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01 09:31:5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生物入侵者的例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目标;师生互动;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要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应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活”,还要在教学方法上真正变注入式为启发式,达到教与学和谐交流,把学生教“活”,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抓住课文重点,明确教学目标
语文课堂教学要详略得当,不可平均用力,老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文的重点,牵动人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外课堂上的讲和练还要重视眼前的课文,明确一堂课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切不可什么都抓,那只会什么都没有抓透。因此上课前要认真地选几个知识点或训练点纵横延伸。选的“点”要恰当,在课文中能起“点睛”作用或关键作用。
例如在讲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的时候,我们要重点强调它的准确严明,而不要把重点放在生动形象,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上。经典的说明文篇目《中国石拱桥》中就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读起来生动形象,趣味性强,但对于理解中国石拱桥的成因、特点的作用就不大了,我们还要从分析句中的词语出发,理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二、要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让课堂充满活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改变“自己唱主角,几个优秀学生当配角,大多数学生当听众”的状况,让所有学生动起来,使整个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定位
该定位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是否参与学习,更重要的是解决一个学生如何参与的问题,具体地说:通过“我们应当学会什么”、“我想学会什么”引导学生参与确立学习目标。这一过程是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但是,互动教学课堂不应成为学生“放任”学习的课堂,在这一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深钻教材,了解“学情”,搞好教学设计,以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
如讲授《生物入侵者》这篇课文时,对于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它的危害有哪些,它的传播途径有什么等问题,不要强硬地交给学生,那样不但枯燥乏味,而且教学效果差。所以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先给他们展示一些生物入侵的例子——美丽的水葫芦。水葫芦本身有很强的净化污水能力,但大量的水葫芦覆盖河面,容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水葫芦繁殖速度极快,生长时会消耗大量溶解氧,几乎成了“污染”的代名词。滇池、太湖、黄浦江及武汉东湖等著名水体,均出现过水葫芦泛滥成灾的情况,耗费巨资也无法根治。自然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同时引出文中讲述的生物入侵者的危害及传播途径等内容,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减少或杜绝的途径,生态物种的引进要考虑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延伸学习领域,取得良好效果。
(二)结合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学生乐学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乐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授《智取生辰纲》这篇课文中,内容涉及庞杂,人物众多,很难把握文章的主旨,若是梳理故事情节就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并且效果很差。那么从《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区别说起,再说起大家所熟悉的《西游记》,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再从四大名著的社会价值和地位说起,引起他们的重视,再鼓励学生发言,说出他们所熟悉的一些人物的绰号,学生们再次沸腾。然后让他们从文中找到刚才列举的英雄的名字和事例,再将事例串联,全文的情节结构很快理清。
(三)学生亲身参与课文内容表演,创设情境
如在讲授《皇帝的新装》一课时,若将皇帝的昏庸无能,骗子的低劣伎俩,群臣的狡诈虚伪,群众的真挚淳朴,可爱的孩子的天真无邪, 众生百态都表现出来,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旨,仅凭阅读课文,哪怕是多角度,分角色朗读也很难准确的表达出来。当我把编辑课本剧的想法告诉学生的时候,学生们欢呼雀跃。一开始我还担心他们照本宣科只是读原文,难以表现出人物神韵。直到学生的表演结束,我还沉浸在皇帝的笨拙的扭动肥胖的身躯,骗子的奸诈的笑,孩子的纯真善良的笑容等精彩的表演中,同时也深深地陷入了思考:不要忽略孩子们的创造性,他们真的能改变世界。要是我们每一堂课都能上的如此丰富多彩有多好!毫无悬念的,我们的课上的非常顺畅,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踊跃,课堂气氛热烈,直到下课大家都还觉得意犹未尽。
(四)利用多元化解读,提升学习积极性
《世说新语》的两篇课文中,关于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有的说像鹅毛,有的说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飞舞,还有的说像无数小精灵缓缓降临人间,像翩飞的蝴蝶,像快乐的音符……并且还能找出相应的古诗词语句,如:①“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③“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又如对元方的“入门不顾”这一态度的解析,是恰当,还是无礼的表现?如果一味的只停留于课文,似乎是元方的做法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似乎合情又合理。但是,对于父亲朋友的主动示好,对于别人的知错就改,我们要如何对待呢?现代的道德礼仪也教我们“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我们要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去接受别人。
一、语文教学情境的内涵
情境其实就是境地、情景,也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或结合的境况。情境是教学的核心,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语文情境就是指从事语文活动的环境,产生语文行为的条件,是一种优化了的学科教学环境。它以情感调节为手段,激发学生的某种情绪、丰富学生的情感;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包含有相关语文知识和语文思想方法,同时也是语文知识产生的背景。总之,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情境应该包括“情”与“境”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就是要求语文教学工作者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情感体验、美感等方面摆放在教学应有的位置上,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创设相应具体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课堂中的各种教学积极因素,高效地、愉悦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情境教学的特点
1.学生的主体性特点。情境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依据学生的需要,以学生的特情为基准,在教师的引导下和谐愉悦地完成教学任务。
2.灵活开放性的特点。语文课上,学生最不愿意接受的就是围绕课本的机械性学习,为调节气氛,教师要对课本内容进行有益的补充,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为了激励和支持学生的学习,教师要以灵活多变的手腕,对学生进行“即时教学”;鼓励并帮助学生查询相关资料;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动机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相长,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3.实践性的特点。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信息资讯传播迅速。文盲类的劳动者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劳动者不仅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和生产技能,而且要能说会记、搞公关、做宣传。而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通过语文教学来获得。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要提供丰富的内容,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要一改过去那种“教师是演讲者,学生是听众”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明确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和实际,用语文的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握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
三、初中语文教学,创设情境应把握的原则
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但在现实教学中,有的教师片面理解情境的创设,只为追求课堂气氛而创设情境,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效果,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本人认为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应把握以下原则:
1.情境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原则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就是语文,就是教育的内容。当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学生很陌生时,教师就应把学生身边的生活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创设一种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比如教学《生物入侵者》一课时,我先请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说一下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生物入侵现象。有的学生马上说出了,黄顶菊本是美洲的生物,现在已经来到了我们的田间地头,它生命力强,对土壤要求不高,生长很快,有它生长的地方,其他植物就不能生长,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这样把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课堂,对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创设教学情境应紧扣文本的原则
语文教学不能脱离课文,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性,凸显文本教学的特点。语文又是文化的载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语言要点,利用语文的人文性、言语性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与文本交流,领略文本语言的魅力。比如《背影》一文中,父亲爬过月台为“我”买橘子的背影是课文中最动情、最感人的一幕。其中“蹒跚”、“慢慢探身”、“攀”、“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等词句刻画出了父亲的行动艰难。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词语和含义,可创设这样的情境:让一个学生上台表演父亲走路时的“蹒跚”,以讲台和黑板为道具,做“慢慢探身”、“攀”、“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的动作。此情境让学生明白:语言是传情的,本段对人物动作描写的词语,表达了浓浓的父爱。
3.创设教学情境应注重学生参与的原则
情境的创设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参与性,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考虑学生参与的方式和程度,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完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比如学习《三峡》一课时,学生因为生活地域距三峡较远,对三峡的认识只是感性的。为了更直观的了解三峡,我依据课文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播放,看着那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飞悬的瀑布,使学生仿佛亲临三峡胜地。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峡的了解,我让学生做导游,按照画面,结合课本的内容,为同桌介绍美丽的三峡。然后我让一个学生做导游,为全班的同学介绍美丽的三峡。很多学生都积极参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气氛活跃,收效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