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5-02 13:09: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联想和想象的区别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

第1篇

一、振动与波动的联系和区别

振动与波动的联系:

1.振动是波动产生的原因,波动是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2.有波动必有振动,但有振动不一定有波动,因为机械波形成的条件,除了振源以外,还要有传播振动的弹性介质.

振动与波动的区别:

1.运动原因的区别:产生振动的回复力可以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各种力来提供,而引起波动的力,则总是联系介质中各质点的弹力.

2.运动性质的区别:振动是非匀变速运动,其位移是时间的正弦(或余弦)函数,而波动--振动的传播,则是匀速运动,传播距离与时间成正比,即 x=vt.

3.运动图景的区别:振动是单个质点(或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往复运动,而波动则是介质中大量质点依次振动形成的集体运动.

二、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的联系和区别

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的联系是: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如图1所示)与波动图象(如图2所示)在外形上十分相似,都是正弦(或余弦)曲线,在不考虑介质吸收能量的情况下,平面波中各质点的振幅(A)、频率(f)、和周期(T)均与振源相同.

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的区别是:

1.研究的对象不同.振动图象研究的是单个质点;波动图象的研究的是介质中的一系列质点.

2.横轴的表示不同.振动图象的横轴表示时间;波动图象的横轴表示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距原点的距离.

3.物理意义不同.振动图象表示某一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波动图象表示某一时刻各质点的位移.

4.变化规律不同.振动图象随时间的推移而延伸,但原有的形状不变;波动图象随时间的推移沿波的传播方向平移,且波形一般随之变化.

5.振动方向与图象起伏方向不同.在振动图象中,质点在不同时刻的振动方向与曲线的起伏方向一致;而在波动图象中,由于波的传播总是前带后,后跟前,离波源越远的质点振动越晚,所以,沿波的传播方向,各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曲线的起伏方向恰恰相反――即“上坡下,下坡上”.

6.两个相邻峰值间距离的意义不同.在振动图象中表示周期T;在波动图象中表示波长λ.

三、典例分析

例1 (全国高考理综试题)一列简谐横波沿 x 轴负

方向传播,图3是 t=1 s 时的波形图,图4是波中某振动

质元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振动图线(两图用同一时间起点),

则图4可能是图3中哪个质元的振动图线?( )

(A)x=0处的质元

(B)x=1 m 处的质元

(C)x=2 m 处的质元

(D)x=3 m 处的质元

解析:在图4的振动图象中可确定 t=1 s 时质元的位

移(0)和振动方向(向下).在图3的波动图象中可确定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时,位于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的是 x=0处的质元.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

例2 如图5所示是离振源30 m 处的质点M的振动图象,已知这列简谐横波的波速是10 m/s,试作出这列波在2 s 末的波动图象.

解析:由图5知,此列波的周期T=2 s,则波长λ=vT=20 m.2 s 末质点M的位移为零,振动方向沿 y 轴正向.取波源的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为O,则距波源10 m 处的质点(设为P)振动情况同M.而OP=λ/2,则波源O的位移为零,振动方向沿 y 轴负向.所以此时刻波动图象如图6所示.

第2篇

[关键词]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包装设计图形符号

在现代商业设计中,任何形式的设计都离不开形象思维,商业包装设计是为了保护商品(功能)和促进销售(目的),其设计行为和过程离不开形象思维。商业包装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形象思维的组合活动。无论是食品、化妆品还是洗涤用品,商业包装设计都是一种以形象为设计的思维活动。商业包装设计从草案阶段到正稿确立都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体的视觉化表现活动,每一个具体包装商品的视觉元素形态,其最后完成都要经过思维加工组合,有的甚至要经过多次反复的思维加工和组合才能得到完美的形象。所以在商业包装设计过程中,离开了形象思维活动,也就谈不上商业包装设计组合过程。

一、形象思维在商业包装设计中的作用

形象思维是指运用形象作为思维形式活动,它的主要方法是联想和想象。在思维中,事物形象的产生首先是通过感知、表象实现的,表现是形象思维的初级原材料,思维是通过对表象的形象加工来反映事物。具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不破坏原来表象形象而把形象关系把握对象;另一种是把各种表象形象加以分解,重新成新的复合形象。前者是联想的方法,后者是想象的方法。联想和想象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来转化形象的。

在商业包装设计过程中无论是市场调查、收集材料和利用资料,还是设计草图方案、修改及完成,始终都贯穿着紧张而复杂的思维。逻辑思维虽然是其中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但是在整个包装设计过程中形象思维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它具有想象和扩展思维的作用。

在商业包装设计活动中,选择是关键性的问题,逻辑思维往往难以实现创造性的功能,从思维心理和思维过程的本质上看,一般不产生新的质。从思维结果上看乃是人们正常思维再现和重复。而形象思维具有跳跃性、联想性和想象性,可以突破思维常规,摆脱传统思维定式的束缚,从而形成超常的新发现、新突破。在商业包装设计发展过程中利用联想和想象的例子屡见不鲜,如我国传统包裹形式中的竹叶包裹粽子,用贝壳盛哈蜊油、用竹子编制的篾筐盛装水果、油面筋、小笼馒头等商品,所有这些早已显示联想和想象在形象思维活动中的威力。

形象思维是灵活多变的联想和想象,给商业包装设计思路带来了无限的契机。运用联想和想象使头脑中原有信息之间可以产生联系,外部新的信息与头脑中原有的贮存信息更可以形成对比。接近的形象、相似的形象、对立的形象能否联系在一起,是形象思维过程中关键因素。如人们常用的形象思维模式:观察类比想象模拟。作为一种运用形象思维的具体模式,对商业包装设计很有帮助价值。商业包装是展示商品价值的形象,商业包装研究的对象往往是具体形象的客观实体,是形象的感受、贮存、识别、展示过程。

商业包装所反映产品某些性质往往需要对商品的外部形态和内在属性进行形象的描述。这是形成科学概念、理论体系的重要依据。商品性能、质量、同类产品区别和作用、功能、价值都少不了形象的展示作用。例如:世界品牌“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饮料包装,同是以品牌为主体的形象思维设计,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包装设计思维中,都是围绕包装造型形象来实现各自功能作用的,给消费者的形象感受是“玻璃瓶”和“大塑瓶”的区别,记忆点是标志和色彩的区别。

二、形象思维与符号意义

商业包装是通过图形符号系统中的造型、结构、图、文、色来直观表现商品的设计形式,其中实物图、照片、示意图主要描绘或拍摄有形的可观察的商品形态。实物图生动、细腻、具有真实感,能够较好的展示商品包装的性能,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在包装中不管是应用图示还是照片,主要是为商品提供真实的依据,不象供人们审美欣赏的美术创作中那样带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者主观感彩,而是较客气地再现商品的形态和属性。商业包装设计同美术创作一样,商业包装的形象化表现都不能离开作者头脑中的表象运动,都离不开形象思维活动。

另外在商业设计中被广泛采用的点、线、面、几何形和一些特殊示意图,主要是通过抽象形象的图形表现变化的趋势、规律或者某些因素的相互关系。比如曲线形象可以增强画面活力;用块面形象可以加强画局面力度;点可以点缀主题;示意图能达到分解作用使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得到引导指示作用。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能够启发对事物的思考和研究。抽象图形具有高度概括的理性意义,因为有些商品不可能用纯客观的图形表达出商品本身的属性,而往往需要用象征手法。

在商业包装设计中不管是运用具象形还是抽象形仍然脱离不了形象思维的联想,甚至越是抽象的事物越是需要借助形象思维,在形象的感知与实践中进行把握。

因此,在图形符号形象思维应用活动中,可以把符号的应用概括为以下几种形式。

1.图形符号的记认性:主要用摄影照片来表现商品的真实感,易于消费者对商品直接认知。2.图形符号的指意性:对形象的选择、变化、夸张表现,能否起到引导消费的作用。3.图形符号的象征性:用抽象图形来表达和暗示产品特征,使消费者产生联想。4.图形符号的鲜明性:企业品牌形象的应用,使消费者直接对商品包装产生直接的认知效果。5.图形符号及产品特性:利用包装外形特征来实现产品历史及现代消费时尚性。

所以,在商业包装设计中,重要的是如何把商品特性做有趣的表现,应用形象思维方法处理好符号元素与商品品质之间的概念,这样才可能达到促销之目的,才能够满足商业包装设计对消费者诉求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必须重视联想能力的培养。

联想属想象的范畴,但又不同于想象。联想就是在头脑中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件事物的心理活动,其形式有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想象则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高于联想,而联想是想象的基础,学生有了较强的联想能力,就能顺利地把新学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辨别它们的本质区别。

一、类比训练,培养类似联想

类似联想就是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方面想起,在美术知识的各个体系中,每一知识体系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或相似形态。并且在教材的编排上也充分体现了阶段性归类特征。因此,教师应根据所学知识的内在的或形式的联系,以某一知识点的意义特征或形式特征为联想触发点,对平时学习的零星的分散的知识点按相同、相似等特征进行归类,将同类知识串联起来,使这些知识形成链环,形成系列,并随着知识的增多使其逐步延伸、扩展,成为有机系列,用虎、鱼与鸡在装饰手法上都必须经历变形这一图案装饰方法的一致性和相似点,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回忆虎、鱼在简化、添加、装饰的处理方法,从而演变为鸡的装饰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动物装饰的一般方法,即通过对动物原形体的变化(或简化,或添加,或装饰),达到图案装饰的艺术效果。这样学生在学习新课时,运用原有认知结构中储存的知识信息,就能举一反三地学到新知识。

二、转化训练,培养接近联想

接近联想是指从空间和时间方面接近的事物想起。即是说把一个问题转化为另一个问题,进行思考,以求解决出现的第一个问题。教师不能一味地从技法特征和绘画步骤进行讲述,而应引导学生新知识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通过展示同一静物的铅笔淡彩作品、素描作品和水彩作品,让学生从用线和用色上对比研究。从静物素描中分析出铅笔淡彩的用笔较轻、用线简略且只用疏松的线条将暗部略加调子。从水彩作品中分析出铅笔淡彩的用色是只把颜色用水稀释、淡淡渲染或根据物体明暗略加变化。通过两组作品的对比分析,学生便可归纳出铅笔淡彩在用线、用色上的独特技法特征,从而理解了这一新知识。

    三、反向训练,培养对比联想

对比联想是指从具有相反的事物想起。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和认识暖色,以暖色为主想象创作一幅画。学生通过该课的学习,他们已能掌握红--橙--黄为暖色,并能体会到暖色使人感觉热烈、欢快、激奋、刺激。所以教师在教学新课时,可引导学生从相反的色彩感觉暖色谈起,同时通过出示大面积的蓝、绿、青与红、橙、黄的色彩对比,使学生本能地体验到蓝、绿、青具有给人宁静、沉寂、寒冷的感觉。有了这种心理感受,学生对色彩的冷暖就有了初步的接触,他们就可凭直觉经验辨认、鉴别、分析色彩了。

    四、推理训练,培养因果联想

美术创作教学的形式既包括添画、记忆画、想象画,又包括组合画和画面改错。在这五种美术创作教学形式中由于作品题目与作品的内容既存在一致性,又包含有因果关系,作品的题目制约着作品的内容。因此利用作品题目与作品内容的因果关系,要求学生进行推理训练,让学生通过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合乎规律地思考,判定出作品题目与作品内容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通过这样经常的推理训练,学生的因果联想能力就会提高。教学目的是初步使学生掌握插图的基本要点和方法。根据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原因,仔细研究文字所表现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重点抓住文字内容中的典型、主要的情节及形象,然后运用造型手段将分析出的典型的主要情节及形象描画出来,同时在色彩的运用上,也应扣住原因,从文字中揣摩、合理地分析色彩因素,这样通过造型和色彩两方面的分析与表现,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插图即结果就产生了。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过由结果求证原因,看画面是否准确、形象地表现出了文字的内容与思想。这样,学生通过多次推理训练,强化了因果联想能力。

五、发散训练,培养自由联想

第4篇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创造性教学要求教师教会学生获取、处理和加工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认为:“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人的语言能力是以他的思维为基础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应该从他们的思维能力入手。而初中生已具备了直觉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这一阶段正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上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根据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层层递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绝大多数的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训练学生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异思维能力。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英语创造性思维可以通过对比法、类比法、创境法、看图说话法等。

1、对比法

强烈鲜明的对比往往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这种方法一般用来帮助学生区别那些似是而非,看起来差不多但实际上有较大区别,容易混淆的词、词组或语法概念等,引导学生求异思维。

如学生在学习短语in hospital和in the hospital时能很好的理解和区别它们的异同点。

2、类比法

利用某类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之处,启发学生从甲物联想到乙物,并学会运用甲物的分析方法来分析其他物体。例如,我在给学生讲the other与another的区别时,我就先在another的“an”与“other”之间画一条竖线,然后启发学生根据冠词the /an之间的区别去思考the other与another之间的区别,即通过分析两个冠词与两个不定代词之间的共同特征,进而从不定冠词和定冠词之间的不同迁移思维出两个不定代词之间类似的区别。这样,不但帮助学生通过类比法解决了问题,而且又教会了学生一种思维方法。

3、创设情境法

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愤”、“悱”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讲动词“help”的不同用法时,利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了一个顾客买东西时店员问他:“Can I help you?”的情景片断和一个人落水后大叫“help”的情景画面,然后让学生自己体会同样的词在不同的情景中的不同含义并解释出来。其实这也就是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4、看图说话法

第5篇

一、 根据儿童心理特征,创设识字教学情境

儿童时期,形象思维占优势,识字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

1. 画面识字――借助图画创设“识字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笔者教学“狐”和“虎”两个字都使用了画面识字的策略创设出“识字场”,将生字与动物的形象联系起来,激活学生脑中的画面,学生的思维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这样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教学模式,增强了记忆的深刻性,让记忆变得更加牢固。

2. 直观识字――借助道具创设“识字场”。教学中采用直观的方法,可以达到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统一,让学生在这样的“识字场”中轻松识字。如“满”这个字的结构特别容易与“落”的上下结构混淆。教学“满”字时,就可以通过实物演示,往杯中倒水,让学生仔细观察水满后慢慢从杯子的侧面溢出,然后一边范写“满”字,一边告诉学生“满”是左右结构的字,水满了就从侧面溢了出来,所以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部分就是古代的容器(上半部分为镂空),然后带领学生书空,从而达到巩固记忆的效果。

3. 想象识字――借助故事创设“识字场”。针对儿童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教师可以把一些容易混淆的字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故事情境中一边想象一边记忆生字,从而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教学苏教版二下“识字6”中“猴”字时,因为考虑到与已经学过的“候”字相区别,所以有位教师进行了这样的设计:一只小猴子在公园等候同伴时,出示“候”字,突然发现了一根香蕉(映示香蕉与“候”字中短竖重叠的图),小猴子迫不及待地跑过去,把香蕉吃了下去(映示香蕉被吃掉,变成“侯”字的图),小猴子的“猴”左边是反犬旁,表示它是一种――动物,右边的香蕉一小竖被吃到肚里啦!(映示“猴”字)。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猴”字,学生模仿教师练说这个故事,一边说一边书空,在故事情境的“识字场”中想象识字。

二、 根据汉字特点和造字规律,创设识字教学情境

1. 联想识字――借助比较创设“识字场”。联想识字,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强化记忆、扩大积累,还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生字开花”联想词语,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组词,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思维的独创性。“你问我猜”联想谜语,虽然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要求不高,但对其思维能力却是一个挑战。联想熟字,学生可以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新知识化难为易,促使学生产生自我学习的愿望。

2. 字理识字――借助汉字特点创设“识字场”。教师关注识字质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创设“识字场”,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和情感体验。例如,教学“武”字时,可以映示“武”的字形演变,进行讲解:在古文字中,上边是个“戈”字,是一种兵器;下边是“止”,表示脚。合起来表示拿着武器出发去打仗。演变成今天的汉字,大家发现那个“武器”的一把“刀”去了哪里?学生通过比较发现“戈”的一撇上移变成了短横。

3. 比较识字――借助文本创设“识字场”。在区别不同部件时,加深对字义的理解,从而达到纠正错误的目的。“渴”和“喝”这两个字同时出现在苏教版一下《乌鸦喝水》这篇课文中,在教学时并没告诉学生如何区分,而是先让学生自己运用各种方法区分、记忆字形,然后,映示如下填空:

喝 渴

① 一只乌鸦口( )了,它急着要( )水。

② 口( )要喝水,“渴”是三点水;( )水要用口,“喝”是口字旁。

第6篇

“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想,对人类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经验都是非常重要的。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这是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的天赋。”

人一旦失去想象力,则创造力就随之枯竭了。所以,想象力对于人才的培养、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想象力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1.发现自然美,启迪思维 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是自然产生的,它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验的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想象总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从而想象出自己从未感知过的、实际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但构成这些形象的感知材料归根结底是来源于客观现实。在美术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学生在写生中要细致观察,并通过体验生活等方式来丰富他们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不断积累有关写实方面的知识,获取清晰和富有记忆的表象,以增加其想象的储备。

自然界的美对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大自然即是一个天然的大课堂,它不仅开阔心灵,陶冶人的性格情操,还能增长科学知识,培养探索精神。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不但要欣赏,不但要领略,还必须要通过想象和联想产生审美过程中的“再创造阶段”。正如康德所说:“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它有本领能从真正的自然界所提供的素材里创造出另一个相像的自然界。”

学生创作热情源于美的启迪。风景优美的大自然更是激发想象力的摇篮。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做到多看多问多想,抓住事物的整体特征,琢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品味不同的美感,加深记忆。这时只要给他们一点点启发,想象就象长了翅膀一样,他就会把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树林变成一座美丽的庄园,天空中飘动的白云,他们可以看作小鸟、大象、小羊等各种形象,充满诗情画意。

2.通过对比分析,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在有些美术课中,就要通过对比分析,去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一幅静物画中,有几个类似色调的苹果,教师不能一味的强调素描明暗知识,而应让学生注意观察,作比较,告诉他们世界上没有两种完全一样的物体,让他们注意细微区别,让学生从前后空间和周围物体的影响上等方面对比研究。从而学生将物体画的实在,自然,各个物体得以区别,从而让学生即理解了这一新知识,又训练了他们的想象力。

3.音乐熏陶、启发想象 俗话说:“音美不分家”。美术课上我们也可以用音乐来感染学生,诱发想象力。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不能象绘画和文学一样直接描绘出事物的具体形象,音乐既有形象思维,也包含着抽象思维,它对反映人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和精神境界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可以唤起人们对生活回忆的联想,诱发想象,同时也间接反映一些生活现象。

4.作品评价,增强自信,强化想象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在教学中应该充分理解学生的作品,虽然学生的作品不一定每一幅都成功,但却凝聚着学生的思维和劳动,代表着学生的不同个性。当他们满怀信心地创作出自己的作品之后,美术课上应给学生一个展示个性和潜能的舞台,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有利于树立成就感,挖掘潜力。学生的幻想俯首皆是,有时让人吃惊,花草、树木、小河、蓝天都可以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掉束缚想象思维的条条框框,鼓励学生异想天开,用笔大胆豪放,让他们毫无顾忌地涂抹出自己的世界。

5.美术作品欣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美术课上也可运用欣赏优秀美术作品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欣赏是美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小学课本上的欣赏内容一般是学生易于理解的作品,容易感悟和体验,可以充分发挥直观教学的作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学生带入画面之中,产生连篇的想象。作为美术教师,就要从各个方面给学生创造诱发想象力的客观条件,让学生放开手脚,尽情去想,尽情去画。

第7篇

一、在复习阶段就要练习如何备战高考作文

1.应让学生明白“不必书法美,但求文面佳”。阅卷者欣赏的是“文面”,而不是“字体”。“字体”讲究的是你的书法,而“文面”讲究的是整体效果。那些字体不够好的学生,在短时期内改变字体几乎不可能,而在短时期内改善文面是可以做到的。

2.模仿印制高考作文纸让学生适应这一特殊写作形式。高三学生写作训练不要再用作文本做。让学生使用仿真高考作文纸,其作用是:一能让学生形成一个字数概念,究竟写到什么位置字数是符合要求的。二能让学生把每次训练当作一次演习,这样学生会特别重视自己的卷面整体效果。三能让学生适应这种高考特有的行文格式,而且要求学生一律用高考规定的黑色水笔书写。按这种要求坚持训练,更有利于学生较快地进入高考的角色。

3.对于文面不理想的学生,要对他们分别制订方案加以训练。有些可能是因为字太大,太挤,有的可能是因为字太小不好辨认,应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突破口和具体的训练目标并进行跟踪训练,每次训练完交上作文纸要让学生进行他本人前后的纵向对比,以及与别人的横向对比,让学生明白其真正的意义。

二、考场上要使用的方法

1.高考作文的结构模式要“简”。高考作文先要整体构思,比如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主体展开、材料选取等,在动笔前要通盘考虑。只有自己想清楚了,才能写清楚,自己写清楚了,阅卷老师才能看清楚。

2.高考作文列提纲要“快”。高考既考能力又考速度。考场上列作文提纲,可先写出简单的结构模式,然后把可能能用上的词句和例子,如名言警句、古诗词、古今中外的事例简省写出,只要自己看得懂就行。写在卷面上之前,可边浏览边修改,择优录用。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一气呵成,避免文面上有多处涂改。

3.高考作文内容要“新”。

1)题目要新颖别致,能拟一个独具特色的题目,就能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老师的视线,分数自然偏高。

2)开头要新颖独特,结尾要深刻感人。从题目实际出发,选取自己最拿手的文体,精心打造开头和结尾,确保获得高分。

3)素材的选取要新颖贴切。材料新颖又切合题意,那就能显示自己敏捷的思维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作文分数自然就能上一个档次。

另外也可以恰当使用以下方法快速进入主题:

1.联想法。高考作文构思必须展开联想,这就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活动。考生根据已确定的文章要点,对头脑中现有的各种材料展开丰富的联想,开始可能是零散的,不集中的,这时的思维活动是放开的,要占有大量的材料,不要有所束缚,在此基础上加以归纳组合,删除选择,使之成为一个系列整体。联想有纵式、横式等联想方式。考场作文多数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联想交错运用。1991年高考的小作文就是典型的联想和想象作文。所给材料是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图,并举例,具体要求是根据这位老师的启发,把这圆想象成另一个物体。这就要求考生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圆可以想象成很多不同的相似物体,有的考生联想到运动会的跑道,饮水用的井,日落日出的太阳等,这些都是很合理的。考生只有较强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才能思路开阔,构思新颖。

2.比较法。比较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在比较中见差异,只有学会了比较法,才能反映出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区别,表现出各自事物的特点,作文才会富有新意,别开生面。

第8篇

联想属想象的范畴,但又不同于想象。联想就是在头脑中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件事物的心理活动,其形式有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

想象则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高于联想,而联想是想象的基矗学生有了较强的联想能力,就能顺利地把新学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辨别它们的本质区别。

一、类比训练,培养类似联想

类似联想就是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方面想起,在美术知识的各个体系中,每一知识体系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或相似形态。并且在教材的编排上也充分体现了阶段性归类特征。因此,教师应根据所学知识的内在的或形式的联系,以某一知识点的意义特征或形式特征为联想触发点,对平时学习的零星的分散的知识点按相同、相似等特征进行归类,将同类知识串联起来,使这些知识形成链环,形成系列,并随着知识的增多使其逐步延伸、扩展,成为有机系列,如在教学小学美术第七册第11课《动物装饰——鸡》一课时,教师就应抓住第10课《动物装饰——鱼》?和第9课《动物装饰——虎》的装饰方法,利用虎、鱼与鸡在装饰手法上都必须经历变形这一图案装饰方法的一致性和相似点,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回忆虎、鱼在简化、添加、装饰的处理方法,从而演变为鸡的装饰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动物装饰的一般方法,即通过对动物原形体的变化(或简化,或添加,或装饰),达到图案装饰的艺术效果。这样学生在学习新课时,运用原有认知结构中储存的知识信息,就能举一反三地学到新知识。

二、转化训练,培养接近联想

接近联想是指从空间和时间方面接近的事物想起。即是说把一个问题转化为另一个问题,?进行思考,以求解决出现的第一个问题。如第十册第5课《铅笔淡彩——静物》一课,要使学生掌握铅笔淡彩的技法特征,教师不能一味地从铅笔淡彩的技法特征和绘画步骤进行讲述,而应引导学生将铅笔淡彩这一新知识转化为已学过的素描明暗知识和未学习过的水彩画知识,通过展示同一静物的铅笔淡彩作品、素描作品和水彩作品,让学生从用线和用色上对比研究。从静物素描中分析出铅笔淡彩的用笔较轻、用线简略且只用疏松的线条将暗部略加调子。从水彩作品中分析出铅笔淡彩的用色是只把颜色用水稀释、淡淡渲染或根据物体明暗略加变化。通过两组作品的对比分析,学生便可归纳出铅笔淡彩在用线、用色上的独特技法特征,从而理解了这一新知识。

三、反向训练,培养对比联想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使其养成爱观察的习惯。兴趣是观察的动力,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记得罗丹说过:“对于我们来说,自然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碰到的不是怎么画,而是怎样看的问题。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用绘画日记的方法把在生活中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求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觉得最新鲜、最感兴趣、印象最深、最激动人心的事表现出来。这不但是学生创作搜集素材的一条捷径,也是培养学生去认识事物的习惯,使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去认识世界,发现事物的美,培养学生有一双能洞察事物本质特征,具有审美能力的眼睛。如第四册第6课《海底世界》一课的教学,该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和认识冷色,学习在画面中大面积地运用冷色。?要完成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可结合第四册第4课《温暖的阳光》一课,该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和认识暖色,以暖色为主想象创作一幅画。学生通过该课的学习,他们已能掌握红——橙——黄为暖色,并能体会到暖色使人感觉热烈、欢快、激奋、刺激。所以教师在教学新课《海底世界》一课时,可引导学生从相反的色彩感觉暖色谈起,同时通过出示大面积的蓝、绿、青与红、橙、黄的色彩对比,使学生本能地体验到蓝、绿、青具有给人宁静、沉寂、寒冷的感觉。有了这种心理感受,学生对色彩的冷暖就有了初步的接触,他们就可凭直觉经验辨认、鉴别、分析色彩了。

四、推理训练,培养因果联想

美术创作教学的形式既包括添画、记忆画、想象画,又包括组合画和画面改错。在这五种美术创作教学形式中由于作品题目与作品的内容既存在一致性,又包含有因果关系,作品的题目制约着作品的内容。因此利用作品题目与作品内容的因果关系,要求学生进行推理训练,让学生通过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合乎规律地思考,判定出作品题目与作品内容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通过这样经常的推理训练,学生的因果联想能力就会提高。如第十一册《为童话、寓言配画》一课,其教学目的是初步使学生掌握插图的基本要点和方法。根据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原因(文字),仔细研究文字所表现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重点抓住文字内容中的典型、主要的情节及形象,然后运用造型手段将分析出的典型的主要情节及形象描画出来,同时在色彩的运用上,也应扣住原因(文字),从文字中揣摩、合理地分析色彩因素,这样通过造型和色彩两方面的分析与表现,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插图即结果就产生了。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过由结果(画面)求证原因(文字),看画面是否准确、形象地表现出了文字的内容与思想。这样,学生通过多次推理训练,强化了因果联想能力。

五、发散训练,培养自由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