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29 02:07:4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历史月考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开学伊始,全组认真落实和坚决执行学校、教导处、教研室工作计划中对本科组工作的要求,并制定了本学年度工作计划。全组成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履行教学职责,积极参与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研组坚持参与教研活动,做到每一次教研不缺席一人,教研之后认真总结反思。全组教师共同努力,在教研室的统筹下完成了高二、高三年级的听课、评课、校学科竞赛活动。另外教研组还组织所有成员积极参与2009年全省中学历史教师说课比赛的观摩活动以及市教研院开展的说课案例评选活动。其中在说课案例评选活动,符瑞青、李飞蛟两位老师荣获三亚市2009年度“说课论文、说课案例(讲稿)”二等奖。通过一系列教研活动,使本组教师增长了知识,在教学中不断成长,为具体的教学工作起到较好指导作用。
三、全组教师以年轻教师为主,虽然经验不足,但干劲十足。不仅坚持教学六认真,还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教研室、教导处期中、期末检查教案、作业批改情况,本组教师均无一人不合格,而且还获得好评。
四、高二、高三两个备课组很好地发挥了作用。备课组坚持集体备课,研究每次月考、期中、期末考试题,考试后全面进行分析。高二年级要面临会考,高二备课组针对学生能力不够,还不重视历史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具体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关键词:高中历史;考试;错误;策略
一、学生应答选择题时的常见错误和应对策略
高考历史命题有全国统一命题和地方自主命题两种方式,与命题方式相对应,历史试卷有全国卷和地方卷。在文科综合的试卷中,历史选择题一般有10~12题,在历史单科试卷中,选择题在量上和分值上都占有很大的比例。比如,广东历史单科选择题共25题,计75分,占总分的50%;江苏历史单科选择题共20题,计60分,占总分的50%;海南历史单科选择题共25题,计50分,占总分的50%。文科综合中的历史选择题分值一般也要占到历史总分的40%~50%。选择题答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历史学科的分数,从而影响他的高考总分和最终的录取,因而做好选择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学生在考试时常犯的错误,谈谈应对的策略。
1.似是而非,知识混乱,历史知识体系欠完备
历史基础知识熟练与否,直接关系到解题的正确率,是能力形成和运用的基本条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能够做到全面、扎实、系统。任何历史事件都不可能是孤立的,而是环环相扣的,某一历史事件的结果,可能是另一历史事件的起因。事件之间环环相扣,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能够“系统”地掌握。
2.粗心大意,思维不周,以偏概全
这种错误是学生在考试时经常犯的,审题时一目十行;思考时不能深入细致周全;判断时就以偏概全。
针对这种错误,相应的对策是:强化审题,抓住“题眼”和“关键信息”。做题小心谨慎,不盲目求快,不轻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具体做法有两点:(1)要看准试题考查的时间、空间范围;根据限定语,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时限。搞清历史现象的横向、纵向的历史空间和阶段特征,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2)一定要看准试题设问的角度(是关于政治、经济方面的,还是思想方面的;是考察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等),明确题目结构。要仔细推敲题干,搞清题干中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
3.不求甚解,概念不清,判断缺少依据
这种错误的出现,一方面是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还存在知识盲点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学生在学习时对部分概念囫囵吞枣,浅尝辄止,没有深究的结果。当考试时遇到没有学透的知识点,判断时就没有了方向。
针对这种错误,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是:注重对历史概念的归纳分析,即便是考纲中没有的,也要总结分析,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弄懂专业术语和概念,为考试过程中的准确判断做好知识储备。
4.一错再错,定势思维,缺少反思和提升
这种错误也是一部分学生容易犯的。同一个考点,做了好多次,再做还是错。究其原因是在第一次做错后,学生没有对相关知识进行及时的反思和弥补。时过境迁,原来的错误在脑海里扎了根,再次考查时,他仍然做出相同的判断,形成了思维定势。
针对这种常见的错误,应采取的相应对策是:做好选择题错题归类和整理,单元测试、月考不及格,务必及时查漏补缺;定期把错题整理出来再做。这样反复练习归纳强化,就会使正确的知识点内化,变成自己的东西,保存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二、历史主观题的常见错误及应对策略
在历史高考试卷中,主观题的分值要占到历史试卷总分的50%左右,因而要想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做好主观题同样重要。历史主观题一般有两种类型:材料题和问答题。现在的历史高考试卷中,两种题型大多合而为一,形成材料型问答题,即问答题不再直问直答,而是以材料为依托来设置问题,学生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来回答相关的问题。学生在解答材料题的过程中常犯的错误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对史料解读不透,审题不清;二是对材料、教材和考纲缺少必要的联想和联系;三是答案没有条理,文字表述不够规范。下面就上述错误及材料型问答题的解题技巧谈谈自己的看法。
材料型问答题的解题步骤,通常有三个环节:审读材料;联系教材和考纲;确定答案。
1.审读材料
(1)要注意具体材料具体分析。如古代史的材料多为文言文,阅读时要字斟句酌,理解材料的本义并挖掘其引申义。世界史的材料多为外来的翻译文,有的句子很长,很难读懂;此时,可以先找句子的主、谓、宾语,再找定、补、状语等其他修饰成分,确保读懂材料。
(2)要认真审读设问。因为设问的实质是为解析材料确定方向,使考生在阅读材料时能够充分提取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所以要明确设问要求,根据设问考查的方向、范围重新仔细读材料。
(3)注意提示性文字和材料出处。这些说明性文字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作者、背景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有时能起到“得来全不费工夫”之效。特别是材料出处如果放在材料前面,就要更加留心细读,它对解题肯定有用。
2.联系教材和考纲
(1)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一般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中心。即使有些材料解析题的一些材料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先找出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2)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相似点。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的特点,但不管使用的材料如何新颖,必定与教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3)找出材料与设问的联系,体会命题者的意图,确定要考查的知识点。材料解析题大都属于“史论结合”类型。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相互对照。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行文的信息中重新获得第一次阅读材料时忽略的知识点,然后通过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在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时,领会命题者要考查的考点至关重要。
三、确定答案
1.按问作答,注意针对性和具体性
材料解析题多由多个问题组成,要根据具体要求组织答案。作答时要审读设问类型,确定答案是来自课本还是材料中。常见的设问及回答方式有:(1)“根据材料回答”:概括归纳材料;(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教材;(3)“根据材料获取什么历史信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层层地提炼信息;(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认识或启示”:根据材料,结合教材,逐一分析,史论结合,生成新结论;谈评价、经验教训时,切记不能没有根据地随意空谈;(5)“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不能简单地从材料中概括,而需要依据材料所涉及的现象,结合课本总结出本质。
2.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思考答题,准确辨别材料所述观点的正误,并做出评价
材料解析题所引用的材料,古代史部分多是原始史料,难免受到封建的、落后的史学观点的影响,答题时要按照正确的立场和观点进行辨析。
3.针对设问做出的答案要注意几点
(1)思路要清晰,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2)角度要全面,面要宽、点要多、话要短,切忌针对一个点长篇大论,漏掉其他要点。(3)作答文字要规范,这里的规范是指要用历史学科术语来回答问题,体现历史学科特点,切忌用政治或语文学科的语言来夸张地描述,文字很优美,但不着边际,得分很少或不得分。
高考选择题知识覆盖面广、题量多的特点,要求考生要踏实、牢固、全面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材料型问答题,是对学生概括、归纳、分析、判断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考查,这些能力需要学生长时期的学习锻炼才能够获得,但好的答题方法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愿上文能有斯效!
参考文献:
教师是伟大的职业,但是只有把自己认识清楚,才能更好的承担这个职业,作为学生们的准确的路标。需要一份自我鉴定来鉴定自己不足之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教师自我鉴定五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历史教师自我鉴定1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2)的历史工作教学。在教学工作中,我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景总结。
一、主要工作:
1、本期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理论学习。
2、深入学生实际,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及方法等。
3、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前进取参加团体备课,或突破难点,或选择教法和学法,或设计作业,或营造情景。
4、进取参加政史地教研组组织的出谋划策、集思广益的听课、评课活动。
5、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景。
6、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如: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
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从而培养了学生兴趣,拓展其视野,并与同组教师交流心得。
7、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8、经过多样化方法和现代化手段,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二、存在的不足:
1、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异常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三、教学反思: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了解和分析学生情景,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异常是世界史的资料比较陌生,很多知识点无法理解,课堂上又无法补充太多。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进取,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所以,讲得太深,很难照顾到整体,有时课堂教学效果不如梦想。从此能够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景,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所以,每一天我都花费很多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教师都获益不浅。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色形式,多一点具体的资料。
4、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
历史教师自我鉴定2高一新课程教学,它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也是一次充满智慧的挑战。经过教学实践,感到既有成功与喜悦又有许多问题与困惑。
一、成功与喜悦
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加深刻的教学感触。
(1)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托,转变课程理念,明确教学资料目标性。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的思想,凸显公民教育的宗旨。集中反映了国家在历史新课改中的政策与发展方向,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在知识与本事、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基本要求。它有别于过去教学大纲时代片面注重和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专业性,教师仅有经过对课程标准的认真学习、耐心研磨,才能理解解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资料标准、实施提议等资料制定的初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材,指导教学。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而进一步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素质。
新课改要求教师做课程的开发者,在“一纲多本”的时代,如何在课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景和教材具体资料处理教材,是课改中教学创新的起始点。
在学习必修1《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时,首先明确本课学习资料要点是:“简述欧洲共同体的构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其次注意到“简述”和“了解”这两个不一样本事层次目标要求,进而明确“简述”的是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了解”的是“多极化趋势”既“发展”又“曲折”的特点,最终根据上下节的课标资料,把本节的时段确定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开本节教学资料的处理和学习探讨。在处理简述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是有主次、轻重之分的,欧共体、日本、中国是本课的重点,不结盟运动则相对不是主要的,是能够略讲的;而简述部分则可由学生根据教材和所学的知识自主学习。对欧共体和日本兴起的原因可经过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得以完成。对“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这一教学难点的完成,教师能够用讲解法或材料解读法来突破。这样即可灵活处理教材和和教法,又紧扣课标要求完成教学目标。
(2)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历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进取、主动参与,就谈不上历史教学改革,教师的完美愿望也就无从实现。学生是否能够进取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历史教师不仅仅要使学生能够较好掌握运用知识,努力创设新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转变为科学的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自我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合作精神不断得到发展。
在学习《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时,以多媒体的手段经过讲授法、讨论法、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实践学习法等多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逐步地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经过设置问题情境,进行导入新课和引导学生认识“欧共体构成原因”和“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原因”。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并结合相关资料,以材料解析题形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本事,并加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经过观看“欧共体构成”的录像,让学生感性地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经过“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历史产生哪些影响?”的研究性学习小课题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精神,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进取性和创造性能,使教学资料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经过图示教学法,帮忙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现象,使所学知识具体化、直观化。经过“对战后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我们有何启示?”问题提出,将历史学习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体现历史教学的人文关怀。
(3)以培养多元智能为宗旨,转变单一评价机制,增加评价标准的多样性。
课标中的评价提议明确指出:“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本事、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
鼓励学生课堂上大胆提问创新,有时学生提问很有深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欢乐,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不仅仅课堂气氛活跃了,思维本事也得到必须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主要大国崛起的情景,理解教材的资料,思考当今中国路在何方,启发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学习。观看《大国崛起》的录像或文字材料,并写出观后感的小论文。学生兴趣很高,在观看
之余,进取撰写。写小论文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主要的是学生的心灵感化和爱国情结的升华。
二、问题与困惑
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主观愿望良好,但与教学实际总有必须的差距,存在教与学的问题和困惑主要有:
(1)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
首先,现实中存在着学生初中历史知识贫乏,导致进入高中以后,初中的历史基础严重脱节,严重影响高中教学的正常开展。其次,高中教材资料与观点与初中相脱节或拔高。初高中教材版本多样化,教学资料严重脱节,初中资料蜻蜓点水,高中资料要求入木三分,导致新课程“繁、难、偏、杂”。同时,有些观点过于“超前”与初中所学的观点存在着矛盾,使学生无所适从。
(2)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由于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升入高中以后,才开始真正把历史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时,就不知如何下手了。不明白做课堂笔记,而还是等教师在复习时给他划重点;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虽然认真听讲,甚至进取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一到考前复习时,就不明白如何自主复习、理解地掌握历史知识。再者,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能经过平时的及时复习和适当练习来提升自我的历史思维本事。
三、对策与措施
(1)、落实课前预习工作,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弱、方法落后的特点,教师应努力改变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开放式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课前就明白将要
学习的知识,动员和指导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必要时进行社会调查实践。这样,在教学新知之前,学生不再是“零”起点,在学习时能使自我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上。让同学在课前的学习活动中,尽可能多的了解到了课本上没有的历史知识、历史故事等,并经过充分有效交流,实现初级资源共享,为学生学好的新课奠定良好前提,构成学习良性循环,并为下次学习探索积累经验。
(2)、加强团体备课,提高合作教学观念。
新教材注视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教师的备课方式更应随之而变。由于新课程在容量难度上和不一样于旧教材,教学上初高中又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加强自身教学理论学习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当然是首要的,同时加强团体备课、团体议课评课,才能更好的解决新教材中的诸多新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这种的团体备课不仅仅是校内的,并且应是校际的、地区间的、以至是更大范围的;不仅仅是应对面的交流,也能够进行更简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总之,新课改毕竟还是一个新事物,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我们教师带来了诸多的冲击和挑战,也给我们同一齐点和机遇。我们仅有坚定信念,迎浪而上,内强素质,大胆实践,努力探索,定能笑傲江湖。
历史教师自我鉴定3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现对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师德方面
本学期继续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法》等各项法律法规的规定,坚持依法执教,没有出现违法违规的行为。
加强师德学习,阅读了《教师职场:教师的道德成长》一书,有读书笔记,并写了读书心得体会《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中考工作
1、顺利开展了中考复习工作,严格按照工作计划开展复习。
坚持书写教案,理清教学思路,保证了中考复习的质量。学生历次月考和模拟考试的成绩稳中有升,尤其是九年一班历次考试的及格率和优秀率均到达了100%,为学生迎接中考做了充分的准备。
2、中考成绩:中考历史成绩有3名学生到达了满分:蔡博文、房一、杨红艳。
学困生的成绩也有提高。
三、个人提高
1、教育教学工作:本学期结合课题研究进行了以九年级复习课为主题的教研课,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听课教师的好评。
2、参加培训工作:4月26日——27日,参加了珲春四中举办的全州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研讨会,并把珲春四中开展的合作学习方式作为师徒结对子的学习资料。
本学期,由学校推荐,上级批准于8月初参加初中班主任省级培训。
3、课题研究工作:参与研究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职责教育操作实验研究》子课题《农村初中实施职责教育的研究》已经结题,撰写的论文《树立职责意识强化职责意志》荣获吉林省第二届职责教育研究优秀成果奖论文类贰等奖。
参与的延边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初中课间操组织形式及资料改革研究》已经结题。
主持研究的延边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七年级历史学科师生教学活动方式转变研究》处于课题结题审查阶段。
4、严格按照工作计划,认真完成岗位练功、听课记录、政治业务学习等任务,保证了自学笔记的质量和数量。
四、下阶段工作设想
1、继续加强师德学习,提高师德素养,争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2、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潜力,继续深入课题研究。
用心参与学习的课题研究活动。争取申报新的课题。
3、用心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并把先进的经验和学习心得向学校汇报。
历史教师自我鉴定4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最好的教学就是适应于自我,又适合学生的教学,它既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分数提高的教学。社会在发展变化,教师也应改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新课改的重要性,努力设计好教学资料,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在实行新课改后,高一年级的历史课堂教学要到达怎样的教学目标、完成哪些教学任务呢?我们认为关键在于摆正高一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问题。在新课程的教学大纲中,有许多教学资料,包括我们以前认定的重点主干知识,此刻都被冠以“了解”、“明白”、“感受”、“课外阅读”等要求,一些章节的教学目标中还有“要求全体学生掌握”、“大部分学生掌握和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的层次性教学目标。
所以,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定位太高,要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及实际的教学时间来确定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如在学习必修1《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时,首先明确本课学习资料要点是:“简述欧洲共同体的构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其次注意到“简述”和“了解”这两个不一样本事层次目标要求,进而明确“简述”的是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了解”的是“多极化趋势”既“发展”又“曲折”的特点,最终根据上下节的课标资料,把本节的时段确定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开本节教学资料的处理和学习探讨。
在处理简述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是有主次、轻重之分的,欧共体、日本、中国是本课的重点,不结盟运动则相对不是主要的,是能够略讲的;而简述部分则可由学生根据教材和所学的知识自主学习。对欧共体和日本兴起的原因可经过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得以完成。这样的目标定位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能有效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事实上高一学生由于学习水平、学习时间、学习目的的限制,不愿意也不可能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所以,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地把握高一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基本前提。
二、转换问题情境,将问题进行类化
这是实现知识迁移的关键。问题情境是问题的呈现方式。一个问题的呈现方式与构建的认知结构越接近,就越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要注意问题情境的转换。
1、对问题进行“变式”。
“变式”是对问题的变换样式,“变式”的目的是转换问题的呈现情境和样式,以使其与学生所构建的认知结构相接近,为知识的迁移和问题的解决做准备。如,20__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长城题中的一问:“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繁荣与西汉以来对西北的长期开拓有密切关系,请参照材料(略)和所学知识分析汉长城如何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
那里面的“所学知识”即是在平时学习中的书本上的知识,可是在教科书中却没有关于魏晋时期经营河西地区的资料,也没有关于汉长城促进河西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料,这样,本题便无法纳入所建立的知识结构中。
所以,需要将本题的呈现情境进行转换,以接近或适应所构建的知识结构的情境。如,根据材料所知修筑长城是西汉开拓河西地区(西北地区)的一个举措,代表了西汉经营西北地区的努力和活动,所以能够将此题变换为“分析西汉、东汉为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所做的努力及影响”,便可将该题纳入到所构建的知识结构中了,能够顺利地迁移“西汉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入侵、设置西域都护、使者校尉”等资料进行分析和回答。
2、依据问题与认知结构间的共同因素,将问题进行“类化”。
“类化”是指将问题纳入相应的同类知识结构中,并从这个结构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过程。在转换问题的情境后,根据转换后的问题与认知结构间的共同因素和联系,将问题与知识结构、新知与旧知、未知与已知相“链接”,利用所构建的知识结构去“类化”这个新问题。如上题,问题的情境进行转化后,便将该题“类化”到学生已构建的关于“西汉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和意义”的认知结构中,在这个结构中易于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三、以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去教学
针对普及高中教育时期学生的认知特点,首先将教材资料的问题化。要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需要将教材问题化。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把教材资料变成问题的“链接”;引导学生凭借自我的努力(尝试探索、合作等)一个个地进行问题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层的问题。其次将教材资料结构化。
我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见树不见林”。学生的认识结构是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所以在教某部分知识时,要注意“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要实现教材结构化,我既能够提出教材资料的“纲要信号”,也能够利用“先行组织者”,还能够指导学生自我结合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系统框架。
总之,新教材教学中,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不断更新。我们在加强自身教学理论学习和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加强了团体备课,从而到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历史教师自我鉴定5本人在工作中,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教师的行为规范,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进取推进素质教育,敬业爱岗。平时注意学习理论和党的有关文件和法规,严于律己,严格要求自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团结身边的同志共同提高。
进取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自觉提高自我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本事。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思想,进取参加新教材培训活动,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本事,能进取组织各年级的教学研讨会,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平时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的探究,注重课堂教学效果,注重减轻学生负担,教学效果好。几年来,先后自觉参加了教师继续教育、省现代教育技术、北师大远程教育等培训活动,学习了《大教育论》《教育简史》等教育理论与著作,全面提高了自我从事教育事业的本事和水平。
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担任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注意研究教材教法和班情学情,不断改革自我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细心备课、认真上课、细心辅导,尊重并严格要求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从每一节历史课上都学到知识、受到启发、得到薰陶,在学生的成长中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本事和水平。
为了上好课,我坚持备好每节课。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把握知识逻辑体系,认真了解学情,并采取相应措施,把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落到实处。
课堂上,我注意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及时调动学生情绪,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几年来,从事七年级的历史教学时,我异常注意课堂的趣味性,注意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来;而九年级因为面临升学考试,我则在努力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构成完整而系统的历史体系,培养其正确认识、辨析、分析历史问题的本事和方法。几年来,结合教学实际,我不断思考,及时总结经验,并陆续在报刊上发表。
进取改革教法,注意因材施教。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我在认真学习洋思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取探索改革历史教学的新方法,从创新课型上下功夫。根据班情设计适宜的教学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好每一节课。几年来,学生学习历史的进取性很高,成绩也十分明显。除历年来统考、中招成绩一向在许昌市名列前茅。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