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职业学校总结

职业学校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4-06 07:02: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职业学校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职业学校总结

第1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总结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53-01

不经意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基本结束了,一个学期来, 我时刻牢记"爱岗敬业"和"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之宗旨,在实际工作中不辞劳苦、主动开展班级管理和德育建设, 我知道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各科任教师的纽带。班主任工作既是艰巨的,又是光荣的。结合我所带的班的实际情况,现对本学期所做工作总结如下:

1.建设良好班集体,增强班级的内吸力

良好的班集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力量源泉、是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摇篮。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比较注重班干部队伍建设,结合班级实际制定好班级管理制度,让班干部执行落实班级的管理制度,并起监督和带头作用,我也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从而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最终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增强班级的内吸力,发挥班集体的团结力量在控流工作中的作用。

2.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在平时生活中,我经常和同学们在一起聊天,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与他们拉近距离,使得他们能够对我敞开心门。平时,透过和同学们的聊天还有对他们的观察,尽量做到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如发现问题,要对症下药及时解决学生中的问题。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我还经常保持与学生家长联系,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充分利用家庭与学校相结合,来引导和教育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

3.多与科任老师进行沟通

我经常会向一些科任老师打听我们班的同学的上课情况,我也很感谢几个科任老师,……老师有时上课回来会向我反映的我们班集的上课纪律,还有个别学生的一些情况,这让我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给我对管理班集有很大的帮助,我会针对出现的问题对个别学生进行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努力培养他们成为合格的中职毕业生。

4.关心后进生,照顾特困生

俗话说"十个指头各有长短"。一个班的学生不可能人人都是优秀的,难免会存在一些后进生。对于他们,我在思想上不歧视他们,在教育上,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我一般利用课余时间找他们个别谈心,对他们表现好的地方,做出表扬,对后进生更要加倍关心爱护,多作思想工作,多加表扬鼓励。

5.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

通过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让后进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找回自信。我在这学期组织班里学生参加了"校运动会、毕业晚会、元旦晚会、组织本班学生与物流班学生打了场篮球挑战赛。同时我经常鼓励他们多点参加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得到了体验、增进交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各种活动的开展,也为特长学生的自主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使他们的身心得到了陶冶,通^这些活动,让所谓的后进生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他们的专长,让他们找到成就感,从而把他们的心留在校园里。也使他们赢得同学的尊重,找回自信,并通过他们影响其他的后进生,以同学间的感情,班集体的凝聚力,以此留住学生的心,让家长放心,学生开心,同时,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渠道的作用,利用班会课,结合班级实际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学习目的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班级每周一次班会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我会定时,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带领他们一起玩户外拓展游戏、一起去打扫社区街道、也可以在班上开大吃会。

6.教师要学会倾听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吐不失为一种最好的方法,我们教师应该积极去听,与学生交谈,从中了解学生的某些动作,可不少教师总认为学生是孩子,不乐于倾听他们的谈话。特别是沉重犯错误时,更是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任凭自己对学生大加训斥,这样很不利于教育好学生。作为教师,有时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去对待学生实在不应该,工作再忙,也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认真倾听他们的说话。古人云:人之相交,贵在交心。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机会听听学生的心声,听听他们的想法,注意他们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7.注重安全教育

安全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我坚持做到天天讲、时时讲,严格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个学期以来,已召开多个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班会课,如交通安全教育、登革热疾病防预教育、雷电安全及防预、消防安全教育、预防踩踏事故发生的教育等,我班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8.加强家校联系

第2篇

本人能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政治活动,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切实运用到工作实践中。一学期来,我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学校和老师们做好各项工作。

二、教学方面:

认真揣摩教学目标,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难点。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本学科主要内容都需要上机完成,所以每节课都要提前做好上机准备,检查机器状态。上课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能做出有创新、有创意的作品。通过一节课的教授使他们他们每一节课都有收获,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各台电脑前巡回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完成情况,并注意辅导,及时找出不足。

教课同时注重于因材施教,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上课期间,不同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兴趣,那么对于课堂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做,这样子,不仅一节课下来在计算机方面收获不小,而且从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1、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必须全面熟练地掌握所用的教材,然后,精心地对它进行加工处理,并且有目的地收集有关资料,与所用教材有机结合,因为计算机的发展变化真可谓日新月异,教材中难免出现“陈旧过时”、甚至错误的内容。现在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有能动性的教学对象,他们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除了课堂的讲解和实践的指导,还应该鼓励学生多使用相关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2.以应用为目的,以兴趣为动力

对于大多数职业学生来说,将不会从事计算机的科研与开发,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解决或辅助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目标的确定,就是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具备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教学过程的实施,包括教师的讲授,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以及对学生的成绩考核,应本着应用为目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的线索,靠这根线索把有关的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

3.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为台阶

学习计算机,特别是以应用为目的学习,如果没有实践作为基础,如同在空中楼阁。我认为学习计算机,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先知其然,再循序渐进知其所以然。对于一个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职业学生来说,动手能力的培养确实很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高,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会帮助他们更加得心应手地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理论的提高能帮助他们站在更高的高度使用计算机这种人类的工具,从而指导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需要努力的方面:

1、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材和教育教学水平。

2、尽量让课堂充满新意,让学生更有兴趣去学习,利用各种方法训练提高教学效果。

第3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一体化教学改革

自国家《关于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文件发出后,各职业院校院积极总结课程体系改革经验,并吸收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先进理念和思想,努力构建职业院校一体化培养体系。

一、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一)一体化课程定义

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二)一体化背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现代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及企业对技能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既要能解决实际生产的问题又要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为适应社会和企业用人的需求,实施一体化教学创新与改革势在必行,成为技工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实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的符合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教学体系就是一体化教学体系。通过一体化教学,可以达到以下几个转变: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

二、一体化模块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

随着人社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建设开始,各职业院校开始进行示范校建设,现以第二批示范校建设过程为题材,对一体化教学改革进行总结:

课程体系建设是职业院校一体化改革的关键,专业课程改革是课程建设的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反映了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内涵,也反映了职业院校一体化改革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职业院校教育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

(一)深入企业调研,确立人才培养标准

职业院校深入校企合作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层次要求与职业能力标准。聘请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事业(特别是著名企业)专家参加一体化课程改革研讨会, 对制定的“一体化”课程标准进行论证审定。通过校企研讨在“教、学、做”一体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模拟的生产装置、多媒体、仿真设备模型、实物等融为一体,以项目为引领,以任务为驱动等教学方法上达成共识。

(二)校企合作,提取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合作,针对企业生产环境,产品加工流程进行研讨,提取典型工作任务,避免了学校教学与企业实际生产的脱节,有利于学校与企业的对接,为一体化课程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是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任务,反映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主要特征:一是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二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从业者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三是完成任务的方式方法和结果不是唯一的,有较大的开放性。

(三)校企合作,编写一体化教材

传统的教材一般都强调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不能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理实一体化教材要摒弃传统的专业教学课程方案,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将各个知识点分解实践训练任务,有计划地开展技能训练。在训练中让学生知其然。教师将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用专业理论知识来加以解释,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四)校企合作,以职业能力为依据,改革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1)改变教学评价机制和教师工作量核算办法。教师的工作量也不能简单的按45分钟一节课这样来进行核定,大量的课外设计项目、制作教仪设备和学生一起进行实践教学这些都应该按一定的指标计入个人工作量。如果采用两人搭档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主讲和助讲应核定不同的工作量。(2)改变学生评价机制。进行一体化教学后,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也要做根本的改变。在成绩考核中,采用根据每一个教学项目或单元分段进行应知、应会专项内容的考核方法。并且要做到对学生的评价,由校内教师评价与社会(企业)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考核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的全面考核,知识与能力考核并重,以能力考核为主;提高能力考核在课程考核中的权重;能力考核注重平时考核,实行过程控制,采用等级评分制。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精髓所在。

四、职业院校一体化模块教学改革的成效

一体化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授课方式,学生一边学、一边实践是学习方式的最大变化。在一体化教学模式学习中,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社会能力达到双提升。

(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增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引导、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子弹挂件的加工为例,学生看到的不再是教材上的轴类加工内容,而是子弹挂件的外形轮廓,从设计到制作都由学生自己发挥,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完成任务的欲望。

(二)综合职业能力不断提高

一体化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让学生通过某一技术工作或服务工作的实施,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

(三)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日趋接近

每一个工作任务的教学过程都按照生产过程而设计,其核心内容除了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外,更重要的是了解企业生产管理过程和生产中的劳动组织关系。

五、职业院校一体化模块教学改革的反思

(一)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

教师是教育改革中的核心因素。教师思想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与过程,教师在经过若干年的教学工作后,会形成的自己的教学风格,要改变已形成的教学风格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努力。在一体化模块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适应新的教学方法,真正以学生为核心,实现教师精讲,学生多实践。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方式、方法的转变是一体化模块教学的显著特征。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改进学习方法。只有改变原来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 实施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富有个性的学习, 才能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六、结束语

一体化模块教学模式是职业学校理想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它改变了教师推着学生走的局面。从职业院校当前的学情和整个职业教育产业一体化教学的趋势来看,实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具有深远意义。

第4篇

 阶段性总结

课 题 名 称  职业院校学生基本培养体系创建研究 

课 题负责人       xxx               

所 在 单 位   xx高级工程职业学校

填 表 日 期   2018 年 9 月 10   日 

 

 

阶段性总结主要分析已取得的研究成果,项目研究的可持续性,重点是反思、归纳、深化、细化。

 

 

 

一、阶段性总结活动简况:

时间:2018年8月20日

地  点:xx高级工程职业学校明智楼四楼会议室

主 持 人:xxx

参与人员:

xxx、xxx、xxx、xxx、

议   程:

      (一)xxx      主持会议并介绍课题整体进展情况

(二)xxx    汇报开展问卷调查及开展座谈会情况

(三)xxx    汇报实验样本的筛选、监控,收集资料、编写报告等工作

(四)xxx     汇报了资料收集、学生调研等情况

(五)xxx       汇报实验模型建模、实验数据分析,收集资料、编写报告等工作

(六)xxx    汇报课题计划的制定,资料收集整理,以及阶段性总结编写。

    

 

 

 

 

 

 

 

 

 

 

 

 

二、阶段性总结要点: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存在问题、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

(一)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工作正按照开题报告中的要求有条不紊的进行。

1.收集、查阅相关资料,深入开展科研理论学习。

课题开题后,课题团队依据学习计划采用了集体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上网、学习专著、阅读教育教学类刊物,学习职业院校学生基本xxxx培养体系创建研究等教育理论,积累教育智慧,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课题组集体学习了教育部于2014年4月颁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学习了美、日、德、韩等国的国外专家关于综合xxxx的理论;学习了国内陆刚兰、陶国胜、闵清、黄晓初、张丽、白学伟、李文涛、许文霞等学者有关xxxx培养体系建构与实践的分析、探讨、论述;学习了山东省xx市技师学院院长xxx在《中国培训》2016年第19期发表的《提升职业院校学生xxxx的实践与探索——以xx市技师学院为例》一文,了解了职业院校学生xxxx培育的现状和从学校活动和班级管理当中提升职业院校学生xxxx的方法;学习了xx省工程技师学院的教授xxx在《职业》2014年第17期发表的《浅谈职业院校学生xxxx培养和职业指导》一文,了解到从推进课程改革、深化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等方面提出的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基本xxxx的方法。     

根据学院安排,上学期听取了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杜德昌所长作的题为《职业教育科研方法和策略》的报告和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于家臻作的题为《做好课题研究,提炼教学成果—中职教师如何做课题和教学成果》的报告。他们用自己的亲身体验给我们指明了做课题的方法。会后课题组不断进行研讨,查找自身课题研究方面的不足,提升了科研水平。

 

2.用调查问卷法、特尔菲(Delphi)咨询法等了解了当前职业院校学生的基本xxxx。

(1)印制了职业院校学生基本xxxx调查问卷(教师版)、职业院校学生基本xxxx调查问卷(学生版)、职业院校学生基本xxxx调查问卷(企业版)

(2)招募各年级、层次学生样本。

(3)问卷调查、测量。采用Likert量表5点记分,测试判断各种成分作为基本xxxx的认同程度。

(4)分析调查问卷,采用特尔菲咨询法,与知名教育家、职业院校校长、教师代表、企业家座谈,对职业院校学生基本xxxx框架进行精确分析,对基本xxxx的核心概念进行精确定义。通过与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师代表、著名企业家等进行座谈,征询专家小组的意见,将专家的意见经过“集中、返回、再集中”的几轮征询,最后使专家小组的意见趋于一致,从而归纳出了职业院校学生基本xxxx的框架、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基本xxxx的方法与途径等。

(5)根据结构方程模型(SEM)建立职业院校学生基本xxxx培养结构体系,并建立不同级段的基本xxxx培养结构模型。

3.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发生了转变,学生基本xxxx进一步提升。

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发生转变原因之一在于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的最大影响者当属于所教育的学生。在注重培养学生xxxx的教育理念指引之下,教师无论是在备课,还是在与学生交流,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平时与学生的交往中,都将有意识地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呈现给学生优良的一面,以身作则。在教师的耳濡目染下,学生从最初的效仿或是模仿,到逐步的学习内化,逐渐转化为自己的特质,其培养良好xxxx的意识进一步得到增强。在此基础上,一批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

 

 

 

 

(二)阶段性成果

1.进行了《职业院校学生基本xxxx调查问卷(教师版)、职业院校学生基本xxxx调查问卷(学生版)、职业院校学生基本xxxx调查问卷(企业版)》的测量、收集与整理;

2.编制了《职业院校学生基本xxxx培养方案》;

3.写作了论文《基于xxxx培养的中职课程体系研究》。

(三)主要创新点

1.给不同年级的中职生分别编制不同的基本xxxx培养辅导方案。通过辅导,指导学生设计不同的职业目标和职业成长路线,进行职业耐挫能力、职业决策能力、创业能力等核心素质与能力的指导和培养。

2. 基本xxxx培养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提升学生职业岗位、社会适应能力。推广应用价值极大。

3.本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大量使用了特尔菲咨询法、结构方程模型法、数理统计法以及行动研究法,在职业教育基本xxxx的相关课题当中,比较少见。

(四)存在问题

1.课题组成员进行基本xxxx培养辅导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需要培训,资金有限。

3.测试问卷多,调查统计有难度。

(五)下一步计划

(1)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法,分析实验样本的基本xxxx“量”的方面是否达标。

(2)整理编辑研究报告集、论文集,案例集等。

(3)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准备课题验收。

 

 

 

(六)可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新xxxx职校生xxxx素养内涵的研究》

2.编著《职业院校学生xxxx素养的结构》

3.论文《职业院校学生xxxx素养的培养模型及评价体系》

《职业院校学生xxxx素养的培养与实践》

 

三、课题组总结要点:

 

2018年8月20日上午,课题组对xx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职业院校学生基本xx素养培养体系创建研究》进行了阶段性总结。经过讨论,课题组形成如下意见:

1.课题组成员分工、进度合理,思路清晰,问题分析透彻,课题研究和学校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2.建议加大对比性研究、体系创建研究,证实本课题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

3.加强研究成果的实践运用,结合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推广到更多的班级和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实训、顶岗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提升基本xxxx。

 

项目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第5篇

一、充分发挥工会的组织职责,推动和谐学院建设

院工会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和工作要求,紧密依靠广大群众,顺利开展了各项工会工作。如:树立主人翁意识,定期召开二级教代会,了解学院的发展和有关教职工权益的相关福利政策;以人为本,加强师德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为广大教职工提供学术交流平台;认真履行工会组织的部门职能,充分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为维护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提供服务,及时做好医疗报销、定期体检、节日慰问、旅游组织、关心教工子女等具体工作。

二、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促进工会自身建设

院工会在党总支的领导下,组织全院教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有关文件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管理,倡导大家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社会主义荣誉观,共同创建和谐校园。同时,在校党委提出“四三二一”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院工会组织从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体地位,通过理论、体制和工作创新,努力在组织、引导、服务和职工权益等方面多做实事,多做好事,坚持把为教职工服务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工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充分发挥工作维权职能,关心教职工全面发展

院工会遵循“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关心学院每一位教职员工,不仅在工作中帮助发展,更在生活中排忧解难。近几年,已派送多名专业课老师出国进修,并鼓励年轻教师加强学习,读博考研,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提高科研能力,更好地规划好个人的职业生涯。另外,我们也及时做好探望退休老同志、慰问生病员工、佳节送去祝愿、提供疗养、医疗费用理赔等一些常项工作,积极维护职工的权益,用实际行动构筑充满爱心、关心和开心的“工会之家”。

四、关注女教职工,开展有益活动,推进良好学习氛围

积极配合校工会开展“三八红旗手”、“比翼双飞模范佳侣”等评选活动,倡导在学习宣传先进事迹的同时,提供一个展现女教职工巾帼风采的舞台。今年,院团委与工会携手开办的融学术、艺术、文化等多源化内容为一体的博学讲坛孕育而生,我们邀请了部分校女干部女教授联谊会成员进行专题讲座,营造了良好学术氛围,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加强集体凝聚力

工会是教职工群众组织,根据教职工意愿,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院教职工积极响应校工会,踊跃报名参加游泳、羽毛球等多个文体团体,不仅满足了教职工精神文化需求,也大大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交流。今年,在校工会组织的全校合唱比赛中,我院教工和师生配合默契,精彩发挥,一并荣获“参与奖”、“最佳创意”、“最佳后援团”三个奖项,成为获得奖项最多的学院之一。同时校运会的体育竞技场上也不乏高职学院教职工的身影,在拼搏、呐喊声中,充分体现了我院教职工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的集体凝聚力。

六、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树立良好自身形象

第6篇

一、石油院校毕业生求职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深入人心,石油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虽呈现多元化,但因其专业特色,也出现了偏差,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1.大学生对当前出现的“就业难”认识产生偏差

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能源建设需要大量人才。然而,由于高校毕业生不能正确定位、期望值过高、择业观有偏差等原因,往往造成“就业难”。毕业生择业时职业选择过于理想化,部分学生更是由于在实际的求职过程中没有足够的受挫能力,产生焦虑、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甚至产生了消极的“等、靠、要”的依赖心理,主观能动性发挥严重不足。

2.不能正确认识付出与回报的关系

许多毕业生在工作上要求有好的工种,对工作环境要求高,想要既轻松又舒适,从而影响了择业。多数的石油类单位对于应届毕业生要求到生产第一线锻炼,这不仅对毕业生所学知识是一种检验,更是意志品质的考验。当学生得知工作条件艰苦,往往在后期放弃了就业的机会,学生家长也处于爱护子女的心理,支持学生另行择业。

3.求职中缺乏灵活性

面对激烈的竞争,严峻的就业形势,应聘者往往通过层层选拔,竞争上岗。由于大学生缺乏实战经验,到了面试环节感到胆怯,缺乏自信,往往不能充分表现自己,过于拘谨失去了就业机会;对于大多数石油院校学生,长期的传统教育,学生在灵活应变方面有所缺失,往往表现得缩手缩脚,错失良机。

二、新形势下石油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任务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在大学生涯有所学,就要将学习的知识看作是今后工作生活的“利器”,专业知识只是一部分,要涉猎多方面的知识,提高全面素质,进行“通才”教育,使个人的能力不仅停留在课业成绩的提高,更是在学习各个领域的过程中培养一种学习能力,对新事物迅速掌握的能力才是最终的“利器”。

2.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大学学习生涯中,尤其是前两年的学习中,是巩固学习习惯,夯实专业知识,提升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机。肯吃苦,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为今后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孙子兵法》中战术如此,在大学的学习中对于心态的培养,亦是如此。在学习、生活中往往会遇到种种不同的新的环境,新的事物,新的挑战,面对各种的“新”,要“静若处子”,放宽心态,不急不躁,沉得下去,冷静处事。

三、将就业教育与综合能力培养相结合,探索就业教育的内容

石油院校的学生的就业观念相对滞后,缺乏积极性,在就业教育的过程中,有几点显得尤为重要:

1.使学生明确就业指导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就业指导教育是通过了解市场需求,传递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明确职业目标,挖掘自身潜能,激发学习动力,从而使毕业生找到适合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职业以实现个人人生价值。尤其要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对就业指导课可有可无的错误思想。这就要求就业指导课的任课教师从学生的真正需要入手,抛弃传统的“既大又空”走形式的教学模式,换位思考,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就业工作中真实的、鲜活的事例,使学生主动转变观念,从而认识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

2.设立就业指导专职人员,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多样化的指导

设立个人档案,将心理特点、兴趣爱好、职业倾向、家庭背景等情况作为档案,与学生四年学习生涯的学习计划相结合,不定时进行指导。从入学开始,每学年开设就业指导课,各有侧重。主要从帮助学生在四年学习生涯中实现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帮助学生了解变化的社会形势、帮助学生确定长远目标和具体目标、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职业生涯的规划四个方面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3.打破“追求高薪”的被动思想,加强学生主观能动性,规划“职业前景”的教育

一味追求高薪,在拜金主义、物欲横流的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下,自恃过高的应届毕业生往往异想天开,要求高薪。在就业指导教育中不断深入加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教育,踏实的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稳步向前。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初充分做好吃苦的准备,懂得先苦后甜的道理。

第7篇

【关键词】规模扩张实验与实践环节实习基地学生素质竞争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4-0022-02

目前,随着我国人口增长高峰的到来,高等学校教育规模相继被扩大,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紧张态势。具体地说,高校办学出现两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是大学生入学数量的增加和校际间学生生源的争夺,包括知名高校对优秀学生生源的争夺,这种争夺的主要动机在于对招生质量的提高,当然也包含着一种“马太效应”,同时也伴随着学(校)招生数量的扩张。一般院校及职业技术学院同样存在着对生源的争夺,其动机除包含积极地承担普及高等教育的任务外,也存在着稳定和扩张自己收益的因素。第二种状态是无论是知名学府或是普通院校,毕业生均存在着就业分流的强大压力。在这种背景下,各类高校如何强化各个专业方向的培养水平,并如何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的问题显得特别突出。

高校学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是我国人口规律的必然反映,也是我国普及高等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经。但随着学生规模扩大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也呈现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去面对、去探索、去总结。具体地说,在高校出现庞大的教学规模、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与毕业生分配的难题面前,教学环节中的问题也相伴而生。比如教师教学任务的繁重与教学质量的保证问题、教学实践环节与实践质量问题、实践基地的培养与巩固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能力等问题,都显得尤为突出。

一、繁重教学任务下的教学质量保证

高校学生扩招的直接现实是带来教学规模的扩大,相应地导致教师教学任务的加重。作为重点院校来说,目前一般还不存在教师紧缺问题,但大多教师的教学任务成倍增加。相对于80年代而言,目前每个老师的教学任务平均在前者的6倍左右,老师们成天穿梭于校际之间和教室之间,即使能够完成安排的教学任务,也未必能使教学水平得以正常发挥,同时也无益于老师们的身体健康,更难保证老师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与教学方法的研究之中。

对于一些高职高专或职业技术学院而言,师资的配置是不可高估的。一些学校为迎合社会需求,往往与重点院校攀比,为了显示其规模化或规模的宏大,开设了许多新的专业和课程,这就是说,凡是重点院校有的专业,高职高专或职业技术学院均有,凡是社会上新增一个新的专业,它们都将不失时机地跟上。这从学校适应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也无可厚非。然而,专业的设置往往与学校的办学力量和水平是分不开的,与学校的设施和设备分不开的。师资从何而来?实验与实践课程如何开展?对于这些学校,一般的做法是:教师外聘,从重点院校聘请兼职教师或退休教师,或是自己的教师热炒热卖,这种现象十分普遍,这可称得上是“拼教”,可以理解为一些教师疲于拼命地参加各校的教学,学校也拼命地为这些课程组织任课教师,由此称为拼教。这一方面影响了重点院校本来不多的教师资源,另一方面这种学校本身的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我们认为,重点院校应该努力保证自身学校的办学力量,截源堵流,将自己的优秀教学资源用于自身学校的专业教学上,突出自身优势特色课程的建设和精品课程的建设,保证教师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在教学力量、实验手段、教学方法与教学特色上下功夫,在全国重点学科建设上下功夫。

对于一般高职高专和职业技术学院而言,需要严格与重点院校分别开来。高职高专和职业技术学院的根本在于它的特色,也是国家成立这类学校的初衷,它们的主要作用在于为国家培养生产生活实践中急需的人才。如果我们用“精深,广博,抓好基础,着眼未来”来要求重点大学对学生的培养要求,高职高专和职业技术学院则应该是“立足生产,直接可用”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因此,高职高专和职业技术学院等一般院校应该突出抓好那些与生产实际直接相关的或相适应的专业学科的建设,在这些专业教学上下功夫。

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理工科大学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无论是重点高校或是普通院校,在教学规模日益扩大的现实背景下,实践教学环节与实习基地建设已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相对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而言,随着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采用,目前我国重点高校办学的硬件条件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比如普遍使用的多媒体技术的软件和硬件已经或基本达到和国外一些重点高校的水平。然而,不可置疑的是,我国高校在利用这些条件上与国外还存在很大差距。最突出的表现是,教师在使用这些资源的时候还显得比较乏力,尤其是对软件资源的开发使用方面还很欠缺。比如,一些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中,老师们在对信息技术开发利用的把握上还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工作者存在很大的差距,从而导致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对多媒体的使用仅仅流于形式。通常的做法是,做一个PowerPoint或一个Word文档来进行教学演示,学生们学到的或看到的东西往往只是理论上的介绍或常规知识的引入。对于一些抽象思维很强的学件,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未必能够真正设计出现实中的汽车,学微机原理或计算机科学的未必能够掌握芯片的制作或架构一个系统,因为这些知识首先就需要教师应该具备,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许多教师本身在这方面就比较缺乏,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也仅仅是一种形式。

对于一般院校来说,一方面硬件环境不如重点高校,而专业教师资源的软环境更无法与重点高校相比,从而学生对于所学课程往往也与生产实际相脱离,更是流于理论化的教学过程。这直接表现在许多高校缺少或缺乏相应的实验课程,忽略实践环节和根本上缺少实践环节,这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

除招生规模扩大的客观因素之外,强化大学实验课程配置,注重实践环节和建立稳定可靠的实践基地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的现状是:一些大学只顾规模的扩大,而无法顾及学生的实践教学过程,只能完成相关的理论教学,实验环节或实习环节流于形式,因此造成的必然后果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差,学生投入社会之后需要重复教育或二次教育。导致在就业竞争中缺乏竞争力,本质上影响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因此对如何加强实验课程设置,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过程和培育实践基地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

值得指出的是,与师范类大学或文科院校相比,理工科大学的专业课程往往需要理论与实践并重,如果教学过程只注重学生的理论教学,那么学生的学习往往会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而实验和实践环节往往能够很好地加深和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理工科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学习的直接成果表现在它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应用上,比如信息技术、电子电器、汽车工程、机械制造、通讯工程等等,许多知识是现实中生产与实际生活的体现与延伸,如果不加强实验和实践过程,对理工科学生的培养则与其他文科类的学生并无两样,似乎只是培养了学生抽象的思维能力,而实践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提高。举例来说,对于理工科大学的学生,如果开设了数据库课程,不仅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数据库,什么是关系数据库,而且还应该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使用一个具体的应用系统开发平台来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而不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教师对这一领域的技术有相当的认识,在教学上不仅是停留于理论知识的介绍。涉及一个知识点,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结合多媒体的演示,具体使用一个开发平台来展现这样的原理与实现这样的技术。对关系数据库的概念,如果只是理论上的介绍,往往学生是一知半解或者不知所云。但如果使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关系数据库系统来演示或者在课堂上直接开发一个简单的关系数据库系统,学生将会深刻领会这一概念的真正含义并把握创建关系数据库的过程。又比如,对于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学生在学习中很难真正理解它的意义,但如果在实验中教师给学生示范一个简单的嵌入式程序的编制并运行其结果,它会使学生从直接现实的过程中把握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并能够学会编制嵌入式的应用程序,这也需要从根本上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研究创新的教学手段。

三、建立稳固的教学实习基地是提高理工科大学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除了强化校内课堂实验过程之外,提高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的理解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另外一个重要途径是学生参与课外实习。课外实习基地建设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在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一些高校的实习基地建设不仅未能得到加强,反而有所削弱。主要表现在,一些高校缺乏应有的实习基地,一些学校缺少或根本没有实习基地。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有些学校曾经有过的校办工厂往往也承包到人,考虑到安全或其他因素,这些校办工厂通常不愿意接纳实习学生,其他企业更是如此。即使有校办工厂或企业愿意接纳学校的学生实习,往往工厂的规模和它生产的内容也与教学内容是不一致的,不能对口实习。因此一些学校的基本做法是,让学生参观一下工厂,使他们知道什么叫工厂或企业,其实习内容也主要介绍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家成功的经验。不难想像,这种实习对于教学实践产生的作用的局限性。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各级院校,按照常年的实习内容要求,建立稳固的教学实践基地,如机械制造相关课程的实习,需要与制造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电子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实习,需要与信息行业建立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电气工程专业的实习需要与电气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否则,学生的课外实习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第8篇

关键词:人文素养;职业能力;职业教育

近几年来,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有这样一种现象:有的毕业生出去准备自谋职业却找不到事做,闲在家里;有的送出去实习工作怕累跑回来或被淘汰回来。实际上这是多数职业技术学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即职业学校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差。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而另一方面从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相当一部分就不了业,这充分说明了,现在的职业学校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差。职业学校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差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能否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职业教育的成败,因为只有职业学校学生能适应社会,才能解决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出路问题,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才能源源不断,职业学校才会发展,才能生存。

一、现在的职业学校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差的原因

1.职业学校学生所处的环境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我们所处的环境和社会已不同于过去,过去我们的教育模式只是注重学生学习技术的培养,毕业以后国家安排就业,也就是说多数学校教育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不注重学生素质的教育。

2.多数职业学生的基本素质差

多数职业学校学生在社会交往、谈话艺术、团结协作、吃苦耐劳、敬业精神等方面的基本素质还很差,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另外,许多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理想、思想观念等方面还未转变过来,多数人不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3.职业学校学生所掌握的基本专业技术太差

由于学校或自身的素质,一些职业学校学生基本技能不扎实,到了社会不能为用人单位创造价值,当然用人单位就不会用你。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一大组成部分,其任务光荣而艰巨,职业教育搞得好与坏直接关系着人口素质的提高、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发展,而职业学校学生能否适应社会、能否为社会创造价值又直接关系着职业教育的成败。职业教育目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职业学校学生如何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只有他们在社会上站得稳,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职业教育的生源才会源源不断,才能有生存发展的空间。

二、提高职业学校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措施

1.加强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关键,一个技术再好、本领再高的人,如果思想品德差、道德败坏,是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就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加强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只有品德的高尚,才会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社会、适应社会。

2.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

对于职业学校学生来说,毕业后要面对工作,要适应社会,在社会站稳,要能为别人创造价值,别人才会用你,自己才会获得利益,所以职业学校学生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这就要求学生在学校时就要加强基本技能与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要实用。学校还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以便使学生所学的本领适应社会的发展。

3.坚持一专多能的原则

在培养人才上,要注意一专多能,即一至两个专业为主,发展其他相关的专业技能。如服装专业的,除了学好本专业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绘画、工艺美术、中国结艺等,模特专业的除了自己的本专业外,还可以学习计算机、服装设计、绘画、礼仪等,每个人至少要掌握两门以上的专业技术。

4.要大力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社会处事能力、交涉艺术、吃苦耐劳、敬业精神、自身管理能力等基本素质的训练

(1)处事能力和交涉艺术。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面对的是社会,怎样把自己推荐出去,社会处事能力、交涉艺术是关键。在过去,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遇到老师不会打招呼;上台说一句话脸都红;叫他去办事缩头缩尾;车上遇到老师不会让座位等。试想用人单位遇到这样的人会对他(她)产生好感吗?会用他吗?要加强社会处事能力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着手:①班主任平时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多参与管理班级,多教给学生一些为人处事的本领,多锻炼学生独立办事的能力等;②抽出一定的时间,把社会处事能力和交涉艺术作为一门技能传授给学生,教他们如何结识周围的人,如何战胜自己,怎样与同学、同事、领导以及下属相处及交涉等;③多举行演讲、自我介绍等锻炼口才以及交涉能力的活动。

(2)关于吃苦耐劳和敬业精神。过去我校输送出去的职业学校学生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不能吃苦耐劳,没有敬业精神而做了“逃兵”,由此可见,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吃苦耐劳、敬业精神等基本素质的训练,对于职业学校学生能否适应社会也很重要的。

(3)关于自身仪表。如果说专业技能是内存,那么人的仪表就是外在。要想取得别人的好感、信任,良好的印象是关键,所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要想得到别人的使用,首先别人看你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所以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即仪表是很重要的,因而要求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要从穿着、精神面貌、文明礼貌、言谈举止等诸多方面加强训练。

(4)关于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主要是教会学生一般做事的原则、常识、哪些事可做哪些事不可做,辨别是非真假、处理一般事物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管理自己、约束自己的能力。学会学习是指职业学校学生出去以后如何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职业学校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毕竟和现实还有一定差距,很多实践的东西还需要多总结才行。

总之,如何提高职业学校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应以市场为准则,以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素质为标准,不断总结找到更多、更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