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学校教育教学汇报材料

学校教育教学汇报材料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1-21 22:12:3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学校教育教学汇报材料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学校教育教学汇报材料

第1篇

一、成立专班,强化领导

为了使我校德育工作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教育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XX同志任组长,政教主任XX同志任副组长,XX为成员,学校设政教处负责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领导成员分工合作,职责明确。XX负责学校德育的全面工作,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督导和管理。XX负责德育工作计划和各项制度的制定和落实,裴兵负责校园文化建设,XX负责学生养成教育的具体工作,负责学校安全卫生工作。

二.切实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养成教育是指人所应具备的最基础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以及健康体魄的培养和教育

从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来看,养成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基于这些认识,作为初中教育这一育人的基础工程,首要的任务是提高中学生的基本素质,也就是全方位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只有具备良好行为习惯的人,才有发展的潜力和前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严格训练,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健康心理等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提高情商,提高自治自理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潜能,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突出重点,养成教育与落实《纲要》、《日常行为规范》紧密结合。

养成教育的实质是开展"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我校把养成教育同各年级开展的思想教育活动尽可能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贯彻实施"中国''''小公民''''道德教育计划",推出"小公民"的社会道德"五小"行动;学习落实新修订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号召学生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公共场所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励、勇于创新的"小主人"。同时,继续开展好"三做人"活动。今年开学以来,学校通过各种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如通过拔河比赛,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通过体操比赛,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通过心理健康讲座,促使学生正确对待青春发育期的生理现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预防各种儿童疾病;通过拒网签字,使学生自觉远离网吧,养成同一切不良诱惑作斗争的习惯;通过德育培班,纠正少年儿童不良言行,倡导学生文明用语和文明行为。

2、深化校园文化建设,以美育德。

为了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我校制定了《厉山中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评估标准》,力求使优美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育人、培养人、养成自觉维护行为的效果,拓宽了养成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内涵。学校设立了常年广播站,每天广播表彰好人好事,学校德育先进班级和文学作品欣赏,用来表彰先进,陶冶情操;学校设立宣传橱窗,内容有学生活动展览,十佳中学生照片和事迹简介、文明班级、文明寝室公布,各班教室和清洁区检查结果公布等等,学校黑板报表彰优秀少年儿童,宣传德育知识。

3、抓教师师德形象,牢记教书育人。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实践证明:教育无小事,事事在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做楷模。如果教师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群体有良好的行为规范,那么开展学生养成教育、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会事半功倍。为此,我们在全校开展师德标兵与师德楷模的评选,组织了师德交流与演讲活动。学校在倡导德育、智育、体育,德育居首;身教、言教、物教,身教为先,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养成教育是有力的推动和促进。师生同步,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可以收到相得益彰、共同提高的效果。

4、内外一致,养成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教育之鼎的一个得力支点。养成教育要求学生校内校外一个样,必须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各班把养成教育的方法通过家长学校传授给家长,提高家长的育儿素质。通过开家长会、电话联系,请学生家长到学校面谈教育学生事宜,到学生家中走访,向学生家长进行关于行为习惯养成的知识宣传,向家长详细宣讲学校养成教育工作计划和对各个年级学生的具体要求,鼓励家长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学校和在家里一个样,实现养成教育家校一体化。

第2篇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全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重视学前教育”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部署要求,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努力推进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市目前有0~2岁幼儿97820名,3岁~5岁幼儿109660名。现有612所幼儿园,其中公办幼儿园17所,村办幼儿园359所,民办幼儿园210所,企业办幼儿园26所。在园适龄幼儿78530名,3~5周岁幼儿入园率71.4%,5周岁幼儿入园率88%。全市共有幼儿教师5723名,其中公办教师1337名,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62%。目前全市有8个县市区通过了省政府“基本满足幼儿学前三年教育工作”验收。

主要做法有:

(一)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领导与管理,加大学前教育发展力度。近年来,市政府不断将学前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多次组织专题研究,并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将学前教育纳入基础教育的整体范畴,统筹规划,统筹管理,加快发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学前教育高度关注,多次到幼儿园实地调研指导。市人大十分重视学前教育工作,专门组织了专题调研,重点研究和督促加快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各级政府加强了对幼儿园准入、安全、保教、收费等工作的监管,学前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

(二)坚持多元化办学、多渠道投入,办园条件明显改善。我们除明确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外,还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企业、个人兴办幼儿园,逐步形成了以教育部门办园为骨干,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格局,办园数量迅速增长,城市里“入园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村接受学前教育的适龄幼儿大幅度增加。各级政府及办园单位努力拓宽渠道,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明显改善了全市幼儿园的办园条件。

(三)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保教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升。积极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建立健全了园长、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岗前岗后培训制度,组织实施全员培训计划,多形式开展业务培训学习,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努力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积极加强幼儿教师养老保险工作,切实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稳定幼儿教师队伍,提高了全市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

(四)积极开展学前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幼儿园保教质量。认真学习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实施幼儿素质教育,重视幼儿教育科研和教研工作,坚持保教并重的原则,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积极探索幼儿教育的新方法,注重早期幼儿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有效地防止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促进了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二、当前我市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学前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学前教育发展明显滞后,是全市教育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一)学前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范畴,政策、体制、机制保障不够。目前国家还未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在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人员编制等方面都缺少相关政策。各级财政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投入不足,幼儿园教师没有新增编制。全市公办幼儿园仅占全部幼儿园的2.78%,公办幼儿教师仅占全部幼儿教师的23%。对公办幼儿园也只能保证最基本的投入,村办、民办幼儿园完全靠收费来维持正常运转,部分幼儿园尤其是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简陋陈旧。

(二)民办幼儿园管理亟待加强。部分民办幼儿园不能做到依法办园,以盈利为目的,投入不足,办园条件差,教师素质低。不能把握正确的办园方向,有“小学化”倾向。并且存在着个别因体制不顺而无法办证的幼儿园。

(三)幼儿教师待遇差、素质低,队伍不稳定。公办幼儿教师没有绩效工资,待遇较低。村办、民办幼儿教师待遇更差,没有养老、医疗保险,有的甚至不能按月足额发放工资,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很大。幼儿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较低,综合素质较差,影响了学前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今后学前教育的工作重点

《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征求意见稿)中关于2015年学前教育的指标为:幼儿在园人数达到74万人,学前一年毛入园率90%,学前二年毛入园率7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65%。我们的工作目标为:“十二五”期间,全市幼儿在园人数达到8万人,学前一年毛入园率95%,学前二年毛入园率8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2%。全市建设150所标准化幼儿园,主城区建设1~2所可容纳1000名幼儿的高标准公办幼儿园,每个县城建设1~2所高标准公办幼儿园,每个乡镇建设1所公办中心园。

(一)明确政府责任,加大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把学前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必须列出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

(二)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校舍,改扩建和新建一批幼儿园。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性取向,加大农村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补助力度,逐步推进乡镇中心幼儿园向公办转轨。“十二五”期间,全市所有乡镇建设1所标准化的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

(三)多渠道投入、多元化办园,加快幼儿园基本建设步伐。逐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多渠道筹措经费的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支持、鼓励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村和效益较好的企业及个人出资兴办幼儿园。完善民办学前教育扶持奖励机制,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优扶强力度。顺应城市化发展的需求,加快推进城市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工作。

第3篇

*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由*县*实验小学总校与*中心小学、*中心小学、*中心小学、*中心小学等四所分校组成。集团现有5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00多人,在职教师160多人,其中省骨干教师培养对象4名、省教改之星1名、市学科带头人2名,县学科带头人11名,市、县教坛新秀11名。四所分校属于寄宿制学校,办学规模、师资队伍结构层次不均,城乡差距比较大,为了使集团各分校在办学条件、管理水平以及师资队伍结构上都能全面优化和提升,一年来在集团里开展了支教、诊断听课、集团主题相约教研、集团年级学科组(城乡结对)活动、集团联谊、集团会议、集团质量监控、集团国防军事夏令营、集团心理健康主题等活动。

二、主要措施与成效

一年来,我校积极按照*县教育局关于组建城乡小学教育集团的工作思路要求,以“资源共享、相对独立”为管理原则,采取“统筹管理、师资共享、文化融合、互促互进”的举措,充分发挥集团总部的示范和带头作用,求真务实、和谐进取,教育集团工作取得了全面进展。

(一)统筹集团管理,形成优势互补

1、设立集团管理机构

在遵循集团总校长负责制的前提下,成立集团校务机构,下设集团办公室(主要负责集团内部的事务联络)、质量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集团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学术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集团的教科研管理),集团校务机构不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商讨集团重大活动事项。成立集团教育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总校及各分校校长、教导主任组成,全面负责集团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

2、加强集团教学管理

(1)引导教师对备课质量进行自我监控。集团在规范教学常规的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已能做到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2)注重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监控。为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在总结前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同上一堂课”、“跟进式上课”的校本教研活动(人人参加)和集团相约教研活动,集团相约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展4次(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积极邀请县各学科教研员参与到活动中作专题指导,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3)注重对教学效果的监控。不定期对学科教学进行质量抽测,及时掌握各学科教学动态,对学科教学成绩作出质量分析,通过教学质量分析及时进行查漏补缺,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

3、重视集团科研管理

一是以课题为抓手,加强集团科研建设。以省教研类重点立项课题《加强常规管理,提高集团教育教学质量的实践与研究》为平台,邀请分校老师参与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在提高集团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帮助分校教师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二是加强科研过程的指导。充分发挥集团本部“土专家”的作用,与分校教师结成科研对子,对分校教师的科研过程进行全程跟踪与指导,做好科研引领工作。

(二)师资共享,打造集团优质师资队伍

1、分层培训,任务驱动促发展

构建了5年集团教师共成长培训工程体系,根据集团教师的年龄结构、业务水平、工作业绩等因素,分成“潜质教师培育班、骨干教师成长班、中老年教师发展班”。并给不同班级的教师布置不同的任务要求,组织不同的培训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青蓝工程,师徒双方共发展

集团每月组织一次“师傅”与“徒弟”共成长的专题教研活动,针对某一教学专题“师傅”与“徒弟”共同进行上课、评课,互促互进,参加了集团青蓝工程教学研讨。积极开展下乡支教,每学期安排总校优秀教师到各分校支教一周、一两天。有效帮助和推进了分校教师与学科教学的快速发展。

(三)文化融合,丰富集团教育内涵

一年来集团以开展市级重点类立项课题《发挥享受教育办学优势,促进城乡教育和谐发展》的研究为载体,将“享受教育、回归本真”的办学理念贯穿到分校的教育管理中,使之成为集团总的一个办学思想,丰富了集团教育的内涵。该课题研究成果获丽水市重点课题类一等奖。

1、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丰富校园文化

一是开展“手拉手”联谊活动。在总校举行的系列学生活动中,邀请分校的学生参与进来。如总校举办的讲故事比赛、心理健康演讲比赛等活动,都将安排分校学生前来同台竞技,在展示自我风采的同时相互认识,增加友谊。二是开展结对互助活动。总校择优秀学生与各分校需要帮助的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进行一加一帮扶活动,目前集团共有20位学生结成了帮扶对子。

2、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组织学生参加暑期国防教育夏令营活动。暑期国防教育夏令营是我集团的一项重大活动,集团分校的部分学生参与到该项活动中,与总部的学生同吃住,共同完成所有训练项目,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们在推进教育集团向前发展的各项工作中,经过集团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暴露出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1、校际分散,教学研讨组织困难

由于各分校间地理位置比较分散,加上交通不便等因素,集团总部落实在分校的教研活动开展困难,从而造成集团总部教师“走下去”教学容易,分校教师参加难的局面。加上分校属于寄宿制学校,很多时候教师时间调配上会有许多冲突,一些活动教师的出勤率势必会受到影响。

2、集团教师队伍素质还有待加强

缺乏学科权威性教师。现有的师资水平与集团的发展还不相适应,特别是缺乏有权威性的学科领军人物,名师效应不足。

3、集团活动经费投资机制有待完善

每一次活动都要涉及到车旅费、食宿费,没有政府部门的经费保障,将对我们集团里开展的一切活动有着致命的影响。

四、今后工作思路

根据*县建设城乡小学教育集团的工作要求,结合我校的“十一五”教育规划总体目标,在集团总体办学思路已初步定型的背景下,将针对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将积极创新工作方法,下一阶段将着重加强以下四大方面建设:

1、建立和完善集团管理与评价机制

一是继续按照“资源共享、相对独立”的集团管理原则,统筹集团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集团总部的“享受教育”办学优势,使总校的优质资源辐射各分校,形成优势互补。二是建立一套适合集团发展的管理评价体系,做到有章可循,实现集团管理行为的优质化。

2、建立和完善集团教育监控体系

一是继续推行集团学科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总校班级与分校平行班实行学进度,统一期终监测。二是继续加强对教师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监控管理。三是要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特别是对特长学生的评价机制要进行逐步完善,要建立一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综合评价体系。

3、建立有利于学生和谐发展的长效机制

继续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各种舞台。把读书节、艺术节、英语节、科技节、体育节以及国防教育夏令营等“五节一营”活动推向深层次发展。

第4篇

——岑巩一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在教科局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推动下,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新型学科走进了岑巩县的各中小学。局领导的紧密筹划与精心安排,使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按计划得以有效开展。现将具体工作情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建于1945年,学校占地面积11578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3个,学生1680人,教职工65人,学校场地和老师都存在严重不足。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

2018年9月16日,我有幸成为了赴浙江省建德市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团队中的一员,在建德市的那片热土上,我们参观了建德市较有代表性的小学、初中、高中,也欣赏到了三个学段三位老师的课堂风采,每一天的见闻、第一次的讲座,每堂课的精彩、每个辅导站的设计……都开拓了我的视野、刷新了我的认知、震撼着我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那颗心理健康教育的种子已悄然播种在我的心里。短短五天的学习,让我有一种热恋的冲动。回到学校后的第一个星期,我以一堂讲座的形式将我五天的收获与感悟分享给了学校所有老师,同时我也照葫芦画瓢地尝试着给我班学生上了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

2019年2月,在教科局与深圳狮子会的联合筹备下,聘请了深圳幸福家专家团队为我县一百多名心理健康预备教师开展了为期7天的《心理护理种子师资》培训。次此我校有4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目前我校的心理健康团辅课主要由这4名老师承担。

2019年春季学期,我校以两周一节课的形式正式开设了心理健康团辅课。由春节期间培训的4位老师承担1-5年级的团辅课,六年级的团辅课由各班主任承担。今年3月,我在反复学习钟志农老师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后,在学校开展了一次关于心理健康团辅课的培训,主题为《德育+心育=最美相遇》,让老师们多了解一点德育与心育的一样与不一样。4月份钱月清老师的到来,更是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她来到学校亲临课堂为我们指导,她那由浅入深、娓娓道来、深入学生内心的团辅课,她那精辟的心理健康讲座让我们更加清淅地认识到德育课与心育课的本质区别。学校领导为了让我校心育工作能更好的开展,在钱老师的培训上,我校共派出了10名老师参加学习。

我们岑巩县小学第一片区为了让心理健康团辅课能按计划、有影响、高质量地开展,特地在4月份组织了以心理健康团辅课为主的片区教研活动,五个学校分别派出1名老师上心理健康团辅课,五堂课都精彩纷呈,从习惯了的德育课巧妙地过渡到了心育历程,在视觉、听觉与心灵的全新感悟下,我们在心育这条路上又步入了新的进程。另外,本学期我应“陈守菊州级名班主任师工作室”的邀请,上了三堂心理健康团辅示范课,分别辐射到三穗县、镇远县、天柱县。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我校学生多、班级多,但学校场地太小,为了腾出教室,学校已经没有任何功能室了,甚至连老师的办公室也是挤了又挤,而且下学期面临着两个班没有教室上课。因此,我们没有专门的团辅室,也没有心理辅导站相应的任何配套场地与设施。

2.师资力量不足。学校没有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担任团辅课的老师都还上有一门主科,她们都是非心理健康专业的。因此,学校严重缺乏具有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技能、经验的老师。

四、下一步的打算和建议

1.完善制度,确保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

2.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团队的建设,提高其心理辅导的能力。

3.重视家庭,引领家长。因为太多孩子的问题都是来源于家庭。

第5篇

一、学校的基本概况

我们*中心小学创办于*年,校址几经变迁,由村小演变成中心小学。最早校址在*初中身下,上世纪80年代校址定于*镇*,即现在的老校区。进入新世纪,适逢布局调整,村小纷纷撤并,学生大量涌入我校,导致生员爆满,校舍紧张。20*年镇政府会同教育局商定,在现在校址征地38亩,投入151万元,新建教学楼一幢1300平方米,办公楼一幢479平方米。计划中还有二期工程,但由于多种原因,资金无法到位,一期工程建成后便停止了建设。20*年9月,学校搬入新校址,校园内一片荒芜,什么配备设施也没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主动出击,多方筹集资金,建篮球场、跑道等。但凭学校财力,实在无力再建校舍,以致今天各位大驾,我校连个接待的地方都没有,只好委屈各位,实在抱歉。但让我们欣喜的是,县政府已经批准立项,我校将再建1*2平方的教学楼、宿舍楼各一幢,到明年八月底,我校将是一个功能完备、设施齐全、崭新完善的农村中心小学。

二、创建卫生特色校情况

在创建卫生特色校活动,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陋习、树新风、讲公德、美环境”为宗旨,不断强化全校师生环境卫生意识,养成良好卫生行为习惯,优化育人环境,推进教育跨越发展。

(一)全员动员,创建浓厚的创建氛围

自县创建动员大会后,我校随即召开学校动员大会,让全体师生充都分认识学校卫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办会、教职工会议和全校师生动员大会,形成创建工作制度,并制订具体方案上报县局。各班级召开专题队会,出刊创建主题板报,学校利用画廊、广播、网站等大力宣传营造创建氛围,把创建工作变成每一个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

(二)全员动手,彻底整洁校园

我校所有师生人人动手,个个上阵,没有一个人游离于创建工作之外。学校全面清理,保证不留死角,教室经常通风,厕所保持清洁。狠抓每个细节,分工到位,落实到人,时时检查,日清日高。师生个人卫生也是检点,从头发到指甲,从手到脖子到脚,从校长到老师到学生,里外上下,全面清洁,让学校环境和师生员工都焕然一新。

(三)加大督查考核力度,科学规范管理

为保持创建活动的成果,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下设各组要加大对各班级和村小检查的力度,督查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解决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检查签字汇报,责任从上到下。学校德育处为此次创建的第一责任部门,进一步规范了活动各环节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电教处积极宣传卫生教育知识,宣传报道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充分利用此次机会进行教育老师和学生,真正做好育人环境,真正做到环境育人。

三、群策群力,把握契机,打造特色陈小

第6篇

——水冶镇小东关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我代表小东关小学向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现将我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如下:

一、学校概况: 小东关小学始建于1948年,位于水冶镇中心地带,占地面积5615平方米,建筑面积5856平方米。学校服务于小东关村居的适龄儿童,现有27个教学班,1456名学生,教师77人。 学校本着“沐浴阳光教育,让学生多元发展”的理念培养健康、活泼、文明、自信、具有阳光品质的少年儿童。多年来,坚持走“智力+素质”齐发展的特色之路,赢得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认可。近几年来,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构建科学的管理体制,营造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为学生走上成功的人生之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学校先后获得 全国首届素质教育先进单位、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中小学生才艺展演优秀单位;河南省优秀少先队集体、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络竞赛学校组织奖、消防安全示范课优秀组织奖、卫生先进单位;安阳市艺术教育工作亮点、文明单位、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奖、“平安校园”先进单位、校园艺术节评比优秀组织奖、教育系统“先进家长学校”。

二、达标情况

(一)、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在编教师77名,师生比1:19。教师队伍学科结构合理,学历合格率100%,学校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76人,占99%,学校有中级以及上职称教师56人,占69%。其级教师1人,省级名师1人,中原名师1人,市县级骨干教师 22 人,符合优师分布标准。我校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重点,通过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青年教师的“结对子”,“竞教竞技”和举办各种技能大赛,促进全体教师基本功的不断提高。我校还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教师们参加各类业务培训,邀请专家、名师来校做辅导,组织教师到名校参观学习,促进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

(二)、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配齐配足专用教室和办公用房,其他辅助用房数量充足,满足教育教学、学生兴趣特长发展需要。学校拥有设施齐全的图书室、教学仪器室、音体美器材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科学实验室、卫生保健室、心理咨询室等多个功能室。

积极推进新技术和多媒体进学校、进课堂。学校拥有电脑146台,有计算机网络教室1个,配有多媒体班班通27套,宽带终端通到了每个办公室和各个功能教室。实现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班通”。各室装备精良, 图书36798册,生均图书25册。目前,学校实验开出率达100%。教学仪器设备有效使用、科学管理,并形成制度。

第7篇

一、为了得到“认可”,教育管理人员都在忙些什么?

校长及学校的所有管理人员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对学校而言,教育管理人员不仅像乐队指挥那样,对学校发展起着“定音”的作用,而且是引领全校教师专业成长的中坚力量。但现实情境是,校长及各部门负责人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行政领导,其主要工作就是传达和贯彻上级精神,对教师工作进行检查,或者是老生常谈的教学常规的维护者与强化者。在很多时候,其管理工作职责已由“服务于教学”异化为“服务于检查”。

不可否认,走上校长岗位的教师大多是教学与学生管理的能手。若让他们做一辈子普通教师或班主任,或许他们能成为教育家。但走上校长岗位后,他们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彻底改变,不得不参加的垃圾会议、泡沫会议占据了校长很多时间,校长们在教育教学上投入的精力越来越少,致使校长离教育的本源越来越远。校长们难以摆脱政绩与利益的驱使,以致“社会上刮什么风,校园里就起什么浪”。校长作为一名有行政级别的官员,其关系网和人脉不仅决定了自身的仕途,也左右着学校的发展,因此他们不得不花很多精力在人际关系运作上――接待不完的不请自到的各级领导、无任何实际意义与价值的研讨与论坛、套话连篇的报告、议而不决的会议、以进修或培训为掩护的公费出国及旅游等迎来送往、非教育教学事务成了校长重要的工作内容。急于出政绩的地方政府,有时也将教育创新与“眼球效应”挂钩,用浮浅的指标量化学校教育,校长们只能身不由己地迎合,甚至造假。数字化的指标导致的浅薄、浮躁乃至作假,严重伤害了校长及教育的创造力。

再来看看学校的中层干部,由于学校被行政支配,中层干部们为了得到校长的认可,大部分时间沉浸在数字媒介里,偏向于视觉图像而非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为完成校长下发给各部门的各项工作指标,整日面对繁琐无比的表格、敷衍了事的材料,已成为部门领导的主要工作。各部门不是以服务教育教学、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作为部门工作目标,而是把本部门取得好的排名作为工作目标。中层干部们把本部门教职工当成可以分解为若干指标的“事务”,各项数字化举措鱼贯而出。无章法的评价导致教师的工作繁重且慌乱。为追求量与效率,他们把部门工作做成了“夹生饭”,也造成学校教育教学宏观上的失序。中层干部为了得到校长的认可,整日沉浸在浅薄的效率追逐中,很少去讨论教育问题、学术问题。在这种崇尚权力和地位的文化氛围中,教育与学术严重萎缩。开会时,对领导的讲话皆点头称是,很少有人摇头;讨论时,对领导的发言,皆俯首称是,鲜有不同意见;表决时,众人皆举手,颇为壮观。为了得到校长的认可,很少有人思考教育、寻求创新,附庸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桎梏。

二、浮躁的认可焦虑症导致用GDP主义衡量教育

教育管理人员为追求政绩,在浮躁的认可焦虑症的驱使下,简单地以量化的、可显性的指标来衡量教育。经济指标可以量化,而具有“滞后效应”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门慢的艺术。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地方,作为社会文明的高地,若用衡量经济效益的GDP主义,以量化的指标为依据,一切教育活动都以追求具体数据为目的,必导致教育的整体浮躁,使教育本质和教育目的严重异化。

1.各部门为追求量,工作目标太多,抓不住重点

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不像工厂生产产品那样,结果显而易见,可以用数字来量化。但很多校长习惯于在“盘点”前完成工作,计划下阶段该做些什么时,把工作目标下放到各个部门。各部门为了在信息报送时内容多一些而绞尽脑汁,力求使本部门所做工作数量居于领先地位,缺乏宏观科学的思考。例如,在一周内,教务处开一个讲座,学工处开一个讲座,科研处开一个讲座。各部门办讲座只是为了追求工作数量,对讲座的质量并无要求。教师们奔波在被功利控制的、无价值的工作流程中,疲惫万分、怨声载道。目标太多就等于没有目标,因为太多了就抓不住重点。这种低效、浅薄的工作作风,不仅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更严重扼杀了教师的个性。

2.垃圾会议、泡沫会议成为汇报工作的重要内容

正常的课堂教学无法在报送工作量时增添数量上的光彩,于是会议成为了报送工作量的重要内容。各部门频繁召开教师会议、班主任会议、教研组长会议、教育科研会议、全体学生会议、学生干部会议……不论大会小会,为了使上报的工作量充实些,都要拍照、录像;为了追求图像上的美,即使是几个人的会议也要花钱租鲜花、盆景等装饰会场;无论什么形式的座谈会,都要买水果、瓜子、饮料等,把会场布置得充满人情味。许多垃圾会议、泡沫会议占用教师宝贵的时间,浪费学校宝贵的教育资源,其主要作用就是在各部门报送工作量时,起到“量”的作用,而无任何实际意义。

3.为追求量,管理缺位、越位、错位状况严重

用GDP主义衡量教育的模式,使得许多工作都体现在数字、表格与材料上,甚至管理也停留在文件规定上。大家注重的是做汇报材料,导致管理中缺位、越位、错位等现象严重。校长们除了听汇报、看材料,就是思考大手笔、大计划、大投入,很少考虑如何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如果学校工作中出现明显问题,就来一次“刮风式整治”,来得急、去得快,给人一种“过山车”式的起落感。中层干部们为了追求“量”,今天一个计划,明天一个指令,后天一个活动,各种教育计划与活动像风一样来得急、去得快。一阵风刮过,很少去思考、研究、总结。这种管理方式由于注重的是量及表面文章,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的实际问题。

4.滥用竞争,把教师成长绑在了排名上

GDP主义把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用数字来量化。教师之间通过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的分数来竞争。竞争可以产生效率,但把竞争随意用在教育上,产生的效果不仅可能是短期的,而且可能偏离教育本质。教师发展不是不要竞争。竞争作为一种手段,关键在于如何使用。教师自身发展需要合作,需要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帮助中获得发展,在这样的高地上,不应信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很多学校对教师的量化考核中都有“学生测评”这一项,有的教师为了使自己这一项分数高一些,不敢批评学生,对学生的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些教师为了博得学生的“好感”,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来一些“小段子”,以迎合部分不爱学习的学生。用量化考核的分数对教师进行排名和筛选,致使目光短浅的管理者看不到“晚熟”教师的潜在能量。随意丢弃这些教师,不但断送了他们的前程,也影响了学校的整体发展。

5.评优时只算经济账,不计算优秀资源含量

在市场经济深入人心、无孔不入的今天,利益的刺激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必要且正当的手段。GDP主义导致学校评优时只算经济账,不计算优秀资源含量。对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无可非议,但一张获奖证书和奖金发完后,对优异成绩的肯定就结束了,这种做法是对优秀资源的极大浪费。评优的目的远不是对优秀的肯定那么简单,重要的是,应该让优秀经验得以推广,让大家学习与借鉴。如果一切教育活动都在具体数字的引导下功利化了,那么这种被功利化的教育便没有长久生命力。

三、由GDP主义教育管理向生态管理回归

教育不能也不必苛求,教育不能也不必热烈,它就那么平淡无奇!在教育管理中,有的因素的指标可以量化,例如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人数、成绩、课时、第二课堂活动等,而教学态度、讲授能力、教书育人、创新及奉献精神等指标是无法直接量化的。很多隐性教育目标,往往需要多年后才能真正看到实效。若用数字来评价教育,只能导致人们把目光盯在升学率、奖状与奖金上,使教育功利化,使教育背离其正常发展的轨道,与“真教育”南辕北辙。摒弃数字化的GDP主义教育管理,探索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生态”管理办法,是教育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

1.清晰厘定地方政府对学校管理的边界

学校肩负着培养人才,促进地方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社会责任。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但有些地方官员存在这样一种治理思维:希望学校的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让学校循着政府希望的方向前行。把教育与政绩挂钩,导致教育秩序失范。面对日益复杂的教育生态和教育环境,要清晰厘定政府对教育干预的边界,减少非教育因素对教育的影响,祛除学校运行过程中的人为性和随意性,革除各种无序和失范,重构一种学校运转范式。

2.清晰厘定“教改”与“折腾”的边界

“教改”与“折腾”之间可能只有一步之遥。教育不改不行,乱改也不行,过快改革更不行,要把相应措施逐步建立起来。如果只是为了在向上级领导汇报或总结工作时在“量”上出彩或有突破,可能会使一些荒唐的举措借改革之名大行其道。在制定某些举措时,即使有着良好的初衷,但若缺乏科学的态度,也会物极必反、事与愿违,不但不利于教育的发展,而且可能会使教育步入歧途。在制定每项政策时,一定要把改革的策略、方式、途径、可承受力和可能带来的各种后遗症考虑清楚,要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可操作性的解决办法,用一种平常的心态关注教改的文化品质,追求教育可持续发展,避免浮躁与急功近利。

3.教育管理部门勿用具体数字对不同学校进行统一量化

教育管理部门肩负着促进与协调一方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使命。若教育管理部门能对教育有正确的认识,有科学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就能制定出科学的管理策略,让一方教育振兴起来。反之,就会制约甚至破坏教育的发展。每个学校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各学校间由于地理位置、教师结构、办学条件等的差距,其办学理念、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别。教育管理部门要对各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与研究,制定出能让各学校更好发展的管理策略,切忌用GDP主义、用具体数字对不同学校进行统一量化。在管理中要管住不管死,要求不苛求,奖励不唯利,形成价值观开放多元的格局,让地方教育呈现出多种声音齐奏、变奏、充满活力的新局面。

4.管理中勿用一个标准对全体教师进行统一量化

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不应只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形式与环节。要让评价具有实际意义及作用,就必须让评价科学、公正、以人为本,用适合教师成长规律的生态考评。忽视教师的经验、能力,全体教师一个标准进行横向评价是不科学的。横向评价应该有,但应弱化其在评价中的作用,强化教师的个人纵向评价,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关注教师个人成长过程。只要教师是处于进步、发展的状态,即使评价结果不比他人突出,也要对其进行鼓励。教师们各有各的长处,教师异于他人的亮点,评价时应充分肯定并挖掘其长处,让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在评价过程中,应充分捕捉教师的创新能力,对教师的创新给予保护,避免因为量化考核限制了教师的创新自由。

5.管理中勿用不科学的评价指标限制教育的发展

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瓶颈是评价制度,无论是社会对教育的评价,上级主管部门对校长的评价,还是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评价指标都存在肤浅的功利化倾向。忽视教育发展规律,忽视校与校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从育人角度出发,不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最终目标的教育评价,势必导致学校工作的无序和失范。用一把尺子来丈量,结果只能是忽略甚至扼杀多元化人才的个性[1]。若学校和教师接受的各种考评太多、评价压力太大,教师疲于应付,就会使得学校工作重心发生转变。应完善各种评价体系,坚持发展性原则,对学校宏观工作和教师具体工作进行生态评价。将平时评价与定期评价结合起来,突出评价的科学性和人性化,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间的团结协作,促进教育创新。

6.金字塔式教育管理向扁平式管理过渡

金字塔式教育管理致使管理级别越高,离教育的本源越远。管理高层对教育信息的掌握基本上靠听汇报,对教育的管理靠检查。而汇报与检查很难听到或看到原生态教育现象。层层汇报、级级检查,每项程序的完成最终都落实在文字与数字上,这样的汇报与检查不仅没有实际意义,而且还造成学校与教师工作的繁重与慌乱。扁平式管理能让管理者走出办公室,听到原生态的声音,直面教育现实,真实掌握各种教育信息。金字塔式管理让管理高层在逐级检查、逐级汇报后利用其获得的不太真实的信息源,对现有制度进行修修补补。其管理工作主要沉浸在文字与数字之中,导致解决一个问题时往往又引起或加剧了另一个问题。而扁平式管理能让管理者看到真实的教育现象,练就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在智慧的凝聚中解决问题,在问题的突破中实现超越。

追求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培养一种平常心态,避免浮躁与急功近利,避免为了急于得到认可而偏离教育本源,避免在奉承与迎合中丧失教育真谛。整治被功利践踏的教育,需要从教者用平常心做平常事,管理者用平常心办平常教育,摒弃GDP主义管理理念,减少非教育因素对教育的影响,让教育只服从真理的标准,拒绝服从任何功利与权威。在具体实施中虽然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挑战,但只要教育管理部门发扬硬骨头精神,就一定能摒弃功利与浮躁催生的认可焦虑症,摒弃GDP主义教育管理,用生态管理促进教育的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督导评估的对象、范围、内容和结果的使用

督导评估的对象是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

督导评估的范围为各县(市)、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工作。

督导评估的内容和标准执行《*市*年度各县(市)区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内容和标准》。具体内容包括领导与管理责任、教育投入、两支队伍建设、基础教育发展水平、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仪器装备和电化教育实施、学校卫生和安全工作、教育督导等九个方面,涉及36项具体工作。

督导评估的结果要作为评选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的依据,并纳入对县级领导干部考核内容。

二、督导评估的基本方法

市政府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时,评估组分四组检查。其中,一个组重点检查教育投入情况,检查的主要方法:到县级财政部门、教育支付中心、税务等有关部门核查帐目,并抽查部分乡镇、学校进行核实。另外三个组抽查乡镇、学校。一般每小组半天抽查1至两个乡镇、3所以上学校。

抽查时兼顾各级各类教育。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重点,又包括普通高中、职业和成人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幼儿园和特教学校。

确定抽查乡镇、学校名单的办法:由各县(市)、区根据教育发展水平,提供所属乡镇(学校)分三类的名单;由督导评估组按照“兼顾不同类别、随机抽样”的原则抽签确定。

现场检查的方法主要是:查看场地、校舍及各种设备设施,检查教育教学活动,核查教育投入及办学条件改善情况,查阅乡镇、学校简要汇报和有关档案资料,对乡镇、学校干部和师生进行询问,必要时可召开座谈会或对师生进行简单的抽测。

督导评估组一般不专门听取乡镇政府、学校的汇报。各乡镇政府、学校要呈交简要的书面工作汇报和学校简介。

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㈠中心校

1、及时向乡镇领导汇报此项工作,同时准备乡镇政府迎检汇报材料10份,重点汇报*年的工作;各类学校简要的工作汇报和简介各10份(A4纸1张);学校分布图10份。

2、确定好乡镇检查路线,一是要保证路况畅通安全,二是要突出亮点学校和学校特色。哪些学校需要重点展示,要做到一清二楚,尤其是学校较多的乡镇要有所侧重,好的学校尽可能接受检查,检查组要求检查的学校不要回避。要适当安排成人学校和幼儿园,中心校校长要按线路认真走一遍,检查道路路况,准确掌握每个学校检查的时间和校与校路程行走的时间,合理安排检查顺序。

3、中心校校长要熟悉掌握本乡镇、学校的概况和各种数据。

4、对每所学校的迎检准备工作要认真部署,严格检查落实。

5、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协调乡镇派出所、工商所共同治理学校周边环境,严禁小商小贩摆摊设点。

6、中心校于2月27日前组织本镇各校校长进行一次模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㈡各级各类学校

1、做好档案资料的整理工作。按2006年教育科下发档案目录对*年档案资料进行整理装订,现有资料也要按标准整理好。体现学校特色建设、教育教学成果、师生荣誉、校园文化、学校建设、以及三名工程、星级建设、一校一品、双健康工程、三德教育等内容要有所侧重,摆放在突出位置。同时,安装好电子档案软件的学校要上传2009年的相关档案。

2、各类功能用房的管理要精细。要着眼两个方面:一是干净整洁,管理精细;二是充分显现使用过程,对所有能体现使用痕迹的文字记录认真查漏补缺,放在相应位置。要求学校在检查组督导评估时把各类用房全部打开,尽量安排专职教师在场,以便回答评估组的质询。

3、场地器械。学校活动场地进行合理划分,器械摆放规范,常用器材提供学生使用,丰富课间学生活动。

4、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各校要重新核定课表,将所有学科开齐开足,在上课期间检查时,学校的各项工作正常进行,学校特色工作突出的可以适当展示。

5、校长要熟悉掌握学校教育、教学和投入的情况,学会边陪同边汇报。

6、教育师生学会礼貌待人、得体问好。遇到检查组检查,师生要学会礼貌待人,重点教育学生学会敬礼注目问好,切忌课间学生排队不间断问好,有起哄的感觉。

7、确定校内检查路线,突出学校的亮点工作。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选定好检查路线,尽可能把学校的亮点和特色展示给检查组。

8、各校要对校舍、设施及周边环境进行严格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或报上级领导协助解决。

四、检查中注意的相关问题:

1、校长陪同领导检查时,校长要学会边观察边汇报。体现学校亮点工作尽量在督导过程中介绍给领导。当检查组对某项工作感兴趣的时候,校长可以多说一些,不感兴趣就少说一些。

2、对领导的意见学会倾听。当检查组指出学校存在问题时,校长要认真接受,不要争辩甚至狡辩,这样会让人反感。

3、检查组第一站都到中学,中心校校长要根据乡镇的特点和学校多少、远近合理确定检查学校,确保把最好的学校展示给检查组。

4、学校需要展示特色工作或活动时,要自然得体。尽量不要打破正常的教学秩序,确实有必要展示的可以通过改变检查顺序来调整时间。

五、加强领导,全力做好迎评估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