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09 12:10: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已经覆盖到了包括教育行业在内的方方面面。高校大学生是网络时代忠实的“接触体”,互联网正在改变着大学生的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网络的多元化与开放性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健康。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然在新时期已经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开展大学生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如何针对大学生特点有效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本论文讨论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互联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互联网技术在教育行业的渗透与普及正在改变与影响着教育的发展模式,网络教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并逐渐形成自己突出的特点——多元化与开放化。大学生的思想比较开放,有着自己的行为模式与心理特点,网络教育更能促进他们内心的释放。但网络对教育环境的影响是双面性的,在看到网络给教育带来好处和便利的同时,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也危害着大学生的心理与思想,改变着大学生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形成。因此,有必要对网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相关探索,以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健全大学生的思想与人格。
一、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相比较而言,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诸多优势,可以更大程度地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全心理健康调节机制,从而针性地提出解决方案。1.资源信息的传播与共享互联网时代,资源和信息存在网络式的传播与发展,这些资源与信息无论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丰富多样,能够多角度、多层面地提升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学生现在上网比较方便,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了解到世界范围内的文字、图书与视频等资源。此外,大学生在互联网平台上均可以对资源进行编辑与传播,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上,大学生可以通过远程连接的形式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进行线上交流,大学生可以更多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心理教育模式的范畴与内涵。
2.有利于心理健康模式的多样化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比较单一,不注重人本教育思想,且教育的内容与途径比较单一,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多元化与开放化的教育环境。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改变了心理教育的形式与途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型与前瞻性也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整体的发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有多种模式,例如教育论坛、专家在线咨询、心理健康视频讲解等。这些形式都可以实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此外,这些创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会受到时间、空间、地域等方面的限制,有助于快速、便捷地发现并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当然,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点之一就是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和差异化的教育方法。大学生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性格与心理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与资源进行线上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另外,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可以避开大学生对自己自尊心、自信等因素干扰,抓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3.突破时空等因素的限制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所使用的平台是互联网,基于互联网开放性与共享性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变得时时存在、刻刻存在。这种不受限制于时空因素的教育模式彻底摒除了传统心理教育的缺点,更符合时代的特点,使得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心理健康专家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更灵活。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资源有限,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而从大学生角度讲,不同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采取的方法应不同,学生的基数又很大,要实现一对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显然要克服很多困难,操作起来非常不便利。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都比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意义。
二、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性的学科,有着学科自身的特点与发展规律。在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科的发展规模,并结合高校大学生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创新,才可以达到目的,高校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须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差异性原则大学生在每个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即便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心理、思想情况也不尽相同。那么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这一发展规律,重视这种特点开展差异性的健康教育,依据不同的个体、不同成长阶段选择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在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的同时,更多进行内容上、方法上的灵活运用,注重“人本”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2.整体性原则所谓“整体性”原则即意味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与互联网信息技术形成统一的发展模式。要尝试将互联网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过程,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改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需要从业者正确看待网络资源与工具,将其视为一种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工具而非目的,在现有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丰富化与多样化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与形式,满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需求。
3.人文性原则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归根结底是以“人”为服务对象,要关注“大学生”这一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要看重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过程性,要从深层次挖掘实质,在这一教育过程中要融入多种教育元素,加入人文主义情怀,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创造和谐良好的环境。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从业者需要树立正确的概念,在倡导这一教育过程的时候,注重与围绕学生主体,挖掘精神方面的内涵,努力提升大学生群体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
三、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对策
1.更新健康教育理念,开辟网络平台互联网时代,心理健康教育有自己的内涵,如人本理念、教育主体主导对象互动理念等。大学阶段是人生价值观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要努力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平台与资源,如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学校网站专门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子板块,这些行为都可以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提供引导。高校还可以开展一些更丰富的多媒体手段,以促成大学生就业心理方面的解决方案,学生可以养成正确调节心理的方法,养成正确的网路教育观念,正确使用互联网,减少互联网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2.有效开展大学生网络健康教育调研有效开展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调研可以引导学生对健康教育的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大学生依赖于互联网的虚拟性,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这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通过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调查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现状,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与发展规律,有效地进行预测与防治,更顺利地完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3.创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情境,增加学生情感体验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应依托于学生主体进行,增强互动交流与情感体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要传输给学生正确的心理教育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上激发大学生的情感体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尝试在教学环节中增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生活中而并非虚拟的网络世界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应综合运用文字、视频、图像与动画等形式让学生压抑的心理得到释放,释放心理的不愉快。
4.传统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而言,各有优点,在现实生活中,不应仅仅使用一种方式,要结合两者的优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学生更加主动、自觉与大胆地开展相关内容,但其目前仍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可以作为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补充与辅助手段。
参考文献:
[1]沈晓梅.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能量正向转化的教育机制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7)
[2]沈晓梅.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11)
[3]邓立.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才智.2010(04)
[4]王丽梅.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2(14)
[5]崔浩.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15(31)
[6]储璧茜,郭峰,沙莹.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策略[J].价值工程.2014(03)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由于校园环境的变迁、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产生的失落感,以及自身等诸多因素,高职学生存在学习压力以及就业困难所带来的焦虑心理、人际交往不适应带来的心理烦恼、恋爱诱发的心理困惑、互相攀比带来的心理失衡、平日生活中引发的诸多不良情绪等心理问题。学生只有心理健康成长,才能保证他们在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后,有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与工作单位中,内心有追求,不迷失自我。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应该在充分了解高职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的基础上,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以增强他们适应能力,挖掘潜能,使个体得到成长。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以消极心理学为模式,把更多注意点放在怎样预防学生的心理问题。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高职心理健康中,是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
一、高职积极心理模式的构建
高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依照积极心理学的关注点,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构建。1.开展丰富有趣的课内外活动,强化积极体验学校开展各项活动,强化学生的积极体验。创新形式的娱乐综艺节目更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笔者所在学校仿照了韩国热门综艺节目“Runningman”及浙江卫视大热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模式开展的“奔跑吧城建”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参与。开展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其中学会人际互动、体会专注,体验自我价值,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发现自身隐藏的潜能和特殊的技能,这些对增加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大有帮助。丰富多彩的活动带给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发展积极地个性品质。并引导学生从消极的情绪体验中发掘出积极的意义,学会以积极的视角发现并解读问题。2.关注学生的积极特质,培养积极人格高职生尽管在普通应试教育下在在言语智力、数学智力显得弱势,但智力是多元的,高职生可能在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情绪智力等方面存在优势。多元智能理论提供了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认为不同的人存在不同的优势智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唤醒他们的自尊与自爱,并且能够激励其信心,引领他们在希望中成长。心理教育帮助高职生了解、认识自身的优势智力,并鼓励、支持发展其优势智力。不同于普通大学生,职校生除了一些常见的消极心理,同时,存在着较强的动手能力、较创新的思维等积极的心理特质,而这些积极的心理特质时常被教育者所忽视,我们的教育依旧是将关注点放在学生是否落后是否产生了消极的情绪等。这使一些学生过度关注自己的负性心理,自尊不高,个体潜能也无法充分地得到应有的发挥。Linley和Joseph认为个体都有“自我实现的内在潜能”每个人都有着朝向成长和乐观发展的内在动力。个体身上蕴藏着巨大的积极潜能和积极品质,要在各项活动中,发现并肯定学生的积极情绪,给予积极回应与赞赏,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校园氛围校园内营造乐观、向上的育人环境,这能够调节学生紧张的心态,提高其认知能力,促进其关注自身的积极情绪从而使个体的机体保持健康和活力。让积极的状态成为学校的常态,让学生在这种校园氛围中日日熏陶,积极成长。高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依照积极心理学的关注点,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构建。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将积极的理念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中,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正面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述人际关系时,不强调人际关系矛盾,而侧重感恩、真诚、信任的情绪体验,让学生回忆生命中需要感恩的人,并鼓励学生用实际行动来表达积极情感;在讲述情绪的章节,不强调负性情绪,而主要侧重于积极情绪的体验,如微笑的传染效应、自己幸福瞬间的回忆;在课堂上给与学生积极反馈,多给予肯定与赞美。
二、结论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有效的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是方式,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重大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然后就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型进行了探讨,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SklarA,GilmoreD.Areyoupositive?[J].interactions,2004
关键词 高校 心理健康 教育模式 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2.075
Abstract The current mental health status is an important standard to measure the talent, mental health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study and life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hina's talent team.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mod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ay attention to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humanistic care, to implement the party's educational policy and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qual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makes the research on the theory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ims to build the well-off society and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Keywords colleg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ode; theoretical research
1概述
1.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概念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为帮助高校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方面的问题,结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综合教育学、心理学和其它相关学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心理疏导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和心理机能。①这充分展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方法和目标,是一种科学化的提法。
1.2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简介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预期目标,是一种实用性和操作性极强的模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架起了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标志着心理健康教育从经验化转向专业化,从无序化转向有序化。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结合多年的实践和国外的研究经验,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归纳总结出心理学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爱心模式和医学模式等几大类,这些模式都具有各自的优势,但也存在局限性,所以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理论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目标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培养高校学生健全的人格,帮助大学生消除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分为心理健康、心理亚健康和心理疾病三个层次,②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分为发展性目标、预防性目标和矫治性目标,发展性目标针对所有学生开发心理潜能,使学生获得最优化的发展。预防性目标是针对心理亚健康的学生制定的,这部分学生虽然没有心理病态,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心理困扰,严重影响学习和日常生活,所以要帮助他们调节情绪,完善认知,预防心理疾病。矫治性目标针对群体为出现心理疾病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帮助,克服心理障碍。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推广价值
第一,在一些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很难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发达地区的教学和管理都比较先进,具有齐全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这是实施高校心理健康模式的前提条件,但是一些欠发达的地区,没有这些先进的教学和管理作保障,导致这种模式很难推广。第二,我国的各个高校之间的教学条件具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经验构建属于自己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致使这种模式缺乏推广价值,所以目前这种缺乏推广空间和推广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我国面临的一大问题。
2.2 理论研究薄弱
首先,从国内到国外的理论研究可以发现,③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程序,各个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不同的解释,不知道如何应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其次,缺乏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缺乏操作性,往往只是对理论进行架构,泛泛而谈,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
2.3 整合概念模糊
我国已经开始进行整合,但仅仅只是整合部分要素,还没有实现整体整合。整合既是对各种教育模式的整合,又是对各个模式的实施路径进行整合。目前我国对心理健康教育整合还没有清晰的概念,缺乏明确的整合标准和整合途径,整合的要素也互不相同。
2.4 本土化研究浅显
我国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借鉴国外的教育模式、经验、理论和方法。但这些经验理论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国情,例如,西方的学生一般具有独立的个性,他们崇尚自由,所以西方的心理健康工作者一般不对来访者进行心理指导,不对他们的心理思想进行任何评判。④但中国的学生则不同于西方学生,中国的学生从小就崇尚权威,非常依赖心理咨询师的指导性意见,如果中国的心理咨询师也尊重来访者的个性和自由,他们的专业能力将受到质疑。当心理出现问题时,西方学生会倾向于求助心理医生,但中国的学生会去求助亲人和朋友,这是因为西方国家绝对尊重别人的隐私权,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则是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所以我国一定要结合自身国情特点进行理论研究,研究出一套属于我们本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
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践
3.1 加强理论基础研究
面对当前我国薄弱的理论基础,必须加强理论基础研究。在实践过程中,使高校师生和办公室管理人员都积极参与到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的工作中,吸收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其他学科,通过各方的共同配合,加强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研究。
3.2 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由于资金、建校历史和国家扶持力度等不同,我国各个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够发现这些差异的具体内容,才能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提供依据。但是仅仅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调查学生的家庭和教育等其它背景,所以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调查研究,增强这种模式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提供更全面可靠的依据。
3.3 深入整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整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使学生在具有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这是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加强的工作内容。目前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相对比较分散,⑤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缺乏普遍性,这不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发展。所以必须进行整合,明确整合概念和整合目标,制定出一套规范、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是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国际的发展大形势。
3.4 重视理论本土化研究
我国是文明古国,具有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我国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特点,一定能够研究出最适合我们自身国情发展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于西方的经验,我们只能有选择性地加以借b,必须以我国自身的本土教育为主,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大力进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本土化探索,研究出我们自己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理论。
4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注意问题
4.1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者政教育
促进高校学生成长,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目的,但是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心理障碍和道德品质往往容易混合,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⑥无论是在工作形式、内容,还是方法上都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矫正,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潜能,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思想道德教育则侧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生信仰和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是可以互相融合的,将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⑦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4.2 调适性教育与发展性教育
前文介绍过调适性心理健康教育针对的群体是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主体是所有学生。我国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发展性教育为主,调适性教育为次,⑧强调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采取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心理素质。
4.3 课堂教育与生活教育
为了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使学生系统且完整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会进行课堂教育,但高校学生的心理活动与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课堂化,也要生活化,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增强教学效果。
5 总结
总而言之,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在仔细分析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基础研究、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深入整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理论本土化研究,注重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国家储备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注释
① 周易.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和策略[J].青春岁月,2013(14):240-241.
② 黄建春.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湖南社会科学,2014(4):247-250.
③ 梁日宁,郑文清,杨泽楷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以学生管理的视角[J].时代教育,2015(7):45-45,47.
④ 邵昌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8(10):53-55.
⑤ 刘珊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6):205-206.
⑥ 杨元花.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J].世纪桥,2015(2):63-64.
关键词: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探索研究
中国教育改革已经进行到了最关键的时刻,高等院校的各项改革措施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尤其要进行理念的更新与行动,如果行动不及时,很有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频繁发生,而且还会以上升的趋势呈现。因此,有些学者和专家已经着手进行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与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里,本文作者也把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一些方法措施提出来,与同行们共同探索研究。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过分关注大学生心理的消极层面
现在各大学基本上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只不过存在着课程类型的方式不同,有的学校作为必修课开设的,有的学校只是流于形式开设少量的学时授课,教材采用大众化的课本,忽视有针对性的培养,关注的视野放在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矫治及症状的解除上,关注心理问题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上,使大学生们产生了按照症状“对号入座”的情况,陷入更加恐惧、焦虑的心理状态中。记得有人曾做了一个精辟的比喻: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比喻成是“消防员”,只关注学生出现问题后的“救火”,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多数学生的心理“防火”层面上,重“诊治”轻“预防”往往会使心理健康工作陷入被动的局面中。
2、不能从多角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目前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上对于普及宣传心理学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除了课堂教学外,还要多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各项活动中寓于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能开展好此项工作。但就目前来看,由于课程、班型差异和授课时间段的不同,造成了心理健康教师不能有效地针对实际情况,有效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些学校在某些方面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工作漏洞。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工作的具体措施与策略
1、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授课计划
新生入学通过有目的地进行心理调查或者走访等活动,来进行了解和调查出学生的心理问题存在的方式,针对具体问题制定授课计划,合理分配学时,突出教学重难点和实践训练课程的设计。通过培养教育保证学生对常见的心理问题能自我调节;对于刚入学的新生能顺利度过了大学的困惑期;学会处理学业与成才、人际与交往、恋爱与情感困惑和人格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对于要临近毕业的大学生,我们要帮助大学生做好毕业心理和职业规划等方面工作;缓解大学生出现的择业就业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
2、以心理健康课程为平台,把拓展训练引入课堂教学
根据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我们知道大学生要注重培养创新和主动性,要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步进行培养和训练,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所以,我们要把心理拓展训练课引进课堂教学中,把富于启发性、能激活课堂的团体训练开展起来,要把能够引发思想内涵的团体训练活动,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不同授课内容展现给学生们,让他们在团体活动中体验、感受和反思,这样既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还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心理拓展训练方式给学生们以启迪和思考,促进了心理健康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3、抓住各种活动的契机,积极宣传心理咨询知识
我们除了注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普及和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外,还要在平时的各项工作中大力宣传心理学知识,让学生们知道网络咨询和个体咨询的重要意义,及时解决出现的心理问题,把问题有效地消灭在萌芽之中。通过建立多方位心理教育工作平台。比如:QQ心理交流群、微信心理交流群、微博和电子信箱等平台,来鼓励大学生们及时倾诉不良的心理情绪,学会求助同学或者心理老师,使学校的朋辈咨询和心理咨询室真正发挥作用,保证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作者:刘恕华 陈冠宇 单位: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徐炳谦,张能云.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3):57-59.
[3]陈启山,温忠麟.高职大学毕业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92-97.
关键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模式;探析
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中学阶段什么样的心理教育模式最为有效呢?
一、目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当前,许多条件较好的中学都以不同的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在实际实践中却存在不少困难。目前,学校领导和教师虽然都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存在着许多难题,发展不均衡。有的学校搞得轰轰烈烈,有的学校就显得比较冷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用“雷声大,雨点小”来形容。
1. 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属于新兴的专业,还处于萌芽状态,人们对它的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在中学实施过程中更是存在诸多错误观念和倾向。一是形式化,并不相信心理健康教育的神奇威力,仍抱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陈旧观念不放,不愿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于心理健康教育,只迫于形势或追赶时髦而象征性地开展活动。二是神奇化,夸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将改善、提高心理素质与治疗心理异常混为一谈,对心理健康教育在五育中的作用期望过高。三是独立化,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为独立于五育之外的新鲜事物,不注意课内与课外、心理教育与其他形式相结合、专职教师与全体教师、心理专家与一般教师相结合,因而收效甚微。四是扭曲化,不能正确认识心理咨询,认为是心理有问题的、有毛病的人才需要去咨询,忽视了心理咨询是帮助学生自我成长的一个重要方式。
以上错误观念和倾向都是极其有害的,它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从观念上提高认识,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和功能。
2. 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萌芽状态,中学内从事心理教育工作的教师专业化不够。目前中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由后勤人员或者是其他对此感兴趣的教师兼职。真正的心理健康专业教师很少。
3. 缺乏针对性。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的用成人的心理健康标准去衡量学生;有的以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去衡量小学生;有的目标制定得过高过大,脱离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水平和硬件设施的实际情况,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徒有其形,而无其实;有的用心理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过泛过滥,缺乏针对性,学生了无兴趣。
三、如何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三个方面。
1.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增强适应能力。通过教育,帮助学生应达到四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活)的总目标。
根据不同年级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制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年级目标。初一: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加强学习方法与人际交往的指导;初二:帮助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发育问题,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初三: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压力源”,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和升学观,进行应试心理的辅导与训练。高一:帮助学生适应高中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学生学业规划提供咨询帮助;高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科学人生观;高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升学观,正确对待高考,形成正常的应试心态,掌握科学合理的应试技巧。
2.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学心理健康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系统而深入地开展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学习心理教育;人际交往教育;合理调节情绪教育;青春期心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升学与择业心理教育。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制定适合不同年级的教育内容。
3.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分为四种模式:心理治疗模式、心理咨询模式、心理讲座模式和心理辅导模式。在中学,以心理辅导模式最为普遍和实用。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心理辅导,从层次上可以分为三级:预防、咨询与矫治。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实施途径具有多元性,可以概括为:“一中心”“一课”“四室”和“一工程”。
“一中心”,即心理教研中心。它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机构和领导中心,一般由负责德育的校长负责,或由专职教师负责,校长兼名誉组长。中心建立工作接待制度、例会制度,作为学校独立机构,协调好与政教处、教务处、教研室的关系,负责开设心理辅导课,管理“四室”,负责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和宣传工作。
一课,即心理辅导课。它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通常以班为单位开设,心理健康课一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选择符合学生需求的课题,以学生活动为主,重在让学生能深入体验感受,从而进行对自我反思。
关键词:高校 心理健康 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以及教育部门的重视。但是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对世界发达国家而言,还相对比较落后,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因此我们应该了解现今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模式,对比分析它们的特点,从而找出适合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一、国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矫治模式。矫治模式也称“障碍性辅导模式”。该模式主要以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人群为对象,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多站在医患关系角度,根据咨询者的症状程度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该模式首先与患者沟通,了解情况,其次根据情况具体分析做出心理诊断,最后对症下药。这种模式是一种被动的、补救性的、只针对少数人的教育策略,是各国心理健康教育最初采取的,也是各国运用最多、最为普遍的一种教育模式。
2.发展模式。发展模式是以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这一模式以绝大多数健康、正常的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旨在帮助他们扫除成长中的一切障碍。这一模式的特点是针对普通人群的大众服务,宗旨是防患于未然、放眼于发展。该模式的形成,使心理健康教育由以矫治为主走向了以预防为主,这标志着心理健康教育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心理辅导模式。心理辅导模式包括邀请、心理辅导综合和顾问教师计划三种形式。这几种模式在美国高校普遍使用。邀请模式是构建在“邀请”教育理论基础上,强调“要在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尊重每一个人的价值和潜能,充分调动学校所有人员、物质条件、规章制度、教育策略、各种教育计划和活动方面的资源,把学校变成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学生在学校里应感到自己是受欢迎、被接受和被欣赏的”。心理辅导综合模式和顾问教师计划的共同点是注重心理辅导的综合性与发展性,多采取心理辅导与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展教师在心理辅导中的作用,目标是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4.来访者中心模式。来访者中心模式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法,也称“非指导性疗法”。这一模式是以来访者为中心,强调来访者在心理治疗和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该模式特点有三:一是充分信任来访者有能力通过自己的调试以及心理咨询师的配合而慢慢改变自己;二是心理咨询工作人员要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把工作人员当成朋友,以获得安全感、归属感;三是强调咨询师的非指导性,要求心理咨询师无需有意识地去诊断,而是把自己作为来访者倾述、发泄和改变的工具,从而促进来访者自己改变自己的偏执和扭曲,释放自己的潜能,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
二、国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1.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者是平行又有交叉,职能互补,相互渗透,实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平行渗透模式,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作用来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
2.心理学模式。心理学模式是以心理健康为取向,以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为理论基础,重视心理技术的运用,多采用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方法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医学社会模式。思想政治模式和心理学模式主要是帮助普通学生和有心理不健康倾向的学生解决心理困惑,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和实现个人成长与发展目的。医学社会学模式主要是用于治疗有心理疾患的学生,预防因心理疾病而造成不堪后果。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无到有,从零散到系统,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但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往往局限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架构和心理辅导与咨询机构的建立,把心理健康教育看作孤立因子,而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全局中进行规划,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我们要更新健康教育理念,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其次,不仅要提倡各部门相互配合、各学科全面渗透,还要提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以及日常学生工作。再次,应把课程教育内容与个案分析相结合,形成一套切合大学生思维方式、心理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体系,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佟月华 美国学校心理辅导模式的新发展[J].济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6,81-83。
[2][美]Gerald corer 著 石林 等 译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J].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14。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材,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合格的劳动者。其中高素质包含健康的心理素质。很显然,在中等职业学校构建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目标与职业教育目标要求是不谋而合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当然,拥有健康的心理,会更加有效地促进其他素质的养成与技能的形成。
(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心理健康的职校生
如果说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那么,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备自助能力的心理健康的职校生。职业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同样必须面向全体。面向所有学生,坚持一个不能少、一个不放弃原则,对于不同层面的心理需求,相应地给予帮助和支持,让无助的有助,让求助的得助,让寡助的多助。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份健康的心情与天地。
(二)让每一个特殊身份的学生心理不特殊
据调查,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家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家庭是特殊家庭,如单亲家庭、离异家庭、重组家庭、贫困家庭、祖孙家庭,等等。家庭构成的特殊性,是学生心理缺失的重要因素,也是这些学生最后无奈地选择职业学校的主要因素。据一项统计,职业学校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入学成绩达不到中考总分的60%。如果说,特殊的家庭教育是职业学校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难题,那么,学习困难就是第二大难题。在职业学校,具有性格孤僻内向、脾气古怪、自卑自郁等负面心理特征的学生不在少数。所以,在面向全体的同时,时刻关注并帮助特殊学生学会自助,这也是的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二、条件:坚持三结合,明确两途径
教育的基本要素由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媒介(教育手段和方法)、教育内容四个内容组成,只有四要素齐全,教育才能成为可能。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条件同样要体现在这四个方面。前两个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后两个条件则体现职业学校及教育者教育能力和水平。如何开展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必须做到“三结合”,坚持生活教育和实践教育。
(一)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承的。作为职业学校教育,是学生从家庭走上社会的过渡,学校教育很关键,也很重要。同时,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学校教育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两条重要的途径。通过社区教育、社会实践、企业实践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与适应,通过家委会、家长会、电访、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二)师生心理共同发展相结合
在心理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受益者,老师同样是受益者。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要义是“助人自助、自助助人”,通过帮助别人而获得自助,通过自助而具备帮助别人的条件。教师要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现状,否则,就不能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帮助学生自助,其实对自己而言,也是一种自助。只有基于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教师帮助学生自助才能成为可能,才能更有成效。
(三)心理教育与专业发展相结合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心理素质要求,运动员应具备良好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营销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电气维修人员要求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电子产品设计人员应具备空间想象能力,等等,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正确分析自己的气质类型,有意识地培养与专业发展相配的心理素质。
(四)充分利用生活和实践两条重要途径
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心理障碍和问题大多数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产生的心理障碍和问题必须在生活中理解、顿悟和排除。在生活中让学生自助成长很重要,通过与别人合作,通过与别人的沟通,通过自己思考问题,通过自己处理问题,等等,使学生在生活中得到锻炼。学校要充分挖掘生活教育资源,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了解生活、理解生活、适应生活,在生活中学会自助。实践是熔炉,只有真正在熔炉中得到锤炼的钢,才能成为好钢。职业学校的教育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教育,学生必须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一条有效途径就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感知社会,在实践中学会自助。
三、程序:三个层次,三个步骤
要实现自助,首先必须要有自助意识,没在自助意识就谈不上自助,更谈不上自助成功。而有了自助意识,还要掌握合适的自助方式,自助方式不恰当也达不到有效的自助。具备这两个要求,就会产生自助的行为与举动。这就是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程序———“产生意识、获取方法、具备行为”。根据学生的自助形式,这一程序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求助、自助与付助。
(一)产生自助意识
学生无助时,就会求助,求助是自助的一种低层次表现。学生无助时,产生的自助意识首先是要求助,然后是向谁求助、到哪儿求助,这些问题正是需要学校告知学生的。学生失助时,就会自助,自助是学生成长的必经之道。这里的自助,主要是指自己能够帮助自己,能够知道自己目前所处的状态,知道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学校所要做的就是大力宣传自助的重要性,创设良好的自助氛围。学生间寡助时,就会需要相互间的付助,付助是自助的高层次表现。能够付助的学生一定是自助能力强的学生,同时,明白自助助人的道理。学校所要做的就是大力宣传自助助人的理念,创设良好的助人氛围。
(二)获取自助方法
求助的自助方法主要为咨询和治疗。对于咨询而言,可由学校专业心理咨询师或专业咨询机构给予帮助。咨询师可通过面对面咨询、网络咨询等方式给当事人建议和要求。对于治疗而言,主要由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辅以药物治疗。自助的方法主要是调适。通过心理暗示、情感宣泄、适度放松、有效沟通等途径,努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疑虑,调适自己的心情。学校应根据不同类型心理困惑总结不同的案例,告知不同的处理办法,让学生有章可循。付助主要解决的是如何给别人以有效的帮助。学校需要告知学生如何发现需要帮助的人,如何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有哪些技巧与方法,等等。
(三)具备自助行为
发出求助信号,这是求助学生的主要表现。学校要充分建立各种心理救助平台,对求助学生进行救助。救助平台除了要建立自己的心理咨询中心外,还要与本地区各种咨询中心和心理治疗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构建互动、高效的救助网络。运用各种心理调适手段,让自己的心情尽快恢复平静,这是自助学生的主要表现。学校要积极建立各种心理自助平台,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心理小报、黑板报等宣传媒质,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与手段,让学生学会自助。积极的、发展的校园文化和宣传氛围有助于学生朋辈互助。学校要充分搭建各种付助平台,让寡助学生得到多助。如成立心理合作组,组织心理训练,进行心理游戏,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帮助。
四、评价(3H):健康,快乐,和谐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有讲座、心理活动课、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等。在实践中发现,虽然这些模式在不同的场合各有其优势,但是在组织一个大型群体(如某一年级全体学生)同时参与某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在活动人数的容纳能力、参与者的参与度调动等方面,以上这些教育模式存在诸多不足,针对大型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待丰富和完善。
在中学,对一个大型群体同一时间共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种教育形式的需求客观存在,因此,为了探索一种更有效的教育模式,我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创意、构思并实践了“自我探索乐园”这一主题教育活动。
二、“自我探索乐园”的创意构思
1.乐园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创意来源
乐园活动最初创意来自于香港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通过一些趣味的迪斯尼主题游乐活动,不知不觉中将迪斯尼的文化传递给游园的人,这给了我们启发:也许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可以通过这样一种趣味乐园的形式来开展,既能保证人数承载能力,又能保证教育效果,“润物细无声”。
2.教育内容确定为“自我探索”的原因及自我探索乐园活动架构
要实践这一新模式,首先需要确定乐园的主题,我们将主题聚焦于“自我探索”。所谓自我探索,核心就是认识自我。学生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中,认识外部世界(环境、社会)的教育内容居多,而认识内部世界(自我)的教育内容相对较少,而对于开始摆脱自我中心、理性思考人生、思考自我发展方向的高中学生而言,自我探索的主题教育显得更为迫切。
为了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意识,使他们具备一定的自我探索的能力,我们构想了以下乐园活动(见第35页表格)。
设计这些活动的内在教育逻辑:自我探索,首先要了解生理的自我、了解脑科学知识,为此活动设计了主题为“Unbelievable”的脑科学知识讲坛;其次,要了解现实的自我,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品质及能力,高中阶段学生的发展对能力的要求是全方面的,我们主要选择了对高中学习和生活适应起关键作用的信任力、团队合作以及毅力三方面心理能力进行自我探索教育,设计了“迈尔斯—布里格斯”迷宫、“不倒”圆环活动、“荆棘岛”任务、毅力大擂台拓展训练;最后,澄清自我的价值观及人生的发展方向,设计了题为“未来”和“特质”的拍卖会、“Psychology”讲坛、“探索之旅”影院、梦想树展板以及梦幻之旅的催眠游戏。
另外,除了采用以上行为分析、自我陈述分析技术这类非正式的自我评估工具促进学生自我探索外,还同时引入心理测验这类正式评估工具引导学生自我探索,以丰富自我探索的活动形式。
三、自我探索乐园实践中的审美化改造技法
所谓审美化改造,就是将德育活动进行美的改造,使德育变成一道美丽的风景,让德育的受众在“赏析”这道风景的过程中自主、自然地建构自己的德育品质。研究发现,审美化改造是提升德育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为了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探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将这种模式进行审美化改造就成为必然。
自我探索乐园,首先要体现“乐”,要让学生有兴趣来参与,并在参与过程中保持兴趣,这是审美化改造的关键点,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活动形式、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乐园中的12个活动,每一个我们都进行了精心的构思和打磨,以保证其以最好的姿态呈现在学生眼前。
“迈尔斯—布里格斯”迷宫:其实质是迈尔斯—布里格斯心理类型学测验MBTI,通常使用这个测验进行自我探索时,仅仅停留在纸质测验的活动形式上,科学性虽足,美感不够。因此,我们将其进行审美化改造,采用迷宫的呈现形式,让学生亲自去走一走,体验一番,每个路口就是一种测验维度的方向选择,走到出口,自己的心理类型就自然呈现。
“毅力大擂台”活动:将操场的主席台改造成擂台,打擂的方式是学生双手平举,看谁坚持的时间最长。擂台这一形式非常具有挑战性,学生们跃跃欲试。我们在活动过程中将打擂成绩前十名学生的班级和姓名张榜公示,成绩随时更新,这更激发了学生挑战毅力极限的决心。最后,孙迪同学以42分钟的时间荣居榜首,在坚持的过程中,她采用了唱歌转移注意力、自我加油等多种形式鼓励自己,这也为台下观战的学生提供了直接学习的榜样。这一活动形式将如何提升毅力这一教育活动直观化,提升了教育的趣味性。
“未来”和“特质”拍卖会是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拍卖的方式能够直观呈现学生的价值观。但是,教育过程中发现,因为这是一种对未来可能性方面的探索,其效果往往受学生想象能力的限制,因此,为了增加趣味性和真实感,我们模拟拍卖会现场,设置了拍卖师、拍品、筹码和拍卖号牌,并对拍品进行绘画等精心设计,力图能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每一样拍品的吸引力。
“探索之旅”影院:活动前预先采访学生,录制了“我是谁”“我的墓志铭”等主题的电影小片,在活动过程中放映,为观影学生提供他人如何认识自我的参照。
梦幻之旅催眠游戏活动:我们对场地进行了精心选择,最后选定校园中最具有神秘色彩、学生平时不能随意进入的天文馆作为活动场地。最初的构想是在渺渺星空的天文投影中,学生进入未来的梦幻之旅,增强活动的玄幻效果。
除此之外,讲坛内容设计的趣味性、梦想树活动中树的形象设计以及书写梦想的纸张选择等无一不经过精心的构思、挑选、美化,以促使以美育德的目标达成。
2.创设活动组织过程中的美感
传统德育活动中,为了确保德育主体的参与度,一般都采用硬性要求参加的组织形式。为了充分呈现乐园这种教育模式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程度,本次活动对学生是否参与不作硬性要求,而是试图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活动前,精心拟定每个乐园项目的题目,题目紧扣活动内容,同时直观呈现活动的趣味性(如擂台、影院等),但又不显得过于直白而 无趣,定语加名词的题目拟定格式,使得整个活动内容呈现系列感;精心编写每个项目的说明,采用排比、比喻等多种写作手法凸显活动的吸引力;利用PS工具制作漂亮的成长小报,学生人手一份,提高影响力;制作精美的乐园地图,活动前在校园内张贴,激发学生的期待心理。
活动过程中,每个活动场地内都有精美的活动宣传海报,说明参与方式;对活动的外在形式也加以美化,如擂台、拍卖品设计得更为逼真和形象;设计制作了精美的纪念徽章,作为纪念品奖励给参与项目达到一定数量的学生,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专业性保证
开展此次自我探索教育需要组织者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背景,只有保证专业性才能确保实效性,而不同的教育内容对专业性的需求不同,因此活动中我们组建了心理专、兼职教师,资深年级组长,班主任,学生会骨干,北师大心理专业本科、研究生的活动实施团队,将专业和经验充分融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四、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