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26 11:39: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肿瘤放疗科医生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肿瘤病人应到专科肿瘤医院进行治疗
肿瘤病人的首次治疗对疾病的发展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次不规范的手术或一次设计方案不合理的放疗和化疗,有可能导致整个治疗的失败。事实上许多小型医院缺少综合治疗肿瘤的设备和条件。一些非肿瘤专科的医务人员也缺少诊治肿瘤的经验。在这样的医院里治疗无疑会影响到肿瘤病人的治疗效果。因此,肿瘤病人只有到专科的肿瘤医院进行治疗,才能提高治愈率。
二、肿瘤患者应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相应的治疗专家
目前,全国各地已有许多治疗肿瘤的专家。这些专家各有特长。比如,有专门从事肿瘤手术的专家,有专门从事肿瘤化疗或放疗的专家,也有专门从事肿瘤内分泌治疗或生物治疗的专家。在大型的肿瘤医院,分科更细,如乳腺肿瘤科、头颈部肿瘤科等。和一般的医院相比较,这里的专家们经验更丰富,各种设备、药品更齐全。因此这里的诊断和治疗一般不会给肿瘤患者留下遗憾。
三、肿瘤患者对各种各样宣传“抗癌良药”的广告。要持谨慎的态度
时下,宣传各种各样“抗癌良药”的广告很多。在这些广告中,大都宣称经实验证明,此药治疗某种肿瘤的有效率可达到多少多少。这里有些宣传可能是真实的,而有一些广告中所说的“实验结果”指的是在动物身上实验的结果,而不是临床实验的结果。因此,肿瘤病人切不可盲目地选择药物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地选药治疗。
四、肿瘤患者应正确地对待放疗与化疗
有许多肿瘤患者听说放疗与化疗有许多严重的毒副作用,故在肿瘤切除后,就不愿意接受放疗与化疗。殊不知,肿瘤病人在肿瘤切除后,其体内还可能存在一些肿瘤细胞。这些肿瘤细胞可再次发展为肿瘤组织。而只有进行化疗和放疗才可杀死这些游离在病人体内的肿瘤细胞。当然,放疗和化疗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损害病人的正常细胞,使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脱发等毒副反应。但足,随着医学的发展,现在已有很多药物可以缓解和预防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一般的肿瘤内科医生都已经熟练地掌握了预防和处理放疗、化疗毒副反应的技术。因此,肿瘤患者应正确地对待放疗与化疗,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地接受放疗和化疗。
1脊柱是骨转移瘤的最常见发病的部位
临床观察显示,近1/3的骨转移瘤位于脊柱。临床尸检发现,多达70%的癌症患者有脊柱转移[1]。因此,脊柱转移瘤的研究非常重要。目前,随着科学的发展,新的治疗方法的出现,药物靶向治疗及立体放射治疗等方法导致患者生存率的改变和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变。使脊柱转移瘤治疗有了较快的发展。新的治疗方法使患者的带瘤生存期有了提高,这样,脊柱转移患者在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时,有进一步手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必要。同时,手术方法的改进,也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存期。
2脊柱转移瘤的治疗的目标
脊柱转移瘤的治疗的目标是保护和恢复神经功能,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现代的影像学为诊断肿瘤提供了更可靠的方法,同时也为手术及放疗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改善。辅助治疗技术,尤其是放疗,使转移患者的外科手术的减少。然而,手术治疗仍然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外科手术和放化疗的进步使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和好的预后[10]。研究证明:虽然手术的主要目的仍然是姑息治疗,包括保存和恢复神经共更能,机械稳定性,很少的时候是控制肿瘤。但是及时的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能够是转移性肿瘤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在脊柱肿瘤治疗中有全局观念,考虑到患者的全身状况及精神状况及个体需求进行治疗。多学科的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及手术,能够为脊柱转移瘤的患者提供神经功能的保护和保持脊柱稳定性[2]。
3脊柱肿瘤的治疗方法研究
脊柱肿瘤的治疗方法研究: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方法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治疗包括化疗,皮质醇,放疗,经皮穿刺椎体成型和外科手术几种治疗策略。当前,临床医学有了很大的发展,靶向治疗及定向放疗等,使在十几年前甚至几年前不能进行有效治疗的肿瘤,目前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使得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改善。为了确定患者的治疗策略及手术治征,国内外许多专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包括手术治征的建立及一系列评分系统。其中有几种较为常见,其包括:Tokuhashi评分,修改后的Tokuhashi评分,Sioutos评分,Van der Linden评分,Tomita评分,Bauer评分以及修改后的Bauer评分。这些评分,在临床上对患者预后非常具有指导性[11]。尤其是修改后的Tokuhashi评分,对患者术后的生存预期有较为准确的评估[6]。2005年,van der Linden 等人提出了van der Linden 评分系统来预测脊柱肿瘤转移患者的存活情况,其包括Karnofsky行为评分,肿瘤原发灶,和内脏累及情况,来评估脊柱手术的预后。这些评分系统使得脊柱肿瘤的治疗有一定参照。过去的评分系统虽然对手术有参考价值。但尚没有考虑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和社会经济因素等多种情况,尚未能使患者达到较好的受益。如何使我国患者达到一个较好的治疗,又避免过度医疗,造成有限医疗资源的浪费,是摆在我国每个医生面前的问题。建立较为合理的统一评分系统和治疗指南,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脊柱外科医生必须认识到,肿瘤的治疗是全方位,多学科的治疗。手术只是解决方法之一。作为脊柱外科医生一定要跟踪了解肿瘤专业的进展,以便对患者进行合理的综合性治疗。
3.1皮质醇或者二磷酸盐 虽然机制不清,经静脉或口服激素能够改善或者解决脊柱转移患者的神经症状和疼痛。在实验中能够减少脊髓和神经根的反应性水肿。但是没有一个达成共识的标准给药方案。二磷酸盐,在脊柱转移瘤的治疗中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减少破骨的再吸收被认为能够有助于癌性疼痛和骨折的预防。在乳癌,前列腺癌和多发骨髓瘤的患者,受益较明显。然而以上这些治疗模式都难以避免存在或轻或重的并发症,经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2化疗及靶向药物治疗化疗是一个系统的治疗,很少单独用来治疗脊柱转移瘤。虽然针对性的化疗缓解疼痛需要的时间较长,但却能够缩小瘤体,减轻疼痛。化疗分为抗肿瘤药和预防改善肿瘤作用的药物。抗肿瘤要对化疗敏感的肿瘤,神经母细胞瘤,尤文肉瘤,成骨细胞瘤,生殖细胞瘤和淋巴瘤。化疗常常应用在这些疾病,尽管有些存在硬膜压迫。化疗的并发症在文献中提到很多,最为担心的这些包括疲劳,疼痛,血液学异常,胃肠道紊乱,脱发,免疫下降,心理障碍和不育。靶向药物的治疗的发展为肿瘤的控制,长期带瘤生存期有延长。
3.3放疗定点辐射伴或不伴化疗是目前治疗没有神经损害的疼痛的主要方法。尽管管有证据表脊柱减压手术,外部放射线的治疗对放疗敏感的肿瘤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肿瘤放疗敏感的病变患者中,单独的放疗成功率80%。总的来说,硬膜受压的患者中30%感觉到神经功能改善,60%疼痛明显缓解。并发症中恶心,呕吐,放射性食管炎常见。迟发型放射性脊髓病在新的放疗的方案中少见。放射治疗也常被推荐应用于对放疗敏感的存在或大或小的病变的肿瘤患者。术前放疗能够改善脊柱转移患者生活质量。术前栓塞血管丰富的转移瘤(肾细胞癌,状甲状腺癌,平滑肌肉瘤)能减少术中出血。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术前可采用化疗,考虑到放疗会影响术后伤口愈合[13]。
3.4椎体成形,经皮椎体成形术,球囊扩张后凸成型术两种较为常用:有研究认为对于脊认为椎体成型和球囊扩张后凸成型比较,在低压力下后者能减少骨水泥渗漏,改善脊柱畸形。但缺乏前瞻性对照研究,没有文章报导在相邻节段骨折作用。对于肿瘤患者椎体破环的患者,两种治疗方法都能缓解疼痛,改善脊柱畸形。
3.5开放手术的患者中,包括后路单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前路手术,前后路手术手术主要目的减小肿瘤负荷和切除椎管内结构来减压。次要目的是稳定,还有可以使患者在没有支具条件下自由活动。单纯后路减压不可取,可造成后凸畸形。单发病灶,一般状态良好的预期寿命长患者前路切除,有初期固定的指征[12]。tomita描述en-bloc切除,依据组织学原则对肿瘤进行切除。这个提议源于对肿瘤周围组织学不好的边缘进行切除。可分一期,或者两期做,对手术者技术要求高。手术后的功能结果和局部肿瘤的控制都令人振奋。目前来说,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我们把它看做治疗的方法而不是姑息策略。有文献报道,经过en-bloc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都有了较为显著的改变。但是从解剖学考虑,大部分的患者包括广泛的硬膜外转移,多节段累及,较大的椎旁病变都不是很好的候选[5]。
4手术方式和手术入路也有了一定的进展
包括使用内镜进行手术。后路前路技术等开放手术治疗。一些手术需要借助普外科胸外科,神外科医生的协助来完成,同时结合术后的放化疗等治疗量。治疗的目的在于使患者患者获得良好的生活治疗。作为脊柱外科医生,我们应考虑包括感染,出血等常见并发症对手术结果造成的影响。全面把握手术适应症,目前,我国临床研究过程中,存在标准不统一。上述外科分期、分级方法的提出使肿瘤的外科治疗从个案经验积累和探索阶段进入到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系统性治疗和研究阶段,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脊柱肿瘤诊断治疗方案或术式的选择。当然,现行脊柱肿瘤的外科分期、分级系统还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有待进一步补充和完善[7-8]。
5结论
我国脊柱转移肿瘤的发病率较高,如此众多的病例,使我们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有效的治疗,提供了很重要的资源。但是目前我国脊柱肿瘤的研究仍然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在脊柱肿瘤的基础研究领域,需要进一步对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有深入研究。临床领域,多中心多学科的临床研究仍有待进一步发展。临床研究要有统一的标准和纳入体系,建立一个较为合理的评分系统,为脊柱肿瘤的治疗提供策略上的支持。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各学科协作,对肿瘤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在我国,脊柱肿瘤治疗上,还存在不平衡性。基层缺乏对脊柱肿瘤的正确认识诊断及评估治疗。我们应该建立相应的培训机构,使得基层骨科医生能够对脊柱转移瘤有正确的诊断和提出基本治疗措施;中心以上医院能够开展相对简单的脊柱肿瘤手术;而高一级医院,则能够担负教育研究责任,积极开展多中心,多学科的循证医学研究,开展学习班,使基层医生及有志于从事肿瘤外科的年轻医生能够从中获益。相信伴随着科学的发展,科研的进步,对于骨肿瘤,尤其是脊柱肿瘤,我们能够建立一套符合国民特点的,行之有效,是患者获益较多的肿瘤综合治疗的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1]Tomita K, Kawahara N, Kobayashi T, et al. Surgical strategy for spinal metastases. Spine 2001;26:298-306.
[2]Tokuhashi Y, Ajiro Y, Umezawa N. Outcome of treatment for spinal metastases using scoring system for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of prognosis.Spine 2009;34:69-73.
[3]North RB, LaRocca VR, Schwartz J, et al. Surgical management of spinal metastases: analysis of prognostic factors during a 10-year experience. J Neurosurg Spine 2005;2:564-73.
[4]Hirabayashi H, Ebara S, Kinoshita T, et al. Clinical outcome and survival after palliative surgery for spinal metastases: palliative surgery in spinal metastases.Cancer 2003;97:476-84.、
[5]Tokuhashi Y, Matsuzaki H, Oda H, et al. A revised scoring system for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of metastatic spine tumor prognosis. Spine 2005;30:2186-91.
Spine(Phila Pa 1976). 2008 Oct 1;33(21):2341-6. doi: 10.1097/BRS.0b013e3181878733.Changes in physical function after palliative surgery for metastatic spinal tumor: association of the revised Tokuhashi score with neurologic recovery.
Yamashita T, Aota Y, Kushida K, Murayama H, Hiruma T, Takeyama M, Iwamura Y, Saito T.
[6]Tokuhashi Y, Ajiro Y, Umezawa N. Outcome of treatment for spinal metastases using scoring system for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of prognosis.
Spine 2009;34:69-73.
[7]Frankel HL, Hancock DO, Hyslop G, et al. The value of postural reduction in the initial management of closed injuries of the spine with paraplegia and tetraplegia. I. Paraplegia 1969;7:179-92.
[8]Schmidt MH, Klimo PJr, Vrionis FD. Metastatic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J NatlComprCancNetw 2005;3:711-9.
[9]Klimo PJr, Thompson CJ, Kestle JR, Schmidt MH. A meta-analysis of surgery versus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spinal epidural disease. NeuroOncol 2005;7:64-76.
[10]Kwon YM, Kim KS, Kuh SU, et al. Survival rate and neurological outcome after operation for advanced spinal metastasis (Tomita's classificationOor5 type 4). Yonsei Med J 2009;50:689-96.
[11]Leithner A, Radl R, Gruber G, et al. Predictive value of seven preoperative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s for spinal metastases. Eur Spine J 2008;17:1488-95.
李玉教授十分好学,他对肿瘤的微创综合治疗技术几乎处于一个着迷的状态。出于对患者的同情,对治疗技术的精益求精,他不断钻研,刻苦求学。一定要攻克肿瘤的远大抱负不断地激励他,使他遇到困难毫不气馁。他担任放射治疗科主任后,对学科发展以及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一直是他关心的重点。当他了解到国外出现了“X刀”的放疗设备时,他努力地阅读外国公司提供的有关资料,从中找出该设备的优点和特点,以确定是否引进该项设备、开展新技术和培养人才等。经过认真思考和认证,他是我国第一个确认“X刀”对肿瘤治疗效果的专家,并作出决定向医院打报告申请购买该大型治疗设备。以后,我国许多医院都陆续引进了“X刀”设备和技术,至今在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李玉教授对新事物有着非常敏锐的眼光,他对肿瘤的治疗也有着独到的经验。他虽然引进了“X刀”治疗晚期肿瘤患者,但对那些治疗后又出现了复发的患者感到很疑惑,因为是责任和同情心使他没有满足已经获得的成就,而是一定要战胜肿瘤的神圣使命,使他不满足现状,致力于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技术和产品。
当他了解到国内有缓释化疗粒子(氟尿嘧啶植入剂)问世,并已经应用到临床,他立刻钻研起化疗粒子植合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技术。作为一个放疗科和介入科医生,虽然离肿瘤化疗药物专业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肩负医生神圣使命的李玉主任毫不畏惧面临的困难,他主动与肿瘤化疗医生和专家交流,同时与地方的专家仔细交流,向他们认真学习,积极地强化自己的化疗专业的临床知识。
放疗与化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是肿瘤治疗的公认,是成熟的技术和方法,是治疗晚期肿瘤和防止肿瘤转移的一个首选方案。由于放疗和化疗的治疗对患者的免疫力都有很大的伤害,不仅不利于患者的机体抵抗力的恢复,还可能把肿瘤患者仅存的抵抗力也一起摧毁。看到化疗粒子的问世,他立刻看到这一新产品与放疗联合使用所产生的新的生命力。在肿瘤组织内植入化疗粒子,通过瘤内缓释药物的高浓度的强大作用,能够使肿瘤在有生物活性的组织里很快中毒死亡,同时立即开展肿瘤边缘部分的精确放疗(调强适形),这时的肿瘤组织就像套上了紧箍咒,无法向外蔓延生长了。在里应外合的微创综合治疗方案下,晚期的恶性肿瘤只能就范了。
这种新的治疗技术和方案的实施,可以把晚期肿瘤患者的医源性伤害降到最小,那些高龄的患者也是能够承受的。由于化疗药物不是通过静脉输入的方式,而是局部直接植入的方式将药物注入到瘤内,并在里面产生很高的药物浓度,犹如在瘤内建筑了一个高浓度的药物储库,这个药物库的储药量是静脉给药剂量能到肿瘤组织内浓度的几百倍,缓释定量地释放的药物不停地与肿瘤细胞作战。众所周知,在实验室里开发出来的抗肿瘤药物都是有效的,但在临床应用时却疗效一般,这是因为99%的药物在全身流动,能经过肿瘤内循环的药物却不到1%,患者接受了大剂量的抗肿瘤药物的治疗,使得正常组织也受到了化疗药物的巨大伤害。目前按照李玉主任的治疗方案,患者对只是肿瘤内部大剂量化疗药物的植入几乎没有出现化疗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大部分患者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靶向治疗药物
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并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
病人推崇靶向治疗药物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相对于手术、放疗、化疗等常规治疗手段,靶向治疗对适宜人群具有特异性高、副作用小、疗效好的特点;另一方面,有些人病急乱投医,迷信网上或朋友的各种传言,认为抗癌药物越贵越好,而靶向治疗药物价格比较高。
不要盲目购药
肿瘤治疗手段众多,关键是要规范精准。脱离专科医生的指导,病人通过私下交流盲目购药,甚至自己给自己开处方,对自己进行药物治疗,是很盲目的。是药三分毒,在没有适应证的情况下进行治疗,不仅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也会延误正常的治疗时间。
靶向药物特异性强
靶向治疗的药物特异性很强,并非所有的肿瘤病人都适合,同一类靶向治疗药物也并非对某种肿瘤的所有病人都有效。医生一般要通过相应的基因检测,确定有驱动基因突变的人,才是该种靶向药物的适宜人群;没有相应基因突变的,医生多不建议病人做靶向治疗。也就是说,对于同种肿瘤,有基因突变的患者,有效率可能高达70%以上,而没有基因突变的,则可能完全无效。所以说,药物好不好,不在于贵不贵,而在于是否对症。
用药前先检查
医生根据癌症病人的病理类型、疾病分期、身体状况、肿瘤发展的趋势会同多学科医师进行讨论,选择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实施个体化的治疗。
对适合靶向药物治疗的病人,医生在治疗前会做影像学、肿瘤标志物等检查,了解肿瘤的情况。治疗后2~3周期再进行复查,结合病人的症状,与治疗前进行对比,评价疗效。如有效,会让患者继续服用。如无效,会更换新的治疗方案,可以是新的靶向药物也可能是化疗药物,而不会在同一种类的药物之间互相轮换。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于很多常见肿瘤都有比较成熟的治疗方案,病人一定要在肿瘤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接受规范、精准、个性化的治疗。
不要“谈癌色变”
目的:探讨老年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放疗)期间护理的护理措施。方法:运用人文关怀,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在放疗前、放疗中、放疗后配合放疗对患者进行护理。结论:加强老年肿瘤放疗患者的全程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人文关怀应贯彻护理全程。
关键词:肿瘤;放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199-01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一种利用放射线的辐射能治疗疾病特别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大约70%的肿瘤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使用放疗[1]。但放射治疗在杀伤肿瘤细胞起到治疗目的的同时,对正常组织也有不同程度损害,从而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老年肿瘤患者由于其生理特征在放疗过程中有很多独特的护理问题,所以运用人文关怀在放疗前、放疗中、放疗后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会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现将我科2012.3-2013.6期间收治的老年手术后进行放疗的9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析,总结护理要点。
1 临床资料
90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61-78岁。其中直肠癌15例,肺癌20例,乳腺癌20例,鼻咽癌8例,食管癌12例,其他恶性肿瘤15例。
2 方法
患者入院后进行详尽的全面身体、心理、社会支持系统方面的评估,根据病情按医嘱进行放疗,同时在放疗前、放疗中、放疗后运用人文关怀进行护理。
3 结果
90例患者中,除2例食管癌患者由于胃肠道反应特别重而中断放疗外,其余患者顺利完成预定放疗疗程。所有放疗患者在放疗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应用涂抹药膏、调整饮食、提高免疫力等方法进行控制。相当一部分患者出现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按医嘱给予升白细胞药,进行成份血输注及采取保护性的隔离措施,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小部分患者照射部位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损伤,通过加强监测,对症处理,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4 讨论
通过本组资料研究发现老年人放疗过程中存在着以下特点,应针对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4.1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生理、生理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各种脏器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器官储备能力减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免疫防御能力减低。患有恶性肿瘤的老年人虽然肿瘤相对发展缓慢,但临床症状复杂、不典型、隐匿性高,由于机体应激能力明显下降,通常会伴有较多的并发症和合并症,在治疗和护理时难度较大。老年肿瘤患者对疾病治疗很大程度上受经济状况的制约,因为癌症是一种难治、经济耗费大的疾病,相当长的治疗过程及昂贵的医疗费用,使相当一部分患者和家庭在精神、心理、经济上不堪重负[2],大部分患者求生欲望不强,焦虑、恐惧、绝望心理者居多。
4.2 放疗前护理
4.2.1 心理护理: 患者入科时进行详尽的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系统方面的评估,并不断动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针对患者的个体性差异进行不同方式的安慰、鼓励和支持,教会患者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如倾诉。使患者及家属对放疗的过程及注意事项有所了解,避免紧张情绪。
4.2.2 改善全身情况: 通过烹调患者喜欢的食物,合理的饮食调配,增加患者的食欲;保持病房的整洁、舒适,给患者创造一个能充分休息的环境;患者穿着宽松、柔软、吸湿性强的棉质内衣[3],保护照射部位的皮肤;改善局部情况,避免局部感染,如做好口腔护理,预防感染。
4.2.3 针对性护理 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做好相应放疗前准备措施:如头颈部放疗患者根据需要做好鼻咽、上颌窦冲洗,指导督促患者进行张口功能锻炼;食管癌放疗患者应避免吃硬性食物、刺激性食物等。
4.3 放疗中护理:
肿瘤病人放疗中常出现在放疗过程中,注意经常观察血象变化,
4.3.1 心理护理: 在放疗过程中给予患者有力支持,教会患者一些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加强战胜疾病的信念。多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通过眼神、触摸等给患者以支持。
4.3.2 病情观察及监测:在放疗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如出现疼痛、出血、感染、头昏、食欲不振等症状、及时汇报医生并对症处理。注意调整治疗方法及剂量,尽量保护不必照射的部位,根据患者需要给予镇静剂,维生素B类药物。充分摄入水分,从而达到减轻全身反应及避免局部放射损伤的目的。监测血象变化,如白细胞计数降至3×109/L,血小板计数降至80×109/L时,必须暂停治疗,若白细胞计数极低,应实施保护性隔离[3]。
4.3.3 针对性护理:放疗期间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每日尽量饮水3000ml左右,衣物宽松柔软避免摩擦。保证照射野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应用化学物品、热水擦拭。鼻咽癌、食管癌放疗患者,做好口腔护理,患者可于饭前、饭后、睡前用淡盐水、温开水含漱,用鼓颊和吸吮交替动作漱口1~2min,清除牙垢,并做张口运动,防止感染;鼻咽癌患者每日予鼻腔冲洗,生理盐水100mL+浓氯化钠10mL ,嘱患者张口呼吸,由一侧鼻腔缓慢注入,患者轻轻回吸后由对侧鼻腔或口腔流出,两侧交替,直至冲洗干净;胸部肿瘤放疗患者:肺癌患者在放疗时应警惕放射性肺炎的发生,而乳腺癌患者则应保持照射野清洁干燥,内衣不宜穿戴,避免局部受压与摩擦;腹部肿瘤放疗患者应避免产气、粗纤维食物,告知患者照射一定时间后会出现腹痛、腹泻、呕吐,此为正常反应,给予对症治疗。
4.4 放疗后护理
4.4.1 心理护理: 加强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沟通,多观察患者情绪的变化,及时给予患者支持和鼓舞。鼓励患者间的结伴,同伴间的支持和帮助。
4.4.2 放疗反应的护理
4.4.2.1 皮肤、粘膜反应的护理: 干反应可涂0.2%薄荷淀粉或羊毛脂止痒;湿反应可涂氢化可的松霜,不必包扎;有水疱时,涂硼酸软膏,包扎1~2日,待渗出吸收后改用暴露疗法。同时要注意局部皮肤的保护,包括加强局部粘膜清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内衣等。
4.4.2.2 血象反应:定期测血常规,如白细胞低于正常,嘱病人注意休息,不去公共场所,尽量减少亲友探视,预防交叉感染。
4.4.2.3 照射部位器官的反应:射线可使照射野内正常组织发生反应,因而放疗期间须对照射器官功能观察,对症处理,出现严重副反应暂停放疗。如口腔、食道反应:保持口腔清洁,给予患者无刺激,易吞咽的软食,同时进食后不可立即平卧,餐后喝少量水冲洗口腔及食管;肺部反应可出现低热、咳嗽、胸痛等肺部损伤,此时应停止放疗,配合医生应用大剂量激素和抗生素治疗,并嘱病人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4.4.3 饮食护理:放疗可引起全身不适反应,患者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疲乏、恶心呕吐,食后胀满,血浆蛋白降低。所以饮食护理应贯穿整个放疗过程中。鼓励患者进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食物。胃纳不佳者,食物多样化,注意色香味的搭配,并且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少量多餐。
总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各系统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免疫机能下降,营养较差,合并疾病多等,对抗肿瘤治疗的耐受性相对较差,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应运用人文关怀,加强老年肿瘤放疗患者的全程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郝继萍,郑林霞.肿瘤患者放射治疗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1年30期.
王平,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放射治疗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院协会肿瘤医院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理事、中华放射肿瘤学会委员、天津医学会肿瘤学会委员。
从事肿瘤放疗临床及研究工作23年。完成了国家“八五”攻关课题“提高肿瘤放射治疗效果”的研究。引进新技术“后装组织间照射治疗口腔恶性肿瘤”等四项获天津市科技进步成果奖,且填补天津市医药卫生新技术空白。承担和参加天津市局级课题4项,分别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编者按]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相关技术的互相带动下,医学技术的发展同样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对于许多疾病,从“不治”到“可治愈”成为现实;一些治疗方法,使繁杂的大手术变得简单,如内窥镜治疗等。这就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手术风险和治疗费用,提高了治愈率。
为使读者了解这些新成果新技术,并从中得到帮助,本刊将邀请有关专家陆续为您讲述。本期将介绍肿瘤放疗新技术。
写在前面: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射治疗设备不断改进,CT模拟机及X刀立体定向放疗、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射波刀放射治疗等新技术先后问世和完善,放射治疗由常规治疗跨入了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的新时代,实现了增加肿瘤靶区放射剂量、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降低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照射剂量、保存重要脏器正常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达到肿瘤治愈的目标。放疗与手术、化疗并列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重要手段之一,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有45%的肿瘤病人可以治愈,其中18%的病人运用放疗即可治愈;单纯放疗或放疗与手术、化疗相结合可以使60%~70%的恶性肿瘤病人受益。
原发肿瘤的局部控制是肿瘤治愈的先决条件,放疗是一种局部治疗手段,一些肿瘤以放疗为主可达治愈,并保存器官和生理功能;对不宜手术、失去手术机会、手术后有肿瘤残留或可疑肿瘤残留者,接受放射治疗是肿瘤局部控制的重要选择。
本期由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的专家和医师们为大家介绍放射治疗的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三维适形放疗“有的放失”治肿瘤
朱 莉
放射治疗利用放射线使肿瘤细胞生长的关键部位DNA链断裂,致使肿瘤细胞减少或停止繁殖,以杀伤或杀死癌细胞。目前,有60%~70%的癌症病人在整个肿瘤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放射治疗。
在肿瘤早期单独使用放射治疗就可成功消灭肿瘤细胞,使患者痊愈;在肿瘤中期放射治疗结合其他疗法(综合治疗)可使部分患者痊愈,而另一部分肿瘤患者即使不能痊愈,仍可减少肿瘤细胞的数量使肿瘤瘤体缩小,延缓肿瘤的生长,延长患者带瘤生存期,并使病情长期稳定;在部分
晚期肿瘤患者中,肿瘤已长得很大,不仅损伤了其邻近组织和器官,还会发生远处转移,出现因肿瘤压迫造成的面部肿胀、进食及呼吸困难、出血及骨痛等不适症状。这时,放射治疗“上阵”实施姑息治疗,不但可使肿瘤瘤体缩小,解除压迫,缓解症状,还可起到止血及减轻疼痛的作用,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放射治疗之所以能使肿瘤细胞减少或将其消灭,关键在于给予肿瘤放射剂量的大小,其治疗原则是最大限度地杀伤癌组织,并且最大可能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然而,肿瘤生长不是孤立的,它的周围必定包绕正常组织及器官,传统的放疗方法在治疗肿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损伤其周围正常组织及器官,而正常组织及器官所能接受的放射剂量则远远低于杀灭肿瘤所需要的剂量。为了保护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及器官不受或少受损伤,就要降低放射剂量,但这样做又不能完全杀灭肿瘤细胞。这个难题是目前国内外放疗领域中研究的焦点。然而,“三维适形放疗”技术的出现使这个难题迎刃而解。
三维适形放疗是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现代放射治疗新技术,根据肿瘤的不规则立体形状将放射线聚焦在肿瘤内,使放射剂量分布形状与肿瘤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一致,然后从三维方向设计出多个照射野进行照射,这样既可以给予肿瘤一个较高的剂量,也可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及器官不必要的照射。该技术凸显“三精”特点,即精确定位、精确计划及精确治疗。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可大大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减少放射反应和后遗症的发生,具有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轻,适用于体积较大、累及范围较广肿瘤的常规治疗,并且放射性炎症反应出现晚、恢复快等优点。
适形调强放疗“逆向设计”治肿瘤
王佩国
调强放疗技术是放射治疗史上的一次革命,代表了本世纪放疗技术的主流。调强放疗通过逆向放疗计划设计,优选出最佳照射方案,将放射高剂量分布在三维立体方向上与肿瘤(靶区)的形状完全一致,同时调节剂量强度,使靶区内各点剂量均匀“布阵”,最大限度地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及器官的照射剂量,保证身体正常组织不受太大的损伤,并可以在此前提下,给予肿瘤部位更有效的放疗剂量,给癌细胞以毁灭性的打击,完全彻底地消灭肿瘤。
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是确保调强放疗准确实施的前提。调强放疗的实施步骤:①精确定位,使用特殊的装置,确保病人在每次治疗时的精确重复,通过PET―CT或核磁共振检查,精确确定肿瘤的位置和范围;②精确计划,与传统适形放疗相比较,调强计划设计的“聪明”之处在于它是通过逆向预算程序进行计划设计,即医生首先把肿瘤组织需要达到的剂量和脑干、脊髓、腮腺、晶体、肺组织等所有需要保护的组织器官不能超过的剂量等限制条件输入计划系统,经过计算机精密复杂的逆运算,给出最满意的治疗计划;③精确治疗,正式治疗前,每一位患者的治疗计划都要在仿真体膜上模拟全部治疗条件进行实际照射和剂量测量,确保剂量分布与计划设计相吻合后再开始正式治疗,并由受过特殊培训的技师负责实施治疗,保证每次治疗的精确度。
国内外临床经验表明,调强放疗具有其它放疗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适用于肿瘤比较局限,周边有重要器官的部位,如前列腺癌调强放疗的疗效与手术相同;鼻咽癌在提高疗效的同时降低了腮腺、脑和脊髓的损伤,减轻了病人口干的痛苦;乳腺癌调强放疗能降低心脏的损伤;肺癌调强放疗能明显降低正常肺组织、心脏、食管等脏器的损伤;复发的肿瘤患者有可能获得第二次放疗机会而不增加放疗的并发症等。调强放疗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我院已将此项新技术成功应用于临床,并成为常规治疗
手段。
机器人辅助的放射外科治疗系统――射波刀
袁智勇
近5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肿瘤的放射治疗技术得以飞速发展,而射波刀则是其中最具有突破性的技术之一。
射波刀由机器人臂、紧凑型加速器、治疗床、定位系统、呼吸追踪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组成。机器人臂有6个活动关节(和人的上肢一致),可迅速将150公斤重的小型直线加速器移动到空间指定位置进行照射。由于机器人臂的灵活运动,可使加速器产生1200多条射线方向供选择,使剂量分布能够更好地集中在肿瘤区域,这一机器人臂通常用在奔驰等高级轿车的自动装配线上,以保证位置的精确性。
射波刀可治疗直径1~8厘米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肿瘤。它有一张可承受160公斤重量而由电脑驱动的治疗床,治疗床可沿上下、左右、进退方式平移,还具有纵向旋转、水平旋转、头脚方向倾斜等功能,这是以往所没有的技术。治疗床顶上的天花板左右各有一对定位用的X光机,以45度和135度的方向对治疗床上的病人做头部或身体照射,影像则落在治疗床右、左两个数码照相机的液晶感光板上,并快速传输至主控制台的电脑,与原先CT定位的重组影像库对比,患者的位置误差很快计算出来,通过治疗床6种运动方式的自动调整,将肿瘤移至原先设计的照射目标区,按治疗计划进行放射外科照射。
射波刀治疗室的天花板上装有一套红外线讯号接受系统,可连续记录与监控病人胸前3个红外发生器的位置,建立患者的呼吸模型。另外,根据定位X光影像采集的患者体内肿瘤(如肺癌和肝癌)位置的运动模型,通过2种运动模型的拟和,射波刀则能建立肿瘤随呼吸运动的空间位置模型,主动追踪肿瘤,在运动中治疗,这一技术借鉴于对空巡航导弹的追踪技术,在运动中持续追踪靶点的动态位置。而以往的治疗技术如X-刀、体部伽玛刀不能主动跟踪肿瘤进行治疗,也无法准确计算肿瘤的运动位置,只能扩大照射区域,以牺牲更多的正常组织及器官为代价进行治疗。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射波刀在治疗颅脑和无自主运动位置的病灶时,准确性为1毫米左右,在治疗肺部肿瘤时,平均误差为1.5毫米,比以往的X-刀、体部伽玛刀的治疗准确度提高了5~10倍。
放疗医生用射波刀对肿瘤患者治疗时,能够不断地对肿瘤位置进行验证,如果病人在不自觉中出现非常细微的位移,定位系统能很快计算出来并通过治疗床的运动加以调整。以往X-刀和伽玛刀则只能依靠患者皮肤上参考标记代表肿瘤的位置,而皮肤标记和人体内部肿瘤位置很难保持完全一致,因为皮肤本身具有很大的弹性,这一摆位方式是将人当做刚体对待,依靠它去精确定位,如果在治疗中患者出现了位置变动,通常情况下X-刀和伽玛刀都是忽略不计的。在射波刀的定位技术中,由于它是通过颅骨、脊柱骨、金属标记等刚性结构作为参考坐标的,所以,定位和治疗的准确性大为提高。
射波刀的治疗计划系统通过逆向运算,由放疗医生给出理想的剂量分布要求,专职物理师将其输入电脑,计算机去寻找达到要求的方案,所以,能够通过非等中心照射使肿瘤受照射的剂量高度适形而均匀。通常肿瘤周边能达到80%的剂量分布,以往放射外科只能达到50%~60%剂量线,而肿瘤复发与否,取决于肿瘤所受的最低剂量是否足够。
因为具有以上技术优势,射波刀对全身各部位肿瘤均可进行有效治疗,它不但与伽马刀一样能治疗颅内的疾病,而且在放疗时还可以根据肿瘤体积大小,与正常组织结构关系进行1~5次的分次照射,对体积较大的肿瘤也可实现放射外科治疗。射波刀的技术优势不但在体部肿瘤治疗时表现得更为明显,同时在对肺癌、肝癌、胰腺癌、头颈部肿瘤、前列腺癌、腹膜后肿瘤、各种局限性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等治疗时都显示出非常高的有效率。它适用于治疗全身各部位的肿瘤,只需1~5天的照射,整个治疗过程大约需要30~90分钟即可杀死肿瘤组织,是唯一无伤口、无痛苦、无流血、无麻醉和无需恢复期的全身放射手术形式,患者术后即可回家。
射波刀作为当今最先进的肿瘤治疗技术,使患者减轻了痛苦,并带来了治愈的希望。
PET-CT,肿瘤放疗医生的火眼金睛
庞青松
最近,很多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前,被医生告知需做PET-CT检查。患者询问:放疗前为什么要做PET-CT检查?有什么作用?与放疗有什么关系?哪些肿瘤患者放疗前一定要做PET-CT检查呢?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2/3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消灭局部肿瘤组织的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的范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治疗靶区。它通常是通过查体和传统的影像学资料,如X线片、CT来确定的。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是解剖学的显像,同人体内的正常组织和器官一样,恶性肿瘤也处在不断新陈代谢当中,通过传统的影像学观察到的肿瘤的形状、大小和活动情况等之外,它还在微观环境下不断地进行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这是传统的影像学手段所观察不到的。通过PET-CT检查不但可以得到传统的影像学资料,还可以通过特定的功能显像剂,了解肿瘤的代谢情况。肿瘤恶性程度的高低与它的代谢情况是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肿瘤恶性程度越高,其代谢也就越活跃。因此,通过PET-CT检查来确定肿瘤的良恶性以及恶性程度就很有必要了。
此外,由于PET-CT检查是全身性的,我们可以了解到全身其他部位还有否肿瘤的存在,依此改变肿瘤的分期,进而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有报道认为,近1/4的肿瘤患者由于通过PET-CT检查,改变了肿瘤的分期,从而避免了接受不该进行的治疗。而对于准备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PET-CT检查不但能帮助医生确诊和了解恶性肿瘤转移情况,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放疗医生确定肿瘤治疗的靶区,即肿瘤放疗的生物靶区。它和肿瘤治疗的传统靶区的区别,就在于我们可以通过特定的功能显像剂了解到肿瘤细胞的活性以及是否乏氧、对射线的敏感基因和抗拒基因的表达情况,针对放疗不敏感的肿瘤采取适当的增敏方法,如改善乏氧、促进射线敏感基因的表达、抑制射线抗拒基因的表达等,来提高放射治疗的效果。
大夫们告诉李大爷,他还需要接受腹部CT和鼻咽部的核磁共振检查,此后才能确定最终的诊断方案。事实上,大夫们的一致结论是李大爷的病已经到了晚期,不论是什么治疗都已经不会有太好的效果。
而现在这种情况的出现,和此前李大爷在家乡几家医院的治疗有很大关系。
2004年10月,李大爷左脸出现了一个指甲盖大的肿块,在某市一家号称以“肿瘤治疗”为特色的省内最大民营医院接受了切除手术。当时的主刀医生只是把李大爷的肿块一切了之,根本没有考虑进行病理检查。不明就里的李大爷自然认为切除了肿块就没事了。
2006年春节后,李大爷的右脸又出现了一个硬币大小的肿块,此后右脸严重浮肿,渐渐变成紫红色。李大爷认为是长了和上次一样的东西,治起来也简单,就没有马上去医院治疗。几个月过后,肿块越来越大,已经让他无法完全张开嘴,接踵而来的是经常性的头疼。这时,他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了能报销,他!择了本企业下属的一家二级医院就诊。
这家医院的外科医生决定为李大爷做手术。手术开始后,出乎意料的情况发生了。
“躺在手术台上,我的部分意识还是清醒的。只听见主刀的大夫说‘要做病理切片’,我想医生肯定发现了什么。”李大爷回忆说,“我心里开始有些不好的预感,觉得这病不那么简单。”
由于该院不具备做病理检查的条件,医生建议李大爷把病理切片送到某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去做,然而这家医院的病理科仍旧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为此,李大爷不得不让儿子把切片送到省内较大的一家肿瘤医院病理科。在等待结果的日子里,李大爷偶然间发现自己的住院记录上被标上了字母“Ca”。
“我不是一个没文化的人,看到这两个字母,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尽管心里已经有些准备,但是脑子还是蒙了。我心里特别迷茫,第一次手术时医生为什么没有给做病理检查呢?”李大爷说。
此后,李大爷被确诊为“涎腺癌”,在肿瘤医院拿到了化疗方案,并在他第二次做手术的那家医院进行了为期6天的化疗。
“孩子们都不放心我的病,一定要我来北京看看。女儿上网查询到肿瘤医院的头颈专家,这才找到屠规益教授。屠教授在几天前为我看诊后,建议今天由放射诊断科、外科和放疗科的3位大夫为我会诊。”李大爷说。
但是屠教授没有告诉他的是,之所以要为他进行会诊,是因为他的病已经发展到第四期,常规的手术和放、化疗对他已经意义不大了。屠教授说:“如果2004年第一次发现肿块时,医生就为李大爷做病理检查和全面身体检查,他的病就不会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了。”
“现在基本上可以肯定他患的是涎腺癌,而且癌细胞已经扩散到颈部淋巴上。但是右脸的肿瘤并不像是原发的。我们现在怀疑癌细胞还转移到别处了,所以才安排他做腹部CT和鼻咽部核磁共振检查,希望可以给他出一个更科学的放疗方案。”为李大爷会诊的放射诊断科专家石木兰大夫惋惜地说道。
屠教授说,肿瘤的治疗是一个多学科合作的过程,不能光靠外科。像李大爷这种情况,在早期最好是先进行放射治疗,而不是一开始就手术,因为肿瘤在低分化期手术是很难彻底切除的。即使切除了,复发的可能性也会比较大。现在看来,李大爷接受的化疗也没有收到很好的疗效。因为化疗药物的使用和搭配都是很有学问的,用不好就会影响治疗,延误病情。在一般人看来很普通的肿瘤切除手术,事实上也不是所有的外科大夫都能很好完成的。基层医生在发现肿瘤患者后,最好建议他们到肿瘤专科医院接受治疗。
一位工作在海防某部的中年干部,无意中在自己的右腮腺区摸到一个鸽蛋大的无痛性包块,警惕性很高的他马上去寻医问药。他先去基层卫生队就诊,该卫生队的外科医生检查后,认为这个无痛性包块是良性肿瘤,劝其早日切除,由于求医心切,加上工作忙,他未多考虑,同意手术。次日上午,手术在卫生队进行。包块被切下来后,两位手术医生拿在手中一看,是个囊性包块,认定是囊肿――良性肿物,便往污物桶里一丢了之,宣告手术结束。3个月后,病人的腮腺手术切口旁又长出了一个包块,满腹疑惑的他决定到驻军医院诊治。某驻军医院的外科医生毕竟见多识广,听了病人介绍后做了详细检查,发现病人上次的包块被切除后不久又重新复生,而且包块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有粘连,这些都是恶性肿瘤的表现。据此,他们认为那个包块是恶性的,可惜标本已被丢弃,无法检验证实。他们决定先做局部包块切除活检术,等病理报告出来后再进一步处理。7天后活检病理报告出来了,证实为腮腺腺样囊性癌。该院医生又为病人进行了腮腺癌扩大切除术,此乃第三刀!手术后病理诊断为腮腺低分化腺样囊性癌,腮腺区淋巴结有癌细胞转移,属癌症Ⅲ期(共分4期)。术后又没有抓紧时间给病人进行化疗或局部放疗,也没有给予免疫治疗或中医中药治疗。手术后4个月病人的手术侧腮腺区皮下又出现了转移性包块。此时,病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要求转到上级医院专科治疗。
患者风尘仆仆来到南京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时,已属癌症晚期,虽然医务人员尽全力补做了右腮腺癌腮腺颌颈联合根治术,并辅以化疗和局部放疗等治疗,但治愈的可能性已很渺茫。医务人员既对这位中年干部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又对当地医疗单位的一系列做法感到遗憾。
当地医院不当之处在哪儿呢?①卫生队不该贸然做腮腺区的肿瘤手术,应做一些鉴别良、恶性肿瘤的辅助检查,或转到专科治疗。②既然做了手术,就该按医疗常规把切除的包块送病理检查。③患者来到驻军医院时,已有腮腺癌复发的表现,不该做单纯的腮腺复发病灶切除活检术,而应按腮腺肿瘤的手术要求,一次完成诊断(送快速切片)和根治术。④手术后没有及时给患者进行化疗或局部放疗来预防癌肿复发。
那么,遇到类似情况,特别是口腔颌面部腮腺区的包块,应如何处理呢?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①先做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如B超、腮腺造影、同位素扫描、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等,以鉴别肿瘤的性质。必要时,应请上级医院专科会诊,然后择期手术。②术中送快速切片定性:如是良性肿瘤,只做肿瘤切除;若是临界性肿瘤(混合瘤),需做腮腺浅叶及其肿瘤一并切除;如是恶性肿瘤,则要施行腮腺颌颈联合根治术。能一次完成的,绝不分两次手术。③癌肿根治术后应辅以化疗或放疗等治疗,并定期随防。
作为医生,应按上述医学原则处理,不能不懂装懂,或者不顾病人利益,违背当地医疗技术条件,乱来一通。作为病人,不能“病急乱投医”,应选择医疗技术较强、医疗设备条件较好的医疗单位就诊。首诊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疑为恶性肿瘤的病人。否则,一着不慎,就会全盘皆输。
自我检查是一种简便易行、早期发现口腔癌的好方法。①在洗脸或洗澡时,用双手触摸腮腺区耳前、耳后、颌下及颈部,有无无痛性包块。②照镜子时,注意观察唇红、口腔粘膜及舌背部,有无无痛性红色或白色斑块或异常硬块。③张大口用镜子看看上腭及牙龈有无红肿或无痛性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