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01 02:03:5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师以德育人德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
教书育人的重点在于写作,通过写作,学生可以从自己的作品当中找到自己的身影。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全面培养学生形成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能力,从对事物进行观察认识、领悟感受到搜寻信息、提炼素材,然后进行主旨的确定、着手写作,在写作的全过程中,学生会在每一环节体会到自己的真情实感,从中陶冶情操,感悟真理,净化心灵。与此同时,通过进行写作也能使学生更喜欢观察日常生活,从而进行人文思想的熏陶。以此看来,培养学生的人格紧紧联系着教学中的写作。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认同学生的发现,让学生发扬他们的个性。学生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作文的题目、选材、主旨、中心等。在学生观察认知方面,一般主要包含他们个人的独到见解以及外界事物所带来的审美观点,从中在促使他们进行憧憬自己的美好未来以及追求个人理想方面都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初中学生具有丰富的人格特征方面也会得以显现。在写作课上,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突然出现个性想法,务必判别其想法的合理性,对其有用的想法进行鼓励,这样学生对其个性思想的状态往往十分活跃,同时他们写出的作品也处处体现着他们所具有的个性特征,通过这种方法有效地结合人、文两种因素。
二、要全面将人文教育贯穿于课文教学中,陶冶学生的人文意识
第一,教师要全面地分析文章,将全文进行透彻的理解。课本中出现的很多文章将决定着我们进行思想教育,如珍惜情感、珍惜生命、积极向上、发扬个性等一系列个人的人生价值观。首先教师应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朗读,让他们去体会文章的境界,同时感悟到文章中所描述的高尚情操。如在《,你在哪里?》一文中,我要求学生积极学习艰苦朴素、日理万机的精神美德,不断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水平;《散步》所描述的内容虽然只是一家人去散步这样一件十分普通的小事,却让我们体会到祖孙三代人的感情十分深厚,我们从文章中就会受到感悟,并进行思考在家庭、社会中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是什么,重新唤回我们日益淡去亲情。
第二,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鼓励学生去了解与文学相关的知识。打好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在阅读与理解文学作品上就会畅通无阻,人类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史也就会很好地被学生认识到,同时与文学有关的知识也会被学生得以很好的掌握。在对名著进行阅读与理解方面创造了有利的基础根基与文学前提,这样大大促进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与感受,还可以学习作品中所描述的内容以及写作形式的观念,奠定了学生学好人文意识的根基。如在的作品《沁园春・雪》一文中,尽管这首词十分简短,然而要想对词中的意义进行深层的品味,品味词中作者的感情,熟读背诵的办法是行不通的,而且务必要了解写作这首词当时的背景,掌握“唐宗宋祖”与“秦皇汉武”的历史背景,这样才可以品味词中所代表的意义与情感,并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三、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升华其人文素质
要想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提升,仅仅靠课本的名著是不够的,还应该对古今中外的作品进行广泛阅读。教师要倡导学生在课下多读课外书,多吸收课外知识。要想全面地领悟语文、品味语文,就要对古今中外的相关文学作品进行全面的阅读。如在对唐诗宋词进行阅读时,为国为民担忧、蔑视权贵、对自由生活的憧憬等思想境界也就是学校中提倡的德育的主要方面。了解唐诗宋词,能够使学生通过陶冶文学作品,进而体会到教育与道德的处处表现。与此同时,阅读材料中也包括很多精美的散文、随笔,这些文章注重人文,歌颂善人、善行、善事、善德,崇尚美、热爱美、赞扬美、追求美。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把当代文学带入教学中是现在关注的焦点。现代文学的应用例子,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渐渐地锻炼感性文学形象之外,还应该拓展学生的视野,一方面要对文学作品进行大量阅读,另一方面也要吸收阅读之外的作品,例如历史、科普、文化等相关书籍。
责任意识就是一个人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并且能够自觉地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例如学生在小的时候就应该快乐生活、努力学习,再长大了以后就应该承担自力更生和赡养父母的责任。责任意识一个人明白自己究竟应该干什么的清晰思想印记,而这个意识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这个意识需要去教育引导和灌输启发。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成长所需的精神品格中,对于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教育与启发。主要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结合学生所看到的具体事件,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养。比如说在迟到和送老人回家这样的两难选择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是一个学生,准时上学不迟到是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在这两者之间要实现巧妙地平衡,不能顾此失彼,这样才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表现。
二、责任意识的培养的重要性
现代中学生的生活条件逐步提高,家庭中都是以独生子女的身份受尽宠爱,所以在与社会的交流和交往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丧失了基本的生活交往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针对现代中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编,七年级下册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首先论述了生命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人的基本生活品质:自尊、自立、自强,结合每个章节的概念分析、具体事例论证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让学生在与教材和教师的交流中逐渐实现自己准确的价值定位和人生定向,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结合近几年社会上的初中学生发生的恶性事件,对于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对于培养我国未来的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进行不懈的努力。将整个初中生的思想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起来,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奠基作用。
三、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1.结合教材的主要目标
对学生进行思想启蒙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依靠逐步的累计最后实现总的价值。七年级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的培养方向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承担对自己的责任,主要是通过个人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明白只有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才能更好的与生活和社会进行交流。八年级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法律的责任意识,就是要懂法、守法、维护自己应有的权利,同时应履行自己应尽的法律义务,培养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不仅对自己负责,还要对他人负责,这是学生在法律意识层面的主要职责。九年级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国家责任的承担,在承担自我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对于国家责任的承担,对于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思想就是通过个人连接到社会,最后归于国家责任的培养,那么在教学中就要遵循这样的线索,利用合适的教材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这节课时,把握课题的主要教学目标“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练意志,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状态。”通过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来和学生进行交流,对自立的行为和不自立的行为进行区分和比较,对于现代初中生的依赖心理进行分析和改正。比如说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在家里能够干什么,会不会洗衣服,会不会帮爸爸干活,会不会在犯错后主动承担错误,这些都是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到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自我生活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减少家长对于孩子生活上的帮助和溺爱,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且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合作,实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独立,真正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2.老师以身作则和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我们常说为人师表,老师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来展现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无形中就给学生树立了榜样示范作用,而且对于教材中的相关教学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来实现引导和教育的作用。在九年级第四课《保护环境》的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声音影像功能,通过视觉直观的信息体验来感受现代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且让学生在讲一下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污染环境的现象或者自己是如何保护环境的,老师在学生们的发言之后,做出总结和提出建议,以自己生活中的细节来向学生展示可以从哪些方面保护环境,还可以让学生组织实地的考察和调查,通过真正的实践活动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
3.关注时政和生活
培养学生对于时政和生活的关注度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再完美的案例都是来自于社会,在深刻的理解都要应用于实践,所以学生只有关注自己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关注自己周围发生的真实事件,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对于自我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国家责任意识的重视和实践。例如近几天是中国两会召开的重要时期,老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两会的会议内容,将自己认为印象深刻的提案记录下来,并且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于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四.结语
(一)教学团队科研偏差严重
现如今,一些科研力量正在被一些以实践为主的职业院校所重视,可是因为缺乏对其科研特点的准确认识以及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在科研方面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有些科研项目直接是以课题为主,缺乏与企业之间的实战合作,不管是技术开发、成果转化还是社会服务,能力都较为低下。其次是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特别缺少对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进而造成对实践教育专业特点的模糊认识,不能够以先进、多样的教学方式执行教学任务,也不利于各项职业教育的实践改革。最后是团队建设的合理性要求不足,在科研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多种教师单一教学行为,各个教学团队之间的合作寥寥无几,这是不利于各种实践教学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的。
(二)教学团队合作效应低下
大部分教师没有团队意识,单纯地将重点放在了自身的教学内容上,团队之间的合作沟通基本为零。所以虽然存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还是不能切实地将专业教学的合理性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造成整个的专业教学零散杂乱。与此同时,教师对整个教学团队的认同感低下,各个教师之间缺乏信任,也会对团队的奉献性和忠诚度造成影响,所以很多教师为了能够在工作中更加轻松,便安于现状,使得团队的集体绩效得不到彰显。
二、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建设
“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指的是理论和实践互补,愿意共同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目标而开展的分工合作,彼此愿意互相承担责任的个体专业队伍。单从教师的层面分析,指的主要是对教师的知识、专业能力以及基本素质等的要求,也就是专业教师不但需要具备全面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需要有较强的岗位实践经验。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强化团队建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覆盖面较广,在教学队伍建设上继续不同类型的双师素质教师的加入,比如建造师、建筑师、设计师等。
(一)强化思政建设
从人本角度出发,强化教师团队的思政建设,指引教师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教育观,自觉遵守教师法规中规定的各种义务和责任。
(二)强化团队领头人培养
专业教学团队的负责人在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专业教学队伍中,属于核心和骨干力量,也是教学团队的负责人在一定的教学范围中的学术成就和观察能力,能够切实把握住专业发展的方向,并且使用其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熟练的教学技巧以及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带头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不容忽视。因此,最大程度地将负责人的作用发挥出来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一方面需要从制度上对其专业建设的领导职能做规范化处理,另外一方面需要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多个方面保证其能够加入各种学术建设活动之中,承担青年教师的教学重担,并且以此有效地提升学校整体师资的教学能力建设。
(三)强化教师专业能力培养
以实践为教学目标的人才培养,要求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课堂表达能力,而且需要有过硬的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师资团队建设最主要的就是实践节能,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实践活动,影响着人才质量培养,因此在团队培养过程中需要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有足够的重视。
三、结语
【关键词】护理人员人文素质培养;和谐医院的构建;医院护理文化
Try to discuss the Humanism Education for Nurs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Hospital
WANG Ge-jinSun Li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ibo City Vocational College,Zibo,255000,China;2. First Hospital of Zibo City,Zibo,255200)
【Abstract】ObjectiveExplore how to build a harmonious hospital from the point of care. MethodsThrough the Humance Education of nursing staff to enhance patient care nurses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from a human point of view.ResultsThe quality of nursing humanities improves,the hospital and the society in harmony.Conclusions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humanities is a principal menmber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hospital,and also is the hospital culture to ensure that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harmony.
【Keywords】Humanism Education for Nurses;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Hospital; Hospital nursing culture
临床护理人员是医院和谐文明的窗口,是医患沟通防止医疗纠纷的中间体,更是与病人直接密切接触搭建医院与社会和谐的桥梁。人类的健康靠医护人员给予预防、保健、治疗来完成,患者进入医院首先见到的是护理引导员、护理分诊员;患者进入医院后如何才能让其放心、安心、舒心,除了医生,住院后80%的任务就是靠护理人员来完成,护理人员与患者日夜密切接触并服务,因此说临床护理人员是构建和谐医院的主要成员,是重中之重,也是医院文化建设确保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就对提高护理人员人文素质与构建和谐医院关系的认识作一论述。
1护理人员人文素质培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人文素质培养是以人为本的培养,是护理人员如何做人、怎样做人、如何贴心与病人的培养方式,是着眼于人的人格塑造和精神境界的培养。人文素质培养贯穿于各类培养过程的始终,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人才。人文素质培养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培养护理人员的创新能力,必须要培养护理人员的创造性品格和创造性思维,从对患者的思想想象、心里揣么发挥出创造理念。创造心理研究表明,形象思维,特别是想象,是创新的源泉,而丰富的想象正是通过文学、艺术等培养起来的。
1.1人文素质培养还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完善其人格,塑造其精神。就我国护理人员人文素质现状来看,其主流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但目前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也是显而易见,个别护理人员虽然谈古论今滔滔不绝,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思想素质较低,道德修养较差,缺乏基本的责任感,严重的甚至违背医德法规。例如,训斥病人、言语伤人,索要彩礼,操作粗莽,更甚者暗打病人等。这说明少数护理人员做人的基本准则严重倾斜甚至颠倒,说明护理人员人文素质培养严重缺失。护理人员人文素质培养的缺失,使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培养和实践落不到实处,其影响是潜在的、深远的。当前,护理人员中还存在着一些令人忧虑的实用主义倾向,诸如重科技晋升,轻人文培养;重专业知识理论,轻全面知识;重技能培养,轻素质培养;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功利,轻道德等。这些问题小而言之,影响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大而言之,将影响到整个民族人文精神的弘扬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医院如何加强对护理人员人文素质培养,重建人文精神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医院的焦点。
1.2当代社会,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有爱心、责任心、知识创新、医护团队凝聚心、独立自主和顽强拼搏的精神,而传统培养下的护理人员恰恰缺乏这种精神,所以,加强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培养,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护理人员,是患者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更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这是历史赋予师长的使命。加强护理人员人文素质培养,是充分发挥三级医院功能的必要条件。三级医院具有双重功能: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社会功能即确保人们的健康和患者身体的早日康复以促进社会的发展,育人功能即为社会和基层医院培养高层次护理人才。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依靠人的力量来推动的,所以,高层次护理人才的社会功能必须通过培养来实现。因此培养是出高层次护理人才的基本功能,是师长的根本任务。培养要通过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发展了,进步了,反过来又能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这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护理人员的培养要以人为本,坚持培养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辩证统一,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充分发挥医院的整体功能。
1.3高层次护理人才的基本条件:在临床上要做到高层次的护理人员,必须首先做到外表端庄大方,气质昂扬,衣表整洁;内心细致,考虑周全,善于消除病人顾虑;操作温柔,手法轻巧,动作熟练;谈吐文雅,称呼到位,语言温馨,善解人意,理解患者,想为患者想,做为患者做,使患者感到温馨,让患者见到护理人员就像见到救星、就到亲人而心情踏实、舒畅。
2和谐医院的基本特征和构建和谐医院的重要意义:“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标,而医院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又是医院重中之重的组成部分,医院是确保人们身体健康、防病治病的基地,而护理则是其先锋,同时医院也是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大型的多功能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医院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医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单元。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和谐医院建设,内涵十分丰富,护理只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需要从医院整体方面进行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观点全面把握和深入研究。
2.1 和谐医院的基本特征,一是要有优美的医院环境,雅致的医院风貌,浓郁的医院文化,绿色的医院生态,以及和谐、合理的医院空间,宽敞、明亮的培养场所和病房等等。二是有优质的培养场所和服务环境,医院规划设计要以人为本,为培养人才和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安静的环境和服务设施,满足培养对象和患者的需求。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让其真正感到“医院是我家”。三是要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医院风气,有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开拓创新的师资队伍,丰富的医院文化,良好的教、传、帮、带、学氛围等,就能引起学者学习的兴趣,陶冶学者的性情。四是要有完善的管理体系,有科学健全的规章制度、文明人本的规范公约等,通过制度的形式规范医护和师生的行为,打造和谐医院。概括地讲,和谐医院具有如下特征:更加注重培养的人文性。树立培养的生命性、未来性、社会性价值,坚持人性化架构、人文化建设、人格化塑造,培养人格健全、具有文化素养的生命个体;更加注重培养的协调性。强调培养主体的积极性,加强培养要素的内在联系和有效整合,实现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更加注重培养的持续性。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和社会承受力;更加注重培养的多样性。强调培养体制多样化,培养类型多样化,培养主体多样化,满足患者和社会多样化的培养需求。
2.2构建和谐医院的重要意义,一方面构建和谐医院是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医院作为社会这个大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整个国家和民族所需要的医护人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医院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个医院,只有和谐才能发展,也只有和谐才能不断创新提高,才能培养出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新型医护高层次人才。所以,构建和发展和谐医院至关重要。二是构建和谐医院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尤其医院是为病人保健康、疗心疾的公共场所,就更需要营造使医患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所以,建设和谐医院正是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三是构建和谐医院是培养高素质医护人才的需要,构建和谐医院,营造良好的医院医护文化氛围,有利于加强护理人员的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素养,更有利于人文素养、团队精神、理性意识、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进一步培养和开发护理人员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学用结合能力,使其树立终身学用结合的观念,促进其个性、身心和谐发展,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
3小结
关键词:人本主义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学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从人的直接经验和内部感受来了解人的心理,强调人的本性、尊严、理想和兴趣,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和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才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人本主义课程与教学论,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在批判结构主义课程与教学论存在的严重问题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一.人本主义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观点
(一)教育的目的在于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完整人”。
人本主义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格健全、和谐发展和获得自由的“完整人(whole man)”。这样的“完整人”,首先是多种多样的潜能得以发挥,表现为各个层次的需要得以和谐实现;其次是情意发展与认知发展的和谐统一。唯有借助于情意教育和认知教育的统一,整体人格成长才有可能,他们还认为情意是行为和智慧的基础。因此,人本主义者要求将教学内容与方法植根于情意的“土壤”之中。
(二)课程的设置与“整合”着眼于整体人格的发展。
为了实现认知教育与情意教育的统一,实现儿童人格的整体发展,人本主义者设立了并行课程,包括学术性课程、社会体验课程和自我实现课程。进而,一种人本主义的并行课程与教学整合模式也应运而生,它由知识课程、情意课程和体验整合课程有机结合而成。设立这种课程的意图是: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术,而且要为个体的人格解放与发展提供经验,帮助儿童的人格成长及其自律性的建立。在上述并行课程的基础上,人本主义的学校课程还体现出知识、情意与体验整合的特点,与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切合。
(三)教学的过程主张意义学习和自发的经验学习。
罗杰斯认为,意义学习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提倡对知识的灵活理解,而不是消极地接受。在这种学习中,要求学生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行安排适合自己的情境,提出自己的问题,确定自己的学习进程,关心自己的学习结果。此外,罗杰斯还用“自发的经验学习”来描述他所提倡的这种学习类型。其特征是:(1)它使整个人沉浸于学习之中——躯体的、情绪的和心智的。(2)教学的方向来自学生。(3)它产生学生不同的行为和态度。(4)根据学习者而不是根据教师的学习活动做出评价。
(四)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并增强其适应性。
罗杰斯主张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变化、改善学习。变化是确立教学目标的根据,而对这种变化的适应取决于学习过程,而非静态的知识。所以,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学会如何学习的人”,“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从而成为能顺应社会要求,充分发挥作用的人。为实现该目标,罗杰斯还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非指导性教学。它鼓励学生充分自信,从而使学生产生能超越自己的思想,开发出自己的潜在能力,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完善个性的教育目的。
(五)教学效果的检验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
人在一生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外部评价,它们左右着人们的行为和成长方向。在教学过程中,人本主义者对这种外部评价模式持反对态度,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罗杰斯认为学生是处在学习过程中的人,只有他自己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已做出了最大的努力,才能发现哪些方面失败了,哪些方面硕果累累。自我评价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的本质就是使学生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因而能使学生更加主动,使学习活动更加有效和更加持久。
二.人本主义课程与教学论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一)构建大语文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是指语文知识实践于现实,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阅读、交际、写作表达等。人文性是指语文课程蕴藏的人文精神,它触及学生的情感世界,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导致学生知识发展与情意发展的失调,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畸形现象。因此只有构建起学生情意知行相统一的“大语文观”,才能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培养出“完整人”。
构建大语文观,首先要建立起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拓宽语文教育的视野,重视课程的自我调整和发展,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其次是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形成,学会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促进情感世界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学习成长的可持续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倡导合作探究,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
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的核心和基础。他认为教育的中心不是教师,不是教育机构,不是教育体制,而是人,是学生。他关注人的整体发展,尤其是人的“内心生活”,即人的情感、精神和价值观念的发展,认为真正有效的教育是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自我意识,促进学习和个人潜力的充分发挥,因而使他们成为“功能充分发挥”的人。人人都有创造性,至少有创造性潜能,人应该主动地发展这些潜能,人生的最高追求是“自由创造”“自我实现”,教育目的应远远超越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智力的培养。罗杰斯倡导的“非指导性”理论及自由学习理论,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让学生自由自主地学习,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进而达到“授之以渔”的教育目的。
语文教学必须坚持“自我实现”“以人为本”。一方面,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种语文材料既包括系统的已有经验,又包含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另一方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合作交流中逐步改善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
(三)鼓励自我评价,满足学生自我实现需要。
人本主义的课程评价观主张课程评价的目的不只是检查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要进一步使学生学会如何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因此应该由学生对自由选择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
小学语文作文评价可以集中体现自我评价的有效性。将评价的主体由老师转向学生,让学生在自由写作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发现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将结论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搜集、整理、加工材料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语文知识的实践和运用,展现自己多方面能力,同时收获自我实现的需要。
总之,成功的教育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语文知识,而在于能否启迪学生从知识学习中获得个人意义,培养健全人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课程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提倡学会学习、倡导有意义学习的课程。它注重弘扬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功能,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积极的自我观念、价值观和态度体系为己任,建立多种评价系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2]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黄珉珉.现代西方心理学十大流派[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
[5]张伟欣.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65~67.
[6]曾德琪.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探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3(1):43~48.
[7]霍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02~103.
[8]罗慧芳.基于人本主义学习观的语文课程[J].现代语文.2007(10):13~14.
[9]李玉红.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与语文教学改革[J].理论界.2006(09):257.
关键词:中医人文 教育 方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2
众所周知,"望、闻、问、切"是中医询症治病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在开展对中医药院校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实践中也需要应用好这一方法,因为这有助于促进医学生人文文化理念的养成,使其形成全面发展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方法手段的创新。
一
中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了四种论断疾病的方法,那就是望、闻、问、切四诊。望诊就是医生运用视觉来观察病人全身或局部的神色形态的变化;闻诊就是医生凭听觉和嗅觉辨别病人的声音和气味的变化;问诊就是医生凭听觉和嗅觉辨别病人的声音和气味的变化;问诊即通过询问病人和家属,了解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以及目前症状及其它与疾病有关的情况;切诊包括切脉和按诊,是切按病人的脉搏和触按病人的皮肤、手、腹部、四肢及其它部位以诊断疾病的方法。因为中医认为,气血运行,感应传导,能传递病邪。反映病变的通路是经络,经络具有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功能,象电话网络一样将人体紧密地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局部的变化通过经络可以影响全身,内脏的病变可以反映到体表,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相反,中医通过对外部的诊察,也可以推测内脏的变化,这就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础和依据。
如果把这一中医诊断疾病的基础和依据应用于开展对中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实践活动中,其效果应该也是很好的。因为现代社会大学生接受知识的传授方法随着电子网络交互平台的普遍运用已趋于多样化,在不断创新的实践中,"望、闻、问、切"这一中医诊断疾病的传统手段和方法运用于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文教育中,或许是现代媒体手段所不能做到的,其产生的效果也会因这一方法的系统性、合理性和科学性而表现得更好。那么,怎样将这一中医诊断疾病的传统手段和方法运用于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文教育之中呢?
二
我们知道,人文教育是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教育内容。可以想象,一个拥有高层次高水准的当代大学生,若是其身上欠缺了人文知识底蕴,他(她)是很难融入于这个社会的。因此,加强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知识的传播和教育就日益显得重要。当代中医药大学生承担着传承祖国中医药文化、创新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任。对他们进行人文知识的传承教育和人文文化底蕴的培养,是发展中华民族医药事业,实现中医药人才质量提高的必然要求。为此,开展对中医药大学生人文教育的方法论研究就势在必行。
首先,中医的望诊即察颜观色。这一方法应用于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就是要做到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具体知识状态,有的放矢的融入人文知识教育体系,做到对症下药。只有这样,熟练地运用中医的望诊,对疾病的诊断既快又准,达到中医说的"望而知之谓之神",才能促进学生的人文知识素养的培育和提高。
其次,中医说的闻诊包括闻声音和嗅气味。这一方法应用于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就是要做到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搜寻每个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人文知识缺失状况,做到查缺补漏,使每个学习者都能获取人文知识的补偿,增强人文知识内涵,以提高医学生的人文修养。
第三,问诊内容涉及范围很广,是获取疾病信息的重要途径,很多名老中医非常重视问候,其中透射出的人文知识内容是十分丰富的。问诊包括问一般情况,问生活史,问家族病史和既往病史,问起病,问现在症,明朝张景岳曾编有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谒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眼药叁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对需问内容做了一个概括。应用这一方法于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主要是在师生的教育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
第四,切诊最常见的为切脉,甚至成为中医的特征形象,中医认为全身血管四通八达,密布全身,在心肺作用下循环周身,只要人体任何地方发生病变,就会影响气血的变化而从脉上显示出来,中医有"切而知之谓之巧"之说,即通过诊脉可以了解全身气血的情况,初学不易掌握,临症日久自有心得。这也就是系统向医学生灌输人文知识的过程,循序渐进,终而成果。
总之,四诊在病中各有其独特作用,不能相互取代,要想对疾病作出全面正确的判断必须做到四诊合叁,将四者有机结合起来,联合运用,缺一不可。同样道理,运用这种方法开展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也需要形式上整体互动,相互促进。有人认为,中医看病,只是摸脉看舌,这种说法是不够全面的。因为中医需要对四诊所收集的疾病有关资料,和中医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相结合,然后才能得出结论。疾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症状,体征表现得复杂,有时还会出现假象,如:"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等等。这就要求医生积极思考,客观分析,认真甄别,或"舍脉从症"或"舍症从脉",透过现象抓住疾病的本质,做到准确论断,治疗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这其中就凝结了医生丰富的人文知识内涵和修养。所以,医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不断创新的实践中,我们有必要把中医的"望、闻、问、切"这一诊断疾病的传统手段和方法运用于对当代中医药学生的人文教育实践中。
参考文献:
1.褚克艰:借鉴中医的"望、闻、问、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6年第07期;
2.吴玉平:中医"望、闻、问、切"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体育师友》2013年第05期;
3.李萍:望闻问切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体会,《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年第06期;
4.阮平文:公选面试评委是如何"望、闻、问、切"的,《领导科学》2013年第08期;
一、栏目主持人的语言规范
目前,电视节目的受众素质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想达到很好的效果,主持人就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要将自己的语言组织好,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喜爱。主持人和受众传递信息非常重要也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就是语言,也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语句是否准确,是否让受众喜爱和接受,这对于直播节目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节目主持人一定要规范自己的语言。
主持人的普通话必须要达到一级甲等水平,这是主持人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同时也是主持工作的基本原则。主持人使用简单、易懂的普通话更容易让受众接受,同时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如果语言内容较为复杂,语音语调比较特殊,这对于电视直播节目来说,是很难让受众接受的。电视直播节目是针对所有人民所开放的,而受众的文化层次有很大的差别,因此要想使节目得到大众的喜爱,就必须严格的规范主持人的使用语言。除此之外,主持人的语言对大众会起到引导和示范的作用,并且语言的规范化会影响到下一代人的语言结构和素养。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电视直播节目越来越多,而群众对于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主持人语言面临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主持人必须规范自己的语言,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
二、电视直播栏目主持人语言艺术的运用
(一)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语言当中
艺术的生命便是情感,而对于主持人来说情感是他们的灵魂,只有富有情感的语言才会更容易让受众接受和喜爱。主持人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要在语言当中投入自己的真实感情,要对节目的内涵进行深入的了解,同时对节目的主题要做好充分的研究,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感情真正的融入到节目当中,才能让受众与节目产生共鸣。除此之外,主持人要对自己的主持节奏进行有效的控制,要根据节目内容以及不同段落安排自己的语速和语气,只有这样才能与受众做到更好的交流。主持人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演播技巧,营造出节目的独特风格。近几年,情感类的节目非常受欢迎,对于这种比较多元化的节目,主持人必须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要用真实感情与嘉宾进行沟通和交流,要站在嘉宾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讲述,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受众的认可,才会使节目更加精彩。
(二)树立独特的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能够体现出主持人的独特个性。主持人在节目创作中不断地总结和积累经验,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一个节目要想真正得到群众的喜爱,不能只靠绚丽的舞台去吸引观众,那不会起到理想的效果。对于一个直播节目来说,其核心便是主持人,大家关注的焦点以及舞台的指挥者都是主持人,只有主持人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才能使节目真正赢得观众的喜爱。一名主持人的独特语言风格会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创新思维、独特见解以及理性构思等。作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要将自己全部心思投入到节目当中,用心去感受生活,让受众感受到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这个过程中主持人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从而使节目得到更多群众的喜爱和关注。
(三)语言要准确简洁
一名优秀的直播节目主持人,必须要对节目的进程进行全面掌控,要注重与群众的互动,使观众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节目当中,从而对群众以及嘉宾起到引导的作用。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时候,一定要鼓励嘉宾以及群众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特别是一些直播访谈类的节目,主持人必须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地位,不可以给嘉宾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要保持自己与嘉宾的平等。一般情况下,部分观众更愿意听嘉宾的故事,因此主持人必须要控制好节目的节奏,要对节目内容进行详细的安排,灵活的掌握每个环节,同时要与嘉宾做好充分沟通,只有这样才能使节目更吸引受众。
结束语:
主持人驾驭直播节目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语言艺术。主持人的语言素养会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以及效果。因此,电视直播主持人必须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以及语言能力,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语言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节目得到更多群众的喜爱。
参考文献:
[1]陈立强,马君姝.当前电视节目“主持人群集”现象研究[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新世纪学校治理的方法。方法分别从以德取人,搞好师德建设,抓好德育工作和以法治校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学校教育取得优异成绩。结论坚持以德治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造就人的重要场所,是实施教育的前沿阵地,坚持以德治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非常紧迫的任务。
1.以德治校,要特别注意以德取人
无论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也无论依法治国还是以德治国,关键在人,其中最关键的在干部。“德才兼备、任人唯贤”是我党任用干部的基本原则。以德治校,就要在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中,坚持以德取人,就是“任人唯贤”。这是因为“有才无德足以售其奸”。中国古代的’德治”,要求国家的君主和官吏,必须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并且身体力行,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影响广大的老百姓,这就是孔子的“正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从政者的要求。我们认为,一个品德高尚的干部会造福于民,贡献国家,而一个德行败坏的干部则可能会祸国殃民,其害无穷。
2.以德治校,要着力搞好师德建设
所谓“师德”,是指教师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它包括个人品德,也包括职业道德。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担负着教书育人,使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的任务,因而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尤为重要。人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做到“学高”,就必须紧跟时展步伐,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要保持“身正”,就必须要有较高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责任心和正义感。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有资格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
然而,教师作为社会中一员,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确有少数教师在追求所谓的个人价值中迷失了方向,误入了歧途。这些人虽然为数较少,但对学生、对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很大的。人们心目中的教师形象甚至由过去的知识渊博、温文尔雅、富有爱心而变成知识浅薄、唯利是图、势利尖刻、觉悟低下。因此,以德治校,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就是要着力搞好师德建设,重塑教师的公众形象。要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基础上,全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补充和完善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要对教职员工实施道德教育,重视“羞耻心”的培养,在人们内心深处筑起预防违法违纪的堤防。要大力宣传和奖励先进,惩治那些违反师德的不良行为,在广大教育工作者中高扬“以德治校,以德育人”的道德旗帜,用广大教职员工的模范道德行为,树立新时代人民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的良好形象。
3.以德治校,要切实抓好德育工程
以德治校需要选拔一支品德崇高、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需要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最终目的在于培养无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根据目前学校教育普遍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状,必须切实抓好德育工程。
1.必须坚持德育的首要地位。因为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对其它各“育”具有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学校要把德育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协调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
2.必须拓开德育的方法途径。要加强德育课建设,使德育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探索德育课的教学方法,增强其趣味性和实效性。
3.必须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包括社会调查、生产实习、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志愿者行动等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有益的活动中培养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