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医生品德论文

医生品德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1-22 07:36: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生品德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医生品德论文

第1篇

摘要:简要介绍了雾霾危机下我国油品升级存在的问题,根据博弈论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在油品升级以及质量监管方面的两个博弈模型,旨在通过该模型分析油品升级缓慢的背后原因以及分析完善油品质量监管体系的必要性。通过对博弈模型决策问题的分析,结合纳什均衡结果,得出了政府应该将环境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结论,并提出了完善油品质量监管体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博弈论;油品升级;质量监管

从2014年1月1日开始,第四阶段车用汽油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实施。过去一年内,国内雾霾危机重重,据有关调查,落后的油品标准成为了造成雾霾危机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车油一体,油品先行无法落实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炼油成本太高,是由政府补贴,还是由消费者与厂商自行承担无法统一;二是油品质量监管体系不完整,优价购买不到优质的油品,消费者对此极为不满。所有这些,都有一个共同指向,就是政府在公共产品供应和质量管控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本文从政府与企业双方博弈的角度,先是通过建立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与企业是否支持油品升级的问题,又从成本监督的角度建立监督博弈模型分析了油品定价的问题,并通过分析,提出对加速油品升级以及对政府监管的政策建议,为缓解雾霾危机、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些许意见。

一、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油品升级博弈

雾霾危机严重,油品升级已成为政府迫不及待的任务之一。油品升级,一方面会减缓雾霾危机,改善空气质量,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使社会福利增加;另一方面,油品升级势必会带来油价的上升,社会公众福利减少。对企业而言,油品升级一方面其生产成本将会大幅度增加,利润将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也会因油品提价而带来收益。

1.博弈模型建立及分析

根据我国现行的油品升级方案中统一布价,分散实施原则,我们假设博弈参与者由某一地方政府代表与一典型石油企业构成。

前提假设如下,地方政府与企业均为理性个体,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机制下,我们有理由假设地方政府与企业利益一致,且初始禀赋均为π。

油品升级造成的损失为C,如果双方均同意升级则损失双方均摊。升级造成的损失包括企业因油品升级造成的利润损失,油品价格增长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以及地方政府因企业利润损失造成的政绩下滑。

企业因油品升级使油品涨价而增加的收益为F,政府也因油品升级使社会福利增加F。

C/2<F<C。

博弈战略表达式如下

从上述战略表达式中可见,如果地方政府与企业均为理性人。假定企业愿意升级时,地方政府选择升级的支付为π+F-C/2 小于地方政府选择不升级的支付π+F,从而地方政府选择不升级。当企业选择不升级时,地方政府选择升级时的支付为π+F-C,选择不升级时的支付为π,因为F-C<0,从而地方政府同样选择不升级。因此,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不升级是它的占优策略。同理可以得出,对于企业而言,不升级也是企业的占优策略。因此,该博弈存在占优均衡,均衡结果为(不升级,不升级),然而,π+F-C/2>π,所以该博弈中,(升级,升级)则是该博弈中帕累托有效率的行动组合。然而,由于地方政府与企业均为理性人,所以无法进行帕累托改进,即(升级,升级)不会是一个均衡。因此,在油品升级问题上,我们国家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存在“囚徒困境“的问题。地方政府与企业对于升级损失的分担存在着搭便车的激励。

2.博弈模型的矫正

⑴选择激励制度下的改进。在缺乏制度约束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博弈受益一致。其结果为都不进行升级的囚徒困境,但若引进选择性激励制度!利用油品升级这种类似公共物品的弱排他性,可以提高提供者的收益减少不合作的收益。例如,双方在有约束性协议的制约下,若其中一方不升级,升级方得到两倍的收益,而不升级方没有受益。此时,收益矩阵见表

此时,该博弈存在纳什均衡(升级,升级)。

⑵延长博弈链条确保重复博弈得以实现。延长博弈链条其目的是确保重复动态博弈能够得以实现。这样,博弈双方就无法预知博弈次数与结果,并在此基础上都会选择升级,形成最优博弈策略。

3.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可以以考察绿色GDP的方式将环境纳入当地政府政绩考核机制,减弱地方政府只顾追逐经济利益而无视环境保护的利润驱动,增加政府油品升级带来的收益F同时减少油品升级的经济利益损失。对于不支持油品升级的一方,可以将其公布于众,通过社会舆论降低其搭便车得来的收益。

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通过协调以解决非合作博弈造成的帕累托低效率。

二、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监督博弈

成品油生产和流通环节多、追求利润动因强,石油央企居信息不对称优势地位,因此,在油品升级过程中,企业有以低标准油品充当高标准油品的利润驱动。相应的油品质量监管体系不完善,消费者“优价”无法能够买到“优质”的油品。

1.政府监管的博弈分析

基于理性人的假设,我们作以下假设地方政府与企业均为理性个体,追求利润最大化

地方政府监管成本为C。当政府监管时,会提高社会的福利,获得名誉收益π且当企业以次充好时,罚款F;不以次充好,会因政府公布名誉良好企业而同样获得收益π

企业以次充好得到额外收益a,否,机会损益-a。则博弈战略表达式如下

由以上战略表达式可以得出该博弈不存在纯战略纳什均衡。以此考虑该博弈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用θ 表示地方政府质量监管的概率,γ 代表企业以次充好的概率。首先考虑政府的战略:

2.政策建议

结合上节均衡点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四个政府对油品企业的监管机制。加大对以次充好企业的惩罚力度,增加对以次充好企业的罚款F。即,如果F增加,企业选择以次充好的概率就会越小。

提高名誉收益π。即,γ* 随着π的增加会逐渐减小,政府监管的力度也可减弱,从而政府成本也会降低,进一步减小γ* 。名誉收益可以来源于公众对政府企业的信任与支持,即政府公信力与企业公信力;也可以将环境纳入对地方政府的考察,以此增加政府监管的额外收益。

降低地方政府监管成本。即,成本C降低,企业选择以次充好的概率γ* 也会降低。政府可以通过建立上下一体的统一的政府监管体系,结束目前“九龙治水“的多级多部门监管状态,降低协调难度以降低成本C减弱企业以次充好的额外收益a。企业以次充好的额外收益越高,利润驱动越大,政府的监管力度θ* 也就会越大。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群众举报制度,让公众代为监管,增加企业以次充好的机会成本,从而减少额外收益a。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Robot.油品质量升级“买单”谁说了算[N].2013-02-07.

第2篇

关键词 图书馆学理论创新 供给侧改革 问题意识 光明网

分类号 G250

DOI 10.16810/ki.1672-514X.2017.02.009

Abstract Guangming Net is “one of a few keys” in the mainstream media, and its “theory” and “academic” column is a sample of the Chines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status. Based on this column, this paper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the library scienc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needs the supply side reform, and the supply side reform boosters the ascension of the problem consciousness quality.

Keywords Library scienc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Supply side reform. Problem consciousness. Guangming Net.

0 引言

“光明网”与“人民网”“新华网”等一样,都是中国社会科学主流媒体中的“关键”媒体,其中,备受中国人文学界与社会科学界(学界也称之为人文社会科学界)关注的两个专栏“理论”与“学术”具有三大特点:①具有强大的思想力量,是中国人文界与社会科学界最坚强的思想阵地。②具有强大的学术力量,代表中国人文界与社会科学界最高的学术水平。③具有强大的技术力量,依托“母媒体”强大的技术力量。所以,它们可作为考察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状况的优质样本[1]。这两个专栏对图书馆学中的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研究起着学术“标杆”“旗帜”与“灯塔”的作用。

在当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供给侧改革”时代,“光明网的精神”就是人文社会科学供给侧改革的精神,是图书馆学中的人文学与社会学研究者的精神支柱。通过对“光明网”创新理论文章的阅读分析、比对以及数据处理,我们认为图书馆学中的人文学与社会学理论创新的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领会“关键”媒体的精神,即图书馆学“领头羊”要有供给侧改革的学术思想准备与实践:图书馆学必须经历供给侧改革的洗礼。(2)图书馆学中的人文学与社会学理论创新的供给侧改革,诸如制度建设、大学教育、人才培养、理论宣传、研究课题动向的把握与评价体系的跟进,将大有作为,并给图书馆学界的“把关人”“关键少数”以及一般的理论研究者提出“精准”的要求,不会给太多试错机会,否则,必定带来社会争议,如“试座惹争议”[2]。因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工作面临着公众的监督,不能给以太多“试水”,要有“精准”设计。(3)图书馆学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对图书馆学中的人文学与社会学研究者最大的“刺激”是:问题意识的品质必须提升。这不仅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而且是图书馆学中的问题意识品质提升,进行图书馆学供给侧改革的终极目的之一。问题意识品质是图书馆学中的人文学与社会学研究的“形上概念”。图书馆学界应抓住这个机会,真正起到引领“问题意识品质提升”的关键作用。

1 图书馆学理论创新必须经历供给侧改革的洗礼

理论创新只能保持一定范围与一定时间内的“自由张力”,但不能大范围或长期处在“无序”“自由”钐。任何“学术民主”“学术自由”“学术争鸣”“学术试错”要基于一定的限度与原则。在这个限度与原则下,任何一个学科很难弃绝它的传统,很难抛弃固有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式是一把双刃剑,其中包含着宝贵的文化传统,也隐含着束缚人民心智手脚的陈规陋习。

当今的图书馆人处在大数据时代,面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时代格局,面对着“不确定的世界”,面对着社会群体对图书馆学界提出的“精准”要求,当今的图书馆学界在时代的洪流下同样面临着供给侧改革的挑战,图书馆学理论创新的供给侧改革也必然是时代的选择,经历供给侧改革的洗礼。

当前图书馆学需要更加灵活,更加紧扣时代主题,更能反映社会需求,在学术经营上更加高效。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学不可以“按兵不动”或沿袭以前的习惯与传统。如果当今的图书馆学界还把主要精力放在论述诸如“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等问题上,在供给侧方面不作为,图书馆学界仍将在“黑暗中徘徊”,仍将守持着陈规陋习。如果图书馆学不进行供给侧改革,进行问题意识品质的提升,几代图书馆学人为之奋斗的神圣使命将无法在短期内有效提升,图书馆学科只能停留于“自生与自灭”的状态,甚至停留在“落后”的状态,或者走向“反方向”。

2 图书馆学理论创新的供给侧改革的学术追求

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占领图书馆学的“制高点”,抓准图书馆学的发展方向。图书馆学供给侧不改革,图书馆学科将付出沉重的“机会成本”。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成本中,图书馆学利益诉求这一“机会成本”是图书馆学发展最大的成本。图书馆学理论创新的供给侧改革的追求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在“互联网+”时代,探讨图书馆学存在与发展的合法性。我们需要论证的是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上,阐述在网络时代、社会转型期,社会更需要图书馆学这把“交椅”。在理论创新研究中强调中国图书馆学的存在与发展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图书馆学合法性的进一步证明包括图书馆学在“互联网+”“大数据”“社会转型期”“业务外包”时代的逻辑支撑、发展价值、新境界开拓等的问题探讨、逻辑与实践证明。在当下或未来,中国图书馆学界需要把图书馆学的“责任田”耕好,需要论证“去图书馆学学科化”的危害,并坚决与“去图书馆学”作斗争。

(2)在社会转型期,增强图书馆学的合法性资源。我们需要探讨在大学教育、期刊建设、理论实践等方面增强图书馆学资源的必要性,大力培养理论创新性人才和图书馆网络管理人才,从“做大做强”图书馆事业的角度出发,增强图书馆发展趋势前瞻性的探讨。

(3)增强图书馆学的社会性作用,以得到社会认同。图书馆学界要厚植于中国国情,汇聚磅礴的力量,重视图书馆学在社会各界的学术话语权,增强公信力,加大学术关注度,让全社会认可图书馆学的专业人才。“图书馆学界要事半功倍地讲好图书馆故事”,把图书馆事业这个“蛋糕”做大,让人民群众普遍尝到图书馆服务于社会的“甜头”,增强图书馆学创新理论指导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成就感,这样才能在公共图书馆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让普通公民增强汲取文化的获得感。

当前图书馆学供给侧改革的攻坚点在于:(1)不断推动本学科的理论创新,完善理论创新体系。(2)结合时代背景,加强图书馆学科的专业特色建设。(3)推动理论话语权到传播话语权以及教材话语权到课堂话语权的转化。这三个方面是图书馆学中的问题意识品质提升的“剑指”。图书馆学界并非无事可做,相反任重道远。要从理论到实践论证“去图书馆学学科化”行不通,在社会转型期中探讨图书馆学存在意义、学术资源丰富以及如何提高公信力、话语权等问题。这三个方面的“反方向”最大的危害就是,图书馆学界失去发展机会,其中最大损失就是,图书馆学界失去问题意识品质提升的机会,俗称“找不着北”。

3 中国图书馆学理论创新过程不可能走出“独立行情”

要坚决反对意识形态的泛化与过度化现象再度发生。在图书馆学中,有的专业领域与意识形态存在直接关系。有的离技术较近,渴望汲取西方优秀的科学技术知识的精髓。虽然西方的人文学与社会学成果不能“一棍子打死”,但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做好甄别、批判与消化工作。事实证明,当代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的发展离不开西方图书馆学理论,比如公共图书馆学理论、大数据处理技术,等等。但这些成绩远远不够,我们需要超越、发展,尤其要在人文学与社会学主体领域多下功夫。

但作为人文学科、社会学科与科学技术学科“混合体”的图书馆学理论,其主体实质上是社会科学,不存在绝对自由。理论创新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人文社会科学不存在“要不要把握政治方向问题”,存在的只是“政治方向是否正确问题”[3]。

中国社会科学的当今状况可以用“命运共同体”进行概括,是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学科的真实与客观的写照(见表一)。所有社会科学在“命运共同体”中都要“一荣俱荣”,中国图书馆学人难以逃脱这一“宿命”。

为了研究问题方便,人们通常把科研队伍分类、社会科学类、科学技术类三类。从学科性质角度看,中国图书馆学的主体是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图书馆学研究的对象是“问题集”。本文着重探讨图书馆学界中人文社会科学类的问题。在这里和其它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一样也必须探讨生存与发展问题,比如学科是这样[4],经济学、历史学、史学也是这样。在这个“命运共同体”中,图书馆学的社会科学类问题不可能走出“独立行情”,不可能与其它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脱轨”,比如图书馆学不能与政治学、经济学“脱轨”。我们必须把它放到整个社会科学大环境中去考察。

4 没有“压舱石”的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注定要消亡

图书馆学中的人文研究与社会研究的“压舱石”,是图书馆学需要遵循的根本原则。这一“压舱石”的基本原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对立统一规律。它的灵魂就是问题意识、领域研究意识、实践意识、创新意识等等[5]。

首先,没有“压舱石”的图书馆学中的人文研究与社会研究,注定要做“时尚的囚徒”。从总的趋势与发展来看,中国图书馆学取得了辉煌成绩,但也存在阶段性问题,甚至存在很严重的极端性问题。“真理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这句话从人类历史长河的发展过程来看是对的,但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有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某个时期,图书馆学如同其它人文社会科学一样,出现了“信马难,行马更难”的阶段性现象。在某个时段,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思想有更多机会进行“渗透”。用“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来形容当今图书馆学某个时段的现状一点也不为过,比如,在整理图书馆学中的学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图书馆学中的学派重大成果较少[1]。基于光明网“理论专栏”与“学术专栏”的阅读分析,笔者认为,从学术研究行为角度来看,靠“粘贴”“嵌入”“偷运”的模式发展图书馆学理论的研究方向必然走向末路。这些错误的思想包括:不认为是图书馆学理论学派的指导思想;否认图书馆学理论思维的价值。

其次,没有创新的图书馆学没有前途可言,没有“压舱石”的图书馆学注定要消亡,就容易做“时尚的囚徒”。这些时尚的“囚徒”包括:(1)西方人文主义的“囚徒”。例如,有的学者做了库恩“世界三”的囚徒,认为“世界三可作为图书馆学的哲学思想”,妄想用“信息”概念的“奇异性”与“歧义性”来对抗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x;有的学者做了西方“人权”“女权”“平等”学术思想的奴隶,用这些概念来诠释与指导当今图书馆事业,“创新”出“自由图书馆学”。这些时髦的学说在某些时段很有市场。有的学者“中毒”西方人文思想太深,对中国的图书馆学中的人文和社会科学持“悲观论”。(2)西方科学主义思想的“囚徒”。有的学者认为,科学技术能解决图书馆学所有的问题。作为过程的技术很有必要,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但如果不顾自己的研究领域,不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强调中国图书馆学“精确”“数字化”“量化”,过一段时间,那些靠“记忆”与“师傅带徒弟”的图书馆学研究领域将因学术体制问题而面临着消亡,比如古籍整理专业。(3)的“囚徒”。我们不能用“电子阅览室的消亡”来否定电子阅览室的历史功绩。(4)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囚徒”。这些理论看似时髦,但往往因为“割裂”与“孤立”的看问题,注定包含着不为图书馆事业的实践所接受的一些错误认识。

在“网络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公共体中”,仍将是图书馆学的“压舱石”,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源泉。

6 供给侧改革能够助推图书馆学中的问题意识品质的提升

所有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都需要“供给侧思维”,“供给侧改革”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思维和理论。中国图书馆学中的人文学与社会学研究仅仅有理论创新是不够的,还需方法论的创新。“供给侧改革”为图书馆学方法论创新注入了新鲜血液。

综述上文的分析,中国图书馆学中的人文学与社会学的主流思想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对立统一规律。基于这样的认知,那么,可以认为图书馆学中的问题意识品质的提升要达到两个显著的标志:一是贯彻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的主流学术思想灵魂,并具有时代意识、问题意识、领域研究意识、创新意识与实践意识;二是丰富图书馆学中的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发展的学术流变史,并全面提升学术思想层面的品质,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高理论与本土实践的创新水平,强化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 1 ] 张瑜.《新华文摘》关注的图书馆学学派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5(6):98-108.

[ 2 ] 李攀.南京大学图书馆“试水”微信预约选座惹争议[N].中国青年报,2016-04-17(2).

[ 3 ] 高校理论学科建设取得新进展:《高校理论学科发展报告(2013)》摘要[N].光明日报,2014-12-08(11).

第3篇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陈灏珠被迫中断学业。1942年,陈灏珠随家人从香港回到广东老家。1943年,陈灏珠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中正医学院,并于1948年以优秀成绩毕业,被学校推荐到中国人自己创立的第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国立上海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实习。实习一年期满后,陈灏珠留在中山医院内科工作,从此踏上了治病救人的道路……

苦中作乐 勇攀高峰

从实习医生到住院医师,再到主治医师,陈灏珠在中山医院设施简陋的集体宿舍里,一住就是6年。好学的他博览群书,心无旁鹜地扑在医疗、教学、科研第一线。在紧张的临床工作之余,陈灏珠还撰写并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和病例讨论总结。与此同时,陈灏珠还积极响应医院号召,先后参加了为治疗血吸虫病的医疗队、抗美援朝医疗队、贵州巡回医疗队和云南抗震救灾医疗队,并多次立功和受到嘉奖。如今,每当回忆起自己当住院医师时的受训经历,陈灏珠都充满了感激之情,他认为自己扎实的大内科基础和严密的临床思维都得益于当时的严格训练。

改革开放以后,陈灏珠的事业迎来了久违的春天。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陈灏珠有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和前所未有的机遇。1978年,陈灏珠晋升为内科副教授,并被任命为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设于中山医院内)副所长。两年后,他被破格晋升为上海医科大学内科教授。1984年至今,陈灏珠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心研所)所长,为心研所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医60年来,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陈灏珠一直恪守一个知识分子和优秀医生的品德,清清白白做人,孜孜不倦工作,在心脏病流行病学、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高血压、心肌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心血管疾病的超声诊断和治疗新技术等研究领域做出了卓著贡献。1997年,陈灏珠光荣地当选为我国内科心血管病领域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灏珠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医生这个职业是苦中作乐。”在不尽如人意的生活中,患者的康复能帮助医生排解愁苦,使自己能用宽广的心胸对待生活,更懂得生命和爱的珍贵。

仁心仁术 心系病家

作为国内知名的心血管病专家,每天找陈灏珠看病的患者很多。其中不乏政府要员、企业界知名人士和外国友人,但更多的是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普通患者。他对患者全部一视同仁,看病时非常认真仔细,关心体贴。除日常工作外,陈灏珠还经常收到全国各地患者的求助信,以及一些遇到临床难题的同行写来的信。虽然回信占去了陈灏珠大量的业余时间,但他却毫无怨言。

陈灏珠认为,一个合格医师所应该具备的条件,首先应当是责任心,要把患者当作一个与你一样的独立而有尊严的人。对患者有责任感,关心患者、同情患者的医师,会以患者为中心去考虑问题,也会在与患者的交谈和观察中寻找出更多的临床问题,真正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不关心患者,把患者看作时“问题”或等待修理的“生命机器”,那么即使你有再丰富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好医师。陈灏珠常告诫学生,前辈教授最看重什么东西?他们流传下来最珍贵的是什么东西?那就是他们身体力行,把患者当作亲人。其次,行医者一定要严谨,对患者态度要好,时刻牢记医疗工作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来不得半点马虎。第三,技术要精益求精。一个医生,态度很好,做事也非常认真,但技术不够高明,不能替患者解决问题,还是没有用。

著书育人 甘为“人梯”

在60年的教学生涯中,陈灏珠承担了包括临床医学院、预防医学院、药学院、留学生班等有关内科循环系统疾病和诊断学的教学任务,无数医学院学生聆听过他的讲课。陈灏珠学识渊博,上课从来不照本宣科,备课充分而仔细,讲解简明扼要、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在教学的同时,陈灏珠还教育学生要爱护患者,不要把患者视为实习的工具,而应把他们看作是帮助自己学习的朋友和不幸患病需要自己帮助的亲人。

陈灏珠为人友善、温文尔雅、治学严谨、诲人不倦。他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术会议,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指导他们用英语书写论文,申请各级科研课题;鼓励学生出国深造,并力邀外国专家来华讲学,加强国际交流;坚持用英语教学查房,帮助住院医师提高英语水平;支持学生撰写论文,并坚持让学生作为第一作者署名,他自己放在最后。与此同时,他还通过举办各类全国性的进修班,以推广心内科诊疗进展,为全国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我国在心血管病诊疗的整体水平。

在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之余,陈灏珠还主持编写了许多讲义、教材和专业书籍,如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内科学》,以及《实用内科学》《实用心脏病学》《心血管病诊断治疗学》《心脏导管术的临床应用》等。他认为:“著书为后学,把自己的经验传下去,也是表达自己临床经验、科研成果的好机会。”

2007年,时值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80周年校庆之际,陈灏珠在夫人和女儿的帮助下,筹资100万元,成立了复旦大学陈灏珠院士医学奖助学金,支持医学院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关注科普 热心公益

陈灏珠一贯重视医学知识的普及,尽管如今已是86岁高龄,但他仍常利用业余时间亲自参加心血管病防治宣传活动。陈灏珠说,他早在当住院医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写科普文章了。陈灏珠认为,临床医生要搞科研,也要重视科普。科普文章看似简单,不像科研论文那样追求“高精尖”,但要写好,却并不容易。如何把专业知识通俗化,让老百姓看得懂、可以用,是一门学问。他还认为,写科普文章也是锻炼临床医生沟通能力、减少医疗纠纷的好途径。科普文章写得好的人,知识面都较广,都善于用最通俗化语言与患者沟通,更容易获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

第4篇

1.1人文素养

“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人文素养是相对于科学素养而言,它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①人文知识、方法层面,即对各种人文科学所创造的精神价值的认知与运用水平;②人文精神层面,对常见文化现象所蕴含的内在修养和外在特征的把持程度,如气质、人格等。

1.2医学人文素养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Luria指出:医学在本质上具有两重性,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人学,是科学与人文的有机体,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医学人文素养,是在医疗实践过程中医务人员的内在品质和人文情怀的综合表现,主要体现在:对患者生命的尊重、对患者尊严的维护以及对患者生存价值的关怀;它是医务人员非技术因素如仁爱之心、社会道德、责任情感等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长期修炼和内化的结果,均关联着患者的健康与安危。医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人类服务,若忽视人的社会性质,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就会出现见物不见人的现象。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理念,医学的使命就是对人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的关爱和尊重。

1.3医学人文与医学科学的辩证关系

医学包括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互为条件、互为基础,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如同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共同演绎着医学事业的发展与医学人才的进步。任何割裂二者的行为,或只重视其一,不重视其二,顾此失彼,均会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不论是医学教育、医学人才培养,还是医疗实践、医患关系处理,都要遵循这规律。

1.4临床研究生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

(1)人文知识:熟悉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心理学、伦理学、哲学、法律、文学、艺术、历史、宗教等;(2)人文思想:能将学习的人文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3)人文方法:能运用人文基本方法去分析、提出和解决医学及其相关问题;(4)人文精神:在医疗实践活动中能自觉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精神,注重对患者生存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人文关怀,这是临床医学研究生人文素养的核心和灵魂。

2临床研究生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

2.1人文课程的局限性

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人文素养教育以课程讲授为主要模式。然而,研究生3年学习期间、只有半年时间在校本部集中授课,而且医学院校开设的人文课程种类十分有限,一般只有大学英语、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等几门课。这种“短时间、少课程”的人文教育模式,往往教学效果不理想,已无法满足临床研究生所需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要求,亦不适应临床研究生教育特点。

2.2人文教育内容缺乏实践针对性

不少临床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知识还是本科阶段的陈旧知识,在研究生学习阶段,他们需要更新、更高的人文素养能力以帮助解决临床实践、社会活动和思想情感中所面临的价值理念、人际沟通、人文关怀以及职业发展等问题。多数调查研究表明,开设医学人文课程很有必要,但对研究生成长的帮助呈下降趋势。这不是说人文课程对临床研究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没有意义,而是现阶段的课程设计不适应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笔者认为,一方面,人文课程没有与临床实践有效结合,即在医院尚未建立人文教育基地;另一方面,人文教育没有贯穿临床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这既是一个教育方法问题,更是一个认识问题。

2.3人文教育忽视了临床研究生多样性背景

临床研究生的来源参差不齐,有的从本科直接考研的,有的在医院上班后读研的。来源不同和背景不同的研究生对学医的首要目的、个人利益、医患纠纷等问题的处理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对他们的人文素养教育也必须注意个体差异。现在部分院校的集体授课、无差别指导等形式不能适应研究生个性化的特点,影响人文素养教育的效果。

2.4导师忽略对研究生的人文教育

多数学校对研究生导师考核只注重科研成果,有关导师职责中没有硬性规定导师对研究生人文素养负责;因此,不少导师往往忽略了这个方面教育。由于科研成果是评价教学和科研产出的最直接标准,研究生往往成为导师实验或者项目的主力军,造成多数研究生认为与导师的关系是“老板雇员型”,如同学之间交流时,把自己的导师通常称为“我的老板”。最终导致研究生长期在实验室埋头做实验,几年的研究生学习结束后,一些基本的人文精神缺失、人文关怀能力低下。

3医学人文教育是培养“合格医生”的必然要求

3.1Engel医学模式与人文素养

美国纽约州Rochester大学精神病学 和内科学教授Engel于1977年提出了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又称Engel模式。这种模式是从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思考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医学观和方法论。该模式认为人患病不仅与生物因素有关,还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把患者当作具有生物、心理、社会属性的有机整体。因此,医生不仅应该了解健康与疾病问题,还必须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互相作用。Engel模式以“人与健康”为中心,关注人的价值和需求,强调人性化服务和人文关怀,要求临床医生必须高度重视患者的思想感情变化,并要真正尊重、理解关爱患者,加强医患感情沟通,建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这就要求,临床研究生要想成为合格的医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应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

3.2“共同参与型”医患关系与人文素养

现代医患关系已由“主动-被动型”转变成了“共同参与型”,患者主动参与医生的诊疗活动。古代西方医学之父Hippcrates曾经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这句话形象生动的说明了“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尊重、理解、关爱和抚慰患者,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博大的仁爱之心。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培育和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然而,当前医疗市场渐趋于市场化,医患关系呈现“物化、经济化和利益化”倾向。患方辱骂、殴打、敲诈医生,围攻医院,更有甚者将医务人员致残、致死……一幕幕暴力事件在各地频频“上演”,引起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当然构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很多,有患方认知差距,也有社会因素等,然而在医疗过程中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也是构成医患互信缺失的重要原因。有统计表明:在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中,由于医患沟通不够导致的纠纷约占2/3。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具备爱心、责任心,为患者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医疗服务,用良好的人文修养和适当的人性关怀及时化解医患矛盾。

3.3创新能力是医学人文与医学科学的共同表达

目前我国临床研究生教育“重专业、轻人文且二者分离”。研究生大部分时间在医院各临床科室轮转实习,主要学习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没有系统地将人文知识和医疗实践整合,最终导致研究生实习质量与临床效率低下、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工作能力不足。创新能力是其良好人文素养的体现,没有人文动力,就没有工作上的尽心与科研上的创新。研究生皆有创新潜能,但其创新欲望的激发、创新意识的唤醒、创新潜能的开发同时需要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共同支撑。“创新并不是无中生有的,不存在脱离知识的创新能力,创新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对现有知识的重新组合和突破现有思维的转换。”人文教育缺失可能会使研究生因知识结构的单一而无法顺利进行创新性科研活动。这也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尴尬,如少数“知名学者”时常出现学术腐败问题等。因此,我们不能单纯使用科研成果的多少作为衡量研究生合格与否的依据。对人文教育不重视,只会抹杀研究生的韧性和个性,使之无法拥有持续的热情、稳定的情绪、丰富的想象力以及融会贯通的能力,成为“缺乏批判思维与独立创造能力、丧失精神追求”的单向度人(One-DimensionalMan),从而导致研究生在以后的学习和临床实践中创新动力不足。

4临床研究生导师人文教育新机制的创建与探索

4.1确定导师为研究生人文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孙鹏等和宫福清等研究建议,医药院校要建立“一贯式、内省化、全维度、双螺旋”医学人文教育体系。“一贯式”是指人文教育持续整个研究生教育期间,并延伸至医学生涯;“内省化”是指将显性教育成果如知识、能力与隐性教育成份如感悟、体验、激励,通过心灵感知和情感震撼,内化为研究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全维度”,是指从研究生培养的方方面面分别构建子体系,形教育的支撑体系“;双螺旋”是指生命健康的维护既需要研究生高超的专业知识技能,更需要充分的人文关怀精神,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互融合,共同提升研究生“救死扶伤”的综合素养能力。基于上述人文教育体系,加上导师的地位与作用,即导师制为研究生与导师深度交流提供了有效平台,研究生在与导师的密切接触中,能充分感知导师的言传身教,导师的一言一行、思维方式、道德规范均深刻地影响着研究生。这样,导师在指导研究生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过程中可以最有效地把人文精神渗透、融合进去,成为研究生人文教育的主力军和第一责任人。

4.2完善导师遴选和评价制度

正因为导师是研究生人文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建立严格的导师遴选制度。“学高为师,身正是范”,要培养研究生的人文精神,导师自身必须有过硬的人文素养。在导师的选拔过程中,不仅要对导师的学术修养和业务水平进行考察,同时也要对导师的职业道德、思想品德、人格品行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判定。作为一名导师不仅应该崇尚学术,追求真理,更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知行合一,为人师表。对于不负责任和学术不端的导师,应立即停止其导师资格。青年导师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已高达近50%。青年导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支最有活力的力量,他们自身精力充沛,学历层次高,创新意识强,对工作充满激情,对学生饱含爱心,对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青年导师在育人工作中仍然存在着思想政治素养不够过硬,育人意识不强,育人方法不得当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加强青年导师的教育与管理,对于将临床研究生培养为“合格医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4.3利用导师与研究生交流平台,开展研究生人文教育

根据医学人文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在每学期开学初有计划、针对性地提出6~7项医学人文讨论主题或基于背景的讨论专题,研究生在适当的时间就他们感兴趣的、与临床实习和社会实践密切相关的人文主题与导师进行深度探讨,以摆脱目前在医学人文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研究生反感的说教式空洞理论以及教师讲授、研究生被动听讲的课堂授课模式。期末每位研究生要提交一份医学人文讨论报告或论文,其中优秀的鼓励发表或参加学术会议交流。从2011年2月开始至今,在我校2010级、2011级和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中实施了该项“平台人文交流”教育,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对20多项主题的相关医学人文问题在实践背景下面对面地进行了系统、深度探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4导师在指导研究生临床实践过程中融合人文教育

临床实践是研究生直接、大量接触患者的时期,有助于帮助他们通过感性认知,深化理性认识,是人文教育效果最明显的时期之一。在这个时期,研究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点要与其临床工作的特点和内容紧密结合。①培养研究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医患沟通技巧。语言表达的优劣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变化,准确、通俗易懂的语言有助于加强医患沟通、增强医患互信、减少医患纠纷。②要使研究生认识到医疗文书的重要性,养成规范应用语言文字、规范书写医疗文书的习惯,同时,在临床实践教学中还要融入法律知识,既维护患者权力又保护自身利益。③培养研究生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全心全意去救死扶伤,用和蔼、微笑去温暖患者,用关爱、自信让患者及家属产生信任;廉洁行医,不以医谋私。④培养研究生人文关怀意识,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情感,保护患者的隐私,为患者选择经济、适当的检查方法和治疗手段。⑤要在查房、手术、抢救等医疗实践活动,不断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这些素养往往是通过课堂的说教无法完成的。

4.5导师在指导研究生科学研究中渗透人文教育

研究生是科学研究的新生力量。真实、准确的科研态度既是科学研究的根本需求,也是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但是,近年来研究生中屡屡发生的科学道德失范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担忧,严重影响了学术界的声誉。挪用或剽窃他人成果、编造或篡改实验数据、一稿多投等等,这些在以前甚少听闻的科学道德失范行为如今已司空见惯。作为导师,要在研究生“科学选题、科研实施以及科研总结”全过程中对其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指导研究生科研选题时遵循“需要性、可行性、合理性和创新性”原则,从战略上选择科学研究的主攻方向。研究生要认真书写科研开题报告,并严格履行开题程序,导师及其专家组要审核和批准其开题报告,这样既让研究生明确自己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与进度,又有利于导师的监督和管理,从源头上避免重复研究与学术腐败。科学研究是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事业,导师要跟踪研究生实验实施过程,检查其科研实验记录,是否“真实、准确”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在实验过程中杜绝“数据造假”。对研究生论文,导师必须严格审查、修改后方能发表和提交。只要导师对研究生的科研过程真正负起了责任,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将会得到有效遏制,与此同时,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团结协作精神、科研水平以及科研创新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4.6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文教育考核评价机制

第5篇

论文摘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除了要注重文本教学,还要注重各种外因的烘托、渗透和发挥创造思维的主观能动性,要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勤督促,多指导,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不失时机的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等。

语文素养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体现,以及各种文化信息的积累、思维潜能的开发和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综合体现。它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审美情趣、高雅的言谈举止等多个方面。在新的教改形势下,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除了要注重文本教学,还要注重各种外因的烘托、渗透和发挥创造思维的主观能动性等。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驱动力。在教学中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收到良好效果的关键。有兴趣才有求知的欲望,才有可能培养他们的才气和灵性。语文教师要兼有学者与诗人的气质,引导学生去长期地接受优质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1.以情动人,激发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课型特点,利用电教媒体、直观教具等形式来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让学生加深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情感意境等。如教《春》可播放配乐朗诵或美妙的春天景象,让学生陶醉于盎然的春天气息中。这种情景熏染,让学生耳濡目染、全面感知,从内心深处激发了学语文的兴趣。

2.体验成功,激发兴趣。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提高的过程有时是枯燥乏味的。我在教学中通常会结合猜字谜、成语接龙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积累字、词的兴趣。又如,朗读背诵,阅读理解训练,教师可举行诗词朗诵会,背诵比赛,限时阅读能力比赛等活动。通过竞赛,学生体会到竞争的激情和成功的欢乐,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劲头更足了。

二、勤督促,多指导,培养好习惯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至关重要。如良好的写字习惯,即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说普通话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默读习惯;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等等。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督促、指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能造就人,学习语言的好习惯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在语言训练过程中,要花力气培养学生养成四种好习惯:字写端正;书读流利;话说明白;文写通顺;语文教师做一名“语言医生”,及时而有耐心地矫正每一位学生学习语言的不良习惯。

三、阅读教学中提高语文素养

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教师不能只是满足于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和影响,让他们开阔视野,不满足于把眼光盯在有限的课本知识上,而是自觉地进行力所能及的涉猎,在广阔的天地里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通过大量的阅读,让学生感受那纯净的文学,促进心灵的感悟、思想的净化,为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在一个个美丽的时刻,用人类文化的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让阅读成为孩子们“诗意栖居的家园”。语文课只有建立在阅读的背景下,才能真正高效高能,走向成熟。

四、作文教学中提高语文素养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学以致用,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语文学习好坏的最好见证。提高语文素养任重道远,只注重平时的读写积累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注重教师自身的修养,用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语文修养打动学生,激发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其语文素养。除了积累别人的以外,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写语文”的习惯。

五、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就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材与社会生活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引导学生广泛收集信息,通过图书馆、阅览室查阅资料,还可通过观察、调查了解等手段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材料。收集信息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还扩大知识面。同时也是一个实践和提高的过程。还要引导学生善于从自己的周围,从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如课外阅读、看电视、听广播、参加社会活动、旅游等,还可以从家庭、邻居、公共场所等人们的交流中获取知识。

总之,让学生沐浴在课文情感的海洋中,充分享受高尚情感的愉悦和熏陶。这些情感和熏陶,久而久之,就会在学生的心底里形成一种潜意识,凝聚成一种灵性,产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拥抱,对科学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从而孕育出高尚的人格。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妇产科; 临床实习; 教学; 问题; 措施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医学生必须经历的临床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临床实习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巩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更好地掌握各种常见疾病的诊断和处理。然而妇产科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医学,对临床技能操作要求较高,同时又是面临具有高风险、纠纷最高及个人隐私的科室[1]。笔者通过在妇产科临床教学管理两年来的观察与思考,结合科室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1 妇产科临床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实习生方面的问题

1.1.1 角色转变的不适应 从一名医学生转变为临床实习医生,由于对周围环境的陌生,害怕做不好,越是有此心理越不愿去实践,不去努力学习克服困难,而妇产科实践性较强;再就是妇产科相关知识的掌握不牢,适应不了临床紧张繁忙的工作环境。

1.1.2 沟通知识的缺乏 加强有效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分别是语言、药物和手术刀。药物的合理适用和手术刀的熟练技艺是医生的基本功,而在医患交流中医生恰当的语言却经常被忽略,然而医生的语言在塑造和谐医患关系中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特别是临床实习医生不仅要学会与带教教师沟通,同时还要学会与患者交谈,让患者首先信任你,愿意将此次就诊疾病存在的问题向你陈述,认定你是他的主管医师,并能积极的配合临床操作检查,对提高临床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1.1.3 性别问题 由于妇产科患者全都是女性,特别是男同学检查或治疗不便,使其对妇产科的学习不够重视,男同学多数认为今后不愿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放弃临床实践的机会,每当轮转到妇产科实习时常常找各种原因请假,或者在岗时不积极主动学习等,当然有此状况的毕竟还是极少数同学。

1.1.4 严峻的就业问题 随着医疗体制不断改革,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不能适应医院及科室发展的需要,据报道全国医学本科生每年有近100万左右学生毕业,而能找到工作的仅有60万人左右,就业率相对较低,为此部分实习医生忙于准备考研,提前联系工作,请假次数增多,导致临床实习主动性差,并给带教教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教师不愿耐心指导,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1.2 带教教师方面问题

1.2.1 教师任务繁重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和医疗卫生体制下,承担临床教学工作的教师常常肩负着繁重的临床医疗和科研教学工作。如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内,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和技能,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及科研水平,在工作中既要保证医疗安全,教学质量及经济指标任务的完成[3],同时还要应付各种检查,还有科主任对教学的重视程度等。

1.2.2 妊娠分娩的季节性 产科患者常常由于某个具有特殊的年份和日子,怀孕分娩时间相对集中,因此形成人力资源的短暂匮乏,工作量突然增加及繁忙,对临床教学方面的工作花的时间相对较少。

1.3 患者方面问题

1.3.1 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强 特別产科孕妇有待产、分娩、及产后3个阶段,具体时间的不确定,还有家人的期待值相对较高及产妇的个体原因等给临床教学工作带来不便。

1.3.2 妇产科的特殊性 患者均是女性,特别是检查、诊断涉及其隐私部位,由于各种原因,在临床实习中往往会遇到患者拒绝实习医生特别是男性实习医生的接诊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妇产科的实习效果。曾在一次临床实习技能抽查中,当时该实习医生是剖腹产术后伤口换药,由于给患者换药之前没有进行很好的沟通,加之学生紧张及操作的熟练程度不够,检查时连续性差,导致患者局部暴露时间长及重复的检查,引起患者及家属产生抵触情绪不配合,致使学生动手机会减少。

2 妇产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岗前培训 入科前对每个实习医师进行岗前教育,使其尽快熟悉医院及科室的工作环境和遵守劳动纪律。由于妇产科的特殊性,强调科室相关制度,如男性实习医生接诊患者时,应有指导教师在场,在进行临床实践性操作前,加强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此而增加临床操作机会。定期组织实习医师进行“三基”培训及无菌操作、洗手、感染疾控方面知识等。

2.2 优化师资队伍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带教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意识和责任感,热爱教学工作,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直接影响实习医生临床实习,带教教师对实习医生称呼也是非常重要,如实习中常常听到“XX实习同学”去做什么,而好的带教教师则是称“XX医生”,这也是对实习医生的一种认可和鼓励。增强实习医生的信心和责任感,同时也要按照实纲的要求,切实做好对实习医师思想品德和业务学习的指导,从严要求,保证质量。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规范化培训及考核。鼓励带教教师积极参加各类青年教师演讲、竞赛活动。

2.3 加强师生沟通 不定时了解实习医生的实习情况,生活和工作上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教研室切实认真做好临床实习过程中的检查、协调工作,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2.4 完成落实好“五个一”的教学活动

2.4.1 教学查房 提前通知实习医师教学查房的内容,让学生做到提前预习,了解和掌握本次教学查房病例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治疗等。由主管病床的实习医师汇报病史给指导教师及实习同学,由指导老师负责分析病因、病理、临床症状、特殊检查及用药等,同时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培养实习生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锻炼如何与患者沟通的能力。

2.4.2 专题讲座 每周四下午定期开展实习生专题讲座,根据实习医师情况及要求安排相应的授课内容,使实习生了解更多的、最新医学动态及临床前沿知识,从而拓宽实习生的知识面。同时实习中带教老师进行每周1次小讲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敏捷的应变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带教老师定期对学生进行量化考核。

2.4.3 每周1次体格检查 根据实纲,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重视实习生的“三基”,“三严”训练,尤其要注意全面查体,常规诊疗技术操作的基本训练,培养实习生的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2.4.4 每周1次大病历 实习期间要求实习生每周书写1份自己分管患者的完整病历,上级医师应按时认真批改病历后交教研室存档。严格按照各校制定的《实习医生指导手册》及《临床教学质量检查标准》,加强对学生的病史采集、查体、病历书写等。

2.4.5 临床无菌技术操作技能的训练 每周至少1~2次。

2.5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确保实习质量稳步提高的相关的措施

2.5.1 带教教师评价 强化教学督导检查,为了让教师尽早了解学生的意见,尽快调整自己的教学状态、方法,以满足学生的要求,提高满意率。教学检查通过发放表格,进行评教、评学活动,注意把正负两面意见及时向教师反馈。教研室实行带教质量监控制度,根据各校实习带教要求,通过院领导、督导专家、学生反应等实际情况评估带教老师带教质量的及时反馈,提高临床教师的整体带教水平和带教意识,使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升。

2.5.2 实习学生评价 实习生在实习结束时,教研室要负责进行平时考核,对实习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表现,学习态度,工作记录,医疗作风,理论知识,病历质量,技术操作等进行全面评价。并将其成绩记入实习鉴定表中。

总之,以提高妇产科临床教学质量为目的,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的阶段,也是医学生从学生转变成医生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处理好妇产科临床实习教学所面临的多方面的问题,应进一步转变教育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医患沟通的能力培养,使医学生具有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良好的职业沟通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人格,从而成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4]。

参考文献

[1] 王一荃,王祝鸣,阚延静,等.妇产科实习教学中实施强化综合改革方案初探[J].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10,7(4):4-6.

[2] 毛鹏远.沟通在缓和医患关系中的重要作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5):37-38.

[3] 何勤.加强教学环节管理,建立教研室“一线三段多点监控”的管理模式[C].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2012年教育科学研究会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2012:78-81.

第7篇

秉承家训,赤子寻梦

1940年,刘会生出生于河南的一个中医世家,父亲刘复伍是解放前郑州市第一批知名的老中医,擅长针灸、内科、儿科等疾病的治疗,在解放初期曾担任郑州市建设区联合医院院长。

自幼秉承家训,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少年时期的刘会生就在心里种下一粒种子,很早就开始研读中医经典和医学经文,尤其是《黄帝内经》《伤寒论》全文,均能熟烂于心。父亲见他悟性很高,也就毫无保留地将医术传授于他。

刘会生告诉记者,在上学期间,他在做完功课之外,经常夜里借助校园里的路灯学习医学知识到深夜,即使在走路的时候,也常常手不释卷。就是靠着这种不懈的努力,刘会生积累了丰富而扎实的中西医学理论。

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刘会生凭借出色的工作业绩和才华成为河南中医学院的教授,在教学期间他主讲《针灸学》课程,为了讲好《针灸学》,刘会生倾心研读,经常备课到深夜,以求能传输给同学们详实和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在教学中,他深刻贯彻“知行合一”的教学精神,临床带教中非常严格认真,使同学们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达到统一,赢得了同学们和学校的赞赏和肯定。

刘会生拥有多年的治学经验,著有《针灸新知识辞典》等多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10余篇荣获国内外优秀论文奖。2000年8月,刘会生被国际卫生医学研究院香港现代医学研究中心聘为高级研究员。他先后赴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医疗和讲学,还受到泰国、英国等各大医疗机构的邀请,曾获东方国际名医特别贡献勋章一枚,获国际医药学金象大奖。

在临床医疗中,刘会生擅长针药并用治疗偏瘫、面瘫等疾病,同时对急慢性消化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痛经、月经不调、小儿遗尿、顽固性头痛、颈肩腰腿痛等疾病在治法上有独到之处。

小小银针蕴藏济世爱民故事

记者到刘会生的针灸科诊室采访时,碰巧遇到一个叫王存仁的患者,进门就喊:“刘神针,我来给你送《老汤》来了!”王存仁告诉记者,他多年求医,与刘会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已从原来的医患关系转变成了朋友关系,今天专门是为刘会生送《老汤》戏票。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许多刘会生行医救人的故事。

1982年,刘会生乘火车去信阳出差,当时他所在的11号车厢人满为患,连立脚的地方都没有,突然,火车上的广播紧急寻医通知:6号车厢一位女乘客休克。听到广播后,刘会生赶紧挤过密密匝匝的人群,挤到6号车厢,一个女医务工作者已先赶到,但面对这个心律听不到、血压测不到、脉搏摸不到,已处于休克状态的女病人,女医务工作者束手无策,只好建议疏散围观乘客,保持空气畅通,待火车到站后再送往医院救治,所有的人都为这个处于危急状态的病人捏了一把汗。看到这种情况,刘会生说:“我是河南中医学院的医生,我来看看。”经初步诊断,病人休克的主要原因是低血压或低血糖,他急忙掏出随身携带的针包,沉着冷静地选择三个穴位飞针扎下,一分钟后一直处于休克的病人醒了过来,车厢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大家既为病人的转危为安而庆幸,更为刘会生的医术而赞叹。

让人感受到刘会生针灸之奇妙、疗效之显著,还有西华县一位殷姓患者。因为梗塞在脑干位置,病人吞咽功能缺失,营养全靠鼻管输送,转了好几家大医院,花了很多钱,病情都未减轻,后来转到中医院学第三附属医院,慕名找到了刘会生。当时正赶上春节,一家人却准备着在医院度过,悲伤而又无奈的心情可想而知。这时候,刘会生高超的针灸技术再次发挥神奇的疗效,当扎到第六次时,病人突然会吞咽了,此时已是大年三十的傍晚了。家人用鱼汤泡馍,病人一下子吃了两大碗。病人家属激动得泪流满面,并赶紧收拾行李,连夜赶回家高高兴兴过年了!

技不在高而在德

真正的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刘会生在5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以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博得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树立了一代名医的大家风范。刘会生说:“我今年已经76岁了,干一天算一天,活一天就奉献一天,要活到老学到老,多给大家做些事。”坐诊时,不管多晚,他都要看完最后一位病人后才回家吃饭。大家都称他为“神针爷爷”。而“神针爷爷”不知为多少患者节省了多少医药费,处处为患者精打细算。

在针灸科诊室里,51岁的吕冬梅举着扎有银针的双手对记者说:“你们早来一会就能看到刘会生的医术多神奇了。我是会计职业,长时间坐在电脑前,腰肌劳损,昨天一不小心闪了腰,疼的站不住,今天一早来排队,刘会生给我扎了两针,现在居然可以下床走动了。”

退休了的冯梅芝由于长时间在办公室伏案工作,得了颈椎病,在北京医院做手术后留有后遗症,不能走路浑身疼,手指僵硬不打弯,头疼头晕,经人介绍找到了刘会生。她说:“刘会生真是个好人,对待病人像亲人,采取精神鼓励疗法、音乐疗法,病人来到诊室都很舒心快乐。”

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刘会生用医德弥合了医患间的裂隙,更难得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第8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由于教师是塑造心灵的特殊性职业,需要教师以人格魅力感化人、知识能力引导人、创新能力发展人。只有具备了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才能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品德。我们最尊敬的孔圣人坚持“有教无类”,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既亲切又深刻。因此,把教师道德品质摆在教师素质第一位,我校通过学习、制度、评价并重的教育和激励机制,提升教师专业精神,要求所有教师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开展深刻的检查和反思,逐条学习、逐条讨论。同时学校积极引导教师自我学习,每学期为教师购买一本好书,先后赠送教师人手一本《给教师100条新建议》《细节决定成败》《教育成功案例精选》,要求教师学习时必须做好笔记,并在全体教师中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在校园内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氛围,使教师时时保持激情,胸怀理想,献身教育事业。

二、过好“口才关”,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素质时提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教师每天进行讲解课文、传授知识、批评或表扬等教学环节,就是通过语言来承载的。优秀教师善于利用语言之美,创设教学情景、质疑情景、评价情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通过语言的魅力,把教材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惊奇、化枯燥为幽默。清晰、准确、优美的语言,使课堂教学更具有趣味性和艺术性,有利于培养师生之间的亲和力,提高教学效率。为了让教师过好口才关,学校采取“二多二鼓励”的措施:一是多演讲,鼓励教师多表达。每周业务学习日,学校安排三名教师轮流演讲,每人讲演五分钟左右,主要谈学习心得、教学反思等,并接受其他教师的质询,以此锻炼教师的教学机智、口头表达能力。另外,还建立集体备课、评课的主讲辅讲制度,定期举行经验交流、研讨会,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演讲比赛。二是多培训,鼓励教师提高普通话水平。为了提高普通话水平,我们特别邀请了普通话测试员对我校教师进行培训,确保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过关,经过培训后,我校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每两周安排一小时,由教师跟着中央电台进行正音培训和朗读辨正,大大地提高了普通话水平。

三、过好“写作关”,引发教师内涵发展

教师不但要讲得好,还要写得好。良好的写作习惯是主动提炼经验、提高理论素养的主要途径。为了提高教师的写作能力,学校采取三项措施。一是通过专题培训,提高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研究论文写作的能力。如,邀请写作专家到我校,为全体教师做有关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讲座,专门培训了教师的研究和写作能力。二是让教师多写多改多评。学校每学期布置教师写的内容有计划、总结、反思、心得、论文等,更提倡教师写日记。引导教师每天用5~10分钟的时间,用心感受、用脑去思考一天中教育工作,将心中所想说的,用文字记录下来,部分教师还通过“教学博客”的形式,记录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点滴教学心得。三是学校建立奖教奖学激励制度,每学期举行教学案例、教学论文、学习心得评比,调动教师写作的积极性。到目前为止,我校有30人的论文荣获广东省级奖励,有15人荣获国家级奖励,全体教师的写作能力有显著进步。

四、过好“教研关”,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不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很难真正品尝到当教师的乐趣。新课程的推进要求教师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学校想方设法搞好校本教研。我校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有:

1.课堂观摩

课堂观摩,即让培训教师亲临课堂教学现场观看、学习、交流、借鉴,以提高他们的境界,使之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课堂教学观摩为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平台,一堂好的观摩课有利于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现代教学技能,为教师的成长特别是名师的脱颖而出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2.以赛促训

教学比武具有针对性强和见效快的特点,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催化剂。为了让青年教师实现快速成才,我校每年都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比赛,在这几年中,我校有20多位教师在高州市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一、二等奖,这大大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另外,我校还加强对教师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导入技能等培训;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说课、教案编写、教育博客等一系列比赛,这既是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检验,也为他们提供了一次良好的锻炼机会。

3.新老结对

新老结对对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积极意义,在老教师的传、帮、带、引中,新教师可以缩短他们漫长的专业成长过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实践性知识并融入教学过程中。在老教师带教中更强调老教师的主体作用,新教师是接受培训的对象,更偏向于知识的接受。“新老结对”不仅重视老教师“带教”的作用,还有“研修”的意义在内。青年教师有活跃的思想,不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互相学习研修中也会促进老教师对自己教学经验的反思,从而共同成长。

4.教师沙龙

在教师沙龙的天地里,智慧与思想常常发生美丽的碰撞,实践与探索往往实现亲切的交融。沙龙的话题广泛,并不一定强调形式的规范,而是要突出研究与讨论的气氛与特点,操作程序是:(1)确定话题,让教师收集有关教育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对收集到的话题进行筛选后确定研讨的话题。(2)组织研讨。将研讨话题提前发给教师,做好准备,这样在集中研讨时,教师将论文撰写和观点交流结合起来,畅所欲言,甚至展开针锋相对的学术争鸣,使教师的学术修养、人文修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五、过好“身心关”,倡导教师快乐育人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化,学生安全、教学质量始终是教师最操心的工作。教师所承受来自社会、家长、学校的压力越来越大,教师每天忙于备课与批改作业、调查与反思、家访与辅导等活动,经常超时超量工作,造成教师精神和身心疲惫,大部分教师身体处于亚健康的状况。我校坚持教师健康第一的宗旨,通过五大措施,减轻教师的身心压力。一是坚持以教师为本,建设和谐校园。学校领导班子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始终把教师视为教育工作的主导和学校管理的主体,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翁。二是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和规范管理。坚持人文关怀和制度管理结合,建立民主、开放、公平、正义、包容的管理文化。三是积极改善教师福利待遇,营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的氛围。改善办公条件,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消除教师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之中。四是发挥工会和女职工委员会的作用,关心教师生活、学习,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把学校建设成教师追求幸福生活的乐园。为减轻教师心理负担,工会每月举行一次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活动。五是定期请医院医生到学校,为教师讲解疾病防治和心理自我调整方法。现在教师都注意自己身体健康,懂得减少压力,教师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六、过好“质量关”,强化育人的责任感

家长对子女未来充满期待,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教学质量面临内外压力,学校教育质量管理面临新的挑战。我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办学理念,树立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和人才多样性的质量观,认真执行教学“四个必”:即讲必练、练必阅、阅必评、错必纠,切实做到教学“六认真”。

1.认真备课。教案内容完备(目标、重点、难点、内容、方法、作业、板书等),应一课一案,有时间安排。骨干教师可备略案,年轻教师应备详案。培养对象的教案应有指导教师签名。检查备课本四次,并评选优秀教案,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2.认真上课。课堂教学中应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反对“注入式”“满堂灌”。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板书工整,条理清楚,难易适度,效果良好。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私下调课或代课。

3.认真批改作业。认真安排好课内外练习、作业,对作业要作规范要求,习题精选,要按照基础性、层次性、探究性和激励性原则来设计和布置各类作业,要做到科学、规范、趣味、多样,督促学生认真写作业,按时交作业;作业中的共性问题应集中评讲。

4.认真辅导。教师要准时到班辅导,负责纪律;课余时间的辅导也应热情、耐心,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