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08 20:22:4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在建工程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文明施工;建筑工程;施工队伍;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1-0135-02
文明施工已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能力,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只有清楚地认识到文明施工的作用,每个人都文明施工,让文明施工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才能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从而切实改善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和施工秩序,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综合实力,让企业拥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坚实的基础。
1 文明施工的基本概念
1.1 文明施工的定义和基本要求
文明施工指的是使施工现场保持整洁和卫生,实施合理的施工程序,并且科学地组织施工的一种施工活动。文明施工基本要求:施工方案完整,成品保护措施和制度科学而严格;各种临时设施和原材料、结构件及半成品在堆放地点整齐有序地堆放;施工现场平整,道路通畅,排水设施齐全;水电线路布局合理,施工设备保持良好的状况并且合理使用,施工作业达到消防安全的有关规定。
1.2 文明施工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危险系数高、操作难度大、工程建设的类型多样、施工操作易受天气影响等,容易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而文明施工则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施工作业能够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文明施工是施工企业的追求,同时也是建筑业和社会的需要,其管理的水准是反映一个现代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特征。
2 文明施工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作用
2.1 文明施工提高了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建筑企业施工人员有专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而且农民工所占的比例很大,其中70%的农民工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加上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施工技能培训,导致这个群体施工水平低,安全意识与文明生产意识薄弱。因此,对施工人员进行文明施工方面的培训、管理,有利于施工队伍文明施工意识、技术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升,在建筑企业中造就优秀的施工队伍,使之与现代化的建筑管理模式相适应。
2.2 文明施工有利于增强集体使命感和凝聚力
首先,文明施工有利于增强建筑工程从业人员的集体使命感。在基础性管理工作中,文明施工是科学而现代化并以人为主导的,人在管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不仅要以单纯的个体存在,还需要集体主义和群体意识。个人的形象直接对企业形象造成影响,各岗位人员只有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地各尽其能,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创造出质量过硬的优良工程。其次,文明施工有利于增强建筑工程从业人员的凝聚力。通过对从业人员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如统一着装、岗前和班前教育等,大大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提升了集体意识。在施工过程中自始至终坚持实行文明施工,整个施工队伍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思想素质必然能够大大提高,还能培养队伍团结协作的意识,提高集体凝聚力,让项目完成得更加顺利,赢得更好地声誉。
2.3 文明施工有利于展示和体现建筑工程管理企业的企业文化
各行各业都有着自身的特色,而这种特色则是要通过各种形式的个性特征来表现,使人们从视觉和感觉的角度来感知,而企业文化能在最大程度上反映企业的个性特征。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理念,包括企业所有的管理制度、产品,还包括企业的生产和分配关系、人际关系等,它最能体现企业的“三大”能力:生存、生产和管理能力。建筑业相对开放的加工环境,使得文明施工的管理方式成为了最能直观体现建筑业的企业文化的一个因素。就如人通过文明的言行举止来表现其文化素质一样,文明施工也充分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内在的活力。文明施工的构建需要综合考虑建筑业自身的特点,如多变的环境、复杂的安全生产要求、施工人员的频繁更换等,从中整理并归纳出共同性,在执行国家规范、行业标准的基础上,依据企业自身长期的经验积累来制定。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文明施工就是企业文化浓缩的精华,在项目施工中,实行文明施工就成为了企业文化的一种有形的载体,它在展示了企业文化的同时也推动了企业文化的发展。
2.4 文明施工有利于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提升竞争力
经济的改革与开放使企业走向市场化,也使得市场竞争更加的激烈。企业要想在不断的竞争中发展和壮大,就得靠实力说话,拿出质量过硬的产品。建筑产品具有现场生产性,文明的施工现场就成了扩大企业知名度最好的窗口。大多数的建设单位在进行投标前,都会去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科学的施工管理、文明的施工现场和良好的施工秩序,就能得到建设单位的信赖和肯定,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通常企业在进行自我宣传和包装时,往往会采用一些展示企业自身特色的标识,如带有统一标志的图案、徽记、信封、信笺等,这些都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可识别性,给人印象深刻,在众多复杂的环境中也能够一目了然。在建筑行业,由于生产场地的流动性大,涉及范围广,施工队伍庞大且复杂多变,仅仅拥有上述的统一标志还远远不够。要想在每个工程项目中都能够无时无刻地对企业进行正面的宣传,就必须拥有科学而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在进行有形的标识包装、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通过实行文明施工的现场管理来体现企业的精神,这也从另一方面宣传了企业,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
2.5 文明施工有利于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当前,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往往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而衡量一个建筑工程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是看是否能够实现文明施工。在施工现场管理中,文明施工是每一支优秀的施工队伍都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它必须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当中。文明的施工,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同时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效益,最终使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也得到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保证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合法手段获取最大的效益。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文明施工措施得到落实与执行,施工现场将变得更加整洁、有序,施工人员的精神风貌也更加饱满,既保证了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也提高了企业效益,促进了企业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
2.6 文明施工有利于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城市建筑工程施工中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严重,严重影响到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在建筑工程中通过文明施工,可以协调处理好施工中的种种矛盾,有效减少对社会环境的破坏,营造一种良好的施工环境,确保工程建设优质高效的进行,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文明施工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必要因素,也是现代化工程管理的基础,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哪一个建筑工程,即使工程再小、工期再短,都必须严格执行按标准化的文明施工,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促进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 杨晓英.建筑工程文明施工管理的重要作用及实施细节[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2010,(3).
区域网络备自投技术原则
基本原则区域网络备自投系统的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a)人工切除工作电源时,区域网络备自投系统不动作。b)安全稳定自动装置动作切除工作电源时[9],区域网络备自投系统不动作。c)断开工作电源后方可投入备用电源。d)有防止电压互感器断线时区域网络备自投系统误动的措施。e)经人工确认区域网络备自投系统动作已完成,才可再次充电。f)断路器偷跳时闭锁区域网络备自投系统。g)当发生电网故障时,区域网络备自投系统先切除故障点与开环点之间的小电源[10-11]。充电条件和启动条件区域网络备自投系统的充电条件是:开环点两侧元件(母线或线路)均有电压,工作和备用断路器处于正常状态。区域网络备自投系统的启动条件是:线路无电流;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有保护动作信号,即上级220kV 变电站主变压器保护动作,或上级220kV 变电站110kV 母线保护动作,或主电源进线的线路保护动作,或串供变电站母线差动保护动作等。
区域网络备自投系统的故障点定位
a)如果线路两侧保护均动作,则说明故障必定发生在线路上。b)进线未配置纵联差动保护,但母线未配置母线差动保护,变电站进线断路器无保护(即使有保护也受方向限制)。在这种保护配置下,当母线发生故障时,只能依靠进线对侧的断路器保护动作情况来识别故障点。但是,若故障点位于进线上,则进线对侧的断路器保护也会动作,此时无法识别故障是发生在进线上还是母线上。c)进线未配置纵联差动保护,母线配置了母线差动保护。在这种保护配置下,若仅有进线对侧的断路器保护动作,则说明故障点必定在进线上。d)如果变电站串供出线的断路器保护动作但未跳闸,而进线对侧的断路器保护动作并跳闸,则说明串供出线发生故障且断路器失灵。以上是对串供回路的故障分析,可通过保护动作且断路器分闸来切除小电源。
与开环点变电站内备自投装置的配合
通常情况下变电站内均配置备自投装置,而区域网络备自投系统采集遥信、遥测量会有一定的延时滞后,所以通过整定延迟时间来确保开环点变电站内的备自投装置先动作,区域网络备自投系统后动作。具体方法为:a)如果开环点变电站配置的备自投装置先动作成功,此时原开环点变电站的主供进线断路器已跳闸,原开环点断路器合闸。在这种情况下,区域网络备自投系统需要合上原开环点变电站的原主供进线断路器。b)如果开环点变电站配置的备自投装置动作失败,只要故障点不在开环点变电站的母线上,区域网络备自投系统就会跳开环点变电站的原主供进线断路器,然后合上开环点断路器。此动作逻辑也适于开环点变电站未配置备自投装置的情形。c)如果区域网络备自投系统先于备自投装置合上开环点断路器,则备自投装置就会自动闭锁(因为备用断路器已合闸)。
1.1关键链的概念Goldratt在《关键链》一书中将关键链定义为:在资源约束下,用最短时间完成项目。此目标决定了项目进程中的瓶颈是该项目的各条路径中,时间最长的那条路径——关键链。吉罗德·肯德尔认为,项目的关键链是由相互依存的任务所组成的最长链条,这一链条既要考虑任务的依存性,也要考虑资源的依存性。刘士新教授认为,所谓关键链是考虑工作执行时间和工作间紧前关系约束,以及工作工作间的资源冲突后,所形成的制约项目周期的一个工作序列。马国丰将关键链定义为:在一个项目体系中,如果不考虑不确定因素对它的影响,总存在一些对项目周期起直接制约的环节,这些环节连成一个步骤链。赵道致认为关键链就是有瓶颈工序组成的工序链,既考虑了工序间的技术约束条件,也考虑了资源约束条件,它的长短决定了整个项目工期的长短。李喆在文献中指出,各工序持续时间、紧前关系与资源供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项目总工期,这种相互作用导致一个或更多的工序序列决定了项目最早完工时间,这种序列即为关键链。从这些定义中可以看出,虽然各界对关键链的描述不同,但也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关键链不考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工序间逻辑约束和资源约束的共同作用下,组成项目最长工期的工序集合。
1.2缓冲的概念缓冲的设置是关键链技术的核心和精华,体现了关键链理论“局部最优并非整体最优”的管理思想。关键链在项目进度管理中有以下三类缓冲:项目缓冲(ProjectBuffer,PB):关键链末端的缓冲时间,用来保证整个项目按时完成。输入缓冲(FeedingBuffer,FB):安置在非关键链与关键链的接口处的缓冲时间,用来保证非关键链按时完成,不会影响关键的进行。资源缓冲(ResourceBuffer,RB):资源缓冲并不耗费时间,是为了防止关键链受资源短缺的影响而设置的,只要资源要在关键链上进行分配,并且该关键链上的前序任务由不同资源完成,就要放置资源缓冲,目的是保证资源在其需要时随时可用,并保证资源在关键链任务提前开工的情况下可用。资源缓冲实质上是一种预警机制,通过及时合理的沟通,让资源供应方及时了解项目的最新进展,此保证资源能够及时到位。
1.3关键链的主要技术方法
1.3.1用50%概率的可能完成时间作为任务工期的估计。关键链采用50%概率的可能完成时间作为任务工期的估计将单个任务的风险因素放到关键链中的缓冲里考虑,以缩短工期估计。这主要是针对克服“5+5=13定律”和学生综合症而提出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滤掉工期计划中的水分,而且可以给工作人员以压力,以提高其工作效率。
1.3.2识别项目的各种约束条件,将关键链而不是关键线路作为项目的约束。在关键链里,资源约束同时间约束一样重要,通过约束理论来指导项目资源配置,以确定项目所受资源的约束情况,进而确定项目关键链。
1.3.3在关键链后设置项目缓冲(PB)。50%的工期估计是很容易出现延误的。在关键链后设置项目缓冲,将延误控制在预期的范围内。项目缓冲在项目计划中也以任务的形式出现,只是不需要任何资源。
1.3.4在任务链汇入处设置输入缓冲(FB)。为防止非关键链任务给关键链带来延误,在非关键链任务向关键链的汇入处设置输入缓冲。输入缓冲能消化汇入关键链的非关键任务所带来的延误。
1.3.5将缓冲作为控制和衡量项目进度的有效工具。关键链项目管理通过监控缓冲来评价项目任务链的实施业绩,并根据缓冲消耗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在这个过程中,项目人员采用适当的时间间隔来监视项目缓冲和输入缓冲的情况。
1.3.6使非关键链任务服从资源约束的要求。传统关键线路法鼓励任务越早开始越好,从而减少项目延误风险。而关键链项目管理却要求非关键链任务越晚开始越好,这样可以延迟现金流支出,并避免多任务的影响,使人员能专注于少数的任务,减少工作干扰,使得后续任务得以顺利开展。
1.4关键链的特点WillyHerroelen和RoelLeus把关键链法与传统关键线路法进行对比后,对关键链方法的优点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并通过仿真试验将关键链方法的调度计划与分支定界算法产生的调度计划进行了对比分析。
2关键链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的问题
虽然关键链技术在国外制造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对于该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却处于起步阶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工作包持续时间估计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经常是根据工程量和资源分配来估计各工序的持续时间,然后结合施工合同、施工技术水平、环境等限制条件,确定工序的开工、完工时间,由于是事先估计,存在着不确定性。因为工序的持续时间的确定是由项目经理和相关有经验的项目工作人员共同制定的。应该说这种估计方法是基本合理的,若统一的用50%的时间估计对工作包实施“一刀切”,是不切实际也是不可行的。
其次,在建筑工程中,有很多工作时间是刚性的、没有任何缩减余地的。例如:项目招标公示时间,混凝土的养护时间等等,这类工作的时间由国家法律、行业标准等强制规定的,对于这类工作必须按照原定的工作时间进行,没有任何缩减的余地。而对于设计、招标文件的编制等“办公室”类的工作而言,其工作时间具有很大的弹性,时间缩减对于这类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大大缩短项目工期。
另外,还有一些工作时间是超出项目控制范围之外的,如项目前期的各类文件的审批工作等。这类工作时间是由项目外环境所决定的。对于这类工作时间,不但不能缩减,反而应给出足够的安全时间,以免延期对项目造成影响。
显然,现有的任何一种工作时间估计方法都不能同时满足以上三类工作时间估计的要求,必须要根据建筑工程项目不同工作包的时间弹性分别进行时间估计,给予不同的时间估计方法,这样才能使得制定的工期计划更符合实际。如何对不同性质的工作进行分类,分类后确定什么样的时间估计方法才是科学合理的,这些都是目前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2.2缓冲大小的确定缓冲的设置是关键链理论的核心内容。对于缓冲大小的确定,不能够简单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应该根据项目的特点,所出的环境,各工作包完成时的难易程度,任务完成者的风险偏好等角度综合考虑。项目管理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管理的过程,应该从整体的角度综合考虑,尤其是不应该忽视人的作用,应该将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应用于缓冲的确定过程中。这样得到的缓冲大小才能更加符合项目的实际,更具有可行性。
2.3资源约束关键链管理将资源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与工序逻辑关系同等重要的高度,并设有专门的资源缓冲来保证工序获得资源。资源,尤其是瓶颈资源在关键链管理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设置资源缓冲在适当的位置实质上就是在进行资源的均衡,以保证工序的顺利进行和项目各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关键链管理中,已经给出了如何利用项目中的瓶颈资源解决进度延迟的方法。
但目前关键链技术主要是针对单一资源下的项目管理,重点强调人力资源在项目进度中的安排,主要是偏重于数学优化模型的应用。这些数学方法虽然可以使得到的关键链较为准确,但在运用过程中需要使用者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且数学模型运算复杂,在实际工程中并不具有实用性。如何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进行资源约束的编排与选择、如何将复杂的数学最优化进行简化处理使其更具有实际操作性,是关键链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
2.4缓冲在进度控制中的应用项目缓冲和输入缓冲都是时间段而非时间点,因此通过缓冲区间对项目进度进行监控是完全可行的。Goldratt对缓冲区的管理采用“三色”管理,将缓冲区三等分,分别用绿、黄、红三色表示。当缓冲消耗量在绿色区域时,项目运转良好;处于黄色区域时,应加强监控并初步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当缓冲已消耗至红色区域时,说明项目进度延期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必须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但在应用中,这种表示方式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当任务完成90%而消耗缓冲80%,和当任务完成20%而消耗缓冲80%,这两种情况所对应的风险等级是完全不同的,显然Goldratt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此,若想要通过缓冲区进行进度监控,就必须重新制定新的监控参数。2.5关键链的应用环境在工程项目中,涉及业主、总承包商、分包商、监理等多方,机构复杂,牵涉面广,各工序、子项目的完工时间通常都有严格的合同限制,一旦延误就可能遭受索赔;而关键链技术是起源于国外制造业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它和传统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其实施过程中必须提供适合于关键链自身特点的新的项目环境。但目前对关键链的研究都是以制造业为背景的,而对于其它领域的关键链项目环境缺乏相关的研究,这大大限制了关键链技术推广和应用。
3结论与建议
Goldratt在《关键链》一书中只介绍了关键链的主要思想和实施过程中的总体步骤,而对其理论基础的科学性以及实施步骤中的具体方法并未做深入研究。本文在分析我国建筑项目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关键链的核心技术、创建适合关键链应用环境等方式,使得关键链技术更加符合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使其在应用过程中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三方面:
3.1制定适合于建筑项目的关键链进度计划关键链技术作为网络计划技术的组成部分,在编制进度计划的过程中,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工作时间估计及其后续工作。因此,本文在以往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从适合于建筑项目的工作时间估计、缓冲位置及大小的确定、资源约束、关键链的确定方法这四个主要方面进行研究。
3.1.1工作时间估计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工作弹性的不同,制定合理的工作分类标准,并确定不同层次工作的时间消减额度,使得消减后的工作时间符合关键链技术的要求——在保持工作人员积极性的基础上,去掉各工作包的时间“水分”。
3.1.2项目缓冲及输入缓冲大小的确定缓冲大小是根据其所在链上去掉时间的大小确定的,根据风险聚合原理,缓冲时间不会大于链上各工作缩减时间之和,其大小应该与链上各个工作包的性质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本文在确定缓冲大小时的主要思想是:通过上述根据时间弹性对工作性质的分类,不同时间弹性的工作给予不同的权重系数,通过汇总链上工作包的权重系数来确定链上缓冲的大小。其中,研究的主要内容为:确定科学的符合不同工作类别的权重系数;确定(非)关键链上权重系数的处理方法;确定(非)关键链上缓冲时间的确定方法,使得最终得到的缓冲大小更加符合进度管理的要求。
3.1.3资源和资源缓冲与其它项目相比,建筑项目资源主要有两类特点:一是涉及资源种类繁多;二是有很多资源是通过外部供应商以合同的形式提供的,其可控性不高。因此,制定进度计划时如何估计这些资源需求,并将其与关键链进度计划相结合,是本文重点解决的问题。另外,如何通过设置合理的资源缓冲对资源进行有效控制也是本文阐述的主要内容。
3.1.4识别关键链通过上面对关键链技术的改进,其识别方法与制造业中的关键链确定方法有很大的不同。通过不同方法间的对比,本文将建立一套适合于建筑项目的关键链识别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关键链技术的建筑项目进度计划具体编制步骤。
3.2利用关键链对建筑项目实施有效的进度控制修正关键链缓冲区进度控制参数,将“已完成工作量”考虑到进度控制中,建立基于“已完成工作量”和“缓冲消耗量”两因素的新的进度监控参数,以达到准确监控项目进度的目的。
3.3创建适合于关键链技术的项目环境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构建关键链技术的新的项目环境:
3.3.1签订有利于进度控制的材料供应合同与企业内部门间关系不同,建筑项目中各合作方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合同进行联系和约束的。在关键链管理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确保资源能够及时到位,这就要求实施方在同材料供应商的谈判过程中,必须签订有利于材料进度控制的合同条款。如何在合同中反映关键链的主要思想,如何签订这样的材料供应合同,将是本文在这方面研究的主要内容。
3.3.2创建“接力赛”式的项目氛围关键链技术的成功运用需要用一种流程来牵引和指导,项目管理团队需要一种含有自我激励机制的项目氛围。本文提出一种“接力赛”式的项目氛围,即各任务完成人员在接到任务时必须全力完成任务,并迅速将完成的工作成果交付给下一任务完成人员。怎样才能实现这样的工作氛围是本文将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3.3.3建立适合关键链技术的绩效评估体系关键链管理要想发挥作用,必须有相应的绩效评估机制作为保障。本文通过区分不同时间弹性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各自的绩效评估体系,使得各工作包的完成人员能够适应关键链技术下的管理方式,以克服“学生综合症”和“帕金森定律”等因素的影响。
3.3.4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任何项目的成功都离不开良好的沟通。关键链管理在整个运作过程中始终需要良好的沟通,尤其是瓶颈资源的合理利用方面,更需要施工方与材料供应商之间的有效沟通;另外,项目经理通过缓冲区对项目进度进行监控过程中,也需要建立合适的沟通渠道,以保证项目在进度计划的控制范围之内。怎样建立以及建立什么样的沟通渠道才能满足关键链管理的这些需要,将是本文在这方面研究的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1]吴炜煜,岳媛媛.基于多维费用阵列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J].清华大学学报.2007.47(12):2095-2099.
[2]张浩,吴炜煜.基于合约事务的工程项目费用管理[J].清华大学学报.2005.45(3):293-296.
[3]Teicholz,P.M.(1987).“Currentneedsforcostcontrolsystem.”Projectcontrols:Needsandsolutions;Proc.,SpecialityConf.,ASCE,NewYork,N.Y.,47-57.
[4]Ibb,W.C.etc(1987).“Animplementationstrategyforimprovingprojectcontrolsystem.”Projectcontrol:needsandsolutions.ASCE,101-112.
[5]Hendrickson,C.T.,andAu,T.(1989).Projectmanagementforconstruction:Fundamentalconceptsforowners,engineers,arthitects,andbuilders.PrenticeHall,EnglewoodCliffs,N,J.
[6][美]防务系统管理学院.系统工程管理指南.宇航出版社.1992.12.
[7]余志虎,刘锦妹.费用的内容与本质[J].财贸研究.1997(5):46-47.
【关键词】工程预结算;问题;施工图;方法
1.工程预结算中常见的问题
(1)由于当前我国对预结算编制误差的奖罚管理的不完善,建设单位对编制报表的误差无有效的约束机制,加上施工队伍素质的参差不齐,思想动机不纯,观念的错误,这是造成施工单位对工程量多估冒算的主要原因。
(2)有的工程地理环境复杂,地质勘探不准确,设计深度达不到相应水平,使得施工中设计变更多,现场签证和技术核定多,加之竣工资料做得比较差,致使施工单位预算员在编制结算时,易出现工程量的重复计算或漏算。
(3)在对工程量重复计算的同时,施工单位预算员在编制结算时,常将定额项目中已包括了的工作内容重复计算。还有一些工作,按规范要求应做,而实际却没做,施工单位也给结算。
(4)定额项目的错套。施工单位在套定额时往往就高不就低,低项目套高价定额子目。还有的定额项是以组、系统作计量单位的,施工单位采取以小组套大组、以小系统套大系统,谋取非法所得。
(5)甲、乙双方订立合同时,由于条款不严格、不完善、缺乏约束性、规范性。是引起施工单位多算、冒算的又一原因。尤其是在包干工程项目中,对包干范围及调整条件和调整方式等没有明确规定,其结果是包干项目包不死,成为按实结算。
(6)材料价格管理混乱。近年来建筑材料市场化,繁荣了建筑材料市场,但也带来了市场管理的混乱和建筑材料价格涨浮的失控现象。现行建筑工程造价的构成中材料费几乎占工程直接费的60%-70%。材料费在工程造价构成中占有核心地位,因此,控制材料价格对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建设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影响施工图预算编制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2.1工程阶段性对预算的影响
一项建设工程要经历决策、报批、设计、实施四个阶段,预算是在施工图设计阶段中产生的,它产生在实施阶段之前,这就决定了预算的局限性。
(1)材料价差对预算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材料价格是市场确定,随行就市。预算材料价差按照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定期公布信息价进行调整,随着时间推移,材料价格将会有进一步的变化。
而且,价格信息只是市场价格的一个参考信息,并不十分准确,有时还和市场价有很大差别,价格信息的编制过程注定了它只能反映上一时问段的材料价格水平,并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当前和将来施工期间的价格水平,而材料又是建设过程中一个影响工程造价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2)国家政策性调价。工程的阶段性是由工程的时间性决定的,每一个阶段依循着一定步骤和建设程序,不能将下一道工序的时间提前。而国家每一阶段都可能进行政策性调价。特别是近一阶段,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为了保持市场的稳定和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经常能非常明显地影响市场的价格水平。例如:人工费、机械费调整,特别是现在根据市场情况实行动态人工费。
(3)预算没有考虑现场签证。现场签证是施工期产物,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因为工程施工是一个非常复杂及涉及到各个方面的过程,而每个施工过程都各有差异,有很多不可预见性和可变性,所以现场签证几乎是每个施工过程中都要遇到的事件,有些施工条件恶劣或施工场地复杂的工程,现场签证所占的工程费用占工程总造价的比例相当大。
(4)预算没有特殊施工技术措施。工程造价主要是由工程实体性消耗部分和措施性消耗部分决定的。实体性消耗部分一般是按施工图及说明所描述的工程实体部分计算,不会有较大出入。而措施性消耗部分,则因施工的环境、方法、工艺、手段不同产生差异。而且措施性消耗部分也是各有差异的,每个工程不尽相同,用定额中规定的价格系数有时很难反映出施工中的真实消耗情况。
2.2设计修改与变更
工程设计同样受到诸如地质勘察资料、设计技术规范、设计标准、设计手段、建筑材料等客观条件影响和制约,当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设计也要相应变化,以适应建设需要,如输变电线路工程中的基础工程施工中就经常发生这种现象,这是由于地质勘察资料是靠抽取部分特征点后统计出来的,带有一定的推测性和不全面性,等实际施工中发现问题后,设计会根据实际地质调整工程做法,这些都是不可预见的。而预算也不具备这种预见性,其结果直接导致结算与预算相差甚远。
2.3预算工程量计算误差
工程量计算是一个重要环节,施工图纸表达是否正确、全面、清晰、明了是工程量计算准确性的基础。在变电站工程及输变电线路工程项目中,材料用量表及工程量表,往往在图纸中已有明确标示。材料用量表及工程量表计算方法和数量,是否符合工程量计算规则,需要预算人员校核后方可使用。而每个预算人员由于理解能力和领会图纸意图的差异,在计算中就会产生差异。
2.4设备材料价格偏差
在国内,同一种型号设备如50000kVA的变压器存在多家厂商生产竞争,价格混乱,报价不一,即使是同一厂家对不同的客户报价也不尽相同。设备材料价格没有统一的规范市场,而且价格是随市场、时间随时变化的,如电缆的报价同国际市场的铜价关系密切、单价好像股市一样波动。材料设备又可能是分批进货的,使得设备材料预算价格同结算相差较大。
3.控制施工图结算的方法
3.1通过招投标竞选
建设工程招标是以法定方式吸引承包单位来进行竞争。从中选择条件优越者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在招投标过程中,招标单位可以从众多投标者中选择出装备精良、技术过硬、管理水平高、社会信誉好、报价合理的优秀施工队伍,从而为工程投资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难以真正实现预期目标的,这就要求建设单位在招标过程中必须保持公正、公平的原则。
3.2实行工程造价全过程、全方位控制
工程费用自始自终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和全方位,从项目建议书开始至竣工投产。在整个建设阶段过程中,决策阶段最重要,要在决策阶段下工夫,抓住控制重点,选择最优化设计方案。设计阶段,以事前控制为主抓好设计优选,选好工艺流程,调动设计人员积极性,精心设计。实施阶段,开展材料、设备采购市场调查,对施工建设中出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做好技术经济比较。要保证项目保修期质量,挖掘竣工试运行的潜力,做好协调工作。预防或减少索赔发生,倡导厉行节约,减少各个环节上可能出现的浪费。
3.3加强监理的力度
工程项目建设监理投资控制,是指在整个项目实施阶段开展管理活动。力求使项目在满足质量和进度要求的前提下,保证项目投资目标的实现。投资控制目标是随着建设实践不断深入而分阶段设置的。决策阶段对投资影响最大,也是监理工作的重点,这个阶段是工艺技术方案的确定,设备选型,新技术的运用。工程结构的形式对投资控制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控制好这个阶段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施工阶段节约投资的可能性很小,但浪费投资的可能性很大,因而要对投资控制给予足够的重视。施工期间投资控制,要从组织、经济、技术、合同等多方面采取措施,重点控制变更,认真做好现场签证,通过对原合同价格中主要费用正常计量,结算程序,监督其费用如期正常发生,防止超前过量支付。只要实行工程有效签证、监督、预结算审核,就能提高工程质量,实现良好的工程经济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建筑工程已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提升。在一定程度上 ,尽量说建筑工程企业己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管理经验 ,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建筑工程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薄弱环节。这些原因的存在主要是由于主观原因和客观因素造成的,对建筑工程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1.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1.1 工程质量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
建筑工程质量的形成是伴随着整个建筑程序而产生的,从可行性研究到建设方案的决策阶段都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可以出现在从立项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每一个环节。如宁波大桥的坍塌事故,就是由于设计质量不合格造成的;九江城区长江大堤决口则是因为在施工中偷工减料使用伪劣建筑材料而造成的。可见,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
1.2 工程质量是国家经济建设效益的基础
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建设的速度,工程质量差本身就是最大的浪费。低劣的质量一方面需要大幅度增加返修、加固、补强等人工、机械、材料、能源的消耗,另一方面还将给用户增加使用过程中的维修改造费用,同时,低劣的质量必然缩短工程的使用寿命,使用户遭受经济损失。因此,质量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速度,把质量管理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1.3 工程质量是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信誉已成为企业的共识。无数的事例表明,一个施工企业乃至项目所完成的工程质量好坏将会严重的影响到企业的日后发展。不注重施工质量管理,不着力打造企业品牌,就不可能赢得市场,企业最终被市场所淘汰。
2.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工程项目管理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膨胀时期,全国各地正在大量兴建基础设施,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这也就衍生了工程项目管理。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来看,工程项目管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历程还不长,很多建筑企业管理者的工程项目管理意识还比较薄弱,没有充分认识到工程项目管理对工程的积极作用,使得很多工程项目缺少科学合理的管理,基本上都是采用行政手段对工程进行管理。还存在一些工程项目的业主认为工程项目只需要解决技术问题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再额外支付大量的工程项目管理费用。由于缺乏工程项目管理意识,很多工程项目和业主在工程开展过程中没有建立相应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和管理组织结构,工程项目的管理质量和效果可想而知。
2.2 工程项目管理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
由于我国工程建设发展比较迅速,而工程项目的管理体系和管理组织结构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工程项目管理培训机构,使得很多工程项目都缺乏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虽然有一些高校已经开设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但学习课程与实际工程管理存在脱节的现象,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另外,很多工程项目没有建立系统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手册和管理工作程序,采用的工程项目管理手段和措施比较落后,缺乏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和系统应用。同发达国家的工程管理相比,我国工程项目的管理体系基本上还没有形成。
2.3 工程项目管理总体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承建单位的业务水平不高,竞争力比较薄弱,远远不能够满足建筑行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需求。调研发现,我国目前很多设计单位为综合性的设计单位,其中包括机电、建筑和结构等多个行业的设计工种。设计单位工种的纷杂使综合性设计单位无法满足以设计为主的总承包制。工程管理中监理单位的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对工程监理任务、性质和机制认识不到位,监督不力,对工程的监理只是停留在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上。由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工程管理水平不高,很多重要项目的管理都是国外的项目管理公司所包揽,如:小浪底水电站、深圳地王大厦、鲁布革水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等。
2.4 工程项目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从2002起相继出台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等与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虽然对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作出管控,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仍不完善,更没有和国际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标准接轨。甚至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和执法不严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工程管理质量。我国的工程管理要想达到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的程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如何解决我国建筑工程中的管理问题
3.1 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
管理理念是提升建筑企业工程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元素。目前,由于我国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建筑工程的发展,因此,建筑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对工程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就是革新与完善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使其具备现代化的管理元素以及思想。此外,就是必须要依据建筑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等来进行创新和完善。
3.2 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
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是一个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管理制度要健全,就必须要对项目管理部门以及机构,进行优化配置,设置功能齐全,并根据实际工作的需求来分配数量适当的人员,进而满足工程管理中的各项具体工作的实际要求。
3.3 严把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关口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安全,它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 ,应该引起相关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加强施工队伍的建设,因为人才是一个企业在竞争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因素;2)对建筑工程的材料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因为材料的治疗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3)科学的制定施工的方案,确保工程正确、有效的实施;4)做好工程完工后的验收检查工作,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的合格。
3.4 重视建筑工程的核算
建筑工程的核算也是很重要的,其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建立科学的核算管理体系;参与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将财务管理的位置前移;对于已竣工的工程,要及时办理工程(预)转资。只有对工程核算进行完善和创新,形成系统严密并且符合企业实际的工程管理核算体系,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3.5 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全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应把专业管理人员培养成既懂业务又懂法律各方面知识的优秀人才,要不断对他们进行培训和再教育,使他们树立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以此提高管理水平,企业应通过激励机制,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热情,使大家都明确员工与公司的经济关系,树立分工明确、监督、制约、协作、沟通、合理调配的思想,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效率,最大限度的利用劳动力资源,把管理专业人员培养成懂设计、懂管理、懂经济、懂合同的复合型人才。
4.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搞好建筑工程管理尤为重要,我们必须明确它的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做好基础工作,对工程管理予以足够的重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做到安全、文明施工,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地措施加以解决,以便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必须加强工程管理,通过实施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保质保量使施工过程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为了在这样的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企业必须提高管理水平和职工技术素质,保证高质量地完成施工任务,这个过程必须要企业的全员参与,来努力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建立合理施工管理机构,形成合理的施工管理长效的管理机制,保证充分发挥人、物、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真正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使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徐敬业.浅谈现行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今日科苑,2007(16).
关键词:土建工程;成本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进人了高速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于建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极大的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建工程行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土建行业内的竞争异常激烈,加强土建工程成本控制管理也就成为了当今土建企业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实施项目成本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职工降低成本的意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生产一线的工人是施工生产的直接参与者,是直接成本控制的主体,只有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用成本降低了,才能使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提高。因此,要把降低成本与职工的切身利益挂起钩来,极大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增强职工降低成本的意识,使职工为直接降低成本的参与者变自觉的行动者,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有利于实现成本的动态控制
“成本就是饭碗”对于企业而言,谁能有效控制成本,谁就能够有饭吃。成本控制是一项主动控制过程,既需要生产人员直接控制,又需要管理人员的间接参与,是全员、全过程的一种管理方式,工程管理是动态管理过程,全体参与人员都要围绕动态管理的成本控制这个轴心而努力工作。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建立高效的信息反馈手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变被动为主动,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有效地把成本控制落到实处,避免死后验尸,秋后算账等弊端。
3、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建立一套完善的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系统,从总的项目目标值的确定,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成本的录入,到成本核算,报表的编制(决算)进行规范化,把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一些共性的东西,计算模式、规范、标准固定下来,建立标准的基层(项目部)成本核算体系,使单位工程项目承包、考核、分配方法的制定紧紧围绕项目核算这个中心,使整个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在有序的环境下运行,这样不仅使单位工程有序运行,同时,也带动了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成本意识薄弱
在项目经理部,往往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但是缺乏全员的成本管理思想。如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为保证工程质量,采用了可行但不经济的技术措施;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为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等,这些必然会造成成本增加。项目经理成本意识比较淡薄,不少施工项目开工前没有编制项目成本计划,即使编制了,也常常没有重视施工组织设计中的降低成本措施。项目经理关心利润,但是对成本开支的情况较少过问。
2、成本管理和控制体制不健全
企业在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中普遍存在项目经理的“责、权、利”不落实,工程项目各部门、各岗位没有具体、明确的成本管理责任,难于考核其优劣,没有真正将项目成本与项目管理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没有形成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的情况。因此,项目管理人员往往是满足于产值、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指标的完成,对直接关系到成本费用高低的人工、材料、机械使用等方面的节约控制关心较少。即使上级部门强令其开展成本管理,项目经理及工地管理人员也是被动消极的,流于表面形式的比较多。
3、对质量成本缺乏管理和控制
对工程项目质量监控不力而造成的质量低劣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有时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目前,我国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尚未建立起对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风险监控体系,比如总包单位在进行工程转包、分包中的压价行为,使得转包、分包单位的价格太低而造成施工过程中的偷工减料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
4、缺乏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管理应当不仅仅包含成本核算,作为事后控制主要内容的成本核算只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记录、归类和计算,反映实际执行的结果,并作为对下一循环成本控制的依据。由于建筑工程的生产过程具有一次性的特点,成本的管理重心应当移向事前的预控和事中的过程控制。当前,许多施工企业对项目的成本管理缺乏事前控制和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仅仅在项目结束或进行到相当阶段时才对已发生的成本进行核算,显然已经为时过晚,成本控制的效果可想而知。
三、加强土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
1、强化合同管理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合同能够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签订完善的有利于施工单位的承包合同,同时强化合同的管理,工程造价才能具有合法性、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合同纠纷的产生。有效的合同管理能够控制工程造价,而建设方合同管理人员则要对合同中所涉及的条款充分了解、熟悉。在保证全面履行合同避免索赔的同时,也能依据合同条款处理工程造价中的纠纷。如果施工方不执行或不完全执行合同,则建设方可以向施工方进行反索赔,以此降低建设方的损失,从而减少工程造价。
2、强化人员的素质
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统计工程量是一项基本工作,所涉及的人员必须要有概预算领域的相关知识,还要很熟悉施工现场环境,而且要求统计人员完全熟悉标书中涉及的标准和内容、合同中的标准和条款,对于工程项目不能漏算和错算,并善于发现可以进行索赔的项目,做好统计工程量的工作。而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不仅要对招标书中的规定及合同中的条款深度研究,还要善于抓住这些条款所涉及的索赔机会,做好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索赔工作,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作为承包商,不能放弃任何索赔机会。在施工过程中,引起变更的因素很多,一定要严格控制施工中的变更。例如不允许由于设计变更而使整个项目建设范围扩大,增加设计内容,提高设计的标准等。如果所涉及的变更必须要发生,则要求变更费用必须经由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代表、监理工程师三方共同签字,且要及时处理以减少由于变更而产生的费用损失。
3、加强全过程成本管理
(1)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
投标阶段是施工企业获取工程项目的开源阶段,是企业取得经济利润的基础。该阶段成本控制的主要工作是编制竞争力强的投标报价,即根据工程概况和招标文件,进行项目成本预测,最终确定一个合理的投标报价。具体而言,就是根据施工图纸分解工程项目,结合施工现场勘查和工程特点,预测投标成本,从而计算出整个工程预计的成本价。再综合竞争对手的情况,考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和适当的利润,确定投标报价。这样在谈判过程中就能心中有数,此报价的竞争力优势明显,能为企业取得合理的利润打下良好的基础。
(2)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
工程项目中标后,紧接着就应该做好成本计划,将其作为施工过程控制的依据,此阶段成本控制工作表现得更为具体和细化。在施工准备阶段,首先必须编制科学合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它是指导项目施工的主要依据;然后结合当地的市场行情和工程自身的特点,合理确定项目目标责任成本,并编制明细而具体的成本计划,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对项目成本进行事前控制。这样的目标成本计划,反映了施工企业先进水平,用这种标准进行成本控制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3)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各项费用的控制和成本分析。如果项目管理混乱、生产效率低下,那么再科学、合理的成本预算,项目的预期利润再丰厚也无任何意义。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费用的控制是全面实现成本预算目标的根本保证。施工期间的成本控制要从影响成本的各重要因素着手,制定相应的措施,将实际发生的成本控制在目标计划成本内。
(4)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
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主要包含对工程验收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和保修费用的控制以及工程尾款的回收。要办理工程结算及追加的合同价款,做好成本的核算和分析,项目完工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与调整的目标计划成本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并分析原因。在对项目进行全面总结评价的同时,施工企业根据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过程的实际情况,注意总结成本节约的经验,吸取成本超支的教训,改进和完善决策水平,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4、强化材料及价格的管理
在工程建设费用中,材料费占到总造价的很大一部分,约为总造价的60%~70%左右。所以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材料的用量,并按照合同中所预先规定的用量进行施工。现在市场上供应材料的渠道很多,涉及的预算人员要深入市场,充分调研市场上材料的价格,掌握材料信息并注意市场行情的变化,及时并合理的编制材料采购价格,材料的价格要按照预算价格采购,从而能有效的控制整个工程的造价。在承包商内部,造价管理部门应该处于造价管理领域的核心位置,其余各个部门都应该与该部门进行密切合作,项目建设中的工程变更、材料采购单和发票复印件、施工方案、技术交底以及生产计划等信息资料都要由造价管理部门管理,由此来建立一个良好的造价管理体系。造价管理部门的预算人员进行分析和核算,如果出现实际的材料用量与预算用量有较大偏差时,要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并采取纠偏措施。
5、加强技术的管理
在工程施工中,只有技术与经济完美的结合,才能使项目得到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常,施工企业都把技术工作重点放在了施工中的质量及保证工期上,这主要体现了所述的社会效益一面,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与此同时也要重视建设公司的经济效益。在经济与技术的关系上,经济是执行的目的,技术是执行的手段,企业公司是通过科学的技术方法来实现经济的目的,如果企业忽视任一方面,都会产生不良的结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实行项目成本管理对于提高建筑工程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项目成本管理的全面实施将促使工程项目成本不断降低,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推动整个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志强.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的探讨[J].才智,2011.
关键词:建筑施工;预应力;问题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预应力波纹管质量检测
预制好的波纹管实验室需要做刚度试验,抗渗漏性能试验,气密性试验。现场试验做法:A、选取单根波纹管,将波纹管慢慢弯成半径为10m的圆弧,检查波纹管外观,并从外部用光照射波纹管,检查管内是否又露光现象。B、球通球检查波纹管内径。C、单根波纹管弯曲,向管内注入水,中间弯曲部分水注长度为2m,检查是否露水现象。
波纹管外观检验:外观应该清洁,内外表面无油污,无引起锈蚀的附着物,无空洞和不规则的折皱,咬口无开裂无脱扣。
二、墙体波纹管安装
施工顺序:在钢筋绑扎的过程中安装波纹管,具置、标高、间距按照设计文件进行安装。固定好波纹管后进行搭接,在搭接处拷上胶套。有的构件为竖向波纹管的位置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
检验事项方法:
1、水平波纹管按照设计标高固定好的基础上,可以远观每层波纹管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确定波纹管连接相应的锚座位置是否正确。采用尺量,全站仪等工具检查,水平波纹管的标高和水平位置和设计要求偏差在范围之内。
波纹管和钢筋平行作业时防止钢筋直接压迫波纹管,防止工人踩踏变形。波纹管时应该绑扎牢固以防浇注混凝土时位置产生变化。
3、模板安装完成后,检查拉杆要与波纹管应有一定的间隙,不能紧靠波纹管。安装好模板后在浇筑混凝土前,采用球体进行通球。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对覆盖后的波纹管再次通球来验证是否被振动棒等将其波纹管变形,或是有混凝土浆流入波纹管内。如发现及时整改,清洗。
三、预应力穿束
1、在钢绞线穿束前检查钢绞线表面是否有锈蚀,断股,断丝烧伤,展开后应该平顺,不得有弯折。钢丝表面不得有油污,氧化铁皮,裂纹或机械损伤,表面允许有回火色和轻微浮锈。
2、穿束过程为了防止钢绞线散开,穿束每根时钢绞线端头带上子弹头。为了确保钢绞线在波纹管内弯曲,在穿束到另一端时要多于设计预留长度,然后缓慢抽回达到设计预留长度。
3、穿束水平钢绞线时可以从结构两端分别设一组工作人员,同时进行穿束,做好记录。
4、在穿束过程中每一盘钢绞线即将完成时,预应力工人应该计算好所需要钢绞线的穿束长度,掌握好所剩钢绞线是否满足穿束长度。以防穿束后预留长度达不到设计要求达不到安装千斤顶末端工具夹片足够的咬合长度。
四、预应力张拉
1、张拉施工工艺:稍加力张拉(主要是起到拉直钢绞线)—在千斤顶末端钢绞线处喷漆作为观察点和固定测量伸长值用的横尺作为基准点—张拉(张拉值为设计阶段张拉力)—测量伸长值,记录,观察是否有断丝、断股、滑脱等—张拉(张拉值为设计阶段值)—测量、记录、检查—千斤顶回顶——把千斤顶后的工具夹片完全打入千斤顶工具锚内咬住钢绞线—张拉(张拉值为设计阶段值)—同上—泄压到设计要求测量伸长值。
6、钢绞线切除:预应力钢绞线采用砂轮锯或切断机切断,不得采用电弧焊。后张法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部分不宜小于预应力筋直径的1.5倍。
五、预应力灌浆
1、灌浆配合比:按照具有相应资质的实验室提供的配合比
2、水泥浆检查:随机抽查浆体的流动度,其应该控制在设计值之内。如浆体未及时灌注超过1小时需要做灌入度,如果观察浆体有变也可随时测其流动度,也可随机抽查入口处流动度和出口处流动度。每批灌浆必须做水泥浆同条件试块和用50mm直径量筒做泌水率,观察其体积变化。浆体同条件试块7d、28d时达到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泌水率3h后以及体积变化相应的数值都要符合设计值。每灌注一批浆体留置二组试块。
3、(1)水平预应力灌浆:当灌浆筒内浆体多出单根水平波纹管用浆的20﹪时可以进行灌浆。在灌浆前一定要对每根波纹管进行气压试验,防止安装的灌浆冒不严密漏浆,气压不大于设计及规范要求。当灌浆前先用水打入灌浆机内起到的作用,当进行灌浆时在等水完全排除后才能把灌浆管安装到灌浆帽上进行灌浆。等浆体从另一端完全流出关闭阀门,然后浆体完全从排气孔流出再次关闭排气孔,灌浆机持压1min,看是否保持在设计要求以上。
(2)竖向预应力灌浆:竖向预应力顶端安装好泌水桶后,泌水桶用胶管和锚座上的泌水管相连。灌浆应该从每根波纹管的底部开始,当浆体流到顶端泌水桶边缘20mm后停止灌浆,底部关闭球阀。在灌注完以后每隔15min用木棍搅动一次,用手捏泌水管和泌水桶连接的软管使气泡完全排除,持续3小时。泌水24小时以上可以拆除泌水桶。当水泥浆试块达到一定强度后,可以打开灌浆帽上的泌水孔,用手指按压波纹管内浆体是否硬化来判断是否可以拆除底部球阀。拆除灌浆帽时,要考虑到浆体时间不要太长浆体容易完全硬化不容易拆除灌浆帽,但也不易过早,过早拆帽时容易损坏初凝的水泥浆保护层。
六、预应力封锚
竖向预应力:当竖向预应力拆完灌浆后,对灌浆帽内成型的水泥浆进行清理和打毛。然后把预留的钢筋按要求布置好,然后采用与墙体等标号的混凝土封住。
水平预应力:水平预应力拆完灌浆帽后,对其构件两侧进行打毛合格后,把预留钢筋绑扎布置好,然后支设模板。浇注与墙体等标号的混凝土
七、预应力工程经常出现的问题分析及处理方法
1、配合比试验:失败原因分析:a配合比是否符合实际工程条件。b、原材:现用水泥质量、品种,以及水的质量及温度。c、气候情况:实验环境温度是否偏低。d、下料顺序不同,水泥分次加入以及外加剂的添加顺序及时间。
2、预应力张拉出现滑脱原因及补救措施
主要产生原因是夹片齿形硬度不够或是夹片内没有齿形,当预应力张拉到一定力时达到夹片齿形硬度破坏极限后就会出现滑脱现象。补救措施:采用小千斤定张拉卸掉破损夹片,安装新夹片。然后张拉到与其他钢绞线同张拉力和张拉长度后。再次使用大千斤顶对其整束同时张拉到设计长度。
3、水平预应力钢绞线断股原因及补救措施
原因分析:造成断股和断丝的原因:钢绞线质量部合格;千斤顶张拉值超出设计范围;波纹管内靠近张拉端处,波纹管内出现钢筋、高强螺杆压迫波纹管内壁变形凸起,钢绞线张拉时此处受剪力、摩擦力较大;钢绞线在穿束时出现叠压现象(既辨辫子形状),当钢绞线受拉力后将其某单根夹死,张拉时只有被夹处到锚座外缘这段钢绞线受力会出现断股。
避免措施:加强钢绞线质量抽检制度,按照技术方案张拉步骤控制张拉力,避免超张拉。施工过程重点检查波纹管是否被压扁变形,安装好波纹管候及时通球。
4、预应力波纹管进入混凝土的原因分析及补救措施
原因分析:支设墙体模板时由于预埋锚座上的螺栓支撑住留有空隙,在浇筑混凝土时水泥浆流入。处理措施:浇筑混凝土后及时通球检查,如若未能按照相应的质量标准对其进行检验出现波纹管被堵死现象,可请专业人员采用小型钻机,钻头螺杆采用每根150mm活连接可以转动一定弧度。当钻通后使用穿束机穿束单根钢绞线来回撞击,采用吹风机吹出脱落的水泥粉。最后通球带出石块,穿束,张拉,所造成的损失及责任由责任方承担。
5、张拉时锚固端出现滑脱,缩进。补救措施:使用小千斤顶在张拉端张拉取出夹片,下端采用导链将内缩钢绞线拉倒原位即可。然后采用大千斤顶张拉到设计值。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存在问题;新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1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技术问题
1.1 混凝土中的问题
在土建结构中的一个重点就是混凝土技术,尤其是在框架以及剪力墙的部分,应该要特别注重这几个部分中的混凝土技术,因为其会直接的影响到工程的安全使用状况。混凝土的质量, 必须是工程中进行施工管理控制的首要的目标。目前很多地区和单位因为环保等目标, 都已经开始使用商品混凝土施工, 但是也会出现商品混凝土施工问题,比如说搅拌站进行混凝土的运送因为距离较远等影响到质量。在进行混凝土施工中, 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如果振捣棒插入的深度不够到位的话。就会出现振捣不够密实的问题。或者是出现了蜂窝麻面以及孔洞等质量问题。针对混凝土的管理, 首先要做的就是严格的控制原材料,比如说在运送过程中,要根据距离以及楼层的高度来进行及时的调整。根据不同情况,工程管理人员要及时的对搅拌时间进行调整。除此之外还有就是要对振捣的间距进行控制,振捣一定要保证表面出浆才可以,在密集之处应该使用人工振捣方式并用带有刀片的振捣工具来进行振捣。其时间不应该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1.2 钢筋的问题
现在很多建筑工程中都会出现使用再生钢材的现象,但是因为这种钢筋的抗拉强度因为已经使用过所以就会达不到工程技术的要求。 再加上现在很多钢筋的生产厂商都不够规范。 比如说钢筋的绑扎搭接的长度以及焊接的长度都是不够的,或者是钢筋的焊缝不够饱满、 其高度不符合技术性的规范等。还有就是很多梁板的钢筋搭接位置, 是非常不恰当的。很多柱纵筋的搭接位置都没有根据规定来进行错开,其中抗震的箍筋方面, 并不符合技术的度要求。还有就是板底的很多钢筋都存在垫块不足的现象, 板顶的钢筋马镫因为支撑不足等。最后就是梁内很多纵筋之间的间距因为较小就会导致后期不方便进行混凝土浇灌。
对于这个部分的质量管理问题,应该要做的就是要在施工现场建立起严格的审查制度, 要树立取样制度, 不可以使用不合格的钢筋。在对钢筋进行绑扎之后, 要及时的对其规格的数量以及位置等进行检查, 然后根据设计图纸来做好校对工作, 在进行混凝土浇灌之前要对垫块等进行仔细的检查。
2 新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2.1 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清水混凝土, 又称装饰混凝土, 是指一次成型、 不添加任何装饰,直接采用现浇混凝土的自然色作为饰面的混凝土。在我国, 该技术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 但作为一项新技术, 它在国内已被越来越多的业主采纳。清水混凝土对材料、 模板安装及养护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在整个墙体施工中选用的水泥应为同一厂家, 同一品种, 同一强度等级, 同一批号, 才能保证混凝土表面观感一致, 质感自然。在浇注时, 必须连续浇筑, 掌握好混凝土振捣时间, 一般以混凝土表面呈现均匀的水泥浆、不再有显著下沉和大量气泡已上冒时为止。它的施工缝须留设在明缝处, 避免因产生施工冷缝而影响混凝土的观感质量。清水混凝土技术对模板的材料及安装工艺要求非常高, 如果采用钢制的定型模板, 则需要人工对钢模打磨6-8 编,方能使用;如果采用木模,则需使用规格为 1220×2440mm 的覆膜竹胶板进行拼装, 此种竹胶板具有强度高, 韧性好, 表面光滑、 幅面宽、 拼缝少、 容易脱模等特性, 而且, 模板不能采用已使用过的周转模板, 必须为全新采购的, 为一次性投入。清水混凝土工艺的推广及广泛应用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 从施工角度讲, 由于模板均为一次性投入, 人力、 材料等施工成本大大增加, 经测算,一般清水混凝土施工成本比普通混凝土增加约为 20%-30%左右, 但从整体角度考虑, 该工艺大大节省了建设项目的后期装饰及使用期间的多次维护粉刷费用, 并缩短了工期, 从总体上说降低了项目造价, 节约了建设项目的投资, 而且清水混凝土的外观朴素自然, 天然去雕饰, 即环保又节约能源, 复合现代新建筑学的理念, 综合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具有推广意义。
2.2 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的施工技术
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是以普通的低碳热轧圆盘条钢材作为原料, 通过冷轧、 刻痕、 轧成二道或三道表面上带有横肋的变形断面钢材,是通过全自动智能化的钢筋焊接网生产线预制点来焊成网状, 它是一种取代了人工制作, 具有高效、 优质的建筑
钢筋。在建筑工程中使用该技术不仅可以保证施工质量, 还具有节约工期和材料的优点,由于焊接网取代了人工加工等多项工序, 运到工地后即可投入使用, 安装方便快捷, 所以不仅可以加快施工进度, 还能节省大量的人力、 物力。
2.3 先进管理技术的使用
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 人类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计算机的应用使人们从纷繁芜杂的事务和数据中解脱出来,同时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也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如文档处理、 财务核算、 成本控制以及人事管理等方面, 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综合运用现代化工具和现代信息技术, 实现了信息的流通和数据的共享, 为项目决策提供一定的支持和服务, 实现施工企业管理的网络化、 信息化和现代化。
3 完善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建议
3.1 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技术规范和制度进行施工
在建筑施工项目中,相关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和制度进行施工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进行要求。相关的工程负责人应该根据工程的总体结构进行分析, 按照相关技术要求严格控制工程质量,使工程的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对于那些重点施工部分, 应该实施责任到人的制度, 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责任心。此外, 还应该加强对监理人员的管理, 建立相应的建筑材料管理制度, 严禁那些质量差的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这也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重要方面。
3.2 利用先进施工设备来提升施工技术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即使建立了较好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如果只是单纯的利用手工进行施工, 那么工程的质量也不会得到很好的保证。例如, 混凝土的振捣, 采用人工的方式振捣,往往由于人员的松懈和怠慢, 经常会出现振捣不实的现象, 但是如果采用先进的现代化设备进行振捣配合人工的方式就能够使振捣效果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因此, 从这点来看, 只有在施工现场合理的利用先进的施工设备以及合理的施工技术,再配合人工的方法, 不仅可以有效的加快施工速度, 而且可以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和降低施工成本。
3.3 加大施工管理强度与人才引进工作
施工过程中, 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的根本, 保证质量实现工程目标, 必须重视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 为此应该建立施工管理体系。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及管理水平也决定着质量的好坏。组织者应经常性培训管理人员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的提升, 组织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 积极引进人才做好人才的储备和开发, 才能有工程质量的保证和业务的发展, 才能打造精品。
4 结语
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发展得尚不完备,还需努力提升, 才能达到企业进步, 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来说,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是一个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 包括了方方面面的工作, 这要求不仅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还要及时引进国外的先进水平, 达到最佳的效益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