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24 11:44: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生值周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策略
1.结合多媒体教育技术在课堂中实施教育
初中生物丰富多彩,而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板书宣讲式的教学,使得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没有兴趣,并且初中生物课本中有许多较为抽象的问题使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来实施课堂教育。多媒体教育技术是一种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的教育技术,可以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直观化。案例1:在学习“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时,教师可以从婴儿的诞生讲起,从母体孕育开始,对于孕妇而言孕期一般为38周到40周左右,在母体怀胎的时候,一般由母体为胎儿提供营养物质。随着孕妇孕周的增长,胎儿会挤压母体其他脏器,大幅提高了孕妇的代谢负担,并且分娩时孕妇要经历剧烈的疼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讲解胎儿的形成过程,并且通过幻灯片的方式将胎儿的成长变化过程演示,让学生明白生命的起源与成长过程,进而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案例2:在学习植物的分类时,教师可应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将植物的种类通过ppt或者动画、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并且将濒临灭绝的植物通过视频或者动画的方式演示,让学生了解目前哪些植物是珍稀物种并且濒临灭绝,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生命的意识,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让学生明白造成这些植物灭绝的原因,进而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因此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教师可以把以上相关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让学生体会生命诞生的艰辛与不易,让学生珍惜生命。
2.在实践中体验生命的意义
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中学生学到的多是理论性的知识,学生不能切身感受生命的意义,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生命的意义。教师可以组织班级进行校园植树、栽花活动。案例3:在植树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内植树、栽花等,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组分开,一组植树、另一组栽花,并且要求学生每隔一段时间要来给自己种植的花草进行浇水、松土、施肥等,让学生记录自己栽植的过程并且观察小树和花草的成长过程,并且记录每一个细节问题,观察花草的成长、开花、枯萎的整个过程,再让学生对于这一过程进行心得体会的分享,教师通过组织这个实践的过程让学生自己来感受生命的经历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对生命的全面认识,能够切身的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因此,通过对植物生命过程的观察、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是一种有意义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多组织这种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3.让学生认识生命的珍贵
生物这门学科与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尤其是初中生物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初中学生处于发展的初期,对于“生命”这种宏观的话题没有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生命的意义。初中生普遍对苦难、灾难没有明确认识,尤其是现阶段的初中生多是“00后”,出身于经济物质条件丰厚的时期,很少经历苦难、灾害等,因此对于生命的意义没有真切的感受。案例4: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自然纪录片、灾难片等,如地震、自然灾害、姜玉战争等相关的影片,如央视频道的《人与自然》,通过让学生观看自然界中的生物生存的斗争,进而感受生命的珍贵。或者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战争的纪实片,让学生了解战争中人们对于生命的渴望与珍惜,从侧面来引发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加强学生的人文关怀。
二、总结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重要意义,在学习生物的初期阶段,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掌握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实施教学内容。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热情,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生命意义的教育,教师通过讲解生命的起源来焕发学生对生命的意识,并且教师要抓住教育时机,在恰当的时机为学生灌输教育思想。最终希望通过初中生物教学,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作者:姜玉 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乘风学校
参考文献:
[1]张伟.初中生物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5).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心理健康状况是评判学生全面发展的标准之一,心理健康教育应视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初中生心理健康体现在各个方面,如生活、交往、学习、人格、自我意识等。初中班主任要实施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和长期的教学经验,制定有效的实施策略。
1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
1.1日常生活问题
现如今的初中生大部分属于独生子女,从小就在家庭提供的优越的环境下生长,集千万宠爱于一身。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学生们,往往形成了霸道专横、自私、自大的性格。他们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也就导致了他们独立意识薄弱,缺乏自我生存能力,依赖性极强。再加之,在过去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教育都呈现出应试教育的模式,学校的教育的价值观在于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在学校的价值取向的指导下,家长也
更加重视监督孩子的文化素养的学习。学校和家长两大主要教育力量都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2学习态度问题
学习是每个初中生日常主要活动,学习问题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初中生刚经历了升学,由一个熟悉的环境进入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并且学习的科目发生变化、增多,老师们的上课方式和手段也与以前不同。面对新的局面,若学生的适应能力不强的话,没有很好调整学习态度和方法,就会导致一系列的学习心理问题。更深层次的是,进入初中后,学生间的竞争凸显锋芒,激烈的竞争是的学生与学生间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一部分学生甚至无法适应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过度紧张的神经使他们的神经涣散、注意力无法集中和逃学厌学的情绪。
1.3人际关系协调问题
人际关系处理是人生的必修课,而中学阶段是人际交往态度和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但是,与社会接触较少的初中生显然对人际交往知之甚少。人际关系处理是一门很博大精深的学问,人际关系包含内容繁杂,它包含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师生关系、亲朋关系、同学关系等。这么众多的关系中,无论那一类关系不协调,都会使学生陷入焦虑烦躁当中,而无法专心其他事情。当前,初中生的人际交往问题主要表现在反叛和抵制家长,畏惧和抗拒教师,疏远和防备同学。当然,一部分教师忽略与学生沟通交流,甚至存在个别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差,歧视和挖苦后进生,给学生心理带来伤害,学生关闭与外界交流的窗户。
1.4第二性特征发育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是这是其学生的显著特征。他们反感父母的安排,反驳父母的建议,追求自我独立,不愿意受任何人的束缚。在青春期这个过渡阶段,学生的心理正逐渐向成熟发展。但由于还尚未达到成熟阶段,学生情绪带有两极性,他们时而欣喜若狂,时而低落悲伤。初中生的性意识也在这一时期萌发,他们对异性关系持羞怯但又极度好奇的心态,若在两性关系上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可能导致他们做出伤害自己和伤害他人的行为。
2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1班主任提高自身素质
班主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操作者,提高自身素质是必然的选择。这里班主任要提高的素质有自身心理健康素质和教育技能水平。只有自身拥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班主任才能以身作则,以身说教,用自己的行为的教育和感化学生,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当然,自身具备高的心理健康水平还是不够,班主任还要懂得如何发挥出这些优势,即要懂得相应的教育技能。一片广阔的土地需要一把锄头。班主任只有在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时,才能锄好这块“土地”,才能在学生的心灵上播下一颗优良的种子,呵护它健康成长。
2.2营造健康和谐的班风和正确的集体舆论
和谐的班风班级每个成员都有感化和制约作用,健康良好的班级风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健康的班风也是班级凝聚力的具体显现,较强的班级凝聚力能够使学生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更加轻松愉快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所以,每个优秀的班主任都十分重视促成班级凝聚力的形成,他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工作经验总结出,群体的约束力对于每个学生作用都是巨大的。因此,初中班主任可以引导组织一些班集体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进行思想交流,可以通过共同完成一项工作,打开心扉,建立深厚“革命友谊”,容易达成一致的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个学生在良好的集体氛围内也会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状态,向班集这个整体靠近。
2.3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
学生的成长过程不仅受学校因素影响,还受其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家庭就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因素。班主任的工作不仅是要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和家长多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在家里的表现,认真分析学生的具体的实际情况。很多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都源自于家庭,或者与家庭问题联系,所以,班主任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协作。初中班主任要统一学校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协调教育的步伐,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结语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对于初中班主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求每个班主任的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出色地完成这个时代赋予班主任的使命。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基础,进一步探讨实施策略。本文分析了初中生的心理状况,结合了个人长期的教学经验,研究和总结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希望能为广大初中班主任的喜力健康教育工作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 吴小华. 初中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调查[J].教育界,2012,(20):70-72.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生本教育理念;探索
在我国大多数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教师仍沿用“师本教育”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多为硬性讲解理论的模式,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不能深刻理解生物学科的真正意义。新课改中明确提出,初中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参与到课堂的能力,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发现生物学科的奥秘。生本教育理念应运而生[1]。在新的教学走向中,教师应注重转变教学理念,秉承着“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原则[2],抓住学生在生物学科中的心理机制与发展特征,完善与优化教学,丰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培养目标。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本教育理念的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即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提升学生生物的综合素养是新课改对初中生物教学作出新的培养目标。如此则要求初中生物教师着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差异,并有针对性就不同层面的学生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与方法,最大限度带动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其中,教师应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其个性张扬,善于鼓励学生自主发表自我见解,促进其思维发散与发展。
2、启迪性原则
启迪性原则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在生物教学课堂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就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学生实现独立思考的潜能,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尝试着将抽象概念与具体事物自由进行切换,提升自身探究与思考的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应循循善诱,就学生在初中生物中的发展特征与心理机制,善于采用启发性教学,挖掘学生学习探究的可塑性,促进其个性发展。
3、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为准,遵循学段、学科的教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可自主学习。在探究与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可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总结出自我学习方法。
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本教育理念的策略
针对上述提及的三大原则,初中生物教师应注重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严格遵循全面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与启迪性原则,在课堂中积极优化教学结构,创设出多样情境,丰富课堂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
1、创设多样情境,带动学生参与探究学习
改善初中生物教学最为根本的方法就是带动学生参与到实际课堂中,实现内驱力的最大化作用,而创设课堂情境不失为一良策[3]。情境设计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中有着积极意义。因而,初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巧妙运用情境导入,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可更深入了解与掌握知识。与以往无活力、乏味的照本宣科教学相比,情境的导入可有效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中。其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明确情境创设的形式(问题设置、生活例子导入、音频资料导入等),让学生在直观视听觉冲击下可深入了解生物知识,并主动参与到进一步的探析中。比如在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人的生殖》一课教学中,教师可设置疑问,以“在了解上节课人类起源知识后,同学们觉得我们每个人是怎么从婴儿慢慢成长的?”为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头脑中进行风暴,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并积极主动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
2、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探究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大多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关。因而,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从多渠道、多方向整合教学资源,明确各环节教学的目标与具体的要求,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可跟进教师的步伐,并在学习过程中创新,形成自我学习模式。其中,教师可注重捕抓生活中或新闻报道中的价值资源,巧妙整合到实际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就教学内容分清重点、难点,让学生可整体把握学习的脉络。比如在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先天与学习行为》一课教学中,教师应吃透教材,联系好上下章节的内容,整体把握知识结构的脉络,合理规划好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在教学中,既应对上一章节知识(动物的行为)进行回顾,又应有效引入“先天”与“后期学习行为”概念,让学生可对人类行为与动物本能进行对比,并学会如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生活中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为更好地学习与生活不断努力。
3、组织团队合作,引导学生组间协作交流
小组团队合作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4]。教师可借助小组团队合作带动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根据学生学情互补或自由组合的形式分成学习小组,在课堂或课外可自由就教师的提问进行讨论研究,并集思广益,整理出全面、完整的见解。其中,教师在学生自主谈论的过程中可适当、适时加以引导与指导,但不可过于干涉学生间的想法。小组合作最为明显的优点就是每位学生可最大限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学习他人的经验。比如在在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酸雨等,对周边生物是否会造成影响,具体是什么样的影响?”为题,让学生间自主选择某一特定污染问题进行讨论,对污染背后的人类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法。如此,学生生活经历的基础上可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教师应注重转变教学观念,坚持“生本教育理念”,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到实际探究学习中,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从而提升整个初中生物教学成效。
作者:杨军 单位: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中学
参考文献:
[1]王玉芳.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研究与实践[J].吉林教育,2015(15):80.
[2]周发建.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考试周刊,2015(47):153.
[关键词]初中生物核心素养落地途径
一、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教学启发
尽管面向初中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尚未公布,但是其他学段所公布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要素,对初中生物教学仍然有着极大的启发。如果说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那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学生通过生物学习之后,所形成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一般认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由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四个要素组成。结合这四个要素,我们去思考初中生物教学,发现可以带来更多的启发:首先,在“生命观念”的视角下,一切生物问题的解释,可以变得更加精确与明确。举一个例子,女人的怀孕时间过去通常都说是40周,而现在的说法都是38周。为什么会少了两周的时间呢?从生命观念的角度来看,确定怀孕开始的准确说法是“从‘形成受精卵’开始”,这实际上是减少了传统判断时间中孕妇末次月经结束到形成受精卵的15天左右的时间,相比较而言,38周的说法也就显得更加科学。实际教学中,可能从知识记忆的角度来看,就是一个时间变化,而在生命观念的视角下,这一时间变化显然更能代表一个生命的形成周期,因而也就更能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其次,在“理性思维”的视角下,初中生物的教学更应当坚持从科学的视角去判断事实,因而“科学探究”也就应当成为生物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当前生物学科的考查方式主要是初二的会考,知识多以记忆和重复训练为主,但是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角度来看,让学生在理性思维的驱动之下,进行科学探究,仍然应当是教师教学方式的重要选项。再次,“社会责任”是初中生物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个话题,但是从当前生物学科的发展来看,却又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在初中教学中万不可忽视这一因素,而应当抓住教学契机,不断给学生渗透社会责任意识。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在实际教学中,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途径进行了探究。
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基本途径
从逻辑的角度来看,要让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地,关键是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要素角度,去思考在实际的生物知识教学中,如何将它们联系起来,以在学生建构生物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接受核心素养要素的熏陶。关于这一认识,有同行通过自己的总结可以实现呼应:根据初中生的认识规律,结合生物学科的知识特点,在课堂中设计并开展多样的活动,尝试从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学生的生活中,总会看到父子或者母子之间的脸型很像这一实际情形。利用这一情形创设基因知识的教学情境,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自然会提出问题:为什么上一代的脸型以及其他的特征,会传给下一代呢?根据经验,学生的第一反应往往是遗传,但是遗传只是一个概念,并不能从原理上解释为什么,因此实际上,学生仍然是有探究欲望的,这个探究欲望为打开科学探究的教学大门,奠定了基础。而从生命观念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的提出,实际上也能够让学生从生命的角度,去探究遗传的原理。而一旦学生有了探究欲望,在介绍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在向学生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的时候,学生就会有效加工这些信息,从而最终理解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间传递的原理。这个过程中,如果借助于现代教学手段,给学生呈现染色体以及DNA分子片段的图片,那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形成基因知识的表象,从而解释一些实际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本文还介绍历史上的第一只克隆羊,与社会上曾经出现的一些违背道德伦理的DNA编辑事件,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让他们知道在生物技术与道德伦理之间必须做好选择。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命教育;对策方法
1 生命教育概述
1.1 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是近几年来生物教育领域新兴起的课题,很多研究者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探讨和思考。生命教育按照教育的内容、方法、目的不同,基本概念也有区别。在初中生物教学的环境中,生命教育指的是在初中阶段学校对学生进行的以认识生命的孕育和发展过程为教学内容,通过教育使学生形成对生命及其价值的正确理解,进而形成对自己、对他人、对自然的尊重态度,是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过程。
1.2 生命教育对初中生物教学的意义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生物教学对学生的情感价值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发展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使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形成对世界的整体认识。比照生命教育的含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是生物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手段,是使教学有效性提高的途径之一。
1.3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缺失
尽管推行生命教育已经在我国初中教学中进行了很长时间,但教育的效果甚微。学生面对学习压力选择自残或自杀的方式以求摆脱的例子屡见不鲜;青少年伤害他人的犯罪事件并没有减少;中小学生以虐待动物为乐趣的行为比比皆是。即使“进行生命教育”被写入初中生物教学大纲,但是在生物课堂上,大多数教师受到学校条件和课时安排的限制,将教材书本知识讲清楚已经很不容易,生命教育的开展显得困难重重。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加强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如何在学校教育能够提供的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开展生命教育,我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三种方法,供同仁们参考。
2 灵活设计教学内容以突出生命教育主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新颖、教材体现形式多样化、结构也十分清晰,十分适合在生物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只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就能够建构一个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课堂。
以“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一单元的学习为例,这一章的内容是以植物的基本类型、植物的生长、植物的作用为主线,在每一章的内容里都穿插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中与植物有关的知识。一般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以教科书为主,而我在教学中为了突出“生命教育”,将教学内容做了调整,在进行“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教学时,将“在文学中寄予植物的情怀”这部分内容提前,准备了一些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莲者,中通而外直、不蔓不枝……”、“远看是一片绿色,近看却又没有了”等,让学生们讲出这些文学作品中涉及到的植物,然后根据文学作品给植物赋予的“情怀”来对植物进行“定性”,再将这些被定性的植物进行分类,接着学习植物的种类和基本形态。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使学生对各种植物的形态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
3 改变教学方法潜移默化进行生命教育
教学方法的改变对教学效果提高的积极作用,已经在很多教学研究中均有提及,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探讨教学方法的改变对生命教育的促进作用,仍是值得我们尝试的。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了问题探索式教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
在进行“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这个单元的教学时候,在学生掌握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和生活栖息特点之后,我在“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这一章的教学中,将“动物的行为”设计成三个问题,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探讨。每个问题的提出都有一定的资料作为背景,实际上,是以不同资料为背景,分别回答三个问题,通过解决问题,进行生命意义学习的过程。第一个资料是教材给出的“科学家故事——珍妮.古多尔和黑猩猩交朋友”,第二个材料是“狼孩再进入人类社会”,第三个材料是“风雪中的帝企鹅——帝企鹅的繁衍”。将全班同学分成六个小组,通过抽签获得材料,每两个小组的材料是一样的。请学生们通过研究材料,回答三个问题:①材料中哪些内容描述了动物的先天?②材料中哪些内容描述了动物的社会行为?③动物的先天和社会行为是怎样产生的,分别对动物的生存产生怎样的影响?带着问题,学生们开始仔细阅读教材,并且结合材料,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和组织答案。通过探究问题,学生们不仅学习了动物的各种行为的定义和表现形式,而且对动物行为和生存的意义有了自己的理解——在进行第三个问题的回答时,同学们纷纷报告:先天是动物生存的基本保证,动物通过在群体中活动和交流学习而来的社会行为是生活的必备技能。只有在自己的种群里生活,生命的意义才是完整的。
4 巧妙安排课后作业渗透生命教育
初中生物并非初中教育中的“重点科目”,面对中考和升学的压力,很多学校对生物这门课程更加忽视,学生家长也认为“和中考关系不大”而不重视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然而,生命教育是可以在生活的各个角落以渗透的方式进行的,即使学生由于课业繁忙无法使用大片时间去完成和生物学习有关的课外探索,生物教师也可以通过“期末考察”的形式,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生命的意义。
在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给学生们安排了生物教学中唯一一次“实践作业”,给学生们一个“生物研究报告”的简略模板,请学生们自由选择任何一个题材,进行一次生物实验实践。模板中包括实验的题目、实验的内容、实验的方法,最后得到的结论。只要是和生物知识有关的内容,都可以进行生物实验,而在“生物研究报告”模板的背面,我拟了一个特殊的题目“我的生物实验中的有趣现象”。学生们花了一周时间完成了各自的“生物实验”。有的学生在报告里写出“我给我家的狗,吃了很多肉,之后它就拉肚子了”;还有的学生在报告里写“奶奶家的母鸡,没有见过公鸡,也在孵蛋,是因为它想要生小鸡”;也有的学生写到“我种的豆子,有一棵发芽比较晚,还长歪了,检查之后发现是因为种子上面压了一块小石头”。这些看似平淡又简单的报告,对学生们的启示实际上要比大人能想出来的大得多,“美食不可多得”、“母性的力量”、“不屈不挠的精神”也许就通过这些实验,在学生们的心中永远种下种子,相信通过成长,这些种子最终会结出丰硕的“生命之果”。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生命教育,是延展初中生物教学的意义、实现生物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之一。面对我国中学生物教学模式下对生命教育的缺失状态,建议各学校和初中生物教师,采用灵活设计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等手段,重视课后作业的布置对生命教育的渗透性,以提高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路桥.试论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生命教育[J].新课程导学,2013(10):18-20.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差异化迁移与拓展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初中生物这门学科是枯燥乏味的,并且还很抽象,这是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导致的。在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下,本来就有些难以理解的初中生物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初中生物的认知度,再加上初中生物不划入中考范围,学生对于学习初中生物的重视度不够。所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成为了广大同仁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中从初中生物课程特点出发,提出了初中生差异化的培养教学目标,论述了回归生活和加强实践对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
一、在差异性教学方法中提高初中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中,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往往是他们对生物知识的记忆程度,也正是教师这种对生物课程知识性的定位,使得学生在生物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陷入了单一的死记硬背循环之中,也就出现了传统观念下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的培养,而且还严重制约了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改革,成为课堂教学改革与优化的瓶颈。差异性教学方法的本质就是以新课标中因材施教为理论基础,突破性的把学生进行科学“分类”,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层次的组织教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的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生物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获得新的提高与进步,例如:我在讲授《传染病》一节时,我先对课堂教学目标先进行了明确,学生大多对传染病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在根据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学习到的知识,了解如何判断和预防传染病,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有了教学目标,我根据对学生平时的了解,并且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分别制定了符合他们学习生物的学习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逐渐提高,并且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生物有了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故事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通过哲理的形式感染学生,这样就在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的结合下,深化了学生对课堂的理解。任何教学方法都是以学生为主体,都以学生掌握与理解知识为教学目标。
学生自主学习是差异化教学的基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所以在任何教学方法面前,学生都是学习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要把学习的时间更多的留给学生,而不是由教师分配。例如:在讲一系列开放性章节时,我通常会通过一些故事来引出题目,通过一些小问题、小常识开始,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因为生物学科的理论知识内容较为枯燥,所以单纯的利用一些语言性的解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初中生物教师一定要意识到,生物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素材,有效、实用的学习方法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关键所在。 所以,我们让学生自己来支配时间,让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方式都能得到有效提高。最后,让学生自己表达对生物知识的认识,这样一来,不但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且还展示了学生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进而让他们在自主、主动学习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为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也给我们下一步的教学目标的确立提供重要资料。
二、回归生活,让初中生物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初中生物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在于对初中生综合素质、个人修养、价值观念的培养。初中阶段,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对他们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规划”期,因此,如何让生物知识发挥其特有的导向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 因此,在我们课堂教学中,要巧设生活情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自主学习的闸门, 进而培养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的创新性思维。众所周知,每一个生物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只是从知识
的角度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变得片面、抽象;反之,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论证观点,那么这个生物观点将会变得形象、生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在我讲《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一节时,我进行了一个这样的小设计,对于学生来说,这节课的内容是理论性很强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枯燥性,所以,我将课本内容抛开,将这节课变成了一节课外知识拓展课,通过我事先准备好的一些关于课堂内容的生活小问题,学生们变的很兴奋,积极踊跃的回答我的问题,就连平时一些对生物学科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参与其中,有些大家觉着教难的问题,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课堂氛围异常活跃,这也是我在课前没有料到的。最后,我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整个课堂上,学生不但学习到了生物知识,而且还对他们生活中的一些表现做了比较准确的定位。可见通过课堂教学中生活情景的引入,增加了与课堂的粘合力,使课堂氛围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总结
新时期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只是我们教师培养初中生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初中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和体验人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在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因材施教,对初中生开展层次性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培养让他们一起进步,共同提高。要积极运用生活学习中的各种素材,让学生懂得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要给学生提供知识迁移与拓展的导向,进而促进初中生生物综合素养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厚德.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 生活化教学 教学优势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a)-0187-02
大部分知识的根源都在生活之中,从生活中总结出规律,继而升华为更为精辟的理论知识,方便他人进行学习与应用。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实现生活化教学策略也十分重要[1]。如何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生物知识充分应用于生活之中,是目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识度,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创造能力。
1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教学的优势分析
1.1 生活化策略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策略教学中,能够借助增加与生活的联系,来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当教师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换为熟悉的生活知识时,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让学生从心底里认为生物知识与生活距离不远。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多会强调书面知识的重要性,有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聊,导致缺乏对初中生物课程的兴趣。生活化策略教学方式能够改善传统生物课程教学的不足,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能够成为生物学习的主动方,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1.2 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丰富生物课程内容
在传统初中生物课堂教育中,主要教学目标为生物相关知识。而在生活化教学策略中,除了基础的生物化教学内容外,还添加了生命教育、道德教育等内容。通过生活化生物课程教学,能够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可贵,丰富了初中生物课程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2]。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缺陷,在对学生开展生物教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对生活意义与感情道德方面的感悟。给予初中学生生活化生物教学策略,才能够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1.3 生活化策略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在生活化策略生物教学课程中,通常会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开展教学任务。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自主进行探索,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鲜事物的勇气。通过生活化策略教学不仅能够起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还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操作中获得生物知识,能够让知识更加牢固。尤其是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生物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大多仍属于基础知识。倘若学生不将基础打好,对后续的学习也会产生影响[3]。
1.4 生活化策略生物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
在生活化策略生物教学中,不仅能够让学生打下坚实的生物知识基础,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在初中生活化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用开展自主研究、竞赛活动等方式进行探索式、创新式学习,在该种教育中,学生需要明确的分工合作来完成学习内容。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锻炼自身与其他伙伴的协作能力。良好的沟通与合作能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更能让学生懂得合作、集体精神。提高学生合作、沟通能力能够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之中获得很多益处。
2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分析
2.1 为学生营造生活化教学的学习气氛
改变传统初中生物教学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氛围,生活化教学策略中,需要学生能够主动进行学习,改变课堂学习气氛。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当学习到生物知识之后,可以利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部分问题。教师在为学生构建学习气氛前,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初中生物的教材内容进行精心设计,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化学习的气氛,将学习与生活充分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教授《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如花朵、树木等生物,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温度对花朵的影响。让学生能够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学习,提高生物知识与生活的联系[4]。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更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
2.2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初中生物基础知识的抽象性较高,且分类较为复杂,仅仅通过生物教材文字叙述无法真正了解到所学内容。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在教学领域融入现代科技,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初中生物生活化策略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教学技术成为新型教学的趋势。初中生物课程本质上属于实验科学,利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加深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当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生物知识真实的展现出来,利用图片、视频等内容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以直观理解的内容。当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观察到所学内容后,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将生物知识与生活产生联想,进而更能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度。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承担着引导者的地位。例如,教师在教授《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准备多种藻类、苔藓以及蕨类植物的图片。在学生能够辨认与认识该类植物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思索,让学生回想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见过哪类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通过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来对藻类、苔藓与蕨类植物进行区分,更深刻的掌握生物知识。
2.3 利用课外活动开展生活化教学
对于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而言,除了课堂中短暂的集中教学外,课外活动教学对生活化策略教学也十分重要。由于初中生物课程本身就属于一门实验学科,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获得相应的生物知识。教师需要为学生准备相应的课外教学任务,将学生在生物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融入生活中去,提高学生的实际时间能力。利用所学生物知识来解决问题,还能让学生拥有自信,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实际价值。例如,教师在教授《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外调查的方式开展课外活动,来加强学生对生物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可以将学生以动物、植物等为主体进行分组,每组成员所负责的内容皆有所不同,让学生通过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特征来提高学生对生物的认识。在调查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班级汇报讨论会,委派每组代表对所调查的内容进行总结。通过课外活动的方式能够不仅能够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生物的意义,还可以培B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协作能力,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 结语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才能够满足现代教育需求,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理念已经被时代所淘汰。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加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策略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各式各样的课外活动、构建学习氛围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对生物课程的主动性。选择生活化教学策略是丰富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能够显著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檀勤彤.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18):275-276.
[2] 王香凤.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才智,2015,16
(27):161.
[3] 赵慧敏.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5,20
(23):25.
关键词:初中生;作文;作文素材
一、写作原因
对于绝大多数的初中生来讲,要煲出一道美味的作文之汤,简直是难于上青天,即使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却往往煲出了一份“惨不忍睹”的“杂色杂味”的勉强称之为汤的“作文汤”,其中辛酸苦不堪言,最后只得感叹"赤手空拳难敌虎,家徒四壁羞待客"。究其原因,无非就是缺少“食材”——作文素材。
俗话说“素材是作文的血肉,主题是作文的灵魂”。如何拥有充分、生动、典型、新鲜的食材——写作素材去表现主题,煲出美味“作文浓汤”,是我们中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任务。因此我们初中语文教学组着手探讨、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这一难题,以期对当前中学生作文素材积累教学提供一些借鉴,以期初中生能够煲出属于自己的美味“作文汤”。
二、探究“厨艺”之“煲作文汤”方法——如何积累素材
如何帮学生解决煲作文之汤时"无食材下锅"的困境?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的难题,并且一定要解决的难题。鉴于此我们初中语文组总结了一些“厨艺”秘诀,以期找到充分、生动、典型、新鲜的食材——写作素材,以供初中生下锅煲汤——煲出美味作文汤。
(一)煲作文汤之秘诀一——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煲“作文汤”时,必须调动初中生的积极性,激发起他们煲汤的兴趣,搜集“食材”——作文素材的兴趣,从而将身边鲜活的人与事——这些丰富的“食材”都吸收、储藏进他们的头脑中,这样,煲作文汤时就不愁食材匮乏了。那么,怎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他们搜集“食材”的兴趣呢?我们初中语文组研究决定采用“小组合作竞赛法”——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小组内部合作搜集“食材”——写作素材,小组间进行竞争,每天检查一次,看哪个小组搜集的“食材”——作文素材又多又好。然后开展“周冠军”比赛,每周进行一次评选,评出搜集“食材”——写作素材最多的小组,评选出搜集“食材”——作文素材最典型、最精美、最新颖的小组,给予这两个小组“周奖励”,奖品为“笔记本”。接着让各个小组冲击月冠军,每个月评选出搜集“食材”——作文素材最多的小组,评选出搜集“食材”——作文素材最典型、最精美、最新颖的小组,评选出搜集“食材”——作文素材最佳合作小组,奖品为“优惠券”——免交作业一星期。最后各小组冲击“年度总冠军”,评选出搜集“食材”——作文素材最多的小组,评选出搜集“食材”——作文素材最典型、最精美、最新颖的小组,评选出搜集“食材”——作文素材最佳合作小组,评选出搜集“食材”——作文素材最佳灵活运用小组,奖品为荣誉证书、“笔记本”、“优惠券”——免交作业一星期和免检背诵课文一次。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起了学生搜集“食材”——作文素材的兴趣。
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惊喜不断!我校初中生经过一个星期的搜集,搜集了诸如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杨善洲:不负群众的草鞋书记——颁奖词: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60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推选委员陈淮说: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些什么?杨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2012传播中华文化年度十大人物之一咏钢琴巨星郎朗致力传播优秀音乐,指尖在黑白间跳跃心灵在东西方穿梭。二咏当代大儒学贯中西美华人杜维明,从上世纪开始在世界百多个国家奔行。把儒家崇尚和谐的处世哲学宣扬推崇,天人合一生存智慧不同国度扎根盛行。……学生搜集了食材——写作素材,煲汤时就不愁没原材料了!
(二)、煲作文汤之秘诀二——耳聪目明,认真观察生活
煲好“作文汤”,立意新颖了,那么“食材”——作文素材就是关键了!怎样选“食材”——作文素材呢?初中生就要做到耳聪目明,认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挖掘有用的食材——作文素材,因为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源泉。这就像蜜蜂酿蜜一样,只有广采粉,才可以酿好蜜!初中生要做生活有心人,学会观察生活,关心国际风云、社会生活,留意身边琐事,体验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学会从中捕捉写作材料,并且要善于思考,从平凡的事物中挖掘出深刻的东西来。身边的人,身边发生的事,是最易带有个性色彩,也最容易触动情感的,因此都是非常好的“食材”——写作素材。
在家中:日记是记录生活、积累“食材”——写作素材的好方式。日记可以培养初中生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校:积累卡片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每当遇到或听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语段,或者是自己突然有灵感了,就可以随时写到积累卡片上。积累卡片可以记述初中生某一瞬间的感动,捕捉初中生的灵感。要想写好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平时就要注意观察;要对某件事或某种现象谈一点感受,抒发一段议论,就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或赞成,或反对,或褒或贬,总得有自己的看法。这样积累了一定的“食材”——写作素材,初中生也就不用谈汤色变了,煲作文汤也就不难了!
王晨曦同学的习作《永恒的慈爱》,就是他平时日记里记述的他与奶奶之间的情感故事。他抓住了一瞬间的感动完成了他的习作,引起了我们的情感共鸣,煲出了一道浓浓的爱之作文汤。他在文中写到:时光匆匆流逝,我知道了更多的知识,懂得了更多的事情,我与奶奶的代沟慢慢的显现出来,我开始觉得奶奶不是天下最慈爱的人,我对奶奶产生了厌烦之感。那时我一回到家,一句话不与奶奶说,一眼都不瞅她,径直走到卧室里写作业,奶奶问我,我也很少回答,也不会和奶奶主动交流了,奶奶了继续寂寞的做着手工活。有时奶奶看电视的时候,因为不识字,问我字怎么读,我也总是不理睬奶奶;奶奶也参加了不少的健身活动,奶奶总告诉我矿上组织的户外活动既能健身又能交到朋友,劝我也去玩玩,我对此嗤之以鼻。有段时间奶奶还去包包子赚钱补贴家用,但我也总是觉得她贪财,所以我对奶奶更加烦感!后来,我与因为小事也有时会吵架,与奶奶的误解变得越来越深,我忘记了奶奶对我的慈爱。
有一天下午我放学回来,奶奶已去外边参加活动,我忽然发现在沙发上放着一样东西,这是奶奶小时候给我买的风车,我的心里忽然想起奶奶在我小时候那慈爱的样子,带我去户外玩耍时快乐的表情,我的泪流留下来了,我忽然明白了奶奶的良苦用心,奶奶是想多挣点钱,多让我过的好点。奶奶回来了后,额头上沾满汗滴,我看着奶奶已经日渐衰老的面孔,再一次想起了当年我和奶奶看火车的快乐。奶奶坐下来,我看到奶奶的那苍老干裂的双手手,看到了奶奶这几年的辛劳与悲酸,这一刻,我泣不成声,这一刻,我与奶奶所有的矛盾都已经消失,这一刻,留下来的是永恒的慈爱。
(三)煲作文汤之秘诀三——广泛阅览,厚积薄发
初中生要想煲出美味浓汤,就必须多听多看,听时代脉搏,看中外古今,这样才可以搜集、积累最新颖、最典型、最精美的“食材”——写作素材。"腹有诗书气自华",因此只有尽可能多地收集材料,提起笔来才能左右逢源。在看、听的同时,初中生还要手勤,及时做好读书笔记。实践证明,搜集素材重要,要把素材化为己用更重要。为了避免初中生阅览时浮光掠影,“雨过地皮湿”的现象,我们初中语文组研究决定,让学生在阅读时把读物中的重要观点、典型事例、精彩句子或段落、名言妙语、谣谚典故和史实等,及时分类摘抄在笔记本或卡片上;并且每节课的课前都会拿出五分钟的时间让其中一个小组的其中一名学生诵读自己积累的“食材”——写作素材,在他与我们分享的同时,让他谈谈搜集这一“食材”——写作素材的目的,根据素材内容与口语表达给予相应的分数,然后把分数折合到小组合作竞赛搜集素材的评选中,以督促初中生搜集到精美的“食材”——写作素材,从而有利于煲出美味作文汤。
荣获2013年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的王佳宁同学在煲《信念的力量——观有感》这道作文汤时,就是对最新“食材”——写作素材的合理运用,让我们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她在文中写到:信念的力量,能有多大?在了解陈家顺的经历后,你就会相信,信念的力量,远比你想象中要大。
现年45岁的陈家顺,是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看似只是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他,却为了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从2007年9月起先后深入多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即使这样辛苦,陈家顺也从未抱怨,他早已把农民工当成自己的亲人来看待,为他们做事,让他感到光荣。他的精神,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可,为什么一个那么平凡的副局长会坚持为自己找“麻烦”这么多年呢?这正是因为他的信念——就如他自己说的,“最怕的就是老百姓你们干部骗人”。这信念非常朴实,但又是伟大的。信念是什么?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它是那么渺小和微不足道,但对于几乎所有的伟人,包括陈家顺而言,它如夸父奔跑时天边的太阳,雨夜还家时家中为其守候着的那盏忽明忽暗的灯,世界地图仍不完善时探险家地图上那块等待被填充的空白……它值得整个世界的人用一生去追寻。
没有信念的努力,“无异于在茫茫黑暗中远征”。这个比喻用得恰如其分。但有了信念的人,即使他仍要面对黑暗,他也能靠着这份执着的追求撑下去,只要信念不坍塌,他什么苦也能忍受。但是,没有人生来就能预测人生的方向。在找到信念之前,成功对于你也许就像柯罗连科所描绘的火光,可望而不可即。直到某一天,信念有意无意地出现在你面前,也许出自父母的劝告,也许出自兴趣的指导,甚至可能出自一本书、一句话甚至一部韩剧的主人翁,但它总能像天边的北斗星或航船的罗盘一样,指引你一步一步地下赢这盘人生的棋。信仰的主人可以是平凡的,但最后总能获得成功。“平凡滋生伟大。”但现实生活中没有信仰或中途背弃信仰的人仍比比皆是,他们的人生就像一只空杯,外观再美也终究只是空壳罢了。人生的意义是由对社会贡献的多少来决定的。……拥有信念,才能抓住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