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规划工作方案

规划工作方案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7-13 05:06:4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规划工作方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规划工作方案

第1篇

一、规划编制的总体思路

财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全面深化改革一系列决策部署,注重管理改革创新,注重依法依规理财,注重转变发展方式,注重保障改善民生,准确把握规划编制主要内容,促进规划更符合财税体制改革大方向;严格执行规划编制程序,促进规划更加科学、规范、合理;明确落实规划编制工作责任,促进规划更具指导性、落实力。

二、编制规划主要内容与程序

(一)规划主要内容

市财政“十三五”规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财政改革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认真总结我市“十二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情况以及取得的突出成效,深入分析研究“十三五”时期我市财政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特点,努力把握财税改革与发展前进总方向。

第二部分,“十三五”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结合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趋势,对财政收支总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和规划,重点围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设现代财政制度,谋划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市财政改革与发展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政策导向。

第三部分,“十三五”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完成财政“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从改进预算管理制度、落实税收制度改革、调整政府间财政关系、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等方面提出未来五年财政改革发展需采取的具体政策措施。

第四部分,组织实施保障。从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队伍建设、落实工作责任等方面,提出确保财政“十三五”规划落实到位的具体要求。

(二)规划编制程序

1.前期动员准备(2015年1月—3月)。成立局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制定全市财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启动和部署规划编制工作;研究总体规划编写提纲和专项课题研究目录。

2.专项课题研究(2015年4月—6月)。围绕总体规划编制中涉及到的一些事关全局性的重点问题,局内各单位要结合工作职能开展专题课题研究,形成专题研究报告,为编制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3.编制规划文本(2015年7月—8月)。研究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市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以及政策措施,对全市财政收支情况进行预测分析,准确把握国家、省级关于改进预算管理、完善税收制度、调整政府间财政关系、建设现代财政制度等总体部署和改革要求,采取购买服务方式,委托有关科研院所深入研究,形成规划初稿。

4.组织修改完善(2015年9月—10月)。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对规划初稿进行充分讨论修改完善;做好规划初稿与财政厅“十三五”规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衔接工作,形成规划审议稿。

5.论证上报规划(2015年11月—2015年12月)。召开专家咨询论证会议,对规划审议稿形成论证意见。根据专家咨询论证意见,对规划审议稿做进一步修改完善,按程序报市政府。经市政府批准后,将财政“十三五”规划文本报送市财政局。

三、建立健全规划工作机制

(一)组织机构。成立局财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局领导班子任副组长,有关股室、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规划编制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财政“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县委关于推进项目富县产业富民的意见中关于实施环境宜民工程的部署,认真做好重新施划道路标线、统一规划停车位工作,实现“有序停车、让路于民”,进一步方便出行,打造优良交通秩序。

二、实施范围

施划停车位范围:国税局楼前、检察院楼前、交通小区、林业小区、联通公司、农行小区、街、八一路、建设路、南一街、北二街、站前广场、风景区门前、铁西路、农贸市场、公园路等区域。

三、目标任务

通过一年的实施,计划施划停车位1500个,使路上停车压力极大缓解,道路交通秩序不断好转,基本实现有序停车。

四、实施方法

一是直接施划设置停车位。对建设路、街、风景区门前、铁西路、站前广场等具备停车条件的路段直接施划停车位,避开交叉路口和闹市等车辆集中行驶区域。

二是取消防护栏增设停车位。取消国税局、检察院、交通小区、林业小区、联通公司、农行小区等门前防护栏,设置停车位,缓解路上停车压力。

三是实施道路改造增加停车位。对八一路进行重新改造铺装后施划停车位;对南一街、北二街等路段的道路两侧沟盖板更换成承重板,并通过技术施工等措施使道路两侧与沿街街面自然衔接,达到不占用道路方便停车的目的。

四是结合工程建设规划停车位。结合公园路建设、棚户区改造、农贸市场建设合理规划道路和停车位置,划分集中停车区域,确保不影响群众出行。

五、实施步骤

(四)验收阶段(2012年8月1日-8月19日)。对完成施划停车位的区域由整顿规范停车秩序施划停车位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按标准组织验收,对不合格的区域坚决重新施划。

六、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整顿规范停车秩序施划停车位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决定成立整顿规范停车秩序施划停车位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七、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整顿规范停车秩序施划停车位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切实将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专人负责具体业务,推动整顿规范停车秩序施划停车位工作科学有序开展。

第3篇

(一)加强防灾减灾气象服务

全力推进“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建设。建立多灾种综合、多部门联动、多环节应对的气象灾害预警机制,建立和完善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加强重大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为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提供依据。加强气象灾害普查和评估,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建立和完善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指挥系统。整合全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项目,建立完善《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实现全市自然灾害监测设备、资料信息和预警信息通道的共享,提高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综合能力和水平。

建立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加快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建立气象灾害防御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建成广覆盖的农村气象预警信息网络。建立气象灾害防御管理系统,建立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和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平台。开展气象灾害防御认证。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影响评估系统。构建有效联动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系统,逐步理顺管理机制,完善人工增雨防雹系统,落实完善乡镇气象工作站职责,编制农村气象灾害风险规划。

建立应急气象服务系统。强化气象应急及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市级气象应急指挥中心和市、县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建立灾害性天气实景监测系统和气象灾害数据库,依托《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强化信息共享、部门联动和突发公共事件的联合预警以及预警信息的快速,提高预警及应急响应能力;建设移动应急保障服务平台,满足对重大气象灾害、突发公共事件、重大社会活动等的气象应急保障服务需求。

(二)强化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建立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体系和工作平台。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气候资源,大力开发和推广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开展太阳能等资源详查和应用评估,为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提供气象科技支撑。加强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建立城乡规划、重大工程建设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推进城乡规划、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重大工程、农业结构调整等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服务工作。

(三)加强为农气象服务

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全面完成乡镇自动气象站建设,发展覆盖乡镇的精细化、网格化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业务,推进农村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深化新农村建设气象服务,完善气象信息手段,提高农村气象服务信息接收能力。

不断完善农业气象预报情报系统,建立农业气象服务指标体系。加强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开展花椒、核桃、油橄榄、茶叶等特色农产品产量与品质预报。加强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农业气候区划细化工作,特别是细网格的特色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加强农业生产气象咨询服务和农业气象科技知识普及。

加强农业生产领域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加强影响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与影响评估。开展异常天气气候条件下粮食产量动态监测和综合评估业务。加强重大农林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等级预报服务。制定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标准和灾情调查规范。重点围绕构建特色农业“四产区、五基地、多片带”发展格局做好工作。

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建设。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系统,建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决策指挥和效果评估系统,提高作业的科学水平和效益。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基地建设,积极实施以农业抗旱、森林防火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推进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常态化。

(四)做好公众气象服务

建设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制作系统。做好气象实况监测、常规气象要素预报、各类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开发与公众工作、出行、健身、医疗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建设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系统,开展公众气象服务需求与满意度调查和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业务。

建设市、县气象科普宣传业务平台。公众关心的重大天气、气候、环境和空间气象事件信息及气象新闻,传播和普及天气、气候、气候变化等科学知识。加强针对公众需求的气象科技和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普及工作。增强公众科学应用气象产品的意识和水平,提高公众的防灾自救能力。

(五)强化专业气象服务

建设完善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制作系统和平台。建立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系统。积极开展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气象服务,做好城市电力、热力、供水、油气线路和管道沿线的天气预报预警等服务。

做好城市气象服务。建立和完善城市突发气象灾害各类应急预案,做好城市高影响天气的气象服务,开展城市气象环境评价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开展城市居民生活气象评价服务。

做好交通气象服务。初步建立服务于公路、铁路等交通行业的交通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系统。重点做好新建铁路和新建高速公路气象服务。做好新建飞机场气象服务。

做好旅游气象服务。建设旅游景区气象观测系统,开展旅游景区特殊气象景观和旅游气象指数预报;建立旅游安全气象预报预警体系,加强旅游景区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

做好卫生气象服务。开展人类疾病发生、流行的气象条件分析和预报服务,开展人体健康指数预报。

做好山洪地质灾害气象服务。开展流域面雨量分析和预报、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开展流域及局地山洪气象监测预警服务。

强化重大活动、重大工程项目等专项气象服务。不断总结重大活动气象服务经验、技术方法、业务流程以及组织方式。围绕各级政府发展战略、规划等,开展重大工程项目气象保障服务。针对防雷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大活动保障等需求,开展雷电预报预警服务。

二、加强预报预测体系建设,提高天气气候精细化预报预测能力

(一)进一步推进现代天气业务发展

加强数值预报产品解释应用工作。建立和完善基于上级部门和欧洲气象中心数值预报产品的天气气候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开展短期和中期天气预报业务,开展预报技术总结、产品检验业务。建立中短期灾害性天气的集合预报释用业务。订正上级部门下发的指导产品,制作7天精细到乡镇的气象要素预报产品。

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建立适应本市灾害天气特征的物理量指标体系。建立雷电、冰雹、暴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警业务系统和低温冷冻害、高温、干旱等预报预测业务系统。

进一步优化市、县二级天气业务流程。发展精细化气象要素短期预报业务,逐步建立无缝隙预报业务体系。完善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流程和技术,提高预报预警时效。发展基于动力和统计释用的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技术。短期预报业务注重提高定量降水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做好灾害性天气种类、强度和落区预报。中期预报业务,注重发展常规气象要素以及灾害性天气中期概率预报技术方法。

建立分类预报产品检验业务。改进完善各类预报产品的客观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检验评分系统。改进常规气象要素预报检验业务,建立并完善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中期天气预报和延伸期天气趋势预报的检验业务。

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精细化气象预报工作。开展山洪地质灾害精细化降水预报技术和短时强降水概念模型及阈值指标研究。建立山洪地质灾害短期潜势预报系统、短时强降水临近监测报警系统及山洪地质灾害短时临近预警系统。

加强专业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建立、改进及优化城市空气质量、紫外线辐射、人体舒适度等城市环境气象精细化预报业务系统。建立服务于公路、铁路等交通行业的交通气象预警预报系统。建立卫生医疗气象预报业务系统和旅游气象预报业务系统。完善森林、草原火险等级气象预报业务系统。

(二)进一步推进现代气候业务发展

依托省级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系统。建立和完善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系统,制作月、季、年短期气候预测产品。开展干旱定量化评估业务。完善延伸期—月气候预测业务,制作月内精细化天气过程预测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测和服务产品。加强季节—年度预测业务,制作市县级预测产品和针对地方需求的精细化预测产品。发展定量化气候影响评估评价技术,建立完善气候影响评价业务平台。

三、加强综合观测体系和信息与技术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气象现代化发展支撑能力

(一)提高综合观测能力

完善和优化地面气象观测网业务布局。全面实现地面观测自动化,加强观测数据稀疏区观测能力,显著增强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完善区域天气观测网建设,加快乡镇自动站建设,实现全市195个乡镇全部覆盖。在暴雨、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加密布点建设自动气象站。对已建4要素以下自动站升级改造为4要素或以上。

加强高空气象观测业务。在武都建设一部风廓线雷达。

优化调整农业气象观测业务布局。保证粮、油等大宗农作物的气象服务观测和牧业气象观测,稳步开展当地服务需求明显的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等气象观测。加强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能力建设,改善农业气象观测条件,实现全市土壤水分观测自动化。逐步建设农田(林、牧)小气候观测系统,开展农田(林、牧)实景观测试验示范,完善农业气象灾害调查和农业气象遥感观测业务。

加强专业气象观测网建设。在气象灾害多发区及重点地区铁路、公路(次等级公路)重点路段建设交通气象观测网。建设全市雷电监测网,在主要林区建设森林防火监测网,逐步建设城市环境气象监测网。

做好台站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加大《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的执法和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将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纳入政府目标考核范围,完成全部台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编制,争取纳入当地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改善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台站气象探测环境。

(二)增强信息与技术保障能力

建立市县级技术装备保障体系。建设全市气象装备保障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引进开发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系统。制定市级业务设备储备件目录,建设市县级气象监测系统仪器设备备件库。建设气象观测数据质量控制系统。建立市级移动气象计量检定标校系统,增强观测系统稳定运行能力。

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网络系统。重点加强地面高速宽带网络、3G无线网等应急网络建设和应用,加快推进气象通信网络的升级换代,提升气象数据存储、传输分发和网络安全控制能力,确保气象信息和相关灾害信息准确、及时地传递。

加强气象信息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完善气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气象通信、高性能计算机、数据存储管理与服务等实时业务应急备份系统,增强气象信息系统安全备份能力。

四、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建设,提高气象事业持续发展支撑能力

(一)加强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

集中力量开展提高气象服务能力、气象预报预测能力、综合气象观测能力的攻关和关键技术研发。重点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精细化天气预报、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应用及数据共享、农业气象等应用气象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二)优化气象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

建立科研与业务双向交流制度。健全科技成果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从科研开发到成果转化各环节的紧密合作机制。优化开放合作与交流机制,加强与科研业务机构、企业的交流与合作,鼓励不同性质岗位人员相互兼职、轮岗和挂职等人员交流。

(三)加强气象人才支撑体系建设

加大气象教育培训力度。按照提高气象队伍整体素质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全体气象从业人员的培训活动,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和技能拓展、提高的教育培训,拓宽知识领域,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快高层次气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建设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和选拔学科带头人和气象技术能手,提升全市气象科技人才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加强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工作,继续推行干部轮岗和上挂下派交流,不断提高基层台站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好水平。

五、加强基层气象基础能力建设,改善工作生活条件

按照“高起点,高规划,高标准”的要求,以“立足实际,着眼发展,突出特色”为原则,对未达到业务用房标准的台站优先建设。对现有布局不合理的业务用房进行改造和扩建。对改造价值不大的业务用房拆除重建。对水、暖、电等不符合要求的台站进行彻底整改。形成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环境优美,工作舒适的新台站。满足基层台站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4篇

一、乡农村公路现状

乡现有行政村9个,5米以上农村公路总里程5.3公里。近年来,由于未及时的养护、维修,道路损坏严重,路况较差,存在影响人民群众安全出行的事故隐患。

二、组织管理形式

为了进一步加快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长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根据《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乡农村公路养护的实际情况,为加强对农村公路的管理,保障农村公路的完好、畅通,维护农村公路的路产、路权。经乡党委研究,决定成立由乡长张云清同志任组长,副乡长项满根同志任副组长的乡农村公路管养领导小组。

三、乡农村公路管养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1、负责筹集乡道,村道养护经费。

2、拟定乡村道的大中修建设计划,报县农村公路管养办公室,由县农村公路管养领导小组确认后组织实施乡村道德大中修工程。

3、组织对乡村道德养护质量进行检查验收。

4、协助公路管理机构做好乡道德路政管理和路产、路权维护工作,并负责村道的路产、路权维护工作。

四、农村公路管养资金

农村公路管养资金按照“谁建、谁管、谁养、谁出资”的原则,实行县、乡、村统筹结合的方式筹集,乡政府每年列入乡财政预算拨出专款用于全乡农村道路的养护,各村也应筹集专项资金,对村至各自然村的农村道路进行养护,并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道路的维修、养护。

五、考核奖惩措施

1、各行政村要配合搞好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等工作,并指派专人负责,经常性与农村公路管理办公室保持联系,确保道路畅通、完好。各行政村要把道路养护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议事日程,列入年终乡政府考核内容。

2、各行政村的农村公路清扫保洁员要指派身体健康、工作认真的同志担任,并头农村公路管理办公室对人员到岗情况进行检查、签到,对不在岗或负责路段不整洁的人员每次扣除工资10元,全年在检查、签到过程中不在岗达3次以上者不再聘用。

3、在今后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前,各行政村要及时将计划报送乡农村公路管理办公室,以便于全乡农村公路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提高道路建设等级。各村在规划农村公路建设前如不及时报送建设计划,乡政府将不再对其农村公路建设予以补贴。

第5篇

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年城市专项规划工作的通知》精神和具体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为契机,以城乡规划年活动为引导,按照上级指示精神,采取政府统领、统筹安排、协调联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方法,有序推动我县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展。

二、专项规划编制项目

综合类专项规划2项: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总体城市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含城市水系规划)。

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共9项:

包括:给水、雨水、污水、供电、电信、供热、燃气、竖向、环卫。

公共服务设施类专项规划共5项:

包括:城市商业网点(含市场)、城市文化娱乐设施、城市体育设施、城市医疗卫生设施和城市教育设施(含中小学)。

防灾减灾类专项规划共4项:

包括:抗震防灾、防洪、消防、人防工程规划。

三、编制工作安排

目前,在我县的专项规划编制中,雨水、污水已经完成,进入审批程序;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城市总体设计)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含城市水系规划),应和城市详控规划同步进行,需由清华大学随控规一同完成。其它专项规划还没有开展,需抓紧实施。

(一)任务分解

按照统筹安排、协调联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原则,具体任务分解如下:

建设局:负责协调各部门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和信息报送,并具体负责:给水、燃气、供热、竖向、环卫、人防的专项规划的编制。

水务局负责城市防洪专项规划的编制。

文体局负责城市教育设施规划,城市文化娱乐设施规划和城市体育设施规划的编制。

科技局负责城市抗震防灾专项规划的编制。

卫生局负责城市医疗卫生设施规划的编制。

商务局负责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

消防大队负责城市消防专项规划的编制。

(二)编制队伍的选择

为保证规划编制的高质量和高水平,要选择具有建设部颁发相应规划设计资质的队伍,并规范运作实施。

(三)时间要求

按照上级要求,所有专项规划编制要在2010年6月底以前完成审批程序。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以“十”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目标,按照共建美丽县城、同创幸福生活的工作思路和“党委牵头、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的原则,齐抓共管,全面推进,着力改善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状况,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

二、工作目标

凡县城规划区内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社区居委会、居民小区、农民安置区、农贸市场、建筑工地等都是“门前三包”责任主体,均需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落实“门前三包”责任。通过全面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使县城规划区卫生、绿化和秩序等环境明显改善,广大市民文明卫生意识普遍增强,逐步形成人人参与城市管理、自觉维护城市形象的良好氛围。

三、“门前三包”内容和标准

(一)包门前卫生

负责责任区保洁。做到门前地面、花坛、树木周围清洁,无积水、积雪、油污、痰迹、垃圾、杂草、碎石、果壳、纸屑;门窗、橱窗整洁;外墙面及时清洗、粉刷、无“牛皮癣”;垃圾实行袋装并定时定点投放;公共环卫设施外观整洁、完好。

(二)包门前绿化

协助绿化管理部门管护责任区花草、树木和绿化设施。制止攀折或损坏花草、树木、花坛和刻划树干行为,禁止在树木上悬挂物品或张贴小广告、宣传标语,严禁占用绿地、毁损绿化设施。

(三)包门前秩序

负责维护责任区市容秩序。不得出店经营、倚门设摊、占道摆摊、占道洗车和修车;禁止乱搭建、乱堆放、乱晾晒、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乱悬挂等行为;店招标牌做到“一店一招”,且整齐美观,门前装潢及灯光亮化设施完好,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设置占道标牌、灯箱及户外广告;汽车、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人力三轮车等按规定有序停放;空调室外机和排气扇(管)安装符合要求。

四、“门前三包”责任区划分:

(一)责任区范围

1.临街(路)建(构)筑物前的地面、墙面、空间整体和周边环境;建(构)筑物墙基至道路路缘石,左右至邻墙。

2.建筑工地责任区为沿施工围墙墙基至道路路缘石区域。

(二)责任区责任人

1.临街(路)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门前三包”责任人。

2.城市道路两侧居住、出租的门面房“门前三包”责任,由承租者和产权人共同负责。

3.临街(路)空地按属地管理或“谁受益谁负责”原则,确定“门前三包”责任人。

4.集贸市场“门前三包”责任由主管单位负责。

5.居民小区“门前三包”责任由权属物业公司或权属单位负责。

6.建筑工地“门前三包”由施工单位负责。

五、“门前三包”工作职责分工

(一)县文明办负责“门前三包”工作的协调、督促、检查和考核,负责县城规划区内各乡镇和县直各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

(二)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县城规划区主次干道、商业门店、公共场所、公共绿地、公共水域(不含水利、市政管理的河道)的“三包”责任落实,负责县城规划区“门前三包”工作日常巡查和处罚工作。

(三)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负责单位内部环境卫生和“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并与下属单位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

(四)县经济开发区负责工业园区内“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

(五)县住建局负责物业管理居民小区和建筑工地“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

(六)县工商管理局负责落实大王庙农贸市场“门前三包”工作。

(七)有关乡镇按行政区划和隶属关系负责县城规划区内乡镇直属单位、社区、农民安置区居民“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工作。第二农贸市场“门前三包”工作由高河镇负责安排。

六、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签订责任书阶段

1.对照“门前三包”职责分工,各有关单位与“门前三包”责任单位(人)签订责任书,需分层分级签订责任书的,由职责单位和部门负责落实。

2.新闻单位要做好“门前三包”宣传发动工作,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集中整治阶段

1、对照“门前三包”责任书的内容和标准,各职责部门和单位组织开展本单位、本系统、本管理范围内“门前三包”整治工作。在整治基础上,县“门前三包”工作领导小组将适时督查,对不达标的,责令各职责单位限期整改。对不履行“门前三包”管理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2、集中整治过程中,新闻单位要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对拒不履行“门前三包”管理责任的单位或个人,及时公开曝光。

(三)检查评比阶段

县文明办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门前三包”检查评比工作。县“门前三包”工作领导小组将对工作突出的单位予以表彰。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且取消文明单位评选资格。

第7篇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指导意见》(〔2019〕54号)、《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通知》(闽政办〔2020〕26号)、《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方案的通知》(狮政办〔2020〕22号)等有关精神,全面推进我镇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23年,融入市级统一的基层政务公开标准体系,确保政务公开工作覆盖行政权力运行全过程和政务服务全流程,大幅提高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公开平台、专业队伍,显著提升政务公开的能力和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推行政务公开事项标准化管理

对照上级制定的城乡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公共资源交易、财政预决算、安全生产、税收管理、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房改造、生态环境、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法律服务、扶贫、救灾、食品药品监管、城市综合执法、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养老服务、户籍管理、涉农补贴、义务教育、卫生健康、市政服务等26个试点领域标准指引,结合本单位权责清单,全面梳理细化相关领域政务公开事项,编制完成本级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并在政府信息门户网站公开。目录包括公开事项的名称、内容、依据、时限、主体、方式、渠道、公开对象等要素。编制目录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体现地区和领域特点,避免公开事项及标准“一刀切”,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公开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

(二)规范建设基层政务公开平台

1.发挥门户网站“主阵地”作用。利用好政府网站作为我镇政务公开第一平台,维护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和政务公开重点工作专栏,集中本单位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并设置统一的互动交流入口和在线办事入口。逐项对照编制完成的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全面优化本单位网站栏目设置,增强信息公开的准确性、权威性。

2.加强政务新媒体建设。严格按照《XX省促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七条措施》要求,全面提升政务新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建设更加权威的信息和解读回应平台、更加便捷的政民互动和办事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数据融通,不断强化、传播、互动、引导、办事等功能,促进政府信息广泛传播、政务服务便捷可及。进一步用好传统媒体,充分发挥XX日报、XX广播电视台等传播渠道的重要作用。

3.加强线下阵地建设。结合本单位实际,设立政务公开栏,定期应主动公开的规范性文件及重要政策文件,集中公布在政务公开栏,提高公众知晓率。依托市档案馆、图书馆及市行政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不动产登记中心等服务事项集中的窗口单位设立的政务公开专区,提供政府信息查询服务,促进线上线下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不断优化栏目设置,让权力运行更加阳光透明。

(三)建立健全政务公开长效机制

1.健全政府信息管理动态调整机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公文管理要求,规范政府信息的制作、获取、保存、处理相关流程,加强“全周期”管理。用好用活XX市电子政务业务网,挖掘新功能,提高工作效率。严格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属性源头认定机制,文件起草时要明确公开属性,对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要进行定期评估审查,因情况变化可以公开的要及时公开。

2.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办理工作。加强对依申请公开的“全流程管理”,完善登记、审核、办理、答复、送达、归档等各环节工作制度。严格遵守依申请公开办理流程图各环节流转时限,依法保障公众合理的信息需求。参照《XX市政务公开工作手册》规范答复文书格式,做到有申请必有答复。

3.完善基层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机制。要结合职责权限,明确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事项范围和方式,并向社会公开。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公共政策措施、公共建设项目,要采取座谈会、听证会、实地走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问卷调查、民意调查等多种方式,充分听取公众意见,扩大公众参与度。对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要进行解释说明,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完善利益相关方、群众代表、专家、媒体等列席政府有关会议的制度,增进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认同和支持。

4.健全政策解读回应工作机制。严格按照《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政策解读工作的通知》要求,坚持“解读是常态、不解读是例外,与解读同步”原则,认真落实“解读方案、解读材料与政策文件同步组织、同步审签、同步部署”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创新解读方式,提高解读质量。要围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大政策解读力度,确保政策和资金流向、使用公开透明。要坚持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疫情信息工作,让公众实时了解最新疫情动态和应对处置工作。

5.完善基层政务公开与村(居)务公开协同推进机制。推动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向农村和社区延伸,指导支持村(居)民委员会依法公开属于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有效衔接政务公开与村(居)务公开;相同事项的公开内容要对应一致,通过微信群、公众号、政务公开栏等,重点公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村级财务、惠农政策、养老服务、社会救助、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房改造、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内容。

(四)提升基层政务公开工作实效

1.推进办事服务公开标准化。全面优化办事流程,加强“一件事”“一类事”等综合办事信息公开。编制“办事一本通”,对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办事流程、办事机构、常见问题、咨询电话、监督举报方式等办事服务信息加以集成、优化、简化,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新媒体、便民服务中心等线上线下途径向社会全面公开。根据“放管服”改革进程及时更新相关信息,让线下“最多跑一趟”成为常态。

2.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统筹推进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第三方平台公众号、便民服务中心等线上线下联通和数据互联共享,提高政务服务透明度便利度。加强信息精准推送,推行政务服务一次告知、信息主动推送等工作方式,让企业和群众对事前准备清晰明了、事中进展实时掌握、事后结果及时获知。

三、保障措施

(一)坚持依法依规。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履行政府信息公开法定职责,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让公开成为自觉、透明成为常态,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二)强化协调联动。建立完善与宣传、网信、政务服务、大数据管理、融媒体中心等单位的协调联动机制,形成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合力。

(三)学习先进典型。学习宝盖镇、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作为泉州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创新示范点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创造符合我镇实际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第8篇

[关键词]博物馆;安全防范;安全漏洞;消防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084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1

博物馆收藏着地方和国家的重要文物,如名人字画、陶瓷及青铜器等,这些文物都是国家历史的见证,有很大的科研价值和文化价值。近年来,接连发生的博物馆盗窃案件,反映出我国博物馆安全防范工作的规范建设存在漏洞。

1 博物馆的安全防护漏洞

馆藏品拥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防盗要求较高;而像航天博物馆、地理博馆之类的,藏品体型较大,消防工作开展比较困难。

1.1 安全防范技术水平低

近年来,收藏行业被炒的火热,这催生了不法分子盗抢博物馆的心理,安防技术的缺失给这些不法之徒提供可乘之机,甚至有部分参展人员借助监控死角,在人流高峰期偷盗其他游客的财物。许多博物馆在安装监控系统时,存在很多死角,为了让博物馆看起来更加美观,在设计博物馆时,甚至有意减少监控探头。在挑选监控系统时,对系统的保障性能不加考察,使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得知系统故障。

1.2 消防应急系统存在漏洞

按照国家的室内装修标准,室内场所应配置灭火器、消防应急用品,安装应急自动喷水系统、消防警报系统、消防栓等。而很多博物馆在装修时,虽然放置了灭火器和消防应急用品,但灭火器的规格、数量,应急用品的种类根本不符合规定,一旦发生火灾,不能起到灭火和逃生的作用。一些博物馆在建设时为了满足藏品布置需要,将消防栓、报警按钮等设计在了较为偏僻的地方,使用非常不方便,诸如吊顶的喷水器等几乎形同虚设。博物馆的应急系统主要是应对暴力事件、踩踏事件以及地震等突发性事件,以方便组织人员逃生,规范参观秩序以及控制暴徒。博物馆在投入运作之后,很少组织应急演练,相关部门也没有根据博物馆的人员流动量制订应急预案,缺少相关参展制度,应急系统存在较大漏洞。

1.3 安防队伍有待增强

安保队伍是博物馆安全防护系统的中流砥柱,是安全防护任务的执行者。我国博物馆安保队伍中的大部分人员都是4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身体素质方面不足以承受博物馆安全防护这样强大的工作负荷。另外,一部分安保人员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较弱,缺乏严谨、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对监控系统、报警系统的操作技巧少有了解,也缺乏勇敢无畏的胆量。

2 博物馆安全防范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良好的安全防护系统能保护博物馆的藏品安全以及参展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物安全。博物馆的安全防护工作可从消防措施、三防措施、安防制度以及人员培训这几个方面展开。

2.1 三防技术的有效运用

三防指人力防范、设备防范和技术防范3种安全防护措施。人力防范是最根本的防范措施,也是其他一切防范措施的主体。加强人力防范,首先,要扩大人力安保队伍,推进安保队伍的年轻化建设,尽量聘用退伍军人或者武装能力较强的中青年人才;完善博物馆内的监控系统及其他安全防护设备,全力做到监控无死角;改进藏品展览柜,选用防盗器械、防爆性材质好的展柜,在展柜上装置自动报警系统,一旦展柜遭到损坏或非正常开启,报警系统就能自动发出警报;重视高科技技术的运用,建立一套自动化、智能化的安全防护系统,增加防护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2 完善消防系统

博物馆是人流量较大的室内场所,空气流通不畅,比较容易发生火灾,一旦博物馆起火,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文化价值损失。博物馆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馆内的消防需求,按照国家的室内环境消防建设标准配置完善消防用具,在逃生通道安装应急照明灯、逃生指示牌;保障消防栓的水源、水压稳定,遵循消防用水优先的原则。在发生紧急情况时,首先供应消防水源;建设烟雾报警系统与喷水灭火系统,这两个系统能在感应到烟雾或者火苗之后迅速发出警报并且喷射水源,及时灭火,控制火势。

2.3 建立健全博物馆应急系统

在周末、节假日等旅游高峰期,博物馆的参展人数会大幅度提升,很有可能发生踩踏、拥挤事故。安保部门要组织逃生演练,提高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制订多套预备应急预案,做好后勤保障;加强安全巡查,发现危险事件要及时解决,减少安全隐患;制订并实施展览制度,规范游客行为,坚决制止虚假传播危险信号,引起骚乱的行为发生,对散谣言的人要视情节轻重进行批评教育、罚款或移交公安机关。

2.4 建立安全防护制度

博物馆建投入运行前就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防护制度,包括消防安全制度、观展制度、人员出入制度以及安保岗位制度等,规范展馆游客及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各个安保人员的工作职责,提升和强化安保部门的职能;根据《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以及本博物馆的展览性质、开放性质制定有针对性的防盗、防火、防抢制度。安全防护制度的建立能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安全事故,提升安保人员应对安全事故的能力。

2.5 人员培训

博物馆管理人员应对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心理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工作人员面对突发危险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精神,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心理;对于安保人员,要定期开展擒拿格斗技术培训和消防器材使用技巧培训,提高其安全防范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钱建明.论博物馆安全防范的规范化建设[J].福建文博,2010(2):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