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图书馆心得体会

图书馆心得体会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7-09 08:14:0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图书馆心得体会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图书馆心得体会

第1篇

【论文摘要】管理创新是图书馆办馆思想和方式、方法更新的重要内容。图书馆创新应当包括:管理模式的创新、组织结构的创新、文化建设的创新、管理手段的创新和高新技术的应用。图书馆管理创新已成为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灵魂,需要全方位推进、多途径实现。

图书馆管理创新是图书馆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对管理系统或者组织、技术、文化等方面进行重新设计、选择、实施与评价,以促进图书馆管理系统综合效能不断提高的行为。

1管理模式的创新

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图书馆工作创新的关键。现代图书馆馆藏载体趋于多样化,而且又正处在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变的过渡期。

图书馆引入知识管理模式是知识经济发展对图书馆服务提出的要求,也是图书馆发展要经历的必然阶段。目前,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商业信息服务机构日趋庞大,它们的服务手段及内容已延伸到图书馆的各种服务领域,图书馆长期形成的垄断及其优势正在逐渐丧失。然而图书馆员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相应的专业知识,却是图书馆最具竞争力的资源。因此,为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图书馆必须实施知识管理,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和图书馆馆员的创新能力。而管理的核心就是对图书馆馆员的智力知识资源进行深入开发,充分开发图书馆员的智力知识,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和提供知识服务最为有效的切入点。

2组织结构的创新

图书馆组织结构是对图书馆工作体系的基本规范。它规定了图书馆的组织指挥体系,明确了馆员与馆员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以及各部门及其成员的职责。

随着计算机联机编目的发展和网上文献带来的存取方式变化,编目和典藏这两大业务部门的功能发生了转变。更重要的是信息处理部门、信息服务部门和技术支撑部门之间的交叉越来越多,其界线越来越模糊,以往根据工作流程设定的线型结构被网络化,形成了网络化横向结构。原有的垂直化、多层级的职能制组织结构已制约了现代图书馆功能的有效发挥。

现代图书馆组织结构调整是要改变图书馆内部机构以文献类型为基础的设置,使之转变为以业务为基础建设部门和读者服务部门为主的组织结构。

2.1要打破传统的等级结构的限制,消除部门之间功能的重叠应本着精简机构、简化关系、减少环节、提高效率的原则,对图书馆传统的组织体系进行改革,合并业务相近的功能,减少纵向管理层次,缩小图书馆组织结构规模,使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

2.2改变现有机构设置重叠、管理分散的局面采取开放的、动态的组织结构,消除部门之间的障碍,形成部门之间纵横畅通的组织体系,增加横向联系,使之能够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提供对内外部有益养分的吸收,再进行重新组织和组合,进而产生最大的整合效应。

2.3图书馆人员结构必须同组织结构相统一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掌握文献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外语和某一专业知识,具有创造、组织、沟通、信息判断等能力。同时馆员要构成一个有活力、有进取心、归属感和凝聚力强的群体。

知识将成为社会的主要财富,通过完善知识管理组织结构,可使图书馆知识使用者以团队的形式学习、交流和共享知识,帮助他们不断从学习中获得新知识和知识创新技能,使之产生更好的效益,同时将自身建设成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潜力的学习型组织。这种与时俱进的新型团队智力知识组织,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本要求,也应成为图书馆组织管理的发展方向。

3文化建设的创新

图书馆要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就必须培养适于知识交流和共享的新型图书馆文化。

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组织管理领域这个狭义范围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具体指一个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把组织内部全体成员组织在一起的行动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将组织文化理论引入图书馆建设,是对目前图书馆标准管理和制度管理的补充与强化。

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将员工视为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提高生产力的主要因素。通过建设图书馆文化,培育图书馆精神,靠理念、价值观,影响和规范人的行为。在更为平等的组织形式下,依靠共同目标的确立、价值观的认同、群体共识的形成、风气的熏陶来实现高效率与高士气的良性循环和图书馆整体关系的和谐。充分利用团队的知识、经验、技巧、能力、才干和抱负,激发每个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协同与合作中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

通过组织文化体系建设,对内可以协调人际关系,增强组织凝聚力,培育团队精神,引导成员走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对外则透过具体的视觉感受以及每个员工的行为,传达图书馆服务理念与管理素质,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与社会认同感。

图书馆要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更好地为知识经济服务,就必须建立一种新型的图书馆组织文化,培养知识合作精神,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组织结构体系将图书馆的智力知识集中进行组织和开发。①建立图书馆内部的专家知识库,形成图书馆的最佳实践知识指导链;②在图书馆营造一个有利于知识交流和学习的良好环境,激发员工参与知识管理的主人翁精神;③建立知识资产管理组织,构建和维护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知识资源;④建立图书馆内部知识局域网,促进隐含知识交流渠道的畅通,逐步建立起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新型组织文化。

4管理手段的创新

图书馆管理手段要从手工管理转变为利用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只有不断开拓新的服务方式,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读者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体现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即使是传统的外借、内阅服务,也必须融入导读工作才能受到读者的欢迎。以前以手工操作为主的馆际互借也可以通过E-mail快速实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光盘数据库的大量购入,图书馆可在咨询服务、定题跟踪、情报检索等方面大显身手,同时也使科技查新、引文分析等服务项目的开展成为可能。全新服务项目的开展,必然扩大读者的受益面,直接提高服务效果。

面对多元和迅猛发展的阅读需求,任何一个图书馆都无法承担起向全社会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的重任,加强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推进图书馆联盟与互动势在必行。

4.1要加强图书馆合作的宏观调控和规划目前,由于纵向约束和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导致了图书馆整体发展的无序和图书馆合作难以顺利开展。如当前我国正在建设的数字图书馆,从表面上看,各个图书馆都力求功能齐全,尽善尽美。但这种各自为政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数据库质量不高、软件互不兼容、共享程度低、规模偏小等,反而削减了图书馆综合功能和整体实力。

4.2加强图书馆协作网建设图书馆协作网是图书馆合作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或平台,在这种平台上,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建设馆藏、联机合作编目、馆际互借和文献检索等工作才能顺利进行,资源共享才能变为现实。因此,要本着平等、互利、自愿的原则,加强地区性图书馆协作网的建设,为馆际之间的合作奠定基础。

4.3加强对光盘数据库资源及网上资源的开发利用长期以来,很多图书馆对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仍停留在基础工作阶段,只满足于编制一些馆藏目录、索引等二次文献检索工具来满足读者的一般阅读需求。由于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需要图书馆有针对性地利用一、二次文献加以分析研究,编制各种专题参考资料等检索工具。

4.4图书馆馆员除掌握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及外语、计算机等基本技能外,还必须向其他专业渗透,不能仅停留在充当“保管员”的角色上图书馆员应具备特定的专业知识,以便了解有关学科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增强自身的文献搜集、整理、加工、贮存、检索等能力,真正把馆藏文献中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开发出来,将有用的文献信息快速、准确地提供给读者。为此,图书馆必须从整体上采取专业培训、外出进修、岗位学习等措施强化图书馆馆员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馆员队伍。同时应按现代图书馆的需求,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配置年龄结构、学科知识结构、职称结构等比较合理的人才队伍,以保证图书馆发展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4.5争取潜在的读者,以壮大读者队伍为此,图书馆必须做好宣传推广工作,编写读者指南,定期对读者进行入馆教育,不定期举办图书馆专题知识讲座等,让更多的读者充分了解图书馆。另外,各个服务窗口都应开展针对读者的参考咨询工作,以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能力。图书馆还应高度重视读者的反馈信息和读者服务效益调查。可通过采访、座谈会、调查表、问卷、意见箱等形式,了解和掌握读者的有关情况,以利改进各个环节的工作,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

5高新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技术创新关系到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前途和未来命运。衡量一个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重要尺度是该馆所使用的自动化系统如何。

5.1加强高新技术的研究是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中之重选择并引进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稳定性好的业务管理系统,使其能够采用标准格式来完成图书馆的采访、编目、流通,以因应资源共享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5.2.建立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该系统应该是面向对象的分布式的与平台无关的系统。包括信息的获取与创建、存储与管理、访问与查询、与传送以及权限管理等多个模块。它的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都应基于Internet/Intranct网络环境来设计,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数字资源信息服务,以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和全球化。技术创新是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的必要条件,是实现这些领域创新的技术保证。

6参考文献

[1]王芳华,等.知识管理论[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

[2]初景利.图书馆实施创新简论[J].图书馆杂志,2002(3)

[3]徐树栋.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创新工作的若干思考[J].情报杂志,2003(4)

[4]刘兴坤.浅谈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J].图书馆表报工作,2002(6)

[5]罗良道.浅析图书馆数字化进程中的若干问题[J].图书馆建设,2004(5)

第2篇

一、积极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规定,图书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把中小学图书馆纳入课程体系的视野来认识,定位于课程资源,这是对中小学图书馆的作用、地位认识的一次突破。在一般意义上,图书馆被认为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读的机构”,而课程资源的观点则突破了这种认识,赋予了图书馆新的内涵。新课程架构下,无论教师还是学生,身份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课程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课程的自主构建者和开发者。正是在此意义上,图书馆也由原先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的机构,成为整个课程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图书馆还是一种基础性资源,是校内其他课程资源再生和扩展的基础。新课程改革,意味着图书馆的存在方式、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可以说,如果没有图书馆的参与,新课程体系就残缺不全。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在新课程改革中,图书馆由过去的间接教育作用上升为直接教育作用。如何才能筛选、开发、整合和利用课程资源,提供丰富而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是目前我们面对的难题,它给图书管理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图书管理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良好的契机。

二、图书管理要确立为学生、为教学提供最好服务的理念

图书管理要健全内部各种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好《中小学图书馆规程》,管理实行制度化、规范化。根据《中小学图书馆规程》,要分别制定图书室、阅览室《图书管理借阅规则》、《阅览室的阅读管理》、《图书室的违章管理》等,实行制度化管理。从图书的征订、收件、登记、编号、分类、制卡、装订、上架到借阅,都要有章可依,有条不紊。有了这些规章制度及科学的管理方法,就会使得图书借阅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图书管理要简化借阅手续,提高借阅率。以前学校采用的借书方法是封闭式借书,即学生把代码抄好,从借书窗口递给图书管理员,找好所需的图书再给学生,这种借书方式既费时间,又费人力,学生也不知书的内容如何。因而探索如何提高借阅率,才能真正发挥图书的作用,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改变借书方式,把封闭式借书改为开放式借书,学生可以进入图书室内查找自己喜爱的图书。我校由于学校的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多,每天下午课外活动开放一次,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午休时间又增开一次借书、阅读时间。这样,基本上能满足学生凭借书证借书、阅读的需求;对教师的借书,只要提前写出借阅哪方面的书,或写一张条子,管理员就负责准备好教师所需的图书,节省了教师查找图书的时间。为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学校引进图书管理系统,安装软件并请师傅培训,指导编好了新购置的5000册图书,余下的二万多册旧书,经过图书管理员、计算机老师的加班加点,一个月后全部编目入库。我校图书室正式使用条码扫描向全体师生借阅图书。每天的借书、还书人数由原来约八十人次增长约五百人次,现在全校师生每天都能借阅图书,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极积的推动了学生读新书、读好书的热烈氛围,为打造“书香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图书管理要致力于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3篇

关键词:图书进班级;理念创新;读书活动;校园文化

近年来,我校图书馆积极创新服务理念,主动作为,积极开展“图书进班级”活动,推动图书由图书馆馆藏向教室流动,大力推动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化生活习惯,让学生与经典为友,与大师对话,提升文化素养,收到显著的效果,受到上级好评和学生的喜爱,促进学校成为一所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

一、创新服务理念,让沉寂的“僵尸书”活过来

一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长期以来,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基本以传统的“坐等式”为主。每年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投入大量经费购置的新书被束之高阁,逐渐成为常年无人问津的“僵尸书”,落满灰尘。面对这种情况,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转变服务理念,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学生阅读服务,想方设法方便学生读书,主动将图书送进班级。

二是树立“走出去”的主动意识。“图书进班级”实际上就是将传统的图书馆借书模式,改变为将图书送到班级由学生自由阅读,甚至是“强制”阅读。所以,这一过程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积极“走出去”,甚至是“上门服务”,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由“坐馆式”服务转变为进班服务。

三是营造“和谐图书馆”的服务文化。针对我校学生较多、学习任务较重,而图书馆人员少、工作量较大的实际,我校图书馆着力在营造“和谐图书馆”上下功夫。坚持热情服务、微笑服务,耐心细致地做好为每一位学生的借书等服务。坚持每周为学生推荐一本新书,指导学生选书,每月公布学生喜爱的图书和流通率高的图书。

二、加强教育引导,把学生的“图书馆意识”树起来

一是建立一支优秀的学生图书管理员队伍。每学期开始,每个班级推选两名表现好、责任心强、乐于奉献、能热心为全班师生服务的学生作为班级学生图书管理员,主要负责班级“小小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做好本班学生的图书借阅登记、发放工作,并协助图书馆工作人员做好学校图书馆的相关工作。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图书管理员,学校图书馆在物质奖励的同时,通报所在的班级和年级组,在评优评先上予以优先考虑,激发了学生从事图书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重点建好班级“小小图书馆”。 我们为每个班级配发专用图书柜和图书架,指导建好一个“小小图书馆”。采取从“学校借一些、学生捐一些”的方法,每班图书达到人均至少2~3册,确保“小小图书馆”长期有书,每个学生都能随时借到图书,阅读图书。我校图书馆采取分时分段借书的方法,把全校学生按年级分别分配到周一至周五的不同时间段,由学生图书管理员在规定时间段内为本班学生借书。同时,根据“学讲计划”的实际,各班学习小组组长可以根据本组情况,在本班学生图书管理员的带领下到图书馆借书。此外,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到图书馆借书。对于借到班级的图书,要求学生存放在专用图书柜内,保持一月时间左右,每周可以到图书馆更新借书总量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确保所借图书学生能够喜爱。这些措施既确保学生能够借到自己喜爱的图书,又提高了借阅率。

三是进行机动灵活的图书馆知识培训。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都要制订详细的学生图书管理员培训计划,先后4次集中培训学生图书管理员400余人次。主要进行中国图书分类法、图书馆管理系统以及借还书相关知识培训。定期召开学生图书管理员会议,查找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水平,树立他们的“图书馆意识”。对于前来借书的学生,我们采取随机教育的方式,进行借还书知识教育培训先后多达3000余人次。现在,所有的学生图书管理员都能熟练应用图书系统进行借还书,能够帮助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分类上架等工作。全体学生的“图书馆意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

三、开展多种活动,确保阅读成效显出来

一是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坚持开展“经典诵读”,每天早上、中午和下午进行经典诗文诵读,开展诵读诗文及默写大赛,全校学生参加,对于表现优秀的班级和个人进行表彰。经常开展读书征文活动、读书主题班会、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组织开展“读书感悟”“读书心语”“我与书的故事”“经典伴我成长”等征文活动和心得体会评比活动,抒发学生对读书的热爱之情。开展“我向同学推荐一本书”活动,由学生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并向大家推荐。对于学生多次推荐的图书,学校图书馆根据实际情况,列入购书计划,以便在下次购书时优先采购。

二是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写作指导。图书馆工作人员与学校语文教研组联合,通过开展阅读课,建立阅读社、读书社、文学社和创办校报等方式,采取集中指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推荐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作文大赛。近两年来,我校学生在各类文化比赛中表现抢眼,成绩显著。在“苏教国际杯”江苏省第十三届中学生作文大赛中,有3位同学获一等奖,十多位同学荣获二、三等奖,在其他的各类比赛中,我校学生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是积极引导读书活动向家庭、社会拓展。图书馆为了吸引家长参与阅读活动,制订“开展亲子阅读,争创书香家庭”活动方案,明确评比“书香家庭”的条件,让家长了解我校开展读书活动的目的、意义、做法,调动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将家庭成员引入学生读书活动中。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坚持每天阅读课外书,为孩子购买一些文学书籍,带孩子到书店读书,与孩子共读一本书。每年寒暑假还开展“亲子阅读”,让读书活动从学校向家庭延伸,让校园浓郁的书香飘进家庭。

四、狠抓制度落实,促进“书香校园”建起来

一是明确规章制度。我校制订《学生图书管理员职责》《班级图书馆建设细则》和《“班级图书馆”图书借阅赔偿规定》等文件,明确了学校图书馆、班主任、学生管理员三者在“图书进班级”活动中的责任、权利与义务,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确保活动有序开展。明确规定学生在借阅中如果损坏图书要进行赔偿,促使学生爱护图书、珍惜图书。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通过深入广泛开展评选“读书之星”“优秀学生图书管理员”和“书香班级”等活动,激励广大学生的读书热情,进一步提高大家对“图书进班级”活动的认识。我们先后评选“书香班级”9个,“优秀学生图书管理员”63人,“读书之星”139人,由学校统一进行表彰奖励,激发了大家做好图书馆工作、喜爱阅读的热情。

第4篇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发现只依靠课上是远远不够的。学校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里藏有大量的图书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参考,指导学生科学阅读,唤起他们强烈的阅读欲望。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的关键时期,使他们全面发展,陶冶情操,所以要把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和网络资源整合到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学中,笔者总是有意识地把一些知识的获取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比如在学习《钱塘湖春行》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古诗时,笔者课前会布置学生去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背景知识,以及课文中涉及的人物百科、地理常识、历史文化等。这样既让学生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自主学习,又加强学科间的联系,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结合学生读书少,文学素养不够深厚的情况,笔者组织了读名著谈感悟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充分发挥图书资源的作用,同时也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和社会实践。万事开头难,笔者首先确定了“真善美”的主题,教师指导学生去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寻找“真善美”的事例和人物,通过广泛阅读后写出读后感。学生兴致很高,自由结组,自主投入学习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图书阅读、写心得活动进行了一个多月,期间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学校图书馆和电子阅览教室。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小组内分共明确:每人负责到图书馆读2本图书,找出相关材料并进行分析,写出感悟,然后小组成员在一起进行交流,再写出心得体会。学生反映:交流中他们利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体会到分享的乐趣。笔者还听说有的学生进行了相关社会采访和问卷调查,学会与人交流的方法。两个月后上了阅读成果展示课。展示课上,学生让笔者大开眼界:一场以“真善美”为主题的演讲、辩论会令人赞叹不己,内容充实,事例感人,充分展示了现代小学生的风采,提高了实践能力。

广泛开展读书活动,积淀阅读素养

小学生喜欢开展活动,喜欢在活动中接受新知。因此,笔者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如讲故事、读书心得交流会,促进学生主动阅读。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笔者推荐系列文学作品,如《格林童话》《小故事大道理》《感恩生活回味一生》《英才是这样造就的》,以及《图说天下》系列丛书等。学生通过阅读后交流阅读心得体会,收获颇丰。学生这样评价:“从书里获得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让我们更爱看书,更了解了东西方文化。老师的这次活动设计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拓宽了我们的视野,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懂得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我们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由我们自己去寻找答案,体验徜徉在书的海洋中的快乐。”这次阅读活动很成功,得益于有益的图书资源和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自主去搜寻知识,他们记得更牢固,理解得更深刻,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积淀。

利用电子图书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各种电子资源随手可得。小学生喜欢新生事物,尤其是对电子读物更是感兴趣。因此,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发挥电子图书资源优势,让学生进行电子阅读。在家庭里,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进行阅读,利用网络进行电子阅读;在外出时,指导学生留意公共场所的电子屏,上边有很多的知识可供学习,尤其是社会常识,那些知识是课本上学不到的。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黄山奇石》和《参观人民大会堂》时,笔者提前提示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有机会可以游览黄山和人民大会堂,也可以在网上查阅有关黄山奇石的美景和人民大会堂的有关图片信息或者文本资料,把自己喜欢的图片或者视频下载下来,把那些精美的文字摘抄下来,上课时展示给全体同学。学生通过自己搜索、查阅、整理资料,课上展示、讲解,有效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综合提高了实践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第5篇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教师带头范读,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汉语文阅读的技巧很生疏,如果老师能示范着阅读,通过老师变化无常的表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让学生有种自己也想尝试的感觉,这时让学生仿照着老师喜悦、悲伤、愤怒、深沉地读,这种教学必须经常性的进行,逐渐的学生也会找到感觉,良性循环,化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3.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阅读。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

1.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而且要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4.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5.写心得体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快到提高。

三、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的进行课外阅读。

1.开发图书馆。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要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的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邀游知识的好场所。每个农村小学逐步完善教学设施,都应着力建立图书馆或图书室。

2.建立班级图书库。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3.给学生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四、积极评价,让学生坚持阅读

完善阅读能力的评价机制。学校要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时时感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要积极引导,适时激励把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调动起来。

第6篇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图书馆员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指 出了图书馆员个人知识管理的对象,同时给出了图书馆员个人知识管理的微观个人知识管理、宏观个人知识管理以及图书馆影响图书馆员个人知识管理的措施。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拥有和利用知识是决定个人和组织成败的关键之一。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却普遍存在着“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但却忍受着知识的饥渴”这一现象。人们如何迎接这一挑战,如何在这信息海洋里游刃有余?对自身知识进行管理就显得非常的重要。目前 在国内,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的比较多,涉及的方面有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生和大学生的个人知识管理在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研究、馆员个人知识管理研究、公务员个人知识等等 ,而关于图书馆员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并不多。而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中心,不但要对知识和信息进行管理,更重要的是图书馆员自身素质和能力要提高以便来管理知识和为读者提供 知识,本文将对图书馆员的个人知识管理进行研究。

1 图书馆员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什么是个人知识管理?个人知识管理的定义很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本人认为较经典的有:①美国的Paul A.Dorsey教授提出个人知识管理(PKM)的定义:个人知识管理应 该被看作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包括检索信息 的技巧、评估信息的技巧、组织信息的技巧、分析信息的技巧、表达信息的技巧、保证信息的安全、信息协同的技巧。②邱均平等著的《知识管理学》中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指个人 在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自己有效地管理信息、整合信息、利用信息,并对其进行评价以提升工作效率,提高个人竞争力的过程。

图书馆员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图书馆需要图书馆员个人知识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大多图书馆更多的职能仅是资源的收藏,对资源的整合组织只是表面的,稍微好一些的参考咨询除了少数如上海图书馆等几个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比较好外,其他多数图书 馆的参考咨询服务读者对其认同感都比较低,本人认为是因为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和读者想要解答的问题匹配度低,参考馆员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图书馆缺乏高水平的图书馆员。而现 代图书馆的服务应不局限于过去借还书及书目文摘的编写,而更多的应针对读者需求的个性化专业服务。这些服务需要图书馆对资源进行知识管理,发掘知识及其间联系,提供读者的 不仅仅是“在哪里”之类的线索,应尽量解答读者 “是什么”的知识需求。因此,图书馆员很有必要对自身知识进行管理。

1.2 图书馆员自身发展需要个人知识管理

无论是图书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还是专长兴趣等的自我完善,都需要图书馆员自己的终身学习,所有这些都需要图书馆员个人知识管理。只有图书馆员个人的职业规划与图 书馆的工作相结合的时候,个人的潜能才能发挥最大,图书馆员对图书馆的贡献也才最大。

2 图书馆员个人知识管理的对象

2.1 馆员知识

图书馆员的个人知识可以分为馆员知识和其他个人知识。而图书馆员的馆员知识指图书馆员的图书情报相关的各种知识。把从事图书馆工作所涉及的知识加以归纳,这些知识又可以分 为:

2.1.1 事实知识:在图书馆工作中,主要包括馆藏文献多少、分类、编目、排架、检索,以及借阅方法、借阅手段的知识等。

2.1.2 原理和规律知识:在图书馆工作中,主要包括文献收集、选择、整序、存储、开 发、利用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图书馆组织、管理与发展的规律等。如“读者第一,服务至上 ”作为图书馆服务的根本宗旨,也是图书馆开展工作的准绳。

2.1.3 技艺和能力知识:在图书馆工作中,主要包括文献检索技巧、文献服务咨询艺术 ,图书、期刊采编策略,现代技术手段运用能力。二三次文献整编经验,以及负责人的领导艺术与用人艺术等。

2.1.4 人力知识:在图书馆工作中包括主体工作人员年龄、学历、职称、岗位等的整体 状态;个体工作人员能力、品质、信誉、绩效、心理素质以及协作精神的评价等;图书馆的人事管理与激励制度。[2]

2.2 其他个人知识

图书馆员的其他个人知识指除图书情报相关专业知识以外的知识,包括馆员的第二专业、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有助于图书馆员心智模型的发展,有助于个人的自我完 善,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发挥。这些知识也同样可以分为事实知识、原理和规律知识、技艺和能力知识、人力知识。

2.3 显性和隐性知识 

以上的图书馆员馆知识和其他个人知识最终又可以归为图书馆员的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显性知识有规范性、系统性及可表示性的基本特征,易于交流和共享。隐性知识多来源于经 验感悟,需要将其显性化来知识共享,发挥最大价值。图书馆员的隐性知识一般包括图书馆员以隐性知识服务的方式对读者进行管理的技能与知识;图书馆员对读者进行阅读辅导、为 读者提供参考咨询服务的技能和知识;图书馆员个人的科研方法与治学策略;图书馆员在指导读者学习与培养读者良好的道德素养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3 图书馆员个人知识管理的措施

3.1 图书馆员微观个人知识管理

图书馆员微观个人知识管理指的是图书馆员具体实施的实际管理,即个人知识管理的框架程序,实施一个具体管理包括以下7方面:

3.1.1 获取信息。只有在拥有很多知识的情况下,个人知识管理才有意义。知识管理的第一步是知识的获取。首先,要确定自己的信息需求,清楚查找的信息类型;其次,要确定 信息来源:馆员自己的实践积累,包括平时工作中的的智慧、经验、工作中发生的事和馆员的工作日志都是信息的来源;另外馆员间经验、技能、诀窍的互相交流;各种媒介,如书籍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等;目前最便捷的是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电子图书馆的数据库和其他相关数据库查找信息,更要熟练掌握各种信息检索方法。

3.1.2 评估信息。评估信息不仅要评估信息的内容质量,而且要确定它与要解决的问题的 相关度。

3.1.3 组织信息。组织信息即有效地存储信息,建立信息之间的联系,方便以后的查找和 使用。一般可以使用电子文档、数据库和网页等来组织信息,但更有效的是使用专门的知识 管理软件来管理信息资源。

3.1.4 分析信息。分析信息涉及到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出有用的结论。常用的 分析信息的方法是建立和应用模型,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从而得出信息间的关系。如可以使 用电子数据表、统计软件、数据挖掘等软件来分析数据,找出它们内在的联系。

3.1.5 展示信息。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传播和共享。可以通过PowerPoint、Flash、网 站等形式来展示信息。信息展示的过程也是图书馆员个人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的过程。 

3.1.6 信息安全。在图书馆员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中,保证信息安全很重要。图书馆员可以 通过采用密码保护、重要文档备份、打印存档、文件加密、病毒防御、存取访问控制权限等措施来对信息进行保护。

3.1.7 信息协同。在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显得越来越重要,成为快速获取与交流知识的重要手段。图书馆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当前,图书馆员可以利用E-mail、BBS、多 媒体会议系统、在线数据库、协作文档编辑等工具进行协同学习。

3.2 图书馆员宏观个人知识管理

图书馆员宏观个人知识管理指的是馆员实施管理时总的方法指导和框架,它贯穿于个人知识管理的全过程。笔者认为其包括以下几方面:

3.2.1 建立自己的学习网

3.2.1.1 学习与培训。图书馆员所掌握的知识已将从传统时期的图书馆学知识为主,转 变为网络时代的集图书馆学知识、信息知识和网络知识以及过硬的外文知识于一身的新型知识结构。因而,图书馆员必须加强学习和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3.2.1.2 人际网络。图书馆员在人际交往中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习软件中学不 到的隐性知识,是一个重要途径。

3.2.1.3 媒体网络。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杂志与报纸来获得最新的信息。各行各业都 会有自己相关的媒体,图书馆员应该注重利用媒体进行学习。

3.2.1.4 专业网站。图书馆员必须要善于利用搜索引擎工具,此外,图书馆学专业拥有 一些自己的网站,如:中国图书馆学者联盟等它们在主页上内容丰富,是图书馆员获取信息的 好选择[6]。

3.2.2 建立个人的知识系统架构。

知识系统架构,简单地说就是储藏知识的架构。知识架构的系统化,有助于将收集到的数据资料系统地储存以便快速索取,同时便于发现知识间的联系,激发知识创新。

3.2.2.1 对所需管理的知识进行整理。对知识的分类,应根据自身需求,以“如何最快找 到它”的原则进行操作。对知识进行输入、分类、整理、加工以便于知识的保存、查找、积累、公开和交流。

3.2.2.2 选择合适的知识管理工具。个人知识管理软件帮助个人存储、组织、标记、注 解、共享、与他人协作知识资源,更高级的应具有知识、协作学习的功能。

可以通过Outlook、Excel、电子邮件、聊天室、网络日志、个人知识管理编辑工具INota、 维基百科wiki、概念地图知识、个人图书馆管理系统MyLibrary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馆 员自己的见解、知识、经验、技巧、灵感等显性与隐性知识进行管理。

3.2.2.3 建立个人知识库。在选择了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后,我们就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 知识库。为适应新时展,人才知识结构由“专”向“通”转变,图书馆员尤其是学科馆 员和参考咨询馆员应在通晓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其他专业知识,尽量向“ 全才”努力,这样图书馆才能为新知识经济时代的读者提供高质的服务。此外,个人要做好 以下知识库的维护更新工作:增添新的学习资源和知识类别;删除、修改和更新部分资源;进 一步完善个人知识管理准则;协作学习以交流和共享知识;在知识管理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完 善个人知识结构。

3.2.3 应用知识。在知识积累后最重要和最困难的就是知识的应用。传统的方法就是对知识进行归纳和积累, 同时将其应用于实践,而在知识的利用中修正归纳出的知识;也可以对原有知识进行演绎,以 帮助新的实践。“干中学”通过知识应用来达到深刻学习的目的,同时在知识的利用、交流 中知识得到创新。图书馆员应该将积累的知识用于实践,并实践新各种信息工具,边干边学,在工作中创新服务。

3.2.4 掌握隐性知识显性化方法。对于隐性知识管理最重要的是让隐性知识显性化,其途径是力求把隐性知识用语言、文字、 图表、模型、概念或其他形式进行显式表达。首先,图书馆员应该多与人交流,这一过程不 仅是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实现自身知识管理的过程。其次,使用札记反省法。它是针对特定事件进行深描,达到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我们可以对工作中突发的某一想法,操作的某 一细节,解决问题的一些经验,记录下来,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不时翻看,并把所感也记录下来,这样,理解这个问题就会越来越深刻,从而产生灵感和创新。最后,使用档案法,是 每位馆员把日常工作中零碎的实践经脸、事件或一些工作总结等具体材料,根据某种编排架构加以系统化,如写“工作日记”、学习心得体会等并利用信息技术来管理它们,同时做大范围流通、讨论、分享与保存,位隐性知识达到显性化。 

3.3 图书馆影响图书馆员个人知识管理的举措 

除了以上图书馆员自己的个人知识管理外,图书馆员由于受到图书馆工作的制约,需要图书馆组织和领导给予馆员个人知识管理创造条件,总的说来,有以下两点: 

第7篇

关键词:北京大学;学习;心得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260-02

2012年11月,本人有幸参加了北京大学温州地区公共图书馆馆长高级研修班培训,实在没有想到在年过四十之后.还能幸运地步人国人仰慕的北京大学学习。在北京大学,这个国内图书馆学研究最前沿的阵地,聆听教授们的授课,感到无比幸福与自豪,受益匪浅,可谓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的感觉。深感学海无涯,在不断感慨的同时,亦想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序

首先要感谢温州市文化新闻广电出版局和温州市图书馆,正是由于他们的多方努力,我们才有机会去培训。开学典礼上,王子舟主任简单介绍了北大的历史和现状,希望大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要体会“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温州市文广新局陈朴忠副局长、王乐琴副处长和温州市图书馆谢智勇馆长亲自到场祝贺,勉励我们好好学习,希望学有所用。来自温州市图书馆、温州市少儿馆的副馆长及部主任、温州市基层图书馆的馆长共27人参加了培训。

二、抓住机遇 补充能量

在十二五时期的开局之年,各县、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新馆。在新形势下,图书馆面临一系列机遇和挑战。图书馆欲寻求生存与发展,馆长转变办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尤为重要,组织本次培训非常必要和及时。教授们博学、专业、精彩、生动、幽默的授课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启迪了我们的思维,丰富了我们的知识,相信通过本次培训,对温州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三、内容丰富,贴近实际

为期七天的培训,时间紧,任务重,从早上到晚上课程排得满满的。教授们也很辛苦,大多数教授都一天连续上课。八位教授分别讲授了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信息资源开发与建设、文化政策与知识产权法、图书馆与经典阅读、信息资源组织、信息检索与利用、图书馆管理、数字图书馆专题等学科。

图书馆理论与研究这门学科,王子舟教授给我们讲述了书籍和图书馆的发展及未来的命运,书籍发展及未来的命运王教授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书籍的功能与效用;书籍的发展;书籍的未来命运;数字化书籍将改变什么。图书馆的发展及未来的命运,王教授从三方面进行了论述:图书馆的功能与效用;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的未来命运。听了王教授的课我们对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理解和认识,未来图书馆的基本形态:平等、自由获取知识的巩固基础设施网;虚拟空间、物理空间结合的实体场所;逐渐淡化边界的事实资源机构;集信息,学习、娱乐、休闲一体的社会中心;使人心生敬意与信念的殿堂。

信息资源开发与建设这门学科,刘兹恒教授讲课精神饱满,如洪钟般的声音,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刘教授首先从图书馆采访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开始;然后从五方面讲述了信息资源开发与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在图书馆的地位;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和依据;关于数字资源建设和传统资源建设的关系;关于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的评价;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的保存。听了刘教授的课,我们深感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仍然非常重要,必须加大对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丝毫不能削弱信息资源建设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对于数字资源和传统资源建设,由于不同的图书馆的性质、任务不同,读者需求不同,基础和条件不同,因而在文献采访的时,必须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做出不同的选择。在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这方面,图书馆要注重网络信息资源的保存。

图书馆与经典阅读这门学科,王余光教授精心挑选了一个个经典案例,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何为经典;为何阅读传统经典;名著的选择;从《周易》、《诗经》中看中国先民的恋爱等内容。使我们感受的了经典名著的魅力,认识到图书馆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引导读者经典阅读。

数字图书馆专题这门学科,王军教授渊博的知识,新颖的理念,使我们眼前一亮,茅塞顿开。他的讲课从提问式开始,让我们在工作中碰到的问题都提出来,然后根据问题开始讲述数字图书馆,他例举了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数字图书馆的成功案例,使我们认识到数字图书馆不是简单的数字化文献,而是要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以服务为中心,以用户的需求为核心,为读者提供便捷、全面的人性化的服务,读者在哪,我们的服务就在哪,满足读者需求。听了王教授的课,我们对数字图书馆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也看到了我国数字图书馆与国外的差距,我们深感数字图书馆建设任重而道远。

八位教授的授课内容不同,讲课风格也各具特色,通过倾听教授“点晴”式的精彩讲授,使我们的专业知识得到了丰富和系统化。

在紧张培训的同时,我们还参观了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这些图书馆的馆舍建设,管理及运营模式、馆藏布局及特色馆藏等等都很值得我们基层图书馆学习借鉴。

可以说,这次学习理论联系实际,触动了我们思想、激活了思维、拓宽了工作思路。

四、提升能量,受益匪浅

(一)提高了理论水平

我们在基层工作有这样的感受,对许多图书馆学理论说起来都知晓一点,但又大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没有系统化。理论的系统化是推进实践科学化的保证,我们的许多工作之所以缺乏系统性和严密性,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理论上的零散杂乱。有时我们考虑问题的片面性,也是因为缺乏系统化的理论指导所造成的。这次到北大进行系统化的理论学习,既是对我们的一种充电,更是对我们思维系统的再造和维护。

(二)更新了服务理念

通过这次培训,重新审视以往的工作,找出差距和不足,我们深感责任大,任务重。在数字化,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图书馆资源类型在变化,业务范围在扩大,读者需求在转变,我们要求生存,求发展,就要转变服务理念。以读者为中心,将服务意识放在首位,不断改进和提高文献信息服务的方式和手段,拓展服务功能,加大服务力度,为读者提供全方位、多视角的知识和信息服务。

(三)创新了工作思路

学习在于收获,专家的理念将会变成我们的行动,作为县级图书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努力提高馆员的修养和专业水平,加强人员管理。2、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模式。3、加强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4、建立泰顺特色数据库。4、以人为本提高图书馆的阅读和利用率。

(四)缓解了工作压力

这次到北大培训,我们住在北大,吃在食堂,我们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那几天就是专心学习,感觉轻松自在。平时工作繁忙,压力大,每年安排一定的时间到名校静下心来集中学习培训,对于放松我们的心情,缓解工作压力,转变思维方式,促进身心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均大有裨益。

五、结束语

此次赴北大学习培训,组织方的精心策划和周到服务,不仅使我们目睹了北大的风采,感受了北大的读书氛围,同时也增长了见识,明确了肩负责任和使命。真正感悟到作为一名新时期馆长应有的新理念和办好图书馆的能力与水平,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新时期馆长必须与时俱进,注重学习强素质,以人为本抓管理,才能开创图书馆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子舟.随电纸书洪流走入数字阅读时代[J].图书馆建设,2010(6):7-9.

[2]王子舟.书籍、图书馆发展及未来命运[ppt].

[3]刘兹恒.对国家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一些思考 [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3):75-79.

[4]刘兹恒.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ppt].

[5]王余光.图书馆与儿童阅读推广[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8):1-3.

[6]王余光.图书馆与经典阅读[PPT].

[7]顾晓光.访谈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先生[J].数字图书馆,2012(7):1-15.

[8]周和平.加快实施推广工程建设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在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馆长培训班上的讲话[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5):5-13.

第8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图书馆;读者服务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图书期刊的采访编目、典藏和流通、新书通报、读者管理等很多传统的手工服务模式已经通过图书馆自动化办公系统转换为较为成熟的读者服务工作模式。并得到普遍应用。但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我们明显感觉到读者的需求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所提供的读者服务要向更细、更深、更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1 利用网络进行新书采购前的采访工作

将书商提供的电子书单放在图书馆网页上,读者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勾选相关记录。工作人员利用后台模块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哪些图书是读者所需要的,并可根据被勾选次数的多少生成一个清单,然后进行图书订购。另外。对于读者的一些具体需求,比如需要一本作者和出版社都已确定的图书,就可以在图书馆网页上设置“新书推荐”一栏,读者只需将ISBN、书名、责任者、出版社和价格等一些关键信息进行填写并提交给系统,采编人员在采访模块里即可获取这些信息。作为下次采购图书的重要依据。在网络的帮助下,读者可以足不出户将自己的需求返馈给图书馆,并能充分参与到新书采访工作中去。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使所购图书尽量满足读者需求,让有限的购书经费发挥更大的效用。

2 为每位读者建立电子档案

读者新证办理时就为读者建立个人电子档案并设置初始密码。读者可以通过网络登录个人帐号并修改密码,然后填写联系电话和电子信箱等以完善个人信息。读者电子档案的建立至关重要。它建立起系统和读者个人之间的信息通道,为短信服务平台的应用打下基础,并可以通过设置获取一些个性化的服务。登录帐号后即可进行个人借阅情况查询、网上留言、新书推荐、图书预约和续借等操作。

3 短信服务平台在读者服务中的应用

短信服务平台在娱乐、金融等领域应用较为广泛,随着手机、小灵通等移动通信工具的普及,短信服务平台在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的应用成为可能。用短信代替经典的网上图书馆功能Ⅲ,可以大大提高读者服务工作的主动性。

3.1 图书馆超期提醒功能

为了提高图书的流通率,多数图书馆会对不同读者设置相应的借阅期限。如有超期情况发生会收取一定的超期款,以督促读者尽快还书。但收超期款毕竟不是目的,有了短信平台,系统就可以在所借图书到期前几天向读者发送提醒信息,说明图书到期时间。这样可以避免读者因疏忽造成的图书超期情况。

3.2 图书的预约和续借功能

图书预约服务指读者可以对已借出的图书进行预先约定,在图书归还后具有优先借阅的权力。由于读者归还图书时间的不确定性和归还后向读者通知的局限性,图书预约服务在短信服务平台出现前很难普及。现在读者到工作台或通过网络对某本书进行预约后,一旦图书被还到书库,系统会及时向读者发送一条信息,通知读者在限定时间内到书库办理借阅手续。

图书续借指读者所借图书快到期时通过办理相关手续,将借阅期限延长一定时间的服务。通常续借手续要到书库工作台或通过网络进行办理,现在读者只需编辑一条短信,将本人的证号、密码和图书的馆藏号发送给短信服务平台,系统在审核读者信息后即可为其办理图书的续借手续。类似的操作也可应用于书证的挂失和解挂等业务的办理。

3.3 读者定制的新书通报功能

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网络定制相应的新书通报功能。比如某位读者对外语和心理学方面的书感兴趣,经过定制操作后,如果有这些方面的图书典藏入库,系统就会将相应的清单发送到该读者的电子信箱里,并向其手机发送一条提醒信息。

4 利用网络为读者搭童学习交流平台

4.1 鼓励读者发表读书评论

读者在登录自己帐号后,可以查看自己的书刊借阅记录,并可以就某种书刊发表自己阅读后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其他读者在检索到该种书刊时就可以看到相应的书评和评论者的一些基本信息,这样可以对该种书刊的内容和受欢迎程度有所了解,然后决定是否借阅。

4.2 积极开展博客建设

博客已成为人们在互联网上学习知识、交流思想的重要途径。现代图书馆具备建立博客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将博客作为开展读者服务工作的手段之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博客类别可包括读者培训、学科馆员和读者园地等。读者培训博客用于帮助读者跨越信息资料搜集及运用电子与非电子资源的障碍。提高读者信息素养,促进图书馆深层次服务的开展;学科馆员博客是为图书馆每位学科馆员建立的博客,学科馆员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读者提供学科导航。介绍本学科最新动态,就本学科问题与读者交流;读者园地是为读者本人设置的博客空间,读者经过审请即可建立自己的博客,用以发表自己的读书心得和生活感悟,并可与其他读者分享交流,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内容质量和点击率对博客进行排名,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总之,将新技术引入到读者服务工作中去,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增近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使读者感觉图书馆就在身边,从而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各类资源,为学习和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