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幼师教学实训总结

幼师教学实训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10 11:46:3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幼师教学实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幼师教学实训总结

第1篇

高校 学前教育专业 幼师教学能力 问题 对策

为了提高未来教师的专业技能,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简称《大纲》)。《大纲》对师范生将来从事高中、初中、小学以及幼儿教师工作提出了共同的要求,而对幼儿教师的个性技能表述不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简称幼师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幼儿教师工作。所以,积极探索幼师生从教能力培养势在必行。

一、培养幼师生从教能力的意义

幼师生的从教能力,是指就读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今后从事幼儿教师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培养幼师生从教能力的主要意义:

一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幼儿教师从教技能训练,是幼师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加强幼师生专业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还是幼师生未来就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幼师生从教技能训练是幼师生“乐于从教”“利于从教”“善于从教”和“精于从教”的重要途径。

二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幼儿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容,这是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坚持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世界教师教育的趋势。

三是培养优秀幼儿教师的需要。优秀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大体需要经历教育模仿、理念自觉和独立创造等三个阶段。在职前教育阶段,主要是能力模仿训练,这种训练是幼师生的必修内容。如果没有幼师生的模仿,就不可能达到理念自觉,更不可能实现独立创造,也就无法成为优秀的幼儿教师。

四是高校服务于学期教育事业的需要。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要求:“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等师范院校和幼儿师范学校要认真、深入地学习《纲要》的精神,改革学前教育课程和师资培养方式,并主动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做好贯彻落实《纲要》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可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必须服务于学前教育事业。五是提高幼师生就业能力的需要。随着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幼师生数量快速增长,幼师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所以,重视幼师生从教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幼师生的就业竞争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幼师生从教技能训练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多数高校对幼师生从教能力训练重视不够,改革力度不大。主要表现在一是课程结构不合理。目前,多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偏重于文化知识。如一年级课程多是基础课,很少安排教师技能训练课程。二年级科目过多,学生压力较大,难以完成技能训练项目。三年级幼师生面临毕业设计和就业的压力,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找工作上,无法推进从教技能训练。二是教育实习效果不明显。在教育实习中,由于学生多,指导教师少等原因,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幼师生的实习进行点评。三是仪器设备投入不足。由于高校扩招,幼师生数量增加,学校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等无法满足幼师生从教能力训练。

三、幼师生从教能力训练的主要措施

1.更新教育理念

幼儿教师的技能不同于其他教师,其技能不仅包括一般教师的基本技能,还包括弹、唱、跳、说、写、画、算、玩、做、护等专业技能。

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将幼师生从教能力训练纳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中。这将促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的专业化,培养内涵上的系统化,培养过程上的全程化,培养质量上的规范化。这使幼师生从教技能训练从理论指导到实践操作都得到重视与落实。

其次,要加强领导,健全机制。这是确保技能训练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

第三,提高教师的认识。要组织教师制定训练方案、健全训练项目、完善考核标准。

第四,是提高幼师生从教能力训练意识,形成积极的训练态度。要向学生宣传技能训练的意义和要求,让学生知晓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专业化要求,向学生公布训练标准,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自己的训练目标做好准备,形成内驱力。

2.加强课程建设

首先,优化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要搭建幼师生从教技能训练的课程平台,将技能训练纳入课程体系,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中设置不同的技能训练项目。

其次,增加技能类课程的教学时数,并进行相关课程的整合。如增加艺术类课程时数,把教师口语和普通话整合,把幼儿卫生学和幼儿营养学整合,把舞蹈课与体育课整合。使课程的设置与学生的从教技能训练有机配合,相互渗透,形成从教技能训练课程网络。

3.重视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不仅包括校内实践,也包含校外实践。一是做好学生实践活动的整体设计。要适当增加教育实践的课时,使幼师生的实践活动贯穿整个学程。要增加教育实践基地的数量,还要集中组织见实习,便于学校对学生的检查和指导。在见、实习活动的管理上,可以做到“六有”:有见实习计划、有听课或讲课记录、有实习报告、有见、实习所在单位评价、有带队教师总结、有师生调研报告。二是加强校内实训。为了给幼师生创设幼儿园教学情景,可以在校园内建立幼儿园教法实验室、幼儿科学发现室、幼儿感统训练室、家长与幼儿亲子体验室等实训室,从中对幼师生进行幼儿园教育模拟实训。三是鼓励幼师生自觉地进行支教。要提高对学生支教的认识,支教是学生教学能力训练的有效途径,支教的时间最好在寒暑假或双休日,尤其是加强农村的支教工作。

4.完善评价体系

一是建立评价体系。要遵循技能训练规律,制定技能训练计划,完善训练措施。在内容安排上,遵循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年级层次上,按年级、分阶段、分类别层层考核,逐步提高。在评价的方式上,把学生的自我评价、班级评价、院系评价与学校评价有机地相结合。二是健全评价机制。要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训练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以学生自练自查为主、教师检查指导为辅的评价机制。三是完善考核项目。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期安排不同训练项目,以便对学生的训练指导与评估。考核项目分为必考项目和选考技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训练帮助和培训。四是加大评价力度。学生技能的考核验收采取学校统一组织与系部组织相结合,学科专业技能由相关专业的系部完成,学校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监督。教学常规技能由学校统一安排验收,使幼师生从教能力的训练有内容、有指导、有检查、有评比。学生技能不及格,可以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不予毕业。这样,才能保证幼师生从教能力训练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S].2001.5.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出版社,2002.29.

[3]由显斌.新教改理念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J].学前教育研究,2009,(1).

第2篇

【关键词】幼师院校青年教师 新木桶理论 “新木桶现象” 启示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083-02

自从高校扩招以及教育部实行高校评估工作以来,高校学生在校生数快速增长。为满足师生比的要求,教师的数量也相应地增加,这就造成两个局面:一是高校教师数量大幅度增加,特别是青年教师数量占据了教师总数的大多数比例;二是随着青年教师数量的增加,他们很快就成为高校教学的主要力量。在规模高速发展的同时,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及个人成长等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本文基于新木桶理论探讨幼师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以期对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幼师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发展现状

幼师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发展现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青年教师师范技能不够强。近年来,幼师院校引进的青年教师绝大多数是硕士研究生,有的甚至是博士研究生,普遍政治与专业素质较高,工作态度认真,教学充满热情。但是因为他们的毕业院校不是师范类高校,也不是师范类专业,所以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表现出师范技能不强、综合素质不够高的弱点。如授课中对教学规律掌握得不够、重点难点不突出、与学生缺乏互动、板书及PPT不规范、教书育人的意识和责任感不够强、教学水平提高较慢和仪态风范不当等,无法很好地教育学生,给学生树立榜样。

(二)青年教师行业企业兼职经验欠缺。高校青年教师本身也承担着大部分的教学工作量,从时间安排上,能到企业行业兼职的机会不多,因此兼职经验欠缺。由于缺乏相应的行业企业兼职经历,在进行日常实践教学和指导学生带幼儿园见实习过程中,显得指导经验不足,缺乏对幼儿园一线教学经历和实践经验总结,也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信服度不高。如今从社会引进行业、企业骨干作为部分实践课的任课教师已是高校共同的做法。

(三)青年教师整体素质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幼师院校不仅注重“高等”,还注重“职业”,即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目前,幼师院校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数量不多且质量不高,具有真实操作性质的实践课教师较少,见习实习指导多为班主任、辅导员和普通任课教师,他们年轻、职称较低,实践经验少。也有部分专业教师具有幼儿园一线实践经验和能力,他们多为原来中职时期的教学骨干,但目前已接近退休年龄,对教学和课改缺少激情。

二、理论基础:新木桶理论

(一)新木桶理论的提出。木桶理论(Buckets effect/Cannikin Law)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又称“水桶原理”或“短板理论”。它最初的含义是指:木桶的储水量取决于最短板的长度。也就是说,一只水桶的盛水量,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关键取决于桶壁最短的木块。在组织中,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经过演变,新木桶理论出现新的内容,主要强调三点:第一,木桶能够装水的多少,还由木板和木板之间的紧密度决定;第二,木桶能够装水的多少,还由桶底的大小决定;第三,木桶能够装水的多少,还由最短的板能否更换升级决定。

(二)新木桶理论的启示。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新木桶理论给人的启示是:处理短板是关键,提高木桶的容量是途径,确保最短板的更新升级和保持木桶紧箍的稳定性是保障,而提高青年教师的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是关键。

三、幼师院校教师队伍发展“新木桶现象”分析

一所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即是一只木桶,队伍的领导团队就是木桶的底部,教师队伍成员就是周围木板的长度,只有教师之间团结协作才能形成整个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夯实桶底――加强教师队伍领导班子建设。高素质的领导能带出高水平的队伍。在当前高校内部各项工作和考核任务繁重、外部面临中国要建设部分世界一流大学的形势下,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为做好高校教师队伍的管理,首先,领导者应树立人力资源管理长远理念,采用全局性的眼光和思维,避免管理视角窄、眼光短等行为;其次,要围绕做好专业建设带头人和教学团队带头人等教师队伍管理者的建设;最后,围绕专业教学团队基层教师建设抓基础,重点关注一线教师的成长,从而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幼师院校教师领导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二)增长短板――强化青年教师实践素质。所谓“短板”应该是青年教师的实践素质,即实践教学理念、能力和水平。这犹如“短木板”一样,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素质和实力。因而,笔者认为,对待“短木板”要及时进行修缮,及早提高。一是积极学习国家和各级教育部门对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制度,先从理论上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理念;二是积极投身于实践教学改革中,多参与高校和幼儿园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各项教学能力;三是在与幼儿园合作见实习过程中,积极做好教学反思,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四是青年教师应从教学规范做起,始终以高标准、严要求衡量、提高和完善自己。这样,“短木板”就会逐渐变长,从而使教师队伍这个“木桶”的存水量不断加深。

(三)弥合缝隙――优化青年教师间的团结协作。教育教学工作能否达到快捷、高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间的团结协作、协调沟通和默契配合,否则,诸多工作就会开展不力,陷入困境。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乏有综合能力较突出的优秀青年教师,他们在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个人能力再强、素质再高的教师也无法形成整体优势,也无法突出教师队伍建设成效。如果没有专业教学团队全体教师间的通力协作,是很难单独完成一项工作的。同时,处理好教师之间、教师与普通行政人员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老教师与青年教师、青年教师相互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发扬同舟共济、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携手并肩朝着共同的目标奋进。

(四)收紧桶箍――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箍在木桶中能够起到收拢聚紧木板作用。那么如何收紧教师队伍这只“木桶”的“箍”,增强青年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应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逐步实现以事务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性为中心的管理,切实将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保护好、引导好,努力将他们的潜能真正发挥到需要的岗位上,使蕴涵于青年教师身上的创造智慧得到体现。二是逐步实现由刚性管理为主转为刚柔相济、宽严相适的管理。要注重青年教师的职业情绪、自身需求,并努力为其解决工作、生活实际困难,做到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三是逐步实现由强调制度约束转为强调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自律,倡导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觉养成,通过教师自律自醒达到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的目的。这样必然会营造心齐力聚、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四、启示

(一)树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理念。青年教师要通过学习国家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尽快熟悉和掌握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树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建立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等具体措施、规划和理念,并在日常教学中贯彻执行。

(二)严格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现代社会物质生活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师德不断遭到质疑,也出现一些师德低下的个人和事件,给高校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在新形势下,幼师院校青年教师应比普通高校教师具有更高的标准、要求和目标。在长期、艰苦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师德修养过程中,青年教师应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实践,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道德认识,积累教学体验,磨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仰,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做一个知法懂法、依法执教的老师。

(三)采用信息化教育教学手段。青年教师应该成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力量,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积极使用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积极推广教学过程与实习实训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积极使用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积极参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等。

(四)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新升格幼师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做好绩效工资改革工作,在采用“专任教师比其他教职工更多一点”为原则的基础上,更应遵循“多劳多得”的原则,不应忽略其他岗位的教师,特别是处于一线教学管理和服务岗位的教师。学校正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的通畅度将决定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教学和管理一线的教师将起着重要的作用。激励机制应有利于新老师之间、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之间、管理者与专任教师之间、学校领导和普通教职工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许伟泽.“扬长”还是“补短”――反思木桶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研究,2009(10)

[2]麻月明.木桶理论之多桶论[J].现代商业,2009(7)

[3]黄卫成.领导班子建设的“木桶理论”[J].领导科学,2013(4)

[4]罗红卫.基于新木桶理论的企业后备人才开发与管理[J].商业时代,2012(2)

[5]骆闽.浅谈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J].管理观察,2014(8)

[6]赵静.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发展体系的构建[J].教育评论,2014(11)

[7]王运锋.浅议欠发达地区地方师范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9)

[8]虎保成.论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与措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4)

[9]钟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14(10)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科研项目(201404LX100)

第3篇

关键词:社会新形势;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中职生;中职学校;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1013602

2012年10月份浙江温岭虐童案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浙江省教育厅事后马上派遣调查组赶赴温岭进行调查。据了解,颜艳红幼师专业毕业,但并没有教师资格证。该事件反映了个别教师责任心、爱心、依法从教意识的严重缺失,暴露出幼儿园管理的严重不到位。虐童案牵扯出来的幼儿园师资问题引发了全国上下的极大关注。

1 社会新形势下对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幼儿园教师承担着保育和教育的双重职能,关系到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大力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等四部委最近印发了《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幼儿园教师热爱儿童、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须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幼儿园教师工作特点的评价标准重点突出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工作业绩和保教能力;提高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全面落实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积极探索初中毕业起点5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

俗话说压力、动力与机遇并存,这个《意见》给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增加了工作压力,也创造了进一步发展的大好机遇。此时,作为给社会输送一部分幼师的中职学校深感任重而道远。一而再、再而三的幼师虐童事件让我们开始深刻反思,一个热爱儿童的幼师,首先自己肯定就是一个充满童趣,充满爱心的阳光自信之人。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想让孩子有一瓶水,教师必须先有一桶水。但当前学前专业中职学生在心理和学习方面不具备成为“热爱儿童、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幼师的先决条件,教学现状也没能为她们迈进“热爱儿童、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幼师队伍做好铺垫。笔者认为,依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根据社会新形势下的需求,中职学校应在在“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等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2 紧跟社会新形势,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化教师”,强调整合的人才观

在当前幼儿园的用人观念里,“可用型”、“技能型”还占据着一定市场。国外的学前教育并不像我国那么较多地关注幼师的形象、技能,而是更多的重视她们与儿童相处、观察、引导儿童的能力。试想一个能歌善舞的教师如果不爱孩子、不会观察孩子、不会总结反思,不会进行简单的观察研究,不会把她所具有的对艺术的表现力转化为孩子对艺术的表现力,这样的幼师于幼儿的发展有何助益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足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鉴于幼儿教育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学前教育教师不仅需要坚实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需要高水准综合性的学前教育能力。所以,我们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培养要定位为“培养专业化教师”,而不是培养仅仅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实践证明,一些技能“够用就行”,关键要培养学生较强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现实中频频出现的虐童事件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专业化”才是幼师的安身立命的根本。任何一个行业要成为一个专业不仅要求从业者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而且要求从业者以服务对象的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注重专业道德和专业素养,也就是整合的专业化能力和素养。那么,作为幼儿教师,她的专业化能力与素养应该包括:保教结合的能力、观察与反思能力、初步的研究能力、课堂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环境创设能力、运用艺术和语言等技能与幼儿互动的能力等。传统的幼师教育所强调的弹、唱、跳、画、说的能力只是基础,幼儿教师光有这些能力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学前教育过程中的运用能力,即会唱歌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能够设计适宜的歌唱教育活动并能教育孩子达到适宜的目标。

3 结合幼儿园需求,科学设置课程体系,体现结构优化,以“模块化”为显著特征

要科学设置课程体系,笔者认为就要始终坚持一条明晰的课程主线,即实践教育,同时,在此过程中,从课程、学生、资源、行业需求等多维角度对课程进行模块化的结构整合,最终形成结构优化、以“模块化”为显著特征的课程体系。课程模块化就是将各种课程分别汇编成在深广度有差异的几种模块,各相关行业可以按照需要选择各自适用课程模块,再加上少量自己开发的课程,组合成专门教学计划。

为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专业化”毕业生,让其走上工作岗位上在较短时间内就能胜任幼儿园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很快适应社会新形势下幼儿教育改革的需要,我们中职学校应该在重视文化艺术技能课和教育实践课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在“三字一话”,弹琴、唱歌(含简单的幼儿歌曲创编)、舞蹈(含儿童舞的创编)、绘画、手工、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与幼儿园教育工作相关的多种能力和技能的训练。基于此目标定位,中职学校在科学建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时应倡导以下基本理论。

3.1 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理念

(1)凸显“实践”在课程中的地位。我们培养的是学前教育机构的一线老师,实践能力和实践素养至关重要。因此,在所有的课程模块中,我们要十分强调实践渗透。

(2)强化“服务”的课程取向。我们的课程目标是培养专业化的学前教育教师。因此,面向学前教育机构的行业需求培养优秀人才是我们课程设置和实施的应有之责。如我们通过强化即兴伴奏、儿歌创编、儿童文学创作、幼儿园环境布置等课程,让学生能在实践中以专业的能力为学前教育行业服务。

(3)倡导“一专多能”的学习定位。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到学前教育机构工作,但也有的是很快就转行的。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程要有适当宽泛的定位。因此我们在课程模块的设置中,安排了很多选修课和方向限选课程,以扩大中职生的专业知识面,培养“一专多能”的优质人才。

3.2 学前教育各类课程的任务和着眼点

通过借鉴国内外同行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设置的经验,中职学校可以对确定的基础理论类、专业技能类和选修类三类课程进行优化整合,理顺课程之间的衔接、兼顾课程领域内在逻辑和学生学习心理序列,并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为目标进行课程编排,以“儿童发展与学习”、“幼儿教育基础”、“幼儿活动与指导”、“幼儿园与家庭、社会”、“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教育实践”等六大学习领域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由基础与通识必修、专业理论和技能必修、专业表现和鉴赏必修、专业发展和限定选修、不限专业任意选修和实践教育六个部分组成,其中实践教育贯穿其他部分课程,即以实践课程为核心。

(1)基础与通识必修课程: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扎实、宽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教育的课程,是保证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基本素质实现所必修的课程。它包括: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科学教育、身心发展教育三部分,主要课程有:政治思想课、法律、语文、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多媒体等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知识等。

(2)专业知识与技能必修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培养学生幼师角色意识和师德规范、学前教育的专业理念与责任、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能力、自我专业发展愿望与能力的课程,是保证本专业培养规格的专业素质所必修的课程。着眼于培养整合的专业化能力和素养,包括:包教结合的能力、观察与反思能力、初步的研究能力、课堂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环境创设能力、运用艺术和语言等技能与幼儿互动的能力等。该模块包括学前儿童发展与学习、学前教育基础、幼儿活动与指导、幼儿园与家庭和社会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五部分,主要包括以下课程: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游戏、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儿童文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学前教育管理等。

(3)专业表现和鉴赏必修课程:是加深、加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适应性、培养学前教育表现技能和鉴赏能力、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与艺术类专业的不同在于,该模块强调培养学生运用适宜的艺术和语言等技能与幼儿互动的能力,初步的儿童歌曲和舞蹈鉴赏、选择和创编能力,初步的儿童文学创作和改编能力、班级环境创设能力等。其主要的课程有:教师口语、乐理、声乐、琴法、舞蹈以及幼儿歌曲表演与弹唱、幼儿舞蹈、美术、手工制作等。

(4)专业发展和限定选修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是拓展专业素质,培养专业教育有所长。其主要方向有:早期教育方向、学前英语方向、学前音乐方向、学前舞蹈方向、学前美术方向等。

(5)不限专业任意选修课程:是专业选修、或公共选修,或跨专业选修,是满足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的课程。学校各专业开设满足学生兴趣与个性发展需求的多元化课程,学生都可自主选修。

(6)实践教育课程:是培养、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学前教育职业能力的课程,包括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国防教育和教育实践系列。教育实践与专业课程教学紧密结合,既“小步递进专项训练”又“分阶段整合提高”,保证学生理解专业理论和体验学前教育,培养学前教育实践能力。教育实践包括学前教育专业课堂的随堂见习与实践、保健见习与实践、幼儿园游戏实习、学前儿童各领域教育实践、毕业实习、顶岗教育实践。需特别说明的是,实践模块贯穿其他五大模块始终。

4 紧扣幼师特点,加强实践教学,创设“实践取向、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

课程和教学的实施过程是课程建设和改革成败的关键。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反映了相应的课程理念,并直接影响课程目标的实现。从教学模式的自身发展趋势来看,基于情景认知和学习的教学模式正逐渐成为主流。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正在一步步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学习模式发展;与经验式的理论研究向实践研究发展;由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向多维化发展。中职学校应高瞻远瞩,努力创设“实践取向、多维互动”的教学实施模式。

4.1 “实践取向、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遵循的原则

(1)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原则。

中职学校通过讲授、案例教学、专题讲座、研讨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理论;还通过不定期举行学术交流使学生接触更多更前沿的学前教育相关信息。努力创造实践条件,让学生有实际操作的机会,在做中学,实现理论知识和向实践能力的转换。例如教育见习、实习既是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方法。对于学前教育中职生来说,到幼儿园见习、实习可以亲历幼儿园教育的实施,体验学前教育的全过程,丰富其直观经验,并为其积累第一手工作资料。

(2)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中职学校教师只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教学让学生失去了自我探究的机会。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转型为“引导者”和“主持人”。我们中职学校应该用必修课、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丰富多样的选修课使学生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设计选择,进而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我们还更多地采用讨论教学法,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不断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问与答、启发和解释中形成正确的观念、思想,掌握科学的方法。

(3)多元化、适宜性和前瞻性原则。

中职学校在教学模式上应强调多样化,既有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又有实际操作和技能练习教学模式;更应该强调强调适宜性和前瞻性,以培养社会性形势下适应未来行业发展需求的新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如在儿童文学课程加强习作训练,提高学生儿童文学创编能力;在音乐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儿童歌曲演唱和表演能力,以及儿童歌曲教学设计和活动组织能力;如美术课程,应顺应幼儿园工作的而发展和需要,设置幼儿服装制作、展示和表演,废旧物品手工制作一级幼儿园环境设计等美术特色课程。

4.2 实施实践取向的教学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强调实践性学习,中职学校应以“学用合一、重视职业能力”为教学传统,更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于实践的能力训练为重点深入探讨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多维互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方式和支持系统,使他们立足真实的教育情境,通过解决真实、复杂的实践问题,主动构建教育知识,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智慧。

(1)真实教学环境学习与模拟情景练习相结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发展。

作为中职学校,我们要在现场观摩、幼儿园基地见习实训的基础上,应该把模拟情景练习(模拟教学)作为日常训练的重要途径,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教学(部分学生扮演幼儿,一个学生扮演老师)。在模拟教学中,老师从实际出发,大胆处理教材、案例和相关材料,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创设情境,收集相关资料,做好知识准备。老师的引导贯彻始终,做到精导妙引,最终使课程目标易于实现;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讨,把各种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并在模拟过程中,学会合作与竞争,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2)校内外教学相结合,强化与巩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职学校根据课程内容需要,一方面带领学生“走出去”,到幼儿园观摩教学活动,进行保育、教育实习,如先观摩一线学前教育教师的教学活动,之后执教老师与全体学生共同评价活动情况,在大家各抒己见的基础上,由学校的主讲老师予以总结。另一方面,我们要把富有幼儿教学经验的一线园长、教师“请进来”,为学生在观摩教室现场开课,开阔学生视野,教师现场点评,学生课后写听课感想和思考。

4.3 凸显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单一向度的知识传授模式,基本以“传递—接受”式为主。社会形势下,笔者认为,中职学校的课程应该强调只是来源于经验,强调重视每一个个体的感受,主张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流、相互分享的过程中构建新的知识。“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就是以人为本,把教学作为促进学生自我实现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形成人的正确情感与态度以及独立性。

(1)多维互动的主体。

第一方面是“师—生”之间的核心互动。这意味着我们应该重视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作为课程实施体系中第一个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它包括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等。这个工作应该放在学期初的第一节课上进行,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和设计与本课程相关的一系列内容,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

第二方面是“生—生”之间的横向互动。学生之间的充分互动是提高课程教学效率的关键。但我们的中职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和生活经验,因此对知识的认知和感受也大不一样。我们老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堂外通过对话、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信息的相互沟通、经验的相互分享、情感的相互交流;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调查等方式进行更充分的互动,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方面是“生—园”之间的师徒式互动。实践证明,“生—园”之间的师徒式互动体系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效果。中职学校一定要一方面加大实训基地园的数目,加强与实训基地园的良好互动关系,形成中职学校和实训基地园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实训基地园也根据我们中职学校不同年级学生的教育实习计划要求,为学生配备更高水平的幼儿园指导老师,及时根据实习计划和学生的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有效提升学生教育实践能力。

(2)基本的多维互动方式。

通过借鉴国内外优秀同行学前教育教学模式的经验,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中职学校应更多地采用以下四种基本的多维互动方式:

第一种是讨论和辩论的互动教学法。以问题为纽带,通过师生之间不同观点的交锋和知识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进一步深化。

第二种是案例分析教学法。通过对某个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和解答,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

第三种是情景模拟教学法。依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情景,如实物情景、故事情境、谈话情景、小品表演情景等,组织学生扮演具体情境中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理解、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种是角色互换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一般指师生角色互换,即对一些适宜学生自学掌握的内容,老师让学生自己学习、探索并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充分“备课”,然后由学生走上讲台做“准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讲解。

5 点滴处凸显行为养成,百年树人

社会新形势对幼师这一行业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拥有专业思想牢固、专业精神高尚、专业能力过硬、综合素质高、专业个性阳光、亲和力与沟通能力强的卓越专业素质的学前专业毕业生才会广受用人单位的赞誉。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言:“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里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坏习惯在同样的程度上就是一笔道德上未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为了具有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优势,中职学校要更加重视学生行为的养成教育。新生刚入学,就通过《马背上的摇篮》等经典电影、优秀校友讲座,参观幼儿园等形式接受“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职业理想熏陶与教育。另一方面,学校通过教学与德育课程强化专业思想与敬业精神教育,并在整个校园文化中隐性渗透。学姐们身着朴素大方的校服,遇见教师的礼貌问候更是新生们学习的好榜样;教师群体对幼教事业热情、敬业、热真细致,致力于培养学生群体守纪律、好管理、有爱心的品格,严格要求中一些看似平常的行为,如椅子坐好要归位,遇见教师要问好,饭后把餐盘端走,又如在教学楼每一层楼梯口都放置一面镜子,时刻提醒师生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等,让自尊自爱、文明礼貌的意识深入人心。这种德育的有效形式与专门的德育课程相得益彰,让幼师的养成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研究证明,孩子们都喜欢漂亮的老师,而在孩子们心目中,漂亮的标准是:笑容可掬、活泼开朗、经常抱孩子、和孩子一起玩,仪态大方,富有朝气与活力……幼儿的健康成长特别需要“阳光型”教师。中职学校应通过潜移默化式的行为养成的熏陶与实践锻炼,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能凭借其执着的专业精神、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以及“阳光型”的专业个性展示幼儿教师独特的专业风采,成为深受用人单位和孩子们热爱的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1]肖箐.现代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M].北京:教育学,2011,(12).

[2]郑健成.转型期学前教育专业的重构与优化[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12).

第4篇

摘 要 实习实训是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关键环节,也是对该专业学生思想品质、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的综合检验。因此,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并努力实现实习实训与教育教学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 实习实训;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9-0154-02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是一门技能课,也是重要的必修课。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将来主要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目标是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优秀幼儿教育工作者。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要在不断加强声乐技能训练的同时,更要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实习实训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实习实训是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关键环节,也是对该专业学生思想品质、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沈阳市旅游学校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实习实训环节,为了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地,在建校之初就创办了两所幼儿园,作为学前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同时在本市及外埠相应开辟多家幼儿园作为实习实训场所,以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的需求。学校本着高度重视、充分准备、强化管理、注重实效的原则,与各个实习单位密切配合,在学校教师和实习单位教师的共同帮助与指导下,努力提高教育实习实训质量,确保实习实训工作的圆满完成。

1 结合专业方向进行教学,重视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与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在教学中有很大的不同,在教学中不仅要解决“怎么唱”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要解决“怎么教唱”的问题。为了适应社会对幼儿教师的技能要求,必须充分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并且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促进其技能的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培养的是幼儿教师,因此,不要把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当成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只重视培养学生专业的声乐演唱技巧,而忽略了学生就业所面向的群体需求。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培养的学生不应该只能是很好地演唱艺术歌曲,还要会唱并且会弹唱幼儿歌曲。

目前,如果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完全摒弃传统声乐教学也是不正确的,因为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在学生的声音训练上已形成一套体系,应该继续传承,在此基础上再融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声乐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优秀幼儿教育从业人才。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以会弹唱幼儿歌曲为教学目标。怎样才能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演唱幼儿歌曲,并且正确处理和把握歌曲内容是教学的关键。教学中一定要按照正确的声乐教学方法进行训练,并且能正确运用呼吸、共鸣、咬字等歌唱技巧,这些是声乐学习的基础,必须要重视。另外,丰富的文化知识是学唱声乐不可或缺的条件,歌唱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唱出声音,更重要的是表现出情感,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是否透彻、深刻,直接影响到歌唱的艺术性。具备较丰富的文化知识和音乐修养,才能正确表现出歌曲的内涵和风格。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声乐演唱技巧的训练,同时要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质量是毕业生就业的生命线,着眼于全方位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是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有效途径。以能力为本位,学前教育就是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为基本出发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教学目标的实施。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把相关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查找并进行视听,使学生在课前对声乐作品有初步的认知;组织各种声乐比赛,锻炼和提高她们的声乐表演能力;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幼儿歌曲演唱观摩活动,培养她们声乐教学的实际表现能力。通过以上各项活动的开展,促进学前专业声乐教学工作,为实习实训奠定基础。

2 注重实际训练和实训基地的建设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学校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必备条件。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主要承担实体教学、模拟实践、教育科研三项职能。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的主要功能是满足专业教育教学实训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整体实力,培养具备满足社会需求的基本技能及教学技能的优秀幼儿教师,建设以先进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专业发展方向为基点的具有示范价值的实训体系。

沈阳市旅游学校以辽宁省示范校建设为契机,以“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为原则,2016年重新翻建学前专业实训场地。新的实训场地功能齐全,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堪称一流。其中全景幼儿园的建设可以说独具匠心,为学前专业更上一个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大大满足了学前专业教学实训的需要。

学习声乐的过程,有教师的“教”,也有学生的“学”。这种教学过程多靠教师的指导,但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只要依赖教师就可以使学习进步得到保证,这是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因为声乐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歌唱,学唱进步的关键在善思考、勤动脑、多练习。在教学中注重学习与训练相结合,声乐教学更多的是强调自我练习,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多动脑筋、善于总结,并且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会唱会教的幼儿教师。教师也要在学生实际训练中不断总结完善,使其更快地提高专业能力,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3 配合实习进行目标教学

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为幼儿园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实习成为检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实习是学生从“学者”到“教者”角色转换的预演,实习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是完成实习工作的前提条件。为此,围绕实习开展声乐教学,带领学生对幼儿歌曲进行学唱、分析、弹唱,对歌曲进行艺术加工再创造等技能训练,使她们在实习中能独立完成幼儿歌曲的教唱,成功驾驭课堂,胜任幼儿音乐活动课程的教学工作。

在声乐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歌唱和表演能力外,还要培养她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在为期一年的实习中让她们真正体会到知识应用的重要性。在实习工作中,音乐教学活动是幼儿教师技能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本校教师和实习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去完成音乐活动示范教学观摩课是非常必要的。课前准确掌握歌曲的内容,并能熟练弹唱,广泛听取指导教师、实习教师的合理化建议,并进行各项环节的指导检查,帮助学生完成备课准备工作;课上通过给幼儿弹唱、表演及其他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喜欢并且和教师互动,达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的;课后总结经验,实习教师和指导教师针对上课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提高教育实习能力。通过教育实习,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幼儿园教学实践,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也检验了课堂教学的成果。

以大班曲目《娃哈哈》为例,这首歌曲教学的主要特点是:新疆少数民族歌曲,情绪活泼、欢快、热烈;让幼儿掌握八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特点;此歌曲适合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演唱。围绕这三个基本特点,帮助学生设计活动目标、活动过程,写出活动教案。在导入新课环节中,以新疆富饶美丽,盛产哈密瓜、葡萄,以及民族服装的特点等入手,通过视频、挂图等手段,引导幼儿,使他们产生好奇心,对学习歌曲产生兴趣,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幼儿用欢快的情绪学唱歌曲,用铃鼓、三角铁敲打八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节奏。在学唱后期,结合新疆舞蹈的基本元素“脚垫步”“转手腕”等肢体动作进行表演,使幼儿在学中动、教师在动中教。最后达到既会唱又会跳,载歌载舞地表演歌曲《娃哈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4 结语

总之,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优秀人才。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实习实训这一教学环节,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声乐歌唱技能,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为学前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徐锦.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校内实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华人时刊,2014(11).

[2]王勇,程玉蓉,黄果.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园校共建实训基地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14):

第5篇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课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242-02

作为培养幼师师资的幼师高专学校,《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课程是幼师高专美术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设计与布置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隐形课程”,幼儿教师需要具备全面、系统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能力。本文从课程定位与目标、设计理念、授课对象分析、教学内容及考核方法等几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全面、详细、深入地分析。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1.课程定位。《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课程是本校美术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全面、系统、科学地阐述了幼儿园环境创设基本理论、幼儿园各种教育环境以及玩教具制作的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幼儿园室内外空间环境及区域环境的创设、幼儿园实用玩教具的设计与制作、幼儿园主题墙的设计与制作等内容。

2.课程目标。本课程参照本校美术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将课程总目标定位为:基于幼儿园对毕业生的需求,以培养高素质的、具美术专长的、能独立承担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等工作的应用型幼儿园教师为目标。本课程的分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目标,即本专业的学生能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内容和意义,掌握幼儿园各类教育环境创设的基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各种美工材料和技法进行幼儿园环境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与方法目标,即本专业的学生能以幼儿园具体工作要求为引导,紧密结合幼儿园各领域教学与幼儿年龄特点创设与制作适宜的教育环境,结合多种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即本专业的学生能够认识到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工作在幼教工作中的重要性,在作品创作过程中,提高其美术实践能力,提升其审美素养,同时加强团队合作、快速适应项目等能力。

二、课程设计理念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课程自创立以来,以培养学生进行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的综合素质为主线,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不断探索实用性的课程结构。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将幼儿园的环境设计与布置工作的岗位任务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摒弃陈旧内容,同时将教学内容带入职业岗位任务中进行检验,不断优化、完善课程结构。本课程设计理念的最终目的是寻求课程的特色与创新,培养学生设计和布置幼儿园环境的综合能力。

三、授课对象分析及解决措施

本门课程面向的学生是美术教育专业大专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处于学程的第四和第五学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完成手工基础、造型基础、绘画基础的课程学习,因此具备一定的审美基础和技能操作能力,同时也已经对幼儿园的教学有了初步了解。学生群体中包括单招学生和统招学生,其中单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但是其美术基本功差;统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基础较好,但是两类学生对于手工课的学习兴趣都较高。

针对以上学生学情状况的分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具体包括:(1)运用情景导入模式和多媒体手段,增强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课程的趣味性、生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2)通过“鉴赏+思考+解说”的模式,使得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模拟幼儿园环境,进行一定的设计和制作;(3)教师要尊重学生多元智能的需求,按照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项目制订及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实用性;(4)教师在模拟的幼儿园环境设计和制作中,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等。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以上的解决措施中,教师可以重点将精力投入在第一项措施,即采用情景导入模式,将幼儿园的真实环境设计引入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将南京某幼儿园的主题环境创设《龙》作为典型案例,为学生提供图片进行欣赏和讲解,使学生进入真实的情境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内容选取和教学组织安排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是结合本校美术教育的课程标准、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必要的市场调研等四个方面。其中,为保证课程与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本课程的教师团队也会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作为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相结合的典型课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变化是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风向标。市场调研包括调研幼儿园美术教学内容、调研幼涸盎肪炒瓷栊枨蟆⒌餮醒前儿童美术培训市场、调研毕业生实习工作反馈等。本课程处于学程中的第四、第五学期,由四个教学模块组成,具体内容如下表。

五、课程教学模式及考核

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以幼儿园教学需求为导向,以任务内容为驱动,围绕幼儿园的实际应用进行的课程教学活动。在教学模式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加强学生之间的有效交往。此外,教师也要注意教学目标中知识、技能、态度的“三位一体”。另外,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应用讲授法、观摩法、练习法、操作法、总结归纳法等。

成绩考核主要以平时成绩为主,期末成绩为辅,既看结果,更重过程,突出平时训练的重要性。作品考核的各元素包括:是否符合幼儿园教育教学需要、是否具有创造力、是否具有审美性、在制作过程中是否能够进行团队合作等。在这里,环境设计与制作的传统理念,即突出作品的审美性,已经不能作为考核的重要元素。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考核元素,要更加突出其设计或制作是否符合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需要、是否具有创造力等。

六、教学保障条件

1.教学师资条件。本课程教师团队一般具有本科及硕士以上学历学位以及平面设计、景观设计、环境设计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背景。同时,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教学经验丰富,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此外,具有市场意识和创新思维,有幼儿园学习或实习辅导经历,熟悉幼教行业的发展现状。另外,本课程教师团队在不同活动中获得诸多奖项。各位教师利用深造、观摩、交流的机会,将本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和更新。

第6篇

2005年11月21日至12月16日,我校06届师范生159名学生在长江路小学、成贤街小学、火瓦巷小学、光华门小学、大光路小学、紫竹苑小学、宁工小学、石鼓路小学、莫愁新寓小学等9所小学和鼓楼幼儿园、市幼师附幼、育英幼儿园、小白鹭幼儿园等4所幼儿园展开了为期四周的第一次毕业实习。10月份起,实训科开始着手准备这次实习。安排实习工作的宗旨,是希望学生通过实习将课堂里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实习一座桥梁,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学生走入工作的桥梁,是学校联系社会的桥梁,是我校教师联系社会需求教学的桥梁,修建好这座桥梁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从联系实习学校到召开实习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座谈会;从安排实习生的人数、专业到解决实习备课地点、实习生吃饭问题;从安排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到安排我校的实习指导教师,都逐一落实,还应对了许多不断变化的情况。字串9实习开始后,我们将工作重点转移到解决实习中的实际问题上。例如与实习单位加强联系,督促我校教师到实习单位看望学生,安排公开课,协调我校与实习单位的关系等。可喜的是,今年的实习工作有了一支新的力量,它就是01年级组。实习这类面广量大的事给了年级组充分发挥作用的空间,今后年级组在管理实习生方面的作用还将大大加强。以往的实习,我们是一个专业的同学分在一个学校,出现了一个小学动辄10个或近20年相同专业的实习生,4个星期下来,有些同学只上了8节课,甚至更少。这次实习我们将三个专业的同学放在一所学校,较好地解决了实习时间相对较短的缺点。从效果来看,绝大多数实习小学的同学能够在实习中比、学、赶、帮、超,有的同学准备教案2遍、3遍甚至4遍5遍,直到通过指导教师的批准,得到了实习学校和老师的好评。

实习按照预定的安排,所有四个专业英语、音乐、美术、幼教的同学都在实习结束前开设了数量不等的公开课,我们也安排了02、03级相关专业的同学去听课,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次实习我们还有一个新举措,安排部分同学在优秀幼儿园和薄弱幼儿园轮流实习,争取让她们在不长的时间尽可能接触到更大的面,学到更多的东西。我们还按10%的比率评比出十几份优秀教案,希望能激励更多的同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同时,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有的实习学校在实习前2天临时通知我们要求改变实习生的安排,有的实习生在实习前1天临时要求改变实习专业,有的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迟到,甚至旷课。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一是请班主任配合找学生谈话,二是请学生家长来校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认为这些问题必须解决,否则不仅耽误学生的前途,也会给学校的声誉造成损失,希望相关班主任、任课教师与我们实训科共同努力将实习工作做得更好。

本次实习已经结束了,同学们即将投入到紧张的复习迎考和下学期的实习与择业当中,希望同学们好好总结此次实习中暴露出优势和劣势,以良好的心态投身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大潮中去。我们将在校园网中及时公布用人信息,争取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帮助06届师范毕业生顺利就业。

第7篇

一、不盲从本科高校,从萎靡的教育中寻找机遇

———根据社会需求设置学前教育专业

1998年,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山东英才专修学院成立。学院首先面临的问题之一便是设置什么专业。我们敏锐地观察到,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外语在社会交往和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学好外语的重要性也愈益受到重视,学习外语从娃娃抓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幼儿英语班遍地开办,很多幼儿园也相继开设幼儿英语班或以双语为特色增强对家长的吸引力,但绝大多数幼儿园缺乏懂外语的幼儿教师或懂幼教理论的外语教师。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于是,在办学之初,我们便开设了学前教育(自考专科)专业,使之成为学院最早开设的五个专业之一。2000年,学院开始涉足于高职教育,最早开设的三个专业便是学前教育、英语、计算机信息管理。当时曾有一师范大学的教授劝说我们:学前教育专业,我们本科招生都不好,你们办高职这个专业就更困难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方面,一些国办幼儿园难以为继,各地幼师正在调整压缩;另一方面,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长时间内急缺一大批具有外语应用能力的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我院又具有培养这种新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能力。我们毅然将学前教育专业作为特色专业加以培植。经过5年的实践,我院的学前教育专业茁壮成长,在校生规模达1300余人,居全省学前教育专业之首和全国学前教育专业前列,教育质量、就业率、社会信誉均居我院和全省同类专业前列,展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活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学前教育专业的成功设置,给我们以启示:要不唯本科高校所为,不唯权威所云,注重社会调研,注重社会需求,注重自身条件。5年来,依据这一启示,我院成功设置了39个统招专业。

二、从一架钢琴到百间琴房

———践行育人理念,加大投入,提升技能培训条件

1998年,我院学前教育专业设立之初,为自考助学,被人称为典型的应试教育。但这个专业的带头人孙汀兰教授牢记学院的“面向市场经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和“专业知识+现代化技能+精神面貌”的育人理念,努力将它们贯彻到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办学之初租赁校舍,办学条件简陋,学院为学前教育专业购置了一架钢琴,建立了形体房,不仅使学生们在两年间以高通过率获得自考文凭,还掌握了舞蹈、钢琴等技能。2000年,第一届毕业生被各幼儿园抢聘一空,这更加坚定了学前教育专业师生按照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理念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决心。转为高职学历教育后,学院和学前教育专业更加注重实习实训条件的建设、实习实训教学环节的落实、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学院在校内为学前教育专业建立了有百家琴房、多间形体房、画室的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艺术素质培训中心,建立了能容纳2000人可排练儿童节目、培养学生歌舞应用能力的实验剧场,还建设了双语教学实训室、幼儿健康检测与保健实训室、蒙台梭利教育实训室、电脑课件制作室等实训室,使校内实训条件达到较高水平。学院注重校外实习基地建设,2001年学院和企业联合投资建设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基地,与山东省商业集团总公司共同投资400万元(各占50%股份)建立起山东英才银座双语艺术幼儿园。由于有先进办园理念、优秀的师资,这所幼儿园成立一年便成为济南最好的高档次幼儿园之一,现已在全省发展有6所分园,成为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的主要基地。此外,学前教育专业还先后与山东大学幼儿园、山东师大幼儿园、山东省实验幼儿园等20所省级实验园、济南市儿童保健所等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一切,保证了师生具有充足的高水平实习实训条件。由于毕业生素质高、能力强,学院同用人单位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因而学生的实习问题落到了实处。学前教育专业还探索出顶岗实习、轮岗实习、实习就业相结合等的实习方式。

三、呕心沥血八载,三代人共育英才

———孙汀兰教授、杨文副教授和她们的教师团队

我院提出“名家治校、名师执教”的办学方略,在学前教育专业得到充分体现。该专业集中了孙汀兰、杨文、赵春梅等数位山东省内外名师。孙汀兰教授曾任东北师大、山东师大学前教育专业教授,是国内知名的学前教育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出版有8部学术著作,30余篇,8年来,一直是我院学前教育专业负责人和主要设计者。2006年,孙汀兰教授担纲申请山东省教育厅立项教学改革课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教学整合课程改革研究”,获得批准并得到教育厅资助。杨文副教授,是留学英国诺丁汉大学专修儿童英语教学法的中年教师,有长期在幼儿园讲授幼儿英语的经验,创造了“全息全感幼儿英语教学法”,被评为我国现代外语十大教学流派之一,出版有教材、录相带,其教学片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向亚洲地区播发。她还提出幼儿教师“两专一化”的创新性理论(幼儿教师英教化、英语教师幼教化、幼儿英语教师专业化)。赵春梅副教授曾长期任幼儿园园长,现任山东英才银座双语艺术幼儿园总园长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指导教师。另外还有教授、副教授8名。学前教育专业从创业开始便占据了学术研究和教育的制高点,奠定了领先同类专业的基础。学院还注重为学前教育专业搭建具有双语水平、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梯队。目前,该专业有专业教师60余人(其中研究生10余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近10人),可承担全部专业课、技能课教学任务,同时还聘请20多位幼儿园长作兼职教师,定期来学院作报告、指导实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确保了较高的教育质量,在历年的学生抽样调查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师资配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均在96%以上。

四、“五学八法六能”与“一二三四五六七模式”

———初见成效的人才培养与素质教育实践

第8篇

关键词: 学前教育 教育实习 实习生 高校 幼儿园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培养成为当今各高师院校争相讨论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教育实习作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合格幼师队伍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样受到各高师院校的普遍关注。为了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质量,笔者对本校参加过顶岗实习和教育实习的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及指导教师进行调查和访谈,同时结合自身的带队实习经验,总结出教育实习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以期促进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提高其教育实习质量。

一、实习生方面

根据广泛的调查发现,实习生存在的问题是影响教育实习质量最主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心理准备不足。目前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普遍存在着与幼儿园实际情况相脱离的现象,学生在课堂和书本上学到的幼儿园与现实中的幼儿园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现实中的幼儿园大多既没有宽阔的活动场地,漂亮的环境布置,又没有完善的游戏活动设施,更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甚至要求在实习期间自己打水、买菜、做饭,条件不容乐观。现实与理想的强大落差,使部分实习生一时很难适应,从而参与实习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不够。

2.适应能力较差。一些学生进入幼儿园实习后,无法实现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总以为自己还是学生,特别是受学校中被动接受知识的惯性思维模式的束缚,依赖心理严重,在工作中往往缺乏自信心、责任心和主动性,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和管理工作、履行幼师职责,不能从工作中吸取经验、积累教训,实现自我提高,这就大大弱化了实习效果。

3.缺乏吃苦精神。部分实习生简单地认为,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教授幼儿知识,做知识的传授者,至于幼儿保育工作应该由保育员来做。然而在现实的幼儿园工作当中,实习生往往要从保育员工作做起。除此之外,由于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实习生在面对幼儿园繁琐的一日常规教育,包括每天接送幼儿,组织幼儿晨检、晨读、早操、三餐两点、教育教学活动、户外游戏活动的同时,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幼儿的安全问题。从课堂到现实的工作岗位,从学校的自由散漫到幼儿园的纪律约束,实习生的体力消耗、时间消耗与在学校相比要多出好多倍,一时之间难以承受,抱怨声不断。

4.教学技能欠缺。当实习生面对幼儿园实际教学活动时,总是不知如何组织和开展,大多是按照自己的思路采用“直接灌输”的方式对幼儿传授知识,而不知采用怎样的技巧和策略去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由于自身经验不足,部分实习生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受到束缚,不敢大胆开展工作,显得自信心和魄力不够。有的同学组织活动时声音小,不够吸引小朋友,表情、动作不丰富,不够感染小朋友,语言过少,太宽泛,不具有针对性;有的同学说话语速和活动变化节奏有些快,幼儿的思维及动作跟不上;还有的同学对幼儿的意外答案和突发行为不能迅速灵活地应答和处理;多数同学组织活动时,不能很好地控制课堂,都是原班老师在帮忙;最主要的是不会照顾孩子,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5.实习时间难以保证。实习学生面临毕业,许多学生要请假参加各种面试招聘会和考试,教学计划要求的实习时间很难保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效果。

二、高校方面

1.实习时间短且集中。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普遍存在实习时间短且集中的现象。教育实多统一安排在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实习时间专科一般为4~6周,本科一般为6~8周,与国外同类院校相比,实习时间较短且集中。虽然我国部分高师院校,也曾在教学期间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参观、见习及顶岗实习活动,但这种情况较少且大多时间较短,学生无法深入幼儿园工作当中,无法得到真正的锻炼。

2.教育实习内容和功能单一。从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来看,大部分院校对教育实习功能的理解有所偏颇,大多只重视在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组织教学活动能力的训练,而忽视对实习生有关幼儿园管理工作、幼儿园保育工作、与幼儿家长的交流与沟通等方面的技能锻炼,实习功能单一。

3.实习评价不够完善。高师院校对实习学生的评价与考核制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评价与考核的主体上看,各高校主要强调从学校单方面的打分,而忽视了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实习单位的评价相结合,评价与考核不够全面。在评价与考核的内容上,大多数高校多以学生实习结束时上交的教案、教育笔记、教育总结、调查报告作为最终评分的标准,而忽略在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实习纪律,以及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等相关内容的考核,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实习生产生侥幸心理,不能认真完成实习任务。

4.教师指导不到位。指导教师是教育实习计划的重要组织执行者,其工作态度和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实习质量。各高师院校在选择实习指导教师时,往往会选派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这些教师往往理论有余而经验不足,自己几乎没有参加幼儿园实际教学工作的经验,对幼儿园工作是怎么一回事显得不太了解,到了幼儿园忙于适应环境、了解情况,根本不知道如何对学生进行指导,因而大大影响到学生实习的成效。

三、幼儿园方面

1.实习基地较难稳固。稳定的实习基地是开展教育实习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教育实习表面上看是实习双方互惠互利的,其实幼儿园方面需要做出更大的付出,接受学生实习后,幼儿园正常的教学安排和进度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许多幼儿园根本不愿意接收在校生实习,尤其是那些办园条件相对较好、规模较大的幼儿园,从而导致许多高校在学生实习期难以联系实习点或实习点频繁变化等情况,为实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给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较少。一些幼儿园因为对学生的工作能力持怀疑态度,所以表面上接纳了学生来学习,实际上却只是让学生负责打扫卫生、维护安全这一类的工作,学生接触不到幼教的核心工作,没有得到实质性的锻炼与提高,使实习活动流于形式。

在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过程中,缺乏相关政策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干预,也是影响教育实习质量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21世纪的幼儿教育是全世界共同瞩目的话题,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主力军,而教育实习又是幼儿教师成长过程的重要一环。因此,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和研究教育实习中出现的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教育实习质量,促进学前教育事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立文.高师学前专业本科生幼儿园教育实习的困境与出路[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5).

[2]李艳.困境与出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