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体育产业交流材料

体育产业交流材料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2-23 20:46: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体育产业交流材料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体育产业交流材料

第1篇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体育用品 集群

近几年,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异军突起,在占全国面积1.06%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国民经济产值占全国20%,体育产业的产值占全国近35%,长江三角洲地区体育产业高速发展的现状,引起了体育界,经济界的广泛研究。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带和沿江产业密集带结合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板块,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19个大中城市。

产业集群是指以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原则形成的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群,以及相关支撑机构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具有现代产业意义上的集群现象,主要以地区集中度作为产业地区性集中的主要界定标准。在全国30个大类的制造业中,其中最高的是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集中地区为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福建, 特别近几年在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迅速,产业集中度高达46.8%。产业集中度较高的产业中,除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外,还有与体育用品密切关联的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运动服、运动鞋等)、皮革毛皮羽绒制造业(皮革球、滑雪服等)。目前,世界体育用品的制造主要集中在中国,我国已成为世界体育用品制造中心,占世界65%以上的体育用品生产份额。其中运动鞋超过70%,乒乓球超过80%以上,羽毛球、羽毛球拍和网球拍等也占到世界总产量的70%~80%。本文针对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产业高度集群现象进行研究,探讨其现状、特点和运行机制,分析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优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对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竞争力,保证体育用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现状

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沿海开放地区,从省份和产量上看,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福建5省(市),集中度超过了80%。见表二,从企业聚集密度和产品类别上看,运动鞋主要集中在浙江省的慈溪、江苏省的昆山、上海、福建省的晋江、莆田、广东省的东莞,;运动服主要集中在福建省的石狮、广东省的中山、江苏省的苏州、浙江省的海宁;体育器材主要集

中在浙江省的富阳、苍南,江苏省的江都、泰州,河北省的沧州;

篮、排、足三大球主要集中在上海市、天津市和浙江省的奉化、

富阳、江苏省的太仓。目前, 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体育用品生产的主产地之一和销售的集散地。

二、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特点

1.生产布局专业化

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业产业集群一般以市(县)、镇(乡)、村为地理区域,大量的体育用品企业主要围绕同一产品或紧密相关产品从事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等经营活动。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乡)一行、一市(县)一业”的生产经营格局,形成育用品生产的专业村、专业镇。在具体思路上,一是通过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优化地区体育产业结构与布局;二是通过加强地区体育产业合作与协调,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三是通过共创良好的体育产业发展的市场、政策环境,降低体育产业经营的成本。

2.产品生产集约化

生产企业找准优势和合理定位,有目的、有重点地发展主导体育产品,扶持相关配套企业,形成良好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最大的优势是产业的专业化分工提高了生产率,企业内部形成规模经济。产业集群将某一特定的最终消费品制造过程分解为众多的中间产品(零部件)的制造环节,并分别由专业化程度很高的企业进行生产和组装,这种企业之间围绕产品链而形成的高度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以少数龙头企业为主导,以产业链为基础,原材料和产品销售企业及半成品生产加工企业为其配套,大量中小企业作配套的协同分工协作体系,形成一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这种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更符合市场规律,其专业化企业集群,虽然单体规模不大,却表现出极高的产业集群系统的整体效率。

3.生产协作社会化

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利用信息流、人才流、物流、资金流等资源地理上的优势,通过合资、合作、合营或建立企业联盟等方式,共同进行生产、销售等价值增值活动,构成了一个由上游供应商、企业、营销渠道、客户构成的庞大产业网络,形成社会化的生产协作,提升区域经济优势和地区的产业竞争力。逐步形成了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协作和生产成本低廉、市场反应灵敏、区域性的整体规模经济优势。积极组建体育产业联盟或联合会,统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体育行业标准,互相认可体育经纪人、体育专业技术人员的从业资格,建立一个不被行政关系和垄断力量扭曲的区域体育市场,实现区域共同市场内资源的高效配置。

三、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优势

1.有利于创建规模和成本优势

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专业化程度高的众多企业进行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生产,提高集群中企业的生产效率,地理空间上的接近便于生产要素的转移和优化组合,可以使集群内的企业原材料、中间产品的采购,零部件或产品部分工序的委托加工,实现本地化、批量化,使集群内的每个企业都能享受“零部件规模效应”,形成规模化效应,使原材料价格降低,节省了采购费用、运输费用和储存费用等流通费用。降低了有关的成本费用,如人才及信息的搜寻与交易成本、契约的谈判与履行成本等等。而且降低了流动资金占用的费用,大大降低群落内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交易成本,从而有利于价格竞争。处于同一产业集群中的企业还可以共享由政府提供的专业基础设施及其他公共服务,也有助于集群中企业降低自己的成本。

2.有利于建立信息优势

体育用品产业集群能够促进各种专门人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交流、传播、创新与扩散,激发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使企业既能够跟踪前沿领域的发展,又能够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动态,为企业提供更多创新机会,并降低创新成本。产业集群还营造了良好的竞争与合作的环境,这种竞争与合作的环境中存在的竞争压力、协作的合力构成了集群中各个企业的创新动力。如组织结构创新、企业文化创新、技术创新等。

3.有利于树立品牌优势

体育用品企业集群有利于形成区域品牌效应。体育用品企业集聚,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促进区域间人力资源、资本、信息、技术和物资的流动,增强区域的整体竞争优势,形成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本身,在这一产业方面的声誉有利于扩大影响,可以吸引新的客户和生产者前来。加上当地政府在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多方面的扶持和推动作用,通过改善投资的软、硬环境,为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系列化服务,从而有利于加强区域的品牌效应。产业集群的这种区域品牌整体竞争优势是单一企业所无法达到的。

4.有利于建立市场竞争优势

从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提高体育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良好的产业集群。“依托产业建市场,发展市场兴产业”,进而形成产业集群和市场集群落的共生现象,建立起企业集群与市场群落的协同互动机制。通过构建专业市场集群,可以实现制造业企业与商贸业企业的专业化分工,使它们共享销售网络所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降低中间产品交易的不确定性风险,企业集群与市场群落的协同发展,有利于形成“区域特色经济”和行业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获取区域性规模经济效益。大量专业化企业集聚在一地,使区域实现了规模生产。产业集群创造了一个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专业化更强的产品和服务的潜在需求量也相应增加,为专业化生产商提供了很大的生存机会,还使它们实现规模生产,提高了产业集群整体生产效率。

5.有利于建立体育产业政策一体化制度,构建共同发展的政策平台

各地方政府通过制定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以及土地政策等,对产业集群地形成与发展过程进行政策引导和扶持的同时,在各地方政府的统一指导与协调下积极组建体育产业联盟或联合会,统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体育行业标准,加强区域内体育产业的联动。鼓励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差别化竞争。建立一个不被行政关系和垄断力量扭曲的区域体育市场,使区域内真正的市场主体进行充分的、有效的、公平的市场竞争,实现区域共同市场内资源的高效配置。

五、结论

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沿海开放地区。而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特征是体育用品业产业集群一般以市(县)、镇(乡)、村为地理区域,围绕同一产品或紧密相关产品从事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等经营活动。以产业布局专业化、产品生产集约化、生产协作社会化形成规模和成本优势,信息和创新优势,区域和品牌优势,产业与市场优势,政策与环境优势。通过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些优势资源的综合利用趋于合理,使该区域内体育产业的布局与结构,实现了错位经营与发展,产品竞争层次化。竞争有序,优化组合,协调发展,形成浪性循环的格局。

参考文献:

[1]席玉宝: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6):22~25

[2]谢立新:产业集群产生和演进:泉州的实践与思考[J].发展研究,2003,(11):50~52

[3]魏江著:产业集群[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王爱丰:长江三角洲体育产业圈的功能及示范性发展区域[J].体育文化导刊2005(1)

第2篇

[关键词] 体育经济 体育产业 对策

一、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的现状及问题

1.体育工作者思想保守

我国体育赛事以前一直都是由国家体委包办,形成一种法定的计划运转。在改革过程中,才尝试性地使体育从政府行为向企业行为转变。这一举动虽然带有相当浓重的市场经济成分,但在某种程度上仍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企业在与体育部门联合办体育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获得足够的自。另外,在赢利后,企业得到的往往占少数,许多赛事的投入越来越多,而效益好的却寥寥无几。长此以往,打消了欲投资体育的企业的积极性。

2.未适应市场经济

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束缚,视野狭窄,认识不到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造成二者严重脱节。多年来只强调国家投入,不注重自身的商业开发。国家队出国参加大型比赛拉赞助,从来都回避创收的动机,并没有把体育定位在一种商业活动的格局上;对体育的消费也仅停留在福利型的低层次消费上,而没有将其引向货币化、市场化的高层次消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进一步解放思想,人们虽逐步认识到体育与经济的互动关系,但在摸索发展体育产业的同时,常常不能完全脱离十几年的惯性思维,以开阔的眼界迈开步子大胆干。另一方面,亦或是经验不足、缺乏理论的指导,在中国的产业结构需要大调整的时候,大部分企业家还有点跟不上形势。

3.缺乏高素质的体育经济人才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化人才流动等需要,迫切需要体育经济专门人才的参与。中央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分别在2001年和2003年开始招收体育经济本科生,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开始招收体育经济硕士研究生,上海复旦大学2003年开始招收体育MBA学生之外,到目前为止,其他普通高校没培养体育产业经营人才。由于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大多数是退役的运动员、教练员,他们一般熟悉体育工作,而缺乏对市运作及其规律的深入了解,缺乏科学的管理和市场的调控,导致了我国体育经济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4.政府扶植力度不够

在美、英等体育经济发达国家,政府为扶植本国体育经济的发展,都相应地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对体育部门举办的体育比赛、体育组织接受的捐赠和体育场馆的经营收入,不同程度地减免税收;企业出资赞助体育比赛,可以记入企业生产成本或作为广告支出;修建体育场馆可以享受土地征用的优惠政策和低息贷款。而我国在这方而的扶植力度远远不够,同教育、文化等事业相比,体育产业在政策优惠方而受到“冷遇”。

5.体育消费意识薄弱。

我国民众体育消费意识相对滞后。目前,我国除了北京、上海、深圳、大连等大城市以外,其他城、填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不强。据报道:我国城市居民对体育的投入是以运动服装等体育用品消费为主,占体育消费支出的81%,有不少青年人情愿把钱花在卡拉OK娱乐场所或者是网吧,却不愿花钱参加体育锻炼。

二、发展体育产业经济的对策

1.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体育改革力度

我国体育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完全依赖国家预算,吃“皇粮”。这种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将逐步消失,体育也处于改革的大潮中。体育部门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联手办体育,同时删减分流行政人员,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逐步实现政、体(即体育企业)分开,真正按市场规律发展体育经济。

2.大力推进体育产业经营

首先要发展体育品牌经营。第一,体育用品品牌经营。就是将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的服饰、饮料等实行品牌经营。中国体育用品有李宁、青岛双星等名品,但挡小住耐克、彪马、阿迪达斯等国外品牌的强大攻势。国内市场难以守住,在进攻国际市场时实力又远远不及。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举国上下正在兴起的“全民健身运动”,为体育界提供了无限商机,但又不乏挑战。而对硝烟弥漫的体育用品市场,各商家应认清市场形势,主动进行企业的产品、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主动调整,去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在体育用品的材料、功能上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着力发展自己的品牌,在守住国内市场的同时,闯出去占领国际市场。第二,体育赛事品牌经营。在中国体育日渐步入社会化、产业化发展轨道的大背景下,把一个体育赛事经营成名牌赛和把一个体育产品经营成品牌产品一样,同样可以获得品牌效应。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有影响的国际田径赛事,并被列入世界十大A级马拉松赛的行列。

其次实行体育设施多种经营。很多体育馆由于经营不善,偌大的场地闲置,体育馆也入不敷出。体育馆可以以育为主,按市场经济规律全力开发体育市场,走出一条全新的体育产业化道路。譬如,开放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厅等场馆,服务全民健身,以良好的硬件建设和优质服务争取体育竞技活动、展览会、学术交流会在场馆举办;开办体育俱乐部,并配合体育活动开办餐饮、住宿、小摊亭等其他经营活动。趁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热潮,实行多种经营,让闲置设施活起来,变单调用途为多用途,以馆养馆反哺体育。

再次要依托体育进行借光经营。借光经营就是借一些体坛名人、名物、名事的影响力来扩大产品、企业的知名度,进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具体运作方式有如下几种:第一,与体坛名人联合办学,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后继人才。第二,“出口”优秀的选手和教练。我国在乒乓球、跳水、羽毛球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将我国优秀选乎和教练“输出”到有需求的国家,既可开展两国体育交流,又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第三,借体育赛事在本国举行之机,推进国内旅游、博览等业的发展,推动经贸合作。

3.建立和完善体育市场体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体育市场也是极为重要的。从社会主义市场发展的条件来看,以下几个方面有相当的市场潜力:第一,竞技体育商业化,是当今国际体育的共同趋势,也是中国体育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门票是竞技体育的第一收入,是竞技体育的第一来源。重大赛事的转播权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因此,只有让观众走进赛场,体育走进市场,才能促进竞技体育的商业化。第二,健身体育全民化。大众参与的健身,休闲、娱乐体育也正在迅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也是最发达的,其体育产业年总值超过石油化工,汽车等发达工业,而在体育产值排比中,健身性和娱乐性在体育产值中居首位。而中国在这一领域具有特殊的需要和巨大的潜力。因此,提高全民的索质,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健身、休闲、娱乐体育的要求日益提高,从而使健身、休闲、娱乐体育的范围日益扩大。此外,新的作息制度和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会对进一步开发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带来更大活力。第三,繁荣体育用品市场。竞技体育商业化趋势和健身、休闲、娱乐体育的发展,则直接促进体育用品市场的繁荣。中国是亚洲举足轻重的市场,许多世界名牌产品纷纷打入中国市场。因此,生产要满足12亿人口的体育大国对体育用品的巨大需求,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4.培养经济与体育兼能型人才

体育经济的大发展说到底还是要靠人来运作。缺乏熟谙体育和经济两门学科的经营人才是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要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既懂体育又懂经济的“两栖型”体育经营人才队伍:一是要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二是要对现有的体育经营人才进行强化培训;三是要广泛开展国际体育经济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体育经济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

5.加大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力度

加大体育答理体制改革的力度,促进体育产业高效、快速发展。改革我国现行体育管理体制,使之成为结合型的符合初衷的举国体制。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形成以间接方式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强化社会体育组织微观管理职能,理顺关系,提高效率,政事分开。改革运动项目管理体制,试行职业运动俱乐部制。积极推进群众体育的社会化管理,以《全民健身计划》为指针,鼓励社会体育消费,使群众体育由招利型向消费型、由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形成充满活力的群众体育管理体系。

6.刺激体育消费

加强市场规范运作、正确引导和刺激消费。根据国家制定的发展思路、制定与相吻合的体育经济政策,提高体育部门的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大体育经济人才的培养,使体育产业开发领域不断拓宽,要充分利用各地体育场馆的开发和利用,努力提高其使用效率,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三、结束语

回顾我国体育经济尚处于初级水平的发展时期,要快速有效地发展体育产业经济,必须狠抓市场体系建设,引导和刺激消费,充分开发体育用品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观众市场、信息市场、文化市场、证券市场、广告市场,让社会主义市场体育经济与国际接轨,形成健康有序的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经济研究室.体育经济政策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第3篇

【关键词】体育产业;体育用品业;发展;前景

0.前言

现代体育发展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体育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并形成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对我国来说属于新型的产业部门,而且我国的体育产业刚刚进入市场化的运作。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展,我国的经济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着。现在体育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体育产业将同旅游业、影视业和网络业一起,为21世纪最具活力和广阔前景的朝阳产业。体育产业根据体育产品的种类可分为体育用品业和体育服务业两种。本文主要通过对体育用品业发展状况的分析来从一个侧面来反映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并预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景。体育用品业主要包括体育服务业、体育建筑业、体育设施业、运动饮料业及体育科研仪器业等。我们对体育用品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通过对体育用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主要问题和发展前景来分析。

1.我国体育用品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体育用品业在改革开放和时常经济的推动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有了更多与外界交流,互通有无的机会。结合我国沿海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我国成功地接受了世界发达地区因劳动力、能源和环保问题带来的体育用品生产的国际转移,出现了大量的三资企业,为我国体育用品业在技术、设备、材料、经销及管理方面都注入了活力,大大加快了国产体育用品更新换代的步伐。

据中国海关总署1999年的资料,1997年我国体育用品出口创汇总额达38.8 亿美元,1998年为45亿美元,成为体育用品第一输出大国,这说明我国体育用品业的出口势头增长强劲。我国体育用品的出口对象主要是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及西欧。1999年,向美国出口体育设备排在第一位的国家即是中国大陆(37.9%)。美国进口体育设备的价值总额中(按美元计),中国所占比例的增幅十分明显, 由1997年的48.7%增至71%,然而这些都是国外品牌产品。1997年销售额排行榜中名列前10名的品牌中,国外品牌就占据了8个,耐克、锐步、彪马名列前茅。国际知名品牌已占据了我国中高档体育用品市场,并已经引领了人们的消费潮流。

对于体育用品业,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把其作为体育产业的最主要行业之一,美国的体育用品销售总额已占全世界体育用品销售总额的三分之一,我国的体育用品业近几年来也得到迅猛发展,全国居民用于体育用品的支出已经位于日常基本生活消费之外重要消费支出的第6位,全国体育用品行业总产值更是以每年493亿元的规模增长。我国体育用品业仅用十来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二三十年走过的路,其发展速度令世界惊奇。

2.当前我国体育用品业存在的问题

2.1许多的国外体育用品企业及其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体育用品市场的争夺将日趋激烈,但是缺乏很强的品牌意识

从国内市场占有情况来看,一些高档体育用品,国外品牌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可以说目前国际知名品牌已占据了我国体育用品的中高档产品的市场。近年来虽然涌现出如“李宁”、“康威”、“安踏”等国内知名品牌,但与国外的“阿迪达斯”、“耐克”等品牌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再加上假冒产品充斥着市场,中国体育用品业的品牌建设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2.2广告宣传的力度、深度、广度与世界著名企业差距甚大

国内企业对一些影响较大的运动项目和体育赛事的赞助明显落后于国外著名企业。产品的品质、文化附加值提升较慢,只能通过较低的价格、更高的销售量来保证效益。而这却不能在短时间内提升产品品牌价值和品牌的文化价值,而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能占据消费市场的高端,就不能引领人们的消费思潮。

2.3体育用品业结构体系不太合理

我国目前的体育用品企业已经超过400万家,但它们的产品结构体系不太合理,而且有些企业重生产、轻研发的现象比较普遍,缺乏把传统产品升级换代的意识。要使消费者永远追逐更新的模式和最佳的锻炼效果,吸引其逐渐增加对体育用品消费的投入,以达到不断扩大消费的目的。

3.我国发展体育用品业的对策和前景

3.1树立品牌意识,注重市场定位

当今是一个崇尚名牌的时代,品牌已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虽然当前全球体育用品业排名前十名的公司产品还占不到全球市场销售额的20%,但将来售出的产品会越来越多地向着耐克、阿迪等世界著名品牌集中。我国的体育用品要想跻身于世界名牌之列,就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塑造企业形象。同时要正确认识产品的特点,注重市场定位,因为正确的市场定位可以造就一个品牌。市场定位应该把握产品的目标客户以及不同目标客户的消费档次。选择好合适的定位策略,可以创造和渲染企业及产品的个性化特色。企业必须以产品自身的“独特卖点”为依据,与同类产品有所区别,并以稳定的消费群的时尚变化来决定生产取向。

3.2利用名人效应,发展体育赞助,提高广告宣传力度

邀请体育明星作自己体育用品的代言人,提高可信度和美誉度。“飞人乔丹”使耐克公司生产的运动鞋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体育产品,到1993年初,在美国卖出的每三双运动鞋中就有一双出自于耐克;到乔丹退役之前“飞人乔丹”鞋和服装一年之中要为耐克王国贡献200百万美元的销售额。现在的体育赞助已被看作是一种战略投资,在公司追求长久竞争优势的过程中,体育赞助可能成为一种非常有用的资源,并具有很大的可行性。体育赞助不仅是一种资源,而且还可以作为广告宣传的工具。通过广告宣传,提高公司产品的知名度,可以直接或间接的为公司创造利润。

3.3集团、规模化发展

组建大型体育用品企业集团,规模化发展,是我国体育用品企业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迫切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市场为导向,组建大型企业集团。首先要支持拥有名牌商标和经济技术实力的大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通过资本运营,实现企业规模化发展和产品市场的扩张;其次要通过资源的优化组合,进行强弱、强强联合。

4.总结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发展的道路还很长,通过对体育用品业的分析和研究,我们看到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速度和活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感上其他发达的国家。

通过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体育市场发展具有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重大的历史机遇、丰富的体育资源、迅速增长的体育需求和劳动力的成本价格优势等诸多方面,必须根据目前拥有的有利条件,更好地发展我国的体育产业。 [科]

【参考文献】

[1]鲍明晓.中国体育用品商能分几杯羹[J].中国体育.2003(07):107-109.

[2]庄丽坤.我国体育用品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3]杨再惠.提高我国体育用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5(8):18.

第4篇

(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杭州310036)

摘要:对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要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认为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要素结构主要由创新主体、支撑系统、制度环境等构成,并从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要素结构的角度对于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集群;创新要素;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8X(2015)04-0009-0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0CTY013)。

1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的概念与内涵 所谓集群创新,就是基于专业化分工协作而形成的集群,由于构成集群的企业之间地理毗邻,由此有利于知识及创新外溢进而形成创新集聚优势的一种创新组织形式。据此,所谓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是指处于同一集群内进行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企业,因地理毗邻,有利于知识及创新外溢,进而形成创新集聚优势的一种创新组织形式。

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在本质上是一种融合了网络式与合作式创新的创新模式,其内涵如下:(1)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是集群内单一企业创新的个体行为与集群内企业合作创新的群体行为的有机结合,强调的是在互惠共生、协同竞争基础上企业间对创新进行的有效分工与协作。(2)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具有网络化的特征,强调集群内同类企业与关联企业之间的协作,也强调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同时也突出集群内的科研、服务、金融机构以及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技术工人培训机构对集群创新不容忽视的服务和推动作用,这些企业、机构及其之间的创新互动行为共同构成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系统。(3)由于集群内企业在一定地理区位上集聚或临近,因而集群创新表现为众多创新行为和成果在空间上的集聚。同时由于进行专业化分工的企业承担不同的模块( Module),各模块并行生产与创新,导致集群创新是一种并行的非线性创新,也导致创新周期大为缩短。(4)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需要多种投入,不仅包括研发、创新所需要的常规的人、财、物投入和各种市场信息,也包括集群内由信任、承诺与网络所构成的并可促进合作创新行为形成的社会资本,以及推动集群创新持续进行的集群创新文化,激励、规范推动集群创新顺利进行的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环境等。(5)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方式与成果多样化。就企业而言,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可以利用集群内技术、知识外溢进行模仿创新;龙头企业可以依托自身强大的实力进行自主创新,也可以与科研机构合作或引入创新资源进行合作创新与引进创新。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成果除了技术、工艺、产品等之外,还包括产业组织形式、现代企业制度、创新技术战略联盟、标准战略联盟等推动集群创新持续进行的组织创新成果。

2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要素结构及其对创新的作用机制

2.1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要素结构

学界普遍认为迈克尔·波特所提出的“钻石模型”对于阐释哪些要素影响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信服力。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包含有:企业策略、结构和竞争条件;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需求状况;生产要素;机遇;政府6大要素。迈克尔·波特认为,以上6大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将会促进产业集群形成创新的竞争优势(见图1)。Pad-more和Gibson(1998)所提出的GEM模型对于区域产业集群创新要素结构也极具解释力。Padmore和Gibson的GEM模型包含Groudings(环境)、Enter-prises(企业)以及Markets(市场)3类要素。其中,Groudings要素是集群创新的供应要素,具体包括资源和基础设施结构;Enterprises要素作为集群创新的主体要素,具体包括企业、关联企业、企业结构、企业竞争战略、企业间竞争形态等;Markets要素是集群创新的需求要素,具体包括外部市场与内部市场(见图2)。在借鉴以上及其他学者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本文确定了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要素结构体系,该体系主要是由创新主体、支撑系统、制度环境等一级要素构成,每一要素又可细分为若干二级因素(见表1)。

2.2创新要素对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的作用机制

2. 2.1创新主体要素对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的作用机制

(1)关键企业对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的组织、引领作用。关键企业又可以称之为核心企业、龙头企业或主导企业,这类企业一般具有较大的生产规模、较强的技术水平、较强的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以及技术吸收转化能力,同时因企业的规模效应、边际效应在技术研发方面较之中小企业具有组织、实施、交易以及试错的成本优势。关键企业个体层面的创新活动,往往可以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及生产网络有效地向集群内进行扩散从而加快集群内知识流动与扩散,减少知识转移的模糊性,而相同的区域文化背景与网络结构效应又能保证企业之间知识吸收转化能力能够转化为集群层面的创新能力。例如以133亿元品牌价值称雄于国内体育产业领域的泰山体育集团始终以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其技术研发人员比例高达10%,总数规模也达到较为惊人的180人,每年研发费用高达企业销售收入的7%~10%。泰山体育集团目前与中科院、德国弗莱堡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山东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国内外各大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结成研发战略合作伙伴,所研发的“泰山”牌纳米材料可回收人造草坪获得过2项国际专利、3项国家专利,并获得国际足联FIFA场地认证和国际曲联FIH产品认证。在2012年第30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上,泰山体育集团取得了5.7亿元国际订单。乐陵这一县级市50余家规模以上业内企业,在泰山体育集团创新效应引导下,都竞相进行创新,从而使乐陵发展成为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

(2)企业间的竞争驱动产业集群创新。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属于一个受市场机制作用的具有完全竞争结构的产业,产业内的各个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别是对于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而言,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企业由于缺乏创新而嵌入进全球价值链中获利微薄的加工制造环节,逐渐陷入到“贫困化增长”的陷阱。当集群内企业为谋求市场竞争优势率先进行创新并因此从市场中获得超额垄断利润时,将会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格局,进而使其他竞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格局,由此形成企业生存危机进而形成一种推动企业进行创新的倒逼机制。企业间的创新比附行为将会使集群创新行为大量、持续产生,例如集聚了3000多家同类企业的福建晋江运动鞋制造产业集群的内部竞争极为激烈,因而为了谋求生存与发展,企业之间极为重视技术研发与创新,取得了2000多种核心技术、189项专利的丰硕成果。

(3)企业间的协作推进产业集群创新。集群内的企业间存在着企业与销售者、客户合作创新的前向联接,企业与供应商合作创新的后向联接,竞争企业或同类企业之间合作创新的同位联接,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合作创新的高低位势企业联接等4种关系。企业间依托集群内的社会网络进行合作创新,合作创新的形式主要有股权合作、对外委托合作、非股权非委托的联合开发以及技术战略联盟等。例如安踏最负盛名的弹力胶材料技术就是安踏与其供应商联合研发的。

2.2.2支撑系统要素对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的作用机制

根据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发达国家以及相关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经验,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行为以及创新系统的形成,主要受到政府及其相关机构与部门的引导。(1)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集群创新过程中,由于集群内各个企业、机构对于创新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和资源条件,因而往往产生市场失灵( Market Failure)的情况,特别是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市场失灵会愈加严重,因而需要政府对集群内各个创新主体的行为与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从而将创新资源的效用发挥至最大,提升集群创新效率。例如山东德州乐陵为打造国家创新型体育产业名城,近年来以“科技创新、争创名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市场占有率”为导向,制定出台了《乐陵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等战略规划,对体育产业资源进行规划、整合和集约使用,由此使自身通过了国家体育总局专家的考核,成为获准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2)市场条件下的企业创新行为是一种需要投入大量创新资源、创新风险较强、创新收益不确定的企业战略行为,为了规避创新风险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不愿意进行创新,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有效的政策与法规,从而构建起创新激励环境,激励企业进行创新,弥补市场机制在集群创新过程中的天然缺陷。(3)由于集群创新不仅仅是依赖于集群内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的个体创新行为,更需要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合作形成群体创新行为。由此政府为促进集群创新需要创建良好的创新制度环境,着手改进集群创新行为与活动的运行质量及效率,开展集群内信任机制建设,减少集群创新网络形成过程中的诸多障碍。Malecki(1997)认为,政府一般从3个方面促进集群创新:①政府通过供给技术、需求预测、政策引导以及绩效评估标准为集群创新引领正确的方向;②建立和资助中介组织,发挥中介组织的信息与中介服务功能,从而促进集群创新顺利进行。③设立中小企业创新专项基金和补贴,为集群内中小企业分担创新风险。

2.2.3制度环境要素对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的作用机制

(1)公共服务机构。

大学、研究机构作为现代知识、技术创新的平台,通过学企合作、学研合作能够为集群创新提供各类知识、技术、方法,如管理知识、生产知识以及各类专利技术及标准,从而推动集群创新。另一方面,大学、研究机构具有“孵化器”职能,依托大学和科研机构而衍生的企业能够将大学、研究机构的科研创新成果市场化、产业化,影响着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创新绩效和结构。大学以及培训机构能够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与培训作用,包括为集群创新提供所需的科学家、工程师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并对这些人员进行不断的培训从而‘提高其创新素质。依托这些创新人力资源能够有效推进集群创新以及集群内外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流动、组合。大学、研究机构在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内的集聚,能够促进大学、研究机构与集群内企业形成合作关系与网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欢迎的新技术、新产品。此外,大学、研究机构集聚有利于在集群内形成创新氛围与创新环境,推动集群创新持续进行。例如杭州富阳与地处杭州的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学院等大学科研机构共同合作设立了“全国科技体育模型研究中心”、“中国龙舟器材研发中心”等科研创新服务机构,推动了富阳赛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

(2)中介机构。

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与中介组织等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中间机构,对于集群创新主体的创新行为具有推进和促进作用,同时作为行业利益的代言人,中间机构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机构进行信息沟通与协调,能够使政府部门、机构真实地了解集群创新的各项需求,从而能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供给。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与中介机构作为具有行业自律性的中介组织,能够对集群内企业侵犯知识产权等有碍创新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以及维权。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与中介机构拥有一定的集群创新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投资等资源,可以为集群创新所用。例如在2013年7月13日浙江省体育产业联合会为了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组建了浙江省体育产业联合会专家组,该专家组成员包括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上海体育学院体育管理学院院长张林等国内外知名体育专家,该专家组的成立将更好地发挥浙江省体育产业联合会的产业引领与桥梁纽带作用,推进企业与集群转型升级,带动浙江省体育产业创新发展。

(3)创新网络。

不容否认,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内企业内部的创新活动并不是创新的主要来源。例如Patel和Pavitt(1991)通过统计认为,企业有40%的创新活动来源于企业自身研发活动以外的非正式创新活动与交流。企业发展不仅依赖于硬件设施也有赖于生产技术、管理经验等存在于企业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当产业集群内不同企业的员工进行聚会、研讨以及流动时,容易导致这些隐性知识传播和溢出( Spillover),成为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共同拥有的竞争优势,当隐性知识、政府创新激励制度以及企业家创新精神在进行有效整合时,将会导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例如处于英国牛津的“赛车山谷”(Motorsport Valley)赛车制造产业集群,集聚了4500多家与赛车生产制造相关的企业,该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激发企业积极推进创新活动,集群内企业员工间通过聚餐、闲聊等非正式传播途径将赛车生产制造的技术、知识在集群内进行传播与外溢,由此促成该产业集群形成了创新网络。该产业集群依托创新网络生产世界顶级的、富含科技含量的赛车成品、底盘、引擎、刹车、遥感装置等产品,每年总产值为60亿英镑,其中出口总值达到36亿英镑。

3 当前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存在的问题

3.1创新主体要素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企业作为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要素结构中的主要创新主体与最为核心的要素,当其创新能力不足将严重影响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的集群创新,具体表现如下:(1)缺乏关键企业。目前构成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企业主体主要是民营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普遍存在着人员素质较低、生产技术起点低、自主核心技术严重缺乏等问题,导致企业创新理念落后,“重引进轻消化吸收”、“技术创新模仿套利化”、“知识产权意识落伍”。(2)企业创新经费投入不足。根据财富中文网,在世界500强(2013年榜单)中美国NIKE公司排名484位,年营业收入达到241. 28亿美元,利润达到22. 23亿美元。德国ADIDAS公司2012年年报显示,在该年度ADI-DAS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达到149亿欧元。企业战略大师Roland(2000)等通过研究认为,持续实施的创新战略是NIKE、ADIDAS品牌成功的重要因素。当前NIKE等国际品牌每年研发投入达到年销售额的10%~25%,与之相比李宁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总额的5%~10%左右。然而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较为集中的粤、闽、浙三省的体育用品制造产业R&-D经费内部支出分别仅占销售收入的2. 03%,2.10%和2.11%,新产品开发经费分别仅占销售收入的3. 52%、3.88%、3.58%。(3)企业科技人员缺乏。就科技人员数量而言,792个规模以上体育企业一共拥有科技活动人员2279人,平均每家企业仅拥有2. 88人,其中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共469人,平均每家企业仅有0. 59人。由此可见,科技人员特别是中高级科技人员匮乏限制了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创能。另一方面是企业间竞争、协作不力。目前国内的许多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形成,多是基于企业地理区位上的集聚而非集群内在发展所要求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尚未形成基于相互信任基础上的竞争合作机制,导致集群内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处于零和博弈状态中,即竞争过度而合作不足。具体表现为:由于构成内生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企业主体是中小企业,受到企业规模和研发实力的刚性约束,导致大多数企业对创新认识不够,也缺乏创新投入的实力,往往采取“模仿套利”、“干中学”等技术创新路径,从而导致许多企业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许多企业只能选择恶性价格战这一非可持续型经营战略,企业间合作创新日趋困难,集群整体竞争效率与优势难以发挥(见图3)。目前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往往局限于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企业跨区域联系合作较少,跨区域合作的层次与水平较低。例如福建晋江运动鞋制造产业集群中大多数企业的公司总部(如安踏,361度等)、研发基地、主要的生产制造集群、原材料基地、物流信息中心都集中于晋江地区或泉州地区。同时福建晋江运动鞋制造产业集群中跨区域的产学研联合创新并未得到很好的拓展,主要体现于分布于各个集群内的研发中心、实验中心、设计中心仅仅服务于本集群内企业。

3.2政府要素存在的问题

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发展过程对于“模仿——套利”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机制具有巨大的路径依赖性,因而某一企业所开发出来的新技术、新产品容易在产业集群这一空间范围内迅速外溢,从而被集群内其他以较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模仿、复制,企业创新投入不能得到有效的回报与保障,导致目前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的创新风险意识普遍较弱。虽然中国业已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并承诺履行相关义务,然而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尚未深入,大众普遍缺乏知识产品保护意识,同时由于中国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实行时间尚短,因而造成现行的知识产权法规、条例等不尽完善,对于多个主体合作创新的成果归属问题的法律法规也不健全,对于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生产制止打击力度不大。有学者调查表明,高达31. 2%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是阻碍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中套牌现象严重,模仿套利成风,集群内许多企业在产品、价格、研发模式、营销模式、经营管理模式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3.3制度环境要素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集群创新中介服务欠缺。创新中介服务组织及其服务作为外部公共创新资源的主要体现者,对于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却没有发挥其创新服务中介及资源供给的作用。(1)较之体育用品制造业发达的国家,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中的中介机构以及各类公共服务机构尚未健全,产业集群创新属于一种市场自发行为,或是因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而由政府进行主导、推进实施,由中介机构以及各类公共服务机构作为主体推动企业创新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2)科技创新成果的评估认定机构、技术交易经纪机构以及风险投资管理顾问机构发展较慢,由此导致大学、科研机构、中小企业中所研发的技术成果得不到有效转化。(3)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内的产学研联合创新机制效能弱化。虽然从理论上来看,产业集群内的大学、研究所等创新、研发机构依托自身的创新资源优势进行创新和研发能够产生知识的溢出效应( Spillo-ver),从而促进知识在产业集群内传播和积累,进而促进企业形成和发展。但是由于目前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以及合作氛围,导致许多大学、研究所封闭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二是促进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的产业政策、法规欠缺。台湾地区以及韩国于上世纪60、70年代就开始承接体育用品国际产业转移,为有效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发展壮大,台湾地区以及韩国政府通过规划、制定、实施产业集群政策,促进了台湾地区以及韩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形成了享誉国际经济学界的“东亚模式”。与之进行比照,当前中国政府对于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虽然也采取了政府政策引导的战略导向,但是在制订和实施创新引导政策、创新中介组织与服务政策、创新金融服务与风险规避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三是创新网络形成滞缓。企业间所形成的创新网络能够促进产业集群创新,而创新网络的形成则有赖于广泛认同的创新文化。目前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缺乏“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的创新文化。例如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体的浙江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中的许多中小企业往往喜欢“单打独斗”,不愿意为产业集群内的关键企业提供创新的配套服务,或是与相关企业合作创新,由此导致该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形成滞缓。

4促进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的对策

4.1 强化创新主体要素的创新能力

由于企业是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要素结构中的关键要素,因而促进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需要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建设。(1)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同时企业之间需要依托集群网络通过正式和非正式联系,促进企业创新所需的知识、信息特别是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在集群内的流动与溢出。(2)完善集群内部分工协作体系,同时以利益为纽带推进集群内企业间的竞争合作,依托体育用品制造产业价值链实现上下游企业以及同类企业间的分工协作,提高企业间创新协同效应。(3)从提高创新收益的目的出发,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企业创新:提高技术研发人员的文化素质,推进企业进行产品、技术、制度以及营销创新,形成企业持久的创新竞争优势;选择投入少、见效快、风险低的模仿创新以及合作创新;实施“技术外取”、“借重外脑”的创新方式;将国际上的领先企业作为国内企业积极争取的代工雇主对象,积极发挥“干中学”的创新路径效能;对于创新成果采用科学的价值评估体系以及利益分配和保障机制,通过技术入股、专利加盟、科企合作等方式,将高校、科研院所“孤岛”化的技术成果引入企业。

4.2转变和优化政府要素功能

政府作为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的制度供给者,需要优化创新宏观环境要素系统。(1)对于科技创新源头的基础性研究给予政策倾斜,建立和完善创新成果市场化流通的制度环境。(2)重视创新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工作,通过制度环境建设促进形成服务于各类企业、覆盖面大、效率高的服务体系。(3)对社会组织和市场进行政府职能让渡,同时提升服务意识、丰富服务内容,构建促进产业创新的制度环境。(4)政府部门从产业集群国际化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了解国际体育用品技术发展趋势,强化体育用品出口贸易技术专利的监测预警和国际贸易壁垒应诉工作。(5)政府部门应审时度势、实事求是地为所在地的产业集群创新提供各类政策,例如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扶持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促进技术成果流通的交易政策。(6)政府需要在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内积极构建一种注重交流合作、崇尚学习、鼓励冒险和容忍失败的创新文化环境。

第5篇

[关键词] 山东 体育旅游 问题 发展对策

一、体育旅游的内涵及意义

1.体育旅游的内涵

体育旅游所涉及的范畴很广。体育旅游从广义上讲是以各种体育活动为主的旅游,即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体育旅游从狭义上讲是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体育需求,借助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无论是广义的体育旅游还是狭义的体育旅游,就其社会本质而言,都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体育产业化、商品化的重要内容。体育旅游是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能为旅游者在旅游游览的过程中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性项目群,它能使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这就是体育旅游的本质内涵。

2.发展山东体育旅游的重要意义,

首先,体育旅游具有健身功能。体育旅游相对传统观光旅游来说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旅游,通过亲自参与某项健身、冒险或观战的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体质、健美强身,还可陶冶情操。所以,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可以起到提高全民素质、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

其次,体育旅游具有经济功能。旅游产业是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综合性产业,在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体育旅游作为特色旅游,相对于传统旅游,更具有特殊的招徕旅游者的作用。体育旅游能增加国家创汇、改善投资环境、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以“足球工业”为主体的意大利,发展体育旅游的年产值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达180亿美元,跻身意大利国民经济10大部门的行列,目前已达500亿美元;英国通过发展体育旅游业所得到的年产值近90英镑,超过汽车制造业和烟草工业的产值;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举办期间,吸引了几十万旅游者,直接带动收入约32亿美元;1990年北京亚运会时,4月~10月北京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3亿美元;根据国际奥委会出版的《奥林匹克杂志》的材料显示,旅游业从1997年算起的4年中,单单因为举办奥运会给澳大利亚带来的旅游收入就达到了427亿美元。瑞士洛桑对欧洲几个发达国家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体育带来的经济效益约占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1%~2%。一次大型体育盛会能给主办地带来大规模的旅游者群体,涉及到运动员、教练、官员、记者的人数近万,同时,还会有大批的观众。成功举办一次大型体育盛会能够带动一条集交通、住宿、餐饮、购物为一体的“旅游消费链”,给举办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发展体育旅游业,在带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同时,又能丰富旅游的内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如果能够充分、合理地开发体育旅游资源,将会对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山东体育旅游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山东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山东地域辽阔、山川秀美、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地域特点和文化魅力,复杂的地理环境及多样的气候特征,为发展体育旅游业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基础。还有一些地方地域性项目,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开拓体育旅游的广阔市场。由于大众体育的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普及,人们的体育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以体育健身、娱乐、观赏的各类体育竞赛及尝试体育刺激与挑战等为目的的体育旅游也在不断发展,成为旅游行业的新亮点。

2.山东体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首先,体育旅游的设施不完善。旅游设施是接待旅游者参观游览的物质设备条件。体育旅游设施包括旅游交通工具和交通设备、旅游宾馆、旅游饭店、供应旅游商品的商店、供旅游者运动和娱乐的设施以及为适应旅游者的不同需要和爱好而准备的各种设施,如滑雪旅游者需要的滑雪板、缆车、滑雪服装和急救设备;水上运动必须具备的划艇、赛船、风帆、划水板、摩托艇、冲浪板、救生艇、急救车等设备,这些设施都是为接待旅游者所必备的。体育旅游设施是否齐全、实用,服务是否周到,标志着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的程度,是体育旅游市场的硬件条件标准,在这方面,山东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差距。

其次,体育旅游的服务质量差,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旅游服务是旅游部门利用一定的旅游设施或其他条件,为旅游者在整个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包括饮食、住宿、交通、导游、翻译、购买商品等方面的服务。高质量体育旅游服务包括体育运动器材规格齐全,能提供各种运动项目的需要;交通工具齐备、方便,能满足旅客对交通的需求;导游资料详细,宣传到位,使游客一目了然;食宿服务主动、周到、热情,使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保证各种体育用品、纪念品的供应,满足旅游者的购买需求。旅游服务(产品)质量高低的标志是旅游者的满意程度和旅游产品供给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优质旅游服务,应该既使旅游者满意,又能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令出多门、管理混乱的局面。从整体上看,体育旅游的整体发展规划有待理清,政府、市场、企业合作开发的市场机制有待建立并逐渐完善,长远发展计划有待及早制定和完善,思想认识观念有待统一。

再次,体育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生命周期较短、内容多年不变。不少来过山东还想再访的客人往往因为没有合适的、能满足其寻求新经历的产品而作罢。面对国际客流和游客自主意识的增强,山东体育旅游产品供给目前还外于被动和力不从心的落后状态,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包价形式的体育旅游产品,不能适应不同年龄的需求。就全省范围而言,目前山东体育旅游的开发仍显得较为零散,没有形成合理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尚未形成气候,高质量的体育旅游产品不多、特色不突出。许多体育休闲、健身、旅游项目没有被系统的组织起来举办更为大型的体育旅游活动,全省没有叫得响的体育旅游项目。另外,体育旅游产品质量下降也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山东体育旅游的发展对策

1.创新机制、深化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

山东体育旅游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旅游产业初步建立的基础上展开的。在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深化旅游体制改革,理顺政府、企业、市场间的关系。目前山东已组建了一些专业体育旅游企业或兼营体育旅游业务的旅游企业,它们在发展中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它们在山东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体育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在山东体育旅游产业开发中,需要以大量的资本作为支撑。政府对体育旅游产业的资本投入有限,大量的资金需要通过市场方式取得。因而要充分利用现代资本市场的筹资功能,拓宽融资渠道,为本省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方式主要有三种,首先是通过体育旅游企业或兼营体育旅游业务企业上市发行股票,这是一种效率高、额度大、稳定性强的融资途径;其次是发行债券募集资金,这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最后是通过项目融资,推出富有特色和开发潜力且投资回报高的体育旅游开发项目,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对本地区体育旅游开发的投入。

2.制定体育旅游发展规划

首先,要同国家的体育事业和旅游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体育赛事作为我国体育改革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和广大人民最为关注的亮点,随着其快速的发展和渗透,这一特殊事件的内涵、外延和作用在不断满足社会不同需求,达到多种目的和目标的同时,以其独特的对外具有的吸引力、感召力、回味力,对内具有的规范力、凝聚力、推动力等特点,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平台。以无可替代的竞技价值、健身价值、观赏价值、商品价值、宣传价值,推动社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目标的实现。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在山东举行,要充分以现有的旅游景点为基础,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优势,制定体育旅游发展规划,包括年度计划、五年计划和长期规划。制订规划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将体育旅游纳入整个旅游计划之中,建立全省统一的旅游市场体系。其次,必要时可考虑体育旅游业的“适度超前”发展。体育旅游业适度超前发展是大多数国家在旅游初始阶段的普遍做法,在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超前的含义是指速度、水平培养两个方面超前。发展速度超前,是指体育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快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速度。行业发展水平超前,主要指体育旅游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前,旅游产业的产值增长速度略高于国民经济平均发展速度。

3.突出地方特色

特色是体育旅游点形成吸引力的关键。任何旅游点要在体育旅游者心目中产生强烈的印象,就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否则,没有特色也就意味着没有竞争力。所以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立足地方,体现本地区的特色,创造独特的体育旅游项目。对旅游线路、活动、景点的设计,要因地制宜,不能离开自身的人文优势和自然优势,要利用本地区独特的条件创造性地开发体育旅游特色产品,显示其丰富价值。

4.加强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抓好服务质量的提高

质量是旅游的生命线,管理是旅游业的永恒的主题。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旅游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体育旅游的发展需要既具有科学训练能力又具备旅游服务能力的人才,这是两大产业能融合的重要条件。体育旅游分为参与体育旅游和观战体育旅游,参与体育旅游需要旅游者亲自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必须遵循科学的运动方法才能达到康体健身的目的,有许多活动项目必须经过专项指导后才能去参与,例如潜水、蹦极、攀岩等,所以参与体育旅游需要有精通科学训练的服务人员的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更有效的康体健身,而且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目前,山东省的专业体育旅游人才缺乏,特别是高素质、高水平的体育管理人才、导游人才严重不足。因此,必须下力气加以解决。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吸引一批高中级体育旅游管理人才到本省工作或挂职,再选拔一些优秀体育管理人员到旅游发达地区学习,造就一支懂业务、善管理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做好星级饭店的评定工作,提高饭店的档次与水平;继续深化旅游企业改革,培育发展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加强体育旅游安全管理,确保体育旅游者的安全,做到“安全、有序、效益”的有机统一。

5.细分体育旅游市场,合理开发体育旅游产品

体育旅游产品是指能满足消费者体育旅游目的的旅游产品。由于消费者有康体健身、休闲疗养、养性娱乐、寻求刺激等不同的需求,任何一种体育旅游产品都不能满足所有的消费者,所以只有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开发不同的体育旅游产品。体育旅游的市场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可以细分为休闲体育旅游产品市场、健身体育旅游市场、刺激体育旅游市场、竞技体育旅游市场、观战体育旅游市场。

四、小结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战略的提出,为山东经济带来发展机遇,也为山东旅游带来机遇。我们要切合实际的根据本省情况,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发展山东体育旅游产业的策略,促进山东省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增加经济效益,促进山东地区两个文明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常华军等:我国体育旅游现状及前景浅探[J].体育文化导刊,2003,(1):33―34

[2]童丽平:论体育旅游业的发展[J].体育文史,2000(8)

第6篇

【关键词】体育档案

一、加强体育档案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体育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为国争光、为民健康的大事,也是体现我党执政为民、亲民、利民良好形象的大事。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赋予了体育事业更高的历史使命,充分体现了党对体育事业的重视。我省对体育事业的投入也不断加大,全社会参与体育的热情日益高涨,对体育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承办青奥会等重大赛事,使体育工作的地位和影响日益增强。体育档案是记录体育事业发展历史,研究未来工作的重要载体。加强体育档案建设,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历史记载的需要,是科学决策的需要,更是建成与“强富美高”新江苏相适应的体育强省的需要。新时期,做好体育档案工作必须以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深入贯彻关于体育工作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按照健康中国和健康江苏建设的部署要求,坚持体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整合和拓展档案资源,全面完善体育档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完备的体育档案管理体系,为江苏体育事业的全面提升做好后勤保障。

(一)体育档案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见证

近年来,伴随着体育事业改革,我省体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学校体育和业余训练稳步发展,体育设施不断完善,体育产业逐步壮大,这一系列的变化和活动的开展,都形成了大量足以反映体育事业发展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作为原生的信息资源,真实记载了体育历史活动的全过程,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见证。因此,必须对这些资料进行广泛征集,系统整理和有效保存。

(二)现代体育事业发展需要利用相关档案信息资源

体育档案是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江苏体育事业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留下了许多重要的档案信息资料,体育部门通过挖掘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将发现许多过去认识不够或未被认识的数据关系和现象,从中可总结经验,进行科学认识和理性思维,正确把握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体育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而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帮助领导做出科学的决策,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创造体育社会效益。

二、正确把握现代体育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

(一)体育档案范围扩大,门类和载体形式不断增多

以前,体育档案部门和其他政府机关的档案部门一样,只注重文书档案的管理,对于大量“帐外文件”(如重大赛事、群众性体育活动资料,体育经营管理类材料等)的收集不够重视,在档案资料中未形成本部门的行业特色。近年来,市场经济发展为体育事业改革和l展创造了更加宽松的环境,体育工作已由以前单一的开展竞技体育和群体活动发展成为竞技、群体、产业、科技全面开花的综合性事业,产生了许多新概念与新事物,仅群众体育活动就增加了“八个一工程”、“全民健身工程”、“国民体质测定”等多项专题。体育职能与范围的扩大,使体育档案涵盖范围也随之扩展,门类和载体形式不断增多,不再局限于文书档案材料,所有能反映体育事业发展状况的重要资料都应属于体育档案的范畴,都在收集范围以内,包括照片资料和声像资料等非纸质载体形式。

(二)实现体育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要求体育管理各项基础工作都实现现代化、科技化,随着全球信息网络的普及和体育系统内部计算机管理网络的逐步实现,体育档案管理实现现代化已是大势所趋。传统的档案管理一般通过手工操作,从繁杂的材料收集、筛选到装订、存放,以及调用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时间,而且极为不便。用现代技术管理体育档案,通过扫描录入、微机查询、网络阅档、电子信箱邮件等方式,使载体从繁杂的纸张缮写打印发展到电子文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使系统内部的档案资料查阅、调档利用以及行业之间的检索、传递、复制更为快捷,从而使体育档案管理向更高层次迈进,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尤为重要的是,体育是一项社会性公益事业,国际国内各项交流与合作非常频繁,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无论你身在何方,都可以随时随地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流。如我省近几年来承办的几次世界大赛,均利用互联网进行联络,所有赛场数据信息全部实现即时传递,迅速且准确无误。

三、加快体育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征集,丰富含量

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的档案资料是开发信息资源的物质基础,为适应体育事业发展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必须多方面地开展征集工作,加大接收、征集档案工作的力度,扩大征集范围,增加体育档案的收藏量。近年来,江苏体育加快发展,成绩斐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和资料,这些资料都应予以征集收藏。在征集过程中,有些不为人注意的、容易遗漏的重要资料应特别引起注意,这些资料包括:体育场地的变迁、运动项目的沿革、全民健身工程协议书、体育彩票销售数据以及其它体育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材料等。此外,还应注意不同载体的收集,如数字化档案、声像档案、照片档案、实物档案等。

(二)实现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看,档案、图书、情报等工作都是信息服务系统的组成部分。当今社会信息全球化、合作化高速发展,程度不断加深。综合性的信息资源尤为重要,体育事业也不例外,既要求利用最原始的档案资料,又要利用系统的理论依据,还要利用最新的科学信息。如果三者分离,将给利用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必须科学地、规范地把分散资料集中起来统一整理保管,提高综合开发利用率,促进知识转化,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第7篇

1体育旅游的内涵

体育旅游所涉及的范畴很广。体育旅游从广义上讲是以各种体育活动为主的旅游,即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体育旅游从狭义上讲是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体育需求,借助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无论是广义的体育旅游还是狭义的体育旅游,就其社会本质而言,都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体育产业化、商品化的重要内容。体育旅游是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能为旅游者在旅游游览的过程中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性项目群,它能使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这就是体育旅游的本质内涵。

2发展我国体育旅游的重要意义

首先,体育旅游具有健身功能。体育旅游相对传统观光旅游来说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旅游,通过亲自参与某项健身、冒险或观战的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体质、健美强身,还可陶冶情操。所以,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可以起到提高全民素质、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

其次,体育旅游具有经济功能。因为体育旅游能增加国家创汇、改善投资环境、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以“足球工业”为主体的意大利,发展体育旅游的年产值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达180亿美元,跻身意大利国民经济10大部门的行列,目前已达500亿美元;英国通过发展体育旅游业所得到的年产值近90英镑,超过汽车制造业和烟草工业的产值;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举办期间,吸引了几十万旅游者,直接带动收入约32亿美元;1990年北京亚运会时,4~10月北京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3亿美元;根据国际奥委会出版的《奥林匹克杂志》的材料显示,旅游业从1997年算起的4年中,单单因为举办奥运会给澳大利亚带来的旅游收入就达到了427亿美元。瑞士洛桑对欧洲几个发达国家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体育带来的经济效益约占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1%~2%。一次大型体育盛会能给主办地带来大规模的旅游者群体,涉及到运动员、教练、官员、记者的人数近万,同时,还会有大批的观众。成功举办一次大型体育盛会能够带动一条集交通、住宿、餐饮、购物为一体的“旅游消费链”,给举办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3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3.1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复杂的地理环境及多样的气候特征,为发展体育旅游业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例如吉林省境内有北大湖滑雪场、松花湖滑雪场、北山公园滑雪场、净月潭滑雪场等。一些像海南、云南、贵州、成都等地理气候位置相当好的地方,可以开展很多体育旅游项目。还有一些地方民族性项目,如“中国荆州端午龙舟节”、“少林武术节”、“西双版纳泼水节”、“新疆少数民族的赛马节、摔跤节”等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开拓体育旅游的广阔市场。我国小型多样化的体育旅游已逐渐发展起来,如我国爱好钓鱼的旅游者人数增多、各种体育旅游设施的迅速增长、高尔夫球场的增加、保龄球馆的迅增、网球场的普及。1986年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公司的成立,也为中国体育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国近年来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大型活动,如国际汽车拉力赛、国际马拉松比赛、国际摩托艇暨水上摩托超级明星争霸赛等大型体育旅游。高校举办的老年人棋类比赛、桥牌比赛,邀请了国内外各高校的教授及教育界和体育界的领导或其他行业的知名人士参加。同时,由于大众体育的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普及,人们的体育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以体育健身、娱乐、观赏的各类体育竞赛及尝试体育刺激与挑战等为目的的体育旅游也在不断发展,成为旅游行业的新亮点。

3.2我国体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首先,体育旅游的设施不完善。旅游设施是接待旅游者参观游览的物质设备条件。体育旅游设施包括旅游交通工具和交通设备、旅游宾馆、旅游饭店、供应旅游商品的商店、供旅游者运动和娱乐的设施以及为适应旅游者的不同需要和爱好而准备的各种设施,如滑雪旅游者需要的滑雪板、缆车、滑雪服装和急救设备;水上运动必须具备的划艇、赛船、风帆、划水板、摩托艇、冲浪板、救生艇、急救车等设备,这些设施都是为接待旅游者所必备的。体育旅游设施是否齐全、实用,服务是否周到,标志着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的程度,是体育旅游市场的硬件条件标准,在这方面,我国与先进的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其次,体育旅游的服务质量差。旅游服务是旅游部门利用一定的旅游设施或其他条件,为旅游者在整个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包括饮食、住宿、交通、导游、翻译、购买商品等方面的服务。高质量体育旅游服务包括体育运动器材规格齐全,能提供各种运动项目的需要;交通工具齐备、方便,能满足旅客对交通的需求;导游资料详细,宣传到位,使游客一目了然;食宿服务主动、周到、热情,使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保证各种体育用品、纪念品的供应,满足旅游者的购买需求。旅游服务(产品)质量高低的标志是旅游者的满意程度和旅游产品供给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优质旅游服务,应该既使旅游者满意,又能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目前,我们还存在着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差,旅客不满意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再次,体育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形式老化、内容多年不变。不少来过中国还想再访的客人往往因为没有合适的、能满足其寻求新经历的产品而作罢。面对国际客流和游客自主意识的增强,我国体育旅游产品供给目前还外于被动和力不从心的落后状态,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包价形式的体育旅游产品,不能适应不同年龄的需求。另外,体育旅游产品质量下降也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4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对策

4.1加强体育部门与旅游部门之间的协作

改革开放以来,体育产业与旅游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因为行业从属不同,相互交融与渗透不多,造成体育资源、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面对巨大的体育旅游市场需求,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应该加强联合,相互协作,在需求与资源之间架起沟通和平衡的桥梁,共同推动体育旅游的发展。

4.2制定体育旅游发展规划

首先,要同国家的体育事业和旅游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和2008年奥运会结合起来,以国家现有的旅游景点为基础,充分发挥国家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优势,制定体育旅游发展规划,包括年度计划、五年计划和长期规划。制订规划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将体育旅游纳入国家整个旅游计划之中,建立全国统一的旅游市场体系。其次,必要时可考虑体育旅游业的“适度超前”发展。体育旅游业适度超前发展是大多数国家在旅游初始阶段的普遍做法,在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超前的含义是指速度、水平培养两个方面超前。发展速度超前,是指体育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快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速度。行业发展水平超前,主要指体育旅游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前,旅游产业的产值增长速度略高于国民经济平均发展速度。

4.3突出地方特色

特色是体育旅游点形成吸引力的关键。任何旅游点要在体育旅游者心目中产生强烈的印象,就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否则,没有特色也就意味着没有竞争力。所以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立足地方,体现本地区的特色,创造独特的体育旅游项目。对旅游线路、活动、景点的设计,要因地制宜,不能离开自身的人文优势和自然优势,要利用本地区独特的条件创造性地开发体育旅游特色产品,显示其丰富价值。

4.4大力发展体育旅游教育,培养专项服务人才

体育旅游的发展需要既具有科学训练能力又具备旅游服务能力的人才,这是两大产业能融合的重要条件。体育旅游分为参与体育旅游和观战体育旅游,参与体育旅游需要旅游者亲自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必须遵循科学的运动方法才能达到康体健身的目的,有许多活动项目必须经过专项指导后才能去参与,例如潜水、蹦极、攀岩等,所以参与体育旅游需要有精通科学训练的服务人员的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更有效的康体健身,而且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4.5细分体育旅游市场,合理开发体育旅游产品

体育旅游产品是指能满足消费者体育旅游目的的旅游产品。由于消费者有康体健身、休闲疗养、养性娱乐、寻求刺激等不同的需求,任何一种体育旅游产品都不能满足所有的消费者,所以只有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开发不同的体育旅游产品。体育旅游的市场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可以细分为休闲体育旅游产品市场、健身体育旅游市场、刺激体育旅游市场、竞技体育旅游市场、观战体育旅游市场。

第8篇

摘要:通过分析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及优势,为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市场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建议,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现状问题对策

冰雪体育旅游成为我国北方冬季最为流行的旅游项目之一,不仅增进了国民的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还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吉林省是中国冰雪运动的主要基地,吉林省积极实施政府主导发展旅游业战略。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快培育和建设,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全省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特别是2007年长春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亚冬会,有力地推动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并带动了相关冰雪体育产业的发展。拉动了体育消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吉林省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体育旅游及冰雪旅游

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健身方式。体育旅游从广义上可概括为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身心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是指旅游者以参与或观赏体育活动为重要目的的旅游活动,是体育和旅游的结合。分为以探险、趣味、健身为主的参与性旅游和以观赏体育比赛、娱乐为主的观赏性旅游。冰雪旅游是指人们在冰雪环境中进行的综合旅游活动,是短期体验冰雪文化的一种休闲方式。主要是冰雪健身运动及欣赏、冰雪艺术欣赏、冰雪文化娱乐、冰雪民俗活动等。冰雪体育旅游已成为体育旅游的一个新亮点,是体育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开展现状及优势

吉林作为生态旅游名省、东北亚核心地区,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带,积雪期长、雪质好、温度适宜,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其冰雪资源非常丰富,不仅适用于冰雪运动竞技,更适合冰雪体育旅游娱乐活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全国也是极少见的。更有着长白山、松花江、松花湖、雾凇等名胜及许多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是旅游度假的理想之地,每年各地举办的各种以冰雪娱乐为主题的冰雪节都接待大量国内外游客,特别是2007年吉林省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这期间吉林省接待旅游者人数超过600万人次。同比增长15.4%:旅游收入达45亿元,同比增长25%,约占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的16%,冰雪旅游给吉林省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对吉林省的冰雪体育旅游发展、场馆设施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全面提升了吉林省冰雪旅游形象和冰雪旅游产业水平,提升了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规模和档次。

目前,吉林省具有22个一定规模的滑雪场,集中分布在长春、吉林、延吉、通化这几个城市,其中有11个滑雪场集中在长春、吉林两地。这些滑雪场不仅供专业运动员训练使用。也对旅游观光的游人开放。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场、松花湖滑雪场,长春净月潭滑雪场、长春莲花山滑雪场、吉林省滑冰馆、吉林省速滑馆、长春市五环体育馆等一批场馆是我国目前综合条件设施最好的冰雪运动场馆。长白山高山冰雪训练基地也是我国唯一的高山冰雪运动训练基地。此外吉林省还有一些以娱乐或培训项目为主的滑雪场,距离城市较近。有的就在市内,交通便利,功能完备。非常适宜发展滑雪旅游。而群众性的冰雪娱乐场地则遍布全省各地,以娱乐为主的冰雪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茶、丰富多彩。吉林省现在正在对现有的几个大型雪场进行投资扩建,建设高标准的配套实施,增强接待能力,一定会有力地促进吉林省的冰雪体育旅游发展。

三、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冰雪旅游市场的发展变化,全国开展冰雪旅游的已有20多个城市,竞争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现状不容乐观,要深入研究,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证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缺乏名牌战略意识,知名度较低

虽然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在国内外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市场并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缺乏塑造吉林冰雪旅游名牌的整体战略意识,没有树立吉林省冰雪旅游的整体形象,现有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冰雪旅游项目显得单调。从人力、财力的投入和宣传力度上还不够,尽管吉林省自然环境优于黑龙江省,但冰雪旅游的知名度明显低于黑龙江省。还没有像哈尔滨的冰灯、冰雕这样在国内外游客中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

(二)尚未形成冰雪体育旅游产业链。基础设施不完善

目前,吉林省除2-3个大型滑雪场软硬件条件优良外,其它的雪场相配套的交通、住宿、饮食等基础设施相差甚远。成规模的冰雪娱乐公园也仅限于长春、吉林两市。很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冰雪体育旅游专业知识、服务质量工作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游客的需求,从而影响了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缺乏统一的科学管理

冰雪旅游近年已被吉林省列为重点发展支持的一个行业,并已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发展速度快。但还缺乏冰雪旅游从开发、建设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总体规划。特别是无序开发、私建小雪场,必要的基础配套设施也无法跟上,专业人才有相对较少,加上管理者在指导思想、经营意识和法制观念上还存在着不同和一些偏差,相互排挤、无序竞争,各自为政,仅仅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呈现出散乱的状态,损害了吉林冰雪旅游的整体形象。四、促进吉林省发展冰雪体育旅游的对策

(一)政府要加强对冰雪体育旅游的科学规划和管理

冰雪体育旅游的开发必须要以政府为主导,科学规划和规范管理开发与建设冰雪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以防因重复性建设而造成的对资源浪费和破坏。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财政上给予扶持,积极鼓励社会投资,也可以引入企业、外资的投资,多渠道融资开发冰雪体育旅游市场,加大冰雪旅游的建设投入,并在相关配套设施、相关产业方面进行宏观调控,逐步调整和改善产业结构,达到规模化、集团化,这样有利于形成冰雪体育旅游的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竞争力,实现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旅游企业应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针对广大游客对冰雪体育旅游的需求,做出可行性发展规划,促进企业自身的提高和发展。

(二)打造吉林冰雪体育旅游产业

吉林是我们国家生态试点省,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冰雪旅游促进了吉林省与国内、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合作,可以有效带动交通、通信、餐饮、服务、旅游产品等相关行业的开发。随着人们收入提高、生活需求多样化,必然会改善消费结构,发展旅游拉动内需,是拉动当前和长远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最具有潜力的经济增长点。

(三)加强宣传,打造名牌,提高知名度

吉林省的冰雪体育旅游的自然条件及硬件设施并不比黑龙江省差,但从冬季旅游人数、收入来看却远远比不上黑龙江省。主要就是宣传力度差,没有精品、名牌产品。导致在国内外的游客中的知名度较低。

1要加强宣传力度。吉林省各地每年都要举行一些冰雪节活动,像中国吉林国际雾凇冰雪旅游节、中国长春冰雪旅游节暨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中国,吉林查干湖冰雪捕鱼旅游节、中国长白山国际冰雪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是国内著名的大型冰雪活动,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2007年长春又成功举办了亚冬会,形成以竞技滑雪与旅游滑雪相辅相成的和谐体系。这些都是宣传吉林冰雪体育旅游的好机会,以此树立吉林省作为我国滑雪旅游胜地的形象,提升吉林省在全国冰雪旅游行业的地位。

2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精品。要利用中国四大景观之一的“吉林雾凇”、长白山等省内人文和自然名胜的效应,开发独具魅力的冰雪旅游精品热线、打造特色鲜明的冰雪旅游品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滑雪旅游者的需要。才能做大、做强吉林冰雪旅游市场,增强吸引力,真正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推动相关冰雪产业链建设,把吉林冰雪体育旅游推向全国乃至世界。

3开发冰雪旅游纪念品。开发富有吉林特色的冰雪旅游产品和新颖别致的纪念品不仅可以增加旅游收入,也是宣传吉林冰雪旅游的直接形象“广告”。

(四)加强冰雪体育旅游场馆的合理开发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整合现有资源,面对不同消费者,形成各自特色。达到人们冬季体育运动娱乐健身的目的,满足人们对冬季体育娱乐的高品位需求。