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27 15:20:1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艺美术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宁夏工艺美术品的发展现状
宁夏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多民族聚居地,积累和沉淀了丰富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既体现了多民族文化大融合的包容性和继承性,又折射出不同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和独特的个性魅力。因此,宁夏工艺美术品彰显着民族特色,体现着文化意蕴。目前,活跃在宁夏市场的工艺美术种类繁多,在全国工艺美术产品的11大类中,宁夏工艺美术品共有8大类20多个品种。主要有贺兰石刻、手工地毯、民族刺绣、剪纸、泥哇呜等具有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品。工艺美术品催生于实用和审美,是实物与艺术的结合体,反映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状况和审美情感。近些年,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对民族文化、地域特色的深入挖掘,宁夏工艺美术产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丰富的区域文化资源为工艺美术品的创造与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基础与创意思路。在市场主导下,工艺美术的发展不再停留在对产品质量的诉求上,而是紧紧抓住工艺品本身的艺术特质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充分体现出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展示出区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将工艺品赏析提升到文化审美的高度,引领人们对工艺美术产品的审美视角向对其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情感认同转化,激发了工艺美术产品创新和开发的动力,涌现出了一大批出新的工艺美术品,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尤其是2011年宁夏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的成立,发挥了行业协会组织作为沟通政府与行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大宁夏工艺美术产业及产品的宣传,促进了工艺美术文化的繁荣,并提高了国内外市场影响力,在发展经济、繁荣文化、解决就业、美化生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宁夏工艺美术品发展的区位优势
工艺美术的发展不是孤立无援的,它与自然、社会、文化、科技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一脉相连,尤其是地理环境、民族文化、科学技术等因素,对工艺美术品风格特征的形成和塑造有着极大的影响。
(一)地理位置优势
宁夏位于我国西北部,与陕西、内蒙古、甘肃三省相连,背靠中亚、西亚。2012年9月,宁夏成为我国内陆地区第一个对外开放试验区,被纳入“一带一路”总体规划之中,并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支点。宁夏虽然不沿边、不靠海,但位于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对于提升向西开放竞争力,拓宽对外交流新渠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发展工艺美术,提升文化品牌,必将为宁夏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文化的交流必将极大地推动工艺美术产业的创新和繁荣。
(二)传统工艺优势
宁夏传统工艺美术具有久远的发展历程,主要支柱产业涉及贺兰石刻、仿古地毯、泥塑、剪纸、编织、陶艺等传统工艺美术品的8个大类。宁夏剪纸源自明清,既糅合了回汉民族的艺术特色,又蕴含了江南水乡的细腻风格;宁夏地区雕刻主要分为石雕、砖雕及木雕等,因受外来文化影响,形成了具有民族风格的艺术表现形式,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宁夏地毯历史悠久,知名度较高,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贺兰砚雕刻得益于贺兰石的资源优势,将石头特点与艺术创作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手法犀利,思路开阔,久负盛名。目前,宁夏共有2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均出自贺兰砚雕刻行业,获自治区级工艺美术师称号的有22人。同时,还有地域特色鲜明的彩陶、民俗气息浓重的刺绣、民族风格独特的服饰,都是宁夏传统工艺美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文化资源优势
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先祖就在宁夏繁衍生息,留下了古代水洞沟遗址,使宁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后,宁夏作为中原王朝的边陲重地,在此演绎了许多波澜壮阔的斗争史诗,神秘的西夏王朝便是其中之一,留下了神秘而宝贵的西夏文化遗址。宁夏还是一个具有光荣历史和优秀传统的革命老区,发生过许多轰轰烈烈的重大革命事件,积淀了深厚而丰富的红色文化基因。此外,黄河流经宁夏,黄河文明璀璨发达,“塞上江南”的盛誉经久不衰,“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美赞为我国西北部营造了一派江南风光。
(四)人文交流优势
21世纪以来,宁夏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展开了一系列文化交流合作,为宁夏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合作交流注入了强劲动力。深厚的文化根基和明显的区位优势也为宁夏工艺美术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三、宁夏工艺美术品发展的文化特色
宁夏虽地处西北,但黄河流经灌溉,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加上人类的活动足迹,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基于农耕文化而创作的工艺美术品,想象丰富,形式多样,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重的乡土气息,具有宁夏地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元素,为宁夏工艺美术品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回族手工艺品制作技能精良,图案丰富多彩,装饰严谨美观,纹饰多为花卉和几何图形,既涵盖了少数民族文化特点,又体现了多元文化并重的风俗风情。曾经在宁夏平原生活繁衍的党项民族,以悲壮的史诗书写了游牧民族文化由盛到衰的生动故事,后因西夏王朝的灭亡和党项民族的内迁,单纯的游牧经济逐步转化为半农半牧的经济类型,游牧文化由此实现了转型和演变。建立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之下的西夏王朝,创造了极富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遗产,为工艺美术作品的创作提供了用之不竭的思路源泉,不断启发着创作者努力探寻游牧文化的足迹,试图揭开西夏民族的神秘面纱。近些年,受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影响,基础薄弱的宁夏工艺美术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且随着宁夏向西开放战略的不断推进,宁夏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创新成为当前宁夏工艺美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当然,工艺美术产业的创新不是单纯的变异和盲目的追逐,更不是借助科技手段的浮夸和滞留口头的宣扬。工艺美术的特点原本就是农村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在保持原有特色和风格基础上的实物加工,绝不能一味地只谈创新而丧失了工艺美术原有的艺术风格。宁夏工艺美术创新必须紧紧抓住地域文化的灵魂,树立特色意识、精品意识、人本意识和开放意识,从艺术设计角度深入挖掘宁夏工艺美术品所包含的地域形象元素和民族文化元素,探索工艺美术产品的创意思路和创作技巧。同时,提升工艺美术产业是实现文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必要基础,发展工艺品产业不仅要对传统工艺品文化进行现代意义上的挖掘,还要具备国际化的创意设计意识,追求共识性的表现形式,达到审美功能的国际化。近几年,在频繁对外交流中,宁夏的工艺美术品起到了文化使者的作用,宁夏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宁夏的工艺美术师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交流会,产品均受到业界的好评,在国内诸多赛事中也取得较好的成绩,得到国内外一致认可。
四、宁夏手工艺美术品创新设计实践
工艺美术创作活动,不仅能提升创作者自身的审美观念和创造意识,而且也能提高创作者对各种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把握能力和加工技术。宁夏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创新,必须从从业人员素质抓起,研究分析民族地区工艺美术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深入挖掘工艺美术文化精髓,找出实现优秀文化基因与未来设计理念对接的突破口,不断推动工艺美术产业的良性发展。
(一)加强合作交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自2011年宁夏工艺美术协会成立之后,宁夏工艺美术对外交流有了一个对接的平台。宁夏轻纺局组织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参加“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评选活动,获得诸多奖项。通过大师评选、参与创意大赛、区外参展交流等方式,既提升了宁夏工艺美术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增强了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的信心,为地方民族工艺品走出宁夏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注重在各行业培养优秀创作人才队伍,提升了贺兰砚、地毯、陶瓷等民族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在弘扬民族文化、丰富人民生活、振兴地方经济、促进对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04年后,宁夏多次派出工艺美术从业者赴北京、苏州、福州等地参加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培训班。2012年,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了专门针对宁夏工艺美术大师为期三年的工艺品设计制作专业班;在宁夏工商技术职业学院开设石材雕刻专业,培养专业的雕刻人才;宁夏大学美术学院开设了宁夏工艺美术课程,将工艺美术艺人请进讲堂,让学生充分感受宁夏工艺美术的艺术魅力,深入了解其发展的现状,激发从事宁夏工艺美术事业的动力和创新创作的热情。
(二)提炼创作题材,研究挖掘文化元素
遵循文化艺术创造的一般规律,将文化认同理论引入工艺美术作品设计中,从艺术审美和情感认同的角度分析探索工艺美术作品设计的艺术创作规律,深入挖掘工艺美术作品所包含的地域形象元素和民族文化内涵,实现工艺美术作品对地域形象、文化符号的表达以及对设计者心灵世界、精神向往的情感流露,探索民族文化背景下工艺美术作品的设计思路。同时,要深入研究宁夏地区多元并存的文化元素,提炼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民族文化基因,为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创新把关定向,提炼素材。例如剪纸的创新,除了传统的花卉动物的剪纸题材,还增加了对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情进行创作,将建筑融入剪纸题材中,体现出剪纸的场景及叙事性。基于西夏文化元素创作的工艺美术品,要以西夏典型的文化遗产遗迹为核心,提炼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素材,创作的作品既体现民众实用性,又真实反映民族特点和人们的审美取向。
(三)把握创作规律,实现工艺美术审美转型
结合当代工艺美术作品设计的特点规律,准确把握当代工艺美术发展趋势与方向,对工艺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评价体系进行重新预判和定位,在传统工艺品创作基础上开发新的工艺美术品,既能复活传统手工艺,又能提高大众生活的审美意趣。如贺兰砚台的价值已经从实用转移到收藏和观赏,在制作过程中,工匠有意识地减弱了砚台的实用性,而突出了观赏的艺术价值。再如宁夏地毯的制作,以前多以实用为主,而现在马鞍、褡裢的使用概率降低,所以在新产品的开发研制中实现良性转移,加入工艺创新,研制出适合当代民众的生活生产用品。
何 勇 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江西省景德镇人,祖籍鄱阳,生于1981年9月30日。200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2002年获得景德镇陶瓷学院学士学位;2004年加入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2006年被评为江西省工艺美术师;2008年被中国国画院江西分院聘为院士;2008年获得重庆汶川爱心大师荣誉称号;2010年加入江西省陶艺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2011年加入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国家级证书】:2008年作品《四君子大吉图》在“海艺会”期间举办的“海丝杯”美术陶瓷作品展评中获得银奖。2011年在“北方瓷都杯”第三届中国美术陶瓷技艺大赛中,荣获陶瓷装饰组银奖。
【省级证书】:2008年作品《大吉图》获得“2008上海国际艺术品及古董博览会金奖。2010年作品《大富贵》在第五届龙江国际文化艺术产业博览会暨黑龙江省第二届“百花杯”工艺美术精品展中荣获金奖。2010年作品《四君子雅集图》在江西省第五届师生陶艺大赛教师组评比中荣获一等奖。2011年作品《竹林写趣》在2011年江西省首届“御窑杯"艺术陶瓷创新大赛中荣获金奖。2012年作品《国色天香》在江西省第二届“御窑杯”艺术陶瓷创新大赛银奖等。作品入编《景德镇中青年陶瓷艺术百家》《江西省陶瓷艺术作品展珍藏版》北京、景德镇与大连电视台,作专题采访直播。《中国文化报》《北京周末外交版》《新民晚报》《大连日报》《厦门晚报》《景德镇陶瓷》《瓷都新生活》《昌南对话》《盛世收藏》等媒体对其进行过专题报道。
郑正发 1961年出生于景德镇,1979年开始进入景德镇十大瓷厂之一红旗瓷厂学习陶瓷艺术。毕业于景德镇市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市陶瓷协会会员。
其擅长青花,山水、花鸟,兼攻人物及青花斗彩。对陶瓷造型均有研究,尤善利用品型特征,材质特色、灵活运用于不同的表现形式创作。作品构思注重生活情趣、寓情于画、以物抒情、充分挖掘瓷质之美。
作品曾参加国家、省、市级陶瓷艺术展评,并多次获奖。作品《牡丹富贵》在第六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牡丹图》在第六届中国(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民间艺术品中荣获铜奖;200件《花鸟》瓷瓶荣获第五届中国(重庆)工艺品、礼品及家居饰品博览会金奖。《景德镇陶瓷》杂志等画册曾发表其作品。2002年至2006年先后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土耳其等国家展览作品,深受海内外陶艺家、收藏家及陶瓷爱好者青睐。
聂玉麟 1965年生,江西景德镇人,当今景德镇瓷画界具有实力的中年艺术家。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师,2008年获“重建汶川爱心大使”荣誉称号。系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珠山书画院艺术中心主任、理事。1991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江西分校。擅长陶瓷釉上、釉下人物、花鸟画。书画作品得到梁邦楚、邱振中、阮诚等名师的真传。
聂玉麟为人低调谦和,自称珠山良尚。聂玉麟虽然没有什么显赫的名头,但他的艺术作品很具有冲击力,在国内外屡屡获奖。2000年作品《国色天香》获首届工艺美术大师展评金奖;2003年陶瓷作品《紫气东来》获首届“香江杯”精品陶瓷大奖赛优秀奖;2005年作品《猫葡萄》釉上彩瓷瓶获江西省第二届陶瓷美术评比优秀奖;2005年元月陶瓷作品参加“首届中国百年名人陶瓷精品展”;2007年12月作品《松鼠》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2008年作品《达摩》获首届“海丝杯”陶瓷美术评比金奖,作品《苏武牧羊》被英国珍宝博物馆收藏,作品《垂钓》获广州“世界和平”国际书画工艺品大奖赛金奖,作品《昭君出塞》获江西省景德镇第六届陶瓷美术百花奖二等奖。
熊国华 1978年生于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设计本科。97年创办工作室“华艺堂”。江西省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系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高岭陶瓷研究所研究员、景德镇陶瓷美术家学会常任理事。
熊国华擅长釉上粉彩,釉下青花、山水、花鸟翎毛,其创作的陶瓷山水画,独具风格,既有现代气息,又有鲜明的传统民族特色。借助陶瓷这个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陶瓷文化。2009年作品《绿树织春》荣获第十一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传统艺术金奖。2009年作品山水画《月令图》荣获第七届陶瓷艺术百花奖“唐英杯”优秀作品奖。2009年作品《世外桃园》荣获中国景德镇首届“陶瓷杯”艺术金奖。2010作品《峻岭雄风》荣获首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花盆艺术节银奖,被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永久收藏。
吴满华 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景德镇高级陶瓷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1971年生于九江市都昌县,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就职于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从事陶瓷美术设计工作,师从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喻木华。
吴凌之 工艺美术师,1986年出生于江西景德镇。2006年本科毕业于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学院,获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现就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攻读艺术学博士学位。2011年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授予“2011最具投资潜力陶艺家”荣誉称号。
出生于陶瓷世家,祖父是著名陶瓷美术家吴康,父亲吴锦华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在运用陶瓷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作品融入现代设计观念,广泛探索各种材料、艺术表现形式和题材,传达出作者对艺术变化、创新、发展的执着探索。曾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展奖项。2011年陶瓷设计《逸》青花玲珑吊灯组合作品入选首届北京国际设计双年展。2012年玻璃艺术作品《正?负》入选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获奖情况:
2009年11月釉上陶瓷作品《醒》第十一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金奖;2010年5月釉上瓷板组件《逍遥》中国(深圳)第六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交易会“中国工艺美术创意奖”金奖;2011年9月《春时风采》“东方明珠杯”全国工艺美术传承与创新优秀作品评选金奖。
宗美美 蒙古族,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硕士。现为“吴锦华工作室”陶瓷艺术设计师、广东省中级工艺美术师。曾获“2010年度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
专攻花鸟、虫鱼及小动物的陶瓷绘画创作,其表现手法均能达到形态生动、神情兼备、主次呼应、构思巧妙。创作出的陶瓷作品风格新颖多变,生机盎然,色彩艳丽富有层次。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等工艺美术展览大奖。获奖情况:2012年《莺歌丽日》“80后岭南工艺美术师作品邀请展”银奖;2011年《和美》“第十三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金奖;2010年《春晓》“中国华南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
宗成武 1990年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2010年本科毕业于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学院,获学士学位。2010年考取广州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现在“吴锦华工作室”从事现代陶瓷绘画和日用瓷设计的研究。作品以颜色釉花瓶结合釉上彩为主,多为山水,水乡等风景画。在传统中寻找突破,追求现代,新颖的艺术风格。
自幼喜爱书画艺术,在父亲程元璋(“古雅彩”创始人)的严格培养下系统地学习陶瓷艺术语言,工书法、花鸟、人物,尤精山水。学古人又不拘于古人,法百家又不归于百家。字无体、画无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讲究构图,善用点、线、面的艺术语言表达思想内容,在设色上借用父亲所创的“古雅彩”技法,使得画面清新而又高雅,又有古风古韵,深受海内外收藏家喜爱。
现任职于景德镇御窑现代陶瓷艺术馆研究员、五福陶瓷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江和先(艺名江河) “三和艺轩”研究室主任,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客座教授,景德镇市民间文化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获得者。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景德镇市珠山区政协委员,景德镇市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85年分配到名家荟萃的景德镇艺术瓷厂从事陶瓷美术设计与研究工作。曾受到胡献雅、王隆夫、陆如、何叔水、饶晓晴、张景辉等大师、教授的艺术传授,在陶瓷美术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全国、省、市陶瓷展评中多次获奖。
2004年4月7日受到中国故宫博物馆首席鉴赏家耿宝昌先生的赞赏,并为本工作室挥毫提名。
徐焱平 (名卓瑞),号屹居草堂,江西乐平人。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AI)理事,系国际东方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并兼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师从景德镇著名陶瓷美术家王云泉(山水大王)门下,学习粉彩山水,技艺精进、博采众长,多年潜心研究瓷艺,注重从国画中吸取养料,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擅长山水、花鸟、人物、走兽、尤精山水,其作品构思新颖、独特,钟情表现千年古树、苍榕与古寨,意境深远,引人入胜。云蒸霞蔚、飞瀑溅玉、田园山庄、曲径通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许飞岩
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
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
艺术评论
方先生的“小篆”和“墨兰”堪称当今之绝 ——启 功教授
方先生“竹影笔墨传万世,兰姿线条惊千秋” ——康 庄教授
方先生的“兰竹”可谓世上之冠 ——于春桂教授
方先生以坚实的书法用笔,写瓷上的君子之花 ——王锡良大师
方教授的陶瓷绘画很好,比他的国画效果还要好 ——张松茂大师
方老师把中国画的绘画方法表现在陶瓷上,有耳目一新的特别感觉。他把诗书画印,包括水墨画水
墨淋淋的效果在陶瓷上表现得别有天地 ——李文跃大师
方老师对笔墨的理解充满拙的魅力,然而拙中充满巧的韵味,他对自然的理解把人的概念和自然宇
宙表现出来,天地变化凝合在一起,似乎生机从未离开他的艺术 ——饶晓晴大师
方先生的陶瓷绘画强调“笔墨”实属可贵,自“珠山八友”与王步之后鲜有见者 ——程 云教授
陈正兰 本科学历。1953年出生于景德镇,原籍江西万安。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从师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先生。现在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艺术创作。任该所原党支部副书记,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女陶艺家协会常务理事。
陈正兰从事陶瓷美术创作多年,画路宽,技艺精,既擅长釉上新彩、粉彩,又精通釉下青花及色釉综合装饰,构图新颖,色彩秀丽,意境清雅。作品《蝶恋花》荣获2011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评比金奖。其作品多次获奖并应邀在国内外展出,深受陶瓷爱好者及收藏家青睐。
佛家最爱讲求际遇之“缘”,因缘而聚、而和,今与朱志芬照面,也算是一种缘分吧。后来在与她交谈时,我老是走神,我的目光总是情不自禁地悄悄在她身上打量那种温婉如玉的古典美。这同时也让我不得不开始揣测她欲将带给我们欣赏的作品该是何等的诱人。有趣的是,我同事与我也有同感:与朱志芬闲聊,只想静静地端坐一旁品尝香茗,完全任由她一人表演,任由满屋幽香飘溢。
我们聊的主题天南地北,朱志芬的言谈更是天马行空,尤其谈到她所设计制作的《梵音壶》时,善于言谈的她更是滔滔不绝。我的同事说:聆听朱志芬说话的声音,完全是一种享受,尤其听她聊壶,有若梵音般令人陶醉。我可能资质愚钝,没有完全享受到同事在朱志芬那儿听来的享受。但我在细品《梵音壶》作品时,愈发感觉壶在与我畅怀对话。
首先,传统《西施壶》造型是最能代表女性美感的典范,而朱志芬能以此壶之造型来完成自己的《梵音壶》之创意,足见主题之高明。
其次,在局部处理上,她将《西施壶》原本圆润之壶纽一改为型似水滴,又似舍利子壶钮,这足以彰显她的智慧以及她和善之性格。
再次。她将原本秀丽之壶嘴改的坚硬、挺拔,而与壶纽、壶身形成刚柔对比,这一下子就打破了壶的整体完全阴柔之格局,让其主题因虚实相济而完整,而鲜活。
最为惊绝的是。她在壶身上依附原《西施壶》壶身饱满之线韵,以螺旋锦纹之样式,将壶若“梵音”般的音符点缀得淋漓尽致。
手捧此壶,壶在掌中不大不小,倘若泡上半壶武夷岩茶,沸水在壶里那滚滚的声音,茶叶在沸水里那吱吱的声音,加上壶嘴里香茗飘悠而出的声音和品茗时浮浮的声音,这和弦之声淡淡而出,真若“梵音”拼出,袅绕耳畔。
聊访回来后,同事在QQ上打了一行字:“在江南春天一个惬意的午后,偶遇佳人朱志芬,有如上天安排,令人欣然!”我跟帖一句:“诚者如斯”!
南校区四(4)班 吴为帆
三月五日,天空晴朗,我怀着喜悦的心情去参观龙泉青瓷博物馆。
青瓷博物馆真是雄伟壮观。博物馆主厅,两旁矗立着两幢偏厅,远远望去,真像是“白银盘里三青螺”。
我拾级而上,进入博物馆主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有龙泉市的地形图。从地形图上,我了解到龙泉青瓷的古窑址有350余处,其中,位于龙泉市小梅镇大窑村的大窑古窑址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往里走,眼前一亮,展现在我眼前的是各个朝代的青瓷器具,有五代的、唐朝的、宋朝的……我最喜欢的就是五代的覆莲瓣纹五管瓶和盘口长颈双系盖瓶。我从讲解员口中知道,龙泉青瓷始于五代,盛于南宋,极具典雅、端庄、古朴、青淳之特色。龙泉青瓷分“哥窑”和“弟窑”两种类型。龙泉“哥窑”被视为瓷中珍品,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而龙泉“弟窑”被誉为“青瓷之花”。现在馆中的这些历代青瓷珍品,都是古代龙泉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都是无价之宝。
再往里走,模拟古代青瓷制作流程活灵活现地展示在眼前。在这里,我了解到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是一种具有制作性、技能性和艺术性的传统手工艺。其制作与技能性主要表现在原料配制、成型装饰、高温烧成等方面。具体包括取土、粉碎、淘洗、练泥、成型、晾干、修坯、装饰、素烧、上釉、装匣、装窑、烧成等13道工序。“陶瓷烧制技艺历经1700余年的依旧薪火相传,是龙泉青瓷率先入选世界级非遗的重要原因。”
据有关人士介绍,茶宠是工艺美术师闲暇时所创作的一种新种类,以紫砂茶宠最为常见和好“养”,最近几年渐渐形成了风气。一般大师级的工艺美术师重点还是做壶,茶宠都是工艺美术员和普通级别的美术师创作的,故而其价格大大低于茶壶,在几十到几百元不等,一般只有有吉祥寓意的大件茶宠卖得贵一些。
佛祖造型的茶宠,各种颜色的砂质都有,一般以弥勒佛居多,卧姿、坐姿的比较多,很少有立姿的。怪的造型也有,有的如麒麟、水牛、乌龟之类,瘦型动物很少,不是因为它们不好,而是无法达到存水的要求。狮子、犀牛等造型不少,大多都表示吉祥如意、延年益寿之意。猪历来是富足、祥瑞的象征,所以把它“养”在茶盘上显得非常可爱,很招人喜欢。如果“养”单个的,可以买比较大的,当然也有一对的,分为阴刻和阳刻,有的出头出脚出尾巴,有的在砂石刀功上反映喜怒哀乐。
好的茶宠,跟做工是否精细、泥料好坏及完成一件作品所需的工时分不开。以前都是用下等的泥料做茶宠,现在观念有所转变,不少艺人也会用上好的泥料来做。现在,紫砂泥料开采已经受到限制,好泥料会越来越少,所以,茶宠的未来升值空间是可以肯定的。
青花瓷器是中国瓷都景德镇的传统瑰宝,它用含钴的矿物原料在瓷土坯胎上进行彩绘,然后罩以透明釉,在1300度左右高温还原气氛下烧成,在釉下呈现蓝色花纹或相近颜色的瓷器。景德镇青花瓷从14世纪产生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它已成为人们生活、审美等的重要产品和艺术。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生命,景德镇青花瓷的发展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创新的源泉从何而来?从古今契合与变化、紧跟时展而来。叶可思,这位年轻的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在青花瓷的研究与实践上,用他心灵的迹象,在青花瓷的传承创新上注入了他思想、情感、技法、品德等多种新元素,呈现出一种新时代的青花效果。
叶可思的青花瓷器作品题材多以山水为主。一是山水给人气象宏大之势。无论小品陶罐还是大幅瓷板,那淡雅幽静的色彩,巧夺天工的构图,浓翠欲滴的景象,总会让人联想起一段绵绵的乡情,让人体会到山树掩映处,人间有仙境的那种可赏、可玩、可居、可乐、可游境界。二是表现技法上的创新。笔法与工具、溶剂的渗透与把控、不同器具的构图、青白关系等,这些艺术风格和质变式的创新是非常困难的,没有对青花瓷艺术的深刻认识,没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创新精神是做不到的。而艺术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象征,是表现作者情感的符号。“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叶可思与山水、青花共魂魄,把客观世界的风景,融入人的精神、青花瓷的工艺文化,使他的作品笔法苍润,设色和谐自然。这种景与人的融汇升华,火与色的提炼变化,造成天趣与人意之美,具有意象单纯而内涵博大的艺术特点。三是情感的表露。他的青花作品,既有传统的融入,又有创新的透露。他以发思古之幽情的情怀去驾驭时代的潮流,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创造出和谐社会雄浑豪放,磊落洒脱的精品之作,以更好地适应当代人们的审美取向,生活所需。
艺术的语言体现出作者对艺术的理解,它吐露着作者的内心世界。而法从理中来,理从变化中来。心有多远,境有多深,品味就有多高。叶可思以心造境,在古今契合中融入对青花瓷的创新进行深层次理解,同时坚持汲取生活源头之水,汇集传统与现代工艺,思考传统与当代审美需求,这种创新是对传统理解后的突破,是在青花瓷发展上营造的一个新的精神符号。
叶可思,号陶禅子,青花词人。江西景德镇人,毕业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耕陶斋山水工作室主任。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协会会员、高岭陶艺协会会员。作品《野老秋江图》获建国60周年海峡两岸展;《井冈翠潭》获建党90周年全国巡展。《蜀山卧游图》获2009年“全国陶瓷电视大奖赛”;《折》获2009年“全国青花设计大赛”优秀奖;《伴》获2010年“全国餐具设计大赛”铜奖;《秋山幽居图》获2010年“国际陶瓷博览会艺术瓷博览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