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26 09:24: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七下语文单元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学科渗透:为学生参与学习营造良好氛围
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首先要考虑教什么?对文本和内容要吃透并充分理解。教师要吃透教材,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要把文本玩得像做烧饼师傅手上的面团”。这不仅需要教师吃透本学科的教材,还要熟悉并利用不同教材对历史与社会课进行有效渗透,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更精彩,更有效。
比如,八下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知识助我成长》与七下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第一课第二目《学习改变命运》这两课,主旨都是突出教育是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能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知识就是力量,学习能够改变命运。前者强调教育,后者强调学习,如果从主体出发,都是学生。所以八下思想品德的教材资源可为七下历史与社会所用。如八下思想品德教材中培根的“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就对“知识就是力量”做了很好的阐释,便于学生理解。还有,笛福的孩子是否接受教育对他们命运的影响也可运用到《学习改变命运》的教学中,学生会积极设想,因而教材资源更充足,课堂教学更丰满。
运用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渗透教学,还有许多例子。
如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七上语文课对该曲意境的分析与描绘可运用到八上历史与社会的《文人的世界》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并鉴赏中国古代史学、文学、艺术的成就”;给学生广泛的想象空间,品味其幽远沧桑萧索的意境,便于学生理解“作品是作者所处社会的写照”“从娱乐、信仰、礼俗和语言文字等方面,了解民众的精神生活状况及其变化”,理解作者产生这种心境与当时社会背景密切相关,“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史不分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美术课对《蒙娜丽莎》的欣赏也可运用到八下历史与社会第二课第一目《蒙娜丽莎的微笑》的教学中,使学生在体会达・芬奇睿智的同时,品味蒙娜丽莎的微笑美,从而理解文艺复兴运动蕴涵的人文精神及其性质和意义。
教师融合多门学科的内容,沉淀并积累,上课做到胸有成竹,富有文化底蕴,给学生展示的教学内容与创造的教学意境,都会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美,品味其中的味道,从而乐学、好学,快速成长。
二、情节假设:为学生主动学习插上隐形翅膀
上海毓秀中学在《课堂教学改革100条建议》中提到:“当代各种先进教学流派的共同特点是: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机会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学生走自学之路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以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为教学思想的核心。”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通过情节假设、续写故事等办法给思想插上翅膀,在课堂里快乐地飞翔。
在《学习改变命运》一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讲了放羊娃的故事,针对“放羊――挣钱――娶媳――生娃――放羊”的故事链,结合“学习改变命运”这一主题,请学生假设其中某一环节发生了变化,而后放羊娃的命运也发生了变化。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发言热烈。我综合了一下,大致上有以下几种思路:
思路1:放羊――挣钱――娶媳――生娃――让孩子接受教育――孩子考入大学――找到好工作,获得高收入――改变贫困状态。
思路2:放羊――挣钱――娶媳――生娃――让孩子接受教育――运用高科技养羊,增加羊群数量、羊奶产量、羊毛质量和产量。
思路3:放羊――挣钱――娶媳――生娃――让孩子接受教育――孩子考入大学――到国外养羊(能卖好价钱)。
思路4:放羊――借书、买书、读书――高产养羊――成为百万富翁――投资,改行养猪(猪肉价更高)――亏了或更赚――打工或上市。
思路5:放羊――挣钱――买书――养羊专业户――继续学习――办多种养殖厂(鸡、鸭、猪、牛等)。
教师借助情节假设,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并阐述自己的想法,尽可能地解放学生的脑和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学生通过情节假设,感受“学习”的重要性,体会“学习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领悟本文宗旨,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享受着学生想与说带来的乐趣,而且轻而易举地变枯燥的说教为学生主动地学习。
陶行知先生要给儿童“六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多学一点感兴趣的东西,多干一点高兴干的事;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到大自然、到社会上去扩大视野。我提倡再加上“一解放”:解放儿童的心灵,让他们在自由想象中展翅翱翔!
三、抛砖引玉:为学生热爱学习搭建精致平台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变为志趣,志趣可转化为理想,理想可以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学会抛砖引玉,“砖”抛得好,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得到真正的“玉”。那这“砖”是什么呢?就是问题。学生一来劲儿,就把问题变成了辩题。
如《学习改变命运》这一课中,教师归纳学生对放羊娃命运的设想,大体上是两种思路,挣钱后先娶媳生娃还是先受教育?即让孩子受教育来改变命运还是自己学习来改变命运?教师抛出这一问题,学生又炸开了锅,对此进行了争辩。赞同前一观点的学生认为等放羊娃挣了钱再受教育,年龄偏大了,再等他致富后娶媳生娃太晚了,要四五十岁了。赞同后一观点的学生认为放羊娃还是娃,是接受教育的最佳年龄,可以借书,可以自学养羊知识,先致富,才能娶到好媳妇,才能有更好的条件培养娃,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才。听听,还真有见地!
在这一课的教材中还有一个关于“知识就是力量”的讨论,教师直接设问:“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哪个更重要?”
学生又辩论开了:
生1:实践比书本重要,书本知识是从实践中提炼出来,没有实践,哪来的书本知识?
生2:书本知识更重要,它可以让我们少犯错误,比如学车,不学理论,光靠实践,立马就上车,撞坏10辆车可能还没学会开车,学习理论知识后,再去练开车,损失就会小得多。
生3:实践知识更重要,没实践过,怎么总结经验教训,怎么总结理论?
生4:书本知识更重要,有些事情是不能重复实践的,比如轰炸某个地点,需要模拟,需要计算精确,才能实施轰炸。
生5:实践更重要,有些技巧从书本上是学不到的,只有在实践中反复摸索、锻炼才能学会的,例如赵括只会纸上谈兵,结果在战场上就一败涂地了。
生6:书本知识更重要,没有书本知识,我们就不能学到古人的经验,我们不可能什么事都亲自去尝试,书本知识让我们学得更快更多……
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辩论,我们已经知道,实践知识和书本知识都很重要。实践出真知,书本知识源于实践,但反过来又指导实践。CCTV-10有一栏《我爱发明》的节目,如果我们能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多些发明,就能造福更多的人,知识的力量就更强大了!
教师抛出了“砖”,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同学交流思想,找出藏在其中的“玉”, 学得积极、主动、快乐!这比教师照本宣科唱独角戏要有效,课堂也更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