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最后为教师的任务设计准备。因为任务的完成需要一定时间,所以教师应当在该章节内容理论授课完毕即布置任务,这就要求教师提前熟透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框架,能够提炼出最具有代表性的18个任务,贯穿全部内容。

2.2布置任务

在与任务相关的理论章节内容讲授完毕后,教师将小组任务以书面的形式下发给组长并同时将任务内容上传到网络平台。同时,向学生讲解任务完成的整个时间安排与要求。整个任务的完成需要经过各组任务分析、资料收集与分析、资料提炼并制作多媒体课件,由3位组员一起或推举代表进行任务完成的多媒体课件汇报并与全班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注意,要求在任务报告中注明每位组员对于任务的贡献。鼓励学生搜集生活和学习中发生在身边的保险案例,比如,人身保险中的学生意外伤害险案例、医疗保险中覆盖大学生群体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案例等,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3资料收集、分析、提炼与多媒体课件制作

学生课下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进行分工,查阅有关资料,以课本为辐射点,涉及网络平台、图书报刊等渠道,收集信息、整理资料,而后由组长组织进行反复讨论,理顺任务要点和解决方法,对资料进行提炼,按照教师的要求制作多媒体课件。

2.4任务完成汇报与交流

在带领学生简单回顾理论知识以后,由该组成员或推举代表上台汇报任务完成情况———自己小组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汇报期间组员和全班同学间可自由提问,汇报后先请同组组员进行自我评价,然后请全班同学对该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要求提出3个优点和3个不足之处。各小组完成任务后的讨论与评价,使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2.5任务总结与评价最后,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形成性评价,从任务分析、资料搜集、提炼与制作和任务汇报等过程分别予以优点和缺点的指导,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资料的丰盈度、与知识点的契合度、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根据全班同学和教师提出的优缺点,小组继续完善任务完成报告和心得体会。在此过程中将各知识点进行总结贯穿,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锻炼其书面表达能力。

3保险学任务驱动法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3.1制定合适的任务

任务是学生搜集组织资料和解决问题的导航,所以恰当的任务至关重要。好的任务可以将枯燥无味的专业知识嵌入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在解决任务的同时,学到相关专业知识,并切身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任务首先应该与所学知识密切相关,具有启发性和典型性,如在讲解保险概述中的“重复保险”概念及其赔付原则时,教师采取情境式任务:某同学在A、B和C三家保险公司各不知情的情况下,分别与其签订3份保险合同,且三份合同的保险金额大于保险价值时,若保险事故发生,该同学可获得多少赔偿金额?学生在完成该任务过程中,可深入理解重复保险的概念、与共同保险的区别及具体的赔偿方式,在具体的任务中,掌握相关概念和保险的运行方式。

3.2教师在任务驱动法中的作用

任务驱动法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要扮演好设计者、指导者和观众三重角色。教师首先需要对课程整个内容和体系进行宏观把握,才能在恰当的授课时机使学生适时完成任务,巩固所学知识。为任务提供具体内容、人员分配、组织机构、流程设计和秩序维护,都体现了教师设计者的重要作用。评价和归纳总结阶段,教师要对整个小组任务完成的结果、成效和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任务的更好完善提出方向性指导,引导学生在任务完成后进行反思和升华,从而使整个任务善始善终。同时,当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有任何问题或存在争论时,教师需要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其沿着自己的思路亲自探索有疑问的答案,教师充当任务顾问和参考资料的角色。

3.3任务驱动法应与其他教学方法相辅相成

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不同方法。任务驱动教学的开展必须以必要的基础理论讲授为前提,在掌握概念后才能深入理解任务。保险学课程专业词汇和抽象概念较多,只有在理解这些词汇和概念的基础上,才能分析和解决任务。例如在讲述保险基本原则中的“损失补偿原则”时,只有学生对“全损或推定全损”、“物上代位权”和“代位追偿”等一系列概念具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准备定位所需资料,否则,很难有效率地在图书馆和网络平台搜集和组织相关资料。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各部分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可将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比如在讲解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相关内容时,可引导完成任务的同学结合角色模拟等形式,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4总结

第5篇

1.1任务前准备首先是小组分组准备。根据学生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如2012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一共53人,按照3人一组(尽量避免“搭便车”学生的存在)自由搭配,共分成18个组(有2人一组),同时由小组成员推选组长负责本组任务的完成情况。然后由各组组长以抽签形式确定该组的任务序号。其次为BlackBoard网络平台准备。教师将每组对应的任务公布到学生都可以信息共享的BlackBoard网络平台,鼓励各组间可进行信息交流与讨论,要求各小组在任务准备和完成期间将相关搜集到的资料公布于网络平台,与全班同学共享。该平台可用于学生与教师间有关任务完成或任何课程问题的讨论与交流。而且,期末各组的任务完成报告要共享到该平台,从而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最后为教师的任务设计准备。因为任务的完成需要一定时间,所以教师应当在该章节内容理论授课完毕即布置任务,这就要求教师提前熟透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框架,能够提炼出最具有代表性的18个任务,贯穿全部内容。

1.2布置任务在与任务相关的理论章节内容讲授完毕后,教师将小组任务以书面的形式下发给组长并同时将任务内容上传到网络平台。同时,向学生讲解任务完成的整个时间安排与要求。整个任务的完成需要经过各组任务分析、资料收集与分析、资料提炼并制作多媒体课件,由3位组员一起或推举代表进行任务完成的多媒体课件汇报并与全班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注意,要求在任务报告中注明每位组员对于任务的贡献。鼓励学生搜集生活和学习中发生在身边的保险案例,比如,人身保险中的学生意外伤害险案例、医疗保险中覆盖大学生群体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案例等,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3资料收集、分析、提炼与多媒体课件制作学生课下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进行分工,查阅有关资料,以课本为辐射点,涉及网络平台、图书报刊等渠道,收集信息、整理资料,而后由组长组织进行反复讨论,理顺任务要点和解决方法,对资料进行提炼,按照教师的要求制作多媒体课件。

1.4任务完成汇报与交流在带领学生简单回顾理论知识以后,由该组成员或推举代表上台汇报任务完成情况———自己小组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汇报期间组员和全班同学间可自由提问,汇报后先请同组组员进行自我评价,然后请全班同学对该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要求提出3个优点和3个不足之处。各小组完成任务后的讨论与评价,使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

1.5任务总结与评价最后,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形成性评价,从任务分析、资料搜集、提炼与制作和任务汇报等过程分别予以优点和缺点的指导,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资料的丰盈度、与知识点的契合度、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根据全班同学和教师提出的优缺点,小组继续完善任务完成报告和心得体会。在此过程中将各知识点进行总结贯穿,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锻炼其书面表达能力。

2保险学任务驱动法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2.1制定合适的任务任务是学生搜集组织资料和解决问题的导航,所以恰当的任务至关重要。好的任务可以将枯燥无味的专业知识嵌入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在解决任务的同时,学到相关专业知识,并切身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任务首先应该与所学知识密切相关,具有启发性和典型性,如在讲解保险概述中的“重复保险”概念及其赔付原则时,教师采取情境式任务:某同学在A、B和C三家保险公司各不知情的情况下,分别与其签订3份保险合同,且三份合同的保险金额大于保险价值时,若保险事故发生,该同学可获得多少赔偿金额?学生在完成该任务过程中,可深入理解重复保险的概念、与共同保险的区别及具体的赔偿方式,在具体的任务中,掌握相关概念和保险的运行方式。

2.2教师在任务驱动法中的作用任务驱动法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要扮演好设计者、指导者和观众三重角色。教师首先需要对课程整个内容和体系进行宏观把握,才能在恰当的授课时机使学生适时完成任务,巩固所学知识。为任务提供具体内容、人员分配、组织机构、流程设计和秩序维护,都体现了教师设计者的重要作用。评价和归纳总结阶段,教师要对整个小组任务完成的结果、成效和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任务的更好完善提出方向性指导,引导学生在任务完成后进行反思和升华,从而使整个任务善始善终。同时,当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有任何问题或存在争论时,教师需要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其沿着自己的思路亲自探索有疑问的答案,教师充当任务顾问和参考资料的角色。

2.3任务驱动法应与其他教学方法相辅相成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不同方法。任务驱动教学的开展必须以必要的基础理论讲授为前提,在掌握概念后才能深入理解任务。保险学课程专业词汇和抽象概念较多,只有在理解这些词汇和概念的基础上,才能分析和解决任务。例如在讲述保险基本原则中的“损失补偿原则”时,只有学生对“全损或推定全损”、“物上代位权”和“代位追偿”等一系列概念具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准备定位所需资料,否则,很难有效率地在图书馆和网络平台搜集和组织相关资料。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各部分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可将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比如在讲解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相关内容时,可引导完成任务的同学结合角色模拟等形式,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总结

第6篇

在家长和学生的传统认识中,“考大学才是唯一出路”。很多高职院校舞蹈老师在为学生准备教学素材的时候,常常被局限在大纲要求的范围。在传统的高职舞蹈课堂上,师生关系主要以授课的形式开展,老师讲学生听,课堂气氛呆板沉重,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却不能主动参与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来,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而在这种形式下,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也只是把教学思想和任务机械的做了一个罗列,未加入自己的心得体会,课堂上也几乎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堂内容乏善可陈,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养成依赖的心理,自主能力薄弱。而由此同时,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舞蹈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也显得越来越严峻,尤其是还有很多专业舞蹈院校甚至是名牌院校的舞蹈专业毕业生,这更是在无形当中给高职院校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高职舞蹈院校很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二、师生互动模式的类型

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学习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学习的效果。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才会产生真正的学习。”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成功的互动,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对舞蹈课程的热爱程度,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舞蹈是一种美的展现,是一种人体艺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而在舞蹈中,则是用形体动作代替了语言,成为了感染观众的工具。因此,高职舞蹈教学师生互动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正确的交流方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让一部分学生进行表演,另一部分学生观看比较,然后评出不同学生的优点和劣势,这时候老师可以对学生们的看法进行总结,纠正学生认识的不足,帮助她们提出修改的方法。或者是根据不同学生的训练项目以及基础程度,以分组的形式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旋律起伏自编舞蹈动作,最后对学生的合作作品进行互动点评。以这种直观的授课方式,让学生顺利地进入自己的角色定位,激发她们的创新能力和感官体会。或者是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先用摄像机将学生训练的内容拍摄下来,再采用回放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舞蹈动作进行评价,并与课堂所学内容相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借助多媒体手段来拓展高职舞蹈专业学生的能力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颇受广大教师和同学的好评。它增加了接触舞蹈不同类型的机会,开阔了学生对舞动的视野,也对学生提高自身竞争力提供了强大的帮助。

三、师生互动模式在高职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无论是从高职舞蹈教育的长远发展,还是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说,都必须强调高职舞蹈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具体来说,师生互动模式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应努力让学生置身于学习的主动状态。在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应该多注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多让学生自主回答问题,调动课堂的积极性,主动的学习比被动的学习,收到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而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舞蹈专业知识,练习舞蹈动作外,还可以在课余时间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如义务演出、排练节目、参加比赛等。通过各种各样的锻炼机会,找出自身舞蹈知识的不足,及时与老师沟通交流,解决不明白的地方。这样,高职舞蹈学生就可以不断地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社会竞争能力,努力成长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综合型人才。

第7篇

合理安排毕业论文的完成时间

为更好地解决就业、考研与毕业论文(设计)在时间上的冲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开展实验,完成论文(设计),动物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必须提早进行。根据培养方案的安排,一般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大三开始接触专业课,因此从第五学期开始就落实指导教师,使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跟随导师进行有计划的科研训练,较早地接触导师的科研工作,认识和熟悉研究课题,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提前做好毕业论文的选题等准备工作。在第六或第七学期,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开展相关的实验研究。在第八学期学生只需整理数据,完成论文撰写工作即可。这样的时间安排,可以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搜集资料和开展实验,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论文工作。同时也较好地解决毕业生找工作与撰写毕业论文的冲突,有利于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

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的个人素质及其科研水平直接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对指导教师资格应严格把关、严格审核,建立有效的指导教师遴选机制。动物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多涉及实验研究,所以要求指导教师不仅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风尚、严谨的工作作风。在指导论文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必须重视指导教师的师德修养,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对那些缺乏科研实践工作经验或敷衍懈怠毫无责任心的教师应及时更换。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指导教师监督和奖惩机制。定期对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制度上打消指导教师敷衍的侥幸心理,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制定合理的奖励政策和措施,把指导毕业论文的能力和质量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优秀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以此作为其晋级、职称评定的一个参考条件。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逐步提高指导教师的整体水平。

构建规范的毕业论文质量监管和评价体系

第8篇

1.情境设计

设计学习情境要求与课程学习主体相关,尽可能接近真实是任务驱动教学法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网站建设课程上,充分的发挥网络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兴趣,在开始阶段引导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网站进行资源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在此基础之上,展开分组讨论,确定小组的网站建设目标。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选择相对简单但又有代表性的网站作为学生完成建设的目标,以防止学生好高骛远的选择最终导致对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2.任务设计

在任务设计阶段任务的规范性、完整性及可操作性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完成任务驱动教学法过程的态度和学习效果。网站建设课程的任务设计应该分几步进行,首先,教师应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无论任务如何设计,教师都应明白任务的设计应该围绕着教学内容进行;其次,教师要完成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分析,通过对创设情境阶段学生分组讨论的观察,教师可以基本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专业能力,依据学生的能力的差异,制定一套平衡且有针对性的任务设计及教学方案;最后,当进入任务设计阶段,可以根据之前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任务划分方式,对学生制定相应的任务。

3.自主和协作学习

在这个阶段,要注重引导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网站建设课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做好充分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在小组内部形成良好的协作机制,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迪共同完成好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的方向,比如学生往往对操作数据库内容动态显示十分感兴趣,但操作数据时经常发生各种各样的错误,学生讨论又经常忽略知识细节,这时教师可以指出问题的所在,给予必要的讲解,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点的研究,解决现实问题。

4.效果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服务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