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15 17:07:3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印刷工艺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书籍是古老的文化产品。随着时代的变迁,由于科技工艺的进步,书籍的设计和印刷工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印刷工艺对于书籍的改变,可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直接催生了书籍的更高层次的功能作用,最美的书不仅可以阅读,还可以作为一种具有精神属性的文化产品,多元化的内容让人们重新审视传统书籍。而这一切都与精湛的印刷工艺密不可分。
一、“最美的书”的发展概述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3世纪时候,册页书籍开始普遍使用。随之印刷术的发明,让书籍的印刷工艺得到了正式发展。在科技的推动下,最美的书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让科技迈向新的台阶,同时书籍印刷工艺有了巨大的革新和发展。在这个时期,书籍无论是印刷,还是其他环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不断地融入到实践当中,不断调整,不断适应,直到1948年莱比锡一次“世界最美的书”书展活动正式推行,这才让这类书籍的印刷设计活动有了新的名词,——“最美的书”。从此全世界每年都会有40多个国家共同举办这类活动[1]。2009年,我国的《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被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深评委团荣幸地选为“世界最美的书”。因此,我国的“最美的书”正式进入了人们的视线。最美的书的发展历程是伴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而发展的,它一方面体现了现代科技的成果,又体现了人们精神层面的转变。在科技工艺下,其实是人们内心和世界的交融、碰撞、交流的产物。
二、“最美的书”印刷工艺的实践与创新
众所周知,上世纪后半叶开始,书籍的印刷工艺随着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原有的铅印技术逐渐被胶印取代,对于书籍的文字内容技术的处理随之改变。这种印刷工艺的革新可谓令人瞠目结舌。更重要的是,印刷工艺的理念这时候也彻底被更新。人们更加愿意接受新的创新理念[2]。虽然铅印成本比较低,更加便宜,大批量的印刷也比较容易,字体字迹更加清晰简洁,但是它的工艺技艺和工艺效率却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胶印的出现就带来了一场势在必行的印刷工艺革新。胶印工艺效率高,速度快,操作更加灵活便捷,从视觉上来看,也更加具有现代美[3]。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现代生活的人们对这种理念的突破尝试,也更加愿意接受,无论在主观条件上面还是客观条件上面都促使了“最美的书”印刷工艺的理念创新。同时,在引导读者接受这种理念的过程里,也是十分顺利,几乎没有受到障碍,可谓顺理成章。最美的书的印刷工艺的理念比较明确清晰,更加容易让人接受。现代工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环境与人的需求的矛盾。而传统印刷工艺的理念造成了上述两者的不和谐局面,人们耳濡目染,可是随着理念的不断创新,人们似乎找到了解决办法,除了满足审美的需求外,还能保持环保精神,这一点上面达到了最美的书和人们需求的一致共识[4]。现代印刷工艺与传统印刷工艺有很大不同,这些都体现在最美的书的印刷工艺当中。最美的书的工艺形象也是五彩斑斓,主要体现在烫印工艺、纸面整饰、上光工艺等几方面。烫印包括烫金银、烫电化铝、印专金、印专银、烫漆片几类;上光工艺主要有重点上光、整体上光、覆膜、过光油、过哑胶、过光胶、过哑油几类[5];整饰成型主要有压纹、凹凸压印、打孔、模切几类。这几方面的工艺技术各有千秋,综合起来就对最美的书起到了很好的衬托,赋予了新的内涵。不仅可以起到实用的作用,还能够起到精神层面的附加值。总体来看,这是不同于以往书籍的[6]。本文就这几方面的工艺进行分析研究,旨在突出最美的书的印刷工艺的实践与创新情况。
1、凸凹压印的实践与创新。这种工艺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工艺。最美的书通过这种工艺可以极大地增强美感,突出特点。这种工艺通过一种凹凸模具,将最美的书的表面产生压制效果,最终形成压印。压印过后的最美的书明显会有立体的手感,从视觉看彷佛浮雕,这是和以往不同的一种工艺。另外,这种工艺不需要使用额外的油墨,直接在书籍表面通过设备就可以完成。效果十分明显。目前主要的类型有粗细深浅几种,相互结合,形成不同的效果。例如,我国的《艺诗集》书籍就采用了这种工艺。因此还获得了2014年度“世界最美的书”银奖,它的封面几种体现了凸凹压印工艺,给人一种大方高端、但不失朴素的气质。
2、金银墨工艺。这种工艺主要体现在书籍的某些局部,为了突出层次感,让书籍的整体更有呼应感。这种工艺之前也可以看到,主要是精装书采用这种工艺,但是现在许多平装的书籍更青睐于这种工艺,而且我们发现,似乎平装书更适合这种工艺的衬托。这种工艺可以让最美的书体现一种艺术气质。金银墨是一种特殊的色块,没有明显的彩色度,因此用在书籍的标题、扉言上面,可以和其他部位的彩色形成协调,丰富书籍的美感,形成一种大气、端庄的气质。目前它的应用有一些问题,在油墨的耐热性上面比较难以把控,因此就会对光泽、颜色的问题有一些小的干扰。通常实践中采用的办法就是先铺底色墨,然后印刷金银墨。这种工艺如下图所示。(黑色的书籍就是底色。)3、激光打孔工艺。这种工艺最初是服务与装订环节,与印刷环节无关。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工艺也开始对印刷环节起到了帮助,因此让最美的书具备了更多种优势。这种工艺功能丰富,使用灵活,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同时它解放了打孔的作用,让打孔不仅服务于后期的装订,也延伸到了前期的印刷当中。比如开片,开窗,开洞,这些都可以依靠电脑完成,既方便又快速,因此就实现了完全创意的可能。人们从这些孔洞里面产生许多联想,增加了最美的书的魅力。无论是视觉上,还是形状上,都给人一种新鲜好奇的感觉,在读者的心灵当中增加了质感。像许多艺术类的图书,都使用了这种工艺,更加突出书籍的内容和特点。因此称为最美的书并不言过。
三、“最美的书”印刷工艺的发展趋势
印刷工艺渗透进书籍,无疑对书籍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好处。目前来看,最美的书正是契合了这种印刷工艺的创新,并且把实践融入了书籍的设计当中。最美的书不仅体现了书的内容,还体现了书的美感,更说明了一种创新实践的态度。最美的书发展的几十年当中,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让最美的书成为了可能,从文字内容方面,到印刷排版设计装帧等环节,都渗透着这种理念。这和社会的进步密不可分。工业文明的进步,带来城市化的发展,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物化的书籍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是精神层面需求的客观趋势[8]。那么,现代印刷工艺的发展,和最美的书的结合,就成为了必然的趋势。从某种程度上讲,最美的书的历史进程,其实就浓缩了现代印刷工艺的发展历程。我们探讨“最美的书”的印刷工艺创新实践,这是一个动态的分析过程,要从实践当中总结规律。最美的书的发展历程,就是现代印刷工艺的发展历程,从纸质的书籍设计,到现代多元化书籍的出现,说明创新才是书籍的唯一出路。不仅是书籍,其他文化产品也是如此,这是本文带来的启示。创新和实践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任何真正的创新都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只有通过不断大量的实践,才能完成创新,才能让创新变得有意义,有价值。而实践并不是漫无目的实践,是有目标有计划的实践,这就需要有创新点来支持实践过程。最美的书经历了不同的创新阶段,每个阶段都反映了印刷工艺的最新特征,这种创新有利于实践的完成,同时,实践也促进了下一次创新的发生可能。我们相信最美的书未来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会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树栋,庞多益,郑如斯.简明中华印刷通史【M].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1.
[2]赵正.砚耕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03:35.
[3]吕敬人.书艺问道【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16.
[4]邱承德,邱世红.书籍装帧设计「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7:43.
[5]李淑琴,吴华堂.书籍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8.
论文关键词:印刷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已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突出能力本位,开发设计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是各高职院校推进深层次工学结合的关键环节和基础工程。笔者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的视野,对高职印刷技术专业课程设计进行探讨。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主要经历了四个较为明显的阶段:一是“三段式”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主要是借鉴国内本专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课程模式并进行压缩复制,此时虽然已经明确了能力本位的高职课程理念,但仍沿用学科本位的形式。二是理论与实践分立的“二元”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在完善理论课程体系的同时,以廓清技能体系为特征,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实践教学学时,尤其是集中实训环节,但课程体系的变革仍停留在简单的课程组合,没有实现能力本位的深层重构,学科本位痕迹依然很重。三是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的典型特征是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设计课程,实施能力本位的课程方案,即在课程设计方法上,从以学科为起点的课程转换为以职业为起点的课程。这次课改可以说真正显示了高职课程从学科本位课程突围的姿态,但由于没能形成成熟的课程开发模式与技术,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流于形式,在能力分析与课程设置上,一些专业课程甚至出现“两张皮”现象。四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以职业工作过程系统化分析为特征,课程设计基于工作过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的特点,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流方向。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从更高层次上体现了高职课程的能力本位
职业教育课程的能力本位,目前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界的共识。然而,由于急于摆脱知识本位的束缚,对“能力”这一泊来概念的理解不免矫枉过正,很多情况下将“能力”单纯地理解为“岗位能力”,即满足学生当下就业需要的能力,以此作为课程建设的唯一出发点和立足点。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通过系统化、整体性思维观照,从更高层次上体现了对高职课程能力本位的独特理解。
对知识的重新审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认为,高职课程反对复制知识,但不等于消灭知识、不要知识,而是重构知识。“工作过程系统化”是对“学科知识系统化”进行“有距离观察”,以解放与扩展传统的知识序列课程的视野,寻求知识关联与分离的路线,确立新的课程内容定位与支点。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通过知识解构与重构,高度融合知识与技能,从知识与技能如何互动的角度更高层次地体现了高职课程的能力本位。
对技术的理性认识不可否认,正是技术的独立性使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一个独立的高等教育类型,也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独特品格和形态。但当把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推向极致时,就可能走向“技术主义”,变成“物的技术”,人成为技术的“奴隶”和职业的“工具”。工作过程系统化是借助“人的技术”将“物的技术”转换为对社会财富过程的系统把握,以强调技术与技能的不可分性,寻求工作中“物的技术”与“人的技术”的关联。工作过程系统化是过程性技术,即以个体自身经验和策略等形式存在的技术——技能或所谓“人的技术”。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关注技术存在向技术价值的转换,从技术与技能如何转换的角度更高层次地体现了高职课程的能力本位。
对职业发展的人性关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反对复制技能,反对单纯技能训练,强调综合,强调思维训练,以避免单纯通过拷贝工作步骤进行课程设计的弊病,寻求职业工作的变动与应对的策略。一是通过对现实具体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设计,把握具备具体职业特征的工作过程六要素,即工作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进而掌握指导完成工作过程的思维过程的六步骤,即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训练,也就是从具体的个性去获取普适的共性。二是通过对完整的思维过程的掌握与迁移,去应对未来变化了的具体工作过程。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通过同一范畴载体的设计,在“重复”中掌握“同”的工作程序,在“类比”中习得“异”的工作特质,从行动与思维如何跃迁的角度更高层次地体现了高职课程的能力本位。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开辟了高职课程开发与设计的新途径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在继承和创新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能力本位”的基础上,其工作过程系统化方法,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对“职业行动”这一复杂活动进行系统化分析,克服了职业能力系统化分析抽象、虚化的弊端,开辟了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新途径:一是通过对知识与技能、技术与技能、行动与思维等高职课程重要概念的厘清与界定,实现了高职课程知识观、能力观、教学观、质量观等课程观在高职课程理论上的内在统一,并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与程序,具化为课程目标、课程模式、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实现高职课程理论与高职课程建设实践的有机结合。二是通过对实际工作过程的分析,确立课程的职业培养目标,明确课程模式,在描述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将职业行动领域转换为职业学习领域,再进行学习情境的具体化设计,实现课程体系与具体课程的内在统一。三是通过系统化的课程项目、课程学习领域、课程情境等课程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四是通过仿真或真实工作情境的整体化、体验式设计,解决行动导向教学中学生主体性、评价多元化问题。可以说,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是高职课程改革的一次“颠覆性革命”。
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在印刷技术专业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一)印刷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的构建
工作过程系统化作为高职课程设计总的思路与方法,具体到某一门课程,主要应考虑三方面的层次与逻辑:一是根据课程性质选择课程模式,如学习情境课程、项目化课程、任务型课程、案例课程等;二是根据课程内容结构之间的关系确定学习情境(或项目、任务、案例等)之间的组合关系,如并行式、包容式、递进式等;三是根据技能与知识的有效整合方式组织和序化学习情境(或项目、任务、案例等)内容。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印刷技术专业可设计多种多样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下面以印刷技术专业部分主干课程为例,探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模式选择与内容设计。
以任务为载体的印刷工艺类课程印前工艺、平版印刷工艺、包装印刷工艺、印后加工等印刷工艺类课程是印刷技术专业综合性较强的核心课程。该类课程可根据印刷工艺的明确印刷任务、印刷准备、实施印刷、印刷质量检验等实际工作来选择和编排课程内容。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精品课程《平版印刷工艺》,以“精装书印刷” 单个典型任务为载体,采用任务递进方式,并结合国家平版印刷工职业资格标准,将知识解构与重构,实现了技能与知识在工作过程系统化基础上的高度融合。
以项目为载体的印刷综合实训类课程如印前综合实训、印刷机操作综合等实训课程。该类课程可以选择印刷企业实际生产项目,按照项目类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课程内容安排,学生经过具体项目的反复学习训练,即可较全面地掌握图像制作与处理、菲林输出、印版制作、印刷品印刷、印刷品质量检验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以模块组合为主的印刷机结构与调节课程印刷机结构与调节这门课,可以说既是印刷工艺等综合类课程的基础课,其自身又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该课程可以印刷机的典型构造为基础,按照印刷机结构组成序列、难易程度、操作顺序等综合考虑,系统提取学习模块,使学生在学完各模块后整体把握印刷机结构,并能结合印刷工艺等课程的学习,掌握印刷机调节的步骤、方法和技巧。
以问题为中心的印刷故障排除类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涉及印刷质量故障和印刷设备故障两个类别。如印刷质量检验与控制,可根据故障性质、类别,以一个或几个故障问题为主线设置学习情境,将课程实施演变为一个连贯的实务操作过程。每个学习情境以解决、处理一个或一类故障为目标,学生完成所有学习情境的学习训练后,获得印刷质量检验与控制的系统化能力。
以案例为载体的印刷业务与管理类课程如印刷成本核算、印刷企业管理等课程。该类课程在开发设计中可根据实际工作类别、工作环节等设置教学单元,以典型案例贯穿单元内容,并且在每个教学单元后安排一定数量的典型案例供学生深入分析和讨论。课程实施建议进行小组或团队教学,将个人能力与团队精神培养相结合。
(二)印刷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应注意“系统化适度”系统化是一个组织构造范畴的概念,本身含有科学化、合理化、优质化、高效化等价值取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的目的并不是要想方设法减少专业课程数量,而是在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原则下进行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优化。如果不考虑课程之间的有机关系、技能与知识间的结合方式,把理论和实践的概念过于通俗化,让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包容一切基础理论,如将印刷材料、印刷设备、印刷色彩等全部整合进印刷工艺,就将导致印刷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的“系统化泛化”,这样的课程设计实际上也是无法进行的。
关键词:印刷企业;ERP;网络计划技术
1 前 言
在当代印刷业的生产调度在理论上研究很多,但实际应用却很少,而且多以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有关纸质包装印刷生产调度的几乎没有。实际上,纸质包装印刷企业的生产调度是非常繁杂的,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具体的规范模式,都是以过往的经验为主,自然系统的科学方法也就没有形成。所以,探究创建更合理、更科学、更有效的纸质包装印刷业的生产调度体系将是印刷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发展目标。所以,本论文就提出通过探究一个车间生产调度方式来有效推进整个纸质包装生产印刷企业调度系统的进一步优化。
2 纸质包装印刷企业生产调度工作的基本要求
2.1 要统一集中
综合管理是生产调度工作的组织保证。纸质包装印刷企业部门分类较多较细,工艺流程繁杂,生产状况常常变化,统一集中调度是必然的。通常由生产计划部门专职人员负责总调度,各部门(分厂、车间)由值班领导兼任分调度,各部门的分调度应依据总调度协调,根据作业计划和临时生产任务为要求,实行本部门的实际工序运行调度,下发调度命令。
2.2 要听从规划
规划执行是生产调度工作的根本原则。纸质包装生产调度工作的灵活性必须服从计划的原则性,要围绕完成计划任务来展开调度业务工作。
2.3 要准确迅速
效率是生产调度工作的行动规则。迅速就是要对生产前任务变化调整要快,对生产中发生的各种偏差发现要快,发生问题时使用处理策略要快,发生特殊情况时向领导汇报要快。而准确就是对情况判断要精确,对出现事故原因要查找精确,对问题采用的策略要精确。
2.4 要以防范为主
防患于未然是生产调度工作的根本方针。调度人员的根本任务是防范生产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一切脱节情况。实施以防范为主的原则,就是要搞好印刷前的各项原材料、设备与人员等预备工作,安置好各工艺链接的合作和连接,一同帮助防范和解决可能发生的问题,保证工作圆满地完成。
3 纸质包装印刷企业生产调度的主要职责
纸质包装印刷企业生产调度员一定要把握好全厂生产工艺流程,了解材料、设备、生产任务、时间要求、人员等生产状况。对纸质包装印刷质量要有一定的识别和控制能力,要适时、准确地把握每天的生产规划和临时变化状况,提前下发当天生产作业的计划,并调整各业务、材料、工艺、质量等部门,监督和促进完成好工作计划。要适时发现对进度产生影响的各个因素,尽快汇报并协助解决。无法解决的立刻向上级报告,发出警告,必定要熟知纸质包装制作印刷工艺的前端和后端部门状况,密切联系和加强沟通,积极收集和反馈情况,并适度调整计划,确保产品符合客户的要求,要定期召开企业生产调度会议,调查前期生产计划实行情况,安排布置下期生产规划,探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4 纸质包装印刷企业生产调度的主要模式
4.1 传统模式
使用生产作业单,人工调控指挥。几个活件配一个生产作业单,记录生产作业的所有内容,包含设备安排、生产时间等。每个车间、机台依据作业单配置资源和投入生产。
4.2 电子化模式
电子化调度也就是使用电子传票方式。调度将各个纸质包装以作业方式实行分时,将每个作业采用计算机下达到每个纸质包装生产部门能够及时地实行动态调度。印前车间可看到每张纸质包装具体版次的作业划分。当一纸质包装只等某个版次就可以开机印刷时,立即将此版胶片输出顺序整改到最前证印刷车间可以在第一时间开机印刷。纸质包装出版调度以通过控制机台掌握各机台的工作情况。在两个机台同纸质包装的同一版次时,可以依据各机台生产状况整分配印量,以确定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印刷任务。机台出现故障时,报纸出版调度在短时间内就可出并依据故障情况决定是否把该机台的工作转移到其他机台。如果需要由其他机台进行印刷,可以将即将结束生产或者停机待命的机台进行印刷。毫无疑问,生产调度能大大提高生产的效率。
论文摘要:在电子时代的今天。工业技术的发展与文化商品的设计、市场销售息息相关,书籍设计不再是个体的设计,它是一个集体合作的结晶,它对视觉感官美要求越来越高,材质及印刷工艺美在图书销售环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有责任的书籍设计者,要了解并抓住市场信息,抛开陈旧的运作方式,跟上时代的步伐,转换观念,虚心学习,敢于创新,注重传统与现代科技的探索,为书籍设计概念注入新的活力。
说起“uv",当今的平面设计界几乎都很熟悉。走进林林总总的图书市场就会发现,近年来新版畅销图书的封面大多采用了此项工艺。其视觉和触觉效果的特殊魅力正在书籍设计领域广泛流行。近两年从全国书市上我们观察到,采用"uv”工艺印制的图书品种和数量正在迅速增加,几乎占据新版图书市场的六成。在这六成中,主要是旅游、消费型和欣赏型书类使用较多,而且呈上升态势。科技资料、科普类书籍、教材、政治政策类、文学、历史类书籍使用较少。据北京图书大厦2004年3月社科类图书销售排行榜显示,居前10位的图书中有8种采用了特殊工艺印制,其中7种采用了不同的“uv”工艺。(见附表)
另据新华网2004年4月公布的深圳书城畅销图书排行榜,前10位中现代出版社的《生死遗言》封面采用特种莹彩纸张印制;世界知识出版社的《商道》采用烫银、模切工艺印制;工人出版社的《血酬定律》采用烫黑工艺印制。wWw.133229.cOM而去年风行一时的《我们仁》亦采用特种艺术纸张和印白工艺印制。出版界这一迅速兴起的材质、工艺设计现象正日益影响着图书外部形态的变革,应引起我们书籍设计者的关注和思考。目前书市上消费类和休闲类书籍不仅从印刷上,装帧设计上要求一种新奇、多样,同时在文字、书名上也已一种非直观或非正常的语言从侧面给读者以诱导,以吸引和扩大读者群,获取更多的利润。如:《谁动了我的奶酪》、《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的》、《做人不要太老实》、《河南人惹谁了》等。
一、认识uv的工艺美
uv(ultravioce,紫外线)是印刷领域的一项新型上光技术,是指在印好的印刷品表面覆盖一种特殊的透明材料,这种材料即uv油墨,又称紫外线固化油墨。是一种非色彩油墨,无色透明。它与普通油墨通过溶剂挥发的干燥方式不同,uv油墨在印刷过程中能在一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下发生瞬间的化学反应,可在几秒钟从液态变为固态。因此可在印刷品的表面形成光滑的层面,使之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
uv油墨在固化过程中因不同的加工工艺会产生光滑、磨砂、皱纹、冰花等多变的装饰效果,使平凡的油墨焕发出神采,使观者的审美体验不仅可从视觉感知更可立体的通过触觉进行体验。极大丰富了设计师的设计语汇及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恰当地使用可使设计作品在优雅的氛围中透出悠悠的高贵气质。
uv上光技术与之前的覆膜、贴塑等印刷工艺相比,不仅具有上述艺术表现力,其还具有价格低、易操作、污染小、固化后无毒性、利于环保,可再回收的特点,而且其稳定性强,可擦洗,无覆膜工艺常出现的翘边、起泡、脱层等缺陷,大有替代传统上光工艺之势。
二、工艺设计与装帧
uv工艺的迅速兴起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艺术表现力,为装帧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对设计理念亦有较强的冲击。设计的艺术创意固然重要,但是其表现的载体和形式也同样重要,工艺设计已成为创意设计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过去近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平面设计从来都是以机器印制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它从未脱离过大机器生产而独立存在。即使在国际各种设计比赛中,设计作品的机器生产工艺水平也是评判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件艺术品都离不开材质美、工艺美。如今科技的进步、数字技术的应用都不断冲击着设计观念的变革,书籍设计艺术同样也要靠装帧材料的美感、印制工艺的美感来丰富、创造书籍设计的美感,创造出更美、更新的图书外部形态。因此作为一名设计师不仅应懂得基本设计原理,还必须掌握机器生产的相关工艺,了解各种材料的种类、性能,使其作为一种设计手段更好地为艺术创意服务。
前两年图书市场上艺术特种纸的流行和最近uv工艺的迅速兴起,以及平装图书领域烫金、凹凸等工艺的广泛应用都说明材质及工艺因素对装帧设计的影响力。如何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装帧设计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设计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它囊括着工效学、心理学、材料学、印刷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作为一个书籍设计工作者,应当顺应时代,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书籍设计的前沿技术和设计要求。事实说明,恰当的材质运用及工艺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会提升图书的艺术品位、创造良好的出版形象。如曾风行全国的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藏地牛皮书》一书,封面采用特种艺术纸,内文选用蒙肯轻型纸,切口刷黑,书籍两侧栓绳洞的设计就是将材料、工艺之美融与人文的设计范例。而近年来以卓而不群的图书品味而备受业界关注和读者好评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河北教育出版社,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其对图书外部形态的创新和对装帧材质、工艺设计的考究。
因此,设计工作者在从事图书设计工作时,应在必须掌握图书内容的同时还需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在出版工作中的作用,客观审慎地看待工艺设计。不可盲目追求“奢华”的工艺设计,也不可忽视工艺设计带来的艺术美感,要敏锐地捕捉和把握当今社会的审美需求和走势,融合适当的工艺设计将艺术创意完美的表达出来,从而达到内外兼优、相得益彰的视觉形态。一本理想的书应该体现和谐之美,既为读者创造精神需求空间,又能体现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的阅读愉悦。
三、工艺设计与编辑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审美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读者对书籍外部形态的审美需求也越来越高。仅仅简单满足于阅读的朴素之美已不能顺应时代的需求。科技的进步也为考究的装帧工艺提供了可能,此时的图书编辑理念在书籍的表达方式上也更加注重了装帧设计和工艺设计。毋庸置疑的是,在图书出版的整体运作过程中装帧设计工作日益引起出版业界的重视,但与图书形态息息相关的材料、工艺设计却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近年来编辑行业从畅销书的运作分析结果中提出了“编辑含量”的延伸概念,即充分调动图书作为商品的各个元素,创造读者注意程度高,符合“眼球经济”时代读者需求的图书外部形态。这是市场对新时期编辑提出的要求。过去出版社对编辑的要求更多地强调其文字功底。现在看来,图书市场对编辑素质的要求已不限于此,编辑对图书外在表达方式的审美判断则显得越发重要。编辑的审美素质对其产品(图书)的品质具有重大的影响,而这种审美素质显然要基于其对相关设计知识的认知水平。编辑要走出传统图书的固有模式,与美编共同肩负起创造美的图书形态的任务。现代图书形式的灵活多变影响着现代编辑理念,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的工作分工不再明晰,往往是一种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工作状态。一本成功的图书必须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编辑所承担的文字工作的外延不断地扩大,这就要求编辑要了解许多相关的设计知识和工艺知识,并具备非凡的审美素质。因为这些知识的积淀会直接影响到其编辑作品的最终品质。当然,这并非要求文字编辑去替代美术编辑的工作,而是由于图书外部形态设计在图书策划出版的各环节中越发重要,而不断更新的材质及印装工艺又不断影响和作用着图书的外部形态。书籍设计不再单纯是美编的工作,编辑只有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和不同印制工艺的效果才能更好的参与出版工作,全面掌控图书出版的整体流程,在激烈竞争的图书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四、工艺设计与出版
我们知道图书的印制环节大多由出版社的出版部门负责运营实施。换句话说,图书最终的形态体现与出版部门的决定也是息息相关的。如今我国的印制工艺水平进步很快,新材料、新工艺的更新速度也很快,如果我们的设计观念跟不上、信息不够灵通,就会直接导致我们的图书设计水平在整个图书市场的相对滞后,影响竞争力。所以,了解并运用新材料和新工艺是设计师与编辑及出版部门共同的任务。
诚然,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推广都势必会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诸如观念、成本等。这就要求出版社各部门间要相互沟通、协调,根据图书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工艺设计进行表达。从本文前面列出的图书销售榜中,我们虽不能说图书的工艺设计与图书的销售之间有必然联系,但至少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读者对当代图书形态的审美取向。图书是文化的商品,因此书籍设计应体现一种文化审美价值。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图书的附加值也日益成为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内容,而书籍的外部形态正是其附加值的具体表现。据查,美国一家出版社的《致命的巧克力》一书未注重装帧设计,销路平平。后经专业图书包装公司—肯尼图书公司重新设计之后,销量顿时增加了25万册。事实上,在这个商业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商业操作的低成本、高回报的时代已不复存在了。试想,当年《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在早期的运营时,若不投入大量的资金又怎能在竞争激烈的期刊市场杀出一条血路。而细观近年来称雄市场的畅销图书,哪个不是给读者以装帧精美、印装考究的审美体验。这其间图书成本固然增加了,但也促进了销售,增加了利润,同时也树立了良好的出版形象。
五、结语
[关键词]PLC;分切机;张力控制
[中图分类号]TP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738(2012)01-0104-02
1.引言
凹版印刷是目前我国最流行也最常见图文印刷方法之一,它具有版筒耐印率高、印刷速度快等特点。凸版印刷机特别适用于大批量及批量印刷工艺,加工出来的印刷品层次丰富、墨色厚实、立体感强,可获得色彩鲜丽及浓淡有致的图文信息变化。分切机是凹版印刷系统的重要工艺设备,它在凹版印刷机产品的质量及分切控制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整个生产流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在分切机控制上与一些国际品牌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中分切机的张力控制是难点,也是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技术差距最大的地方。本文重点对分切机控制系统中的张力控制进行研究。
2.分切机张力控制方法
一般来说,分切机的张力控制系统在整体结构上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张力控制装置;分切机速度/张力检测装置;张力控制驱动器及执行机构。
在分切机张力控制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中,核心是张力控制装置。张力控制装置首先利用张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对其张力控制装置的相关信号进行采集,然后控制装置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通过对比实时测量值和设定值之间的关系和差值,再通过差值的大小并应用一定的控制策略,对控制信号进行实时调整,然后将控制信号反馈给张力控制执行机构,执行机构进行相关动作之后,完成对分切机张力和速度的调整。
在实际的印刷加工生产之中,常有以下两种张力控制方式:
(1)直接法:直接利用张力传感器对所测量物料的张力进行测量,然后辅以执行机构进行控制,构成整个张力闭环控制系统。或是直接利用速度传感器,对物料的线速度进行直接的检查,并辅以速度控制系统,构成线速度闭环。
(2)间接法:卷径的变化是分切机的线速度或者张力发生变化的主要扰动量和影响因素,因此,通过补偿分切机卷径的变化实现扰动的补偿,进而达到张力控制的目的。
在这些方法之中,直接法是最常用也是张力控制效果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分切机进行控制。
3.基于PLC的分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3.1硬件设计
根据分切机控制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本文所研究的分切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硬件构成如下:欧姆龙的C200可编程控制器,公选用CPU模块;电源模块;存储器模块;16点数字量输入和输出模块各一个;8点数字量输入和输出模块各一个;触摸屏;LX-030TD型张力传感器;LM-PC型张力显示表;超声波传感器;变频器;电气比例阀;电机;编码器。
3.2分切机软件控制设计
由于分切机生产线非常长,因此对整个分切机生产线的张力进行稳定控制难度比较大。本文将整个分切机生产线,分成几个可控制的部分分段进行相关的张力控制,分成的几个部分分别是:放卷和放卷牵引之间、放卷牵引和主电机、收卷牵引和收卷之间、主电机和收卷牵引之间。在每一部分都采用一个浮辊检测系统对各部分的张力进行测量,然后通过相关的控制策略进行张力的稳定控制,具体的控制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例如,在放卷牵引和放卷之间,装一个分切机浮辊检测系统在靠近放卷一侧的位置之上,这样如果这段系统的实际测量的张力偏离了设定值,只要对分切机的放卷电机的转速进行调整,就可实现对于张力进行控制,在整个张力浮辊检测系统分布布置在以下三个位置之中,分别是:靠近放卷牵引处、收卷牵引处和收卷处。这样当这三处传感器的张力实测值偏离了张力的控制值,只要根据相关算法对这三处的相关电机的转速进行调整,就可以使整个系统的张力得到很好的控制。具体的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
3.3PID控制器参数的整定
本文用凑试法对张力控制系统的PID相关参数进行了整定,所谓的参数整定,就是对PID控制系统之中的比例部分、积分部分、微分部分的相关系统进行整定分析,具体这三个参数对于系统的控制性能的影响作用如下:
比例系数Kp的作用是对系统的偏差作出即时响应,通过相关的设定产生与实际偏差成正比的调节作用,使系统的偏差迅速减少,一般来说,Kp越大,比例调节作用越强,系统的瞬时响应性会更大,但是Kp过大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使系统出现震荡的倾向。
积分系数K1的作用是对系统的静差,即系统长时间积累的误差进行消除,积分系数K1越大,系统的静差越小,系统的稳定性也越强,但是过大的积分系数K1会使系统实时响应性变差,影响系统的控制精度。
微分系统KD的作用是对于将要产生的误差提前进行消除,主要是对系统偏差变动的趋势进行消除。将系统偏差提前予以消除,可以对系统偏差变化率进行控制,以实现系统偏差的预测。加大KD可以减小系统的超调,有利于增加系统的稳定性,但是过大的KD会影响动态稳定性,但对扰动的抑制能力降低。
明确Kp,K1,KD的作用后,可以确定凑试法应
(1)首先只对比例系数Kp进行整定。将比例系数按一定的范围由小到大逐渐调节,观察系统的控制响应曲线,直到调整到系统响应速度比较快,且性能曲线的形状比较合理。
(2)然后加入积分环节,对积分系数K1进行调节,构成PI控制。按一定的范围由小到大地对积分系数K1进行调节,同时将比例系数Kp进行微弱地减小,观察系统的响应曲线,看系统静差是否得到消除。如果需要更精确的控制,则需要对系统的微分
(3)加入微分环节,对微分系数KD进行调节,构成PID控制。从零开始由小到大地增加KD,同时相应地改变比例系数Kp和微分系数K1,逐步试凑,直到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本文采用的PID参数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1]李勤.高速分切机控制部分研究[D].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76.
摘要:文字排版;平面设计;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9-0137-02
1 研究文字排版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的必要性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文字在很多方面都为人们的生活信息服务,诸如邮件、广告标语、宣传海报、报纸杂志、书刊等等,文字作为媒介,可以传递给人们大量丰富的实用信息。之所以文字能标的种类多样的信息,要归功于文字排版的作用。在平面设计中,文字的编排整合,与整体设计的效果息息相关,可以让读者准确而又深刻的理解设计者的意图,从中获取要传达的信息。所以研究文字排版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平面设计的艺术表现力。
2 文字排版中文字的设计要点
2.1 文字的字体选择
随着古今中外文化历史的演变,文字的字体也千变万化,可用于平面设计选择的类型很丰富。例如宋体字体端正、笔画粗细适中,是最常使用的印刷字体之一;行楷体像书法体,笔画工整洒脱,常用于做标题。英文中Futura字体,很有现代风格,看着非常舒服,适合印刷排版和设计。
现在信息媒体形式多样,有书籍、广告等等,书刊文字排版中,需要选取字体清晰、笔画简洁的字体,而在广告排版中可以选择具有夸张艺术力的字体。虽然运用多种字体能丰富表达方式,但是种类过多也会显得杂乱无章,应该适当选择。
2.2 文字的艺术性
单有文字只是有了设计的基础,要想增强作品的诉求力,还需雕琢文字的艺术性。可以通过比较、切割、背景衬托等方法,提高文字的表达效果。可以采用不同字体的组合,可以让整体设计更有新鲜感;或者是将字体分出层次来,例如大标题和小标题之间的差异,会产生很好的层次感,使受众更能快速获取信息。
2.3 字体的风格
一个好的文字排版及平面设计好比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不是生冷的作品,而应该是有鲜明的感情。每个平面设计都有自己的的设计风格,或复古或现代,或欢快或严肃,同时每一字体也有自己的风格,文字排版时就要求字体风格与设计风格一致,表达出感彩。在儿童书籍中,文字风格都是欢快风格,而一些复古作品则采用手写体来表达设计思想,好的设计是文字风格与设计风格的相一致。
3 文字排版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文字排版根据设计方案对文字整合创作,形成一定版式的编辑工艺。重点是实现文字的美观、层次,通过文字排版的创作,完成视觉传达设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文字排版的技术越来越成熟,方法也多样化。在平面设计中,文字排版通过对文字的处理,借用文字来形象的给人启迪,表达设计意图,增强艺术表现力,对实现整个平面设计的效果至关重要。
本论文将以图书设计、广告设计里的文字排版应用来进行分析。
3.1 图书的文字排版
文字排版相当于一本书的骨架,构成了书籍的框架。尤其是书的封面及扉页的排版,是书的窗户,要概括性的表达出该书的中心思想,让主题一目了然,选用精炼的文字,进行巧妙的搭配,突出主题,尤其是书的题目要十分突出,可以选用较暗的背景色来实现,例如《读书与生活》一书的封面,“书”和“生”字字体较大,笔画相连,很好的突出了读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效果很好。
除了封面外,则是一本书的详细内容,文字的排版则要以叙述为主线,适合阅读这是主要考虑的,规范简洁的文字排版则是首选,同时段落间距,字体大小都要稍微偏大,更方便阅读,当然不同题材的内容又可以选择合适的字体,配合整本书的作品主题。图书印刷中正文一般使用: 宋体、书宋、仿宋,一级标题通常用:大黑、大标宋、小标宋。
3.2 广告设计中的文字排版
文字是广告设计的元素之一,文字排版可以使广告很好的表达信息,比如字体设计、文字处理等,都能使整个文案的设计更优秀。
平面广告设计中,文字的可采用的编排模式有线型排列,这种模式适用于简单明了的设计,有直线和曲线两种形式,可以结合使用。面型也是常见的模式,这种模式更有利于空间的区域分配,同样方便受众获取信息。
此外,采用的还有左右对齐、剧中、竖排等文字编排模式。除了文字的编排,文字的放置位置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一些欢快、喜庆的设计中,文字可选择最上方,有积极向上之意。文字若放于中心处,显得端庄、厚重,适合于一些公益性较强的广告设计。当然文字的编排不仅仅是视觉上的设计,更需要能配合设计主题,平面广告的主题千变万化,文字也要灵活变通,符合具体的设计方案,不可按图索骥,要融入设计者的思想,这样的文字编排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李泽原,刘纲纪.中国美学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
[2] 周承民.活字排版工艺[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93.
论文摘 要:本文通过对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分析,阐述了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定位要突出创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分析
设计艺术学理论家尹定邦教授说:“现代设计既不是纯艺术,也不是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而是多种学科高度交叉的综合学科。”艺术设计教育是为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服务的,所以艺术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造就具有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深刻认识这一点,才能把握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而知识经济社会的核心是创新。在艺术设计领域里,需要大量综合素质佳、创新能力强的艺术设计人才。
艺术设计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体现为对创新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毕业生单一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艺术设计是系统工程也是社会工程,跨学科、综合化、科技化是其主要特征,它广泛涉及科技、社会、环境等诸多领域,与此同时,艺术设计也是一项高度个人化的创造性劳动,它需要劳动主体充分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所以,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具有艺术知识的同时,还需要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人文、艺术理论、传播与管理、计算机技术等相关知识,形成宽广的文化视野和丰富的知识储备,要有意识地培养创新思维,实现对知识储备的高效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创意产业高度发展下艺术设计市场的需要。
二、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知识培养上应注重知识的综合化、系统化,使学生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较深的专业研究能力,成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在能力培养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做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内容,它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主线贯彻始终。从专业基础课、专业设计课,到设计实践课,我们都实施以项目课题为中心的创新设计教育模式,重点培养创造性思维,讲授创造方法,营造创造情境,围绕项目课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进入创造角色,激发创造激情,增长创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增设实践课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艺术设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学生真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必须重视实践环节的落实和创作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活动,广泛地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不仅有益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更能够为社会的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目前,我们重视实践教学,在校内建立十多个工作室,艺术设计专业以技能实践为主,采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并行设置的方式,使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成为教学的两条主线,力求互相交融、相互印证,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成功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在校外与多个企业建立实践基地,开设以专业考察、见习、实习一条龙的市场实践课程,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使学生贴近专业、贴近市场、贴近社会,增强实战能力,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三)实现教师的双重身份。缺乏高素质、有实践经验的教学队伍是目前制约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主要因素。我们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改革:采用以老带新传授经验,鼓励、选派青年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参与艺术设计实践等方式,加强对现有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聘请合作企业中优秀的一线设计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客座教授,负责教授如广告设计、印刷工艺、工程预算、材料加工工艺等专业课程。
(四)打破传统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校门广泛开展实践调研。要让学生在实践的一线摸爬滚打,亲身参与实际设计、开发的全过程,从中得到锻炼,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实现由课堂向职业场所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
(五)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合作双赢的机制。与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是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甚至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三、总结
如何建构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头脑灵活,见解独到,富于创新的艺术设计专业高级复合人才,不仅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策,它需要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展开持之以恒的不懈探索。
关键词:软装饰;服装展示空间;运用
1、引言
服装展示空间的室内装饰更新速度较快,很多风靡一时的装饰材料也只是一个阶段的使用,很快会被取代或淘汰。软装饰通过塑造表现室内艺术氛围,增加服装展示空间的有巨大的优势和作用。本文对软装饰材料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将运用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软装饰材料功能进行了归总。
2、软装饰
除了室内装饰中固定的不能移动的装饰物如地板、顶棚、墙面以及门窗等之外,包括窗帘、沙发、靠垫、壁挂、地摊、床上用品、灯具、家具等装饰物,统称为软装饰。对于展示空间而言,软装饰是指展厅中用来强化展厅审美效果,装饰展示品,以期衬托出展品特点、改善和优化展示空间意境的装饰品。主要包括:织物、工艺品、绿植、灯光、色彩、企业信息等。
3、服装展示空间中软装饰的类型及运用形式
在服装展示空间中,软装饰大致可以分为六类:织物软装饰、工艺品软装饰、灯光软装饰、色彩软装饰、企业信息软装饰。
1、织物软装饰
是服装展示空间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在设计中,设计师利用织物软装饰质地柔软、触感舒服特点,可以创造出更加温馨、亲切、舒适的展示空间环境;也可以利用织物软装饰品种繁多、花色丰富的特点,可以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赏心悦目的环境。常用于服装展示空间的织物软装饰有布帘、地毯、壁挂、布艺沙发等。
织物的不同形式具有不同的美感特征,比如对于较暗沉的服装色系,可以选用明度较高或者有亮色花纹的织物,可以起到提亮效果,让氛围不会过于单调沉闷;相反,对于颜色较鲜艳的服装色系来说,宜选用灰色系的织物,起到沉淀作用,使氛围不会太浮躁。所以,服装展示空间中织物的使用是由服装的造型和色系来决定。
2、工艺品软装饰
装饰性软装饰是指以艺术观赏价值为主,使用价值相对较低的装饰品。
在服装展示空间设计中,要考虑到人流、物品的安全性,以及与服装之间搭配的协调性。在选择工艺品的范围相对较小。一般有:工艺造型品、艺术品等。
3、绿植软装饰
商场的展示空间内基本都是人为装饰,自然元素较少,所以适当的放置些不经雕琢的自然形态,可以增加室内蓬勃的生机。因此,若在展示空间中巧妙的运用绿植软装饰,不仅能够美化环境,吸收因临时装修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又可以点缀展示空间环境,营造绿色的展厅氛围。
4、灯光软装饰
服装展示空间的气氛除了受服装、软装饰的搭配影响外,灯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功能上,灯具能满足服装展示空间的照明要求;在装饰上,其多变的光与色以及丰富的造型起到美化服装、烘托服装、强化空间气氛的作用。常用服装展示空间的灯具有:吊灯、射灯、筒灯、壁灯、落地灯、台灯等。
5、色彩软装饰
通过软装饰在色彩上的外在表现来调整展示空间的色彩关系,加强服装与装饰品间的展示效果,构建和谐的展示空间意境。主要表现在:服装色彩、展具色彩、软装饰色彩。
6、企业信息软装饰
虽然服装展示空间展示的是服装主体,但是更多的反映出该服装企业的产品内涵、服务理念等,归根结底是企业实力的一种展现。所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将企业LOGO,促销POP设计成为展示空间的亮点,也是一个很好的营销策略。
4、软装饰在服装展示空间中的具体运用形式;
展示空间由于其自身的功用和特点,决定了它的软装饰设计除了需要考虑展示功能性以外更需要突出视觉设计的艺术性表达,以此来强化环境特色,塑造服装展示主题形象,从而达到吸引顾客,宣传企业品牌形象的目的。
著名的美学家海因.沃尔夫林将艺术风格概括为个人风格、民族或地域风格、时代风格三大类型。本文以时代风格为角度,阐述软装饰在服装展示空间中的具体应用手法。
(1)传统风格
传统风格来自于“自上而下”的历史传承,严肃庄重、典雅高贵,多出现在隆重的社交场合,常见于展示空间的服装款式有礼服、旗袍等。服装色彩主要是一些高纯度的色系,比如红色、黄色、蓝色等。色彩灵感来自于古代服装、民族服饰、传统民俗文化等。
软装饰时要密切联系服装出现的年代,以及相关的历史故事。以旗袍展示空间为例,因其千变万化的色彩效果,在搭配软装饰时应尽量选择些纯色的色系,比如黑色、灰色、蓝色等一些中明度的调和色,来缓解空间的杂乱感。
(2)时尚前卫风格
时尚前卫风格运用大胆、怪异、奇特的色彩装束来表现自己,借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在服装款式方面,多出现宽松式和紧身式的两个极端,蝙蝠衫、T恤、牛仔裤、内衣外穿、夹克衫是常见的基本款式。服装色彩多表现于黑色、紫色等明度暗的色彩,有时点缀亮色、纯色。
软装饰的选用中,可以是颜色鲜艳跳脱的印刷挂画、或者创意的饰品软装饰都是很好的选择。
(3)乡村田园风格
传统的色彩图案纹样,棉麻制品的服饰,更是现代都市人的追求。服装款式多见于女式的连衣裙、小礼服、衬衫、七分裤等。色彩多见于自然花卉的天然色、赭灰色、驼色、蓝灰色等。软装饰的选择可以选用中国田园式的靠垫、云南、贵州的染织艺术品、英国维多利亚风格的软装饰等。
(4)休闲运动风格
这个风格为摆脱拘谨、严肃的服装款式和单调沉闷的色彩,人们追求一种线条流畅、款式简约、色彩丰富、讲究细节变化,轻松、和谐的着装效果。款式多见于休闲装与运动装的中和设计。
绿色的织物或者热情洋溢的印刷工艺品是搭配服装展示的道具。衬托出青春、动感的服装特征。
(5)职业工装风格
职业工装的风格主要考虑职业的特点、工作的性质、业务和产品的对象等因素。涩爱的鲜、灰、明暗会增加或减少工作者的疲劳感、单调感。职业工装的常用色彩有黑色、蓝色、藏青色、淡蓝色、绛红色、灰色,米色等。
中性色的黑、白、灰软装饰可以有效的和谐装饰环境。并且可以选用色彩鲜艳的小体积工艺品来提亮装饰空间。
总而言之,软装饰在服装陈列展示设计中的合理运用有利于提高服装展厅设计水平,减轻展示设计中的盲目性,避免造成无谓的资源浪费,对增强企业竞争力和促进展示设计的良性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作者单位:扬州职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参考文献:
[1]阳川.服饰陈列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
[2]张晓黎.服装展示设计.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