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汉语言文学调查报告

汉语言文学调查报告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0-04 11:15:0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汉语言文学调查报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汉语言文学调查报告

第1篇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中国高校中设开设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比较深厚,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也比较丰富。汉语言专业是所有专业中内涵和知识较为广大的一个学科,也是现当代大学体系中最稳定的专业,有着其学科自身的特点及魅力。

当高等教育社会化以后,汉语言文学由部分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开设,变为现在其他类型学校以一个新专业开设后,我们就必须大胆改革培养使用性人才,以求在同等高校中有较高的声誉,为学生就业提供更为宽广的舞台。在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专业使用性改革提出来。探索创新最多的是开设汉语言专业相对较晚的普通理工院校,既不能照部就搬的按照以往的办学模式为依据,也不能按照理工科办学模式,结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条件出发,以市场就业形式为导向,培养使用型人才为出发点。着重人才培养时,不仅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而且更要的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特别是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汉语言文学专业使用性改革的根据

专业改革关联到思想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良、教学内容的改设、实践课程的建构、教师扮演角色的转换和水平的提升等。

2.1 马克思实践理论观为使用性改革奠定了改革的基础。

“实践是社会生活在本质,实践是检验理论的真知。”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形式中学习,可以有效地发挥他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我们是主导者,我们要把握、领悟并借以发现自身的可能性。”

2.2 新教学体系为教学实际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科知识论是传统的的学科理论学习指导思想,其隐藏意义是:所有学科知识都是有使用价值的;职业能力即知识的实际操作应用,所有的知识是传授要先行,知识有科学性、完整性,实践课是检验理论课学生学为所用的一个重要的检验。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就业方案一般按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含实习)分别按照学生的思维及学习课程的需要分别安排在前期、中期和后期。

英国科学家、思想家波兰尼提出,人的知识有两种类型: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显性知识是指那些通常意义上可以运用语言、文字或符号来表达的知识,而缄默知识则是指那些平时为我们所意识不到、但却深刻影响我们行为的知识。与显性知识相比,缄默知识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说明,通过身体的感官或理性的直觉而获得,因而也不能加:请记住我站域名以批判性反思,具有明显的情景性和个体性。这种新的知识观点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认识理论基础,这使我们重新对学生实践教学做出新的量化考核及其评价办法。没有个体缄默知识的参加,没有实践及其操作,学生难以把书本知识消化吸收理解学位所用的真谛。

3 在科学理念指导下促使专业使用性的改革

检验一个专业的改革是否成功不是进行本专业的修补,假如这个专业还有其很强的使用性,那就应该根据当前社会需求对该专业进行大胆的改革,并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进行重新定位,根据市场所需对学生培养方案及教育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做出全面的部署。

3.1 结合专业、办学理念、就业形势三方,明确专业定位,重造人才培养方案

在本专业教学规律为基础上科学建构课程设置体系:以能力培养设置类型课程为核心,并使文化课与专业技能课紧密结合。形成“基础+指导实践课+独立实践课程”的新课程体系。在保留基本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上,适当减少学时,增加使用性的专业课程;强化实践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安排实践教学过程,同时还要比较集中的还设置独立实践课程。

基础课以外,专业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调整为三大类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由于各知识面的的差异,实践教学也根据其需要有不同的设置:没有实践环节的课程、有实践环节的课程、独立实践环节课程。这样不仅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又能使学生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实现人才的多元化培养。

3.2 教学改革,教师“先行”

教育教学的改革不是传统知识的改变,而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第一,教师务必认识到专业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第二,教学部门应采师生共同参与培训的方式,学生到企业参与培训的同时,有相应的老师带队实习,这样以来,老师就能更加了解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在以后的培养过程中,有所侧重。也能弥补老师包括学生理论学习后使用性能力弱、与社会有隔阂的现状。

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能力表述为:合理得体的言说和写作能力、自如灵动的沟通与策划能力、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展开,着重培养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精髓理论的学习,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重点培养专业特长,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课堂上用探究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讲课前首先让学生预习,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性性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课程中,可以适当引入校外资源或者企业实践模式,让学生自行

设计整个实践过程,并且学会处理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一些知识转化的问题:如选题不当问题不能深层次的显现、提纲过于死板、问卷题目混乱、调查无人参与或没有真实性、整理材料时缺乏无从下手、不会使用办公工具、调查报告中使用数据不当、材料布局不合理、表达形式枯燥,去解决这些问题时,学生所用的不仅仅是调查报告的写作知识。独立实践环节课程,学生分散在各实习岗位上近距离了解实习单位的工作流程,边学边用,真正起到了学位所用。 在教学手段上,给学生开列专业和非专业的参考阅读篇目,引导、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成立各种以兴趣爱好为导向、紧密联系专业的社团,如文学社、话剧社、影评社等,创办自己的刊物、论坛和活动阵地,使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延伸专业学习。

3.2 加强校企联合,改变传统汉语言文学培养模式。

第2篇

一、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

第一,立足于专业知识的强化,构建扎实的学科基础。

注重传统中文基础和现代实用中文基础的统一。中外文学史、古代和现代汉语、文艺理论三大课程体系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中文基础,但是,在教学中,单纯依靠这些基础,学生在毕业走向社会后,并不能适应社会生活,教师需要在这个基础之外教给学生现代实用中文基础,即应用文体写作基础、新闻学基础和现代传媒技术基础。把两个方面的基础有机统一起来才能让教育体现学生学习知识的应用性。比如:①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在学习期间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并借助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给予引导。这样学生就拓宽了视野,在阅读中获得多门学科的一般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和艺体素养。同时,让学生具备了文学阅读与鉴赏能力,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能以积极的鉴赏态度,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丰富内涵,体会艺术表现力,努力探索其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其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的能力。②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的欠缺是当下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自招收第一届学生以来,我们就制订了严格的写作培训方案。让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作文,文体不受限制,旨在训练学生的文字基本功,求得语言表达的文通字顺,培养他们的基础写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文学评论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问题与评论语言的技巧。

第二,培养学生的能力结构。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素质主要通过本专业所学习的知识及其相对应的能力表现出来。其能力结构基本构成要素如下。1.培养学生的一般学习能力。知识的掌握、学习是学习各种能力的体现,是认知能力的整合和思维活动,是学习的根本。具体包括,学习的记忆力、观察力、探究思考力、想象力、观察力等。2.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指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比如,写作、阅读、科研、对本专业的知识运用等。3.普通话听说能力。学习汉语言专业,普通话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要掌握普通话的发音、变调、轻声、儿化等知识以及自己方言与普通话对应规律,能正确地辨析和纠正自己运用普通话时的方言土语,掌握一定的朗读方法与技巧,能使用普通话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作品,并能自由熟练地使用普通话进行沟通和交流。4.应用文写作能力:应用文包括座谈会纪要、迎送辞、自荐书、总结、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专题报告以及事物说明的应用文等,要求做到要点明确、条理清楚、格式正确、语言流畅。

二、注重实践性的教学环节

传统的教育是封闭式的教学,中文教师凭借一本书、一个粉笔让学生去记忆、写、练。教师只是在僵硬地传授课本内容,不是技能的培养。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容易眼高手低,走到工作岗位后会茫然不知所措,知识不能驾轻就熟地应用,导致学生在社会上缺乏立足的根基。所以,学生的专业技能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是既明白了道理,又学会了运用。我们要结合专业、学校、社会三方,明确定位,制定人才培养策略,是应用性中文专业改造的首要任务。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寻求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点,是其在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途径。

应用性的教学是通过理论基础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深入浅出的教学创新工作,将书本与实践相挂钩,提高学生对于学科间融会贯通的能力培养,着眼于汉语言文学的应用,创建和谐的教学体系。我们只有注重基础课与应用的结合,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把握和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计划中,我们要进行专业知识的拓展,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兼顾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第3篇

1.时间安排:

学校要求11月25日前提交论文定稿(电子稿)。

下载: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辅导

2.方法、步骤:

在教师指导下选定课题、收集资料、拟定提纲、写出初稿、修改定稿——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给出建议成绩——经答辩获得成绩。

3.考核要求:

(1) 毕业论文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没有教师指导的论文不予承认。

(2) 必须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有抄袭、剽窃形迹的论文不予承认。

(3) 文体:学术论文。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的门类,是反映学术成果、传递学术信息的工具,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所以它应当具备学术文体的一般特征。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及文学作品等各类非学术文体的文章不能作为毕业论文提交。

(4) 内容: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以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不能脱离所学专业范围。选题还应鼓励创新,避免选择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

(5) 毕业论文应当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材料翔实、有力,结构完整、谨严,论据充分,论证周严,层次清晰,语言通顺,格式规范。

(6)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不得少于6000字。

(7) 毕业论文中所使用的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际标准单位。

(8) 毕业论文定稿必须符合毕业论文格式要求并按要求排版。

二、写作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事项:

1.选题:确定“写什么”。

在专业范围内选题,选题要适中,量力而行。一忌超专业范围,二忌难度大,三忌容量小。注意:要避开学术界都关注的课题;汉语言文学专业不能选择教改方面的课题。

2.立意:确定“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一定要正确、新颖、鲜明、集中。

3.列纲:安排全文的逻辑结构,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

(1) 列纲十分必要,大有好处:第一,可以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第二,有利于论文前后呼应。第三,有利于及时调整,避免大返工。

(2) 列纲的原则: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考虑好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3) 毕业论文的基本结构由绪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组成。绪论、结论这两部分在提纲中应比较简略。本论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是应集中笔墨写深写透的部分,因此在提纲上也要列得较为详细。本论部分至少要有两个层次,层层深入,层层推理,以便体现总论点和分论点的有机结合,把论点讲深讲透。

(4) 列纲的程序、方法:

拟定标题;写出总论点;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论文结构的骨架;大的项目安排妥当之后,再逐个考虑每个项目的下位论点,直到段一级,写出段的论点句(即段旨);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全面检查,作必要的增删。

(5) 提纲的基本样式:

“绪论:提出中心论点

本论:分析论证中心论点

一、(称上位论点) ……

(一)(称下位论点)……

1.……

(1)……

(二)……

二、……

三、……

结论:……”

第4篇

为提高高校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培养具备优秀国学文化底蕴的优秀人才,作者对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12、2013、2014级学生进行了古代文学教学状况的调查。通过这次调查,基本了解学生对教师上课的评价与期待,有利于促进四川师范大学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也为其他高校古代文学的教学提供范式。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教学改革;调查

目前我们的高校更注重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理科类的相关研究教学日益繁盛,而对于人文社会类的教学则缺少了很多人文关怀。无论是在教材编写还是实际教学之中,都容易产生偏颇,忽略人文教育科学性的一面。在某种程度上使文科教学变成一种受主观意识影响把控的学习。为此,我们的人文社会类教学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为社会输送一批优质的学生。高等师范院校因其师范院校办学定位和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在课程体系,内容,形式,方法,以及教学实习等一系列环节中都具有师范性优势和特色,从而形成不同于综合性大学及其它类型大学的办学特色。以四川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的教学为例,古代文学教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文学素养培养的关键,也是学习文学的重要基础。

一、就川师目前的古代文学教学现状来说,还是差强人意,存在以下几点较为不合理的现象:

第一,不少老师更注重对文学史的罗列和梳理而忽视了“固其根本”,对待文学作品的赏析只是一笔带过,不做详细的点评,其中的人文思想也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停留在表面。这使得不少学生浅尝辄止,对待文学作品没有自己的态度和想法,课程结束后也不加以思考。长此以往,会削弱其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对作品的解读,鉴赏能力下降,甚至影响其今后对文学的学习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而老师所重点教授的文学史,文论理念部分则对于我们走出课堂后用处不大。为此,作者对川师2012级,2013级和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有效问卷200份,调查对象涉及10个班。其中有94.43%的学生希望老师能够在课堂上多进行作品赏析,只有将近3%的学生希望老师在课堂上仅传授文学史知识。由此可见,老师传授的知识和学生所需要的知识有一定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学生的积极性消退。

第二,老师在教授时会采取更偏重识记的文学教学方式,包括每学期的期末测评大多数也只是停留在了认知的层面,缺少了一些对学生审美观,价值观,积极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教学,导致学生无法高屋建瓴,宏观地对待文学遗产中人文精神的发掘和继承。因此,高校文学的教学应不仅仅只是文学史的单纯记忆背诵,文章字词句的学习深化,作品的简单赏析,更是对古代文学发展基本规律的掌握,思想情感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提高和人文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有进一步的要求。这就需要学生能从整体上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思维建构。

第三,老师在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赏析时多强调个人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极少涉及到其他学者对于同一作品的观点,导致学生对于作品意蕴的理解较为狭隘,同时也会缺少自己主观体验,无法激发学生心底的共鸣之声。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谈到过“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王国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古代文学作品内涵丰富,情感强烈。对它们的阐释和理解往往也是多方面,多角度的。真正好的教学便是老师多抛出一些观点,把自己的理解以及前沿的观点娓娓道来,引导学生自己积极主动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文本解读是一个需要创新,不断融入个人体验的过程,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第四,有少数老师热衷于学术科研的创新和论文专著的编写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吹嘘自己的学术成果,少了一份对课堂知识教授的热情,缺乏认真备课和对教学的精雕细琢,多了一份浮躁之气,具有社会功利主义的倾向,上课的效果自然就大打折扣。而作为师范院校所要培养的学生,严格来说应分为两类,大部分为实践型而小部分则是研究型。尤其是文学类老师的上课教学应该更注重实践类的教学,鼓励学生多进行尝试,真正走进课堂,走上讲台。

第五,课时安排紧张。就基础课教学而言,存在着教学容量大与教学时数少的矛盾。以往的古代文学课程开课时间长达四年,课时安排较为合理,而如今两年半的教学时长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显得有些仓促,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也会有一定的下降。

另外,通过调查还发现,学生对老师的个人教授风格的期待值也很高,80.98%的学生表示喜欢知识渊博的老师,81.38%的学生则表示老师平易可亲也是影响学生对老师评判的一个重要因素,63.43%的学生则喜欢严肃谨慎的老师,接近99.98%的学生喜欢幽默风趣的老师。由此,作者认为,老师讲课的风格及行为作风也是影响学生课堂接受效果的一个因素。在调查问卷中也有那么一项问题的设计:你比较喜欢老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结果表明有65.57%的学生偏向老师讲授式教学,29.37%喜欢互动式教学,即老师与学生多进行互动交流,大家就一些问题或者观点进行探讨,只有5.06%的学生喜欢讲座式的教学。这也揭示了我们老师授课方式方面的欠缺。老师的讲授应重点突出,适当与学生进行互动,活跃学生思维。课堂教学多以学生为主体,形成共同参与的局面。古代文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素质教学,让人的精神得以外化,积极营造良性的人文环境,强化关于现代人文主义思想资源的讲授和传播,培养蕴含人文关怀的情感。因此,关于古代文学教学方式的探讨显得尤为关键。四川大学日前颁布了期末考试采取“末位淘汰制”和对上课不受欢迎的老师进行停课的政策,这也是对老师和学生教学相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关于教改,存在着很多张力,而对于川师的古代文学教学现状建议:

第一,教师能将人文思想的传播和相关文学现象,作品的微观讲授结合起来,更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法。如学校在汉语言文学特色创新教程中设置的文本细读课程,在进行微观文本的细读后对学生的人生观念等方面有很明显的思想启蒙。又如近年来在北大中文系钱理群,孔庆东面向全校开设的《鲁迅讲读》等课程,都对引导大学生审美观,价值观上产生很大的影响。学校也应多开设类似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专题,中国古代散文研究专题等专题研究课程,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接受理解。

第二,高校对于古代文学的教学应淡化知识层面的灌输,减少文学史的教学比重,增加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赏析,挖掘作品中人文性的一面。“科学原本就是一种人文理想”,老师应为学生们开辟一个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如在老庄生存哲学中学会淡薄处事,在婉约词中对美的意象和物华保持灵敏的触觉,从抒情主人公的视角看待问题等。

第三,也就是最高层次的教学,用“披文以入情”的方式带领学生进入理想世界,守候心灵的一隅净土,在净土中恬然地修篱种菊。即教师通过引导式教学令学生自主学习以获得人文思想与关怀,这便是高校教育所要形成的终极目标。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也应践行“不仅教会学生知识,也教会他们做人”的教育观念,多蹲下来去看看孩子们的生活。

最后,学校关于古代文学和注重国学氛围的营建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古代文学的教学改革,终究无法脱离学校大环境的营建。前不久河南某所高校校方因为忘开必修课而导致60多名学生无法毕业,这是学校因为注重盲目扩张而遗留下不少问题的体现。因此,贯彻落实学校,学院以及专业三点一线的联系方式,积极建设有利于打好地基、开拓思维、锻炼思辨能力、培养情感的教与学的良好氛围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总之,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是复杂而冗长,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需要我们了解国情,做好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关系,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本文旨在抛砖,希望能引起社会同仁的广泛关注。

作者:冯傅祎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桂成.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调查问卷汇总分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S1).

[2] 潘殊闲.西华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教学改革问卷调查报告[J].高等教育研究,2008(03).

[3] 童庆炳.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李节.小大由之——语文教学访谈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5] 张利群.大学课程教学研究[M].《开拓和创新高师文学概论课程教学论》篇,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1.

第5篇

一、教学与班主任工作见习。这是首周的任务,目的是熟悉实习学校、班级的基本情况,接受指导老师的点拨,并随班听课,作好听课笔记,积累教学经验,为日后几周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原任课老师的帮助下,熟悉教材、大纲,写出至少4个详细而完整的教案,经审阅、批核并达到要求后,正式授课。

二、教学工作实习。这是第2至5周的任务,我与队友李铭声、刘付金志组成一个教学小组,负责06普高一(3)班的语文教学,内容为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的第3、4单元。总体看来,我能做到认真备课,努力搜集教学素材,所设计的教案、课件规范美观,内容准确。板书工整,教态自然,课堂教学效果良好;教学基本符合新课标要求;教学语言表达清楚,普通话顺畅;课外辅导耐心细致,负责到底,答疑解惑比较正确而有启发性,批改作业仔细正确,注重评点与鼓励相结合。

三、班主任工作实习。在原班主任的指引下,我较快地熟悉全班学生姓名、个性、兴趣爱好、组织情况(干部、团、队员)以及班级特点,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常到教室、宿舍与学生沟通,做思想辅导工作,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处理日常事务尽量讲究效率,基本做到有计划进行各项班务工作。积极发动班委的策划、组织功能,并十分注重与两位组员的合作交流,相互体谅,效果比较明显。曾成功地举行四次主题班会:《我爱我班》、《勇往直前,直面挫折》、《知识决定命运》、《珍惜•离别•相聚》,组织学生参加“配乐朗诵诗文比赛”、高一级郊游、班级足球赛、展览观赏等系列集体活动,并带领班级取得两次“纪律作风流动红旗”,得到原班主任的认可。

第6篇

自考生毕业生自我鉴定

虽然已经参加工作,但是因为自身的发展需要以及社会对新时代人才的需求,我毅然走上了自学考试之路。这条路是艰辛的,几年来,总在家务工作之余,看书学习,为考试做准备,觉得很累,几次想放弃,但还是坚持下来了。支撑我坚持的动力是喜欢文学,看书是我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也喜欢写点文字,系统的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后,我的写作水平提高很快。下面就是我自考之路的自我鉴定。

自学考试,不仅考验我的意志和耐力,也培养了我认真细致,谨慎持久的学习态度,以及实实在在工作,踏踏实实做人的人生理念.同时也使我的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

在政治思想方面,我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坚决抵制非法宗教。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及时掌握教育动态,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理论修养,坚持用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对待教育工作。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到了学高为师,身正垂范,廉洁从教。

自学考试对于教学工作也大有益处,在课堂教学中,我使用丰富的教学语言,幽默智慧,课堂气氛活跃,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人格魅力,也使孩子们更加喜欢我的课。多年来,我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获奖率很高,同事们都很羡慕。在教学工作中,自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把科学的教育原理和专业教学技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灵活地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滴汗水一滴收获,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为收获的不只是一张文凭,而倍感欣慰!通过参加自学考试,是我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不断的提升自己能力,同时培养自己不断进取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它不仅是一本证书,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学习的方法,这都是让我终生受益。它考验了我的意志和耐力以及学习能力,给了我永不言弃的做人理念和事实求是的工作态度以及持之以恒的信念,给了我足够的信心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挑战。

首先,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在政治思想方面,我密切关注xx大的召开,认真学习和领会xx大的精神。身为一名外企职员,syb创业计划书范文,我在工作中能坚持党的方针,政策,大学生求职案例,努力实践党在xx大中提出:“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不断的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毕业论文结束语,利用国内的资源和设备实现进口产品的本地化和地方化目标。

第7篇

[关键词] 呼和浩特城区方言;“θ”;“niα”;流失

一、引言

方言承载着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是不同地域文化的标志,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方言不仅对于人们的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王玉梅在《从文化学视角看方言的当代意义》中谈到,“各地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方言”是地域文化的形成、记载和传播的载体。王玉梅认为“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蕴藏着丰富的、不可再生资源,是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语境中,对维护地域文化认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这也正是当今方言研究的意义所在。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

1、研究目的

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的首府,城区发展势头迅猛,普通话普及范围和程度日趋加深,城区方言受到强烈冲击。那么呼和浩特城区居民对方言的使用是否存在萎缩现象。笔者认为,呼和浩特城区方言存在萎缩现象,并且正在消失。基于这一假设,调查小组成员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言语社区、家庭、同侪压力和语言态度这七个方面入手,对呼和浩特城区方言中的典型字“”“ni”使用的熙现象以及斟方言的使用状况叫了瘦统计分析收咂谕ü敬蔚鞑檠芯浚芄惶岣呷嗣嵌杂诤艉秃铺胤窖缘闹厥佣龋俳嗣嵌杂诜窖缘氖褂谩⒈;び氪小?

2、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主要是以“”、“ni”沃析了呼和浩特方言使用情况1对茵呼市方言字“”、“ni”惜的七个社会影响因素的程度叫分析贸隽撕艉秃铺胤窖哉谙У慕崧邸!琛薄i”是呼和浩特方言的典型错诤羰芯用袢粘I詈脱杂锝患手校饬礁龇窖宰钟凶胖匾挠镉眉壑怠?

呼和浩特人常用“”雌自己`当于普通话中的“我”。“”在呼市方言中有两层意思b两层意思可以以其慎的变恍侵薄琛倍廖ド保湟庖褰鱿抻诙宰约旱拇疲浮拔摇钡囊馑肌5逼涠廖羝绞保庖逅淙晕谝蝗顺拼省拔摇保涓星樯食鱿至吮浠祷叭送薪竞幔源蟮那楦幸蛩兀湟庖逵胱钥涫弊猿莆耙薄袄献印毕嗟薄!i”在呼和浩特方言中H可以雌自己2可以雌怂谔囟ǖ那楦谢肪持惺褂谩S美创谱约菏保巳鼋俊⑶钻堑母星樯省6扑嗽蛎挥刑厥獾母星樯试谄渲校皇枪哂枚选R蛭琛薄i”是呼和浩特城怯民罅渴褂玫娜顺拼剩源舜蔚鞑榘颜饬礁龃首魑艉秃铺爻乔窖允褂米纯龅鞑榈闹饕韵蟆M北收咦⒁獾剑艉秃铺爻乔用穸杂凇琛弊值氖褂靡逊⑸舯洹!琛痹诒A粼瓷鞯耐保钟胁糠志用癜选琛倍磷鳌椤薄S捎凇琛弊种皇巧鞅浠渲复庖宀⒚挥斜浠员疚墓赜诤艉秃铺爻乔窖粤魇ё纯龅牡鞑椴⑽窗哑湟舯淞腥肟疾斓姆冻搿?

三、研究方法

此次研究以呼和浩特方言中的“”、“ni”西倚究对象K用了问卷调查法、重点调查法、典型调查法、访谈记录法、分层抽穴和统计分析法等方法谖示硖钚唇崾蟛捎梅锰傅姆绞剑晕示砟谌萁辛瞬钩涫降牧私猓佣袢×艘恍钚次示硭薹ǖ玫降男畔M保氐愕鞑榉ㄓ氲湫偷鞑榉ㄏ嘟岷希氐愕鞑榱撕艉秃铺厮拇蟪乔用竦暮艉秃铺胤窖浴琛薄i”的使用状况杂谖示矸⒎疟壤奈侍猓颐遣捎梅植愠檠姆椒ǎ葱员稹⒛炅洹⒊乔植悖⒅匮玖康木庑浴T诤笃诘难芯恐校颐遣捎昧送臣品治龇ǘ允萁辛送臣品治觯贸隽说鞑榻崧邸?

四、数据分析

呼和浩特市城区方言字“”、“ni”的使用状况瘦统

1、按性别变项分析

会说呼市方言所占人数的百分比为66.1%,会说一点或完全不会说呼市方言所占人数的百分比总和达38.98%,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可以说明,呼市方言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消失。男性会说呼市方言所占人数百分比为75.8%,占调查对象总人数的大多数;而女性为53.8%,仅达半数。从而可以看出,呼市方言在女性中消失程度较男性更为明显。

2、按年龄变项分析

该变项调查结果显示,20岁以上“完全会说”方言人数比率均超半数,且除60岁以上人口,“会说方言”人数所占百分比随年龄增加而升高。20岁以下“完全不会说”呼市方言人数所占百分比已高达33.33%,较20―60岁两个年龄段的人高出一倍以上,可见呼市方言确实存在消失现象。

3、按文化程度变项分析

根据调查,不同文化程度,由小学至大学本科或大专,会说呼市方言的调查对象所占人数的百分比(50.00%、80.00%、62.50%、52.63%)总体为递减趋势,但在初中阶段有所上升。在“”、“ni”吨的使用上>不使用“”字的人始百分比f着文惶度的提慑出现上慎势P间有一定波浴i”字的使用>不使用的人舒着文惶度的提沈出现下降趋势J褂煤团级褂谜舛值娜耸幕潭鹊奶嵘氏肿芴逑陆档那魇疲浼淙杂胁ǘ?

4、按言语社区变项分析

呼和浩特玉泉区为旧城区,发展历史最为悠久,回民区为原先的回族聚居区,新城区为原满族聚居区,赛罕区前身为呼市郊区,2000年6月正式定名为赛罕区,建立时间最晚。近年来四区不断扩大,很多周边村镇均已纳入城区范围,各区人口流动性、交融性大大增强。

“言语社区”是一种符合社会学定义的“社区”,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同时又是一种具有语言特性的社区。言语社区所阐释的言语社区的同一性是一种概率模式。言语社区的内部社会结构十分复杂,个体之间必然存在差异。”

5、按家庭因素变项分析

该变项可较为直观看出典型词汇“”、“ni”的流失状况。

被调查员的父辈同辈间典型词汇“”、“ni“的使用率分别达担.61%、51.52%,均过半数,使用率较高。同时,“”的使用率在祖辈、父辈、夫妻间的使用率都疫于“ni”的使用率坏鞑樵钡母副泊蠖嗉杏?5―75这个年龄段间,而这个年龄段是呼市方言的主力军。同辈夫妻间的使用率则较低。

六、结论

呼市方言是呼和浩特多民族、多地域融合的产物,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此次调查显示,呼市方言在呼市城区市民中使用依旧比较广泛,会说呼市方言的人数超过半数,但基本不使用“”、“ni”这两个方言字的人视津达到半试上

参考文献:

[1]刘英,徐大明.移民城市语言变异的本土化―以包头昆都仑区鼻韵尾变异为例[J].语言研究,2012(1):92―100.

[2]刘洪泉.唐书哲.汉语水平与翻译能力的关系――长江大学英语专业学生汉语水平调查报告[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王立.语言成长与汉族中小学生的语言选择[J].中国社会科学,2008(2):52―58.

[4]孙曼均.汉字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8(2):25―35.

[5]明湖.呼和浩特方言略说[J].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0,(4)

第8篇

一、编辑出版专业现代汉语教学的现状

1.课程定位不明,脱离教学实际

关于现代汉语的课程定位,高校中文系现代汉语的目标一般包括:一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并掌握有关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二是培养学生正确分析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的基本技能;三是使学生提高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能力;四是使学生了解现代汉语学科的发展方向,并获得初步的研究能力。以上这种现代汉语的课程定位,是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的,但是对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来说,有些不切实际。由于大多数高校的编辑出版专业办学时间短,普遍缺乏具有编辑出版经验的现代汉语教师,于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编辑出版专业的院系都聘请中文系的教师进行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任科教师通常都照抄照搬中文系的课程定位,不清楚编辑出版专业整个课程体系的配置,不了解该专业其他课程与现代汉语课程的区别与联系,忽视教学对象的差异,脱离教学实际,因而大多未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 教学内容陈旧,失去应用价值

首先,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出现一套针对编辑出版专业而编写的汉语教材。编辑出版专业学生所采用的现代汉语教材,大多采用中文专业通用教材,大多数教材内容陈旧,甚至有不少中学为追求高考的高升学率,将大学现代汉语教材习题拿给中学生训练。由此造成学生感觉内容陈旧,求知欲不强。其次,有些教材因成书年代久远,里面的内容脱离当前的语言生活实际,学习与应用脱离,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同时,很多教师也比较保守,注重基本理论的讲述,授课时总是以教材为依托,而不注意及时跟进语言研究领域的一些前沿动态;习惯于列举教材上陈旧的语言实例,而漠视当下的新鲜的语言现象。

3.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徒劳无功

传统的现代汉语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课、记笔记,一个“灌”,一个“装”。教师将现代汉语看作基础课程,满足于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机械介绍,并且囿于课内学习,很少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性的学习活动,师生之间缺乏双向交流,不以启发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为前提,不以社会语言生活实际为出发点,不以为学生有能力去观察和分析研究现代汉语的种种事实,致使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一些规则原理,考试过后就又基本上全忘记了。这种缺乏实践环节所获取的知识,难以转化为实际的汉语能力,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形成僵化的思维方式,没有什么实际收获,可以说是徒劳无功。

二、编辑出版专业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明确目标定位,体现专业特色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在以培养编辑出版专业人才为初衷和基本任务的编辑出版专业讲授现代汉语课程时,要尽可能培养学生的汉语综合能力,使其能够胜任未来的编辑出版工作。由此,我们认为,编辑出版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汉语知识进行编辑出版工作的能力。

2.遴选教学内容,突出实用特点

编辑出版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应该遴选教学内容。根据编辑出版职业对汉语能力的要求,从现代汉语的语音、汉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对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内容做出适当调整。

(1)语音教学:强化普通话语音规范的教学,要求学生普通话发音正确、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审音表,注重多音字,读对专名字,添加《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01-22,1996-07-01实施)。淡化或取消音位教学。

(2)汉字教学:强化汉字整理和标准化的教学,要求学生熟记规范汉字,用对简化字,不用异体字,能纠正错别字,识别部分繁体字。增加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的教学(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12-13,1996-06-01实施),特别注意常见的差错,如文学作品误用阿拉伯数字,夏历、年代、月、日、星期等误用阿拉伯数字,数量单位运用不合规范等。淡化汉字“六书”理论以及汉字形体演变方面的教学。

(3)词汇教学:强化词汇规范原则的教学,要求学生识记词语误用类型,掌握辨析同义词的方法,避免选错同义词,误用异形词,乱用外来词,错用专业词,滥用方言词,误用古语词,使用生造词,用错成语、熟语等。

(4)语法教学:强化语法规则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自觉避免语法错误,掌握检查病句的方法,熟练改正病句。淡化句法结构分析方面的教学。

(5)修辞教学:大力拓展传统修辞学的内容,从言语交际的角度来讲修辞,要求学生掌握辞格特点,学会运用修辞方法提高表达效果,能够纠正修辞错误,分析修辞失误类型,如韵律不匀称,选词不确切,句意不畅达,语体不恰当,辞格欠妥帖等。

3. 改革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创造力

(1)讲授与启发相结合

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信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时提纲挈领,少讲、精讲,讲关键,多提问,多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注重观察研究,勇于探索。例如,在每讲授完一个单元的知识后,选取优秀学生将作业做成幻灯片演示给同学们观看,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并评价。为了能得到教师的肯定,为了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出自己的风采,学生们上课时都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并及时完成课外作业。那些得到演示机会的同学,总是做好充分准备,精心制作幻灯片。如此,同学们在听讲的过程中,思维活跃,发言积极,课堂学习氛围十分浓厚。

(2)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结合课堂学习,开设一些配套的课外学习课程。教师可组织学生组成兴趣小组,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学术沙龙等课外学习活动,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可开设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现代汉语语汇研究、汉语方言调查研究、言语交际学、语用学等系列选修课,并指导学生写好这些课程的小论文。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提高他们学习的层次,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进而提高论文写作水平。

(3)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

编辑出版专业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总的原则应该为面向社会,面向时代,注重实践。

首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如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去进行社会语言调查活动,如普通话推广问题,方言与普通话融合问题,社会用字的规范问题等,并指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研究,并撰写调查报告。不仅使学生加深对汉语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锻炼其调查、分析和研究能力。

其次,现代汉语教学必须体现时代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时代变迁的脚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时代生活,联系社会生活文化知识,增加趣味感。教师在选用语料时,应精选例句,多搜集一些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语言材料中的新词语、新话语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讨论,鼓励和指导他们把自己的观点撰写成小论文,这样让学生既能找到乐趣,又学到了知识。

另外,编辑出版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而在课程设置中必须加强实践环节。例如,在教学中加长实践环节,自开现代汉语课之初,就组织学生在出版社或报刊社编辑部参加编辑出版工作的实习,让他们把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获得宝贵的工作经验,为将来的就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4.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提升现代汉语综合能力

同步开展考试改革,丰富考核形式。根据现代汉语课程要求和教学目标,教师应重视学生在认知和思维上的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将课程考核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根据《大纲》要求,基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目标,结合当前的时代特征,分析现代汉语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设计多元评价体系,包括:(1)现代汉语理论知识评价,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以及课堂表现评价。(2)汉语综合能力评价,包括听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完成任务能力(如开展社会语言调查等能力)评价。(3)汉语社会实践能力评价。包括各项语言实践活动,如报社记者实习、刊社编辑业务实习、公司文案实习、播音主持、演讲比赛等等。根据学生的专长特点,在主观评价的基础上,兼顾自由、公平,倡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并且有意识地全面建构自己的汉语知识体系,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汉语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雪涛.现代汉语教学改革论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5,(3).

[2]张明仙.略论《现代汉语》教学改革[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4).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版)[M].北京高等学校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