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15 09:36:5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描写秋天的一段话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片断一】了解童话,感知神奇
师:我们读过那么多童话故事,你觉得童话故事有什么主要特点?生:童话故事里发生的事情都特别夸张神奇,想象力很丰富。生:童话往往会采用拟人手法,动物植物都会说话都有感情。生:每个童话都会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师:是的,童话它想象特别丰富神奇。让我们走进《巨人的花园》,看看这个故事,想象一下画面,哪些地方你觉得特别神奇?(生自由朗读课文,寻找神奇之处。)生: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就绽出嫩芽了。生: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生: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生:插图上,巨人这么大,孩子这么小,这也非常神奇。师:为什么你觉得这几处描写很神奇?生:现实生活里人根本就没有魔力的,不会一下子让桃树发芽。生:孩子们一走,花园里怎么就变冬天呢?这太奇怪了。生:村子里是春天,围墙里是冬天,这怎么可能!师:你发现了吗?故事里的这些神奇之处,都是跟谁有关?生:跟孩子有关,孩子在花园里,花园里就有春天。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一开始,让孩子先回顾自己读过的童话的特点,提炼出“想象丰富神奇”这一主要特点。从体验神奇之处入手,让孩子产生阅读文本的兴趣。通过对神奇之处的质疑,产生研究文本的动力,最终得出“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有孩子就有春天”这一学习主线。
【片断二】感受美丽,体验快乐
师:请你去找找,孩子们没有被赶走前,花园是怎么样的?生: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园。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师:会读书的人能把一段文章读成一个词。这段文字你们能把它读成哪个词?(生自由朗读,并把这个词语写在这段话的边上。)生:我把它读成“生机勃勃”,我从“孩子们都喜欢到那里玩”感受到了那里面肯定很热闹。师:你很会读书。(板书:生机勃勃)你还能把这段话读成哪个词?生:我想读成“美丽”。因为它写到“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师:你发现了花园的四季都各有特点。(板书:美丽。并将四个描写季节的词语字体变红。)师:爱幻想的人还能把一个词、一句话想象成一段美丽的画面。想象一下,读着这段话时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在花园里摘果子,吃果子,真开心啊!生:我看到了花园里鲜花都绽开了笑脸,蝴蝶蜜蜂都飞来了。生:我好像看到小朋友们堆了个大大的雪人,正躲在雪人后面打雪仗呢!师: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在你们的描述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花园的美丽,孩子们的快乐!让我们用朗读来赞美这美丽的花园吧!(学生深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这一段话,不是精雕细刻,而是浓缩精华,只用了四个词语来描写花园的美丽。我们必须通过想象,把浓缩的内容释放出来,以便更深刻体会蕴含在里面的情感。把一段话读成一个词,再由一个词想象一幅画面,让孩子先在朗读中初步感受,通过想象加深对“美丽、快乐”的体验,最后通过朗读激感,为后续的读写结合做铺垫。
【片断三】读写结合,想象幸福
师:巨人终于意识到是自己的任性、冷酷赶走了孩子,赶走了美丽的春天。他明白这一点后,他立刻做了什么?生:他立刻拆除了围墙。生:他立刻把花园还给了孩子。师:当初他写的“禁止入内”的告示牌,现在怎么办?生:把那几个字改成“欢迎入内”。生:可以改成“孩子的乐园”。生:写上“所有的孩子都请进来”。师:做了这一切后,孩子们又回到了巨人的花园里,此时的花园变成了孩子的――生齐答:乐园。师:从此以后,巨人和孩子们在花园里会如何快乐地玩耍、幸福地生活呢?在四个季节中,抓住一个季节描写巨人和孩子的幸福生活。(学生自由想象,创编故事)学生交流。生:春天鲜花盛开,所有的花朵都绽开了笑脸!巨人和孩子们找来最美的鲜花编成一个大花环。孩子们把花环戴在巨人的头上,巨人感到无比的幸福。生:秋天鲜果飘香,花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诱人的香味让路过的孩子也跑进了花园。最调皮的孩子坐在巨人的肩膀上从高高的树上摘下苹果,把苹果塞到巨人的嘴里。巨人觉得真甜啊!师:此时此刻,不仅仅是孩子们感到快乐,――生:巨人也感到了快乐。师:你从巨人的遭遇上明白了――生:只有分享才能得到快乐。
【设计意图】王尔德的童话语言特点是优美,设计读写结合时,将之前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白雪一片四个词语放进去,请同学想象画面,感受并积累童话优美的语言。
一、 创设情境,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
上课伊始,教师运用诗一样的语言,把学生引入课文。然后,让学生用“秋”字组词,巧妙导入新课,按照“秋风――秋实――秋光――秋思”的顺序,进行教学,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进入文本,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课堂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氛围。接着,教师将诗歌的第3―5自然段展开成一幅幅画面,让学生把图文对照起来,并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走进秋天,去欣赏秋天那令人心醉的动人景象;走进诗歌,去感受诗歌中秋野溢彩流芳、生机盎然的美好意境。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张老师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教师适时指导、点评为辅,使学生能够沉浸到诗歌所展现的美好意境中去,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品味作者浓烈的“爱秋、赞秋”的思想感情,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
二、 品词析句,领略诗歌的语言之美
品味体验是阅读文章,悟其神妙的重要方式。教学时,张老师抓住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并且穿插朗读指导,自读、同桌读、齐读、师生共读,读出韵律,读出感情,形式多样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秋风”这一部分时,张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动词赏析、感悟拟人手法运用的好处。“打滚”“奔跑”“轻轻涂掉”这些词,原本是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作者却用它们来描写秋风,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仔细一体会,课文是把虚的东西写实了,把静止的东西写活了,这就是动词拟人化的作用。读着这些句子,似乎秋风也有了可爱的生命,让学生们忍不住产生了对秋风的喜爱之情。再如,教学“秋思”这一部分时,张老师紧紧抓住“珍藏”一词,让学生比较“珍藏”与“收藏”的异同,又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和留念之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朗读中品词析句,在品析中感景悟情,从而深入地理解了课文的意蕴,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领略了诗歌的语言之美。
三、 读写结合,学习运用诗歌的旋律之美
这首诗歌并不深奥,语言优美,也富有童趣。它采用总分总的段式,运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手法,给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特点。教学时,张老师凭借教材范例,引领学生们学以致用,多次进行仿写练笔,让他们感受到了语言运用的神奇。例如,在学习“秋风”部分,教师让学生用“秋风来到 (什么地方),在那里 ”的句式,练习说说自己眼中的秋风,给世界带来的变化;在“秋实”部分,教师又出示“
嚷着冷了,要 ”的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说,自己看到秋天果实丰收的喜悦。课堂上,张老师还安排了一个练习:选择诗歌中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将描绘这种景象的诗句改写成一段话。这些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即时写作的能力。在一次次的练笔中,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学号
年级
班
拟题人:辛小燕
…………………………………………………装……………………………订……………………………线…………………………………………………
三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性测试
质量等级
书写等级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犹如(yóu) 水洼(wā)
B.凌乱(líng) 雨靴(xié)
C.钥匙(yuè) 喇叭(cì)
D.歌韵(yùn)
辽阔(liǎo)
2.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xiǎo
yuàn
jú
huā
pūzhe
(1)爷爷的
里种满了,
。
只要你从
石子的小路上走过,
xiāng
wèi
身上就沾满了
。
yán
liào
gōu
huà
(2)秋姑娘用五彩的
在田野里
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3.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摇( 头 )晃( 脑 )
张( 牙 )舞( 爪 )
提( 心 )吊( 胆 )
( 眼 )疾( 手 )快
( 面 )红( 耳 )赤
( 口 )干( 舌 )燥
(1)
我发现所填的字都是 和人的身体部分有关 。类似这样的四
字词语我还积累了: 眉开眼笑 、 手舞足蹈 。
(2)为了让小表弟尽快明白这个道理,我讲得 口干舌燥 。
(3)幸好他 眼疾手快 ,把花瓶接住了,要不然准摔得粉碎。
4.用“
\”画去括号内不正确的字。
凌(乱 刮)
(赠 增)送
(寒 赛)山
排(例 列)
(丰 半)收
(飘 漂)荡
放(睛 晴)
规(则 侧)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天( 高 )云( 淡 )
大雁 ( 层 )( 林 )
( 果 )( 实 )累累
五谷( 丰 )( 登 )
( 秋 )( 风 )习习
( 春 )华( 秋 )实
(1)上述词语都是描写 秋 季的,请你再积累描写其他季节的词语。
春季: 草长莺飞
夏季: 电闪雷鸣
冬季: 白雪皑皑
(2)请你任选两个词语来写一段话。
示例:秋天来了,果园里果实累累,田野里五谷丰登,看着这丰收的景象,农民伯伯笑了。
6.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运用近义词替代法,我知道“明朗”的近义词是 晴朗 ,由此可知它的意思是 光线充足(多指室外) 。
(2)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联系实际生活,可知 因为打碎花瓶害怕爸爸妈妈责备,所以内心不安 ,由此我推测“忐忑不安”的意思是
。
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仿写句子)
(2)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缩句)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课文回顾。
1.诗歌中的秋天,有景有情“ 一年好景君须记 , 正是橙红橘绿时 ”为我们展现了秋季果树的丰收景象;“ 萧萧梧叶送寒声 , 江上秋风动客情 ”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叶绍翁的思乡之情。
2.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 像一枚枚邮票
,飘哇飘哇, 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 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
3.《所见》一诗的作者是 袁枚 。诗中点明“忽然闭口立”原因的句子是 意欲捕鸣蝉 。
三、阅读天地。
进
山
秋天,是山里人的节日。
天一亮,我就跟阿爸到了山林。啊!到处都是野核桃、酸葡萄,地上满是五颜六色的野花。阿爸把几个像布娃娃一样的东西拔起来,放到篮子里说:“你不是要吃香菇吗?这就是最好的香菇,叫鸡枞。”忽然,我看到倒在旁边的枯树干上长着一簇簇黑耳朵,“哎呀,那不是木耳吗?”我几乎叫了起来。阿爸掰下一簇,笑着说:“对,木耳就是长在枯树干上的。”
我们爬上了一条坡,阿爸拿起小锄头,挖起一株绿苗说:“好肥的黄连啊!”阿爸告诉我,黄连是重要的中草药。山里可以挖到的中草药可多啦:灵芝、天冬、黄精……数也数不完。
走出山林,我望着那些高大的树木,喜滋滋地想:山里的宝贝真多呀!
1.联系实际生活,我知道了“五颜六色”的意思是 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 。
2.短文采用了 总—分—总 的结构方式,主要从 山珍 和 中草药 两个方面来介绍了山里的宝贝很多。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阿爸拔起的像布娃娃一样的香菇叫鸡枞。( √ )
(2)木耳是长在枯树干上的。( √ )
(3)山里可以挖到很多的中草药,如灵芝、天冬、黄精、酸葡萄。( ✕ )
4.为什么说秋天是山里人的节日?
四、提示:写日记首先要注意日记的格式,然后按照要求写下生活中的发现。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景”与“情”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2.联系文中所写的五幅秋景图,进一步掌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3.根据自己的主观色彩,有意识在选择几处景物,写几个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故都的秋:秋是文章景物的主要内容,北平故都,已是历史上繁华的过眼烟云。因此,题目中就含有一种深深的“眷恋”。一个旧都的秋景,为何会引起作者的眷恋?作者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秋景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作者眼中的秋景具有哪些特色?找出文章的文眼。
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几幅故都秋天的画面?
二、课文诵读
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课文分析
(一)明确思考题:
1.“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清”“静”“悲凉”是故都的秋的特点。这是课文的主线或文眼。对课文文眼或主线的把握有利于我们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如:《荷塘月色》中“这几天心里颇有点不宁静”《绿》中的“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2.描写了五幅画面:小院清晨槐树落蕊秋蝉嘶叫闲话秋凉秋果奇景
(二)分析课文
1.从五幅画面入手,分析
(1)故都的秋的特点。
(2)“反衬”手法的运用。
(3)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这五幅画面来写故都的秋。
(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作者的经历来分析)
2.分析第2、13两个自然段,将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相对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本文的“形”是什么?“神”是什么?“形”与“神”的结合点是什么?
明确:本文的“形”是故都的自然风物,具体说就是那五幅秋色图。“神”是赞美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结合点”是“清”、“静”、“悲凉”。
4.文章描绘了五幅秋色图之后,有一大段议论,这段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从记叙到议论,这是从“形”到“神”的深化过程。这段议论,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从喻理的角度,进一步赞颂秋,赞颂北国之秋。
5.如何理解文章结尾的一段话?
明确:秋色是这样的美好,祖国的美景是这样的可爱,联系当时国家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作者为了保住祖国美好的东西,“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不仅抒发了赞美、眷恋故都自然风物的真情,也表现出了深沉的爱国之情。
一、自读自悟,感受语言
新课标背景下的阅读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鼓励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这说明我们的阅读教学正在去伪存真,将从“学本”走向“生本”的教学理念落到了实处。给学生充分自主体验的时间,让学生借助语感进行自读自语,在文本语言文字的层面上“走个来回”,是个性感悟的前提。如在《船长》一文中,学生在初读文章时往往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船长哈尔威为什么要随着轮船一起沉入深渊?他有机会和大家一起逃生吗?此时教师可抛出一个问题创设情境,引导自读:读了文章后,有人认为船长很傻,也有人认为船长的这一举动正体现了他忠于职守的高尚品质,到底他是个怎样的船长呢?请大家仔细地读读课文,谈谈自己的看法。这一问题的前半部分,是对文本解读的两种对立性的观点,后半部分又给学生留下了自我感悟的空间,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有如谜语,唤起了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对话人物形象的热情。
二、自主探究,理解语言
1、生成与提取问题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读文体验、生成问题,师生从生成的诸多问题中提取关键性的问题作为探究对象,可以为深入探究寻得基点。如学习《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学生会提出下列问题:肖邦有哪些作品?他的祖国遭遇了怎样的灾难?……面对这些课堂生成的问题,师生可根据问题的重要与否进行合理取舍。学习课文可以提取以下重点问题作探究:我是谁?为什么把心脏带回祖国?肖邦为何在祖国危难时选择离开自己的祖国,却又在临终之时要求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作者这样写不是前后矛盾了吗?这样的问题涉及面广、感悟空间大、开放性强,有助于学生借助语感整体、深入地探究课文。
2、深究与教师引导
要带着疑难问题,与文本再一次进行真情的对话,凭借已有的语感、智能进行探究,在反复感知中揣摩思考,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在语言的“曲径”、“深巷”中体悟。互动交流时,发现学生探究未入深境、未解文意,教师可结合先期对文本的解读,智慧地预设学生阅读体验时可能遇到的难点,介入性地提供相关的资源。
三、涵泳体悟,积累语言
涵泳是对语言文字着意于琢磨比较、鉴赏把玩,体悟便是叶圣陶老先生所言的“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从涵泳到体悟到诵读到内化,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训练学生的语感,扩大语言“库存”,在不断感受语言魅力的同时,促进其形成鲜活的语感。例如在执教三年级课文《秋天的雨》中描写“秋天的颜色”这一部分时,我紧扣“五彩缤纷”这一重点词语组织教学: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根据课文内容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 )的杏叶;( )的枫叶;( )的田野;( )的橘子;( )的柿子;( )的。
2、读一读上面的词语,想一想,这些景物的颜色装扮成的秋景图是什么样的?闭上眼,想想这样的画面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3、看录像,自主感悟秋景之美,美在“五彩缤纷”:(1)同桌对读,并讨论:秋天的色彩与其他季节比较,美在哪里?(2)配乐美读句子,体会秋色之美;(3)抄写自己喜欢的描写秋天色彩的词句,试着背诵这些句子。
4、从所提供的词语中,选择四五个词语写一段话:五彩缤纷、金黄色的、金色的、黄黄的、淡黄的、红色的、红红的、紫红的、雪白的。
这一教学片段看似平淡无奇,但它却基于课标的学段的要求,以语感训练为内核,在反复自主诵读过程中,将识字、学词、练句与品析、体悟融合在一起,传承了语感训练传统做法,但也渗透了现代语感训练的理念,简约而又实效。
三、拓展延伸,运用语言
积累语言的终极目标在于运用。上海师大吴忠豪教授说:“即使是母语学习,从‘能理解’到‘会运用’这一台阶也必须花大力气,而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顺利地实现这一跨越。”为掌握和运用语言,创设语言实践的平台是必要的,要让学生将积淀的语感进行运用、表达,尝试着让更多的“库存语言”进入“表达平台”,通过不断的语言转换实践,让学生跨入语感发展的“高速公路”,达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教学目标】
1.认识“侧、欣”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兴、舍”,会写“脑、袋”等13个生字,会写“东北、红松”等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长句子,初步体会“抽出、浸”等词语表达上的好处。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和丰富的物产,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喜欢小兴安岭的理由。4.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中美丽景色,激发热爱
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必备品格
关键能力力格
【教学重点】
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想象文中描绘的景物,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欣赏图片,谈话激趣。
师生交流:
1.看图交流:课件出示小兴安岭景色图片,学生欣赏图片,互相交流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2.教师小结:同学们,在祖国的东北有一座山脉叫小兴安岭。小兴安岭几百里全是森林,那真是美极了。瞧!这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给我们展示的就是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3.课件出示:在我国东北黑龙江省北部,长约三百六十公里,平均高度为海拔四百至六百米。整个山脉分布着温带针落叶和阔叶混合林。针叶树种以红松、
(2)
(5)
沙松为主,落叶阔叶树种有白桦、水曲柳、色木等。森林中有梅花鹿、紫貂和东北虎等珍贵的动物。林地上生长着人参、乌拉草及其他珍贵的药材。
4.导入课题: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描写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一下它的美丽与富饶吧!(课件出示)美丽的小兴安岭。
【设计理念:借助图片和简介,让学生初步了解小兴安岭,激发了学生为进一步了解小兴安岭而阅读下文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侧着
欣赏
浸在
乳白
利剑
树梢
显得
木材
膝盖
来临
宝库
(重点指导生字
“侧、材”为平舌音,“梢”为翘舌音;“剑、显”为前鼻音,“兴”是后鼻音;多音字“兴、舍”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宿(sù
xiǔ
xiù)舍(shè
shě)兴(xīng
xìng)
练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①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宿(sù
xiǔ
xiù)
sù
住,过夜,夜里睡觉
,如住宿、留宿、露宿等。
xiǔ
夜,如一宿、两宿等。
xiù
星座,如星宿等。
②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舍(shè
shě)
shè
居住的房子,如宿舍、旅舍、校舍等。
shě
放弃,不要了,如舍己为人、舍近求远、四舍五入等。
③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兴(xīng
xìng)
xīng
1>举办,发动,如兴办、兴工、兴学、兴建、兴叹、百废待兴等;2>旺盛,如兴盛、兴旺、兴隆、兴衰、复兴、兴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3>流行,
(3)
(6)
(7)
(8-13)
(14)
盛行,如时兴、新兴等。
xìng
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如兴味、兴致、豪兴、雅兴、败兴、游兴、扫兴、即兴、助兴、兴高采烈等。
练读一读。
①两位老同学一宿(xiǔ)没睡,整晚都在宿(sù)舍里讨论星宿(xiù)的问题
②为了学习方便小明舍(shě)弃了家里舒适的环境,选择住在学校的宿舍(shè)里。
③如果你有兴(xìng)趣的话可以到小兴(xīng)安岭去旅游。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融化】
吸引人。
【欣赏】
(冰、雪等)变成水。
【苍翠】
(草木)青翠茂盛。
【诱人】
食物之间结合得紧,没有空隙。
【葱葱茏茏】
(草木等)深绿。
【严严实实】
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
课文开头写(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接着按(季节)顺序,先写(小兴安岭春天的美景),再写(小兴安岭夏天的美景),然后写(小兴安岭秋天的美景),最后写(小兴安岭冬天的美景);结尾写(小兴安岭是花园,也是宝库)。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三、学习“会写字”
脑
袋
严
实
挡
视
线
坛
显
材
软
刮
库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准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袋、严、实、显”,上下结构,上下基本同宽。
“脑、挡、视、线、坛、材、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刮”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袋、显”和左右结构的字“脑、软”,
(15)
(16)
(17)
学生练写。
抽:左高右低,右边“由”中间的横左右不和竖相连。
脑:左边的“月”窄小,第一笔撇书竖撇。
袋:上面的“代”写的扁些。
影:右边的三撇中下面一撇最长。
严:第二横在横中线上,右边的撇是竖撇。
挡:左高右低,右边横折的横在横中线上。
视:左边是“礻”,千万被写成了衣字旁。
线:右边是两横、都稍向上拉,斜钩要长,右上角一点不能丢。
坛:左窄右宽,云字下横要长、撇折的折稍向上拉、末端有点。
显:上窄下宽、两部分都要扁,业字右边的竖和撇都要长一些,下横最长。
软:车字要窄、第二笔撇折的撇长折短、起笔要上拉,下横变为一提。
刮:舌字上撇要平、短,下横稍长,口字要小,刂旁竖钩要长。
库:广字要大,右下面土字的一竖要高、下横要长,两边的人字要小。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四、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脑袋
浓雾
利剑
树梢
宿舍
花坛
膝盖
美餐
宝库;
(2)表示动作的词语:抽出
长出
融化
汇成
涨满
散步
侧着
欣赏
封
挡住
遮住
浸在
献出
收藏
来临;
(3)描写事物或人物的词语:嫩绿
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
各种各样
苍翠
酸甜可口
又香又脆
鲜嫩
名贵
又松又软
诱人
又肥又厚;
(4)叠词:淙淙
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
各种各样
又香又脆
又松又软
又肥又厚;
2.练习运用:联系生活实际,练习用抽出或浸说话。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小兴安岭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我们为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而感到自豪。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18-30)
(31)
(32-34)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借助动词理解一句话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重点)
3.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中美丽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师范读课文。
2.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谁能简单地说一说?(引导学生简单交流:春姑娘来到了小兴安岭,给小兴安岭披上了绿装,溪水欢快地流淌,枝上的嫩芽迫不及待地探出脑袋,似乎想告诉人们春天到来的消息。夏天,小兴安岭树上的枝叶绿得逼你的眼,一片一片将天空遮得严严实实的。花儿也像比美似的各自舒展着婀娜的身姿。秋天也不甘示弱,到处一片金黄,落叶跳像翩翩起舞的蝴蝶,庆祝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冬爷爷赶着马车也来到小兴安岭,踏上松软的白雪,去寻找小动物朋友们的足迹。)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课件出示)美丽的小兴安岭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小兴安岭真美!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概括总结。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本文描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地区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
2.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1)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概括总结。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①小组交流:这句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②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方法指导:找中心句
概念:中心句是指作者在文章中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说明自己的态度,抒发自己情感的句子。
位置:中心句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是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3.理清顺序: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
(1)
(3)
(4)
(5)
(6)
(1)自读课文,看看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
(2)作者按照
顺序,
写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表示时间的词语是:
、
、
、
。
(3)问题过渡:作者在每个季节中都写到的是什么景物?为什么这样写?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品读。
4.我发现同学们已经被小兴安岭的美景深深地陶醉了。小兴安岭这么美,我们就随课文对它继续进行了解。小组同学选择喜欢的季节,去读相对应的课文内容,并互相交流。
【设计理念:从课文最后一段总结性的段落入手教学,旨在引领学生了解中心句及其作用,初步感知课文清晰的写作思路,初步理解课文先分后总的写作手法。】
三、小组汇报,品读释疑
(一)小兴安岭的春天。
1.课件出示春景图片,鼓励学生交流: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或理由。
(1)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①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抽出”在这里是“不知不觉间,突然间长出”的意思,它写出了枝条在春天里快速而有力生长的样子,生动、形象。)
②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自己对树木的喜爱。
(2)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
①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淙淙:形容流水发出的轻柔的声音。写出了小兴安岭的的动态美、音律美。)
②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展示自己对溪水的喜爱。
(3)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①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俯下身子”“侧着脑袋”“欣赏”,作者把小鹿活动的姿态当成人来写,写出了小鹿可爱的样子,给人以生动形象之感。)
②作者描写春天的景色时写小鹿的活动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小鹿的悠闲更突现了森林、小溪的美丽和安宁。)
③指导朗读:怎样读好这句话?(这是一个长句子,可以按照所要表达的意思和结构把句子分成小段,在小段之间适当停顿<换气>,使长句子能从容、自然、流畅地读出来。)
④假如你就是那只小鹿,你能加上动作读一读这段话吗?(引导学生通过有
(7)
(8)
(9)
(10)
(11)
(12)
(13)
感情的朗读表现小鹿的可爱和悠闲、快乐的生活。)
2.指名读,读出春天小兴安岭生机勃勃的景色,读出对春天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设计理念:课文运用了很多好词佳句。重点训练学生体会“用词准确”的好处,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二)小兴安岭的夏天。
1.欣赏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我们再来欣赏夏天的小兴安岭。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或理由。(课件出示:树林、浓雾、阳光、野花等图片)
(1)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①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封、挡、遮”三个动词既形象地表现了树木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了树木的勃勃生机。)
②“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是AABB式的四字词语,这样的词语还有:
、
、
。(郁郁葱葱、层层叠叠、苍苍茫茫)
③假如你就是小兴安岭的一名游客,你怎样介绍夏天小兴安岭的树木?(指名有感情的朗读,师生评议。)
(2)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①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浸”
说明小兴安岭的雾很多、很浓,整个森林都浸染在浓雾里,朦胧的画面感跃然纸上。)
②指导朗读:雾在山谷里飘起,由于森林被叶子封得严严实实的,雾不易散去,整个森林就像泡在浓雾中。你要是置身其中,就像置身于神秘的仙境中。试着读出这种感受。
③指名有感情的朗读,师生评议。
(3)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①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因为阳光是从严严实实的树梢穿过来的,从树梢的缝隙漏下来的,所以像利剑
一样。“利剑”一样的太阳光也写出了夏天阳光的耀眼。)
②男女生比赛有感情的朗读,师生评议。
(4)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①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运用比喻,把鲜花盛开的草地比作大花坛,写出了草地的美。)
②指导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③我也来用“……像……”写一个比喻句。(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一样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14)
(15)
(16)
(17)
(18)
(19)
(20)
④指名有感情的朗读,师生评议。
2.指名读,读出对夏天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设计理念: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结合朗读加强指导,提升朗读水平,增强语感。】
(三)小兴安岭的秋天。
1.秋天是迷人的季节,秋天的小兴安岭哪能些景物吸引了你呢?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或理由。(课件出示:树木、物产等图片。)
(1)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树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①这句话主要描写了什么?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这一句是对落叶的动态描写,“飞舞”既表现了落叶随秋风悠悠飘落的景象又表现了一种活泼、快乐的情绪。)
②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读出这一切变化将小兴安岭装扮得更加美丽,读出对秋天小兴安岭的喜爱。
(2)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教师出示有关图片)
①这句话主要描写了什么?从中能看到什么?(这句话写出了小兴安岭秋天的丰收景象,从中看到其丰富的物产资源。)
②指导学生带着喜悦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
③秋季果实累累,遍地是名药材,无边的森林尽是宝藏,这是多么令人惊喜!事实上,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到处都是宝。你还知道小兴安岭有哪些物产?(小兴安岭还是山野果、山野菜的丰产区。有松籽、平榛、山核桃、山梨、山葡萄……小兴安岭森林资源丰富,素有“红松故乡”之称。地下矿产丰富,以黄金最为突出。盛产兴安岭落叶松、红松、云杉,还有珍贵毛皮兽。)
2.指名读,读出对秋天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四)小兴安岭的冬天。
1.在这冰天雪地的冬天,会有什么吸引你的呢?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或理由。(课件出示:树木、积雪、动物等图片。)
(1)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
①这两句话主要描写了什么?(这两句按空中、树上、地上的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冬天雪花飞舞、银装素裹的美景。)
②指名读,师生评议。
(2)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
①这句话主要描写了什么?(“不得不”表现了紫貂和黑熊躲进洞里的无奈,突出了小兴安岭冬天很冷。)
②指名读,师生评议,指导学生在朗读中表现出紫貂和黑熊的无奈,感受动
(21)
(22)
(23)
(24)
(25)
(26)
物们独特的过冬方式增添了无穷情趣。
2.
学生自由朗读,读出对冬天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五)小兴安岭的四季。
1.谈话小结:这节课上我们一起了解了一年四季的小兴安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迷人,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互相交流)
2.作者也从心中由地发出赞叹。引读最后一段。(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3.你觉得课文的结尾写得好吗?为什么?(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小兴安岭比作大花园和宝库,形象说明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
4.引导学生用“是……也是……”说句子
(六)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主旨。
1.
文章通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描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地区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五、学习写作方法
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抓典型景物进行描写:本文作者在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时,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的典型景物进行描写。因小兴安岭最典型的景物就是树木,所以作者在描写四季景色的时候,每个季节都写到了树木,但每个季节的树木有不同的特点。
(2)举例:
大地穿上了一件金黄色的毛衣,枯黄的杨树叶和鲜艳的枫叶飘落下来,好像是几只彩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花园里,争芳斗艳,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
这段文字抓住落叶、这两种秋天的典型景物描写,重点突出。
(3)练一练:你最喜欢家乡的哪一个季节或一处景物?认真观察后写一写,注意抓住典型景物进行描写。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各抒己见)
这篇课文以“树木”为主线,记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以及丰富的物产,赞美了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又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认识了中心句,学习朗读了文中的长句子。
七、主题延伸
1.读了本文,我们对祖国的壮美山林更加热爱,我要用手中的画笔画出眼中的小兴安岭。
(27)
(29)
(30)
(31)
(32)
(33)
(34)
八、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林海》《东北大森林》
(一)阅读《林海》思考:
1.作者写了大兴安岭林海的哪些景物?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东北大森林》思考:
文章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九、当堂检测
阅读《林海》《东北大森林》。
十、课后作业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35-39)
(40-43)
(44-45)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总起:树多、景美
春天--树木、积雪、溪水、小鹿
景
物
分
夏天--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
色
产
述
秋天--树木、落叶、野果、药材
优
丰
冬天--树木、雪、西北风、动物
美
富
总结:花园、宝库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例如,引导学生理解“抽出”在这里是“不知不觉间,突然间长出”的意思,它写出了枝条在春天里快速而有力生长的样子,生动、形象。从而使学生理解句子“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树木茂盛生长的特点。再如,在理解句子“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时,抓住“封、挡、遮”三个动词,感受树木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和树木的勃勃生机。
在教学本课时,读的形式比较多样,有指名读、评价读、表演读、齐读等,把读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感受了小兴安岭的美。如:在指导读“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让学生加动作读出小鹿的可爱,在情境中,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小鹿,入情入景。再如:在指导读“…树木长得葱葱茏茏,把森林封的严严实实的…。”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进行感受,读出树木的茂盛,入情入景地以朗读来体现树木的特点。
不足之处:
第一,想象大胆合理,构思巧妙。
高斯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未来的情况怎样,我们要插上想象的翅膀敢于去想。这就要求我们在构思上动些脑筋,写法上新颖,有吸引力。不过,想象时一定要合情合理。我们所进行的想象,都应该是读者能够理解的。如果读者不能理解,那么再好的想象也是不成功的。关于想象,一位著名的作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任何的想象都不能脱离人们的生活,正如人们在想象妖魔鬼怪时,也只是将动物变成人,加上或减少一只眼睛等。”因此,想象合理,就能让读者了解作文的内容,不至于变成幻想和空想。
【阅读选段】
21世纪后期的一天,我来到一个神秘而陌生的岛屿。岛上的一位村长热情地接待了我,带我去参观他们的海底村庄。(选自《海底村庄》)
秋天到了,果农们又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水果又丰收啦,发愁的是需要做的事太多了。要把果子从树上摘下来,要把它们运到很远的地方去卖,实在忙不过来。
你会想,可以让机器人来帮忙呀。是的,现在已经有了会干农活的机器人。(选自《果园机器人》)
【技法点拨】
不管是直接写未来的情景,还是采取设问的方法开头,都应该努力使自己的文章对别人产生吸引力,一看到开头,就愿意继续读下去。
第二,想象要具体。
1.按照顺序展开描写。
【阅读选段】
我们从海底隧道走了进去。走着走着,突然眼前一亮,啊!好个奇妙的世界!村子用透明的玻璃钢建在海底,房子是圆柱形的,屋顶是圆锥形的。村中心是高高的“观察站”,四周的房屋互相连接……
我们来到“观察站”,极目远望,海底奇丽尽收眼底。
前面是海底牧场。只见海参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着。大龙虾全身披甲,威武地划过来划过去。
后面是海底植物园。深褐色的海带,飘动在碧波里;一片片绿色的、红色的石花菜,生长在海底岩石上……村长说:“这些植物经过加工,都能成为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食品。”(选自《海底村庄》)
【技法点拨】
想象虽然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但也不能东一下、西一下随意来写,这样会让别人不知所云的。作者写海底村庄,先描写了走在海底隧道的见闻,接着选择“观察站”作为观察点,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重点抓住“海底牧场”“海底植物园”两个点详细描写,展现出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2.环环追问,抽丝剥茧有思路。
【阅读选段】
这些机器人这么聪明能干,看来真是果农的好帮手呢!可是果农还是不太满意。如果没有电,他们是要“罢工”的,果园那么大,到处是果树,不可能让机器人拖着长长的电线走来走去。你会想,可以用电池呀!那就得经常给机器人充电或者换新电池。因为电池的电很快就会用完的,没电了,机器人就会“饿倒”。让果农在大片密密的果树林里一个个地去找“饿倒”了的机器人,那可太麻烦了。
能不能让机器人自己充电呢?科学家正在研究这样的机器人,它们只要“吃”树上掉下的水果就可以干活。(选自《果园机器人》)
【技法点拨】
想象毕竟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测,在预测未来时,我们不一定能够一次就考虑的十分周到,这就需要在想象时进行追问。追问,顾名思义就是追根究底地问。课文《果园机器人》里,针对机器人的用电问题,作者从“拖着长长的电线走来走去”想到“用电池”,最后想到“让机器人自己充电”,这一连串的追问式想象,让读者了解了作者的想象之路。
3.围绕中心详细介绍。
【阅读选段】
一天,我家搬到了月亮上,住进一座蘑菇形的小屋!每个月过了农历十五,小屋会越来越挤。但是我知道,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十五月圆之时,就是我家最宽敞的时候。
门前,有一棵桂花树。桂花的清香,飘满了小屋的庭院。我喜欢在桂花上下荡秋千。秋天荡得可高啦!
我的好邻居――改行种树的吴刚叔叔好心提醒我:“小心哪,别荡到月亮外面去了!”
吴刚叔叔送给我一些桂花树种。我打算把它们带到地球上,送给表哥,种在沙漠里。月亮上的桂花树可耐旱了,什么地方都能生长。
嫦娥阿姨把玉兔送给我当宠物。它身上的毛,像月光一样洁白,真让人喜欢……(选自《我的家在月亮上》)
【技法点拨】
虽然是在想象,但也得让读者弄明白你在想什么,这就需要围绕中心把自己的想象进行详细说明,把自己的想象写得更加有声有色,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在介绍“我”在月亮上的家时,就先提出“我家搬到了月亮上”,然后围绕这句话展开详细描述,让读者对“我”家有了全面的了解。
第三,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阅读选段】
我恋恋不舍地下了网,愣愣地看着爸爸妈妈,心思还在那种奇的网络世界里呢!爸爸说:“今天用到的,只是网络功能的一部分,网络的用处还有很多很多呢!”我听了,更加喜欢网络这个新朋友了。我盼望着再次进入奇妙的网络世界。(选自《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
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因此,“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基于这一认识,在阅读教学中,要依照大纲的要求,在阅读训练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学生的语言库存量越丰富,思维的领域就越广阔,说话或写作文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时作出恰当的选择,准确地调用词句,从而组合出生动、形象而又具有美感的话语来。
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采用多种形式多读名篇课文,精彩的部分还要多品读,直到能背诵下来,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指导摘录词句,要求学生配备一本摘录本,指导学生把课文的好词好句录到本子里,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指导读读写写,三年级语文教材在讲读课文后的练习题中,列出十几个需要掌握的词语,或几个精美的词句,并提出读读写写的要求。教师应安排时间让学生熟读、抄写,最好能默写下来。摘录在本子里的词句也要求多读熟记。
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练习作文的指导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因此,在阅读训练中要渗透作文练习指导。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而不是孤立的,效果才是显着的。
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在阅读中渗透作文练习指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指导运用新学的词语、句式练习说话、写话,可进行模仿说写,也可进行创造性说写。例如在教学《参观人民大会堂》一课时,学生在理解“眼花缭乱”一词的意思后,教师做了进一步指导:
师:“我”为什么会看得眼花缭乱呢?
生:因为柱子上刻满了金花彩画。
生:因为金花彩画的颜色多而美。
生:我觉得不仅仅是颜色多而美,而且金花的形态很多很美,彩画的图案也一定很多很美。所以“我”会看得眼花缭乱。
师:美丽的金花彩画让“我”感到眼花缭乱,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有过眼花缭乱的时候吗?
生:商场里的商品很多,看得我眼花缭乱。
生:每年秋天,金水湖都要举办菊展。美丽的被叔叔、阿姨摆成各种各样的造型,我看得眼花缭乱。
学生之所以能滔滔不绝地说,就是因为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的“例子”,学生有例可仿,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逐渐克服畏难心理,就能大胆地进行说写练习。
三年级语文教材在课后练习题中,安排了用一定词语造句练习,笔者认为,仅仅有这些词语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认真挖掘教材中潜藏的训练因素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训练,当然前提是必须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具备的生活经验,切忌揠苗助长。
2.指导模仿学到的段落结构和篇章结构,练习说、写新的内容。三年级的作文训练是以写片断为重点,要做到怎么说怎么写,能把片断写具体,写清楚。在教学中应该突出段的训练这一重点,扎扎实实进行段的训练,读写结合,训练结合。
丁有宽老师认为:三年级学生应侧重练好连续、并列、总分和概括与具体四种结构段。这四种结构段在三年级语文教材中都有,教师应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循序渐进地练习。
(1)连续结构段是指段中的几层意思是按照先后顺序一层接着一层写的,这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结构段,在写作中经常用到。《师生情》《大海的歌》《手术台就是阵地》《做风车的故事》《雨中》《飞机遇险的时候》等课文中都有典型的连续结构段,教师在学生读懂段的情况下,可安排仿写训练。
如紧扣学生的学习、生活,以《洗手帕》《大扫除》《升旗》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学生先想好这段话要写的内容,接着安排好顺序,明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层要写具体,写好还要检查,每一层次意思前后是否连得上,有毛病的要加以修改。
(2)并列结构段是指一段话将事物分成几个方面来写。《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三自然段就是这种构段方式,它从三个不同方面写了海底的物产丰富。使学生懂得同时介绍事物几个方面的时候,可采用并列结构段。可指导学生练习写《校园一角》《美丽的花园》等片断,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深对这种结构段的认识。
(3)总分结构段是指由总述和分述两层构成的段。指导学生仿写时,教师可出示总述部分,让学生围绕总起句,写分述部分。
3.指导模仿特别的描写和表达方式,练习说、写新的内容。《翠岛》《灰雀》两篇课文里都有对鸟儿外形特点的传神描写,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这种写法仔细观察一种鸟,学写鸟儿的外形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