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调控副主任汇报

调控副主任汇报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4-03 19:45: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调控副主任汇报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调控副主任汇报

第1篇

尊敬的评委、各位同事:

大家好!

非常感谢你们能给我这次竞聘的机会,今天我所竞聘的岗位是____(__)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财务副主任。

首先请允许我向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介绍我的基本情况。我叫__,__县人,1991年毕业于_广播电视大学,所学专业是财务会计,同年_月份分配到__市化工厂财务科从事财务工作;——年——月获得会计师资格证书;_年1月加盟__集团并于同年_月份分配到__科技财务室,从事财务主管工作。在主管__财务工作的同时,本人在2001年6月至_月兼任__物业会计,在_年_月至_年_月份兼任迪美运动广场主管会计,在兼职期间任_执委会委员、全委会委员。在__工作的五年当中,我感受到了__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并与__科技同呼吸共命运。

我之所以竞聘__科技财务副主任这个职位,除了热爱财务工作外,是基于以下理由和优势:

1、具有会计师资格证书和15年的会计工作经验,完全具备企业会计机构负责人任职条件。本人从1991年8月份参加工作起就在__市一家中型企业从事主管会计工作,从事过总分类帐、收入、成本等会计岗位工作,对每个岗位都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__工作5年以来,我一直能胜任财务主管工作。

2、作为__的老员工,和__同成长共命运,对__具有深厚的感情。2001年2月,我到__财务部工作,因公司刚成立,那时的财务工作几乎是一片空白。我充分运用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业务素质,从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入手,狠抓财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报帐流程,审核各项开支,同时拓宽工作思路和业务范畴,将财务工作逐步融入采购、合同、手续办理的各个层面,尽心为公司的业务发展服务。因财务管理到位,与税务、银行等相关部门工作关系融洽,5年来,公司未发生一起财税方面的风险。过来,因种种原因,__各项任务完成不理想,经济效益不佳,员工的收入普遍偏低,但我挺过来了,因为我是公司领导班子的一员,公司的荣辱与我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__员工的不服输、不气馁的精神,让我感动,也让我对__的明天充满信心。

3、财务人员的双重管理身份(董事局与所在子公司双重管理)决定了财务人员要做好监督和服务职能。监督就是维护股东的利益,监督所在子公司的财务运作,调控各项费用的合理支出,保证财务物资的安全;服务就是服务于公司,服务于员工,服务于客户,增收节支,谋取公司利润的最大化。本人在__财务工作岗位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做好监督和服务职能。

4、财务副主任作为会计人员要忠于职守,忠实的执行财务法规和企业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本人在工作上勤勤恳恳、遵纪守法、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保守机密,且善于与领导和员工沟通。

5、有较强的会计理论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会计工作经验,并努力做好传、帮、带工作。__成立五年来,出纳岗位已历经四位,其中有三位出纳没从事过出纳工作,也没有任何财务工作经验,在本人耐心的指导下,她们在一个月后都基本能胜任工作。

6、在公司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配合领导搞好融资工作。今年上半年的几个项目的前期运作需要__垫支,__的资金问题如不能自行解决,那就会拿不到项目,势必影响董事局下发的各项经营指标的完成。根据__科技的实际情况,与领导协商后制定了一套项目融资方案,得到各方同意后,融资工作开展顺利,使项目能正常运转。

在__工作的5年间,使我深深地感到机遇与挑战并存,成功与辛酸同在。参加这次竞聘,我愿在求真务实中认识自己,在积极进取中不断追求,在拼搏奉献中实现价值,在市场竞争中完善自己,我深知财务工作的重要,也愿意与__科技全体员工同甘共苦,继续在__财务副主任岗位上尽职尽责,为公司全面完成各项经营指标尽一份微薄之力,我的工作目标是“以为促位,以位促为”,具体思路如下:

1、做好沟通及协调工作,积极为公司各部门搞好服务,且把服务的重心放在集成事业部、互联网事业部。集成事业部、互联网事业部发生的一切业务,业务前期洽谈、合同签订、设备采购、工程验收财务全程参与,收款手续的办理财务牵头办理,真正把服务一线,服务业务部门落到实处。

2、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使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3、协助领导做好各项工作,为领导当好参谋,及时向领导汇报资金状况及费用开支情况;注重调查研究,为领导经营决策提供一手材料和参考建议;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利用资源,转变生产方式,依靠科技投入,打造产品品牌,将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成为全县的特色环保产业、优势绿色产业、出口创汇产业和农民致富产业。

二、发展目标

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是:以发展袋料香菇、木耳为主,适度发展草腐菇、珍稀菇等其他菌类,以适应多样化需要和市场需求。2008年全县袋栽食用菌稳定发展到2500万袋;年发展到3500万袋;年以后稳定发展袋料香菇5000万袋左右,实现收入3亿元,人平食用菌增收1000元。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成立食用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叶丛同志为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周国明同志,县人大副主任闫东文同志,县政协副主席黄劲军同志,县长助理、农办主任陈永高同志任副组长,县委办、县政府办联系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及县农业局、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局、林业局、能源办、工商局、质监局、建设局、国土资源局、供销社、扶贫办、农行、农发行、信用联社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县农业局,县农业局长向顺文兼任办公室主任,孟晓鸣任副主任,固定4名专职人员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依托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成立乡镇食用菌服务站,每个乡镇固定2名专业技术人员专抓,配套增加“以钱养事”经费,形成上下对口、体制理顺的组织管理体系。

(二)健全扶持政策。食用菌产业发展所需资金,以农民和企业自筹投入为主,争取政策扶持投入为辅,招商引资补充,多种渠道融资。从年起,县财政每年为食用菌办公室安排8万元工作经费,农业等部门每年争取5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发展食用菌产业。县农业银行、信用联社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保证农户生产投入需要。对于整村推进扶贫村发展食用菌生产的,县发展和改革局、扶贫办每村每年扶持不少于2万元,对口扶贫单位也要把食用菌产业作为扶持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发改、扶贫、金融等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上汇报力度,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

(三)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一是依托保康县大山合绿生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统一规范栽培工艺模式,在对老菇区进行有机改造外,对新菇区实行“联户农庄式”标准化生产,即以5—10户为生产单位,实行四个统一(统一原材料、统一菌棒制作、统一引种、统一打药),分户管理,实现菌棒制作、产品加工机械化。对标准化生产出来的产品实行保护价回收。2008年力争每个乡镇发展“联户农庄式”标准化生产示范规模达到50万袋以上。二是加强食用菌生产的新技术推广工作,对所有菇农进行技术培训、咨询和宣传。要求在菌棒制作、灭菌消毒、接种、养菌管理、出菇管理、产品加工等各个生产环节,以村为单位,组织召开现场会、培训会,发放技术资料,使菇农接受培训率达到100%。三是加强食用菌产业的科技队伍建设。县食用菌办公室要认真组织开展对乡镇技术骨干及村级技术员的培训,保证每一个乡镇有2名专职技术骨干,每一个有食用菌生产的村,有1名熟练的技术员。

(四)强化菌种及原辅料市场管理。大力宣传贯彻实施《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全面清理整顿县内菌种生产厂家,严格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要求,对不具备生产条件的生产企业坚决予以取缔。对菌种生产人员进行资质管理,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加大对进入流通领域菌种的质量检测,确保菌种质量安全。菌种经营者引进销售菌种必须先示范后推广,及时向购买者提供菌种的品种特性说明、栽培要点及相关咨询服务,并对菌种质量负责,同时与菌种购买使用单位(农户)签订菌种购销合同,通过合同约定菌种质量标准和技术指导责任,建立履约保障机制,确保栽培者的生产利益不因菌种质量和技术指导失误造成大的损失。工商、质监和农业执法部门要加强食用菌菌种和生产所需原辅材料的质量监测管理,严禁违法生产、加工、经营等行为,严厉打击中介乱收费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

(五)合理利用资源,协调产业发展。发展食用菌生产必须保持林木消耗量小于自然生长量的原则,砍伐现有栎木林与发展袋栽专用林相结合的原则,确保可持续发展,年生产总规模控制在5000万袋左右。一是林业部门在保证动态平衡的前提下,严格林业资源管理,实行计划砍伐。鼓励农户分户利用资源,联户统一发展,控制单户发展规模。原则上凡是没有参加统一培训的农户,不允许无序砍伐林木资源生产食用菌。二是自年始,香菇、木耳生产主要转变为袋料生产,加大草腐菌栽培技术引进推广力度,力争滑菇、平菇、双孢菇等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三是在现有产业规模下,大力推广以煤代柴烤烟、炒茶和菌棒燃烧利用,普及沼气池,逐步减少农户生活用柴,确保各项产业协调发展。四是广泛宣传生态环保知识,提高农户自我保护、持续发展的意识,制定乡规民约,禁止成片伐林,确保森林资源长大于消。

第3篇

这一专业委员会正是由总医院医学实验科发起的,同时,他们还发起成立了组织器官再生与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科带头人马东初教授应邀在“2012细胞治疗技术研讨会”上介绍了总医院通过转化医学,推动免疫细胞治疗技术规范化临床应用的模式和做法,获得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反响和好评。2013年学科成功与中国医师协会联合主办了“2013细胞治疗技术研讨会”,这标志着学科细胞治疗技术的发展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已经进入国内同行的前列。自此,总医院医学实验科在转化医学促科研成果有的放矢方面为业界做出了表率。

一段奋发有为的图强史

翻开总医院医学实验科的科研志,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是一部学养深厚因而成就辉煌的历史。

总医院医学实验科成立于1978年,在田庆生、初俊杰和刘亚革等主任的带领下,不断探索基础研究型科室在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内发展的道路,探索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结合的最佳路径。尤其是初俊杰担任科主任期间,大胆改革开放,积极探索前行,提出了“以科研养科研”的发展理念,积累厚重,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7年被批准为临床基础医学研究中心。马东初教授担任科主任以来,特别注重基础研究与临床的结合。上任之初,就在导师吴祖泽院士的指导下,启动了自体CIK(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技术的前临床研究,建立了GMP条件下CIK细胞大规模培养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十一五”期间学科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确立了以转化医学为核心,以第三类医疗技术为切入点的发展模式。2010年,按国际标准建成了一个拥有多个步入式操作间和独立质控单元的大型cGMP洁净室。cGMP洁净室符合我国《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及现行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要求,并严格遵照国家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总后勤部《军队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及相关检查准入标准,开展“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等第三类医疗技术,并获批临床应用。2011年,医学实验科与肿瘤科、放射治疗科和介入治疗科等相关科室合作被批准为全军肿瘤诊治中心。

作为转化医学的平台和基础与临床连接的桥梁,多年来学科以勤奋严谨、锐意进取的精神,努力培养专业队伍,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造血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在干细胞分离、纯化、鉴定和冷冻保存及增殖分化调控等研究方面有着长期的工作积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总医院血液科合作开展了国际上第一例胎肝干细胞移植工作;在免疫学研究方面,较早地开展了抗人大肠癌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及免疫学诊断的研究和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LAK细胞)免疫过继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一些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这些工作积累,对于推动形成基础紧密结合临床和医教研全面发展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医院对学科投入的逐渐加大,使学科的各项建设,包括学术水平、学科规模、设备装置、综合实力、人才梯队等,均有明显提升,为学科进一步发展夯实了基础。

一个医学创新的实验园

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是学科开展一切工作的总原则,为广大军地患者服务是学科发展的宗旨,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室发展的目标。为了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更好地为广大军地患者服务,学科一次又一次地挑战现有格局和运行模式,按照“医院发展战略纲要”,以转化医学为核心,以第三类医疗技术为切入点,强力打造生物技术转化平台,强化“肿瘤免疫细胞治疗协作中心”和“干细胞临床应用协作中心”建设,使相关第三类医疗技术能高效准入,安全平稳运行,并努力使其最终形成临床应用指南;强力打造基础科研支撑平台,强化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和免疫学理论和技术建设,为以第三类医疗技术方式准入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和新方案准备技术、理论和人才;强力打造分子诊断和质量控制平台,强化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分子诊断技术的临床转化,为相关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和新方案的临床应用把好质量关,并最终实现个体化的临床应用。学科努力加强与相关临床科室在多种模式下的合作与协作,不断促进相关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和新方案的临床转化,同时,学科也不断拓宽渠道,努力加强与国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不断促进学术交流和新技术的引进。目前,学科已初步完成了三大平台建设,形成了体系化、规模化和具有转化医学特色的学科布局。

近年来,学科已经建立和正在建立的治疗技术包括,自体CIK治疗技术,自体TG-CIK治疗技术,自体树突状细胞治疗技术,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单个核、CD34和CD133)和器官来源干细胞移植技术。其中一些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到目前为止,共完成免疫细胞治疗800例。同时,开展的各类相关检查大幅度上升,2012年达到1000人次。从以上取得的成绩看,这种学科布局不仅适应转化医学的要求,而且也为学科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实现学科发展目标,科室实施学科带头人领导下的学术带头人和平台负责人负责制。通过完善各项制度建设,规范各类人员的行为职责;通过实施选择式目标管理,落实各项工作的进程;通过狠抓精细化管理,提高质量建设水平和科室管理水平。

在通过制度抓落实方面,学科要求所有的课题要有开题报告和实验设计;所有的制品制备和实验要有操作规程;所有的制备操作和实验要有详实的记录。特别是在生物技术转化平台,制定了一整套GMP文件,涵盖了细胞制品制备的所有环节,共计204个文件,约50余万字。同时,学科还建立了定期工作汇报制度,定期课题汇报制度和定期学术交流制度。在人员使用上强调一专多能,为此,建立了岗位轮换制度,在提高人员工作能力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

一个医教研的主阵地

在医疗工作中,学科临床应用的技术基本上都属于第三类医疗技术,技术含量高,操作过程复杂。因此,医学实验科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把质量作为核心,强调所有技术操作和制品制备均应严格遵照“严谨、无菌、精准、有序”的原则进行,用一流的技术、高质量的制品为患者服务。

在科学研究中,他们始终坚持以临床需求为牵引,充分发挥作为基础向临床转化平台的优势,注重探索解决临床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科的技术优势和长期积累,积极参与和推动以疾病为中心的重点学科群建设。

在人才培养方面,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注重世界观的构建和方法论的形成,强调系统全面地看问题,并提出统筹兼顾的解决方案。这样做的目的是全面提升能力,而不是片面注重技术的掌握。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学科人员素质和能力均有大幅度提升,实现了“一人多能,一人多岗”。同时,研究生学习也受益匪浅,其中一人成为某大学的教研室主任。

总之,他们恪守“科研服务于临床,临床牵动科研”的创新理念,以技术创新带动科研和教学,再以科研和教学推动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并在推动转化医学发展的过程中,培养人才,促进学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基于这个发展战略,目前,学科已初步形成了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研发团队和干细胞治疗技术研发团队,并与相关科室临床应用团队协作,积极推动转化医学研究、临床转化应用和转化医学人才的培养。

学科共参加承担国家级项目4项(包括“973”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军队和省部级课题13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93篇,其中SCI收录15篇,主编专著3部。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以上奖励72项,其中二等奖4项。招收博士后研究生1人,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8人。

学科在艰苦创业,锐意进取的同时,也不断吸引着国内外同行的注意。在造血干细胞,特别是巨核细胞研究方面,已形成了完整系统,具有明显特色的研究体系,涵盖了从干/祖细胞增殖特性到可塑性,从细胞因子到微环境调控,从多倍体化和分化成熟到信号转导途径及药物靶分子的筛选等方面。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国内领先,接近国际前沿。在转化医学研究方面,学科起步扎实,布局系统合理,运行严谨规范,开始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影响,并受到关注。

一个将威士诚的凝聚体

拿破仑有句名言: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能打败一两头羊带领的一群狮子。这就是说,一名良将决定一方事业的成败,一名科主任决定一个科室的兴衰。

医学实验科主任马东初教授是一名转化医学专家,长期从事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基础研究及临床转化研究,注重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取得了一系列科学性强、有转化潜力和实用性好的研究成果。在造血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有核细胞多倍体化研究、干细胞移植研究和免疫细胞治疗研究等方面有较深造诣,并将一批第三类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

担任科主任以来,他能够站在生命科学的前沿,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求学科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完成了对既往分散、独立、交叉少,重复多的科研模式的全面整合,确立了“夯实基础、建设平台、谋求发展、服务临床”的学科发展理念,实现了学科发展模式“由独立科研向协作攻关”和“由科研为主向转化为中心”的转变。

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医学实验科在这位实力超群的强将的领导下,集结了副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技师1人,博士后指导教师1人,硕士导师1人,他们同甘共苦,为医学实验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中有在科研研发中经风历雨、迅速成长起来的业务骨干,也有走出校门不久的年轻人,带着激情和梦想走进这个创造者的理想部落,一边与棘手难题交锋,一边行远自迩、攻坚克难。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升级转型,跨越发展”这一主题,按照“解放思想,强化作风,重点突破,稳中求快”的“十六字发展方针”,认真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以及财政增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转变税收服务观念,规范税收服务行为,改进税收服务方式,优化税收服务措施,提高税收服务效率和质量,为纳税人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和依法申报纳税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促进经济发展,财政增收。

二、工作目标

全面落实国家宏观调控各项经济、财政、税收政策;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全县纳税人生产经营、纳税情况;引导纳税人自查自纠与重点检查相结合,指导和规范税收财务管理,帮助纳税人了解税务风险,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健全公开、透明、方便、快捷的税收服务工作机制,创建执法规范、税负合理、成本降低、化解风险、社会满意的和谐征纳关系,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三、服务形式

财税服务大走访活动采取会议动员、集中培训、小组包干、实地走访、组织座谈、辅导帮助的方式进行。

四、时间安排

整个大走访活动安排2个月时间。

五、工作内容

大走访服务的主要内容是了解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税务风险,帮助纳税人提高税法遵从度;对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督促其按规定补办税务登记,帮助纳税人化解因不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而造成的税务处罚风险;对未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或申报不实的纳税人,督促其按照税法规定自查补报,帮助他们化解因未按规定申报纳税而造成不缴或少缴税款存在的税务处罚风险;对企业法人及财务人员因隐瞒销售收入不记帐或做假帐,责令限期整改,降低违法风险。

(一)分组召开企业法人及财务人员会议。由县财税部门领导分别进行动员并进行税收政策宣传和培训辅导。

(二)分别召开各类纳税企业座谈会,由财税部门为纳税企业进行答疑,解答企业提出的税收政策,帮助企业用好、用足、用活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及时准确地进行纳税申报。

(三)由财税干部深入企业生产经营场所了解核实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情况,对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下达整改通知书,督促其按相关规定补办税务登记手续。

(四)核对企业生产经营用电证与企业名称是否一致,测算企业单位能耗数量与同行业单位能耗是否相符。

(五)对租用场地进行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了解核实其场地租赁合同签约及租金情况。

(六)了解核实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的项目与许可经营的项目是否一致。

(七)了解核实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利用成本推算法核实企业的税负是否合理。了解核实企业购进的原材料和单位能耗是否准确,成本核算是否真实,纳税申报是否属实。

(六)了解核实企业在产品、产成品的成本核算、费用摊销、税前抵扣是否准确。

(七)了解核实企业销项税金申报、进项税金抵扣是否存在前移和靠后。

(八)了解核实企业是否存在转移销售收入、销售不入帐和现金交易搞帐外循环的现象。

(九)检查企业是否存在虚开增值税发票、接受虚开发票进行抵扣税款行为。

(十)检查核实企业是否存在骗取国家出口退税的现象。

整个大走访服务活动,在了解核实上述情况的基础上,由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对未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或申报不实的纳税人,督促其按相关规定自查补报,确保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五、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纳税服务大走访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郭云霄为组长,县政府办副主任韦志培、县财政局局长陶胜、县国税局局长赖端明、县地税局局长陈晓筠为副组长,县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各分局、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财政局,办公室主任由财政局副局长韦俊敏、国税局副局长韦恩比、地税局副局长计承奇同志担任,具体负责大走访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纳税服务大走访活动分为两个调查组,其中:以缴纳增值税、消费税为主体税种的纳税人由国税局牵头组成走访调查组,从县财政、地税、公安、国土、环保、供电及各乡镇政府抽调人员参加;以缴纳营业税为主体税种的纳税人由地税局牵头组成走访调查组,从县财政、公安、国土、环保、供电及各乡镇政府抽调人员参加。

六、工作要求

(一)国税局、地税局要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范围制定好相关调查表及调查记录发放给工作组人员。

(二)工作组人员在做好调查记录和调查表的填制后必须交给纳税人签字确认。

(三)各工作小组要及时做好调查材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工作,定期汇报工作开展情况。

(四)各工作小组在评估中发现纳税人有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不实的情况要及时督促其按相关规定补办相关手续和进行自查补报,对拒绝补办相关手续和未按规定自查补报的,提交税务稽查部门进行重点检查,对重点检查查出的问题,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处罚。

(五)走访活动采取分组行动,统一协调,全面展开的方式进行。

第5篇

(一)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分级管理、职责明确、反应灵敏的应急机制,快速、高效地处置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确保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成品油正常、稳定地供应,最大程度地避免、减少和缓解各类突发事件造成成品油供给不足或中断所产生的影响和危害,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国家石油供应中断应急预案》、《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市行政区域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置。

(四)工作原则

1、坚持在市人民政府和市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分级负责,协同处置。各有关部门(单位)和各级应急指挥机构按照职责分工,坚持分级管理、分级响应、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强协调配合,做好成品油保障和应急处置工作。

2、各有关部门(单位)应加强对国际原油、成品油价格和供求变动情况的了解,及时掌握国内特别是周边县(区)市市场变化,有效预测市内成品油供需情况,实时监控市内成品油运、销、存情况,积极预防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的发生,做到早预防、早准备、早处置。

3、各有关部门(单位)应以大局为重,突出重点,根据轻重缓急,保障重点单位、重点部门、重点企业的油料供应,维护社会稳定。在资源紧张时,积极做好资源组织和调运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成品油供需矛盾和供应中断事件造成的影响及危害。

二、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应急组织机构

1、市人民政府成立市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本文以下简称市应急领导小组),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商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市商务局局长任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工商局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市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内,由市商务局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了解收集有关信息,协调相关部门(单位),编制和施行本地区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应急预案,在市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调度指挥下,开展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2、市应急领导小组设联络员1名,负责当地情况的收集、整理、上报和有关应急事项的协调落实工作。

(二)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1、市应急领导小组

统一领导、指挥全市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研究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应急决策和部署;下达应急指令,宣布实施和终止本预案;适时对外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信息。

2、市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及时了解和汇总相关情况,提请市应急领导小组决定实施和终止本预案;负责修订完善本预案;落实市应急领导小组下达的应急指令;监督本预案执行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应急处置中的有关问题;负责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的信息报告、工作。

3、市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市商务局负责市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协调市有关部门(单位)成品油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协调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的预防预警和成品油供应保障工作;负责成品油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协助主营单位向其上级主管部门请求增加本市成品油配置计划。

市财政局负责组织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应急所需有关经费,并监督使用。

市公安局负责重点部位、重点场所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现场的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消防扑救工作。

市交通局在应急状态下,负责保障成品油公路运输应急通畅(不含城区道路);并协助运输机构为用油企业提供具有成品油运输资质的危货运输企业和合格车辆(运输费用由用油企业承担)。

市工商局防止应急状态下成品油资源外流,保障成品油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

市物价局负责加强对成品油销售价格的管理和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防止哄抬价格。

市委宣传部负责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的新闻和舆论引导工作。

主营单位负责本单位应急情况调度和处置,执行市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应急工作安排,保障储备油库的安全;在发生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时,配合市应急领导小组向上级部门申请,按上级部门批准的品种、数量提供资源,由市应急领导小组调度安排。

三、预防预警机制

(一)预防预警信息

市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加强对成品油市场供应情况的监测分析,定期对主营单位成品油销存情况进行调度。主营单位担负预防出现紧急状况的责任,在成品油资源相对紧张时,加大配置计划调运力度,积极组织配置外地资源调入,努力保持合理库存。相关部门(单位)积极配合主营单位、生产企业做好资源组织和调运工作,有效防范紧急状况出现。

(二)预防预警行动

1、主营单位在成品油库存下降明显(低于3千吨),后续资源不足,应采取以下措施:

(1)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请求增加本市资源配置计划;请求中石化石油分公司加大输油管道配运计划,向市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协调运输公司将成品油列入重点物资运输予以保障;

(2)每日向市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调运入库量和实际库存动态;

(3)主营企业库存下降或生产设备和输油管道出现重大事故,可能影响我市成品油配置计划兑现时,应及时向市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相关部门(单位)报告情况,加大原油调运入库力度。

(4)市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在国际原油价格及供应或国内成品油供应出现剧烈波动时,应主动加强沟通,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为相关的成品油经营单位排忧解难,确保市内成品油正常供应。

(三)预警级别

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预警分为一般预警(Ⅳ级)、较重预警(Ⅲ级)、严重预警(Ⅱ级)、特别严重预警(Ⅰ级)Ⅳ级,分别以蓝、黄、橙、红四种颜色表示。

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启动一般预警(Ⅳ级):

(1)主营单位成品油库存低于8天需求的;

(2)局部地区发生突发事件急需油料供应的;

(3)省内一家生产企业因出现突出性事件导致停产的。

2、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启动较重预警(Ⅲ级):

(1)市内成品油储备已不足正常需求70%的;

(2)主营单位成品油库存低于6天需求的;

(3)省市内两家生产企业因出现突发性事件导致同时停产的。

3、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启动严重预警(Ⅱ级):

(1)市内成品油储备已不足正常需求50%的;

(2)主营单位成品油库存低于4天需求的。

4、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启动特别严重预警(Ⅰ级):

(1)市内资源供应已不足正常需求20%的;

(2)主营单位成品油库存低于3天需求的。

(四)预警

市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收集、核实当地成品油市场供应情况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分析,提出建议,报市应急领导小组预警,宣布有关地区进入预警期,并通报可能受到影响的相邻地区,严重、特别严重预警向市有关部门报告。

四、应急响应

(一)应急响应级别

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按其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Ⅳ级)、较大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Ⅲ级)、重大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Ⅱ级)、特别重大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Ⅰ级)Ⅳ级,级别确定标准与预警级别相对应。

(二)应急响应行动

1、Ⅳ级

(1)协调机制。发生一般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并启动Ⅳ级响应后,市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召开市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议,通报情况、布置工作,协调解决成品油供应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

(2)资源保障。市商务局协助配合主营单位向上级主管单位申请增加本市成品油配置计划。主营单位加大市外成品油配置计划的调运力度,优先执行市内油品配置计划。加强罐车调控,优先保障管内装车。如属于局部地区因突发事件影响油品供应的,由主管单位从毗邻地区调运紧急供应市场。

(3)销售控制。市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可采取调度令的形式对其它重点单位实行成品油制定供应,保障重要厂矿、重点工程的用油;对社会加油站、楼堂馆所、出租车辆及私家车辆、过境车辆实行限量加油。如属于局部地区因突发事件影响油品供应的,在相关地区实行按计划供应。

2、Ⅲ级

(1)协调机制。发生较大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并启动Ⅲ级响应后,市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召开市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议,通报情况、布置相关工作,协调解决成品油供应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适时召开新闻会。

(2)资源保障。市商务局直接向相关部门汇报,协调中石化、中石油三家主营公司向省公司汇报,增加本市资源配置。主营单位加大市外成品油配置计划的调运力度,调集社会成品油运输车辆,优先保障市内成品油运输;主营单位根据市应急领导小组的指令,将有限资源集中到中心库,实行资源集中调度,有计划地控制出库。公安机关、消防大队进驻中心库,实施安全保卫。

(3)销售控制。市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可采取调度令的形式对其它重点单位实行成品油指定供应,对重要厂矿、重点工程的用油进行限量供应;严格限制对普通厂矿、楼堂馆所的用油供应,停止对社会加油站和其它经销商的用油供应;对过境车辆、私家车辆限量加油。公安机关、消防部门进驻中心库和成品油重点销售点,实施安全保卫。

3、Ⅱ级

(1)协调机制。发生重大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并启动Ⅱ级响应后,市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召开市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议,通报情况,研究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布置相关工作,适时召开新闻会。

(2)资源保障。市人民政府向相关部门汇报,请求增加成品油供应和运力保障,运输部门优先保障市内成品油运输,调用社会民营油品运输车辆运输成品油。公安机关、消防部门、武警部队对重点加油点实行特别安全防护,严厉打击倒买倒卖成品油的行为。鼓励推广使用替代能源。

(3)销售控制。主营单位库存资源油市应急领导小组统一调配使用,对保供单位成品油实行计划供应。停止对社会加油站、经销商和普通厂矿、楼堂馆所、出租车辆、私家车辆的用油供应,控制过境车辆加油,限制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的加油。按地区规模大小保留5—6个加油站,市内保留1—2个加油站,按照市应急领导小组安排进行供应。公安机关、消防部门、武警部队进驻中心库和保留的加油站,实施管制,确保安全。

4、Ⅰ级

(1)协调机制。发生特别重大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并启动Ⅰ级响应后,市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召开市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议,通报情况,进行事态发展的趋势分析,研究制定应急处置措施,迅速执行成品油计划供应的办法和规定,定时召开新闻会。

(2)资源保障。市人民政府负责上报相关部门批准,请求动用国家储备油,市财政局配套相应资金;市应急领导小组直接组织市内资源调运。

(3)销售控制。各区保留1个加油站,市内各区设1个特供加油站,严格实行计划供应。公安机关、消防部门、武警部队对中心油库和特供加油站实行安全保卫。

(三)信息报送和处理

1、建立健全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报告制度。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时,主营单位应及时将情况报告市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立即向市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并提出处置措施和建议。市应急领导小组根据事件严重程度研究决定启动应急响应。

2、发生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并启动应急响应后,市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向相关部门(单位)通报并向公众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应急处置情况。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信息。

(四)应急处置

1、发生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后,市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立即向市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书面报告,详细报告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有关情况并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市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接报后,根据实际情况和分级标准,报经市应急领导小组启动本预案。

2、启动应急响应后,市应急领导小组迅速召集市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应急处置工作。各成员单位立即按照市应急领导小组的部署和要求,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市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协调、指挥和落实。

(五)信息

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信息遵循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

市商务局会同市委宣传部,按照新闻的有关规定,做好信息工作。

(六)应急结束

当主营单位或生产企业的成品油库存与后续资源供应恢复到较低一级应急响应标准时,由市应急领导小组研究决定降低应急响应级别。当主营单位或生产企业的成品油库存与后续资源供应恢复到正常水平,市应急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宣布应急结束。

五、善后工作

(一)善后处置

应急结束后,有关部门(单位)负责统计应急处置期间造成的各种损失,并上报本单位在应急处置期间所做的主要工作和造成的损失。

(二)总结评估

市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应急处置全过程进行总结评估,形成书面材料报市应急领导小组。

六、应急保障

(一)物资保障

主营单位应在保障正常经营库存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应急调度库存,具体为:中石化长沙公司片区、中石化销售分公司片区0.1万吨,中石油长沙分公司0.05万吨,增加库存所需经费由主营单位负责。

(二)通信保障

建立完善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应急通信网络,编印各级应急指挥机构成员名册和通信联系方式,确保应急指挥系统通信联络畅通。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应设立值班电话,确保24小时值班。市通信管理部门负责保障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通信联络通畅。

七、监督管理

(一)宣传、培训和演练

市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加强预案宣传、贯彻、培训和演练工作,普及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的应急常识和技能,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二)责任追究

对在成品油供应中断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职责、且造成重大损失的,有关部门(单位)要依法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违反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监督检查

市商务局、市应急管理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应急措施到位。

八、附则

(一)名词术语解释

成品油:指汽油、柴油、灯用煤油、航空煤油。

主营单位:指市内主要成品油经营单位,包括中石化长沙石油分公司、中石化销售分公司、中石油长沙销售分公司。

生产企业:指省内成品油生产企业,包括中石化股份分公司、中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保供单位:指成品油保障的重点供应单位,包括公交部门、政府首脑部门、重要部门及电力部门、邮电通讯部门、医疗救护、各类应急指挥机构。

(二)预案管理与更新

市商务局根据情况变化,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三)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市商务局负责解释。

第6篇

(一)明确思路

1、明确建司投融资的主体地位。建司是阜阳市政府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深化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批准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企业,也是市政府利用组织优势,调控、整合城市资源,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城市功能的操作平台。其主要宗旨是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创新市场融资方式,将政府行为变为企业运作。建司的设立,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司经营”的新机制、新理念有了明确的载体。

2、明确建司政府性投资项目的实施主体地位。为加强开行贷款资金管理,强化项目决策,必须首先从机制上进行完善和规范。为此,市政府专门成立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投资委),作为决策机构,对政府性投资项目进行决策指导。投资委下设投资办作为承上启下的中间机构,直接领导、督促建司及时把投资委的决策贯彻落实,具体实施。形成了宏观(投资委)、中观(投资办)、微观(建司)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确立了建司政府性投资项目的实施主体地位。

3、明确建司的主要职能和任务。建司作为我市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融资运作主体,从设立之初,就明确了职能和任务:一是融资,依托政府有效资产,按市场化运作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满足城市建设资金需求;二是投资,投资重点是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共设施(政府性投资项目),同时选择有全局带动性和有较高收益的项目进行投资,增加收益,壮大实力;三是还贷,建立债务偿还机制,高效运作城市资产,促进城市建设资金的良性循环和土地资本的不断增值,确保债务按期偿还。

4、明确工作思路。在明确定位、职责和任务的基础上,建司明确了200*年的工作思路:服从服务于阜阳经济发展的大局,以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为重点,全方位打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抓好项目建设,规范资金管理,积极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增强公司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公司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二)完善机制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开行贷款资金量大、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为切实完成承贷建设和还贷职责,建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的要求,制定了公司章程,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2005年8月18日召开了公司重新组建后的第一次董事会,标志着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已步入正常运行轨道。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三者按各自分工,充分发挥职能,切实做到决策民主化、监督制度化、管理规范化,形成了决策机构(董事会)、监督机构(监事会)、实施机构(经理层)相互制约、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管理模式,完善了组织架构。

2、完善规章制度。进入实质性运转以后,为开好局、起好步,切实做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确保开行贷款的政策安全和资金安全,建司参照外地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先后制定了《阜阳市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阜阳市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阜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阜阳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12个规范性文件和实施细则。规章制度的完善和建立,为开行贷款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法律依据。

3、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运行机制是建司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公司行为的重要环节。为此,公司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经多次讨论、酝酿,先后制定了《阜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管理大纲》、《阜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各部门工作职责》、《阜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廉政建设规定》等24个基本管理制度(已编纂成《文件汇编》),明确了内部分工和职责,建立了上传下达、政令畅通、团结协作、规范有序的工作秩序。此外,公司还把企业文化建设、廉政警示教育和加强法制学习等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了内部管理,增强了责任意识,使团结协作、爱岗敬业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规范运作

1、规范200*年投资计划编制工作。根据投资委领导的意见,在市投资办的悉心指导下,建司本着把握政策,摸清情况,认真编制,规范操作,逐级上报的原则,精心组织编制了200*年投资计划,并在第一次投资委全体会议上获得通过。完备的投资计划,增强了工作的目的性、主动性和可操作性。

2、规范项目工程招投标。招投标是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今年以来,建司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依照有关法律程序和规定,积极推进招投标工作:一是在首次运作开行贷款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在全市范围内公开招标选择招标机构和预算编制机构,同时组织现场勘察和招标文件答疑,采取弱化标底、合理低价中标的方式,使项目工程平均中标价比预算价降低20%;二是在对颍州路人行道改造标段和阜临路道路改造的6、7标段,采取了国家最新推行的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招投标,开创了阜城工程量清单报价招投标先河;三是在南城河拆迁过程中,公司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认真进行拆迁评估,制定拆迁方案,并向拆迁管理部门提交了颁发拆迁许可证所要求的全部要件,如期举行了拆迁听证会,此举首开我市城市公益事业行政许可听证会记录。

3、规范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为确保开行贷款项目顺利推进,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司相应制定了《阜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政府性投资项目实施细则》、《阜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项目运作流程》、《阜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拨付程序》等一系列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细则,规定了严格的项目操作和资金拨付程序,保证了开行贷款项目实施和资金规范使用。

4、规范人员招聘程序。根据市政府有关会议决定和市领导有关指示精神,建司会同人事部门制定严格周密的人员招聘方案,在市纪检等部门的监督下,对参加应聘人员的资格进行了严格审查;精心组织笔试和面试,最后对拟录用人员进行了公示。经过严格把关,层层筛选,最后经批准公司录用了五名专业技术人员,为公司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四)抓住重点

1、向开行申贷取得重大成果。200*年12月上旬,开行信用评审委员会通过了我市的信用评审,确定了10亿元的贷款授信额度。20*年初我市申贷进入了最关键的贷款评审阶段,而开行严格控制贷款规模,基本停止了新增城市基础设施贷款项目审批,致使申贷工作一度陷入困境。根据刘庆强市长的有关指示精神,市财政局、建司有关人员不辞辛苦,七上合肥,八下北京,采取“死看硬守”的方式,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我市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贷款于200*年4月1日正式通过开行贷款评审委员会评审,最终落实我市城市基础设施贷款为8亿元人民币,至此,申贷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2、精心组织开行贷款的签约仪式。根据投资委6月19日会议精神,为做好开行贷款签约仪式的筹备工作,建司在有关部门大力配合、支持下,对签约活动所涉及到的仪式议程、领导讲话、致辞、现场新闻采访、答记者问等一系列事项进行了精心策划。由于准备充分,运作有序,开行与阜阳市政府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签约仪式于7月10日在我市开发区隆重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

3、融资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根据借款协议,8亿元开行项目贷款资金将分四年逐步到位。考虑到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资金需要,经过公司努力,开行在200*年用款安排一个亿的基础上,又给我市增加了2亿元用款额度;同时在开行的协调、支持下,采取联合贷款方式,又从工商银行争取到3亿元贷款额度。一系列融资成果,有力保证了我市今、明两年的建设资金需求,超额完成了投资委下达给建司2005年的融资任务。

4、推进项目建设。受国家土地政策调整影响,今年我市开行贷款项目拟新建道路征用土地报批暂无法落实,为此,建司及时调整投资计划,提早实施具备开工条件的老城区道路和人行道改造工程。颍州路、文峰路、清河路、颍河路四条道路的人行道改造已全面展开;青年路道路及管网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已经完成,春节后即可着手实施;南城河综合治理一期拆迁工作,经多方协调,正稳步推进,现已完成50余户的拆迁,占应拆迁户数的58.8%。

5、做好开发区中小企业贷款试点工作。此次中小企业项目贷款试点是我市继8个亿城市基础设施贷款之后,与开行展开的新一轮金融合作,在整个贷款试点过程中,建司精心搭建平台,建立偿债机制,增强信用建设,制定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流程,首批3000万元中小企业项目贷款资金已发放到开发区园内7家中小企业手里,并于200*年12月8日在建司举行了贷款签约仪式。

(五)搞好协调

1、积极做好向各级领导的汇报工作,争取支持。为保证开行贷款项目顺利实施,争取各级领导支持,公司分别于今年4月20日、5月28日向市长办公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作了开行贷款项目有关情况汇报,会议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形成会议纪要;8月4日,市人大柴修连副主任、市政府王改林副市长到公司检查指导工作,在听取工作汇报后分别作出了重要指示;11月3日,根据领导安排,公司就开行贷款项目情况和已实施项目进展情况向市人大主任会议作了专题汇报,市人大各位领导同志对公司前期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开行贷款项目实施、资金管理、偿债机制建立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12月11日,公司就工作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和200*年工作思路向市政府有关会议作了汇报。通过汇报,取得了各级领导对建司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公司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开行贷款项目运作过程中涉及方方面面,必须搞好协调配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司积极和建委、土地、房产、规划和辖区政府等部门加强协调,统一步调,形成合力,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情况,主动和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从而保证了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六)加强监督

1、成立监督机构,加强项目招投标监督。为贯彻落实市政府第37次常务会议精神,确保对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进行有效监督,建司成立了审计监督室,并从市监察、审计部门抽派专人办公。审计监督室根据工作需要,制定了《阜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审计监督管理办法》和《审计监督室工作意见》,对工程建设程序、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使监督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确保监督到位。工程项目招投标监督管理,是实行阳光操作的关键环节。审计监督室积极参与开行贷款项目招投标过程中招标文件的制定和审核、投标单位的资格审查和评标定标工作,对招投标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保证整个招投标过程公开透明。

2、发挥监事会的监督职能。为了加强对公司资产运营的监督管理,健全公司监督机制,监事会制定了《阜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监事会议事规则(试行)》,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以财务监督为核心,对公司的财务会计活动及公司负责人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存在问题

20**年建司上下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取得了一系列融资成果,稳步推进项目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和市投资办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偿债机制尚未有效建立。根据市人大有关决议和市政府有关规定,偿债机制的许多政策已经制定,但尚未得到很好落实,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势必影响开行贷款的本息偿还。

(二)部门关系尚待理顺。城市基础设施开行贷款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才能保证项目顺利推进。从前期工作情况看,部门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三)项目资本金没有完全到位。按照我市200*年工程建设用款计划和与开行签订的借款合同,明年将到位贷款资金3.9亿元。根据有关合同约定,我市需按比例配套项目资本金约1.95亿元,而现在项目资本金尚有很大资金缺口,如不能得到解决,势必影响开行贷款及时提取使用,加大财务成本。

第7篇

今天,我们召开“三到位”考核工作及领导小组第四季度例会,主要是总结2004年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工作情况,安排布置“三到位”考核工作。

首先,简要回顾总结今年以来的工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领导更加重视。年初,市委将计划生育工作作为2004年全市必须抓好的四件大事之一,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书记先后六次参加计生工作会议,反复强调计生工作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为了做好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铁书记3次作出重要批示。为督促落后单位计生工作尽快转化,*书记分别与**市、**县的党政领导就计生工作进行谈话。*市长也多次协调解决计生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在奖励扶助、财政投入、优惠政策等工作上,先后6次作出重要批示,极大地促进了这些问题的解决。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计生工作18次,听取计生工作汇报28次,四大班子领导到基层检查人口计生工作23次,关于计生工作作出重要批示15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我们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给我们增加了工作压力。

第二,机制创新有了新的进展。一是财政投入机制的创新。财政局、人口计生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认真落实“乡财县管”改革后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投入的通知》,要求各级财政在实行 “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支、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乡财县管”财政管理中,把计划生育事业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并作为重点,优先安排,确保2005年末市、县、乡三级人均计生事业费达到19元以上。这一做法得到了国家、省人口计生委领导的高度评价。二是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办法(试行)》等14个相关文件,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建立了完善的配套制度。建立了“四权分离”、“三级三审核、村级三公开”的工作机制。三是利益导向机制初见成效。开展救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活动,对185户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进行了救助,救助金额34.6万元;各级财政、教育等部门对2129户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减免了农业税或子女义务教育期间的学杂费、课本费24.78万元;教育局出台政策,对854个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子女在参加中招时照顾10分录取,减免择校费68.3万余元;劳动局利用小额贷款和职业技术培训等优势,大力开展了计划生育“帮富”工程;农业局在**县召开现场会,表彰农业系统计划生育“结对”帮扶先进单位,对帮扶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县以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革为契机,筹集资金11万余元,为11099户计生家庭减免了一人份合作医疗参保费用。目前,我市“奖优免扶保助”六位一体的利益导向机制初见成效。四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出台了《关于***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了计生、卫生、药监等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了相关制度;宣传、民政、妇联、共青团、计生等部门投入资金23.4万余元,慰问计划生育家庭;农业、林业、水利、教育等部门通过提供场地、帮扶资金,减免学杂费,优先安排入学入托,优先提供种养殖技术等形式,为计划生育家庭提供帮助,累计金额25万余元;卫生局对全市各类医疗机构的314名专业技术人员,211台B超全部进行了登记;全市各级卫生、计生、公安等部门组织专项执法检查39次,清理清查医疗机构800余个,药品经营企业120余 个,查处非法终止妊娠行为127例,综合治理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工作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此外,还有一些单位的工作值得肯定。比如组织部将计划生育纳入各级党校的培训内容;司法局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计划生育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利用法律武器维护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合法权益;广电局充分利用强势媒体打造《人口·社会·家庭》、《月亮湾》等计生宣传“金牌栏目”;在奖励扶助宣传月活动中,日报社推出4个整版宣传奖励扶助制度,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这些做法都是值得肯定的。

第三,工作成效突出。2004年,全市各级共投资1812.3万元,改扩建县站5个,新建、改扩建乡所53个,村室1209个,使计划生育服务“阵地”面貌焕然一新;投入600余万元,使全市39816户独生子女父母的奖励费,22039例“四术免费”以及1937名村级计生管理员、9490名组宣传员工资全部得到落实;投资530.75万元,搭建了通畅的市、县、乡三级信息网络平台;投入816.8余万元,开辟了**人口网、公益喷绘、公交广告、手机彩铃、大型电子屏等强势宣传载体,推动了婚育新风与小康同行项目深入开展;组织部严格执行**发〔2004〕1号文件,在全市选拔任用副县级领导干部的过程中,对在2003年人口计生工作排在全市70名以后的乡镇负责同志实行了“免于提拔”,在全市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司法、民政、公安、工商、中级法院等单位根据*计生组〔2004〕4号文件要求,对本单位计划生育责任目标进行调整,加大了计生工作力度,工作成效显著。4月份,我市被省委、省政府评定为“全省计划生育先进市”;国家发改委、国家人口计生委县站乡所标准化建设研讨会专程到***现场参观;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试点工作多次受到国家、省人口计生委的肯定和表扬;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财务司司长,省政府副省长亲临我市调研指导人口计生工作;省人口计生委主任多次到我市指导工作,对我市的计生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是这些年坚持不懈地抓落实、抓创新、抓改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工作开展不平衡。多数单位的工作水平在不断提高,而部分单位仍在原地未动。二是有些单位在制定、完善和执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工作态度上还不够积极,甚至有的单位对自己应该履行的职责不主动履行。三是抓落实主动性不够。一些单位在落实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部署上,靠等靠催,缺乏主动性、创造性,缺乏像教育局、财政局、司法局、农业局那样主动结合本单位实际出台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政策的精神。比如在前一段时间,市政府组织的奖励扶助调研评估工作中,由于个别单位的不负责任,就影响了工作。部分成员单位计生专干的培训有待加强,由于部分单位管理权限变化带来的管理缺位等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在即将到来的2005年加以克服和解决的。

今天没有要求大家汇报第四季度工作情况,但是希望大家回去后严格对照年初签订的目标管理责任书,认认真真总结一下今年的工作,做好迎接考核的准备。

下面,我就2004年“三到位”考核工作及考核机制改革的问题,讲三点意见:

一、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坚持考核

近两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了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两个转变,调整了工作重心,完成了部门更名,加快了法制建设,充实了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人口规划制定落实等重大职能,从原来较单纯的人口控制到现在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分布以及关注人口迁移”五项基本任务,可以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到了重要的战略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部门,对于四个方面对问题必须要有清醒认识。一是各级各部门领导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对于经济社会影响的重要性、复杂性、长期性的认识,亲自抓、持久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动性不能过高估计;二是对于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不能过高估计;三是对于计生干部的素质、能力不能过高估计;四是对相关部门齐抓共管计划生育的工作格局不能过高估计。同时,我们看到,定期对各级各部门履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职责情况进行考核,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对于引起各级领导重视,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严格生育政策执行,促进部门联合,绷紧国策弦有着重要的、关键的作用。所以,面对“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改变,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重要地位没有根本改变,群众的生育愿望与生育政策现状之间的矛盾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矛盾没有根本改变,计划生育作为天下第一难的工作性质没有根本改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作为政府宏观调控重要内容和公共财政的组成部分的事实没有改变”这样的工作形势,我们必须继续坚持考核,必须坚持发挥考核在促进领导决策、依法管理、宣传教育、优质服务、利益导向、经费投入、考核评估等九大工作新机制建设上的积极作用。

二、做好新时期的人口计生工作,必须不断改革和完善考核机制

现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内容增加了,工作思路和办法转变了,各县市区和各成员单位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都相应提高了,我们感到,不改革就失去了考核的意义,就无法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要推动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对考核的内容、结构、办法以及考核结果的使用进行改革和完善,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今年,我们按照重实地检查,轻汇报;重群众满意度,轻表面文章;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轻发文件、开会议的“三重三轻”原则,对考核机制进行了改革,以期将各级各部门工作的精力和重心放到扎扎实实工作上来,将工作的目标放到提高工作水平和群众满意度上来。领导小组办公室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对考核工作了一些必要调整,考虑得很细,基本上有以下几个新特点:一是增加了综合评估。现在各级各部门都很重视人口计生工作,对于“三到位”考核的关键——领导重视,必须进行横向比较,才能分得出“高下”;对于那些领导认识和决策水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县(市、区)和成员单位,我们要给予表彰。二是调整了考核的内容。将创新工作机制、财政投入、重点难点问题解决摆在了突出位置,加大了分值;增加了市委、市政府人口计生工作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考核;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加会议、贯彻会议、上报材料等细节问题,通盘考虑在内,督促各单位抓落实、抓细节的落实。三是注重发挥考核的载体作用。此次考核,我们在乡镇办事处、县级成员单位的样本抽取范围上,瞄准了全市计生工作排名后70名的乡镇和计生工作任务较重、力度较大的成员单位,目的是通过考核对工作再促一促,再推一推。当然,还有合理地安排考核日程、科学制定考核方案等都是值得关注和肯定的。但是,我认为,通过此次调整,我们的考核机制还不够完善,作用发挥还有待增强,对考核结果的使用力度要再加大,所以此次改革仅仅是一个开始,今后还将继续进行下去,并且将随着工作形势的变化而变化,逐步形成科学、完善、规范、公平的考核机制,与我们实行的“动态”垂直目标管理体系,一并成为有焦作特色的、目标明确、运行规范、调控有力、反馈及时、奖惩公平的领导小组工作机制。

三、坚持公平、公正原则,认真负责地做好2004年度“三到位”及成员单位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工作

我们对各县市区、市计生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进行考核,是为了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推动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加快人口计生工作改革创新步伐,在全省率先建立“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新的工作机制,因此,无论是在考核机制的建立上,还是在考核工作的具体操作上,我们都必须以促进工作作为出发点,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让各单位对考核放心,让各单位放心工作。为此,我对此次考核讲三点具体要求:

第一,要研究。对于此次的考核办法,大家要边考核边研究,留心观察一下这个办法有没有不当的地方,是否还有与当前工作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是否有利于提高各单位工作的积极性,是否能够达到我们评出先进更先进,后进追先进的预期目标。希望大家带着问题下去,在实践中好好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调整。

第8篇

关键词: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国民经济发展

一、土地调查

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土地调查是最基础的一项工作,它实施的主要目的是对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进行全面地调查,从而使掌握的土地基础数据更为真实和准确。在《土地调查条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每十年进行一次全国土地调查;依据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每年进行土地变更调查。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开始实施到现在,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不止一次强调“调查数据务求真实、准确,要尽可能整合各项检查需求,一次调查兼顾多方面工作”、“要把监管事项,诸如土地违法、占补平衡、增减挂钩、矿业权管理、地质环境等

尽可能整合进去,“一并开展”、“尽可能反映多方面管理业务信息,并与‘一张图’建设和‘批、供、用、补、查’等监管衔接”。所以,之后在变更调查、调查成果的要求上也日益提高,成果也得到了越来越大的应用范围。

当前,调查成果应用已经开始逐渐多元化,不仅可以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建设用地审批、耕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提供基础支撑,促进国土资源的科学管理,而且也可以在林水、农业等非国土资源管理领域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是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决策依据。在应用过程中将自身的新特点体现出来,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新问题,需要在今后的调查要求、调查机制以及业务衔接上不断改进和分析。如,土地调查和百姓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其中一项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将全国城乡各类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调查清楚,这样的话,土地登记发证工作就会得到有效地促进。要全面开展土地权属调查,明确土地权属界线,这与土地权利人的参与、配合有着密切的关系。要在相邻土地权利人的共同指界前提下,将土地权属协议书进行签订,只有这样,土地界线才能够得到最终确定。这一次的调查成果,还会成为下一步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基本依据和条件,为依法明确土地产权归属,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而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这个层面上讲,土地调查和百姓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是尤为密切的,对于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而言也是尤为重要的。依据《总体方案》要求,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要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权属状况进行全面查清,对各类土地权属争议进行及时调处,全面完成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依法明确农民合法土地权益。

二、第二次土地调查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土地调控、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将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进行了解和掌握,在科学发展观落实的基础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也是有效管理土地的重要依据。

2.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农民权益、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开展,可以对全国耕地的数量、分布进行全面地掌握,基本农田状况调查工作的开展,可以上图、登记上证、造册基本农田,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过程中发挥基本性的作用,是监督、考核各地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目标完成情况、保障国家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内容。

3.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和严格管理土地资源的重要支撑。应用遥感等先进技术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全面获取准确、可靠的土地利用数据和图件,为土地征收、农用地转用、土地登记、土地规划、土地开发整理等各项土地资源管理业务提供可靠的基础支撑和全面的服务,才能不断提高土地管理水平,提高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执政能力。

三、做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应用的几点建议

1. 改革土地调查制度提高数据可靠性

以前,土地调查是通过县政府组织进行实施和开展的,按照一级级的方式逐渐汇报。受到地方政府的干扰,土地调查数据的可靠性得不到保障,这对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宏观决策会有不良影响。若是新一轮土地调查还是由县政府组织实施,那么行政干扰必然会出现,土地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基本上难以得到保证,所以,改变现行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是很有必要的。改革的思路是,土地调查通过省级政府作为实施的重要组织,与地方政府相互配合,土地调查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是通过省、县政府进行负责。

2.调查成果信息化系统化提高应用效率

目前的调查成果需要采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先进、高速、大容量的全国土地利用信息管理、更新的网络体系,实现各级互联、内外交换的信息服务与数据交换,为日常管理、信息和社会化服务提供统一的土地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土地信息传输、交换、共享及社会化服务一体化,为土地管理、政府决策和各类社会经济活动提供准确快捷的信息服务。调查成果的信息化为高效、多用途使用土地调查成果提供更加快速便利的手段,使土地调查成果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大大提升。

参考资料:

[1]黄葛炎 龙 青:查清土地家底 服务经济社会――广西第二次土地大调查首期培训班侧记[J].南方国土资源. 2007(08).

[2]宋建国: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切实搞好第二次土地调查[J].青海国土经略. 2009(01).

[3]统一思想 明确目标和任务 采取有力措施 确保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圆满完成――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四连在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国土资源导刊. 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