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语文课改论文

初中语文课改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23 03:00:5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语文课改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初中语文课改论文

第1篇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值得瞩目的是,在各门课程的设计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其中的情感教育则是一个主要的目标。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要将语言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

一、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

进入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

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种完成就暗含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而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视野,即其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

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沈复笔下的那一片童稚之情;背影中的浓浓舐犊之情;曹孟德东临碣石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一缕悠悠思乡之情;还有羚羊木雕上交织着的浓浓亲情和真挚友情,再加一股难言的委曲之情……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呢?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

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这就不禁使人想起哲人说过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语文教师尤其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秉承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这一文化体系本身就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提出了较高的规范和要求。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许多译介的外国作品、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等,都走入了语文课堂。但总起来说,都是熔铸着真、善、美的篇章,这就要求教师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引领学生一起穿越历史、遨游太空:感受月球的凄寒荒芜、领略异地的风土人情、欣赏皇帝游行的丑态、追溯人类历史的渊源……在这种心灵相通、情感愉悦的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其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三、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寻找学习者之间的心灵契合点,优化学习效果。

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不外乎听、说、读、写,在新课程的语文学习中,这些已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自然不可或缺,而新课程更高的学习要求却使我们不得不去寻求更为优化的学习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点――语文学习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开放的群体活动,因而多个参与学习的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在学习中的作用至为关键。个体之间寻求心灵的契合点,从而形成一种以自主为前提,相互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并广为实施。

语文学习是一种内化知识从而陶冶情操的活动。对于同一文本的体验而言,个体之间势必存在差异,甚至比较大;当几个学习者在一起进行交流、探讨后,可能每个学习者的体验就会更深一层。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改;不足之处;对策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的提升,初中语文老师也在不断的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并探索出符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方法,从而促使学生们更好的接受语文知识。尽管如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新课改后依然暴露出诸多的不足之处,本文由此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对策,这对于今后的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一、初中语文课改后的不知之处

1.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趋于形式化

新一轮的课改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促使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都会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学习,即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一方面教师对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引导错误或是不到位,另一方面是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欠缺,导致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过于形式化。在小组学习中,一些学生会把教师所布置的任务集中到一个成员或是其他优秀成员的身上,而这些学生则共享他人的结果。课上讨论时,有的学生则在认真地讨论问题,而一些自控力差的学生则在借机聊天。有的语文教师虽看见了,但为避免教学耽搁并没有制止这种情况,只是在课上一再的强调,各个组员都要相互协作等等类似的话。

2.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使用泛滥

在现在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使用。多媒体的使用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还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但是,频繁地使用多媒体,这会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很多的弊端。一些语文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课件做的比较花哨,相反地学生的注意力都在花哨的ppt上,对教师所展示的内容却忽视了。由于使用ppt后,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推进教学进度,大部分教师都乐于在课堂上使用ppt,然而会导致进度太快,学生无法跟上ppt的演示过程。而且长期使用ppt后,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都依赖于多媒体,甚至出现了有些教师在没有ppt的情况下无法授课。

3.师生未能完全适应新课改的教学方式

由于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一些教师和学生还是没能完全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面对这样的情形,一些语文教师不知如何才能更好地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则会出现教学不当的情况。当然一部分学生也未能完全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没有了教师直接性地引导,学生不知道要如何学习,他们对教师和教材依赖性很大。

二、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不足之处的解决对策

1.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探的探索能力

在新课改下,语文教师要正确地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索能力。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应从自身开始有独立自主的探索能力,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向。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及时给与他们鼓励及引导。例如:在上说明课文时,教师让学生下去自己查询资料后再和同组成员进行讨论,在课堂上可以由代表发言,课后教师应收集学生的作业进行查看,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

2.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应根据课文的需要而制作ppt,不是每节课都在使用ppt授课。在语文课上,一些比较难懂的内容,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演示,以便让学生理解。而一些简单地内容可以采取和学生互动等其他地教学方式。一定的板书教学一方面可以理清教学思路,另一方面则可以无形中影响学生的书写。例如:在上古诗词时,教师可以把一些关于古诗词的写作背景和作者背景用ppt的形式展示出来,而一些简单的字、词、句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来,再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学习。

3.教师定期在职培训

学校或是当地教育局,应进行定期的教师在职培训。定期的教师在职培训,可以让初中语文教师及时了解最新的教学情况。教师在职培训,都是由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授课,而被培训的教师则可以在培训地过程中及时的了解到自己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及优点,一些深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教师则可以在培训中学会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转变过时的教学方法,创新出新的教师方式。当然,只有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的教学方式。

三、结语

第3篇

一、小组合作

合作学习作为主体性教学组织形式,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合作学习由美国教育学家DavidKoonts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首先提出并实施,是一种小组学习活动。合作学习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使用得当,不仅使教师教得轻松,而且使学生学得轻松,从而轻松实现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学习属于任务型教学,明确要求才能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模拟对话练习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组织对话练习时,不可简单地说:practicethedialoguewithyourpartner,没有示范,没有创设情境。在这种要求下,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及掌握不够深入,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所以教师要明确要求、多加引导。例如七年级上总结名词所有格及颜色的表达、提问时,笔者注意在学生小组合作之前,给学生做相应示范:T:What’sthis?S:It’sapen.T:Isityours?S:No,it’sLiuYun’s.T:Whatcolorisit?S:It’sred.T:Yes,it’saredpen.学生在这样的示范下,参与小组合作,积极模仿,思维活跃,兴趣盎然,由此容易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忽略,应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具体的落实,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

二、师生探究

除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外,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与学生共同探究的方式,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英语教学,强化教学效果。任何教育活动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学校的教学活动都是在师生交往中实现的。例如七年级下Unit8以对话形式呈现了反义疑问句,这是这一单元的重点。为此,笔者为本课设计了一个活动,即用反义疑问句谈论不同季节的天气。在设计教学活动前,笔者对课文进行了整合。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内容,对教学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取舍、调整。”整合过的内容,更好地体现任务与任务之间紧密联系,所有活动始终围绕中心任务展开。在明确任务目标后,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把课本还原成交际语言,让每个学生进入活动角色,积极思维,实现课本知识的内化,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每次英语课开始都有学生值日报告活动,由于本节课学生报告的内容与课本无关,是介绍企鹅的,因此笔者边听边思考如何把话题引到天气与季节上,从而引出反义疑问句。师生对话如下:T:Sothepenguinissocute,isn’tit?S:Yes.T:Asweknowtheweatherthereisalwayscold,andthefourseasonsarenotobvious,doyoulikethere?S:Yes\No.此时,笔者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及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看地图不同地方的季节与天气,活动符合新课标提出的“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兴趣为出发点”,这样便自然引出本课的主题,即悉尼的天气。师生对话:T:What’stheweatherlikeinSydney(December)?S:It’scold\hot.T:Coldorhot?Let’sdiscusswhatislikeinspring/sum-mer/fall/winterinAustralia?(向学生展示澳洲与我们在同一季节的不同动植物及风景、穿着的图片)So,wecanknowwhenitiswinterinAustralia,itissummerinChina.Itishotnow,isn’tit?

作者:余艳红 单位:将乐县第四中学

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 教育 理念

基础教育高中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是:发展性的课程功能观,综合性的课程结构观,生活化的课程观内容观,创造性的课程实施观,多元化的课程评价观,民主化的课程管理观。但理念与现实总是存在着差距,而这种差距正是由于新课程改革后出现的问题所产生的。

新课程改革后所出现的问题,首先是课改意味着教育方式的转变。在这个转变时期,一些老教师为了适应新课改,想转变教学方式,但是由于受到以往教学经验的影响,转变还是存在困难的,他们想用新的教学方法却缺乏新的教育理念和经验,想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又不符合新的改革要求,他们变得束手无策。

其次是一些年轻教师更新意识强,在新课改中也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意识,但是却带有盲目性,没有看到新课改的实质。例如福建师大文学院的孙教授前一段时间去一所中学听语文课时,上语文课的那位老师给学生们上的课是《木兰辞》,在讲课前那位老师先给同学们播放了一部美国动画片《花木兰》,这挺有新意的,这位语文老师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不仅起到开拓学生视野的作用,还看出这位老师认真施行新课改的政策和方针,但他没有把它落到实处,原因就在于他的实施方法带有盲目性。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播放的这部影片内容,孙教授说这部影片只是动画片与所上的《木兰辞》没有多大的关系。其实这种做法就是硬套新课改的公式,用的是新思路走的还是老路。我们说“教师对新课改的接受表现为两个相互联系的过程:一是把新课改文化合理化为自己的观念过程,二是相信这个观念的正当性,并把价值观念转化为行为观念过程”①。但这位老师没有做到使价值观念向行为观念转变。

第三,新课改后教师们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像传统的那样一味地给学生们灌输知识,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者学生自己向老师提问题或发表意见。但目前很大一部分学校的学生缺乏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同时教师们不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对学生的问题或观点持尊重的态度。可以看出师生目前的状况还不能形成一种默契的配合与互动,这对新课改的实施包括其中教学方式的转变都是一个阻力。还有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讨,一些教师没有正确把握好时间以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甚至造成课堂纪律混乱。

第四,在教材方面,目前新课改内容比新课改前增加了许多。如高中思想政治原来只分经济、哲学、政治常识三个部分,新课改后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生活内容。高中语文原来新课改前只有6册书,新课改后必修课教材就有5个模块5本书,选修课共有5个系列,每一个系列一本书,共10本教材。内容上的增加是为学生减负还是加负?加负并不是新课改应有的。学生的基础并没改变,学习时间有限,每科学时又减少了,学生在学习学科内容和完成这些学科上就存在很大的压力,教师们也觉得时间紧,任务重,难以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可以看出新课改后出现了“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

第五,高考新方案尚未公布,这使得教师在备课上没有一个明确的方案,教学上难以突出重点,同时也造成学生学业上的茫然。不少学生对课程尤其是选修课没有一个较熟悉的认识,教师也没有对此认真讲过,也没有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不少学生反映新教材例题少,书看不懂,只好通过买参考书和练习题来应付;教师反映的是教材版本多,教师怕知识遗漏就把它们全部都讲解给学生,另外找时间补上,可见高考新方案仍未公布造成了师生仍旧走应试教育的道路,这样新课改的理念也就无法得到内化与外化。

新课改的问题可归纳为:1.大部分教师在适应这一改革方面存在困难,也有一部分教师则是硬套新课改的教学公式,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2.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是很强,师生还不能够完全在课堂上形成一种默契的配合。“新课程师生理念的改变,要求教师从权威的角色走向与学生平等合作的伙伴”②;3.课时与教学内容发生了矛盾;4.高考新方案不能与新课改同行以致新课改无法充分发挥作用;5.师生都感到茫然且各自的任务都很繁重。

针对这些问题我提供它们的解决办法仅作意见供参考。首先要加强对教师“以终身教育理论为指导,秉承终身教育”③的继续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定时为教师进行新课改培训,在培训中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教师也可以运用以往教学模式中的精髓与新教学模式相结合,同时还要求“教师的学习需要理论的指导和专业的引领”④。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需要利用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课堂讨论发表观点的积极性,在讨论中教师要不时地引导学生,并要照顾到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三,教师让学生讨论问题前应先教授有关该问题所涉及的知识并让学生充分理解,然后再开讨论课,讨论课上不能硬抠教材知识点而应该联系当今社会热点将知识进行迁移,教师还应该考虑到学科间的互动,扩大学生的综合知识面。第四,教师应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场掌握所传授的知识以减轻学生的负担,教师还要不断给学生以引导,为学生多出例题,例题要经典、新颖、质量高,有针对性。第五,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通过引导的方式来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让学生真正从学会变成会学。第六,教师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时也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同时还要求教师进行教学后的反思。第七,高考应尽快制定出新方案,让师生们都能够有个提前的适应,高考的新方案应该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新课改成了时代的需要,这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这一改革并不是说明以往的教育制度不好,以往的教育制度适应的是当时该制度所在的时代,也就是说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应时而变的制度才是好制度。从总体上说新课改还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未来,新事物一开头一般是不容易马上被人们所接受的,但新课程改革始终体现着人性化的教育,生活化的教育,创新型的教育理念,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⑤,新课程改革贴近学生自身生活,关注学生发展,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许多课程增加了小组活动,综合实践,专题讨论等内容,大体上改变了过去主要由教师讲学生参与程度低的状况,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们有了亲切感,学习兴趣倍增,并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新世纪面临新挑战,新机遇、新时代呼吁新人才,新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取决于广大中小学教师能否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方法和手段。我相信新课改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得到一个很好的解决,让教师们在教学上能够发挥出更加出色的水平,让学生们能够在快乐的学习中不断地进步成长。

注释:

①林正范等著《课程更新与教师行为的转变》,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第60页

②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第61页

③时伟《当代教师继续教育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55页

④李志厚《教师校本学习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第7页

⑤彭兴顺著《新课程与教师共成长》,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第5页

参考文献:

[1]林正范等著《课程更新与教师行为的转变》,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2]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3]时伟《当代教师继续教育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4]李志厚《教师校本学习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5]彭兴顺著《新课程与教师共成长》,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

第5篇

【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 新课改 促进作用

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学是以互联网和计算机位核心的信心技术能够予以重用。信息技术手段现在已经成为了我国素质教育中的主要工作之一,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基础教育更要与时俱进,迎接契机,将初中语文教学向新课程改革的思想靠近,一步一步的尽快实现新课程改革,其中一个非常重要手段就是提高学生的吸收效率,也要引导学生自主去使用一些信息手段去获取知识,当然前提是老师的正确引导以及信息获取的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所以说,通过信息技术和初中语文的共同协助和作用,借此初中语文新课改才可以真正的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不断帮助语文教学的进步,能够取得越来越好的效果。

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和初中语文

新课改下的初中生语文课堂教学,无论对语文教师的思想认识,还是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这些又是决定初中生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新课程改革中强调拓宽教学方式和手段,而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一个非常自然的想法就是将传统的语文教学融入高科技手段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手段对初中语文教学学习的方式方法上都有了一个很好的提升,使初中生可以提高其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效率,也可以帮助初中生积极主动的去开展学习,尤其是拓宽自己的视野,进行一些探索性学习,从而从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方面帮助锻炼初中生的基本能力,为其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从更高层次来讲,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会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更好的向新课改方向靠近。因此,在教师通过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语文的学科或是现实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着手,还要借助实际的问题,激发初中生对发达技术和信息水平的好奇心,进而帮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得到加深;另一方面就是要对语文的教学活动安排在实践中进行,在现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语文教学也会有新的特点提供给老师来进行选择。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整合的手段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国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过于死板,比较拘泥于单一的教学方式和传授手段,过于依赖那种已形成的培训或者训练体系,只是简单的传授相关知识,对于学生日后发展和进步非常重要的思维习惯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新课程改革提出,要着重培养下学生的思维习惯的培养,对初中生的语言学习和应用能力进行重视,积极引导初中生的自主思考、探究能力,学会探索性研究一些事物,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等。

2.1对课文的精读

在比较传统的教学中,会对教材课文的精度进行高度重视,在网络环境快速发展今日更是不应小觑,原因在于精读不仅能够培养初中生的阅读习惯,还可以加深学生的对知识的吸取和消化,是目前公认的非常重要的方法。精读的核心在于学生在阅读文章后对内容和作者等相关内容的一个思考过程,语文老师也可以对此提出相关的资源供学生们参考,给出一个简单的思路,引导同学们沿着正确的思路继续阅读。同时,语文教师也要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讨论之中,这样就使教学方式发生了转变,更侧重于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探讨和研究,既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也可以实时进行指导和点评。

2.2主题性的研究

这种新颖的学习、教学方式主要的思想就是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一些资源、资料以及话题,形成一个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大量搜集相关资料。一方面,阅读主题的选择是不受限制的,可以选择任何方面,另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发学生的某方面能力,外延也很宽,传输的路径还具有辐射性。语文老师也可以对此提出整理好的相关资源供学生们参考,学生也可以通过上网搜集相关的资源,在论坛上进行交流心得。有的时候可以号召同学利用自习课或者班会时间自主组织话题的讨论,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用集体讨论的方式,使大家融合在一种学习和研究的氛围之中。

2.3选择性的阅读

学习的主体是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快速的阅读,并依据要求对最有用的段落和语句做下标记,然后对其细细琢磨,也要引导学生自主去使用一些信息手段去获取知识,当然前提是老师的正确引导以及信息获取的有积极的教育意义。这种手段的效果一般是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选择性的阅读非常符合现代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轨迹,还在具体的方式中使每个学生在每学期指定一本中外的名著进行阅读,借助互联网资源可以拓宽学生选择的范围,并要求学生按周次的逐一阅读,养成做好读书笔记的习惯,老师也可以进行监督,定期组织一次交流探讨的课程。

3、结束语

我们要坚信在初中语文新课改的信息技术中,要对教师使用的现代化教育的技术意识及现代化教育的观念加以提高,还会对教学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使初中生可以提升其在平时学习中的效果,帮助初中生积极主动的去开展学习,进行一些探索性学习,提高学习兴趣,综合发展素质教育。所以,我们要继续坚持将信息技术手段和初中语文教学相结合,促进新课改的全面完成。

【参考文献】

[1].牛春燕.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8).

[2].初传芳.反思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整合的几个层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9).

[3].曹元坤.信息技术介入语文教学浅见.[J].学生只有(初中版),2010(03).

第6篇

新课改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小说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小说审美教学,对于提高学生鉴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学作为一种具有潜移默化的审美教学活动,要在教学活动中正确地引导学生在审美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一、初中语文审美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语文作文义务教学阶段重要的人文课程,在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很早就提出了美育的要求。但是,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审美教学也淹没在程序化的教学活动中。很多语文教师对于小说中的美育因素不够重视,仅仅重视考试的目的。与学生在小说教学中的审美预期和美感体验相违背,使语文小说教学中的文学之美和人性之光成为了一种机械式的教学形式。

在语文小说教学中应当不断的丰富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富有创造性和个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常常发现,在小说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沉闷的重点字词的讲解发现,对于小说中精彩的语言和协作的技巧则忽视不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小说的语言和思想没有正确的理解,没有联系到小说中的相关知识背景。还有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缺乏激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上课,缺乏情感上的张力和动力。部分教师在小说审美教学中常常缺乏创造性和灵活性,依然沿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遵循着教条式的教学,特别是考试压力的背景下,教师往往对学生的成绩更加的关注。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考试为中心,对于学生的兴趣、情感需求等不够重视。特别是小说教学中对其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反复的分析,学生对于教学的内容无动于衷。教师在小说教学中没有足够的感情,也将不能引导学生发现小说中美的元素。

二、开展语文小说审美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中学语文中的审美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语文的重要功能所在。因此,为了充分地发挥语文教学中美育功能,应当积极地开展小说审美教学活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1.注重课堂设计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学,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到审美教学对于语文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针对性地安排计划,对课堂精心设计。为了更加顺利地实施审美教学,要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因此,在小说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小说背景和作者生活经历的介绍,在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能够有效的提高审美教学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和看待小说中的问题,重视学生的个性表达。例如,在《皇帝的新装》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来进行续写,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文能力。

2.通过环境描写,感受小说人物美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小说是学生最为喜爱的一部分,也是蕴含审美因素最多的一部分,表现最多的一部分为语言美、人物美、情节美等。其中,小说人物形象的描写不仅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而且其还具有非常强的社会性和思想性。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不仅能够更进一步感受到小说的美,而且还能够引起学生与人物的共鸣,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比如,在学习小说《骆驼祥子》时,小说中有大量笔墨通过典型的环境塑造小说人物祥子的形象,在开展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典型的环境描写来进行分析祥子的形象,如在小说中描写烈日无处不在时:“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而在描写暴雨时写到:“几分钟,天地已分不开……成了水世界……”通过这些典型的环境引出小说中的主人公,在这种恶劣的天气下,祥子仍然一如既往地干活挣钱,没有任何的畏缩和懈怠,由此可以看出,祥子是一个老实本分和吃苦耐劳的人,其实像祥子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通过询问学生后又将学生引导人物形象分析中。经过和学生分析交流,同学们一致认为,祥子是一个勤俭、吃苦耐用、要强,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对人吃人的旧制度的强烈抗议。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小说的整体美

在语文小说审美教学中,要将小说中的美扩展到课外,让学生将小说中的情感和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语文常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认知能力。在语文小说审美教学中,重视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教学方法,小说是对生活的艺术处理,提高增强学生在社会中的审美实践性,使语文小说教学延伸到生活中。那么,语文小说教学将不再仅仅是一种学院式的理论知识教学,而且能够用在生活中,丰富学生的情感。小说从生活中来,它包含了生活中的种种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不断的强化。这样不仅达到了美育的效果,而且也巩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在生活中更容易感受到小说中所蕴涵的美,强化了没在语文课堂外的渗透,能够有力的促进语文课堂教学。如在学习秦文君的《选举风波》一文时,在学生们讨论“贾里共经历了几次风波”“让他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等问题后,提出“你有没有参加过班级选举?在选举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在面对选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时你是怎样解决的”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让学生领悟到生活是五味瓶,有苦也有甜,有掌声也有泪光,在生活中我们应当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笑对困难和挫折。除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话题,学生周围的自然风光、风俗民情等均可成为语文审美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掘生活中有价值的、与学生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东西,适当地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审美素质。

三、结束语

审美教学中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语文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因此应当在语文小说教学中积极开展审美教学,将审美教学作为初中学生教学中的重要方向。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发现学生中的人物美、自然美和艺术美,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并且和自己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发现、体验美。

参考文献:

\[1\]彭映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基于小说的审美教育\[J\].民风,2013,(02):124-125.

\[2\]王祥.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探究\[J\].文学教育,2013,(03):79-80.

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新课改 做法

一群朝气蓬勃的孩子在语文课堂上活泼、自主中抒发自己的情感,畅想美好的未来,语文教学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你的语文课天天都是如此授课吗?非也。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课改轰轰烈烈的情况表面还隐含着一些对教学质量有影响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新课改实施情况

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存在“费时多、收效微、负担重”的问题。为了适应21世纪经济时代,教育部在2001年6月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7月公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03年4月公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这是我国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正式启动。截至今年,初中语文课改已经走过近十年,全国各地都在如火如荼的推行课改进程。在新课改中出现新课改的优秀省市地区、著名学校,甚至一些课改特级教师,也召开了无数次关于课改的教学研讨会议,还有许多课改的教育理论作品。新课改把中国语文教育推向新的征程。

二、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质量问题举隅

语文新课改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不合理的方面。新课改在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带来了变革,不过在改革浪潮之下,初中语文新课改存在对教学质量有影响的问题,列举如下:

(一)语文教学忽视了“语文原味”,成了百科知识大满贯。语文课堂还是要遵从语文角度去学习,课堂要体现语文特色,不能为了追求其他知识,“蜻蜓点水”的大满贯教学,这不利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二)学生的基本技能没有很好的培养。由于新课改,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学习占去太多时间,而学生自我学习时间就少了。在学生自我学习时间内,学生可以写一写课文字词,可以有感情的朗读一些优美的文字段落,可以对课堂中的字词或者文句按照语文角度赏析,还可以有感悟的写下一些文字片段作文……因此,语文新课改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识字、朗读、语言鉴赏、写作等能力。

(三)语文教学过度的“电教化”方式,课堂知识量剧增,不利于学生必备知识的吸收。由于新课改,多数老师喜欢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多媒体教学可以承载大量的知识,一节课下来学生是享受了“课堂盛宴”,可是一些基础的知识被大量新鲜、好奇的知识给掩盖了,最终影响学生对语文必备基础知识的学习。

(四)一些所谓的“课堂变化”没有实质性改变,反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由于新课改注重学生学习的合作探究性,一些学校在新课改中确实做了一些变革。例如,把原来单人单桌组成桌子拼成小组合作模式,但是由于教师没有按照班级学生语文水平合理的组成小组,这样的小组只能是形式小组,实质上没有小组合作,反而有利于学生课堂上随便说话聊天或者相互抄袭作业。这样的学习对语文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三、初中语文应对新课改的积极做法

新课改的春风早已拂遍祖国大地,初中语文新课改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改革,不要盲目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教改模式或者教改方式方法。因此,新课改要针对学校、年级、班级以及教师自我能力进行教学改革。

(一)学校重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的大力宣传

对于学校新课改,刚开始新课改或多或少会影响学校教学质量,但学校只要认真深入理解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对比传统教育理念找出新课改新在哪里。学校要重视新课改理念的宣传工作。例如,学校多举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与相关学科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或者教学研讨会议;学校购买或者征订一些新课改理念的书籍或者教育教学期刊;表扬一些新课改工作中走在前列的老师;举办新课改的教育教学论文活动,让课改成功的老师的经验分享给其他老师;积极组织学校老师参观全国或本地区课改成功的学校的课堂观摩活动……从行动上真正的引领学校老师走进新课改工作。

(二)教师自身领悟新课改的实质

语文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教师与学生一起读书共同发展的过程。作为一线初中语文教师,自身作为课改一线组织者应当做好领悟新课改实质的理论研究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要积极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其次要积极参与学校各级部门组织的课改研讨会议,做好新课程改革的会议记录;然后主动向课改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咨询相关新课程改革碰到的问题并学会处理;最后还可以从网络上学习新课改的一些资料,做好相应的笔记心得。

(三)教师新课改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创新

一线初中语文老师做好领悟新课改实质的理论研究工作后最终落到实处的是语文课堂的改革中。教师的备课时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因教师要结合教材文本与学生实际,合理的开展语文课堂,根据课文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不能盲目跟分的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或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打破常规教学方式与方法,形式上要创新,但是内容不能打折,可以穿插多种教学方法。

(四)学生积极参与新课改的学习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学生作为新课改教育的受益者。学生在语文课堂应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主动参与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认真做好学生应做的学习任务。课堂上扎实学好语文基础知识,培养语言鉴赏、朗读、口语表达能力,把语文课堂老师布置的课堂学习目标能够一一达到。课后要多阅读中外名著,扩大阅读量提高语文素养。

四、总结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教育工作者的心里慢慢地扎下了根。只是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成为新课改的拦路虎、绊脚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警告:“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面对教育的神圣使命,特别作为初中的语文教师,一定要积极参与新课改,扎扎实实地坚持课改理念,才能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成学.教师素质与形象[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第8篇

关键词 语文教师;新课改;初中语文

语文教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中学生,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然而,知识不是静止的,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特别是在“数码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教师应跟时展步伐,注重自身多种能力的培养。新课改背景下,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和搞好本职工作,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具有以下几种最基本能力。

一、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教学的主要工具。是教师实施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效手段。所以说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师最基本的素质,因此优秀的语文教师:一是要表述要准确明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教学活动的重要目的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准确、科学是对语文教师语言素质基本要求。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始终用一些生动、形象、有趣的语言进行讲述或比喻,以期使问题由浅入深,易于学生掌握和理解;二是语言要简练,具有逻辑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认真提炼语言,把握分寸,干净利落,言简意赅,用最简炼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三是语调丰富,有节奏感。在语文教学中,语言要有节奏,语调要有变化。可根据教材内容的思想感情等,适时调整与变化,以达到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作用,只有发挥出语言的韵律性,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保障;四是普通话要标准,吐字清晰,幽默诙谐,具有感染力和趣味性。一般学生都不喜欢语言寡淡无味,表情呆板冷漠,没有激性的教师。只有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教师才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才能在轻松愉快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和活跃课堂气氛。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能力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初中语文就必须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方法众多。例如:讲授法、串讲法、问答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阅读式教学法等。具体在教授语文课文时,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主张应该根据初中教学内容和初中生的学习实际,以一种方法为主,辅以其他方法,相互协调配合。若教学内容是知识性内容,如语言知识、文学理论、文章知识等理论性强、自学难度大的,以讲授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另外,应该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协调性。只有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初中生学习的兴趣,进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三、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的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是中学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现代教育媒体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的特点,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开展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使语文教学内容图像、文字和音响并茂,且交互呈现,激活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的感官神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语文教师若能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创造性地开展视听结合的现代教育媒体教学,则有利于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因此,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具有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的能力。同时可将自己独到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融进现代教育媒体之中,通过现代教育媒体使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化疑难为浅显,化呆板为生动,符合了中学生的接受特点,优化了教学效果,促进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三、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有利于提高初中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因为现代教育媒体,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还促进了教学方式,改善了师生关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保证,学习气氛更为活跃,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四、优化新教材资源的能力

现行新教材打破了原教材的编写体例,每个单元不再为按体裁划分为四课,而是以阅读教材和写作、口语交际教材分开编排。在阅读教材中分为三个互相衔接的阶段。第一阶段,在初中的基础上,学习现代文和古代散文,着重培养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第二阶段,学习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古代文学作品和外国作品,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第三阶段,学习文化内涵较丰富的现代论文、科技说明文和文学名家名作,着重培养研讨、评价现代文和文学作品的能力。在写作中,培养从事写作必须具备的几种能力,培养写作记述文、议论文、说明文的能力,培养写作应用文(小传、通讯、游记、读后感、短评等)的能力。口语交际主要培养学生日常交际的能力。学习即席发言、演讲、采访、讨论、表演、辩论等几种口语样式,掌握必要的口语交际技巧。因此,现代中学语文教师必须通过加强教法研究,具有优化新教材资源的能力。

五、要善于运用教学用语的机智能力

教学用语的机智能力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对象、上课情境等因素的不同,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教师事前难以预料而又必须直面的问题。比如,遇上突发事件,意料之外的学生提问,学生的恶作剧,上课上捣乱的学生,等等。教师如何应付,能否扭转局面,摆脱窘境,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遇此“险情”,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用语的机智能力,巧妙处置,化险为夷。乌申斯基指出:“不论教育者怎样研究教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学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良的教育实践者”。所以,一个好的语文教师的教学用语的机智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智能表现。教学用语的机智能力不是单一的语言能力,更不是“灵机”一类的产物,它是老师的素养、学识、经验的综合结果。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素质,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教学用语的机智能力才能在构建和谐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发挥到极致,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