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8-19 09:14:3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物理学史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第1篇

【关键词】物理学史 高中物理教学 科学素质 人文精神 物理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9-0133-01

高中物理教学的根本目的是:知道物理学与社会进步、物理学应用发展以及其他科目的必然联系,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物理学进行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实践能力、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树立科学正确的物理观,再结合具体的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物理学知识,还要注重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高中物理学知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科学性,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并在实施科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彻底实现物理教学的教育目标。

一 物理学史教学的现状

在我国现行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普遍缺乏对物理学史教育功能的认识和了解,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高中物理试卷中,物理学史占的比例微乎其微,甚至为零,即使涉及物理学史,也只是简单的记忆性题目,而关于物理学研究中的物理观点、物理思想却只字不提,导致物理学史的真正意义和内涵无法体现,由此可看出,高中物理教育缺乏对物理学史的重视。

第二,部分教师对物理学史的研究不够深入,在授课过程中,也只是粗略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物理学家的有趣事件,甚至是凭空编造一些科学故事,拉大了学生与物理学史的距离。

第三,单调地讲述一些物理学发展历程和研究经过,而不针对相关物理学家的思想内涵加以分析,就不能给学生思想上的启发。如教师在讲授“人类对光的认识历程”时,一般会说:人类对光的认识主要有几个阶段,在古希腊时代,人类认为光是从人眼发出的;到17世纪,人类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有的人认为光是微粒流,有的人认为光是一种波;到19世纪,认识又有所突破,认为光是电磁波,直到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的本性。如此讲述物理学史,既让人觉得枯燥无味,又无法达到物理学史的教育目的,无法真正地启迪学生。

二 物理学史合理加入高中物理教学的方法

1.创建交互式历史小品

要切实开展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活动,使学生就物理学史的研究和学习进行交流沟通,这样的物理史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地感知和了解物理学史。相关的活动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选取一些趣味性和特殊性较强的历史元素。(2)制定科学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思路,让双方可以实现良好的互动。(3)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物理学史可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4)选用共识性较强的故事,实施正确引导。(5)总结物理活动的主要内容。

2.做课外工作

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时间有限,因此,物理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并结合具体教学情况对物理学史的教学材料进行精挑细选,必要时可对其进行简化处理。学校可不定期地安排物理讲座或举办物理活动,对物理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在授课过程中,应尊重物理学发展史,促进物理的全面发展。

3.提高历史教学的物理意义,使逻辑与历史达到统一

大部分高中物理课本内容的逻辑方法是直接得出物理结论。这种逻辑方法的优势在于简单方便、逻辑性强、系统且易于理解。然而,大多数物理课本都忽视了对物理学史的讲述和记录。其实物理学发展历史是十分生动迷人的,倘若去除了对物理学史的讲述和细节描写,将会使物理原理变得单调无味,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大大降低了物理学的趣味性。

4.让学生走近科学

不了解物理学史的学生会片面地认为物理学家也许一出生就有异于常人的本领,加大了物理学和学生的差距,使学生在仰慕物理学家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归到了不可能成功的一类,从此便可能与物理学无缘。教师通过对物理学史的讲述,可以让学生知道,物理学家也不是圣人,也会犯错,物理研究成果也是在不断的失败中总结和发展起来的。让学生走近科学、尊重科学、热爱科学,同时使科学更加贴近生活。

5.树立人文精神

第2篇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学习兴趣 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在今年年初,《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在新闻会上对“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公开征求意见,引发社会广泛热议。这个提议主要是针对现在高中学生知识结构存在缺憾的现状,理科班学生不学政史地等知识,而文科生不懂理化生,希望通过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应该取消文理分科目前仍然没有定论,但有一种思想是无需置疑的:理科生也不能轻视人文思想的培养。因此,就高中物理学科而言,学生不应该单纯局限于理解物理概念和提高物理解题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其他人文学科的知识,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怎样才能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既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又使学生在学习中人文素质得到提高呢?利用物理学史的知识,挖掘物理学史的教育价值,是达到上述目的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1 结合物理学史进行物理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物理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物理过程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而且高中物理相对于初中物理难度跨度比较大,因此一部分学生也在初中升入高中后物理成绩有一定的退步。所以,如果在教学中仍然只是对课本知识的简单叙述,会使得学生感觉晦涩难懂从而对物理学习信心不足。如果在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史料,会使得原本枯燥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例如对于万有引力定律,许多人在高中毕业多年后仍然能够清晰地记着,主要便是因为在万有引力定律中“苹果落地”的故事。这就体现了物理史料对于知识认知和记忆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物理必修2的万有引力定律教学中,笔者也插入了一个教学环节“牛顿与苹果”。由于学生在初中学习中已经听过这个故事了,便请一位学生先把他所知道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在学生听完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这个故事是真的吗?让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将物理事实告诉学生:实际上牛顿从来都没有在他的任何著作上提及苹果落在了他的头上,这段故事主要是当时著名的哲学家伏尔泰提出的,而伏尔泰并没有见过牛顿,这个故事的真实性非常值得验证……这节课学生听得非常认真,讨论与发言也非常积极,在轻松活跃的教学气氛下,也加强了对该定律的记忆和理解。

2 结合物理学史进行物理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严谨认真是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精神之一,是作为科学家的基本素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物理知识与相应的物理史料相结合,让学生随着科学家的思维方法和探索过程,体验科学家不断从实验出发,归纳总结规律,再从实验中检测和证实,不断去纠正和完善理论体系,使得物理学不断发展的过程。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科学家严谨治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恒心。

如在对天体运动的教学中,可以将天文学发展的物理史料告诉学生,让学生体会物理学家科学严谨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不懈追求。16世纪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经过几十年对天体运动的观察,留下了大量的数据。后来,他的学生开普勒在老师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比起第谷,开普勒有着更强大的数学能力,他在应用行星饶太阳做圆周运动的模型描述火星的运动时,发现与他的老师对火星运行轨道的观测值有8’的误差。正是开普勒对着这8’误差的反复核算,才使得他发现了著名的开普勒天文学三大定理。

我们在叹服科学家的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同时,也号召学生学习这种精神和态度,用这种理念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3 结合中国物理学史进行物理教学,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据大致的统计,高中教科书中提及的物理史料不算少,但其中涉及的物理学史取材大部分都为外国科学家的历史事实,而很少提及中国物理学史,使得学生造成一个错觉就是中国的物理学发展与国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实际上,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物理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的物理学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代表人物是墨翟和他的弟子。从秦汉到隋唐是我们古代物理学发展时期。到宋元时期达到了我国物理学的鼎盛时期,其中代表人物就是沈括。只是后来到了明、清时代,由于闭关锁国的消极落后思想,才造成了我国古代物理学逐渐走向衰落,与西方近代物理学相比,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到了近代,我国的物理学又有了新的发展,涌现了吴有训、王淦昌、钱学森等在国际上均有一定影响的科学家。

利用中国物理学史,在辅助教学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以北宋科学家沈括的著作《梦溪笔谈》为例,《梦溪笔谈》一书记载了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沈括自己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了天文、历法、气象等诸多领域。书中大部分的篇幅是记载自然科学知识,而且不少科技知识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在当时世界也是处于领先的地位。如《梦溪笔谈》上指出了“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说明沈括已经在实验中发现了磁偏角。西方一般都认为是哥伦布在1492年远渡大西洋时首先观测到磁偏角,实际上沈括的发现要比哥伦布早400多年。

第3篇

【摘要】力学发展史引入高中物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把物理力学知识的逻辑发展与物理学认识的历史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开阔眼界,增进对科学的认识,增进对科学家的认识,同时更是落实物理新课标“三维目标”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力学发展史;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三维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5-0265-01

力学发展史是科学史的一个分支,它记录了人类从自然现象和生产活动中认识和应用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历史。力学发展在历史年代顺序上和学科逻辑顺序上大体相同,反映出人类认识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化的过程。力学的发展是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过程。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牛顿运动定律建立以前力学研究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①古代,从远古到公元5世纪,对平衡和运动有初步的了解;②中世纪,从6世纪到16世纪,这个时期对力、运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已有进展,为牛顿运动定律的建立作了准备。牛顿运动定律的建立以后的力学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①从17世纪初到18世纪末,经典力学的建立和完善化;②19世纪,力学各主要分支的建立;③从1900年到1960年,近代力学,它和工程技术特别是航空、航天技术密切联系;④1960年以后,现代力学,力学同计算技术和自然科学其他学科广泛结合。当然,各个时期的分界年代并不是绝对的。

从三维课程目标来看,物理教育不仅是知识和方法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唤醒。物理课程不应该把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擦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教育,展现历史上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奥秘的艰辛历程,以其中的欢乐、困惑、惊奇和哲理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以物理学家认识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确立了物理学史对实现物理教学三维目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

1 对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重要意义

1.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纠正错误观念。在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在此基础上渗透一些概念建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全面正确的理解和建构。例如“惯性”这一物理基本概念,如果引导学生回顾从亚里士多德的“强迫运动定律”到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从笛卡儿的“惯性原理”到牛顿的“运动第一定律”,再到爱因斯坦的“惯性定律修正”,最后通过对日常生活实例的分析来展现惯性现象的无处不在和无所不有。这样设计能自然地引导学生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对“惯性”的物理本质有较为明晰的认识,深刻地体会到“运动不需力来维持”的涵义。

1.2 提高学生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物理实验是归纳物理规律、产生物理假说的实践基础,是验证理论预言和物理假说的主要依据,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是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环节。如通过介绍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使学生了解伽利略开创了把物理实验与科学思维相结合的物理学研究方法。

2 力学发展史对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要意义

2.1 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巧妙结合物理学史,展现有代表性的科学家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了解前人是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和探索发现新的规律和理论的,从中领悟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例如,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和行星的运动时可以通过:

提出问题引出观点学习历史探究和讨论总结规律

这样模式来学习。可见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能使学生学到解决问题的种种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很多途径都可导致真理的发现。

2.2 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相对性和发展性。在物理教学中融合物理学史,让学生在历史背景或框架中学习物理知识,可以使学生在了解物理概念、定律和理论的发现和演变过程的基础上,更准确地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概念的相对性。如地心说和日心说之争等等,通过展现其认识和发展的历程能使学生体验到科学的相对性和发展性,从而激发学生在学习中敢于探索和发现,形成正确的知识相对观和发展观。

3 力学发展史对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3.1 增强学生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力学发展史向我们显示了这样一条真理:力求以发展、变化、联系的思想为标准来裁决和审视一切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不迷信权威,这是科学能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如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怀疑和批判,了错误的落体定律和强迫运动定律,得出了惯性定律,为牛顿力学的建立打下了理论基础。在物理教学中渗透这些物理学批判性发展的精彩事例,能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善于提出科学问题的灵性和聪慧。

第4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问题情境;自然学科

物理在高中教学中是极为重要的一门自然学科,抽象性和逻辑性比较高。因此,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实验观察,严谨而缜密的思考也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学生的思考和思维能力,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鼓励学生主动去学习,在观察和思考之后真正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深层次的理解,开放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思辨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另外,在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不仅推广了物理理论知识,也在实践中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将物理带进生活。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特点

科学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就是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实现最大化的教学目标,合理利用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因此,问题情境创设应具有以下特点:(1)情境性和综合性。情境性,即问题情境应该根据实际生活的应用而创设,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对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合理备课,以便在课堂上提出与学生最近学习相符合的实际问题,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综合性,即指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求学生全面地将所学知识综合起来进行思考来解答问题,从现学知识中提炼出最有价值的答案。(2)探索性和创新性。问题的提出就是为了让学生进行探索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过程十分复杂,要在充分了解各方面关系及联系后,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更好办法,因此,解决问题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要不断进行思维的碰撞与创新。

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科学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

1.利用物理学的历史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物理学史不仅包括理论知识,也包括实验研究方法,都是物理学家在不懈的实验中探究所得。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适当地加入物理历史也是很有必要的。例如,最典型的就是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砸中了牛顿,他就思考是否存在力使得苹果掉下来呢?之后他做了一个假想,一个人站在山顶沿水平方向抛出一块石头,为什么石头最后会落在地上?如果增加其初速度,又会怎样呢?这样的问题情境符合实际,也将物理学史引入了教学活动中。

2.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创设问题情境,运用比较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比较思维在物理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运用比较法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加深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系与结合,从而加深理解。例如,在学习电场力的特性时,可以以试探电荷为工具进行研究。在磁场中放入磁铁和小球,不断改变小球的位置,让学生思考如何描述磁场的强弱,之后将一小段直导线通电后进行观察,通电导线在其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磁场的强弱即用安培力与电流和长度乘积的比值来反映。

3.教学注重实践活动,运用物理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能够最直观地反映知识点。很多物理小实验操作简单,实验时间较短却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进行静摩擦力的实验时,可以在学生中选取力气小的女生和力气大的男生进行拔河比赛,结果力气小的女生获胜,提出问题:为什么会这样,探究得出男生那端的绳子上涂了减小摩擦力的油,抓不住导致失败。在设置问题后,学生结合实际思考得出结论,也加深了对静摩擦力的理解。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问题情境教学要不断地总结经验,针对问题情境教学的特点,不断加强其有效性和科学性。

第5篇

一、通过高中物理教材,切实提升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1.让学生构建物理的知识结构和框架

物理知识框架包括力学、电磁学、声学、光学、分子物理学、原子物理学等全部的高中物理知识,在每一个小框架里,含有每一部分知识向对应的实验部分。另外,教师应善于通过这些实验来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实验研究有时往往会超出学生正常逻辑思维的范围,特别是近代物理学中的实验,越来越抽象。再加上高中实验器材有限,学生又缺乏理论的误差分析,往往不大重视实验中的原理及数据的误差,而只重视实验的操作上,这种不严谨的实验态度对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应把实验的重点放在实验的操作与观察上,而应把实验的重点放在实验的设计、原理、数据处理上,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2.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物理概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对物理课本中的概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要因为概念是基础,就去忽略它。概念真正意义上不仅仅是物理这门学科的基本要素,更是支撑起整个高中物理框架的节点,宛如物理学习中思维的“根部”。另外,问题的解决能力实际上就是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它在整个物理知识框架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宛如物理学习中的“枝叶”。通过一定的调查统计得知,学生对于通过自然中的现象和实验总结出的原理及规律,往往具有很好的吸收能力;而对于运用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规律去解决物理学中的一些问题,则相对较难。这大概因为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低,加之其又有多种的表现形式,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定的问题。

3.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对物理学史的讲解,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物理学史的发展,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由正常逻辑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并且,其结构往往随着一些物理思想和概念的理解程度而发展。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选取物理学中的某一部分知识来向学生进行介绍它的发展,如教师可以选取电学的知识进行讲解。从“磁生电”的产生讲起,一直讲到当达而又丰富的电学知识。在为学生介绍的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改善以往的物理教学方法,使之更加适合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打造一个适合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课堂环境。在这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无拘无束地发展自己的思维,使之不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进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因为在物理学习中,任何思维模式的基础都是直觉思维,因为任何物理现象只有先通过直觉思维的处理,才能跨越到其他思维模式。因此,教师在培养抽象逻辑思维的同时,一定要先注重对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

二是在教学中,教师应先让学生了解物理学习的学习过程、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及过程,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与方向性,以利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次,让学生按照思维方式的规律进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概述准确、推理恰当、判断合理,进而创造出更为深刻的思维方式。

三是学会灵活运用物理概念、规律,来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每一门学科都是由概念、规律、方法组成的。物理学科更是这样,物理中的概念及规律与其他学科相比更能体现物理现象的实质,并且物理规律使各物理量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如果仅单独地死背物理概念,脱离物理中的规律,最后在表面上记住了概念,但当去使用这些单独的概念时,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我们应注重对概念及规律的综合记忆,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规律来理解、记忆物理概念,或可以通过概念来掌握物理规律。这种综合记忆方法,会使学生的记忆效果更好,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能更好地去运用这些概念与规律。在一定程度上说,不同的概念、规律、方法可以组成一个独立的结合体,并逐渐形成一种不断变化的独特的逻辑结构。人们的思维逻辑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客观现实世界的一种独特的反应。其次,任何系统都是有结构的、系统的功能,但不仅仅等于各独立结构功能的相加之和,因为各孤立结构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在它们的互相联系间,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功能。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可行的,还是有可能控制的。

第6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策略 研究

自2001年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行以来,在全面实施新课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给高中物理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老师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必须改变以前课堂上师生做无用功的教学状况,以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理念为依据和指导,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策略,提高物理教学水平和质量。本人在高中物理新课改的实践教学中摸索总结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 讲究教学中的教授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努力提高讲授的效果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讲授时突出重点,条理清晰。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重点突出,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要能让学生字字听清,句句听懂;在内容理解上不存在克服不了的困难(那些有意留给学生进行思考的问题除外);其次,讲授时适当点拨,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使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建立联系,所以教师在讲授时要心中有数、适当点拨。如在《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教学中,因为学生已经学过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竖直上抛和竖直下抛实际上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殊情况,所以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物理教师讲授时不需要从头讲到尾,只需要适当点拨,学生就能轻松地学好这一节课;最后,讲授时富有情感。缺乏情感的讲授是苍白无力的,它难以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融会了一定情感的东西给人更多的形象美感,因为情感往往是和具体的人或事相联系的。在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教师讲授要富有情感,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

二 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以来,提出了很多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老师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掌握这些教学方法,并结合传统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灵活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水平。科学探究是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的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的编写内容中可以认识到,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要求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选题。有许多物理知识,需要通过教师的系统讲授,学生在学习中才会少走弯路,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对于那些独立而简单、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知识技能,对于物理实验仪器的介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物理学史的介绍、物理学科知识的拓展、自然现象等常识性内容,采用讲授式教学都有较好的效果。

大部分物理教师使用最多的教学方式是讲授,教学实践中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有将各种教学方式灵活结合运用的必要性,物理教师在讲授的间隙可以适当穿插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或进行师生的讨论。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实验与讲授相结合,以讲授来指导观察,以观察来推动思维的发展,教师的讲授一方面要体现演示实验的目的、意义和观察要求,另一方面要揭示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因果联系,引导学生从演示实验中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

三 深入研究用好教材

教材是老师教学的依据,新课改给老师在利用教材方面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教师应该通过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和研究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应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将来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使其具备发展的能力。因此,高中课程内容强调让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求。教师应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高中物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严格筛选物理学中的核心内容,舍弃旧教材中某些偏难的内容,尤其是《课程标准》已经降低的教学要求、明确不作教学要求的内容及严格界定了教学难度的内容。许多一线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唯恐知识点不全、不精、不细,导致课堂上讲得太多、太难。在有限的课时中,确保完成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再谈课外内容的援引,处理好“教与不教、教多教少”的问题,这样也能使课时压力有所缓解。

四 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渗透物理学思想和方法

物理学思想和方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的结晶,是人们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和行为。学习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有助于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物理学家认识和发现自然规律的基本方法,以物理学家认识世界本来面目的方式去认识世界。物理学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从伽利略的斜槽落球的理想实验到牛顿的“天地间力学规律”的统一;从力的合成到串并联电路总电阻的等效思想;从奥斯特的“电生磁”到法拉第对电磁感应现象猜想与探究;从原子结构的发现到量子力学的建立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髓。

总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策略和方法还有很多,以上仅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种方法的尝试和应用,我坚信只要我们广大物理老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以新课改的理念为依据,进行物理课堂教学的摸索与创新,就一定能够摸索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靳玉乐主编.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第7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策略

一、讲究教学中的教授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努力提高讲授的效果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讲授时突出重点,条理清晰。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重点突出,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要能让学生字字听清,句句听懂;在内容理解上不存在克服不了的困难(那些有意留给学生进行思考的问题除外);其次,讲授时适当点拨,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使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建立联系,所以教师在讲授时要心中有数、适当点拨。如在《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教学中,因为学生已经学过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竖直上抛和竖直下抛实际上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殊情况,所以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物理教师讲授时不需要从头讲到尾,只需要适当点拨,学生就能轻松地学好这一节课;最后,讲授时富有情感。缺乏情感的讲授是苍白无力的,它难以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融会了一定情感的东西给人更多的形象美感,因为情感往往是和具体的人或事相联系的。在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教师讲授要富有情感,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

二、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以来,提出了很多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老师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掌握这些教学方法,并结合传统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灵活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水平。科学探究是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的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的编写内容中可以认识到,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要求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选题。有许多物理知识,需要通过教师的系统讲授,学生在学习中才会少走弯路,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对于那些独立而简单、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知识技能,对于物理实验仪器的介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物理学史的介绍、物理学科知识的拓展、自然现象等常识性内容,采用讲授式教学都有较好的效果。

大部分物理教师使用最多的教学方式是讲授,教学实践中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有将各种教学方式灵活结合运用的必要性,物理教师在讲授的间隙可以适当穿插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或进行师生的讨论。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实验与讲授相结合,以讲授来指导观察,以观察来推动思维的发展,教师的讲授一方面要体现演示实验的目的、意义和观察要求,另一方面要揭示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因果联系,引导学生从演示实验中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

三、深入研究用好教材

教材是老师教学的依据,新课改给老师在利用教材方面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教师应该通过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和研究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应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将来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使其具备发展的能力。因此,高中课程内容强调让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求。教师应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高中物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严格筛选物理学中的核心内容,舍弃旧教材中某些偏难的内容,尤其是《课程标准》已经降低的教学要求、明确不作教学要求的内容及严格界定了教学难度的内容。许多一线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唯恐知识点不全、不精、不细,导致课堂上讲得太多、太难。在有限的课时中,确保完成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再谈课外内容的援引,处理好“教与不教、教多教少”的问题,这样也能使课时压力有所缓解。

四、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渗透物理学思想和方法

第8篇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科学素养 科学价值观

物理作为高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学科,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尤其是在近几年,对于高中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并颁布一系列政策和规定,推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新课标教学改革后,提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新时期高中物理教学重点不应局限在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方面,还需要加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力度。由此看来,加强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研究十分有必要,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有较深远影响。

一、科学素养的内涵

就科学素养本质而言,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有教养、有学识,二是指有文化,能够阅读书写,人民群众拥有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称之为科学素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树立了科学观念,对于科学素养的认知水平有了明显改变。对于科学素养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在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方面,最主要的是能否联系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科学精神和价值观念[1]。组成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科学知识和技能,人们在不断实践中获得客观世界的事物本质及发展规律;科学方法和能力要素,是人们在参与社会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积累总结出来的经验,灵活运用科学思维和行为方式,深入挖掘掌握事物的本质发展特征。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高中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时是实践操作性较强的学科,与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作为教育学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有突出作用。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优化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教育背景下主要目标之一,由此展开分析[2]。

(一)借助物理学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物理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只是死板僵硬地照着教材照本宣科,机械式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师生之间缺少活动和交流,课堂气氛沉闷,难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其中,致使教学成效偏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成效同样不明显。由此,针对此类方法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穿插讲述一些物理学史知识。诸如在电磁感应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介绍法拉第的成长背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家庭条件不足以支持他上学读书,生活贫苦不堪,但是法拉第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励其刻苦学习,不断做实验,终于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成为电磁学领域伟大的物理学家。这样做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二)通过物理实验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物理学科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且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内容,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性作用,向学生普及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客观阐述物理实验步骤和原理,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但是在实际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开展中,总体成效偏低,教师对于实验教学重视程度偏低,教学活动过于敷衍,学生甚至在教学结束后全然不记得讲的什么。针对此类情况,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点,将学生认为若干个小组,布置实验任务,明晰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让学生之间讨论和交流,锻炼合作能力[3]。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记忆,而且能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以科学角度认知世界,探索世界,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衍生出一系列新式教学手段,多媒体以其独特优势被公认为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尤其是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对于一些抽象的物理知识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诸如,在平抛运动中飞机投弹过程的物理现象讲述时,学生很难想象这种平抛运动过程,通过多媒体技术,将飞机投弹过程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动态的视频在理解起来更容易,同时更直观。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而且能降低教师的教学强度。

综上所述,在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于人才的竞争,是科学素养的竞争。高中物理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有突出作用,由此为了顺应时展,培养具有更高科学素养的人才,物理教师和学生要共同探究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友生.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4(10):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