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美术史课程总结

美术史课程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1-16 01:25:4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美术史课程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美术史课程总结

第1篇

1.课程内容上

从2002年起实行多学科综合,在美术教学中将文化课知识作为研究的重点。由于普通高中的学生知识面窄,课外阅读量不够,把美术知识与历史、地理知识结合不但能整合美术资源,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高一美术欣赏课中有民族服饰、民居等内容,把这部分内容整合历史、地理知识,把傣族、苗族、回族等民族的聚居地生活习惯,美术文化特色进行单元学习,学生们不但能将文化课的知识进行拓展,而且寓教于学,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开发课程资源的目的。

2.课程形式上

经过多年的总结与研究,普通高中的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较差,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无法保证多个教学环节的完成,因此寻找一种可行的课堂模式成了课程开发的重中之重。经过近十年的探索,结合学校的教学科研开发“三学一验”的教学模式。“三学一验”教学模式为自学、导学、研学、检验四个环节,其中自学由学生在课前进行,导学、研学、检验在课上完成。这一教学模式在学校的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特点,经过四年的实践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沉闷的课堂变成了主动学习的阵地。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更好地结合学科实际成为研究和运用这一教学模式的关键。

(1)课前自学。在教学进行之前把课程系统单元整合,请学生按单元系统自学。例如雕塑艺术部分,在课前把需要自学的要点制成自学提纲,并下发给学生。请学生在课前自行完成提纲,在完成自学提纲的前提下还布置了若干思考题,布置的思考题不能过多地限制学生的学习思路。

(2)课上的导学。五十八中的学习模式是分组制。班级的各小组已相对完善,组长负责制,并且在班级的座次也安排的很合理,这就解决了课堂的许多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的导学完成得很顺利。再以雕塑艺术部分的“外国雕塑撷英”一课为例,按教材体系把教材内容按时间和区域在自学提纲中分成六部分,小组自由选择,可以多选。

(3)研学环节最精彩。在课上各小组展示课件,展示准备的作品,介绍雕塑家,总结本组提纲的雕塑艺术特色等。如发言中有问题和不足,本组成员一同完成,也可其他组补充。这样一来,生动的课堂就出现在教师面前了,更惊喜的是学生的自我总结更让我们对学生有了新的认识:以往他们没有如此优秀并不是他们自身的原因,而是没给他们充分展示的机会与舞台。总结评价的方面有很多,如积极性、灵活性、动手能力、合作性、独立性等,总结评价的方式也可多样,如语言、文字、数据、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等。这让课堂变的更加鲜活,生动。

(4)检验环节可以课上完成,也可以作为家庭作业,还可以变为展示内容后面的单元进行展示,这就解决了以往课堂教学无法检验的弊端。在课堂上期待已久的学生们的热情目光,感受到了他们释放的深藏已久的学习热情,创造性与主动性就是这样被调动起来的,这也成为教学中一个特色。在这段教学中体会到美术学科教学一直以来处于高中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积极性不高,师生互动少,这些都成为教学的屏障。自五十八中的“三学一验”教学模式运用以来,更加明确了美术课程改革的目标,真正改变了美术课堂的那种生、死、硬的印象,作新型的美术教师,为学生营造全新的美术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找到符合学校美术教学的新路。本次高中美术课程改革同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教学课时数增加了,由过去的36课时增加到54课时。二是教材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过去单一的美术鉴赏变为五个系列、九个模块,增加了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和现代媒体艺术等内容。并且实行学分管理,每个学生必须修习美术课程54学时,才能获得规定的3个基本学分。单就增加的八个模块而言,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学识修养提出了极大挑战。面对巨大的挑战,通过积极参加并组织市、区培训,不断明确理念,理清思路,读懂课标,学习意见,深刻认识到:课改是一个平台,是一个能促进师生交流、师师交流、探讨、实验的平台。课改也是一个舞台:是一个能促使师生充分施展自己特长,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探讨各种教学形式,呈现“异彩纷呈”教学效果的舞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要实现专业化发展,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必先实现专业化,这是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教师的发展是不可能专业化的,只能是“教书匠”。因此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目的就在于促进教师与学生间教学地位的改变,这也是课程开发的又一大特色。

二、美术素质教学资源的开发

第2篇

关键词:乡土文化;南通风筝;美术课程;完美结合

乡土是指学生成长、生活的地方,并因此产生浓厚的、特殊的感情,且深受其影响。乡土文化是指能提供学生认识、熟悉的人、事、物,并进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的教学内容。南通地处江海交汇,有山有水,通江达海,自然资源尤其是乡土资源和社会资源都较丰富,人文荟萃,名家辈出,民间艺术精品纷呈。这些宝贵的乡土文化资源为我们的美术学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它们使学生对家乡的文化艺术历史有一个比较系统而全面的认识,从而培养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1992年教育部公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育大纲》中规定:“要按10%~20%的课程比例补充乡土教材,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课外美术活动是学校美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风的魅力》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十课的课程。这节课主要是介绍如何利用风能制作纸玩具,这其中风筝是最突出的代表之一。风筝属于民间工艺,民间艺术是相对宫廷艺术、文人士大夫美术和专业美术而言的,被鲁迅先生称之为“生产者的艺术”,是指以劳动人民为主体作者,为了满足劳动人民的衣、食、住、行、用等生活需要和审美需要而创造的。它在艺术上集壮美和朴素于一身,南通民间艺术源远流长,门类齐全,其中就有通派风筝。

一、课程导入部分

谜语导入课题——风,向学生们提问利用风能制作的纸玩具,学生们很感兴趣,并且能说出答案,这其中也包括纸风筝。学生们都见过风筝,也基本上都放过风筝,但对风筝相关的历史知道的就很少。在这个环节上教师要给学生们普及风筝的历史文化知识,当然作为美术教师这个环节都会做到。但在我们这样有着关于风筝悠久乡土文化历史的城市,仅仅对学生们讲讲风筝历史是远远不够的。

南通地方放风筝历史悠久,习俗成风。南通风筝俗称“板鹞”,为世界一绝,历来以其优美的造型,精巧的工艺和独特的音响效果而闻名于世,被国外友人称为“空中交响乐”。作为南派风筝的代表,清代末期南通板鹞与北京、天津、潍坊等地的风筝齐名而享誉全国。2004年哨口风筝被正式定为首批江苏省民族民间保护工程项目,这无疑给哨口风筝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福音。2005年5月18日,长三角地区唯一的风筝主题博物馆——南通风筝博物馆隆重开馆,地址选在风景秀丽的濠河边。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带学生们亲身到风筝博物馆里看看,了解厚重的风筝文化,熟知巨大的风筝贡献,欣赏精彩的风筝世界以及亲密接触我们的乡土文化——板鹞。有了乡土文化的紧密生动的结合,学生们在学习《风的魅力》这一课时,就不仅仅是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对风筝背后的文化,对自己家乡的乡土文化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生们对自己的家乡有这样了不起的乡土文化成就产生了自豪感。

二、新授部分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乡土美术教育就是以学生生活为出发点,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南通风筝博物馆里有专门的风筝展厅,比如:《大团结鹞》《160年嗡声》《诚信鹞》《蛋品飞天唱圆满》等等,学生们看到这么多的风筝就像置身于风筝的海洋。在欣赏的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讲解风筝的色彩运用和造型特点。有这样的乡土文化背景资料,教师教起来和学生学起来都会更加相得益彰。欣赏完以后就到了学习风筝制作环节了。美术课本上介绍了风筝的“十”字形制作方法:①用两根竹条做斜杆,用薄纸蒙在骨架上。②用一根线在横杆与竖杆的交点上,另一根拴在下端。这样简单的制作步骤学生们都能接受,但具体操作起来却不容易做得完美。

在南通风筝博物馆里有风筝制作室和影视厅,详细而直观地介绍了风筝的制作步骤,学生们学习起来又更容易一些了。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和乡土文化更加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因为通派风筝的历史悠久,所以民间有许多制作风筝的达人,也有许多风筝达人组织的活动。美术教师可以组织风筝达人们和学生们面对面地,手把手地传授风筝的制作工艺,除了课本上介绍的简单制作方法外,学生们还可以和风筝达人们探讨更多更新的风筝制作方法。比如风筝造型方面,我们的乡土风筝多采用一些对称的吉祥造型。这些独特的造型都是课本上没有的,有漂亮蝴蝶动物的造型,有可爱的卡通造型,有威武的脸谱造型等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另外乡土风筝的最大特色就是加入哨音,人们都称这样的风筝是空中交响曲,我们的乡土风筝利用了气象学、几何学、声学、力学、美学,总结了千年历史经验,真是了不起。《风的魅力》与乡土文化的完美结合使乡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得到了传承和创新,学生们对乡土文化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热爱,美术教师也能够积累经验,更好地把乡土文化和课本教材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三、评价总结部分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到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教学评价环节在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中也是极其重要的。《风的魅力》一课到了评价环节时我们不仅仅是看学生们的作业风筝色彩、造型等等方面,还应该看看风筝里有没有乡土文化的“影子”。当然真正与乡土文化结合,我们可以让学生们把自己制作的风筝交给民间风筝达人们打打分,也可以带着自己制作的风筝和我们正宗的乡土风筝一起飞上天,看看谁的风筝更漂亮,飞得更高。课后学生们也可以把自己与乡土文化与民间风筝达人学习切磋的心得写下来,命名“风筝的故事”,和亲手制作的风筝一起展示给其他同学学习交流。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建议,获得更大的进步。

将乡土文化引入到学校美术教育中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乡土美术因学校教育的延续而能免遭断裂与消亡的命运;学校美术教育因为有乡土美术文化资源的加入而能增加新的活力。乡土美术文化资源中蕴含的人文思想、传统艺术观念能给学校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教学提供借鉴与启示,同时,充分利用乡土美术资源,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有利于贯彻实施新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和理念,给城市与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带来发展的新契机。

参考文献:

[1]侯令.美术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第3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模块教学;教师角色

这次普通高中的美术课程改革,其中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设置多模块的课程结构。美术模块教学的课程开设与有效实施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无比活泼的生机,但多模块的教学模式,也给美术教师带来更高的要求。我们知道师范美术教学中由于片面关注专业技能技巧的训练,导致了美术专业师范生知识结构的单一,知识面过窄的结果。但模块教学要求我们美术老师至少要能开设三个或三个模块以上的教学能力。作为美术教师如何适应这一改变,以胜任高中的美术课堂教学呢?我认为我们非常有必要对我们将要扮演的角色进行一番深入的认识。

一、学习者的角色

这是教师的基本能力,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习已成为每个人生存的一种方式。作为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完善自己已成为一种时展的需要。教师要把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作为学习的主要目的。之所以把他放在首位,也是建立在自我的一个非常清晰认识的基础上。社会在不断发展,艺术也在不断演变,作为高中美术教师在关注教育改革的同时,也应密切关注美术的演变与发展。许多美术老师虽然关注美术教学改革,却忽视了美术学科的变化和发展。高中美术课程有九大模块的教学内容,虽然一位美术老师不可能胜任所有美术门类的教学,但也不能只开设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某一门课,使学生失去选择的机会。作为普通高中美术教师至少要具备开设三个模块以上的教学能力。而要开展《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所倡导的美术教学活动,也需要美术教师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其中包括美术理论方面的素养,鉴赏美术作品的素养等。因此,决心投入美术课程改革的高中美术教师应尽快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这就要求我们美术老师要有学习者的心态,充当好学习者的角色,这将是我们永恒的支撑。

二、教育科研者的角色

教育科研能力是21世纪教师必备的一种能力。教师只有在教育工作的同时,对教育进行研究,他才不会是一支燃烧之后什么也没有的蜡烛,而会成为在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永远闪烁的恒星。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五个内容系列,九个模块的教学,美术模块教学的课程开设与有效实施将会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无比活泼的生机,但真正实施起来,我们美术老师将面临更多的问题如:学校教学条件的支持、教学经费的保障、学校领导给予的关怀以及教师的教学投入和组织与管理,同时也需要对学生的积极引导等;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模块教学,如何调整和解决模块教学所带来的教学条件上的不适应,我们美术老师都要站在一个教育科研者的角度去看待这些问题。这样在教育的过程中自己才能获得发展。

而课程标准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大都是用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教师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不假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肯定是行不通的。教师必须行动起来,使自己成为一个教学的研究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和思维去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不时地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究,对不断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只有把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才有希望使“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才能使教师持续进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这也是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三、学生的引领者角色

普通高中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了时代性,所以作为美术老师也要适应时展的要求,在过去,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已经给教师冠以诸多美名,如蜡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对教育观的提升,这些美名逐渐退色。重新反思教师的角色将成为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当好新时期新教师的首要任务。

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以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教学中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素质,而且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另外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为适应时展的要求,增设反映美术学科发展成果的现代设计、现代媒体艺术等内容,所以作为美术老师要适应现代教学的能力,与时俱进。另外,新课程的开设将对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心里压力也越来越大,社会对教师的要求程度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教师必须正视社会发展中的现实,认真分析自己的现状,扬长避短,不断进行自我调控,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教育教学中。

四、学生的研究者角色

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新课程赋予教师的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精神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变化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自己从过去仅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教师的工作重心要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如何促进学生个体主动、和谐、健康地发展。

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不了解学生现状、发展及个性情况,教育教学就没有针对性。教师既要研究学生群体又要研究学生个体,既要研究学生现状又要研究学生发展。学生选择你开设的模块进行学习,可能是多班级、多年级组合而成的一个教学班。不同班级、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需要教师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形式。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不是高考的平台,更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美术家,特别是课改以后的教科书,秉承《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精神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终身学习和进一步发展的平台。因此,美术老师要研究学生、研究教法,以适应高中学生美术学习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五、展望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又一次深刻的变革,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教育的改革是历史的必然,而高中美术课改可以说是机遇,也是必然,顺应潮流来的及时。这次普通高中美术课改把美术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美术和其他学科一样,也是一门必修科目,它和音乐一起有六个必修学分,它们的学分设定等同于科学领域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人文与社会领域中的历史、地理等。高中美术再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了。这次具有重大意义和鼓舞人心的决策,充分表明国家对艺术教育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厚望。我们应该深刻领会新课程内容设置的积极意义和时代赋予美术教育的责任。

普通高中新课程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方面的改革深度和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实施的复杂程度是不难预料的。”但它指明了一个努力的方向,展示了一个美好的前景,给广大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以信心和动力,让我们看到一个充满活力、充满真善美、充满创新的美术新课堂。我们是实验者,亲身经历这伟大的变革。高中美术课程改革就是在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中走向成功。我们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勇于实践,大胆反思,依着科学的教育规律,必会到达理想的彼岸。因此,我们必须充当好课程改革中的各种角色,以迎接高中美术课程改革提出的挑战。我相信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我们一定能开拓适合我国国情和需要的美术教育新天地。一个我们第一线的美术教师期望与欣慰的艺术教育新美景,正向我们走来,我们将为自己岗位而自豪,我们将为自己的光荣责任而努力。

让我们每一个学生在新课标中健康成长!

让我们每一位老师在新课标下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第4篇

 

摘要:

本文对现行中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提出推行生活教育理念的主张,并通过个人实践,总结出一些在新课程标准下推行生活教育理念的可行性方法,以求抛砖引玉。

关键字: 生活 美术 教育 理念

 

一、当前高中美术教学面临的尴尬及其原因探究

专家们指出:“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骄阳、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通过美术教育,我们可以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①这就是高中继续开设美术课的初衷。

在理论认识上,高中美术课的地位应该与语文、英语等学科同等重要,但客观现实是,普通高中的美术课大多比较尴尬:不要说“积极”、“自主”、“主动”学习,学生连基本的美术课学习用品也没有准备。教师布置的美术学习实践活动无法开展。这些现象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反思。为此,笔者进行了探讨。

调查发现,下列因素对高中美术教学产生着深刻影响:

首先是社会、家庭、学生的因素。当今社会,功利主义风气浓厚,社会竞争压力、升学考试压力,使得家庭、学生面对各个学科的学习进行选择与放弃。美术等学科不是普通高中升学考试科目,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影响也不大,不幸地成为多数学生“放弃”的对象。

第二是美术课程内容设计的因素。高中美术课程内容太专业化,对学生社会生活的直接影响考虑不足,没有紧紧抓住“生活实用”来设计教学内容。

第三是学生美术知识基础欠缺的因素。同样出于“应试”原因,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打好美术基础,基本的美术学习用品使用技能欠缺,基本的美术鉴赏能力没有具备。到了高中阶段,面对“高要求”的美术课程束手无策,甚至于无动于衷。

第四是美术教师的观念的因素。美术教师们机械地执行“教材”要求,把学生当作跟自己一样关心和热爱美术的“专业人士”,教学目标定得高,难以吸引学生学习。

第五是相关学科知识不能融会贯通的因素。翻开学生的高中历史课本,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19世纪以来西方的美术发展等内容占了相当篇幅,语文课、英语课也有相关课文与美术有直接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将上述学科相互隔离,学生的学习也就把各科对立开来。

当然还有其他因素,需要进一步探究。

归结起来说,上述因素都与美术教学不适应学生的社会生活相关。

 

二、用生活教育理念革新高中美术教学

20世纪30年代,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学说。他指出,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在具体方法上,他强调,“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要求教学做合一,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做”就是实践。这些学说完全符合高中美术教学实际,给我们以启示。

(一)在美术教学中施行生活化教育是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

从中学生生理学角度考虑,和生活相关而又生机勃勃的美术教育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的热情。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熟悉的人、事、物为内容,注重生活与美术教育的紧密结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审美情趣的形成过程回归于生活。一句话,要按学生的生活需要来进行美术教学。

应该认识到,我们在中小学进行的美术教育只是基础教育,绝大多数人目前都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美术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所以,在普通高中,对学生所实施的不应当是专业化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化美术教育,我们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对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美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更多地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摆正美术课程实施的方向。

(二)时展需要生活化的美术教学

    时代要求人与世界和谐共生,要求学科文化向生活世界回归,并与“大众文化”融合,要求人格的整体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促使我们的人才培养要向综合全能的方向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信息化时代下,美术已广泛应用于我们商业、工业和信息网络等生活的各个领域。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可以作为我们美术教育的素材和案例。其中不乏是我们学生很感兴趣的内容。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挖掘出美术课堂所需要的各种素材,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新时代的美术教学需要贯彻生活教育的理念。

(三)落实生活教育理念,是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开展,美术教育的改革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整体课程改革思路的影响和规范。我们应该更多地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组织课程内容,才会淡化学科中心,才会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才会努力将美术学习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会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②

艺术源于生活。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强调学校的课程不应被压缩在学校与书本狭小的范围内,它要向生活回归、向社会回归、向人自身回归,实现理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理智、经验与体验的美妙和谐,知识、能力、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的高度统一。生活实践是学生最多、也是影响最深的体验活动。我们贯彻生活教育理念,对学生的未来生活是有帮助的,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美术教育改革方向与生活教育理念是完全符合,是我们实验改革的政策依据与指导。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真实的美术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

 

三、在美术课中落实生活教育理念的举措

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的美术教育方式可以尝试进行大胆的调整,认真落实生活教育理念,即是美术教育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其举措多种多样。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贯彻生活教育理念进行如下探讨:

(一)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帮助学生寻找学习的快乐

根据陶行知生活教育原理,要解放我们的眼睛,师生共同在生活中去发现美。快乐的体验是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教育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的强烈与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基于此,发挥教师在课程开发方面的主导作用,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选取生活中常见的美术素材,帮助学生寻找学习的快乐。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我们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采用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教学素材,针对不同的情况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验到生活中普遍存在,平时又不曾引起我们多大注意的事物的美。正如歌德所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例如,广告画、现代建筑造型,都体现了现代美术风格,这些都是我们可以选择的素材,可以用来代替教材中列举的、学生难以感知的、专业性强烈的教学素材。这些素材,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美就在现实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

(二)以生活为本,开展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认知的基础,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完成对客体的认知。古语说得好:“师傅引进门,得道靠修行”。在高中美术新课程的设计模块中,就安排了很多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例如“产品设计”,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中寻找问题,设计出对生活有用的产品。在设计的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明白,知识本身源自于生活,在生活中不断地实践时,我们创造思维的能力才会不断地提高。另外,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我们在生活中探索到的知识才会得到深化。

(三)用生活的标准评价实践的成果

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调查,对生活的解读,来创造出能解决生活中关于实用或审美问题的作品。在评价学生作品时,离不开生活这个最原始的标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是要体现出美术的多样化、个性化、创造性等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其实都源自于生活本身这个大标准。例如我们在评价产品设计的作品时,我们往往用“实用与美观相结合和人性化设计”这两个相对具体的标准来评价产品设计的作品。在具体的评价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在使用这两个标准的时候,都会直接地联系生活,用自身的知识和生活的感悟来运用这两个标准。因为这两个标准是从生活而来。

(四)打通学科间知识联系通道,引导学生用生活知识感悟美

    落实生活教育理念,并不等于放弃教材中选取的经典美术素材。这些素材也是艺术家们对他们自己生活的感悟。只是这样的生活离学生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需要借助相关学科知识作为辅助,去理解、感受艺术家们对生活美的创造,去与艺术家们感同身受。同时,相关学科知识,例如,历史、文学、科学知识的学习,其实也是学生的现实生活。只不过,学生限于自己的经验,难以打通这些知识的关联。美术教师的责任,不能只是从美术专业角度介绍、讲授这些经典作品,而在于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例如,历史课中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拿破仑战争、1848年欧洲革命等等知识,就是学生鉴赏19世纪欧洲美术经典作品的工具。这样的美术课授课,反过来促进学生对历史课等课程的学习,也就是促进了学生的生活。

总结:

今天的高中美术教学应乘改革之风,对落后的、不科学的观念和方法大力改进。运用生活教育理念,把美术专业知识与现实的生活结合起来,做到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高美术教育的成效,真正地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注释:

①尹少淳 主编,《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 组织编写,2005年5月出版,第16页第5段

②尹少淳 主编,《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 组织编写,2005年5月出版,第5页第1段。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 主编,《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 组织编写,2005年5月出版。

第5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美术;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5-080-01

一、引言

美术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培养先进艺术工作者的基础建设。通过美术教学,可以为我国传统美术教育提供阶梯式的发展形势,为我国普及素质教育提供扎实、可靠地保障。

二、我国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

自2001年起,开始在我国实施的新课程改革为我们美术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与机遇,这些改革与要求是我国美术教育进行创新的重要保障,对于我国美术教学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实际教学需要与学生具体情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全面性发展,关注学生在课程内容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综合素质的提高,以此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改革内容中还指出,校方需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教学合作,以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美术教学课堂,以此为课程改革的主体,实现更加高效化的美术课堂教学。

在我国传统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很多地区都已经逐渐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相应的美术教学创新,按照新课改的综合要求,以一种新型的美术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前进与探索。然而,受我国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影响,我国新课改下的美术课堂教学,仍存在诸多教学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与不利因素都严重抑制着我国美术教学的发展,对我国青少年实现全面综合素质教育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新课改下更加高效化、优质化的美术课堂教学,成为我国教育工作者需要实际探究与解决的问题。

三、少数民族美术资源在美术新课改中实际应用的意义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入,我国美术教学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与新课改的内容出现了更多的矛盾与出入,严重影响我国美术教学的发展,抑制了国内美术教学与综合素质教育的完善与创新。在进行相应的改善与创新过程中,按照新课改的实际要求,国内美术教育机构在实际推行新课改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开始将少数民族美术资源在美术课堂中进行应用,通过少数民族美术资源的先进性与重要性,为我国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营造全新的发展方向。

民族资源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发挥其特色,为美术教学带来更多的变化。少数民族美术教学需要教师足够熟悉当地的相关背景知识与资源情况,同时更需要对校园内地教学资源拥有足够的了解与认识,在美术教学开始之前需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搜集与整理,使接下来的美术教学内容显得生动活波、丰富多彩,更加贴合学生美术学习的实际需要。

少数民族美术资源在实际应用于我国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固定模式,为美术教学带来了信息化、传统化的转变,极大地促进了美术教学的发展。针对我国传统美术教学中存在的课堂教学活动缺乏趣味性这一问题进行了改善与创新,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实现了少数民族文化与传统美术文化相结合,使我国优秀历史文化在美术教学中得以体现,是学生在接受美术教学过程中,更好的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为我国美术新课改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少数民族美术资源在美术新课改中实际应用的方法

(一)加强课堂互动性

针对我国新课改中美术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在利用少数民族美术资源进行美术教学时,应更好的加强课堂互动性,利用师生互动、情景互动等教学模式,改善我国美术课堂上缺乏趣味性的问题,通过师生间得互动与交流,更好的帮助师生间形成良好的交流与沟通,促进师生情感的融合,为我国美术新课改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014年3月,我国云南省某实验中学,针对该校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利用少数民族美术资源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加强课堂互动性的方式,在进行美术教学的同时,通过在课堂学习中进行师生互动与情景互动的教学模式,将美术课题按照少数民族文化情境进行布置,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探究,共同探究美术课题的重点与绘画意义,以此实现课堂教学互助互进的新模式,帮助学生在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更好的掌握课堂美术课程的内容,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成绩。

(二)提高美术教师综合素质水平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上重要的主导人物,旨在引导与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美术学习,帮助学生更好掌握美术绘画技巧。针对我国传统美术教学中存在的教师个人综合素质问题,在进行改善的过程中,通过对教师美术教学能力进行培养,加强教师对少数民族美术资源的理解与掌握,以此实现高效化、合理化的美术课堂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校方应严把教师技术关,对美术教师的美术教学能力进行培养与考察,确保教师具备全面的美术教学及绘画技术指导能力。教师自身,更需要对少数民族美术资源进行巩固与掌握,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当地文化的应用与提升,为今后的美术课堂教学提供有效保障。另一方面,教师自身更需要对实际美术教学的环境及教学设施进行切实掌握,更需要熟练运用相关的绘画工具,使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信服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为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性基础。

(三)完善美术教学的基础设施

少数民族美术资源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历史意义与实用性价值,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将美术教学与少数民资美术资源更好地融合,同时还需要更好地完善美术教学中相应的基础设施,以此实现高效化的美术课堂教学,为我国新课程标准理念与新教材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保证。

五、总结

我国美术教学是我国专业素质教学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对于我国素质人才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价值。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少数民族美术资源与传统美术教学必将更加完美、和谐的相融,为我国美术教学开创多样化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第6篇

    目前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教学内容大都是古典艺术,针对当代艺术鉴赏的教学内容很少。据调查表明,由于缺乏相应的当代艺术鉴赏教学,当代高中生对当代艺术极为陌生,部分学生对当代艺术的概念、代表作、艺术家不甚了解。而经过对当代艺术的分析、解释之后,绝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对当代艺术有浓厚的兴趣,并表示想进一步了解当代艺术的代表作以及当代艺术家,希望教师能把当代艺术引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增强自身的艺术鉴赏力。由此可见,当代艺术进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具有很好的学生基础,把当代艺术引入高中美术教学符合时代潮流对高中生艺术欣赏力的要求。

    二、当代艺术导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实践与总结

    1.当代艺术导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实践

    把当代艺术引入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后,先从当代艺术简史开始,介绍当代艺术的四种主要类型(大地艺术、装置艺术、概念艺术、过程艺术)的主要代表作品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评价作品传达的情感及其艺术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不仅会评价一幅美术作品,还会对作品进行批判。②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多带学生参加当代艺术展,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

    2.当代艺术导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总结

    (1)教学成效通过对当代艺术的教学,学生的艺术兴趣得到显着提高。学生普遍喜欢新异的现代艺术,并认为将当代艺术导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比古典艺术鉴赏教学更有趣。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自己的知识面得到了显着提升,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力也得到了较大提高,不仅会欣赏艺术品,还会作出适当的批判性评价。

    (2)注意事项首先,教师应当系统地讲解当代艺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对当代艺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以及艺术作品进行讲解,缺乏系统性的梳理,所以学生学习较为吃力。其次,合理安排现代艺术与古典艺术的课时比例。对艺术作品的鉴赏不能太片面,既要引进现代艺术课程,同时不能丢弃古典艺术。只有合理安排两种课程的课时,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力。再次,教师要多带学生参观现代艺术作品展。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力的提升,不仅要靠课堂学习,更要靠对作品的领悟。最后,由于一些当代艺术的观念较为偏激,教师在对教学中应该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教师应该恰当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③

第7篇

关键词:传统美术;课堂教学;品味课堂

一、创造性地利用地方资源,凸显地方艺术特色

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对课堂资源的开发以及对课下资源实施的有效利用,这是丰富课程资源的途径,而且这种资源的开发都将会变成美术教学的途径。例如,带领小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等。学校也可以和这些工作室或者美术馆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相互之间共同携手,互利共赢。一方面,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教学离不开生活中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利用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美好的景象以及实践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科学、具体的教学活动,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不断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及丰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教师要结合当地的文化基础,如果教师一板一眼地跟随课程资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很容易将学生带入到刻板、枯燥乏味的教学环境当中,这样不利于小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学习及掌握,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体验。

二、培养学生对传统美术文化的感情

近年来,我国美术课堂逐渐对我国传统美术文化的传授越来越重视,这与以前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关注西方的美术理论教育截然不同。例如,现行的美术课堂加入对传统美术文化中剪纸及工艺的内容,这样使学生更加了解美术的真谛。只有通过教师的讲解,小学生对我国的民族文化遗产就更加了解和越发珍惜,要不断加深小学生对美术的感情寄托。另外,现行时代背景下,小学生受到新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很难对传统美术产生兴趣。在这里,就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不仅局限于传统美术教学,还要将传统美术教学与现代流行趋势相结合,赋予创新性的教学思维观念,从而调动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达到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效果。

三、借助民间优秀传统美术,拓展美术学习内容

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传统美术教学同样也是,它来自于农民自给自足的生产过程,通过一代代的相传,再加上几代人的共同创造和努力形成的劳动成果。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创造前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可以引入一些具有与主题相关的内容进行情感检验。

例如,在美术课堂关于《做做陶艺》的内容讲授时,教师可以布置给学生关于课堂学习的课前准备作业,收集一些我国的制陶历史,感受我国古今中外陶艺不同的艺术特征,同时了解陶艺的工具材料及一般制作工序,熟悉陶艺成型的常规的四种简单技法,能掌握一种技法并制作一件陶艺作品。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对陶艺文化详细讲述给学生,让学生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接下来,教师就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评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之间的交流,使得美术教学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将美术教学提升为文化的培养,对传诵我国文化教育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保护我国文化遗产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借助民间优秀传统美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小学生具有独特的想象力,给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借助对民间优秀传统美术的应用。在《悠悠老街》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带学生回忆家乡具有特色的老街,了解当地的传统风俗文化,感受历史建筑的艺术美感,再与现代城市建筑对比,学会了解、欣赏历史文化建筑的特点,感受老街古建筑群所展现出来的线条韵律美、色彩简约美、雕刻典雅美、意蕴和谐美。通过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传统建筑的特征,然后带领小学生进行概括和总结规划,先简要说明想创作的作品是属于哪一类,确定完之后不断修改和完善,将自己知道的传统美术融入进去。教师引导学生分组交流,相互借鉴别人的作品,了解别人的想法和好的方面,不断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改良,从而使得民间传统美术得到更广泛的宣传,也为小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基础,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效果。

综上所述,新课改标准的实施,对小学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将教材内容所讲述的知识传达到位,而且还要科学、合理地结合生活实际情况,将传统美术文化资源有效利用起来,既可以达到传承传统美术文化的目的,又使得美术课堂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第8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对教师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就是说,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作为一种认知和教学理论,它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及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所以,现代建构主义理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新的教育环境的需要,对美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启发、借鉴意义。本人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出发,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研究美术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

一、提升教学理念,师生共同建构教学活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建构知识体系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与时代同步,及时捕捉当代世界前沿信息,因为教师的知识水平、技艺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课程改革的同时,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掌握学科科学的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水平,同时,充分挖掘和发挥教师参与课程研究与实践的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师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为依托,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为目的,狠抓教学环节,把理论传授与教学理念教育相结合,技法传授与创新教育相结合,把过程考评与结果考评相结合。美术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能搞一言堂,强调多元化、崇尚个性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否定中心和等级。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看法、观点,让学生体验到探索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唤起美术学习的动力。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学习过程,而不要过于追求结果和目的。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面向全体学生,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新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全面发展,形成基本美术素养。

2.不同的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性不同,发挥美术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活泼多样丰富多彩,适应不同的学生。同时给学生强调美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不仅要开拓学生美术视野,同时要重视美术史教学。给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化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4.避免压制学生的个性,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发展,给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的实践动手能力,开发学生潜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改革教学方法,建立美术鉴赏和技法训练相统一的模式

教师根据某些课程内容,有意识地选择美术史上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水彩静物为例,首先,确立正确的教学思想,通过对色彩静物练习,认识色彩规律、造型规律,大胆借鉴近现代静物画家的成功经验,把教学内容面向“印象派”模式中,注重色彩的对比、明朗、通透、跳跃、空间感。在“塞尚”模式中,注重结构、节奏、稳重。在“马蒂斯”模式则注重画面的构成,强调色彩构成、色彩对比和装饰意味。

美术鉴赏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切实可行的途径。技法、创作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初级阶段,模仿也是一条途径,是超越的前提。正如王肇民先生所说:“风格是可以学的”,艺术史上德库宁、戈尔基、霍克尼都受到毕加索的影响,而他们都在画坛上独树一帜,现代的许多画家至今仍受到塞尚的影响。因此,加强美术史的学习和教学,是一种建立美术鉴赏和技法训练二者结合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的针对一些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主动引导下,运用美术史的只是,对某些流派的风格特征和表现手法进行总结,找出倾向性,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学习美术史的契机,从而带动高水平的创作,这实质就是把美术鉴赏和技法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三、加强教学考评,改进美术教学的考评方式

课程的考评是衡量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方式,是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校期间受成绩与学分的影响,评分标准对学生学习起导向作用,要使课程改革得以顺利进行,必须有之相适应的学生考评方式,按着建构理论体系,全面考评教与学的成果,本着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性,创造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课程考评中一改过去轻过程重结果一张试卷定成绩的现象;二改过去描绘客观对象为目的的无创造性作画,为以客观对象与创作相结合的方法;三改过去以写实为唯一考核标准,为写实与多种表现技法共存的考评方式。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自我创造意识显著,对学生的成绩考核更客观、更公正,更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

教学模式的设置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教与学起促进作用。教师的教学实践常常受到性格、气质、社会环境、生活阅历、个人艺术修养等约束,教师的技法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教师传授知识的理念应是最新的。教学模式改革,其真正目的在于启发个人创造潜力,通过借鉴突破,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有待于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宗白华.《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M].北京:人民美术出

版社,1980年

[2]张小路.《现代美术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2年

[3]王维新《水彩的艺术表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

社,2000年.

[4]刘永健.《关于水彩画技艺培养与教育模式的思考》[J]湘

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4卷,200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