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四个主义个人剖析材料

四个主义个人剖析材料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3-08 07:48:1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四个主义个人剖析材料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四个主义个人剖析材料

第1篇

一、同心同德

多年来的管理工作,使我们深深感到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团结,对于办好一所学校至关重要。我们多次尝到了因团结一致而推动工作的甜头,并从中深切地感受到同心同德增强凝聚力的重要。同心同德,这是就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的思想、感情、心理而言,是就学校内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原则而言。在这方面提倡大家同心同德,首先是领导班子内部的同心同德。校长和书记,是学校的主要负责人。校长和书记之间要同心同德,副校长、各处主任之间也要同心同德,这样各级领导成员和各级负责人之间,才能相互支持,步调一致。各部门负责人同本部门的教员和工作人员之间要同心同德。处室、年级组、教研组、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教职员工是学校的主人,各部门的负责人只有和本部门的教员和工作人员同心同德,才能把大家的劲使到一处,使学校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内部各部分人员之间要同心同德。领导和群众之间,教学人员和总务,教学辅助等行政人员,青年教师和中老年教师之间都要同心同德。

为了做到同心同德,我们遵循和提倡全校教职员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理解对方的处境、尊重对方的劳动、支持对方的工作。校长要尊重书记,书记要支持校长。各领导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支持。领导要尊重教职员工的意愿和意见,尊重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关心他们的生活和疾苦,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教职员工要理解领导的处境,支持领导的工作。青年教师要向中老年教师学习,中老年教师要爱护帮助青年教师。行政人员的工作要为教学服务,教学人员要尊重行政人员的劳动。这样,就可以增强凝聚力,为办好学校提供可靠的思想保证。

二、兢兢业业

是就我们自已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而言。这些年,不少人在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上,存在着一种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的倾向和不良风气。一项工作任务布置下来,许多人都是对对付付。说没做吧,也做了;说做了吧,又没有效果。一个改革计划制定了,想起来,前景美妙;讲起来,头头是道,而做起来,却无声无息,最后是虎头蛇尾,和没有实行这项改革计划一样,这都和人们的工作态度与工作作风有关。针对这一点,我们决心在自已的工作中,遵循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同时在教职员工中大力提倡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反对敷衍塞责得过且过。我们提出,书记、校长和各部门负责人要兢兢业业地搞好学校管理、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教师要兢兢业业地搞好教育和教学,行政人员要兢兢业业地搞好教学服务和师生的生活服务。要把同心同德的思想作风体现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上。只有依靠全体教职员工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上,才能谈得上学校的改革并力争改革的顺利进行和成功,才能谈得上质量的提高。

三、立足改革

这是就我们自已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而言。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的年代。学校的各项工作,即管理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教学工作、教学辅助工作和后勤服务工作,都要贯彻改革的精神,要立足予改革,以改革促进各项工作。只有立足改革,才能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

近几年,我们在学校进行了大胆深入的改革。一是开展了“三查三看”,进行“三对照、三剖析、三查看”活动。每周形成自查报告。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每位教职工要认真查找个人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足与差距,原因进行剖析,明确整改措施,写出个人师德师风剖析材料。二是围绕服务对象和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查摆剖析,看存在哪些不足。三是围绕学习先进经验查摆剖析,认真分析自身在解放思想的力度、科学发展的意识上存在的差距。四是围绕“庸懒散软浮躁疲怨”八个方面问题,以及精神懈怠、好人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相关问题。五是围绕《师德师风建设十项禁令》要求认真对照检查,看自身对哪项要求认识不够,执行不好。通过认真剖析,挖出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要把查摆问题的过程,化作进一步解放思想、解决问题和群众“三满意”作为衡量作风转变的根本标准。

四、提高质量

第2篇

一、认真开好转段工作的动员大会。

认真做好“反思评议”工作,是巩固和扩大第一阶段学习成果,打牢整改提高工作基础,确保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为了把此阶段的工作做好,我校召开了全体教职工参加的转段工作的动员大会。校长就我校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对反思评议阶段的工作做了总体部署并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动员大会,使全体教职工充分认识到这一阶段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反思评议阶段工作目的意义的认识,明确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要求,同时打消了思想障碍,端正了态度,增强做好照检查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二、严格按照要求,切实抓好反思评议的各项工作。

1、自我检查,自我剖析。

全体教职工紧密联系各自的实际,对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的要求,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基本要求,全面总结自己近几年来思想、工作和作风等方面的情况,认真查找个人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检查自己在常规教学、工作纪律、师表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自己存在问题的思想根源进行深刻的个人反思。

2、认真开展谈心沟通活动。

学校中层以上领导之间,校长与班子成员之间,教职员工和教职员工之间积极开展了与人为善,坦诚相见的谈心活动。谈心活动中大家认真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并通过谈心活动,继续征求和听取意见,及时沟通思想,增进团结,找准问题,形成共识。

3、认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向学生发放师德师风问卷调查表。

我们及时的召开了学生代表座谈会,并印发了《学校师德师风建设问卷调查表》。通过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我们了解了学生对学校及每一位教师和班主任在师德师风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做了梳理汇总。对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有关教师和班主任,督促其认真整改。

4、重视民主生活会,做好“三满意”“五比五看”评议工作。

为使这项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有充足的时间保证,结合我校的实际,本着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原则,召开了自查评议会,会上,逐人剖析和评议,大家广开言路、直言不讳,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了纠正错误、增强团结的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学校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对职工反映出来的学校存在的问题认真梳理汇总和认真的研究,并制定了措施,落实了整改责任人,限期整改。

三、认真查找问题,拾差补缺。

我校要求每位教师结合自己以前从教的实际情况,找出不足和差距,根据大家反思的情况,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1)、缺乏事业心。个别教师由于受到社会上金钱至上,权钱交换等不正之风的影响,利用教师这具崇高的职业,以教谋私。有的上课心不在焉,使用通讯工具,没有把心思放在本职工作上。有的对所带学科不负责任,不认真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不认真,有的上课醉意浓浓。

(2)、缺乏进取心。有的教师不思进取,不思学习,凭老经验办事,不吸收新的教育理念,观念陈旧教法呆板。

(3)、缺乏爱心。有的教师偏爱尖子生,冷漠中下生,歧视后进生。有的教师体罚学生,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4)、缺乏师表。有的教师仪表不整,举止粗俗,言语脏污。有的在社会上参与赌博。有的教师自由主义泛滥。

通过学习反思,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唱响了一切为了学生的主旋律,大家注意自己的言行,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提高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四、撰写师德师风教育个人反思材料,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每个教职员工在深入学习、提高认识、深入查找问题、自我反思、反思评议的基础上,我们认真组织全体教职工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全面总结近几年来在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方面的情况,重点检查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自身实际,针对师德方面存在问题,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深刻反思,认真剖析存在问题的思想根源,撰写了自我评价材料。

第3篇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我们党进入新时期、面临新形势所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党加强自身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件大事。市委、市政府也把学习实践活动列为今年十一件大事之首。市政府党组作为第二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参学单位,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统一部署,较好地完成了学习调研阶段的工作任务,目前已进入分析检查阶段。在总结学习调研阶段成效的基础上,要做到认识上进一步提高,工作上进一步结合,突出问题解决上进一步加大力度。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是认识上要端正态度,提升高度

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三句话,都要通过发展来实现。当前,对于黄山来说,学习实践活动最重要、最紧迫、最实际、最生动的实践,就是要加快发展,落实好“三保”的各项任务,确保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要围绕发展的主题,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达到更好发展的效果。对于市政府党组来说,学习实践活动开展得如何,表率作用发挥得怎样,不仅关系到市政府党组一班人的思想建设、科学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且直接关系到黄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影响着全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效。所以,市政府党组学习实践活动转入分析检查阶段后,更要提高认识,更要花大气力,更要注重实效。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要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确保既定目标任务的完成,压力很大,责任重大。正因为如此,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更有其重要的特殊性,更有其实际的针对性,更需要大家在分析检查阶段,结合各自分管的工作,着眼于又好又快发展,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形势、查找差距、解决问题、指导工作。这不仅是工作措施问题,更是思想认识问题。要把思想认识的提高,体现在工作态度上,体现在工作能力上。

二是剖析上要注重角度,讲究深度

看问题的角度决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看问题的深度决定了解决问题的效果。希望大家要从各自实际出发,广泛听取不同的意见,深层次地剖析存在的问题。否则,查摆问题不深、剖析原因不透、对策措施不明,就难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样的检查分析就会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注重角度,讲究深度,要突出四个重点:一要查一查有哪些问题。领导班子成员要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这一主题,结合我市发展实际,紧扣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抓好“三保”工作的大局,紧密联系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的实际,做到“三对照三查找”。即对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的要求,查找在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建设和党性党风党纪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对照科学发展上水平的要求,查找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举措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对照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查找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二要比一比有哪些差距。要把握宏观经济形势,联系区域竞争态势,放眼全局,立足自身,认清差距,明确方向。要在与发展目标比较当中,认清发展实绩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坚定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要在与省内其他地市比较当中,看到我们各项工作的位次,看到发展总量和速度的差距,明确赶超发展的对策与措施;要在与同类城市比较当中,发现我们旅游经济发展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借鉴加快发展的经验和做法;要在与科学发展要求比较当中,分析结构优化、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差距,增强科学发展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三要找一找有哪些原因。要深入剖析出现问题、产生差距的原因、根源、症结,要分清哪些是思想观念不适应造成的;哪些是工作措施不落实造成的;哪些是决策不当造成的;哪些是制度不完善造成的;哪些是工作方法不科学造成的。

四要理一理有哪些对策。要围绕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突出“四区建设”和构建“四大体系”,立足“十大工程”,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完善思路,超前谋划,创新举措。比如,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三保”工作;如何抢抓重大机遇,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如何破解要素瓶颈,推动产业集聚,创新旅游业态,提升农业产业化;如何促进财政增收节支,加快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发展成果,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理清对策措施,积极落实解决。

三是工作上要把握进度,加大力度

分析检查是下一步解决问题、落实整改的基础。要切实把会前准备工作、专题民主生活会、分析检查报告和接受群众评议四个步骤抓紧抓实,力戒形式主义。分析检查不是离开工作、脱离实际来检查,而是要通过解决工作和发展中的问题来分析检查。所以,在工作中把握进度,加大力度,应成为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方法和基本要求。

第4篇

围绕“抓分离促转型;优结构保民生;讲科学助发展”总载体,突出“发扬民主,共谋提升财税国资事业、推进科学发展之路”这一重点,在前一阶段深入开展学习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紧密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深入查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通过分析检查,进一步明确本单位推进科学发展的思路和举措,为整改落实阶段工作打好基础。

二、具体安排

分析检查阶段从2009年5月中旬开始,到7月上旬基本结束。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精心组织、开门纳谏,认真做好意见的梳理汇总

广泛征求意见是搞好分析检查的前提,各支部要在前期开展大讨论和大调研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征求意见工作。

1、广泛征求意见建议。5月底前,各支部要采取多种方式,注重“四个结合”,从不同层面、不同渠道主动征求社会各界和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注重征求上下级部门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做到“上下结合”;注重征求本部门(单位)党员干部群众和“两代表一委员”的意见,做到“内外结合”;注重征求在职干部和老领导、老同志的意见,做到“新老结合”;注重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发放征求意见表和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征求意见,做到“虚实结合”。

2、逐条认真梳理分解。对征求到的意见,各支部要认真汇总梳理,并逐条分类处理。一是对领导班子集体和涉及本单位本系统的意见建议,由党委主要负责人通告每位班子成员,并作为专题民主生活会剖析的重点内容。二是对领导班子成员个人的意见建议,由党委主要负责人“原汁原味”地告知本人,列入民主生活会与组织生活会的主要剖析内容。三是对单位其他党员干部的意见建议,由分管班子成员告知其本人,并作为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点内容。

(二)务实创新、深刻剖析,认真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

要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切实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

1、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前,要做好充分准备,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相互谈心,交换看法,并认真准备发言材料。应在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前5天左右,向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书面报告,并附征求意见汇总情况。民主生活会中,领导班子要认真开展“三对照三查找”:一是对照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认真查找个人和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对照新时期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认真查找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三是对照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认真查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每位领导班子成员都要积极发言,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把重点放在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明确方向上。要坚持历史、客观、辩证地看待成绩和问题,开诚布公地谈问题、找原因、提建议,积极营造民主团结、务实创新的氛围,做到既严格要求,又不纠缠历史旧账,不纠缠个人责任。民主生活会后,要及时汇总、梳理民主生活会上的意见建议,作为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的依据。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要通过一定途径向社会通报,并将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随附领导班子成员的发言材料及时报送市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

2、召开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6月中旬前,各支部要结合前期梳理分解意见建议情况,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组织召开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支部全体党员要结合自身实际,逐个分析检查。着力查找思想观念是否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符合;查找能力水平是否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查找自身形象是否与人民群众期盼相吻合。各支部可邀请单位群众代表列席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虚心听取意见建议。

局班子成员要按照双重组织生活的要求,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要做好记录。

(三)突出重点,找准症结,认真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进行分析检查,剖析原因,理清思路,明确方向,认真撰写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

1、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局领导班子要在汇总梳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及早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分析检查报告要充分吸收大调研、大讨论和民主生活会的成果,突出分析和检查两个重点,做到有问题、有分析、有思路、有举措,避免写成工作总结或工作报告。分析检查报告要充分反映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充分反映本部门本单位广大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形成的共识;二是充分反映党的十六大以来本部门本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简明扼要概述取得的成效,系统全面梳理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方面的原因;三是充分反映本部门本单位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总体思路、工作要求和主要措施,列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可以立即解决的突出问题和经过一段时间努力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举措;四是充分反映本部门本单位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

局党委书记要全程主持本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的起草工作。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初稿后,6月15日前要报市委指导检查组审阅把关。

2、开展专题讨论。通过召开座谈会、书面征求意见等形式,组织全局党员群众代表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专题讨论,听取意见建议。同时,在6月中旬前召开党委(党组)扩大会议,专题讨论修改分析检查报告,将意见建议体现到分析检查报告中。

(四)倾听民意、集中民智,认真组织好专题民主评议

组织群众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专题民主评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并进行通报,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1、开展专题民主评议。6月26日前,精心制定民主评议方案,采取民主恳谈、召开评议会和书面评议等多种形式,组织全局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两代表一委员”、党外人士代表、服务对象代表、工作联系比较紧密的部门单位负责人等对象,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民主评议。参加评议的人员范围要同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结束时进行的满意度测评人员范围通盘考虑,确保参评人员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要着重从四方面进行评议:一是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调查研究和听取意见的范围广不广;二是查找的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得透不透;三是对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清不清,制定的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四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有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民主评议结果要采取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主动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2、公开分析检查报告。7月10日前,经市委指导检查组把关后,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正式报告,作为本局科学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分析检查报告要通过公开栏、通报文件等方式,在适当范围内进行公开,主动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三、具体要求

1、落实领导责任。分析检查阶段是学习实践活动承前启后的阶段,对于巩固和扩大学习调研阶段成果,促进整改落实阶段工作的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坚持带头深化学习,带头开展民主恳谈,带头深入自我检查,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查找突出问题,带头撰写分析报告,为广大党员干部做出表率。

2、找准突出问题。找准问题是开展分析检查的前提和基础。各部门(单位)要充分运用前期大调研、大讨论和民主恳谈的成果,认真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切实找准突出问题。

第5篇

关键词:历史复习实效;计划;知识体系;学生参与;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124-01

一、制订复习教学的全盘计划

高三复习仅有八、九个月的时间,要合理安排五本教材内容的复习,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为此教师首先要对本学年的教学计划有一个全盘的考虑。我认为传统的三轮复习不失为最稳妥的方法,当然不同阶段的教学要各有侧重。

三轮复习教学中,第一轮教学可以说是决胜高考的关键。具体的做法:第一,在全力抓好世界史、中国古代史教学的基础上,把重心放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上。坚持把每一课讲透讲细,课后作业,及时批改,及时讲评。第二,根据高考的命题走势把握重点。第三,在一轮教学中,坚持以学科内综合为主,不宜过早进行跨学科综合。

二轮复习,即专题复习阶段,要精心选择考点,关注新视角。具体做法:一是参照新课标的专题模块设置专题。二是以热点问题编制新专题。但历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并非“时政热点”,而是现实社会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以及国际关系中乃至学术研究领域影响至深的问题,近几年来,针对现实问题常见的测试思路是:以追寻重要现实问题在历史上的演进轨迹,为立意中心,分为不同时段来命制历史试题。至于新视角,在近几年高考题中可以找寻到这样几大视角:现代化(或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化史观等。

三轮复习中,两条线平行进行。一是,教师要打破并整合教材,制定详细的看书计划,既可帮助学生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回归教材。二是选点复习,精讲精练,避免全面出击。选点的依据是选择《新课标》中的常考点和《高考说明》中变化或调整了的考点。

二、构建知识体系,重视课堂实效

根据专家的建议,也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知识结构化 美国著名教育家、结构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杰罗姆·布鲁姆说:“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圆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因此历史教学中必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把大量分散的、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历史教材可分为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四块。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一个历史概念也有它固有的结构。经过层层分解,就形成了整个历史知识的基本框架和经纬网络,既有主干,又有细枝和树叶,还可避免各部分历史知识的混淆、重迭、交叉。

2、理论系统化 高考历史《考试说明》对考生能力要求中规定:“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本质,阐述历史的发展规律”。因此,复习中,必须有意识地、逐步地对教材中蕴含的史学理论作深入浅出的介绍,并强化训练。史学理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继承和发展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和个人的作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历史人物的评价等。在理论教学时,切莫搞片面性,陷入形而上学。要使学生明白,郑成功是正义之举,可清政府也同样适应了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的需要。

3、关注学生的深度参与 复习课教学,要求在重视知识点的基础上,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讲解与示范,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主参与。因此,能力立意的课堂,一定是鼓励并引导学生深度参与的过程。深度参与不是表面的气氛热闹,而是学生的本质参与。因此,首先必须选择好有价值的材料和设计好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只有这样,才可能将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吸引到课堂中来,吸附到材料与问题上来。 鼓励学生深度参与,必须鼓励学生课在堂上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充分暴露从已知过渡到未知之间的主要障碍,才能真正发现学生学习之问题所在,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方案。

三、加强训练的规范化

训练的规范化,包含四层意思:其一,形式的规范化。指试卷的长度、题型、分值要跟高考大体保持一致。其二,能力要求的规范化。试题的难度及对能力的要求要相当于或略高于高考试题。其三,讲评的规范化。它要求教师钻研高考答案,尤其是主观性试题的答案;对审题及题目的构思、行文等要教给学生规律性的方法和技巧,并结合学生复习和考试中暴露的带有普遍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刻剖析错误。其四,答题的规范化。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到“答题要点化,要点序列化,序列文章化”。“要点化”就是要求答案精炼,文字、史实、观点正确。“序列化”要求做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分点叙述。“文章化”是要求句子通顺,不出现错别字,尽量使用历史语言。

总之,“教无定法,教贵得法”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我们作为陪同高三学生一起冲刺高考的教师,要完善高三复习教学的策略,尽力在高考中给学生、给家长、给社会一份较为圆满的答卷。

参考文献

第6篇

1.对生命教育的解构从哲学观出发可知,人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着,这种主体就构成了人的类本质属性,使其与其他动物的存在相区分。人通过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来改造世界,也从改造世界中完成了对自身的改造。因此,人类逐渐产生了意识,也逐渐产生了“我们”的觉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这种社会关系也就成为了人类的属性之一,同时也是最为根本的属性。因此,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首先使学生懂得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是什么,然后还需要使他们懂得在自己的生命中所承载的社会责任。从而自然引入到了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

2.对生活教育的解构恩格斯最先构建了人类的需求层次理论,他指出人类首先要满足生存的需要,然后才能获得生活的需要,当生活的需要得到满足便意味着享受的需要成为了最终目的。那么如何来理解生活呢?与西方哲学家的原子个体不同,是从广泛的社会联系中来理解社会人的生活。因此,在辩证唯物主义观的指引下,个体的生活必然与集体的生活发生联系,同时集体成员的生活也必然作用于某一个体的生活。这就要求在现实世界中的生活应是,珍视生活,关心他人和集体。实践表明,生活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更为重要,这也是对近年来部分高校所发生悲剧的一种反省。

3.对生存教育的解构政治经济学,是在对英国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所做的考察和研究下逐渐形成的。其中,在阐述资本主义生产活动时流露出这样的担忧,即在资本的逐利性下,所有资源都将纳入到资本主义发展的车轮之下。包括资本主义母国的劳动资源和自然资源,更包括殖民地国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都将被资本转换为堆积如山的商品,这也就为经济危机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可见,在社会主义有计划的生产活动中,将建立起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另外,人作为社会动物必然需要融入于社会,从而生存教育还在于理解人类最基本的关系是生产关系,以及生产关系的本质属性。

二、解构基础上的融入定位

1.“生命教育”的融入定位自从“马加爵事件”发生后,生命教育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但从关注的焦点来看,其不外乎是大学生的心理干预,以及对学生的管理措施方面。然而,这种通过干预和约束的方式来应对校园危机事件的做法并不一定奏效,毕竟深入到大学生内心的思想教育才是规避相关事件发生的根本。因此,“生命教育”板块可以融入到哲学范畴来进行拓展,其中与历史唯物主义中的有关内容进行融合,将在增强哲学教学的落地效应的同时,促使大学生反思自己的生命观。

2.“生活教育”的融入定位这里存在着一个难题,即如何向大学生群体表述生活的内涵和意义。大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似乎并没有经历过一种完整的生活体验,从而“生活教育”或许比“生命教育”更为抽象。对此,教师所能够做的便是将“校园生活”进行剖析,从中来与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发生联系,进而形成生活教育的融入契合点。前面也提到,生活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更为重要,甚至会影响到他们步入社会的生活方式。因此,需要在二者融入中进行素材挖掘。

3.“生存教育”的融入定位这里需要指出,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对自然观和历史观内涵的理解程度不同,社会科学类的学生较好于理工科类,包括原理课的教学效果也是这样,但这并不影响生存教育的融入。从融入定位来看,需要与政治经济学的有关论述相结合,这在难度上或许会高于哲学板块的讲授。

三、定位驱动下的融入模式构建

1.深化对三生教育内涵的剖析将三生教育完美融入到原理课的讲授中不仅需要教师具有较好的理论功底,还需要深化对三生教育内涵的剖析。对于前者而言,已超出了本文讨论的范围;对于后者来说,则需采取教研和共同备课的形式来探索出与之融入的逻辑路径。笔者在解构部分已总结出了自己的教学体会,但在逻辑上仍需要不断锤炼而使其能更为清晰。另外,对于三生教育的内涵也需要用更为生活的语言来表述。

2.生命教育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融合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社会实践的类本质属性,以及人类意识的产生机理等,都应成为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内容。从目前的教学反馈来看,部分教师过于从体例上来把握教学环节,就使得学生往往通过记忆和理解的方式来领会这些知识点。还好,学生在高中阶段也学习过相对简单的原理,这也减轻了他们的负担,但要真正实现生命教育的融入则还远远不够。因此,在教学中还需要结合现实中的案例来进行形象化和具体化。

3.生活教育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融合在定位部分已经提到,对于大学生的生活教育应突出“校园生活”。那么校园生活的特点是什么呢?根据笔者的自身体会,其特点包括:集体行动、缺少隐私、需要考虑集体成员的感受。然而从现阶段90后大学生的生活现状来看,个体意识十分突出,但普遍缺乏集体主义思想。可见,这就构成了生活教育的针对点,而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融合则需要纳入“普遍联系”的原理来展开。从而使大学生懂得个体与集体、社会的联系。

4.生存教育与政治经济学原理的融合不难发现,很少有同行能想到将生存教育与政治经济学原理相融合。然而,从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现实来看,正是过去一味地关注GDP而忽略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可见,生存教育与政治经济学原理之间的融合有很好的现实载体。对此,教师应从资本的本质入手来延伸到对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破坏上来,进而向学生提出科学的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再引申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上四个方面,是从主要环节构建了三生教育与原理课融合的途径。不难预期,随着同行们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深入,将会使二者的融合路径更为清晰。

四、支撑材料

1.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2.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第7篇

关键词: 建构主义 视听说教学 教学启示

一、引言

高职高专教育的主要教育理念是“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近年来,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主要课程,在英语教学中广泛运用。视听说课程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加深了解英语国家政治、经济等文化背景方面具有长足优势。其主要通过大量英语视听说教学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日语听力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除基本词汇、语法、句型教学以外,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现在,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使用英语视听说课程,但不足是绝大多数视听说教学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方式,也就是说,只进行单一的课本教学,强调了“听”而忽视了“视与说”。

二、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是认知心理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在总结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尤其是维果茨基(Vygotsky)理论等一系列理论知识之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最大优势在于不再沿用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师生关系模式,不再只重视课本,用另一种方式重新阐述了“知识”、“教”、“学”等概念。学习环境包括很多要素,其中比较主要的有以下四个:情景、合作、会话、意义建构。学习应该是学习者主动获得外界资料的过程,这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观点。学习者在教师、朋友及父母的帮忙下,利用资料,主动进行有意义的建构。通过这种主动的建构,有助于知识的迁移,也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别人不可能代替;获得知识是需要学习者主动进行的,并按照自己的想法对其进行筛选、转换,最后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信息。建构主义模式教学认为学生应该对相关的信息材料进行积极主动的收集,然后进行剖析,还要对这些材料提出不一样的设想,并且加以佐证;在学习者学习时,教师应该根据学习者的需要给予辅助,使得学习者能够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在学习过程中,不要像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学习者只是被动地获得知识,应该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真正成为知识意义的构建者;当然,教师要帮助学习者对知识进行建构,不是传统模式那样仅仅进行传授,而要进行创新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比如让学习者相互合作,从而使其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教学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且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对于不正确的想法要积极引导学习者调整。由于学习者的家庭背景等因素不同,因此对相同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这种不同的理解,便成为一种珍贵的资源,供大家学习。

三、高职视听说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听说能力的训练是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英语教学中起着愈发重要的作用。视听说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真实交际场合中各种视听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以提高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现阶段,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视听说课程,但不足是各大院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实际问题。综合对广西某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及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教材枯燥,缺乏趣味性和多样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不能达到。

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加深了解英语国家政治、经济等文化背景。然而,教学资料的选择对这门课程的影响不容忽视。使用的教学材料不同,对学生的听力水平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程度也就不同。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市面上的高职视听说课程的教材种类不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会相对单一,学习者们的要求不能达到。如果学生教材太枯燥,缺乏趣味性和多样性,那么学习者们会对所教的知识感觉厌烦,长此以往失去获取知识的激情。

2.缺乏灵活的教学方法,无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随着教学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学习者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应该处于主要地位,并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但是很多教师一时并不能改变传统“师生”关系的固定思维模式,在课堂上仍然主宰并控制知识的呈现过程。另外,学习者们如果只是一味地被动地获取知识,不会积极参与其中,只是按部就班地作业,这种模式并不有利于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培养及学习热情的激发,更不利于交际能力的提高。

3.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无法全面而客观地反映学习者的实际水平。

当前的视听说课程评价方式通常是播放若干视频、音频材料,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资料进行答题。题型主要包括正误判断、单项或是多项选择题、填空题或者问答题等。这种教学方式和其他普通的听力课并无差别,不但偏离了视听说教学目标,而且偏离了高职教育以培养综合性人才为目标的特征。这样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而客观地反映学习者的实际水平,评测不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如口头表达、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等,既没有形成自身特色,又束缚了学生能力发展。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职视听说教学的启示

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高职高专院校视听说教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互动教学、多媒体教学,让学习者真正参与到知识的转移过程中,真正成为意义构建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达到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和综合文化水平的目的。

1.适当引入恰当的学习材料,并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情境”。

以广西某高职院校的用书《前景英语视听说》为例,该书每个单元的Watching部分都以电影或电视剧片段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声音、画面等的优化组合,使得语言教学更加直观和形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恰当的学习资料,如脱口秀节目片段,新闻片段,纪录片等。同时,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创造有色、生动逼真的交际情景,让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受益者。

2.教学过程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当是自己一个人完成的,而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学媒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视听说课程的教学难点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传统课堂上,一般采用教师集中讲解、个别操练的方式,这样的方式无法顾及每个学生。为了克服这一难题,教师应当下意识地根据学习者们的情况,将其分成小组,并且创造适当的情景,完成恰当的任务。将学习者分成小组学习的优势就是这样,会有比较活泼的气氛,从而强化学习效果。

3.教学评价多维化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对于教学的评估应当是动态、灵活、综合的,对教学工作的评估不单纯是为了区分教师的优劣,更是在于更好地根据学生的需求及情况的改变选用不同教学方式,改进教学策略,使学习者通过建构性学习获得更大的进步和更快的发展。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评价方式。比如在课堂上,由于教学的目的不同及学习者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各不一样,教师应当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如单词听写、口头报告、听力测试、协作完成某个任务等。对不同的学习个体来说,其结果都是不同的,而在学期末,则可以采用卷面考试、考核的方式,以检查学生所学知识是否最终达到要求。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阎寒冰.学习过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第8篇

    史景迁的着作解读

    伴随着史景迁翻译作品的出现,在普通知识分子或专业学者之中,就产生了一批评论者。下面就自己所看到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评论陈述如下:对于奠定史景迁中国学研究道路根基的第一部学术专着《曹寅与康熙:一个皇室宠臣的生涯揭秘》的评论:张慧的《史景迁的曹寅研究》从“红学”乃至“曹学”的视角出发,探究此书的写作缘由、构思与结构及正文指涉等。[1]其赏心悦目之处就在于将史景迁的历史书写与小说名着《红楼梦》联系,这无论是对历史研究还是对红学研究来说,都可以说是一个新的角度。对于初版于1974年,获得1975年克里斯托弗图书奖的《中国皇帝:康熙自画像》的评论:马策的《读〈中国皇帝:康熙自画像〉》认为事件细节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的推演在史景迁的想象中贯穿始终,突出地强调了“想象”在史景迁治史中的重要性;[2]王淼的《教科书之外的康熙》认为史景迁在试图使西方读者走进康熙的帝国世界的同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重要的是此书确立了史景迁的个人文体风格,把“把学术提升到美的范畴”,且展示出了当时的历史细节和社会境况。[3]马、王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且赞扬了史景迁对康熙的自传体的写作手法。对于从小处着眼,透视社会大环境的,具有底层社会史性质的《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的评论:郭琳波的《变与不变:史景迁〈王氏之死〉中的中国形象》通过《王氏之死》透析出了史景迁史学研究的“求变”与“不变”的原则,即由聚焦于大事件、大人物的主流倾向开始向关注中国封建社会最底层小人物的悲剧命运的“求变”及作为西方人固有的文化心理和意识形态的“不变”原则,而从“不变”的原则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郭对史氏及其对此书持有比较尖锐的批判;[4]李宝祥的《史景迁和蒲松龄的“缘识”———以〈王氏之死〉为中心》从蒲松龄生活的年代、蒲松龄的身份及其对故事的痴迷几个点来讲述蒲松龄是如何进入史的研究视野,并介绍了《聊斋志异》在该书中的运用和体现,且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对史景迁和蒲松龄的“缘识”进行了解读,可以说此文比较详细地论证了史氏对《聊斋志异》这一材料的引用;[5]李冠杰的《史景迁着:王氏之死》认为此书的两大创新在于:合理想象、移情入境及“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但此文的异样之处在于指出了史氏此着中数字的计算、小说材料、律法等引用的不合逻辑性或不合现实性;[6]邢天添的《太过真实的历史》认为本书以平淡且透着哀伤的语言,现实与浪漫穿插使用的笔法,真实地再现了王氏的命运乃至中国古代妇女的命运,强调了它的历史记实性;[7]乐颜的《〈王氏之死〉:以蒙太奇的方法讲述历史》认为本书最宝贵的地方是:史景迁从小人物的故事和普通县城的视角去勾勒历史,且用独到的手法即蒙太奇的手法赋予了郯城以及王氏生命,肯定了史氏的异样眼光和独到写法;[8]周祖文的《〈王氏之死〉的小人物叙事与史实差错》认为本书是小人物叙事的经典之作,叙事对象的拓宽、史料上的突破、研究方法上的多学科视角为其三大特色,不足在于对一些史实及相关制度的把握不准,可以说是赞扬中点出了缺陷;[9]郑实的《传达历史生命的热量》认为史景迁以郯城县志、官绅笔记、蒲松龄小说为支柱,复原了王氏生活的那个社会,是从史料运用的角度肯定了史氏在历史生命热量传达中的贡献;[10]王家范的《小人物命运背后的大历史———读〈王氏之死〉》认为此书较少“理论”的说教、具有深刻耐味的“戏剧性”,且史景迁具有透析穿心的史眼,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史氏的史学功底。

    对于已成为美国近代中国史的标准教科书的《追寻现代中国》的评论:蔡松林的《史景迁与张玉法之异同———从中国近代史研究谈起》谈到了史景迁这本书的框架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分法,并将其与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和张玉法的《中国近代现代史》进行了对比研究,[12]可以说此文为我们将史氏的近代中国史与其他汉学家或国内学者的近代中国史进行比较研究开了一个很好的先例;云也退的《外国学者〈追寻现代中国〉》认为史景迁的“追寻”体现出了一种比较文化的视角,即不时引用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关注中国人对西方人的反应。[13]对于以在中国清代被广泛传播的《大义觉迷录》为蓝本的《皇帝与秀才:皇权游戏中的人文悲剧》的评论:陈意新的《史景迁着〈文字叛逆〉》认为这部引人入胜的侦探小说在详实的资料基础之上叙述了一出怎样荒谬的悲剧并揭示了清代皇权国家的运作过程,陈的荒谬论分析可谓出奇制胜;[14]戴轶尘的《文化认同问题———史景迁视野中的清朝文字狱》则是从文字狱角度对本着进行了点评。[15]对于获得1983年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哈罗德纪念奖的《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的评论:黄学军的《游魂无处归———读史景迁〈天安门〉》认为史景迁抓住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坚定信念与执着追求的品质,试图将天安门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相结合,来折射中国革命的进程,承认了史景迁叙说故事的能力、写作此书的目的,但其对史氏的批评(如潜意识的中国偏见、未能深入中国文化与历史的深层)似乎更能引起笔者的关注;[16]侯杰、姜海龙的《上演政治活剧的大舞台》通过对史氏此着中知识分子的琐碎生活的描写、以主线人物的人生为时段划分的标志及众多文学作品的采用等方面的分析,体现出了史氏的写作特色和史料特色。[17]对于在史景迁眼中伟大且遥远的文化的观测的《大汗之国———西方眼中的中国》的评论:孙明的《史景迁的中国想象〈大汗之国〉》认为此书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审视我们的祖先及我们自己,但其仅仅是对史氏此书的简单介绍;[18]谭旭虎的《想象中国:被建构的形象———解析史景迁的〈大汗之国〉》肯定了史氏文本的选择,分析了西方对于中国“他性”建构模式的特点,提出了我们应持有怎样的文化应对心态的问题,认为此书是史氏对中西文化的相遇交互态度从悲观转变到乐观的代表。[19]可以说,此文比较细致地从历史文化的语境下对史氏此着进行了分析。经过自己浅显地梳理可以看出,对于《王氏之死》的看法和论述相对来说比较多,而其它专着的解读则较少。对于获得1996年美国中国研究协会最佳着作奖的,集作者近三十年来中国研究之精华的《中国纵横》;对于借助底层小人物的奇遇经历,以透析早期中西历史及文化冲突的《胡若望的困惑之旅》;对于试图走进洪秀全的多层世界的《“天国之子”和他的世俗王朝:洪秀全与》;对于借助于以在中国传教并被皇帝所允许的第一个安葬在中国的外国人的利玛窦的传教经历为主轴,探讨各宗教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研究中国民间风俗和传统文化的《利玛窦的记忆之宫》;对于以恢宏的笔触详述了西方各国争相改变中国的史实的《改变中国》及新近出版的《前朝梦忆》等翻译过来的着作,笔者还未见到相对来说比较具有针对性的学术性的评论文章。

    史景迁的专题研究

    对于史景迁专题研究的综述,笔者试图从专业和非专业或者说是学术和非学术的角度进行总结。大体概括为以下几点:(一)专着研究在国内,目前笔者仅看到了2007年6月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王海龙着的《遭遇史景迁》。该书仅仅是用通俗简洁的语言介绍了史景迁的治学背景及其所遭受到的学界非议,史景迁的文笔、历史观,其它思潮或学科对史景迁的影响及史景迁的主要作品等,[20]但并未就某一具体问题对史氏进行系统性地深入地研究。(二)学位论文截止笔者写这篇综述的时候,已经出版的与史景迁研究有关的专题性学位论文有:2009年华东师范大学谭旭虎的博士学位论文《看与被看———史景迁的中国图景研究》,本文认为史景迁的中国研究涵盖范围包括:对于传统中国(主要集中于明清)的考察,对近现代中国的追寻,对中西文化相遇、交互过程的细致观测,以及对于当代中国时政的关注评论等四个层面,并以此建立分析框架,进行比较文化理论与文化认知视野下的阐释解读,可以说,此文是谭旭虎以史景迁的近乎所有专着为线索,进行的对史景迁中国研究比较全面的剖析;[21](P1)2012年首都师范大学张晶的硕士学位论文《史景迁在〈天安门〉中对近代中国的书写》以史景迁独特的文学化历史书写为中心,以作品《天安门》为研究对象,从知识分子的选择、历史叙事手法和天安门的多重含义三个方面进行解读,考察他是如何在历史书写中对文学因素进行巧妙化用的,进而探究他对中国近代史所持的观点,此文虽主要是从文学的角度对史氏此着作进行的专门研究,但仍不免夹杂着从史学的角度进行的分析,体现了“文史一家”的传统;[22](Pⅰ)2009年华中师范大学何吉龙的硕士学位论文《史景迁的中国研究》,这篇硕士论文从三个层面对史景迁进行了梳理:其一,将史景迁关于中国历史的具体研究成果归纳为人物研究、社会研究、政治研究、跨文化交流研究等四个方面,其二,从选材、叙述手法、戏说与史景迁着史等三个方面对史景迁独特的叙述风格进行分析,其三,详细分析了史景迁的史官及其在史官指导下的治史方法,[23](PⅠ)可见此文是对史氏研究内容、叙述风格、治史方法系统论述的比较全面的代表;2011年江西师范大学李琛的硕士学位论文《史景迁史学思想研究》以历史本体论、方法论与认识论为切入点,将史景迁的史学思想归纳为:本体论上的人本主义倾向、方法论上的以史为文的写实风格、认识论上的重视史学社会功能的特点,[24](PⅠ)在历史哲学的语境中比较系统、全面的对史氏的史学思想进行了剖析为李的出奇之处。(三)学术文章2012年2月15日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报》的谭旭虎的《多元的文化背景与传统承继———史景迁的中国研究》论及了史氏的研究范畴、研究特色,其创新之处在于注意到了欧美中三种文化传统在史景迁身上的融合与体现;[25]刊于《史学月刊》2009年第1期上的朱政惠的《史景迁史学探要》比较细致地论及了史景迁的着史特点、史学见识、中国研究观及学术前沿意识;[26]刊于《文化月刊》2009年第3期上的葛晓爱的《汉学家史景迁的秘方》认为史景迁讲述中国故事的秘法即:在世界版图中观察发生在中国的事的视角及“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技巧,葛晓爱说这是史景迁给予中国出版业的启示,其实不限于此;[27]刊于《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第4期的马金生的《试论史景迁的着史风格》较好地归纳了史氏的着史特征并分析了其形成这一风格的原因;[28]刊于《国外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的马金生的《美国汉学家史景迁的治史观———美国史学界对史景迁着史风格的不同认知》探讨了美国史学界针对史景迁的不同着作对史景迁着史风格的认知及评价,并归为两类:得到肯定的史学的艺术性及有所抨击的史学的科学性;朱、马的这三篇文章可以说是从史学角度对史氏进行研究的精华体现。[29](四)访回忆录刊于《读书》1997年第6期的马敏的《耶鲁怪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