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企业绩效管理系统

企业绩效管理系统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1-08 02:27: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企业绩效管理系统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企业绩效管理系统

第1篇

关键词 胜任力;绩效管理;实施模型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9)05-0024-03

作者简介 陈永清,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江苏镇江212013)

“胜任力”作为近年来人力资源和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与工作绩效有密切的关系。它关注影响员工绩效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能将绩效优异者和绩效一般者区分开来,甚至可以预测员工未来的工作绩效。而基于胜任力的绩效管理主要是通过将员工的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相结合,不断开发员工的胜任力以提高员工绩效,进而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过程。

一、胜任力的内涵及其与绩效的关系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David McClelland首次提出了“胜任力”概念。此后,胜任力问题引起了人力资源和组织行为学领域中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胜任力的界定、胜任力的分类和胜任力模型等3个方面。多数学者认为,胜任力是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具体包括知识、技能、个性、动机、价值观、态度、自我形象或社会角色等,它能够将企业中的绩效优异者和绩效一般者区分开来。根据胜任力的显现程度不同,可以将胜任力分为两类,即外显胜任力和内隐胜任力,如图1所示。

外显胜任力主要包括知识和技能等,是胜任力冰山结构中的水上部分,容易被感知和后天培养,是对胜任者基础素质的要求,是有效执行工作所必需的,因而又被称为基准性胜任力(threshold competence);而内隐胜任力主要包括价值观、态度、自我形象、个性、动机等,是胜任力冰山结构中的水下部分,不易被感知和后天培养,是区分绩效优异者和绩效一般者的关键因素。因此,内隐胜任力也被称为鉴别性胜任力(differentlating competence)。胜任力模型是针对职业表现优异要求组合起来的胜任力结构,描述有效完成特定企业的具体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特征的独特组合;它描绘能够鉴别绩效优异者与绩效一般者的动机、特质、技能和能力,以及特定工作岗位或层级所要求的组织行为特征。

可见,内隐性特征和外显性特征一起共同决定了个体的具体行为表现。事实上,在具体实践中一般就是通过观察一些行为来推断一个人是否具有某种胜任力的;胜任力对绩效的影响或决定作用也正是通过行为而发生的。因而,在实践中一般就是用行为术语来具体阐释胜任力。

二、基于胜任力的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优势与挑战

(一)具备的优势。与传统的绩效管理系统相比,基于胜任力的绩效管理系统具有如下优势:

1、胜任力模型提供了客观的优秀绩效的行为标准,建立了对优秀绩效的期望,为任务的具体范围和要求提供了共同的理解,鼓励员工和经理进行坦诚的良性沟通;而其中的文化胜任力强化了共同的战略、文化和愿景,确保员工的工作结果与组织战略目标的一致性,使员工的个人成长与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2、把胜任力模型作为培训内容、形式设计的依据,使企业能以指定的方式计划和实施员工培训,有助于避免将眼光局限于当前或盲目跟风,而且也可以把对绩效最有影响的培训项目同那些与员工工作重心关联不大的项目区分开来,确保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影响工作绩效的技能、知识和人格特质等方面。

3、以胜任力为基础的绩效评估方法改变了传统绩效评估只注重企业目标的做法,将员工的胜任力表现也作为绩效而纳入评估体系中,确保了在完成任务和怎样完成之间的平衡,同时对员工过去的表现和在现任或新岗位的将来表现并重,鼓励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胜任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面临的挑战。尽管基于胜任力的绩效管理系统具有诸多优势,然而企业在决定是否采用基于胜任力的绩效管理系统时仍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必须给这一新系统的构建和运行提供强有力的长期支持,并在这一过程中扮演模范角色,而且要确保随时可以利用必要的资源。

2、企业的经理们将面临日益增大的工作负荷,并承担起为员工排除绩效障碍的责任。因而,企业应为经理们就他们的角色、职责等设计、开发并实施必要的培训,并且使这种培训与企业文化保持一致。

3、基于胜任力的绩效管理系统的长期成功,有赖于企业各种类型人力资源记录的建立、完成和维持。因而,企业应建立健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保存这些记录,并确保其长期可用性。

总之,如果企业的上述条件不能得到满足,则不管基于胜任力的绩效管理系统能给企业带来多大收益,企业最好还是选择更传统的方法进行绩效管理。

三、构建基于胜任力的企业绩效管理系统实施模型

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系统实施模型,是企业进行绩效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根据胜任力和企业绩效管理的有关理论,笔者设计了基于胜任力的企业绩效管理系统实施模型,如下图2所示:

(一)确定所有权。这一步至关重要。如果企业的某些前提条件得不到满足,在提出规划阶段就启动基于胜任力的绩效管理系统,则实施过程中就会遭遇艰难和挑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及其他参与系统提出和建立的有关人员应该明确:谁需要这个系统?什么因素引起对这个系统的需要?实施该系统希望实现什么目标?该系统对企业来说是有价值的投资吗?应该如何实施该系统等问题。由于这些问题涉及企业的资金和管理问题,因而必须在实施基于胜任力的绩效管理系统的早期就给予明确的回答。

(二)向企业高层管理者汇报并获得继续进行的许可。基于胜任力的绩效管理系统的长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是否理解和从根本上认可这一项目,并且为之提供必要的资源。因而,非常有必要向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汇报有关事项,并争取得到他们的许可,当然这也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具体操作的经理们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针对上一步提出的问题,在向高层管理者汇报时应给予明确而又具有说服力的回答,并用相关实例加以支持。汇报的目的在于确保高层管理者支持该项目的实施,并同意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倘若得不到高层管理者的承诺,则该项目就很有可能无法得到所需的资源。

(三)构建一个任务小组,设计系统规划和项目方案。任务小组的成员应从那些将直接受基于胜任力的绩效管理系

统影响的经理和员工中选择。在项目的酝酿阶段就让各利益相关方参与进来,保证了一个显著的跨部门员工代表群体。企业的人力资源代表应起到技术领导的作用,并管理任务小组的活动。任务小组要负责设计系统规划,该规划应该明确目标群体、部门或工作单元以及对系统实施成功具有很大影响的关键经理、主管和团队领导,而且应包括对第一步中有关所有权问题清单的回答。

当任务小组成员明确了要完成的任务后,就应提出一个详细的项目方案。该方案应包括:工作任务、成功完成该任务达到的产出或结果、达到产出或结果的目标时间、项目实施的评价方案及负责人等内容。同时,该方案还必须附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并以此作为下一次向高层管理者汇报的基础。

(四)就工作方案的关键要素向企业高层管理者汇报。相关汇报人员除了需要向高层管理者说明在第三步中提出的系统规划的具体细节外,还应该就第二步汇报中提出的有关担心或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需要注意的是,任务小组成员应给高层管理者足够的机会来询问有关问题,然后给予直接而又切实的回答,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让高层管理者对基于胜任力的绩效管理系统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

(五)制备系统材料和相关文件,培训参与的员工及经理。前面四个步骤中,讨论了实施基于胜任力的绩效管理系统所需的关键要素。除此之外,还应制备系统材料和相关文件。必需的系统材料一般有:工作分析结果、胜任力模型和胜任力评估、开发计划、绩效分析以及项目评估方案等。

为了使项目顺利进行,还必须培训参与的员工和经理,而且这种培训应基于胜任力的考虑。在设计培训时,要确保新经理能完成各种形式的培训,并能实施绩效管理系统的其他程序。

(六)通过任务小组成员对系统及培训进行试点试验。任务小组成员来自目标应用群体,所以他们是审查、评判系统程序和有关材料的最佳人选。在试点试验中,可采用虚构的但符合实际情况的员工案例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这些案例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利用绩效管理程序和工具的机会。

任务小组成员应积极参加有关培训,小组中的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要分别参加针对自身的培训项目,并可相互进行观察。为了分享培训感受,在每一个培训阶段完成后,观察人员要召开一个评价会议,对绩效管理程序的各种成分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如方案、技术及相关培训等。也就是说,应该为培训对象仔细检查项目的每一个要素提供条件,既包括绩效管理程序方面,也包括对这一程序的培训方面。事实上,进行严格检查对于实施基于胜任力的绩效管理系统而言是非常必要的。

(七)实施基于胜任力的企业绩效管理系统。所有在实施基于胜任力的企业绩效管理系统过程中涉及的人都应接受培训,以充分了解系统的目标、各自的职责以及实施系统的各项活动的时间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负责实施基于胜任力的绩效管理系统,并在实施过程中,对相关经理和员工提供持续不断的指导。该系统的成功实施,是建立在经理和员工之间的真诚沟通和相互信任基础之上的,因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发挥关键作用,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同时,在经理和员工努力实现系统要求的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的领导应在困难刚刚出现苗头时就迅速予以解决。

如果所有参与人员都能把注意力放在系统的目标上,并保持个体与企业绩效长期提高的合理期望,他们就能以恰当的方式对待那些潜在的困难。此外,公开并且互相尊重的沟通将大大有利于基于胜任力的绩效管理系统的成功实施。

(八)评估实施过程并反馈信息。有效的评估是系统实施成功的必要步骤。企业绩效管理小组在第三步提出的项目方案中,应该既包括过程性评估程序,也包括总结性评估程序。而且,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让任务小组成员参与到这种实时的过程性评估之中。总结性评估是根据系统的目标和组织的战略目标,评估基于胜任力的绩效管理系统的长期影响,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还应记录为实施该系统所进行投资的回报,以便高层管理者能认可绩效管理对企业的价值。

评估结束后,应及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参与的员工和经理及其他利益相关方,让他们了解该系统是否存在问题,参与实施的员工和经理们是否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途径完成了既定目标,在完成目标过程中已取得的进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包括知识、技能在内的胜任力方面尚存在的不足等。并且,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对参与的员工和经理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以提高他们的胜任力,改善企业绩效,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长桂,张剑.国内胜任特征研究进展及评价[J].科研管理,2006,(6).

[2]McClelland D 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4.

第2篇

关键词:绩效管理 煤矿企业 应用研究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前行,煤矿企业已经是当前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稳固能源,长期以来煤矿能源表现出产销良好的态势,但是在发展中由于速度太快,导致管理的很多方面不能做到并驾齐驱,存在很多小的管理问题和管理危机。由于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不但对企业的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同时也能稳步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加之煤矿企业具有施工工序繁琐,工作场所多,井下作业特殊的性质,所以对其开展绩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煤矿企业中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况

绩效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项目,其中涉及很多相关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技巧。绩效管理其实是企业中员工与企业管理者沟通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沟通绩效问题让双方动态交流,特别是在整个交流中,企业的管理者要与员工做好持续沟通,让员工在绩效管理的推动下主动参与到企业管理中,进而让企业管理者辅导员工,提升员工的绩效能力,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得到提升和发展。

由于绩效管理是一门长期性的工作,企业的管理者开展绩效管理时应运用民主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管理技巧,长期考核员工的工作状况,在确定绩效等级后,寻求绩效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制定对应的管理计划,并完善管理流程,让管理达到最优化。

煤矿企业中为高效的的进行绩效管理,就要在管理中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并在支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让企业的管理更上一个新的台阶。煤矿企业在绩效管理的进程中让企业的各项管理目标分解,并能逐层落实每一项管理流程,最终让企业完成预定的管理目标。绩效管理一方面能够传布企业的战略管理目标,让企业的员在工资制度的激励下,提升自己的工作热情,这将在无形中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让员工的工作能力有新的发展。

二、绩效管理煤矿企业存在的问题

第一,绩效观中很多煤矿企业管理流于表象,很多企业只是为了证实自己有这种管理方式,但是没能抓住管理的实质,管理中这种方式的实施不到位。并把绩效管理理解为管理过程中运用文字、文档和表格等形式开展的简单总结,然后在总结结束后有各个上层领导对近期的工作状况做简答的概况以及总结,其实这种管理不能让绩效管理的实效性发挥出来,更没有达到绩效管理的实质意义。第二,随意性偏大,绩效管理进程中,领导的抉择或者判断是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并且领导也是绩效管理的考核人,但是人的管理和评判必然存在主观性和随意性。第三,煤矿管理中很多管理人员由于专业概念不清晰,将绩效考评与绩效管理混为一谈,因此实际工作中,部分企业的绩效管理很单一,就是在年终总结上评价全年的工作情况。但实际的绩效管理却不只是这些内容,虽然绩效评价确实是绩效管理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但也仅仅只能是一个环节,其实绩效管理在管理中涉及完整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系统,不仅要进行绩效评价还应包括绩效管理计划,管理监督中和绩效反馈。

三、解决绩效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建立绩效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中任何一个措施的实施都对员工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企业在管理中最重要的职责是完善各项政策,如果企业需要建立业绩管理模式适应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就应让绩效管理与人力管理相协调,进而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由于绩效管理和人动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推进的,为让企业长足发展,绩效管理必不可少。

(二)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是绩效考核,特别是煤矿企业内,无论是是中级还是高级主管,或者一般的煤矿职工,都是考评者也是被考评者,他们都有双重身份,一方面要考核其他人,一方面要其他人考核他们,所以任何一个在煤矿产业工作的人员都应遵守绩效管理的相关制度规定,并需认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为使绩效考核更为完备,就要在考核初期收集相关的考核信息,累计考核资料,让绩效管理在制定和实施中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登记结束后,相关的信息已经落实到纸质文件中,在收集相关的信息后做好信息纪律和登记,这将便于信息查阅,然后保存这些资料让这些资料以一手形式留存下来。与此同时,让所有收集到的资料都能使用,且将所有材料都进行详细的分类,并对需要保密的原始资料需要做好保密工作。

绩效考核目标是否成功,关键看绩效考核的执行状况,这才是绩效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绩效考核的表现形式应是全方位,全角度的量化处理,要求各个部门和单位都要参与到绩效考核中。目前煤矿企业的绩效考核程序和标准如下:第一,要求煤矿的绩效管理部门对下属的各个部门和单位进行组织考核评价;第二,各个部门要对本部门内部的组员或者职工进行考核和评价;考核过程中需要重点排查考核的内容是否准确,这是保障考核公平和公正的最佳方式,若考核中无公平和公正性,那么员工之间的不良情绪就会滋生小矛盾,小的矛盾在工作中出现,如果不加以制止,会对煤矿企业的各项管理产生不小的影响,如果情况严重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绩效制度。

四、结束语

煤矿企业的绩效管理是一个反复动态的过程中,需要在不断的重复中做好动态跟踪,但整个动态跟踪中,就不能离开高效的绩效沟通模式,只有通过不断的沟通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补充或者完善绩效管理状况,更好的服务与企业绩效管理活动。为让绩效沟通的预定目标达到最优,管理人员应聆听或者运用语言表达,这样才能掌握更好的沟通方法。员工在于管理者进行绩效沟通的时候,管理人员需要借助肢体语言进行谈话,让员工处于轻松沟通的状态里,并鼓励员工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这些沟通的技巧全部取决于绩效管理的动态化改进,也能通过改进也让绩效管理取得更高成效。

参考文献:

第3篇

绩效管理是一个从西方国家引进的舶来品,很多企业只是生搬硬套地引入,却未真切地理解它。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遇到了各种不同的问题。而我国的绩效管理也遇到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很多企业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实施绩效管理,却没有得到期望的效果,甚至导致了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矛盾,影响了公司的绩效;而另一方面,西方管理者却将绩效管理奉为现代企业管理圣经,但在我国的很多大公司里,绩效管理的实施效果却并不理想。通过实践的探索发现,造成绩效管理实施效果不好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绩效沟通被我们忽视了。绩效沟通将绩效管理的四个环节紧密联系,使绩效管理成为一个有机的循环系统,通过4个阶段的持续沟通帮助员工提高并达到绩效目标,使员工的努力与公司的远景规划和目标任务一致,从而最终实现员工和企业共同进步和发展。目前我国企业中,大部分绩效管理的问题都是因为沟通不良引起的,这些沟通包括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也包括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我国自借鉴绩效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以来,并没有将绩效沟通放在一个比较独立的地位进行研究,特别是对绩效沟通的影响因素没有系统而全面的研究。本文将对绩效沟通的基本概念、沟通方式、影响因素等进行深入地探讨。

二、绩效管理概述

现代企业的绩效管理流程主要包括计划绩效、绩效监督、绩效考核及绩效反馈四个环节,传统的绩效考核只相当于现代绩效管理流程中的一个环节。传统的绩效考核注重的是事后评价,实质上反映的是过去的绩效,而绩效管理更加强调的是事前沟通及企业绩效的不断提升,在提升绩效的过程中,持续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企业要有持续绩效沟通的理念,必须意识到沟通在整个绩效管理流程中的重要性,把绩效沟通贯穿到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在企业制定绩效计划和确定绩效目标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绩效沟通,既能使绩效计划更有可行性,又能使企业员工更加认同和理解绩效目标,有助于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企业设计绩效考核方案和制定考核指标及标准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层内部以及管理层和基层员工之间必须进行大量的沟通,只有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各个层面的意见及想法,才能够得到可行的方案,最大限度减小实施的阻力。在绩效考评执行过程中及考评结束后,考评者与被考评者也要进行深入的绩效沟通,确认绩效目标的完成状况,传递和反馈绩效信息,以实现既定目标并不断改进绩效。

三、绩效沟通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全面的认识

大多数管理者开始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但在认识上还是存在一些认识的误区。主要表现在:认为绩效考核就是绩效管理。因此,从绩效计划的制定开始,就没有与员工沟通,而在绩效管理后面的环节上更谈不上沟通。当绩效考核的结果出来后,再针对这个结果讨论公不公平。显然,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沟通结果!绩效沟通的过程是为了让员工找出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并找到解决方法,在上级的督促和辅导下,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善工作中的不足,提高工作效率。在这个方面,管理者应该认识到,绩效管理并不仅仅是挑剔员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员工改正缺点与不足,共同成长进步;而员工自身应该认识到,多与上级和同级进行沟通,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不仅仅是把目光放在薪酬调节和职位调整上。

(二)缺乏绩效沟通保障制度

绩效沟通制度是保障绩效沟通体系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由于管理者和员工对于绩效管理的核心———绩效沟通,都缺乏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因此,必须有一个制度去规范他们的行为。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一些组织在绩效管理制度中没有明确要求管理者与员工沟通,更没有具体的绩效沟通指导要求,组织制度层面缺乏保障进一步造成主管不重视绩效沟通和沟通技术,沟通流于形式,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企业既没有良好的企业沟通文化,也没有外部约束力,很难达到有效的绩效沟通的目的。在缺少良好的企业沟通文化的条件下,企业只能通过建立和完善绩效沟通制度来约束企业员工的绩效沟通行为,从而达到保障企业良好的沟通活动顺利进行的目标。

(三)绩效沟通渠道不畅

企业沟通渠道不畅主要表现在沟通方式单一。大多数企业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采用的都是单向的沟通方式或者下行沟通,回避了反馈这个环节。但有效的绩效沟通则是一个上级和下级一起讨论的双向的过程。管理者一味地根据绩效考核的最终结果对员工进行批评与指责,不去了解员工的真实问题,只会使得绩效管理达到一个适得其反的结果。且单一的沟通方式,信息难免会失真,对于被“冤枉”的员工而言,这样的绩效管理只会造成工作上的懈怠甚至人才的流失。对于企业和个体而言都是不利的。

(四)缺乏正确的沟通方法

1.缺乏明确的沟通目标。

由于前阶段过程沟通的缺乏,在最后的绩效沟通中,管理者在沟通中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一是不清楚员工的问题,二是为了省时,从而避重就轻,仅仅针对考核结果谈自己的建议等等,这两种现象对于员工而言都是不公平的,很容易使得员工产生不愉快的经历,从而影响以后工作的态度。

2.个体的认知偏差。

一是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先入为主的观点,也就是指在进行社会知觉的过程中,最先给对方留下的印象是最深刻的,对以后的社会知觉过程会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没有其他的信息加入,或者加入的信息不够明显,那么这个印象就有可能成为永远的印象。而在缺乏有效沟通的情境下,首因效应使得管理者更容易倾向于之前的认识,因此无法以一种更客观的方式与员工进行沟通,更无法客观地认识了解员工。二是刻板印象。社会认知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信息进行类别化,将信息分门别类地处理。刻板印象就是类别化的产物。它指人们对某一类事物和人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它是概括而笼统的,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在组织中,刻板印象主要有年龄、种族和性别。三是晕轮效应。当人们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会把这种印象推及扩展到对该人其他特征的认知上去。典型的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心理学家Dion等人的研究表明,“漂亮就是好的”,越是漂亮有魅力的人,越被认为具有好的个性、高的地位,且容易成家,有美满的婚姻,容易得到幸福。晕轮效应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解释首因效应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实际的沟通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晕轮效应和首因效应的存在,并有效地运用这两种现象,为绩效沟通创造好的条件。

四、结语

第4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成熟,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再加上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企业为强化管理,规范经营流程,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就必须引入现代化管理机制,在这种背景下进销存管理系统应运而生。与传统的管理方式相比,进销存管理系统更为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符合企业快速、复杂、准确的管理要求。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管理者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创新企业管理,才能保障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而信息技术的出现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新思路,信息技术本身具有数字化、智能化、虚拟化等特点,它突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双向交互式交流,这种全新的处理方式对企业管理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2 当前进销存系统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信息化系统工程的不断发展壮大,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的管理环境。但就权威市场调查机构的调查结果来看,目前中小企业的进销存系统相对简单,大多只是应用了系统的一部分,无法实现全程管理,其问题主要表现在:①企业信息环境较差,缺乏专业的进销存软件人才。目前,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中小企业的专业进销存管理人才普遍不足,企业现有技术人员或缺乏理论知识,或缺乏实践经验。因此,企业需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培养,以适应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需要。②进销存管理存在错误观念。很多企业对进销存软件认识存在误区,将其片面理解为 “交钥匙工程”,不熟悉软件的工作流程,将进销存软件的施行和维护视为运营商的责任,导致项目一再拖延,影响效率。③企业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效率不高。目前,从总体来看,企业的观念模式较为落后,很多企业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同时,企业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无法满足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的需求,并且执行不到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内部管理质量。④应对风险能力较低。进销存软件系统的施行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实施周期长,涉及面广,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容易引发风险。而目前中小企业化解风险的能力仍存不足,容易导致进销存软件系统施行失败。

3 进销存系统设计过程分析

企业受规模大小的影响,对进销存管理软件的要求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企业必须从自身需求出发,设计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3.1 选择适合企业管理要求的进销存软件 中小企业的进销存管理涉及到企业的生产、销售、采购、人事管理、组织等众多方面。为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企业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适当删去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和流程。同时,企业还可以在在传统的进销存软件中融入协同商务等管理理念,为企业提供更为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具,为企业的日常运营和管理注入前所未有的强大动力。

3.2 选择适当时机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的内部管理环境影响很大,企业领导者应明确企业发展形势,解决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实际生产经营需求开展信息化管理。

3.3 采用最稳妥的管理方式 企业可以采用引进或开发一些小型管理软件以及培养系统管理人才的方式,将其纳入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中,进一步优化企业管理环境,为企业信息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这还可以有效地起到避免前期风险的作用。

3.4 选择符合企业特点的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否真正适合自己企业的应用,适用的才是最好的。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外部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任何进销存软件都将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因此,企业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特点的进销存软件,并进行相应开发可以有效地为企业节省大量成本。

3.5 实行财务一体化进销存流程管理,有效节约企业管理成本 目前,很多市面上的进销存管理软件就像普通的记账软件一样,功能多,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比较杂乱,不能系统流程化的进行管理。

4 进销存系统设计的思路

企业规模大小不同,对进销存软件的需求也存在着很大差异。中小型企业在选择进销存软件时,一定要从其具体实际出发,设计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不可贪多求全。要想设计一个符合要求的系统,就必须做好前期需求分析。前期的需求分析直接影响着进销存管理系统的管理质量,主要包括开发成本、开发周期、系统质量等。前期需求分析是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它可以有效的避免系统开发中的错误,有效节约开发成本。当前很多公司主要使用人工管理方式来进行进销存管理,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不仅耗时耗力,还容易出现种种错误,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很大负担。因此,中小企业可以积极借鉴大型企业的现代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进销存管理系统应从企业的发展实际出发,科学分析企业的进销存情况,及时调整运营策略,有效降低成本。

5 进销存信息系统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5.1 技术可行性 目前,IT行业的从业人员一般都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基础,可以熟练掌握各种计算机管理软件。因此,很多企业在引入进销存管理系统后,都会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计算机软件应用水平,以确保系统的顺利运行。

5.2 经济可行性 ①进销存有能力承担系统开发费用。开发新系统的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它的投资主要是人力和物力的投资。对于本系统的开发者来说,其主要投资还是在人力和物力两个方面。软件企业作为一个简短的高科技产业,其员工要求都比一般企业的要求要高,而且对系统开发及软件产业了解比较多,所以在自我开发管理系统的过程中,企业自己比较容易安排人手,这样就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部分的额外开支。②新系统将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管理系统是一个信息化、智能化和先进管理理念的集合体。一般新系统带来的经济效益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减少了企业管理费用和人力开支。而其它一些繁琐的事物都通过新系统来加以分析解决,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还为企业的各项决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③操作可行性。产品进销存管理系统多数采用基于web的用户界面,而web是大多数人熟悉的网上操作,对于那些有一般的计算机知识的人员就可以轻松上手。而整个产品进销存管理系统采用友好的用户界面,不需要对数据库进行深入的了解。

6 总结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成熟,进销存管理系统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企业管理活动中。因此, 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抓住机遇,积极加强自身的信息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华.库存管理系统中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9.

第5篇

关键词:对标管理;分析;决策依据

中图分类号:TP311.52

对标的目的是对照省市系统、行业主要经济管理指标,发挥关键指标的标杆作用,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以不断向省市系统、行业先进水平迈进,逐步缩小与省市内外、国内外先进企业管理水平的差距。对标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的对标工作提供支持,提供对标指标的维护、计算、展现及多角度分析。

1 软件平台

采用B/S架构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开放性;承载和部署业务逻辑的应用服务器采用J2EE规范;使用ORACLE数据库;采用MVC设计思想最经典软件架构Struts,使业务逻辑层和业务表示层分开,确保了系统的伸缩性和可扩展性。

2 系统架构

2.1 系统数据架构

图1 系统数据架构图

对标管理需要的数据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企业信息化系统中已有的数据,对于这部分数据通过ETL抽取存储在数据仓库中;二是当前信息化系统中不包含的,这部分数据我们采用手工录入或EXCEL导入的方式来实现数据的获取。

2.2 系统功能架构

图2 系统功能架构图

对标管理系统分为四部分的内容:

(1)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模块用来实现对标所需的外部数据导入功能。

(2)指标管理:指标管理为企业对标相关的指标提供统一的维护及计算功能。

(3)对标展现:按照上级部门下发的对标模板进行展现。

(4)对标分析:对指标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

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1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模块用来实现对标所需的外部数据的录入及导入功能。对所有的外部数据,系统均采用EXCEL模板导入的方式,以方便使用。

在对标管理中我们可能用到的外部数据主要包括:国家每季度的全国对标数据、省市的宏观经济数据、部分财务及人力资源数据,相应系统存在数据的不需要新导入。

3.2 指标管理

指标管理为企业对标相关的指标提供统一的维护及计算功能。具体包括增、删、改、查、指标驱动关系、指标计算定义等功能。指标管理是系统的基础,整个系统就是围绕这些指标的对比分析来工作的。

3.3 对标展现

对标展现是对对标指标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展现,对指标进行预警。

3.4 对标分析

对对标指标进行全方、多角度的分析。主要有指标驱动分析、组织影响分析、时间序列分析。这三种分析模式各有特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指标进行观察,协助分析差距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1)指标驱动分析。通过指标之间的驱动关系来分析影响指标的指标因素,为改进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2)组织影响分析。观察下级组织的指标情况,发现影响组织指标情况的组织因素。

(3)时间序列分析。从时间序列上来观察对标指标的发展变化情况,分析指标的发展趋势以及跟踪改进措施的效果。

(4)标杆对比分析。分析本企业与省市内外、国内外的先进水平的差距,以找出差距,不断向先进水平发展。

4 结束语

本文的营销企业对标管理系统能够很好的满足企业对标工作的需要,为深化指标诊断、促进 管理改进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参考依据,为优化管理和工作流程、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平台。

参考文献:

[1]冯俊文.现代企业标杆管理[J].现代企业管理,2001,(5):61-64.

[2]戴昌钧,李金明.标杆瞄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1996.

[3]许华.关于实施标杆管理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2005,(5):l4-l5.

第6篇

关键词:电力营销;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电力的工业生产到市场营销是一项庞大的工作,电力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营销作用,好的营销系统不仅是打开电力发展的大门,将电力与社会发展进行完美融合的关键,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里程碑。就目前我国电力市场情况而言,电力的营销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作为顺应时代潮流而孕育出的电力营销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市场上电力营销的束缚,也成了当下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中的重点项目。

1 我国电力营销管理现状

纵观电力行业,长久以来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发展模式中,电力行业作为现代化建设中的头等行业,它的发展不仅仅只是关乎到本身的利益,还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而我国的电力行业,却一直以一种市场垄断的方式进行独立的运行,这种方式下的市场生产,严重阻滞了电力行业的信息交流与沟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渐渐走向全球化的模式,信息交流成为了当下最主要的发展结构,其他行业通过互联网的作用在发展的道路上如虎添翼,取得了不少瞩目的成就,而我国的电力企业尚未挣脱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与时代的发展已经脱轨,如果不更新新的营销系统,长期下去将会面临着更大的危机,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影响将会造成不可预计的损失[1]。

2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2.1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思想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它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完善我国传统的电力企业营销模式,传统的营销模式保守,无法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新型的信息管理系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改革,兼顾实用性与先进性原则,在保证良好运行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采用J2EE的模式对整个程序进行简化开发,有效降低了编程过程中的难度,更加易于程序员的操作。除此之外,J2EE模式下的B/S结构,能够有效地对所有客户端进行统一化管理,将系统运行的核心统一放在了服务器上,对整个系统的运行起到了很大的简化作用,大幅度增加了工作的效率[2]。

2.2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结构层面

新系统的结构从功能上划分依次可分为四个层面:客户服务层、营销业务层、质量管理层和决策支持层,四个层面之间环环相扣,信息在通过在各层之间的流转和沟通,进行加工处理并资源共享,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信息在各层面之间实现不断的上传和下达,从而使整个系统中信息的流转一直处于动态的更新中,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2.3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中涉及的模式

2.3.1 B/S模式

B/S(Browser/Servre),中文全名称浏览器/服务器,是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模式,它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将系统运行的核心部分通过服务器进行统一的管理,这种模式下,有效的统一了客户端,只用在电脑上安装一个浏览器(如Internet Explorer)和服务器(如SQL Server),就可通过Web Server实现浏览器与数据库之间的信息交换。与传统的C/S模式相比,B/S表现出明显的便捷性与实用性,因其不需安装客户端软件这一特点,使得整个系统的运行难度大大降低,不仅为程序员带来了便捷,也为整个系统的运行节省了时间,提升了系统运行的经济效益[3]。

2.3.2 MVC模式

MVC(Model View Controller),中文全名为模型-视图-控制器,是软件设计中最经典的模式,在MVC模式中,模型是整个工作中的核心程序,通过对客户数据的处理使之成为业务中的工作逻辑;视图主要是承接模型的作用,用来显示模型所提供的数据,并进一步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则控制模型与视图之间的关系,接受用户的请求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选择出最符合条件的模型进行处理[4]。

3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实施

3.1 对管理人员的功能实施

在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平台基础上,一共提供三个接口,分别是:营销人员接口、管理员接口和客户接口,用户通过不同的接口登录,可进行不同的功能操作,由于不同账号之间检测机制不一样,在登录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各种类型的代码,一般而言管理人员会有一套核心的代码,以方便管理工作的进行。

3.2 对营销人员的功能实施

新型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将工作进行系统化的划分,并遵循流程的发展,在工作流技术的新型管理中,营销人员只用输入密码就可以进入相关页面展开工作。营销人员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对节点的管理,对节点的管理能够对信息进行完善,营销人员登录后可以对节点信息进行查看和编辑,对工作流程中的时间、日期、人员等因素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控等操作。

3.3 对客户的功能实施

客户的运行方式和营销人员一样,只用在登录界面输入客户的密码,就能够进入客户的首页面,进入页面之后可通过对当前系统中界面的定制,实现对所有页面的个性化设置,界面的浏览方式和查看方式都能够随客户的习惯进行设置,在定制完页面之后,客户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页面进行浏览。

4 结束语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使得我国的电力行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质的改进,由于其便捷简单的操作特点,为实际工作中增添了不少经济效益,不仅仅对我国的电力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了力量,在实际工作中还要不断的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求将电力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为我国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马晓丽.电力营销客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子科技大学,2013,4(15):25-28.

[2]姚俊钰.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厦门大学,2013,12(14):78-81.

第7篇

[关键词]教学实验 中小企业 进销存管理系统

一、需求分析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经济改革的逐渐深化,企业都面临着日渐激烈的竞争,本系统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不仅可以所见企业的运作成本,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进销存系统在教学实验中也非常具有典型性。

二、系统的主要功能及特点

进销存管理系统适合于中小企业,按照一般进销存流程进行设计。满足大多数客户的需要,是一套专为中小型企业度身设计、功能强大、实施周期短、易学易用的管理系统。软件主要由基本信息、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库存管理、系统管理和查询等系统构成。本系统具有非常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可以实现数据的查询、添加、修改、删除、汇总等功能,还可以实现报表打印,为企业领导的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本系统主要包含基本信息、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库存管理和系统管理等主要模块。

1.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又可以说是资料档案,它包括部门雇员的资料,客户资料,供应商资料,货品的资料,库位设置信息,结算方式,自定义单号等。

2.采购管理

指对采购过程所发生的业务行为进行跟踪记录,包括采购订单管理,采购入库管理,采购退货管理,采购订单的跟踪,采购货品的分类统计,采购退货的统计以及采购的月报表、季报表、年报表等。

3.销售管理

指对销售过程所发生的业务行为进行跟踪记录,包括销售订单管理,销售出库管理,前台POS销售机,销售退货管理,销售订单的跟踪,销售货品的分类统计,销售退货的统计,销售利润分析,业务员的业绩表,销售的月报表、季度报表以及年报表等。

4.财务管理

指对采购和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帐款业务进行跟踪记录,包括应付帐款,付款管理,应收帐款,收款管理,付款统计表,收款统计表,供应商帐龄表,客户帐龄表等。

5.库存管理

指对仓库管理员在日常管理过程所发生业务的跟踪记录,包括库存查询,货品报损管理,库存盘点管理,报损统计表,库存盘点统计表,货品进、销、存汇总统计。

6.系统管理

指为维户系统的正常运行而需要一些铺助操作,包括操作员授权管理,数据的备份和恢复,清除数据,使用文档等。

本系统界面友好,能够直观反应出数据的准确性,而且操作简单,使用者经过简单的培训即可轻松上手。系统可以及时准确地反应库存的变化,还可以实现库存预警和库存自动盘点计算,避免库存商品积压损失和缺货。系统还提供自定义打印报表的功能,使其可以充分满足企业个性化的需要。此外,系统可扩展性强,客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方便实现功能扩展。

三、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1.基本设计思想

(1)尽量利用企业现有的软硬件环境,及先进的管理系统开发方案,从而达到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提高系统开发水平和应用效果的目的。

(2)系统应符合企业管理的要求,满足企业相关人员日常管理,维护的需要,并达到操作过程的直观、方便、实用、安全等。

(3)系统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既便于系统功能的各种组合和修改,又便于未参与开发的技术维修人员补充和维护。

(4)系统应具备数据库维护功能,及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

2.系统开发环境

(1)硬件环境要求。计算机必须满足的条件:CPU:IntelP entium 166MHz或更高的处理器;操作系统:MicrosoftWindows98/me/XP/2000或Microsoft Windows NT Service/Workstation 4.0(推荐Service Pack 5)或更高版本;监视器:Microsoft Windows支持的VGA或分辨率更高的监视器;内存:64MB内存以上。

(2)系统的编程工具。根据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的特点和需求,考虑到系统开发的时间,本系统使用Borland公司的Delphi7.0作为前台开发工具,微软公司的SQL Server 2000做后台数据库。

Delphi7.0是Borland公司推出的一种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它功能强大,简单易学,尤其适合数据库开发,因而备受数据库开发人员的青睐,成为最受欢迎的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工具之一,在国内拥有广泛的开发者群体和深厚的应用基础。

Delphi7.0前台通过ADO技术和Data Environment数据环境来访问SQL数据库;系统采用C/S(Client/Server)结构模式体系结构,能很轻松地实现系统与用户的信息交互和数据处理的功能;系统具备数据库维护功能,能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和恢复。系统还具有很强的可移植性,在移植系统时需先创建数据库和用SQL建库脚本生成相应的数据表。

3.数据库的建立

系统数据库可以分为进货子系统、销售子系统和库存子系统三部分。

(1)进货子系统应可以根据销售情况及库存情况,自动制定进货单或者订货单,同时可以对该单实现手动修改、审核、删除、退货等处理,这样可以避免盲目进货造成商品积压。按计划单有选择性地进行自动入库登记。可以按照商品编号或商品名称综合查询打印计划进货与入库记录及金额。其中涉及供应商、原材料、业务员、订货单、收货单、付款单等数据。

(2)销售子系统包括商品正常销售、促销与限量、限期及禁止销售控制。可以综合查询各种销售明细记录以及交结账情况等,并可以实现对商品销售报表的打印。本子系统涉及到商品名称、销售数量、销售单价、销售金额、销售人员、客户名单、销货单、销售退货单、收款单等数据。

(3)库存子系统可以查询库存明细记录,包括原材料、产品名称、库存数量、库存金额、进货入库单、调拨入库单、产品入库单、仓库业务员、出库单等信息。系统还可以实现库存预警和库存自动盘点计算,避免库存商品积压损失和缺货。

除此之外,系统还设定还为登录、查询、修改、删除分别设定了权限,用户可根据相关权限进行操作。系统还提供了对该系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一简单的介绍,并且对该系统的应用做一辅的操作介绍。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方便企业或者用户的使用。

四、结语

该系统的设计,在教学实验中具有典型性,通过本系统的设计,学生可以充分了解QL Server 2000结合Delphi7.0设计管理系统的步骤。本系统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稳定性、智能性,界面友好,符合中小企业的需求,可以推广到实际应用中去。

参考文献:

[1]刘秀芳,李英杰,何广东.进销存管理系统的开发[J].商场现代化, 2007,(05).

第8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

 

一、绪论

综合管理信息化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业务过程集成在统一的数字化系统中,通过系统加工、整合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了解各类业务中的信息,以便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从而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中小企业综合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据统计,到2007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超过4200万家。这些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存在着一定的普遍特征:员工信息化的知识基础薄弱、企业管理和生产环节中缺少管理信息化支撑,导致存在着信息不充分、流程不顺畅、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今天,信息化管理思想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立以企业行政管理、生产过程管理、市场客户管理、物料设备管理等为核心的企业综合管理系统已经迫在眉梢。

三、中小企业综合管理系统设计思路

本文设计的中小企业综合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企业日常运转中的行政事务管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设备、技术管理,以及产品销售过程中的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管理等,并且各个业务管理在系统中实现高度集成。,中小企业信息化。通过系统数据中心的建立,使企业工作人员的日常业务处理实现自动化,充分确保业务数据的及时准确流转和共享,很好的保证了业务数据的唯一性和安全性等,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完善业务管理手段。在设计时既考虑了系统本身的功能实现,也考虑了系统与第三方系统的关系和整合,在系统设计时充分体现以下思路:

1、 减小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成本,做到能解决企业最急迫的信息化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中小企业信息化。

中小企业的资金是有限的,集中解决信息化的关键业务点是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重点,旨在以信息化手段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工作效率。,中小企业信息化。

2、 以系统集成为手段实现组织协同和信息整合

系统以业务表单执行控制和管理实现日常业务的协同,以项目管理的方式组织实现各业务之间的协同。,中小企业信息化。系统采用面向服务架构通过标准数据交换接口与第三方系统交换信息,实现系统之间的集成。系统设计为一个综合的信息工作平台系统,让使用者可以在同一个界面完成不同的工作,得到与他相关的任何业务的信息,成为组织协同管理的工作平台和工具。

3、 业务状态及时跟踪

企业用户可实时跟踪一个业务流程的进展状况,查询录入单据在流程中的位置,以便及时了解自己或他人的工作进展情况,另外系统还提供流程的可定制功能,能更好地适应企业业务流程变化。

4、 良好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对企业管理的适应性

系统全面支持XML、SOAP、WEB SERVICE等当前受到普遍支持的开放标准,这就保证了系统能够与其他平台的应用系统、数据库等相互交换数据并进行应用级的互操作和互连性。

系统企业的实际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充分体现企业管理特色。系统规范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是企业适应信息化管理的过程和综合管理系统适应企业管理特色的双向过程,系统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模块之间的低耦合度,使得每个业务模块的功能即可单独实现并扩展,也可与其他模块良好集成。

四、中小企业综合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综合管理系统的功能体系结构整体可以分为四层: 底层平台层、技术支持层、核心服务层、企业应用层。整个系统主要流程以项目为主线,将客户、市场营销、生产、物资供应等业务联系在一起,根据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设计相应的流程以及系统功能。系统依托企业运营总体流程对功能模块进行了合理划分。具体功能如下:

1、日常办公

为日常办公提供方便的个人日程安排与提醒、工作记录、通讯录等功能。

2、人事管理

提供企业各类人员的职工档案、家庭成员、工作履历、学历、职称评定、奖惩、聘用、调动、解聘辞职、离退等数据的录入、查询、统计、报表打印和图形显示,还提供考勤和考核管理功能。

3、设备管理

实现设备信息库的建立,设备前期的选型、采购、安装测试、转固;设备转固后的移装、封存、启封、闲置、租赁、转让、报废,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技术状态、维护、保养情况记录。实现设备全寿命周期台账查询、报表功能。

4、物料管理

实现企业的物料需求、采购、库存和物料供应商的有效信息化管理,规范业务用料流程,衔接好生产的各个环节,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降低原材料成本和运营成本。

5、库存管理

采用信息化手段掌握库存量动态,实时记录入库、出库的物料详细信息,提供库存情况查询、盘点、报表等功能。

6、标书管理

对企业招投标书基本信息的管理、招标书相关文件的管理、招投标资料的归档、招投标的过程和结果记录以及招投标过程中的费用管理。

7、合同管理

对企业多种合同分类管理、合同相关资料的归档、以及对合同执行流程的控制以及合同资金计划的管理。

8、生产管理

将企业的生产流程、生产任务的管理纳入系统,及时跟踪并及时安排生产任务、组织物料采购,以提高生产效率。

9、客户管理

提供分类管理企业客户,记录客户需求,提供售后服务管理,总结售后服务中的各种问题等功能。,中小企业信息化。

10、档案管理和报表管理

对需要纳入档案管理的各类实物(含纸质)及电子“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加强档案及相关数据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化,对企业各业务过程产生的报表作统一管理,提供报表生成、查询、打印等功能。

五、结语

本文以一般的中小企业的综合管理信息化需求为出发点,以适应企业信息化需求,减少信息化成本,提高企业信息化程度和管理水平为目的,设计了适应一般中小企业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将企业的核心业务纳入到系统中,能有效解决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及时、效率低等问题。

参考文献

[1]狄小龙.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与实现途径管见[J]2009,中国管理信息化12(2):67

[2]李劲松.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设计方案探索[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8:97-98

[3]胡迟.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策略选择[J].中国科技投资,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