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30 01:45: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妇保整改报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南通市控减农民负担工作领导组于2月22日对我镇顾沈村2014年度村级一事一议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审计发现顾沈村项目议用不一致、会计核算不及时及运用不准确、村会计培训费用的问题,对此我们认真地进行了分析研究,落实了整改措施,现将整改情况汇报一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根据市检查组对我镇农民负担工作中存在的一事一议项目议用不一致、会计核算不及时及运用不准确、村会计培训费用的问题,我们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于2月24日了召开纪检、监察、农经、财政等部门及村定补干部会议,进一步学习有关控减农民负担的政策法规,提高镇村干部对控减农民负担工作和强化一事一议项目化管理的认识,着力构筑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思想防线,夯实控减农民负担工作的思想基础。
二、精心组织,迅速整改。
针对控减农民负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于3月1日我镇组织纪检、监察、农经、财政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对顾沈村进行了审查,审查发现:(1)一事一议项目议用不一致。年初议立项目4个,其中:农田水利140000元、道路桥梁50000元、植树造林1000元、环境整治20000元,2011年实施了3个项目,其中:农田水利28650元、道路桥梁60102.48元、环境整治1825元。经核查项目未落实部分,已全部完工结算。其中:植树造林1000元、农田水利111350元、环境整治18175元。(2)一事一议科目会计核算不及时、不准确。12月22号凭证摘要不明确,凭证摘要为“防渗渠冲浆”,原始凭证中却还有土地复垦内容;12月21-26号凭证共计支出一事一议资金13.27万元,均为2010年项目支出。会计核算不及时的问题,已拟定每季度结报时,与村干部人手一份签订结账承诺书,装订到会计档案里。签订承诺书后,如有未及时结账的,收入部分将作为贪污论处,支出部分将拒绝报支。12月22号凭证土地复垦内容和21-26号凭证中2013年项目支出部分,以及道路桥梁立项超支部分,已进行了账务调整处理,一事一议科目已调至其他支出科目。(3)存在增加村级负担现象。12月13号凭证在“管理费用”科目支出村会计培训费800元,在镇纪检部门的配合下,农经服务中心已开收据800元,作为交镇代管款,村记账时作为村级收入入账。以上存在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并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和一事一议管理。同时对我镇其他村(社区)的一事一议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回头看,对所存在的问题都均已进行了整改。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抓好强化一事一议项目化管理,严格按照项目化管理的要求进行实施,并对今年用工实施村周报、镇月结、农经服务中心统一扎口的管理模式实行“一折通”打卡到户,严格按照年初议定事项加以实施。同时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分清资金使用性质,强化项目资金预算,规范全年核算。
三、完善机制,严格管理。
一是从思想上充分认识控减农民负担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始终绷紧控减农民负担工作这根弦,做到严防死守,坚决防止违反农民负担政策的行为发生。二是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发文以《关于印发〈镇村级财务管理办法〉的通知》的形式对村级财务管理和一事一议资金管理从制度上予以的控制,并充分发挥村监委会和民主理财小组的审核监督作用,通过强化农村经营管理,规范村级收支行为。同时从2014年起对全镇的一事一议资金实行专项专人管理,严格对照年初所议定的项目实施,规范操作程序,确保一事一议资金规范有序使用。三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严肃农民负担纪律。组织纪检、监察、农经、财政等部门加强巡查、督查,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农民负担政策的一律追究责任。
2008年以来,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克服了人员少、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步步推进,保证了《条例》的正式施行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总体进展良好。按照省政府办公厅陕政办发明电[2009]49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督察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市就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和整改措施报告如下。
一、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情况
在主动公开信息中,为了方便群众了解信息,通过多种方式信息。一是选用信息化手段,在××市政府信息网上开设专栏进行;二是通过电子信箱、传真电话和函,作人工答复;三是依托县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查询服务,受理投诉、咨询申请服务;四是通过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等途径进行。在主动公开信息中,始终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尽最大限度地把政策、法规、新闻动态及时通过各种渠道对外公布。少数不便公开或公众需求量很少的信息资料,通过依申请公开这一方式公布。除信息网站上公布之外,需要查阅相关的文件依据等可以直接到相关县区、各工作部门进行查阅。至2009年6月底,全市10县、区56个单位(部门)共政府信息3000余条,其中市直2400条,占80%左右。
目前,全市纳入《条例》规定公开政府信息的10个县(区)政府、56个市直部门和中省驻安单位中均已成立了政府信息公开领导机构,安排布置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全市已初步形成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良好局面,为全市今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工作机制和制度建设的情况
为了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的起步工作,加强统一领导,强化部门协同,××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邹明同志为组长、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市政府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管理工作。
政府信息公开领导组先后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对全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部署、有措施、有检查,下发了《××市政府关于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2008年以来先后建立完善了:
1.××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2.××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3.《××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暂行办法》;
4.《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办法》;
5.《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办法》。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制定完善了“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严禁在工作出现推诿拖拉的现象出现。建立××市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程序。2008年以来,未受理任何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件。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由于我们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下功夫、抓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初步取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公开形式、内容单一等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单位在思想认识、工作部署和人员安排上不够重视,工作不主动;工作进展不平衡,县(市、区)之间、部门之间工作差距较大。
根据市政府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安排部署及要求,下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力度。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落实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做到目录内容与站内信息的一致性,规范信息公开流程,及时更新目录内容,方便公众查阅、申请、获取政府信息。不断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规范性和质量,切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促进我市信息公开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做好公开和免予公开两类政府信息的界定,完善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目录。重点做好机构职能、法律法规政策、发展规划、行政执法及动态信息的分类,保证信息内容的完整性。
北京市海淀区做为我市科技、教育、人才的汇集地之一,辖区面积***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万人,流动人口***多万人,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海淀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调研报告,而面对庞大的人口规模、复杂的人口结构、人们固有的偏好形成的多样化需求,如何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建立新的工作机制,整合现有社会资源,构造一个适合区域发展的良好的人口生存与发展环境,为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有力的支撑与保障,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改革工作中的主要做法与成绩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演变,虽然“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根本任务没有改变,但在海淀区人口计生委的工作方法中已越来越多地融入了现代政府管理的理念与方法,更加注重了人口、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关注人自身的价值。他们在基层的具体工作中也越来越感到,在当前社会全面改革的浪潮中,人口和计生部门必须将自己的社会管理角色由“演员”变为“导演”,由被动地接纳上级布置的具体工作任务转变到更加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建立工作长效机制,特别要在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上下功夫,找准本区域存在的发展瓶颈问题并研究解决方案、开展工作试点并不断总结推广经验,才能使工作更有针对性,保证改革发展的大局。
从起,海淀区在北京市率先启动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结合区域内街道、乡镇的特点、难点及工作优势,确立了“现居住地管理”、“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新型封闭式物业小区管理”、“建立并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农村小城镇化建设中管理服务新模式”等课题,选定十三个乡镇、街道作为试点单位。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目前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在现居住地为主管理、居(村)民自治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积极推进现居住地管理
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的现居住地为主管理,是当前作好人口计生工作对基层政府的更高要求。随着海淀区的快速发展,人户分离人员大量增加,加之流动人员的大量涌入,如何准确掌握现居住地人员的基本信息成了海淀区人口计生委面临的最大难点。在全国人口信息还没有形成统一交流平台的情况下,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对区内形成的人户分离人员率先实行现居住地管理,制定了《海淀区计划生育现居住地为主管理办法》,在全面登记人户分离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清理本区内人户分离人员,通过自主开发的“管理与服务软件”、联系会、信函等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信息交流-反馈-再交流。在“wis”系统和国家外来人口信息交流平台建成后,又积极运用这两种渠道开展交流。同时,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还修订了《海淀区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实施方案》,将人户分离人员的计划生育率纳入现居住地考核,促进了现居住地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到底,已登记各类人户分离人员共7.8万余人,区内人户分离信息交流率92%,确认率为62%。
在现居住地管理中,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还遇到了另外一个难题,即新建物业小区中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在北京的整体发展中,由于各区域功能的重新定位和城市产业的重新布局,人口向近郊的聚集已形成趋势,而海淀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地段,各类功能完备的新型封闭住宅小区迅速崛起,而小区内的各种社会管理职能却难以及时到位。为防患于未然,海淀区人口计生委组织开展了对物业小区的专项调查,发现目前全区256个新型封闭住宅小区中已建立社区居委会或纳入社区居委会管理的有179个,未建立和未纳入的77个,而且相当一部分因基层组织缺位或工作不得力,使小区游离于行政管理和服务之外;同时,小区内居住人口结构复杂,据抽样调查小区内居住的人户同在人员占近40%,人户分离占36%,流动人口约占25%,居住人群收入较高,普遍重视“隐私权”,因而有关人口计生工作信息收集渠道不畅。
针对这种情况,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开展了“高档物业小区计生管理新模式”的试点工作。通过与物业座谈以及在小区中针对育龄群众开展生育现状及需求调查,找到公司与政府合作的结合点——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小区居民的需求。思想统一后,政府加大了对物业公司在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中的指导,给予人力、物力支持,物业公司也指定了专人负责计生工作,从居民购房起就填写计划生育情况卡片,做到对入住人员底数清,同时为小区居民提供多方面服务,方便了居民。物业还出资制作了一些有关计生政策、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品在小区内、楼道中开展宣传,并积极推动小区内居委会的建立。试点单位原有的13个小区在一年促成12个单独成立或挂靠到其他居委会,物业的前期工作也为居委会的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试点成功后,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及时召开了全区综合改革工作会,在全区推开这种管理模式,努力推进在物业中形成一种“社区管理、部门配合、物业协助、业主受益”的长效工作机制,谋求政府、企业与业主的互利“三赢”。
(二)大力推进实现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
20世纪90年代初,海淀区开始在农村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通过建立村民自治章程、自治公约等形式,使计划生育逐步融入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出现了聂各庄“十星文明户”评比等一些典型的村民自治工作经验。初,海淀区在继续总结、推动村民自治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管理的新特点和社区居委会的组建工作,研究出台了《海淀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工作指导意见》,推动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工作与居民自治整体工作同步启动。
在自治工作启动中,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居委会还习惯于作为政府的基层组织,对自治工作的概念、目的、形式等认识模糊。为转变这种观念,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加强了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宣传计划生育居民自治的涵义,要求结合社区群众的特点开展不同侧重点的宣传和需求调查,通过居民大会或居民代表会的形式拟定有社区特色的居民自治公约和自治章程,依靠协会的资源和优势将居民自治工作的内容以适当的形式落到实处,形成“以宣传为先导、以章程为保障、以协会为载体、以需要为核心”的计划生育居民自治。通过努力,海淀区出现了一批以自治承载的“相约健康在社区”、“生育文化社区”活动,诞生了精品“社区计生卡通形象”,并有了“交互式自治”这样的创新工作形式。一些社区还引入香港社区服务理念,实施“新家庭计划”,建立生殖健康服务自助平台,以服务为出发点引导社区居民从关注健康到主动支持、帮助政府做好本社区居民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推进了“四自”理念的落实。目前,全区所有的居委会都已制定了自己的居民自治章程和公约,并根据指导意见全面开展自治工作。
(三)全方位推动计划生育综合优质服务
在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中,海淀区人口计生委逐渐体会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从其提出时还以较为单纯的技术服务为内涵,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涵盖知识宣传、技术服务、满足人的尊严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这样一个综合优质服务的概念。这一结论的提出,为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全方位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搭建了一个更为完整的工作框架。
1、在技术服务中,通过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水平,延伸服务网络推进优质服务,形成以区生殖健康技术服务中心为基点,以地区医疗机构为主体,以社区卫生站(村卫生室)为补充的“全方位技术服务网络”。
海淀区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技术服务中心承担了免费为农村及城市无业育龄人群开展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并为外地来京无业育龄妇女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接待外地来京人员9万余人,未出现一例并发症和事故差错。为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近几年海淀区人口计生委通过对服务机构外环境的改造装修、配置先进的医疗设备、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严谨的工作制度和人性化的服务流程等对服务硬件、软件进行全面升级,为术后人员提供“亲情搀扶”、送健康礼品、发健康处方等温馨服务,就诊群众满意和比较满意率达98%。
为充分利用地区卫生资源,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开展计生卫生联手,建成由66家医院和69家社区卫生站、有500名专业人员组成的技术主体服务网络,不仅保证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还承担了免费发放避孕药具、提供咨询服务以及发放“健康处方”等服务,实现了服务资源的有效利用。,海淀区启动《海淀区开展育龄夫妇享有生殖保健服务规划》,以政府工程的方式启动对城市无业、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开展的生殖健康检查,已有8万多名已婚育龄妇女接受了此项服务,并全部建立了健康档案,还有2.8万名已婚育龄男性进行了生殖健康检查。
在药具服务工作中,海淀区人口计生委以承接国际项目为切入点,在全区安装了500部自动售套机,同时推进免费药具的发放渠道,实现了在全区所有的居(村)委会、外来人口一站式办公地点、人才职介中心、社区卫生站、乡村卫生院(室)、66家医院、部分高科技公司、大型集贸市场电子市场、地下空间外来人口租住地等地设立了避孕药具免费发放自取架,又增设了26个免费自取发套机,使生活在海淀的群众能够方便、快捷地得到需要的服务。
2、在知识宣传中,通过构建宣传网络,创新宣传方式,拓展服务人群推进优质服务。海淀区人口计生委构建了以“空间四条线、地上精品现、沟通面对面”的广覆盖宣传网络:一是抓住北京电视台、《中国人口报》、《人口与计划生育》杂志、海淀报等主流媒体,通过设专栏、出专版,开展对生殖健康知识、政策法规以及工作经验的总结宣传。二是抓住特色活动出精品,组织开展了“樱花香,碧水长、婚育新风传四方”的昆玉水系大型流动宣传、“独生子女艺术节”、“生殖健康进军营”等一系列精品特色活动。三是建成了以“生育文化墙”、“人口文化园”为代表的一批精品生育文化宣传阵地。四是树起了以人文关怀为基、以计生宣教公益广告组成的城市风景线。五是相继开发了针对大学生、公司员工、外来人口等不同人群知识需求的网络模版和dvd光盘,出版了以《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对您的关爱一如既往》为主旨的一系列科普图书及电子图书。六是建成了三个计生宣传网站和一个网上人口学校,推进政务公开、宣传人口国情、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和生殖健康知识,并及时开通了网上行政审批。
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还尝试通过在互联网开设网上直播的方式组织了“关注新《条例》,专家与您零距离——《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网上宣传咨询活动”和“中关村白领,大方谈性——‘男性健康日’专题活动”,两次活动共得到近70万网民的关注。
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知识服务,使海淀区人口计生宣传的受众面不断扩大。但海淀区人口计生委的目标还有更远。在圆满承接联合国人口基金在海淀区高等院校大学生中开展的“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项目后,海淀区人口计生委根据需求调查,将青春健康知识传播的时间从育龄人群拓展到中学生,在全区中学生中启动“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按照项目动作的方式总结经验,组织专家编写并出版了北京首部《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教材,目前全区已有70%的中学将此教育内容纳入了教学计划,直接受益学生已达9万多人次,家长受教育为3万多人,亲青服务咨询人数约1.5万人次。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还拟将此项工程继续向小学高年级拓展。
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仍是海淀区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人口流动状况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流动人口规模呈不断扩大的趋势。一方面,人口的流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城市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调整城乡劳动力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人口的流动,也给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与服务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海淀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封闭物业小区增长量大,人户分离人员持续增加,外地来京流动人口不断增长,加之国家和北京市为流动人口多项便民措施的出台,加大了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与服务难度。
一是对目标人群管理脱节,服务对象不明晰。当前,我国人口流动整体上处于无序状态,作为流动人口的主要管理机关的公安部门,在现存管理体制、方式下对其管理对象底数不清、分布不明,特别在人性化管理推行的进程中,公安机关原有的强制手段取消,综合的社会管理模式还没有建立,进一步加剧了对流动人口管理措施的弱化,作为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对象更难以做到明晰。
二是政策执行需要的财政资源保障脱节,财政资金到位困难。我国现行财政体制的安排系中央与地方分享税制,通过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划分税收收入及中央的统一支付体制共同实行管理。这样,在对流动人口进行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经费的负担主要落在地方财政中,而地方政府层级间财政体制的类似安排,又将经费负担继续逐级下移。以海淀区为例:底,全区户籍人口共178万人,其中育龄妇女46万人,成年流动人口36万人,流动育龄妇女约10万人。同期区级财政对户籍人员的经费投入平均5.2元/人,全年区财政至少需为户籍人口投入计划生育事业经费926万元,按要求应投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事业经费187万元,此外还应相应增加管理人员编制,核拨行政经费。
当前,在一些外来人口大规模聚集的地方,基层政府为解决当前一些矛盾,还常常通过设置一些临时机构、临时人员去实施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管理工作,使公共政策实施不仅面临管理主体本身的合法性问题,而且一些管理人员本身的行为失范可能又会酿成新的冲突甚至局部管理危机。况且这种管理与服务的要求可能还会使城市进一步扩大人口吸引的态势,在交通、住房、能源、教育资源等多方面对城市发展形成新的压力,也使得地方行政领导对类似的财政的投入有一定的顾虑,因此地方财政在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经费投入方面不够积极。
三、建议
(一)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的部署,进一步加强对综合改革的规划
海淀区是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大局中的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改革开放的程度。海淀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东部地区的一个缩影,同时又客观代表了东部地区,因此海淀区市的综合改革工作在东部地区具有突出的典型意义。经国务院原则通过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宣布了北京的使命: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当前,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新一轮飞速发展之中。经济的发展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要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为区委、区政府当好参谋助手,把人口发展纳入到海淀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要按照到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在20xx年前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基本建立新的工作机制的要求,制定海淀区关于综合改革的规划,率先实现建立新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的研究
海淀区人口规模较为庞大,特别是人口机械增长过快,全区人口机械增长率达31.15‰,增长量为5.6万,总户籍人口数已达184万。同时,海淀区的人口安全问题开始显现。全区新出生人口的性别比达111,区域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全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8.49万,占总人口的15.5%;性病和艾滋病在特殊群体中有蔓延趋势。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加强人口发展研究。要以人口计生委更名为契机,充分借助区域人才资源,加强开展适应区情、适应区域发展状况的人口战略研究,制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同步的人口发展规划,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海淀区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每一个公民。
xx年10月 12 日,市教育局专家组一行6人对我校迎接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复验工作进行了评估。专家组在校期间实地查看了学校的基础设施、教学教研管理、规范办学等情况,并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教师座谈、学生座谈等形式对我校的迎接复验工作进行了评估。专家组经过辛勤的工作,在全面了解我校工作的基础上,对我校的迎接复验工作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价。
专家组在充分肯定我校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指出了我校在迎验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主要意见有:电教设备配置、教学楼内部环境、功能室配备、班级文化建设、服务设施、办学规范、资产管理、教育教学过程性材料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与迎接省规范化学校复验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待进一步落实提高等。
为了巩固迎复验工作成果,进一步总结经验,突出特色和亮点,寻找差距,采取得力措施进行整改,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不断使学校工作沿着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迈进,我校领导班子针对专家组提出的反馈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对省级规范化学校复评标准再次进行了自查对照。在自查对照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讨论和酝酿,提出了我校试点项目的总结性评估整改方案。
一、整改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以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改结合,重在巩固”的原则,在巩固工作取得的成果基础上,针对市专家组反馈的问题,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明确差距,注重整改实效性,增强执行力,确保整改质量。通过整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学校管理,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 成立了整改组织机构
1、为了使我校的总结性评估的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
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组 长:xxx(校 长)
副组长:xxx(副校长)xx(副校长)
xx(副校长)xx(副校长)
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名单:
主 任:xxx(副校长)
副主任:xxx(副校长)
xx(副校长)xx(副校长)
2、根据专家在反馈意见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将整改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要求有关人员按照试点工作的基本要求,制定各自的实施方案,提出具体措施,限期完成。
三、 整改工作的主要措施及效果
1、为了加快多媒体班班通建设,学校多次召开多媒体班班通建设工作会议,进一步认识多媒体班班通建设的重要性,明确各人的职责和任务,张校长多次到教体局找领导寻求支持。我们确保多媒体班班通建设顺利完成,以便更好地为支持教学服务。
2、、为了提高我校教师队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我们筹集资金为教学人员配备电脑,确保教学人员人手一机。
3、全面美化、净化学校环境。教学楼楼梯栏杆、扶手、教室及各功能室门窗以粉刷完毕,环境焕然一新。
4、完善了功能室的配套建设。
(1)、舞蹈教室的地毯已铺就,扶手、镜子已经安装到位。
(2)、历史、地理教室已布置完毕。
(3)、化学实验室建立了有毒、有害药品专用存放橱。
(4)、购置了图书,图书室图书数量接近达标。
5、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
(1)、校园内的生物园已经建设完成。
(2)、班级文化、教学楼走廊文化已经布置一新。
6、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按照新课程改革和省级规范化学校要求更改了课程表,确保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7、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各项教育教学过程性材料已经得到充实。
8、加强校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卡已更新完成。
9、加强学校服务设施建设。
(1)、教职工车棚改造完成。
(2)、学生厕所已经改建成水冲式。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我们将始终按照省规复验标准和市专家组的有关要求,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管理和利用,加大学校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规范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争取圆满完成迎接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复评改造。
一、政府会计改革及其发展趋势和特点
适应社会公共管理的需要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在有关国际组织的积极推动下,政府会计改革不同程度上引起各国政府的关注,日益成为国际上公共财政管理的热点问题。
(一)关于政府会计的内涵
政府会计是国际上通行的称谓。所谓政府会计,是指反映、核算和监督政府单位及其构成实体(以下统称为政府单位)在使用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过程中财务收支活动的会计管理体系。政府会计是把所有政府单位及政府构成实体作为一个履行受托责任(受纳税人委托)整体,即财务报告主体来看待,可以全面、系统地反映其预算执行情况、资金运用活动、财务管理业绩,是政府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宏观调控的信息基础。
政府会计内容包括三部分:概括起来可称为“一项制度,两个体系”即:政府会计准则体系、政府会计制度体系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政府会计有三个特征:一是政府单位执行统一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这就是说,无论是政府的行政部门、非行政部门或是其构成实体等,执行的准则和制度是统一的,不是分类的(比如,我国预算会计就是分类的,包括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基本建设会计等)。另外,所有政府单位使用的政府性资金和管理的政府性资产,所有的政府活动形成的财政资源和财政责任,都要纳入政府会计的核算和管理。二是实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全面、系统地反映财政预算执行和政府单位的财务活动及财务状况,综合披露政府及政府单位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真实信息。三是提供科学有效的政府会计信息。政府会计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政府资产负债状况、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及政府的种类经济活动状况,这些科学有效的信息有利于立法机关对政府的监督,有利于强化政府的会计责任,有利于政府自身的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推进宏观经济管理。
爱尔兰、西班牙的政府会计管理情况,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上述特点。这两个国家均制定了统一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力求全面、系统地反映政府的收支活动以及政府的资产负债状况。爱尔兰财政部代表政府《年度财政决算报告》,政府单位则《年度财务报告》。西班牙政府综合性的《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另外,国际上率先进行政府会计改革并取得成效的有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这些国家的政府会计改革及其基本内容也体现了上述政府会计的特征。
(二)关于政府会计改革的发展趋势及目标取向
政府会计改革,起因于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成为国际上改进和完善公共财政管理,提高政府运行效率,增加财政透明度,提高财政信息质量的推动力量。
---政府会计改革的国际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开始,特别是90年代以来,政府会计改革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改革的动因主要为以下几点:一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国际贸易迅猛发展、国际间投资活动日益活跃,促进了政府会计服务的国际化演变。二是适应社会公共管理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与政治民主的深入发展,立法机构、社会团体、普通民众以及政府机构自身都对政府会计提出了新要求。比如,爱尔兰政府会计基础为收付实现制,但近年又在政府会计规定蓝皮书中明确指出,随着政府部门责任的扩大,现有会计体系已不足以满足公共财政管理的需要,不能及时提供相关财务会计信息
,不能更好地反映政府的受托责任,不能在使用资源时更好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根据爱尔兰财政部、总审计长组成的联合工作小组的建议,已对现有政府会计体系做出必要的改变。又比如,西班牙在20世纪70-80年代因政治革命的发生和政治民主的发展,随着《总预算法案》的实施,政府会计进行了一个比较剧烈的变革过程,形成了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制度。三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为了控制因应对经济危机而出现的高额财政赤字和公债规模,为了提高政府资产负债的透明度、避免出现重大的财政风险而对政府会计提出改革的要求。比如,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新西兰政府经历持续的扩张性财政政策造成巨额财政赤字后(1998年底,新西兰政府净负债占gdp比重达50%),通过财政法案,改革政府会计,放弃收付实现制,采用权责发生制。随后,又分别通过政府财务报告法案、财政责任法案,实行了全面的政府会计改革。四是有关国际组织的积极倡议和大力推动,特别是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及其公共准则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积极倡导。---政府会计改革的目标取向。从总体上来讲,国际上政府会计改革的目标取向是建立以不同程度的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以统一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政府财务报告为主要内容,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活动和资产负债信息的现代政府会计体系。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取向基本相同,但各国政府采取的改革方式、内容、程度以及改革的步骤各不相同。因为各国情况不同,有的采用比较剧烈的方式,有的采用温和的方式,有的则只是对原来的模式进行改进。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政府会计改革目的非常清楚,就是能够全面或者是比较全面地反映政府财务会计信息,增加财政透明度,明确政府责任。比如,爱尔兰虽然没有改变收付现实制会计基础,但其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及有关会计报表增加了权责制信息,同时致力于建设现代化的政府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全方位地管理政府会计信息、资源信息以及政府业绩信息。另外,爱尔兰地方政府及中央对地方专项拨款则以权责制作为会计基础,该国政府环境与地方部为此了地方政府会计准则等相关管理制度。而西班牙则采取了比较彻底的方式,1994年政府会计科目表后,1995年1月1日开始采用权责发生制,其《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就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的。
---政府会计改革的共同特点。各国政府会计改革不尽相同,但也有一些共同特点。一是采取适宜本国国情的改革方式。虽然目标取向相同,但不同的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形,采取了不同的改革方式。比如,在会计基础方面,有的仍然没有改变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有的则放弃了收付实现制,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在引入权责发生制方面,各国也不尽相同,有的实行全面的权责发生制,有的则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有的中央政府没有实行而地方政府实行权责发生制,等等。原因就是各国政府依据本国的国情而改革。爱尔兰和西班牙两个国家就是很好的例证。爱尔兰中央政府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会计报表则增加相关权责制信息,地方政府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西班牙则改革了收付实现制,实行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比较全面地引入了权责发生制。二是各国高度重视政府会计改革。爱尔兰的《财政与审计法案》、西班牙的《总预算法案》等法律,对政府会计的职能、作用及采用的会计记账基础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为推行政府会计改革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同时,适应公共管理需要而对政府会计不断改进完善。另外,以新西兰、英国和美国为代表率先进行政府会计改革的国家,也都是通过一定的立法形式,保障改革的推进。三是建立现代政府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设先进的政府会计信息系统,既是政府会计改革的技术支撑,又是提供科学有效信息的平台。大多进行政府会计改革的国家都建设这样的系统。比如,爱尔兰财政部建成了“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用于加强政府会计信息管理,并在《公共服务管理法》中对系统建设做出明确规定。四是政府会计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为:(1)强化了财政风险的控制和政府责任。比如加拿大,经过十多年改革,联邦财政摆脱了长期收不抵支的财政困境,1997-1988财政年度,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并出现结余,结束了连续20多年财政赤字的历史。新西兰经过改革,实行了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政府财务收支活动透明化、信息公开化,控制了财政赤字,成效明显。(2)提高了政府机构管理效率。(3)统一了政府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全面反映了政府债权债务状况。
二、政府会计改革的难点及原因分析
虽然政府会计改革国际化趋势日益发展,但进度并不平衡,改革比较彻底的仅为部分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原因主要是政府会计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利益关系,政策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推进改革又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应当对这项改革的难度保持清醒的认识。
(一)关于对改革的思想认识问题
政府会计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各方对此认识难以相同。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有的认为不应对原有制度做出修修补补,要进行根本性改革,从而一步到位,比如,从收付实现制直接过渡到权责发生制。有的认为,应当保持政府会计的稳定性,能不调整就不作调整,即便调整,最好对原有制度做些微调,以免可能会出现不可预见的风险,对社会造成冲击。大多数人则认为,适应管理需要,改革是必要的,但要结合国情,循序渐进,分步骤、分阶段进行。爱尔兰政府对这项改革的态度很能说明问题。考察中该国中央政府官员反映,他们先要做的是“试一试(政府会计改革)水的深浅”,看一看到底怎么样。爱尔兰政府的这种想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种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是制约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关于改革的政治决策问题
政治决策是政府会计改革最为重大的问题。政府会计本身属于财政业务范畴,但政府会计改革却涉及立法、行政、非政府实体以及公众等诸多对象,同时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处理不慎,不仅改革夭折,而且触发其他严重问题。比如,采用不同的会计记账基础,政府财务报告反映出不同的信息,有关重要信息如政府隐性债务、养老金计提等问题比较敏感,直接涉及立法与行政之间、政党与政党之间、政府与工会之间、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另外,改革方案的设计是否科学,推行改革的相关措施是否到位,改革的具体操作是否顺利等等,类似这样的问题处理不好,可能会导致政府账务处理的混乱。这些风险和问题,将对政治决策产生重大影响,这也是各国政府对政府会计改革持慎重态度的主要原因。西班牙政府会计改革经历的三个阶段,与该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不同时期密切相关。
(三)关于用款部门的阻力问题
政府会计改革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用款部门的阻力。主要原因:一是改革可能触及用款部门的既得利益,比如政府会计财务报告全面披露用款部门的债权债务关系,用款部门便不能隐藏其不当利益。二是改革初期可能使用款部门不适应。用款部门长期习惯了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一旦加以改变,需要重新培训、学习和一个时期的适应。
(四)关于引入权责发生制问题
权责发生制是政府会计改革的一项制度安排。引入权责发生制,是政府会计改革面对的一个既不能回避,又不能越过的难题。问题不在于是否引入权责发生制,而在于多大程度上引入,如何稳妥地处理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过渡,或者如何处理好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有机结合。虽然国际会计师联合会部门公共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积极倡导引入权责发生制,但是全面引进或是局部引进,许多国家对此相当慎重。考察中,爱尔兰
政府对此问题明显存有疑虑,认为引入权责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问题,所以先要“试试水的深浅”。有的国家在引入权责制方面取得了成效,但也带来了问题。比较典型的是澳大利亚,该国不但在政府会计改革中,而且在预算编制上全面地引进了权责发生制,结果出现的问题是:忽视了现金交易信息在政府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影响了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信息需求。后来,澳大利亚又对此进行重新调整。(五)关于重大会计事项处理问题
政府会计改革将实行新的会计政策,会对有关重大会计事项做出规定,这种重大事项的规定或处理会产生重大影响。比如,对于政府隐性债务、养老金,如果采用权责发生制,则在会计当期予以反映,会计报告会显示政府债务和养老金数量增加,可能会使政府财政赤字明显加大,从而可能会引发相当的争议。对重大会计事项如何设计,不单是政府会计改革的一个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
(六)关于改革的策略问题
政府会计改革变革了原有的会计体制和会计制度,这是一项新的制度安排。这项新的制度安排,既涉及到政治问题,又涉及到专业及技术问题;既是政府机构的改革,又涉及到立法机构、社会团体和一般民众。在科学设计改革方案的基础上,必须高度重视研究好改革的策略问题,研究如何正确处理借鉴国际经验与尊重本国国情的关系、正确处理目标模式与分阶段实施的关系。
(七)关于政府会计人才素质问题
政府会计改革的制度安排和实务操作需要一支与之相匹配的会计人才队伍。人才队伍建设是政府会计改革的关键,也是改革的难点。考察中,爱尔兰、西班牙政府明确提出这一点。西班牙政府官员认为,推行政府会计改革必须培养相应的人才,要组织培训好相关人员,要使具体的操作人员熟悉并会运用新的会计制度。
(八)关于政府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问题
信息系统是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环节。推进政府会计改革需要信息系统作为技术支撑。
尽管存在上述难点,西班牙等20多个国家仍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政府会计改革,而大多数国家高度关注这些动向,虽然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只是对原有会计体系的改进调整,没有作根本的变革。不少国家对引入权责发生制持观望态度,主要是担心可能产生不可预知的后果。
三、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有关建议
根据对爱尔兰、西班牙政府会计管理与改革的情况的考察和目前国际上这方面的发展动态及趋势,针对我国政府会计管理与改革的状况,我们有以下启示和建议:
(一)切实加强和完善我国政府会计管理
我国的政府会计以预算会计制度体系的形式存在,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以及参与预算执行的国库会计和收入征解会计等。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于1998年实施了较大改革,为搞好财政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还不能很好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财政管理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缺乏统一规范的会计准则体系和会计制度体系。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的各部分之间相互交叉、冲突,不仅不能将所有的政府单位作为一个整体管理,而且不能完整、准确、及时地核算反映政府性资金和资源的运行状况。二是缺乏较高层次的法律依据,与财政预算管理应当具备的法律地位和法律约束力要求不相适应。三是实行收付实现制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会计信息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政府财政能力和财政责任,不利于有效披露和防范财政风险、实施高效的财政管理。四是缺乏统一完备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没有完整反映政府财政财务状况的财务报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虽有财务决算,但由于缺乏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和制度体系,因此难以形成系统、完整的财务信息。
因此,无论是从目前的财政管理要求,还是从财政管理的改革与发展要求看,都应当切实加强和完善我国政府会计的管理。
(二)加快研究我国政府会计改革
政府会计改革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许多国家的改革已取得了成功。美国等国家按照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编制政府年度综合财务报告已进行了8年,并在不断深化和完善。因此,加快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研究,是推进我国财政管理步入国际先进水平的重要方面。根据这次考察了解的情况和所掌握的国际上这方面的经验,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应当着重研究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1.关于政府会计改革的原则。政府会计作为公共财政的重要内容,目的是更好地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功能、责任和资源。但同时,进行这项改革又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必须积极慎重。因此,我们考虑应当坚持以下指导思想和原则:一是坚持先进性。以我国实际情况为基础,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致力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的政府会计体系。二是坚持实用性,为财政服务,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管理功能的需要。三是坚持继承与创新原则。对现行制度中合理、适用的内容应当保留、调整,注重历史,对整个政府会计体系作根本性改革,强调创新和提高。四是坚持渐进性原则。政府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采取由简到繁,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和政府会计制度体系。
2.关于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基本框架。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基本框架确定为: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建立规范、统一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根据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确定的原则,建立政府会计制度体系;以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为基础,建立政府综合年度财务报告制度,编制政府综合年度财务报告,即“两个体系、一项制度”。重点应当研究好以下内容:一是科学界定我国政府单位的范围,研究对具有政府功能的单位实行统一规范化的准则管理。二是在科学规范和界定政府单位范围的基础上,设计由政府单位执行的、统一规范的会计准则体系。三是在建立政府会计准则的同时,建立政府会计制度体系,设计适应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的政府会计科目表。四是按照上述两项制度的要求,研究设计我国政府综合年度财务报告制度。五是研究提出改革的配套措施,包括建立政府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政府会计人才的培训、与其他财政重大改革的衔接。为此,应当抓紧研究制定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实施方案,将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总体框架、改革内容、配套措施、实施步骤等形成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协调地推进这项系统工程。
3.关于如何引入权责发生制的问题。这是政府会计改革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为了建立我国政府会计准则体系、政府会计制度体系和实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结合国际上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我国政府会计核算基础总体上应当考虑实行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具体做法是结合我国财政管理的政策取向和具体情况,积极稳妥地改革政府会计的核算基础,与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发展步伐相适应,分部分、分步骤地实行权责发生制。
(三)加快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人才培养
推行政府会计改革,需要相应的人才,这一点对于我国来说尤为迫切,因为预算会计的管理现状决定了我国政府会计人才的短缺。未雨绸缪,适应改革要求,应当高度重视我国政府会计人才的培养。政府会计改革方面的人才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制定政策制度的人员,主要在财政部门;第二层次是推行政策制度的人员,主要在政府主管部门;第三层次是具体操作的人员,主要在预算单位。三个层次中,第一层次最为重要,因为它既是制定高质量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关键,又是培训第二、三层次的基础力量。可以考虑从现在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政府会计人才的培养。
(四)建立我国政府会计信息管理系统
关键字:政府会计改革问题财务报告
引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预算会计也开始了全面彻底的改革,先后推出了政府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度,并在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国库集中收付等预算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改革后的政府会计体系仍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国家公共财政管理的需要,还有很大改造的空间和必要性。下面笔者将仅从财务报告体系的构建这一角度浅析政府会计的改革方向。
一、我国政府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核算内容不够全面
现行政府会计仅仅反映预算资金的执行情况,而对政府受托管理的资源、国有股权及受益权、社会保障基金的运作情况等没有进行全面反映。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实质上只是财政收支会计,核算内容主要是财政收支活动,没有覆盖全部会计要素,特别是在诸如固定资产和长期负债核算和管理方面有明显不足。政府的固定资产只由行政单位会计记录,各级政府的财政总决算并不反映固定资产情况,对长期负债以及其他政府债务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和核算。所以政府会计核算的内容,不能全面地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的整个财务状况,越来越不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在收付实现制下,单位发生的应付货款、拖欠工资、政府债务应承担的利息,不进行账务处理。而这些实际存在的负债,属于会计主体应承担的义务,会计信息不作揭示,资金不做好准备,一旦债务到期,就会产生财务危机。同时现制度也不能如实反映单位的收支和收支结余情况,所有非现金交易不作为收入、支出即时纳入核算,相应的债权与债务也不确认。
(二)核算基础不够科学
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化,收付实现制基础已显露出明显的缺陷,主要是:1、在收付实现制下,财政支出只包括以现金支付的部分,对当期已经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政府债券、社会保障基金缺口、政府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产生的或有负债等债务,在现行总预算报表中并不直接体现出来,使得这部分债务成为隐性债务。2、收付实现制下的支出并不能反映政府本期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全部成本,也就不能实现收入与成本的配比,即本届政府偿还的可能是以前各届政府举借,忽略了长期资产和长期债务的计量等问题,因而远不能满足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需要。
二、我国政府会计核算缺陷对财务报告体系的影响
当前,大多数发达国家都编制并提供关于政府整体的财务报告,它是在各支出机构、部门编制的本机构、本部门的预算与财务报告的基础上编制合并起来的。编制合并的政府整体财务报告对反映和考核政府对公众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现行预算会计体系并不提供预算政策评估报告,而近些年来,预算政策评估报告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会计体系中逐渐受到重视。一方面这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要求,公开性和民主性的社会要求有见多识广的公民和公共参与,以及透明的治理程序。加强预算分析和改进预算进程因此十分紧迫,并构成加强政策有效性和民主建设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编制预算政策评估报告也是政府预算本身的要求,因为它可以体现责权发生制原则,有效的提高政府预算的科学性,保证政府会计系统的健康、高效率运行。
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的年度会计报表没有统一的规范,而是按照财务部门和上级单位下达的有关决算编审规定的组织执行。这就给政府财务报告的统一性和完整性造成了很多问题。例如,在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体系下,无论是总预算会计还是单位会计,对资产和负债的记录和报告都是极其不完整的,而且缺乏对政府或有负债的报告与披露。
总体上看1、缺少统一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2、会计报告包含的信息过于简单,反映的内容不全面3、会计报表列示不科学,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当前我国政府会计财务报告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思路――财务报告体系的构建
(一)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
要真正发挥政府会计的监督作用,会计报告就不应只提供给有关部门,更应该提供给与政府服务和政府收入息息相关的广大社会公众。报告系统必须设计成能够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总体来讲,这些政府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或潜在使用者可分为:①立法机关和其他治理实体②公众③投资人/贷款人④评级机构⑤其他政府、国际机构和资金供应者⑥经济和财务分析人士(包括媒体)⑦高层管理者。
(二)体现受托责任
政府的受托责任通常被解释为政府从事各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义务,或者是“对资源或活动从公众那里转移给政府当局而应负责任的一种转换”(GASB 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2002)。在政府会计中,政府作为受托者与诸如公民和立法机关等作为委托者之间的关系清楚而且直接。向诸如公民、立法机关和监督机关以及投资者和信贷者等使用者提供有助于他们评价政府受托责任的信息,是政府会计的最高目标。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公立单位委员会在第1号研究公告《中央政府的财务报告》中认为:"财务报告应当证实政府或单位对财政事务和信托资源的受托责任。"政府会计应当提供反映政府使用社会资源履行政府受托责任情况的信息,以辅助政府部门履行政府受托责任,并辅助信息使用者监督政府对社会资源的使用情况,对政府部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效率、效果进行考评。
(三)内容完整全面
在我国,政府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仅局限于财政预算收支执行的实际情况,只反映当期的财政资源,而没有把政府受托管理的国家资源、国有资产、国家债权债务以及政府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纳入其范围,范围过窄,信息披露不全面。将我国现行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扩展为政府财务报告,建立和健全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体系,使财务报告涵盖所有相关的政府财务活动内容是当务之急。
四、总结
政府会计改革是财政管理领域的一项基础性变革,涉及面广、技术性强,不仅是会计技术变更的问题,更是管理理念更新的问题。当前,中国推进政府会计改革主要面临着核算内容不够全面、核算基础不够科学和重大事项会计处理、政府会计人员培训以及政府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等诸多问题,改革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而财务报告体系的构建是政府会计改革中一项基础性、关键性的工作,具有深远意义。中国的政府会计改革必须立足于中国国情,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可以按照“总体规划,先易后难,重点突破,逐步推进”的原则,先解决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体现受托责任和内容完整全面等财务报告体系构建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按部就班,循序渐进,逐步将政府会计的改革推向深入。
参考文献:
[1]尚海涛.财政总预算会计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财会研究,2004,(2).
[2]邢俊英.改革政府会计制度防范财政负债风险[J].会计研究,2004,(4).
[3]詹雷,王成.我国政府会计的现状和问题分析[J].财会月刊,2004,(1).
[4]刘玉廷.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若干问题[J].会计研究2004,(10).
[5]赵相勇.我国政府会计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方向[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21.
[6] 孙彦彬,刘英明.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几点设想[J].国际商务财会,2008,2.
[7] 余定华,何兰兰,高军.我国政府会计的问题与改革[J].经营与管理,2007,1.
[8] 梁丽.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经济学思考[J].事业财会,2007,1.
[9] 李小晗.对政府预算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5,6.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顺利开展实施该项工作
按照县人民政府“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工作要求,我局及时成立了领导机构,由纪昆局长任组长,罗丽梅、叶红斌、黄金瑶、田家余副局长为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及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设立“阳光政府”四项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刘本勇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领导小组日常工作,钟礼武同志负责做好日常事务。同时,把贯彻落实此项工作纳入全年工作的重要工作日程,主管领导主抓,分管领导各自抓,股室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全力实施该项工作。
二、积极宣传,认真组织学习培训,制定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
本着与县政府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同步的原则,我局借助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利用集体学习的活动对我局的“阳光政府”四项制度进行动员,不仅总结了2008年“三项制度”工作开展情况,也对开展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进行了安排:一是强化领导,分工负责;二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三是明确目标,认真实施。四是创新实践,促进工作;五是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在4月份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讨论通过了我局的《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各股室根据实际,遵循行政效能更高、服务更优、群众更满意的原则,把职能细化到每一个职位。使全局干部职工对该项工作有了全面的了解,充分认识做好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了各自工作职责。
三、扎实工作,抓好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和政务信息查询工作的实施
结合部门工作实际,拟定了2009年实施的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计划。重大决策听证有2项:县垃圾处理价格听证及污水处理价格听证,因该项目实施单位未能按时制定收费方案,我局无法及时将方案报县人民政府及市发改委审批。目前生活垃圾处理费基本方案我局于10月初报县人民政府,11月6日获得批复,现准备转报市发改委。根据我局制定的听证实施细则,在收到市发改委批复10个工作日组织听证。
强县扩权的浙江实践
县域经济发达是浙江的一大特点和优势。浙江全国百强县数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县域经济总量占GDP比重超过60%。县域经济的繁荣不仅得益于浙江长期坚持和积极完善省管县财政体制,而且与不断实施强县扩权政策、理顺市县政府间关系密不可分。2008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总结推广县级政府扩权改革试点经验”。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先后四次出台政策,扩大部分经济发达县(市)经济管理权限。1992年,出台扩大萧山、余杭、鄞县、慈溪等13个县(市)部分经济管理权限的政策,主要内容有扩大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审批权、扩大外商投资项目审批权、简化相应的审批手续等四项。1997年,在萧山、余杭试行享受市地一级部分经济管理权限,主要内容有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审批管理权限、对外经贸审批管理权限、金融审批管理权限、计划管理权限、土地管理权限等11项。同年,又授予萧山、余杭两市市地一级出国(境)审批管理权限。2002年,实行新一轮的强县扩权政策,按照“能放都放”的总体原则,将313项原属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下放给17个县(市)和萧山、余杭、鄞州三个区,这次放权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主要涵盖计划、经贸、外经贸、国土资源、交通、建设等12大类。
然而,随着2002年以来经济强县(市)快速发展,过去几轮的扩权已不适应经济强县(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出现了许多新的体制矛盾和机制障碍: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明显不足,影响了政府职能的全面履行;发展所需的市场监管服务机构缺乏、编制受限,制约了强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强县扩权政策的执行与现行体制和法律法规不相适应,许多权力难以真正下放。并且,除经济强县(市)以外的其它县发展也很快,普遍出现了县市一级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升。
因此,扩大经济强县(市)的管理权限已势在必行。2006年11月14日,《关于开展扩大义乌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下发,确定将义乌市作为进一步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改革试点,并且逐步予以推广,这标志着浙江省的第四轮强县扩权正式启动。文件规定,除规划管理、重要资源配置、重大社会事务管理等经济社会管理事项外,赋予义乌市与设区市同等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允许义乌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和完善有关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支持和帮助义乌市设立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外汇管理、股份制商业银行等相关分支机构,并协调赋予这些分支机构设区市或相当于设区市的职能,完善义乌市经济管理服务网络,并且建立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激励机制。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配套下达了《关于义乌市扩权试点实施方案的复函》、《关于扩大义乌市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通知》和《关于省级有关会议和文件发放范围扩大到义乌市的通知》三个政策文件。根据依法放权的原则,文件明确将金华市16项管理权限以延伸机构方式、115项管理权限以委托或交办方式下放给义乌市;扩大义乌市472项省级部门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省级部门制定和下达的各类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计划和指标,凡是安排到设区市的,扩大安排到义乌市,并对省级有关会议和文件发放、业务性工作和责任制考核、统计报表上报,以及与管理权限下放相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问题作了规定。
到2007年底,文件中明确下放的603项扩权事项已全部完成权限移交,有572项事项和权限已得到落实;其中,省政府下放的事项共计443项,金华市下放事项129项。通过近一年的试点实践,扩权事项和权限运行较为顺利规范,配套制度和衔接机制正在逐步完善,改革试点成效正在逐步显现。一是政府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下放,扩大了义乌市政府管理的自,增强了政府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能力,尤其是省级部门制定和下达的各类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计划和指标直接安排到义乌市,如国土部门下达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解、劳动保障部门下达的社会保障工作目标任务等,减少了市县政府间在要素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利益博弈和冲突,调动了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使县级政府能因地制宜履行职能,其决策和管理更贴近基层实际。二是政府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在本次扩权的603项管理事项中,绝大部分属于省略中间环节的事项,即原须经金华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审核报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批准和管理的事项,改由义乌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审核并直接报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审批。扩权政策的实施,在一定范围内减少了行政管理的层次,减少了审批环节,简化了审批程序,提高了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使得政府能更加直接、近距离地为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提供有效服务,实现了政府工作的提速、提质。三是政府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委托、交办、机构延伸等多种形式,部分原须到金华市办理的事项,可在义乌市直接办理。而且义乌市以扩权改革试点为契机,顺势而为,进一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和扩大365便民服务中心功能,把包括新扩权事项在内的直接面向市场和社会的审批、审核事项受理纳入办事服务中心,同时设立交通、金融、税务等四个分中心,实行“一窗受理、一站审批、承诺办结”,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既方便了群众办事,也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
改革面临多重困境
义乌扩权改革试点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市管县体制的束缚,省、市、县政府间关系进一步趋向于市县分治和省管县体制的格局。但应该看到,这次扩权改革试点没有从根本上瓦解市管县体制,具体管理权限的下放应该说远没有达到《意见》所决定的“除规划管理、重要资源配置、重大社会事务管理等经济社会管理事项外,赋予义乌市与设区市同等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程度,义乌县域发展与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仍将长期存在。这既有省级政府对这次扩权改革试点力度的把握问题,更有深层次的体制原因。中国现行的行政层级体制和资源配置模式已经将地级市政府的权力结构和利益结构制度化甚至法律化,省级政府已经很难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对市县政府的权力和利益重新调整,地方政府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面临着动力不足、权限不足,甚至是合法性不足的多重困境。
长期以来,我国是按照中央-省-市-县-乡五级行政体制来建立各种相关制度的,在许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中,地级市的管理权限得到了明确的承认和体现。早在1983年,国务院有关行政区划批复中就正式使用“地级市”这一名称,1985年民政部在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沿革(1949-1983)》一书时,也对原来设置的市逐个予以认定,统一将市分为地级市和县级市。尤其是行政许可法实施以来,地级市政府部门的相关管理权限进一步得到相关法律的明确,权力下放反而是对现行法律秩序的破坏。
在义乌扩权改革试点过程中,许多亟需下放的管理权限由于部门的有关法规和政策而无法实现下放,特别是实行垂直管理的质监、国土、海关、金融、检验检疫等部门尤其突出。值得注意的是,扩权改革对现行的行政复议/诉讼救济机制也造成一定的挑战和影响。就行政诉讼而言,最突出的是被告问题。当下,义乌扩权的方式主要是授权、委托、交办和机构延伸,而从行政法上的“授权-委托”理论出发,如果是授权,原则上被授权组织具有独立的法律主体资格,可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如果是委托,被委托组织并不具有独立的法律主体资格,责任承担者应是委托者。在这轮扩权事项中,涉及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权限基本上是通过委托形式下放给义乌市行使,金华市有关部门也统一刻制了B章交义乌市。但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只能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方可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因此,这些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权的下放尚缺乏充足的法律依据。如此一来,大量以“委托”方式下放的权力都将遭受“权责不统一”的尴尬,即权力已下放给县级政府或职能部门,但一旦引发诉讼,仍以原机关为行政诉讼的被告(行政复议中也存在这个问题)。因此,下一步应抓紧研究制定扩权改革的政府规章,提出《关于省政府扩大县(市)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暂行办法》,规范扩权方式和扩权程序,明确职责权限,解决扩权改革中遇到的一些法律障碍,进一步增强扩权改革的合法性。
理顺省市县政府间关系的基本思路
在市场化进程中,由于“市管县”体制失去了原有的制度支撑条件和相适应的制度环境,其体制绩效越来越不明显,暴露出制约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问题。而“强县扩权”本身是一种依靠行政力量破除阻碍市场经济发展体制性因素的行为,是一种通过重新分配公共权力资源推进城市-区域经济按市场规律运行的重要举措,是将本来属于县市的行政权力归还县(市),促进省域内形成扁平化的政区与行政管理结构,从而节省行政成本,使县(市)经济更具活力,加强县(市)横向经济联系的重要决策。可以说,“强县扩权”政策的实施有效地增强了县级政府的自主性,提高了行政效率和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能力,优化了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从体制改革的取向来看,“强县扩权”只是在现有行政管理体制框架下对市县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的调整,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