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8-26 19:19: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第1篇

一、深入推进白马关景区开发建设

1、加快白马关景区开发建设。编制《罗江县白马关景区总体规划》,按照总体规划并结合灾后重建、整合发改、建设、交通、水务、林业、旅游、文化、等部门的项目和资源,配套完善景区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建酒店、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启动白马关“aaaa”景区创建工作,不断推进白马关景区开发建设。

2、协调白马关二酉村新农村建设。 二酉村隶属于德阳市罗江县白马关镇,是我县特色产业型精品村。按照建设中国幸福家园精品村的要求,实施特色产业精品村建设,将加快全镇水果产业发展,以梨为例,实现面积达512亩,总产量达300吨,按5元/千克测算,人均增收950元以上,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改善农民生活生产条件,带动村民再就业,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真正实现开发一个景区,带动一片就业,致富一方百姓。继续推进白马关二酉村新农村建设。

二、着力打造“十点五线”乡村旅游格局

第2篇

一、目标任务

按照全省东、西两片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从2016年开始,将全省15个贫困县和1500个贫困村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扶贫工作计划,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二、工作内容

(一)推进贫困村新农村项目建设。从2016年开始,按照每2年开展一轮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到2019年开展2轮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工作计划的要求,每轮支持贫困村40个,2轮支持80个,约占支持15个贫困县重点村的40%,每个贫困村年支持额度40万元左右,2年累计支持80万元左右,总计支持资金6400万元左右,其中每年支持额度1600万元左右。

全省按照东、西两片划分,东片重点支持靖宇、长白、柳河、龙井、和龙、汪清、安图、图们8个县市,两轮支持36个贫困村,支持资金额度为2880万元左右;西片重点支持镇赉、通榆、大安、洮南、洮北、长岭、双辽7个县市,两轮支持44个贫困村,支持额度3520万元左右。支持项目主要有5类:道路建设、排水沟建设、村部建设、休闲文化广场建设和围墙大门改造项目,具体以当年项目申报指南为准。

(二)推进贫困村村干部和村级合作组织带头人培训。结合省里新一轮万名村干部培训,每年对500名贫困村党组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级合作组织带头人进行重点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三农”政策和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和政策措施等,提高基层干部和职业农民创业、带富和致富能力,确保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每期培训10天,到2018年,按照每村培训1名的标准,全面完成1500个贫困村村干部和村级合作组织带头人的培训任务。

(三)推进贫困村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各美其美、全面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贫困村打造新农村升级版,建设美丽乡村。重点是推进部分贫困地区整县美化、积极打造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文化建设和法制建设。到2019年,在15个贫困县的贫困村中打造新农村建设文化名村50个。

三、措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将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到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工作的重要日程,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精心组织,科学推进,确保如期保质保量完成新农村支持贫困村建设任务。

(二)整合资金投入。以新农村支持贫困村为平台,按照一名领导、一个部门、一户企业三帮一的要求,加大新农村帮扶工作力度,进一步整合涉农项目,集中向贫困村倾斜,切实解决好贫困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滞后问题,全面整治好农村环境。

(三)加强督导检查。将新农村支持贫困村建设纳入督点,重点督查贫困村规划制定情况、项目建设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情况、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情况、美丽乡村创建情况,坚持标准,不打折扣,加强监管,保证项目建设平稳运行,发挥应有效益。

(四)创新机制模式。在推进新农村支持脱贫工作中,要积极创新能人治村、民主管理、整合投入、整村推进、产业兴村、商贸活村等新农村建设体制机制和工作模式,切实增强新农村帮扶工作的力度和成效。

四、责任分工

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工作由省农委负责,按照“省级规划引导、市州协调推进、县为责任主体”的原则,明确各自职责。

一是省新农村办负责制定全省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工作任务、主要措施等,抓好工作指导和工作考核。

第3篇

一、指导思想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协调和服务作用,大力整合各类涉农信息资源,促进政策、资金、基础设施和机构人员的有效利用;主动开放政府信息资源,调动企业和其他社会机构的积极性,共同构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提高农民信息应用能力,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二、工作目标

经过一年的努力,在全镇基本构建起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

一是信息化网络实现“村村通”。在目前电话通讯网络及有线电视网络“村村通”基础上,完成宽带网络“村村通”,达到三网覆盖每个行政村,并进一步进入每个自然村(或组)。

二是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全镇农村信息综合数据中心;在行政村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站,初步形成互联高效、便捷实用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三是提高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农村居民宽带上网入户率达6%;100%的行政村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站;75%的农业种养大户能利用互联网收集和信息;所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有自己的网站或在区新农村建设网站设立网页;农村电话入户率达90%;农村有线电视普及率达80%。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年1月——4月)

1、制定实施方案。根据市、区有关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研究制定我镇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试点方案,并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2、进行思想发动。及时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以及试点步骤,充分展示农村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助农惠农的新成果,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4月——11月)

1、加快推进“村村通”工程。加快“村村通”工程与现有通讯网络和广电网络的接入,提高农村电话普及率、无线网络覆盖率和广播电视覆盖率。重点实施好村村通电话、通宽带工程,实现每个自然村村村通有线电话、通宽带,移动电话信号全覆盖。积极铺设线路,扩大覆盖范围,让每个村民都能看上有线电视节目。

2、积极推进“信息化示范村”工程。围绕“村庄建站、村官在线、村民上网”的建设目标。每个行政村都要建设信息服务点,面向村民开展信息服务;整合面向农村农民的培训资源,在示范村培训村、组干部,使之能经常“在线”获取信息,成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信息员和引导村民信息致富的带头人;通过已培训人员,以“一带十”,帮助辅导农民通过互联网获取服务信息。

3、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培训工程。一是抓好农村信息化管理人员培训。有计划地对镇、村信息化操作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和技能培训,重点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操作管理能力。二是抓好农村信息员培训。每个企业、合作经济组织1名合格信息员的要求,重点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农村教师和村组干部中培训发展农村信息员。三是抓好农村信息化知识普及推广。通过农村信息员的带动,加快农村信息化知识的普及推广,提升广大农村信息化整体水平。

(三)总结阶段(年12月)

对我镇农村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对好的做法与经验进行归纳,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整改措施并予以实施,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工作。

四、组织保障

第4篇

一、总体工作思路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贯彻节省集约用地方针,充分发挥国土部门职能作用。加快地皮规划修编,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开辟利用地皮资源。着力在团体建设用地、农民建房、地皮开辟整理、地质灾祸危险点治理工作中有所创新和打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提供有效的政策引导和资源保障。

二、重要措施

(一)加快修编州里地皮利用总体规划。从"十五"规划实行来看,我县地皮利用总体规划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城镇建设规模控制过去世;二是项目建设预留地过少;三是基本农田保护率过高;四是总体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抵牾突出,在项目建设中,有近的用地都涉及到规划的调整问题。因此,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建设及小城镇建设,燃眉之急应修编地皮利用总体规划,通过规划的修编和调整,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目前,我局已着手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对全县的地皮资源进行片面更新调查,并创建相关数据库,力争在今年代底前完成,为规划修编、摸清地皮家底打好基础。

(二)进一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我县农保工作有一个较好的基础,全县已签署县与乡、乡与村、村与组(庄家)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状,落实了保护面积、责任人、保护人。但我县在建设用地与农保的抵牾仍然存在,必须继续加强耕地保护,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确保基本农田数目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每年对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进行考核评比,对结果突出的州里、村和庄家,予以表彰奖励。二是严格审批项目用地,凡用地红线图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一律不予通过。对省以上重点项目以及特殊行业用地确需选址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则按照法定程序调整总体规划,并补划同筹数目和质量的基本农田。三是加强**村民建房用地规划管理,严禁零星占用地皮建住宅,引导农民建房向规划的中心村会合。

(三)深化**征地制度改革。比年来,我县在征地过程中,在关心农民利益方面做了积极努力,对失地农民提供低保,对其再失业实行优惠政策,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进一步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依照法律规定制定切合实情的征地补偿标准,目前正在制定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工作,制定结果将逐级上报省政府公布实行。二是修正和美满征地程序,创建地皮征收的协商机制和法律判决机制,把征地过程纳入规划化和法制化轨道。三是制定完备的切实可行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四是对谋划性项目用地,必须通过市场与农民团体和承包庄家同等谈判协商后,并通过招拍挂方能取得地皮使用权。

(四)开展**住宅示范小区建设。只见新房、不见新村,或只见新村不见新貌是目前我县**存在的一个广泛现象,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运用规划控制、政策勉励、示范引导农民合理建房,力争**年工夫,使**大部分村居面貌得到较好改变。

⒈体例村庄规划,统一安排住宅建设用地。建议有条件的州里,每年选择~个群众积极性高、有一定人口规模的村,划定**住宅示范小区用地,重要是利用空闲地、荒杂地及存量地,可免收相关规费。县、乡建设主管部门和谐好住宅小区的总量、布局,提供**住宅通用图集和技术服务,引导村民按图纸施工建设,保持徽派民居统一风格。

⒉勉励旧村改造,勉励零星户、自然村向中心村、集镇集聚,勉励会合建设**村民住宅小区,县政府可专门制定相关配套的优惠政策,按照"政府引导、统一规划、群众自愿、属地运作"的原则予以实行。在城郊结合部地段,可与房地产开辟项目捆绑,通过招拍挂方法运作,把村民安置住宅建设作为招拍挂必备条件之一。

⒊城关镇总体规划范围内的一、二级地皮中,原属于团体所有的**居住用地和生活保障用地,可按照国度有关规定,转为国有地皮划拨使用,核发《国有地皮使用证》,在补缴国有地皮出让金后,可以上市交易。

(五)切实抓好地皮开辟整理。地皮开辟整理工作是通过开辟整理新耕地,从根本上补充各项建设对耕地的占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效途径。针对我县荒地资源较多、坡坎多、中低产田以及徽水河沿岸滩地多的现实情况,片面组织开辟整理,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桑则桑,力争在"十一五"时期,较好完成地皮开辟整理任务。

重要措施:一是创建县地皮开辟整理机构,有关州里确定专人负责,将地皮开辟整理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二是制定奖励搀扶政策,县从地皮出让金收益拿出作为奖励资金;坚持谁开辟,谁收益原则;实行多渠道投入政策,采取向上争取一点,财政拨一点,州里团体拿一点,庄家投工投劳筹一点措施;新增耕地面积的耕地开垦费按~元亩由开辟人取得。三是县国土局具体负责地皮开辟整理工作,从规划、请求、立项、施工到监督检查,竣工验收,全程搞好服务。四是走因地制宜,综合开辟整理的路子,将地皮开辟整理与滩地改造相结合,与落实村庄规划相结合,与改造中低产田相结合。

目前,庙首地皮整理项目已经省级批准实行,该项目省级总投资万元,筹划在年底完成。继续抓好三溪地皮整理项目的立项报告工作,力争进入国度项目笼子,总投资达余万元。通过两个项目的实行,增长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努力建成农业产业化的示范基地。

(六)加大对出让金收缴与管理力度。比年来,全县出让金征收额稳步提高,但不少企业用地因种种缘故原由仍要求政府缓交或减免,从各州里看,年出让金征收幅度从零到几万元不等,企事业单位用地,银行抵债地皮上市及企业之间转让地皮等仍有很大的征收空间。根据出让金的收缴及使用规定,以及"工业反哺农业"的整体趋势,可通过以下措施加强收缴与管理:一是严格按照《划拨用地目录》,从严控制出让金减免范围。二是国土部门加大征缴力度,依法征收地皮出让金。对按现行政策不应使用划拨供地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一次片面的清查登记,创建台帐,制定处置方案,报请县政府研究赞同后实行。如:对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要求补交出让金,可采取按下限计缴,分期缴纳等优惠政策。对党政机关使用的划拨地皮,凡已改变用途或转让出租使用的,必须依法办理出让手续,或政府依法收回此类地皮,通过招拍挂公开推向市场,重点是沿街、主干道的门面房。三是实行征缴与使用相结合,下达各州里考核指标,凡各州里征缴数,原则上全额用于各州里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

(七)放松抓好重点地质灾祸危险点治理工作。我县是地质灾祸易发县之一,全县约个地质灾隐患点。为进一步加强重点地质灾祸危险点治理,根据《全省重点地质灾祸危险点治理方案》,我县已有个重点危险点列入省批准赞同实行避让搬家或工程治理筹划,××年安排版书白杨岭,年安排白地洪川和俞村下周家,以彻底消除其地质灾祸隐患。

第5篇

关键词:油(气)站 防雷减灾 管理服务 问题不足 解决措施 湘阴

一、引 言

雷电灾害,是重要的气象自然灾害。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正式颁布施行,气象部门依法开展社会防雷安全监管全面启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县级范围内加油(气)站的建设在逐步向农村延伸。这也是新农村建设又一新的亮点,因点多面广、加之投入和认识的的缺限,过来防雷或多或少存在某些不足和问题,如何有针对性的加强防雷减灾管理,最大限度地消除易燃易爆场所雷击事故隐患,切实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本局及本人根据工作实际,特加强了如下工作,总结出来仅供大家参考,不妥的地方,敬请批评指正。

二、措施

1.从源头上把好油(气)站建设和安全评估关

湘阴县2000年前加油站仅20家、加气站仅6家,2010年发展到加油站80家、加气站18家,仅农村加油(气)站就占了总数的90%以上。从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气象窗口项目报建着手、从县安监局安全评估资料的齐备到县消防大队验收资料确认均把油(气)站防雷资料作为前置条件要求,切实加强了部门协作密切配合,构筑了防雷减灾管理网。根据QX/T109-2009[1]和QX/T110-2009[2]及中国气象局令第11号[3],从引入雷击风险评估和站址选择开始、到严格审核防雷图纸、再到建设分步跟踪检测验收,将新建油(气)站这块防雷得以到位;结合每三年1次的油(气)站安全评估、油(气)站企业标准化建设,将原建的油(气)站不合格的逐步淘汰或改造,使这一块得以更安全。

2.推行防雷安全目标管理考核

油(气)站防雷安全涉及方方面面,必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坚持谁受益、谁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管好防雷减灾。为此,我们争取县人民政府安委会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下发了湘政安发[2006]02号、湘政安[2007]1号和湘政安[2007]2号文件。文件要求强化防雷安全监管,推行防雷安全员制度,严肃问责制、落实防雷安全责任、将防雷纳入全县乡镇和县直单位安全生产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通过文件的切实贯彻执行,特别是每乡镇配备的一名防雷安全员积极主动地督导本地区防雷工作的落实,各油(气)站的防雷安全员主动联系反馈防雷工作,县防雷中心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防雷安全检测,切实保证了各油(气)站的防雷设施安全运行,也因此才有全县油(气)站的多年安然无恙。

3.建立台帐档案制度,切实加强跟踪检测服务

工作中,我们对于全县油(气)站均建立了工作台帐和档案,各油(气)站防雷设施的设备完好,安全运行就心中有数了。雷雨季节前,均对全县油(气)站全面进行一次安全检测,随后的每半年一次检测和不定期的抽查检测决不走过场,逐步地消除雷击事故隐患,最大限度地保证其安全运行。

三、注重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站址的选择

湘阴多年年平均雷暴日47.9d、属多雷区,加之湘阴又位于南洞庭湖滨、湘资两水穿境而过,原乡镇油(气)站多位于江边、水边和空旷的原野,是易遭雷击区。我们都是亲自深入实地察看并进行土壤电阻率测算,帮助其选择除尽量远离人口聚集的学校、医院或集镇市场外,就是尽量不靠近江边、水边。在雷击风险评估中把站址的选择作为很重要的部分加以考虑。

2.电源部分的雷电防护

各地的雷灾调查中发现,多数油气站的防直击雷做得较好,雷灾从站房或金属棚架或外露和地埋金属罐体上产生的很少,多数是从外电源线路或信号线路或附近的高电位反击引入或感应雷引爆的较多。如89年8月12日震惊中外的黄岛油库5号油罐雷击起火,损失惨重。经调查,起火原因纯属感应雷电火花引燃油气所致,而并非是因避雷针而引起的雷害事故[4]。因历史的原因,湘阴原建的油(气)站在电源部分的感应雷电防护明显不足,无一、二、三级电源避雷器(箱),有的连一级防护都没有,电源进户端杆线上的一级铁扁担都没有作接地处理。近年来,我们也是针对性的加强了此项工作,帮助整改或完善了电源部分的防雷措施,在总配电、各站房、各设备前置端加装了一、二、三级电源避雷器(箱)。

3.尽量排除其它附属物的不良影响

工作中发现,原建的油(气)站在站房上有的有高高竖立的电视微波接收天线或太阳能热水器或不锈钢储水桶,电话和电视信号线就是缠绕在棚架上和罐体上而过的。对此,要么是要求折除之,要么是要求加装避雷针和信号防护避雷器。必须是防直击雷、防感应雷全部到位。

4.手机信号的屏蔽和静电钳位夹的静电释放

检查中发现,绝大多数油(气)站还没有对手机信号进行屏蔽,在加油(气)站范围内,工作人员和用户有违禁打手机的现象大有人在,有的在加油(气)机旁还一边加油(气)一边打手机,遇雷雨季节更是促目惊心的;有的加油(气)站罐区有静电钳位夹就是懒得使用,并且有的是形同虚设的,有静电钳位夹和桩,但静电接地电阻∞。建议今后对此必须采取强硬的措施,在加油(气)站范围内加装手机信号屏蔽仪、禁止违规使用手机,注重防感应雷电和防静电等。

四、结束语

油(气)站的防雷安全,是新农村建设大安全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时日的推移,更应该引取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QX/T109-2009城镇燃气防雷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S].2009.

[2]中国气象局.QX/T110-2009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S].2009

第6篇

自抽调入县新农村办公室工作以来,在领导们的培养和教导下,在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下,积极进取,加强学习,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自己所肩负的各项工作任务,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下面对我半年来新农村建设工作及思想状态汇报如下:

一、不怕苦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00*年8月初,遵从领导安排,我到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工作,刚来办公室报到,正赶上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督导考核,我积极投入到迎接考核的准备中去,配合张爱峰主任写好汇报材料,跟随王俊生校长到各乡镇确定考察路线。由于被分配在综合调研组,调研组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各类综合性文件、领导讲话以及汇报材料的起草工作,我先后参与了《垦利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垦利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实施方案》、《垦利县200*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打算》、《垦利县迎接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年度考核自查报告》、《垦利县200*年度新农村建设考核办法》等几个大型材料的编写和修订,新农村建设简报的编写、印发和各类汇报材料、通知的起草。虽然工作量比较大、任务比较重、经常性加班,但是我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及时完成领导安排给自己的各项工作任务,时刻牢记自己是畜牧局一名抽调干部,自己的形象不但代表着个人,更重要的是代表着畜牧局的形象,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尊敬领导,与同事们和谐相处,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给大家,维护好自己和单位的形象。

二、积极配合,完成办公室领导安排的其它工作

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工作主要分协调督导、行政管理、典型推动、综合调研等4个小组,既分工明细,又密切配合。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完成领导安排的其它各项工作,跟随协调督导组到各乡镇、村进行实地查看,搞好摸底调查,掌握我县新农村建设第一手资料,根据实际情况汇总形成书面调查报告,提出工作意见或建议,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配合典型推动组搞好新闻宣传工作,加强我县新农村建设在省市级媒体上的宣传力度,其中我们组织编写的《典型引路连片建设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市级媒体发表后,作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推荐到省里;做好值班和各类来文来电的收发、传达,配合行政管理组,完成办公室的各项日常工作。

第7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财政支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1

一、前言

地方财政作为中央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纵观我国地方财政对新农村建设支持的现状,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机制层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支农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的缺失、支农资金监督管理机制的缺失、资金使用分散、交叉重复并存以及效率低下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不利于农村的发展与稳定。鉴于此,各个地方财政部门应认清其支持新农村建设机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创新思路、灵活应对,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政策模式和实施方案,不断完善地方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机制。

二、当前我国地方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机制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地方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机制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支农资金投入增长机制的缺失。近些年来,虽然地方财政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财政投入在不断增加,然而财政支农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仍然徘徊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此外,虽然中央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以加大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投资力度,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规范机制,地方财政实际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支出相比较于中央财政支出却大打折扣。据相关部门调查显示,在县一级财政支农投入中,中央财政支农投入所占比例为51%,西部地区为69%,中部地区为53%。由此可见,地方政府虽然在原有财政支农资金规模较小的基础上可以大幅度增加财政支持力度,但只是短期的,这种超过的增幅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所以,地方财政支农体系尚未形成持续稳定的财政支出增长机制,支农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缺失大大制约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其次是支农资金监督管理机制的缺失。从目前国家审计署对全国五十多个县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资金的使用进行审计的结果来看,一些地区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投资总额虽然增加了,但是这些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环节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财政支农资金“空投”以及财政支农资金被挤占、被挪用。在科学分配财政支农资金后,如何使用这些资金,这些资金能否真正用于支农工作成为了重中之重。因此,就我国目前财政支持新农村现状而言,支农资金监督管理机制的缺失是一个大漏洞。因此,相关部门应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督管理机制,以审计财政支农资金的支出。

除此之外,财政支农资金使用分散、交叉重复并存以及效率低下也是地方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机制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只有妥善解决上述问题,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1]。

三、完善地方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机制的有效对策

1.健全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虽然从地方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现状来看,缺乏支农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然而,从财力增长的实际情况来看,已经基本具备了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的可能以及基础。因此,地方财政应尽快建立健全该机制,一方面可以确保财政支农投入的均衡性、稳定性,提升财政支农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还可以调动社会各界投入的积极性。此外,地方财政还应遵循“存度适量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提高用于农业农村财政支出在整体支出中的比重。具体而言,相比较于财政总收入的增长幅度,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增长要高。此外,每一年的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都要有所提升,以切实确保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与此同时,地方财政还应积极探索,通过采取补助、贴息、保险等多种途径吸引社会投资,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

2.合理确定资金分类,整合地方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资金

地方财政部门应根据财政支农的目标和重点,逐步改变以往财政支农资金渠道多、分类不科学的不良状况,以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为指导,对支农资金的类型进行科学合理地归并,并着重突出财政支农资金的公共性。首先,应明确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含义。所谓整合,既不是简单的调整、归并,也不是单纯地将某一部分资金划归某一机构或者部门管理。真正的整合应当是建立分类科学、分工明确、管理规范、运转有序的资金使用机制和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并提高地方政府的支农能力。其次,还应明确支农资金整合的方式。地方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主要是通过调整机构和职能实现的。地方财政部门应严格遵循“减少交叉、强化协调、适应市场、增加服务”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减少职能交叉,建立灵活、有效的管理体系,确保农业农村运行机制各环节相互脱节的问题得到实质性的解决[2]。

3.创新资金分配机制,调整财政支农方式

近些年,许多地方财政部门对财政支农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列的显著成效。如就专项资金的管理而言,财政扶贫资金实行因素法和公式分配法,而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资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资金等则实行标准文本管理和专家评审制度。这些举措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得资金的分配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增强了资金监督管理的透明度。在本文看来,创新财政支农投入资金的分配机制,调整财政支农方式,从支农方式上来看,应尽可能增加直接用于补贴农民的资金的投入力度,丰富补贴形式,如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等,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直接受益度。从支付方式上来看,应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使得支付方式变得更加简洁,避免因中间环节出现问题而导致资金流失,提高资金的到位率和使用率。如许多地区通过“一卡通”的方式对农民进行补贴,大大节约了补贴成本,提高了资金的安全性和使用率。此外,地方财政还应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新农村建设问题,号召其加入投资农业的队伍中来,为农业领域吸引更多的资金。

4.完善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资金监督管理机制

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资金监督管理机制的完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加强和完善财政支农管理的会计核算工作。会计核算、监督、检查应贯彻到财政支农资金的筹措、使用等各个环节,从而明确掌握支农资金的来源以及使用去向;其次应建立健全“报账”制度,有效解决财政支农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管理问题。“报账”制度要求将支农资金的“管”和“用”相分离,以杜绝资金使用过程中各种违纪行为的发生;最后应建立不定期审计制度。地方财政部分除了要坚持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支农资金的使用、执行状况,同时还应要求审计部门不定期对支农资金的使用状况进行审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各个地方财政部门应认清其支持新农村建设机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创新思路、灵活应对,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政策模式和实施方案,不断完善地方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机制,确保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周建南.新农村建设财政支持问题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0).

第8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农民、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的原则,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为主线,全面促进我县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我县以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典型示范为模式,采取财政补助,村集体投资和吸引社会投资等多种措施和办法,加快全县兴建农村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立布局合理的县、乡(镇)、村三级体育设施体系。同时,积极发展群众体育组织,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健身活动,进一步推进农村体育的协调发展。

二、组织机构

县政府成立灵石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领导组

办公室设在体育运动中心,办公室主任兼任。

三、建设任务

按照完成“一县一中心、一乡一广场、一村一场地”的目标任务,我县经过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实施新农村农民健身场地建设工程的实施,291个行政村现建成44个村,到“十一五”末剩余的247个行政村要全部建成。为使新农村农民健身工程如期按质按量圆满完成,省、市、县分别对农民健身工程给予政策支持,资金引导。实行逐级申报,优先扶持资助的办法,真正使广大农民受益,让群众满意,坚持面向基层,因地制宜的原则,要求各乡镇对有条件可建设的村早申报、早建成,享受省、市、县配套资金和器材。

四、建设内容:

以建设标准篮球场为主,同时兼顾地区特点和当地农民意愿,建设体育场地设施,根据场地建设情况,省、市配置相应体育器材、资助相应场地建设资金。(具体建设标准见附件1)。

五、申报条件及选址要求

(一)申报条件

1、村里尚无标准体育场地设施,且未享受援建资金援助;

2、规划并确定了体育场地建设用地,具备较好的场地建设用地条件;

3、当地群众有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需求,体育工作基础好;村对建设体育场地有积极性,村民自觉投工投劳,自筹解决配套资金;

4、能够保证体育场地设施长期使用,维修和管理,坚持公益用途;

(二)选址要求

1、体育设施建设能与学校、居民区、村容村貌建设规划统筹考虑,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综合利用;

2、体育健身场地建设不得占用基本农田;

3、体育场地应尽可能建在学校附近,便于农民和青少年学生使用,提高场地使用效率;

4、注重整体规划,实施集中,连片建设,形成一定规模的全民健身体育设施网络,打造全民健身亮点工程。

六、实施步骤

(一)9月份下发县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

(二)10月份县体育运动中心指导各乡、镇场地建设

(三)11月份验收场地、下发器材、组织安装接受省、市组织的检查验收。

七、实施要求

(一)认真务实。各乡镇要对所管辖行政村全面深入调查研究,真正掌握行政村实际情况,了解农民的真实愿望和要求,制定出本乡镇农民健身工程实施方案,保证实施工作既使农民得到实惠,又使建设任务及早圆满完成。

(二)加强领导。县政府将新农村农民健身工程列为乡镇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之一协调配合,把“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健身工程计划落到实处,明确目标,列入重要日程,体育中心、各乡镇要调动和激发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形成县、乡、村各司其职,齐抓共建的工作局面。

(三)周密部署。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涉及面广,直接关系群众利益。要客观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和近期目标,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逐步推进。

(四)认真选址。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形式多样、资源共享的原则,认真选址,做到不摊派、不虚报与县、乡、村总体规划相结合,与村民居住环境相配套,方便群众健身。

(五)科学建设。按照科学健身的要求,充分考虑各年龄层段不同的健身需要,合理配置。要突出质量和安全第一要求,混凝土标准篮球场要按建设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建筑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