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23 12:45:3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幼师职称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我国石油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观念、方法滞后
我国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前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成本管理研究方面的系统性较差。此外,很多石油企业仍将成本管理的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甚至只包括生产过程,而忽略了对其他相关企业及相关领域成本行为的管理。而且,我国虽然有一些企业进行了先进成本管理方法的试点,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整体上讲,成本管理方法还是很陈旧。
(二)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主体的定位失误
长期以来,人们存在一种偏差:把成本管理作为财务人员、少数管理人员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而把各车间、部门、班组的职工只看作生产者,导致管成本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财务,广大职工对于哪些成本应该控制,怎样控制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成本意识淡漠。职工感受不到市场压力,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浪费现象严重。
(三)成本管理信息失真
在我国,有相当多的企业管理者因偷逃税款、粉饰业绩、谋取私利或小团体利益等不良利益动机的驱动,任意调整、编造成本资料,从而使成本信息失真现象日益严重。
(四)过分细化分工,导致成本过高
企业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精细,这就要求企业进行高度的协作管理,由此导致企业管理的协调体成本过高;另外由于过细的分工导致企业管理复杂化,不利于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从而为企业带来一定的低效率成本,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影响我国石油企业成本的因素分析
(一)资源状况
油田企业成本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主要来自勘探、开发、油气生产的级差地租,而级差地租的多少受资源状况和追加投入和投入的效率的影响。
(二)勘探开发所处阶段
油田所处油藏类型不同,所处勘探开发阶段不同,表现在油田递减状况和钻井的投资、生产费用等不尽相同。如在油田生产初期,由于地下能量较高,原油单纯依靠地层自然能量就可以流出井口,因此,这一时期的成本在总的生产成本中所占比例很小,而探井、开发井的折旧费用则比例很大。当油田进入生产中后期,地层能量逐渐下降,为保持油田产量,必须采取许多稳产增产措施。这些措施的相应费用在石油成本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从而会明显改变生产初期的成本构成情况。
(三)科技水平
科技水平的高低和不同方法的应用,影响着勘探、开发和生产等各阶段的成本。另一方面,采用高新技术会提高局部成本,但由于投入、产出的结构变化,有可能会引起整个油田成本水平的下降。
(四)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的油田内部各单位管理机构较臃肿,管理层次较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较严重。因此,石油成本中的非生产性因素太多,出现了成本不实现象,从而削弱了成本信息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
(五)财务费用的高低
从企业总成本的角度而言,负债成本(利息)已成为石油企业的固定负担。特别在低油价、企业营业毛利水平较低、债务包袱沉重的情况下,这种固定的负担就显得尤为沉重,再加上汇率变化带来的损失,更加大了石油企业的资金平衡压力。
(六)国家政策
不同的国家产业政策和税赋比例,对石油企业投入、产出的影响和未来发展影响很大。
三、我国石油企业成本控制的方法思考
(一)目标成本法
目标成本是根据预计可实现的销售收入,扣除目标利润计算出来的成本。目标成本的制定从企业的总目标开始,逐级分解成基层的具体目标。制定时强调执行人自己参与,专业人员协助,以发挥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标成本管理法强调授权,给下级一定自,减少干预,在统一的目标下发挥下级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二)成本否决法
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成本指标在奖金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严格考核,实行成本否决制。基本内容是:如果成本指标完不成,其他经济指标完成得再好,也不能得奖。在考核中,成本考核不仅与奖金挂钩,而且与职工晋级挂钩,成本指标完不成,不仅不能得奖,同时也不能晋升。
(三)档次成本法
档次成本法是将产品的目标成本分为3个档次:最高目标、较高目标和最低目标。然后再将各种档次的目标成本进行分解,制定出各种档次下的材料消耗、费用支出定额,并以各车间、管理部门为责任中心,核定各责任中心的考核标准,进行严格考核,以达到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佳的目的。
(四)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是指在较高效益下预计产品所耗费的原料、人工及制造费用发生的成本。标准成本是通过详细的调查、认真分析和精确计算来制定的,用于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
四、油田企业控制和降低油气成本的主要措施
1.全面推行目标成本管理。
(1)成立预算委员会。
成立以油田主要领导为主任,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预算委员会,通过考察、研究和讨论,决定各责任中心的责任目标。这与以往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统一“砍一刀”的预算方法相比,有了很大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目标责任落实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油田要对部门和其所属单位进行细致的划分,把目标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单位,做到“横向到边”。同时,要求下级单位在进行内部单位管理中,把成本进一步细分,使每个岗位、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责任,实现“纵向到底”。
(3)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发挥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
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如为约束下级单位领导的行为,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为防止下属单位的短期行为,实行专项资金制度;为调动职工积极性,实行奖金与成本挂钩、工资与成本挂钩的制度等。
2.按成本类别实施控制。
按照责任与权力对等的原则,将油气成本按类别分别落实到相应的单位和分管者加以控制。
(1)将勘探成本和勘探费用落实到勘探部门,再由勘探部门落实到各油气田企业,重点考核单位勘探成本及物化探成本占勘探总成本的比例和勘探干井成本占探井成本的比例。
(2)将开发成本和折旧折耗与摊销落实到各油气田企业,再由各油气田企业将单位开发成本落实到开发部门。重点考核单位开发成本,同时考核折旧折耗与摊销。
(3)将现金操作成本落实到各油气田企业,再由各油气田企业落实到各采油(气)厂。
(4)将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分别落实到油田总部和各油气田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然后再由财务管理部门分别落实到各职能管理部门。
3.控制老区油气成本,实现老区的持续发展。
目前国内主力区块大多已进入“三高”阶段,呈现出原油产量下降,单位油气成本上升的趋势。采取合理措施,控制老区油气成本,是降低油气成本的关键和重要举措。
(1)改变生产方式,变低效无效为高效有效。
目前全国已有多个油田改变生产方式,通过捞油生产、低效井转注、生产井间开、注水井间注或停注、简化地面工艺流程等生产方式,可使许多按常规方式无法开采的油井实现经济有效开采。
(2)健全和强化财务管理功能。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要重点发挥其资金运营中心、成本控制中心、会计核算中心及资本经营中心等四大功能。
(3)依靠科技进步,努力降低成本。
国外石油公司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以上,我国只有40%多。因此,借鉴国外成熟的技术和经验降低成本的空间还很大。
(4)减员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成本。
目前,我国一般石油企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是国外石油公司的4~4.5倍,人工成本过高且刚性化是当前成本构成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精简队伍降低人工费用是降低总成本的重要举措。
(5)处置高成本区块,优化产量的成本结构。
处于开发后期和特殊类型油田,勘探开发及油气操作成本相对较高。应依据经济产量原则,将这些高成本的油田(区块),通过出售、出租、委托开采及人员与资产整体分离等各种方式予以处置,优化产量的成本结构,降低油气成本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中职语文 教学内容 职教特色 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0116-02
职校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多数学生重“专”轻“文”,这就陷入了只顾眼前不思长远的误区。实际上,仅就文化课中的语文学科而言,这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它可以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基础,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虽然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当中,语文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职校语文课程的重要价值还远未发挥,应起的作用不甚明显,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职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基于此,本文探讨如何优化职校语文课程教学内容。
一、职校语文教学内容应实用性强,具有鲜明的职教特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职校语文课程吸引学生的关键,是要让学生看到学习语文对于自身生活的意义,看到语文世界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语文教师要注意根据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其具有现实性、开放性和活动性,以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中职生。
(一)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随着电脑应用的普及,很多学生已不太重视写规范汉字和练一手好书法。殊不知,在生活中手工书写还是有其不可替代性的。学生如果字写得不好,且错别字过多,不仅有损自身形象,而且影响文字表达效果,还会给人素质不高的印象。为此,从第一堂语文课起,语文教师就要让学生知道写一手好字的重要性,平时应着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笔者的做法是,先让学生熟练掌握汉字正确的笔顺、结构和书写方法,再通过临摹字帖提高字体的美观度,最后形成个人的书法风格。要练就一手好字不是一夕之功,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因此,练字必须贯穿整个语文教学的始终。实践证明,对于这样的“课外作业”,学生并不厌烦,反而乐于接受,因为这不需要花费太多脑力,也是他们能力范围内的事情,而且经过不断的练习,他们看到自己在进步,自信心、成就感便油然而生。笔者的学生每天都坚持练字,既有钢笔的,也有毛笔的。等到毕业的时候,他们的书写能力跟三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二)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近年来,社会对中职生的听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选会上,能说会写的毕业生很受欢迎。可见,接收信息是否准确,语言表达是否顺畅,遣词造句是否生动,这都是关乎求职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便顺利走入职场了,学生还要懂得如何在语言交流中获取他人传达出的重要信息,如何在不同场合中进行洽谈、答询、协商,等等。因此,职校语文教师应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首先,进行普通话训练。职校生多来自乡镇、农村,普通话往往不够标准,方言音较重,所以从入学起,教师就要求学生学说普通话,课堂上鼓励他们开口读书,在提问交流的同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发音。此外,建议学生多收看《新闻联播》,学习主播标准、规范的普通话发音技巧。职校学生往往带有一些自卑心理,只有多鼓励多训练,他们才能逐渐摆脱方言的影响,说一口较为流利、标准的普通话,从而彻底打破与人沟通困难的障碍。其次,教会学生“怎么说”,即如何准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我们训练的内容包括,从声音的运用技巧开始,学习用腹腔而不是胸腔来呼吸,说话时把声调放低;然后是心理素质训练,多说“我可以”之类增加信心的话,说话时配合一些手势;最后是说话的态势和一般语言表达技巧训练等。
(三)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的“表达与交流”模块对中职生作出了明确要求――“掌握日常生活、职业岗位需要的写作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掌握便条、单据、书信、启事、通知、计划等常用应用文的写法,以及掌握调查报告、说明书、广告词、策划书、求职信、应聘书等应用文的写法。但有人错误地认为,应用文写作很容易,模仿、套用一下书里现成的文章就行。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学生要写好应用文,不仅要掌握格式,而且应懂得该文的内容、用语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好好地教,学生反复地练,直至写作这类常用应用文得心应手。另外,语文写作教学不可脱离社会,教师还应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练习说明文、议论文、商业信件等实用性文体,从而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和深造打牢基础。
(四)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现代社会发展迅猛,各种知识与信息日新月异,职校生走出学校后,如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很快就会被淘汰。因此,语文课上引导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培养他们通过自学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也很重要。
我们利用语文课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做法是:第一,转变观念,相信学生。有的教师认为学生能力有限,处处大包大揽,课堂上经常“自问自答”,结果却吃力不讨好,学生缺乏锻炼,成绩、水平只能原地踏步。其实,教师应转变观念,相信学生的智慧,要敢放手,多放手。第二,加强指导,教会方法。备课时,教师要深入教材,仔细研究学生学习时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同时寻找便于学生理解、接受的解决方法,课堂上加以指导。教师还可以举一反三,有计划、有层次地提出类似问题,请学生试着解决,加深认识。第三,创造机会,鼓励自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创造性学习,引导学生不断拓展思维空间;教会学生善于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养成积累与实践的好习惯。第四,加深认识,提升自我。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懂得自学能力的重要性。提高自学能力,不仅可以提高知识掌握的速度和质量,还可以不断扩大知识面。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适应高速发展变化的高科技信息时代环境,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职校语文教学内容应紧密联系专业,提升职业素养
职校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语文课程的学习联系紧密。语文教师应时刻牢记一“职”字,始终用职业教育的战略眼光来看待手中的文本,密切关注学习主体。在日常教学中,课堂内容要与学生专业紧密联系,以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同时丰富语文的教学内容。
(一)专业思想教育在语文学习中加强。职校语文教学,可将自信与自强、敬业与爱岗、责任与诚信、团结与协作等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其中。如给新生补充阅读《技能人才成功之路》、《李嘉诚的深圳演讲》等励志文章,帮助其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健全人格,增强道德修养,使其不再因为考不上普通高中而情绪低落,感觉低人一等,务必要让学生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中职生经过努力也能收获成功。在阅读教学中,将文本中的人文性延伸至职业素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职业准入的一道门槛,是今后就业和创业的需要。如在《我喜欢出发》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合作探究:人能走多远,人能攀多高,这取决于什么?作者所喜欢、所追求的“出发”是一种盲目的、无目的的“出发”吗?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学生不难领悟到年轻人要时刻追求进步、给自己不断充电的道理,同时也明白了只要意志坚定,人生会变得丰富而充实。
(二)专业知识与语文教学内容融会贯通。专业知识与语文教学内容的巧妙结合,还可以体现在通过挖掘专业方面的资源,灵活运用于语文教学,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例如,汽修专业的学生拆卸发动机可谓得心应手,于是,在练习写作说明文的时候,就可以出这样一个题目――《汽车发动机的拆卸》。这个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熟悉,他们写起来也不太费劲,这样就可以将专业知识与写作较好地融合在一起。再如,给美术专业学生上《米洛斯的维纳斯》时,笔者借助绘画语言来品读课文,使学生在绘画艺术与文学艺术的交融体验中汲取语文的素养,唤起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三、职校语文教学应利用传媒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信息技术被快速应用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多媒体和因特网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创造能力的重要工具。而现在许多农村中小学都已配置了电脑,有的家长也为孩子购买了电脑,为此,如何引导学生善用网络、传媒资源,成为语文教师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方面,语文教师应教会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一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如课前了解写作背景、时代特征,知晓作者生平、主要作品,收集美文、格言、警句,探究文本所引发的人生思考,等等。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获取、选择、分析信息的能力。二是借助网络快车寻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源,再现当时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的直观感受,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如引导学生上网观看《红楼梦》等经典影视作品。三是利用网络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使课堂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发生关联,充满时代的气息。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可利用电视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如播音员字正腔圆的播音、每天半小时的新闻联播、中央台的“焦点访谈”,甚至广告词、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技巧等,都值得好好学习与借鉴,由此丰富、充实语文教学的内容。
总之,职校语文教学应凸显学科的价值与特色,使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能够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提升职业能力,从而为今后走进职场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熊亮.建设切合中职生实际的语文教学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09(3)
[2]郭元祥.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要[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分别统计计算单个指标的数值
其中,除“专利涉诉情况”一项在计算时,分别用1和0来定量区分专利涉诉与否以外,其他专利参考价值指标都可以直接按其含义统计其数值。
(2)针对某项专利,将其同一类别的指标数值进行累加
作为这一类别的总体值,即分别得到法律价值(Law Value)与技术价值(Technical Value)。
(3)经专家讨论,为不同的类别分配一定的权重
加权得到的结果就是该件专利价值的定量表现,分配给法律价值和技术价值各50%的权重。
2专利参考价值的应用案例
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雷达反射的传输特性,实现对待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人和物品的识别、管理和跟踪,广泛应用于防伪、安全、公共服务、军事、物流和商业贸易等领域。在工业领域中,利用RFID技术实现对高附加值工件的控制、油气管道监测等。虽然目前RFID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于物联网相关的内容,但作为唯一可以实现多标签同时识别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技术在无线控制、井下测量控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亟需根据技术需求,结合实际技术环境条件,开展相关新型测量控制技术的研发工作。本文将RFID在石油工程领域中应用相关的专利作为专利参考价值的评价对象,通过在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为主,以PatBase专利数据库为辅进行总体专利检索,作为专利分析的依据;运用PatBase专利数据库进行具体专利文献著录项的检索,作为总体检索的补充,并为重要专利的判断提供更加全面的依据。截至2014年6月30日,共检索到RFID在石油工程领域应用相关专利129件,初步筛选出73件与井下测量控制直接相关的专利。统计得到了专利申请和授权时间间隔、同族专利指数、发明人数量、技术覆盖率专利指标的值;通过查找专利原文,获得权力要求数量;通过PatBase数据库的检索,统计得到有效年数、涉诉情况、引证指数、科学关联性指标的数值。随后,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得到单件专利的参考价值。专利参考价值=50%(有效年数+专利申请和授权时间间隔+涉诉情况+权利要求数量)+50%[同族专利指数+发明人数量+(引用专利次数+被引次数)/2+科学关联性+技术覆盖率]按照计算得到的专利参考价值从大到小,对专利文献进行排序,为技术人员初步判断专利重要性和参考意义提供了依据,可以避免通过大范围的全文阅读判断专利技术的参考价值,而且能够避免主观因素产生的偏差。
3专利原文分析
在专利参考价值评价过程中,有效年数、被引次数等均与专利公开时间成正比关系,但是RFID在井下测量控制领域的应用,属于新兴技术,专利总体申请数量少,并且近5年内的申请占很大比例。为此,引入专家评价,对73件直接相关专利进行了原文分析,评估技术重要性,并与专利参考价值评估的定量结果进行了比较。下列5件专利是RFID在井下测量控制领域的应用中分值最高的专利。经领域专家原文分析后发现,专利的技术内容多涉及领域内非常重要的核心技术,对技术发展影响较大,同时权利要求涉及的关键技术点难以规避。
(1)马拉松石油公司的WO2002020939-A1号专利。
该专利提出RFID控制井下射孔、封隔作业的整套流程。RFID收发装置安装在钻柱内,随着在井筒内移动,经过安装在套管等内RFID标签时接收其反馈信号,从而实现控制相应的井下工具,可用于特定深度的井下作业。该专利是领域内最早提出利用RFID技术的设计思想,属于基本专利。
(2)马拉松石油公司的US6333699-B1号专利。
该专利提出在射孔作业中确定井下工具位置的方法。在套管内预先嵌入多个RFID标签,当安装有RFID收发装置的井下工具通过特定RFID标签时,实现数据交换,从而确定井下工具所处的具置。
(3)哈里伯顿公司的US2005055162-A1号专利。
该专利提出以RFID标签作为井下传感器的方法。首先,将RFID标签随支撑剂一起注入储层中,随后下入RFID收发装置激活储层中的RFID标签,储层中的RFID标签能够感知温度、压力等,通过读取RFID标签的信号,可获得储层信息,包括压裂孔隙中的温度、压力等。
(4)埃克森美孚公司的CN103097653-A 号专利。
该专利提出具有自毁功能的压裂增产工具。封隔器等工具内安装有RFID标签,同时自身由易碎材料制备,当接收到特定信号后,工具就自毁,从而实现射孔、隔离和处理多个井段而不需要钢丝绳或者其他下入管柱。
(5)威德福公司的GB2463588-B号专利。
该专利提出无线控制扩眼封隔的方法。作业过程中,下入扩眼器,识别在特定位置需要膨胀的管柱内嵌入RFID标签,随后在该位置完成扩展管柱实现封隔作业。该公司已经推出相应的商业化井下工具。通过原文分析发现,本文建立的专利参考价值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地确定领域内重要专利,基本满足了石油工程领域专利技术评价的要求,大幅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4技术发展方向甄别
通过对基于RFID的井下测量控制技术领域的重要专利综合分析发现,以RFID标签作为信息载体、使用RFID技术监测井下数据是该领域的发展重点。RFID技术目前主要在井下测量控制领域用于实现定位、监测、开关控制、过程控制、传输和指令控制。RFID标签一般主要安装在钻杆、憋压球、封隔器、信息标签和滑套中。基于RFID的井下测量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震、钻井、固完井、储层改造、测录井和采油等环节。通过引入RFID技术,实现了无线接收信号、发射信号、设备定位、数据存储、数据交换与传输、无线传感及数据传输控制等功能。集成数据传输与控制功能是未来发展方向。
5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河道治理工程;问题;优化措施
1、河道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我国的河道治理工程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并且也多次开展了以河道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水环境整治工作,然而,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其采用的水利措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治理过程中将河道与整体的生态系统割裂开来的现象严重,治理方法不当对于水环境造成极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
1.1 对水文情势的不利影响
分洪河道是分担主河道洪水量的主要水道。有闸控制分洪河道一般在洪水的分洪期对水文情势造成影响,而无闸控制分洪河道则在各个时期都对水文情势造成影响。在洪水的分洪期,分洪河道将可能阻塞两岸低洼地区原有的排水系统出路,形成涝灾。
在河道遭遇洪水灾害时,扩挖河道和修筑护堤能够很好地提高泄流能力,保证涝水顺畅下泄,提高河道的防洪水位,然而,不合理地扩挖水道和修筑护堤可能会导致河道两侧地下水位下降过多,影响人们生活,也可能对其他引水工程造成负面影响。
节制闸工程在汛期行洪和非汛期蓄水时用来控制闸上的水位。节制闸工程造成河道两岸一定范围内的地区水位增高,使得土壤盐碱化,或过度开发影响下游水用户对于用水的需求。
1.2 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
分洪河道的水流主要来自于主河道,其水流的最终流入受纳水体,所以,分洪河道对于水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取决于主河道水质情况、污染源情况以及受纳水体自身的情况。
节制闸对于水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1)节制闸关闭期间,闸上的水环境是封闭的、不流动的,这严重影响了水对于污染物质的降解能力。(2)节制闸使得下泄水量减少,使闸下水流变缓,因此,若闸下的污染源较多,必然会对闸下的水质造成不利影响。(3)当河道两岸地下水位较低时,河道水将会补给地下水,若此时河道受污染则必将污染地下水,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经常会进行施工导流来满足施工的需求,但是,在针对受污染的河道进行导流时,极可能将已被污染的水源导入到水质较好的河道中去,从而进一步影响河道流经地区的水环境。
1.3 对河流生态的不利影响
河道治理工程一般都会跨越很长的地区和范围,其在施工和运行过程中会对途径地域的生态环境造成扰动和破坏。对于陆生生态,河道一般占用了大面积的耕地,影响了陆生生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并且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重损坏了两岸的植被,加剧水土流失,有时甚至会损害一些珍贵的植物。
对于水生生态,河道工程可能影响到一些野生鱼类的天然生存环境。在非汛期,节制闸处于关闭的状态,有可能造成闸上水生生物与闸下水生生物的隔离,这对于洄游性水生生物的影响是巨大的。
1.4 对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
河道工程纵向跨域比较大,呈线型占地。沿河两岸耕地土壤肥沃,居民通常栽种烤烟、甘蔗、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河道工程势必会对居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但是由于其横向占地并不大,又呈线型占地,占用单位家庭耕地面积一般不会很大,而建设单位会对受影响家庭采取补偿措施和生产安置,所以河道工程对途径地区的大多数居民的生活影响不是很大,但应当妥善安排好当地居民的移民和生产安置问题,避免危及居民身体健康的区域。
1.5 对环境空气和噪声的不利影响
河道治理工程一般是分段和分期进行的,不同工段施工进行的时间一般是不相同的。有些施工工程位于村庄或城镇附近,在施工时产生的扬尘、废气、噪声等污染问题会对附近的居民造成严重影响。工程施工对空气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于施工工程中产生的扬尘,施工机械产生的废气等。扬尘污染不仅危害到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同时大量的扬尘覆盖农作物上也会影响其生长。而噪声污染成为当今社会的第二大污染源,当施工工程在比较敏感的场所附近时,如学校、医院、居民区,会给学校的教学秩序、医院的正常工作以及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1.6 底泥二次污染带来的不利影响
有些河道流经城镇,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废水排入河道。工业废水中一般含有大量的重金属,这些废水排入河道之后,重金属会沉积到河道的底泥内,形成重金属污染。在河道疏浚时,挖泥工程中挖出的河道底泥若不进行合理处置,而直接弃置在两侧的河岸上,势必会污染周边的土壤环境和地下水,形成底泥二次污染。
2、河道治理工程的优化措施
2.1 合理治理堤坝
传统的堤坝治理措施是通过渠化和硬化的手段实现和完善堤坝的行洪排涝的功能,过于重视其工程性,而忽视了堤坝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性。因此,要改变传统的堤坝治理的措施和手段,回归自然的治理,最大程度地减少河道治理工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两岸生物的多样性,采用新的工艺和新的材料,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使河道既净又美。
2.2 科学治理河道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要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现治理的目的。通过引清调水、筑坝造流、水力造流等方法来控制水体状态,提高水质。对于水体中的藻类,利用气浮法、磁法、超声波法、微生物法等国内外先进的除藻方法进行除藻。
2.3保护水资源与水环境
加快建立和健全相关法律和法规,加强对于河道水资源的保护。重点分析分洪水位与当地防洪排涝水位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合理布置分洪道,优化分洪道断面和水位设计以及分洪闸的调度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增加排涝工程,避免出现因洪致涝的不利影响;在修筑堤坝之前要充分考虑工程布局和开发规模,合理建设和修筑堤坝,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对于上游集水区域进行污染源治理,对于有闸控制的分洪道进行防污调度,对无闸控制的分洪道调整设计方案,避免或减轻不利影响;优化闸坝蓄水位,做好河道两岸的防渗处理,在进行施工导流时要尽量避开敏感目标,优化施工导流的路线和保护措施,控制污水扩散;在对底泥污染比较严重的河道进行挖泥工程时,要采用先进的挖泥设备和铰吸设备,尽量减少悬浮物的扩散,避免污染取水口。
2.4 人人参与
积极治理河道上游污染源,截断污染,严格控制工业企业的废水排放量。建立污水处理厂,设立多功能拦污栅栏。对于排放的废水采用汇集管网的方法集中处理,并对生活污水进行分流处理。积极建立保洁队,完善保洁措施,加强管理和执法力度。注重河道治理工程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以自然生态为依托进行规划和治理。
3、结束语
河道治理工程是关系到社会民生的水利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关系到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我们要认真分析现阶段我国河道治理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国内外先进的治理经验为基础,探索适合我国河道治理的方法和对策,创新思路和方法,提高河道治理工程的管理水平,并认真积累经验,使之成为今后河道治理建设项目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林炎烽. 对河道治理工程的分析研究与采取的措施[J].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0, 6(2): 89-90.
关键词:郑州世界文化名城优势 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张帅旗(1966- ),河南汝州人,讲师,中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研究方向:城市文化。
文化是城市的根脉和灵魂,是城市功能的最高价值,也是城市功能的最终价值。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不断涌现,他们不断创新城市发展理念和方式,释放与扩展城市特色,用独具魅力的文化影响征服了世界。郑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都市区,在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的过程中,建设具有世界性、全球性影响力的特色文化名城,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核心区,是郑州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目前郑州城市文化的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具备了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基础和优势,但也存在着不足和制约因素。
一、世界文化名城的构成要素
镶嵌于世界各地的文化名城虽然各具特色、风格迥异,但也有着共同的特质与丰富的内涵。深厚的历史记载、丰富的历史文化特质,并能够有效地把潜在的文化特质资源通过文化方式的传承创新,转换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发展要素、旅游资本和交流名片,并将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成为现代城市的灵魂,构筑出独具魅力的世界城市文化形象,是那些成为世界文化名城的城市所共有的内涵。
世界文化名城必须有超出普通城市的特质,有以下的基本要素。(1)世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内涵。世界文化名城是内在文化的一种外在呈现,只有具备了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才能够展示城市的底蕴和积淀,延续城市的历史感、认同感和归属感,铸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共同体。(2)强大的文化实力。作为世界文化名城必须有较强的文化资源转换能力、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以及开放的文化市场和具有活动力的文化体制机制,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形成较强的文化集聚发展能力和扩散力,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3)世界影响力的城市标识。世界文化名城需要有代表性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城市标识,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力,能够代表城市的身份、特征和荣耀。城市标识能够产生巨大的无形价值,为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4)有国际影响力的名人典故。开名人典故等文化资源,是城市彰显个性魅力、发展旅游经济,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举措。世界文化名城必须具有蜚声海内外的名人名家、历史传说、诗词典籍等,才能在世界文化史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够获得世界的自觉认知和传承。(5)全球关注的国际盛会。通过举办会展、论坛、节庆活动等国际性的盛会可以赢得全球媒体、世界人民的关注,并能够争取更多的国内外的资金、项目和技术支持,从而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大的市场。(6)有便捷完善的服务设施。完善的服务设施由发达的交通网络、健全的休闲娱乐场所、充裕的临时性居住空间、优美的生态环境等构成,这样可以有力提升城市的承载力和容纳能力,吸纳更多的旅游者、投资者、技术人才,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郑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意义
一是提升城市国际形象的现实选择。世界性的文化城市建设都注重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城市个性的彰显,依托文化的传承与特色的展示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影响力。郑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都之一,也是世界历史都市联盟会员城市。郑州不仅是中原文化的核心区,更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元素多元、文化资源丰富。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的内涵,在文化传承中发展现代文化,在创新发展中延续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可以从更高层面提升郑州的城市品质和国际形象。
二是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随着信息技术、市场体系的开放,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并参与到全球竞争体系中。城市之间的竞争也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硬实力的较量,更是文化主导的软实力的比拼。郑州作为中部的制高点和中心城市,打造国际性的文化品牌,推出文化精品,不断壮大文化实力,建成世界文化名城,可以增强郑州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
三是郑州作为省会城市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国家将河南省定位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要求充分传承弘扬中原文化,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打造文化创新发展区。建设文化发展大区域,必须有核心区、示范区作为支撑,以有力引领带动周边城市的文化发展。郑州作为省会城市、经济核心区和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需要积极承担起应有的使命和责任,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勇于担当、率先示范、引领方向,创新文化传承的内容形式,拓展文化发展的时空边界,完成时代赋予郑州的历史使命。
三、郑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必须用国际视野来审视城市文化,用战略性的视角来分析内外环境。从全国范围而言,郑州在地理区位、发展环境、文化资源、经济基础等方面优势明显,但是立足于全球,郑州的文化品牌、文化创新力、城市形象等方面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较弱,迫切需要增强比较优势,弱化制约性因素,明晰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的切入点。
(一)比较优势
1、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郑州地处中国地理中心,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是全国8大铁路枢纽和8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全国7大公路主枢纽之一,全国3大邮政电信枢纽和6大通讯枢纽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由干线铁路与铁路客运专线构成的“双十字”铁路枢纽;在经济地理上,郑州市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经济中心,处于全国三大经济增长极—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的中间位置,起着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桥梁与枢纽作用。中观区位方面,郑州位于郑汴洛工业走廊和新郑漯产业发展带的交会点,为中原城市群“大十字”基本架构的核心城市和区域增长极。新打造的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将会进一步发挥交通优势,提升运输能力,带动经济发展,提高郑州的交通枢纽地位。因此,优越的区位优势与便捷的交通条件,为郑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提供了强力基础。
2、强有力的外部宏观环境。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群众对文化发展水平的要求日益增强,国家提出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要求。在国家顶层设计的支持下,郑州文化发展具备了良好的宏观环境。河南省在建设中原经济区、文化强省的同时,积极谋划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并要求郑州承担起“挑大梁、走前头”的重任,支持建设文化核心区。郑州出台了一系列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等文化发展政策,提出了文化强市和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的目标,不断加强文化创新发展研究,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撑。在国家、省市全力支持文化发展的宏观环境下,郑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具备了强力的政策基础。
3、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郑州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辖区内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6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种类型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遗址。郑州早在4000年前就是夏、商王朝的都邑,商、郐、管、郑、韩6次为国都,不计黄帝时期,作为都城计381年。郑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文化积淀,截止目前已探明的古建筑、古遗址和纪念地等各类文物遗迹有10135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43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69处。全市博物馆馆藏藏品6万多件,其中一级品125件。郑州名胜山水众多,文物古迹荟萃,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风景旅游城市,拥有以少林寺、中岳庙和嵩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主的嵩山风景名胜区,以黄河浏览区、黄河大观和大河村原始村落遗址为主的黄河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区,以及浮戏山区景区、北宋皇陵、北魏石窟寺、杜甫故里等名胜古迹。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使郑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具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不可复制的战略资源。
4、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势态。郑州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全市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特别是近几年来文化强市建设的全面推进,文化经济总量在河南省居于首位,在全国城市中排名在迅速提高。2006年以来,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保持了年均15.8%(可比价)的增长速度,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稳定在20%以上。坚持以项目带动文化产业发展,2009年以来,文化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48.75亿元。通过重点项目建设的带动,促进了演艺业、影视业、动漫产业等加快发展,其中动漫企业数量占全省的95%以上,动漫作品制作总量位列中部地区省会城市第一名。《风中少林》、《水月洛神》和《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成为演艺精品力作,可打造成具有一定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郑州百花园杂志社打造的《小小说选刊》、《百花园》成为全国小小说的期刊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积极促进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高标准建设登封文化产业示范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形成了特色文化发展板块,构筑了良好的文化发展格局。
(二)制约因素
郑州与世界文化名城具备的要素相比,在城市文化战略规划、特色文化品牌建设、文化综合实力等方面仍不足,现有的城市文化发展水平与世界文化名城还存在差距。
1、城市主题文化形象模糊。郑州虽然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是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的文化规划缺乏,且缺少依托历史,立足现代,面向未来的战略思路,而且经济、交通、产业等各项发展规划与文化规划的融合程度较低,以至于文化的渗透力、影响力较低,系统发展的能力不足,这最终导致城市主题文化发展不明确。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安身立命的依靠,而城市主题文化的突出则是城市特色打造的关键所在。像北京“千年古韵”的定位,上海“世界博览”彰显,西安“东方神韵”的选题等等。郑州虽然注重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但是缺乏对城市主题文化的规划建设的研究,没有清晰的城市主题文化的主线,以至于城市标示缺乏、建筑没有特色、形象模糊、品味不突出,这与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的基本要求存在差距,提升城市文化规划的定位,加快城市主题文化规划建设势在必行。
2、缺少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城市文化品牌是一个城市内在历史底蕴和外在品味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集中反映。郑州市城市品牌及其文化品牌的建设,目前缺乏系统规划和精细策划包装,影响力有限。目前,郑州的《快乐星球》、、《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小樱桃》、《风中少林》等文化演艺品牌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但这些演艺品牌数量偏少、知名度和影响力偏低,不能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力。一些文化景点仅局限于本身的利用,文化旅游项目形式单一,文化景点规模小而分散,大型文化活动特色不够明显,形不成最佳竞争优势。对于缺乏载体的名著文化、名人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开发较少,尤其是缺乏有冲击力、竞争力和吸引力,在全国叫得响的招牌项目。一些文化企业的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差,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相对落后,企业文化产品的国际影响力非常弱。
3、文化发展的综合实力较弱。尽管近年来郑州文化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但文化综合实力不仅明显落后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而且还落后于武汉、长沙等中部城市。这主要是由于创新能力不足、文化体制改革速度较慢等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文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目前,郑州的文化资源丰富而开发利用不足、文化产业技术力量仍相对薄弱,文化产业结构性矛盾和体制依然突出。郑州缺少公开知名的报刊,与一流城市相比,无论是发行量还是影响力,差距都非常大。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等核心层面以及网络、文化休闲娱乐、创业设计、人文旅游等新兴文化产业则相对薄弱。郑州仍未形成统一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城市国际文化品牌,国际知名度相对仍然很低。在各种国际知名调查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排行榜中,如“世界都会”、“全球城市品牌指数”等,郑州尚未上榜。郑州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或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创意经济”还没有深入人心,文化产业的影响力还未触及到世界上更远的地方。
4、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展示方式欠缺。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关键在于历史文化的传承与文化特色的塑造。郑州是华夏文明、中原文化的根源和正宗,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但是文化的传承内容不清晰,对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文化理念等并未进行系统的梳理,传承的内容缺乏统筹规划,思路和方向较为混乱,丰富的文化遗产仍然处于半封存状态。文化传承的方式创新不足,文化遗产的展示方式单一、文化与科技融合程度较低、文化的现场体验区缺少,历史文化的整体感受力和冲击力薄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缺乏强力支持。文化遗产的展示、文化经典的传送、道德体系的建设、文化传承创新制度的设计等仍然较为分散,具有超前性、系统性、科学性的传承创新的体系未建立,以至于悠久的文化遗产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非常弱。
5、文化“走出去”的能力有待提升。郑州近年来依托文艺表演、艺术展览等,在文化“走出去”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与世界知名城市相比,郑州在参与、承办大型国际文化活动等方面还有差距,其世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制约着世界文化名城的建设。文化“走出去”的内容缺少,现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限制过多,未能完全展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价值形态的单一、内容的单薄使其难以适应国际化选择。具有郑州特色和国家水准的外向型大企业较少,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商业运作等方面的能力不足,动漫游戏、电子出版物等都未进入国际市场。文化“走出去”的形式单一,目前郑州文化对外交往,多以政府为主体,限于经济合作、文艺演出等方面,民间组织、民营企业、个人与学术研究机构从事的对外合作交流较少。对外宣传的渠道缺少,目前,郑州市的报刊、电视、网络等一些栏目的创新能力不足,缺少品牌栏目,在国内的影响较小,而且与海外传媒缺乏合作,国际知名度更低。
6.教育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薄弱。一个区域的教育发展水平与该区域的文化水平密切相关。郑州作为省会城市,高校较多,但与同为中部城市的武汉相比,全国性大学和名校屈指可数。大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必须要有一流的大学,缺少一流大学难以打造和引领文化名城的建设。
(本文为郑州市2012年社科重点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全景郑州·郑州概览,/viewCmsCac.do?cacId=ff80808135754db
20135755122380074,2013年10月26日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措施;重要意义
On th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 Ling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72, China)
Abstrac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connotation, contains rich resource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et the cont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university can enric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 content, enhance the efficiency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o as to optimiz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mprove the peopl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Key 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alue; measure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中国传统文化含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独特的教化功能,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能够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多元文化的不断冲击和人们思想逐渐被异化的社会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重要的使命和挑战,由此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在拟对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作一简单了解和把握的前提下,致力于深刻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措施,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自20世纪末以来,随着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间跨文化的交流也日益频繁,使得多元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也得到了加强,然而在学术研究的广泛领域里,人们对文化的理解也并不一致,很多不同学科和立场的学者从各自的问题视域和致思角度出发作出了莫衷一是、取向各异的己属界定。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底蕴,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召力和吸引力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价值。概括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中国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历经几千年的积淀、筛选和发展,今天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教育价值,与当前大学生的培养目标相一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天人合一"的思想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环保思想和整体主义思想;"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等等,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以对国家民族的关注、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积极汲取万物和谐发展的教育因素和大力传承积极人生态度的人文精神资源,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历史使命感,对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倡导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人生观,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启发作用。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育是人类文化发生发展的一种生命机制,没有文化传统就不会有教育,因为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无法拒绝的历史传承,这就注定了教育必须以传统为前提、为基础,去继承传统,承认历史和传统对人类的作用,从而根据民族传统采取特定的教育行动向下一代提供有关人类历史发展的范型和参照系。因此,任何一个国家进行新文化建设,都不可能脱离本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如此,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包含着许许多多值得我们继承和汲取的精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能否真正地拥有优势和特色,其核心环节就在于能否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的价值吸收。
(三)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可以规范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
作为有机体的国家社会,要维系存在和发展,必须建立社会共同价值观。在当代中国,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在价值观方面出现了多元化倾向。但是,由于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出现了许多以我为中心价值观的膨胀。这些人以价值观多元化的存在冲击排斥社会价值观的存在,否认社会价值观存在的客观性与合理性。这显然不利于建立与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与道德观,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应当十分注意从传统价值观中选择、提炼有价值的加以继承和现代阐释,对于克服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价值观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传统文化的认同能达到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经久不衰,经历了一个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接力运动,不断的充实、丰富、发展和创新,活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并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从而成为整个民族生生不息、休戚与共的内在凝聚力。思想政治工作者利用民族传统文化实施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在了解祖国传统文化,激发对祖国深厚感情的同时,认识到生活在中国广大国土上的各族人民,有着共同创造的灿烂中华文化,承继着统一的文化传统,从而达到一致的文化认同,使中国传统文化起到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的作用。
三、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措施
(一)开设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必修课教学课程
课堂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渠道,也是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场所。在课堂的教育内容上,我们应该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入教材、引入课堂,扩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知识,增加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量。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教学,可以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入耳、入脑。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及其精华的了解与探究,可以使大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其中的辩证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思辨水平。另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课教师应该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充分应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采用学生乐于且易于接受的方法认知中国文化,学习传统美德,有效地实现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多方面协调配合,创造良好的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人的思想影响是无形的、是潜移默化的。重视环境对人品德的影响作用,倡导选择良好的环境培育人的美德,是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一大特色。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在学校内开展一系列以弘扬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为目的的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并以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内容引导学生积极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另外通过家庭感染和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合力育人"的传统,把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教育领域结合起来,构建教育一体化网络,形成目标一致、功能互补的教育合力并将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的学习、实践列为重点并贯穿在一切活动之中,以一种潜在的作用影响着学生,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显得尤为必要。
(三)开展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实践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教育不能脱离实践"坐而论道"和"闭门思过",在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文化课程学习的同时,还应该在大学生中开展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实践活动,增强教育的有效性和吸引力。实践活动要以大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而组织和展开。大学生既是组织者同时也是参与者,活动既是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延伸,也是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学习的深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采取理论学习研讨型、文艺活动型、实践型等多种形式。这些活动不但可以使学生在一个比较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还可以通过各种文艺的方式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的东西表现出来,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做到知行统一,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崇高的人格和健康的人生态度。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我们吸纳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并把它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就是更好地拓展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把两者结合起来也是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赵洪恩,李宝席.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迟成勇,吴锦旗: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3).
[3]贺斌.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J].法制与社会.2007,(2).
[4]薛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J].前沿.2006,(8).
[5]曲洪志.我国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J].山东社会科学.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