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9-08 14:02:3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思想政治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

第1篇

(一)认识的主观性认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且感知和记忆是思维活动的基础。一般说,认识过程中的感知、记忆和思维的结果是一致的。但是,逆反心理的认识过程却把感知和记忆对立起来,以记忆排斥感知,使思维失去感知客观事物的基础,在脱离实际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活动,往往造成以主观偏见或成见去肯定或否定客观事物的结果,形成盲目的、错误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本,做的是人的工作,所以做工作的这支教育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过程、评估、领导能否得到贯彻落实,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重大问题”。很多学生往往因为部分素质较低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死板、抽象、脱离实际的教条式说教;教育者过分强调老师、学生的“我教你听”关系,无视受教育者的正当权利和主观感受;脱离实际、乏味无趣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反感的首因效应或一成不变的刻板印象,这种记忆往往会深扎学生脑海,所以他们很容易对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产生排斥的感知,即使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早已“物是人非”,甚至“物”也不再是原来的“物”,他们却只会按照原先的认识记忆进行判断。认识是情感产生的依据,只有遇到符合自身思想观念的观点时,才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情感;认识是意志的根本,它提供了理性的支持;认识是行为的前提,行为是在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情感的对立性“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建立在认识基础之上,与记忆有着密切联系。”???一般来说,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思想道德观念来评价客观事物和他人的行为,同时产生自豪之情、满足之情、敬佩之情、惭愧之情、厌恶之情、仇恨之情等等。正常的状态下,当客观事物的性质、他人的行为与自身已有的认识记忆相符时,学生们便会产生正面的情感反应,反之则产生负面的情感反应。但逆反心理的情感过程恰恰与此相反,它不以认识为基础,而全凭颠倒是非,“要我这样,我偏那样”的反抗心态,对客观事物做出违反其本身性质的评价,并相应地产生或喜爱或厌恶的内心体验,使情感与客观事物对立起来。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我们讲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感人,对受教育者的尊重、关心从教育心理学上看能产生积极的归属感和信任感,从中感受极大的幸福感和愉悦感,这些正面情感对逆反情绪会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但如若这种情感体验得不到强化,无法让受教育者产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心理,那么原本被遮掩的反面情绪很容易就会有所抬头。更何况大学生所处的成长阶段易冲动、易感情用事。所以在负面情感的影响下,学生们很难对事物有客观、正确的认识。反过来说,正确的情感是能促进更好地认识。学生们往往对那些能够在情感上引起他们产生共鸣的思想观念产生强烈地认同感,这种感觉往往能够引领学生去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某种观点,并接受它们,从而用它们指导行动。

(三)意志的盲目性意志是人自觉地调节行动去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如果人的意志力不够坚定,即使对某一现象或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和情感反应,结果或者说行为却未必正确。例如某一学生认识到小偷小摸并非什么光彩的事情,也对这种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羞愧之情,但仍然抵挡不住诱惑,最终出现偷盗的行为。这种意志力薄弱的情况在存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当中相当普遍,一些从认识和情感上都能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学生,却因为哥们对其认真学习的无端嘲笑或者课堂上抵挡不住手机游戏的诱惑而产生与认识截然相反的行为,盲目地排斥、拒绝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当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较强的理论性特点也在无意当中削减了部分大学生学习的意志力,同时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列宁也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依靠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具体生动。针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产生的难以调和的矛盾,因此有学者提出要积极将理论渗透到具体的学习、工作中,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磨练学生的坚定意志。同时要提高学生成就动机的强度。(成就动机是指对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或活动,个人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麦克莱兰认为,成就动机强的人对学习和工作都非常积极,能够控制和约束自己,不受社会环境不利因素的影响,并且善于利用时间,因而会取得优良的成绩。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意志便得到了巩固,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加强,从而能确保正确行为的发生。

(四)行为的反抗是人们在认识的基础上,在一定情感和意识的参与下,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手段。一般我们通过学生们外在的行为表现来判断他们心理上对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存在逆反情绪,存在这些情绪的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总是迟到、旷课,即使人在课堂也是一副昏昏欲睡、无精打采的模样;对各种有关讲解国家政治文件的讲座、班会避而远之,对各种国家大事爱理不理,对各种献爱心、公益活动敬而远之……这些行为的表现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逆反心理造成的。

二、总结

第2篇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中,多半出生于九十年代初期,少数出生于八十年代后期,特别是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前,生活在父母和家人无微不至的呵护中,过着"小王子”和"小公主”的生活,对于社会关系和与同龄人相处缺乏正确的认识,部分表现为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不知道社会是一个平等的群体。

二、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因素

目前,大学生群体中的主流价值观是健康、积极、向上的,这样的良好局面益于党和国家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以及高校对大学生德育的大力培养,同时,也雄辩的说明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对大学生的学习、成长是大有裨益的。但在大学生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有许多因素相互交织的影响着大学生思想形成发展,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思想启蒙者,父母对于孩子思想的形成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比如父母的职业对大学生的思想形成和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根据工作实践简要分析来看,父母工作在政府机关的大学生政治意识比较敏感,考虑问题相对周全;父母从事经商活动的大学生表现的更加务实,政治意识相对较弱,参与度不高。从家庭构成来看,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大学生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淡薄的现象。来自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往往出现两种极端,部分表现为个性独立,自理能力较强;部分表现为心理脆弱,一定程度上自暴自弃。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是个中的影响是较为明显。与此同时,社会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多元并存的局面,使部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

(二)个人主观的对于大学生思想形成发展的影响大学生个人的社会阅历、学业成绩、自我约束等因素是决定其思想状况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通常而言学习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有较强的自信心,但是往往不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却在评优过程中据成绩优势;成绩优势相对较弱的学生在心理上有较强负担,时而会产生自卑心理。另一方面,社会工作经验中促进思想准社会阶段发展的积极作用,社会工作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他们的敬业精神、集体观念、自主创新意识和文明修养,激发他们刻苦学习,锻炼和完善各方面的能力。由于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缺乏,大学生的一些生理和心理因素处于不稳定的变化状态,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定型,在价值取向上出现多元化、多变性、矛盾的特点。在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综合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深刻而复杂,这就要求大中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及时作出相应调整,正确认识现阶段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复杂性、差异性及心理健康状况。

三、对策

(一)以德育教育为核心,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现阶段,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将理想信念教育为侧重点,将学生能力培养为抓手,把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两课”教育教学改革作为主要渠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大纵深的教育体系。

(二)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娱活动一是在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积极谋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娱乐活动,为大学生搭建表现自己兴趣爱好的平台,以积极的爱好、健康的活动充实业余生活。二是积极开展党团活动,开展针对性较强、活动形式多样、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思想教育活动,如"大学生活展望”、"三观主题教育”等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加强对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的教育功能,加强全面,充分和全面的教育,建立一个强大的职业,兼职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效通过工作研讨、业务学习、经验交流等方式,在提升理论水平上下功夫;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干部的教育和培训,采取"传帮带”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的派驻专职学生工作干部外出培训和学习,并激励其进行自我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和工作能力。

第3篇

高校寝室中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寝室文化的重要体现,属于高校寝室文化的中高层寝室文化部分,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和学校的学风有直接关系,可见学风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学风的好坏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理念、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学风通俗地讲是学习的风气。从学生的角度讲,学风是学生思想作风在业务学习上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精神风貌,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所展示的精神、态度、风格、方法和习惯等要素的综合体现。在寝室文化的设计环节中,学习型寝室是基本的发展理念,思想政治教育的通识是目标,为给同学们提供充分发挥才能,展现创造、想象的空间,打破单一寝室评比模式,提倡个性发展,特色寝室建设,希望能建成学习型、低碳型、综合型,和谐型等寝室。然后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和未来要求和发展,学院注重英语交流,和国外大学的合作也日趋平凡,也可以评三级英语寝室,四级英语冲刺寝室和对外交流国际寝室。根据学院普遍要求也可以分为,就业型和升学型寝室。同学们可积极依据自己寝室特点,设计学习型寝室文化。充分把学习型寝室的氛围推广,让整个学院都充满学习的氛围。

二、寝室文化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内外因分析

1.内因分析和管理

寝室文化对学生生活在学校中3年有不可估量的影响。这里不得不谈到学生寝室制度,首先,寝室制度文化的健全与人性化,是大学生在寝室基本生活的制度保障,大学生要想在寝室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就必须要求每位大学生严格遵守寝室制度,这样才能在学习中投入足够的精力。而要求同学们能够共同遵守,则需要道德和价值观的认同,如果一个寝室卫生没有人打扫,同学的作息时间无规律,很难想象这个寝室的同学能100%投入到寝室文化中。其次,学会良好的人际交流,培养自身的人际交流能力,是同学们在寝室中必须慢慢思考和处理的问题。大学生在寝室生活中,第一次尝试处理比较复杂的人际关系,寝室成员的一举一动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从长远来看,如果一个学生在寝室不能和其他同学很好的交流,那势必会导致精神紧张,身心疲惫,所以,在创建寝室文化中,人际关系对于该宿舍也有很大的影响。然后,随着电脑的普及化,寝室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网络交流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合理控制电脑网络文化对于寝室文化影响,通过思想政治来正确合理引导学生运用电脑网络成为学习的工具必须坚定不移。随着网络的出现,他可以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学生如果娱乐多了,会使学生们减弱学习风气,减少对于学习话题的探讨,那就更加不会去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做人道理,做事情的原则了。

2.外因分析和管理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创建寝室文化,加强学生党员、学生辅导员等先进学生代表也应起到带头模范作用。积极推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学习寝室,加强大学生寝室学风建设,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为大学生寝室建设提供有力指导。追求和谐。共生理念是要求寝室公共环境和谐,制度和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和人和人之间的和谐。强调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管理,提高学生基础文明水准。

三、总结

第4篇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类相关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肩负着培养大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养、道德品质的重要任务。相关老师可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融进恋爱婚姻观、性价值观、性道德观教育,有效开展性价值观和性道德教育。该课程的授课对象都是大一新生,曾经被压抑的望会在大学这个较为自由与开放的环境中得到释放,如果恋爱婚姻、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教育没能跟上,势必会对大学生的恋爱、性心理发展、性道德成长造成影响。由于高校的哲学和人文社科课程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所以要在人文社科类和其他相关课程中渗透性教育,比如在“大学语文”和专业的文学课程中,面对描写“性”“爱”“婚”的文学作品,老师有责任和学生探讨写作背景和作品中隐藏的思想,讨论主人公的“性“”爱“”婚”与时代背景的紧密联系及其与社会生活条件和思想信念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确立与当今时代相适应的爱情、婚姻和性观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专业的法律课程要涉入婚姻法的内容,教育学生运用法律的理性精神来讨论爱情和婚姻,让大学生懂得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是幸福的爱情和婚姻的前提和基础;在“伦理学”课程中要引导大学生讨论、婚姻伦理的原则及规范,加强以及婚姻伦理教育,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性道德认知、高尚的性道德情感、崇高的性道德信仰、坚定的性道德意志,从而培养出有高尚情操、有高度责任感和义务感、能适合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男人和女人;在专业心理学课程中融进性心理知识,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在生物学课程中融进性生理知识进行性生理健康教育等。

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进行性健康辅导、性心理疏导、指导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还要依靠班主任、辅导员的力量,班主任和辅导员一定要有责任心,把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与恋爱、择业与交友、生活与健康等问题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把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班主任和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多,可以广泛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和实际行动,在与学生探讨“性”问题时要避免道德说教,“性”是非常隐秘的问题,在取得学生的充分信任之后也不能长时间地试探,学生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的时候才对其进行及时而有针对性的指导。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多涉猎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方面的专业知识,要善于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思想品德结构,结合大学生恋爱的实际状况,让大学生树立性别平等、互尊、互爱、理解、自律等意识,从而增强大学生在选择时承受挫折、经受诱惑、勇于应变、善于担当的能力。高校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必须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配足配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心理咨询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和性心理咨询辅导。当代大学生处于文化多样、价值观多元的社会环境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性心理的冲突和困扰,如性生理成熟带来的冲动、冲动带来的性道德困惑等,这都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压力,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善于疏导学生的这些压力,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性心理。首先,辅导学生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通过活动消耗精力,以合理释放性能量;其次,引导学生走进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通过专业的性健康辅导、性心理疏导和的指导,帮助学生走出性认识误区,缓解性心理压力,消除性心理障碍,克服偏差。

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性问题的探讨,营造良好的校园性文化氛围

第5篇

1.有利于促使大学生明确精神信仰,树立道德标准,提高思想境界。“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中国传统文化把人生的信仰和精神的追求看得比物质生活更重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知识者的最高理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塑造和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同样,这对95后大学生思想道德品格的完善,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2.有利于激发“95后”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祖国是家庭和个人的寄托,是我们物质利益和精神世界的寄托。中国历来有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文化传统:“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今天的爱国主义体现在:热爱祖国,矢志不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抵抗外辱等等各方面。我们要以宽广的胸怀与眼界,积极而理性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中去。处理好爱祖国和爱世界,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关系。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具备民族自尊心和进取心,既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机会发展自己,又坚定地维护国家的和尊严。

3.有利于培养“95后”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在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诚实守信被看作“立身之本”、“举政之本”和“进德修业之本”,当今社会上由于各种原因,人与人之间的诚信面临相当大的危机,在象牙塔中的学生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存在各种诚信缺失的现象,如:考试作弊;恶意拖欠贷助学贷款和学费;求职过程中伪造简历;同时与几家单位签约,从中“择优录取”,单方面毁约等等。若这些情况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纠正,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习以为常,踏入社会后随波逐流,丧失诚信的概念。诚信是中国的优秀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要求人人具有契约精神,诚信守法,结合今天的社会情况,对“95后”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更加显得紧迫和重要。

4.有利于促使“95后”大学生学会自省和换位思考。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孔子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他们都非常重视内省对人的道德形成的意义。反思自己的言行,改正错误的地方,学习正确的道理,并这样长期鞭策自己,才能不断得到提高,达到一个良好品德水平。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交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是要教会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成为一名思想上的成年人。心理学在自省上的定义,是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调控—自我教育。但是,目前的“95后”大学生大部分比较缺乏“自省”的意识,要教会学生学会自我肯定与自我批评,在自省中,总结过去,并对未来做出规划;往好的方向,引导自身的思维和言行,是高校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儒家提出的“挈矩之道”,我希望别人怎么对待自己,自己就要怎么去对待别人,这就是换位思考的方法。它是正确认识人际关系,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思路。“95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唯我独尊,来到学校,怎么和同学相处,踏上社会,怎么和同事相处,如何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学会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是重要的一课。在对待他人时,要以自己的切身体验与感受去理解别人的感受和体验。它可以看作是古老的儒家文化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口头版本。如果大家都能够换位思考,以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的原则相处,何来“清华朱令案”和“同济投毒案”呢?

二、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渠道和方式

1.课堂教学为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和内容。每一个中国人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甚至是在生活的细节中都有体现,如诚实、善良、孝顺、忠诚、敬业、脚踏实地等等,至于爱国、中华民族气节等内容更是耳濡目染。很多思想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是一致的。在二者结合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选取和教学的方式方法相结合,不仅要表现出传统文化的内容,而且要概括,提高,体现出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沟通感情,引起共鸣,这样才能达到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教育效果。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根据书本内容,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开辟一些专题:理想信念和大学生成长成才--古代儒家理想、做忠诚的爱国者--古代爱国情感和行为、现代法律思想一与古代法家思想等等。通过视频、学生演讲、辩论等多种方式,结合图画、音乐、表演等手段,将优秀文化直接诉诸学生的感觉,让学生得到切身的感受和提升。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也有很多教学要点可以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相融合。如以来的各次帝国主义前因后果的分析,等多次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的总结,中军民一心抗击日寇的视频再现等,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引导,都能够大大激发了学生爱国精神,激励学生“少年强则中国强”。

2.实践活动为辅,扩大传统文化教育的广泛性实践活动直观生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感受,会有和课堂不一样的收获。比如鼓励学生读经典书,看经典电影。书写读书笔记,开展导读、书评、影评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2014年9月—12月,我工作的学校思政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征文比赛》,全校学生结合校园生活,写出很多有理论深度,同时具有实用价值的文章。主题从传统的道德思想文化当中摘取,多位思政教师挑选出班级比较出色的文章,结合书本的内容,开展专题授课,引用学生文章中的语言和事例来讲解知识要点,颇受学生好评。征文还经过评选颁奖,这又是一个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和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和老师,在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认识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他方式还包括:开展演讲、书法、绘画比赛,小组课题讨论等等各种以传统文化为主题举办的校园活动。

3.社会辅导,增加传统文化教育渠道的多元性举办一些和学生生活、前途、就业等密切相关的系列报告,邀请专家学者,名师,校友等来校做讲座,演讲,其中贯穿传统文化的理念,通过演讲者与广大学生的交流,让广大学生近距离感受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同时让学生走出校门,对社会各层次的传统文化广泛接触,比如到博物馆参观,到爱国基地考察,让学生认识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鼓励学生学会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哪些内容和我们从小受到的传统教育是不同的,应该从什么角度认识和看待。

第6篇

亲子关系一般存在三种模式,第一,放任型,在这种模式下,家长对子女缺乏关心和管教,互相推卸责任,亲子关系处于“失控”状态;处于此种家庭教育环境中的孩子因缺少关爱而对家庭没有归属感,对自己没有积极向上的要求,对集体缺少热情,往往表现为孤立、自闭、敏感、情感脆弱、情绪不稳定等性格特点,且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此类亲子关系多见于孤儿、单亲或离异家庭等。第二,家长制型,此种亲子关系中的家长通常主观蛮横、缺少对子女内心需求的关注,在子女教育中表现为强加个人意愿在孩子身上,而不考虑子女的内心感受,且对子女提出过多的要求;此类亲子关系中的父母或者性格专横武断、虚荣自私,或者深受传统家长制教育模式的影响,缺乏对民主、科学家庭教育方法的认知。第三,科学型,此种亲子关系中维系着一种自然、民主、相互依恋、和谐的关系;父母营造出自由民主的家庭氛围,子女与家长之间既是亲子又是朋友、师长的关系,他们彼此信赖、充分沟通;此种亲子关系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具有开朗阳光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成功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自如地融入到各种集体之中。虽然传统的家长制观念仍残留在当代家庭的亲子关系中,如父母对子女的生活、学业或婚姻等方面干涉过多,但是,亲子关系已呈现出更加平等开明的发展趋势。

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能够体谅父母,也敢于承担责任,分别有58.94%和54.04%受调查大学生在选择职业与恋爱对象时会尊重父母的意见,当恋爱对象不令父母满意、甚至遭到父母反对时,77.60%的受调查大学生会“慎重考虑父母的想法再做决定”。由此可见,大学生对父母持有较为尊敬和认可的态度,能体谅父母的想法,在面对人生选择时看重父母的建议。不同的家庭存在不同的亲子关系,子女与父母的感情越亲密真挚则彼此间的信赖程度越高,家庭教育的效果也越好;反之,亲子关系越疏远,家庭给予大学生的正能量就越少。有研究认为,亲子间没有情感或情感对立家庭中成长的大学生更易于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出现心理扭曲的现象。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88.77%的大学生父母不会干涉孩子生活费的具体用途;当孩子犯错误时,62.50%的父母会耐心教导,以免他们再犯同样的错误;28.13%家长只是偶尔管教;6.25%的家长选择不理不管;3.13%的父母选择暴力性方法,如打骂。若父母能耐心面对孩子的错误,则这些孩子能够较好地适应新生活,能与同学和老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若父母对于孩子犯错误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则会放纵孩子的行为、增长日后犯错的几率。若父母对孩子采取打骂的行为,则会伤害孩子的身心,这类亲子关系家庭中成长的大学生出现问题的比率远高于和谐亲子关系家庭中成长的孩子。

二、亲子关系与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辅导员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大学生,深入调查后不难发现,每个问题大学生背后往往都有一个问题家庭,问题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往往较为疏远。因而,为了更好地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深入了解问题学生背后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关系就显得格外必要,科学研究和深入认知亲子关系有助于辅导员有效定位师生关系。毕竟大学生离开家乡、远离父母,在开始独立生活和学习的道路上首先遇到就是辅导员,作为学生最为亲密的师长,辅导员对于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未来的职业发展、人格的塑造、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形成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学教育阶段,高校辅导员所扮演的角色就如同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家长,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关系模式会投射在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亲疏上,70.35%的受调查大学生倾向于与辅导员成为朋友关系,15.49%的受调查大学生希望辅导员能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起到引导作用。因此,辅导员应该多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树立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而应该避免保姆式或家长式的服务,导致大学生如同被溺爱的孩子而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此外,辅导员应主动调整、优化和定位自己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建立朋友型的师生关系,这样可以缩小师生间的距离,有助于辅导员扑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也有利于学生对辅导员建立足够的信任,从而主动接受指导和教育。

本研究认为,研究亲子关系对于辅导员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大学生离开家乡、远离父母开始独立的生活和学习时,空间距离割不断他们在心理上对家庭的依恋和对父母的依赖,来自不同亲子关系家庭中的学生在面对新学校、新同学、新生活时,因为没有父母的陪伴而存在不同的表现。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80.21%的调查对象在大学期间有过迷茫;42.41%的调查对象有信心适应大学生活;15.71%的调查对象感到“很困惑,不知道方向在哪”,深入了解得知,这部分学生很少与父母联系和沟通,亲子关系较为疏远,因此,亲子关系的亲疏与大学生对新生活的适应程度有着正向关联。当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如果遇到问题学生则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此时有必要从问题学生的家庭入手,通过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或家庭教育的信息,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寻找走入问题学生内心的路径,解开他们的问题症结,进而顺利地教育和管理大学生,达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第7篇

(一)增强班级凝聚力,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主题班会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辅导员向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第一,可以利用一些重要的节日,可以抓住以节日名字为主题开展内容丰富的主题班会;第二,主题班会的形式要需互动性与多样性。辅导员可以通过做游戏等方式,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第三,可以在班会上增加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活动环节。主题班会设置师生搭配游戏,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二)培养学生民主意识,定期举行民主生活讨论会。

培养大学生民主意识,是提高学生自身良好发展的重要环节。为加强学生民主意识的形成,班级可以定期举行民主生活会。一方面可以让班级的生活委员定期组织民主针对校园环境、活动等方面进行交流会;另一方面可以针对每一时期的国家政治形势,聚合党员和预备党员来召开主题民主生活会,进行相互交流,探讨国家时事和校园情况。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

(一)增强学习风气,建立各类学习小组。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辅导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需求了解,对学生进行分类为考研群体、考公务员群体、就业群体。考研群体可以在校外邀请一些考研专家为学生进行考研指导。公务员群体可以让公务员学习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就业技能群体可以让辅导员为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方面的技能培训,以真正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二)提高社区文化氛围,进行社区文化建设。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学生社区文化的建设,为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进行社区文化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其他高校的寝室,唤醒他们爱护寝室的良好意识,激发营造良好寝室环境的动力;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寝室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促进学生形成视寝如家的文化气息。

(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定期开展党员“一对一”帮扶活动。

党员,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领导性作用。为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可以定期开展党员“一对一”帮扶活动。第一,让每位正式党员和预备党员选择帮助的下届党员群体,形成良好的党员互助作风;第二,积极鼓励每位正式党员和预备党员带领下届党员群体参加义工活动,为学生群体起好带头作用;第三,让每位党员和预备党员帮助班级中的一名普通学生。通过辅导学习、谈心等方式,发挥自己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方式的创新途径

(一)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实行服务式管理方式。

面对新时期的大学生,需要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方式。一方面需要从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转变为现代化的教育服务理念。辅导员需要有服务理念,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需要从传统的管教型方式转变为服务型教育方式。辅导员应该融入到学生群体中,用真心为学生提供服务,变“管理”为“服务”,变“命令”为“引导”。

(二)拓宽师生沟通渠道,发展微信沟通平台。

作为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需要跟进时代的发展,挖掘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使用潜力,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实效。第一,可以建立微信语音群组,高效率地开展大学生思政工作;第二,可以充分利用微信的朋友圈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便于心理辅导;第三,可以利用微信新开发的微信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为大学生建立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公共微信平台系统。

(三)丰富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发展两课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第8篇

(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冲击,导致中国新一代大学生对本国的文化不甚了解,对国外的情况却如数家珍。比如新一代的大学生常常滥用成语,却可以娴熟地使用英文交流,对中国的文字只停留在简单的日常交流中,没有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一个热爱的情感。而通过传统文化,可以提升新一代大学生的对祖国的认同感。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在整个世界中都没有任何一国可以媲美的。除此之外,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绸之路、诗词歌赋、陶瓷以及其他手工艺都是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的。这些传统文化都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自我民族的骄傲感,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竞争与合作精神。新一代的大学生独生子比较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很多学生都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无法和身边的人和睦相处。甚至有的学生自私自利、通过不良手段来实现自我的满足感,这是十分可怕的。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竞争与合作精神,如田忌赛马的故事就说明了在自我力量抵不过对手的时候,策略也可以取胜的;还有很多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谚语: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些都体现着合作的精神。只要新一代大学生好好领悟,就能从这传统文化中有所收获,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竞争与合作精神,在以后的工作和发展中更好的前进。

(三)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三观。新一代的大学生已经是90后为主了,这新一代的大学生受到了社会上的众多质疑。要免除这些质疑,重视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西方的独立思想固然有道理,但是身为中华民族的传人,一定要有正确的三观才能在以后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传统文化和新一代的大学生进行对照,就可以发现,传统文化可以让大学生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能够在人生中脚踏实地的前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整个世界的认知也不是局限于自己接触的圈子,不是做一只井底蛙,应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自身的体验来完善自己的世界观。“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这些都对新一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有利于培养综合性人才。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论是在人际交往中的“和而不同”还是为人处世的诚实守信都有涉及。新一代大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不仅学到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所需要的基本的技能,还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素养。传统文化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自觉性,如头悬梁锥刺股的战国苏秦和东汉的孙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为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新一代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都能够提升新一代大学生的学习劲头。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较快适应新的环境,掌握新的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

二、如何发挥传统文化在新一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作为中华民族的传人,需要对传统文化有全面的认知和掌握。新一代大学生是受高教育的群体,但是却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对传统文化没有认同感和热爱感。因此要加以宣传,引起大学生的重视,从而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归属感,这才是中华民族传人对传统文化应有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适应时展的要求。

(一)采取扬弃的方式。传统文化虽然有很多精华,但是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有些东西已经不能顺应时展的潮流,甚至会阻碍发展。因此要对传统文化采取扬弃的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传统文化的重农轻商、男尊女卑都是落后的思想观念,要抛弃这些陈旧不适应时代的观念,才能更好地宣扬传统文化。此外,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精神不论是对大学生个体还是对整个国家都是十分重要的,就要汲取这些精华的部分,来宣扬传统文化。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实践中。传统文化也是从实践中积累出来的,要宣扬好传统文化,一定要将传统文化置于实践中,而不只是课堂中书本中。在实践的过程中,新一代大学生才能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在对诗词歌赋进行讲解的时候,我们可以到大自然中,体会秉烛夜谈、对酒当歌的情感,大学生们能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此外,学校也可以举行传统文化的演讲比赛、知识竞答等,让学生们能够在这些过程中主动学习传统文化。还可以通过“传统文化进我家”等主题来装扮宿舍等,让学生们可以动手去体验这些传统文化,效果比直接在课堂上的讲解式要好得多。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