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17 06:50:3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林业调查报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一方面对改善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确产生了显著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又制约、影响了农民的长远生计和农村经济发展。调查发现,一旦国家停止钱粮补助,退耕还林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将面临严峻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耕地大量减少,农民基本生活难以保障。退耕还林工程实施4年来,全县有12万亩农田停止耕种,对粮食生产产生了很大冲击,全县粮食产量下降辐度较大。尽管目前在国家补助期内,农民的生活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但是一旦停止粮食补助,农民的基本生活将十分困难,尤其是退耕面积较大的村和极少数“全退户”。如*乡*村一组,已实施退耕还林1154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0%,目前人平占有耕地不足0.6亩。*乡*村农民郑之汉,一家3口人,实施退耕还林后仅剩1亩耕地,人平只有0.3亩田,一旦停止补助,基本口粮将难以保证。类似情况尽管所占比例不大,但却是非常严重的隐患。
二是种植的树种效益偏低,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不大。此类问题突出表现在中高山地区。据调查,低山地区退耕种植柑桔、茶叶的,补助期满后绝大多数能产生较稳定的经济效益,农民生计基本不用操心。但是中高山地区种植的板栗、银杏、杜仲以及其它生态林树种,由于林业生产的周期长、见效慢,加之市场疲软,很难发挥出应有的经济效益。如*乡四年共实施退耕还林6700多亩,种植银杏面积达5514.5亩,目前基本没有任何经济收益。据当地干部和群众预计,至少还要15年方能开始收益。据统计,全县退耕还林除2.3万亩柑桔、0.5万亩茶叶外,其它大多数是此类情况。
三是部分工程质量不高,限制了收益预期的空间。在工程实施时,没有坚持围绕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集中精力发展主导产业,树种选择过多过滥,不利于形成农村经济支柱;没有按照科学引种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引种试验,直接用于大面积栽植,导致适应性差,苗木生长缓慢。如磨坪乡引进的佛手系列银杏品种,*乡引种的石榴,到底能否产生经济效益,至今还很难说;没有实行综合开发,林地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由于工程实施的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农民对退耕还林的效益需求,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加强退耕还林管理的积极性。
四是后期管理不善,影响了树苗的正常生长。除柑桔、茶叶和部分板栗等经济林外,相当部分农民认为“还生态林是为国家栽树”,退耕还林后没有进行抚育管理,任由树苗自生自灭,少数农户还把退耕地当作放牧牲畜的场所。加之近几年的工程建设任务较重,各地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建设上,没有及时搞好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农户普遍缺少实用技术。由于后期管理不到位,直接限制了工程经济效益的正常发挥,导致农民难以从退耕还林中得到回报,对全县广大以土地为生存支柱的农民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五是林副产品销售困难,退耕农民的现实收益减少。退耕地上生产的林副产品由于缺乏健全的销售网络和稳定的市场,导致难以变成商品,直接制约了农民的现实收入。我县*乡生产的银杏茶,应当说是一个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退耕农户现实收入的好产品,但是苦于销售市场未能打开,至今仍处于小打小闹阶段,没有形成规模。20*年仅产干茶500公斤,收入1万元,该乡的银杏叶综合利用率不足10%。
六是政策补助期限偏短,不能满足工程要求。国务院[*]24号文规定“退耕还经济林的补助5年,还生态林的补助8年,以后根据情况,需要多少年就补多少年”。我县地处三峡大坝库首,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实施退耕还林保护三峡工程生态安全的政治需要,势在必行。但根据目前工程现状和苗木生长情况,在现行补助政策下,5-8年内绝大多数将无任何收益。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从客观上分析:一是退耕还林是一项创造性工作,缺乏成熟的经验,国家政策存在逐步完善的过程。加之我县是全国退耕还林试点,*年实施时按以前的分类方法将大量板栗、银杏、杜仲、茶叶等纳入经济林上报,与现行的退耕还林政策相比,减少了3年的政策补助;二是由于镇村机构改革和换届,人员变动频繁,领导精力分散或对退耕还林工作不熟悉,影响了工程的组织实施。从主观上分析:一是思想认识不统一,对退耕还林的意义认识不够,对做好退耕还林工作、解决退耕农民长远生计的难度认识不足,工作措施不力;二是缺乏统筹考虑,抓住当前补助钱粮的大好时机,致力于培植新的稳定的经济增长点的意识不够。没有用市场的观念、长远的观念去分析形势、解决问题;三是缺乏积极引导和服务。在政策宣传、技术指导、培育市场等方面研究不够;四是没有形成活力,未能很好地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农业项目的捆绑投资不够。
切实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实行林下开发,培育后续产业。加强对全县已实施的12万亩退耕还林的开发利用,是解决退耕农民生计问题的关键。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林下资源开发:一是实行林果、林特间作。除坚决禁止种植粮食作物外,凡是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都可种植。提倡在退耕还林地内加大造林密度,种植其它经济树种,实行多模式配置、立体经营,使农民有一个好的收益预期并最终实现效益最大化;二是推广林下种草。建议在退耕地内种植黑麦草、百喜草等适宜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草养牧,推动养殖业的发展,解决农民生计问题。在推广林下种草的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两点:第一,草种不能过多过滥,全县以2—4个草种为宜;第二,要注重培植养殖大户。
二、加大跟踪投资,搞好综合开发。退耕还林只是一项基础工程,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切入点,只有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土地整理、扶贫开发、能源建设等所有面向农村的投资项目统筹结合起来、综合开发,才能确保退耕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今后的农业项目安排上,要重点向已实施退耕还林的地区倾斜。要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提高粮食单产;加强农村能源建设,解决生活用能;加大生态移民力度,通过搬迁开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同时,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订单农业等适销对路的农业产业,增加现实收入,解决退耕农民的后顾之忧。
三、强化技术指导,进行品种改良。解决农民的生计问题,必须以巩固现有造林成果为基础。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全县板栗种植面积已达到6万亩,银杏种植面积也在2万亩以上。对现有的板栗树、银杏树进行高枝嫁接、改良品种,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县委、县政府应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落实相应的机构、人员和经费。县财政安排专项改造资金,扶持板栗品改工作。要建立优质种源基地,与有关科技人员签订承包合同,实行技术承包,品改验收后兑现工资报酬。同时,充分发挥农村土专家、田秀才的作用,在有退耕还林的村确定一名技术员,财政给予适当补贴。
四、培养营销大户,扶植龙头企业。加强林特产品加工、销售市场的培育,是解决退耕农民生存和发展大计的根本保障,也是全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点和瓶颈。只有把市场打开了,农民生产的东西才能转化成商品,才会增加货币收入,我县的农业产业化建设才会步入积极、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要整合全县的板栗资源,建立统一的销售网络,对板栗销售大户予以重奖。要积极扶板栗、银杏龙头加工企业,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搞产业化经营,带动工程区的农民脱贫致富。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设板栗冷贮仓库,解决板栗难以贮藏的问题。
重视油茶产业建设 为生态强县添亮点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笔者在下乡下村进行林权改革、林业产业建设走访调研中,发现蒙泉地区、白云以下乡镇的广大干群对油茶产业建设发生了浓厚兴趣。本文就全县的油茶产业建设谈一些见解。
一、**县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机遇和现状
1、**县发展油茶产业的机遇已经来临
20xx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和意见》,20xx年,国家又在长沙召开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明确提出要把发展油茶作为维护国家粮油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一个重要产业来抓,拟投入600亿元在长江以南14个省建立6000万亩油茶产业基地,湖南省被列为油茶中心产区。**县也被列为重点县。茶油市场需求大。一方面,国际市场茶油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国内潜在市场更加可观。目前,不少国家已基本实现食用油木本化,发达国家人均占有量达到20公斤,而我国人均占有量仅0.1公斤,潜在市场巨大。油茶开发潜力大。**县适宜种植油茶的面积达15000公顷,特别是南部丘陵区,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可望发展10万亩。
2、**县油茶产业的现状不容乐观
**油茶面积太小,目前仅存3万亩。品种老化,全县油茶以寒露籽为主,几十年甚至百年未改造更新,经济效益低下。管理粗放,**县油茶只是经过了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一次全面垦复,以后30多年,栽培管理一直未能精耕细作,在自生自灭的环境中生存。采摘无序,根本没有遵循采摘原则。加工缺失,**县目前没有油茶精深加工企业,形成不了商品环境。
**县目前发展油茶产业还受人们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的影响,况且,油茶前期投入大,市场前景不明,潜在风险较大,效益比较低下。**县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是油桐、油茶大县,70年代开始转入柑橘、茶叶大县建设,县域经济内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鼓励、支持的优惠政策发生转折,油茶产业受到了冲击。
二、发展油茶产业应采取的对策
1、营造一个重视油茶产业、发展油茶产业的好环境。
一是要加强领导。建议**县也要像省政府一样,成立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一位副县长抓这项工作。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造成一种强大的声势。三是要实行考评奖罚制度。在初始阶段,乡村干部,县直有关部门要有任务,有指标,并与一定的业绩考核挂钩。
2、打造一个油茶产业发展的好机制。
首先,要全力推进林权制度改革进程。其次,采取公司+基地+农民的模式发展油茶产业。再次,有关部门要配合支持,形成合力。
3、制定一个油茶产业发展的规划。
20xx年8月至20xx年3月,县林业局已会同发改局制定了全县五年油茶发展规划。总体目标是:5年新发展10万亩,连同已存的5万亩,全县总体控制15万亩,重点区域是南部丘陵地区。20xx年重点在夹山镇汉阳村、孙家嘴村、雨林村新造8000亩,在西周等村低改20xx亩。同时,在夹山的西周村水库租地150亩,建设高标准的油茶种苗基地,当年出苗30万株,满足全县油茶发展之需。
4、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程。
一是要重点建设种苗基地。油茶产业是百年工程,种苗质量至关重要,林业部门一定要坚持种苗管理条例、种苗审核、种苗鉴定等一系列规定,为农民把好关,服好务。二是落实低改技术,当前低改主要是做好品种改良,土壤熟化,清除杂质,施好底肥,防治病虫害。三是制定油茶有机良品的生产标准,搞好培训。
参考温州等县域经济发展成功的经验,福绵人建立了本地的服装协会,此举有利于服装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避免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握紧拳头一致对外”。另外,最近一支由个体户代表、退休职工组成的义务监督队现身于“裤子之都”各成衣加工厂,这支监督队主要是对各成衣厂生产条件、安全状况、工人权益进行监督,从而督促各厂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安全意识,遵纪守法。
三、福绵服装企业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及改善方法
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福绵的服装产业取得了巨大发展,我社会实践小组通过采访,调查问卷等形式,结合调查分析结果分析,福绵服装产业同样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集中体现在:
(一)企业创品牌意识不强,缺乏长远的品牌战略
而且,调查结果表明:
1、没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信息化建设方案,是众多福绵服装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
2、大部分企业仍没有制定出企业长远的发展规划,缺乏战略性的生产发展指导,这对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不利。
(二)企业从业人员素质总体偏低,高级服装设计人才缺乏
企业经营业主以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居多,企业职工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高级服装设计人才更是奇缺,企业之间争夺高水平服装设计师和熟练技工,人才流动过于频繁,致使产品质量不稳定。另外,企业缺乏高级的复合型管理经营人才,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不利于企业的管理和生产。
(三) (一)加强企业的品牌培养观念,实施品牌战略
福绵企业在来料加工生产的同时,还要努力开创自己的技术风格和服装品牌:一方面,小企业应注意在量和质的基础上,争创品牌;另一方面,在现有企业品牌的基础上,加强对品牌的保护措施,实现现有品牌的优势再造,注重大众品牌的培育和品位提升。以企业的经济实力、设计优势、市场营销优势及准确的品牌定位,抢注商标,争创名牌。
同时,政府也有义务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等方式,为福绵服装业加大力度打造“裤子之都”,实现并发挥“福绵裤”这一总体品牌的集群效应。从而使福绵服装业由加工贸易向品牌效益产业升级,形成现代意义上的高层次服装业。
(二)努力提高企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实现技术创新
一方面,提高企业员工待遇,引进高级人才。主要包括高级服装设计师和高层次的复合型精英人才等。福绵成衣制造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福绵也是成以制造的最大务工人员输出地之一,据统计,在广东、江浙沿海一带的成衣人员有数十万人,他们的培训程度较高,其中不乏高级的服装制造和设计的技术人员,如果福绵服装业能得到长足发展,企业提供的待遇够高,考虑到福绵本地物价优势明显和乡土情节等因素,相信会有大批的在外务工人员返乡进厂。
林业资源调查是农业自然资源调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为什么有许多地方年年造林不见林,少见林,为什么大量荒山秃岭依然如故,为什么沙漠面积不仅没有控制住,而且仍在继续扩大,为什么要求人们必须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而违背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事情还屡见不鲜;为什么森林遭到严重破坏,始终没有制止住。虽然近年来,林业管理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国营林场有所发展,但林业建设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森林覆盖率只有23.3%。而且森林分布不均,林种结构不合理,森林单位蓄积量低,每2m3/667m2左右。例如,某地区水源减少,全区40大片水源林区的364条中小河流中,有21条断流,103条流量减少一半,146条流量减少1/3。全区水土流失严重,据20世纪60年代的统计是1200000hm2,近10年来达到2133333.33hm2。全区平均每年流出区外的沙量3200万t,这些流走的表土所含的氮、磷、钾肥量共72万t。水库河道淤积,附近水电站建成运行后,1961~1979年共淤积1.24亿t,平均每年淤积650万t。多数河流上游有的地段河床抬高2m左右。从以上这些问题可以看出:林业生产和生态朝不利方向发展,这是值得严重注意的。要认真总结30年来正反二方面的经验,进行资源调查和林业区划,包括荒山林地土壤普查、林业土地种类调查、森林资源调查,林业经济调查和搞好林业区划,调整林业建设布局,这是带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作,是领导林业生产的基本功,需要认真对待。
二、林业资源调查和林业区划的主要任务分析
根据综合农业区划工作要点和县级综合农业区划的要求,林业资源调查和林业区划的主要任务是:查清林业土壤种类及其分布,林业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划分立地条件类型,对自然、经济、生产技术等条件综合评价。提出林业分区划片的各区林业发展方向,森林覆盖率规划,林种、树种结构和布局,增产途径和关键性措施,达到充分利用林业土地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森林多种效益。具体要求:在农业土壤普查中完成林地、荒山土壤普查任务,提出县级林业土壤分布图和土壤普查报告;在农业资源调查中,完成林业资源调查任务,提出森林分布图和林业资源调查报告(包括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专业、专题和林业经济等调查报告);在综合农业区划工作中完成林业区划任务,提出林业区划报告,绘制林业区划图。这是制订规划设计的基础材料,是调整林业生产建设布局的可靠依据。
三、开展林业资源调查和林业区划的程序
根据林业区划和县试点工作的要求,应把土壤普查———资源调查———专业区划统一串起来,由一个队伍负责完成较适宜。好处是:既分工又合作,一个整体,有利于搞好林业区划工作。整个程序大致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3.1成立林业专业调查组
在县农业区划委员会统一领导下,按专业归口,任务到局,组成林业资源调查区划队,队伍要少而精,任务具体落实到专业组,一般可分为:林业土壤普查组,负责山地林地土壤普查任务;土地资源组,负责地貌、地类、土地资源类型调查;立地条件型组,负责荒山、林地立地条件型、林分类型的调查,编制造林规划设计服务;森林资源动态组,负责调查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动态及其发展的趋势;林业经济组,负责调查各分区的社会经济情况,林业建设投资、经济收入分配,林业技术经济指标,林业生产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林业区划组,负责各专业综合、专题调查,林业区划工作。
3.2搜集现有资料
搜集近年来各种林业资源调查、专业调查、专题调查资料,地形图、地质图、森林分布图、各种区划图,准备各种调查用具、表格、技术资料等等。并由县林业局抽调熟悉林业情况的干部、技术人员、老工人参加座谈讨论,提出一个粗线条的林业区划初步方案,拟定林业调查研究提纲。
3.3外业调查
按各专业组进行调查,尤其应注意生态经济、林种结构、林业优势等专题调查。例如要选择多林变少林、无林或少林、无林变多林的典型,调查其变迁史、原因、趋势、经验教训,特别是对林区气候、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度和危害程度,农林牧生产、生活水平、收入分配、人口变化、五业结构、农村景况;要调查各县的林业优势具体项目、产值、比重,林满、树种结构和布局,提出发展林业生产和如何发挥林业优势的建设性意见。
3.4内业工作
检查验收外业调查材料,分别计算、统计汇总、综合分析、研究林业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修改林业区划初步方案。编写调查、区划报告,绘制专业图表。各专业组既协调又不完全协调的关系,各专业组各自编写报告提纲,阐述各自的条件、基础特点、分布规律,生产潜力,关键问题和措施,绘制各专业用图。
3.5调查区划的成果审议
由县林业区划队,提出初步成果,报请县农业区划委员会组织专门学术会议审议,同时,征求干部、群众代表意见。农业区划提供森林资源条件、评价以及发展方向。
四、做好城市林业调查工作的建议
4.1要确保林业资源调查和林业区划工作的质量
建议各县选择好林地土壤普查、林业资源调查、林业经济、林业区划等专业组的组长,组长应该由技术水平较高、业务熟悉、责任心强、有组织管理和业务分析能力的技术人员担任。城市林业调查是一项带有科研性质的基础性工作,涉及学科、多专业。特别是编写林业区划初步方案的技术人员应该是由有多专业综合能力,对实际情况特别熟悉,又能写作的技术人员担任。
4.2要研究最合适的森林覆盖率和最合理的林种结构
建议根据以下原则选择:树立生态平衡观点,增加森林覆盖面积,保持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山地60%、丘陵40%、平原15%~20%的覆盖率是有可能实现的;树立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观点,选择最佳林种结构,增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比重;树立发挥地区特长的观点,发展有竞争能力的传统产品,例如八角、玉桂等;要有一树多用的观点,既是用材,又是水源、薪炭树种,搞好林种内部的优良树种结构。
4.3搞好专题调查
选择一、二个多林和少林的典型组,进行多专业、多学科的综合考察,研究森林多与少和无林区的自然地理景观、农林牧生产、人民生活、自然灾害、气候变迁、水土流失、动植物资源等变化;总结经验,提出今后农林牧发展的关键性措施。每个县都应该树立一、二个如何扭转生态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的典型。
五、结语
关于我市杀虫剂类持久性有机污染排放源的调查报告
根据《海南省林业局关于开展杀虫剂类持久性有机污染排放源的调查的通知》(琼林[2010] 48号)文件精神,为全面查清我市杀虫剂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科学制定和实施我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十二五”污染防治规划,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我市生态安全,加快我省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此,我委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以森林检疫站技术人员为主的调查队伍,对我市林业系统杀虫剂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开展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做法
为确保调查的质量和效率,我农委组织了以森林植物检疫站为主的专业调查队伍,深入全市辖区内的药剂储存仓库、木材厂(木材防腐剂)、各类苗圃等场所进行全面调查,重点调查上述场所有无储存或使用氯丹、滴滴涕、六氯酚、毒杀芬、灭蚁灵、五氯酚纳等杀虫剂类持久有机污染物,逐个进行登记,详细咨询经营者使用杀虫剂类持久有机污染物及管理情况,并向他们宣传使用杀虫剂类持久性有机污染排放源的危害性。
二、调查结果
调整充实了镇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
二、管辖区域:森林火灾扑救工作本着本村处理的原则。镇共有40个行政村(居)和4个经济管理区、2个镇办林场,一旦发生火情,由各包村领导负责组织各所包村干部和计生包村工作队(女同志、老同志除外)和本村主干、一般干部、护林员、半专业扑火队指挥进行扑救,力量不足应请求支援,由指挥部指挥长调其它村力量支援,管理区、村委、林场结合部发森林火灾,毗邻各村都要组织力量扑救,必要时再调动其它村力量支援。
三、值班制度:镇政府、各管理区、村(居)委和林场都要坚持24小时值班且有领导带班制度。其职责是坚守岗位,及时报告火情,做好上传下达。
四、组织领导: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村(居)、场护林员应立即向村(居)、场值班人员报告,由村(居)、场带班领导向包村领导、镇值班室和镇森林防火办公室报告,包村领导应立即组织包村工作队,计生包村工作队,本村各村主干,半专业扑火队进行扑救,力量不足就要请求由指挥部指挥长调动其它村(居)支援扑救。
五、火灾报告:一旦发生森林火灾,相关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向镇值班室和镇森林防火办公室报告,镇值班室或镇森林防火办公室应立即向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县森林防火办公室报告。
六、扑火力量:包村工作队,各村(居)两委干部、护林员、半专业扑火队,统一由包村领导指挥,其他村、镇扑火队由镇主要领导调度。分管领导、林业站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到位指导扑救工作,请求部队支援由镇指挥部指挥长决定,扑救森林火灾应遵循“三不打”、“二严禁”、“一报备”原则。
七、火场清理:火灾未彻底扑火之前,扑火人员不准撤离火场。明火扑灭后,村级责任单位必须带领清场人员留守火场,做好暗火火场清理工作,避免死灰复燃。
八、后勤保障:由卞春山主任科员总负责,森林扑火车辆由镇党政办负责调配。发生火灾的单位对扑火所需的食品,矿泉水等物资要派专人负责,做好供应工作。医院部门必须做好扑救人员意外情况救护工作。电信部门要确保通讯畅通,以确保顺利救灾。
九、火情查处
1、案件查处:火灾案件查处由县森林公安分局负责调查,依法处理肇事者,一旦发生森林火灾请求县森林公安分局赶到现场调查取证,有关单位要积极协助,主动配合,并提供证据、证人和肇事者,以便尽快破案。
2、林木鉴定:火灾林木损失情况由林业局派林业工程师进行鉴定。镇森林防火办公室在火灾发生后三天内向县防火办呈报火灾初步调查报告和面积小班勾绘图。火场跨乡界限由县防火办牵头,组织林业局的工程师和相关林业工作人员共同调查鉴定。火场跨县、市,由县防火办上报市、省防火办公室,由市、省组织有关县乡镇林业干部共同鉴定。
3、面积统计:火场起火点明确,过火面积按起火点所在管理区、村(居)、林场统计,起火点不明确的,按相邻单位分别统计。
十、灾后处理
1、森林火灾发生后三天内所在管理区、村(居)、林场应向镇森林防火办公室提交书面报告,说明起火原因、地点、林木损失情况和森林防火整改措施,村干部包山头情况,护林员到位情况,处理意见。
2、善后处理:对伤亡事故的善后处理,由镇政府、林业局、民政局等有关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做出处理决定。
3、扑火经费:扑火误工补贴及其它费用由火灾肇事者个人支付,不明原因的,本村的扑火队由村负责发放扑火误工补贴及其它费用。其他村支援参加扑救的由镇政府支付。有调动部队的由火灾所在单位出资,慰问部队官兵。
4、林木处理:火烧林木未经审批不准采伐,火灾单位必须派员看守山场,防止群众进山乱砍林木。火烧木材采伐程序:由林权单位三天内向林业站提交申请采伐报告,由镇分管领导核签后,镇林业站向县林业局提交简易伐区设计书,再由县林业局派员调查设计,经林业局审批,核发采伐许可证后方可采伐(属生态林需上级有关部门批复)。
约克木业(York Timber)是南非一家木材上市企业,其CEO Pieter van Zyl指出,在过去的6个月时间里,木材在本地的需求“显著上扬”。
“如果这种需求始终保持持续上涨的态势,那么就意味着木材产品的资源短缺。”Van Zyl说道,现在整个建筑建材行业中,最重要的买家们都处在低迷的‘萧条期’,这种已经形成的资源短缺的信号还是没能被这些买家们所接收和意识到。
据林业部门相关知情人士透露,这种短缺是由一系列的因素所导致的,其中包括近些年两场森林大火毁掉了近140,000公顷的树木。也有相关爆料指出,政府在林业种植上的种种管理不善,致使树木在被砍伐后得不到补种等。也有人担心大范围的种植园留给了南非的公园管理机构,那里的树木被砍伐后也得不到补种,位于南开普敦克尼斯纳的30,000公顷林园就是典型例子。
另外,种植园所在地方的土地产权也是引发木业短缺的重要原因,即使很多人说这个只有在被看出来的时候才显得重要。
一位业内知情人士匿名指出:“事实上,地方土地产权的问题一直没有放到台面上予以解决,所以当地农民随意砍伐树木这种说法并不是非常准确,原因是林业是一个长期投资的事业,他们没有那个能力去负担这种投资。”但是他还指出,许多有土地产权的私营林主正将他们的目光放得更长远,不再重新在这些种植园上投入资金。Van Zyl 也明确指出,建立新种植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障碍是政府在签发水资源许可方面的各种限制。
约克木业公司对林业发展表示出了特殊的兴趣,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经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林业所表现出的种种现象,不仅仅只是存在从本质上减少供应的可能性,更会威胁到整个林产业的生存和发展。
Crickmay的调查报告追踪了整个林业的供应链,并以2008年产业发展情况的相关数据为基础一直分析研究至2037年的。可以看出,在该产业发展的道路上,供需间出现了一条越来越宽的断裂。该项报告还指出,林业发展所必须的木材的生产需要一系列的重要条件,包括土地、水源、气候、工人、基建、以及雄厚的人力资本,但是这些所有的条件目前都面临着严峻的危机。
“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同一时间凸显出来的后果很有可能形成‘完美风暴’,如果不采取必要的行动来保护产业链的发展,提高目前的供应量,则整个行业形势都会变得非常严峻甚至接近崩溃。”
此报告也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整个南非每年的粮食总产量是19.7公吨,年需求增长为2.5%,那么总产量就应增长到26.8公吨,按目前产量看每年的差额就有7公吨之多。如果南非的年平均DGP增长4.5个百分点,那么需求就会增长到35.9公吨每年,年短缺量就会增长到16公吨,这个短缺可以由1百万公顷的新种植园来填补。
当其他的市场预测苗头出现,供应链的形势就会变得更加地糟糕。报告结论显示:南非地区木材的供应无法满足现有的市场需求,这势必将带来工作及财政收入的大量损失。
关键词:林业中等教育;应用写作;课程教学
林业应用写作课程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既有别于大学中文专业的文学写作,也不同于中学的语文基础写作。林业应用写作涉及的文体范围很广,写作格式多样,写法各异,这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挑战。因此,在林业中职院校,林业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应改变观念,更新教法,突出林业应用写作的实践性特点,强化学生的应用写作技能,提高其应用写作水平。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不受重视,教材开发缓慢
有些中职学校认为林业应用写作课程是“小儿科”,在教学中对这“一碟小菜”不屑一顾,存在“进入中专,只学专业课就行”的错误观念,所以经常用专业课学时挤占林业应用写作课的学时,甚至干脆不开设林业应用写作课。大部分中职校即便开设了林业应用写作课,课时也非常有限,通常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尚未养成,课程就已结束了。
另外,由于林业应用写作课程的专门教材开发缓慢,缺乏统一的教材,所以教师无法找到适合课程使用的教材,只能使用通用的应用写作教材。而通用教材与林业专业的结合不够紧密,内容繁多,理论陈旧,范例过时,又使教师在教学中感到无法操作。于是,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没有一定之规,随意性较大。这使林业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证。
(二)过于注重理论讲授,轻视写作实践
林业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过分强调理论,强调格式,主要讲文种的概念、格式、写法要求,而对学生的写作实践不够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疲于奔命,无暇顾及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个别教师甚至只讲几篇范文,弄几个条条框框,让学生生搬硬套。再加上学校评价教师往往只注重教师的教学态度、课堂气氛;而且考评教师的教学业绩时只考察教师一方,没有与学生实际掌握的写作技能联系起来,所以教授林业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师并不重视锻炼自己的应用写作技能。这都导致了学生不了解社会对林业应用写作的实际需要,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写作基本功不扎实,应用写作技能不强,不会融会贯通地运用写作技巧,写作内容更是缺乏创新。
(三)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
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应用写作的理论水平和专业学术水平都不高,参加社会实践不够,有的甚至从未亲自执笔尝试各类林业应用写作文体。而且,教林业应用写作课的教师大多是教文化基础课的教师,对林业的专业知识不了解,所以教师通常用讲授语文课的方法讲授林业应用写作课程;每当讲授与林业有关的文体时,只能敷衍了事、草草收场。此外,中职院校教师缺乏培训机会也导致了林业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师后劲不足,
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措施
(一)全方位重视林业应用写作课程
应用写作水平是衡量中职生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写作技能直接影响着社会对学生和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因此,中职院校必须把林业应用写作课程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避免以专业课挤压林业应用写作课的学时。林业应用写作课作为专业课的基础的“基础”,专业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其对专业课学习的重要作用,不要只一味强调专业课的重要。林业应用写作课教师则应主动与专业课教师配合,一方面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更好地借助于林业应用写作这个工具,另一方面使专业课教学为学生提供实践林业应用写作技能的机会。除了学校要积极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条件以外,专业实习教师还要向学生提出撰写林业应用文的具体要求,使学生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程度的应用,而且通过接触各行各业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社会对林业应用写作的要求,以提高林业应用写作的技能。
(二)课程教学做到讲练结合
林业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应做到讲练结合,以练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可把同类的林业应用文列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共性与个性、联系与区别,以利于学生迅速掌握林业应用文的写作技能。在教学时间和内容安排方面,采用“三三”制,即将林业应用写作课教学分为讲课、练习、交流与评议三部分,即讲解必要的写作知识和理论、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师生共同进行写作练习的讲评,各占1/3的学时。同时,课内“三三”制要与课后的写作实践活动相结合。林业应用文写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学生要勤于动笔。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从封闭式转向开放式,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即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各种文体教学的需要,把训练题目与学生的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把握应用文写作理论知识,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例如,在学期结束时,指导学生撰写实习报告和市场调查报告;在毕业前夕,指导学生撰写求职信;在日常教学中,指导学生搜集一些具体的写作材料,并由教师在课堂上对这些材料进行评议,通过模拟练习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课外社会实践
写作实践永远是第一位的。应用文是沟通信息、改进工作的重要纽带和载体,立足实践是根本。而立足实践是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基础。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林业应用写作是社会实践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安排足够的社会实践,以加强学生写作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提高学生在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最有效的方法不是教师的讲解和已经给定的写作材料,而是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全过程以外,还应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课外的社会实践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可以接触到现实生活,真切地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意义;可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补充课本知识的不足,区分容易混淆的应用文文体,彻底摆脱“闭门造车”的困境。当然,社会实践的种类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教师在讲解调查报告的写作时就应该安排相应的社会调查任务。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认知社会,又可以使学生真正解决在实际中遇到的写作问题,提高应用写作技能。
(四)不断创新课程教学内容
目前,林业应用写作课程的教材明显存在滞后和老化的问题。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已经于2000年8月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并从2001年1月起开始执行。而有些修订后的教材,还在使用1993年11月国务院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又如,“申论”已成为我国选拔公务员的重要考试内容,是一种新型的写作文体,而中职林业应用写作教材基本没有涉及。因此,相关教材应尽快剔除陈旧过时的内容,及时更新应用文写作标准。如应补充有关“申论”的知识,以便指导学生进行申论写作训练。
(五)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