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23 18:37: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美术教学设计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微课程资源开发,一般要经过选题设计、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实施、评价反馈等环节,才能确保其质量。进行微课教学设计,应注意课前教学设计制作视频收集学生问题观看视频提出问题;课中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问题解决知识应用;课后总结感悟利用视频复习教学设计制作视频收集学生问题等。
1.选题的设计。美术手工微课程的选题要精练,教学内容要明晰,针对课前导入,或针对课后拓展延伸,可以是知识讲解、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展示。设计如何营造学生能够参与的过程,知识学习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达到目的,通过学生参与某些过程形成。还有要将游戏与学前美术教育进行优化结合,在教学中全面渗透有目的、有计划的游戏化的美术教学活动,让学生对艺术的审美特征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敏感性,激活思维,诱发联想与想象,有利于在今后的幼儿园教学实践中,顺利启发幼儿的创造潜能,更好地培养幼儿对美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美术的技能、启发想象、培养创造思维。当今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游戏化教学普遍渗透于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化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美术活动中感受美、热爱美、享受美、创造美。美术手工微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能在营造学生参与和培养能力的过程方面发挥优势。
2.时间的设计。微课程是各片段教学过程的再现,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不同的是它时间短。美术手工微课程的时长的设计一般为3~8分钟左右比较合适,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3.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微课程的教学过程要简短完整,教学过程要包括教学问题的提出、教学活动的安排、学生协作探究解决问题等环节。在常规教学手段支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受可获得资料、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在同一时刻只能采取一种教学形式的限制, 教师无法为具有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内容,这样只能适合一部分学生的能力需要。应用媒体技术在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层次学习内容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 微课引入到美术手工教学中的主要优势就是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的情况下, 如何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
4.资源的设计。微课程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指向明确、主题突出、相对完整。任何教师都非常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只有动态了解学生的情况, 教师才能动态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在常规教学手段支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不可能实时掌握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对每一类问题都提问所有的学生,只有通过学生做手工练习,教师也很难实时了解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多媒体教学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的反馈及相关教学支持资源,构成一个主题鲜明、结构紧凑、类型多样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5.教学语言的设计。美术手工教学更多地要创造性地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运用多种游戏方法,融游戏于美术手工教学过程之中。能创造性地根据活动内容创设情景、运用多种游戏化的指导语言、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便于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美术手工微课程的制作探讨
一个优秀的、完整的微课程包括:简洁、美观的PPT制作、主题明确的微课程名称、有信息提供的片头、有逻辑的课程内容、片尾等。最好选用数码摄像机拍摄,做好课程在内容、文字、图片、手工制作材料、声音等方面的准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编写微课程内容时,内容精炼,以手工实作为主,若内容较多,可以制作系列微课程。若在讲解中使用课件,PPT尽量做到简洁、美观大方。
1.设备配置。数码摄像机、幼儿园场景教学、美术手工教学用具、其他教具等。
2.基本方法。对教学过程录像。使用可摄像的智能手机对细节的教学过程进行录制。
3.制作流程。第一步,选择微课程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第二步,利用黑板展开教学过程,用数码摄像机实时记录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多媒体教学信号等教学实景画面。第三步,对视频进行后期编辑制作和美化生成微课程视频。
4.录屏软件录制法。多媒体电脑一台、麦克风一个、录屏软件,对PPT演示进行屏幕录制,辅以录音和字幕。第一步,选定教学主题,搜集教学材料和多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第二步,在电脑屏幕上打开录屏软件,带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执教者调出要讲解的PPT课件,并调整好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单击“录制桌面”按钮,开始录制。按照教案,执教者一边演示幻灯片放映或对其进行各种操作,一边讲解。第三步,对录制的微课程视频用后期视频编辑软件进行适当的编辑和美化。
教师个性是一种具体个性,它是教师职业共性和个人自身个性的统一。教师职业共性是指教师因职业特点所具备的行为风格和人格特征,如敬业奉献、自尊自强、情感丰富、举止端庄、讲求效益、富有创造性等。所谓个人自身个性是指教师自身具备的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心理活动的特征——气质;完成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即性格;以及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等。
1不同个性品质的教师课堂教学氛围、教学方式、教学风格迥异
这是教师个体差异的必然,亦因此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堂风景线,美术教学个性存在亦基于此。我们应认识到教师个性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中形成的,既包含先天的自然属性,更富有社会性,它受到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文化以及所受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最根本的、最关键的是教师主体的自我意识。因此,要具有良好的教学个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有自己的教学思想: 当下许多的技能科的教师分其三类人:其一是没有思想的人,这里的没有思想者,是指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没有较为固定的思想。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其二是准有思想的人,这里的所谓“准有”,是指有但不是自己的。因为,他们头脑里充斥的是别人的思想,是自己头脑以外的各种思想的杂烩。一旦需要什么,他们就拿什么来武装来挡箭;如果没有什么用武之地,也就压根儿不去想它了。充其量,他们最多是别人思想的附庸,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不敢越雷池一步。其三是有思想的人,他们的有是指有自己的思想,是自己独有的想法。这种思想,是根植于自己教学的课堂和学生,是教育教学理论和自己教学实践结合的产物。
(2)有自己的教学设计: 这里不是说教师没有自己的教学设计,而是指没有注意形成自己特色或体系的教学设计风格,也就是说自己的教学设计需要吻合自身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就这一点而言,教师状况不容乐观,大多数教师还是依葫芦画瓢,照搬教参教案,本质上仍然没有体现自己教学思想的设计痕迹,教学只是为教而教。有了自己的思想,才有自己的教学设计。比如,参加晋江市举行的艺术课堂观摩研讨课《五彩云南》一课上,陈老师善于用舞蹈、表演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用舞姿、身着云南服饰让学生直观的体验到舞蹈的动态美、服饰鲜艳的色彩和造型美,为以下的绘画创作做铺垫。陈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她正是借助本身的个好的发挥,使得整节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得到老师们的赞赏和专家的好评。
(3)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自己的教学风格,是区别于别人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一种综合特征。个性教育需要个性教学更需要充分发挥教师个性,认识美术教学的个性存在有助于教师正视和修正自身个性的不足,运用恰当的个性教学方式方法,传达美术教学的本真,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对学生进行个性的教育,从根本上提高个性教育的实效。例如以上的陈老师在其它单元的美术教学课程中也是充分发挥自己能歌善舞的个性特长,将本身的个性特长融入美术课堂,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美术学习需要充满激情的创造力,需要张扬个性,而这一切无不来自教师的感染和熏陶
苏联教育家彼得洛夫斯基说:“教师的个性强有力地影响着儿童地智慧、感情和意志的发展,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教师的个性不仅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智能发展,而且影响着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影响着学生的品格形成和人格塑造。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个性,必须以提高教师的个性素质为前提。
(1)个性化的教师必须有虚心学习的博怀。一个教师不是生来就是有个性化教学特性的,而是在不断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经过长期的历练和总结出来的,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取得的成果。个性化教师既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阅读视野,又是不会故步自封,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见别人的优势的,学习先进的经验永远是这种教师进步的动力。
(2)个性化的教师必须有积极向上的雄心。一个个性化教师始终是积极向上的,不会停留在既得的教学水平上,不会躺在已有的个性化温床上吃老本,而是努力进取,与时俱进,他将不断吸取别人的经验,充实自己的教学,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水平,永葆自己的个性化教学特色。在他们身上,永远闪烁着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设计 美术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2-0131-02
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对教学要素及其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情,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而且美术课堂教学还是对学生进行感知美、认识美、了解美、鉴赏美的创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必须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充分发展教材,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同时不断积累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工作,提高业务能力。本文就如何设计好美术课的教学进行浅谈。
一 课堂教学的基础设计
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明确目标,教学设计才能有的放矢。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明确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以新的教学观念为指导,深入钻研教材,明确目的、任务、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与认知心理,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规律全面考虑,才能找到适合于本节课堂教学的最佳方案。
二 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教学
有人说:“魂在艺存,魂丧艺亡。”作为一节课,课堂气氛的失色等同于艺术的“丧魂失魄”。教师善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气氛的重要一环。课堂教学,本身是一种注重人的兴趣、情感、精神、活力得以提升和释放的整体行为过程,而兴趣无疑是课堂教学得以成功的摇篮。既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那么,如何让学生学得主动?
首先,激发兴趣是引入课堂的有效途径。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美术课堂中尤为重视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三课《向日葵》一课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通过演变成一朵向日葵,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次演变,自由组合,想象添加,学生们用学过的知识大胆创新,有的“向日葵像地球”,也有“冷色调的向日葵”……真是千奇百怪、新颖别致,一个个稚气、巧妙的造型充满着灵气。
其次,激发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剪、拼、撕、贴等制作方式,加强学生动手与动脑的协调功能,改变单纯的传授与模仿教学,运用具有时代气息,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实践观察、思考、想象,从而达到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目的。例如:开展《鸡蛋壳贴画》《折纸》《剪纸》《拓印》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逐步掌握创作的方法,达到审美和创新双管齐下。
三 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作为“主角”的介入,不但对学生兴趣的产生、学生积极性的提高起催化作用,而且对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精神的形成乃至积极情感的形成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实践证明,当学生“进入角色”时,其理解概念,发现问题,计划步骤或作出完善答案的能力,以及评述实践与评价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因为,在教师们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在主动的参与活动中,往往对问题更具敏感性,对创造性的成功更有信心。
例如,在“我的故事”教学中,我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生活中一定有很多有趣的故事,那么你们最喜欢用什么形式来画呢?同学们会边想边回答:“漫画”、“卡通”、“素描”……然后我再提出问题:“故事中的人物通常会有哪些表情?”回答:“哭、嚎哭、微笑、大笑、狂笑……喜、怒、哀、乐的表情。”从中可见,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情境中已探索性地学会了思考问题的方法,并从中明白了一些道理,达到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同时学生也真正体会到了做学习主人的快乐。接着,我提议让几个同学上讲台为大家表演常见的“喜、怒、哀、乐”等表情。在表演过程中,台上台下气氛热烈,笑声一片。在笑声中,学生之间相互完善各种表情特征,会发现面部的眉、眼、嘴对表情的变化至关重要。当然,目的不是要学生表演,而是描画表情,并从中找出各种表情的规律性特征,然后,将各自归纳的规律表情在黑板上进行摆置演示。这样,就可能使学生都能进入角色,从自己的切身体会进行创作,主角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四 启发想象,渗透课堂教学
学生心中的世界绮丽而又怪诞,他们表现的常常是心中所想,而并非所见,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抓住这一特点。美术课堂教学离不开随堂欣赏,美的欣赏给想象扎上了翅膀。作品的本身形象不是意境,它只不过是想象的触发剂,想象的母体。司空图所谓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即讲此。如果说课堂的整体设计来源于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那学生的创造力则是情趣,审美素质和丰富想象力的结合。如教学初一年级上学期《和平鸽》一课时,课堂设计的大骨架是通过直观的欣赏和艺术思维,归纳出招贴画的设计原则,由设计原则展开创造性想象,进行构思、表述、动手的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面对制作的《维护和平,反对战争》挂图,由色彩、构思、构图形成的强化、简化、美化画面,使学生耳目一新,由教师引导欣赏提出问题,使欣赏深度向理性化发展。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它象征着什么?”因为画中有鸽子,学生联想到和平,所以回答比较完美。和平鸽是世界和平标志的象征,表达人类对和平发展的美好愿望。在设计步骤时,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主题进行构思主意,然后口述根据确定的主题构图、构思、色彩,学生形成意象画面,并让学生加题目,并通过语言表述出来。最后是动手,即完成作业。“教”不一定只靠教师“讲”,“学”不一定只是学生“听”。“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践。”因此,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美术知识和技法,在愉悦中去进行艺术创造,可使作业的表现程度和艺术创造的水平远远超出自己原有的水平。
创作活动中的构思、口述、动手,旨在有意识地加大加深形象思维,进行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由易到难的思维与想象过程,必然以学生固有的双基知识作基础,长此下去,必有硕果。
课堂如同一片沃土,置身于它上面,需要的不仅是汗水,还有科学和严谨。盼望收获是欣喜的,那耕耘、浇水、施肥带来的萌动、抽芽、长叶到茁壮,也不失是一种。学无涯、教无涯。世上无现成之路,需要人们去探索、去创造。新的曙光,总是在开拓者的一方。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338-02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呢,就本人教学经验谈一下关于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1 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师为引导学生而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学时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的教学情境,选择和确定探究发现的问题(课题)与过程,有序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发现活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流程:创设问题的情境选择与确定问题讨论与提出假设实践与寻求结果验证与得出结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创设情境游戏体验环环相扣成功,该过程具有一个或几个体验绘画乐趣的环节,有时这些环节互相连接、层层递进,使学生能体验到绘画、学习、挑战、交流和创造的多种乐趣,通过游戏合作让同学体验成功,增加同学自信心,培养同学创造的兴趣。为学生和谐发展提供契机。
例如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活动四――装饰画.创造与表现,这一单元属于造型与表现领域。定位重点是直接利用材质本身的肌理与质感进行造型,探索适合材质形式美感的表现技巧。把握这个基本定位是处理好这堂课教学的关键。这一课与生活、自然紧密相关,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尝试和游戏来了解材料是作为艺术造型的基本要素,以及它对于体现视觉艺术形式美感的重要性。在教学设计上力求适应学生现有的认识能力,表现能力,打消学生表现不了或是畏惧创造的心理,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作好铺垫。
用游戏情境的创设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在导课时可先让学生将自备的生活废置物品做原料如:一小块布、钱币、有机理效果的纸片、木材、石块、金属等,让学生尝试用拓印的方法来了解什么是“肌理”,接着用手进行撕扯、揉搓、敲击、触摸,感受不同材质的质感特性。对材料有了初步认识和分析之后,下一步是用游戏的方法进行导学,让同学分成小组并以一种材料为主完成装饰画,或共同用材料改变一幅画面。画面表现形式不限,加工方法不限。同时教师提供出基本的评价标准如:选材、构图、色彩、创造性等。完成后,请各小组推举代表介绍本小组的创作意图和构思过程,请其它组的同学提出看法,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同学互评,推选出最好的作品,随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具体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评价形式如:赠送小礼物等给予学生嘉奖。
2 基于网络下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获取知识量、信息量最简洁的学习途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多方面的教学功能,其中主要的方面体现在:①再现功能、②集成功能、③交互功能、④虚拟功能。网络的即时性、便利性、开放性,教学应用时有具有直观的特点,使学生的学习,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和教师知识局限性的束缚,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活动过程,有效地改变了以往教师凭借自己有限的知识,进行“独角戏”似的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达到培养大批具有21世纪能力创新人才。其指导思想是美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下的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和交互媒体等。在开放式的教学思想和开放式的情景中引入学习主题的研究。其辅助美术教学的前提是计算机设备通过互联网连接到世界各地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可以在美术课前通过这些设备查询与学科相关的各种资料,与他人进行交流,使课堂教学大大突破了狭小的教室空间,变的更加开阔。海量的信息资源,同步,异步并行的交流方式,超越时空的信息传递途径。
在开放式研究性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情境;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播放将学生引入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然后为学生提供开放式解决问题的依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接着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讨与体验,最后通过学习者内外部世界的积极互动,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情感体验,并更好的运用于美术表现之中,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使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研究成果向现实的转换。
例如在学习欣赏与评述一单元时,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查阅相关画家的生平及其艺术特色,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进行课件播放,教师课前要充分准备教学课件。本课的内容是造型和表现,通过多媒体软件播放来欣赏和分析教学内容。力求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直观的进行欣赏、评价。将美术常识与技能结合并内化。
3 “先试后导,先练后讲”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这一教学方法中主要突出的是一个“先”字。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先让学生思考,积累感知体验,之后教师导学,用切合学习内容的可操作性强的具体训练,使同学大胆尝试和创作。在进行具体操作实践时,依旧是先来让学生动手画,之后教师通过随机的鼓励式评价和适时的诱导、讲解使学生顺利掌握学习内容。
1、帮助美术教研室积极申报省级美术课题《建筑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
以此为突破口,推动一线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提高科研能力,为教育教学服务。本人在马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了此项课题《开题报告》和《课题实施方案》的撰写工作及开题会的准备工作。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课题得以顺利开题,并得到了省、市教育科研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的肯定。开题会后,本人又完成了《开题报告》和《课题实施方案》的修改和整理工作。目前,有关课题的各项研究工作已全面展开。
2、认真组织了全区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为进一步提高我区美术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加强艺术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我区骨干教师,更好地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发展,区美术教研室常年开展全区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今年的基本功比赛内容为书法和教学设计。基本功比赛的开展,不仅使教师们在专业素质方面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为广大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与也交流的机会。
3、学期一开始,在教研室的安排下,本人积极认真地组织了全区美术教师的业务培训。在培训中,我以《居室的色彩搭配》一课的教学设计为内容,在会上与全体美术教师做了交流。
4、针对我区美术教师现状,加强艺术学科教师的艺术创作水平,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为此美术教研室组织了全区美术教师走进美术馆活动,让美术教师能在艺术的海洋中,感受到美的呼唤,激发对欣赏美、创造美的热情,不断的完善自身的艺术修养,提高艺术感知能力,更好的完成美术学科的教学工作。本人积极组织并和马老师一起带领老师们前往参观。
5、认真组织区级美术公开课教学观摩活动。
每学期的区级公开课是展示我区美术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活动,为此本人积极组织相关教师,通过认真准备,集体备课,多次研讨修改,推出了两节美术课,我本人也担任了其中的一节公开课。于5月20日在望龙学校三楼多媒体教室,进行了美术学科区级公开课展示活动,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和好评。
6、组织集体备课活动。
在备课中注意发挥组内备课、教研优势,鼓励各校教师互相听、评课,以有经验的教师带新成员教师;以骨干教师带全体教师。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7、积极组织我区美术教师到外校听课学习。
本学期先后组织了我区教师参加了在65中举行的市级公开课和在滨湖新区46中等学校举办的全市中小学美术学科课堂观摩课的听课活动,使广大美术教师得到了很好的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我本人还代表蜀山区教师在会上对上述课程做了点评。
8、3月份,组织各校参加由省教育协会主办的全省中小学师生文学艺术作品大赛,区美术教研室积极布置各校认真准备,并在各校报送的大量作品中进行了筛选,最终,有大量师生作品获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9、4月份,认真组织各校参加蜀山区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得到全区美术教师的积极响应,在教育局基教科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此项工作。
10、5月30日,组织参加了合肥市中小学生现场绘画比赛。从通知、报名到带队参加比赛我都认真的做好每一件事,最终我区取得优异成绩。获一等奖3名,二等奖18名,我区颐和佳苑小学还荣获优秀组织奖。
11、组织教师继续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及《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一书,认真贯彻新课改精神,努力转变观念,并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尝试,不断总结。 [1]
推荐同主题文章相关于:2010—2011学年美术教研员工作总结
| | | | | | | |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12、每月组织2次美术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研究和讨论,并撰写阶段小结及学习新课改的文章等。
13、7月份,组织区属学校教师参加了在颐和佳苑小学举行的第9届田英章书法面授培训。
时光飞逝,转眼我从事区美术兼职教研员工作已有大半年时间了,这期间我得到区教育局领导和教研室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也得到了很多老教师的悉心指导,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通过上述美术教研工作,我也得到了很多锻炼的机会,使自己在工作能力和业务能力上都有所进步和提高。今后,我将更加勤奋的学习和工作,争取把美术教研工作做得更好。为我区的美术教育工作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感谢上级领导对我的信任和教导,也感谢全体美术教师对我的大力支持。相信我区的美术教研工作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2)
推荐同主题文章相关于:2010—2011学年美术教研员工作总结
关键词:地方文化;原则;模式;步骤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开发适合教育发展趋势的课程,一直是我们关注的。国家也对课程改革有清晰的指向,2001年,在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美术课国家新课程标准报告会上,就有对课程性质的描述:“强调文化的学习,对改变重技巧、轻文化的倾向,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对新课标价值观的描述:“五个方面:传统文化;陶冶情感,提高审美能力:促进知觉、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培养:促进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对新课标内容的描述:“新课程标准把学习兴趣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原则,以此来选择构建教学内容,这将大大有助于学生参与美术教育活动的兴趣,提高美术教育的水平。”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改善美术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美术综合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一、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针对性原则: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针对地方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以美术课程标准为参照,力求解决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采取的是“讲授――实践――评价”三步曲。近年来,国内已有不少的美术教师在尝试开发与利用本地文化资源,但由于认识与能力的局限,有些教师不了解新课标提出的培养目标,使开发具有盲目性,导致的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开发与利用本地文化资源应在明确美术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充分了解本地区美术教育现状及问题,寻找与美术课程匹配的资源,使开发的文化资源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实践性原则:在本地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策划活动、自主探究、切身体验为基本要求的美术教学活动为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现行的美术教材中,文化资源的内容仅仅是刊载地方风景图片,或者是将地方传统工艺品带到美术课堂上来,这种做法是将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局限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范畴中。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要坚持实践性原则,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开发与利用。
综合性原则:在本地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要综合利用美术学科领域的各种知识,并注重美术与其他学科乃至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避免人为地将美术与人类文化割裂开来。
特色原则:本地文化资源的种类多种多样,由于地域差异,有些资源具有地方特色。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要根据地方实际,如经济条件、教育现状等,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地方特色或展示美术教师教学风格,扬长避短,突出个性。比如笔者所在的邢台市是冀南平原的一座新兴城市,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头等大事,再加上世界多元文化的影响,一些有着本土特色的文化正一点点被人们淡忘,但还是有“清风楼”“郭守敬故居”等许多有着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亮点。
二、开发与利用的模式
美术教学渗透模式:本地文化资源的教学渗透往往与美术教师个人的教育思想、经验、兴趣或美术课程内容的需要相关,如擅长设计与制作的教师可以利用地方常见的材料实施工艺制作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并发展了学生创新意识。被渗透的文化资源与美术教学内容要相关,并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被渗透的文化资源还应针对本地方、学校、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
介入校本美术课程模式:地方文化资源进入美术课程系统并付诸于美术教学实践,是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形式。一方面需要所在学校的教学设备、场地、资金等的支撑;另一方面也需要美术教师的能力保障。可以结合美术学习的不同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综合利用地方文化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模式: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地方文化资源的广泛支持。丰富的文化资源不仅是活动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还是活动展开的条件。文化资源与其他学科的课程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深入地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地方工艺作坊或者是美术馆、博物馆等场所参观、调查,获取知识、增长技能和陶冶情操。
三、开发与利用的一般步骤
背景分析:由于各地文化资源的分布情况、美术教育的现状、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各不相同,开发与利用地方文化课程资源首先要对地方相关背景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开展社会调查是了解教育现状的最佳方式。通过调查可以了解文化资源中,学生喜欢的或者想了解的内容、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地方的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等。这些调查结果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设计的重要参照。
收集与整理:地方文化资源的收集与整理是开发与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必不可少的环节,为美术课程开发提供备选资料。开发主体应对本地方地理、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现状作深入细致的研究,根据美术课程需要,依据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发展的需要或根据地方文化传承的需要,将资源整理归类。筛选出其中具有美术学科利用价值和具备地方特色的资源。
课题确定:从收集与整理的地方文化资源中选择某种资源作为美术课程内容,必须考虑三个方面,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符合教师的开发能力。也就是选择的文化资源应该是顺应社会发展和美术发展进步方向的素材,也应该是地方学生喜爱的内容或弥补地方美术教育缺失的内容。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重要环节,进行美术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对文化资源加工整合的过程,是创造性地使用文化资源的过程。教学设计不仅设计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更重要的是如何将文化资源进行统整。教学设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性,设计者要寻找这一资源与美术学科内部各个领域之间的连接点,如绘画、欣赏、雕塑、书法等,并寻找与其他学科的连接点,如文学、历史、地理等学科,以及寻找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连接点。
活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开发与利用文化资源的最重要的实验阶段,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密切注视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对策,并注意协调与学生的关系。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在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获得综合性的知识、发展能力、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
教学评价:在评价的内容方面,从传统的注重学生美术成绩转向注重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发展;在评价的角度上,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探索、求知的每一个细节。
教学反思: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是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学会反思是教师完善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自我发展的最根本手段。
当然,各地的文化背景、教育状况存在很大差别,开发与利用的方法也会不一而同,以上仅是笔者开发利用本地(邢台市)文化资源中的经验总结。
参考文献:
中小学美术开放性教学能够从各种教学方法中汲取营养,全方位地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放性教学不仅可以让课堂教学过程更加优化,还可以让课堂教学管理变得更有条理,更有效率。通过对城乡中小学进行实地考察后,我发现农村中小学美术开放性教学的实施状况很不理想,与城市有一定的差距。相比较而言,农村的教师素质普遍不高,缺乏新的教学理念,他们认为只要把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只选择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被动地听课,连教学评价体系也是十分简单,标准定得非常死板。他们往往把教学目标定得过于片面化,只追求画面效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我在一所偏远的小学进行实地调查中,问过很多学生一个同样的问题,我问他们:“你们一个星期能上几节美术课呀?”大多数同学的回答是:“没有上过。”对于这样的回答,我感到无比痛心,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改变。如何利用农村中小学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实施开放性教学,同时加强城乡中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研究交流,需今后关注、探讨。
二、中小学美术开放性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一)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更新教学观念
现在许多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思想疆化,上课缺乏新意。我认为中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新的教学观念,要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要吸收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优化课堂教学。教师不能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教师要以热情的态度对待学生,更要有耐心,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以开放性的思维来理解开放性教学的具体要求。我觉得教学理念是决定一个教师能不能上好一节美术课的关键因素,只有有了先进的思想,这样才能利用各种具体的开放性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例如《黑白木刻版画技法》这一课虽然是中学美术技法课之一,但是其教授过程依然要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相联系,这就要求授课的老师必须要有开放的教学观念。教师运用多媒体介绍本课的原理性知识,有动画,有图片,有视频进行辅助讲解,这样便于学生掌握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在欣赏范画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肢体语言功能,讲到重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动作大一些,让学生知道这是本课的学习重点。教师可以运用师生单向交流法,把印制过程演示一遍,同时要讲解印制要领,提醒印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我认为开放的教学观念是整个课堂的灵魂,教师要总结教学经验,以新的角度去看待课堂教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中小学美术课堂结构的优化。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接受新的教学观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的教学观念不断涌现出来,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而这些教学理念的实施主要在于教师,如果教师能够很好控制整个课堂教学,学生会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接受新的教学观念,从而促进开放性教学的有效实施。“主体性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教育促进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提高和发展。”在开放性的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非常显著。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充分利用多种素材和设备来辅助课堂教学,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从而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动接受新的教学观念。“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为具体成果的能力。”比如在每一节美术课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等级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教师的开放性教学观念,主动配合教师,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三)中小学美术开放性教学的具体要求
1.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开放性课堂教学主张教师不仅要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应该能够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新理论,新信息,丰富课堂内容。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内容不能仅限于美术这一类科目,它要和其他学科相互联系,既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也能让学生了解到其他学科的知识。教师要不断地从生活中吸收营养,要善于把课本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常识紧密结合,我们的美术课程可以安排手工课、美食欣赏课、美术鉴赏课等。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课本知识,还能丰富生活常识,以便于更好地适应社会。比如在《雪花飘飘》一课中,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制作一个名叫“雪花飘飘”的玩具,用剪开的塑料瓶制作玩具的盖子,用泡沫板做这个玩具的底座,用泡沫粒做雪花,然后用一个吸管向瓶子里面吹,就会产生一种雪花飘扬的感觉。我们可以把上课的内容和我们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探讨关于雪花的故事或者成语,另外我们还可以把这一课的知识和物理学科知识联系在一起,探讨我们在用吸管吹的时候为什么可以把雪花吹起来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开放性的教学评价体系传统的中小学美术教学的评价体系具有片面性,认为只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开放性课堂教学认为不仅应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更应该根据社会需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开放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我认为正确的评价体系对中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很重要,有时候可能会因为老师错误的评价导致学生丧失自信心。开放的教学评价应该包括师评、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当然评价结果应该具有激励性。比如在绘画《孙悟空》时,有一位同学把孙悟空的身体画成了奥特曼的身体,我当时就很奇怪,我问他为什么把孙悟空画成这个的样子?这位学生说:“我喜欢孙悟空,我也喜欢奥特曼,孙悟空能打妖怪,而奥特曼能打小怪兽,要是他们两个能够合体,肯定会更强大。”一听这话,我心中不禁暗喜,我觉着这位同学真的很厉害,他不是简单地去模仿孙悟空的模样去画画,而是运用丰富的想像力去创造一个形象。这样的作品当然值得表扬,我认为学生的想像力是不可磨灭的,教师应该在恰当的时机给学生以鼓励性的评价,这种开放性教学评价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开放性的教学设计我认为,一个好的美术教师肯定具有开放性的思想,拥有最新的教学理念,所以教学方案的设计也必然是开放的。在实习过程中,我每次上课都坚持做到设计一到几个开放题,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同学们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上册第九课《美丽的鞋子》一课,教师可以先不讲课,而是把大概的内容给同学们讲出来,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也当一回老师。每组设计完之后上交给老师,老师挑出来一份比较好的教学设计,教师稍微进行完善,然后进行正常教学。这样的教学设计重点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觉得自己很重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要有开放的思想,开放的思路,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增加学生的信心。
4.开放的教学方法由于中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方法非常多,教师就面临着很大的难题了,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一般来说,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进行有效的选择,或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还要根据教师的自身素养进行选择。总之,教师选择课堂教学方法,应该是开放性的选择,不能仅限于一种,应该取各家之特长,进行加工,不断提高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比如在《黑白油印木刻版画技法》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例如演示法、示范法、总结法、欣赏法等。
三、中小学美术开放性教学实践中的优势、不足及改进措施
一、课堂教学设计要注重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气氛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般有经验的教师或者是优秀的教师都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所以说激发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与认知规律,努力给学生创建一个轻松、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消除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把学习看成一件轻松的事情,尤其是美术教学要使学生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播放优美的音乐或者是多姿多彩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世界,让学生从中发现美,欣赏美,从而创造美。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气氛也活跃了起来,学生在享受的同时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学习效果不言而喻。美术教学离不开欣赏,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感受美,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比如,蓝天可以使人想象到蔚蓝色的大海,五星红旗可以使人想象到祖国,还有无数的革命先烈们……这些需要教师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艺术眼光。富有创造力的想象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培养出来的,训练出来的。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把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结合起来,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巧用多媒体,提高课堂设计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教师的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它摒弃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可以将声音、图像、文字等融为一体,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学生以最直观的形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它还可以把静态的变成动态的,把无声的变成有声的,把抽象的变成直观的,这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由于它的独特优势,多媒体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实践证明,在美术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应用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学,可以给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再现情境,演绎情境,给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与提高,同时还促进了教学的改革向着更科学、更先进的方向发展。当那些精美的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顿时被深深吸引了,思维豁然开朗,他们个个沉浸在美丽的意境之中,学习情感处于极好状态,这时再加上教师的谆谆教导和循循善诱,学生的思维急速运转,感受到了美的意境,感受到了艺术的无穷魅力,从而突出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使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震撼,审美能力、美术素养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三、注重课堂设计的顺序性
美术教学中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对课堂教学的过程要有一定的顺序,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规律或者是教学内容具体安排,要按一定的顺序去讲解,这样学生才能感觉思路清晰、明了,易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比如,在教学《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去分析这些图像采用的是什么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构图因素,从而让学生归纳出概念,而后再用多媒体把立体物像的结构形态等要素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认识构图的可变性,从而引出构图法则,让学生了解重心,和谐和均衡的道理。最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画出构图形式的简图。这样一节课下来,课堂形式新颖,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图片极强的感召力吸引学生,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急于表现自己。而后教师再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渗透生活中涉及造型和空间技术的方面,让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构图,进一步深化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启发了学生认识构图的实际作用,让学生真正体会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对课堂所学进行了进一步的回忆和概括。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符合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教学效果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